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的真实日记

生活的真实日记

时间:2023-05-30 10:2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的真实日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的真实日记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型日记;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6-0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写作难、难写作一直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微型日记作为日记的一种形式,可以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添砖加瓦。微型日记可以是一种生活感悟,也可以是一种生活体验,用于记录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微型日记的写作,激发写作的兴趣,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微型日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对策。

1.微型日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微型日记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总结起来,主要如下: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首先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是对写作持有一种排斥的心理,这样的写作现状以及写作心理,难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微型日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不再排斥,学生将会感受到记录生活的乐趣,并在作文写作中,乐于写作,最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1.2 有利于凸显真情实感。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需要对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地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为主要目标,因此要求学生仿写优秀的范文, 利用大量精美的语句填充自己的文章。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所写的文章虽然具有一定的亮色,都相对空洞,没有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创作失去灵性,无法真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微型日记不同, 微型日记要求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 并在日记中述说自己的感受。 这就表示,微型日记是一种更加真实的写作文体,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层面的劳动。 因此,将微型日记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背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微型日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浮躁。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写作微型日记的习惯,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记录和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效率的提升。

2.1 培养学生微型日记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效率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微型日记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写微型日记的习惯,将其发展为一种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能够坚持写日记,并且在日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告知小学生写日记的真实目的。 写日记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感受世界,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当天发生的有意义的事,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2.2 创新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微型日记的显著特点是即时性和真实性,主要作用在于学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微型日记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就应该适当地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教师不但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微型日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 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当天观看到的美景或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描写。例如,在某一天,一名学生没有经历有意义的事情,但他在上学的途中看到了美丽的日出。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型日记中对日出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不一定要有多少字数,只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写作,利用平凡的词句描绘美丽的日出景色。在微型日记的创作过程中, 学生就能够逐步积累描写景物的经验和技巧,就会在日后有意识地利用精美的语句进行创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3 开展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对于微型日记的写作而言,如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在凸显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要通过开展写作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微型日记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巧妙地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普通生活,提高生活的艺术感和韵味,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而言,微型日记的运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应当巧妙地结合微型日记,通过微型日记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实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因此,只要老师在日记写作方面指导得当,即便是小学生,他们是完全愿意来写日记的、能写好日记的、会对写日记产生兴趣的、日记是会有写不完的内容的,日记也完全可以是快乐的。日记之所以让学生觉得没内容可写、写得枯燥和痛苦,原因在于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对日记的认识有偏差、有误区,缺乏对日记特点及本质的了解与认识。

一、日记不是要写生活的共性,而是要记录生命的独有

在一般人看来,日记日记,天天要记,就是要记下每天在做的事。的确,日记是要记下每天在做的事。但是,是记下每天都在做的那些事呢?还是记下一生中只有这一天才有的事?这是对日记认识和记述事情的关键所在!

学生之所以在日记中会没内容可写,主要是学生对日记认识的不足,他们以为,日记就是要记下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和都在做的事。于是起床、洗脸、刷牙、吃饭、上学、放学、睡觉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学生日记内容的首选。其实,日记不是要学生记录生活的共性,而是要记录生命中个性的内容,是要记录生命中只有这一天独有的内容,这天的所行、所思、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如果在日记中只找共性,而不寻找独有,那日记的确是没有内容可写。本山大叔在小品《不差钱》里,对人的一天和一生做过最为经典的共性概括:“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宇宙间的每一个人,谁不是这样“眼睛一睁一闭”走过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天的?又有谁不是这样“眼睛一闭不睁”走完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寻找生活的个性与差异,而不是写那些共性。

二、日记要写生活中的点,而不是要记生活的面

除了日记中不写共性要写个性的内容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要由生活的面向生活的点关注与转化。

学生在日记中之所以写共性的内容,是因为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关注一天中做了哪些事,而为了让日记的内容看起来真实、全面,就不论事情巨细全都列了出来,这样极易写成流水账,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一是会让学生对日记产生厌烦心理,二是对学生写作能力也不会有明显提高。

就拿“吃饭”这一件事,如果引导学生来观察、写日记,老师就可以做出如下的引导:每天吃饭时,你家吃的都是同样的饭菜吗?如果不是,那每天吃的是什么,可以写出来;吃饭菜时,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你可以把每天吃饭时不一样的感受写出来;在饭桌上,家里人说话吗?他们每天都说同样的内容吗?如果不是,那你可以把他们每天在饭桌上说的不同的话写下来;吃饭时,每个人的动作、表情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为什么不在日记里写出这些不一样呢?吃饭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一些与平日里不一样的事情,你写过这些不一样的事情吗?可以每天单写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把不同方面的内容进行组合,这一排列、组合,又该有多少可写的内容啊!

这仅仅是以“吃饭”一事指导学生日记,可是,学生们一天当中要经历多少事啊,就拿学校里来说,每天上课的内容不一样,学到的知识不一样,上课的老师不一样,其言语、动作、神情不一样;课间和同学们说的话不一样,玩的内容不一样,各自的表现不一样……每天不一样的内容太多了,日记里要关注这些不一样的内容,要写的东西那简直是太多了,写都写不完的,怎么不去把这些内容写进日记里呢?如果写这样的内容,日记还需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吗?还需要痛苦地一字一字地、干巴巴“榨文”吗?将二十四小时的时空跨度缩小到较短的时间内――一小时、半小时、十分钟、一分钟甚至是几十秒,学生的日记就有了写不完的内容。

三、日记不仅仅是记事,更是情感世界的文字化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生活太单调了,要让孩子们每天都写日记,哪有那么多的内容来写、来记啊!老师、家长都这样认为,学生更是觉得生活乏味没内容可写。其实,这又是对日记认识的一种误区:只把日记看作是一种记事,而没有认识到日记、文章其实是一种情感世界的文字化。如果让学生在日记中由面的关注落实到一天中对某一点的关注,并且渲染这一特定视点上的情感,能小题大做或借题发挥,日记不仅有写不完的内容,而且会写得非常有趣、精彩。

第3篇

微型日记,短小简单,随想随记,和微型小说类似,我将写法定位为三点:一是篇幅短小,随手记录;二是角度独特,有自己的真实想法;三是内容不限,随想随写,兴之所至。微型日记正因为一个“微”字,使得学生没有为难情绪,想写就写,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没有矫饰来束缚自己,真实自然。为此,我展开了微型日记视域下的学生习作探索实践,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想象,为写作打开思路

学生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说起,原因是写作思路没有打开,为此我在训练写作的过程中,以微型日记为载体,注重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写作思路。

如在训练学生写冬天的美景时,我创设了雪花姑娘和冬风老头的对话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抓住冬风老头的犀利和冷酷,还有雪花姑娘的轻盈、可爱,进行微型日记的写作,写出了冬天的多姿多彩。不同的景物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富有童话色彩的人物,性格也各有不同,生趣盎然。

想象力使学生的习作变成了自己的一次快乐旅行,让所见所闻都变成富有动态的心灵律动,有喜有怒,有悲有苦,充分展现出小学生的童趣、童真和童心。

二、提炼生活,为写作练就慧眼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写作而言,处处、时时、事事皆是素材,皆是可以入笔的文字,只要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宝库。

当作者用一双慧眼,捕捉到生活的诗意和亮点,那么文字就被赋予了神奇的功效,变得随性自然,和自己的内心合拍,写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这样的写作状态就是最佳的状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状态,也并非难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有自己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东西,而这些都蕴含在丰富的生活资源之中。

从文字的角度来说,生活中可以写的东西比比皆是,但在当前应试化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眼中却总是看不到能够下笔的东西,一到作文课不是咬笔杆,就是皱眉头,仿佛自己什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苦苦找不到可写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挖掘自己生活的看点,抓住生活的看点,着手作文。

所谓的看点就是兴趣点,如有的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听到与运动有关的消息就会兴奋,就会想了解情况,想要将自己知道的告诉给他人,分享自己的所知所得。这个想要分享的消息,想要表达的意愿就是看点。再如,学生喜欢某个明星,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了解欲望,这个明星的新闻就成了看点。

微型日记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习作的约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作,既能够全面把握自己生活的看点,又能写出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鼓励点评,为写作点燃热情

学生的习作离不开鼓励和点拨,有效的评价和鼓励,犹如长明灯一般,不会熄灭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表达的渴望。

在微型日记的写作要求中,我这样鼓励学生:“你写得好与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用文字写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等到有一天你无聊了,没有伙伴的时候,你写的内容就成了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学生对此深有体会。微型日记有时候像贴心的伙伴,陪着自己一路欢笑,一路奔跑,在这个旅程中,自己成为自己的鼓励者,而且能够继续往前走。教师此刻是一个举着光明火炬向前的领路人,而学生则是举着微型日记跟随的运动员。

针对微型日记,我并不做过多的评价,而是以正面鼓励为主,点评主要从文字、观点、视角三个方面综合考量,兼评学生的独特思维。在这样的评价之下,学生的文艺性被激活了,写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写作和文艺有着极大的关联,互为补充,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点燃,就会对与文字及与文艺相关的东西敏感,并且愿意实践,比如朗诵、小练笔。每次班级里举办习作比赛,或者是故事大赛、朗诵大赛,都会有学生踊跃参加。在板报和墙报的设计中,学生也会运用独到的视角,进行习作的版式设计,展示习作。无疑,这些改变都是微型日记所激发的热情所凸显的新气象,更为重要的是,文艺往往是习作的催化剂,学生在艺术的催化下,思维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和文字合拍相融。

第4篇

近来,美国南方卫理会大学和俄亥俄州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和免疫学家们证实了日记疗法直接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他们所进行的实验证实,那些把对创伤性体验的反思和当时的情感写出来的人,体内T淋巴细胞生成增加,看医生次数减少,缺勤天数下降,整体健康状况改善。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个人日记中写下最深层的思考和情感,十分有益于促进健康。

当然,只有在遭遇某些创伤性体验(离婚,生重病,职业或工作环境更动,亲朋好友亡故等)时,才会促使人寻求更多的帮助,而一般情况下人们较少记日记。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细小困难都可以成为个人写作的主题,所以在许多情况下日记疗法都能发挥作用。

日记疗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特殊工具。任何情况下,有一支笔、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或是一张纸就行。日记也不需要什么规矩,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对语法、拼写和书法都没有讲究。日记的写作目的不是参加作文大赛或给旁人看,而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实记录在纸上。 怎样使用日记疗法促进健康呢?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方法开始。

用第三者的眼光观察自己

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写生活变化、工作或职业、人际关系、疾病等。它要求你成为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写那些发生在你身上或你周围的事情。要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调动你的感官来详尽描述所发生的事情,比如事情发生时的声响、气味、景象、给人的感觉等,犹如身临其境。写的方式好似一个外在的第三者在观察当时的你,句子中用“他(或她)”代替“我”,这常常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清问题。

疏泄性写作

写下你的一切感受,把你的痛苦、愤怒、悲伤、恐惧及受挫感统统倾泻于纸上,在纸上倾吐你想说或非说不可的话。日记不会对你加以评判,能使你毫无顾忌地述说出一切。写完以后,你可以把所写的东西扔进废纸篓,或干脆一焚了之,就让那些扰乱你生活的事情或感受随之而去!句子可以这样开头,“此时此刻我觉得……”随后自由地写下任何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一旦文思枯竭,就把前面所写的再读一遍,然后继续写下头脑中接踵而来的想法。在感到高兴和感激时同样可用这种方式。

不寄出的信

指日记采取写信的形式。日记可使你表达对任何情况的真实感觉、体验。在遭遇死亡或离婚事件时,这种方式尤为有益,因为此时我们常常难以与他人交流沟通。这种写法也可用在与工作或人际关系有关的情形,比如在和子女有麻烦的时候。 信的起首是称谓语,如“亲爱的……”,然后随心所欲地写下去,有时写完以后,连自己也不由对信的内容怦然心动。

第5篇

一、生活教会人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生活的际遇让他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美文。诗有李白、杜甫……文有韩愈、柳宗元……他们的诗文经久不衰。可如今,写作给人以空洞的感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教学让人感到捉襟见肘。这是因为学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绚丽多彩的世界,从身边挖掘写作素材,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写真实的生活,写真实的情感。没有生活的影子,就会说假话,说空话,作文就没有灵魂,写作也索然无味。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把握生活的真谛,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呢?

1.教会学生“胸中有物,眼中有景”。选人中学课本有不少文学美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新鲜的事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将会发现生活每天都是惊喜。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做到“胸中有物,眼中有景”。首先,我们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让学生讲讲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美景,有过什么感受。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时事记录本,把随时随地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用编年体的形式,让学生准确地将时间与事件结合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日后写作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关注生活。

2.教会学生“倾心投入,抒发真情”。真情从何而来?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畅游祖国山河,把自己的切身经历融于文中,让人跟随作者的情绪飞向祖国的名山大川,哪怕其间相隔数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情感。俗话说:真实的是最感人的。记得一次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整个电影院出奇地安静,不时传来隐约的哭泣声,电影结束后,学生写出的观后感也让我感动。不少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那天的作文让我感到意外,这就是真情流露。但并不是每次作文都能达到这个效果。平时,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的作文占绝大多数。这跟学生对作文内容没有兴趣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生活的经历或经验。

3.教会学生“积极乐观,深化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在人生并不顺心的时候,仍然写出如此豪放的诗句。他的乐观,感染过无数人。而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生不顺意的事情更多。尤其是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的烦恼需要人的理解,更需要人去引导。乐观积极的心态是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一个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在学习上,现在的中学生有许多说不出的烦恼。在让学生写《成长的烦恼》这一作文时,我认真地批阅了每一份作文,发现学生在面对学习、亲情、友情以及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烦恼,其中不乏有许多悲观的情绪。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种种,我详细地对每位学生做出了相应的评语加以引导。并用了一节课,从我自身的经历谈起,引用古代名人的经历,让学生明白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使之淡化烦恼,更乐观地面对生活。当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更重要的是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把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有乐观的心态,就有一颗热情的心,就能有更深入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并将情感进一步深化。健康的作品促人向上,健康的心态让人奋进。

二、写作教会人领悟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人生的写照,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领悟到作者的心境,更能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屈原的悲愤、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豁达……这都是生活的映射。从阅读过渡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来,随时关注生活,用心写作,可以总结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成为我们生活的指路明灯。因此,不少人沉醉于写作,在写作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1.写日记,让学生关注生活。翻阅学生的日记,你会发现多数学生能坚持记录自己每天的真实感受。“这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或许它在我心中是一个永久的疙瘩,但乐观的我选择继续,我应该和他继续我们的友谊。”“这让我知道了人生命的渺小,但我们要珍惜每个机会,哪怕是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

诸如此类的感悟还有许多。我们从这些日记中可以知道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通过写日记,时刻总结、反思、感悟,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

2.写时事,让学生走进生活。写作教会我们感悟,教会我们反思;教会我们关注身边,教会我们留心时事;教会我们如何理智地处理事情……甚至,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因为人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例如《xxx今昔》这篇作文,我让学生写了三次,每次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圈定要叙写的对象(班上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是自己),进行观察,看他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有所变化。没想到通过这篇作文,一些以前表现较差的学生,为了争取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改变,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所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陶醉于写作中,我们自己可以总结出人生的许多道理,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得出启示。那情、那景、那感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写作,让我们真正走人生活。

第6篇

一、导语生活化设计,接轨学生生活思维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设计尤为重要,导语设计讲求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有启发性。这就要求导语设计要接轨学生生活,适时引入生活内容,关照学生生活体验。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鲜血液。生活案例讲解、生活现象列举、生活场景再现、生活认知回顾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动力。

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块黑布:咱们进行先做一个游戏,谁愿意上来,老师将你的眼睛蒙上,然后转三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谁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都兴奋起来,有学生毛遂自荐参与游戏。游戏开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回到座位上,不是碰到人,就是碰上课桌。游戏结束,教师让这些参与游戏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有学生说:我刚转完之后,只感觉有些头晕,根本就弄不明白方向。从这个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盲人的艰难。也有学生说:我们整天能够看到光明,自然不能珍惜这难得的光明生活,一旦失去了它,才会感到它的珍贵。

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并发动学生讲述游戏感受,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能够珍视难得的光明时光。因为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残疾人,他们生活在不便和痛苦之中,我们这些健康的人需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带来一些便利。教师教学设计用心良苦,学生学习实践顺利成长。

二、文本解读生活化设计。融入学生生活体验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可以多元化,但教师解读文本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接受能力。解读文本教材时,教师要进行多维联系,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引导,都可以成功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呈现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设计操作时,要注意观照学生生活环境因素,以提升课堂教学生活化品质。

文本解读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也是师生互动主要载体。不管文本内容背景设计什么国家、什么朝代,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都需要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以提升文本解读品质。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理顺故事情节,然后发动学生对小说情节真实性展开探讨。学生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甚至出现了意见相左的情况。有学生认为:医院是特殊生活场所,没有去过医院的人是难以获得直观感知的。琼珊望窗外藤叶等死,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但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心理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常常是出人意料的。小说有生活真实性作为基础,可信度很高。也有学生认为:年老画家贝尔曼为救琼珊冒死画藤叶,这种举动实在是不可思议。最后琼珊获救,老贝尔曼去世,这样的结果也太夸张了。

教师发动学生对小说真实性展开讨论,这本身就是接轨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对小说人物进行生活比对,自然留下深刻感知。小说有具体国情、民情特征,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认知分歧都是正常的,不管讨论结果如何,都能够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三、训练生活化设计,升级学生生活认知

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之中有生活。语文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筛选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训练生活化认知属性。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在设计语文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做好精心设计,找准与学生生活认知相契合的角度,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展开学习感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在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认知的同时,更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和道德方向。

《安妮日记》写的是战争年代,与我们现代生活有相当距离。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从学生心理角度展开:学习完课文之后,我们不妨选择几则自己的日记,和安妮日记进行横向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点。学生开始挑选自己的日记,然后展开比对学习探究。有学生说:我的日记和安妮的日记不同点更多一些,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年代,生活内容有太大差异,关注生活的角度,思想触动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太多差异,对生活的认知当然不在同一维度之上。也有学生说:安妮年龄虽然比我小,但其经历却是极为丰富的,对生命感知更是独特。我感觉与安妮有一定相同的认知意识,就是对生命对生活有较强敏感性。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日记 作用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尤其是教育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生,他们很少进行写日记的专门训练,甚至有小部分学生都觉得“日记”是一个新生事物。针对此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应把握时机因地制宜的把日记教学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日记写作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学生由不写到写,由间隔地写到连续地写,天天写,不叫一日闲过,方能习惯成自然,兴趣也随即产生,一天不写心里就好像缺少了什么。这样,日记书写由开始的老师强制学生写,变成了学生顺其自然地主动写。每天的生活琐事、见闻感受、对某一事件的态度看法等就见诸学生笔端,日记成了学生抒发思想感情,剖析自我的朋友。它珍藏了学生心中的秘密、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的体验。如此坚持下去,写日记的习惯就会养成,学生就不再为作文而头疼,冥思苦想,而是下笔有文,急于表达。事实证明,日记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日记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己的心灵、感情,经过过滤、沉淀,得以净化、升华。一则日记,实际上是学生的一次情绪的发泄,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净化,一次人格的自我完善。学生在日记中更能够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袒露心扉,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做人、生活与学习,精神满足的同时带来的是人格的更加完善。譬如,我们在农忙假中要求学生写的劳动日记,很多学生能够从劳动中、从亲眼所见中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并决心发奋读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从育人这方面出发,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日记书写指导,让其发挥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不断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学生开始写日记,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缺少观察分析的能力。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几乎都平淡无奇,这决定了日记几乎都记日常琐碎的小事。但缺乏观察分析的能力,即使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可能表达好,描述到位。问题主要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怎样挖掘分析。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促使他们去认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从而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就会发现并写好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学生作文乃至所有文章,无非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与认识,无非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见识与见解;见识见解从何而来?主要靠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日记内容多种多样,可有工作日记、学习日记、思想日记、劳动日记、读书日记等等。其表达方式也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说明,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要求学生多观察社会,多观察自然,生活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将这些见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快乐与烦恼、得与失、成功与失败以及读书后的收获与感受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水平和判断理解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日记内容,而且为写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时,学生可从日记中随意采撷,加以裁剪,成为自己的作文题材,写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储备了丰富的材料库,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五、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要把它说清楚写通顺是不容易的。这既有认识不清楚、思维不清晰的原因,也有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使他们认识得到深化、思维得到锻炼、语言得到锤炼,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如果缺少写的“检验”,这些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

六、有利于提高课外学习质量

学生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仅靠课内的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学习,向社会学习。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随着传播媒介日益广泛,随着影视书报及网络信息进入千家万户,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课外学习,只不过学习质量高低有别罢了。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可写生活中的人和事,可写影视观后感、书报读后感等。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促使他们在日记中自觉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分析思考及欣赏吸收的能力。这就会使学生视野得到开阔,知识得到丰富,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课外学习的质量,而课外学习质量的提高又会促使课内学习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七、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第8篇

从安妮的日记中,读者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黑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1看完《安妮日记》,我本来平静的心情变得此起彼伏,仿佛就有热浪在我心中翻滚。

《安妮日记》是由出生在德国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期间写的。安妮一家人和范达恩一家以及一个牙科医生迪塞尔在安妮父亲办公楼房的“秘密后屋”里面艰难度过了长达两年的避难时光。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整天都可能会有窃贼和空袭警报、飞机轰炸的惊吓,让他们“避难大家庭”里本来文质彬彬的人们都变得敏感、自私并且你争我吵。但是在这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恶劣环境里,安妮仍然不屈向上,依旧整天学习,并且写日记,和世界大战之前一样,顽强而坚定地生活着。

安妮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姬蒂,她把日记本“姬蒂”当作朋友,是她可以倾诉的对象。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八个人组成的“避难大家庭”在“秘密后屋”里相处的种种细节,并且记录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自己的喜怒与哀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犹太人在纳粹迫害下遭受的苦难和残害,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极度的期盼和渴望。

安妮一直没有被战争、苦难和屈辱击垮,她还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和记者,盼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能为人类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她甚至希望自己即便死后仍然活着。“安妮日记”的后记介绍,16岁的安妮最后还是没有逃脱纳粹的魔爪,病死在贝尔森集中营里。但是她的日记本“姬蒂”帮助她实现了“死后依然活着”的愿望。

我们都和安妮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我们要努力学习、保家卫国,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的我们在和平年代里衣食无忧,不愁穿戴不愁吃住的,已经是非常幸福了,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与美好。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才会懂得现在的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乐,才会去珍惜我们的生活。

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

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3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吧。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元首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4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至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日记深刻读书心得5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第9篇

关键词: 前作文 写作生活 日记 联想 语文活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普遍怕作文,拿到作文题,虽绞尽脑汁却无从下笔。只好抱起一本本“优秀作文选”,寻章摘句、机械模仿,胡编乱造,最后胡乱拼凑出来的文章往往空洞无味、言不由衷。很多老师对此十分无奈:带着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研究了修辞方法和文章的详略结构,讨论了如何拟题、开头、分段、结尾,在作文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取得的效果却甚微。

面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当突破当前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将视线聚焦在学生的前作文阶段,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课堂作文教学包括命题、指导、写作、批改和讲评这五个环节。而这五个环节只是写作整个流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很长的积累生活、积淀情感的“前作文”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土壤中学会感知、体验、想象、思考、表达,让写作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作文教学这棵大树才会根深、叶茂、蒂固。

一、以日记为抓手,引导学生积累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源”,细致留心生活,往往会捕捉到许多生活中的精彩。教会学生养成随时、及时地积累生活素材的好习惯,就不愁在作文时无话可写,而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它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可以小到一个富有个性的动作眼神、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一首动人心灵的歌曲,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形势。久而久之,源头活水丰富了,写作时就会下笔有神。

在开始记日记之初,我就声明日记是可公开的、供交流的,“写作就是要把自己的心灵敞开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对于一些选材细致、感悟独到的好日记,我拿到班里朗读交流。对作者本人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感染和启发。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每次给自己热东西时,不是吃一口就是喝一口,自己跟她说了很多遍就是不听,非常讨厌。直到今天自己给叔叔家的小弟弟倒水时,怕烫,下意识地尝了一口,才猛然明白,原来那一小口里饱含了妈妈深深的爱意。”

我们班的日记在相互传阅的同时,还可以跟帖的形式,或进行点评,或抒写阅读时的感受,或共鸣或反驳。学生戏称为“指点日记,激扬文字”。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扉:“因为自己出于成绩上的妒忌,失去了一位挚友,心中懊悔不已。”有的学生跟帖:“妒忌犹如一扇玻璃旋转门,当你怨恨别人都往里挤时,自己却早已被挤出门外。”有的学生鼓励她:“妒忌酷似一剂兴奋剂,能使弱者发愤图强,智者用它雕琢出完美的自我。”有的学生肯定她能够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愿意帮助她挽回这段友情……一番交流之后,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想得到了升华,更重要的是大家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善美。

慢慢地,通过日记,学生发现了生活的丰富与美好,写作变成了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日记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以联想为桥梁,教会学生思考生活

写作者首先是思想者,没有思想的作文读起来味如嚼蜡,空有辞藻的文章读起来令人生厌。思想不会凭空在脑海中产生,思考也不会凭空成为学生的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通过联想,搭建起生活和思考之间的桥梁。联想作为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是写作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面对眼前茂盛的紫藤萝,联想到它十几年前的衰败,宗璞有了“花和人都会越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漫步走过城市路旁的一株株行道树,张晓风联想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身居“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草庐之中,杜甫联想到天底下的千万受苦的苍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告......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联想,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发现微小平凡的事物中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一面,那么文章的选材范围就不会那么狭窄,立意就不会那么浅薄了。

蜡烛,学生再熟悉不过了,“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脱口即出,奉献精神顿时浮现在脑海,除此之外再无新意。于是我引导学生从蜡烛的照明功能展丰富的联想:烛光会带来明亮,会带来温暖。它可以给迷失方向的人以光明,引领前进的方向;它可以给心存畏惧的人勇气,使其积极振奋;它可以给受伤的心灵带来温暖,心中充满希望。慢慢地,学生思维之花绽放了。有的说想到了快乐,生日烛光中浮现的张张笑脸永远难忘;有的说想到了幸福,烛光下一家三口的温馨一扫停电的烦恼,希望那一刻永远定格;还有的说看到了烛光中的那个妈妈,她的目光永远那么慈爱......

通过联想,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能“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本质”,从原本平凡细微的小事中获得感动和领悟。

三、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语文活动是写作最好的契机。教师有意识地造设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知、体验和积累某些未曾经历的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从而“动”出题材,“动”出文旨,“动”出文采,达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目的。

周杰伦是很多学生喜爱的歌手,他的很多歌曲歌词唯美,既有内容又具形式,文质兼美。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我为什么喜欢杰伦的歌”的交流,学生的表达热情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写道:“他的不少歌曲取材于身边的生活,贴近实际,情深脉脉,很容易打动听众的心灵。”例如,歌曲《爷爷泡的茶》:“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山泉在地表蜿蜒,从很久很久以前我有一张稚气的脸,泉水渗透进矿层岩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上面......经过这些年爷爷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有的学生写道:“听了《漂移》,我们更加把握青春;听了《霍元甲》,我们学会崇尚武德,骄傲地活下去;听了《最后的战役》,我们体会到情谊之重;听了《台》,我们享受到中国风音乐之凄美;听了《烟花易冷》,我们更加领略到中华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听了《听妈妈的话》,想起以前和妈妈经常吵架,觉得很对不起妈妈……”有的学生写道:“《蜗牛》的歌词让我想到了自己,虽然天资平常,但我有理想,毫不气馁。台灯下,我几乎每天都钻研自己薄弱的数学,可惜没有突破。虽然语文成绩平平,但每一次的作业都工工整整,用心去做。我就像那只小小的蜗牛,虽渺小却不卑微,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我坚信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语文活动的设计可以巧借“事件性引入”,化解学生的写作疲劳。2012年12月21日清晨,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宣布就在此刻,就在传言中的世界末日的今天,大家用心体会“末日狂奔”的感受。学生既有些激动又有些希冀。活动结束后,大家交流“狂奔”的心路历程。他们真实独特的感受、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兴奋不已。有学生这样写道:“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在眼中,生疼。我闭上眼,向终点狂奔!跑下去,肺中的氧似乎全部供给了腿部,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唯一的信念——跑!跑下去!终于,我抵达了终点。嗓子很疼,说话都带着颤音,但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回响——既然不能停下,那就一直奔跑!哪怕是末日的尽头。”有的学生写道:“今天,我坚持跑完了全程。不曾停下脚步。做到了,这一切困难便化为了乌有。与其走走停停,倒不如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坚持下来。因为,我懂得了:我的每一次停下脚步,都会慢慢销蚀我再次奔跑的勇气,直到最后,我再也不会跑了。就像那句话‘一个人一旦蹲下去,便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勇气’。坚持走下去。这段路快到尽头了,不是么……”

语文活动赋予了课堂真实的生活色彩,突破了课堂四面墙壁的限制,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唤醒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具有极大的教育教学价值。

有生活的作文才有血肉,有思想的作文才有精气神,我们必须聚焦写作的前作文阶段,体验生机勃勃的写作生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从写作者的视角观察、思考,才能“从庸常的生活中惊醒,获得生命的高度,收获沉甸甸的思考”。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日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激发兴趣,消除心理障碍

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他们喜欢看、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想,敢说敢做,童言无忌。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的东西太多、太复杂,规矩太多却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这样写、那样写,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学生必须压住自己的情感而按要求一步步完成作文。长此以往,小孩子的写作水平可想而知。而日记教学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怎样引导学生在日记中乐于表达,关注生活呢?一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知道,日记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要以平常心对待日记,要把日记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另一方面还应及时肯定学生们的日记素材。教师要告诉学生日记并不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能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就是好日记。这样彻底消除学生顾虑,使学生写出很多反映生活的优秀之作。如果认为日记教学会侵犯到作者的隐私权,则应当明确地告诉学生,日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其写作本领,以提高其写作水平。因此,只有重视日记写作教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日记中放开胆子,把自己每天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强化日记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日记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是促进学生写作的一种手段。日记进入教学领域,意味着学生和教师在文章中进行交流。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有关要求,划定写作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材。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点化。通过长期的日记训练,学生放开写作,自然会得心应手,熟练地掌握写作技能。这样,既强化了小学生写作练习,又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小学生日记教学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种习惯。经历过日记训练的学生,会在日记写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理想、信念。学生日记的内容真实生动,流露出来的思想意识可亲可爱,是了解学生心灵窗口的第一材料。而大量的日记写作积累,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更加流畅、自如。

三、发挥日记沟通交流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当前的小学生与父母之间、老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一旦学生犯错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管是不是他的错,首先得到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责骂、甚至是惩罚。“犯错就得接受惩罚”,成了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惯用的教育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害怕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甚至有些学生长期得不到理解,性格变得孤僻、寡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愿意当面说出来,肯定有他的理由,如果老师能够加以引导,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日记本上尽情地倾诉,不仅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写结合,添砖加瓦

阅读重在吸收,写作重在倾诉。写作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阅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单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赖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在阅读中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读书能积累词汇,提高文学素养,有了这作为基础,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在平时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要紧贴生活实际,要在普通的生活中,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欣赏的语言,要做到知其大意,尽可能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配合课堂教学,推荐名篇赏读。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搜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去多读各种优秀书籍,进行摘抄及时把阅读感悟书写下来,整理成读书笔记并组织读书汇报、展示等。另外,也可适当地在日记中指定一个题目让孩子仿写,通常是学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课文后进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五、发挥日记自由创作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冲破传统教学思想,让作文回归生活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种写作体验。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个人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作学做人的一种历练。这样,我们的作文指导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活力。

一、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在强调真实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例如:有这样一堂报告课使人颇受启发。课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收集报告内容,充分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说报告,以后组织评报告,最后写报告。这一堂课学生非常投入,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兴趣。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相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言,作文是为做人和做事服务的,作文和生活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教会学生用作文表现生活语文教学论文,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

作文是作者

摘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

二、回归生活写真情实感

翻看学生的作文,总觉得内容空泛,言之无物。问其原因,不是不会写,就是写不出来,可如果抽看学生的日记,总会有意外的惊喜,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词语总会令你耳目一新。究其原因,你会发现,作文给的题目,内容,形式总是太统一,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而日记则不一样,学生们写的是自己想写的东西,说的是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感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捕捉世上美好的东西,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实情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如: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把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有趣的游戏、一堂感兴趣的课、学校组织的活动(跳绳比赛、体操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校园书市大集),还有节日庆祝活动等核心期刊。让学生亲身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素材,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体验新奇的事物,让他们进行多种角色体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增加了生活经验积累,开放了他们的感受系统,感悟生活情趣。看到学生的习作,我感觉比较欣慰,有些写作“困难户”确实也抒发了活动的真情实感,起码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了。他们的语言很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作文就是要真实,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心情、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东西才感人,才有生机和活力。

作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我们将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哪怕是把整理床铺的过程清楚地写下来;生病了,给老师写一张请假条;节日里,给亲人写几句祝福的话;犯错误了,写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成功了,写出自己的喜悦与大家分享……这种写作形式简单有趣,易于学生写作,学生乐于写作。久而久之语文教学论文,学生就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自然流露出真情。

三、作文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然后让学生拿起笔围绕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写出个体的认识和体会。叶圣陶说得好:“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学生要说服老师让自己参加某项老师不支持的活动而写个申请,就必须要把理由有条理地写出来。这还不够,还要注意分寸,要用文字中的情感打动老师,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学生的作文目的应该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是为他们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写作为社会交际服务。我们的素质教育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那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应如此。所以,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应以社会实用性文体写作为主,设计作文训练题力求与社会交际需要相对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本领,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使学生受益。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那就要冲破传统的束缚,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回归生活,写真情实感。实现作文的真正目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能力为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

第12篇

 

读《安妮日记》有感1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读《安妮日记》有感2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知己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经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安妮日记》,因为读完后给我带了巨大的心灵震憾!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写的是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1942年6月12日,当安妮十三岁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处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逮捕,八人之中除了她父亲得以幸免,其余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托将其进行了删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生活实录。安妮一家人避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时,安妮十三生日后开始写日记。日记除开头一小部分处,都定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吉蒂的书信形式写的。在漫长的二十五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一个作家的梦想,真实地刻录下了顶楼内每一天发生的事和自已的成长,面对战争和反犹太主义,她思考着怎样可以解救同胞。

 

最令我感到震憾的是这一段:阿姆斯特丹的北边遭到了轰炸,受到严重的破坏。很多人被埋在了瓦砾堆里,要想立刻将他们挖出来是不可能的,听说已经死了200多人,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医院里已挤满了伤者。面对枪林弹雨,面对如此惨烈的战争,小安妮一点儿也不害怕,仍然沉着地写着日记。1944年6月6日英国人的“反攻”终于开始了,“救我们的人来了!”

 

密室就像是挤满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嚷着,大家开心得欢呼着。当天晚饭后,安妮的好朋友玛戈说:说不定九月或十月,我们就可以回到学校了!安妮早已期待着能远离战争回到校园,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虽然一枚枚导弹像雨点般打落到地面,瞬间将周围变为惨烈的人间炼狱,但小安妮并不害怕,因为她的梦想,此刻她正在房间时仔细地盘算着回到学校的日子,想到这事便开心地笑了起来。在可怕的战争面前,小安妮依然坚定自已的梦想,依然强烈地渴望学习,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读到这儿,我不禁羞愧地红了脸,和安妮相比,她身处战火中还一直坚持要为了自已的梦想而去上学。而我呢?生活在强大祖国母的庇护中,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病小痛就借机不去上学。我真的要好好学习安妮的精神,有梦想就要在任何困难任何环境下都要坚持,要去努力付出。安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希望我们能从中感悟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要让战争在我们中华民族再现。加油,中国!

 

读《安妮日记》有感3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