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诗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古诗文默写 错别字类型 有效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古诗词仍以独有的魅力,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在默写这个环节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错误。即使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一提起笔来,仍然会写错别字,甚至在中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依然错误百出。针对学生古诗词默写错别字现象,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古诗词中的错别字进行了分类汇总。
一、古诗词错别字类型
1.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是学生默写过程中出错误率最高的。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很多,学生遇到默写时,就会出现混淆,出现错别字。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字,学生常写作“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字却又写成了“雁”,导致丢分。再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与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州”和“洲”是学生主要的写错对象;又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的“萧”字与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箫”因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成为学生书写的一大难题。
2.通假字、本字和古体字、今体字的错用。
无论诗词还是古文都有通假现象出现,再加上学生对文章句义的理解,古今写法的不同,默写过程中通假字与本字的混用,古今字的错用,成为学生古诗文默写的第二种常见错误。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本字是“邀”,课本用的是通假字“要”,很多同学默写时,把“要”写成了“邀”。再如郦道元《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默写时,学生根据对意思的理解,把“阙”写成了“缺”,反而成了错别字。又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说”写成“悦”,就是古今字的错用。
3.不理解句义,记忆囫囵吞枣。
考试之前,我总会问学生,诗词背会了吗?学生都会很痛快地回答背会了,但考试过后才发现,背会却拿不到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文意理解不到位,出现错别字是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的第三种常见错误。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总有学生写成“汉青”。再如杜牧《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总会把“近”写成“进”。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题目中的“源”经常被“园”字代替,这都是对诗文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4.随意增减笔画,书写不规范。
第四类是个别学生常犯的错误,书写随意性强。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写着写着“凄”字两点水就魔术般地变成了三点水;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总有学生会在“赋”字右边的武上加上一撇。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不经意间会有学生把“宦”的宝盖,换成了穴宝盖。
二、纠正古诗文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1.深入探究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
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理解同音异形字的文化内涵,导致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的混用。针对经典的错误,教师需要把字的文化内涵阐释清楚,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雁”与“燕”:
雁是古诗中常用意象,代表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儿都毫无留恋地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去呢?范仲淹是苏州人,此时诗人远在边塞无法回乡,思乡之情借“雁”传达出来了。这种意象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是一种候鸟,入秋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于是就有了“春燕”和“秋雁”的区别。
燕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读yān时,通常做地名,战国时燕国,即现在的河北。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如: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只有让学生了解“燕”和“雁”的文化内涵,加上在背诵时的理解,默写的时候就不会张冠李戴。
2.准确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可以有效减少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总会把“汗青”写成“汉青”,就是不理解“汗青”的意思造成的。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但是制作竹简,工序却非常繁琐,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绿色之竹),称其为“青”,接着,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一方面了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汗青”本是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再后来又代指史册。理解了“汗青”的词义,书写错误自然会避免。
3.用智慧的幽默代替收效甚微的惩罚。
针对学生古诗文默写的错误,既单独指出过、讲解过,又罚他们多遍默写过,但效果并不显著。这次改正了,等过一段时间遇到同样的默写,学生依然故我,错误依旧。我开始改变策略,惩罚不明显,换一种方式,既利于学生接受,又可以让学生记住,岂不是一举两得?如一次考试,诗词默写考到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许多同学把“烛”错写成了“竹”,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我就很自然跟学生说:“我们班最近出现了许多大熊猫,考试还想着竹子呢,晚上照明的蜡烛哪去了?”全班都笑了,错误得到了纠正。又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学生总会在武字斜钩上面多一撇,我总会开玩笑地说,武字的斜钩好比人高高举起的胳膊,部分同学总是要在人家的胳膊上砍上一刀,岂不过分。或许不是所有词语都适用这种方式,但希望我们努力创造一些这样的幽默笑话,帮助学生纠正古诗词书写中的错别字。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归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97-02
自2001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加强中华诗词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专题研究,并在校园内掀起一股创书香校园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探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就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谈一些个人的做法。
一 注重归类,增加摄入量
笔者所在学校在诵读诗词的途径和方法上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诵读《古诗文诵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增加古诗词的摄入量呢?
1.根据诗意巧分类
根据诗意即根据古诗文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之前,先根据诗的内容分成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等,让学生分类诵读。在学段背诵汇报时,学生就采用多种形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一提“爱国篇”,学生就立刻背起了《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一提“劝学篇”,学生就背起了《长歌行》《劝学》《送友人》;一提“哲理篇”,学生就背起了《登鹳雀楼》《题西林壁》;一提“边塞篇”就背起了《出塞》《从军行》《凉州词》……这样的巧分类,为学生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背诵思路。
2.根据时令巧组合
根据时令即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组合背诵。如在学校开展的“班班中华诗词背诵”活动竞赛中,有25%左右的学生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学生们“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他们从《春晓》《江南春》《江畔独步寻花》,到《所见》《夏日》《小池》;从《暮江吟》、《秋词》《秋夕》,到《江雪》《冬景》《沁园春·雪》……一年四季,诗如泉涌。大大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3.根据时代巧指导
根据时代,即根据诗词的朝代、作者进行指导背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历史背景及作者的了解;对诗人、词人的作品有较系统的认识。学校发放的《古诗文诵读》正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编辑的。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建议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背诵。
4.根据情境巧设计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比如,背诵《江雪》一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描绘冬天银装素裹的画面,再配上抒情缓慢的音乐,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气息里很容易地背下这首诗,其含义也不解自明。当背诵立意欢快的诗词时,为学生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应离愁别绪的诗词时,为学生配上哀怨的二胡曲,同样也投影相应的画面。这样,学生明白了诗的意境,背诵也就容易得多。
二 注重指导,增强理解能力
人们常说,诗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呢?
1.巧渗常识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办的“星语文学”社。这是学生获得诗文常识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文学社中,指导老师为同学们开设讲座,使他们懂得如何读诗、诵诗、品诗、评诗……另外,在课余的交流中,教师也应时常渗透诗词知识的指导,使学生在愉快的交谈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对诗的理解能力。
2.巧铺捷径
自查自悟就是教师交给学生背诵古诗文的一种快捷方式。所谓自查自悟,是指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上网等手段,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其方式可以有询问教师、同学、家长、网上查阅等。为了提高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时常开展如自主学习评比会等激励性的活动。
3.巧设氛围
多年来,学校为学生学习古诗文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学校的聪明电视台定期、定时播出一些精选的古诗文朗诵。在优美的乐曲中,琅琅的诵读声把全校师生带进浩瀚的诗海之中。同学们欣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
三 注重实践,增长运用实力
当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达到一定数量,并能对其有所理解时,自然而然便会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1.生活中巧运用
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古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见景吟诗,见物吟诗,叙事吟诗等,教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当课余与学生交谈当天见闻时,时而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来讲述偶遇久别的老朋友的兴奋,时而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来描绘与学生漫步在校园的绿草地时的愉悦,不时荡涤着他们美好的心灵,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习作中巧渗透
作文课上,根据习作要求,带动学生搜索一些与本次作文有联系的诗句,让学生有选择地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在叙事中运用,在写景、抒情中运用,当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用得恰当。对于写得好的习作,尤其是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诗句习作的学生,在班中要加以表扬,大力鼓励同合理运用。
3.兴趣中巧创造
许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把诗人的作品运用出来。这时,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写作方法,对现成古诗文略作改动成为自己创作的新诗。如某同学在抒发同学情时做出了“慧泉(校景)山水深千尺,不及启明(人名)送我情”。这样的诗句。写得多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一、充实和强化古诗鉴赏的基础知识
(一)充实和强化古诗作者特别是古诗名家的有关知识
古诗鉴赏的绝大部分考题都会出现作者名字。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时抓住作者身世、经历、思想倾向、情感与个性特点,以及创作时爱选的题材、爱用的意象,其作品的惯用技巧、主要风格,并将这些与考题中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辩证分析,就能较快较准地理解作品的意象、情感、思想、技巧、风格甚至语言特征等。
(二)充实和强化古诗体裁知识
古诗的体裁有古体诗(包括歌行体)、楚辞体、乐府、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对这些体裁的句法、音韵、手法及常见风格与技巧、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等,教师都要向学生作广泛介绍并令其系统掌握。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体裁知识,对于他翻译诗句,理解层次,分析技巧,揣摩风格,概括语言、音韵甚至意境等方面的特点,都极有好处。例如章法方面,诗经常常重章叠句;歌行体常分几个段,结构上有层进式或并列式等,有总领、过渡、照应甚至总结等;词也有类似特点,而绝句则常分两层,律诗也常分两层,等等。了解章法,有利于学生对诗(或词、曲)分层纳意、比较写法等,使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充实和强化古诗常见物象、意象甚至意境的知识
物象是诗人取之于自然与生活而用之于诗中,以抒发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物象进入诗里就包含或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物象就成为“意”之象即意象了。有的诗有多个意象,构成了意象群。单个或多个意象又与诗中的时空境界、思想境界或情感境界构成了意境。这些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诗人使用的意象加以分类整理。例如,植物类、人物类、气象类、时令类、武器类、建筑类、田园类等。对各类物象都要挖掘其蕴含之意,如香草寓理想,舟寓孤独、漂泊,菊象征一枝独秀,梅寓傲雪斗霜,竹寓高风亮节,鹏寓大志,笛寓思乡,柳寓乡愁、离愁、情怨等等。除了分类整理常见意象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名家个人常用的物象、意象。
诗歌的意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的雄阔,有的小巧;有的敞亮,有的幽远;有的深邃,有的广远;有的亮丽,有的清秀;有的气势宏伟,有的韵味悠长……意境虽不同,但一般都应该是完整的、优美的,能够激活欣赏者的想象,给人以更多的艺术享受。
(四)充实和强化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知识
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知识,并对其加以充实和强化,这样就能使学生初读古诗时,就能通过判断作品思想感情类别而迅速找到理解形象、意境和感情的方向与思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为:身世感怀类,感时伤怀类,怀古伤今类,借古讽今类,抨击时政类,借古伤己类,乡情乡愁类,友情倾诉类,离愁别绪类,游子思亲类,男女恋情类,闺中情怨类,行人思妇类,弃妇伤情类等等。此外,还有写景类、咏物类、哲理类、悼亡类、训示类、咏史类、无题类等等。
了解上述类别并了解其代表作的抒情特点,就能增强对古诗思想感情类别的感悟和推断能力,从而能较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使答题答在点子上。
关于古诗风格、技巧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应广泛介绍,并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如风格中的沉郁、慷慨、豪放、平淡、清新等。
二、传授和训练古诗鉴赏应试的基本技能
(一)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标题的技能
面对古诗鉴赏考题,首先是理解标题,识别标题的特征。对于无题类、词类和曲类的标题尤其要多加注意。如词类,若只有一个标题,则只有词牌而无题目;若有两个标题,则前者是词牌,后者才是题目。
其次是解题。要看清题目是属于指人、指物、指事、指情或指诗体中的哪一类,进而识别其句子形式或短语形式,然后根据句法或词法等特点把它翻译出来,有的还可结合作者与写作背景揣摩其含义等内容乃至推定全诗思想感情类别,初步把握全诗大意。
(二)传授和训练翻译古诗的技能
鉴赏古诗时,无论考题中有没有翻译,教师都应要求学生翻译全诗。在翻译时,主要采用的是细读和口译的办法,除非考题中要求书面翻译。翻译时,一要注意词法、句法,注意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二要注意吃透全诗意境,切莫望文生义,对一些词的附加意义如感彩、语境语意等,要结合全诗加以考虑;三要发挥想象,贯通全诗诗句的意思。
(三)传授和训练对古诗分层纳意的技能
对古诗进行分层纳意,一定要以体裁特点为突破口。如诗经,若属重章叠句者,找其章与章之间的区别点,抓各章大意;找其章与章节之间的相同点,抓全诗大意。若属叙事类,则抓时间、地点、情节等,分层纳意就会很容易。又如歌行体,抓总起、总结、过渡、照应等处,易于分层纳意。词则分阕作联系或比较,易准确归纳。绝句分两联(层),联中(层中)分句,律诗也多分两大层,层中分联,律诗、绝句层次间的内容和意思多呈由实到虚式或并列式等。
(四)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的技能
理解古诗句子,要从理解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其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传授和训练理解古诗意象、意境及古诗形象的技能
抓住重点物象或意象,分析它的特点及在诗中可能蕴含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联想、想象其意境,可明确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把握诗歌形象,要尽可能联系作者身世、写作背景、诗歌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掌握了这一点诗的形象自然就凸显了。
(六)传授和训练感悟古诗风格的技能
无论古诗或新诗,其风格都呈现着诗人的个性以及创作该诗的心理状态。因此,鉴赏古诗时一要联系作者身世、性格及人格等特点,二要凝神静气去体会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内在感觉和读诗后的情感状态,悟出所考的诗是豪迈旷达、激情奔放、奔放飘逸、气势雄壮、气魄雄伟,还是沉静抑郁、平和自然、清闲飘逸等等,并揣摩用什么词来描述风格最恰当。
(七)传授和训练揣摩古诗表现技巧的技能
对于古诗表现技巧,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多作讲解,并让学生认真揣摩。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学生了解了这些技巧,考试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引导背诵,日积月累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
1.表演背诵同时进行。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2.分类背诵。
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学生在背诵汇报时,有不少诗采用了据意背的形式。像“美丽芬芳、前程似锦”一章,他们背起“花”的诗:有《题》《海棠》《卜算子?咏梅》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一章,他们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咏》《无题》等;“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一章,他们背起“写景”的诗篇:《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一章,他们背起了“送别”的诗:《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等;“劝勉同学努力,插翅飞翔”一章,他们背起了《劝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汇报时,就采用了据时背的形式。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地背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境背。
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4.多种形式综合背。
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二、注重结合,增进理解
1.背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
自查自悟是指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自查自悟的方式很多,可以在校内查,亦可以在校外查,可以询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自主学习报告会”、“自查自悟一得交流会”、“自查自悟方法评比会”、“自查自悟资料展示会”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进阅览室、跑书店、听讲座,通过自查自悟获得了不少知识。朦胧式的理解有时还足以使他们在阐述意见时,能够“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2.背诵与赏析相结合。
组织学生多欣赏。我们经常利用中午、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内心视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朦胧理解。
引导学生多评析。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每周开设一节诗文评析课,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他们对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增强朦胧理解。增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理解大量的诗文奠定了基础。
3.背诵与运用相结合。
关键词:解脱 赏析 主体 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92-01
中国的古诗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它是我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载着过去的历史,传统文化,同时还承载着先辈们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学习古诗文既可以接受传统教育也能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继承和发展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优秀的文化遗产。
再说古诗文阅读在中考中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是对于这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却很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绩,鉴于此,我们应该重视古诗文的学习。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总结了如下的一些经验。
1 要让学生从机械性的朗读,背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境去赏析古诗文,去感受古诗文所反映出来的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多半的老师采用让学生抱着课本机械性的朗读,背诵,记忆等教学方法。这样,就把意蕴悠远的古诗文变得索然无味,就扼杀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空间,把古诗文反映“美”的意境扫荡殆尽,使教学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努力去营造古诗文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朗读古诗文是入情入境,从古诗文中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意境,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操和文学修养。例如:我们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利用多媒体展示文中的情景,“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等一系列的场景,再加上适当的音乐做衬托,就会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晚秋的黄昏无依无靠的悲凉境地,以及游子对故乡深深思念的悲切心境。学生会为此引起内心深处的激荡,加深对这文章的理解。再如:当我们讲到《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以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配乐朗诵,同时让学生随着音乐,随着朗诵去想象那“大海”那“明月”,“潮水”等美轮美奂的场景。去用心感受诗的意境,诗的美妙,我想把如此的场景设计带入课堂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情景之中,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就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古诗文。
2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可以说大多数的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让学生讨厌学习古诗文。老师为了追求高分,长期以来,很多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翻译上,老师会逐句逐句翻译,然后每个字每个字的解释。让学生把老师翻译的东西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然后强行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使教学变得机械,枯燥。并且会使古诗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只可意会”的美变得荡然无存。学生自然就会慢慢的厌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每个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验古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反复的熟读古诗文,每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通过熟读,学生就会从全文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能自主的理解每个句子的大体意思了,对于一些相对较难的人句子或字的理解,我们老师只要稍加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根据上下文作出出适当的解释的,然后我们老师再从整体上给学生解释翻译一次。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翻译与自己的理解相比较,及时地对自己翻译和理解不对的地方作出改正。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会从学习中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那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
3 平时要求学生加强古诗文的积累,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教师重点抓的内容。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内容也做了新的调整,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辩赏能力,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阶段我们需要抓住的重点问题。在现行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克服,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快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老师的教学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往往通过灌输式教育对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训练,学生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主动性较差,往往更多的依靠老师的讲解,忽略自身主动性的学习。
2.相关教材较少
对于适合学生的古诗词教材一般只是课本,相对应的课外教材较少。虽然以课本作为教材使用比较专业与权威,但是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是固有的模式,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与学生的实际脱轨。老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如果只是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大多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进而对古诗词赏析这一科目产生厌烦感,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例分析现阶段的阅读培训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相关知识,以下是三个具体的古诗词教学实例,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古诗词能力。
1.引入小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
对于一些固定的诗句解读,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但是对于小故事的引入,学生往往能够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被动语态,这一时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引入相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反复讲述被动语态,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模拟小故事中的情节,将被动语态深化。这样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一部分知识就能更好地掌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自己组织语言
古诗词的学习,除了固有的学习模式以外,更需要学生自己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把握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进而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将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与课堂相联系,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故事。充分明白古诗词的来源也是生活,进而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
每一个人对古诗词中的同一句话都有不同的理解,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于一些古诗词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剖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思考。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论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F结合作能力,这种小组讨论的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古诗词赏析的思维发散,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小学古诗词赏析能力的方法
1.以理论为导向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不能摒弃这些古诗词的固有理论知识。在进行授课时,仍然要以此为原型,进行古诗词知识讲解。通过对古诗词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某一类型的古诗词,做到批量学习,批量消化,并且不容易遗忘。
2.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东西的前提条件,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尽量选用快乐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故事、小组的方式,将古诗词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古诗词的乐趣。
对于小学生古诗词能力的提高来说,单纯地依靠老师对知识的灌输,很难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争取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并且,小学古诗词教学关乎孩子整个学生生涯的语文学习,这个阶段的古诗词能力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容忽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晶.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3).
(一)积极宣传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
新学期开学时在班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品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把诵读篇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诵读经典古诗文。
(二)树立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信心。
古人作诗必要吟诗,只有通过吟才能把诗文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处理。但由于担心被笑话,很多学生并不敢尝试这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诗方式。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诗观,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在班级中营造诵读古诗文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经典古诗文[1]。
(三)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
每首经典古诗文都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老师们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画面之美、故事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和精神之美,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们爱上经典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诵读指导。
对于刚入学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被动养成法: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老师读一句,让学生跟着念一句,读完一段了,再重复几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两遍、多遍,还可以采取齐读、接龙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诵读喜好,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采用主动引导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在诵读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老师还要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的错误,提高诵读的准确性。
(二)指导学生巧妙背诵经典古诗文。
背诵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机械的背诵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巧妙地背诵,提高经典古诗文的背诵效率。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背背诵,让他们在背诵时,配合适当的语气和动作,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学生的表演提供画面背景和音乐,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提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恰当的语气和动作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背诵效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根据诗的内容分类进行背诵,如将诗分为叙事诗、写景诗、抒情诗、言志诗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类,提高背诵的数量和效率[3]。另外还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等竞赛形式,又如限时背、接龙背、轮换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灵活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欣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51-01
欣赏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了文学作品教学的力度。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收进了大量的古诗词作品,难道这么优美典雅的作品就只让学生读读、背背吗?
笔者认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 让学生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欣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陌生――了解――喜爱,从而步入诗歌这个神圣的文学殿堂,加大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文学者常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笔者不揣浅陋,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准备阶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品灿若星辰,因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接触甚少。为了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词,七年级时,笔者就组织开展“古诗词摘抄”活动。起初由学生自由摘抄在课外接触到的诗词,每月交流一次,教师挑选其中的优秀作品在班上张贴,并对优秀摘抄者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激发积极性。接着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背诵至少一首诗词(在张贴出来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再接下来进行分类摘抄。例如,要求学生按季节,分别摘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词;按作品描写的景物,分别摘抄描写风、雨、雪、月、花等景物的诗词;按诗词的内容,分别摘抄描写送别、思乡、爱国情怀、爱情、亲情等的诗词。一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古人云:“厚积薄发。”个别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诗词。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课上,有一道语言运用题,题目是:当你在困难中得到了父母的尽力帮助,你会怎样对父母说出你的感激之情呢?同学们正在议论的时候,班上的“小才子”梁铸安同学冲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父母爱我情。”这化用了李白《赠汪伦》的诗句,既精练典雅,又切题切情,答得相当不错。
二、感性认识阶段
笔者借用了读大学时古典文学教师的做法: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次由一位同学上台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要讲出诗词的大意,或借助想象和联想,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使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已有了一些兴趣,而且手头上有很多材料,所以都跃跃欲试。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缺少了评析的常识和经验。于是笔者适当地作了指导,提示可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形象、意境和思想感情等角度切入分析,特别要关注个别词语的应用效果。同学们表述的语言虽然有点稚嫩,但他们的参与热情鼓舞了笔者。―部分同学主动查阅了一些与诗词赏析有关的书和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同学都能感性地捕捉到诗词的文眼。
三、合作、探究、自主鉴赏阶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65-02
古诗词鉴赏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应得到重视。古诗词鉴赏的过程是一个与“美”同在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提炼美的过程。优化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现美,整体把握全文
发现古诗词的美是直观的,即直接从诗词中便可获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用词的美妙,学会寻找重要的关键字词,如关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些关键字词对诗词中意境的塑造、情境的描绘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读全文,发现用得美的字词,整体把握全文,是鉴赏诗词的一个重要步骤。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教师可通过小令中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从“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组名词下手。这组名词描绘的其实就是藤、乌鸦、风儿、马儿、太阳,这样解释这几个景物,的确没有什么美感。但是,作者在每个景物中加入了简单而又细致的描写,即“枯”“昏”“西”“瘦”“夕”等,于是景物就变成了枯萎的藤蔓、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西边吹来的风儿、瘦骨如柴的马儿、正在西下的夕阳,这样几个简单的词,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傍晚,倚靠在枯藤缠绕的老树旁,伴着西风吹来、流水声响、马儿摇尾,远眺夕阳,夕阳正在西下。这要求学生要学会寻找关键字词,从中发现诗词用词上的美。
二、欣赏美,培养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的撰写年代距今已久,其中的思想、文化等方面与现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短短的几十个字,理解当时景当时情,许多学生会“读不懂”,也就谈不上领会诗词的主旨,欣赏诗词的美,更别说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了。因此,在欣赏诗词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在学生了解诗词大意后,帮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把握,其中包括:①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②正确理解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含义;③结合情景交融、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分析诗词,赏析诗词的意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在了解了王维的生平背景后,对王维有怎样的印象?
生:他被称为“诗佛”,我觉得他像是一位通过诗词为我们传达禅意的禅师。
师:还有吗?与本诗有关的印象还有哪些?
生:他是田园诗人的代表,因为在仕途上难以实现政治抱负,所以有些消极避世的情绪。
师: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明月”对“清泉”,“照”对“流”,同学们还能从诗中找出其他运用对仗的例子吗?
生:颔联还有“松间”对“石上”,颈联有“竹喧”对“莲动”、“归”对“下”、“浣女”对“渔舟”。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此外,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那么,哪儿是动态描写,哪儿是静态描写?
生:静态的描写是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动态的描写是山泉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
师(总结):宁静的松林和潺潺的山泉,动静结合,以动衬托静,更加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构成了一幅如水月镜般的纯美意境。同时,动中有静,静中现动,自然与人的心境结合在一起,如此境界,如此禅意,非王维这样一位隐居者莫属。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后,帮助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修辞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传递出的情感,从中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自然就能领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从而掌握一定的诗词鉴赏技巧。
三、提炼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炼美,就是将发现、欣赏到的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高层次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难把握诗词的主旨,总是不能够将诗人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出来,诗词鉴赏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概括诗词中景物描写的特点、语言风格,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多的关于这方面的词汇量储备。第二,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分不清,常常用错,将用于描述修辞的语言用来描述表现手法的现象屡现不鲜。第三,拿到题目时,没有正确把握全诗就开始答题,以致思维混乱,没有答题逻辑。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分类积累鉴赏古诗词的知识。首先,归纳用于描写景物特色、语言风格以及概括全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比如描写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其次,归纳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通感、互文、用典、叠词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寓理于事、情景交融、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分类总结,可以使学生在做题时用词准确到位。
2.帮助学生梳理答题逻辑,指导学生答题。首先,找出与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或哲理相关的字词,分析其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其次,把分析的字词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关系。例如,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诗是如何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可以这样回答:通过“放过”“拦”两词,将群山拟人化,形象地描绘出山的特点,同时也暗喻人生如同行山路,隐喻人生路上困难不断,要做到坚持不懈。表达了人生中的困难周而复始,越过一山还有一山,永无止境,所以,人不能掉以轻心,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59―01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密切关注的焦点,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教学切入角度的问题更要认真探究。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先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最后根据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诗与词的合称,是中文独有的、具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古诗词的语言精练而且富有韵律,其构思巧妙,内涵丰富,蕴含的思想更加深刻。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的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大多数教师觉得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上,只要求学生会背、会写即可。为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不能充分地引导学生诵读,而是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将诗词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直接告知学生,使学生对情景的体会不深刻。教学中过多使用字词解释的串讲形式和布置过多的作业,讲课方式单一,缺少变化,使学生忽视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诗词的创作手法和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没有深刻的感知和学习,所以在对古诗词的教育中亟需理论的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予以重视。
二、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建议
1. 古诗词情景写作的背景。在古诗词情景写作的背景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有更多的诵读机会,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古诗词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习新的古诗词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诗词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式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自然,融入到社会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发挥想象。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受到古诗词的感染和熏陶。
古诗词大多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和技术,创设诗词中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理解和贴近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2. 古诗词中的创作手法。对于古诗词中的创作手法,教师要细心讲解古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描法等常用的创作手法,然后逐步让学生自由去探讨、辩论,并举办演讲、作报告等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活泼且易于理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是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来。例如,元人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傲冰斗雪的梅花来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能使学生从简单的事物感知形象,最后形成抽象的、理性的顿悟。
摘 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界的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让高中生学好,甚至运用诗歌。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该从引导学生精读、泛读诗歌着手,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感染古典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方法;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92-01
新课标提出:“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本人认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
一、指导学生精读古诗以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典诗歌的写作方式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它用比较少的字数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常常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所以,古典诗歌一般不易被读懂,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精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精髓,只有懂古诗,才有可能使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首先,教师应该选择经典的古诗给学生学习。经典的古诗用词精准,意境悠远,感情真挚,便于作为范例向学生解读,利于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精髓等。其次,应教会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便于掌握整首古诗的感情基调。再慢慢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记忆古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首古诗诵读多了,能够记忆的时候,我们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所表达的情感又会有新的,更深刻的发现或者体会,所以多记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像这样让学生理解、记忆了古诗才有可能使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对古诗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学习。
二、引导学生泛读以拓宽赏析古诗的视野
对经典的古诗字字句句斟酌赏析对学习古诗固然有好处,但是如果一味的精读而忽视了泛读,那么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将不会有很大的突破。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所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古诗,以拓宽阅读面,对古诗有更系统的学习。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泛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喜好,认同学生对古诗的选择。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思乡诗,有人喜欢离别诗,有人喜欢边塞诗,有人喜欢李白豪放自由的风格,也有人喜欢杜甫诗中飘散出来的那种忧郁气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爱憎分明,教师可以广泛地提供一些古诗给学生欣赏,但切记不可按某种标准来要求学生读某一类作品或者某位作者的作品,统一要求不仅会使课堂失去多样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还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了解彼此对古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很利于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文学天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古诗中陶冶情操。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辨别古诗的优劣。博览群诗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千千万万的古诗也会有优劣之分。如果学生自由选择的时候不慎选取了很多劣质古诗,长久如此的话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不会有所提升,反而会受到腐蚀,所以教师教会学生选择优秀古诗很有必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思想情感又受到良好的陶冶,使学生在古诗中吸取充足的精神价值。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不拘一格。曾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多读多看自然就会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我国古诗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在形式、内容还是感情方面都千变万化,目不暇接,学生要想学好古诗就不能将目光集中在某种单一的古诗上,那样会使学生的眼光狭隘,吸取不到古诗的精华,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古诗,只有像这样有了量的积累才会出现质的变化。
三、激励学生灵活运用古诗
学然后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之一,只有在学习古诗后不断的运用于各种场合,才能使掌握了的知识得到巩固,才能使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教师应该激励、督促学生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头脑中的古诗。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这种特殊文字的热爱。只有热爱古诗才能无时无刻将它放在心里,才会愿意将诗歌运用到生活学习中,甚至将这种文化传播到国外,让世界友人都能享受到这些美妙的文字。所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是激励学生运用古诗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析赏古诗的美,引导集体诵读古诗,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开展古诗朗诵竞赛等等方法来点燃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应该设计运用诗歌写作的句子、文章给学生作范例,让学生欣赏用古诗作为歌词的歌曲并能体会到古诗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体会到从古诗中散发出来的韵味,也让学生对运用诗歌写作、交流等产生兴趣,让学生有自信能够运用好古诗句。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多积累、记忆古诗句,在个别句子中运用古诗来增添句子的色彩,以提高文章的文学性,让这类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慢慢地形成运用诗歌的意识,为今后进一步的掌握运用诗歌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成绩较优秀、语言功底较深厚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炼语言的精髓,用恰当的诗句来替换平时使用的语句,文章写作时在恰当的地方尽量运用诗句,使文章多姿多彩,显现当代高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字的喜爱及良好的掌握程度。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诗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古诗教学应该教会学生鉴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主动运用古诗,这样才能使高中生在古诗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自身魅力。
关键词:古诗词演唱; 现代歌曲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46-001
古诗词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古诗词演唱和现代歌曲的演唱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古诗词和歌唱(音乐)的关系
歌(音乐)最初只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中用简单的感叹音来表达人们的情绪的一种发音方式。在文字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感情更加丰富多彩,用几个简单的感叹字已经远远不能准确表达人们的情感了,于是人们在歌里逐步加进实词,以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因而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就出现了。从此时开始,一支歌开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韵律),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诗歌也叫歌诗,是一种唱出来的文学形式。
古诗词为什么美?因为它除了文字美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分割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入耳。古诗词的音乐美来源于古诗词平仄的合理搭配,节奏的完美、圆润,韵律的和谐、悠扬。
古诗词具有韵律美,音节美。古诗词四言诗为两个音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言诗为三个音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七言诗为四个音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多美的音节,这种音节简直就是为歌唱所准备的!
西方的文艺理论一直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因此,古诗词的演唱也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
二、古诗词演唱和现代歌曲演唱的区别
古诗词的演唱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只是过去人们把这种演唱习惯性称之为吟唱,很多古诗词也就是通过这种吟唱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了。人类社会已经发展进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仍然简单地用古人吟唱古诗词的方式来演唱古诗词,那显然是没有市场的,也是无法打动观众的,更谈不上发展和辉煌了。古诗词演唱需要独树一帜,但也需要适应听众市场。所以,我们要把古诗词的演唱和现代歌曲的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古诗词演唱的通俗化、流行化、趣味化,使当代不同群体的听众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传唱。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感动观众,最终影响观众,这样古诗词的演唱才富于生命力,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辉煌。
古诗词的歌词和现代歌曲的歌词有着很大的差别。和现代歌曲歌词的通俗性、口语化相比,古诗词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水平。为了更好地表现古诗词的文学特质、文化特质和历史特质,古诗词在演唱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课。演唱者可以先读起来,再唱起来,最终甚至可以舞起来,深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中去,理解并诠释古诗词作者的感情和愿望。作为一个歌唱者,你首先得先受到感染,然后才能通过你的理解,你的歌唱去感染别人。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必须借助不同的演唱手法,其演唱的风格和情绪表达一定要符合古诗词的风格和内容,或婉约,或豪放,或忧伤,或缠绵。
在歌曲演唱中,要把握节奏。音乐节奏可以给人以、美感和想象,能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每当节奏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熟悉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和愉快。古诗词语言中就具有这种天然的结构性的节奏美。和现代歌曲歌词相比,这就是古诗词的优点。这种节奏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它强调了自然节奏并使之规律化,节奏感非常鲜明。古诗词的格律就建立在这种鲜明的节奏之上。其次,押韵也是形成中国古诗词节奏的一个重要要素。所以,想要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不仅要掌握演唱现代歌曲的一些基本技巧,包括呼吸、吐字等,还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完整地再现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让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打动听众,感染观众。
当然还要讲究气息,气息是歌唱艺术的动力和能源,有了气息控制的强弱,才有节奏的长短、音质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渲泄。没有良好的气息控制,歌唱时会出现气短现象,容易造成喉咙上提、声音发紧、苍白、漂浮、无力,缺乏音质的力度和美感。演唱古诗词歌曲时对气息支持的要求更高。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情绪经常需要特殊处理,需要吸收我国传统歌唱技艺用气的特点,有目的的采用揉、送、提、沉、歇、缓、收等多样手法,来表达古诗词歌曲的艺术氛围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歌曲由于其本身结构性的原因,歌词往往只有几十个字。几十个字就唱完了一首歌,所以每个字的发音都不能太短,否则就没有歌曲的长度。在古诗词歌曲里,往往一个音要占四五拍或更长的时值。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持。气息连贯流动,把每一个字唱到位,唱得一气呵成,唱得淋漓尽致,在中间不能有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感觉。演唱古诗词歌曲,不仅需要气息连贯、流畅,有充足的气息去演唱好每一个字,还要注意气息的变化和调整。并不是古诗词的每一个音(字)都需用十足的力度去演唱,而是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流派、内容、意境,情感等调节气息的强、弱、长、短。这样演唱的歌曲,才会让人有一种虚实、变幻的感觉,才能体现出古诗词歌曲的韵味之美、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