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的所有物质、精神条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则是由幼儿园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制度环境、精神氛围等综合的、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或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不仅要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还要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在总体上说,幼儿园环境应具备两大功能,即保育功能与教育功能。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缺乏认知和生活经验,大脑如海绵一样吸收着大量的信息,创设布置良好的环境能实现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这也是《幼儿教师标准 (试行)》在“专业能力”指标中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放在首位。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幼儿园环境布置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目标是为工作第一线工作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高职教育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我们要把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手段,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发展目标。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设计能布置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并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场景因地制宜设计与布置活动场地的能力。本课程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从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设计布置的过程出发,从而在整体教育环境创设中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文化特色,设计制定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设计、能制作、能创新;明确环境教育作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熟悉对于不同教育特点设计布置环境的的设计要点和制作重点;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教学实践,培养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着力于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联系实际,实践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不只是学习对儿园的环境进行装饰绘画,更注重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真正实现设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设置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体现精神环境。实际布置班级文化环境,体现园本文化,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实施全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现今,环境创设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学生对实践环节不了解,理论知识程度偏深、新知识缺乏,技能操作简单,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不熟练。具备实践性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因此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教学时间,讲授幼儿园创设原则和创设理论,授课教师教师主要完成阐述教材,而没有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我们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为课程的内容基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任务,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过程以及行业的认可,选取教学内容从点到面、从室内到室外、从平面到空间的设计制作方法,引入实践技能培养。课程涉到绘画、教玩具制作,紧密结合着眼于应用,侧重可持续性的人才发展方向,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实际环境设计。认识幼儿园环境育人的基本知识,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创设的要求和原则、掌握具体实施环境的技能。
2.幼儿园真实环境中建立实践性教学场景
(1)幼儿园中进行真实场景实践教学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必须与幼儿园场地相结合,真正做到实效可行的人才培养。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的需要。不仅是硬件设备的表现,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性教学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联系校企合作单位,作为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场地,这一理念不仅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依据课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原理和要求,在真实环境中得到的进一步学习和证实,更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对于设计布置的环境进行操作实践,也是将书本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园本文化的体现。
例如在和襄轴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蔚蔚艺术幼儿园以及幸福童年幼儿园的合作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中,学生和教师不是单一的绘制装饰墙面,找些图例临摹就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幼儿园,将课程案例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与园长的沟通交流中深入了解每个幼儿园需求和理解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以及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艺术理念。解析幼儿园所需创设的环境的创设要求和地理特点,依据这些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制定创设方案(有特色、有目的),修改方案,实施方案。完整的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设计实施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设计制定方案。如襄轴幼儿园外墙创设需突出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学历史和教学的规范性,反映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我们确定为传统的写实手法描绘幼儿园日常室内外活动为题;而育才幼儿园的要突出青春、积极阳光的教学团队和新型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为活泼动感的儿童之家风格;幸福童年幼儿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我们最终定稿前卫时尚的运动风格;蔚蔚艺术幼儿园的艺术创意室突出神秘,探险的主题,墙绘以精灵王国为主题色彩选用神秘的深色调为主。
一个优秀的创设方案首先是对幼儿园园本文化的理解――形成表现幼儿园的特色体现――制定能突出主题的方案(包括制作手法)――进行精细创设制作(精湛的艺术创作手法)―― 体现出良好的、幼儿喜欢的环境。整个环节使学生理解了幼儿园的幼儿起到了决定性的能动性,环境不是死的环境,要做成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的环境。从不知如何下手到能进行反思修改,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积极的进行创设,每个过程都让他们体会到了幼儿园环境与幼儿之间联系,体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2)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的社会化教学
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场地观摩实训学习,也分享实习幼儿园教师的学期创设方案和创设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进行点评,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意义,同时能使同学们对于各类幼儿园的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幼儿园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创设方案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设计不同组别不同的教育环境,依据教学需求,模拟制定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团队,指定不同的环境任务既有宏观的环境也有微观的环境、既有物质的环境创设也有精神环境的创设;进行实施计划,计划的编写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在指定的工作日内保质保量完成;编写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明细主要制定以下内容:创设目标、环境分析、创设理念、以及创设步骤、和创设总结。并结合相应的创设方案的演示,演讲全面展示每一组的设计理念阐述设计过程,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要位置,也在编写过程中了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从而反映出精神家园的建设。方案的编写突出创设目标以及创设环境的解析,又要有鲜明的个性体现,我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实效,从而在对理论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3)多样教学资料建立实践教学的基础
使用案例教学建立幼儿园实景进行讲评。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的主动性。并通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各种案例分析,掌握实际运用环境创设的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为主,案例的形式不仅是幼儿园环境的示范图例单一的形式,还有历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PPT以及各类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演讲视频,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教学演示,组合成多方位、多手段全面的教学资料。通过对这些幼儿园区各个环境的学习,进行充分的讨论时间,对环境创设的得与失给予设问,也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改造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研讨,不断探索与总结,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实践性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对于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课堂内外的实训,综合技能技巧创新,课程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年以来以专业技能服务幼儿园,为不同的幼儿园进行了外墙、创意室、区角等不同环境创设,获得企业一致的好评,认为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适合市场的发展需求,能够依据幼儿园的特色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布置,这都基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课程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学生需要的符合职业发展的高职课程。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将书本中的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在具体的实践场所学习中轻松化解,技能技巧也在制作中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教学、课堂、岗位一体化。
近些年我们专业为合作校园建立和创设了不同的优秀案例,不仅使行业了解了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实践结合才是技能学习的反馈。课程全面实践性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的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学习不再照本宣科,学生的技能与实际环境融合。
课程的实践性必须拓宽与幼儿园合作渠道,是给学生一个大的平台,自由的发展。教师加强对课程实践的监管教学需要切实做到引导正确、指导到位。更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优秀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在实施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实践出真知,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培养成实践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引性的心灵》,薛杰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5月
2.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
4. 阎水金《幼儿园环境与教育》幼儿教育1993年
5.《幼儿园指导纲要》是2001年7月
6.幼儿园教师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视屏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解决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二、观摩学习
学校出面与有关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例如,建立见习与实习基地,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到幼儿园观摩相应的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可用来观摩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了解幼涸耙蝗丈活各环节的安排,还可学习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园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能手范教”“老带新”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观摩的机会,争取到现场观摩[2]。
三、校内实训教学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以配合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方法进行教学。可设置三大典型任务: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 (包含自选内容设计和教师指定内容设计及观摩活动录像后的还原教案),撰写说课稿等。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先由教师讲解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设计的原则,再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教案。
二是批改方案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批改所设计和还原的教案及说课稿,并提出问题。学生修改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说课试讲任务,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项目 (设计或还原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小组选优共同制作活动方案 PPT和教具) ――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PPT(每组15分钟)――师生共同评析修改 PPT 展示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教师有效点拨、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理解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结构和撰写要求)。”这一“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有个人任务项目和集体合作任务项目,在完成这一任务和项目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能直观形象、自觉主动地理解活动方案设计和说课稿的结构、思路和撰写要求,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3]。
四、校外实训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由教师、园长对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评析,最后学生进行反思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深入到每个班级中,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熟悉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过渡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如何与幼儿平等互动、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内容都是身为幼师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区域环境布置
将区域环境布置任务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美术材料或废旧物品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通过实践,学生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区域:超市、图书区、表演区、手工区、自然角等,并进行展示、互评及教师评价与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并改进提升,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主题环境布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改进,最终形成定稿,再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方案为基础,准备充足、丰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包括墙面环境的创设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学生可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来布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多以理论为指导,突出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化学生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说、教、评等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月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5,7.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 环境创设 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形成方面,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被誉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然而,目前也有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一些问题:
1.1 对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有关概念理解不清
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一副活泼可爱的画面:逼真的卡通动物“活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阳光下色彩斑斓的滑梯、木马;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区;一幅幅赋有智趣的图画……其实,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指广义上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资器材、人际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既有保育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因此说,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片面地将幼儿园环境理解为物质环境。因此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只注重有关活动室、游戏场、教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割裂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从而忽视了环境创设中人文环境的部分。殊不知,从某些方面来讲,人文环境更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1.2 以教师的制作和布置为主,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幼儿园中一提到环境创设,许多教师就开始抱怨,又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来进行环境的布置,他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当做了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来完成,因此大家显得很忙,也很累,有时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幼儿仿佛不领情,教师也常常会为自己精心布置的环境不受幼儿喜爱而大伤脑筋,这些方法往往都是错误的,教师出了不少力气,却没有讨到好的结果。走访了许多幼儿园后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们主要依据自己教育教学方便来考虑环境创设,他们毫无根据地凭空想出一个环境创设的主题,较少听取孩子们的建议。更有甚者,连一些最基本的创设原则都不清楚,创设的环境既不能够吸引儿童,又不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他们所进行的环境创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混淆了环境创设主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1.3 不注重环境的变化,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应具有弹性,应不断地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与环境“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许多幼儿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每月都有主题墙的布置,但不可避免,仍有一些幼儿园的教师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从幼儿小班入园一直到大班毕业,教室里的装饰自始至终就没有更换过。参观过中学、大学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地方的主体环境布置一般不会经常变换,因为这些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很明显他们与幼儿是不同的。试想,幼儿园的小朋友整天生活在一种不变的环境当中,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东西,时间久了必然感觉乏味,这怎能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2 幼儿园环境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掌握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包括幼儿园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涵和灵魂,是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氛围,它看起来不像物质环境那么明显,但它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彻底改变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割裂的现象,全面地去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正含义,不仅为幼儿创设美好而丰富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创设爱与宽松的人文环境,学会将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从而多方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2 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分析“布置时应注意的弊病时”曾指出:“不要教师自己来做,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布置,这才格外有意思,也才更有教育意义。”“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加深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当学会如何引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的确,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参与、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选材料、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发进行交流、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过程,使情感得以激发,社会交往能力得以培养。这对幼儿增强探究周围世界的意识、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幼儿参与设计、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参与墙饰、活动区域、游戏环境、节日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与创设,帮助教师收集游戏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变教师操作为幼儿自主。玩具是游戏的物质支柱,高价格玩具不一定有高价值。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是制作玩具的好材料,让幼儿收集制作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既能解决游戏材料的来源问题,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
(2)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可以设立“材料仓库”的形式,师幼共同收集材料,把使用材料的自交给幼儿。活动和游戏中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启发幼儿以想象的方式使用游戏材料,给予幼儿发挥和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
2.3 让环境在变化中灵动
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儿园的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不仅属于硬件层次的一个空间,也包括了时间运用方式以及环境中人的期望。因此幼儿园环境是根据课程内容、季节变化、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的。此外,由于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环境的建构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它总是伴随着幼儿活动的展开而变化,并不断重新构造,使之始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环境是一个变化着的“会运作的生命体”,它时刻激励着幼儿探索事物的愿望,因此,根据环境变化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在幼儿的周围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和倾听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便与幼儿共同建构新的、有趣的方案和内容。
如春节后,有两位幼儿穿着唐装来到了幼儿园,有几个女孩就围绕着这两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漂亮,有的说那个漂亮,唐装引起了幼儿的议论和兴趣。老师因势利导,以“唐装”为题和幼儿一起讨论起中国的服装国粹,又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中国文化。幼儿不断从不同渠道了解了京剧、昆剧、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窗花……教师根据幼儿不断生成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域,和幼儿一起用蓝色印花布、旗袍、唐装、京剧脸谱等装饰墙面。由此生成“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以及以“京剧脸谱”、“我爱长城”、“剪窗花”、“中国结”等为分支的活动方案。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在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学习到宝贵的知识与经验。不同地区的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教师充分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势,认真探索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2] 陈艳颖,冯旭芳,牛俊杰.关于幼儿环境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刘洪岩.探索新时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 奚文君.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5] 张同梅.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2003(9).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和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环境中受到鼓动、启迪和教育,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而,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创设在儿童的成长中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利用家乡资源,创设师幼互动的主题环境
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是以主题形式出现的,在《指南》的指导下,幼儿园各班的环境都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设计主题环境,对于这样的主题环境,幼儿是非常喜爱的。幼儿园环境是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教育理念和创造性劳动的,以幼儿为主体显得尤其重要。在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和幼儿共同想象、共同操作、共同创造,他们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
二、利用身边资源,让孩子成为自由环境的主人
游戏环境除了室内的,还有非常重要的室外游戏活动场所。我们逐渐将室外游戏活动的长廊提供给幼儿。我们认为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敏感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体验、熏染后变得美好起来。幼儿只有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和谐色彩的情境中,将来长大了才懂得去爱、去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基于环保的理念结合原本特色,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纸及自然材料,把活动室、走廊、橱柜装点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调,置身于这里让人感觉大自然就在身边,油然生出对自然界一花、一木、一草、一石的呵护之情。孩子们也在不断地收集、观察、设计、创作、欣赏中,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它们融合着许多与主题有关的环境创设,给幼儿以强烈的震撼。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感觉,而且能够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从这些生生自由的创作中,我们了解了身边资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身上的潜力,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这些活动也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幼儿在手工制作方面有了更深刻的
体会。
三、利用综合资源,创设家长参与、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环境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精心构思的,基本上没有幼儿的创作和参与。而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有孩子的参与,而且还向家长开放,同时也邀请家长密切参与合作。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环境创设时,也避免了幼儿收集材料的局限性。家长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为顺利完成环境布置提供物质保障,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教育内容,能更好地协助幼儿园展开教育工作。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把家庭教育力量、幼儿园的专业教育力量整合了起来。过去我们对家园教育的密切合作,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家长对幼儿园物质材料上的支持,保持与幼儿园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而并未考虑如何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实施主题活动方案中,孩子们主动探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家长一下子回答不了的。而且孩子们也需要成人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让他们亲身实践,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刚开始进行主题时,家长对幼儿园经常收集废旧材料不理解,我们通过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他们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每开展一个新的主题,我们就会向所有的幼儿和家长发出通告。这既能让幼儿更容易参与到活动中来,又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相比以往在家园联系栏内张贴的各种文字和图片材料,一定情景中的主题公告更能吸引大家的关注。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后,家长们乐意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一起做实验、找资料,记录和发现宝宝活动主题的小秘密。很多家长向老师开始积极介绍有关的碟片、书籍。
总之,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人格发展、品德行为、智力发展及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马丹君.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谈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包括职业热情、教育理念、专业理论、技能水平、自我反思力、艺术修养及执行力等方面的成熟度。环境创设中,往往是这些能力或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群体专业素质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提升。
我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积累并形成了一些管理的经验,通过梳理经验后发现对提高园所环境创设的效果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一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就像编写一部优秀剧本,园长的工作就是引领教师们参与精彩的“剧本”创作。环境创设“为了什么”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为了好看、为了检查、还是为了摆设?显然都不是。而是要回归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对幼儿发展有些什么积极的影响,教育功能在环境中有哪些体现?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所以,在明确了指导思想后,我们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幼儿身心发展要求是全面和整体的,所以,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如:班级环境版面设计、布局、颜色、形状体现整体性效果,有统一的风格。
2.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环境中的装饰物就必须能直接产生教育作用。幼儿通过看、摸、操作获得经验、知识。不摆放没有教育价值的纯装饰物。如:教师设计的交通安全墙面,可移动操作,既与幼儿充分互动,又具有教育功能。
3.适宜性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个体差异。如: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环境与材料的创设中,教师就加入了形象的简笔画,既表明玩法,又作为材料摆放对应的标记,一举两得。
4.参与性原则。
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在多方参与的环境动态更换和丰富中。师幼共同参与是环境创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教师利用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素材,对幼儿作品经过加工组合形成近阶段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之一。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幼儿表现表达的愿望,又体现了师生共建班级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理清设计思路,制定环境创设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有了计划,环境创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环境创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环境创设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在环境创设中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开学初期,我们在园务计划中列出本园环境创设的思路、改进和提高的措施、检查和考核的办法、标准等。同时,要求各班教育教学计划中列出班级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形式。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构想了“广构思、多创意”的思路,让教师们纷纷献计献策,参与方案的设计。在众多的构思方案中,选取最有创意的部分,加以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三、提供学习平台,丰富环境创设的素材
1.理论的学习。
带领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儿童是环境的主体。环境应是让幼儿快乐的,使其能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应是丰富的、全面的、粗浅的。我们既要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重要途径,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延伸,是巩固所得经验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幼儿活动情况的记录,更是幼儿发展水平和过程的体现。
2.经验的交流。
通过领读领讲优秀文章、教师环境创设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师们共同学习他人关于环境创设的经验和办法。同时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如:有时只根据能找到的材料来布置环境,或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布置,单纯地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来布置,只要孩子有玩具玩,开心就行了,至于孩子在玩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思考什么,教师关注并不够。目标意识不强或目标过大,材料投放目的性不强等。
3.资源的共享。
幼儿园利用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园门,参加各类环境观摩学习活动,并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下来,将搜集到的、或是以前创设的优秀环境照片,进行归类整理(主题墙、吊饰、游戏区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环境创设的素材库。让个体的资源变为全体的学习资源,形成浓郁的互助共享氛围。这样,既便于教师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予以具体指导,建立环境创设的帮带关系
1.园领导按需进行分层指导。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美术功底、审美艺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美术功底相对薄弱的教师,园领导加大了指导的力度: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下到班级,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帮助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动手制作。
2.以“特长”补缺型的帮带形式。
教研组分析了现有教师的水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带计划,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园内有美术特长的教师跟着学习环境布置,这样一来,教师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与质量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这样既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鼓励成熟、有特长的教师与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五、发挥教研力量,解决环境创设的问题
1.组内观摩研讨。
为了加强教研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我们借助了组内观摩这一平台,对环境布置存在的问题加以提醒和指导。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观摩研讨。各年级组的环境教研颇见成效,反思实践中的问题,策划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园长全面了解各教研组的教研现状,且能增强教研组内教师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帮助各班解决环境创设中的问题。
2.园内观摩研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我们组织教师本着“发现亮点,相互学习”的原则进行园内环境观摩及研讨活动。活动中,大家悉心观摩各班环境,认真观察每个创设细节;细心体会每个细节背后蕴含的创意与智慧;仔细揣摩,圈画笔记,对各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感叹不已。深受启发和鼓舞之余,一些优秀的创意和做法在园内悄然兴起。
3.园际观摩研讨。
在园际环境观摩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对照中心下发的“环境创设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再次对“设置与布局、教育的目的性、以幼儿为本”等环境创设的重要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了其他园所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找到了下一步环境布置工作的方向。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在“学习反思―领悟提升―落实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了环境创设的能力,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环境提供了有效地支持。
六、提出阶段要求,引领环境持续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劳动。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特别是对天真好奇的幼儿来讲。墙饰及游戏材料若常年不换,缺少生机、活力,缺乏新鲜感,游戏区的活动将对幼儿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创设的阶段性要求至关重要:
(1)环境的创设要与本班开展的主题相适应,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
(2)幼儿要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全过程。(讨论、选题、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关注等方式)
(3)目标细化,只投放与目标关联的材料,避免材料堆放。
(4)对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量化。
(5)多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同时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我园经过改造后,环境需要重新创设,因此,我想通过竞选聘请一个美术组长来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没想到,在竞聘过程中响应最热烈的是丁丁。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个性张扬、敢想敢做的年轻教师,喜欢自作主张,在许多事情上缺乏和同伴合作的意识,没想到这次她自告奋勇。既然她如此积极主动,我决定给她机会。我让报名参加竞聘的教师分别设计方案。第二天,丁丁的方案出来了,果然她是有备而来,设计大胆且有新意,在竞骋者中脱颖而出,最终竞聘成功。我在微信中向她表示祝贺:“恭喜你,相信你的能力,期待你的创意。”她马上回复:“谢谢园长的认可,看我表现吧!请多多指导!”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丁丁坐在园内的休闲吧聊了起来:“怎么样?你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我园处在别墅区,从园舍的建筑风格来看,我认为比较适合走温馨路线,我正在构思幼儿园各个角落和区域环境创设的具体方案。”“色彩、材料的选择要关照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要从环保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去考虑,你不妨多听听大家的建议。”“我会先拿出一个方案并展示一些作品让大家来评价,发现有不适合的及时修改。”“对,你要学会与组员合作,不要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干。你现在是一个引领者,要有个性但不能任性,知道吗?”“是的,我知道的。”“行,总设计师是你,但也要多和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抵不上集体的力量。”第一次走马上任担当幼儿园环境的总设计师,看得出丁丁还是很认真地想把事情做好的,我很期待……
展示
一周后,丁丁精心制作了一套幼儿园各个角落的环境设计PPT,并在教研活动中作了介绍,希望大家提出建议。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提议:“丁丁,你的创意不错,但是你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了吗?太精致的环境只能是摆设,孩子们无法与之互动。”其实这位老师是针对丁丁设计的走廊环境而言的,她认为丁丁设计的走廊环境与孩子的互动性不够,能展示孩子个性化作品的空间不足,选用太精致漂亮的材料也不适合孩子反复利用。一位年轻教师说:“丁丁考虑欣赏功能比较多,这样的环境看上去很漂亮,但不实用。我建议还是使用可以活动的材料,使之多变些,孩子们可以与之充分互动。”另一位教师接着说:“我觉得丁丁使用的色彩有点杂乱,如果颜色统一些,看上去就会更舒服、更温馨。”对于丁丁的设计方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只见丁丁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最后她说:“我会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方案,但有些方面的设计我自觉还是不错的,请大家看实际效果吧!”看来,丁丁还是非常自信的,对自己的想法还是比较坚持。我有点担心她是否会像以前一样固执己见。于是,我主动找到她,首先肯定她设计的方案中有亮点,然后告诉她很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是中肯的、合理的,希望她能认真采纳。她说她认同我的想法,但她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有些教师不认同她的设想,而且她自己对有些教师的建议也不是特别理解。我说:“这就要看你了,你可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让别人认同你的好的设想、怎样理解并接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听了我的话,她若有所思。
交流
就在我们谈话的第二天,丁丁一个一个地找教师沟通,希望更有针对性地听听他们的建议,并互相探讨。
她找了媚媚老师:“我知道你对环境创设有研究,也很有想法,请给我一些具体的建议吧。”媚媚说:“我建议在材料使用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相关的内容你可以看书或在网上搜搜。”她请教了幼儿园课题组的负责教师,希望在环境创设中能够体现课题的特色,展现研究的过程。然后,她又找了我:“在环境中大量利用废旧物品会不会显得粗糙?”我说:“有些可以是本色的,有些可以借助彩纸、颜料等来装饰,这样不仅不会显得粗糙,反而会非常有特色。”丁丁接着说:“我想在幼儿园大厅设置一个废旧物品收集角,让全园的教师和幼儿都来参与收集,需要相关物品的教师和幼儿也可以到这个角落去取用。”我很认可她的想法,鼓励她大胆地去实施。
接连几天,丁丁几乎跑遍了每一个教师的办公室,无数次地与教师个别沟通,并认真记录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无数次地改稿。渐渐地,我听到了来自大家的一个声音:丁丁成熟了,会主动找别人沟通、接受别人的建议了。这次让她负责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既给了她一个挑战,也给了她一个机遇、一个成长的平台。
磨合
一星期过去了,丁丁吸取大家的建议,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创设方案:创意之美——美工室,大量利用树枝及废旧的盒子、箱子、罐子和瓶子等材料进行装饰:读画乐园——阅读区,考虑到幼儿的身高,以提供低矮的书架为主,便于幼儿自主阅读:行走印象——特色文化楼梯,以皮影戏和魔法气球为主题,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展示平台:沙与水的对话——玩沙玩水区,用防腐木重新分割,设置休息等待区、玩水区、玩沙区等。丁丁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了具体分工,接下来她让大家分头根据方案实施。
“丁丁,这个相框看上去很简单、很漂亮,但挂到墙上好像有点不搭调,能改一下吗?”“可以,你说怎么改呢?”“你设计,作。你是总设计师,我只是执行者。”
“丁丁,这块硬板纸很难粘上去,你应该给我们准备一些强力不干胶,现在材料不齐,我们没法干活,明天肯定没法完成。”“丁丁,我们组的任务太艰巨了,人手不够,你应该再派一位教师给我们。”……大家似乎对丁丁的组织和安排不太满意。
丁丁跑到我的办公室,气呼呼地对我说:“我设计方案时都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并且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了方案,大家也是认可的。为什么实施时还有那么多问题?”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直往下掉。她曾认真地设计方案,不厌其烦地找每一位教师沟通,然后不断地修改、完善方案,付出了那么多却引来这么多抱怨,我想她感到委屈是很正常的。
我倒了一杯热水给她,请她坐下来,然后对她说:“说出来、哭出来吧,发泄一下会舒服一点。”
等她情绪平静一点后,我继续说道:“你已经进步不少了,没有在教师们面前闹情绪,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大家对你的能力也是很肯定的。我们在把一个写在纸上的方案付诸实施时,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幼儿园好,为了展现更温馨、更有意义的环境,你也要理解大家。耐心和宽容是一个团队引领者必须具有的品质。”
说着,我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一本是《沟通的艺术》,一本是《团队精神》,递到丁丁的面前:“你拿回去看看,你以前可能很少看这类书籍,看后会对你有帮助的。”她擦了擦眼泪,拿上书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第二天,我打开微信看到了丁丁的一条信息:“不好意思,昨天我太失态了,我还不够成熟!现在我已经准备好了,请相信我!”我回复道:“我知道的,你一定行!”
过了几天,丁丁又给我发来短信,里面是有待落实的计划:“组织教师讨论环境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策略等,做到细致、有效,尽量不返工:调整人员分配方案,使之更合理:确定每一步操作的具体时间,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看来她已经在看我推荐的书了,而且已有所感悟。
但是对于幼儿园来说,如果想发展,就必须勇于接受新观念,勇于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一、教育观念要与教育行为相统一
教育观念是理性层面的东西,往往与实践有距离。但教育观念一旦植入教师的意识内,就会指导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观念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所以园长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坚持不懈。
教育观念如何从理性层面转化为操作层面,然后再转化为教师的行为,我认为应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是学习理解阶段。要求园长组织广大教师深入持久的进行学习,让新观念的光辉照亮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如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始终贯穿着“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现在的成长成为今后发展的基础和蒙发点。那么“终身教育思想”就是打开教师思想的那一束光,园长必须抓住这一重心,让教师充分理解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意义、作用。当教师真正理解了,才能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去思考。第二个阶段是将“终身教育思想”与每个教师的思想接轨,变成老师可以讲述的语言。在老师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园长还应当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写出学习心得或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转变观念的目的。第三个是将“终身教育思想”具体化,成为每个教师可操作的方法。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以前的活动方案拿来与新思想进行比对,从而发现问题,产生思想冲突,在思想冲突中重新理顺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活动方案,重新实践活动方案,逐渐形成新的观念和新的教育行为。
在进行深入学习理解的同时,园长还要在办园宗旨、制度建设、工作检查等方面全面渗透新观念,使新观念成为全园的指导思想。
二、为幼儿创设的物质环境要与精神环境相统一
物质环境是精神环境的折射镜,物质环境可以反映出一个幼儿园的精神面貌,更可以反应出幼儿园这个集体的工作氛围。但物质环境的形成是以精神环境为基础的,当精神环境发生了变化,其物质环境必定会跟随变化而变化。所以精神环境的变化是重要方面。园长要想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谐和相统一,就必须从抓人们的精神环境做起。如:新《纲要》中“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和适宜性,尊重幼儿人格,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丰富的机会与条件。围绕这一思想,教师的精神面貌就应当是积极的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营造接纳、温馨的心理环境,以良好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幼儿,面对每一位家长,平等、尊重,适宜幼儿发展,适宜家长参与。当这些思想被教师接受,园长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导转化不适宜的可视环境。可组织大家针对自己的具体环境进行研讨,边研讨边改善,边评价边改善。园长还可以通过制度、通过工作检查和评价,督促教职工向着理想的方向努力。包括幼儿园大的环境,园长也要从精神上给它一个合理定位,集中大家的智慧,使之与幼儿园所倡导的精神境界相统一。
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统一,是一个整合幼儿园内部资源的过程,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形成幼儿园特色的要求。对于幼儿园健康发展,实现理想与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相统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统一,主动权在幼儿园。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单位,有着引领家长的职责和义务。幼儿园掌握着专业的教育资源,掌握着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从事的是专门的教育工作,幼儿园应当成为家长教育的领路人,而不应当成为迎合家长的奴隶。目前一些幼儿园走不出自己的路子,总是跟在家长后面,一味附合,走得很累,以致于失去了自我,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
作为园长,应当在管理幼儿园的同时,把家长教育摆上工作日程。要有勇气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参与幼儿园教育,成为支持幼儿园工作的生力军。要采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家长交流,要学会与家长合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要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幼儿教育置于更宽阔的天地。
一、发挥环境的支持作用,引发幼儿主动探究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可见,教育价值是环境最主要的价值。要想有效引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环境、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深入分析:材料能否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并生成出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材料是否有多种组合的可能,并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权利与条件;材料是否有助于通过与幼儿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等等。如积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认知,通过搭积木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培养他们初步的艺术造型和审美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物理概念。
二、赋予环境生命的意义,构筑幼儿发展平台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当充满生机与活力,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信息,流动着多彩的生活旋律,诱发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1.环境承载着教育的理念。好的环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所以环境应当是“会说话的”。走进我园,从环境中能“阅读”到各种信息:门厅悬挂着的园徽,以红绿两色为主。橘红色,象征着教师无私奉献、爱心似火的炽热情怀;绿色,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预示我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园舍主色调选用红、黄、蓝三原色,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精彩万象,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本色,蕴含着我园激发孩子“快乐成长、多元发展”的教育思想。
2.环境谱写出生命的旋律。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所以环境应当是“会运动的”。我园的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根据课程内容、季节更替、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而变化。走进我园,随处可见“涂鸦墙”,可由教师限定主题,也可完全由幼儿自选主题,旨在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形式进行创造。这种墙壁设置,为幼儿提供了一片施展才艺的空间,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自主发展。
三、挖掘环境的课程价值,丰富幼儿体验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环境生成课程。幼儿每天都在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互动,如果环境中的某种要素成为幼儿谈话的热点,细心的教师就会及时捕捉机会,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并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生成并发展为活动主题或活动方案。如我园有四棵树龄很长的银杏树,主题活动“秋天的银杏树”就是幼儿在观察秋天银杏的落叶继而研究果实的背景中产生的。
2.课程创设环境。我园将环境视为课程,把环境创设的过程当成课程开发的过程,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课程的建构者。不论是墙饰还是活动区域,都是随着幼儿学习经验的不断深化而展开、丰富,使环境创设成为幼儿表达经验、想法、呈现认知过程的活动。例如在我园《热闹的美食街》的主题活动中,为了体验“人群”的拥挤,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了一个繁华的环境,使活动室变成了“美食街”,在各种美食摊点前,每个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人群中穿梭行动,模拟着各式交易,体验着生活的快乐。
四、凸显环境的美育功能,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幼儿的世界是美丽多彩的。为了让孩子们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我们遵循“以美育美”的理念,着力创设一种经过精心修饰而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美的环境。
1.扮靓物态环境,让幼儿的眼睛享受美。我园建筑物色彩以红、黄、蓝、绿为主色调,这些源于自然的色彩,便于幼儿欣赏、借鉴、认同。以“莲”为幼儿园的文化标识,在环境创设中以“莲”的形象为重点,彰显“艺术立美”的理念,园内雕塑、舞台、壁画上各种造型的莲花姿态万千,绽放异彩,从视觉上刺激幼儿感受美。
2.巧用环境资源,让孩子的双手创造美。环境是诱发幼儿创造美的主要因素和载体。环境中的许多材料不仅是装饰环境的上乘之作,还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活动“冬天的衣物”中,在幼儿认识棉衣、棉裤、帽子、围巾、手套、棉鞋之后,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进行装饰,并配以相对应的肢体图片装饰在墙面上,粘好挂钩,配好皮筋。幼儿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还能为其配对拉线,好看又好玩。
3.满足审美心理,让孩子的心灵感受美。明快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最能吸引幼儿的视线。如在创设主题窗墙“捉迷藏”时,我们以绿色树作为大背景,配以造型简单的小动物,幼儿在开窗时会欣喜地发现,小动物被移到了绿树的后面,好像在跟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
受阳江市教育局的委派,由XXX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阳江市规范化幼儿园规范化督导验收组一行6人,于2019年4月23日上午对XXX幼儿园申报阳江市规范化幼儿园进行了督导验收。验收组听取了钟绪辉园长代表幼儿园作的自评报告,检查了办园条件,查阅了档案资料,对园长、保健医生和部分老师进行了专访并召开了家长代表座谈会。在了解该园创建规范化幼儿园情况的基础上,对照《XX市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督导验收组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认为该园基本达到阳江市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同意按程序报阳江市教育局审批。
为了促进幼儿园今后实现良性规范化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完善办园条件,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
1、规范、独立设置科学启蒙室和图书阅览室,开辟种植园地。
2、更换卫生保健室和隔离室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玻璃门,添置外用药品,儿童视力灯箱和儿童体重秤,隔离室更换儿童小床。
3、完善各功能室和活动室的建设,各班增加图书柜、玩具柜、一台钢琴或电子琴、照明设施、规范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按相关规定配足操作材料。
4、厨房增设一个洗鱼池,规范使用更衣室,备餐间安装弹簧门和感应水龙头。
二、规范园务管理,提高办园水平。
1、明确办园目标,确立办园理念,逐步培育办园特色。
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资格证持证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 农村本土化课程
我园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了有关的课题活动,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走出幼儿园,开展多种多样、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对开发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潜力,开拓课程改革思路,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凸显农村自然资源特色
独特和丰富的农村资源为我园的环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是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如稻草、泥巴和农村丰收的农作物(玉米、小麦等)。二是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溪流等。为此,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们精心构思,在活动区域放置了泥巴、稻草、玉米皮等各种自然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制作;在各个活动室中,开辟了生活区、艺术区、科学区、健康区等,让幼儿通过与自然材料的互动,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各个活动区内,展示着由教师和家长制作或收集的各种手工制品,启迪着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进行创造。小班“亲亲泥巴场”,中班开展的活动“认识小草”、“有用的石头”让孩子融入大自然,与小草亲密接触,采摘自己喜欢的野花、野草进行串花环、做帽子等游戏。
同时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溪流、田野、农家小院……把孩子带到小溪边,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寻找各种各样的石头,在小溪边采集石头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石头在水里和在沙地里有什么变化?”并把石头带回幼儿园进行“拼、画、变”,把石头变成各种有趣的图案。在主题活动“地瓜”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农家小院观赏各种各样的农具,再到田野里用不同的农具挖地瓜,其乐无穷。利用本地的稻田,大班的孩子们到稻田认识水稻,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拾稻穗,体验到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利用“稻草”这一资源,体验用稻草做游戏的乐趣,初步学习用稻草进行一些小制作。这一切都凸显了我园富有浓郁的农村环境特色。
二、依托教师个性才能,丰富课题活动中的乡土文化内容
每个教师都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都有自己的特长所在。年长的教师对社区资源有着更多直接的感性经验,能对具体的操作提出改进方法;年轻的教师能通过现代化的设备获取大量信息;骨干教师对主题活动能有更多理性的思考,对于本土文化资源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社会渠道。在教研中,我们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构建起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各教研组集体的智慧,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发展,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以课题研究为支点,形成美术活动、科学探索、语言发展等特色教学,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我们从教师的个性才能出发,比如像莲英老师有语言方面的特长,就让她负责编写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方案,在“有趣的米粉”活动中,莲英老师自编语言故事、儿歌“米粉怎么来”,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语言教学活动。这样将已有的教材与本土特色联系起来,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三、实践园本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个人能力发展
农村幼儿园在缺少相关的资源和理论获得渠道的现状下,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将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教育水平并丰富了自己的学科知识。
我园开展的研讨观摩活动“有趣的米粉”,刚开始接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觉得这样一个主题很难实施,缺乏开展相关活动的动力,经过课题组活动,大家共同商议、讨论,“有趣的米粉”的几个活动方案形成了,并进行实践教学研讨,从中发现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再进行整合改进,最后形成这个活动方案:让专人去米粉厂现场拍摄录像,制成碟片、幻灯片供组织教学活动使用。然后园领导及老师们参加听课活动,进行点评,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各个活动再分析,教师们对“有趣的米粉”活动的实施设计分析透彻,执教老师对方案做修改并对自己设计实施的活动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教师们不仅体验到新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在于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发掘中,还学会了拍摄录像、制作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一个课题方案的初步设想到生成,形成较完整的活动材料,都要经过教师反复的商议、讨论、修改,然后使主题活动逐步趋于完善。教师在不断的揣摩、思索中创新着自己的思维,寻找各自的教学特色,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教科研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高。
在课程研究的背景下,教师由课程变革的“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在我园课题活动研究中,幼儿园放手让教师们实践,教师们用心参与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园本课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推广乡村幼稚园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农村幼教改革的十年探索[EWOL].,2006-11-20.
【关键词】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助力点;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5-0033-06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指出: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各项政策需要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儿童早期实施才最为有效。〔1〕我国乡村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等相互交织的脆弱性而导致的应付各种风险的低能力,加上政府开发式扶贫强势作用后的边际效应减弱,〔2〕乡村仍然是贫困问题高发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学前教育对提高乡村人口整体素质,最终消灭贫困意义重大。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靠质量,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合格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应是发展乡村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影响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并以此为助力点,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甘肃省陇东老区、甘南藏族地区以及临夏回族地区3个地区参与“送教下乡”全员培训的乡村幼儿园进行了配额抽样,先选取9所幼儿园,继而采用随机抽样,选取9所幼儿园中的264名乡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问卷。剔除雷同卷、漏答卷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59份,回收有效率为60.2%。研究者还利用样本教师返校接受培训的机会,对其进行了集中访谈,并采用调整问卷结构、试探挑战等策略对样本教师的回答准确性再次加以确认,同时采用核对控制策略对缺失问卷加以补充。
2.研究工具
研究者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在研究和借鉴《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手册》〔3〕《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4〕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评定问卷》。这是一个自评问卷,共包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评价反思与研究能力等6项一级指标(A1-A6)、15项二级指标(B1-B15)、38项三级指标(C1-C38)(见表1)。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制(5―完全或绝大部分达到,4―大部分达到,3―小部分达到,2―很少达到,1―完全达不到)。在正式调查之前,研究者对问卷进行了同质小样本预测与修订,统计分析表明,本问卷的克伦巴赫幌凳为0.906,表明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Y果与分析
1.乡村幼儿园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相对较低
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刘占兰,2015)。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保障其完成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刘占兰,2012)。专业能力评估及需求分析是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前提。本研究对样本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A1)、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A2)、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A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A4)、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A5)以及评价反思与研究能力(A6)等6项能力的现实表现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项能力得分均值在2.63~2.89分之间(详见表2),即处于“很少达到”与“小部分达到”之间,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相对较低。
2.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不均衡且存在内部差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特点(刘占兰,2012)。在幼儿园具体的保教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表现出多样性和互补性特征,即各单项能力共同作用促进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发展,而每一项能力的不足都会对教师的专业活动产生影响。因此,为有效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整体专业能力,还应对其专业能力的结构性特征加以考量。
研究显示,样本教师的各项专业能力得分均值存在位次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人际沟通与协调、环境创设与利用、评价反思与研究、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研究者进一步对各项一级指标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和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之间、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和人际沟通与协调之间差异非常显著。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之间、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和人际沟通与协调之间、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和评价反思与研究之间、人际沟通与协调和评价反思与研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上述研究结果反映出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不均衡且存在内部差异。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这一特征启示我们,以往平均用力的培训内容既不经济又无针对性。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应将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点定位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评价反思与研究以及环境创设与利用四个方面。
三、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点分析
研究者对6项一级指标下的15项二级指标得分进行了统计分析。15项二级指标得分均值由低到高为:教育研究(B14)、活动组织(B2)、游戏活动的支持(B7)、游戏活动的引导(B8)、环境的利用(B6)、环境的创设(B5)、幼儿评价(B12)、成长反思(B13)、家园沟通(B10)、活动设计(B1)、同行互动(B11)、情绪管理(B15)、维护幼儿安全(B3)、班级管理(B4)、师幼沟通(B9)(详见表4)。据此,研究者最终筛选出6个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点:教育研究、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评价、成长反思(详见下图)。
1.助力点之一:教育研究
“研究型教师”运动推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参与到了学前教育研究中,因为人们发现,由实践者所开展的研究比大学专业研究者所开展的研究对实践者来说更有意义,也更有可能改变实践。〔5〕因此,教育研究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是衡量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得分均值在15项二级评价指标中最低,可见,教育研究能力是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最短板,应引起重视。研究者认为,促进者应将教育研究作为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点,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获得在工作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表述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基本文案工作能力。
2.助力点之二:活动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需要教师具浠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研究结果显示,就活动设计与组织而言,样本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相对低于活动设计能力。可见,乡村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可能是组织能力薄弱。因此,研究者认为,应将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个助力点定位在教学技能训练上,具体可包括对教师选择、制作和运用教材和教具能力的培训,对教师说话、美术、舞蹈、唱歌、弹琴以及多媒体使用基本技能的提升,以及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增强教师的学科知识更新与应用能力。
3.助力点之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与途径。教师行为对儿童游戏的发展、维持、深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适宜的教师介入是提升幼儿园游戏质量,实现游戏发展价值的重要条件。〔7〕因此,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得分均值在6项一级评价指标中最低,在15项二级评价指标中的位次偏后。可见,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这项能力还十分不足。据此,研究者认为,应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作为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助力点,促进者应在区角创设、游戏材料制作与投放、资源利用以及幼儿游戏自主性支持等方面给予乡村幼儿园教师实质性的帮助。
4.助力点之四:环境创设和利用
适宜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环境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历来重视环境创设,但流于形式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环境的创设与环境的利用得分均值在15项二级评价指标中分别位于第10和11位。这反映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环境创设和利用能力存在较多的问题,研究者据此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作为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四个助力点,促进者应重视在这方面给予乡村幼儿园教师切实有用的帮助。
5.助力点之五:幼儿评价
幼儿评价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反馈,正确运用评价信息,既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及时鼓励,又有利于及时调整和修改教育教学计划或方案,从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最终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对幼儿的评价能力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评价能力相对较差。在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促进者也应以此为助力点,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评价的基本技能,促使其能熟练运用观察幼儿的方法,能恰当使用评价语,能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并能根据观察评价结果制定实施相应的个别教育方案。
6.助力点之六:成长反思
反思能力作为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是个体主观能力结构中的关键因素(李萍,2013)。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教师,善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评判、合理的解读和适当的调整。本研究结果显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反思能力得分均值在15项二级评价指标中处于第8位。可见,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反思能力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现实的迫切性。研究者据此认为,应以成长反思为助力点开展促进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6个助力点源于对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促进者关注这6个助力点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其他促进内容的关注,而是说,应在保证以这6个方面作为助力点推进促进工作的同时,兼顾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组成中的其他方面,从而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稳步提高。
四、实践建议
1.让促进者和乡村幼儿园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为切实有效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研究者认为应努力让促进者与乡村幼儿园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促进者可借助一些小型或微型研究课题,鼓励乡村幼儿园教师在参与研究、体验过程、获得成果和应用成果中逐渐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研究课题应是乡村幼儿园教师感兴趣,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而不是促进者单方面指定的。在研究中,促进者不必刻意期待乡村幼儿园教师能够发现教育教学规律抑或建构学前教育的理论,而是旨在帮助他们进入教育研究的过程、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改进当前教学以及获得教育研究的成就感。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促进者应与乡村幼儿园教师相互依赖、共同表现,尽可能充分分享彼此的成长体验,进而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2.通过案例教学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舒尔曼认为,案例是教师知识的一种,也是教师学习的媒介,案例在“从经验中学习”这一点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8〕处于实践场中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并不缺乏教育教学的鲜活经验,但我们却不能将其称为案例,因为案例一定是具有知识价值的,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经验只有被升华为案例,才具有知识的价值,此时,我们可以称其为实践性知识或案例知识。乡村幼儿园教师缺乏的正是这种将理论与经验相连接,提升经验价值,从而形成案例知识的能力,这导致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研究者认为,促进者应多通过案例教学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具体而言,促进者可通过案例教学帮助教师将其个体经验概括化和理论化,从而使内嵌于教师经验中的教学事件升华为案例知识。当这些案例知识再次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场时,便具有了更大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产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将个体经验升华为案例的过程也是其专业发展的过程。
3.充分利用专业促进中生成的相关成果
在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生成相关的成果,这些成果同样具有价值。例如,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这个助力点的实施过程中,促进者不仅可向教师传达一些理念性知识,更应带领他们实际操作,将理论转化为现场的成果,并对现场的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以期待新一轮成果的出现。因此,在促进工作中,就需要将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成果的生成、u价和应用上。这就需要促进者改变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专业促进过程中生成的相关成果。因为如果这些成果能够被顺利地应用于幼儿园情境中,就会产生较大的价值。此外,促进者对专业促进中生成的相关成果的重视以及拓展,会拓宽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思路,激发其创造性,并可促使其形成研究的态度,养成反思的习惯。这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贵品质,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4.充分利用专业促进中形成的隐性效应
要建设一支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及专业自觉非常关键(黄娟娟、李红曾,2015)。在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者不仅应关注专业促进中的显性效应,还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其中形成的隐性效应。因为隐性效应可激发和保持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激发其解决专业成长中所遇到问题的动机水平。在促进工作中,促进者可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及时、到位的专业点评,激励他们勇于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如教具、活动设计、案例文本、研究文章等,并创造条件促成教师间的成果分享。促进者要吸纳乡村幼儿园教师成为自己的助手和合作伙伴,以激发其专业情意,成就其专业自豪感;还要倾听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见解,尊重其意愿、行为,以唤醒他们的专业自觉。综上,在专业促进中形成的隐性效应,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专业自觉等,对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促进者应对其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兵.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J〕.理论学刊,2008,(4):46-49.
〔2〕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67-74.
〔3〕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73-299.
〔4〕刘丽琼.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2):35-38.
〔5〕格伦达・麦克诺顿,夏恩・罗尔夫,等.早期教育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M〕.李敏谊,滕B,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6〕盖伊・格郎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严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5.
一、更新幼儿园课程观念
新的课程需要新的课程观念的引领和支撑,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客观而迫切地需要我们形成新的幼儿园课程观念。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幼儿教育目标,新课程强调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关注幼儿的实践过程,引发幼儿产生问题,促进幼儿的思考和探究。由此,我们更应该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递,使幼儿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淡化学科本位的意识,关注幼儿知识技能与经验技巧的掌握,加强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要把观念更新放在课程改革的首位,并贯穿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学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研讨,从而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二、建立合乎幼儿学习生命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与青少年有着显著的差别,概括起来表现为“四好”,即好奇、好想、好问、好动。新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动和好问的需要,从而合乎幼儿的学习生命,实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目的。
1.选择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而有趣的变化。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的原貌,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我爱吃的点心》,就是以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又喜爱的各式“糕点”为切入口,和孩子一起带各种各样的“糕点”到幼儿园,观察、比较、品尝、数数……带领孩子参观食堂,看厨师制作糕点,孩子了解了“糕点”的制作过程,对糕点的发酵变化产生了好奇……课程内容要依托社区资源。每个幼儿园都有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与幼儿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在《我爱家乡》这个主题活动中,《家乡的高楼》、《周市奥鸭》、《大马路,宽又大》、《我们穿的服装》等等都是依托了社区资源,尽显了乡镇特色,以此让幼儿在亲身参观的体验中,接受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2.创设顺应课程内容的活动环境
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因此,从课程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环境一直是教育者所重视的因素。幼儿是环境的创造者。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幼儿通过画、剪、折等多种途径,表达自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有目的的收集各种资料。如主题活动《保护环境》,幼儿从图书、报纸、相册、网络收集了各种图片并交流着自己对环境的感受,对环境、对活动是热情的、积极的、向往的,因而幼儿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主题环境不断丰富,活动环境又成了幼儿设计的“美丽的小区”。教师是活动环境的协助者。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按主题内容及目标确立相应的主题环境,引导幼儿收集各种资料,使幼儿对将要开展的主题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随着主题的深入,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让幼儿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整个活动的创设,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预设了活动的目标,并对幼儿进行适时而必要的引导。
三、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必须从旧的教育理念的桎梏中走出来,迅速转变观念,转化角色,改变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个人素质的大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理论学习,在学习感悟中成长。
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为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应把理论学习作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幼教方面的信息与动态;向专家和同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积累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还是获益者,教师间的交流,使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学习活动营造了求知奉献感悟的良好氛围,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助推器。
2.专业引领,在研讨反思中成长。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园领导应坚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了解并鼓励每位教师,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将自己的理论、经验和教师一起分享,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教师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新,为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指导教师开展研讨,使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增强对“研”的兴趣。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进行学习、研讨、实践、反思,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师的发展。
3.教科研究,在研析交流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