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中秋节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立于民族之林,在风雨中坚挺,于磨难中生长,成一棵巍然耸立永远不倒的柏松。共同阅读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请您阅读!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1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增强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情感,_区_路学校在中秋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一、刨根问底话中秋活动
在_学校国学馆。队员踏着“花好月圆”进入场馆,流动影视背景墙上呈现的中秋月夜图,灯、荷花、诗人与学生互动体验。孩子们从认识中秋的来源开始探索,到中秋习俗的知晓,赏明月、品月饼、庆团圆、放孔明灯。
每一个习俗都离不开有趣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经典故事,还有几首关于中秋的诗。
队员们还用软件学做孔明灯和月饼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节的意义。
二、百花齐放庆中秋活动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五(1)中队以各种形式庆祝节日。一组队员吟诵诗词,大家搜集了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许多美好的诗词,像“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二组队员演唱歌曲《明月几时有》,三组队员则设计“家乡画展”,诗情画意、美轮美奂。四组队员给大家当“小导游”,带大家走进了不一样的城市,让大家足不出户尽享异城风光。五组队员创编的课本剧《嫦娥奔月》引导同学们步入神话般的境界,特别是嫦娥吃了仙药升上天空,一直飞到了月亮之上,大家屏住呼吸,默默相送,带着对嫦娥的祝福与思念沉醉其间。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一年级三班的小风铃们,在距离中秋节还有好几天的时候,便开始问“中秋节我们怎么过啊”,终于到周五这天了,当孩子们听到要去国学馆体验中秋文化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下午的课程中,携手一年级三包班家委会全体成员,为小风铃们精心准备了暖心的月饼特色主题课程,让孩子们再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节日的甜蜜二(2)中队的孩子们也利用义工课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月饼,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乐在其中。
三、你写我唱诵中秋活动
进入中秋团圆周,学校少先队大队委的队员们每天为全校师生更新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趣闻,大课间时满校园响彻着《水调歌头》等关于中秋的歌曲,孩子们在校园里走着都会哼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1)中队的队员们借着中秋的欢愉写下一首首儿童诗,为_学校“中秋团圆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朗诵诗词、唱诗写诗、制作月饼等一系列的活动,队员们更加了解、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队员的文化素养,增强了队员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2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非常的重视这一个节日。和春节一样,中秋节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用“合家团圆”这四个字作为祝福的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祝福。学校一向都非常的重视传统节日,每到节日的时候,都会进行相关的活动,借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学生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更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是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的,所以也不奇怪学校为什么会这样的重视这些传统活动了。
这一次的中秋节,进行了四个活动,都非常的有意义也有趣。第一个是中秋节的黑板报,每个班都要出一个关于中秋节的黑板报,会进行评比。第二个是手抄报的评比,先在班级的内部宣告这一个活动的有关消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每个班选出5张参加年级的评比,每个年级再选出10张参加全校的评比,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第三个就是征文比赛,字数要求1000字以上,主题为中秋节。这三个是每一个节日都会有的,最后一个才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第四个活动就是主题班会了,这一次的班会花了我们班干部很多的心血,我们争论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可以说是非常的用心了。我们给同学们预留了15个节目的位置,让他们有想表演节目的人自己准备节目,最后选出15个节目。这次的主题班会一共是用了三节晚自习的时间,气氛非常的活跃,总算我们这些班干部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次我们计划了三个大的活动,一个是“中秋诗词大赏”,一个是“知识竞赛”,还有一个是“话剧演出”。
“中秋诗词大赏”就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背诵有关中秋节的诗词,一句就可以了,背的多的一组有奖品。这个会提前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多搜集一些有关的诗句,背诵下来。这个活动能够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的中秋节的诗词,而不是只知道课本上有的,也是进行了一次课外拓展。“知识竞赛”就是班委搜集有关中秋节的题目,包括习俗、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等,是个人赛。这个活动能够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话剧演出”则是挑选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由同学们演绎出来。
这一次的活动举办的是非常的成功了,希望明年学校还能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自己策划中秋节的活动。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3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9月21日到25日,_区_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目的在于深度挖掘蕴涵在中秋节中的教育意义,使学生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1、学校通过布置假期作业,让少先队员们主动自行了解中秋节文化,收集地方中秋习俗,让少先队员们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体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中秋节是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这情感的寄托节日,是一个以亲情为主干线的节日。
全校广泛开展了“表孝心、送关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实践活动。
3、开学后各中队组织“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队会。
4、开展了以“品月饼、赏圆月、过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帮助少先队员们合理表达过节的愉快心情。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4为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街道于9月17日—9月24日开展了安宁市20_年“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活动。
(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街道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并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
(二)广泛开展慰问活动。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市委政协主席耿玉立一行到街道开展慰问活动,街道党工委办、街道社会事务办组织工作人员陪同。慰问人员一行到_敬老院、_村胡桂英家、_村郭安邦家以及铁厂村魏汝仙家开展了慰问活动,关心老人们和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并他们送上月饼、粮油及慰问金。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活动。各村(社区)精心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有精彩的表演类活动以及诗歌朗诵等,在传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营造和谐的节日氛围。广泛开展中秋座谈会活动。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自古有吃月饼的习俗,22个村(社区)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对中秋节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激发人们爱国热情。
(三)活动取得效果。中秋节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和节日气氛。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5又是月圆时,又是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节目,更是对古老中华魂的一种传承与祭奠。然而面对时下各种洋节的蔚然成风,人们似乎忘了本土节日的精神、灵魂之所在,亦是忘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有人说过节无非吃吃喝喝,有人嫌弃中秋节回家团圆的老套,有人认为扭捏作态拍几张照片就是过中秋节,诸如此类的误解、曲解不一而足,是对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怎样的一种嘲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自发展中传承。尊重先辈,敬仰传统,这是历经几世浮尘砥砺打磨后的悠悠中华魂。祖辈、圣贤的古训理应此时相追随,终生莫相忘。可看看如今的国人,又有多少人在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甚至数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君已知韩国、日本纷纷抢占中国的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市场,更有甚者,将中国的传统习俗申请成为本国的文化遗产。面对这种文化侵略,作为泱泱华夏的骨肉血亲,为何竟这般麻木不仁不为所动?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日,乃至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于华夏子孙炎黄儿女举足轻重意义重大,国家才要设立条款予以保护。身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人,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无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一旦踏出国门,走进异国的领土,能给你力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文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老训条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文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x月x日--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1X年9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1、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南京中秋”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
2、利用主题班队会、校园网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4)开展诗词赏析讲座
2、参加对象:1——6年级的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以“美好传统节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写文章,可以是观察日记,节日游记,阅读体验,精彩创意等。
活动三:利用福建文明风、福清新闻网等网站,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过中秋活动,开展学生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三: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活动四:创意抒情。在校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活动五:“快乐体验”活动。少先队员向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者送月饼,送温暖。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流行拍摄儿童艺术照,父母一般都喜欢给孩子拍看书学习的照片,并视为时尚新潮。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孩凡年满5岁(或6岁)就要开始读书写字,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户人家的小孩就是从小被要求注重学习。照片中身穿白色衣服、正在看书的小姑娘名叫杜小娟,192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药材大王之家,后来当了医生。
《女儿经》中有言:“有儿女,不可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里生了儿女后,做母亲的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前程,把孩子们培养好,让他们多受教育。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每一个女孩子都要从小学习当贤妻良母的品行,嫁了人才能管理好家庭,培育好下一代。
那时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虽然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吃穿不用愁,但是严厉的家教和家规通常也会使她们比较头疼。杜小娟过了6岁生日之后,父亲就要她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女儿经》等,要她掌握传统文化和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此外,父母要杜小娟必须刻苦学习,每天要认10个字,并且要能读、能写、能默,还要练两个小时的书法,不许马马虎虎,字体必须工整,讲究笔锋和笔力。从那时起,杜小娟不再感到生活轻松悠闲,而是有了压力,就是怕父亲突然对她的学习进行“考试”。
那是杜小娟10岁时的一个中秋节早上,父亲把她们姐妹几个叫到书房布置作业,题目为《中秋节》,要求每人围绕中秋节写一首七绝诗,晚饭后交“作业”,写得好的给月饼吃。面对父亲布置的家庭作业,姐姐们都非常认真地在翻书寻找有关写中秋节的诗句,以此模仿古诗或是寻找灵感。七绝诗是每句七个字,虽只有28个字,但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讲究押韵等,这对杜小娟来说太难了,她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怎么也写不出。杜小娟想从姐姐们那里获得一些写诗的方法和技巧,可是姐姐们都不肯教她怎么写七绝诗。无奈之下,老实的杜小娟只好寻找母亲帮忙,但母亲只是启发和讲述写七绝诗的方法和要求,不能替她写。无法领悟写诗内涵的杜小娟只能两眼白白,看着屋顶发呆。
晚饭后,父亲把杜小娟姐妹几个叫到书房,让她们交作业,唯独杜小娟低着头没交作业,父亲看了姐姐们的作业后很满意,让她们去母亲那里领月饼,而杜小娟因没有交作业而被父亲留在书房里受训。父亲让她背了一遍《三字经》,而且还抽出里面的句子让杜小娟默写。因为紧张,杜小娟有几个字竟然默错了,父亲见状就火了,责骂杜小娟读书不努力、不专心、不用功。随后,父亲又把母亲叫到书房关照道:“从明天起杜小娟不能走出家门一步,每天在自己的闺房里默写《千字文》《三字经》《女儿经》,同时写三个小时毛笔,暂停带她走亲访友……”就这样,杜小娟每天只好在自己的闺房里独自用功。
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到大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很享受,但家教方面是极其严格的,她们从小就对父母会有一种畏惧感,这就是“家庭规矩”。
八月十五吃月饼是每个炎黄子孙一个永恒的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好,因此民间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这日晚,月色之下,机富诗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1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吟诵无数寄托相思、抒发感悟咏月名作时,我们心中那股相思、团圆之情便愈加浓烈。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中秋节这样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游子以浓浓乡愁。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热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形象体现,对于现在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枝头,在脚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漫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荣美必将充溢你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是它圆圆满满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缩影,同时也彰显中华民族取之不尽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满月,牵挂似漫天繁星,在这欢乐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风,谱上长长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2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3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它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之夜是一个美好,团圆的夜晚,每家每户都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欣赏良辰美景,享受天伦之乐,而且中秋的月亮分外圆。
中秋节的夜景格外迷人,抬头仰望夜空,只见一轮明月,又大又圆,仿佛是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湖面像是穿上了一件银色的裙子,微风吹来,它还时不时摆动着裙尾,美丽极了。温柔的月光透过枝繁叶茂的大树,在小路上投下星星点点的白色斑点。
在朦胧的月色下,各种虫子的鸣唱若有若无地传来,它们似乎也在欢唱庆贺这美好的中秋之夜。这时突然几朵白云调皮地跑到了月亮的面前,月亮仿佛是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害羞地遮起了脸庞。月色柔和而清明,淡雅而有味,真是“十五的月亮分外圆”啊!而且每当月光照射在我的身上,总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在心底蔓延开来……
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也是必不可少的。月饼的种类可多了,有五仁、水果、豆沙、抹茶等口味。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蛋黄豆沙月饼了,只见它的表皮金灿灿的,还没吃就已经闻到了浓浓的蛋黄味,它的表面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我感觉吃了它我一定会变得很有福气。咬一口爽滑舒嫩,口感饱满,吃起来很甜,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我想这就是家的味道。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全家人又来到了广场。广场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周围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感。道路上,人们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家人一起走。天空中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还有烟花不停地从地面上升起,然后快速地飞到天空,五彩烟花在空中绽开,美丽极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浓浓幸福感。我爱中秋节,爱它的良辰美景,还爱它的花好月圆。在这个日子里,我只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4中秋节,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个团圆的节日,但在这天我家常常不能团圆,就像今天,只有我和妈妈。
直到在写博时我才想到中秋节,急忙到窗户旁,我想看看月亮。这似乎成了每年中秋节的一项任务,就像明知道春节联欢晚会不好看,可我却偏偏要看,最后只好无奈的叹息一声:“真没意思!”
今年的月亮骄傲的很,迟迟不肯漏脸。难道今年真的看不到月亮了?我望望窗外,一切那样静谧,只有几家亮着灯。哦,人们都睡了。我看看躺在床上熟睡的妈妈,心中默默的感叹到,还好有你在。
我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个中秋,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妈妈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中秋节了,我怎么也想不通妈妈还要去。我哭着说:“你在去就不要回来了!”妈妈失望的走了。我整整难过了一天,直到爸爸给我写了一封信,那封信早已不知去向,但我记得写的很感人,爸爸讲了妈妈的不易,让我理解她。那次我哭的更厉害,这件事就像一个烙印在我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来愈大。
望着迟迟不出的月亮,我想到了小学时。其实我很怕过中秋的,因为这个时候老师总是让写有关中秋的日记,哎,每年的中秋不都一样吗?不是又要写“常峨奔月”,“吴刚砍树”,实在不行就写合家团圆共度中秋吧。我每到这时就会咬着笔杆子,脱着下巴,想啊想,月亮出来很久了,可我还是什么都没写出来。
我记得二年级时,爸爸看我什么都写不出来,只好让我睡了,第二天很早爬起来,由爸爸口述,我写,终于交了作业。我还记得老师还把那篇日记当范文读给了全班同学。那时我还和妹妹一个班,当然我们的日记都是爸爸口述的(我都写不出来,妹妹自然也写不出来啊!),我很奇怪老师怎么没发现我们的日记雷同呢?后来那篇日记被我保存的很好,每年中秋节我都会把那篇“万能日记”搬出来救救急,直到老师终于发现我们大了,终于不用写有关中秋一类的作文了,我才把它赠予了上小学的妹妹,对了她还有个弟弟,我想是用的上的。
中秋节是个相思的节日,从小到大,我们学过有关中秋的诗句都是酸酸的,就比如“每逢佳节必思亲”,这是很经典的。我也会长大,会离开父母,那时的中秋又会怎样呢?
最新中秋的心得体会六百字5每一个佳节都充满欢乐;每一个承诺都充满期待;每一个季节都充满魅力;每一个中秋都充满团圆的热泪!
此时何挂心头重石,何须多次思人间愁苦,只愿置身于幸福与情亲之间,无忧,享受天伦之乐,此生何求什么。在何时,在何地,哪能缺少这中秋佳节,与亲人共拥抱!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今日,家人团聚在此,皎洁的月光洒向这个节日,马路上人声鼎沸,广场四周每一个灯塔托着明亮的色彩,月饼的贩卖人高声呼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脸上洋溢着笑意,高兴得说到:儿子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说罢又笑笑精心挑选着月饼,沧桑的手上,可见她受了多少苦,才盼来这天的团聚。我慢慢地走,细细地想,手里端着满满的幸福走回家。我望着天空上的星星,呆呆的笑了。我推开家门,一阵温馨的暖气向我扑面而来。
夜晚,星空洒遍,每一个闪烁的光芒,都充满温馨。一家人坐在月下,坐在屋子中,谈笑风声,吃着甜美的月饼,唠唠家常,问问身体,聊聊喜悦,谈谈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声,每一份迫切的心情。都被美好所冲破,人世间的烦恼,都被这一切的慰问所打动。我不由的忘记平日的负担,充分的和伙伴们,玩耍。月的美,不及一家的情意,也许正真让家人高兴的是不是中秋,而是见面的喜悦。
以前一家人总是分割与不同的区域,探望的时间也及少,不管是什么节日,有时勉勉强强地通话安慰,可见不到的温暖面孔也不足以表达爱,见一面真好不容易。一天的光阴不能抚平几年的.时间差距,只因在这佳节能想念,能团聚,也许中秋是远在他乡的儿女要感谢的一个节日,我也有时把它看做一个,说不出名字的天使,在中秋的夜空上洒下团聚的光芒!
遗憾的是舅舅没有回家,可能是工作繁忙的原因,不知道他一个人怎么样,在中秋没有返回真可惜,月明回来一家人多好啊。我责备起来。夜晚,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电视节目,想起工作的明星们,连中秋的到来也不知道,生命中只有工作二字,无论在忙,也要看看自己最亲的人啊。钱,毕竟是身外之物,毕竟不能与亲情相提并论。
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一)
天津华德福知己学园20xx中秋庆典邀请函
——知己遇见洵美
“月儿圆圆挂天边,
饼儿圆圆甜又甜。
脸儿圆圆笑翻了天,
桌儿圆圆庆团圆。”
一首朗朗的小儿歌,唱出了美好的中秋节。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最有人情、充满诗情画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中秋也意味着收获丰收的到来。相信这样的聚会能带给孩子们温暖与美好的回忆,唯愿这样的美好珍藏在每个人一生的心中。
值此中秋佳节,天津华德福知己学园与天津洵美华德福儿童之家一起邀约众位朋友相聚,共度节日庆典。
庆典时间:
20xx年9月13日(周五)上午8:40-12:15
流程:
8:40-9:00 签到,参观,自由活动
9:00-10:00 晨圈、竹竿舞、拔河
10:00-10:30 偶戏
10:30-11:00 做月饼/烤地瓜
11:00-12:00 市集/整理
12:00-12:15 摸秋/结束
费用:
一大一小 50元;两大一小 100元
报名:
a. 知己学园和洵美儿童之家的园内家长请发送信息“知己/洵美+姓名+中秋庆典”,
b. 园外朋友请发送信息“姓名+几大几小+中秋庆典”
获得确认后,转账付款。
庆典地点:
天津华德福知己学园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津同线3号桥(双河村北) 柳青度假庄园内
详细地址及交通指南 点击链接了解
温馨提示:
1. 倡导环保,请自带水杯,以及简单餐具享用市集美食。
2. 请穿轻便鞋子,自带防暑用品
3. 园内植物多,请做好家人和孩子的防蚊虫叮咬工作
4. 参加市集的朋友,请提前准备售卖的物品。请勿售卖电子类的产品;提倡健康的食物、用具、二手产品以及个人制作物品。活动结束,请大家积极协助完成清洁整理工作。
5. 请在校园内活动,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如孩子在学堂园院子外活动,请通知双方机构负责人,孩子家长务必要自觉陪伴。
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二)
中秋佳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似银光花似雪,手把花枝对新月
林业吟秋 ,窗栊如画 ,丹桂香风发
中秋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与家人欢聚一堂,
赏月亮吃月饼,其乐融融
小时候每逢中秋节,总会一家人团聚于月亮的银辉之中,大人们谈天说地,小孩子们打闹追逐,但还不时地瞄几眼那空桌子,直至摆上自家做的月饼、白糖芋头、清甜的柿子、酸溜溜的桔子,就从来没有过的自觉地坐到满满人的桌边,一边听着那遥远的却又近得发着光的月娘娘的故事,似梦似真,最后什么时候睡着了也不太清楚。唯有那暖暖的爱、银银的月海、甜甜的月饼,凉飕飕的风存留于记忆中,那么真切又那么的遥远!
儿时的经历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回顾生命,在记忆长河中,都有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属于它自己独有的光芒,使人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去回忆它。
和孩子们一起过节,动手做一次月饼,那其中的滋味一定会让你回味不已;和孩子一起过节,和孩子一起创作与众不同的灯笼;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老师们会献出一台美妙的偶戏,一台希望能让孩子们对月亮留下美好画面的偶戏;和孩子们一起过节,我们还会在夜晚来临前,相约猜灯谜。
孩子们需要节日和庆典,因为节日庆典是人们对自然节奏的感应,那些重要的节日其实是人类对自然界发生转折与更新的认知与体验,每一年重复循环的节日,不断提醒我们与天地同感,提醒我们有些事物是永恒的。但其实,作为大人,何尝不需要这种与自然连接的节奏呢?所以,感谢我们的孩子,正因为他们,我们越来越有热情去重新创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地享受我们的生活。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在中秋节的前夕,爸爸妈妈们将在宝贝家带着孩子们围在一起吃月饼、做手工、听故事、猜灯谜、唱歌和游戏,让那份团园与美好一直围绕着我们......
活动时间:
9月12日下午5点至7点
活动流程:
5:00--5:10 来园 问好
5:10--5:40 做月饼
5:40--6:00 装饰灯笼
6:00--6:15 偶戏
6:15--6:30 猜灯谜 换取礼物
6:30 --7:00 食物分享
7:00--7:10 整理 再见
活动邀约:
活动邀请2-6岁孩子的家庭10组,名额有限哦!
收费标准:
每个家庭40元
活动地点:
宝贝家华德福幼儿园(曲江城市花园8栋)
报名方式:
添加史老师微信
备注活动报名,格式为:中秋庆典+孩子小名+联系方式。微信转账成功后,即报名成功。
温馨提示:
请您为家人和孩子准备睡吧,餐具和室内鞋。
请家长发挥想象力,运用您灵巧的双手准备健康的分享食物。
活动期间,请家长自行照顾好孩子,若提前离开请告知老师。
院内植物多,请做好您和孩子的放蚊虫叮咬工作。
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三)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xx,中秋又将至。好久不见。
下周四我们将迎来华福学校第四次中秋节庆,在此诚邀大家前来参加。做月饼、观戏剧,享佳宴、做游戏,提灯笼、赏月亮,热闹又好玩。
9月12日周四下午16:00-19:30,红旗西路小庙沟,期待大家的到来!
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四)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xx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活动:20xx年9月12日晚6:30,润知园
6:30 团圆圈
6:50~7:20 偶戏、祭月
7:20~7:50 团圆宴
8:00 再见圈
【祭月流程】
1、【陈设】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台,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好席子
2、【就位】主祭,执事,赞礼正坐于主祭席上,参祭者正坐在祭者席上
3、【祭月】执事带上三根香,主祭上香祭酒,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
4、【读祝】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向月亮展开诵读
5、【焚祝文及月光纸】主祭将祝文及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里焚烧
6、【拜月】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参拜之礼(拜两次)
7、【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男女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一只香),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8、【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温馨提示:
1、中秋活动于20xx年9月12号下午6:30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用完晚餐后6:00到园,孩子们在园里用晚餐。
2、祭月和偶戏同时开始,孩子们参加偶戏活动,家长参加祭月仪式。祭月仪式时,每个班级家长按照年龄大小依次站好。
祭月是一个很神圣的仪式,希望大家带着一颗崇敬之心保持安静。
祭月时请大家首选汉服,没有的请穿中式服装,平底鞋。不穿短裤,短裙,人字拖。
3、请大家自带水杯
4、请开车来的家长把车停到大观园或者大门外
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五)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传说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庆典流程
时间:9月12日下午
邀请家庭:在园家庭及准备入园家庭
报名方式:家长群内接龙
庆典流程:16:00-17:00 签到、摸秋、手工--蜡烛灯笼
17:00-17:15:晨圈
17:15-17:30:偶戏
17:30-17:50:亲子游戏
17:50-18:50:团圆宴+集市+猜灯谜
19:00-19:30:赏月、歌唱
注意事项
1、【着装】良辰美景,建议家长为孩子及自己准备汉服、裙装或传统服装,让我们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自带食物聚餐】请大家视情况自备1-2样您家的拿手小菜,请自备餐具、水杯。
【中秋节有意思的对联】
袁宏泛渚;
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扬。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上联首字“中”,下联首字“秋”,点明时节。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中秋联颇多以“月”为题材者。如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其处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虎”“溪”二字指明地点。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二仪,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洁,端在于月光之皎洁。四海之所以澄清,缘于月光如水。此联的妙处在于其含蓄,未尝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仪”对“四海”,“皎洁”对“澄清”,颇为工整。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同为咏月,遣词不同,意境遂异,有此“明”字,心胸便起畅亮之感。若套用佛家“体”、“用”二字,上联为“体”,仅指名为圆月;下联则为“用”,月之光满玉宇,灼然可见。流水对写到此境界上,着实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为数,且皆合于情理。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联为陶渊明《移居二首》的诗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下联为左思《招隐诗》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联,工稳妥贴;处士情怀,悠然可见。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李白《把酒问月》诗有句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来明月犹在,古人已逝,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怎能不唏嘘感慨!此联意境正如李白诗,不同者在于,白诗豪情奔放,此联简约含蓄。然感叹明月长存、人生苦短的意绪,并无二致。从形式上讲,“青史”对“绿窗”,“在”对“无”,工稳且灵活,平仄上也无问题,乃佳对。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此联为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诗句。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八月节。杜甫化节气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为家人团聚之时,故睹月思乡之念颇重。是以杜甫此句借为中秋联,分外合适。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上联中池塘月静,实为静;桐叶落而影动,是为动。下联风吹帘幕,实为动;桂花飘香,则从视觉转而为嗅觉。此联对辞工稳,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幽而不伤。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中秋乃三秋之中,自可称为三秋之半。上联据此“望文生义”,以为所谓“中秋”者,即是说此日拥有秋季一半的美好。下联“明月十分圆”前贯“算来”二字,将人仰头仔细察看月亮的行为,还有颇为奥妙的心绪,全写了出来。富于才情,于此可见。此联颇为流行。与此相似者,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也都写得清新可读。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桂树齐香。
落者自落,开者自开,物有常则,不必悲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上联为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宋代诗人石延年(曼卿)对以下联,可谓天衣无缝。释道皆以为人之所以有衰病,主要因为其有“情”,至如无情之物,自不会衰老,是以李贺所撰之句,深于理义,欲对孰非易事。石曼卿所对之句,恰好另明一意,以为“月”乃有情之物,若无情必无或圆或缺之态。对仗工整之外,意思相反相成,良佳良佳!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这是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此联蕴含哲理:“楼”虽“高”,犹有飞过之物;“池”虽“小”,却能送来美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这是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风”“月”之对,“满地”与“一亭”之对,“花阴”与“山色”之匹,皆十分工稳。 “弄”与“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韵味无穷。宋人张先,人称“张三影”,其得名之因,其一就由于撰佳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显得原本无情之物活泼不已。下联“窥”字,将月色形容成羞涩少女,分外可爱。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此联暗用比喻,译释如下:湖映远山,鱼戏其中,似在山中穿梭; 秋至雁飞,鸣声入耳,举头观之,雁群排序屡变,似作书于长天之上。语词优美,设喻巧妙,视野开阔,皆此联之长处。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上联意境凄迷,几近残厉,正与秦少游名句“杜鹃声里夕阳暮”同。下联着色稍变,迷濛之中略有暖意。相对工稳,用辞美赡,然而意境终究显得幽冷,令人心魂怅然。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轮”与“镜”皆指月亮,一写月影,一写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从不同角度描写月亮。中秋夜中专门咏月,且如此雕琢工稳,既华美瑰丽又紧切题旨,着实漂亮。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金蟾,指月亮。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下联指钱塘江潮。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下联盖本此。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平分秋色,意指中秋。遍洗瀛寰,乃云月光如水。唐刘禹锡之诗《八月十五夜玩月》有句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平分”与“遍洗”之对,最为醒目。
天开清旷域,人在大明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素风。
清旷域,指月照天地,处处清亮。大明宫,一般指唐代宫名。唐贞观八年,建永安宫,九年改名大明宫。高宗龙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莱宫,长安元年复称大明宫。此处不过借古典而另明新意,盖谓天地间皆光亮,世间宛如“大明”之宫殿耳。
素风,秋风。此联化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八月中秋月近人;
朱雀桥边桂花香。
上联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下联化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这是一副描写中秋节之夜景物的对联,极切题旨。“银汉”,银河,天河。北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元声转玉盘。”“流光”,特指如水一般流泻的星光、月光。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水天一色”,水光与天光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代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于描写秋景,非常合适。“金商”,指秋令,秋声。秋季于五行为金,于五音为商;商为金音,其音凄厉,于时为秋。唐代白居易《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银”与“金”之对,“水天”与“风月”之对及“一”与“双”的数字之对,都极工稳。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本为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惹起游子思乡之情,自然觉得在外种种不易,居家种种美好。上联所谓之“地月缺”,正缘于下联之游子在外,所以显得十分紧密。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我们先来欣赏哥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这首词,专家学者都有解释,笔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大胆说出自己的一些理解,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
这首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与其胞弟苏辙自从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于陈州(今河南淮阳)会晤之后,至今已六七年未见面了。所以这首词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在中秋之夜,借景抒怀,托月言志;一个是在中秋之夜,因与胞弟苏辙(子由)天各一方,月虽圆,但人不圆,深深怀念,凝于笔端,发而为词。
词的上片主要是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苏轼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由京官贬为地方官,矛盾心情暗含词中。开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一下子就进入了饮酒赏月的意境。且有宇宙茫茫,时空无尽之感。接下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我的理解是:今天是人间的丙辰年八月十五日,天上宫阙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呢?这是作者在驰骋想象。“天上宫阙”暗指北宋朝廷,意思是说:我在密州过中秋节,不知朝廷方面的政局如何?表示作者对政治上的关心。“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句,语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在说,啊,月宫多么美好,我真想乘着秋风的翅膀飞上月宫,但又怕受不了月宫的寒冷。而暗地里说:我多么想回到朝廷,为国家出力,但又怕受到排挤打击。一想到这里真叫人陡生寒意。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从字面上看,是在说,在这美好的月夜把酒赏月,载歌载舞,真像是神仙过的日子,哪里像在人间呢!实际上却是说居“天上宫阙”(朝廷)虽好,能直接参与朝政,为国出力,而我现在在密州做地方官不也很好吗?也同样能为国家效力。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善于自我解脱,遇事总想得开。因此,他的词也写得旷达豪放,成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
词的下片主要是抒发手足亲情,表达对苏辙的深切怀念,首先三个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写月光随时空而移动,先是照着华丽的楼阁,一会儿又照进装饰精美的窗户,照得离人难以入睡。离人无眠,是因为今夕月圆人不圆,兄弟各东西,分别得太久,思念得太苦。“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是倒装句,是说为什么月亮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圆,令人遗憾。“不应有恨”是说不应该月圆人不圆,给人留下遗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五句紧接上面的“何事长向别时圆”而发。作者此时,政治上不得意,手足又分离,自然产生许多矛盾的心理和愁绪。但苏轼是一个达观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性的哲人,他善于在逆境中自拔,在困惑中自我解脱,他认为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现象,从古至今皆然,不可能尽如人意,但只要人长久、心相印,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共赏明月(婵娟)。这五句是全词的诗眼和灵魂,富含人生哲理。这不仅是苏轼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苏轼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苏轼的这首中秋词成为倍受后人称道的千古名词。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弟弟苏辙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与兄苏轼手足之情甚笃,他们幼年同馆读书,成年后又同年考上进士,又同为京官。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苏辙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赴任途中,曾过陈州与苏辙会晤。此后一别,已七年未曾相见。直到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辙与兄苏轼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久别重逢。这首词就是苏辙于是年中秋节所作,距苏轼的中秋词恰好一年时间。记叙的就是兄弟两人于彭城共度中秋佳节,泛舟护城河、饮酒赏月的情景。
这首词的上片,开头两句“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自问自答,说明兄弟分别之久,思念之苦。“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是说去年今夕,其兄苏轼在东武(密州)曾写《水调歌头》寄给自己。但月圆人不圆,一轮明月,照着两地离愁。紧接着,笔锋一转:“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这五句的意思是说:真想不到,兄弟分别七年之后,今晚竟在彭城聚首,共赏中秋明月,同在护城河上泛舟(护城河上连古汴河,下连古泗水,属清河的一段流域),载酒载歌(凉州乐曲),此乐何极!船上的鼓乐之声惊起了河滩(汀洲)上的鸿雁。久别重逢,共度良宵的喜悦跃然纸上,但“鸿雁起汀洲”一句,给人以不安之感,为下片埋下伏笔。
下片主要写眼前的聚首,抒发人生无常之感。“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说明参加这次中秋宴会的人衣着不俗,都是有品级的人。但他们与汀洲的鸿雁一样,都不能长相聚。将上片隐藏的忧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聚会的人们希望长相聚,但月亮(素娥)却不解人意,渐渐西沉,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真是没有办法(无赖)哟!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
接着词人设想别后的情景:“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今夜,大家在一起饮酒赏月,明夜不知孤帆停泊在哪个山村水寨?只有明月,永远照着离人心上愁。以“今夜清尊对客”的欢聚,烘托“明夜孤帆水驿”的凄凉,进一步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诗人郑谷在诗中写道:“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只用了十个字,岛上渔家欢度端阳的热闹场面便跃然纸上,一个“闹”字,一个“香”字把端午佳节的情趣写尽了。
谢墉的《粽子》写道: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丝韬。
炊余胀满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年年令节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营。”
这首诗描写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制成后的形态,赞誉了“剥出凝成细纤膏”的粽子的美味,寄托了“佳节思亲”的深厚情怀。
魏晋时的《风土记》中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记述。书中说:“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包粽子南方多用箬叶,别的地方也有用菰叶、芦叶,甚至笋叶的。每当端午临近,家乡菜场便出现了青青的芦叶,这时没包粽子,眼睛先已一青。记得儿时的家乡,自家包粽子吃。家里放一个大水桶装半桶水,当嘴咬麻线包扎出来的赤豆粽、红枣粽、肉粽渐渐放满水桶时,便顿时来了节日的气氛。糯米做的生粽,要用水浸泡疏松了,再放入大锅烧熟,要好半天时间,否则就会米生不熟。于是我想到了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咏新芦箬粽说:“二月春风送嫩寒,空新角黍早登盘;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吃自家的粽子,芦叶清香,青青入眼,吃的就是那份情味、那份热闹。
开始,人们只是吃纯米白粽子,吃的时候撒白糖或淋蜜。“采缕碧云粽,香粳白玉团”指的就是这种白粽子。后来人们吃得讲究了,就在粽子里加入果仁、果料,其味别具一格。再后来又发展到将猪肉、牛肉包入粽中。明清时又有了火腿粽。“不独盘中见卢桔,时于粽里得杨梅。”是坡赞果脯粽子的诗句。在吃法上,除了吃热粽子,由于仲夏天热,人们还喜食凉粽。
“冰团水浸砂糖裹,透明角黍菘儿和。”即说食凉粽的情况。
端阳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诗中写道: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端午三首》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午日处州禁竞渡》
5、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端午》
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点绛唇》
1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1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春晚叹》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端午》
1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19、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蓦山溪》
20、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2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2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27、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少年游》
2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3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南乡子·端午》
3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2、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3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5、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如梦令》
3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3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3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40、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4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4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端午日恩赐百索》
4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阅读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新课程标准》同时还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然而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较难自主阅读实践;刚学习作,尚未形成兴趣和自信心。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实践,同时又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呢?我采用“四段式”方法能同时实现这一双重目标。现以《但愿人长久》一课为例,试谈我的教学尝试。
一读:课文写的什么。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要求:能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粗知文章大意。我巧妙地将些这些阅读目标要求渗透于这“一读”之中。我告诉学生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首先要从课题读起,就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如果看不明白,就带着疑问到课文里去读,看课文究竟说的什么。为把课文的意思理解得更清楚,还要弄懂生词的意思。所以当我引出课题时,学生就议论开了:“但愿人长久”是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我让学生带着大家这些疑问“一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读出了答案:是苏轼说的;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开始思念弟弟了;主要写的是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思念他的弟弟苏辙,写下了一首新词。顺此我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身份?在同学们交流之后,我打出投影: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我们“一读”还有哪一步没做,学生又拿出了工具书读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二读:作者怎样写的。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又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我将这些阅读目标要求也巧妙地渗透在“二读”之中。我告诉学生要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就要想作者写的这件事是怎样一段一段地来叙述的,然后再总起来看课文的结构。所以当我要求同学们进行“二读”时,同学们就拿起笔来,在书上一段一段地读,有的在书上划能概括每段的意思的句子,有的干脆自己写段意。当大家一起交流作者是怎样写这一问题时,同学们都一个个抢着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第一自然段写的是苏轼去密州做官;……第六自然段写的是苏轼心理宽慰了许多,低声吟诵起一首新词。随后又有同学说:从总体结构上看,词人由人们欢喜地赏月而想到自己久别的弟弟,又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三读:写得怎么样。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还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又巧妙地将些这些阅读目标要求与“三读”融于一体。我启发学生: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写得怎么样呢?我们首先要看用了哪些好词、精彩片断的,把它摘录到我们的佳词丽句本子上。然后再看看这其中哪些词非常关键,能把作者的感情变化给表达出来。最后看看我们怎样朗读课文,才能把作者这种感情给体会出来。顺着这一赏析程序,小同学们习惯地拿出小本子,端端正正地写“观赏、品尝……”摘录第四、六自然段精彩片断……在“关键词的作用”交流中,大家多觉得“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不仅把作者的感情变化给突显出来,而且把文章也给衔接起来了。从而传达了诗人对月沉思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展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怎样才能读出这一感情呢?大家在讨论中觉得:中秋佳节,人们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中秋之夜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四读:我怎样写。新课标中本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我觉得这是要求我们要把读写教学结合,以读来促写。所以我设计了“四读”。本课同学们阅读欣赏之后我觉得此时习作训练是水到渠成。因而在与同学共同赏析课文特色后,我顺势以聊天的形式问同学们:中秋之夜,你们的父母因打工等原因,不能团聚,看到又圆又亮的月亮,你们当时心情怎么样;与父母在电话中说了些什么,当时心情又如何?聊到这儿的时候,有的同学竟然哭了起来,接着有好多同学都伏到桌上,见此情景,我认为运用本课的“语言材料”的关键时候到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在外听到你们哭声,他们能安心吗?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习苏轼,在电话时跟父母说——这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也以《但愿人长久》为题,将我们刚才的谈话写下来,试与文豪苏轼一比高低。随接同学们一个个红着眼睛奋笔疾书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多数同学都写了不少于三百字的习作。这样既有效地达到以读促写之效,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写作训练,还避免了空洞说教,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草庙镇中心小学
诗词是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万代的文学艺术,也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也要多多欣赏这中华文化之瑰宝。
为此,我们车辆学院举办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诗词大会,来带领各位同学感受这种文学艺术的魅力。
二、活动主题: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增强同学们的文学知识;活跃学院人文气氛,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进而,在全院形成一种富有诗词浪漫氛围的学习环境。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了解、认知,令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知识,引导同学们全面发展。
四、时间及流程:
时间:3.26晚上7点
流程:
参赛者选择题组,由主持人说题目,参赛者答题。一组题九道,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经过第一轮后,得分最高的前四名抽签对战抢答,答对自己加2分,答错对方加1分,自己扣1分。最后胜出的两组参赛者通过“飞花令”争夺冠亚军、失败的两组参赛者通过“飞花令”形式比赛竞争季君。
细则:
第一轮答9道题,中间思考时间十五秒,超时或答错都算失败。
第二轮8道题,此次为抢答模式,选择分数最高的四组抽签对战,每两组参赛者在主持人说完题目有十五秒的思考时间,但在抢答后五秒时间没答出或答错即算失败。(通过敲锣抢答)答到第五题时有机会选择终止或继续比赛。
第三轮飞花令即是分数最高的两组对战争夺冠亚军,剩下两组角逐出季军,一递一次的回答诗,中间十秒思考时间,超时即失败。
五、活动地点:
八号楼201教室
六、参加对象:
以16级各班为单位,每班派出三名同学为一队。
七、题目:
题目内容待定(选择从前学习的诗篇,确定一些诗,然后把诗名公布,抽取里面的诗句做完题目。)
题型有以下几种:
形式一:识别诗句
从几个零散的字中,进行挑选并将文字进行排列得到正确答案,如“随入潜来风里雨山夜”正确答案:随风潜入夜。
形式二:填空
一句诗中空出一格,填入正确的文字。
形式三:找错
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形式四:对句题
给出一句诗,对出上句或下句。
形式五:单选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
形式六:飞花令
随机抽取一个字,双方轮流答出含有随机选取到的字的七言诗句。
八、大会要求:
1、一个团队成员应相互配合,顾全大局,不可过分突出个人,忽略集体。
2、要求回答时,吐字清晰,书写工整。
九、大会程序策划:
1、主持人致开场词,宣布诗词大会开始。
2、宣布比赛流程及规则。
3、进入第一轮的比赛环节:
请第一组参赛者进场,从题库中选择一套题目进行回答,一套题目中有九道小题,答完九道,答对一道题得一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工作人员记录得分。
请第二组......
......
请第十二组......
4、进入第二轮的比赛环节:
得分最高的四组参赛者,进行对抗抢答。在场地中间摆放一个锣,哪方先敲响锣,便可进行回答,答案必须在敲响锣后5s内给出,否则视为答错。抢答环节答对得两分,答错扣一分。抢答环节的每次对抗中,给出8个问题,问题由主持人选择。
5、进入第三个比赛环节:
抢答中胜利的两组通过飞花令的形式争夺冠亚军。败北的两组则通过飞花令争夺季军。
十、奖品设置:
冠军:印有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的奖杯一个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天堂里的明珠——杭州西湖。
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西湖。西湖是中国最着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之一,它有着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有着数不清的美丽景致。而我最喜欢的,是坐在画船上,沿路观赏着西湖的美景。
泛舟湖上,心神俱醉。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一只只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晶莹无瑕的宝石。西湖就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天是湛蓝湛蓝的,云是雪白雪白的,山是青翠欲流的……蓝天、白云、青山倒映在水中,仿佛是元代黄公望画的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不久,我们来到“三潭映月”。“三潭映月”是水中三座青色的小塔,每座塔上都有五个小圆孔。听导游说,中秋节夜晚,来西湖的人会看到三十三个月亮。每到这一天晚上,工作人员会在这塔心各点上一根蜡烛,透过小孔,就能看到十五个月亮,它们再倒映在水中,就有三十个月亮,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有一个月亮,还有一个月亮呢?就是人们心中的月亮。天上月、潭中月、水中月和心中月相映成趣,这也是“三潭映月”名字的由来。泛舟西湖,一路山,一路水,一路景……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西湖,吸引我的不止是它的湖光山色,还有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在白堤上,我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走在断桥边,我仿佛看到许仙和白娘子撑着伞欣赏着西湖的美景;还有那不长的长桥,让我浮想连翩,好像看到了依依惜别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最有趣的是花港观鱼的石碑。据说,康熙爷写鱼字下面第二点时,突然想起“鱼遇火必死,鱼遇水则生”而四点表示火,三点表示水,于是康熙爷就把鱼下面的四点写成了三点,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封建统治者也在宽厚仁慈的一面。数不完的神话传说,说不尽的人文典故……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西湖是一本书,让我百读不厌;西湖是一幅画,令我意犹未尽;西湖是一首诗,让我回味无穷。这样一个好去处,快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四年级:快乐琪琪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