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设计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这样解释的: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改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更新教学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与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的。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做到“减负增效”。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精心设计了导入新课,展示了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然后满怀希望的提问、启发学生,期待互动,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然而,学生对老师“煞费苦心”的展示与提问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抑或应者寥寥。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关心的不是学生实际,也不是学习任务与学生认识的实际差距,只是从教材的主观认识出发,想当然的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虚空,浅薄。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 Mager)指出,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可概括为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英语教学设计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评估标准及手段四个方面。所有的环节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以有效的教学设计促成有效的课堂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六点。
1、教学设计应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三维目标”,三者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开来。有的老师在设计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如一味地把统一听讲变为统一操练,留给学生发现、分析、反思的时间不够,学生操练的时间过长,大脑的兴奋点居高不下,容易出现疲倦的现象,由此导致对所学的新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接受掌握,造成知识的“夹生”。的确,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又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但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学会“收”、“ 放”自如,要注意“动”、“ 静”结合,这样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是贯穿于前两个目标之中的,教师在为达到前两个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与方法就能体现对这个目标的实现。
做到有效整合“三维目标”的前提和关键是,老师要认真、仔细地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材。因为对新课标及使用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是实现新教学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标的基础,我们必须深入研读课标,按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并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理清每个模块和每个话题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结构,做到灵活整合教材内容,抓住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点所在。
2、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问题意识。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并能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3、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 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一名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思想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学着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发现日常生活中丰富的语言教学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 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4、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群体的差异性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设计不同层次活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每天都有进步。
5、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以上三个层面英语称为 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6、教学设计应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喜欢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把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多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
要完成一节高效的英语课教学设计并非易事,需要老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所以在我们的新课改中,一直都强调并实行集体备课,磨课。团结就是力量,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来,共同研究、设计好每节英语课,是我们持续建设高效课堂的的保证。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高效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学法指导。
1、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学习好,需要每天踏踏实实的坚持。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起起伏伏。我们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一碰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有了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才能做到持久的学习。
2、利用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和先决条件。预习主要是对新内容进行总体把握,不必看得过细、具体。否则,听课就会失去新鲜感。目前,在英语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起来感到吃力。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握好预习环节――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这就导致上课时听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新知识点的陌生性。显然,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下的学习效果当然不佳。因此,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才能把握新课的重难点,达到预习目的。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学案,要求学生做到:初步了解单元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如对话或阅读等);熟悉单元词汇要求,并能联系旧知识,横向适当展开学习;在一些似懂非懂之处标上记号。
为了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并做好预习,教师要检验预习的效果,如:在早自习时可让学生朗读单词或听写单词;课堂导入时提些简单的整体性的问题等等。
3、做好课堂笔记,这点对英语学习帮助很大,而且可以养成速记的好习惯,还能为英语学习中的听写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做笔记时常出现下列问题:
(1)只听课不做笔记,不知道记什么,给以后的复习带来困难。
(2)不得要领,想记下时就记,有时又忘记,不会整理。
(3)出现错误不会纠正。
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 首先,要有一本较好的笔记本。 其次,记笔记时要做到条理清楚,提纲明确,最好能用颜色分辨主次,排列有规律。最后,每页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适当的空间,以便复习时添加其他补充材料。虽然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英语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为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本,老师要经常检查,表扬记得好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勤学,勤记,勤思考的习惯。
4、延伸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后教学延长线,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课后复习是课后主动学习的重要一环,是课堂听讲的后续阶段。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要,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学的知识。
目前学生的学习缺少有序的课后复习,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途径有以下几种:
(1)在早自习朗读课文和重点词汇,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
(2)补充笔记。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摘记笔记,难免有所遗漏或笔误,这样课后就需要检查,比较、更新、整理。同时通过整理,对知识点进行再认识。
(3)指导学生主动认真做好口、笔头的复习练习,要勤于思考,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急于求教,要学会查阅资料。教师在布置复习作业时要避免简单、重复的操练,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增加思考和变化的成份,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学法指导后,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有提高,成绩也进步很快。教是为了不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也进入了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效果 立人为本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就广度而言,它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就长度而言,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最后,使学生摆脱“知识奴隶”的厄恶而回归生命、放飞梦想。
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基本上仍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毫无生成,根本无法达到课标倡导的“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究竟是什么捆住了语文教育的翅膀呢?《语文建设》2009年第9期上曾刊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有位教师上《乡愁》,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他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学生答道:“多情。”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
“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
“深情。”学生嗫嚅道。
好在此时下面有同学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
这样貌似“对话”的课堂问答,其实既“导”又“牵”,与“教育独白”没有本质的差别。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感悟都在“变相灌输”中受到“自我压抑”,又谈何回归生命、放飞梦想呢!
同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一文,中英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异,从中分别折射出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笔者介绍的这一英国《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共有四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
说明:下一场发生在法庭,让学生自愿分角色朗读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公爵等角色。
说明:他们即将读到夏洛克的声明及巴萨尼奥、公爵竭尽全力、义正词严地规劝夏洛克。
分享阅读
学生从夏洛克进场一直读到“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检查学生理解与否。
小组作业
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英语,教师要协同分配任务以避免重复,提醒他们使用注释及注意从整体考虑要比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重要。
班级活动
把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以使转化后的现代英语能在合适的氛围中诵读。
表演这一场的开头部分。
总结
你了解了夏洛克的哪些方面?他的言行举止恰当吗?你能为他的举止辩护吗?
第二、三课时
介绍
像以前那样布置教室。
说明: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去保护安东尼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公爵、鲍西娅、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尼莉莎和葛莱西安诺。
通读这部分内容并表演。
班级活动
学生分角色读完剧本,没有读的学生要做好最后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是很长的一场,建议教师最好分成几部分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在读什么。
没有机会读的学生要做好笔记,笔记的要点是:众人对夏洛克仁慈恻隐的规劝有几次,他拒绝了几次?
个体作业
学生填写法庭审判记录单。
家庭作业
把两栏标题写在笔记本上:夏洛克是受害者、夏洛克是恶棍。在每个标题下至少列出五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
介绍
总结本幕的结尾或者是播放录像。
小组工作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张A3纸,小组的一半成员收集所有能为夏洛克辩护的信息以及他所遭受的国家和种族的压抑、歧视、欺凌等不公平待遇,另一半准备相反的材料。
给小组十分钟的时间记下他们已经了解的信息,他们必须确保小组中至少有一人占有恰当的文献材料,每组有一个主要情节列表。
所有的小组都发言后,书记员把他们的有关立场、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给对立方,他们应该解释从中发现了什么,看看对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
班级活动
两个小组一起向全班反馈,确保所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下必要的信息。
课程作业
你认为夏洛克在他所生活的社会中是受害者还是恶棍?为完成任务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小组讨论为完成任务必须提供什么样的背景信息并与同学一起制定写作计划。
分析此案例可以看出该教学设计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以活动为线索,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渗透团队合作精神。
笔者仔细查阅了中学学科网、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这四大网站上近一年的十几份我国教师《威尼斯商人》的教学设计,现对它们做一简要的综述:
每份教学设计大多用到两至三个课时。教学步骤主要有四个环节: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有的教学设计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有了解戏剧常识等环节。它们对夏洛克这个主要人物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界定: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冷酷狡诈的邪恶商人。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活动主要有:自读课文,解词释义;读节选,简述剧情;评价剧本主要角色;体味角色的个性化语言;表演等。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工具;PPT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7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淑立(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牛晋丽(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苏亚玲(1989-),女,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0 引言
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它以直观形象见长,可作为语言文字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图、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数理化等学科解题,经常是要借助图来进行分析、计算。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图,又称心智图、脑图、概念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通常呈树状结构。思维导图在国外的教学中应用已较为普遍,而在国内教学中的应用恰恰很少且不够系统化。因此,本文试图探究思维导图在教师制作课程PPT中的应用,以便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达到教学最优化。
1 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1]。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2]。思维导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较好地表征知识[3]。
思维导图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有层次地向四周延伸,内容由抽象向具体过度,呈发散形式。如果将中心主题比为圆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比作半径,那么次主题及由其延伸的细节则可看作以主题为圆心的同心圆,类似打靶时的靶子,一环套一环。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让人的左、右半脑同时运作思维,最终将思维线索用图画和线条表示,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4]。
2 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
(1)传统教学设计与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比较。传统教学设计,通常是指教师使用纸笔酝酿思路,灵感一现随即记录于纸上完成教学设计。其弊端是,教师在记录思路时,往往经典的灵感昙花一现。此外,传统教学设计采用纯文字叙述,中规中矩,逻辑性表现形式不够直观,导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即教师借助Mindmanager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呈现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理清思维脉络, 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5]。教师依据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教学事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并将其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效果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比较
由图1可知: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是一味的文字陈述,结构刻板、思路不够鲜明;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则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依次罗列开来,主次可辨,思路清晰明朗。
(2)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传统教学设计以文字为主,逻辑性差,易使教师认知缺失;学情分析片面,目标设计混乱,过程设计呆板,使学习设计显得刻板;再者,它对视觉信息挖掘不充分,又以语言互动为主,使教学互动迷失,难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所表现出的优点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它从发挥想像力、节省时间、建构教学框架三方面来促进教师认知,达到知识结构化;可以进行学习全景的设计,使教学环节互为系统、逻辑结构显得非常清晰;另外,思维导图在对话方式和有效互动方面也使得对话直观有效。因此,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构成了互补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优势互补如图2所示。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不仅仅于教师的教学有利,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帮助学生合理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且保持时间相对长久,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可更好地内化吸收。
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所呈互补趋势相当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点,避免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扬长避短,使得教学最优化。
3 思维导图指导下的课程PPT制作
如何使PPT更好地为现代化的教学服务呢?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牢记课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思想,所有形式都是为中心主题服务的;确定课件主题之后,要做好结构层次的整体规划,将所教内容合理地设计到PPT中,是关键之处;直观信息传递是课件真正价值之所在,根本之所在。
思维导图可以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7]。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势不言而喻,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以制作出优质的课程PPT。
图2 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6]
由于思维导图用到的是发散性思维,而对PPT的制作和讲演则是顺序性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程PPT时要随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8]而行,其步骤如下:
(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中心主题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高度概括,主要以关键字的形式呈现,以帮助回忆。在此,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即课程PPT的制作主题。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上一层主题的延伸。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想象,及时记录中心主题包括的各方面内容并标记于图中。“次主题”即相应的课程PPT的主要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分析(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事件、教学评价与反思。通常会设置超链接,以便使学生更快联想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此时更要发挥想象力,将主要细节要点罗列于次主题之后,且要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这里所罗列的更为细节的要点是教师所讲课程具体内容的简要概括,在课程PPT中要依次做出相应的幻灯片。
(4)整理思维过程。该过程是把握大局的最后一步,教师要整理各个次主题及相应的具体细节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完整的可视化思维全景设计图。图中可巧妙运用线条、颜色、图形等加以辅助,使中心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内容得以联系,使之清晰且富有条理性。对应课程PPT制作中,教师要添加超链接,适当插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加以修饰。最后教师对课件进一步完善修改,将设计好的课件系统演示并融会贯通即可。
4 思维导图在制作PPT《沁园春·雪》中的应用
MindManager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其展现的思维导图可将《沁园春·雪》中零散的知识内容罗列图中,也将教师零散的知识信息在思维导图中一一呈现出来,形成体系,使思路豁然开朗。由此,教师在制作《沁园春·雪》的课程PPT时思路便清晰明了。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全景,如图3所示。
图3 导图式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景
制作过程如下:
(1)将整个课程以《沁园春·雪》为中心主题展开。
(2)图中罗列了课程的次主题即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的事件以及教学反思,清晰可辨。
(3)对次主题进行必要的详细知识点阐述,如教学对象分析包括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教学目标分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事件涉及到了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初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品读课文并赏析意境、名家朗诵并畅谈思想、最后布置作业。
(4)教师在备课之时,以该图框架为准,进行准备,思路就颇具条理性。
当《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的全景图呈现在眼前之后,
教师制作课程PPT就易如反掌了。按照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的思路,利用PowerPoint逐张制作幻灯片,巧妙利用超链接,适当添加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一个完整的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就顺利完成了。
5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9]。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逻辑结构清晰,教师在授课时顺着自己的思路,不仅不会迷航,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所展现的可视化思维记录下来,通过课下的巩固学习,同化顺应为自己的认知,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同样是逻辑性很强的。因此,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思维导图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BUZAN B, BUZAN T.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Dutton,1994.
[2] 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
[3]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4] 向冬梅,孙冲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7(8).
[5] 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6] 王锐.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功能的再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8).
[7] 高丽,孟素红.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设计;学习能力
阅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令人不解的是,当前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阅读教学。从我了解的几位初中学生、高中学生以及我的两个正在读小学的侄子口中得知,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范读或者领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就是边讲课文边板书,学生也就是跟着忙于抄写笔记,有的句子也抄得不完整,使之所抄写的内容在复习时也是模棱两可,这并非单指语文一科。就英语教学而言,阅读理解为高分题,但是不少的学生都害怕这类题型,他们在做这类题型的时候,部分学生是凭借运气,少数学生是随心乱写。结果出现两种怨言:教师怨言:“这类题型我都讲过无数遍,要求他们熟记理解,详细记笔记的,而且要求他们背了的,结果还是一做就错……”学生怨言:“要我们背的课文也背了,笔记也记了,考出来就是错的多,没弄懂的就是那么几个句子,尤其是文言文……考前单词也记了,语法也没问题,可就是有几个阅读理解的题我看不懂。”这种状况,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对该科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从而“迫使”学生家长在课余时间里另请高明――家教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
要解决这一弊端,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设计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的环节,不要认为这样做会影响本节课的任务或者教学进度。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读、讲和记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过硬的基础,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持久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下面我粗谈几点:
一、朗读与默读
朗读与默读是教学中重要的训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1)朗读前要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例如,不能读错别字,不掉字,不加字,不重复,并且要读出不同的语音和语调。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要富有感彩,然后进行简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如:不提出要求,只叫学生读一遍或者读几分钟的课文,从表面上看是人人在开口、个个在发音,形式上实现了课堂活动率百分之百,然而效果是不佳的。(2)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默读时要做到不读出声,不指读,根据教师提出的要点集中注意力用心地读;教师一定要从该班的实际学情出发,注重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需要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会出现在哪几点上。不从实际出发,就不能明确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固然,在默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对该篇课文的片段或全文进行复述,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再进行典型发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述表达能力。
二、处理好课堂笔记与听课的关系
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笔记与听课的关系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听课与抄写笔记发生矛盾时,首推听懂课为主,笔记可以缓记、不记或者补记。总之,记笔记一定要以不影响听课、思考、理解等效果为前提。在此,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不管懂不懂,先抢着记下来,等到课后或其他时间再慢慢地去思考、理解和弄懂,一旦有了这种做法,结果是课后笔记几大篇,问题存了一大堆,想把问题一个个理解弄懂,时间不允许,精力跟不上。时间稍微一长,问题就成了滚雪球,学习兴趣也会低落。我记笔记的经验是,在听好课的前提下,宜简不宜繁,记下重点部分和基本要点,难点不放过,条理记清楚均可。笔记记得太细,不仅花的时间多,从动笔开始总处于紧张状态,还不一定记得清楚或者记得完整,不利于复习。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学好、弄懂和运用知识。然而,考试也不是考死记硬背的笔记或其他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平时对知识的分析及理解的程度。
实践证明,学习中如不开动脑筋去思考、理解所学的内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无论你把书背得多么熟练,你只会变为书的奴隶,因为人的大脑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最多只起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认识和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钱冠连先生也对学生说过:“早日甩掉老师。”他还说:“教师的难度就是要设法把自己懂的东西变为学生懂。”这就要求教师不单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
生,更重要的是能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自己去应用。教会学生要像蜂蜜采花粉,最终酿成了蜂蜜,创造出有价值的财富,不能学蚂蚁,时时刻刻都是忙忙碌碌,其结果就是什么效益都没有。
[P键词] 综合实践;行知理论;切入点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具有广泛性,他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与现代新课改精神相一致,也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其学科特点,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材展开深度解读,注意渗透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全面设计优化,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解读教材
(一)深度挖掘生活因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普适性,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展开深度解析,找到课堂教学设计的起始点。特别是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为学生带来全新感知契机。学生的生活积累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呈现个性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观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些理念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适配性。
(二)探寻教学渗透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注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渗透方式展开优化探究。课程设计要多元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启动形式的创新,以快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教师生动讲解、案例展示、数据分析、课堂演绎、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认知契机。
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的生活思维,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教学《班级吉尼斯》,教师不仅要对世界吉尼斯纪录做出解读,还要发动学生创设班级吉尼斯纪录。活动设计可以由学生申报吉尼斯纪录,教师组织学生评委展开审核,然后给出确认,颁发“证书”。并将这项活动形成制度化,定期展开评选。学生申报开始,有学生说自己是班级内个头最高的,也有学生说自己是班级内跑得最快的人,还有学生说自己是最遵守纪律的人……课堂活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
教师发动学生构建班级吉尼斯纪录制度,让学生参与活动,课堂教学顺利启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因为有吉尼斯纪录的存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增加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学生为创造吉尼斯纪录,自然要展开自觉实践活动,这对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创造了良好契机。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指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展开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促进心智成长,这不仅是课程设计的要求,也是学生认知成长的基本规律。实践出真知同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内质形成密切联系,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生活经历较为单纯,生活认知有一定局限性。教师要展开深度学情调查,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条件。学生生活认知存在短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生活认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提供重要支持。
(二)社会即学校
生活与教育形成内质联系。为形成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构建学习认知体系。小学生介入社会生活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性宣传活动、关注社会和国家新闻、展开多元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大数据、实地参观考察等,都属于接轨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实践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获得思想认知的全面升级。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设活动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学生搜集家中一周时间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并进行细致分类,参与班级展示活动。课堂展示开始,学生将搜集到的一次性用品都进行了分类,有方便袋、筷子、纸杯等。教师给出活动设计表,每人先做好统计,看看每个家庭一周时间共使用了多少一次性用品,以此类推,一年要使用多少一次性用品。全国大约有4亿家庭,一年之中需要多少一次性用品呢?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很顺利拿到了具体数字,看到数据后,学生都非常震惊,想不到整个社会浪费现象这样严重。
学生开展生活调查,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经过数据推演,这些信息给学生带来深度心理触动。实践操作对学生来说并不复杂,但接触生活非常深刻,由一个家庭展开推演,这是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认识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心灵受到触动,其学习认知也得到拓展性提升。
三、 课堂拓展延伸
(一)课堂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受时间和空间时空条件所限,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特别有限,教师要注意延伸综合实践课堂长度,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随时参与实践活动。课外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实践活动的多重制约因素,特别是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实践性、历练性。小学生课外实践的机会不多,需要教师、家长、街道社区的多方支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需要全面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活动的适配性。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综合实践课设计的重要制约因素。“教”是作为活跃因素,也是“学”的辅助手段,而“做”则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以“做”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成长基本规律。学生敢于实践,需要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更需要家长给出充分的支持。“做”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早早树立独立生活认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参与中形成有形感知,这对塑造学生学习认知有重要促进作用。
“教、学、做”有机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达成全面共识,才能获得良好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走进电的世界》时,教师给出延伸训练设计,如何安全使用家电,如何节约使用家电?将平时做法整理成笔记形式,参与班级展览活动。学生平时很少梳理这些内容,因为要参与班级展示,自然要对平时表现展开理性梳理整合。笔记展示开始,学生给出自己的做法。学生总结安全、节约使用家电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将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感知。
教师让学生走到家庭展开深入调查,找到安全、节电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改造措施,这本身就是联系实践的做法。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家庭生活,对节约、安全用电完全没有意识。通过调查操作,培养了学生节约意识,还带动家人一起节约用电,这当然是教学设计的结果。学生实践意识的大幅度提升,对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必要性
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制订了各科新课程标准指导改革。全国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外面的课改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尤其是山东考察让我们目睹了许多课改成功做法,那些走在课改前列学校中的孩子,已经将自己的视野和思绪放飞于广阔的天空,而我们的孩子视野和思绪只能在一间教室中碰撞,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改不行了。
2.怎么改
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都散发出成功的芳香,让我们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可是再好的经验,是最适合他们本校的、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水平和学校各方面实际的,以各种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保证。经过反复审视、思考,寻求我校改革出路。
3.学校实际
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小学开设的学科全,课节多,单拿出预习课节是不可能的;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多,如果出预习学案,教师的时间都难于保证,况且学校分散、经济状况差,复印问题解决不了;我校98%都是走读生,教师指导下的有效预习时间不能保证。
4.找出路
近年来,全校教师对课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创新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设计观念实现了三大“转变”:由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由以静态教案为本位的备课观转向以动态为本位的设计观构建;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及操作样式;充分发挥了以“发展”为核心的“进步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是,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彻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他本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研究学生入手,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和困惑点开始。在积极总结反思探索历程的同时,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中高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①居于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贯彻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交给学生预习方法。将预习任务确定为家庭作业。②课上主要是沿着预习主线交流展示、提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
二、改革探索内容及具体实践操作
1.学生预习现状的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现有预习情况,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并找到对应策略。分析的焦点是小学生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求解的是提高预习有效性的方法,为实施改革课型奠定基础。
2.探究学生预习能力培养
(1)预习习惯的养成。重视进行有效、高效预习方法的指导。加强指导,掌握方法,重视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
重视检查、反馈机制的正常运作。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批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反馈,也为以后的预习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重视组织交流,成果展示的激励效益。课题拟通过班级文化阵地,定期展示预习成果。同一内容的常规预习,看谁最认真;不同内容的特殊预习,看谁的预习最符合实际,最有效等。通过展示、交流和评比,激励学生认真有效地预习。
重视互相督促,持之以恒。由于年龄等因素,学生持续做同一事情,会有倦怠情绪。预习是一项比较长久的学习方式,可以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课题不仅将通过变换预习内容的方式,更将通过家校联系、寻找竞争对手等方式互相督促,持之以恒,提高预习的效度。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策略。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学科特点对教师进行指导策略培训。
课前充分预习。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预习题目可以是“程序化”的,学生经常运用已经掌握的固定程序。可以是“非程序化”的,随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的变化。预习题要紧密联系课上展示的学习内容。预习后能够留下痕迹的内容要做预习笔记,或者在书上圈点批注,以备课上交流展示。
3.操作要点
(1)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学生预习兴趣。通过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向学生介绍论述预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体验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培养预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使他们也能产生对预习的期盼。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高职高专;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5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在不少本专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有开设,它以商务知识为背景,以英语为依托,旨在培养既通晓商务知识,又掌握口译技巧的商务口译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由于教材选择不当,教师双师素质欠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设备不完善导致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与课程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高职院校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和未来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课堂口译教学训练方法,将传授商务知识和训练学生口译技能充分融合,力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口译人才。
本文从学情分析与职业定位、课堂教学设计及仿真实训室的构建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
1学情分析与职业定位
1.1学习现状
口译教学的开展应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之上。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定位于服务中高端口译市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高起点的要求。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模式经多年的探讨和摸索已较为完备和具体。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因起步晚,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若一味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只会东施效颦,以失败告终。高职商务英语口译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层次,制定符合现状的学习目标。
高职高专的学生进校时高考英语分数普遍较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导致学习信心不足。学生听说读写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也不甚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着重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指导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要突出趣味性,不宜过难。
1.2职业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要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层次,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外贸行业一线岗位。高职毕业生运用所学在如涉外接待,商务谈判,外宾陪同的工作中需要使用的陪同口译岗位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口译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工作中多涉及外贸场合的陪同口译,较少涉及大型会议口译这一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融合商务知识于英语口译训练中,将不同商务场合中涉及到的英语专业词汇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熟练陪同口译工作。对涉及到的商务知识,分模块训练,可分成:迎来送往,礼仪致辞,晚宴聚会,商务旅行,商务访谈,商务广告,商务陈述,企业介绍等。
2课堂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课堂教学应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多任务训练,培养学生口译实战能力。
2.1教材的选择
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现行市场中,多见适合本科院校学生使用的口译教材,而较少有针对高职学生开发的商务口译教材。高职院校口译教学中,应切实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应舍弃包含过多会议口译的内容,着重陪同口译的内容。陪同口译教材的选材也应多样化,充分考虑学生未来从事的各种陪同口译场合的需要。
2.2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
口译是一门对参与者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局限在笔译式的翻译,应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口译技能的获得是基于大量的系统而合理的口译实践的。口译技能训练的核心分为记忆训练和翻译练习。
2.2.1记忆练习
口译初学者往往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依赖口译笔记,在听源语言的过程中,总试图尽可能多地将听到的内容记下来。然而,手的速度往往赶不上说话者的语速,结果手忙脚乱,漏听不少内容。事实上,口译的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听入解码――短期记忆――编码输出的过程。听入解码是做好口译的前提,对源语言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是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因此,记忆训练至关重要。
在口译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记忆的训练,信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过分强调学生笔记的训练。须知,口译员工作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口译员首先依赖的是自己的大脑,笔记只起辅助的功能。过多的笔记只会干扰大脑的记忆和信息的处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记忆的训练放在第一位。教学中,首先要唤醒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营造一种紧张的工作氛围,引导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展练习。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口译员训练过程中,要启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包括对相关领域常见词汇和知识的记忆。商务英语口译相关的词汇,要融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词汇背诵要求,要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以便学生临场翻译时,能嗜返亟原语言翻译成目的语。而在口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短期记忆。口译训练就是要扩大译员短期记忆的容量。口译员短期记忆的容量大,处理口译的能力也会有提升。在记忆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影子练习,具体包含:音位跟述和句位跟述。这指的是通过跟随讲话者话语快速重复讲话者所讲过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反应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此训练方法融入到多个任务模块的训练中。
2.2.2口译笔记训练
对于专业口译员而言,口译笔记也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适当的笔记是对记忆的补充,能帮助口译过程中句子的构建。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它必须与意义理解同时进行,它是一种辅助手法。在口译笔记训练中,首先要教学生记忆一些常见的笔记符号,如外交部口译司总结的口译符号,这些口译符号简单好记,学生可在口译实战中采用。然而并不是所有文字都能设计成相关符号表达,对于临场听到的一些没有对应符号表达的词语,我们可采用记偏旁或汉字的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记忆口译符号提出要求,令学生熟练掌握口译符号。其次,口译笔记要有层次。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复制。口译笔记的目的是方便口译员在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中有可供参考的记忆线索。口语笔记中,句子主干与枝干,主句与从句之间要分行记载,方便理清逻辑关系。教师可先展示一些著名译员的口译笔记,讲解笔记方法,接着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口译笔记模式,记录自己能看懂,能理解的口译笔记。
2.2.3课堂考核
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训练,不加入考核环节,难免导致对学生真正口译技能掌握水平把握不足。因此,教师应将考核机制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小组模拟口译现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最终成绩中。
3仿真实训室的构建
由于口译课堂着重于技能的培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并不适合口译教学的要求,不便于口译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应为教学提供仿真的口译实训室,提供配套训练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会为现行的市场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在高职商务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行之有效的任务执行,切实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为我国的经贸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商务口译人才,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洁.《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J].学周刊,2014,(7):1617.
[2]闫波.高职《商务口译》课程的实质及其教学[J].海外英语,2012,(5):117119.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4-01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原则。调研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很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认为“理论空洞,不实际,学不学都可”,这种观念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敌,是阻挡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一道屏障。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是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系统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后,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其次,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应用理论,不断尝试、反思和完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不断地内化成教师的个人知识,并转化成为实践行为。
2.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原则。据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经验式行为。教师们经验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学成为没有创新和活力的例行事务,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热情在毫无挑战的工作中慢慢磨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感。
然而,教学设计不是重复机械的简单工作,而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是完全听从专家、管理者安排的工具,而应该是教学中的研究者。教师如果以研究的态度去设计好每一堂课,就会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用教学日志、周期性工作总结、反思笔记、论文等记录自己教学设计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不断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甚至进行广泛推广。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不断追求完美永无止境的事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3.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原则。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缺乏潜心钻研、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还缺乏平等、开放的共享交流意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倾向于经验式的自我摸索,把彼此都看成权益和资源竞争的对手,而不是合作学习伙伴,不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每个老师心中都铸造起高高的壁垒,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摒弃浮躁,静心钻研教材,分析和了解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自主探索,但是不能让自己处于孤立状态,应该敞开心扉,与他人(校外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分享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老师之间才能形成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也就能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身份认同,达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
1.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见习、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作用最大,然而目前很多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既不能理解所学理论的实际含义,更不利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
2.加强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科学管理。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二是创新。在统一的基本要求下,让教师在达标之余还能施展个性,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应采用定期评比、及时表扬、公开展览、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让老师们参与教案互评,在互评中彼此学习提高,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对新老教师进行弹性化的分层管理,鼓励教师对已有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后,让其他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使用,提高教学设计的重用率,减轻教师负担。
3.加强学校教学设计相关资源库建设。加强校内资源库的建设,以丰富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或资料,积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订购相应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优质课的VCD等,为教师制作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准备更多的备课素材。同时,还应该对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资源进行分类、汇编整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以共享交流。
论文摘要: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提前作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协助学习个体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基本要点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活动之前,根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的环境的准备过程。一般而言,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提前作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协助学习个体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就钢琴课堂教学设计的时间周期而言,可以分为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短期的课堂教学设计两类。其中,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包括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工作计划,而短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则一般是指钢琴教师就某一节课所实施的课程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及其设计内容、设计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了钢琴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系统的教学设计要求钢琴教师以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多方面条件来进行综合性规划。
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由如下几项内容组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和环境、陈述作业目标、开发评估工具、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根据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补救或修正性工作。其主要环节为目标设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开发测验与评价工具。
二、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在钢琴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现阶段,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教育领域之中。就钢琴教育而言,在钢琴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的制约下,钢琴学习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特点。尤其是钢琴音乐稍纵即逝的特点的影响下,钢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很难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记载教师所教授的所有内容。又因为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领悟力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的运用也势必具有难以避免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点。
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俱备的钢琴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练习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条件,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来将课堂设计技术有效运用于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首先,钢琴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培养方案、措施,及其长期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并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以争取到家长对钢琴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以此作为钢琴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总目标。
其次,钢琴教师可以结合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所提出的“根据学习结果分类设置目标”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情境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来分解已经确定的远期目标,由此将远程目标分立为短期小目标,使学生能不断获取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教授某首钢琴乐曲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为识谱、视奏、背奏、表演等四个学习分目标。在学生能顺利实现各环节目标时,再将教学工作推进到后一个阶段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四个分目标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在识谱的第一个阶段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到课堂设计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来引领学生,让学生多听、多唱、多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坚持以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知识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由于钢琴学习者受到各自的年龄、文化程度与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对钢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年龄小、文化程度较浅、知识结构简单的学生会希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能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相对较少。而年龄较大、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知识结构坚实的学生则对教师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的内心期待值会更高一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要求会更多,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些具有学术性价值的、深层次的、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以全面提高其自身的修养。如:教师在设计《四小天鹅》的教学时,就可以以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理论成果所提出的规律性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在教授年龄小、知识层次较低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考虑使用大量的儿童化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年龄相对较大,知识相对丰富的学生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增设有关于该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知识点,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其知识结构,实现钢琴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把握事关教学全局,直接影响着钢琴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我国钢琴教育领域中的工作者们应该在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同时,兼顾到对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法,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术等理论知识的把握,以此来实现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对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最终达到钢琴音乐教育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后记的定义
教师在教完一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
二、教学后记的意义
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即使写了一份最好最详尽的教案,在被付于教学实践之后,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即兴体验总是不断变化着的,有些内容和问题在设计教案时很难准确预料,教学后记能及时地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本节课的即时效果和可持续的教学效应及时补充在教案中. 这样既有了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的正确评价,又为下一节平行班的教学甚至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的重复出现. 也就是说,即使某一节课教学失败了,通过课后的分析和总结,今天的教训也会变成明天的经验. 因此,教学后记既是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后记的内容
1. 记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并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好做法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教学时再次运用.
2. 记失败之处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此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
3. 记教学机智
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 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中,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遗憾.
4. 记师生问题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补偿措施,同时也为再教学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推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一些问题,教师有时不一定能立即解决,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及时进行研究,就可以防止将学生问题束之高阁、悬而不决的现象.
5. 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的出现,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好的见解,并虚心接受. 这样不仅使一些好方法、好思路等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同时这些好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
6. 反思教学设计
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心智活动的. 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后记中首先就是要重新研究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及意图、教师体会教材深度、学生的知识结构、自然环境与教学设备等因素,以便今后重教时使学生的各种心智因素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7. 剖析教学目标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及时回顾一下在讲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删除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和谐统一.
8. 总结学生的表现
教师通过每一节的教学实践,应客观地分析本节课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怎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如何,创设的数学情境和设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9. 审视教学结构
教师要审视本节课是否用各种课型合理安排好师生活动,是否科学分配时间、充分发挥45 分钟的作用,是否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否发挥学生认识、思维的水平和创造能力,进度是快还是慢,学生课前准备作业等情况怎样.
10. 回顾师生互动
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回顾本节课是否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原则和原理来创设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否加强了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是否在课上有情感地讲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情感的感染,实现以情生情、以情促情、知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后记书写形式
【摘 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 《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 问题的提出 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 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 理论假设 “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 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 内感觉(大脑) 外视觉器官 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 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课堂实施建议 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 Yvonne Gentzler. 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 . 贺红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邵裘,黄露丝玛丽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 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李中莹. 重塑心灵[M]. 北京: 知识出版社,2002.
[5] 乔治・J・波斯纳,艾伦・N・ 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江琴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 Randall 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 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8]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 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 综合学习设计[M]. 盛群力 陈丽 王文智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关键词】反思 有效 高中物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42-01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丰富,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于是,各地提出了“有效”教学,要求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讲有效、练习有效,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面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 明确目标,把准重难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可操作地阐述了三维课程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具体提出了“要体现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情,以生为本,合理地制定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要紧扣目标,把学生怎样学放在首位,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重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如教学设计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构思,把教材内容设置成问题,启发学生用思考、交流、互动、尝试、合作、调查、探索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明确目标后,关键要把“纸”上的教学设计“落地”,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找准重难点,因为教学重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
二 溯源定律,进行实验探索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验证定律,以定律指导实验的学科,学习物理,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进行溯源教学。通过溯源,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物理量的提出,然后,我们可以追寻前人的足迹进行实验,通过亲身经历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如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让学生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但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于是,结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是科学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把学生抬高,激发探究热情,然后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
三 注重反思,师生共同进步
在新课程形势下反思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反思什么?如何反思?首先,教师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反思教学观念,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教师反思教学设计,学生反思课堂收获。教师要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思考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应用恰当关系。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冲量”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思考如何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将抽象的冲量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课后反思。一节课总会有其不足之处,教师要善于课后反思,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好现象或坏现象进行反思,并记录在备课笔记上,时常看看自己的备课笔记,提醒从学生角度出发,继续发扬好的方面,避免不足之处。
四 多元解题,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