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辛亥百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辛亥精神如家乡的一坛老窖,愈久弥芳。
——题 记
人们常说:“我爱我的家乡,我要为家乡建设出力。”是啊,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试想,一个连家乡都不热爱的人,他还能热爱什么呢?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什么呢?
然而,生活中却常常看到这么一种人:混天度日,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
革命志士魏荣权英勇就义前,曾对妻子说:“善为抚育儿女,读书革命,以竟吾未竟之志。”
虽已过百年,但浩气长存!今天,我们正处在建设美好家乡的革命新时期,作为新一代青少年,如果不奋发图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将何以堪?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富民强国的根本之道是“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托起新世纪的红太阳!“读经世书,练干济才”,我们当以此自励!
求知的道路,高山巍巍,激流汹涌,险滩横陈,但只要冲将过去,必然会有红花绿草,莺歌燕舞,一马平川……
革命志士喻培伦曾言:“倘若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困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因为一次困难就倒下了,从此一蹶不振。“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是成功。”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正如伟大的一般,经历了种种挫折、困顿,但最终不也取得了胜利吗?
有的同学,因为生活环境的制约,不仅不思进取,反而日渐消沉。他们没认识到,真正阻挠其进步的不是生活环境,而是内在精神。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理想,还要有坚韧精神,这样,理想才会插上翅膀,凌空飞翔!艰苦环境不可怕,只要我们足够顽强,谁说它又不会磨炼我们意志,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催化剂”呢?自幼家境贫寒的骆成骧曾吟出“至穷无非讨口,不死总要出头”的豪言妙对,凭着这股韧劲,终成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由此可见一斑!
喻培伦言:“我深念非科学不能救国。”
杨禹昌言:“大丈夫当以死效疆场,马革裹尸为幸。”
魏荣权言:“吾得捐躯报国,千古殊荣。”
吾言:“生活中处处都有‘辛亥精神’,请你也发扬一下‘潜在’的‘辛亥精神’吧。你无需为咱家乡抛头颅、洒热血,但请你做一个有用之人!无论你以前怎样,请珍惜现在;无论你家境如何,请坚定信念;无论你身在何方,请听听家乡殷切的呼唤——别忘了,辛亥精神这坛老窖,醉了先贤,自然也当醉了你我哟……”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种财产所有结构,是相对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多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有资产总量逐步壮大、质量显著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国企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和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
在宏观分布层面,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特别在一般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数量庞大,但“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突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比例仍然偏低。在公益性行业和民生保障领域,国有经济本应发挥更大作用,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位和“欠账”。同时,国有经济在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方面发挥的引导作用还不够,没能形成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微观构成层面,国有企业资本化水平偏低、资产流动性差。一方面,因体制机制障碍,很多领域非公有制资本还无法顺利进入;另一方面,在已经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突出,非公有资本话语权普遍不足,小股东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阻碍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经过多年努力,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形式上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但从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看,离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国有股东往往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翟睦朗/a>
'; htmlFooter += '心理健康阅览室'; } if ('') { htmlFooter += '
url认证测试
'; } if ('') { html += '人文名刊
'; htmlFooter += '人文名刊
'; } if ('') { html += '辛亥百年
'; htmlFooter += '辛亥百年
'; } if ('') { html += '建党90周年
'; htmlFooter += '建党90周年
'; } if ('') { html += '中文资源检索
'; htmlFooter += '中文资源检索
'; } if ('') { html += '农技阅览室
'; htmlFooter += '农技阅览室
'; } if ('') { html += '大众精品期刊
'; htmlFooter += '大众精品期刊
'; } if ('') { html += '人文精品期刊
'; htmlFooter += '人文精品期刊
'; } if ('') { html += '北京精神
朗朗青天,长鹰搏击之处;地接穹庐,负载千古旧梦。脚踏之处,是地;心系所在,是地。
思绪翻飞,我的眼前似乎闪过无数画面,那都是土地的情思。
从纷纷战国到大唐盛世,从百年元朝到耻辱清末,足下的土地负载了太多的悲喜哀乐。当我手触黄土的瞬间,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感慨不禁纷至沓来。
土地,生我养我的土地,奉献得太多,太多了,却永无停止。而我们的索取却也永无止境。龙的国度,黄土淡淡是他的本色,渲染了黄河,点染了黄海,浸透了每一个中国人。
黄土,深厚。上下五千年的光辉与灿烂筑就了不朽的国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是其气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其不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坚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其关切……沧海桑田,世世变迁,但黄土之上矗立的终究是不屈不倒不偏不倚的脊梁。
黄土,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黄土拥有最博大的胸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贵之盛”,环视苍穹,笑看是是非非,赤壁往舟,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东篱赏菊,元缜“此生为何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宽广之心,亦于赞人之中。这样的人,这样的民族,渗透黄土之色,饱览世间风云。
黄土,抗争。炮声隆隆,“铁骑突出刀枪鸣”,重压之下,武力之中,天朝上国的迷梦碎了,但,再碎也碎不了四万万生于长于黄土之上的人们。爆发了,辛亥的旗帜,五四的呐喊,抗日的决心,三大战役的辉煌。黄土之上的人们用其无穷的力量让曙光重现,今天地恸容。尘埃落定。
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抹去了虚华与哀怨,真实的被我感知。一掊黄土,有多少希冀,离情,怀念;一盈黄土,又有多少盼望,艰辛与承载。这就是土地,我所触到的土地……
不知从何时何日起,“跨年夜”这一天成为了台北人心中默认的法定假期。它不分族群、宗教、年龄,成了年末的另一种奔腾与狂热,特别是倒数计时的那一刻,无疑成了台北城里最耀眼赏心的乐事,台北101大楼的烟火图案,也由此成了人们心目中美丽的惊叹号。
然而今年的台北人,跨年方式越来越多,影音歌舞剧等不同类型的庆贺演出都涌向台北。台北市为此还特意和国光京剧团连袂筹划京剧喜剧经典剧目,以此来打造今年的百年辛亥跨年夜欢乐百分百盛宴活动。
这次辛亥百年跨年活动的宣传广告词是“一生只能一次”,一方面似乎把演出提升至民族百年兴衰的高度,一方面又兼贺京剧名列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来动员那些在跨年夜不曾外出看戏的传统戏迷:元旦新年,要开开心心,八座看个喜剧,能嘻笑嘲弄一番,却也包含着人生无穷的意蕴。
京剧真功夫
选择作为跨年的演出剧目,尤其是在京剧首次现身与烟花争艳的特殊时刻,戏曲写意的艺术精髓会不会被现代剧场压缩到敬陪末座的窘境?然而制作方安排的《游龙戏凤》、《送亲演礼》、《春秋亭》、《五花洞》这四折戏,最终还是吸引了许多观众情愿放弃观赏烟花而选择花钱进剧场和演员们一起倒记数迎新。说实在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制作者以观众为出发点,令他们的戏有明星、有噱头,还有好的琴师伴奏。虽说只是四折戏,但有眼光的观众仍然会发觉非常值。由于岛内剧团自从改革后,人员缩编,以往年底所贴演的封箱大戏,多成了戏文上的古老资料了,如《十美跑车》、《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这些大轴群演的剧目根本没法再贴演。而这回配合欢庆,才得以凭借跨年主题成功出击,将台湾京剧的核心实力做了全面展现――显示他们唱念做打的真功夫。《游龙戏凤》说的是皇帝与村姑的小情趣,特邀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饰演微服出游的正德帝。他文武老生的功底,搭配上国光目前最好的旦角梅派传人魏海敏,唱做俱佳,两大牌开场便压场,的确可谓是跨年戏方有的特殊待遇。《送亲演礼》这出小戏,没太多曲折的剧情,说的是乡下老太进城送嫁不识礼节而闹出的笑话。这出戏开始就有了反串的“笑果”,乡下婆子由魏海敏赶场换装扮演,虽说美女演员既扮丑又扮土,不过毕竟是一次讨巧添喜的绝佳展示,所以演员在跨年之际反串老生,何不潇洒一回,过足戏瘾?当乡下丑婆子饱餐一顿后,却又喷将出口,把庄重典雅的老妇人搞得灰头土脸,不止把观众逗乐,就是台上的演员,也都大大同喜同乐了一回。《春秋亭》原是程派名剧选段,出演贵家女薛湘灵的演员有条好嗓子,加之怜贫济困的剧情,配上音乐的婉转流畅,很能激励人心,令观者叫彩。试想:正工老生和英俊小生,与壮汉,摇身一变大唱女子纤细声调,而原先程派的婉转莺啼,却在戏中变得雄伟厚实,无怪掌声大作,一方面是老生演员唐文华反串旦角的唱工优异,另一方面是壮实的富家小姐,令人有种错置的奇趣。可是,当人生错置的趣味发生在武大郎与潘金莲这对难以班配的怨偶身上之后呢?《五花洞》说的就是这两人投亲途中,遭逢妖怪化幻,最终天师收妖,才还他二人真面目。这一戏曲里借题发挥叫好的桥段,编剧此回看重的是夫妻高美矮丑配的异常性,遂将之取材入戏。戏中明明潘金莲是怨妇,反而让扮演她的演员发挥旦角四大流派的特殊声腔,不过精彩的亮点并不在主角两人,而是幻化的一群妖怪,即台上十四对真假夫妻那铺天盖地的武打群戏。然而饶有意味的是,观众并不计较什么,只要演员打得好,观众也就开怀大笑了。编剧如此洞察人性的哲思,又很符合剧情中的“扫荡群魔”,可谓神来之笔。
喜剧大比拼
联演,通常是指传统剧团纪念性质的演出,常见有对重大节庆或是赈灾募款的义演。和一般演出不同的是,一般演出个人挑团,合作多是基于商业演出的考虑,而联演则是以特殊少见的阵容,以收祝贺或社会慈善之效。戏码多以丰盛热闹为主,名家荟萃,各施所长,并不计排名与角色大小,有时名家也跑跑龙套,助长人气。所以,这次的喜剧经典系列不仅仿效大联演的阵仗,还特别邀请友团李宝春、黄宇琳及相声瓦舍的名人客串,同时特例加入封箱戏中才有的反串戏。虽说反串或许会给人胡闹嘻哈的印象,但它们绝非是同义词,而是另一种才艺的呈现。当然戏才是最重要的亮点,只要名家云集,各凭其能互相激励,互相飙戏的盛况也就自然展现了。另外,在此回三天四场的戏码安排上,除了跨年四出折子戏外,还有整出大戏上了台场,它们均宣扬不同的人生奇趣妙意,并且每出戏码都是特意量身打造、以演员特色见长。如元旦推出的《天下一家》,取材于乾隆下江南的故事,讲的是五世同堂的孝悌传家。这出戏放在新年开春演出,以笑料寓意家族和民族的和谐统一,隽永深刻感人。《春草闯堂》原是由福建莆仙戏改编而来,说一个小丫头对抗诰命夫人,一个小谎言,最后将错就错,惊动皇帝后圣旨赐婚。主演丫头春草的黄宇琳,戏中全程踩跷(也就是仿效古人襄小脚)上阵。特别是其中模仿古人坐轿一场戏,那种伶俐的可爱与青春的无邪,全写在她柔媚轻盈的小碎步上了,她的诠释功力可算是本土新生代中的翘楚,乍看之下,甚至令人想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的逗趣与活泼。《神算记》是大陆剧作家林戈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又称《求骗记》,以喜剧的讽谕写出了集体社会里的自我催眠。金秀才原本只是想赚点赏钱,随意谎称他具有神机妙算的超能力,不料却带来无穷的麻烦:神算之事一传百里,最终让皇帝也信以为真,希望他能侦破窃案。尽管金秀才一再辩解自己是骗子,却没人相信,甚至贵为天子还说希望被骗,要求被骗。于是满台皆是荒唐言,唯一说真话的只剩下骗子本人。这戏掌握了社会的人情脉理,并将之包含在了趣味和机智之中。青年演员盛鉴在诈骗与书生本性中穿梭,演来自如逍遥。艺术总监王安祈说自己原本就是想借由一部戳穿偶像虚假本质的作品来打造年轻的京剧偶像,所以那剧中“千难万难”是核心的重要唱段,字字扣住剧情的妙句,不失京味。琴师李超则认为,此戏在唱腔设计上其实也是千难万难,但盛鉴唱来却驾轻就熟,于是从骗子角色中,大家似乎悄然地已暌见了明日之星的光芒。
在一个艺术纷呈的跨年新春节假中,各种演艺活动百花齐放,台北多元文化的并立,令单一演出模式如今已无法独霸江山,京剧尤甚。不过虽然京剧尚未失去有关方面的援助,但要凸显自我的主体性或者为自我的角色定位,看来尚任重而道远。然而此回跨年元旦的演出成功,已经印证了新世纪京剧思维将全面升级换代的观点:全方位的包装、剧本、导演、文武场的编排、多媒体元素的采用、营销手法的运作,虽说样样都步步为营,却又是逐步晋升。或许,戏曲只有渐渐走向创意产业,才能和当下现代人的生活更加密切?
“清口”第三人煮酒论事
继周立波、胡晴云后,沪上节目主持人毛威也试水清口演出市场,三月他将在兰心大戏院推出普通话清口专场《毛随自见・喝酒那点事》。毛威的《毛随自见》谈男人们常喝的酒。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喝酒那点事”这一主题,毛威表示在前期策划上考虑过不少选题,但是“一个人要在台上说足两个小时,而且得让观众觉得挺逗的,乐的同时又觉得,他讲得还挺有道理的,这可真不是件容易事”。于是他还是决定讲自己最熟悉的话题――酒,“我平时就爱喝酒,在酒桌上经常有灵感进发”,他还表示将在演出中自我调侃2007年他酒后驾车一事,奉劝观众切莫“酒驾”。
同“笑侃三十年系列”和“玫瑰金口”一样,毛威国语清口《毛随自见》也是由关栋天和孙徐春联手打造,不同之处在于,此番将完全舍沪语就普通话。对此出品人孙徐春还是很有信心,他说:“用国语讲清口,其市场并不会低于上海话,全国人民都看国语清口的同时,也让国语清口走向了全国。”
关键词:课堂教学;过渡语;设计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穿针引线之功效,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而过渡语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个阶梯,我们对过渡语精心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对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关键作用。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大致可以归纳为新课过渡、衔接过渡、间隙过渡和尾声过渡四种。
一、源头活水:新课过渡
新课过渡出现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一般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做陪衬,架桥过渡,导入新课。教师往往通过前后知识联系、引用诗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图、播放音乐歌曲、讲小故事、介绍背景、设疑提问、启发谈话等方法作铺垫,灵活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内容的教学。这种过渡要求“近”――贴近教学内容,“短”――短小精悍,“胜”――引人入胜,“动”――生动感人。
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就以一个小故事开头作铺垫过渡:
(出示一幅图片,学生先各抒己见)老师在这里也想用自己写的一首诗来表达一下看过之后的感受(配乐《辛德勒名单》):
记得那一年,你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以为新大陆会带来新希望,你没有盼到!
记得那一天,林肯总统说,你已经解放了,你以为从此黑人与白人可以乘坐同一辆车,同一个位置,结果,你被捕了!
记得那一刻,你忍无可忍,来到你崇拜的林肯纪念堂前,振臂一呼: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抓住激情点,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图片、音乐、诗歌,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二、流水曲觞:衔接过渡
一堂课中,所教学的内容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教师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根据其内在联系或共同特点进行过渡。这种过渡贯穿于教学内容之间,采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或递进式的话语,将教学内容中的各知识点串起来。
如我在教《记念刘和珍君》时,设计了一组问题:(1)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2)我怎么会想到要纪念她?(3)纪念她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将原文内容作了恰当地调整,先易后难,既是教学内容的衔接过渡,包含了语文教学的要点和关键,体现了教学进程的推进,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刘和珍君,理解鲁迅先生的拳拳之心。
恰当地衔接过渡能将教学内容步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接受,诱发学习欲望,沟通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跃而获之”的念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火花电石:评价过渡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过渡语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机智以及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十分重要,它实际上融入了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对所讲内容的精点及小结。例如上课时经常出现这样一些话语: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瞧,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什么吗?不是小百灵清晨的歌唱,而是你们入情入境入心的读书声……虽然简单,但因为伴着教师高昂的语调,使被表扬的学生沉浸在极度的愉悦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细细想来,这些简单的评价语在很大程度上就充当了课堂中的过渡语,效果真的很好!肯定表扬的语言总能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以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四、振聋发聩:尾声过渡
这种过渡用于一节课的结束,它既可以启发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本质,掌握其规律;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说木叶》,结束时作了如下的深化过渡:
禅说,指月亮的手不是月亮。是的,诗歌中,语言的概念不等于语言的意味,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挖掘意象暗示性的内涵。
古诗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概念上看似一致实则差别一字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的意象,如杏花春雨桃红柳绿,如小桥流水枯藤老树,如蛙声蝉鸣长叹低吟,它们像木叶一样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欲罢不能、绵延永远的心锁情结。
请根据课文中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回去同桌合作体味古诗中的“月”“酒”意象。
这里的尾声过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的作用。
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点、能力点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 domain + '/Module/RenWen/Index.aspx" target="_blank">人文名刊
'; htmlFooter += '人文名刊
'; } if ('') { html += '辛亥百年
'; htmlFooter += '辛亥百年
'; } if ('') { html += '建党90周年
'; htmlFooter += '建党90周年
'; } if ('') { html += '中文资源检索
'; htmlFooter += '中文资源检索
'; } if ('') { html += '农技阅览室
'; htmlFooter += '农技阅览室
'; } if ('') { html += '大众精品期刊
'; htmlFooter += '大众精品期刊
'; } if ('') { html += '人文精品期刊
'; htmlFooter += '人文精品期刊
'; } if ('') { html += '北京精神
>> 革命的余波回荡百年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 房车工业百年之旅 线缆工业,百年变迁 百年锐于千载:百年反思 ――百年纪念与百年启示 百年豪瑞:践行“绿色革命” 百年辛亥:革命与理想之殇 《》 峥嵘岁月百年再现 首义百年之旅 百年回眸(上) 百年回眸(下) 工业设计百年经典(之四) 《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百年巨头合并 工业气体巨无霸诞生 工业设计百年经典(之一) 百年锐于千载:对于的百年反思 工业革命之谜 新工业革命 《新工业革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用工业革命击败“百年衰退” 用工业革命击败“百年衰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克劳斯·施瓦布")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今年年初瑞士达沃斯论坛召开之际,施瓦布撰写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
数字革命首当其冲
在施瓦布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颠覆。他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缘于互联网的无所不在。同时,移动互联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工智能的初露锋芒都促进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仍然离不开互联网,但是施瓦布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他表示,眼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具有明显的特性。
施瓦布表示,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而且新技术也在不断催生更新、更强大的技术。远远超过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还有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传播的广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纺锤走出欧洲、走向世界用了将近120年。相比之下,互联网传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诚如施瓦布所言,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但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数字技术正变得更为精深,一体化程度更高,这些技术的影响力将得到全面展现。以移动设备为例,如今,移动设备将地球上几十亿人口连接到了一起,具有史无前例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并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此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当然,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限于智能互联的机器和系统,其内涵更为广泛。当前,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破风起云涌。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它们横跨多个领域的互动,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有着本质不同。
21个技术引爆点
2015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了一份报告,指出接下来10年内,将塑造出未来高度互联数字化世界的21个技术引爆点,施瓦布认为这些技术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鲜明反映。
在书中,施瓦布着重介绍了一些可能带来变革的主要技术,包括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新兴材料、物联网、生物打印和基因编辑技术。在施瓦布看来,所有的新进展和新技术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善于利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力量。
新技术对商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会造成冲击,而最大的受益者似乎还是消费者。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一批新的产品、新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在不产生任何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效率。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的同时,还提高了社会总体工作效率。
与之相对,更多的挑战主要落在了供应方身上,尤其是劳动和生产领域。施瓦布表示,过去几年间,在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都在大幅度下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创新驱使企业用资本取代劳动力,导致生产设备相对价格出现下滑。
施瓦布着重指出了平台经济带来的改变。他指出,拥有一个将消费者汇集起来的平台远好于拥有基础资产。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打车软件公司Uber本身并不拥有车辆;最受欢迎的媒体Facebook没有创造任何内容;最有价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供应商Airbnb没有房产。施瓦布表示,标准普尔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寿命已经从约60年降至18年。如果老牌企业不想被第四次工业革命摧毁,它们就必须迅速接受它。“简而言之,它们必须不断创新。”
同时,施瓦布指出,技术的创新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他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比如创新者、投资人还有股东,而这也会同时造成工薪阶层和资本拥有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尽管如此,施瓦布仍然看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景。比起这些隐忧,他更担心的是一些可能阻碍第四次工业革命完全发挥潜力的因素。施瓦布坦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目前各方面的领导力水平还不够,对正在发生的变化的认识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用于管理创新成果的传播、减缓颠覆性影响力所必需的制度性空间远远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缺位。”
颠覆一定会来
如同此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多个领域的根本性变革。
按照目前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在如此广泛的社会变革前提下,所能想到的所有经济宏观变量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两个最关键的方面是经济增长和就业。
尽管经济学家目前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能否使经济增长加速莫衷一是,但是施瓦布表示他对此保持务实的乐观态度。
施瓦布表示,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百年衰退”的可能性,认为全球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全球增长放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两个重要因素,即人口结构变化和生产效率的止步不前。
目前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并且对未来经济发展构成挑战。但是施瓦布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技术的创新将使得未来人类过上更长寿、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在此背景下,社会必须重新思考工龄人口、退休和个人生活规划等问题。
面对目前数据显示全球生产效率下降的现象,施瓦布则表示,社会应该改变过去通过衡量投入和产出来评估生产效率的模式。他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创造的新商品和服务,其投放的市场和传统市场已经大相径庭,许多新商品的边际成本趋于零,消费者剩余已经不再反映在总体销售额中,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反映真实的价值增长。
以此为例,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将20亿人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纳入全球经济,通过为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和社区赋权,并将他们彼此连接,扩大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作者简介〕门红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近年来,台湾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呈现日渐活跃之势。2003年,台湾一批学界同仁,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以期聚集更多的现代文学爱好者,共同推进台湾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2004年,他们又共同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季刊》,这也是目前台湾唯一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性刊物。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与大陆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交流,自2003年在台北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华文文学研讨会”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学术研讨会。2011年4月16-17日,由台湾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台湾东华大学华文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2011海峡两岸百年中华文学发展演变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多所高校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百年中华文学研究的新问题。大陆/台湾这两种空间框架所呈现的关于现代文学的研究是不同的,这种对比研究,无疑会让我们看到百年现代文学发展更复杂的历史情境与更独特的现场解读,这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一个概念的阐述:“民国文学史”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一个大问题,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似乎每一次命名都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这一学科的性质。在这次研讨会上,此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西南民族大学李光荣的《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游移与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缺位》指出,“打通近、现、当代”的努力因为“近代”、“现代”、“当代”这些没有明确时间界限的词语的不科学而难以成为事实,解决的方法就是确立“中华民国文学史”概念。四川大学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辩证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认为,“民国文学史”不仅是时间的概念,也是意义的概念,应该有自己的意义维度和规范,即“民国文学机制”――民国的经济形态、法制形态、教育机制以及民国独特的精神气质与人文性格。西华大学王学东提出“民国文学”概念有“三个还原”的价值,即还原这一时期文学的真实历史境遇、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的多重“张力”、民国文学作为整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面目。西南民族大学汤巧巧分析了民国文学史建构的现实可行性与操作性。四川大学马睿的《词语的命运:现代中国的“文学”定义》探讨了“文学”这一词语的意义演变。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文学中,“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对自身的调整与重组。
二、再次回到文学本身:文本细读所呈现的多种解读视角
文学研究最根本的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阐释,此次研讨会,台湾学者带来了最新的台湾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研究。成功大学苏伟贞《不安、厌世与自我退隐:南来文人的香港书写――以一九五零年代为考察现场》通过对个案作家的解读,指出南来文人不安、厌世与自我退隐的原因,是空间的转变导致的自我认同的矛盾。东华大学黄宗洁通过对施叔青《风前尘埃》与钟文音《昨日重现》的细致分析,探讨了日常物件的文化符号作用。东华大学刘秀美通过对里慕伊•阿纪等四位女作家创作的分析,探讨了族群女性在追寻自我存在的价值过程中传统民俗所扮演的角色。台湾大学黄美娥通过对曾今可文字的重新阅读,探讨了曾今可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去台前后的心理历程。中国文化大学宋如珊分析了刘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的生存欲求与死亡界限两大主题。台湾师范大学石晓枫分析了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与《城北地带》中的“身体暴力的残酷美学”,这些暴力的渲染是“”中中国“政治身体”反映到“少年身体”上的文化展现。岭东科技大学魏美玲解读了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中所描写的“乡土世界”,其中也体现了韩少功的新寻根倾向。台湾政治大学张堂以无名氏(卜乃夫)1940年代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题材处理、文字风格及其时代意义。东华大学魏贻君以战后迄今台湾原住民族的汉语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属性的性格内涵。中原大学的曾阳晴比较了张资平的《约旦河之水》与北村的《施洗的河》,分析了这两篇小说中的哲学意味。
三、史料发掘的意义:新的学术发现与旧问题的重新阐述
史料报刊杂志的发掘与解读是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生命力所在,在史料的钩沉中,一方面可以重返历史语境,感性体验20世纪的社会现场,另一方面也是对文学史抒写中既定结论的一种重新思考与透析。四川大学陈思广的《史料发掘与〈骆驼祥子〉研究视野的新拓――以梁实秋和华思两篇被忽视的接受史料为例》一文,探讨了这两则史料对《骆驼祥子》研究的重要意义,即纠正了《骆驼祥子》接受研究中的偏差。绵阳师范学院杨华丽的《“XY”与钱玄同――兼论吴宓“艳体诗”事件》通过翔实的史料梳理与解读,展现了“艳体诗”事件的全貌,重新定位了“艳体诗”事件的性质。四川大学周维东的《青年、必读、书与新文化――鲁迅〈青年必读书〉中隐含的问题》则是对史料的重新解读,指出鲁迅对青年必读书的答复其实是对现代学院派文化在新文化中的强势地位表示不满。四川师范大学段从学《答复这个问题:娜拉走后怎样?》重新考察了鲁迅关于启蒙问题的论述,提出 “鲁迅的启蒙”失败源于他自身对启蒙的消解。四川大学冯宪光《中国现代文学文体分类形成的原因》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关于文体的叙述与对中国传统文体分类的继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中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辛亥”》指出研究现代文学中的辛亥要还原历史,要注重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同时也要重视历史史料中的文学因素。台湾中原大学的李宜涯教授探讨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很重要的刊物《青年进步》中的小说作品,丰富了对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研究。西南大学张武军《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大飞跃――从王国维到陈铨》分析了陈铨的“悲剧观”,指出他对王国维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四川大学姜飞的《左右逢源:新文学史上的新写实主义》重新梳理了新文学史上“新写实主义”的来源与在国共两党的不同意味。乐山师范学院的廖久明以扎实的史料与翔实的考证,重新解读了郭沫若回国与陈布雷所起的作用。
四、学科的新思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及当代文学的新现象
此次讨论,不少学者注意到了一些饶有趣味的文学现象,呈现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四川大学的陆正兰分析了方文山歌词中的“穿越式叙述”,歌词的转向也体现了当代人思维的变化。西华师范大学傅宗洪考察了现代流行音乐与现代诗歌的关系。西华师范大学程丽蓉则分析了现代小说中的音乐化叙事及其伦理效应。四川师范大学李琴的《“内部书”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探讨了内部书对于文学场分化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看到,海峡两岸近一年来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局面:大陆研究比较注重宏观建构,“民国文学史”的建构与可行性论证成为大陆学者论述的焦点,这对于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每一次的命名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名称背后是对现代文学的重新解读与感受,“民国文学史”中的“民国”强调回到历史现场,不回避也不刻意加强文学与政治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而且探讨这些因素究竟对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然,与宏观建构同时并重的应该是对于民国的细致研究,只有更多史料的梳理与文学解读,才能使这一概念更加丰盈和扎实。台湾学者则注重文本的细读,这其实是回到了文学研究的根本,文学归根到底是对作家作品的深刻体认,去探究大时代下个人的体验与感受,但是基于现代文学独特的背景,它与政治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如果文本的解读能与历史大背景密切结合则可使细读更为深入。总之,不管是宏观建构还是微观解读,海峡两岸学者不同观点的交锋或唱和无疑会推进现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各位史协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xx班,现在为史协活动部一名普通干事。今天我竞选的是史协会长一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一个学期的时间真的很短暂,它悄然间从我的指尖如流水般滑落,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史协呆了差不多一年,看到了协会的不断成长,也看到了协会存在的问题,当初选择史协是因为一份对历史的喜爱,现在选择留下并竞选会长更多的是对史协的一种爱,希望自己可以为史协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里,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不仅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么多负责、有才华、上进的学长学姐们和聪明活泼可爱的同事们,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负责、坚持、自省等等,我希望我的留下可以为史协的发展带来一些新气象,可以为即将来校的大一学子带来帮助。
史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协会成立以来,已取得明显进步,社团发展状态良好。11年9月加入协会后,我努力成为一名合格、负责、积极的干事,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协会组织的辛亥百年知识竞赛并荣获季军,还参与了协会平常的品史交流会、欢送会、春游和社联骨干培训活动,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小组自己单独举办了一场品史交流会和参与策划品书交流会、经济史论坛等的策划准备工作,认识到其他社团一些优秀人才,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这些日子里,忙碌过,快乐过。每一次活动都让我获益匪浅,对协会及协会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我们小组自己举办的品三国交流会,它让我熟悉了协会其他部门的成员,并花时间与精力在活动的策划准备上,认识到一场活动举办的艰辛程度。经过我们独立举办交流会让我在思考问题和处事方式上有了一次本质的改变。协会的工作和活动让我对协会的活动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协会的生活中,我积极参与协会的每次晨读、日常活动,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有种不怕失败、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并且这一年锻炼了与人交际的能力,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便于协会的对外交流合作,同时谦卑内敛的性格、仔细认真的态度、火一样的激情,这些都是一位会长所需要的。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在积累经验和信心的同时,我对协会的这一年的所取得进步非常高兴,他们的一系列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协会管理机构正常运转,与其他协会的日常交流增多,协会影响力有明显提高,对外活动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一致好评。但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我的看法:
1、协会内部交流不多,日常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内部交流较少,日常交流主要是工作上的交流而思想上的交流少之又少,史协给自己的定位是“给大家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那么我们平时的日常思想交流应该增多,学长学姐应该多多带动,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我的看法是在招新分部门时,不仅要考虑到干事的意愿,更要考虑到协会以后日常的交流方便状况,将寝室、院系较近的干事分在同一个部门,方便他们日常的交流。针对日常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品史交流会),我在协会微博里面看到协会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参加历史博物馆或遗址、展放历史影片、举办历史讲座和历史知识竞赛、开展茶话会团组织生活、举办湖北经济学院“百家讲坛”、举办历史辩论赛、在传统节日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我的建议是每一个月一个周期,第一周举办品史交流会,第二周开展历史小品或话剧比赛,第三周历史题材电影观看,第四周历史题材辩论赛,这样日常活动形式多样化,更容易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增强协会凝聚力,同时增强协会在文娱活动上经验和为以后举办欢送会或者校级活动准备文娱活动,提高协会影响力。
2、协会规章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的宣传与执行不到位,协会规范性不强。这一届学长学姐们已经认识到制定并完善协会制度规章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经完成了制度等的制定,只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前些天看协会博客,里面关于协会的规章制度还是很详细的,但很多可操作性不强,并且我们在日常的宣传与执行方面完全没有做好,这个需要我们亟需解决。
3、对协会名字理解的偏差,导致忽视了“文化”。历史文化协会日常活动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或者通过历史来介绍文化,在我看来文化比历史更有生命力,并且大家对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强,而我们在日常活动上太多的是关注历史而缺少对文化的关注,例如去年的辛亥百年知识竞赛题目基本上纯粹的历史题,而很少看到考古典、现代文化的,日常交流会上基本上讲历史而不去特意讲某一文化,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不足。现在在湖经校园内,鲜有社团对古典文化或国学有所涉及,而国学、古典文化这一时期正在复苏,今后必定是一个发展趋势,史协在这一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与其他社团合作开展相关国学或者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讲述那些穿越剧的那些事儿,满足学生们对国学以及古典文化的需求,提高经院学术氛围。
4、协会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去年知识竞赛上由于种种情况导致会场出现混乱局面,影响到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损害到协会的声誉及名声,通过看协会博客《古代史交流会总结》以及同黄鹏学长自己日常的观察,协会在活动预案以及活动排练上还存在不足,准备不充分,各种准备没有做好,导致活动场面混乱,活动质量不高。我的看法是每个活动都要有一份标准意义上的(格式、内容合格的)策划,每一份策划里面都有一份紧急预案,同时在每次活动举办前应加大重视,认真进行集体排练,相关协会管理成员进行检查,从这些日常细节做起,规范每一次活动,办好每一次活动。
5、协会在一些重要节日时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史协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心系祖国人民的组织,所以史协有责任、有义务普及历史知识、传承历史文化,而在目前看来,协会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比如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等这些日子时,史协应该站出来在全校普及相关知识,通过与其他协会合作或者自己单独举办相关活动,不管形式内容单一,史协都应该有这份责任去担当起这个重任,让大家不能忘记历史,铭记那些屈辱,以便不重蹈覆辙,同时可以提高史协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协会影响力,加大与其他兄弟社团的交流与联系。还有就是例如欢送会上不仅仅是一个欢送仪式,更重要的是记住并感谢那些学长学姐为协会做出的贡献,同时应该采访那些学长学姐们对部门、协会、生活的看法及意见,大家共同追忆协会的历史,营造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增强协会凝聚力;协会管理可适当多打“人情牌”,例如每个成员生日及重要日子时,以协会的名义给其一份小小的惊喜,增强大家的交流,使大家认识到协会可以是一个温馨的家,协会成员不仅是同道中人,而且可以是兄弟姐妹。
6、日常活动缺乏连续性,没有规划。我自己归纳总结了2010-2011年史协活动:出版协会第一份报纸-《经院独立评论》、招新、重阳节茶话会、改革开放交流会、秋之韵风云九十九年大型活动(首次面对全校师生)、明史交流会、圣诞联欢会、游钱币馆、历史交流会、日本历史交流会、春游、五一联欢会、时政交流会、《经院独立评论》第二期,大家在回忆我们这一年的活动,讲历史阶段上是由着自己想法来讲,缺乏整体规划,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我的建议是换届选举完之后协会管理班子要确定协会这一年大致举办活动的次数及名称,讲历史时应该具有连续性而不是很大的跳跃性,我们应该努力往专业化发展,而不是仅仅看我们知道什么。
这一届管理队伍,他们采取了不少新的举措,如晨读、例会、兴趣分组、干事制、欢送会、经济史论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对外联系与交流上成果显着,提高了协会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如果我当时会长的话,我首先会继承他们好的方法与制度,归纳总结这两年协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我会将协会的重心放在协会内部建设,这一年协会迫不及待想把协会影响力提高,提高协会对外竞争力,但瓶颈是我们协会内部活动质量有待提高,协会内部成员之间有待加深,协会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学术性社团只有把自己内部建设好了才能提高自身影响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不代表我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要两只脚走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深与已有合作基础社团的友谊,拓宽新的合作社团。
【关键词】 马球文化;唐代;兴盛;发展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历史遗存的发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古代文明的见证。1958年,福州市区八一七路北端修建鼓屏路时,于路东侧发掘出一块严重断残的两面镌刻文字的石碑,碑石是当地出产的花岗岩,宽99厘米、残高53厘米左右,看来只是原碑拦腰的一段。碑的两面都刻划着端庄秀丽的文字,虽然遭受相当程度的风化与磨损,但大部分笔划都可以辩认出来,经与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相对照,才发现这是中唐时期福州《球场山亭记》原碑的残断(图1),竖立于公元813年,刻有“冶山,今欧冶池山是也。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刺史裴次元于其南辟球场”等字,《福建金石志》也有同样的文字记载,《球场山亭记》残碑现藏于福建博物院。碑文内容大意是,唐宪宗元和八年,裴次元担任福州刺史治理福州的情景。裴次元为贞元年间进士,他看到福建军政管理混乱,海上交通的外事活动经常出现麻烦,极大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经过一番治理整顿,使福州城呈现出一派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裴次元还把兴建马球场列入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修筑马球场的直接动机,似乎与当时全国战局动荡,福州扩大军备有关。过去福州虽是都督、节度开府重地,但太平已久,按常制府兵只有1500人左右;元和动乱之际,朝廷屡从各道调兵,福州不论还是保境,都须扩大招募和训练[1],所以就修建了这个兼具军队训练和马球比赛的马球场。
福州的球场,原来设置在州城的西部,规模狭小,陈旧不堪,凑合着使用已经年长日久了。裴刺史决定选择州城东部靠近兵营的地方重新建筑一个大型球场。在他的亲自勘察、规划设计和具体指导下,一个月后工程顺利完成,球场和周围的29个景点交相辉映,形成当时福州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场的四周不建看台,而是利用自然地势,以青山绿水、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把马球场围绕起来,工程竣工之日,裴太守带领部属职员、社会贤达畅游了每个景点,设宴奏乐,吟诗唱和。为了纪念当时的盛况,他的部属特地在球场北面的山亭上,刻立此碑,碑名叫《球场山亭记》。
碑文中翔实地描述了中唐时期福州城市发展的大轮廓,包括政治、经济、外事、交通、军事、文化、城建与园林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当时福州繁荣昌盛、蓬勃发展的生动画面。据宋代文献记载,北宋熙宁年间,此碑被搬到州署衙门,以后逐渐下落不明。斗转星移,人事沧桑。重见天日的残碑告诉我们,一千多年以前,福州城里曾经建筑过一座大型的球场。它为什么能够成为当年福州刺史的一项重要政绩并且树碑立传呢?这还得从唐代盛行的马球运动的历史渊源谈起。
马球运动又称为“击鞠”、“击毬”或“打毬”,即骑在马上持棍打球的运动,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体育项目。马球的起源是在何时何地,史学界、体育界有多种说法,有“波斯说”、“吐蕃说”及“中原说”等。我国古代关于马球最早的记载出自东汉后期曹植的《名都篇》,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描写“京洛少年”行猎归来,宴饮之后,到马球场地练习马术及打马球的情景。唐代诗人蔡孚曾在《打毬篇》里写道:“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佩文七宝毬……其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楸……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自有长鸣须决胜,能驰迅足满先筹。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定晓垂旒”。从考古发现上看,在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现的西汉中期的球形实物其“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两者基本上是符合的。另外,发现的这件球形实物直径5.5厘米,与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马球的“球状小如拳”也基本上相符合。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马球自汉代就开始出现于中原以至黄河流域,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球类运动中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封建社会中一个较为稳定、发达的中兴时期。唐朝前期,由于唐帝王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使得唐王朝政权巩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融洽。唐代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呈现了一种恢宏壮阔、热烈昂扬的格调,这为唐代体育活动,尤其是马球运动的兴盛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以下原因推动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
首先,唐朝皇帝对马球运动的痴迷,是唐代马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
唐代马球运动盛行之极,不是一位皇帝、一代王朝,而是三百年时间。从唐中宗至唐昭宗十六个皇帝,人人都是马球爱好者。马球技艺高超的有三位,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唐宣宗李忱、唐僖宗李儇;还有两位皇帝的死与马球有关,一位是唐穆宗李恒,其是在马球比赛中堕马中风;另一位是唐敬宗李湛,其为马球将所杀。根据《封氏闻见记》记载,一次唐中宗和中外官员们观看马球赛。吐蕃国使臣向中宗要求与汉人一比高低,中宗就命宫中几名马球选手应赛,结果打了几场都输了。于是,中宗就命他的儿子临淄郡王(即后来的唐玄宗)和嗣掳王李鳖,以及驸马杨慎交、武延秀四人与吐蕃十人比赛。临淄郡王骑上马后,“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吐蕃队望尘莫及,只得认输告败。中宗见状大喜,赐绢数百缎。当时,不仅骑马打仗的武人们喜欢马球,就是那些书生们对马球也爱之若狂。每年科举考试后,在祝贺新科及第的进士举行的活动中,就有一项是在月灯阁举行马球会。这时,那些在金殿对试时对答如流、笔走龙蛇的书生们,就又都成了身手矫健的马球行家。
1956年,西安市唐长安大明宫含光殿遗址出土了一块刻有“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末月建”字样的奠基石志(图2)。这块石志是在唐长安大明宫含光殿的殿基下发现的,正方形,边长53.5厘米。石心部分磨制光滑,上刻志文。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辛亥岁”即大和五年,“乙末月”即十一月,这就说明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十一月在这一带修建了“含光殿及球场等”。
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建有许多专供皇帝打球的球场,如麟德殿、清思殿、中和殿、雍和殿等都建有球场。这块“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末月建”字样的奠基石志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场地仅有的、极有价值的实物遗存,是研究我国马球运动的重要资料。可以从这块石志的出土看出,皇帝的喜好是唐代马球运动兴盛的关键因素。
其次,唐皇亲国戚、达观显贵对马球的喜爱对马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宫廷的马球热潮也影响到了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据史料载,唐中宗的驸马杨慎交、唐德宗时的司徒兼中书令李晟、唐文宗时的户部尚书王源中等人,都是马球的“发烧友”。女子打马球是中国古代马球运动中的一大特色。要会骑马,能控驭住马匹,又要有挥棒击球的技巧,这对于古代少出闺门的妇女来说是实属难得的事。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女子打马球不是自娱性活动,更不是为了军事练武,而是为了给别人表演娱乐,唐代宫中女子对马球运动格外青睐。五代时期花蕊夫人撰《宫词》记载:“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此诗说明,在五代后蜀国的宫中已经有较多的宫女学习马球开展女子马球的娱乐活动[2]。宋杨太后《宫词》:“击鞠由来岂作嬉,不忘鞍马是神机。牵缰绝尾施新巧,背打星球一点飞。”类似这些人物对马球的喜爱,对马球运动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59年陕西省长安区韦曲东北约两公里的南里王村韦泂墓出土男、女骑马俑88件,其中有不少打马球俑(图3)。女骑俑有各种各样的骑马姿势,由于年代久远,女俑手中虽然已经没有了马球杖,但是,从女骑手俯身挥臂的动作来看,可以断定是女子击球俑,这些打马球俑高30—33.5厘米,着彩衣马裤、脚登黑色皮靴,他们有的右臂挥舞球杆、有的俯身击球、有的跃马持丈、有的紧握球杆目视前方,把紧张激烈的马球运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的弟弟韦泂,其墓里出现这么多随葬的打马球俑,可以相信墓主人生前一定是一位马球运动的爱好者,而且在韦泂的家伎中,早已经有了女子马球艺人。
再次,唐代将马球运动作为军队的训练手段,对马球运动的兴盛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代的马球热潮不只是上层社会仅有的,其还作为唐代军队的训练手段在军中传播。“欲令四海氛烟静,杖底纤尘不敢生”,唐人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说的:“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军队经常打马球,练得兵强马壮,可以保卫国家安宁,唐代马球运动如此盛行,是有为了军事训练的目的的。另外,唐代皇帝推崇马球运动,也有提倡尚武精神的意义。打马球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骏马奔跑起来的速度是很快的,本来就不太好驾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关注于击球,还要彼此协同作战,这样就很容易顾此失彼,从马上摔下来;马球运动在军队的推广,不但培养了军人们精良的马术,还提高了军人们的协调性和协作精神。
1981年陕西省临潼县关山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四件白陶打马球俑(图4),俑高7.5—7.7厘米,长12—12.8厘米。马耳直立,马头前伸,四蹄凌空如飞。骑俑身姿矫健,身体前倾作马上击球姿。这些打马球俑栩栩如生,真实地反映出马球运动的激烈与动感。
最后,马球运动本身的特点,是唐马球运动兴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马球运动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方法。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寡决定胜负,双球门的赛法与现代的马球相似,以击过对方的球门为胜。马球运动是一项相当惊险、剧烈的运动,所以要求打马球者不仅具备强壮的体魄、高超的骑术与球艺,更要有勇敢、灵活、顽强、机智的素质。因为马球运动自身的这些特点,就非常具有吸引力,一项运动甚至一件事情要是自身没有吸引力,那么其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1972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中有壁画五十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都很精彩。《马球图》(图5)在墓道的西壁,它以众多的人物与宽阔的背景,完整地再现了马球运动的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形象二十余人,他们都穿着各色窄袖袍,足登乌靴,头扎幞头。壁画的中心画面是五个骑者激烈争球的场面,他们奋力驱马争夺,最前面一人,手持偃月形球杖,作反身击球动作;身手矫健,姿态优美。后面的骑者或是穷追不舍,或是策马穿行于树木山石间。《马球图》壁画真实地反映出了马球运动的紧张激烈的场面,更展现出马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这件壁画是我国古代马球运动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马球,既是一种体育娱乐的活动,又是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因而从京都长安到各地州郡都普遍修建了马球场,频繁地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裴刺史主政福建的年代,正是强盛的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国势日衰的时期,他把福州马球场设置在武装部队营地的旁边,大概也是出于加强军事训练进而恢复盛唐气象的初衷吧。
这座球场的确切位置在哪儿?它究竟是什么模样?1998年10月,考古工作者终于在福州市区冶山东南侧中山路一带发现了它的中心位置。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清理出土了400平方米的局部球场地面。它的上面迭压着五代时期的城墙,下面是初盛唐时期的建筑堆积,说明球场是在清除旧时的废墟杂物、平整土地以后建筑起来的,至五代时期因扩建福州城墙而废弃,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
球场的场地精工讲究,从考古发掘地层断面观察,由下往上,分别由灰黑土夹河卵石、沙土、红烧土夹瓦砾、黃土、红土夹沙,层层夯筑,层次清晰,混合胶结成厚达30厘米的坚硬板块。这样筑成的球场坚实而富于弹性,有利于骏马奔腾,而且不会尘土飞扬。表面如刀削一般的平坦,而且光滑得象古镜一样,似乎可以照出影子来,据唐代史籍记载,这一类平坦光滑的球场称作“打油球场”,据估计,其面积大约有现在的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可容纳好几万人。
唐代经济的繁荣,是马球运动兴盛的基础。开展马球运动要求有“新扫球场如砒平”的专用球场,有“风回电击”的优质良马,有“初月飞来画杖头”的精制球杖,有“驾驭烈马”高超骑术的驭手。由于唐朝长期稳定的经济基础,支持了马球运动在唐代的兴盛,福州《球场山亭记》残碑和马球场的发现,以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盛行,充分证明了唐代福州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上蒙统治阶层大力推崇、下受百姓虔诚信奉。唐长安城作为帝国的首都,更是佛寺众多、香火旺盛、大师云集。据文献记载,唐长安城设僧寺86所、尼寺30所,佛寺几乎遍布里坊。
杨坚称帝初年,为了大崇释教,以收人望,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即“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文帝初移都,便出寺额一百二十枚于朝堂下,制云:‘有能修造,便任取之”。在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仅用了不足四十年的时间,隋都大兴城(唐长安城)内建置寺院一百二十所之多,几乎遍布大兴城的各个坊里。唐代、唐高祖李渊“取三藏为法宝,为诸法之门”之意,取名为“法门寺”。此后唐太宗、中宗、代宗、懿宗、昭宗等多次对寺塔进行修茸,对地宫进行修补,增设殿堂楼阁,终于形成二十四院的格局。唐代迎佛骨之风大兴,有唐一代先后九次迎佛骨,其活动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无不今人叹为观之。大量文物、史实证明,终唐一代,佛教更是盛极之时。
唐长安城之寺院,有隋代保留下来的,有唐代所改置新建的;有官置、有私立;有皇帝、皇后、太子、公主所设;有密戚宠臣、达官显贵所建、有富商豪民所立,亦有坊人所修,故使长安城中之寺院的规制亦大不相同,风格各异。
大兴善寺是唐代密宗的发源地,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据记载:“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初曰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以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赐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复旧。《酉阳杂俎》曰: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总章二年火焚之,更营建,又广前居十二r之地。”
占据晋昌坊东半部的大慈恩寺,该寺计有十余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房屋,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颇具风格。
“大荐福寺,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中宗即位,大加营饰,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寺东院有放生池,周二百余i,传云即汉代洪池陂也。”
2 唐代长安佛教流传原因
2.1 政治需求
出于政治的目的而大力接近佛教,弘扬佛教的主要表现在唐代统治者身上。“在唐朝二十个皇帝中,除了武宗李炎,最后反佛以外,其余的,都是利用佛教的,而且,多少都是非常佞佛的唐玄宗本人比较尊崇儒、道两教,但为了他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他也经常与佛教接触。历史上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都曾经受到玄宗的优待。天宝五年(746),不空还为玄宗授了“灌顶法”,使其成为“菩萨戒弟子”。
2.2 宗教需求
往往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求取心灵的安慰。因此,把佛教作为的人们一般表现出来对佛教的感情更投入也更狂热。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功利性的要求,仅仅是为了情感上的皈依和宁静,寻找到他们的精神家园。唐代信奉佛教以满足宗教心理的人不在少数。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影响,不仅仅影响现世人生,还会影响到来世。若多休善业,不但今世会有好的果报,而且甚至可以摆脱生死轮回,达到永生的生死极乐世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们努力念经饭僧,以期拥有平安富贵的人生。
2.3 娱乐要求
佛教之所以能够很快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其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本身具有能够满足各个社会阶层需求的内容。下层百姓则更注重佛教带来的娱乐作用,以满足大众化的娱乐要求。唐代的寺院不仅仅是宗教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众娱乐的场所。参加寺院演出的不只有艺僧,而且有官府和社会上的艺人。宋Z《请停仗内音乐奏》曰: “十月十四十五日,承前诸寺观,多动音声,拟相夸斫。官人百姓,或有缚绷,此事傥行,异常喧杂。”文中的“仗内”,即为宫廷音乐机构。这段记载表现了当时佛寺中的艺僧与官府艺人间在技艺上的对抗,热闹场面可想而知。唐代长安的大寺院里,基本都设有“戏场”。据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卷记载,唐宣宗大中(847― 859)年间, “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在荐福、永寿”。
3 西安市现存唐代寺院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流逝,唐长安城的建筑逐渐被黄土掩盖,巍峨的大明宫尚只徒留台基,更遑论受统治者发动灭佛运动、战火波及、都城变迁等影响而遭破坏的佛寺,西安市留存至今的唐代寺庙屈指可数。因此,保存到现在的如大慈恩寺、荐福寺、青龙寺、大兴善寺等,是反映盛唐风采的生动载体,是当今人们感受唐风、唐韵的重要媒介,是贯通古今的绝佳渠道。其代表性更加凸显,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化氛围宽松,中外交流频繁。其中,僧侣往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玄奘前往印度求取大乘经典,回国后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空海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回到日本创立真言宗;道慈和尚在长安西明寺学习,回到日本后仿西明寺形制建大安寺,等等。这些高僧驻锡、学习的寺院成为古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释义净咸享二年,年三十有七,方遂发足,初至番禺,得同志数十人,及将登舶,余皆退罢,净奋励孤行,备历艰险,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酋长俱加礼重。鹫o鸡足咸,遂周游鹿苑o林,并皆瞻瞩诸有圣迹,毕得追寻,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三年净随驾归雍京置x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三年……景云二年辛亥,复于大荐福寺译称{如来功德神獾染。”
“国师金刚智,西土人亲传龙智阿A梨法。唐开元七年抵南海广州,以闻,诏入见。馆大慈恩寺。明年辞游雁门,不允。迁居荐福,所至结坛作灌顶道场。”
“国师不空,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金刚智后之传瑜伽义,智授梵本声明论,旬日成诵……智没,奉遗教西游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受十八会金刚灌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传经论至五百余部。二十九年,自师子国归至广州,采访使刘巨济请建灌顶坛,法感文殊见身,度人千万。至肃代两朝尊为灌项国师。每以至理开发君上,加赠鸿胪卿。晚年示疾,就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辞不受。赐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六月示寂于大兴善寺,上C朝三日,赐祭,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塔舍利于旧居。师译经七十七部。东夏以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云不空弟子有慧果者,元和中,日本空海入中国,从果学,归国盛行其道。”
学习佛教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来自印度,但传入中国已逾千年,与儒道传统文化拒斥、渗透、融合,集数百年之英华,逐渐完成自身中国化的进程。援孔孟老庄入佛,把觉悟的终极追求转向人的心性问题的探究,超越一切、普度众生的心外佛,一变而为人心本具的心内佛。佛教的关注目标也就转向整个社会。于是重铸了华夏民族的人生哲学,丰富了传统哲学的理性思维,陶冶了文人学士的审美观念,特别是禅宗直觉体悟、凝思寂虑的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淡泊自在、亦庄亦谐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整个知识阶层,并向社会全面渗透,日复一日,积淀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向世界、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西北大学校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6012
[2]《长安志》卷七
[3]《长安志》卷七
[4]《唐代长安佛教传播的社会文化心理》王早娟
[5]《宋高僧传》卷一
45岁,因抱恙修习太极,
73岁,既忙开班又带徒,
三十枚奖牌,见证了比赛生涯,
二十年岁月,情繫国粹的弘扬,
这不是一件易事!
一技压身 屡创佳绩
作为先辈传世的宝贵遗产,作为後辈继承的民族瑰宝,光耀武林的太极拳,以一种独领的傲然姿态,奠定了毋庸置疑的历史地位。今天,不论是祖国的城镇,还是海外的異乡,太极拳蓬勃繁衍的痕跡都屡见不鲜。
出生於梅州(平远县),定居於香港的黄秋荣先生就十分热爱太极,並对其中的三大流派都熟稔和在行。到目前为止,他已是多家武术团体的荣誉及名誉会长,还曾参与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比赛,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年,他参加了九龙城武术节並被香港武术联会评为“傑出师傅”。
众所周知,太极拳除了是一种武术运动、一种体育项目之外,还是一种益寿祛病的健身方式,许多人与之结缘的重要原因,都与身体欠安的困扰相关,黄秋荣先生也不例外。
“那时身体不好,神经衰弱的症状比较严重,看医生、吃药都未见成效。”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理疾病,无论是十多岁的青少年,抑或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都有染疾的可能,一般以失眠、头痛、抑鬰、易怒、脆弱等症状为主。据说,病情会反复波动,固定良久,持续数年、数十年。可以想见,如此一来,患者的生活作息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痛苦不堪。
这种困扰,於当年的黄秋荣先生而言,可谓感同身受。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位医生朋友的提醒及妻子的支持,在练习太极拳以後,渐渐摆脱了过去的烦恼。“我原本每天要服药四次,但练习太极拳以後,每三个月可慢慢减少药量,到後来就再也没有吃药了。”
自1984年开始接触太极,仅仅两年时间,颖慧的黄秋荣先生便对各种要领牢记於心,1986年更在香港太极总会考取了师训证,得到了授徒资格。不过,由於身体转好,正值盛年的他,並未继续练习太极,而选择以事业为重,前往东莞经营商标生意,直到1994年回港,才复又拾起。
也许那份与日俱增的热爱攀上了一个高峰,回港後工作了三年,黄秋荣先生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太极拳的修习当中,至今,他已成为世界功夫段位制师范级八段,还拿到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馆教练证,多次参加了的竞技赛场,共获得金牌三十枚。
最令黄秋荣先生难忘的是2005年,由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主办的全港公开赛,他被分至老年组,取得了陈氏剑冠军、拳亚军的好成绩,为太极生涯写下了一页光辉的诠释。难得的是,多年来黄秋荣先生不止於停留於个人的成败得失,在太极拳的弘扬与推广一事上,他亦不遗餘力地起到了推动作用。
勤教太极,忠爱家乡
伴随时代的演变,优秀的中华儿女,纷纷凝聚各自的智慧,将太极拳继承、创新和改良,从而使之各成一派,适应了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需要。在这样的变革之下,太极拳渐渐形成了陈、吴、武、孙、杨等六大支脈。曾先後师从徐焕光先生(吴式)、陈国华先生(陈式)的黄秋荣先生,就对其中的“陈、吴、杨”式都很在行。
据了解,陈式太极拳的江湖地位居於榜首,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渐变演化,才衍生出杨式太极拳,然後被改编为吴式太极拳。虽然“同出一门”,但三套拳法“独树一帜”,特性、招式、效果不尽相同。杨式刚柔並济、优美沉着,两者适合养生、保健,陈式更显刚强,快慢有序,更适合比赛;吴式以柔著称,灵活、细腻。
值得一提的是,黄秋荣先生不仅一步接连一步地掌握了这三门拳法,还对国家竞赛套路、器械太极拳也都攒有心得。现年的他已七十三岁,但仍以“爱弘扬太极,民强身康乐”为座右铭,专心致志地服务大众,除以社团为舞台,积极付出,躬身效力之外,还在香港理工大学“开班带徒”。每个礼拜,学生们如果有所注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他认真教授、诲人不倦的身影。这已成为常态,为他笃行。
实际上,黄秋荣先生既关心太极的传播和继承,也对太极团体之间的联合,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倍加关注,现任香港爱民乐太极学会(创会主席)总教练、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等多个武术社团的荣誉及名誉会长职务的他,就曾多次出访,郑州、台湾、汕头、深圳、湖南、梅州都曾印下他的足跡。就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他们还曾前往深圳凤凰山与业内人士切磋交流。
黄秋荣先生来港近半个世纪,卻依旧对家乡的风土人情难以忘怀。带着这种眷恋之情,他在太极事业之外,还参与了旅港嘉应五属同乡会,与同乡团结有序地操办各种活动。2009年的就职典礼上,他就被选为会长之一,领导一众同心同德的会员,向更兴盛的未来出发。
据了解,该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团体,成立五十六年来,一直都以敦睦乡邻,回馈桑梓为向导,活跃在社团的第一线,为香港的稳定,国家的和平献力。近年,该会的动向就屡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撇去常规节日的庆祝、扶贫、敬老、助教不提,2010年的百人回乡访问、2011年的辛亥百年纪念,就分别表达了旅港嘉应(梅州)五属同乡会的反哺之心,缅怀之情。
尤其是後者,更以回望历史怀古,追忆先贤叹今的方式,编纂成文,在第22届的会刊中,集合为专辑,隆重推出,更体现了该会不同一般的重视。黄秋荣先生自然也参与到了其中,既作为会长,在活动中出席,又作为编委,在活动後尽心。试想,如果不是桑梓之情的激发,能让一位阅尽人生花开花落的长者,饱含如此热情吗?
【主要职务及履历】
香港爱民乐太极学会创会主席/总教练
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
香港陈正雷太极研究会副会长
旅港嘉应(梅州)五属同乡会前会长
国际七星螳螂李锦荣国术总会荣誉会长
世界功夫段位制师范级八段
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馆教练证
香港太极总会(1986年)师训证
曾获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
全港公开赛陈氏剑冠军、拳亚军
及台各地赛事共获金牌30面
1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空间叙事
中国传统艺术经历了千年的探索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叙事:体验性的空间;势、力、气均衡的空间状态;特殊的空间透视手法。这些独特的空间叙事为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的表达提供了手法和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首先,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间是一种体验性的空间,一种体验重于自身的空间,具有典型的精神意象和想象艺术的特征,书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书法首先通过一停便收、回锋而收、上翘、下垂、方、圆、细、粗等不同的书写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视觉刺激程度和内心情绪,再通过书法线条形成的块面大小与厚薄、粗糙与平细,线条外沿内边的变化,线条走向的变化角度,线条起止时形成的关系,让欣赏者产生艺术感应,进而拓宽想象空间。汉字笔画处理的不同空间效果见图1。其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间体系通过势、力、气的经营达到了一种理想的空间状态[5]。比如书法和绘画往往通过笔墨线条的构成,摒弃表面肌理和质量形体的刻画与表达,以一笔一划为最基本的表现单元,对行笔时力量的变化,行笔的转折、角度和轻重缓急,笔与手指和手臂,笔与纸的距离和相互摩擦的力量充分理解和运用,构成一个体系,讲究气韵生动,神韵飞扬,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重局部而现整体,聚部分而现全境。最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间采用独特的透视效果,展现出对于时间进程中运动的静态表述。李可染先生曾说:“西方绘画总是一个固定的立足点,只能把视野所见的东西收入画面,而中国画的创作可以全然不受这个限制,大大超脱了固定立足点,超越了一定的视野范围。”比如中国卷轴画通过不连续视点的变换,如同在连续的时间进程里的一次航行,是一个画家世界观的图像化空间。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叙事提供了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表达方式,很多空间经营手法和空间经营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于汉字字体设计的叙事思维表达中,这为汉字字体设计中导入叙事思维提供了手法和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
2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的定义
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是设计叙事思维中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设计叙事思维的所有特征。设计叙事思维旨在信息的传播,即叙述者把信息传播给接受者的过程[6]。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扮演“叙事者”,设计作品是“媒介”,而作品使用者是叙事的“听众”。这种思维模式(设计叙事思维)认为设计创作的重点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歌颂、表达[7]。毫无疑问,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也同样是把字体作品当作一种语言,叙述性设计作为表达设计语言的一种手段,设计作品除了满足所谓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设计的某些表达功能”,即设计中不能只考虑基本问题的解决,更应该考虑作品能不能表达一些深刻的含义,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设计叙事思维具有3个典型的特征。首先,设计叙事思维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叙事设计关注形式与意义间的关系,叙事设计中各个语言符号通过一定的表述、组织使得意义清晰明了。其次,叙事设计作品的展示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比如叙事建筑作品中,建筑师必须考虑人们对建筑的体验经历,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由陌生到熟悉、由感知到理解等的过程,也需要考虑不同气候、光影和情境条件下,人们依然能够对建筑产生各种新的认识和感悟。然后,叙事性设计离不开人的参与。叙事设计需要叙事者的讲述,也需要接受者的体验。叙事设计尊重设计师的个性创意,也尊重接受者的个性体验。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具有设计叙事思维的所有特征,设计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作品展示的时序性和人的参与都是缺一不可的。设计领域中对叙事设计研究最早也最成熟的是建筑领域,它已经建立了明确的规则:把设计作品作为一种表意的载体和联系人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媒介,人们通过对设计作品的体现形成对环境的自我诠释,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叙述,一方面建立对设计本体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从人对环境的体验机制上探讨设计方法[8]。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可以借鉴建筑领域中相对成熟的设计叙事研究方式。
3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表达
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与建筑设计叙事思维同属于非言语叙事。就设计来说,它的难点是采用何种叙事方式才能做到既有画面美感又言尽其意[9],不同于言语叙事的显性表达方式,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与建筑设计叙事思维的表达更需要实现叙事思维对形式和意义的逻辑转化。相对建筑的多维空间,汉字是静态的、平面的,因此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表达不可能采用和建筑同样的方式,需建立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
3.1借用汉字的叙事性在叙事思维的表达方式中,汉字的叙事性特征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叙事需要前后语境,汉字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脉,能提供背景和文化意境,可非常轻松地实现叙事思维对形式和意义的逻辑转化。如笔者设计的字体海报作品《论艺言道》,见图2,这是武汉首届双年展新锐精英六人对谈的宣传海报,“坐”是古人的一种止息方式,反映的是在椅凳没有出现之前的古人的坐姿,自身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故事和含义,但是当作品把6个“坐”围成一圈后,作品的故事意味就显现了出来,篆体的采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故事意味。观者仿佛能从该设计中感受到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和莫逆的友情,也仿佛能体验到“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心境。这无不契合新锐精英六人追求的开放式的、欢快的对谈交流方式。
3.2营造汉字空间汉字空间包含汉字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在叙事思维的表达方式中,中国传统文化殊的空间叙事将大放异彩。一方面,空间经营可以是直观的、显性的,如日本设计师杉崎真之助设计的字体标志作品《现代版画》,见图3,字体标志空间处理的巧妙之处在于直观的字体大小变化中配合了相应的字体行距的宽窄变化。另一方面,空间经营也可以是抽象的、隐性的,如笔者设计的字体标志《辛亥100年》,见图4,作品中“辛”、“亥”、“年”三字借用了草书的字形,重复叠加的折状形态形成了一种相似叠加的空间,成功营造出一种义无反顾的气势,展现了百年前辛亥前辈视死如归的气概。
3.3结合已有的叙事性艺术叙事思维是来自西文字体设计的表达方式,往往需要在字体外添加某些相应的元素,通过建立某种场景来巧妙借用某个已有叙事艺术的情节。比如笔者设计的余姓和杨姓的婚礼字体,见图5,“余”和“杨”巧妙地借其共用笔画,合为一家,其中烟囱元素的添加使家的感觉更为明确;另外,代表男方的“余”字的一捺正好撑起了整个家庭,而代表女方的“杨”字的一边又撑起了烟囱,一个全新的温馨家庭的故事由此展开。再如笔者设计的字体海报作品《根》,见图6,仅在最常见的宋体笔画“竖”旁边添加一个门把手,“竖”立刻变成一扇半打开的或即将打开的门,汉字之“门”即是中国之“根”,意义深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