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著名建筑

著名建筑

时间:2023-05-30 10:27:16

著名建筑

第1篇

1.红场

红场是一处建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紧邻莫斯科和,整体占地面积达9.035万平方米的世界著名旅游景点,整个广场由古老的条石铺就而成,每逢重大节日、阅兵活动和群众集会都会选择此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

2.冬宫

冬宫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最早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外表呈典型的俄罗斯新古典主义风格,属于俄罗斯巴洛克建筑。

3.彼得大帝夏宫

夏宫是一处位于芬兰湾南岸森林中,位于圣彼得堡市内的建筑,最早曾作为历代沙皇的郊外离宫,内部分散有150座喷泉、百余座雕像和2000多个喷柱及2座梯形瀑布,因此这个有着喷泉王国美称的建筑于194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瓦西里升天教堂

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一处于1560年建在莫斯科红场南端,以深受伊凡大帝信赖的修道士名字而命名的建筑,这座建筑的最高处达65米,每个礼拜堂的顶上都建有一个色彩冰粉的洋葱头状教堂顶,是紧靠克里姆林宫的东正教大教堂。

5.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这处于1764年在圣彼得堡竣工,于1852年正式开放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最早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现今这个占地约9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部藏有《浪子回头》、《贝诺亚圣母》、《塔夫里卡的维纳斯》等精品。

6.普希金广场

普希金广场又被称为苦行广场,是建于1937年,为纪念俄罗斯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建的广场,在这个广场上主要由小花园、红色大理石喷泉、饰灯等共同组成,在中间还竖有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

7.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是一条汇集了众多百货店、购物中心、饰品店、书店等场所的繁华街道,除此之外,身处这条街道上还可欣赏到众多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和各种教堂,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的街道。

8.俄罗斯圣母大教堂

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是一座于1555至1561年兴建的世界八大奇景之一,当初是为纪念喀山公国和阿斯特拉罕合并于俄罗斯而建的,每个建筑的上部均有着一个富有民族风格的帐篷顶和小穹顶,不仅外表富有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内部的平顶天花板上还装饰有生动壁画。

9.圣巴西尔大教堂

圣巴西尔大教堂是一座于1555至1561年间兴建的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建筑,由沙皇伊万四世下令修建,主要由9间礼拜堂共同组成,每座礼拜堂顶上均有一个独特的色彩丰富的穹顶,这也是它最具特色的一点,从外部看起来十分壮观且醒目。

10.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清真寺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奖,理念,运作模式,中国建筑传媒奖

建筑奖的意义不仅是对建筑师角色的定义和对个人的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奖代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是建筑文化的“风向标”。对于国家层面的建筑奖来说,它更多地阐释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对建筑的独到见解。

1.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创办与1979年,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每年举办一次。表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享有建筑界“奥斯卡”的美誉。普利策奖的运作及资金来源全部由凯越基金会主持,提名程序简单且完全公开,评委由长期成员和不断更换的职业建筑师组成。长期成员指评委中与建筑相关的人士,平均担任评委的时间是十年,从业建筑师担任评委的时间是六年左右。长期成员保证了评委会构成的连续稳定,而不断更新的建筑师则使普利策奖得以持久的活力。普利策奖另一个特点是评选过程中,评委需对提名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以他们全方位的亲身体验为评选依据,而不是仅仅依据照片、图纸、文字说明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二手资料可能对评委造成的误导。

2.阿卡汗奖

阿卡汗建筑奖始于1977年,由阿卡汗殿下创立,其目的是支持并鼓励穆斯林社会中优秀的建筑作品以及其他改善建筑环境的行为。该奖项较其他建筑奖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接受所有建筑类型,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比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项目,郊区景观开发,住宅方案,工厂和车间,教育和康复学校,新城镇、城市保护和棕地再利用。同时也不仅奖励建筑师,还表彰那些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政府、营建商、业主、主要的工匠和工程师。获奖作品涵盖了布基纳法索本土建筑师迪耶贝多•弗兰西斯•凯雷设计的小学、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住宅计划、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杨经文设计的开创性的马来西亚生物气候办公楼和土耳其罕•蒂梅尔泰金设计的住宅。

3.柏林奖

“柏林建筑奖”创立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柏林墙的倒塌,使柏林迅速跃为“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这给柏林、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带来了一个创作的繁荣时期,同时也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探索性的试验场。该奖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繁荣柏林地区的建筑创作,推动和倡导进步的建筑文化。柏林奖是一项因建筑作品的杰出而同时授予建筑师和业主的奖项,该奖的奖励方式也较为特别,不设奖金,获奖的建筑师及其业主将各得到一份证书,并得到一块铜制铭牌永久固定在该建筑上。评委由建筑师和文化界人士共同组成,是该奖项较为注重建筑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与普利策奖和阿卡汗奖相似,评审程序是首先由建筑师和业主自愿申报,评委会通过对有效的申请文件进行反复比较和充分讨论,确定初选项目并对这些项目逐一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后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4.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以下简称传媒奖)是国内建筑奖的新秀,2008年10月由南方都市报发起,两年一届,从专业、社会和文化层面,表彰具有突出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优秀建筑作品。该奖因注重建筑的社会评价而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推动公民意识的建筑奖”。

传媒奖的评委会由的建筑杂志主编和建筑学者组成,以保证奖项的专业性、学术性、公共性。共设有八个奖项: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采取个人申报与提名人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由评委会评选产生。杰出成就奖、建筑评论奖及组委会特别奖由提名人提名,最终由评委会、组委会评选产生。初评由初评委员会负责,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个人申报的作品进行评议、投票,选出提名作品;二是对所有提名作品进行投票,包括被提名人的作品,和自荐作品中评选出的提名作品,按照得票数量高低,各奖项分别产生三个入围作品,每个提名人每项奖需选三个作品。之后,入围的作品会在官方网站及建筑论坛进行公示,接受公众投票。各奖项中得票率最高的作品或个人,在终评中占有一票。同时,评委会对建筑奖项的入围作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评委会召开终评会议,投票产生所有获奖作品。

5.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本身的理念及运作模式的解读,比较分析各奖项的独特之处,笔者总结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思考:

(1)鼓励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相互权衡的合作关系。业主和建筑师的想法往往相左,业主追求“低投入高回报”,而建筑师则希望能更多地体现自我价值。只有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平衡时,才能实现双方的目标,达到“双赢”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个优秀的作品是优秀的建筑师和好业主相互权衡合作成功的结果,不是建筑师个人的创造。取得业主的信任和理解,良好甲乙双方的关系,是改善建筑创作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师和业主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被戏称为 “厨师”和“上帝”的关系,业主就是“上帝”,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作品的评判标准,甚至是建筑师眼中高于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的设计原则。这对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社会属性。建筑是人类文明物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结构、外形等技术特征,它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更为深刻,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奖评选不再仅仅是由建筑专家来评说,更多地公众参与进来。

(3)评委的组成多层次多样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评选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各个建筑奖的筹办都在评委人员的组成、组织方式上花了很多心思。只有多层次,多样化的评委组成才能确保评审工作的活力,同时又不失连续性和影响力。

(4)倾向于真实存在的建筑而非纸上的方案。建筑的意义不仅停留于思想层面,更要付诸于实践。建筑的创作也不仅仅是思维的活动,而是从想法到作品的整个过程;从方案的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和作用,建筑师化解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了到最终建成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5)评委需要亲身体验一个建筑作品的好坏。“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但过于追求“创新”,与众不同,使得建筑的使用价值被忽略,近年来甚至诞生了不少“怪诞”的作品。人对建筑的体验是全方位的,不仅局限于视觉,也可能是听觉的、触觉的、嗅觉,是混合的,单凭图纸和照片就下结论的做法已被发现是武断且不科学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奖不仅要求是已真实存在的项目而且还要实地考察进行评审。

参考文献

[1]杨晓龙,普利茨克建筑奖评选方法研究,建筑论坛,2006.6:24

[2]华霞虹,华昕若,阿卡•汗建筑奖与伊斯兰世界的当代建筑,建筑学报,2005.1:78-81

第3篇

古建筑:上饶广丰十都大屋。十都大屋坐落在江西省广丰县嵩峰乡十都村。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是当时纸商王直贤所建,故又名“直贤大屋”。文物考古专家称,十都大屋是目前江西省遗存最大的古民宅。十都大屋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大屋内厅、堂、室、廊布局错落有致,除厅堂、风道外,有房间108间,小井2口,青石栏杆、鱼池4个,大小天井36个,青石推槽式圆门3个。

现代建筑:三清映月。三清映月雕塑是上饶市中心城区彰显上饶地域特色的地标性景观工程,其规模之大国内少有。该雕塑以中国画、浮雕和剪影等艺术形式将神奇的自然景观月亮和三清山融为一体。据介绍,“三清映月”雕塑长度和高度均为30米,外环月亮采用外包不锈钢的钢结构,三清山景观分四层,每层层厚为30厘米,均采用铜雕结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最美地标提名:重庆人民大礼堂

地理位置: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

重要档案: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这类建筑华丽、庄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

提名理由:在新中国建筑史上具有超卓的地位——排名新中国著名建筑名录第二,重庆唯一荣获詹天佑工程奖和鲁班工程奖的建筑。

1987年,一部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伦敦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共同主编增订出版的经典著作《比较建筑史》一书,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国内著名建筑共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列第二位。同时,它还荣获了詹天佑工程奖和鲁班工程奖的桂冠,这在重庆的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大礼堂的建筑之美,是继北京和沈阳两地故宫之后的最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杰作之一。

1951年,在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等主持下,大礼堂正式动工,目的是为山城建起一座可容纳数千人集会和接待中外宾客的场所。1954年,大礼堂完工,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65米,其中礼堂高55米,内有5层,现用4层,最多时可同时容观众4206人。大礼堂在建设之初曾命名为“西南军政大会堂”,建成后即正式命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更名为“重庆人民大礼堂”至今。

现在的大礼堂建筑群是由人民大礼堂与人民广场两部分组成。礼堂至广场沿梯而下,依山势而建,给人以巍峨之感。其主体建筑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特色建筑形式,呈现出一种庄严华丽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细观整座建筑,其中轴线对称均匀,左右以柱廊和双翼相配,最后是塔楼收尾。孔雀蓝的琉璃瓦大屋顶檐角向四周高高飞起,加上熠熠生辉的金箔镶嵌,令大礼堂显得金碧辉煌。另外,斗拱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摇曳多姿,不仅美观灵动,且斗拱使屋檐飞翘起来,将防雨与采光完美结合于一体,实用又有曲线美,充满了十足的东方韵味。顺着大屋顶往下看,一片凝色的墙体上,遍绘着耀眼的金色龙凤纹和玺彩花纹的图案,在金色和青绿底色的强烈反衬下,震撼着观者的视觉。大礼堂正对面,是宽广的人民广场。广场上在最显著的位置,矗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牌坊,上书“重庆人民大礼堂”。而牌坊所立足的人民广场则与重庆直辖市同时诞生于1997年,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山城人民最喜爱的娱乐聚会场所。

如今的人民大礼堂已经成为了重庆的标志和象征之一,以它美丽的英姿迎接更多的中外游客。

第5篇

论文论文摘要:建筑物不仅仅为我们遮风避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其创作者享有著作权。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艺术作品还可以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条件下,注册为商标,拥有商标权。由于其也是技术的体现,也可申请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这些权利的主体不同。通过加强宣传,重视利用建筑斗牛知识产权,以促进创新。 【论文关键词】建筑物;无形资产;知识产权 建筑物不仅仅为我们遮风避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是许多艺术形式的载体。建筑作品的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而且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艺术作品还可以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条件下,注册为商标。可是,建筑师被认为是“修房子”的工匠其智慧成果的结晶——建筑物的知识产权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保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产价值的重心逐渐由有形的物质资产转向无形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一、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 (一)建筑物上的著作权 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能享有著作权的保护只有建筑物成为建筑作品时,才能享有著作权。但是中国对建筑物进行著作权的保护只是最近几年的事。1991年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将建筑物纳入受保护的范围,但实施条例在定义“美术作品”时,却列入了“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这实际上是以美术作品的方式提供了对于建筑物的保护。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则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建筑作品的保护。在实践中,已有建筑作品的司法案件,例如,2003年北京枫丹丽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爱立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北京天龙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案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要问,建筑“盗版”能界定吗1372008年审结的保时捷股份公司诉北京泰赫雅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案被认为是确定建筑作品侵权的第一案。 对于什么是建筑作品,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1)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的作品,也就是说,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2)建筑作品是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但这里所说的审美意义应当只是一种笼统的或中性的说法。因为美的概念总是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可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没有揭示出建筑作品的实质,即著作权法保护的建筑作品的客体是什么?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区别是什么?建筑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 建筑作品与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一样,享有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不过,对建筑作品而言,是建筑设计思想的表达。例如《美国版权法》第101条规定,“建筑作品指以任何物质表达方式体现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建筑作品含设计的总体形式以及设计中的内部空问构成,但不包括个别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建筑作品是通过不同形式对建筑的设计的表述,换句话说,著作权法所要保护的是建筑设计——建筑思想的表达。建筑物、建筑规划或图纸等只是建筑作品的有形载体方式。因而把建筑作品简单理解为三维的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等,都是错误的。建筑作品可以通过不受保护的构筑建筑的要素如砖瓦木材等进行选择、协调或编排,而体现其建筑思想,从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二)建筑物上的商标权 从时间上看,世界上最早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立体商标的是法国(1857年),但是直到1991年1月4日法国新商标法才对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进行了补充规定,并编入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711—1条,其中规定“商标是指用以区别自然人或法人的商品或服务并可以用书写表示的标记。尤其可以构成这样的标记,包括:……图形标记,例如外形,尤其是商品或包装的外形,或者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颜色的排列、组合及色差”。标示服务特征的外形可以作为商标保护,从而填补了一个法律上的空白。尽管司法判例早就承认对服务商标的保护,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那就是,建筑物的外形,是否可以作为在该建筑物内所提供服务的商标。法国最高法院认为,只要建筑物的外形相对于所提供的服务足够明确且没有关联,那么将该建筑物特殊的外形作为商标注册,在法律上是完全可能的。 在美国,商品的包装和外观设计‘可以作为商标,餐馆和其他的零售店的装饰可以作为商标外观而受保护。从目前笔者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到,美国是最早对建筑立体商标提供法律保护,而且也是建筑 注册为立体商标最多的国家。早在1937年,第六巡回法院在白塔连锁公司(WhiteTowerSystem,Inc.)诉白色城堡饮食连锁公司(WhiteCastleSystem ofEat—ingHousesCorp.)一案中就指出被告在相同地理区域,用一个白色城堡模型,是为了搭原告的“便车”,利用他人商标上的商誉获得利益,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在1968年GrifsofAmerica,Inc.一案中,法院认为一个三维建筑的外形如果能作为一个标志就能够注册为商标。到目前为止,美国将近100座建筑物已经注册为商标。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将很多独一无二的建筑(这些建筑往往被认为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商标注册或申请。这些建设物登记注册为商标的很多,在美国有花旗集团大厦(theCiticorpbuilding)、克莱斯特大厦(theChryslerbuilding)、洋基体育场(YankeeStadium)、洛克菲勒广场(RockefellerPla.za)、帝国大厦(theEmpireStateBuilding)、海峡花园(theChannelGardens)、古根汉姆博物馆(theGuggenheim Museum)、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House)等。在英国有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官(Blenheim Palace)、德文郡公爵的查茨沃斯庄园等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在委内瑞拉有加拉卡斯“LaPrevisora”保险公司的建筑和钟楼作为三维立体商标登记注册。 我国在2001年修订《商标法》第8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是我国首次将三维标志,也就是通常所指立体商标,列入可申请注册商标的行列。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建筑物申请体商标的案例,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并没有排除建筑物立体商标,只要一个建筑物的外形能够标示相关的服务,具有显著性,就可以注册为商标。 (三)建筑物上的外观设计权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条第3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该条款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范围,只有符合上述属性的外观设计才能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 一个建筑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它的外形,通过建筑的外观感受它的内涵。尼尔森·占德曼在《哲学在艺术中的地位》中说:“建筑物只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传意、象征功能时,才是一项艺术作品。”而建筑设计师往往通过建筑的外观表达自己的建筑意象。例如勒·柯布西耶在提出将朗香教堂设计为“上帝的听觉器官”后,充分选用自己从平时积累而来的经验和感觉,较感性地确定了初步的建筑意象。盖里在设计某“监狱”时,凭借其对自然形态的积累和想象,把建筑意象形象化为“鱼和蛇”,使得建筑形象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些建筑外观,改变了以往传统观念中的教堂和监狱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也许有人认为,建筑物不足动产,也无法批量生产,所以不适合当做工业产品来保护。我们认为,首先用工业品的判断标准,不是以是否动产,而是以能否用工业的手段生产制造出来为标准。建筑物显然是可以用工业的手段制造搭建出来的。其次,能否批量生产也不能成为建筑物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障碍。表面上看,建筑物由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但是,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许多大的设计正是由多个细节共同组合而成的,而这些组成部分并不受大环境的制约,完全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这一点,在建筑师进行窗、门、楼梯、装饰图案等的设计时,尤为明显。因此建筑物不仅可以受到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而且保护起来还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二、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权利人 (一)建筑作品的权利人 不管是1991年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还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规定建筑作品的作者是谁。因而有人就认为,建筑作品的作者是所有的参加者(建筑师、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如有人认为:“建筑作品与影视作品相比,无论在物权关系还是创作人员的组合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在物权关系上,建筑作品的所有者是业主,影视作品的所有者是制片人。业主和制片人与其他创作人员 的关系实际上是委托与被委托或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业主和制片人都位居于‘总体策划’的地位,其下分别形成了以建筑师和导演为中心的创作集体。”诚然,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建筑作品是由建筑师设计、施工单位建筑、房产开发商投资然后转移给业主的,业主取得建筑作品的所有权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建筑师、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谁有权取得该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呢?像众所周知的悉尼歌剧院,从策划兴建到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选定方案,从破土动工到工程最后的完成,历时14年,耗费巨额资金,其问多少复杂而困难的技术难题,都是在建筑师、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而且如果没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参与、调度和资金保障,仅凭建筑师,也难以通过建筑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专业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就享有著作权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对于其他专业设计师,如果他的设计在概念上与建筑物是分离的,并且不是建筑物的功能性及建筑元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那么它可对自己的设计享有著作权保护,例如建筑师设计一栋大楼,请园艺师设计了大楼顶部的花园阁楼,如果此花园阁楼具有原创性,园艺师可对此花园阁楼申请著作权保护;但是如果花园阁楼是建筑物功能性及建筑元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不能享有著作权的保护。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只是运用其建筑技术把建筑设计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体现,没有原创性,不能对建筑作品享有著作权。至于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难题突破的贡献,可通过专利法来保护。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作品不享有著作权,虽然没有他的投资,就不可能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式表达建筑师有创意的建筑设计,但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智力成果而不是投资。对于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有不同规定。但有一点类似,即制片人掌握影视作品的发行权与复制权,原因在于制片人对影视作品的投资,不是要占有影视作品,而是通过其发行获得利益。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投资,其目的是要占有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建筑物或构筑物,通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经营来获利。建筑师才是建筑作品的作者,因为是他的创意才使建筑物具备了原创性的没计元素进而能够取得版权,所以美国版权法一般都不认为建筑物是雇佣作品,而是直接认定建筑师或他的事务所为建筑作品的作者。此外,美国建筑师协会所制定的标准建筑合同文本中明确地指出了建筑师为建筑作品的版权所有者,而房地产开发商得到的是一个非专属性的许可使用权。 在建筑作品著作权人的认定过程中,还涉及到著作权人是单位还是个人的问题。依照我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是以设计单位为依托的。在设计过程中,单位的组织协调和创作意志是各不相同的。我国的设计单位的改革正在进行中,故应分别对待。一部分设计单位,只负责工程的承接和图纸的规范审查,就很难说具有组织协调和创作意志;还有一部分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集体创作,这一创作模式甚至已成为其创作风格(这种现象在某些国外的知名事务所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单位应被视为作者(著作权人)。 (二)建筑立体商标的权利人 商标是将某一厂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厂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商标的权利人是商标的注册人或者使用人,建筑立体商标的权利人不是该建筑的设计师,而是把该建筑和一定商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使该建筑能标示某种商品或服务,体现其商誉的该商晶或服务的提供者。贝律铭是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摇滚音乐名人堂的设计者,但他不是名人堂立体商标的拥有者,其拥有者是博物馆的经营人。 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与建筑的所有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建筑的所有人和该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是相同的,如克莱斯特大厦(theChryslerbuilding)的所有人和该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者都是克莱斯特汽车公司。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建筑立体商标的所有人与建筑物的所有人是分离的。建筑物往往是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物的所有人不能阻止对其建筑物的无形资产的利用。 例如在美国CecereV.R.J.ReynoldsTobaccoCo.一案中,法院认为建筑物的所有人和居民不能阻止一家烟草公司利用其建筑提高某一烟草的品牌…。 (三)建筑外观设计的申请权利人 专利申请权是专利法的特有概念。只有享有申请权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专利权,因而专利申请权主体的确定是专利权主体确定的前提和核心内容。 根据我国2008年新修 订《专利法》第6条规定,原则上,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但是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第8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依照我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是以设计单位为依托的,因而建筑外观设计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虽然绝大多数的建筑物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委托设计单位设计,但如果没有约定,该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人应为设计单位。在申请通过审查后,该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就是设计单位。 三、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利用 1.加强宣传,知道权利的存在 虽然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并没有否定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但是日前对其利用并不充分。一方面,权利人不知道权利的存在,例如,我国建筑业对建筑师的署名权不重视,往往建筑物的介绍中没有提到建筑师的名字,建筑物的铭碑上刻有施工单位,即使有设计栏,只有设计单位,而没有设计者的名字。另一方面,企业没有重视无形资产的利用。例如,对建筑物只是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没有开发建筑物的无形资产,没有把其上的无形资产登记人账。 目前中国对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的忽视,造成大量建筑作品的抄袭和仿造,导致建筑式样的贫乏,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充斥着建筑领域,极大挫伤了建筑师没计创造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建筑设计业和建筑开发业的发展。 2.重视建筑物上的无形资产权利的申请 在知识产权中,除著作权是作品完成以后,作者自动获得外,目前,按照中国法律,商标和外观设计要经过注册或申请才能获得。而且建筑注册为立体商标后,可以涵盖其平面商标。例如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OperaHouse)登记注册时,就包含该剧院外观的二维形象。如果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只是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没有把其外观与商业紧密联系,就有可能被他人注册为平面商标。许多平面商标的主要内容就是著名建筑古迹和地标性建筑。例如在德国,一些商标是由平面的著名建筑纪念碑或地标构成被注册登记,包括Kyfhauser纪念碑、克莱斯勒大厦、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自由女神像和中国的长城等。在美国,超过50个商标以埃菲尔铁塔为主题,而在联邦登记注册。 3.利用建筑物上的无形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知识产权的价值不在拥有,而在利用。例虫¨Bihmore住宅,在美国是一个最大的私人住宅,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Biltmore住宅的正面被注册为使用在展览、历史性的住宅旅游和酒等方面的商标。该住宅已经在许多电影、商业广告和其他的媒体中出现,因此Biltmore公司例行收取使用税和其他费用。Bihmore公司要求Marvel公司在其漫画卡通中使用Bihmore住宅获得其许可,Marvel公司拒绝。Bihmore公司对Marvel公司提起商标侵权、不公平竞争和商标淡化的诉讼¨,Marvel公司立即停止了使用。Biltmore公司利用Bihmore住宅的使用权获得不少的费用。我国公司也应借鉴Bihmore公司的做法,充分利用建筑物上的无形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增加公司的利润

第6篇

关键词日本 商业建筑 规划设计 考察 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业街,构成了日本商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期,笔者对日本的商业建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主要考察了大阪难波PARK、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东京表参道商业街、东京银座商业街、新宿商业街区等。以下结合考察情况对此进行概述与解析。

大阪难波公园(Namba Park):位于大阪市传统热闹商业区,是一个商业建筑生态化的范本,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远看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为顾客的购物旅程增添了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商场业态非常丰富,从餐饮、服饰、珠宝,到美容、动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传统和服等等,包括了上百家专业的时尚商店和餐馆。这里可以品尝到民族的、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购买到潮流最前线的商品和各种高档物品。除了传统的商业业态,Namba Park的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医疗功能,不仅在商场的二楼配有药店,在八楼还设有一家医院,牙科、妇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等,功能齐全,别具特色。

难波公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是建筑对顾客具有强烈的吸用力,建筑新颖壮观。建筑色彩个性鲜明艳丽,建筑细部设计非常到位。

其次是动线问题的把握。其外部动线,连接交通,主次入口设置靠近交通节点,创造双首层,三首层等入口条件。内部动线,主动线清晰,能循环,动线可以回流,有弧度,避免笔直动线形成的顶端死角。垂直动线――解决高楼层的客流导入,平面动线与垂直动线完美结合!

东京六本木商业建筑群: 2003年,大型再开发复合都市地带六本木新城完成,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它的商业主体与难波公园有着近似的设计风格。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六本木将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与宽阔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间交织在一起。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已经成为著名的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六本木是日本东京港区的一个街区,以夜生活及西方人聚集而闻名。让六本木呈现新的面貌,演变成为办公室及高级消费场所林立的地区。这一带有财界、政界要人光顾的高级餐馆和电视台,不仅是白天,夜间也是行人络绎不绝。周围许多外国大使馆、高级饭店餐馆、饮食店林立,夜晚热闹非凡,可以说是一座国际性的不夜城。街上看到的外国人比日本人还多,异国情调的商店把六本木的夜晚装扮得流光溢彩,是东京都内有名的夜晚游乐场所。

一个好的商业地产项目,需要一个好的地段,一个切实可行的好规划,来分期建设,持续发展。原先,六本木地区的街道一直非常狭窄,建筑物陈旧且密度极高。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约为0.116hm2,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10万人。

东京表参道商业街:表参道商业街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云集了LV、Armani、Prada、Chanel、Apple、Cartier、Dior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旗舰店。商业街呈线性分布于街道两侧,每个店面风格迥异。全长约1000米左右,车行道和步行道被浓密的树荫覆盖,间或有休息座椅。整体街道及建筑尺度非常宜人,既不拥挤,也不空旷。

作为时下东京最著名的购物胜地,它的魅力在于有些著名的世界品牌或大型服饰广场只设在这里,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置在此处,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中心。它是一个时尚的街区,对于艺术以及时装等信息高度敏感的人都汇聚在这里。街区内介绍高级名牌和最流行时装的服装店鳞次栉比,令过往的人们赏心悦目。沿街上既可享受林荫步道的舒适风情,又可尽情在街上各式的高级流行商店流连。逛累了,沿街就有许多欧式风情的咖啡馆、甜点下午茶可享用,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则可用另外一种角度与心情,观察、欣赏属于东京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时尚表情与浪漫风情。表参道上出自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之手的建筑争奇斗艳,交相辉映,更使其化为时尚的代言人,成了其品牌的标志性建筑。表参道广场为日本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在表参道建筑中,三个建筑最有特色:迪奥旗舰店,意大利名牌TOD’S的专用大楼, PRADA东京旗舰店。三个建筑体量上基本相似,也同样出自大师手笔,作为大品牌和建筑创意的结合,都体现出特立独行又极具风格的建筑特点。

表参道的商业街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以大出名,而是以它的特色,高级、时尚、风情。

东京银座商业区:银座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的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从第一号街到第八号街及其周围闹市区,长约1公里。全国著名大百货商店、特种工艺品的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级小吃店,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高级夜总会等都在这里落座。银座两侧人行道宽阔,而且主要道路在周末会被封闭,成为行人专区,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称。现在的银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被称为东京的“心脏”。银座设有多家百货公司,包括和光、三越、松屋百货、松坂屋、Melusa、春天百货等,高级品牌专门店如爱马仕、Gucci、Chanel,亦有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

第7篇

美术馆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李清志说,美术馆是疗愈人心的天堂。

有人说,美术馆是“把建筑物对人心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的人间智慧精华。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好的九座美术馆。

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MAXXI)

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2010年春季才刚刚对游人开放。这个耗资6000万欧元的项目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搭建的现代建筑,将收藏意大利日益增多的当代艺术作品。人们对其关注度甚高,一方面这是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酝酿十年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有关人士质疑该建筑物过于现代的外表是否与尊重传统的罗马城不符。好在最终结果应了那句俗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意大利人很快便认识到这座博物馆在推动21世纪艺术和建筑的发展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举行的展览中,SPAZIO是第一个关于艺术和建筑的展览,参加此次展览的有包括来自Alighiero Boetti、Anish Kapoor和William Kentrdge等艺术家的作品。

伦敦白教堂美术馆

(WHITECHAPEL GALLERY)

伦敦的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成立于1901年,是伦敦第一家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美术馆,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举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和教育项目。1938年,毕加索著名的画作《格尔尼卡》在这里展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目光,白教堂美术馆自此成为伦敦的艺术中心。二战后,英国艺术被当时的国际艺术主流远远抛在后头,由于缺乏本土艺术家和新观念而滞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馆长Bryan Robertson打破了这个沉默,在他的策划下英国艺术开始活跃。1956年的一个展览《这就是明天》(This is Tomorrow)让英国艺术在战后崭露头角,使得美国艺术界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如今,它不但在伦敦的文化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艺术区之一。

沃克艺术中心

(WALKER ART CENTER)

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成立于1879年,一开始,它只是当地的一个小美术馆,而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研究所,甚至成了一个标志、一种象征。这座曾经获得大奖的建筑物是设计师Edward Larrabee Barnes在1971年的杰作,并在1984年进行了扩建;它17英亩的城市园区部分是由著名建筑师Herzog和de Meuron共同设计的,并于2005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旧金山现代美术馆

(SFMOMA)

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是世界上顶尖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心之一,在建筑和观念上都有显著的标志性。美术馆由贝聿铭于1995年设计修建。其主要特色是:整个美术馆的外观正面呈现阶梯状,顶部有一块黑白相间的类似炮台头部样子的圆形石头,这让人立即联想到城市风光照片。由Mark Jensen设计的屋顶部分2009年才对外开放,从屋顶上你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风景。

美术馆里陈列有一系列的摄影、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和媒体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现代主义重要的发展趋势。

古根海姆美术馆

(GUGGENHEIM MUSEUM)

美国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Frank O.Gehry)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恐怕要数位于西班牙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了。美术馆成立于1997年,之后这个由钛、玻璃和石灰岩制成的塑像很快便成了西班牙北部的标志性建筑。美术馆不但有Gehry优美的签名,还融雕塑的优美造型于一体,并且受到世界上很多建筑大师的喜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说:“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则将它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

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与其说东京宫是个很棒的博物馆,不如说它是个充满活力的艺术中心。

在进入展览区域之前,你应该先光临一下它的屋顶。继埃弗兰酒店(Hotel Everland)的临时酒店之后,轮到艺术之家(Art Home)餐厅占据当代艺术中心东京宫的屋顶了。吊车将整个建筑放在了巴黎东京宫的天台,由玻璃和金属制成的集装箱非常轻便且结实。宽敞的空间给客人提供了方便的就餐环境,而玻璃落地窗则给顾客奉献了埃菲尔铁塔的壮观。

展览方面,东京宫专注于法国年轻的艺术家和后起之秀们的作品。

HAUNCH OF VENISON BERLIN画廊

Haunch of Venison Berlin画廊由Harry Blain和Graham Southern建于2002年,并且在伦敦、柏林和纽约都有分支。它已经超越了画廊作为作品展出空间的范畴,在这里参加展出的既包括国际著名大师,也有艺坛新人。

豪瑟和沃斯画廊

(HAUSER & WIRTH)

Hauser & Wirth画廊由Ursula Hauser、Manuela Wirth和Iwan Wirth于1992年建立,被誉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画廊。2009年9月,该画廊正式登陆纽约,被誉为艺术界一剂强心针。

该画廊是Eva Hesse、Allan Kaprow、Lee Lozano、Jason Rhoades和André Thomkins的共同财产,同时还有亨利・摩尔家族的收藏品。除此之外,这个画廊还是为艺术家和艺术后起之秀举行活动的场所。

安大略美术馆

(ART GALLERY OF NTARIO)

第8篇

论文关键词 建筑作品侵权 工程建设 建筑设计

一、建筑作品是否被侵权之事实基础

在我国目前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建筑作品的著作权问题非常复杂,表现为:法律规定抽象操作性不强;很多问题无法可依;司法部门的实践经验不够,可供参照借鉴的类似案例极少;专业性极强,牵涉建筑学、法学、司法鉴定学等综合交叉问题。这些可以从接受媒体采访的法律专业人士的表态可以看出,例如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一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对于建筑设计维权,我国目前还没出台专门的法律,soho中国的这一案例仅仅适用《著作权法》,但建筑设计专业性非常强,需要有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来参与,在审理过程中非常复杂。”有其他法律专业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

一栋建筑物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环节:建筑图纸的设计——建筑模型的制作——建筑物的施工,相应地,与建筑物有关的产品一般也有三个:建筑图纸、建筑模型和建筑物,但这三部分并非都是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建筑作品”。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9款规定:“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中,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只能及于建筑物本身,即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建筑物实物,并不包括图纸和模型;也不包括建筑材料、技术方案,且只涉及外观,包括线条、装饰、色彩等,而不涉及建筑物的内部特征和装潢。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建成的建筑物实物才能被称为“建筑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北京保时捷中心”与“泰赫雅特中心”案(该案被称为“中国建筑作品著作权第一案”)中,涉案的原告建筑和被告的建筑均为已建成的建筑物。因此,本笔者认为,建筑作品是否被侵权之事实基础为有实体建筑构造物体只存在。

二、建筑图纸及建筑效果图著作权侵权分析

即使某一建筑物不侵犯“另一建筑物”的“建筑作品”著作权,但并不能因此完全排除“该建筑”侵权,因为还涉及是否侵犯建筑图及效果图的著作的问题。“建筑图纸不是“建筑作品”只是表明其不能以“建筑作品”作为的依据,但建筑图纸本身仍然可以作为的依据,因为在我国法律中,建筑图纸是与建筑作品并列受保护对象。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12款规定:“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的作品。”据此规定,建筑图纸可以成为独立的一种作品(保护对象)。就本而言,建筑图纸包括设计图,效果展示图以及各种示意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图纸都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被称为“作品”的建筑图,只有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和独特的艺术美感的建筑图才能成为法律所保护的建筑图。要成为受保护的建筑图的基本的要求是:第一,是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抄袭别人的;第二,确实有艺术性的美感;第三,必须是独特的,没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存在。关于独创性,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陈锦川庭长的理解:独创性是指为作者独立创作,非窃取他人的,且要包含作者的判断。他将该理解进一步运用到“北京保时捷中心”与“泰赫雅特中心”案中,认为,双方当事人对于涉案保时捷建筑系独立完成并无争议,争议的是该建筑是否包含创作者对于该建筑的美学构思或判断。司空见惯的纯粹以实用为目的而建造的“火柴盒式”楼房、根据常规设计建造的楼房、建筑工地中为建筑工人临时搭建的工棚等,因外观简单、形状普通而缺乏独创性不构成建筑作品。本案中,法院综合分析了北京保时捷中心的特征,认定该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和造型,富有美感,具有独创性,属于建筑作品。

三、侵犯建筑作品著作权界定方法分析

(一)分析该建筑作品是否为:独立思想之表达

分析某一建筑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之范围,我们首先应当分析该建筑作品是否为独立思想表达之结晶,即,该建筑作品的创作不受其他已经、已经公开建筑作品创作之影响。

(二)分析该建筑作品创作源泉是否独立

当某一建筑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之范畴时,分析另一受到法律之保护的建筑作品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建筑作品的著作权,我们应当分析判断该建筑作品的创作源泉是否具有独立性,即,此建筑作品的源泉不同于他建筑作品的创作源泉。

(三)过滤“公有表达”

某些建筑作品中虽然相同但又都是属于公有领域中的内容师应当删除出去,即使这些内容不再是思想本身,而是“思想的表达”。因为公有领域的内容,必须留给大众自由使用,其本身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无著作权可言。同时如果属于公有领域的东西也反映了其不具备独创性,因此不能成为受保护的对象。比如,海南凤凰岛、巴萨罗那阿格巴、伦敦市政厅、瑞士再保险公司大楼、台北鹅卵石、河南人寿大厦、重庆茶山等,特别是河南人寿大厦和凤凰岛的外形与涉案造型极为相似。这些表达都是公有领域的资源,任何人均可使用。

在建筑作品侵权案中经常会涉及到功能性设计以及为功能所决定的外观的问题,因此除了过滤掉属于公共领域的“公有表达”以外,还应当过滤掉建筑中因实用性、功能性和技术材料、技术方法而产生的外观表达。受结构力学和使用功能的限制,建筑作品的可创作的空间非常小,法律只保护独特的艺术部分。而“流线型、点状式、尖锥形的建筑”的外观造型具有实用功能,不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

(四)“接触+实质性相似”

即只有有证据证明某建筑作品实际接触了“另一建筑作品”,并且二者在实质上具备了“相似性”,才能谈得上建筑作品纸著作权侵权的问题。

关于“接触”的认定,除了面对面实际到现场接触外,在现代传媒发达的背景下,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其他公共媒体的方式披露图纸内容,一般也可以推定为“接触”。关于“实质性相似”的认定,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判断,即使法院的审判人员也无法判断,需要建筑领域的专家来判断,司法实践中一般的做法是法院如果无法判断会委托专业机构出具司法鉴定结论,对是否实质相似做出判断。

第9篇

陕西著名的博物馆有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长安区博物馆、临潼区博物馆;

其中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为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附近,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该馆于1987年7月1日动工兴建,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开放,该馆造型古朴美观,建筑上既吸收了唐代雄浑博大的建筑风格,又融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借鉴中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构图特征,该馆是中国建筑泰斗梁思成的弟子、著名古建专家张锦秋女士的杰作,该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展室面积达1、1万平方米,在近1500米的展线上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作者:[美]鲁斯克著

译者:王英、郑德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问题专家之一,曾经做过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市长,现为独立的城市政策问题顾问,出版过多部有关城市与郊区问题的著作。本书作者将问题分析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应用详细的人口调查分析来证明大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是“弹性的”,即城市在区域政府的管理下能使其郊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拥有较低的贫困和犯罪率、较好的教育体系和财政预期。

乐活世界(揭秘全球购物中心)

作者: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本书辑录了近30间世界各大城市最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Shoppinq Mall设计方案,作为记录当代全球超级购物中心设计成就的坚实见证。全书以ShoppingMall的建筑设计为核心,将“乐活”概念贯穿其中,图文并茂,向您展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建筑是什么:关于当今中国建筑的思考

作者:季元振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本书对近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的业内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反思当今中国建筑界,推及房地产,指出业内存在的重重弊端,呼吁建筑师应更多地关注诸如住房,学校、医院、工厂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而不是过分追求创意,造型的炫彩而忽视了实用功能。当今中国民生问题还解决得不好,华丽的大型建筑带来的不菲造价更使民生问题加剧。本书对年轻人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建筑环境设计:写给建筑师的设备设计

作者:[日]伊藤真人著

译者:周有芒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建筑计划、结构计划及设备计划是建筑设计的3个主要支柱。设备计划涉及的课题范围很广,从地球环境到室内环境,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书作者伊藤真人长期在竹中工务店工作,参与过很多大项目,精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各个领域的工作。本书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的一本力作,融入了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成就。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会了解到建筑设备计划的很多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

世界住宅图鉴(最新修订版)

作者:《世界摄影图鉴》编辑部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住宅是最平凡不过的事物,但是却承载着异常厚重的寄托。政治、经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材科技术,建筑师和房主人的个性气质,全部都要在住宅中得到反映。不过分地说,住宅是我们托付生命的事物。本书从世界范围内精选了268位殿堂级大师的400座住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实用参考价值。赏析文字对最精彩之处做了切要的解说,帮助理解作品的神髓。

弗菜彻建筑史

作者:[英]丹,克鲁克香克主编

译者:郑时龄,支文军等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弗莱彻建筑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学术价值的建筑通史之一,被誉为“建筑师的‘圣经’”。本书以大量实证资料为基础,概括出从史前时期到国际时尚每一个建筑文化时期建筑的最主要特征、讨论形式与发展机制,同时将建筑置于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之中,运用比较法讨论了每种风格的建筑在平面、墙体、门窗、屋顶、柱式、线脚和装饰特点等方面与其他时期或其他风格的异同,以加深对风格特征及其源流的认识。

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日本现代城市乌托邦

作者:[美]林中杰著

译者:韩晓哗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新陈代谢主义立足于城市的现代主义模式的对立面,创造了诸如人工土地,海上文明和代谢循环这些富有野心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都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社会变革思想。作为第一本有关新陈代谢运动的都市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长篇批判性著作,本书将新陈代谢主义置于日本大规模城市重建,经济腾飞奇迹和社会政治再定位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阐述。

光辉城市

作者:[法]柯布西耶著

译者:金秋野、王又佳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本书法文版1933年著就,1964年重印,英文版于1993年出版。作为城市规划界公认的第二位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光辉城市》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思想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对工业化本身的弊病进行克服,强调建筑与自然对立中的相互包容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文化总容器的艺术之美。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建筑师的大脑:神经科学,创造性和建筑学

作者:[美]哈利・弗朗西斯,茅尔格里夫著

译者:张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理论有实际的生物学基础吗?建筑师拥有很特别的大脑吗?当今的神经科学为建筑学提供了设计思路的新基础吗?本书研究建筑师和设计师是如何看待现象世界的。作者简要介绍了过去50年里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思潮,这些思潮是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的认知表现形式。这本书呈现了一些不朽的建筑思想在神经科学方面令人惊讶的确证,以及从建筑经验的多感知本质到模糊性和隐喻性相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必然关系。

欧洲建筑纲要

作者:[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译者:殷凌云、张渝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以接触的建筑物为中心,讲述了建筑的故事。自1942年问世以来,这部著作成为有关欧洲建筑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佩夫斯纳生前曾多次修订,使此书与时俱新,保持生机。时至今日,它并未随着作者的离世而失色,仍然是学习西方建筑史的经典读物。

建筑之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述精选

作者:[美]赖特著

译者:于潼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有关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书籍浩如烟海,其中很多都是他所做文章和演讲稿的选本――从作品全集,到有关某些主题的文集和选集,前者让人望而却步,后者则关注范围较窄,或者选材较泛。本书所选十五篇文章来自赖特

最有影响力、最发人深省、最具持久魅力和可读性的著作,它们是赖特于1900年至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文章,就像他当时的建筑作品一样,在欧洲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影响了现代运动的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

作者:[美]马文・特拉亨伯格,伊莎贝尔・海曼著

译者:王贵祥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作者清晰地解释了从远古到21世纪那些塑造了人类建成环境的形式、材料以及技术的剧烈变化。行文深刻。准确而不失生动,书中既有对长期历史倾向的讨论,也有对标志性建筑以及重要建筑主题的深入分析――比如新石器时代纪念性建筑的诞生、古典柱式的发明、19世纪建筑师所面对的现代性问题以及21世纪建筑充满复杂性的挑战。那些塑造了建筑功能,形式及其所象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也得到了深刻的详尽分析。

鲍姆施拉格-埃伯勒(BE)

作者:贾倍思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鲍姆施拉格和埃伯勒的作品近十年来不断出现在国际著名的建筑刊物上,而且获得了不少的建筑奖项,特别是在生态节能建筑方面的成就格外引人瞩目。事务所成立以来,作品从最初的奥地利西部山区的经济住宅,到现今的遍布欧洲各地的大型项目,涉猎广泛,近些年还参与北京的一些建设项目。本书介绍了该事务所的建筑思想和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及近10年来的设计作品,分析结合中国建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课题,作者对每个作品都加以点评。

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

作者:[美]伊维塔・泽鲁巴维尔著

译者:胡缠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刘瑜作序推荐。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作者:[美]安东尼・刘易斯著

译者:何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看官员的诽谤诉讼如何扼住媒体的喉咙,百年老店《纽约时报》面临倒闭之险,奋而告上美国最高法院j看联邦大法官如何甄别宪法真义,力挽狂澜,力挺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铸就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一册在手,纵览美国两百余年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五味翻陈。

高难度谈话

作者:[美]道格拉斯・斯通等著

译者:王甜甜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表现主义 建筑 发展 影响

1 何为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中涌现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策源于德国,最早出现于绘画、音乐和戏剧,随后影响到建筑领域。该流派艺术家多为年轻人,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反抗色彩。他们的作品多为着重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以便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他们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的,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2 何为表现主义建筑

建筑,一般人认为其有别于艺术的特点,因为建筑具有很多艺术品所不能提供的功能性作用。诸如居住、庇护等实用功能,但难以表达诸如爱情、恐惧、悲伤、厌恶、热情、绝望。快乐等情绪。20世纪表现主义的出现,并影响到建筑领域,导致冲破了这种观点。弱化建筑“功能性”,而增加建筑“表现性”,打破形势与功能的逻辑联系,使建筑参与到20世纪的“表现艺术”潮流中。表现主义建筑一方面传达了建筑师的精神境界,一方面注重建筑和使用者心灵的交流。以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解决人们不安的心理形态并提升社会文化。

3 国外知名表现主义建筑

3.1 爱因斯坦天文台

爱因斯坦天文台位于德国的波茨坦,是早期表现主义建筑的代表作。1917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并于1921年建成。这座以著名科学家命名的建筑,它有着弯弯曲曲的墙面,浑圆的线条,深深的黑洞一般的窗户,处处透出一种神秘感,似乎代表着宇宙中的什么神秘事物,又好像是一个带着圆盔的怪人注视着远方。

建筑物上部的圆顶是一个天文观测室,下面则是若干个天体物理实验室,整幢建筑物的最初设计都是采用钢筋水泥建造,这样可以发挥水泥的可塑性用来完成一个巨型的纪念性雕塑,但后来由于材料供应发生了问题,只好改用砖砌,快到顶时,用水泥建造圆顶,并最终用水泥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装饰一遍,给人一种浑然一体、都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假象。

该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盟军轰炸而遭到严重损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战后比战前结构更符合门德尔松的概念草图。爱因斯坦天文塔通常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标志性的表现主义建筑。

3.2 玻璃馆

玻璃馆,由德国著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设计,于1914年修建。是一个建造在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上的方形的玻璃穹顶结构建筑。这种结构在展览上具有鲜明的标志性。

玻璃馆是一座用多面反光的有色玻璃做成的“城市皇冠”,外形类似菠萝。当阳光照耀时,不仅玻璃馆外部璀璨绚烂、光彩夺目,室内也有一种特殊的效果。当阳光透过多层玻璃小圆顶和墙体进入室内时,那种惝恍迷离的光影变幻,会造成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奇效果。

布鲁诺·陶特没有像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理查德·迈耶那样,在严格的几何框架中,理性的探索那种纯粹的玻璃结构。相反,他在一种自由表现的“艺术意志”的召唤下,以一种反建筑、反文化的姿态,对建筑的形式做了大胆设计,同时这也是富有新意的处理。

玻璃馆的成功不仅为表现主义建筑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也为布鲁诺·陶特到来了巨大的声誉,为他在表现主义建筑史上奠定了牢固的地位。

四 我国表现主义建筑

4..1我国表现主义建筑

细数我国数以万计的建筑,典型的表现主义建筑少之又少,而我国的表现主义建筑师也为数不多。下面介绍的我国建筑,不敢说其是我国表现主义建筑的代表,但是在某些方面其均带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为我国的表现主义建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填补了我国表现主义建筑的空白。

4.1.1 北京中关村基督教堂

北京中关村基督教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9号。由著名建筑大师曼哈德·冯·格康设计。该教堂为中国最大的基督教堂是以“三个P字头的字”为特色的中国类型教堂,这“三个P字头的字”是公众(public)、私密(private)、结合首层是商业空间(partnership with commercial spaces on the ground floor),同时,它的特色也在于以“竖棍”体系形成鲜明的立面。

建筑呈现出自由的弧线形状,宝石般点缀在中关村文化大厦和图书城之间的广场式开放空间内。教堂的主体形状使其可以保持通向文化大厦南面媒体幕墙的开阔视线。同时,均衡地创造至整个周围建筑物的动态开放空间,这种设计手法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美学的方式削弱周边建筑的商业氛围,通过塑造曲线形的外立面以强调其宗教功能。

建筑的拉杆结构系统形成了统一的建筑表皮,它既可引入充足的光线,而且同时还可以果断的消除教堂建筑容易给人留下的依止印象。

该教堂是一个简朴、自然与清新的建筑。希望为各种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出空间与场所,让它们尽可能地耐久,尽可能地少需要维修与保养。有别于其他表现主义建筑的是,该建筑通过采取一种批判性的态度保持对传统的建筑现象的距离,来避免那些纯粹来自艺术上的异想天开,避免那些与大自然没有理性关系的表现主义的形式与结构。

4.2表现主义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我国表现主义建筑以及表现主义建筑师的稀缺,充分说明我国表现主意建筑的发展是落后的。表现主义建筑不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需求?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表现主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绘画的形式进入我国,当时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艺术家的认可和赞扬。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次表现主义艺术的进驻,对我国今后的绘画、音乐、戏剧、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表现主义强调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志,在设计中常常排斥理性,表现出技术悲观主义甚至审美主义的倾向。又强调感觉、幻想和刺激的审美。大体看来,也许这种艺术形式也许不符合我国早期的艺术审美,因为我国讲求“中庸之道”“实用主义”。太自我,太主观,非理性的艺术在当时很多方面是得不到认可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接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学习外来文化。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当今人们的审美在提高的同时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单从我国的艺术发展就可清晰而见。

表现主义绘画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建筑方面却不温不火。以往,人们习惯把建筑划分为功能和艺术两部分,认为建筑的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与审美无关。而建筑的审美活动仅仅是对建筑艺术品质的认识或反映,与功能无关。这使人们对表现主义产生误解,我们应该看到,表现主义在建筑形式上比较艺术化,但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而是一种富有现代感和革新意义的艺术化。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更有创造性的革新,是通过对造型和室内的艺术处理,来塑造气氛,以表达和呼唤内心的情感。表现主义在通过艺术化方式表达人类心灵是,并没有忽视建筑的实用功能。上文中的北京中关村基督教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相信在人们越来越深入和正确的理解表现主义建筑后,我国的表现主义建筑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会有一个相当卓越的发展空间。

五 结束语

表现主义就如同一股暗流,在世界建筑的发展大潮中时隐时现,它以一种先锋性的艺术品出现,并且持续对当代建筑以及当代的审美价值观持续发生作用。追求表现性是建筑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力,建筑表现主义对发掘材料、形式表现力以及对丰富创作手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虽然不是建筑的主流,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它使建筑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世界,一个审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奥】 赫尔曼·巴尔(著),《表现主义》 ,三联书店出版社

2. 【英】 R·S·弗内斯(著),《表现主义》 ,花山文艺出版社

3. 颜萍(著),《表现主义与当代建筑审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李慧希 尹航(著),《表现主义建筑》 ,三联书店出版社

5. 万书元(著),《建筑中的表现主义》 ,中国建筑出版社

第12篇

何智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巴蜀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主持、参与了多个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与修复工程。历任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常务副区长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现任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英国皇家建造师学会(CIOB)西部区高级副主席等。在重庆的地盘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重庆地图最长三个月就要换一次”。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目共睹。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局面离不开那些奔波劳碌在城建第一线的专家们,而在其中,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何智亚。

他,是重庆著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之一,在旧城改造、新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直身先士卒,成绩斐然;除此之外,他还是知名的企业家,他所在的渝富公司一直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破产、搬迁提供了平台和杠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两重身份之外,何智亚还是重庆精神财富的挖掘者和守护者,在旧城改造拆迁的过程中,他凭着自己建筑学者的眼光、历史学者的观点挽救了一些险些被拆除的老建筑老街巷,并发掘了一批建筑文物。十几年来,他更是以图像和文字持之以恒地记录下重庆最宝贵的历史文化。

走在城建的第一线。打造重庆建筑名片

何智亚出生于四川内江,1950年随家人迁居来到了重庆市的下半城。和所有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他当过知青,进过工厂。但和那个时代的人不同的是,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于1982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并在四年后调入渝中区主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谁都不曾想到,这个简单的工作调动,在20多年过去后,让重庆的地标性建筑上永久性地记录下了他的名字。何智亚先后主持、参与了长滨路、珊瑚公园、解放碑步行街、朝天门广场、洪崖洞、湖广会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城排水工程、大礼堂大修、杨尚昆故居、中国派历史陈列馆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回忆起自己第一个参与建设的项目,何智亚记忆犹新。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渝中区滨江路的建设。这条短短几公里的滨江路,因为资金不够充足,修建的时间持续了6年。“现在看来渝中区滨江路的效果也许不是很理想,老城墙、老码头、老街巷在修建的过程也被大批拆迁。”何智亚遗憾地表示,由于时代的限制和认识的局限。加之城市拆迁的迅速推进,许多老街、老建筑和记录着近现代重要人物、事件的建筑在还没有来得及留下影像前已经消失。

外地客人来了重庆,东水门附近的湖广会馆是一个必去之处。在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核心区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一大片历史建筑,这让所有到重庆参观的客人惊叹不已。而湖广会馆的成功修复,蕴藏着何智亚持续六七年的心血。

湖广会馆旧址原来住了300多户居民,建筑破败不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城市改造时,已被划给开发公司准备拆除。作为一名专家,何智亚执著地为湖广会馆的保护修复呼吁呐喊,后来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湖广会馆才“幸免于难”。2003年2月,何智亚受命为湖广会馆修复工程的组织者和总协调人,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如今,修复后的湖广会馆成了重庆历史和文化品位的一个见证和承载物。它的成功与经验,修复中把握的理念和原则,工程中使用的特殊技法都为其他文物建筑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6部著作,18年感受城市人文历史沧桑

多年来,何智亚对重庆的老街老巷老房子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从最开始关注的渝中区老街巷到20世纪末南岸区滨江路的修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房地产开发也随之加快,沿江老房子大片大片地被拆除。在此期间,何智亚一直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着传统老房老街和建筑的风貌。

十几年来,他拍摄了重庆城、江北城、南岸老街、重庆古镇、四川古镇等大量照片,特别是抢在江北城消失之前较完整地记录下其历史旧影。作为一名建筑学者和历史学者,何智亚更侧重从建筑、历史、人文的角度来探寻、审视、解读老街老巷老建筑,发掘其厚重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沧桑。在繁忙工作之余,他沉心静气、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和写作,先后出版了6部关于巴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著作,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重庆老巷子》是何智亚十年前出版的第一本书,重庆母城的一些老街老巷得到了展现。后来,他用两年多时间考察了重庆60多个乡镇,编辑出版了《重庆古镇》。而为了完成对巴蜀古镇的完整记录,他又花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四川古镇》的编辑出版。此后,何智亚还对十几年拍摄的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了整理和历史考证,于2010年十月出版了《重庆老城》。这部有582幅图片和22万文字的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人们的回忆和思考。

一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007年,何智亚受命担任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在他担任董事长后,人们才发现他不单单是一位城市建设方面的专家,还是一位难得的企业家。

重庆渝富公司从开始清收不良债务,到现在具有多种职能,几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参与清理西南证券、重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其他不良资产开始,重庆渝富公司目前已控股西南证券、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虽然以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渝富公司作为一种新的操作模式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范。

作为董事长,何智亚认为,渝富公司的职能其实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就是“工具、平台、杠杆”。所谓工具,就是市政府、市国资委做许多事情时。需要一个能够得心应手的工具,这时候重庆渝富就要无条件站出来,充当这个工具;平台就是操作运作平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许多事情不可能让政府和财政亲自站在第一线,重庆渝富作为一个国企出面运作就顺理成章;所谓杠杆,即扩大效应,四两拨千斤,包括在西南证券重组、重庆银行“龙虾三吃”、重庆农信社的整合等过程中,重庆渝富起的就是杠杆作用。何智亚重庆渝富把“工具、平台、杠杆”真正做好了。就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市委、市府的要求。

[人物面对面]

什么时候开始记录老城影像?

如果从1992年开始拍摄重庆老城算起,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20世纪90年代,渝中区开始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参与拆迁建设工作的我看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老街区、老建筑被拆掉,于是想将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用影像记录保存下来。现在看来,十几年的时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我经常在想,如果能把时间再提前10年,哪怕是5年,重庆老街区老房子老建筑在我的镜头下可能会更完整。

印象最深的项目?

十几年来做了十几个项目,我最满意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湖广会馆,这是我投入精力最多、思考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从1998年呼吁保护到2005年9月湖广会馆开馆,这个项目持续了7年时间。另一个是潼南县双江镇长摊子村的杨尚昆故居,这是一座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历史建筑。这个项目虽然面积小投资少,但是我根据修复湖广会馆的经验,打破了重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的陈列馆的想法,前后1 9次亲临现场,最终修复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群。

什么是巴渝建筑风格?

这是个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实际上,对巴渝传统建筑,我用八个字来概况就是“兼收并蓄,因地制宜”。重庆是个非常典型的移民城市,也是在100多年前就对外开埠的城市。移民文化会带来原发地的建筑文化,西方文化的进入在城市建筑上也会有所反映。而任何建筑迁移到重庆都需要遵循重庆多山、多水、多雨的特征,洪崖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吊脚楼也是这样形成的。龚滩古镇的半边街、中山古镇的风雨场、转角楼、建筑空间尺度和肌理都是巴渝地形地理特征在建筑形态和风格上的反映。

在考察修复文物时,发生过哪些故事?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站在建筑学者和历史学者的角度,去发掘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和背后的故事。万州长岭镇凉水村二组有一座“良公祠”,清代建筑,还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冲的旧居。解放后作粮库,粮库搬迁后,当地政府拿来拍卖,被万州一个叫张亚光的企业家买入。张亚光酷爱古建筑,也是一个有心人,他从各地搜集许多古老的家具和清代装饰构件,在修复和保护这作古建筑上了投入了巨大精力和金钱,甚至关掉自己的公司,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个故事后,专门去考察。看到修复后的良公祠,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在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专家评审会上,我推荐了良公祠。现在良公祠已被市政府批准列入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从哪些渠道了解到这么多文物建筑?

我本身从事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加上长期与文化文物部门打交道,具有一些优越条件。但关键还是要作有心人。书上、杂志上、报上的一则短短的有关资料,甚至听到别人关于某处历史建筑的只言片语,一般人会熟视无睹,不以为然,但在我眼里,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会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印证。对于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建筑物,会安排休息日专程前往,先拍摄下来,并在现场作简单的测量,然后再到区县文管所、市文物局、市图书馆历史资料部、市地方志办公室、三峡博物馆以及档案馆去查找相关资料。一座老房子、一段历史街区,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故事,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把查找到的历史文化资料渗入到建筑里去,才会让老建筑和老街巷产生灵魂,才能让人们对之肃然起敬。

出版的几部书中,付出最多的哪一部?

6本书中,很难说哪一本付出最大,可以说每一部著作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查找资料最多,花时间最长是《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和《重庆老城》两部著作。《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共25万字,《重庆老城》22万字,文字考证和写作都花了近两年时间。为写作《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我对“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从史书、家谱、县志里做了许多考证,还深入到移民原发地一一湖北麻城孝感乡等地作考察。为了让人们了解古建筑的修复理念、原则、技术和方法,我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做了形象的描述。而《重庆老城》一书,我查找的各种资料就有几十公斤重。

如何平衡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城市的改造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应当和谐共生。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拥有自己的尊严,保护老城历史街区是我们对自己历史的尊重。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东西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老城应该成为城市的历史名片和骄傲,而不应当成为负担和心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和特色建筑,通过规划、维修、整治、利用使它们得以再生和延续传承,留下城市发展过程的脉络和印记。

你和其他民间文物保护专家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除了在理论上研究和考察文化遗产外,我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把研究考证的结果身体力行地变为现实。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哪些老建筑值得保护?

这很难用一句话来讲清楚。文物建筑肯定要保护,而有些建筑,不是文物,但是考证过后,有保护价值,就可以作为优秀的近现代建筑保护起来,现在重庆挂牌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已经有100多个。

繁忙工作之余,这几部著作也耗费了你不少时间吧?

的确常有人问我:“你本职工作一直非常繁重,怎么能够在10年内出版几部著作?”这就要看你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我一般早晨7点到8点,会先在家里工作一个小时,晚上8点到10点半,在家里工作两个半小时,两天就是7小时,差不多就比别人多了一天工作时间。一年又有112天节假日,如果能抽出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时间来工作就不得了。这样就把一年做成了一年半。关键是要能够坚持,排除干扰,持之以恒。晚上能推的饭局尽量推,吃饭对我来说太消耗时间。我不看电视剧、不打牌。除了有重大的活动,必要的应酬,出差或者身体不适,我一般都会坚持,因此才有时间完成几部著作。

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

我是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专委会里有很多建筑、设计、文化、规划、历史、美术、旅游、景观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大家经常一起考察、参观、聚会,探讨问题,评审方案,到区县指导传统风貌街区的规划建设,等等。工作之余也会感到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