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史基本知识内容

党史基本知识内容

时间:2023-05-30 10:2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党史基本知识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史基本知识内容

第1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档案编研

历史文化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历史的记录,也是整个档案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区域文化发展历史,扩大文化工作影响,加快现代文化建设和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及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考古学及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档案资料不断丰富,但这些档案资料有的还是原始的、零碎的,如何把这些档案资料有系统地予以研究、归类,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并为社会所利用,是当前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一)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中央和国务院曾颁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首次明确了文化档案编研工作的战略地位,强调“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历史文化档案是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也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具有十分突出位置。余姚是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近年来,市档案管理部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起历史文化档案编研热潮,目前编研历史文化档案已达100多种、200多册。

(二)历史文化编研工作是保护历史文化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历史文化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如余姚市档案馆、博物馆、五桂楼藏书楼收藏的“四先贤”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些文稿和其它档案资料,包括现代从海内外收集的,绝大多数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直接提供原件,容易破损,影响档案质量和寿命,导致这部分档案不能对外开放。

而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又不影响它的开放利用。如王阳明的诗,目前分散在各种原始档案中,且都是孤本,不利于利用,于是近年编研出版了《王阳明诗集》,在内部发行,便于利用。

(三)开展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对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作用。余姚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档案资料十分丰富。余姚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源地,曾是远古时期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摇篮;秦时建县,明清时期形成的姚江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了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等杰出思想家,连同严子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余姚“四先贤”;抗战时期,作为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形成了独特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

这些历史文化档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规划编研出版《姚江文化丛书》,已陆续编研了二十余种档案资料,如《姚江传统建筑》《姚江文化史》《姚剧剧作选》《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姚江名人》《姚江风俗》等,对余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软件硬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姚江传统建筑》对于传统历史特色街区的设计和名人建筑的复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资料。

(四)开展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通过编研,档案可以提高社会利用率,扩大公众认知度,很多档案材料还通过再编研、再创作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根据河姆渡遗址发掘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编研成《河姆渡遗址》,并根据这个编研材料设计了河姆渡遗址文化遗址展览,已成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根据《浙东革命文化史料》《余姚文史资料・余姚解放四十周年专辑》等编研资料,在2015年4月革命老区梁弄镇重新复原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旧貌,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如余姚姚剧团根据王阳明和严子陵的编研资料,撰写了《王阳明》《严子陵》剧作,在省内公演,王阳明的“真三不朽”,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被形象地展现出来,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推荐为余姚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二、当前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保管的分散性。历史文化档案资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当前档案资料馆藏的分散特点,但对于编研工作来讲,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

余姚素有“东南名邑”之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但没有集中收集馆藏,分别散藏在市档案馆、博物馆、史志办、党史办、政协办、梨洲文献馆、文化馆、图书馆及一些民间编研机构、学会、协会和个人收藏爱好者手中。这对编研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确定专题编研时,先要做大量协调工作,对各类分散的档案进行调查摸底,还要办理借阅手续等。

另外,由于各类收藏档案侧重面不同,还存在着档案的安全问题,这将给编研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二)档案编研的功利性。档案编研是一项十分严肃、十分严谨的工作,承担着“存史”的职责,真实性和严谨性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编研材料的价值所在。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着为编研而编研,为出书而出书的偏向,如为召开某某名人学术研讨会,为纪念某某名人几十周庆典活动,由于编研工作时间仓促,收集查阅资料有限,草草出书,同时又请名家题词,领导写序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影响了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编研工作者知识的单一性。档案编研工作者一般是单位在编人员,他们历史文化知识丰富,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年龄普遍较大,对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当前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档案中的应用,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档案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相应的外语及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他们单一性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编研工作的发展。许多编研者不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查找和编研档案资料,也不懂外文,来查阅外籍人士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如日本人对王阳明的“心学”“良知”的研究非常系统,著有大量学术论文;朱舜水在反清复明失败后,东渡日本讲学多年,他的“实学”思想在日本有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大量丰富的档案材料,由于不懂日文,一些编研工作者只能望文兴叹。

(四)编研工作的重复性。由于档案保管的分散性和编研工作的功利性,又导致了编研工作的重复性。如对余姚市革命文化史料,不同部门曾出现过多次编研活动,形成了多个编研材料,如《余姚革命文化史料选编》《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等,内容大同小异。虽然文化和学术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工作由于其真实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应有序开展,不宜重复编研,否则就会浪费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物力。

三、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新途径

(一)统一规划,增强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合力。由于历史文化档案收藏的分散性,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应由权威部门统一规划,还应根据文化建设发展需要,根据历史文化档案特色,统一编制编研计划,整合所有历史文化档案,整合编研人员力量,分阶段实施,提升编研材料的质量,扩大编研成果的影响力。

如余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工作制订了规划,由市政府出面协调,确定《姚江文化丛书》编研25册,分别由档案局、政协办、史志办、党史办、文化局等单位和部门落实,档案材料实现共享,该丛书已基本编研完毕,对档案的利用工作发挥了较大影响。

(二)精确选题,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亮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其目的是如何让档案更好为社会利用,更好地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一定要注重选题,选题上既要坚持有创意,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实用。

近年来,余姚编研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除《姚江文化丛书》25册以外,还编研出了《认识黄宗羲》《河姆渡遗址》《余姚文史资料》(30多辑)、《余姚名人》,及反映抗战文化的《红色记忆》《古邑红旗扬》等,这些编研材料专题性强,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余姚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在社会各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编研现代化工作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档案的利用和需要已不满足于过去在档案室查阅复印一下资料的手工方式,数量大,时效性强,专题性和准确性要求提高,这也要求历史文化编研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档案编研材料数字化处理手段,实现编研材料的网络化。编研材料的网络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档案室、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建档单位,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查阅编研材料,以提升档案编研工作水平,提高档案编研材料的社会利用效率,更好地达到档案编研工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目的。

(四)努力提高编研人素质,提升档案编研成果质量。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工作,档案编研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档案安全,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求档案编研人员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地方文献知识脉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外文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档案检索工具来吸纳中外档案材料,丰富历史文化档案编研材料,增强编研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编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世,利于后代的伟业,也是一项持久的建设工程。作为档案编研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克服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编研出更好、更多的历史文化档案材料,努力为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

第2篇

最近我读了苏联作家尼·比留柯夫著的《海鸥》,我觉得书中女英雄卡佳·伏尔庚娜就是这样的一个年青人。

卡佳的优秀品质是具体体现在工作和斗争上,是从工作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贯穿在她的一切行动中。

我们知道:卡佳最先只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农村阅览室的管理员。但卡佳是怎样看待这工作的呢?翻开《海鸥》第一部第一章,我们都为这样一幅图画所吸引着:卡佳,这位“顶多十六岁”的姑娘,满身泥浆,滴着雨水,手提着皮靴,冲破行政秘书的阻挡,来到了区委书记济明的办公室。她坚持着请济明当天就去给他们阅览室的读者们作政治报告。她举出很多理由,甚至还引证列宁说的话,来说明这次报告的意义和必要。在没有得到济明的同意之前,她焦急,几乎急得要哭了;而当济明答应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跟她一道去的时候,她才又高兴了起来。这种感情也许带些稚气(她只有十六岁啊!),但却是纯朴的、高尚的。只有把自己全身心融合在工作中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感情。

卡佳住的那个地方,是个比较荒僻的乡村。不像城市里那样方便,人们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她根据读者们的要求,针对着这种情况开展了工作。这里,我们不必列举她那六月十三日到十五日的活动日程表。但我们从这个日程表中,看到这个小小的农村阅览室工作,真是搞得个热火朝天:有定期的农业基本知识和射击小组的学习,有报告,有广播,在报告和广播中,又包括了对普希金的介绍,以及对最高苏维埃选举和审判托洛茨基——布哈林分子的认识。围绕着这些大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们的戏剧小组、音乐小组、弦乐队、合唱队也是十分活跃的。通过这一连串的活动,使农村生活不是死气沉沉、乾燥乏味,而是生气勃勃、丰富多彩了。使一个本来感到这儿太荒僻的外乡人,也会马上觉得自己的结论下得太快!卡佳简直把有些人认为“平凡”“简单”的工作做“活”了。

把工作做“活”了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劳动中的创造性,就是出色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创造性自然不会凭空而来的,它是与工作中的刻苦学习钻研分不开的。卡佳就是善于钻研工作,善于学习,善于随时随地地吸取生活中的养分来丰富自己的工作内容的。

当她第一次坐落汽车同济明一道回自己家里的途中,闲谈到济明曾在监牢和流放地生活时,她脑子里马上同工作联系起来了,于是就邀请济明去给他们讲流放地的生活故事。当她看到了司机修理汽车马达时,她就马上想到“我们这儿的小伙子可太喜欢马达啦。有些人想做汽车司机,有些——巴望当拖拉机手”,于是就要求司机同志把汽车开去给大将讲马达的构造;同样,当费嘉应徵复员了,——他由记者改做了机械员,卡佳第一次碰到他,就同他“谈判”开拖拉机训练班的事,因为许多姑娘都正想做拖拉机手,而上级总说没有技术教员。……

卡佳作共青团的支部书记的时候,为了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她引导着青年们钻研技术,她自己就是最积极钻研的一个。通过书中新闻记者费嘉对卡佳的探访过程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卡佳是怎样在刻苦钻研着:一清早,费嘉下了火车,来到村苏维埃。这时,卡佳点着灯,正在埋头看“实用植棉手册”,桌上还摆着“植麻学”。她正寻找着盛开淡蓝色花朵的亚麻渐渐发黄的原因,忙得五天都没有回家。就这样,她终于找出了亚麻发黄是上氮肥过多的缘故。

卡佳非常热爱书籍、渴求知识。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可以开展我们的眼界,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将来;书籍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想品质,给我们以精神力量。卡佳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她感到自己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进行工作困难等等,因此她如饥似渴地要求知识,她看司机修理汽车马达有极大兴趣;对别人组织的报告会,也是极力争取参加;又特别喜欢读书,一读就入迷,一读就到天亮。那还是她做图书管理员以前,她就爱读书,经常到阅览室去,虽然阅览室还隔一个村,但她“不管是稀泥烂浆的秋天,还是严塞的冬天”,即或狂风大雪也没有间断过。这同我们有些青年同志不爱读书,强调客观或一曝十

寒地读一点的现象,是个多鲜明的不同的对比啊!在她的家里和办公室,在她桌上、茶八几玻璃柜里也尽是一叠叠的书和笔记本。她在十五六岁时,就能正确地运用列宁的话;她读的《联共(布)党史》,里面夹了那许多小纸片;马雅可夫斯基诗选里,有她的眉批;她不但熟悉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的作品。而且也阅读着巴尔扎克的著作;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她自己说几乎全背得……。

加里宁曾经说过:“不管工作怎样简单,者底思想永远应当奔放着,研究着,创造着。”卡佳正是这样。卡佳就是在工作和学习中热情奔放着,研究着,创造着的。

任何革命工作都是有困难的。企图在工作中一帆风顺,否认或掩盖工作中的困难,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在于如何正视、或者说如何对待困难。一般青年对待困难,不外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畏缩不前、逃避困难;一种是面对困难、勇敢地迎上去。但在一个意志薄弱、缺乏朝气的人,在困难面前往往采取第一种态度,因而为困难所征服。而卡佳却与这种人相反,她坚决地选择了第二种。卡佳在做阅览室管理员的工作中,并不是没有碰到困难的,但是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她不断地前进,就以找出亚麻发黄的原因来说,对当时缺乏科学知识、又只“上了四个冬天的学”的卡佳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但她终于克服了困难。

第3篇

关键词:“两课”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高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并将其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两课”教学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总体上讲,“两课”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两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审视高校“两课”教学现状,我们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一)“两课”理论知识教学与大学生思想实际脱节严重

集中表现为教师单纯讲授理论观点,单纯介绍基本知识。而学生把“两课”当作纯理论知识来学习,为应付考试而被动接受.不能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这与“两课”教师在指导思想上未能充分认识“两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关。

(二)“两课”教学理论传授与时政热点问题脱节严重

“两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缺乏敏感性。对一些敏感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方式,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精髓和实质把握不准,理解不深,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两课”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许多“两课”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仍停留在传统的以粉笔为主要教学信息的承载形式.很少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教学形式显得单一而枯燥。

二、“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改革途径

要想取得“两课”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两课”教学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大胆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把讲授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成长的愿望和存在的困惑联系起来,探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两课”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素质

1.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两课”教师的首要素质。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下。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另外。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两课”教师要有对事业、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

2.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两课”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新理论、新问题。“两课”教师要在理论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以自己坚实的理论功底和逻辑分析,教育和感染大学生,使“两课”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

3.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两课”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创新意识要求教师不满足巳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勇气㈨。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性学习.而且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和管理活动,不断探索“两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二)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每次上课都留有一定的自由提问时间,师生面对面交流,就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互相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创新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希望能够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推进“两课”教学内容改革

1.处理好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的关系。“两课”教学内容应保持稳定性,只有长期保持稳定的内容。受教育者才容易接受。但“两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讲义上永远只有那些内容。在保持基本理论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思考新问题,及时将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讲义中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2.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两课”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兼顾二者,做到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在充分阐述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

1.实践是“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两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长期的理论灌输使学生对社会了解甚少,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刻感受理论的现实力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2.要将“两课”总学时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中,一部分时间用于教学,讲述理论知识和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学和总结学习心得等。第二课堂主要用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等。通过调研论文和调研报告展示学习成果.把理论用于实践,通过实践使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赵振岗.进一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史博采(理论),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