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白雪送武判官

白雪送武判官

时间:2023-05-30 10:2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白雪送武判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第2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四点相同之处。

1、两诗都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2、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前者写“秋风”、“秋雨”,后者咏“冬雪”。

3、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前者将“秋风”、“秋雨”和个人的遭遇经历融为一体,后者将“冬雪”和为朋友的饯行合二为一,都达到了景为情生。情因景涌的艺术境界。

4、“诗言志”,“歌咏怀”,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各自的情怀。前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后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有相同之处,也仍然有各自的不同。

1、前者以七字句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错杂。而后者从开篇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到结尾第十八句“雪上空留马行处”都为七字句,句式整齐划一。

2、前者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全诗可分三节。第一节写风破茅屋。“八月秋高风怒号”写出了秋风肆虐,声响宏大;“卷我屋上三重茅”突出风势之大,茅屋被秋风所破之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目长林梢,下着飘转沉塘坳。”写茅草被狂风刮起纷纷坠落的去向。这时,茅草散落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茅草的下落竟是如此!“归来倚仗自叹息”写出了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整个第一节的气氛是昏暗的,情绪是低沉的。第二节写秋风破屋的结果。先从风云变幻说起;“俄顷风定云墨色”是雨要来的征兆;“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出了云将酿雨的情境;“雨脚如麻未断绝”突出了雨的绵密,可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却“床前屋漏无干处”,至此秋风破屋的惨剧达到了,此情此景诗人怎能入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更是作者“安史之乱”以来各种辛酸经历的慨叹。写到此,诗意好像山穷水尽了,而第三节豁然推开,心夺造化。推己及人并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用理想战胜现实后的呐喊,意志战胜叹息后的狂唤,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是诗人博襟的艺术写照,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后者叙事简洁,点到即止,抒情含蓄典雅。全诗的叙事线索不像前者那么明晰,是若隐若现的。诗的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咏雪部分的雪景可以说是一幅想象奇特的写意画,“白草折”与“梨花开”让我们读者从视觉上领略到了边塞奇寒的气候特征。而送别之事也仅仅在“中军置酒饮归客”、“轮台东门送君去”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诗句中有所体现。具体的饯行、送别场面读者只能靠想象。另外,全诗所体现的感情是多义项的,诗人没有一语道破,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其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许有对友人的不舍,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对归期无望的惆怅……这种开放的抒情方式,体现了本首诗含蓄典雅的特点,

第3篇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第4篇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二)夏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三)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四)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五)山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七)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八)月

1.晨兴理荒秽,带月何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九)风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十)花

(1):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荷花: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其他: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十一)雨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6.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十二)雪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三)草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十四)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十五)鸟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六)河

1.关关睢鸠,在河之舟。(《诗经・关睢》)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十七)楼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5.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

(十八)舟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十九)酒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二十)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二十一)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二十二)乡情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二十三)暮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5.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二十四)晨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十五)重阳

第5篇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唐·白居易《长恨歌》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鉴赏能力 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探讨。

一、品析语言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品味文学作品只有紧扣“语言”而字斟句酌,反复玩味,才能悟透文章之旨趣。

1.利用词语品语言。字斟句酌是表达的需要也是理解的需要。鉴赏作品的语言,品评词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表现力极强的动词和形容词。譬如鲁迅小说《故乡》中描写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品味:作者在“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横”字,为什么不像一般情况下写成“有”而非用“横”字呢?学生经过比较、揣摩,悟出一个“横”字突出了萧索荒村的颓败、破落和无生气,低矮的茅草房给人的印象好像倦卧的病人在横躺着,既含蓄贴切,又给人以联想。

2.利用句子品味语言。句子是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句与句之间要连贯,句子的前后要照应,这样才会清楚流畅。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顺序能否颠倒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这三句是按颜色的深浅来排列的。”这显然没有品“到位”,于是引导学生再读文前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学生顿悟,将句序颠倒后,与前文便不照应。可见,随便改动句序也会影响文章的表意。

3.利用语段品语言。利用语段品语言,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能力层次最高的训练之一,是十分必要的。小说可选精彩的对话;散文宜选有意蕴的语段;议论文可选说理严密的语段;记叙文可选描写生动传神的语段等,均可利用于品味。

二、通过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分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收到美育效果。如的《沁园春・雪》和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通过写雪景来抒发感情的,但写法和表现的意境却截然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而《沁园春・雪》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沁园春・雪》始终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抒发了因朋友远离而产生无限惆怅的感情。尽管两首诗存在如此不同,但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还可以对于不同的文章也用这样的方法,实现不同格调作品之间意境、主题的比较等,如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就可以在不同格调作品之间对意境、主题方面进行比较。

三、分析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客体逐渐加深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挖掘作品的形象美。例如在分析《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语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斗艳的美景,再由“闭了眼”“仿佛”“满是”等词语展开想象,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使人看到希望,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第7篇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 柳宗元《江雪》

译文: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3、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唐 崔道融《梅花》

译文: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译文: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唐 杜甫《绝句》

译文: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第9篇

1.士之耽兮,______。女之耽兮,______。(《诗经·氓》)

2.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淇则有岸,______。(《诗经·氓》)

4.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屈原《离骚》)

5.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屈原《离骚》)

6.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庄周《逍遥游》)

7.适莽苍者,______,腹犹果然。(庄周《逍遥游》)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9.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韩愈《师说》)

11.或师焉,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2.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3.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1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16.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二、含有难写字的名句

17.尔卜尔筮,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18.一箪食,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

1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

2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1.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3.渔舟唱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

2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李白《蜀道难》)

26.斯是陋室,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7.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苏轼《赤壁赋》)

29.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含有同音异形字的名句

30.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31.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34.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6.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7.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8.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9.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0.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四、含有特殊语序的名句

4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庄周《逍遥游》)

4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屈原《离骚》)

44.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5.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46.______,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4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韩愈《师说》)

48.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苏轼《赤壁赋》)

50.故国神游,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1.斜阳草树,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53.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五、描写景色的名句

54.暧暧远人村,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5.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6.______,______。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7.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杜甫《登高》)

59.星随平野阔,______。(杜甫《旅夜抒怀》)

60.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6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3._____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6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六、抒怀的名句

6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66.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6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杜甫《蜀相》)

69.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0.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李商隐《锦瑟》)

71.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2.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3.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7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7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岳飞《满江红》)

七、蕴涵哲理的语句

76.锲而舍之,______;锲而不舍,______。(荀子《劝学》)

77.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第10篇

冬 天 里 的 雪 花

王晓智

冬天里的雪花漫天飞舞,犹如从天上撒落下来的鹅毛一样,慢慢地飘到地上,给冬日里的大地披上一身银装。

下雪的时候,也是小朋友们欢乐的时候。因为雪一停,他们就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抛雪球、打雪仗。如果有一片大的冰面,小朋友们还可以在冰面上滑冰玩雪。这些娱乐活动都是因为有了雪花,冬天里的雪花给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份乐趣。

面对美丽的雪景,诗人们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把雪比喻成了梨花,写出了雪花白和美的特点。北宋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则把梅和雪这两种冬日里的景物放在一起比较,别有一番风情。而诗仙李白则更夸张,他在《轩辕行》中写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用雪的大描写出了北方冬天的肃杀景象。

我喜欢冬天里的雪花,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欢乐和无限的想象,让我们的冬天不再沉闷。

第11篇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第12篇

古诗词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表现手法类题目更是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复习课内学过的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的古诗句,通过例题引路,引导学生了解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形成印象;再与最新的相关中考原题链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巧;最后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的答题技巧得以巩固,形成答题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词赏析中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表现手法类型的认识。

2.对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一、复习一组古诗词句子。(说出上句或下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喻)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喻)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比喻)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拟人)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

7.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陈子》)(对比)

二、集体朗读以上诗句。

第二环节,对号入座

三、详细介绍初中课本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技法。分析古诗词中句子的表现手法,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从点上看,表现方法通常是指修辞手法,在初中课本中,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从面上看,表现手法通常是指表达技巧,在初中课本中,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兴、烘托、想象、用典等。

四、逐一指出前面20个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见前面“一”)

第三环节,例题引路

五、指导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要点。

表现手法类题目往往不仅考查运用了什么手法,而且要答出其表达效果。

这类题型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表现了描写对象什么特点;(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从上面的句子中选出8个典型的句子具体说明。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诗人以“蓬草”“归雁”自喻(步骤二),写飘零失落之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意情结(步骤三)。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用拟人的手法, “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形象地表现了秋风之猛烈(步骤二),表达了诗人的焦虑之情(步骤三)。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运用对比手法(步骤一), “白发生”与建功立业的追求形成对比(步骤二),突出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的的悲愤(步骤三)。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比兴手法(步骤一),句中以“爱情鸟”――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步骤二),引出一个男子对女子深切的思慕,含蓄而富有韵味(步骤三)。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步骤一),诗人借用向秀怀念旧友来表达自己对已死的友人的怀念;借用王质误入仙境,回到人间已过百年的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步骤二),整句含蓄地表达了对长期贬谪的不满(步骤三)。

第四环节,中考链接

七、呈现2012年江苏省部分大市中考表现手法类题目。

(一)(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研讨:第(1)题要求指出修辞手法,“妙处”应指出描写的对象,并指出表达效果。解答如下:

“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百花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二)(江苏省扬州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讥笑。 ③尔曹:你们。

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研讨:该题明确了表现手法,要求指出其表现内容及表达作用。解答如下:

甲诗将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的观点。

乙诗将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三)(江苏省泰州市)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题目。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