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诗配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给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学诗歌和水彩画完美结合的方法,使之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2、通过读诗、解诗来构思画面这一创作过程,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和新角度的诗词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的意境基础上,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
画面与诗意相统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把课前准备好的写景古诗背两首。
(美术课背诗,引起学生的好奇)
二、激趣导入:
出示两张范画给学生们欣赏,观察,思考。根据画中的情景让学生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那两首古诗,并吟诵这两首诗……(一张一张出示,猜诗)。
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名及内容呢?(同学们的回答),根据回答总结,是不是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或者说这既是一幅画也可以说是一首诗,一首无声的诗?(出示课题《画是无声诗——给古诗配画》。)
三、求知学画:
(一)欣赏品味
在学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艺术家的诗配画作品,欣赏的同时大家思考:怎么做才能画出一幅完美的诗配画来。
(二)共同学画
同学们发言,和他们一同总结出四大要点(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
1、选诗立意:在画之前,要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或诗的两句,进行构思
创作。
2、情境定格:通过诗句的内容想好你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将想要描写的
场景定格。
3、落笔写景:学生按构思确定构图,然后落笔作画。
4、题诗钤印:选择适当的位置题诗,注意整体布局,注意字体和字的大小。
这样最后实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学生切身感受到综合艺术的美。
(在总结画法的同时老师进行示范,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共同作画
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要动手去做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一幅诗配画的作业。
学生交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选诗,立意。每一个学习小组最少定一首诗来创作。但要求诗一样求画的角度要有区别。
教师桌间给予指导。
四、诵诗评画:
根据课堂情况师生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每一学习小组出一张作品其他小组进行点评相互学习。
在欣赏画的同时朗诵诗歌,在赏诗中评画、在评画中赏诗,是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古诗50首。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通过背诵古诗也能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呢?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1)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2)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当小老师。(3)诗配画,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背诵;古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02-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古诗50首。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通过背诵古诗也能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我们可能利用课堂时间来教这50首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课外自觉、自愿、有兴趣地背诵古诗。我们是从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的,现就我是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谈几点我的做法:
1 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
刚开始背诵古诗时,我班采取的是一星期背一首古诗。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把古诗背熟的就在古诗卡片上印五个五角星,称为“五星级学生”;星期二背熟的就印四个五角星,称为“四星级学生”,以此类推,越晚背熟五角就越少,星级也就越来低。开始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星期一来背古诗的人特别多,他们想当“五星级学生”,当他们拿着印了五个五角星的古诗卡片都兴高采烈,十分高兴。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总有不少学生到了星期五才来背古诗,而且背诵得一点儿也不熟练,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渐渐减退,“五星级学生”也无法再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每次只有老师的口头表扬,只能看到几颗五角星,没有老师的奖励,对于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无法再提起学生的兴趣了。而有的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一个星期背好几首古诗,每隔一两天就来背一首诗,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原有背古诗的形式,不再要求一个星期背一首古诗,而是你能背几首就背几首,如果能在一个星期中背熟两首古诗就给予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又上去了,都争着来背古诗,有的学生背完了要求背诵的古诗以后又从其它的书上找来一些诗歌背诵,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并且给予奖励,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其他学生看到了以后也赶紧背熟要求背诵的古诗,再在课外书籍中找古诗来背诵,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一时间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越来越高。
2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当小老师
一个班的学生总有学习较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背诵古诗又快又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起古诗来一点儿也不难。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背古诗只知道死记硬背,背起来又慢又容易背错,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背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喜欢背古诗,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怎么背也背不熟古诗,看到古诗就头痛。看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就采取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教他们背诵古诗的方法,当他们的“小老师”。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学生不仅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帮助了其他的同学,当他们的老师,让这些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体会小“老师”的乐趣。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了向同学学习的机会,知道成绩好是因为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自己也应该利用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这样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不但可以让学生交流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拉近好差两种学生之间的距离。
3 诗配画,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但是一些含义比较简单的古诗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给它配上一幅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而且让学生对照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兴致就更高了。学生给古诗配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画,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象。二年级下学期有一首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古诗的意思比较简单,描写的是冬去春来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首诗,一下子不能明白它的含义,但是学生可以理解“江山”、“花草”、“燕子”、“鸳鸯”这几个词的意思,会在画上表现这几样景色。画好了画以后,看到图上的内容,也很容易就联想到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古诗配画,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还通过诗配画理解了古诗的含义,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一举多得。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还有许多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典诵读;朗读;实践;效果
一、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实践
1.以诗作画,激发兴趣
诗歌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七年级时,我从简单易懂的诗开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一首诗作成一幅画,让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增加他们对古诗的热爱。每诵一首诗,我就鼓励学生说说大意,想象画面,吟诵四五遍后,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作者描写的画面画下来,再建议他们把这首诗写在画的一角。每周举行一次“共读一首诗,共描一幅画”活动,以诗作画,学生读起诗来兴致更高了。
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首首诗词,一幅幅画面,学生无论是在早晨来学校的路上,还是在下午放学的路上,他们总是快乐的吟诵着。在学校,学生一有时间就围在一起比比谁画的画更接近诗意,谁画的画更美,吟诵蔚然成风。
2.以画配诗,增添乐趣
以诗作画,学生们诵读古诗兴致盎然,经过一年的积累,学生们已经诵读了不少名篇佳作。为了他们能进一步了解古典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我在以诗作画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画面来吟诗。于是我把每周“共读一首诗,共描一幅画”;改为每周“共赏一幅画,共吟一首诗”。第一次我选了一幅垂柳图,刚挂出来,我们班的赵某就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刚诵读完毕,李某站起来朗诵到:“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首诗一幅画,一幅画一首诗,比赛诵读古诗成为学生们课下最愉快的事了。
3.利用活动培养朗诵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的古诗文的诵读兴趣,除了举行每周“共读一首诗,共描一幅画” “共赏一幅画,共吟一首诗”活动。平时还组织“课前三分钟古诗文朗诵”“古诗文默写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作文中引用古诗文比赛”、古诗文有奖竞答、经典古诗文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调节各种关系的能力、表演能力、集体荣誉感、收获成功的喜悦之后的自信心、爱国学、爱祖国、爱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懂礼了,学会处事了、学会待人接物了,这就是经典诵读的作用。
二、诵读方法的实践
1.联系扩充法
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文,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莲” 的诗文,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等。把同一题材的诗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2.想象入境法
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文的意境之中。如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读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此时此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时还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有时采用诗画互现的方法,如前文中介绍的每周举行的“共读一首诗,共描一幅画”“共赏一幅画,共吟一首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理解了诗词的意境。
三、诵读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形式多样 不断积累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并且容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课前要导趣,比如在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咏鹅》一诗时,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注重量的积累,感悟内化
教学一首诗时不仅仅要重视让学生明白一首诗,更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完一首古诗后,我们应推荐一两首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诗词加从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推荐的古诗词可以是同题异文,如:教《悯农一》向学生推荐《悯农二》;也可以是同人异文,如:我们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诗后,可引导孩子们了解李白的《赠汪伦》等其他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扩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孩子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形成品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体认与传承,是实现“不需要教”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适度拓展,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三.巧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虽然读诗不可少,但一节课四十分钟,光读诗会使人乏味。如果我们采用写写、画画、唱唱、演演等形式,把各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使古诗的教学效益倍增。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教学《锄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学生一个个感慨万千。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我布置学生为这首诗配一幅画。学生的作业虽显稚嫩,但烟雨中的村庄,错落的小凉亭清晰可辨,倒也生趣盎然。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再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音乐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浓浓思乡之情跃然其中。
关键词: 古诗教学;多维互动; 四步曲; 五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30-01
1多维灵动,谱就古诗课堂教学四步曲
多年的教学,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古诗教学四步法。下面以《村居》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1.1 识识记记,模糊感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对于古诗,学生读着读着就会有一种朦胧的意识。所以在创设情景揭题后,老师就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1.2 猜猜画画,领悟意境
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猜,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幅画,你觉得该画哪些景物?孩子们可积极啦,众说不一,极富想象。在猜意的基础上,我们让孩子们动起手来,去勾勒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几分钟后,一幅传神的春景图就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花草繁盛,莺歌燕舞,杨柳春风,儿童归来,放飞着风筝,多么生动的场景,多么悠远的意境,孩子们陶醉了。
1.3读读演演,当当诗人
要把诗读好,首先要引导孩子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在上一个配画的环节中,孩子们已初步体会到了诗的意境。老师接着点拨:"孩子们,想想诗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心情是怎样的?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请大家再读读诗,边读边体会。"孩子们看看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揣摩着作者的心情,感情自然与诗人产生共鸣。随着悦耳的鸟叫声,和着优美的配乐,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似乎自己就是诗人。
1.4 背背用用,学做诗人
背一背,就是要让孩子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去改一改,用一用,写一写。如学了《村居》请孩子们也来写一写校园美景。孩子积极动脑,人人学做小诗人,一首首小诗酝酿而生:"草绿花红三月天,墙外杨柳醉春烟。儿童上学早早来,忙趁春天勤读书。"……孩子们的诗很稚嫩,但何尝不是教学的成功体现呢?"用一用"旨在引导孩子把学诗的方法,学诗兴趣牵引到课外。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拓展,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2多维互动,构建古诗教学互动网
教学中,我们试着构建古诗教学的互动网。融情入境,融情入画,创设音乐的氛围,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
2.1 学导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师的导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深入的研讨之后展示思维的结果。诗歌的意境具有开放性、模糊性,那是怎一个"讲"字能了得的?让学生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主动获取、主动习得,学习过程充分得到张扬,学生的感受、领悟就十分深刻。
2.2 古今互动
古今文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 "一岁一枯荣"中"岁"字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联系来进行:你今年几岁?过一年几岁?通过这种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明白:一岁就是一年,诗中"岁"就是"年"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建构、召唤其创造力的涌动勃发,使他们的潜能在富于趣味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得到释放,不断地得到张扬。
2.3诗画互动
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
2.4诗"歌"互动
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以淡化的庐山瀑布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2.5课内外互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66-01
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让学生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如何达到有效、高效,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让学生感知,品味中国古诗文之美,丰富其文化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策略一: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例如,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那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了情操。
策略二:欣赏意境、创设情景。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让学生从“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问题中理解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意境中理解到“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加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带学生到庐山旅游、观赏庐山瀑布,让学生亲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像、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较好地把握朗读、理解、品味、赏析、拓展延伸,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小学生对古诗文充满好感,古诗文的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一、诵,体会古诗的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让孩子反复地吟诵,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诗的跌宕起伏,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美妙的古诗意境中,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比如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而应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之美和创作艺术之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对李白的诗歌奔放、洒脱、飘逸、雄浑的风格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潜在含义。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凝练含蓄的句子要把它们形象化,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如:在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
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师:再轻柔些。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再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教师的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吟中入境,学生自然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画,欣赏古诗的美
古诗有很美的意境,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通过读者的再想象,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丰富的。画画更是富于想象的孩子们的专利,他们最擅长也最喜爱用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如教学《小池》,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画出涓涓细流、清澈见底的小池、将展未展的荷叶、轻盈的蜻蜓……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画出诗外画。画,使古诗的美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中更加形象、生动。
三、歌,唱出古诗的美
古诗本身就是流动的歌。小学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唱歌。一首古诗能用歌唱出来,会使他们觉得有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给孩子们编的新学堂歌,便是十几首古代诗词。如《春晓》《咏鹅》《悯农》等等。古诗教学时,可以先播放相应的歌曲,让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而让孩子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喜欢的曲调,更是他们极其愿意做的。如教学《所见》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见》的意境,选择曲调。有《小红帽》版的,有《数鸭子》版的,还有《世上只有妈妈好》版的,等等。课堂上歌声起伏,笑声不断。古诗本来就是唱出来的,用歌唱出古诗,古诗更美了,学生更喜爱了。古诗所散发出的芬芳也随着美丽的乐曲深深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四、背,积累古诗的美
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诸如意境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等美的形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古诗的积累,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人们的审美追求。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优秀古诗,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可以受到古诗中所表达出的中华美德的潜移默化,达到言谈举止上“质”的提升。低年级学生如何积累古诗呢?首先,课堂上的引导很重要。如在《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又让他们接触一首或几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古诗,如《访戴天道士不遇》《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这样既能帮助理解《游园不值》这首古诗,又能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虽然学生不可能在一堂课里把它们全背下,但课堂上的引导便是积累的开始。其次,课后,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门别类地去背诵古诗。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分门别类背诵、根据时间背、轮换背、接龙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等。
五、趣味活动,诗美的延伸
1. 形成古诗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1)诗上墙。在校园墙壁醒目位置和教室内贴挂古诗文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
(2)诗广播。利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有关的配乐古诗朗诵和诗文歌曲。
(3)诗欣赏。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配画、配乐诗音像,从中想象、体会、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2.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活动,让古诗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让古诗的美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1)诗朗诵。推行每周一诵。将教室黑板报一角辟为古诗园地,每星期一抄上一首新的古诗,让学生读、悟、吟、背。
(2)诗故事。鼓励学生广泛收集诗文故事和诗人趣闻,或把诗改编成故事,通过举行班级、学校故事会,评选出“诗文故事大王”。
(3)诗健体。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拍手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课间活动。那么,一些短小精悍、节奏感强的诗词,也能成为孩子们快乐游戏时口中吟诵的歌儿,如拍手游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入情入趣 培养方法
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容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深受影响。下面就谈谈教师如何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做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课前要导趣,有时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教学《咏鹅》一诗时,可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又巧妙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摇头晃脑式的自由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这样的古诗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当堂背诵根本不成问题。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这样对诗的意境体会得会更深。
三、注重量的积累,感悟内化
在学生学完一首古诗后,我们应推荐一两首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推荐的古诗词可以是同题异文,如:教《悯农一》向学生推荐《悯农二》;《绝句》等;也可以是同人异文,如:我们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诗后,可引导孩子们了解李白的《赠汪伦》等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积累。
四、巧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虽然读诗不可少,但一节课四十分钟,光读诗会使人乏味。如果我们采用写写、画画、唱唱、演演等形式,把各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使古诗教学效益事半功倍。
1.绘画背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再者,美丽的画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记忆,因为一切美的形象,最容易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教学《锄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学生一个个感慨万千。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我布置学生为这首诗配一幅画。学生的作业虽显稚嫩,但烟雨中的村庄、错落的小凉亭清晰可辨,生趣盎然。
2.表演背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个性展示。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再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浓浓思乡之情跃然其中。
3.歌唱背
诗与歌本是一家,很多古诗当时是用来吟唱的。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把古诗谱上曲,让学生反复演唱,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演唱古诗,例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时我教学生用《小放牛》的旋律演唱,唱首古诗卡拉OK,还有学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拖腔拉调学古人吟诗……那么学生不但较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而且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体现了爱好和特长。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本课还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教师更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正确把握诗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终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引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是《经典润泽童年》,它是在德州市教研室提出的240首必背诗词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又精心挑选了120首。全书共12册,每学期一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诗词积累量达到了360首。
二、 学习主题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
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 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3.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活动安排
1.诵读时间
(1)每日一读,每天上午和下午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一课,每周安排在周一下午,进行集体诵读,老师给学生下载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语音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师生随音乐节奏共同吟诵古诗词,做古诗韵律操,在背诵的同时达到肢体运动的效果。
2.在诵读诗文的进程中,学校将举行古诗文诵读阶段性活动。
本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策划
一—六年级第四周诗配画展示纪莹莹
三—六年级第八周诗词中的节日手抄报比赛张维
四—六年级第十二周古诗韵律操展演李建敏
一—六年级第十七周诗词诵读比赛各班主任
四、教学进度
每一学期开始,各年级根据教材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共30首,每周计划学习两首,十一周是《诗词中的春天》,对学过的诗词进行梳理总结。第十七周学校举行诵读比赛,第十八周老师对本班级在这一学期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第一周杂诗十二首(之一)与诸子登岘山反复诵读、配乐吟唱
第二周过故人庄送元二使安西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三周古朗月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四周关山月 赠花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五周月夜忆舍弟 黄鹤楼背诵积累、深化感受
第六周滁州西涧 登科后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七周钱塘湖春行鸟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八周泊秦淮过华清宫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九周夜雨寄北 送春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周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十一周诗词中的春天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十二周游山西村 示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三周梅花绝词(其一) 观书有感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四周雪梅(其一) 江上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五周初秋行圃花影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六周戏答元珍海棠联系实际、积淀语言
第十七周诵读比赛诵读比赛
第十八周总结汇报总结汇报
五、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 。
在进一步做好古诗词诵读任务的同时,我们还会补充相应的其它任务,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和成效。
六、实施要求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开设古诗诵读课,纳入校本课程表。
2.学科整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开展古诗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语文老师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音乐老师选择其中古诗词配曲教学生演唱,美术教师选其中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让学科之间因古诗词而融合,让经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3.围绕古诗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七、评价活动
1.每个学生一本《笔尖上的诗词》随时填写自己的背诵记录和感悟,学期末每班选五本进行评比。
2.把诗词诵读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传统节日到来时,我们都会让学生吟诵诗词中的节日,并画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同时举行演讲比赛,唱古诗,我为古诗来配画,根据图画猜古诗,飞花令比赛等等。
3.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诗词诵读比赛,对各班在背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表彰。
4.节目展演,每班编排一个古诗词有关的节目,期末进行展演。
八、成果
从学校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来,我们自编校本教材,举办各种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1.校报《花雨》在今年的六月份创刊了,名字的含义是教育如花,诗词如雨。主要介绍学校诗词诵读的情况,推荐学生积累背诵诗词名句。
2.学校每学期结合传统节日举行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上学期是“寄情端午 诵读华章”诗文诵读大赛。本学期是“同心邀明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3.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举行的活动,反思记录下来,发表在《宁津县教学研究通讯》上。
4.我在17年3月份作为主讲嘉宾在宁津县阶梯成长交流群进行交流讲座。向全县老师介绍我校在诗词诵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全县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县进行推广。
作为我国历代绚烂文化结晶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不朽的精髓,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它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积淀着伟大中华民族的意志和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那么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就显而易见了。让学生拥抱经典,与文学大师对话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潮流。小学阶段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较多地接触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这样提高全民族的文学素养才更有保证。
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状况却不容乐观。首先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内容安排过于单一,古典文学大多以古诗为主,或者节选一些孩子在电视影片中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所以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来自教师的原因,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教育素养,直接关系到孩子古典文学教育的质量。而有的语文老师根本没认识到古典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误认为学生年龄越小,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困难越大,收效越小,因而不必重视,还有的老师是受应试思想的影响,考的就以死记硬背为主,不考的干脆不学不记。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古典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还是认可的,不过,语文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没能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就职后又不能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致使在教学中仅仅止步于表面,进行流于形式的操作,没有更大层面、更深层次地拓延古典文学的学习范畴与内在涵质。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古典文学描绘的是古代的文学背景和情感,所用语言和词汇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距离我们现代这些孩子的生活较远,所以给孩子的学习也无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然掀起了学习国学,引入经典的热潮,在这种大环境下,再加上古典文学自身魅力的吸引,我们只要稍为留意,就不难为学生创设更大的花园,让学生欣赏到更为芬芳的古典文学花朵。因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1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形成几种古诗课堂诵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如基础传授课,主要以课内的古诗词为主,研究古诗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拓展阅读课,主要以由课内学到的内容为兴趣的生发点,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朝代的其他作品,然后由点及面。由老师精选的一些篇目逐步引导学生去广泛的阅读,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质的目标,最后由师及生,由教师之间共同阅读古典文学的浓厚氛围来感染学生。自主创新课,通过自创小诗;以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写“学古诗、背古诗”的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古诗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不能只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背诵只是古典文学学习中的一块敲门砖,它不等于强记,让学生能做到领略古典诗词曲赋的意境,把握古典小说戏剧的情节,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自然的将其熟记并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其成为古典精粹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2研究各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需求提供合适的古典文学名著,以完成每个年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低年级以晓畅易懂的古诗,民歌为主,要求能背诵,懂得大意,知道作者;中年级以意境的诗词典赋为主,开始接触一些古文片段的阅读,体会意境,掌握阅读的方法。五六年级以古典小说、戏剧的阅读鉴赏为主,掌握抓住“人物、地点、情节”阅读古典小说、戏剧,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现在很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便于学生携带使用的古诗词小册子,我们学校的小册子就是各学段里全组的语文老师根据本年级孩子的特点自行编制,经过领导检查指导后印发给孩子们的,里面包括弟子规、三字经、以及一些精选的诗词等等,同时附上它们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解释(包括重点词的解释)、以及教师的指导语言。方便简洁,孩子在茶余饭后之余就积累了诗词,提高了文学素养。
3古典文学阅读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单靠课上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由内而外地把孩子真正的引入到古典文学的海洋里来,现在学校每个年级都在搞同读一本书活动,从低年级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到高年级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丰富多彩,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比如我校大课间的经典诵读活动等,创设了独特而又典雅的校园文化。阅读结果的展示形式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而有层次性、多样性。例如,低年级以口语展示为主,可通过开展古诗文吟诵比赛,给小诗配画等活动;中年级可组织开展办手抄小报,朗诵比赛等活动;高年级可组织开展“漫画三国人物”“我来说《西游记》”“走近《水浒传》”等口语交际活动,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还可以建立一个古诗专题学习网站,创设一种富有古诗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4学科教学中结合或渗透古诗学习实践的研究。如语文教学中可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比如“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成果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更有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把平时阅读所得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比如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就体会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作为初学写诗的香菱来说,入道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地位低下,可作为老师,林黛玉没有丝毫的嫌弃,能主动为师,还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循循善诱,更使香菱学有兴趣,学有所得。自主学习的理念: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重视表扬激励的理念: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鼓励探究的理念: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理念: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这就是打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孩子读了《红楼梦》会有下面的收获:培养兴趣最重要---香菱学诗废寝忘食来自于兴趣;组织活动要灵活---海棠诗社、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等等;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读诗到作诗,从领悟赏诗之道再到顿悟作诗之道,必须要从实践中来;勤奋方能出灵感---朝思暮想的结果是灵感的迸发,所以才有梦中得诗;重视课外阅读---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一、课内外结合,用心诵读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的方法适合诗歌的教学特点,学生通过诵读来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把握诗的情感,反复琢磨,读出韵味,最后熟读成诵。而且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7~15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记住的东西就像门上刷的油漆一样,永远也不会掉的,而最好的背诵材料就是经典诗词,它短小、押韵、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有的甚至能让人品味一生。小学阶段大量的积累也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情感,培养情商。
但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课内课外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课内外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孩子们一入学开始,就要让他们大量地朗读背诵古诗词,如此长大的孩子,语言必定典雅。孩子在校时,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孩子进行背诵。起初不必过分要求他们的整齐、语调,可以让他们自由地、随意地、摇头晃脑地去朗诵。等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朗诵的习惯已初步养成,再慢慢培养他们如何抓住古诗的韵脚、节奏、语调等读好诗韵、诗意、诗境。我还利用语文课的每节课的前三分钟,进行才艺表演,背诵古诗词,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有很多时间在家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背诵古诗。也可请家长帮忙,学生每天背古诗词给家长听,形成习惯,家长也会非常乐意,因为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会背这么多的古诗词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骄傲。
二、课与课结合,潜心积累
(一)数学教学与古诗积累相结合
入学的孩子刚开始学习数字,这时的他们对数字的兴趣是浓厚的,在此基础上,我挑选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数字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来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让孩子们在古诗中找数字,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初步培养了他们古诗的分类积累。
数学教学中的七巧板教学也可以帮助我们低年级的孩子进行古诗的积累。我们都知道,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让孩子们对积累的古诗印象深刻,针对低年级孩子喜欢动手,七巧板易剪、易拼的特点,我让孩子们用七巧板来为自己积累的古诗配上精美的插图。有不少孩子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悯农》中正在锄禾的劳动者,《鹅》中正在引吭高歌的大白鹅,《望天门山》中两岸高耸对峙的青山,从天边驶来的孤帆……通过孩子动手制作的过程及呈现出来的作品我们就不难掌握孩子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并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孩子的记忆,以达到了积累的目的。这时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当成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令其他孩子加深印象,一举多得。
(二)音乐教学与古诗积累相结合
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词是跟吟唱孪生的。诗和音乐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在唐朝的时候,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吟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诗情和意趣,能使诗词中省略的形象得以再现。好的吟唱,除了享受音韵无穷之美外,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对诗的理解美和鉴赏美。
因此,我在早读或课前安排播放古诗歌曲,既达到了古诗积累的目的还可以起到令学生静心凝神的作用。《春晓》、《游子吟》等一首首古诗随着优美的音律流泻出来,孩子们静听着、欣赏着、感受着,然后会自然而然地跟着音律慢慢地哼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习惯养成了,也实现了积累的初衷。
一、创设环境,引入诗境,激发诵读兴趣
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们就从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首先,我们发动各年级学生搜集一些古诗文卡片,也就在搜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与诗画近距离接触了一回。师生精心挑选几张诗画卡片,布置好了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取名“我与古诗交朋友”。光几张诗画卡片还不能激起同学们诵读古诗的兴趣,我们又在黑板报上开辟了一块“古诗苑”栏目,每两个星期就写上一首带有拼音的古诗便于学生诵读。因此,每个学生每个月最起码可以诵读两首古诗。其次,在校园的走廊上、墙壁上悬挂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文装饰画,张贴名人读书的图画、小故事,让读书口号深入人心,读书名言铭记在心,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再次,我们还积极创设古诗文诵读的物质条件,学校成立“古诗文阅览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班级成立“班级书架”,可随时借阅;要求家庭备有“小书架”,闲暇时,手捧古诗文,让古诗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紧握时间,紧扣主题,拓宽诵读途径
诵读活动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为此,我们本着“持之以恒,树立信心”的诵读理念,坚持每天清晨诵读10分钟、午间诵读5分钟、放学前诵读5分钟。保证每天至少30~40分钟的诵读时间。晨会和班会是很好的开展诗画活动的时间。我们把每周四的晨会定为“美文诵读”晨会。而双周的晨会我门会向学生推荐一首古诗以及简单地介绍一下古诗的作者,单周的晨会则由两到三个学生来交流一下最近自己背诵的古诗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同学们对于背诵古诗文的激情大大提高。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古诗文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紧扣主题还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如根据安排好的诵读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等,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在活动的开展途径上,我们以课外、业余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并和每天的班级评比挂钩,以激励学生。
1.听。即听广播,听录音,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学校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
2.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3.读。每天拼时间,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每天一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孩子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都会大大提高。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
5.画。即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图画表达与诗歌相同的意境。诵读中引入图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强化对诗的理解,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到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学生们自己通过设计画面,动手绘制,比起单纯地阅画,更能调动他们学诗的积极性。
6.讲。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7.演。即根据古诗文的部分内容故事性、可表演性强的特点,学生们把诗词改编成课本剧,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8.赛。即班级、年段、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9.创。即为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通过“星星诗会”、手抄报、广播台、推荐发表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好和文学创作欲望,评选出“小诗人”。
三、加强互动,开展活动,拓展诵读空间
1.亲子互动。为了让孩子在这一活动上保持热情,我们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到其中。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诵读,首先要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践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热诚监督,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受益。
2.生本互动。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意味着诵读活动的开始,也是古诗文诵读中的核心环节,没有生本之间的互动,就不可能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思考。学校要求学生建立古诗词诵读本,方便收集、背诵古诗,定时交流,定时检查,督促学生认真参与活动。
3.生生互动。小学生的个体阅读行为固然很重要,但毕竟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个体阅读往往不能坚持长久,阅读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有组织的阅读团体中,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活动的形式活泼、丰富、灵活多样,交流阅读心得、汇报阅读成果、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等,使得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