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余稍为修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其平实语言蕴含的情趣深深吸引。
先说“趣味”。本文写自己的居室以及居室中的生活情景,写得饶有趣味。“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居室小得可爱。“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居室简陋、昏暗,却乐在其中。“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稍加翻修,舒适明亮,怡然自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兰桂竹木,栏楯相隔,相映成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有书可读,或浅吟低唱,优哉游哉;或独自静坐,聆听大自然的心语,别有一番惬意。庭阶上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人的心性和自然交融,宁静和谐,物我相忘,乐趣无穷。“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月上树梢,清风徐徐,桂花飘香,身处其中,心旷神怡,令人迷醉。如此书屋,如此自然,如此心性,交相辉映,妙趣横生。
文章第五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和妻子读书习字,乐趣无穷。“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妻子回娘家捎回小妹的问话,妻子的俏皮、小妹的可爱,增添生活无限趣味。
再说“情味”。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描述,平实淡然,但充满浓浓的真情,读来荡气回肠。文章写道:“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先介绍老妪的身份,可见她在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家人水融的感情,老妪的话就显得真实而亲切。某处,是你母亲经常站立之地。老妪话音未落,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浮现眼前,望着母亲曾站立的那块泥土,泥土上方那团温暖的空气,或许还能闻到母亲身上温暖的气息,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情景一一在脑海中浮现。作为儿子,或许还要站回母亲曾经立过的地方,与母亲相拥而泣。这会勾起怎样的一种回忆?心中会涌起怎样的难过和伤痛?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老妪继续用平实的话语再现着这个家庭往日深情的故事。你的姐姐在我怀中哭泣,你的母亲用手指扣着门扉问道:“我儿冷吗?她是要吃东西吗?”母亲的举止投足、音容笑貌宛在眼前,怎不为温柔、贤淑、慈祥的母亲动容落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温馨的话语显示祖母对我的担心和牵挂。很妙的一句是“大类女郎也?”一方面显示作者沉默、好静的个性,另一方面看出祖母调侃、乐观的性格。这样的祖母着实令人喜爱。“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转身离去,以手阖门,自言自语,展示遗物,祖母对我是多么的期待和器重。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末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亡妻的思念和哀伤之情,绵延不绝。真是言有尽而情无穷。
《项脊轩志》以平实的语言,再现往日生活境况,字里行间,妙趣横生,真情涌动,摄人心魄,令人折服。
关键词:情景;人物;细节
归有光,明代杰出散文家。其散文《项脊轩志》通过围绕小屋的修缮及小屋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相关人物故事的回忆,表现了亲人间的至亲至爱,也抒发了归有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格调清新,细节真切生动,虽为散文,却不乏诗一般的意境,真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那么,归有光是怎样通过小屋来写生活、来抒情怀的呢?
一、“可喜”“可悲”情景相映衬
第一段,作者开篇就点明项脊轩的位置和它建成的时间,接着写这间破旧书屋的特点。这间小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大约平时还能凑合,一遇雨天就无处容身了:“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另外,室内光线不足:“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可谓:可悲!于是“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使洞然。”整齐的四字句,自然流畅,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满足与快乐。可乐!然后,“借书满架”;同时又美化室外的环境:日间“庭阶寂寂”,小鸟相伴;夜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这样,自由而安静的快乐,跃然纸上。正可谓:躲进书房,“偃仰啸歌”,快乐赛神仙!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在这个生活环境里的自我满足与惬意。可喜!然而,快乐只是时光的一个阶段,随着成人、成家,生活的复杂,会将自己冲入大家庭乃至社会的浑流中,打破安静与悠闲!后面几段,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慈母的英年早逝;自己尚未孚祖母之愿,而祖母已故;最后,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及以后的变迁。一个早失母爱,同时在仕途上又没有发迹的青年读书人,只有在结婚以后,精神才能得以抚慰和寄托。但“伉俪情深”的“可喜”情景并不长久,贤妻早亡,又平添了更多“可悲”之苦痛。
二、巧取细节,情辞并得
正如明代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中:“余读震川文之为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项脊轩志》另一显著之处,便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深刻记忆中的生活细节和生活镜头,表现小屋中那些亲人的形象,抒发自己对亲人深深的追思。这些如同烙印般刻在作者心头的细节与镜头交错并行,情辞并得。
第二段,写出了大家庭分崩离析的颓废情境。作者用“内外多置小门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始为篱,已为墙”几个细节写出了一个大户人家逐渐把原来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邸搞成了杂乱、吵闹、拥挤不堪的大杂院。自己作为这个破落家庭的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靠读书考功名来改变家族命运的子弟,偏偏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文人的自责担当又使他自己伤怀不已。这样的大环境,作者并没有发牢骚,只用“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已”寥寥数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极尽含蓄蕴藉之能事。
接下来,写母亲的勤劳辛苦和祖母的望孙成名。作者截取生活镜头,用人物的典型语言和细节动作突出人物形象。写母亲,借大母婢的讲述:“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母亲关心子女的迫切和抚育子女的苦心,儿子追怀母亲的哀思,至深至微地表现了出来。写祖母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两句话和“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两个动作,把祖母对孙儿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备受母爱、祖母之爱长大的自己并没有能够实现祖母的一片心愿,所以“瞻顾遗迹”,就不止是啜泣而已,而是“令人长号不自禁”了。
第三段,写自己,久在小屋读书,“能以足音辨人”,这一细节,细腻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在小屋中度过的生活时光,包含着作者对小屋的深厚情意。
文末,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段,“问古事”“学书”“述诸小妹语”,朴实平淡的话语,琐碎而不乏快乐的故事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亡妻聪颖好学、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生活的追思,对亡妻的深切哀悼。
最后,选取庭中其妻手植枇杷树这一细节物象收尾,借物象传递出物是人非、睹物伤怀的人世沧桑的感慨,令读者也不免泪滴如雨,撼人心魂。
这间小屋承载着太多的悲欢故事、人迁;这间小屋见证了一个家族的泰丕兴衰。归有光通经史,善古文。33岁中举人,曾八次会试不第,58岁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又被迫离职。一生可谓兢兢业业,然而生不逢时,家道中衰,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正可谓:一屋写尽悲欢事,一屋承载兴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