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社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态社区 社区规划设计 社区管理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自然生态恶化等现象的出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弱,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其生态化、环保化、绿色化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社区建设新理念“生态社区”渐渐由模糊而清晰,它为大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社区模式,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其真正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有待日趋完善。
一、生态社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原意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社区生态指的是在人类住区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生态社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生态社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生态社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社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
1.合理规划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生态社区在开发设计之初就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 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住区的地址进行正确的安排。(2) 选择靠近生态环境好的区域。(3)尊重并保护自然原生态特色环境。(4)尽量使居住者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统。
新世界倚山花园小区区位的选择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它位于梧桐山麓,环境景观十分优美,背靠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翠绿山林绵绵不绝,飞泉流水处处,多种世界珍稀鸟类栖息于此。永久性的山林流水形成的天湖为倚山花园最大的景观资源。最大126米的楼间距、1.68的容积率等建筑属性,不仅使自然风在小区内穿行无阻,也使整个小区视野更为开阔,倚山花园在充分考虑最适合人居的森林湿地系统下,将园林设计成可参与性水景为主的生态园林环境,倚山花园的园林与周边丰富的景观资源融为一体,展现出倚山花园社区独有的高覆盖绿色生活指数。
又如广州竹韵山庄位处南湖双山一湖――背靠凤凰山、正对白云山、在白云山与南湖之间坐北朝南的珍稀天生宝地。保留广州第2大凤凰树等100余棵原生大树,坡地生态罕有,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生坡地的地形地貌;将树的坐标在地形图上标出,再叫设计院设计;为了保留珍贵的直径达1.8米的广州市凤凰树亚军,将旁边的俊竹轩D座由9层改为6层;为了保留两棵荔枝树,将小区内幼儿园的设计修改成单挑式;保留私家后山原生态及泉眼等,大树菠萝、芒果森林等数不胜数,原生态环境在市内首屈一指,绿化率高达40%,而且是坡地建筑,立体空间感觉非常舒适而有特色。
2.建筑风格与社区空间组合
生态社区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地方传统特色和地域文化。如广州清华坊小区,它的风格属于皖南派民居建筑,之中融入一些现代的风格。采用中国民居形式,每套宅院均有前庭、天井和后院,将大量的绿化和环境布置融入宅院本身,使每户拥有一片自己的绿化空间,随心所欲、各显其能、各投其好。宅院建筑、围墙、门坊、街景将完全从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辅以现代建筑材料画龙点睛,使整个院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
社区总体设计的空间组合,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自然通风。室内通风良好是清除一切辐射物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应分析社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社区风道与生态走廊,保证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力求每户都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道廊道。
3.生态节能方案
社区的生态化首先必须是建筑的生态化,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比如北京MOMA万万树别墅小区,采用性能优级越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天棚柔和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置换新风系统、护结构优化系统等,遵循“少费而多”的科技理想,以最高效率利用资源能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以人体最佳舒适环境为标准,达成MOMA万万树常年保持温度20~26°C之间,相对湿度30%~70%.声环境35~45分贝的高舒适度人居环境,24小时置换新风。MOMA已经成为高舒适度、微能耗科技建筑的旗帜品牌,从而获得“国际住协绿色建筑奖范例项目”大奖。
采用节能户型。户型设计尽量保证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与景观效果。自然通风良好的户型在夏季可取代空调的作用。通过调整建筑物的位置与朝向,使建筑物在冬天能得到较多的热量,而在夏天能减少日晒。西安豪盛时代华城以国际住宅设计理念与西安本土居住传统深度切合,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将楼体向东南偏转10度,达到最佳采光效果,延长了采光时间。
(1)节能维护结构。节能型住宅就是通过提高建筑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和楼板)的热性能,同时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使住宅的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节能住宅外墙、屋面作保温系统,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居住在节能住宅内,冬季会明显感到比普通住宅温暖舒适;在夏季,由于通过外墙进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屋面上有了隔热、通风措施,窗户使用能反射太阳热量的玻璃或者有外遮阳,使节能住宅的隔热性能大大提高。如MOMA万万树外墙保温采用100mm厚挤塑聚苯板(北京65%节能标准为80mm),综合传热系数低于0.2W/k.,仅为北京市现在通行标准的1/3。其屋面采用120mm厚挤塑聚苯板+耐渗透的PVC卷材,确保屋面最佳保温隔热效果,屋面总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2W/k。在地下,MOMA万万树“挖地四尺”做好墙体保温工程,墙面有深就做多深,将墙面整体包裹起来,侧面采用100mm聚苯板,地下采用300mm挤塑聚苯板,确保地下室永远不会出现结露的现象。
(2)节能材料与节能施工。严格遵照以“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生态环保住宅)”的理念,更多地采用环保材料、绿色材料,在建造过程中,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建材尽量就地取材,充分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让建筑的总能耗降到最低。
(3)节约水资源。使用节水器具、倡导日常生活节水,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节水:建立两套给水系统,一套是饮用水系统,另一套是非饮用水系统,实现水低质低用、高质高用。雨季时存积雨水,供园区浇灌用。通过保护自然系统来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减少硬质铺装路面,尽量使用渗透性良好的铺装材料,如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等。日常废水经处理用于冲厕;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经过中水站处理,用于社区内的清洁、绿化、洗车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4)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研制采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接收装置,太阳能、风能是绿色能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也是绿色环保的内容。
4.绿化设计
生态社区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态效益。在绿化的规划布局、树种选择、植物配植方面,既要考虑有利于居室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又要尽可能地发挥其遮阴、防风、滞尘、减噪等功能。要充分利用植物蒸腾水分,调节空气湿度、温度,生产氧气,来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充分利用土地延伸绿化空间;充分利用居住区的围栏和墙体发展垂直绿化、增加绿量、扩大叶面积系数,使绿化更具有层次和立体效果。居住区绿化还要注重创新讲求经济、实用并且便于管理。
居住区绿化还要有利于社区服务。如果在居住区的绿化布局上,特别是在集中绿地或小区公园里,适当增加一些林阴下铺装广场,设置一些坐凳或可供人坐下休息的矮墙,让居民走出家门,可以在林间花前得以相聚,或闲谈、或散步、或于早晚锻炼身体,成为社区邻里之间相会相识,相互交往的活动场地,便可弥补人们住进单元楼房后在交往方面的缺憾。
5.废物处理
社区的垃圾处置应尽量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在垃圾的收集站、转运站和处理场实行多次分选回收利用,把垃圾中的可利用物分离出来,作为产业原料,循环利用,如有机废料经处理可用作花木肥料.倡导固体垃圾分类及回收使用培养并鼓励居民的良好消费行为。
三、生态社区的管理和运行
1.尽快建立相应的标准与法规
先进的设施需要有合理的运行和一流的社区管理,生态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依靠社区力量, 利用社区资源, 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制定“生态社区”创建标准,使“生态社区”的创建要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一整套该社区大多数成员在情感和心理上认同的社区文化模式和居民的文明行为规范,实现自我调控,以建立正常的社区社会秩序。
2.加强生态宣传,普及生态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限,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特别是生态意识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所以加大教育投入是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的必然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层次的公共教育和自我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唤起人们的生态觉醒。使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营建绿色的精神家园,逐渐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
3.发动群众参与,建立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
对于生态社区来讲,如果没有居民参与,任何绿色社区的建设都是苍白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都离不开群众,也唯有群众参加,生态社区建设的成果才能巩固和保持。应建立长期的居民培训机制,在入住之前就定期举办环保讲座和培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od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s,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establishment, addresses th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ommunity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s in gre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Shenyang over the past decade which also proposes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further the next step of ful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gre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关键词 :绿色社区 ;创建 ;问题 ;对策 ;公众参与 ;思考
Key word: gre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blem, measure, public refere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社区创建是、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教育部《2001-2005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辽宁”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沈阳市环保局认真贯彻《纲要》精神,积极借鉴深圳、江苏等地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经验,结合沈阳市实际,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自2003年以来,沈阳市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结合社区建设实际,在全市开展了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了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社区21个、市级的绿色社区463个。
1、对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思考
随着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客观形势要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思路需要不断创新,其内涵需要不断地丰富,平台需要不断地拓宽,因此笔者对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
1.1、对创建绿色社区的管理模式的分析
目前沈阳市存在着由基层社区直接管理和物业管理的两种管理模式,所以在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中,我们将重视两方面的发展建设,互补优势,更快更好地开展创建工作。
在基层社区直接管理的社区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通过组织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组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来实现绿色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公众参与的目标;在有物业管理的社区中,我们要重视以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为主的社区环境管理,充分发挥物业公司的环保参与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随着绿色社区的推广,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会有更多的组织机构、单位参与到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中,因此,管理主体的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要建立起社区层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民参与机制。
1.2对绿色社区硬件建设的分析
由绿色建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以及社区绿化等组成的绿色社区硬件系统,其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对生态平衡的保护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降低。根据我市现有的社区建设状况,新建小区应在建设初期就按照绿色社区的硬件条件进行规划。从开发伊始,开发公司就将绿色环保建筑的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使社区建设伊始就具备较高水平的环保设施,在业主入住后,物业公司和社区、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建设绿色社区的软件体系,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对于老旧社区、环境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区,应该结合城市社区改造,从硬件设施上多投入,增加绿地、改造水电暖、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设施,最大程度向绿色社区发展,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1.3对绿色社区软件建设的分析
由社区组织机构、社区环境管理制度、绿色环保志愿者队伍,、普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环保活动及绿色环保家庭建设组成的绿色社区软件系统,其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将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生活方式在居民中播种与传播,培养公民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几年的创建工作实践感受到,公众参与、舆论宣传及政府主导是创建绿色社区软件建设中重要工作。
1.3.1 公众参与
创建绿色社区旨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让环境保护走进社区,走进每个家庭,走入每个人的生活,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在创建工作中,公众参与是创建的基础。
1.3.2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达到人们自愿实施绿色生活方式,自觉规范绿色环保行为,养成环保习惯,在创建工作中,宣传活动是创建的载体。
1.3.3政府主导
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城建、民政、房产、妇联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必须在创建工作中发挥其作用,各尽其职,有效地协调组织创建工作的开展。在创建工作中,政府主导是创建的关键。
在绿色社区软件管理方式上,我们也可以考虑用ISO14000的理念管理绿色社区,提升社区环境管理水平。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主要解决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单位,都可以实施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虽然目前多数社区尚不具备施行这一体系的条件,但其基本原则和理念对于绿色社区的创建却是普遍适用的。
1.4、对绿色社区指标体系的分析
国家、省及各市都分别制定了绿色社区建设标准及考评细则,标准不完全相同,但内容大致相像。基本上是对绿色社区建设标准进行了量化、具体化。建设标准一般都是分组织机构、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环境建设、环境教育和附加项等6部分内容、数十个量化评分标准,提供了可供检查考核的硬指标。考评标准采用基础分100分制、附加分10分,逐条打分,总分达到规定限值,授予“绿色社区”称号。
随着整个创建工作的深入和社区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笔者认为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也应该不断修进,应该适当加大公众参与、环保宣传等软件建设指标的分值比重,为绿色社区的合理与科学性保驾护航。
2、目前制约我市绿色社区创建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市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级绿色社区已达到全市社区总数的75%,省级以上绿色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7%;但从2010年开始绿色社区创建速度明显缓慢,特别是一些社区在创建中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成为目前制约绿色社区创建的主要问题。
2.1.一些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绿化率较低,社区管辖内的小区物业管理率较低,这些硬件条件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制约了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
2.2有的社区主要由一个或几个新建小区组成,社区硬件条件非常好。但社区内居民多数是年轻的上班族。由于环保理念和工作压力等因素,他们对社区组织的各项创建活动参与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
2.3省级以上绿色社区的创建更注重社区的生态环境系统元素,这要求社区在建设或改造伊始,就要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体现出绿色社区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循环。注重特色绿化建设、太阳能的利用、环保装饰材料的使用、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这需要开发商、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2.4区县环保部门是绿色社区创建的推动者,在创建技术指导以及对已建成绿色社区的成功经验交流和推广上,还需加大力度。
3、全面创建与提升绿色社区工作的对策
创建绿色社区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对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面推进和提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已势在必行。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绿色社区良好氛围。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保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2建立投入机制,保证创建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建议政府应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保证创建工作的持续性。政府对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老旧社区,要进行重点扶持、加大硬件投入,要通过政策引导,促使街道、社区以及城建、民政等职能部门投入一定资金,还要充分利用驻区企事业单位联建等办法,全力支持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
3.3 通过区域规划,提升绿色社区建设水平
把建设绿色社区的理念引入区域规划及小区建设规划中,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将太阳能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回收等生态环保项目纳入社区、小区建设中,通过区域规划引入生态环境元素,提升绿色社区建设水平。
3.4加强指导培训,提高社区环境管理水平。
环保部门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普及绿色社区知识;加强对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社区的环境管理水平。重点要指导各地有针对性的解决社区环境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高起点规划建设的硬件设施较好的新建社区,要注重营造绿色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提高民众环境素质等软件建设,调动居民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文化氛围。
3.5抓好措施落实,促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绿色社区创建要走长效机制路子,必须在完善规范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还要研究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要确保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责任到位;组织学习,制定计划,培训到位;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到位;加强协调,共同努力,配合到位;注意特色,软硬兼备,活动到位;组织交流,考核命名,管理到位。这样才能保证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对城市建设和倡导现代绿色生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启迪作用,是一条具有远景性与前瞻性的生态环保发展道路。绿色社区将突破传统社区的单一居住功能,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地。
参考文献
[1]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指南 国家环保部
[2]李兆英:对甘肃省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思考 青海环境2004.02 68-69
[3]赵英文:对武汉市绿色社区创建的思考 湖北社会科学 2004.12 43-44
[4]吴英:创建绿色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峡科学 2008.12 6-7
[关键词] 绿色社区 内涵 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社区的内涵
绿色社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型的城市文明社区。构建绿色社区,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进一步延伸到基层,扩展到社区,深入到家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公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公众获取环境保护信息的建立和完善、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动、对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监督都有积极的作用。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共参与机制的社区。它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性化、生态化作为社区创建的宗旨,即从社区的设计、消费、管理始终贯穿绿色的理念,使社区发展能够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就硬件而言,是社区里的各种环保措施,它的根本含义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较少损耗,以及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较少破坏,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能和新能源等硬件设施的完善。而软件建设是指包括一个由政府各相关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联席会;一支起骨干作用的绿色志愿者组织;一系列持续性的环保活动;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建立绿色社区的目的是把环境保护落实到社区,让环保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2 绿色社区的功能
2.1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绿色社区建立了社区的环境保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引导公众开展行之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方针、政策,倡导绿色消费,强化环境道德理念,弘扬环境文化,可以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2.2 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社区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例如,节能、节水、节电、倡导垃圾分类、抵制豪华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废旧电池莫乱丢等。这种环境文明不仅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而且造就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2.3 监督环境执法。绿色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公民环保参与机制,从而发挥社区居民的监督执法作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2.4 提供政策建议。绿色社区通过联席会制度、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建立了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居民参与政策建议,以及对政府正确决策的理解。
3 公众参与机制在绿色社区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绿色社区,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要发动公众、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公民拥有环保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3.1 公民参与是绿色社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绿色社区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社区建设旨在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让环境保护走进社区,走进每个家庭、每个人,使公民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共建社区,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3.2 公众参与使绿色社区创建扩大内涵起到促进作用
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是关键。加强对辖区单位领导的环境保护宣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绿色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他们的认同,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与辖区单位形成共建关系,签订共建协议,使其能够在人力、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3.3 公众参与对绿色社区创建起到监督作用
绿色社区创建由于公众参与,一方面是对污染环境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环境执法工作进行监督,使绿色社区创建不走过场。当出现社区范围的环境问题或纠纷时,必须为民排忧解难。
4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绿色社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绿色社区创建的工作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总结和提高的问题。
一是由于绿色社区本身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我国目前的绿色社区主要是由居委会和物业来完成,资金来源是创建绿色社区存在的主要障碍。二是现有的绿色社区目标和措施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社区智能化的绿色管理理念缺乏。所谓绿色管理,就是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社区的管理与实践活动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的决策要素之一,将社区的环境建设与环保措施作为具体管理目标,使社区按照绿色社区的标准运转。从整体上看,我国在绿色社区建设中绿色管理仍比较缺乏,如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区绿色管理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公众参与的环境监督制度等。
正因为以上问题的存在,目前我国绿色社区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随着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相信绿色社区的创建将会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与关注,也将会在未来建设得更好。
5 建立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
传统的环境管理片面地强调了政府管理者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依赖政府部门的行为理念。然而,政府环保部门难以协调涉及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环境行为。又因运行成本高,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应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提倡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共同关心和共同参与。通过社区成员对环境事物的积极参与,使环保部门的一双眼睛变成群众的无数双眼睛,从而在根本上保证资源环境的高效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将其化为政府职能部门环境管理的必要补充,还缺乏适当的组织模式,亟待加以培育发展。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能动员社区各种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提高政府行动的有效性,推动绿色社区创建,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质量,而且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创建绿色社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绿色社区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健康理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营造了住宅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环境和健康的和谐、道德和行为的一致。这是环保工作社会化的创新,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新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绿色社区的创建,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我们xx路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于XX年5月7日经海选产生以后,5月10日又民主产生了新一届党支部,两委班子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日常工作,尽管两委班子成员几乎全是新手,但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以及前任书记、主任的手把手的指导下,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决定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
我们社区是一个老城区中的棚户区,居民住房大部份是40—50年代的旧平房,小巷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体居民的20%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多,低保户多,居民的素质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对守旧,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卫生的生活方式随处可见;与此相对的是,随着旧城的改造,高层楼房的兴建,以及滨江美食街、湘春路商业街的兴起,上级领导来我社区检查多,商户们来我社区投资置业的多,再加上明德中学高素质的住户多,这就形成了两种习惯、两种观念、两种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不同,要协调好这两种观念的关系,就必须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变老居民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社区内的环境综合治理,使社区生活环境上一个新台阶。创建绿色社区就成了我们两委班子面前的必由之路。
一、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建全有效机制
1、在新班子刚刚成立之际,就在原任主任的帮助下,两委班子决定在我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的活动,并成立了以新一届居委会主任胡可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城管专干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邀请街道相关领导及驻社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中又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划分了责任区。
2、领导小组经过协商商讨论,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在每项工作中的记录和总结。
3、召开了三次小组成员和各居民小组长会议,号召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并在会上通过了环境管理制度、各种环保公约和各监督制度。
二、 加强宣传,强化绿色意识。
要创绿色社区,美化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就必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是绿色,什么是环保。因此,宣传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手段。社区于5月16日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在明确社区其它工作任务的同时,决定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5月17日召开有街道领导、驻社区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成立创建绿色社区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5月18日,召开各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会议,向全体社区居民发出倡议,进居民小组长进行动员,并作出了“百日决战”动员。共制作宣传板二块,宣传栏三期,《身边事》简报三期,电嗽叭每周一、周三、周六晚上宣传。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立环保小卫士志愿者服务队,向居民发放社区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小卫士向居民发出的倡议书和环保宣传资料。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社区组织了居民群众参加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文艺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的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环保、户户倡绿色的良好氛围。
三、 抓绿化管理,大力加强环境整治。
倡导绿色,首先就要保护好现有的绿化带。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意识的增强,居住环境就要求得到大幅度的美化和提高。社区筹集XX元自建绿化坛11个,绿化面积200平方米,居民自建绿化区35个,面积约1500平方米,园林部门所建绿化带约5000平方米,明德中学公共绿化面积(包括水面)约占总面积的40%,社区总绿化约占辖区的35%。绿化地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浇水、除杂草、整理工作,并有社区小卫生清理杂物,责任到人,并行成制度化。古树、古井有专人负责保护,古建筑乐诚堂成为市级保护文物。
在保护绿色的同时,大力整治社区的内外环境。由于我社区是旧城区中的棚户区,房子比较破旧,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外来人口租住户较多,这些人员的环保意识较低,如餐饮业的务工人员剩余饭菜随处扔,瓜皮果壳随手丢,农用车随便停,这些是我社区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加大力度进行整治,通过与房屋出租户,餐饮业老板交涉,结合城管手段,使我社区的外部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在整治外部环境后,就将重点转向内部。在向广大居民宣传环保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将内环境进行清理,但有极少数居民的年龄较大,旧习惯难以改变,加上受居住条件限制,卫生清理不到位,社区便组织志愿者上门集中清理,如湘江中路一段170号是70年代初兴建的单位宿舍,结构落后,居住条件差,外来人口多,一直是内环境差的重点,社区于8月25日组织人力重点清理,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 倡导绿色消费,拒绝新的污染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抱怨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但人们又在不自觉地制造新的污染,如生活垃圾的处理、家用化学品的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能源、纸巾等,这些消费品是由于人们对节能、环保知识的不正确观念而形成的,要使人们对环保产品、环保消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除了向居民群众作广泛的宣传外,还要有一个节能的措施。针对这些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要求居民垃圾袋装化,并由清扫员向居民做工作,拒绝桶装散垃圾,用桶装垃圾倾倒时产生的灰尘作示范,使居民亲身感受袋装化的好处;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率达100%;垃圾袋装化达到85%以上,除餐饮业垃圾外,居民住户垃圾袋装率达100%,无乱扔乱倒现象,可回收垃圾回收率95%以上,医疗垃圾专项回收;除四害工作在市区检查中获得好评;公共场所无卫生死角,有专人负责,街面整洁;一次性餐具消费下降90%,如盒饭碟装化,不再使用泡沫塑料碗碟,不用一次性筷子;购买东西提倡菜蓝,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此,居民还专门写诗赞颂社区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 共驻共建,净化环境。
社区内有四家大、中型餐饮酒店,一所中学,一家停产集体企业。占地45亩的明德中学,一直是我社区的后盾单位,不管什么事,对社区的工作都对能密切配合,在环境治理上,绿化面积包括水面约40%,南院宿舍区成为我社区文明礼貌、环境美化、邻里和睦的一面旗帜。
在我社区内的四家大、中型酒家,即秦皇食府、好食上、七彩江南和五斗米,这些酒家的油烟是我社区的最大污染源,因为它们都是在去年以前落户我社区的,除好食上在基建同时解决了油烟排放外,其它三家均未进行油烟处理,居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五斗米酒家过去在卫生、除四害、油烟治理上不太配合社区工作,在社区创绿色社区活动中,通过宣传和情感交流,终于得到了解决。
七彩江南酒店的油烟一直是社区的老大难,自从去年落户我社区以来,居民苦不堪言,意见最大,媒体也曾多次曝光,社区曾多次找其负责人协商,七彩江南就是不理睬,在这次创建活动中,通过我们反复做工作,使用多种手法,终于让其接受居民的意见,目前烟筒安装工作正在施工中。秦皇食府经过油烟净化,油烟排放降低80%,也在筹划安装排烟筒。居民对此翘首称道。
辖区内有一家歌厅,原来夜晚传出的歌声令居民很不高兴,经过社区对其进行绿色社区的宣传,经营户表示了理解,将音量调低,居民不再有意见了。
六、 环保从小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
加强环保意识,美化环境,拒绝污染,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娃娃抓起,培养下一代的奉献精神。
7月24日,中小学生刚刚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出来,就来社区参加小义工活动,在活动中,除了接受倡导绿色的教育外,还签定了倡导绿色的承诺书,向广大居民发放创建绿色社区的倡议书,发放创建绿色社区的宣传资料。8月4日,小义工们成立环保小卫士志愿者服务队,在街头巡逻,护绿、保洁,给花坛清除杂物,8月24日,再次在街面巡逻和督查卫生。除了这些外,还出版宣传刊,用书法、漫画、作文等形式宣传环保,文艺活跃分子还在大型环保活动中表演了节目,对宣传环保的氛围起了促进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市环保局局长) 成员:梁已常
(市文明办副主任)
张连萍
(市环保局副局长)
李思金
(市建设局副局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尚林生
(新城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李瑞军
(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科长) 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主任:李瑞军(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科长) 成员:郭立新(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副科长) 各居民委员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创建活动组织机构。 市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 李瑞军
郭立新 联系电话:3227544 附:1、泰安市“绿色社区”申报表
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市从1990年代初开始步入老龄社会,现今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4%,但是为了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的设施和场所相对稀少和单一,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有着敬老的优良传统,老年人过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现在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远见的企业,北京东方太阳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把握住老年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以“全新退休生活领跑者”为开发理念,投资开发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老年社区――东方太阳城。规划设计以绿色生态为指导原则,把阳光、绿地、水体作为基本设计要素和生态资源,以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为设计手段,科学整体地从规划、建筑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系统地采用了先进适度的技术,节约能源、促进环保,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老年社区。
规划布局
项目选址位于顺义区潮白河畔,原为河滩地,20世纪下半叶潮白河由于上游水库的建设,流量逐渐减少,局部河段形成枯河,项目所在地因此逐步形成林地。选址于此体现了节地的绿色理念,基地现状植被良好,地形平坦,向阳临水,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为打造绿色生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基于场地的自然特性,东方太阳城采用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各类建筑按功能与造型的差异进行归类和集中,形成7个主要的组团,以岛式布局的手法散布于基地的大片绿地中。由于基地远离市区没有通常的市政条件,规划设计利用绿色生态手段,结合地势设计了近16万平方米的水体,起到雨水的收集与排放、防洪调蓄、改善小气候的作用。经过规划布局,绿地、水体、居住组团互相分隔、包绕、穿插,空间元素呈现相互开放的结构形态,这种空间结构保证了充沛的阳光,流通温润的小气候环境以及良好的视觉景观。为了保证人与阳光、空气、水体、绿地尽可能地亲和,东方太阳城采用低密度开发的策略,其中,一期容积率为0.45,二期为0.56,三期为0.80。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通过系统的生态景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
首先各组团空间以穿插包绕组团的水体和绿地为景观组织的核心,有的组团以自然流畅的水面为中心,建筑顺沿池岸自由排布;有的组团以规整的水系为景观轴线,形成几何化的空间;的组团贴临运动绿地线性布局;全部建筑向绿地开放。各个组团独特的空间形态强化了组团的可识别性,同时也形成鲜明的景观主题。组团内部空间配合各自的景观主题配种富有特色的植物,精心设计邻里庭院、室外小品以及步行系统,形成视觉丰富 由公共领域向私密空间逐级过渡的景观体系。
东方太阳城的景观设计不仅有形态上的系统考虑,在空间序列上也着意安排,重点在于主要出入口和干道沿线,利用栽植和地形形成空间的收放、引异、屏蔽,并通过水体空间的穿插,特色花卉树木的栽植形成一系列富有变化令人愉悦的景观走廊。
适应老年生活的社区建筑
东方太阳城为适应老年生活并达到“退休生活领跑者”的设计理念,从规划、住宅单体、服务配套设施、社区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精心考虑。
1.环境设计
每一社区按照功能的差异被赋予相对独立的外观现象并通过绿地水体空间形态、植物配置等强调各自的视觉特性,形成良好的空间导向性。
出行安全性借助于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得以实现,车行、人行、高尔夫专用球车道各成系统。车行系统分级设置一级路为主干道由南向北将各个社区联通,二级路为次干道连通主干道与各社区,人行系统尽可能与车行系统分离,供行人及骑自行车人使用,并在居住单元、公共场所和各类景观绿地之间建立了全面安全便捷的联系。并尽量减少与车行的交叉。在人车混合交叉地区设必要的限速装置主要车行道采用曲线路型以减缓车速。小花园风景地带步行道结合小品建筑设置充分的座椅供老年人中途休息,在多层公寓和公建场所设无障碍电梯及残疾人坡道等无障碍设施。
2.户型设计
除针对老年人机能衰退引发的特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外,在住宅设计中重点考虑下列内容:
①住宅类型的广泛性,针对不同收入阶层老人,有公寓、联排住宅、独立住宅等类型户型面积从70m2的一室一厅公寓到有500m2的独立式住宅,不同阅历的老人相聚在这里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归宿,使他们乐于交流感受,心态平和地从新鲜的视角感悟人生。
②注重公寓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如一居室的起居间开间为3.6m2,二居的开间为3.9m2,三居更大一些二居面积在95~102m2,小三居面积约125m2,起居、餐厅分设,三卧二卫,并带小面积工人房(公寓平面图)。
③对老年住宅形态进行了积极探索,考虑到老人身体较弱的护养要求,较大户型中均设工人房,在老人健康时期可当作贮藏室。在联排和独立等较高标准住宅中突出两代居的设计理念。首层均设带独立卫生间的南向老人主卧,并靠近起居厅,可方便出入户外。户型均为平层不设错层与高差,联排住宅受传统四合院启发采用内院式布局,并在露台庭院设活动百叶门提供老人专用的户外活动空间。
④立面造型平和健朗,采用自由组台的坡屋顶造型平实又不显拘谨,考虑到老年人视网膜黄斑衰退,对黄色系比较敏感,外立面色彩统一运用黄、橙、红等柔和又醒目的色彩,以涂料为主;联排住宅以坡顶为主,平坡结合独立住宅采用口坡顶。
3.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考虑到社区离城区较远,配置了相对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集中布置于中心社区,位置居全社区中心地段,方便各社区到达。中心社区的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围绕中央水景呈集群式布局,中央水景是直径120m的人工湖,周边是宽敞的亲水步行街道,正南是步行街放大形成的太阳广场,也是中心社区的主入口。中心会所功能齐全,地下一层为农贸市场与物业管理中心,首层设有超市,精品店与各式餐厅,二层为中心大堂、多功能厅、图书馆、活动室,三层还有各类活动用房。健身中心位于中心水景以东,包括室内综合球馆、游泳池、健身房及保龄球馆。中央水景正西是零售中心,有银行、邮局,各类便利服务、饮食集中的区域,为老年居住者提供了极其方便
的服务。中心社区还建有旅馆,为来此作客和参加各种老人节活动的外地老人提供了多种形式与价位的住宿。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创造了超出一般社区的优势服务。
除中心社区以外各居住社区也配备了小型服务中心,方便日常使用。
水体与生态设计
东方太阳城重视绿色生态设计,把它作为落实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技术保障体系 绿色生态设计要求“对影响所规划地区的自然界力量进行生态学的观测”通过观测确立最适合这些自然条件的设计形式,它们不仅承担人类需求的社会功能,也参与物质能量循环,承担着生态平衡的自由功能,而绿色生态设计谋求两种功能和谐统一。东方太阳城结合原有地形,把低势地面围成湖,保留大片绿地加以种植改造,绿化和水体不仅是景观要素也是环境优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包括雨水管理、废水处理系统、植物调节改善气候条件、通过水体创造舒适小气候及清洁能源的作用。
将水体设计了丰富各异的形态:当水体融合在社区内时,呈规整的水系,几何形的湖岸铺装和种植方案结合岸边的几何图案;当水体在开放的空间中,呈自由的水岸线,活泼流畅、植物配置也富有不同特色,其形式更是多样。有亲水型的,如中心湖面的亲水平台、观渔小桥、自然荷池、十字水渠……人们可以靠近它在岸边漫步、在水中荡舟还有观景型的,如喷泉、叠水…置身于缤纷各异的自然景观环境中对贻养老人之心情、增进身心健康提供了环境保障。
生活给水来源于自打深井,经水箱自洁器消毒处理后供小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经管道系统集中至中水站,一二期工程共用一个供水站设计规模1700m3/d,在中水站经过两级接触氧化处理后再经过滤水器处理,达到国标要求的《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质标准》,中水站处理后再经一片人工土壤(约667m2,1.5m深)及其上种植的强过滤作用的植物渗透净化技术(植物主要是芦苇和菖蒲),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提高景观湖水的水质标准。未经这步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道路洒水与绿化浇水。
雨水的排放与消纳也以景观湖为最终蓄水体,通过截污、截留、循环、生态修复后“自然净化”“自然排放”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设计。
1.利用地形地貌
屋面雨水就近汇入建筑附近的低势绿地(低于道路路面5cm~10cm)明显削减了雨水径流量,去除了初期雨水污染物,也节约了绿化用水。低势绿地的溢流口或其自然坡面与输送排放雨水的绿化浅沟连通,路面和停车场雨水则先汇入附近低势绿地、带状绿化截污带或路边浅沟对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流截污后输送排放;对污染量较大的集中停车场在排水沟内设置特殊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将污染的初期雨水分流,通过污水管系进入中水处理站:在流量较集中的排水区域还设置浅沟,底部设碎石调蓄空间和雨水调蓄池,并设置提水景观设施,增加补充地下水量改变局部景观效果。
2.对部分堤岸修整改造
修建一些岸边生态岛,通过修建岸边净化带及不同的植物种植和微生物生态处理,达到自然净化的功能,对湖岸设计的变化使其形成水流扩张区、缓冲区、静水区,水流在湖体内减速、转向,加大湖水的循环,既强化湖体的净化功能,同时也改善湖体和小区自然景观效果,使水体能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同时利用人工土壤植物渗泸净化技术对中水进一步处理,提高景观湖水水质标准。
3.削减雨水峰流量
增加雨水的就地消纳,由于基地处于河滩低洼地势,削减雨水峰流量。对湖体溢洪口和排洪渠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水体的调蓄容量,提高防洪标准。
综上所述的水系统的设计与生态应用,节约了大量地下水资源,雨水经有效的入渗措施,涵养了地下水,维护了自然水循环的环境,仅小区一期工程用地总面积29ha其中建筑基底用地3.9ha,道路(含广场、绿化停车场)用地6.0ha,绿化用地15.30ha,人工湖占地3.18ha,为人工湖补充了雨水8.7万吨;小区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51.70ha建筑基底用地9.224ha,道路(含广场、绿化停车场)用地10.6ha,绿化用地27.56ha,人工湖面积4.5ha,为人工湖补充了25.2万吨雨水。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根据一期、二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一、二、三期工程平均可利用雨水量将达到70万吨。
对雨水利用有多年技术研究经验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东方太阳城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中提出了许多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配合了东方太阳城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及污水零排放的设想,为东方太阳城的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建筑节能设计
从项目始建以来,建筑的节能设计一直是作为重要的措施贯穿设计全过程,基于我公司在参加北京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讨性的方案与工作,2001年8月即向投资方提出了在东方太阳城项目实施绿色、节能设计的理念和再生能源使用的可能性,得到了投资方的响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因而确定了分步采用,逐渐深入的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策略。
首先在期工程的来访中心采用了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地热能达到节能目的,并采取回灌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耗,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一期工程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在二期和三期工程中加以了推广,公寓、联排住宅和所有公建项目均采用井水源热泵技术、独立住宅全部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在独立住宅中,每栋别墅或四合院独立采用一套地温循环冷暖系统。末端方式夏季为风机盘管制冷冬季为风机盘管或地板辐射采暖送热。从2004年6月开始运行经过测试地源热泵的热温度全年稳定,夏季其冷源由土壤源热泵组织供12/7℃的冷水,夏季房间温度达到24~26℃,冬季的热源由土壤源热泵机组提供45/40℃的热水,冬季房间温度达到20~24℃,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51,较传统空气源热泵高出40%,运行费用为普通空调的50%~60%。系统方式的选择可根据用户要求在设备机房内切换,热泵机组采用法国CITA公司的产品,在双方配合下成功地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虽然发展商在前期一次投入较高,但却实现了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经济与节能效果运行费用冬季为14.3元/m2,夏季为13.4元/m12,冬夏合计27.7元/m2。
一、领导重视、使创建活动得到有力地组织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有效地改善我社区的环境质量,努力使环境保护与社区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进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区建设,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给居民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这是社区创建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几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创建工作,坚持把绿色社区、“创国模”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作为为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创建活动地开展。市文明办、环境保护局、民政局作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主管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把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融入我社区争创杭州市文明社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将创建国家模范城市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街道主管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帮助社区协调创建中有关事宜,亲自参与评估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三个部门做到常通气、常商议,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创建,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为使创建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市环保局和街道领导认真指导创建工作。同时还组织了十一个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杭州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研讨培训会,学习外区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得今年全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扎实有效。在社区创建中,街道分管领导、主管人员精心组织,他们在拟创社区中,把社区负责创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观看创建指南光盘、讲解创建指南,使社区同志理解绿色社区的理念,掌握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步骤、方法。社区在创建中积极地开展自我评估,查问题、找不足,订计划、订措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整改。兰岭社区创建组织健全、计划措施符合实际、活动开展丰富、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机构得力、档案资料规范、创建效果较明显。
三、公众参与,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
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自治管理,并在创建过程中增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公民的环境行为能够得到规范、环保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因此,为了调动全体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居民能参与到社区创建工作中来,实现社区环境管理自治,社区把社区创建工作融入整个社区环境管理和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采取网上宣传、集中宣讲、利用老年学校上环保课、固定宣传栏设环保专刊、深入到居民家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环保科普知识问答、创建倡议书等材料进行全面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社区环境、爱护社区环境,积极支持、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氛围,使绿色社区创建的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街道积极宣传社区创建工作,把地方环保与军营环保融入一体,把创建工作推进军营,从军官至士兵、居民都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使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良好效果;社区定期出一期环保科普知识橱窗,让居民更多的知道和了解环保知识,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深受居民欢迎。社区特聘请社区里的3名退休教师为居民讲授环保课,开展绿色文化楼道活动,营造居民之间和谐氛围;兰岭社区在社区积极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的同时延伸到开展绿色楼门评比,不断扩大家庭的参与范围,营造了居民参与社区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改善环境,使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使社区环境能有所改善,达到社区环境和谐,使居民能感受到社区在变化,通过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给居民创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环保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开展社区创建工作中环境整治与环境改善极其重要内容。几年来兰岭社区进行自我评价,找问题、定目标、定计划,在创建中勇于克服人力、财力等困难,不断地去努力、去争取,想方设法挖掘人力、财力,不断进行整改。搞好社区卫生对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发展社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兰岭社区是城交结合部、农居混杂,有老区、新区和村(居)民,外来人口多、卫生意识差的实际情况,结合几年创国卫,平整路面约200平方米,补窨井盖20块,清理生活、建筑垃圾约200余吨,墙壁白化300平方米,与pCO专业消杀公司投放除四害药300余斤,灭蟑药671份,计金额4026元,取缔露天粪坑10只,疏通下水道500米,清理卫生死角80余处,增设垃圾桶37只,发放资料60000余份,共计创国卫费用35000余元。着重对清扫保洁加强监管,每天二次和每月三次的检查,巩固创卫成果,保障了居民健康。配合防疫部门对犬类进行调查,预防禽流感等,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社区卫生、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因此被评为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给了居民一个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居民之间、邻居之间变得融洽了、和谐了;兰岭社区针对老旧小区,积极想方设法争取资金,社区积极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辖区内有宾馆100余家,小餐馆 家,开水房 家,街道和社区一起制定整改计划,撤出违章建筑、清除了不合规定的小餐馆,居民对社区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了。
几年来,绿色社区的成功创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社区环境、居民环保意识、居民环保素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当然,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小部分企业创建工作存在不够重视现象,使创建工作只浮在面上,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二是有些居民对绿色社区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概念的认识上比较肤浅,个别社区只认为绿色社区就是种点草、栽点树,绿色植物多一点就是绿色社区;三是经费的缺乏,给创建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坚信,通过各方的积极配合,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定会成功。
[关键词]低碳社区;发展路径;鞍山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009-02
1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低碳革命。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社会消费模式成为重中之重。聚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城市因其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力与影响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实施平台,而作为承载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单元的社区,理所当然的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建设低碳社区成为许多国际大都市发展低碳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城市社区在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还应该关注人类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社区在宣传与引导开展低碳宣传和教育,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建设低碳社区,倡导低碳生活也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最有力的实践诠释。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从而把生态文明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布局。
1.2研究现状
目前,在低碳经济领域研究中,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和学者致力于低碳研究,我国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社会低碳节能环保建设的研究,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机构,由行业知名人士联合组成,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另外,一些学者就低碳城市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张洪波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中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碳排放现状和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在低碳社区领域,专家学者多注重研究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与建设途径,大多数从技术层面去研究。例如,张君瑛在《规模化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与实施保障》中从低碳社区建设的技术、方法方面介绍了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因此,在专门针对低碳社区的发展模式的研究上在国内还比较少,这是由于当下我国低碳社区发展不成熟,能够供学者专家研究的社区很少,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向大都集中于低碳经济。但是低碳社区是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趋势,研究低碳社区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2国外低碳社区发展模式
低碳社区的概念提出后,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到低碳社区的建设中来,给我们研究和建设低碳社区提供很好的范例。例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德国的弗莱堡市的沃邦社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等。这些社区都是低碳社区的典范,通过低碳理念来改变居民的行为模式,同时以低碳设施为辅助,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些社区以他们的实际经验与运行模式,证明了低碳社区的高可行性,用可持续社区的理念来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里重点分析一下英国的贝丁顿社区。英国的贝丁顿社区是首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零能耗”社区,其“零能耗”的设计理念是指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具体而言,这些社区的低碳模式主要如下:
节能建筑模式。为了减少建筑耗能,在建筑楼顶外墙采用超级绝热外层,采用木质窗框以减少热传导;社区所有的房子墙壁都很厚,采用纤维玻璃材料做成;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利用新能源模式。社区房屋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以补充居民电力需求;社区的综合热电站采用电热联产系统,向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生活方式模式。使用低能耗的家用电器,其耗能大约为同类产品的一半;房间尽量多开窗,便于直接吸收太阳光,减少空调的使用。绿色交通模式。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开发商建造了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提倡合用和租赁汽车,社区内组织车友俱乐部,租用社区的公共小汽车,降低社区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使用电动车。
3鞍山市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为了了解鞍山市低碳社区的发展现状,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在社区调研中,我们发现鞍山市低碳社区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外,甚至比国内许多低碳社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鞍山的低碳社区建设中,首先,我们发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居民很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设计、规划、决策中来。一方面,居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参与政策,鼓励居民参与。鞍山市的低碳社区多停留在节能减排的层次上,没能从更深、更远的角度来加强社区的建设。其次,在建筑方面,多为传统建筑,节能建筑较少,节能建筑主要集中在新建小区,同时传统小区的建筑改造难度较大。在能源利用方面,主要还是利用传统能源,新能源利用较少,太阳能利用率普遍不高,取暖方式多为集中供暖方式。在交通方面,私家车数量较多,有些社区的汽车拥有率甚至超过50%,但是拥有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居民较少,尤其是随着社区层次的不断提高,自行车拥有率随之降低。在低碳节能意识方面,大多数居民都有节能意识,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居民的低碳行动还是受到很大的局限。由此可见,鞍山市低碳社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对鞍山市新建社区的发展情况来看,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低碳的理念注入到社区规划和建筑当中,社区低碳趋势越来越明朗。例如,万科集团在鞍山投资建设的小区,被称为绿色建筑的未来样本,小区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到处都体现了低碳的理念。万科通过人体工程学规划人的活动与空间的协调关系,科学设计人居,已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在具体建设上,万科从建设、装修都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一方面减少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延长建筑使用周期。甚至在各个细节,如空间采光、通风、格局划分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达到低碳、舒适和健康。另外,鞍山市嘉泰星河二期林荫大道小区也将“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引入鞍山,将低碳人居示范工程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中来,该社区率先采用德国力诺瑞特太阳能打造建筑节能一体化住宅,成为鞍山市环保社区的佼佼者。由此可见,鞍山低碳社区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形成规模化建设的潮流。
4我国低碳社区的建设思路
4.1低碳社区建设理念
低碳社区应该遵循碳排放最低的建设理念,其核心是零能源消耗。我们发展的低碳社区是极大的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最大量减少碳的排放,实现零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能源利用与废物处理的循环的居住模式。
4.2低碳社区的建设内容
低碳社区的建设应该从技能水平、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进行。技能水平是指社区成员的个人能力及个人价值取向,包括低碳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组织结构主要是指社区的组织框架,是低碳行动实施的有效载体。制度建设是指社区内部的制度、规定、观念等,例如监督机制、问责制等。文化氛围是指社区独有的理念与价值观念。
4.3低碳社区的建设途径
低碳社区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区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二是社区成员之间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三是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社区集体行动。居民参与是落实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居民低碳意识的提高,才能为低碳社区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号召全体居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规划、管理、决策中来,促进低碳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在社区推广低碳社区的理念,最终实现影响带动周围社区,逐步构建低碳城市。
5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路径
5.1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是建设低碳节能城市的重要举措。倡导绿色出行要在社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开展无车日活动,组织系列绿色出行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市民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推动无车日活动常态化。
5.2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要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培养社区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促进广大社区居民转变观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提倡低碳生活,在社区内加大开展低碳宣传,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健全发展各种民间环保组织,营造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5.3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低碳环境
建设绿色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绿化活动,提升小区绿化覆盖率,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发挥绿色植被的“碳汇”功能,不仅要注重视觉效果,还要注重生态效果,从注重绿化面积向注重绿化空间上提升,培育社区绿色植被的“碳中和”能力。
5.4转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使能源供应脱离传统能源,尤其注重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实现光伏发电。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小风电技术应用的优势推进风电的快速发展。
5.5加强社区规划,建设低碳节能建筑
合理规划住宅用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域环境,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合理规划社区绿化带,以达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建设低碳节能建筑,要从建筑的建造,建筑材料和生命周期考虑,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招商地产绿色研发与应用中心副主任设计师。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对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研究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目前在招商地产负责暖通空调设计管理、建筑节能设计管理工作。
CHF记者: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您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在建设方面应注重哪几点?
张传经:
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比较明确地阐述。绿色建筑讲究的是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方面重点应体现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安全与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就绿色建筑的建设方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虑:
1、绿色建筑不应是某一单体或单一技术的载体,它应是为人类提供居住、生活及工作的场所。
绿色建筑的建设讲究的不是某一种先进的技术,讲究的是技术整合与“因地制宜”的适应性。按热工分区来讲,全国可分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地区、冷地区、温和地区五个区。它们不仅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方式与时间也不同,这样造成了在不同地区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绿色技术。例如:南海意库3号楼,由于深圳在很长时间处于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梅雨季”。针对该气象特点,我们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模式,该系统与冷冻除湿相比,不仅除湿量大,而且不需补充其它热源用于加热新风系统。对北方主要以供暖为主的地区(如哈尔滨),我们一般不采用外遮阳措施,盲目采用外遮阳技术不仅浪费资金,还会造成建筑的能耗增加,非常不“绿色”,况且外遮阳系统对建筑的采光、日照有一定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不利。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绿色技术进行筛选,找出合适的技术以适应不同的项目。
2、绿色建筑应保证健康与舒适的情况下谈节约。
目前,全国大部门地区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如果在雾霾天气还打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建筑能耗,未免有点太“过”了。所以,我认为绿色建筑应该是在保证健康与舒适的前提下谈节约。当然,我们谈健康与舒适,不是讲“豪华、气派与奢侈”,我们讲的是一种保证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前提下尽量节约能源。我们强调室内的健康与舒适水平应达到国内与国际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3、绿色建筑并不一定是高成本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意味着增加成本,前期优化设计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建筑性能而不增加或增加极少成本,直接受益者主要是业主。比如:我们南海意库3号楼采用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综合各单项节能技术亮点,集成创新。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绿色荣誉奖“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三星)”。其次,南海意库3号楼先后获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奖(2007年)、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2007年)、 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2007年)、绿色生态建筑金奖(2007年)、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2010年)、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奖(2010年)等绿色奖项。
经过近五年的实际运营数据,评审专家认为南海意库三号楼项目的总体节电可达73.5%、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达到41%,但我们的绿色增量成本仅900多万元,5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增量成本。水处理直接投入30万元,每年节约水费2万多元,成本回收期小于15年。
4、坚持以被动优先,主动为辅的方式。
通过因地制宜采用“被动式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能够实现建筑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被动式设计无法满足功能的情况下,我们才考虑主动式方式。针对住宅设计,我们在前期设计中充分采用建筑性能分析思路,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户型进行通风、采光等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户户通风采光良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通过因地制宜采用“被动式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能够实现建筑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5、努力发挥人类的行为节能。
人本是绿色建筑的根本价值,招商地产提倡的绿色建筑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开发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建筑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招商地产一直强调人们自主的行为节能模式。比如:南海意库车库、厕所我们安装了声控的照明系统,只有人们走进该区,照明系统才能启动,基本可以做到“人走灯灭”的节能模式。另外,我们还倡导地产所有员工“少吃肉、多吃素、少开车、多走路、少用纸”等的生活与工作模式。
CHF记者: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理念和经验?
张传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到南海边一个荒芜的小渔村,开始了他们的筑梦之旅。蛇口今天的美好,都来自于蛇口建设之初就提出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那就是袁庚老人提出的:“将蛇口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进入九十年代,招商地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海间的绿色家园”的发展方向。招商人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强烈个性魅力的色地产理念体系,以“家在・情在”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动态的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大量机构与专家学者研究,基本制约是资源与环境,所以需要可持续发展,顺应这一需求招商地产在2002年首倡“绿色地产”理念,不断将大量的绿色技术运用于地产开发实践。在从单体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从技术走向模式的绿色创新中,招商建设者的“筑迹”遍布五湖四海,把绿色的种子洒向了他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在“家在・情在”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2010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同年,招商地产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将已经连续了六届的“中外绿色地产论坛”主题升级成了“中外绿色人居论坛”,立即引起各界瞩目和热议。从“绿色地产”到“绿色人居”的跨越,再一次展现了招商人“敢为天下先”的果敢与实践精神。
招商地产的绿色理念的本质就是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在物质层面,招商人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园区开发商”与“绿色地产商”。
“园区开发商”体现于一级土地开发上,以产业、居住互动为核心的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形成了功能丰富又相互支持,具有高度自我调节能力的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们得以就近居住、就业、购物、休闲,享用医疗、教育。这一体系统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提供了经济层面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绿色地产商”体现于土地二级开发上,招商地产以保护环境生态、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为目标,绿色生态开发的理念与实践贯穿整个项目。绿色生态开发,体现于对自然原生态的尊重,体现于对老建筑的再生,体现于对生态庭院的营造,体现于对社区归属感地建立,等等;更体现于由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能源、设备乃至植被等构成的绿色生态技术体系。
在精神层面,招商地产将“筑造绿色家园,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倡导“家在・情在”的精神主题,情系服务,情系关怀。使社区处处弥漫着温馨的人性关怀,形成了招商社区的文化价值,这是社会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泰格公寓是中国首个获得LEED认证的商业项目,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成熟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我们尝试引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LEED-NC认证体系,并获得了银奖,它代表着一种突破,一种创新,即便到现在泰格公寓的设计理念和绿色技术仍然十分领先。南海意库是旧厂房改造项目,邀请江亿院士等国内绿色建筑领域的专家,采用温湿度独立空调、冷辐射地板等高新技术,遵循四节一环保原则,专注细节,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评为中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也是首个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运营三星建筑,为建筑的绿色改造树立了标杆。金山谷项目融合集成了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引入国际更为先进的“一个地球生活社区”理念,联合国际合作伙伴,精心打造的绿色低碳社区,荣获“联合国人居企业最佳范例奖”(全球仅五项,中国唯一获奖项目),被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委员会主席Nicholas You誉为中国唯一一个真正的绿色社区。金山谷项目是招商地产成功打造蛇口片区之后,将蛇口经验进行提炼复制的产物,复制了成熟的“自然生活,天人和谐”的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它启示我们,跳出单体建筑,从建筑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CHF记者: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张传经: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因此,我提出倡议:
一、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环保意识,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在社区及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参与社区的环保实践和监督。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绿色消费,支持环保。
三、积极、认真搞好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共建绿色家园。
四、全面提高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负起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做出实质性的贡献;积极从事和广泛参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工作。
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已知的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舱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明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新的世纪,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健康、卫生的社区遍地开花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造。让我们这群新世纪的见证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各自的使命,共创绿色环保、健康卫生的新社会。我们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绿色环保社区将会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闪烁醉人的星光!
绿色环保宣传倡议书二:
老师们、同学们:
绿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肺,是动物们生存的必要环境,它和生命难舍难分。而现在,世间的一抹绿色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乱砍乱伐、酸雨摆在世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即是环保护绿!
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创建洁净、文明、规范、美丽的绿色校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为了更好地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学校开展的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活动,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和绿色环保同行、创建绿色和谐校园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二、努力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
四、积极、认真参加校园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和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景观;规划;多功能
1 西北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
英格兰西北区域是英国英格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重工业城市为主,包括曼彻斯特、利物浦等等,濒临西面的大西洋。
在英国所有地区当中,英格兰西北区域有着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方面最丰富的记录。从世界第一个工业重镇诞生到后工业时期再到转型为以服务和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20世纪后几十年,绿色基础设施作为该区域规划和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贯穿其整个发展史。英国第一个公立公园-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即诞生于西北地区,该公园由帕克斯顿爵士(Sir Joseph Paxton)于1847年创建,成为这个工业重镇的绿肺。第一个地基信托基金于1981年创立于圣海伦地区,作为一个工具将废弃地和后工业基址,如矿场的煤矸石堆积地,改造成公共开放空间。“默西河流域运动”是一个环境再生计划,主要清理当时世界上最脏的河流,但同时也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借助强有力的区域政策支持,“新地计划(Newlands)”、默西河森林(The Mersey Forest)项目和韦佛谷计划(Weaver Valley Initiative)以这丰富的绿色基础设施记录为基础,产生了影响深远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1]。
2 西北区域GI实践
2.1 “新地计划”
“新地计划”是一个五千九百万英镑的土地复兴项目,意图在跨越西北区域的棕地上建立开发持久且经济上可行的社区林地。该项目同西北地区发展局(NWDA)与林业委员会(FC)是合作伙伴关系,但也在更广范围内与诸多机构(Groundwork,Community Forests North West,Land Restoration Trust)建立项目上的合作关系,并且与地方当局、私人土地业主、当地社区、私营机构顾问以及承包商建立了按项目合作的基础。“新地计划”当下提供的项目横跨西北地区,其所有的项目都能够协助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更新。绿色基础设施的土地使用、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对这个项目至关重要。目前,已有7个项目完成或在建,现以其中的一个项目——默斯顿谷(Moston Vale)为例来说明。
这个面积21hm?的默斯顿谷项目位于曼彻斯特北部,被改造成一个全新的“都市乡村”,促进了曼彻斯特都市区域计划(Manchester City Region plan)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加了其经济价值。尤其在曼彻斯特北部房地产市场复兴区域的核心位列国家多样性贫困指数的前5%的情形下,通过“新地计划”,默斯顿谷现在成为吸引投资的高品质地区,而这些投资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新的交通、体育和游憩设施也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并且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促进了居民的健康和幸福。
“新地计划”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绿色基础设施资产、连通性和多功能性三大部分。
2.1.1 绿色基础设施资产(GI Asset)辨析和记录
在“新地计划”的规划和发展中,开发和提升了众多丰富的绿色基础设施资产。默斯顿谷的绿色基础设施资产包括开阔的草地(野生和人工的)、小林地灌木丛、野花草甸、小路、运动场和行道树。
“新地计划”开发了公共利益记录系统(PBRS)。这是一个定制的GIS工具,能够创造出基于需求的评估集合,围绕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交通四类展开。PBRS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以证据为基础的策略评估,其能够引导投资,使附加在每英镑费用上的价值最大化。
2.1.2 连通性建设
默斯顿谷的场地设计方便从当地进入。场地边界以较低的围栏作为标记,可以阻止车辆的非法进入,但却仍能保持视线通透,不影响观赏整个场地,并且鼓励人们进入社区林地。因此,整个场地是开放和易于进入的。场地的边界都用大树标记出来,与周围的地区形成连接。
新建的横跨场地中心的道路连接起周围的公路和当地居住区。场地上设有许多入口可以使人们方便的从商业园区进入到默斯顿谷。河谷周围种植的行道树像伸出手召唤一样吸引人们进入场地,同时也使场地有了浓荫遮蔽。
2.1.3 多功能性策略
(1)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通过棕地的改造再生和补充完善的社区街道绿化,“新地计划”正在帮助整个区域的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建立起新的社区林地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重建场地周围的植被尤其是在入口出的土壤和乔木,这也有助于增强周围城市地区抵御洪水风险的能力。
(2)增强生物多样性、廊道和连接。默斯顿谷场地规划设计的两个关键要素就是自然树木和野花草甸,这二者均可以促使野生动物重返生境。更好的管理现有树木和整体环境也可以提升场地的生态多样性。同时,还与怒谷(Irk Valley)项目建立联系,该项目的生态优先性与本场地上实施的工作和活动连接起来以促进形成更广泛的生态多样性。
(3)经济价值。“新地计划”的宗旨就是创造出持久的经济上可行的社区林地,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方式刺激当地经济的复兴,反过来也对整个区域也产生重大影响。“新地计划”意图围绕项目地区创造出 更广的影响力范围,使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和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时更具竞争力。
“新地计划”对房地产价格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正式和非正式的研究表明社区林地能够使该地区的地产价格产生显著变化。有非正式的报告说,自从默斯顿谷实施“新地计划”之后,这里的房地产价格几乎翻了三番。然而,更引人瞩目的是2005年的独立地区估价师审查,其调研了默西赛德郡圣海伦区域的新增社区林地发展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直接归因于林地单独影响的增长值超过了一千五百万英镑。
(4)强化社区。通过重建废弃的、未使用的以及被忽视的土地,利用这些位于当地社区中心土地的悠久历史,“新地计划”成功地打击了如行为和低级别犯罪等社会问题。在“新地计划”的场所工作也有助于重建社区荣誉和共生关系,项目旨在团结当地居民并为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和举行社区活动的场所。
“新地计划”创造的林地重在向当地社区提供合适的设施,以鼓励开展游憩活动和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默斯顿谷,“新地计划”安装的足球场和更衣室成为该场地极为重要的元素,这使得当地青年人重新组建了他们的足球俱乐部。通过开放式的种植计划和太阳能照明使道路景观更丰富,通行更安全。自从这个场地被开发后,林业委员会和合作伙伴们已经在此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从快乐日到社区摄影大赛,无一不是鼓励居民在默斯顿谷开展娱乐活动。
2.2 默西河森林项目和韦佛谷计划
默西河森林,这个英格兰最大的社区森林,已经在西北地区实施了多年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在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策略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处于先锋领导。它是西北地区领导型的环境复兴计划之一。自从1994年起,通过社区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已经种植了超过八百万棵树并且改造了将近5000hm2的土地。默西河森林项目也在领导绿色基础设施知识产权 辩论,举办咨询活动和文件,申请进一步合作的拨款,确定优先次序和合作伙伴分享良好做法,并设立咨询和项目实施的采购路线这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韦佛谷计划初始时是作为一个区域公园动工的,由之前的柴郡议会主持,作为一个主要的区域复兴项目,旨在为柴郡和其周边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和社会福利。韦佛谷战略框架是为该区域打造的一个愿景,以期连接、转变和振兴该区域并捕捉地方的独特性和产生交叉利益。绿色基础设施途径是该战略的中心。由默西河森林项目和韦佛谷计划共同推动柴郡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战略发展。
默西河森林和韦佛谷计划的绿色基础设施战略的实施主要通过辨析绿色基础设施资产和多功能性策略来实现的。
2.2.1 绿色基础设施资产辨析
根据对默西河森林和韦佛谷区域的分析,将该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分为19种类型,包括公园和规则式园林,室外运动设施,林地,河道和水体,草地,荒地和高沼地,海岸栖息地,农田和园地。
2.2.2 多功能性策略
(1)气候变化应对和缓解。默西河森林项目大量种植本地树种和林地,通过其吸收和贮存碳来提供固碳途径以帮助缓解气候变化。这些树木能够帮助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拦截和允许雨水渗入到地面,有助于减少洪水对农业用地和建筑环境的危害。此外,它们可以通过荫蔽和蒸发降低温度。默西河森林有创造可再生能源的潜能,例如通过杨树和柳树等能源作物。
同样,韦佛谷计划建立栖息地,创造新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连接乡村,包括重建与水体的连接,也鼓励创造更多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沿着韦佛河的关键地点开发了许多社区领导的小型的水力发电项目。长途步道和自行车道为人们提供了前往办公地点和学校的娱乐和功能路径,同时旨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2)水资源管理。韦佛谷地区常有洪水的风险,尤其是在诺威治地区,且这种风险随着全球变暖而加剧。恢复洪泛区和韦佛谷湿地能够减少下游的洪水风险同时提升水质。还可以建立如芦苇、沼泽、池塘湿地林和草地等栖息地。
(3)增强生物多样性、廊道和连接。默西河森林项目正帮助实现全国生态多样性目标。迄今为止,已经新增超过2900hm2的林地和800hm2的野花草甸、湿地和其他栖息地,修复或重植超过90公里的灌木篱,还重建了110多个池塘,这一切都有助于恢复区域的野生生物的自然多样性。韦佛谷将为例如水田鼠和水獭等动物创造新的栖息地,为人类和野生动物创造提升水质的动力。新增的韦佛林地与入韦佛谷的古老林地结合在一起,将会显著改善次区域的生态网络。
(4)游憩与健康。默西河森林合作计划正与西北地区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将森林游憩作为减少冠状动脉疾病和肥胖症风险的途径。通过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步行、长跑骑车和其他户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表明,有至少20%的当地居民每周去林地游玩一次。韦佛谷设立了“韦佛之路”―步行和自行车道交通网络,并通过介绍解释、游客设施、步行路线、徒步和详细的传单和手册来支持。
(5)经济价值。默西河森林已经吸引了3600万英镑的新增投资,并且创造了150个新增工作岗位。默西河森林是该区域旅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西北林地贡献了近3000万人次的游览量。
默西河森林通过绿化关键的交通路线提升了区域形象,尤其是机动车道。同时,通过开垦土地和劝说私人土地业主在荒废的基址上建立新的林地,其还处理了大量遗弃荒废的土地,而这些地方只有发展林业才能有所产出。
韦佛谷计划在该区域的市场和城镇复兴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当地的旅游经济由于各个镇的特色发展而大为充实和丰富。一项由TEP在克鲁地区做的复兴计划的研究表明,绿色基础设施在帮助城镇实现形象提升方面可以发挥巨大潜能,通过利用其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帮助城市树立区域门户形象。
默西河森林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刺激了当地木材市场的繁荣。该项目也提供林业训练、乡村手工艺和土地管理的培训,以刺激当地林业发展并帮助劳动力应对新的工作机会。
(6)教育。默西河森林项目提供了户外课堂和教育中心,并开展了针对年轻人好奇心和活力的教育项目。最近一项针对与该项目合作的教师的调查发现,默西河森林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行为,减少操场上的事故和冲突的发生,提高学校的形象,缓解教职员工的压力。
3 分析和总结
3.1 广泛性
由“新地计划”、默西河森林项目和韦佛谷计划可以看出,与其他一些定义GI 为仅覆盖于非建设区域部分地区的系统不同,《西北绿色基础设施导则》将GI定义为存在于“所有地方和任何地方”[2]。从社区林地到郊野公园,从默西河流域到海岸栖息地,从农田到沼泽,从工业废弃地到户外运动场地,西北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开放空间类型(图1),将GI网络结合建设区域和非建设区域的潜力挖掘的淋漓尽致。
3.2 连接性
“新地计划”侧重于营造大都市圈的社区林地,通过社区林地将其他绿色开放空间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创造近在咫尺的娱乐和康体场地;而默西河森林和韦佛谷计划则将都市与郊区通过多种交通途径连接起,并改善交通沿线土地和景观,并利用林地草甸和湿地将河流和海岸连接起来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而且,这三者均利用绿色基础设施进行了棕地改造,重建了原有的城市废弃空间与城市中心的联系,实现了区域复兴。
此外,无论是从生态、社会还是经济方面,这三个项目成功的加强了本地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建立起更广泛的都市影响圈。因而西北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成功的体现了GI的连通性本质,建设国家的生命健康支持系统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不局限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初始定位,西北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计划充分发掘和延伸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在重建生物栖息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之外,着重开发了其康体和娱乐休闲、教育功能(图2),甚至利用GI工具的多重组合实现了促进社区和谐和城镇复兴等社会功能,而整体环境提升带来的城市形象改善和投资吸引力增加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 3.4 景观从业者、政策与资金
西北区域的绿色基础规划中充分发挥了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几乎每个项目的经理都由景观设计师来承担。此外,还特意聘请生态学家、工程师、规划师、旅游专家、遗产和文化专家、以及经济学家作为项目的顾问,并通过与地方政府、议会、土地业主和一些相关企业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每个项目。
每个项目除了制定本地政策之外,均得到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持,并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护。西北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战略同区域的经济战略和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并互为指标,形成整合各方行动的局面。
西北地区发展局为该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分配了专项基金,并通过建立土地信托基金等方式来管理和筹集更多资金,而每项资金管理都因为有健全的监督机制而实现了专项专用,保证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长期发展和建设。
3.5 规划程序
通过对以上这些案例的探析,可以总结出西北区域绿色基础规划的过程,即分为以下5阶段: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设立优先权;数据审核和GI资源地图绘制;功能评估;需求评估;介入计划。除此之外,建立公共利益记录系统(PBRS)来追踪和监督绿色基础设施的进程也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值得推广和借鉴。
4 结语
西北区域计划为都市圈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起到了引领作用,尤其在促进重工业地区的废弃地改造和经济转型方面意义非凡。作为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案例,西北区域计划也向周边地区起到了绝佳的宣传作用。其侧重于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的规划战略,充分体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从西北案例中可以发现,绿色基础设施代表了一种土地规划和使用的方法,其多功能性和与自然相连性在应对诸多土地使用方面的挑战中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而近年来我国城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率已达50%却仍在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发展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而绿色基础设施在解决城市扩张导致的用地紧张和自然生态系统受损[4]等问题方面具有独特和广泛性优势,加强对绿色基础设施实践的研究和学习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革新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Neil Williamson,Jon Lovell.Green Infrastructure-Connected and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UK:Landscape Institute.2009.[EB/OL].http:///PDF/Contribute/GreenInfrastructurepositionstatement13May09_002.pdf
[2] 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Think-Tank.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Guide[EB/OL].[2008-11-12].North West Green Infrastructure Unit,http://greeninfrastructurenw.co.uk/resources/GIguide.pdf
虹口嘉苑小区位于江湾镇车站南路198弄,占地面积1.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共有小高层住宅4栋,人口约1000人,户数373户。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达到 40.1%。小区曾先后被虹口区和上海市评为文明小区。 根据市政府第四轮环保3年行行动计划的精神和区政府创建“绿色小区”有关工作的要求,从增强小区居民绿色环保观念和意识,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依据《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以及“虹口绿色小区创建考核标准细则(试行)”,结合虹口嘉苑小区的实际情况,在区环保局、江湾镇街道、韶嘉二居委的领导下,我华东物业积极配合,开展创建工作,小区面貌和环境有了进一步的美化和改善。现将“绿色小区”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舆论发动,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搞好创建工作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只有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实现创建“绿色小区”的目标。环保宣传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在居委和小区环境保护志愿者的带动下,小区在开展绿色环保创建中,从宣传教育入手,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相关书籍报刊供居民阅读以及楼道宣传栏等阵地,有的放矢地组织宣传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绿色小区知晓率达到90%。我物业也积极配合结合房地局关于“政治高空抛物”有关文件,制定了相关宣传提醒,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绿色小区”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净化环境。
1、针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宣传并要求居民垃圾袋装化,现在垃圾袋装化达到100%,无乱扔乱倒现象。建筑垃圾统一堆放,由环卫所统一运送。小区还在各个门洞口安装了分类垃圾桶,垃圾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有序,可回收垃圾回收率95%以上。
2、解决废旧电池和脱排油烟机油腻处理和回收问题。居委在小区两个大门口分别安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使居民的环保意识更加深入。居委还为居民发放脱排油烟机集油杯,回收废油。因为脱排油烟机中废油倒入下水道会使下水道管壁增厚、堵塞管道,现将此废油回收即可减少污染环境,又可利用该废油加工成肥皂等产品,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全面优化节能减排,围绕《虹口嘉苑绿色小区节能、节水、节电管理制度》,我物业在楼道内走廊全部使用节能灯产品,在电梯轿厢内试用了快半年的led环保节能灯产品,节能效果明显改善。居委也按照政府补贴规定,向居民发放节能灯200多个,并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得到很多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三、抓绿化管理,大力加强环境整治。
倡导绿色,首先就要保护好现有的绿化带。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意识的增强,居住环境的要求得到大幅度的美化和提高。我物业在小区绿化地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浇水、除杂草、整理工作。在保护绿色的同时,江湾镇街道及虹口嘉苑业主委员会为此也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小区绿化里新添了一些植物及草坪,并加强养护和修剪,还在草坪及绿化带安置了“爱护绿化”的提醒告示牌,收到了预期效果,不仅“绿”了小区,同时也体现了相关部门团结融洽,为小区和居民办了好事、实事,小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绿色小区利大家,小区绿色靠大家。在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的领导下,在业委会和居民的支持下,通过这次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美化了社区的居住生活环境,浓厚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增进了社区居民凝聚力。但我们深知,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与日俱增的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更新与提高,因此,我们决不可能在此停滞不前,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继续实施绿化美化、绿色社区、文明宣传,把创建绿色小区工作引向深入,使虹口嘉苑小区环境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和谐,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