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观潮时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存万人千里追潮弄潮的同时,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潮经济”。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浙江人的理性思考:保护钱塘江,发扬与传承异彩独具的“潮文化”。观潮、引潮、护潮,正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风景线。
万人千里追潮弄潮
“钱江潮果然名不虚传!”在来自上海的“老年观潮团”中。86岁的李天民老人坐在轮椅上细细品味刚刚过去的钱江潮。虽然行动不便,观潮兴致却不减。“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钱江潮的介绍,趁着中秋假期,特意赶来了却一桩心愿。”
在众多观潮人中,隐藏着不少“追潮夫妻档”。每年的钱江潮,吴振华和妻子都会自己设计路线:先到海宁大豁口看“碰头潮”,再到盐官镇看“一线潮”,然后到老盐仓看“回头潮”,晚上再赶到萧山听夜潮。“一路追潮,十分过瘾!”吴振华说。
“不同的潮种有不同的欣赏价值。”从北京赶来的“追潮者”程月青则选择在盐官观看“一线潮”,他向记者解释道:“‘一线潮’的特点是‘一往无前’,今年江道刷深、江底变平、潮水阻力变小、潮水的前进速度更为一致。虽没有‘回头潮’来得壮观,却大气美观,非常具有观赏性。”
有人爱观日潮,有人却爱听夜潮。从辽宁赶到盐官来观潮的黄先生说,比起日潮,他更爱夜潮。“晚上的潮声更为清晰,加上月光映照,确实就如书中所写的‘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
沿岸万人观潮,江中更有勇者弄潮。存杭州的钱塘江边,一场有关钱江大潮的好戏踩着潮水的步点华丽上演。在风力与浪尖之间踏着滑板,冲浪达人们时而旋转,时而飞驰而下,一系列的精彩动作引得钱塘江岸上的观潮者啧喷称叹。近两年,以高、多变、凶猛、惊险而著称的钱江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冲浪选手慕名前来“弄潮”。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冰瑜告诉记者,自1992年起,海宁已经成功举办观潮节18次,历年观潮节和观潮系列活动累计吸引中外游客900多万人次。而位于钱江潮潮尾的萧山则划出了长达80公里的观潮区域,设立9个观潮点。2010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在24日开幕,预计将在3天时间内吸引40万的游客。
大潮涌动涌来“潮经济”
为了一睹大潮的壮观景象,“追潮者”不借重金追逐这一天下奇观。张冰瑜介绍,早在一个月前,9月25日即农历八月十八当天的观潮楼座位已被预订一空,观潮棚的空位也所剩无几。进入中秋小长假,整个海宁市更是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场面。近两年,在钱江大潮涌动的同时,引发的“潮经济”效应也逐渐显现。
“以萧山为例,怀揣120平方公里沿江地带的资源,萧山对做热沿江旅游观赏带这篇文章满怀信心。目前,正在把船斗潮、冲浪、空气动力伞、江鲜等元素融入观潮中。”萧山旅游局局长赵莉表示。萧山观潮,要成为一个顶级创意旅游产品,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于一体。今年年底前,南阳美女坝江鲜特色一条街就能投入运营。而投资3亿元的月亮湾观潮城,将成为一座集观潮、休闲、会展、娱乐等于一体的观潮度假城。
“钱江潮就像一块敲门砖。”赵莉表示,最终的目的,还是以潮为媒,把观潮沿岸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的旅游目的地。
海潮与人潮交融,掀起产业转型之潮。近年来,借助“一节两会”带来的超高人气,海宁皮革、家纺等特色产业集群不断谋划转型发展。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加林介绍,自1994年以来,借助观潮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海宁皮革业已成为皮革时尚的风向标。据了解,2009年,海宁中国皮革城客流量超过420万人次,成交额近百亿元。
在观潮节期间,海宁市还举办了金庸书院落成开放典礼、“傍海宁听新潮澎湃”2010海宁“潮”音乐节、“祭祀海神民俗表演”、“董培新画说金庸金庸小说人物画展”等10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举办观潮节不单是一个旅游节,还是一个吸引商机、拓展影响力的平台。
一张国际名片背后的高价保护
“历史上,钱江潮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奇观。”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河口海岸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炳尧告诉记者,如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广陵潮,在唐代中叶以前的数千年间,比后来的钱塘江潮更为波澜壮阔。但由于长江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日益淤积等原因,形成潮涌的条件越来越弱,到了唐代,广陵潮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两大因素掌握着潮涌的命脉。”林炳尧告诉记者。一是自然环境的改变,这是不可抗拒的因素。二是人类活动、大型工程等人为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或保护,将会改变河口环境,削弱甚至导致涌潮消失。”
如今,钱江潮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国际名片,为保护这一自然界奇观,浙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早在2003年,为了解杭州湾大桥对钱江潮的影响。建设部门结合杭州湾50多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专项研究和分析,并最终将桥址选在了起潮点以东30多公里处。设计者还将桥设计成了“s”形,以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减少建桥对水流速度的影响。
2004年,钱江十桥建设方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大桥北端位于观潮胜地盐官镇,担心会破坏潮水景观,经过两年的反复协商,最终决定改为建江底隧道。而这一改,造价由15亿多元变为33亿多元。
对于钱江十桥为钱江潮“让路”,杭州市交通局总工程师朱玉龙表示,不论仡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涌潮是我们的第一考虑,这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奇观,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文/严忠贵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最盛。南宋时在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观潮,据周密《武林旧事》里《观潮》一文记载:初起入海口,仅如银线,愈来愈逼近,则如玉砌的城墙、白雪覆盖的山岭连天涌来,轰响如雷,气势雄豪。杨万里在《观浙江潮》一诗里如是描摹:“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南宋水军必然进行五种阵法的演习,之后数百吴中健儿披发文身,手持大彩旗,逆潮泅泳,在鲸涛万仞中腾身百变。潘阆在词《酒泉子》里曾感叹:“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而今天,观潮习俗不改,人们习惯在浙江海宁一带观潮:在大缺口观看交叉潮,东潮和南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四溅,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在盐官观看一线潮,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在老盐仓观看回头潮,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拦河丁字坝,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风驰电掣的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岸边照样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如今大潮中也可见壮士身影,那是冲浪爱好者,时而被浪涛吞噬,让人心为之一悬,瞬间又蹿了出来,在潮头腾挪变幻身姿,身手矫健,勇气可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还可见到潮头秀发飘飞,竟然有女孩婀娜灵动的身影在惊涛骇浪中腾跃。
时间在流逝,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些东西会永恒存在,改变的只是形式,甚至改变的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由此我想到了今年的春晚,虽说换了总导演,冯小刚代替了哈文,人们都在猜测,都在拭目以待,期盼冯导有何种新颖的编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演绎。可我想欢乐祥和、歌舞升平这一“药”是换不了的,唱舞说、魔术杂技等表演形式这一“药”也难面目全非,董卿不是还在极富煽情的喊:“我要上春晚,到底行不行”吗?要创新的只能是“汤”吧,如主持阵容、主持方式的调整,舞台的设置,节目的衔串等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鄙陋的猜想,也许想象力有限,但今年的春晚能否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受,能否给大家带来不一般的惊喜,很快就会见分晓。相信精彩会一如既往,会一如既往的喜庆、经典、赏心悦目,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期待有何种变化!
一、揭示课题,引出“奇观”
理解“观潮”的意思,知道这里的“潮”指钱塘江大潮。如有学生曾见过钱塘江大潮,可请他们做做介绍;如学生都没有见过,则让他们说说想象中的钱塘江大潮。接着借视屏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进而引导:“同学们,比起钱塘江大潮,我们常见的潮水根本不值一提,宋代诗人苏轼曾这样赞叹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古往今来,很多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墨客,在饱览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后,都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今天,我们就凭借课文,跟随作者到浙江海宁,欣赏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并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向人们展示这天下奇观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观”
1.自由朗读,读出形象。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读中思考: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画面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自读想象后,引导学生交流并梳理画面和感受:一是写“潮”的画面:潮水之快,潮位之高,潮声之大,可见钱塘江大潮堪称天下奇观;二是写“人”的画面:大堤上人山人海,潮来时人声鼎沸,可见钱塘江大潮堪称天下奇观。
2.浏览课文,梳理形象。为使课文描述的形象给学生清晰的印象,在学生交流后可让学生浏览课文,理清叙述顺序,让学生明白: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别从“潮”和“人”两方面展示形象,突出“奇观”。
三、品读想象,领略“奇观”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表现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为促使学生具体领略大潮的壮观奇特,深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可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再现形象;相机拓展,创造形象;设身处地,自由表达,以求情感熏陶与语言发展的融合。
1.品读写“潮”的句子,入境想象,感受景观之奇。课文第3、4自然段,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具体介绍了大潮来临时的惊心动魄的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万匹马“齐头并进”……大潮越来越近,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蔚为壮观。为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大潮的气势,可让学生朗读想象,还原形象,步入情境,观其潮,感其形,闻其声,进而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1)由声音感受奇特。让学生找出写声音的句子自由朗读,借助语速、语气、语音的变化,显示出潮水的由远而近,潮声的由低而高,从声音之大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接着让学生借助视屏,感受“好像闷雷滚动”和“如同山崩地裂”的潮声,然后启发引导:读了句子,看了视屏,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潮声的宏大,感受大潮的奇特。进而以“作者是怎样描述潮声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明白:“好像闷雷滚动”,说明潮声很大,但由于在远处,因此不是太响;“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说明潮水已到眼前,声音震耳欲聋。作者借助形象的比喻,具体真切地展现了潮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的过程,凸显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2)由形象感受奇特。在文中,声音与形象的变化有机联系,相得益彰。为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可引导默读课文,画出写潮水样子的句子,并借助朗读再现形象,然后分别引导品读想象。如“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一句,可这样引导:“一条白线”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江潮比做白线呢?以使学生明白:“一条白线”,形象地写出潮水从天际间向这边涌来的情景,那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水花,对于江面来说,犹如系在腰间的飘带,此时的整个钱塘江,如同手持雪白的飘带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此刻,可相机介绍杨万里的诗句:“海潮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第4自然段写“颠峰时刻”大潮的句子,可先引导自由朗读,想象形象,然后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闭目想象,进而让学生自由描述那壮观的场面,叙谈自己的感受,老师相机介绍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诗句,使那以江面为舞台,手持“白练”尽情狂欢的潮头跃然学生眼前,荡漾学生心间。进而再播放视屏,让学生在想象形象与实际画面的联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随后品味写潮水形象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陈述理由,以使学生从“一道白线”“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等描述中,看潮水推进中形象的变更,看作者描述中比喻的精妙,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品读写“人”的句子,拓展想象,感受景观之奇。课文还以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突出大潮的奇特。对此,可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还原和拓展,借助人们的所见和所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写人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启发想象,让他们设身处地,表述形象:(1)如果你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一路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如果你在其间,能说说为什么前来吗?引导通过人们扶老携幼前来看潮情景的描述和自我心理的叙述,感受奇特的江潮对人们巨大的诱惑力。(2)大堤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大家昂首东望”,如果你置身其间,环顾四周,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引导描述人们“昂首东望”时的动作、神情,揣摩人们的焦急而又耐心,兴奋而又激动,从人们对大潮的期待中体会其“奇特”。(3)天际间出现“一道白线”、眼前出现“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环顾四周,你看到人们怎样的表现,听到人们怎样的话语?引导通过自己和人们表现(欢呼、摄影、赞叹、留影……)的描述,体会奇特的大潮在人群中产生的强烈反响,可重点描述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对大潮的赞叹,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四、创设情境,赞美“奇观”
为使钱塘江大潮永远在学生心中奔涌,让精彩的语言永远在学生仓库贮存,可以课本为蓝本,或借助插图,或运用视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解说员,对“观潮”过程作“现场直播”,借助具体形象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和“观潮的情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培养学生合理想象拓展形象、转化语言灵活表达的能力。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又如期而来,电视台对现场进行直播,让你担任现场解说,你想如何将那壮观的场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描述呢?(引导说说“直播”要求,教师适当提示: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述所见、所闻和所感;语言要力求具体、生动和形象;还可借助动作、神情和语气加强效果,吸引观众。)让学生自行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凭借插图或视屏,进行“现场直播”。最后,教者绘声绘色地进行示范,让钱塘江大潮再次在学生心中“掀起波澜”:
各位观众:你们好!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在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向大家转播。现在是上午8点钟,距潮来的时间还有5个小时,可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翘首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大家看,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现在江面风平浪静,越往东越宽。
…………
现在是午后一点,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时,人头攒动,不少人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欢呼起来:“潮来啦!”
观众朋友,你们听到了吗?潮水的响声越来越大。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天边泛起一道银线,若隐若现。那条白线快速地向我们移来,远远望去,宛如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展翅翩翩飞来,又像一条闪亮的白龙向这边腾飞,好壮观啊!近了,近了!汹涌的大潮如受惊的雄狮,惊吼跃起,声如山崩地裂。刹那间,壁立的潮头近7米,仿佛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着席卷而来。游客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欢呼声:“太棒了!”“太壮观了!”(对人的描写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那天,一个香港年轻男子,背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手里拿着一台高清DV,站在钱塘江边,把镜头对准江的东面。
他看了一下手表,问我:“钱江潮是不是1点50分到?”我点点头,因为我刚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潮涌时间。
钱江大潮如约而至,先是远处隐隐约约有一条白线,紧接着,这条白线越来越清晰,江面开始荡漾起来,继而听到涨潮的声音,潮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雄浑……大潮杀到了,不过一两分钟,潮水就在江面上奔腾而过,搅混了一江清水,然后一切恢复平静。
“这就是钱江潮吗?”那位香港年轻人站在江边,非常迷惑。他又问:“还有吗?”
我笑了。钱江潮就是如此,非常短暂,留给你欣赏的时间不过几分钟。当我们在钱塘江两边建起了观潮城,将潮水与看台远远隔离开,其观赏度更要大打折扣。
香港朋友特地乘飞机来,就是为了看这据说是8年一遇的大潮。他掐准了观潮的时间,配备了摄像的设备,期待潮水惊心动魄的表演。但是,当一场惊心动魄可以预期,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时,还有可能惊心动魄吗?
住在钱塘江边的农民,大都是不看潮的。潮起潮落,涌高时间,他们不用看表也知道。潮涨了,上岸,潮落了,再下江劳作。只有城里有雅兴的人,才会特意赶来赏潮。
倒是那些不知钱江潮为何物的人,反倒能体会钱江潮涌的妙处、险处、壮处。
有一个到杭州开出租的河南人,上岗前到六和塔游玩,游完塔,就到了江边,见旁边有扇铁门开着,就沿着石梯走下了江……正在欣赏钱江美景时,远处岸上一个钓鱼人冲他大喊,他不知何意。后来又见那钓鱼人用鱼竿指着他,还在大叫,他还是不明白。此时,只见江水突然抬高,几秒钟的时间就涌到了他的腰部。他抓住石梯上的栏杆,水又没到了他的脖子,整个身子被水冲得漂了起来。几分钟后,潮慢慢退去,浑身是水的他站在石梯上,扶着栏杆哭了。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惊心动魄,都与不可预期有关;当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时,就失去了有惊无险的心理体验。
(摘自人人网)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日期的八月十五,公历日期9月10日,所以中秋节是9月10号。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在全国各地,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燃灯、猜谜语、赏桂花、观潮等民俗。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1、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昊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当时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的习俗
1、吃月饼
中秋节和月饼总是联系在一起,人们每到中秋之前,都会提前准备月饼。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如今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人们会在中秋月圆的时候聚在一起,用月饼祭拜月亮,完成仪式后一起分享。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猜谜语
古时候人们的娱乐项目不多,中秋这一天阖家团圆,自然要准备一些活动,猜灯谜就是其中一个。举办者会在大街上悬挂灯笼,上面写着谜面,猜中之后有相应的奖励。而且这个节日,大多数都是年轻男女参与,因此也传出了很多爱情佳话。
6、观潮
8月6日,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建造竣工并交付交通运输部使用。“深潜号”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满载排水量15864吨。“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可达水下300米。新华社 发(万象 摄)
8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南北输变电通道大动脉工程“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克明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工程是中吉两国政府迄今最大能源合作项目,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网的重大能源工程。
图为当日,吉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左)出席“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奠基仪式。新华社 发
8月4日在钱塘江海宁市老盐仓观潮点拍摄的“回头潮”。当日正值钱塘江潮汛期,受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影响,钱塘江潮水借风势掀起巨浪,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潮。 新华社 发(沈达 摄)
8月13日,来自北京农学院的消息,经过3年试验,两头转基因“克隆牛”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犊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这两头牛犊身上成功转入了“脂肪基因”,国人也有望在今后吃到国产的“雪花牛肉”了。图为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一工作人员正在给克隆牛“京秦1号”喂奶。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8月5日,由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房山区城关镇966间三年期过渡安置房交付使用。图为8月6日,孩子们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安置区玩耍。7月26日,北京在遭遇暴雨袭击后启动“7·21”特大自然灾害安置房建设。新华社 发 (黎方益 摄)
8月4日,科考队员共同将重达15吨、高15米的大浮标经由船载吊车布放到海面。当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新华社记者 璩静 摄
8月8日,小朋友在桂林市中心广场滑轮滑。当天是我国第四个“全民健身日”,广西桂林市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全民健身日”的到来。新华社 发(何平江 摄)
8月4日,北海救助飞行队准备将救出的被困人员送至安全地带。当天,受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辽阳市遭遇雨袭击,多名人员被洪水围困。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派出救助直升机赶往现场。新华社 发
当地时间年8月7日,南非Nottingham Road,当地受一股大规模冷锋影响降下大雪,街道房屋都被大雪覆盖。当地居民表示这是15年来的最大一次降雪。图片来源:新华网
8月4日,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玛丽莲·梦露的雕像“永远的梦露”在加利福尼亚棕榈泉展出。8月5日是玛丽莲·梦露逝世50周年。 新华社/法新
小学防溺水倡议书2017【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时近盛夏,不少人选择了游泳这个避暑的方法。但近段时间,时有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蓓蕾初开,前程无限,却被一个个的水溏所吞噬,令人痛心。为积极响应六月份的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创设更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特向全县同龄人发出以下倡议: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参与那些危险的活动,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域游泳。
二、在有家人陪伴地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池游泳。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学会相关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四、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坚决不参与危险的外出游泳活动。
五、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亦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洗冷水澡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劝阻。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
小学防溺水倡议书2017【二】
亲爱的同学们,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近期在学生中开展防溺水事故教育的号召,努力杜绝游泳溺水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正确评估自身的游泳水平,不到那些陌生危险的自然水域,如深潭、野塘和溪边等处游泳;
二、必须在有家长陪伴的前提下,到安全正规有救生员值岗的游泳场所游泳,下水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到安全的水域下水,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要依赖充气浮具,并听从救生员的管理,严禁在游泳池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跳水潜泳等危险动作;
四、学会相关游泳防溺水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如遇同伴溺水,请勿下水,降低重心借助棍、绳和衣服等可用于救生的器材,进行施救,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向成人求助;
五、预防溺水的最好方法是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参加游泳培训,尽早学会游泳,掌握自救技能,
有需要才有动力。信息化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阅读与观察中的问题。比如说,笔者在尝试项目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观潮》时,学生提出了“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呢”“别人是怎么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我想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它到底是不是如作者所写的那样壮观呢”等问题。这些问题,《观潮》一文是解Q不了的,需要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查找相关资料才能解决。所以,学生提出问题很关键,首先说明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了,其次说明学生想了解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资讯,再次说明学生具有信息化学习的动机需求。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多给操作锻炼的机会
当学生有了教材文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是笔者动手去给学生查找资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慢慢就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可靠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速度慢些,锻炼次数多了,熟悉了,能力提高了,速度自然会快起来的。另外,为了方便学生操作实践,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有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需要动手上网查找资料并整理资料,方便展示;有时是在讨论交流中需要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有时是在课后深化学习中需要上网查找资料,整理作品等。
三、适时指导与示范
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成果比较丰富,有的也比较复杂。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摸索,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陪同指导,甚至示范操作。有时候,在教师看来不是新东西,但学生没有接触过,究竟怎么操作,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再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师生共同面临的新东西也多,教师需要学习在先,体验在前,这样学生需要帮助时,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
四、多展示,多交流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多是分组学习的。在一个班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把信息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成为小组里的“信息化学习专家”,带动其他小组成员掌握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信息化学习展示与交流,让各层次的学生分享信息化学习的经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会更积极地开展信息化学习。
五、及时评价
项目学习非常重视过程评价,信息化学习作为一项学习技能,自然是项目学习的目标之一,也应是评价对象之一。对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有的学生需要教师提醒才会进行学习,而有的学生却能主动地开展学习,所以,教师要及时、公正地进行评价,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力量,促使学生持续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都真正成为信息化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要分出优劣。
六、学科整合
项目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跨学科。在笔者的语文课里,有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教学生信息技术,而在笔者的信息技术课里,有时却是在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学生学得有趣有意义;语文课,学生学得更丰富,更有实践性和探究性。语文课也好,信息技术课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完成项目主题。通过项目主题,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每当回想起看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心中就不禁如潮水般地激动澎湃。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最为壮丽的景象,每年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便是大潮最为绚丽的时候苏轼曾为此留下了“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赞叹.于是我慕名而来,早早的到了江边,希望一睹大潮汹涌澎湃,震撼激射的壮观.
可是,江岸两边早已是人头攒动,十多里之间是看棚林立,座无虚席,观潮的人们举袖成云,挥汗如雨,人数之多已无法估计,几万?几十万?都不止,所以我只有花重金买下了一个座位.
“潮来了!”潮水从远方赶来,如同一条银色的腰带,令人啧啧称奇,难怪杨万里写下千古名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时候原本有些嘈杂的人群一时间静了下来,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住了远方的潮水,在这一刻,人们的眼中只有那银白的浪花.
潮水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高,一瞬间,银白的腰带变成了玉砌的城墙与覆盖着雪的山岭,以吞没宇宙,冲荡太阳的雄伟的气势向江边涌来,声音如同万面的锣鼓在不停的奏乐.潮水快靠岸了,人们忽然发现在雪白的潮头竟然还有几面鲜艳的旗帜,丝毫没有被打湿,竟迎风飘扬.
再近些,原来是一个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像水中蛟龙,翻腾尽各种姿态,在水中如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有的双手向人群挥舞,有的逆流迎着潮水向前冲,有的腾身趴在潮头,用手挥舞着红旗.健儿们吆喝一声,随着鼓声跃上浪头,乘风破浪,如履平地. 人们随着潮水的涌动与弄潮儿的动作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喝彩声.
潮水终于来了,到了岸头,狠狠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坚固的岩石竟被撞的四分五裂, 好像凶猛的银龙直扑海塘,咆哮的雄狮横扫大堤;又恰似威勇的千军凌波争渡,奔腾的万马踏水奔至,而溅出的水花,无法用尺寸而衡量它的高度,它高高的身躯将阳光所阻挡,天地为它所失色.站在我边上的老妇人被吓得面色青灰,瘫坐在位置上.
一波波的潮水似乎无穷无尽,我怀疑在潮水来时,倾空了沧海所有的水,才有这么壮阔的景象.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回家以后,我几次梦到了那遮天蔽日,咆哮怒吼的潮水,醒来以后我依旧觉得心悸.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穷的,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着卫星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设备的迅猛发展,电视直播以其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的真实感,备受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推崇。中央电视台2013年4月,走向遥远的巴西,一部荡气回肠的“探潮亚马孙”,令观众生动形象感知到“地球之肺”热带雨林而今的承载,那柔弱无形的河水在潮汐作用下,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波涛汹涌,带给人们的是对大自然无尽魅力的遐想,和神奇力量的叹服!
这一次的观潮报道不仅仅是一期电视节目,更是央视与国际媒体合作的成功探索。如此远距离、大规模、长时间、高质量的直播报道,更体现出一家媒体的能力,和一个国家的实力。身临其境的“探潮亚马孙”是一部难得的电视直播作品,具有行业发展里程碑的意义。它的策划、拍摄、编辑、传输等很多环节都值得业内来剖析、学习。特别是现场主持人张泉灵解说时那睿智的视角、生动的描述,更体现出新闻直播节目语言的特点:重内容、讲方式、有特色、求创新。
一、重内容,彰显主题、自然贴切
现场直播,既有前期准备时的可预见性,更要把握新闻现场事件实时的进展。主持人语言要注重表达内容,围绕新闻事件的主题引领报道节拍,有效组织并根据事件的进展灵活把握。眼睛看到的、周边感受到的、内心理解的都通过一种外在的表达方式――语言,体现出来。要想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数。泉灵是这样开场:“从我站的这个地方,顺流而下23公里之后,我们就可以直奔大西洋,当然当涌潮开始的时候潮水会逆流而上45分钟就会抵达我所在的公主农场。现在这已经成为一个有六个国家的电视专业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国际团队。您一定会问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一定要用直播的方式呈现,我想1:1直播才算是真正的了解大自然的奇观。对于亚马孙潮来说一切是由河水来做决定的,谁知道在阿拉瓜丽河这样的潮水会表演出怎样的画面……”
钱塘潮、恒河潮、亚马孙潮是世界三大潮涌。而最壮观、最有野性美的亚马孙潮也是最神秘的,由于缺少系统的研究,人们对它的了解很有限,虽然国际上有一些媒体做过相关报道,但从未进行过电视直播。泉灵的这一番话即对大潮的形成、报道所处的位置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又让人们对即将出现的潮水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二、讲方式,引领节拍、张弛有度
观潮的现场解说,首先要对潮汐了如指掌。将积累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的情境有机结合,将枯燥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观众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口语表达。面对只限于耳闻的神秘大潮,直播从前期的花絮便已开始。为了体现报道人员是由六个国家的专业团队组成,泉灵在现场用英语和葡萄牙语向大家打了招呼。接着又与当地农场工人,一个笑脸一个手势便有了双方友好的互动。
当大潮来临时,泉灵这样表述:“随着河道慢慢收窄,亚马孙潮呈现出巨大的破坏力,在这一段潮高上升到了差不多1米8的高度,而当它席卷堤岸的时候卷走了成片的竹子,我们知道竹子的根部盘根错节,要拉走整片的根部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力量”。
直播主持人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去看现场,通过镜头画面和有声语言来表述,让观众仿如身临其境。从上一段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潮涌的声势、力量,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亚马孙潮,但是用一种能够熟知的竹子来做对比,陌生的潮水也变得不那么陌生了。主持人现场语言与画面语言相辅相成,这份升华源自对现场报道事件的充分理解、对表达转述的合理引用、与摄像编导的有效磨合、自身阅历的积累沉淀。
三、有特色,厚积薄发、润物无形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具有重大性、事件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直播时的主持语言要求随之提升。在我国语言的基础是汉字,语言的结构是功夫。主持人外在的表达体现着内在严密的逻辑思维、恰当的感彩、厚重的知识底蕴。泉灵大量现场视频报道,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
10年前,当大多数的主持人流连于演播室时,她选择到新闻现场,做了大量很有影响力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因为在直播现场,面临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变化,经受住考验就积累了经验,也拥有了成功的机会。
张泉灵在自传中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直播生涯:每次直播前都会做最充分的准备,可在直播中往往用上的只有20%,而恰恰是这没有用上的80%,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积累。
四、求创新,媒体融合、推陈出新
一边看着电视直播节目,一边静下心来品味网络中泉灵日志关于《探潮亚马孙》台前幕后点点滴滴的记忆、回味、思索……过程中油然产生一种理解,一种对节目的理解,这种对大自然中无法在公开场合言语而选择网络私语的接受,正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互补,谁又能说这不是电视人真诚的心灵路程、这不是中国电视人前行的足迹呢?
日记中这样记载:设备和人员总算安全抵达。我们所谓的基地,直播时最重要的A系统EFP机房只是公主农庄的几间破木板房。这里养着2500头水牛。没有干净的水、没有电、没有通讯。我要在潮水到来之前在这里直播至少5天,就这几间破房子,我说出花儿来,能撑多久?
走下木栈道,就是深浅不一的泥泞。工人们看我们的鞋摇着头,指示我们需要齐膝的长筒雨靴。3个导演,穿着拖鞋毫不犹豫地下了栈道。还好,鳄鱼是这之后在岸边发现的,否则他们跳下去的时候一定不会如此淡定。今天,我这个摄制组有同样的一段行程,雨靴要5号才能从马卡帕送来。
一、整体播放法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有些没有配音乐和课文朗读的电视画面,这种无声资料可留给教师更大的、更灵活的发挥余地。但在整体播放、分段播放或其它播放方法中,为了增加艺术感染力,为了保持与课文讲解同步,可以采用配以合适的音乐和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学生的原声朗读。如《林海》一课中,在对大兴安岭地貌的广而温柔、林海的绿而浩大、花的多而绚丽、资源的广而丰富等特征的描写上,再配上悦耳的音乐及课文解说词,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另外,《资料库》由于在拍摄中受时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场景无法再现,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当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情景的描写,用《资料库》提供的画面已经解决不了教学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其它电视资料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配合播放,加以补充,就能使学生了解到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情景,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一、对话教学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弹性
在语文对话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但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弹性空间,特别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质疑、求疑的基础上,组织并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处理课文信息,通过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生成课前预设之外的“精彩”。
下面是一位特级教师执教《观潮》一课的课堂实录:教师板书课题“观潮”,然后师生展开对话:
师:“观”在题目里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看”的意思。
师: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观”字?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看书)找到了!课文中有个词组“天下奇观”,这里的“观”应该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你能用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合起来给这篇课文编个新题目吗?
学:(思考后)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可以叫“观天下奇观”。
于是,教师抓住“奇”字,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再仔细读一遍课文,找出这钱塘江大潮到底“奇”在哪里?经过一番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归结出“潮来形奇”(第3—5小节)和“潮去景奇”(第6小节)。
这个时候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那么第2小节与‘奇’又有什么关系呢?”各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钱江潮“奇”的原因与这里的特殊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这样师生就又归结出第三“奇”:“潮前境奇”。
通过师生之间共同的自主探究,教师很快就帮助学生理出了一条明晰的主线,课文按照顺序先写“潮前境奇”,然后写“潮来形奇”,最后写“潮去景奇”,写得非常生动传神。这种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是以“软设计”为主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和反应的情况临场发挥,因势利导,做到既灵活点拨,又及时调适,有机渗透。
二、对话教学要体现学生互动交流的弹性
在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转变观念。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彼此沟通交流,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教师课前在备课环节中难以企及的细节,教师只能“假设”可能交流的要点,而如何通过对话进行引导则全凭临场的灵活应变。
比如在归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思想的时候,我本来想按照教参上的说法,概括为通过描写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残害。但是,当我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的学生说,百草园是个乐园,让人留恋,但三味书屋是个乐屋,让作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那“黑油的竹门”,那“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块写着“三味书屋”的大匾,还有那拜孔子和拜先生的仪式,作者无不记忆犹新,不难看出他对这段生活的印象深刻。因为三味书屋是一片求知的领域,虽然严肃但不乏快乐,虽然有敬畏但不乏感激。
有的学生说,寿镜吾先生知识渊博,念书的时候,他那种“将头仰起,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情景,风趣优雅,让作者至今难忘。他基本上不体罚学生,所以读书累了的时候,可以和同窗好友偷偷地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这些都实在有趣之极。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我豁然开朗。作者在三味书屋里的生活只是枯燥无味吗?在部分学生看来并非如此,相反和百草园一样有趣,令人难忘。语文老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让课堂成为有故事的“百草园”,只要学生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就应给予适当的肯定。要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沉闷状态,自然不能缺少师生之间有效的有弹性的对话交流。
三、对话教学要体现学生个体感悟的弹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教师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要为学生的个体感悟可能出现的弹性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心理准备。所谓个体感悟,是学习者根据自身情感和个人理解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这样的感悟让他们有话可说,比如在执教散文《三颗枸杞豆》时,在“体验与反思”环节我这样设计:
师:请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以下几种情境中,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对“三叔”说些什么?请以“三叔,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说几句话。
1.当三叔用手捏着我的小脸说“这也是太阳”时;
2.当三叔向我解释那三幅奇怪的图画时;
3.当三叔捏着一朵野豆角花仔细观看时;
4.当三叔对我说“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