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国企 人力资源 管理 人际沟通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进行体制变革、自主创新以及多元化发展等等。而且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提高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将目光集中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而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人际沟通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找出现今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沟通方面上的问题并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则是国企要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要解决的必要性问题。
1.人际沟通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人际沟通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人力资源规划无疑是其部门工作的重点。而在完成这一规划的过程中,大量而重复的人际沟通可以说是贯穿其中。因此,要完成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从而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离不开对人际沟通的成功把握的。
1.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够有效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
在员工进行正常的工作之前,岗前培训,试用以及转正期间都是需要进行大量的人际沟通活动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只有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才有可能更好地分析出所招聘的人员是否能够满足本企业的需求以及能够胜任其所应聘的工作岗位。
1.3人际沟通在薪酬福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用
在薪酬政策出台前,相关的工作部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相关人际沟通工作以进一步地统一员工思想,确保相关政策的可行性。而在薪酬政策的执行期间,有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人际沟通活动以促进其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并为之后的政策调整与完善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增强薪酬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
2.目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每个企业里面,合理的组织结构无疑是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际沟通活动的开展的,对此,国企也不例外。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国企的组织结构都依然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从而导致信息的传递连过长,信息的传播速度缓慢无比,甚至很容易就出现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流失或失真的不良局面。
2.2人际沟通在沟通渠道及媒介选择方面上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与发展,沟通媒介大量增加,人际沟通的渠道越发宽广了。只是沟通渠道的多样性发展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相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择相关的沟通方式及渠道上屡次失误,导致了部门信息传输不畅,沟通的效率也大大地降低。
2.3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国企里面,大多数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忽视了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作用,仅仅是把人际沟通看作为是传达行政指令以及下达工作任务的一种工具。另外,为了顾及自身在下属面前的形象与权威,忽视感情在沟通方面的重要行作用,对于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处理而不加以任何的重视。
3.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人际沟通问题的相关建议
3.1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的组织结构模式
在国企里面,只有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的组织结构模式才能有效地确保相关人际沟通的有效性。而针对以往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弊端,新提出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等级式管理中的“人员只能重复,冗员多以及整个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尽量地精简企业的组织机构,有效减少信息的传递链,大大地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速度。
3.2选取并运用合适的人际沟通工具及媒介
面对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媒介与沟通工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就必须要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与企业的人员数量以及各种资源条件相匹配的沟通工具与媒介。
3.3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人力沟通只有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在相关氛围上有所渲染,企业的内部沟通才能得到有序的开展。如企业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之前就开展了大量的人际沟通活动,掌握好了各个员工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及意见等各种信息,并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与缓解内部人员的各种紧张情绪等都有利于人力沟通工作的有效实现。
总之,企业要真正解决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实现良好的人力沟通活动,就必须要从自身的组织管理结构模式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并结合选择合适的沟通工具与媒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力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沈玲.有效沟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力[J]经营与管理,2011(03)
[2]曾亚锦.试论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现代商业.2010(35)
【关键词】和谐;沟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60-02
沟通是护士在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交流互动的工作,有效恰当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护理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能力。
1 树立沟通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护理专业护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往的人际沟通教学中,多将人际沟通内容穿插在众多学科中学习,缺乏独立、系统、科学的体系,所讲内容与其他知识重叠度高,加上理论单一,可应用性不强,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人际沟通教学效果不佳,使人际沟通成为护理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一个弱项。护理专业教学在传授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需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护士与病人充分而必要的沟通的重要性,树立沟通意识。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改进及丰富其教学方法,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进而通过情境实践活动体验领悟的方法,将理论教学转变为丰富的活动体验,将课堂空间转变为师生主动重构的模拟情境,从而将护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开放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也可进行交流技巧训练,根据预定的训练目标与方法训练学生。实践证明交流技巧训练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沟通能力的方法。也可通过改变评价方式,以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实践运用能力)、表演、参与实践训练和专题综述(口头或书面)等为主进行评价,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2 调整教师队伍,重视潜移默化
要淡化单一课程意识,促进《人际沟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应由人文学科、护理学科、临床的实习带教老师共同组成。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科教师;挑选综合素质好、亲和力强的年轻教师担任实践课辅导教师,同时挑选富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并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担任实习带教老师,在专业素质、专业态度、专业情感等塑造方面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同时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护生的温馨服务意识、规范用语意识、优雅举止意识,给患者以美的感受。还要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使护生懂得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护理手段,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与患者交流沟通。言传身教中教师的智慧和美德必然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使思维变得富有理性和弹性,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 创设情境教学,模拟角色扮演
通过扩大其人际交往范围、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授课及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和训练护生沟通交流能力。在护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护生进行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训练。在护理操作课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比如说实验室门上贴某科病房,让学生去了解模拟患者的年龄、病史、患何病等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将准备好的用物推进病房,微笑着与患者打招呼、问候,姿态自然大方,端庄稳重,用简练的话语清楚准确地表达操作的目的和要求。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情真意切地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感,使患者轻松地配合完成操作,以教师的情景示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然后让学生学着去做;每项操作都要求学生以灵活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争取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另外,鼓励她们参与角色扮演等锻炼其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示教课上,对部分操作练习可采用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与护士角色,充当护士角色的学生除了要给“患者”操作外,还要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有何需求,并解答“患者”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操作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年龄、性别与疾病的情境。角色扮演完毕后,交流感受,然后相互交换角色。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提升“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味到护理工作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引导博览群书,注重自我锤炼
护理学科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又与社会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这就需要护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天天沉淀着知识、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乐观地面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主动与人交往,以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及时鼓励、肯定学生,增强他们沟通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品德、气质、性格特征、劳动态度、学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修养水平。不断修炼人格品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锤炼,塑造高尚人格,培育高尚情操,铸就优良作风。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继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5 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
医院工作是一种以服务为始终的系统工作,护患的关系是帮助者或帮助系统与被帮助者或被帮助系统之间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怎样保证患者在医疗期间身心愉快地顺利恢复健康,保证医疗质量,既达到治愈目的,又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呢?这就需要帮助护生树立和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护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基础,增加实践技术操作及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为今后全方位地走进护理工作岗位打下理念根基,进行这种观念的教育和指导,不仅可以提升护生主动服务和灵活服务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充分展示护理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护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的需要,是护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护士,做好人际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最基本的素质。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创设条件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可以使护生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斌.人际沟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严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 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教师教育研究,2006,(9).
[4] 赵海鸣,情境教学在《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研究.,2007,13(12).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际沟通演讲稿2021,感谢您的欣赏。
人际沟通演讲稿1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町见沟通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
南方的孩子没见过雪,所以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老师说雪是纯白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盐;老师说雪是冷的,儿童将雪想像成了冰淇淋;老师说雪是细细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了沙子。最后,儿童在考试的时候,这样描述雪: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
有一个人请了甲、乙、丙、丁四个人吃饭,临近吃饭的时间了,丁迟迟未来。
这个人着急了,一句话就顺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他听到这话,不高兴了:“看来我足不该来的?”于是就告辞了
这个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对乙、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乙心想:“原来该走的是我。”于是也走了。
这时候,丙对他说“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那人辩解说:“我说的又不是他们。”丙一听,心想:“这里只剩我一个人了,原来是说我啊!”也生气地走了。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可归于沟通不畅。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冤枉是怎么产生的?不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嘛。
善于观察的人都知道,猫和狗是仇家,见面必掐。起因就是,阿猫阿狗们在沟通上出了点问题。
摇尾摆臀是狗族示好的表示,而这种“身体语言”在猫儿们那里却是挑衅的意思;反之,猫儿们在表示友好时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在狗听来就是想打架的意思。阿猫阿狗本来都是好意,结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反而当做了驴肝肺!
但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猫狗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对立,原因是彼此熟悉对方的行为语言含义。所以熟悉对方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十分重要。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日子过得非常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天的巨塔。由于人们沟通流畅、准确,大家就心往一处想,劲头朝一处使,高高的塔顶不久就冲入云霄。
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认为人们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变成好多种,各种语言里而又有很多种方言。这么一来,造塔的人言语不通,沟通经常出现误会、错误,巨塔就再也无法建造了。
由此町见,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帝都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人际沟通演讲稿2沟通,是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桥梁,往往是它使家长对孩子有了透彻的了解,才避免了纠纷。
前几天,幼儿园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每个小朋友回家后看《恐龙大世界》。小乔回家后,连忙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恐龙大世界》来。不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妈妈走过来说:“小乔,该吃饭了!”说罢,便伸手想去按掉开关。小乔,跳起来说:“妈妈,你要是关掉电视,我就……我就……绝食!”妈妈听了,反而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说:“那小乔,你能跟我说说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于是,小乔静下心来,一五一十地将老师布置的作业说出来,妈妈笑了说:“小乔,这是好事啊!要记住,下次你要做什么事,只要和妈妈好好讲,我觉得有道理就会答应的。好,现在你可以看电视了!”
是啊,现实生活中就应该这样:家长要先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上来就是说这说那的,这样会使孩子对家长才产生厌恶。就说有一次吧!那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小女孩想看一本书,可她爸爸妈妈却说:“看那干什么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穿,买来当枕头呀?”于是,小女孩认为父母就是不爱她,她想:我都还没说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他们就连连摇头,我以后再也不理他们了。自从那以后,小女孩就一直待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玩耍,使父母后悔莫及。
没错,沟通让孩子能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沟通,往往化解了家长与孩子的纠纷,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和父母做朋友,从而不会形成叛逆的心理。那句话说得很好: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应该多和别人交往是最要的。只要自己多注意的生活的细节,和别人沟通是用心的来沟通的。我建议你应该多看看关于人际关系的书籍。带上三句话上路:微笑是一种美德;为帮助过你的人准备一份礼物;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人际沟通演讲稿3沟通,在字典里的意思使双方相互连通,在生活里的意思是使双方的心相互了解,沟通就像桥儿一样,那头是你,这头是我,因为沟通,我们总能在这桥上相遇。
朋友·沟通
“我跟你没法沟通”,我气呼呼地对着她道,“你不可理喻,性子那么倔强”,她也毫不示弱地说着,“哼”,“懒得跟你说”,结果我们俩都摔门而去,不欢而散。她是我的好朋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之间经常吵架,一吵架,我和她都变成了带刺的刺猬,刺得对方遍体鳞伤,俩人的心隔着一堵冰墙,深深伤害了友谊,谁都不愿意说对不起,都固执的守着自以为是的自尊心。唉,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次吵架了,我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茫然无措的想着解决的办法。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倔强?她太强词夺理?还是我太任性?她太小心眼了?不对,也不是?可能是我们之间缺少点什么。??我突然茅塞顿开,是缺少沟通的桥梁。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跟她说出我心里的感受,是悲亦或喜。她或许也开始学着怎样去体谅我,聆听我的心声。也许当我开始跨出第一步对她说“对不起"时,那桥的梁子就已经结结实实的打好了,心中的隔阂烟消云散,我们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视而笑。沟通真是一瓶很神奇的喷化剂,能够消掉那些日久又讨厌的隔阂。
家长·沟通
有一句话说得好:“青春期的我们是叛逆的,更年期的家长是火爆的。”曾经有同学跟我说过“我和我爸妈是仇人,在一起就吵架,我们之间有代沟,他们不乐意见我,我还不待见呢,正好乐得其所。”我想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有这个烦恼,我也不例外,有一次我月假放学回家,心想着再过几天就是妈妈生日了,寻思着买个礼物送给她,于是便拉着同学去商店逛逛,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看的我们眼花缭乱,不知选哪件,等给妈妈买完礼物后,天色已暗才匆匆回家,我一路急赶,气喘吁吁一推门,就见爸妈焦急的脸色,我刚想解释,爸妈的脸已经完全暗了下来,灯光映着他们充满铁青的脸,“你还知道回来,这么晚才回家,外面遇到坏人怎么办?你看你衣服多脏,你看看……"等他们絮絮叨叨发表完长篇大论后,我委屈地走进我的房间,哇哇大哭起来,泪流到嘴里,又涩又苦,然后,我便昏昏沉沉一觉睡到了天亮,醒来时,身上已经盖好了被子,我又督见床头柜上放着一封信和一袋面包,纸条上写着:你已经长大了,以后要早点回家,不要再让爸妈担心了,好不好?霎时,我觉得这寥寥数字轻飘飘的,缓缓地飞到空中连接成了一座桥,心像是被什么触动了一样,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悔恨对爸妈的莽撞,误解爸妈的苦心。沟通真是一个神奇转换器,把代沟全转换成了亲情。
老师·沟通
"你这次怎么考这么差,你要好好想想自身的原因”。说完,她便转过头批改作业。我只好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脚底下的方砖,心里像是被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无助的我顿时迷失了方向。过了一会儿,她改完作业似乎很累,她只是注视着我不说话,我的头更低了。良久,她突然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从不认为你只有这个水平。”老师的话语像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田,我不再自卑,不再拘束,打开了话匣子跟老师说起了自己的目标,我的内心充满了勇气,我的信心仿佛给了我翅膀,迫不及待的想飞向蓝天,与老师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往后的日子,我跟老师相处越来越好,我的六年小学生活已经过去了,我偶尔还是会想起那个老师。沟通真是一颗很神奇的果子,让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甜蜜。
沟通是一阵和风细雨,温暖着人们的心田;沟通是一杯醇香的热茶,赶走严寒酷暑;沟通是一缕灿烂的阳光,让世界充满爱,沟通你我,在心与心之间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
人际沟通演讲稿4沟通这两个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它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心的桥梁,也是人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正是因为某些人忽略了它,所以觉得人生乏味,变得孤独,缺乏自信。
我妈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我读大班时,她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我,辞去了工作,专心辅导我的功课和生活起居,每次我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耐心的给我讲解,晚上我和爸爸回来更是还有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我们。她还经常和我们聊天、谈心。
可是时间久了,我觉得妈妈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又是我甚至觉得她是不是得了“忧郁症”。每次我问她问题时,她都会不耐烦的回答我,烦死了,别问我,我不知道!和爸爸之间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吵个不停。后来,妈妈又开始迷上了上网和电脑游戏,连买菜都不去了,就这样她连唯一出门的机会也没有了,导致她与社会脱节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化有多大,也不知道当下流行些什么,衣柜里都是四、五年前的,一旦到不得不出门的时候,她也一味地推脱,生怕被人嘲笑。
后来妈妈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终于鼓起勇气去面试了一家公司,也被录取了。之后她慢慢的敞开了心扉,和人有了交流,同时也慢慢的融入了社会,经常参加一些同事聚会,也越来越喜欢带我出去逛街了。走在大街上也是自信满满的。下班回家更是和我们有说有笑的。重新和沟通交上朋友的妈妈,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也变得开朗、快乐,让我觉得妈妈重获新生了。
因此我们需要沟通,沟通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能够拯救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孤独的人生。
人际沟通演讲稿5每个人在和彼此沟通或讨论时,总会有不同的想法,都想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但是当你们意见不同时,你们又会如何处理呢?
很纷争都是这样造成的,每当一件不相同时,大家总是积极地为自己辩护,很少人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再找到彼此的共识,这么一来或许就能减少许多纷争的发生,更能让彼此的感情越来越好;相反的,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倾听他人的想法,不但会让这件事没有结果,还会让彼此更疏远,所以,倾听对方的意见很重要!
[关键词] 护士生 英语语言 交际能力 培养
一、前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来华的外籍人员不断增加,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特别是国外护理人员的短缺,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护士生走出国门。因此,培养护士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指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从医学角度而言,语言是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之间人际沟通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学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常把语言知识的积累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学生记住了很多语法知识和词汇,却不知如何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运用;不少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难以张口同外国人进行自由交谈。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护理人员与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有支配地位的国际语言及信息交流工具,对促进护士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护理人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怎样与国外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词汇、语音和一切语法规则,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人之间的交际。因此,培养护士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适应护士国际间的交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是护士生就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途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际,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英语得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尝试的。
(1)说与听的基础训练
语言交际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数是听说交流,因为只有听得懂说得出,才能互相沟通与交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
听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是实践关键的一环,是学生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任何一种语言都要遵循先听,再试着说,然后进行交流这样一个规律。在课堂上,我们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多放录音带和听力材料,通过听录音模仿自然的语音语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学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词汇内容的同时,通过听力理解,潜意识地吸收大量语言信息,为交际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借助表情、手势等的帮助,使他们不但听得见,而且听得懂。
说是进行交际的关键,说话时发音的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然而,在目前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要准确掌握一门外语的发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经过一个严格训练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口语练习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语言、教具及视频等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有口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说错,注意学生发音时的口形和部位,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之处。通过听录音带跟着说,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开口说,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树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2)对话训练
对话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听懂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就护士职业而言,在与病人的对话中,除日常生活对话外,病人在医院的活动对话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英语对话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多向交流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可创设一个英籍病人来医院看病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模拟在医院看病,拿药的情景;进行护士与病人问答对话。
2.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单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学好外语的,与课外的时间相比,课堂教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选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1)参加有英语教师组织英语角学习
举办英语角学习英语是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重要举措,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英语、说英语的场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可以提问,或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辩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张开自己的嘴巴,畅所欲言,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英语角的学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英语方面的不足之处,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弥补,使得学习英语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2)做英语游戏
英语游戏常具有比赛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英语游戏可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或其他课外时间进行,每次游戏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自己选代表,老师充当顾问。例如在训练学生听力时,教师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持红笔写的英文药名,另一组学生持兰笔写的英文药名,教师快速念药名,要求持有该药名文字的学生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后站起来的得一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将用英文写的药名卡片突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读出药名,并用中文说出药名。通过英语游戏,增进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训练了发口语音,熟练和巩固了词汇和语法。
(3)直接与说英语的外籍人对话
要想说出地道英语就必须直接跟老外学,国人学英语,哪怕已经学了十多年,但面对外国人还是不知怎么说好,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缺乏纯英语学习环境。所以,要鼓励学生寻找机会与说英语的外籍人士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熟悉活生生的、地道的、真实的生活用语,并在与之不断交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璐.浅谈高职护理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职业,2008,(8).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愿意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口语交际有意义呢?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说
1.激发动机,让学生想说
动机是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通过正面教育,学生明白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未来人才表达交流所必备的素质。在明确重要性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名人故事,如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等,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言谈与人生理想一起飞翔。
2.找准话题,让学生乐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小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要让学生乐于开口,选准话题很重要。平时,一有机会我就与学生拉家常、聊天、讲故事……以此掌握学生的话题,有的放矢地抛出话题,让话题符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有感而发。
3.赞赏鼓励,让学生敢说
人类本性最深的追求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对口语表达的积极评价正是对学生行为的赞赏,也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手段。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背景不同的个体,教学中,我们要有的放矢地训练,让学生敢于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老师的赞美如同阳光,照亮学生心灵的角落,使其心灵之花快乐绽放。
二、把握课堂,让学生有话说
课堂是师生、生生交往的主阵地,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地。因此,语文老师更应守住阵地,充分激发学生交流的意识,通过各种手段、方式,丰富交流内容,给学生展示自我和张扬个性的空间。课堂上,我精心搭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舞台,效果不错。
1.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在特定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对教学目标清晰,但课时设置不多的口语交际课,我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学生,让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发挥作用。我把课堂的主持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活动。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充分展示智慧,使课堂丰富多彩。一节课结束后,我都会安排“争优”环节,即通过自述自评,用具有说服力的言语获得同学的支持、好评,为自己或小组争取胜利。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愿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题演讲和即时讲话水平得到了提高,倾听、表达、应对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人际交往素养得到了提升。
2.模仿课文
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这一颗颗稚气的心灵飞翔在语言的天空中,很容易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从而萌生与人交流的冲动。此刻,老师千万不要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如学完《家》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除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有自己的家外,谁也有自己的家。学生畅所欲言,模仿课文说了很多。模仿也规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3.利用教材,演绎“说”
表演是学生最热衷的语文活动,尤其是对课文的创编、演绎。这是一个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江南》(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中扮演荷花和小鱼,并进行对话,学生表演得很投入。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成就了口语交际课。
4.调动感官,想象“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营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他们的想象,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如在教学《我叫“神舟号”》时,我指导学生观图想象:飞船在太空遨游,星星在它身边闪烁……如果你就坐在这架飞船上,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因为刚看了“神舟九号”飞船的实况转播,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想象之门打开,滔滔不绝。
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大胆说
教师不能满足于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应拓展空间,多渠道地进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我着重引导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多元表现,巩固口语交际的成效,使交际能力在运用中得到提升。
1.我是小主人——在体验中说
在口语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际互动中运用语言,对语言的发展很重要。因此,我引领学生开展“小鬼当家”、“校园讲解员”、“超市导购员”等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我曾设计了一次迎新年口语作业——拜大年:多媒体出示红火、热闹的过年场景,家人欢聚一堂,孩子给长辈拜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姑姑姑父一个个登场……我要求学生能针对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祝福。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验到了语言的精深,培养了表达能力。
2.我当小导游——在实践中历练
生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平时我用心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事,通过创设情境来诱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比如新学期开学,总有一批新生要熟悉校园的环境,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游一游”的活动,先和学生商定走访的路线,准备好解说词,然后让他们和新生结对,认识校园,熟悉校园生活……这样,学生在倾听、表达与交流中,慢慢学会了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3.我做小记者——在采访中说
记者是学生最崇拜、最向往的角色之一,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因此,我找准时机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以期在学生浓浓的兴趣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其实,这样的情境无处不在,如课前两分钟可以组织采访活动,大到国际新闻事件,小到自己的困惑、读书的收获等题材。再如,就某个大伙都关注的事情举行即兴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活跃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去采访,去探究,最新动态……借助角色扮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一、本文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文主要采取内容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通过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交谈,访问该校网站,获取大量资料,并对其归纳、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对两院系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同时,本文在获得初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取访谈法,对我院相关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以上途径,从阳光海岸大学获得启示,找到切合实际的改革途径。
二、我院与阳光海岸大学《沟通技巧》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比较,分别是课程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等。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双方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二,在教学目标上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职业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在沟通中的应变能力和说服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和人性化的职业素养。
但是,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将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每个学生都要求学习这门课程。我院主要是旅游管理和会展管理专业学生修这门课,并且开设在第三学期。另外,两院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我院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阳光海岸大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并且强调在练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口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会查找信息。即培养学生查找、识别、分析和运用有效的信息的能力。其次,撰写论文的能力。即学生能独立撰写逻辑性强的论文并组织和参与辩论和作口头汇报。第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人。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的比较
双方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包含了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技巧、说服技巧、如何运用体态语、如何与顾客相处、团队协作技巧以及处理投诉的技巧等。
我院该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共16周次,在第三学期开设。选取的主要教材是《旅游人际沟通》(马宜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教材有《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沟通的真理》(丁凡编,九州出版社出版)。我院每周课堂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按照主要教材内容来安排,例如,第一章为基本概述,占4学时,第二章是自我沟通技巧,占2学时,第三章是倾听技巧,占4学时等。以上内容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口头语言沟通的培养。
阳光海岸大学该课程总学时合计52学时(其中26学时为大班授课,26学时为小班辅导,每周分别由一次大班授课和一次小班辅导组成),共26周,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开设。阳光海岸大学使用的主要教材有三本,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阳光海岸大学《学生学习手册》(Handbook for students,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撰写论文指南》(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21世纪沟通》(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 2nd Edition, Baden Eunson,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与我院有明显不同。该院根据教材的选择,通常在第一学期的入学之初让学生学会使用《学生学习手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再按照另外两本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八个学习情境。第一个部分强调基本功的练习,按照教材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情境一,起草、撰写论文。包括如何运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用的信息、设计论文大纲、组织框架、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的使用等,共需12学时。情境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即学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撰写论文和作口头报告,并了解提交课程论文和书面报告给教师的途径等,共需12学时。情境三,准备考试。学生在修这门课之初就应该了解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学习该如何作考前准备以及考试中的注意事项,共需2学时。第二个部分是主体教材内容,强调提高整体沟通能力,按照教材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的内容分为五个情境:情境一,搜索信息。即学习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共需4学时。情境二,撰写学术论文。能提出有逻辑、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论据,共需8学时。情境三,沟通技巧的运用。包括人际沟通技巧、谈判技巧、跨文化交流、与顾客沟通、团队沟通技巧、会议沟通技巧等,共需8学时。情境四,口头汇报的技巧。即将书面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的技巧。情境五,组织和参加辩论赛,即分小组共同合作组织参加辩论赛,共需2学时。由此可见,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该课程内容体现了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比较
教学方法上,我院对该课程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交流讨论等教学表现形式。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使用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设计、小组讨论、举办辩论赛等教学方法。该院课堂讲授主要是主讲教授每周进行1-2小时的课堂授课,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然后学生在下一周的小班辅导课上就上一周大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由辅导老师指导作业,解决学生关于课堂内容及课程论文设计相关问题。另外,在入学之处,该院教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指导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访问相关网站和搜索有用的资料。
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我院采取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随堂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指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随堂测试主要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利用考试周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阳光海岸大学的考核方式是:第一次独立撰写约10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20%;第二次独立撰写约1200-15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30%;组织和参加小组辩论赛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方面的比较
通过对我院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进行访谈了解到,从整体上,学生口头沟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明显的帮助。但是,据教师反映,在大三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时,很多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比较弱,把握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结构的能力有所欠缺;据在岗学生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对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客户关系时仍然遇到较大的沟通障碍。
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学生由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较清楚,经过多次撰写论文、参加书面和口头汇报以及辩论,因此,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撰写商务文书,而公共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方面都表现的十分自信。
三、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沟通技巧》课程建设对我院该课程建设改革的启示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商务交流、人际沟通越来越密切,以商务文书和人际公关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方式反映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代表着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行文准确、规范、科学,举止文明,是文化、商务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要求。而我院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机场、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场所,这些工作场所的性质更加突显了沟通能力对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借鉴阳光海岸大学对《沟通技巧》这门课程建设的经验,笔者对我院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内容应注重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想结合
《沟通技巧》课程的前置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应用文写作等,后置课程包括商务函电、涉外礼仪、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离不开书面写作的基本功练习,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借鉴阳光海岸大学的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利用至少4个以上学时指导学生书面用语的基本规则,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此基础之上再教授学生口头沟通的技巧。另外,我院学生一般在大三时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对很多学生而言,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独立撰写论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而论文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课时去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论文。因此,可将如何起草论文的大纲和搭建框架、如何正确引用参考资料等内容加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应侧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我院在教学方法上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更多的是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对该课程的教学应采取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包括思维的构架、思考的方法和沟通的方法;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采取学生主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应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是基于学生课程学习的日常表现及其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基础上,对学生课程学习作出总体评价的成绩考核方式。简单的命题的考试很难全面的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
1.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泰州 225499
[摘要]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学习(PBL)与任务驱动法对培养高职护生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 方法 选取某高职护理班12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BL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应用5维度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沟通能力[(19.57±2.21)分比(11.54±1.90)分,t = 21.87,P < 0.01]、倾听能力[(23.12±2.68)分比(14.32±2.70)分,t = 18.36,P < 0.01]、识别面部表情能力[(17.07±1.99)分比(8.79±1.73)分,t = 24.92, P < 0.01]、识别肢体语言能力[(13.45±2.07)分比(10.01±1.82)分,t = 9.91,P < 0.01]和识别声音声调能力[(19.43±2.31)分比(10.97±1.59)分,t = 23.94,P < 0.01]各个维度得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在实习后3个月[(88.58±6.49)分],6个月[(82.54±4.96)分],12个月[(81.79±5.34)分]高于对照组[(83.59±5.77)、(79.60±5.33)、(77.30±4.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月人均护患纠纷(投诉)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应用PBL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任务驱动法;沟通能力;高职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38-04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ask-driven pedag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XIN Fangfang1 CHEN Jingjing1 WANG Kouying1 DING Meihong1 ZHANG Xing1 ZHANG Feng1 WANG Suzhen2
1.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of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4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task-driven pedagogy i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126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were selected as survey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3 student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education mode were carried out in control group, PBL and task-driven pedagogy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were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five dimensions communication a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communicate ability [(19.57±2.21) scores vs (11.54±1.90) scores, t = 21.87, P < 0.01], ability to listen [(23.12±2.68) scores vs (14.32±2.70) scores, t = 18.36, P < 0.01)], ability to recognize facial expressions [(17.07±1.99) scores vs (8.79±1.73) scores, t = 24.92, P < 0.01], identify the body language ability [(13.45±2.07) scores vs (10.01±1.82) scores, t = 9.91, P < 0.01] an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sound and tone [(19.43±2.31) scores vs (10.97±1.59) scores, t = 23.94, P < 0.001] in two group were improve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ree months internship [(88.58±6.49) scores], 6 months [(82.54±4.96) scores], 12 months [(81.79±5.34)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3.59±5.77), (79.60±5.33), (77.30±4.91)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capita nursing disputes (complainant) occurrences in different month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Conclusion The PBL teaching mode and task-driven pedag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stud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Task-driven pedagogy; Communication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健康服务,人们对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1]。然而目前我国医院护患沟通的情况并不乐观,据调查85.3%的护患冲突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2]。针对这一现状,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护理人文课程,多聚焦于对沟通内容的讲解,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不强。探讨不同的教育途径以提高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社会需求,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任务驱动法运用在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的实践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用量化式的调查问卷,对常规人文教育教学模式和基于常规模式下的沟通项目实施培养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对PBL与任务驱动法在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3~7月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2010级护理系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学号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各63名,分别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对照组)和PBL+任务驱动法(实验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患沟通》的课程教授,研究实施前对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既往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要求,授课总学时为20个学时,教学老师由两位副教授担任。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实验组护生则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在某一临床情景下沟通的主要信息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常用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障碍与应对,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与应对,同时增设额外沟通项目的实训培养,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1.3 评价方法
采用心理工具量化式的调查问卷从5个维度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分别应用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倾听能力调查问卷、识别面部表情问卷、识别肢体语言问卷、识别声音声调问卷[3],在教学前对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进行前测,掌握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所在及沟通能力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学生毕业实习下临床前,再次使用调查表评价教学内容接受程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及两组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在学生实习后3、5、10个月分别采用由护理部组织发放医院统一设计的《患者对新护士护理服务评价调查表》以1∶20比例,即1个学生2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研究组护士导致的医疗纠纷(投诉)例数进行统计。
1.3.1 沟通能力调查问卷 问卷共50个条目,被调查者回答“是”与“否”,分别计2、1分,将分数相加,即得出反映沟通能力的总分数:≥ 80分为善于沟通;60~79分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60分为沟通能力较差。
1.3.2 倾听能力调查问卷 问卷共30个条目,依据认可程度分为1、2、3、4四个等级,均为正向计分题目,分数总和反映倾听能力的不同,≥ 80分:倾听能力良好;< 80分:倾听能力差,缺乏耐性。
1.3.3 识别面部表情问卷 问卷共50个条目,被调查者回答“是”与“否”,分别计2、1分,将分数相加,即得出反映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总分数,≥ 80分:被调查者对面部表情额理解力较强,能较恰当地将面部表情运用与人际沟通;60~79分:对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还应当注意面部表情表达的细节;< 60分: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1.3.4 识别肢体语言问卷 问卷共50个条目,被调查者回答“是”与“否”,分别计2、1分,将分数相加,即得出反映肢体语言识别能力的总分数,≥ 80分:对肢体语言有比较强的理解力,能较恰当将肢体语言运用于人际沟通;60~79分:对肢体语言也有一定的理解力,但是还应当注意肢体语言表达的细节与技巧;< 60分:对肢体语言的理解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1.3.5 识别声音声调问卷 问卷共35个条目,被调查者回答“是”与“否”,其中有三个条目为正向积分,“是”者计3分;另32个条目为负向积分,回答“否”者计3分,得分越高,说明自己对声音密码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就越强,> 89分:对声音密码有比较强的理解力,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73~89分:对声音密码有一定的理解力;≤ 72分:还需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知识,并且要在实践中仔细研究声音密码,向他人学习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自己对声音的密码的理解力,最终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组63名学生,其中男9名,女54名;平均年龄(20.23±1.41)岁。对照组63名学生,其中,男7名,女56名;平均年龄(20.59±1.34)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保持均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平时成绩分别为(85.54±5.73)分和(84.79±5.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4,P = 0.461)。调查前随机筛选1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评价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781,信度为0.734。最终学生调查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2 52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25%。
2.2 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沟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教学前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识别面部表情能力、识别肢体语言能力和识别声音声调能力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教学后两组间各维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实验组沟通能力(t = 9.01,P < 0.01)、倾听能力(t = 8.17,P < 0.01)、识别面部表情能力(t = 10.42,P < 0.01)、识别肢体语言能力(t = 3.89,P < 0.01)和识别声音声调能力(t = 8.82,P < 0.01)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2.3 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沟通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沟通能力(t = 21.87,P < 0.01)、倾听能力(t = 18.36,P < 0.01)、识别面部表情能力(t = 24.92,P < 0.01)、识别肢体语言能力(t = 9.91,P < 0.01)和识别声音声调能力(t = 23.94,P < 0.01)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x±s)
2.4 两组学生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教学结束后、临床实习3、6、12个月的患者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2.5 两组学生人均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次数比较
比较两组学生不同时间点人均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人均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人均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次数比较(次,x±s)
3 讨论
3.1 护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与医护患沟通是增强患者依从性,增加患者配合度和舒适度的关键,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2,4]。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本质是信任危机,其根源在于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新生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适应性。国外对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比较早,但关于通过何种途径提高高职护生沟通能力的论述不多,多重在开发评价护生沟通能力的测量工具上[5],由于国情、社会文化乃至教育体制的不同,其研究只能作为参考,在国内的可行性不大。国内教育者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论述较多,提出了一些教育途径,有部分同仁也做了实证研究,实验手段多使用一个相对概括的量表进行评价,统计结果并没有细化、量化分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身体语言,本研究中使用多个量表,将沟通能力的高低完全量化,量表的系统性和多样性是现有文献资料中所不曾尝试的。
3.2 教学效果
本课题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社会需求,将PBL与任务驱动法运用在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上,并且试图弥补现有文献资料中使用的沟通能力测评表单一,不细分的缺点。本课题应用这两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对护生的沟通能力知识进行教授,结果显示,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模式,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识别面部表情能力、识别肢体语言能力、识别声音声调能力均较对照组好,且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通过该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社会需求入手,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无论是在自身考核还是临床实践中均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PBL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PBL教学法已为人们熟知,其PBL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拓宽思路,培养学生自学及知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6-8];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9],医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技巧,比如运用得体的称呼语、保护性语言、称赞语言等,通过简洁明确地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支持;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方面可以产生配合、补充和强化语言沟通的作用,在沟通交流中,应恰当地运用目光接触、微笑、体态语和有效的人际交流距离等技巧,采取多样化的沟通形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加强的护士的沟通意识,有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同样起到重要作用[10-11]。
综上所述,现有的教学模式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12],通过相关医患沟通教学课程,可让医学生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对在学习中潜移默化中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使护士很快能融入临床角色中,提高了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文山,徐晓凤,杨丽丽,等.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942-943,952.
[2] 庞小旋.提高沟通技巧减少护患纠纷[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92-93.
[3] 刘振中,李月红.人际高手的50个心理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Gordon C,Ellis HC,Ashburn A. The use of conversational analysis: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in communication disability after strok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9,65(3):544-553.
[5] Shanta LL,Connolly M. Using king's interactiong systems theory to link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ursing practice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2,29(3):174-180.
[6] 周丹丹,罗阳,周静.PBL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36-439.
[7] 赵燕.PBL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06-107.
[8] 王秋梅,李江旭,黄仕明,等.每周一次的PBL方法教学查房在临床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18):139-140.
[9] 胡静,季兰芳,方志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55-157.
[10] 雒保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2010,31(17):28-29.
[11] 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培养措施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3):329-332.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 沟通能力 公共关系
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带给人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能带给人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相反,不良的沟通能力导致人的精神压抑、紧张,心理孤独、寂寞,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调查也显示:约80%以上的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心理上的困扰,学生在沟通方面的心理压力甚至超过了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学生渴望成才,但成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良性的沟通。积极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和遗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心理有所依托,精神充实,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其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在校期间如果与周围的老师、同学在沟通交往中融洽和谐,可以减少烦恼,获得愉悦的身心,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学习,为顺利完成学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来互相了解、理解和认同。
2、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有人在对1000位成功人士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把口头沟通和倾听能力列为工作所需的最重要技能。新时代的大学生,有条件、有能力、也有必要塑造自己的沟通魅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企业往往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
3、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在不久的将来,今天的大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能力现状并不乐观,事实上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欠缺而在就职择业时受限,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沟通障碍等问题。
学生沟通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1、心理偏差。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社交、工作、经济和家庭等,容易造成一些心理偏差。
(1)理想化。学生因其阅历的缘故,对人际关系的追求过度理想化,无论是对同龄人还是师长,他们都希望不带任何杂质,而理想中的“知己”常与现实会有很多不符,因此遇到障碍时心理会产生创伤。
(2)嫉妒心。学生经常不能够正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就采取讽刺、挖苦、打击、嘲笑等不当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沟通。
(3)自卑感。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采用极力回避与人接触的方式。不得不交往时则表现得紧张恐惧,形成沟通的障碍。
2、能力偏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谦让和宽容的意识较弱,又由于一直生活在学校里,交往的对象相对单一,交往的范围比较窄,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素质的培养。不注意训练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使不少学生虽有交往的愿望,但缺乏交往的能力。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感受,给学生之间的沟通带来了很多困难。
3、学生对语言交流的不重视
大学生没有踏入社会,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虽有认识,但大都还是一知半解,缺少深刻的体会。很多大学生认为,掌握书本和专业知识及考试成绩高是最重要的,对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1、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过程
“情境模拟”是近几年才被引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暗示,通过周围环境与参与人产生共鸣的过程,能充分激发参与人的潜能,并迅速投入到该情境中的一种教育方式。
“情境模拟”要求在假设的情景中,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按照情境设置、分组准备、课堂演练、分析总结等几个步骤操作进行。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过程。
2、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中,人的大脑才可能被解放,精神上的枷锁才可能被冲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已有较大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对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加工、改造、吸收,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不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解除学生的心理紧张情绪,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才能解放自己的嘴,敢于畅所欲言,从而渐渐地突破习惯性定势思维的束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既能增长知识,也能在平等的研讨、自由的双向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沟通。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了公关理念,就能不断学习,提高观察反应与自控应变能力,逐渐适应社会,自觉迎接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挑战,为将来走向社会,充分发挥才干,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一、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现状调查
为了解关于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笔者在江西省南昌市十余家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1份,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
1.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所收回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仅有20.21%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间在2小时以下,44.49%的用户每天平均使用社交网站进行社交在2―4小时,而35.3%的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站在4小时以上。分析以上数据,说明当代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分配上较为合理,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2.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社交网络的设计及其人性化,操作简便易学,且界面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使得其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运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以近乎成为了一种零距离、零成本、高效率的社交方式,社交网络信息实时更新,这些优势使得它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追逐时尚、娱乐消费等的平台。目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络有新浪微博、QQ 及微信等。而诸如微信、QQ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的软件,克服了了传统通信方式高成本、时间长等缺陷,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平台。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存在一人多户现象,即每个人都会选择多种社交网络,在南昌大学生中,使用频率排名前三位的便是QQ、微信、微博。在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中超过半数的用户选择用来与朋友聊天以及通过朋友圈了解好友的最新消息,并与朋友进行互动。而26.3%的用户选择用来了解时事新闻政策,打开视野。18.9%的用户选择了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八卦新闻,查找身边新奇的新闻。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方便沟通,打破障碍。社交网络极大的方便了现代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社交网络也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只能当面交流或事后电话沟通的障碍,通过网络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并且使广泛结交良师益友并深度探讨学术问题成为可能。
(2)网络传输,消息实时更新。通过诸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之类的平台,使朋友间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生活与动态,并且经常实时互动,一方面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使彼此间不会因距离遥远而变的生疏;另外也可以拓宽交流渠道,使相隔千里的人也能了解到彼此的感情与心情,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心情。
(3)匿名交流,保持平等关系。由于诸如微博、知乎论坛类的网站是匿名注册、登录、发表言论,使得人们在发表看法的时候更加轻松,不受拘束与限制,并且能够使网络上的每个个体间保持相互的平等,没有所谓的等级的区分,保持彼此的神秘感,使得在网络上交流各自的思想与看法变得更加真实、有说服力。
(4)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与普遍性,使得使用社交网络的交往几乎可以遍及全球各地,在交流中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开拓视野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的交往能力与交际技能,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拓展了交往空间,借助社交工具有助于扩大交际语言,并最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满足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即为认同感,个体认为是某一群体或者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而大学生的这种群体归属感,主要表现在个体有困难时向群体求助。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帮互助中,而社交网络正是一种可以加强将个体与群体联系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同时可以引发许多人的认同感,社交网络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把想法相同或相近的人联系在一起,引发彼此间更多的探讨与讨论,而这种方式正是一种很好的满足大学生集体认同感的方式,也同时可以使自身思想受到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社交网络上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获得彼此的帮助与认同,即寻得一份集体归属感并同时获得一份自我认同感。
2.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过分依赖,影响正常生活。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在日常使用社交网络时过分依赖,每隔几小时就要登陆一次社交网络查看是否有消息,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有的同学甚至是每隔几分钟就会登录一次,而这种过度依赖的现象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将社交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手机社交网络上,而忽视了现实中正常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有些同学甚至表示,过度依赖使得无法专心专注的思考学习,而总是会担心自己的手机上有没有消息,有没有人又找自己有事情。
(2)不当使用,增加孤独感。正确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感孤独,甚至是性格孤僻等症状。而长期沉溺于网络社交甚至会导致情感淡化,缺少热情,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很多依赖于网络的大学生满足于在虚拟世界的情感交流,缺乏必要的、真实的社会实践参与体验,一旦依赖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便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漠不关心甚至疏远,久而久之变得孤独,不适应真实社交。
(3)使现实人际关系弱化。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人际交往,寻找交流对象,然而过度依赖则会导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很多学生会无时无刻不低头玩手机,并导致逐渐弱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由于在虚拟网络环境下人们一般无法得到最真实的面部表情、肢体的反馈,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对这种真实交流的敏感程度,而这种长期的机器化交流会使人逐渐淡化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在完全不同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现实生活中变得不适应,甚至会刻意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4)社交网络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由于很多社交网络不必填写完整基本信息,而很多时候所填信息也与实际不符,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即使看到对方的消息也持一定怀疑态度,而在一些完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完全卸下人前的模样,任意发表看法,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扮演多个不同角色,扮演不同身份,使得很多同学在网络上与网络下完全判若俩个人。而由于匿名登录发表言论,使得很多学生的言论毫无约束,甚至肆意散步网络谣言,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发表看法,使得网络传播存在极大的信任危机。
(5)语言退化。在社交网络中,由于信息的隐秘性,很多人忽视甚至是放弃了使用文明用语,放松对自我语言的约束与管制,用语低俗,而当这种行为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时,当回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便很难再改。而这种标新立异的低俗用语却因为其自带的独特感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并在网络上疯狂流行。
三、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对策研究
1.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1)心理压力大。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毕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业压力等使得大学生在一个高压环境下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会将长期压力积压在心底而无处宣泄,但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针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甚至借此发泄个人情绪,而这种宣泄往往会得到网络上一些人的回应与认同,并因此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成为了可能。
(2)环境决定,缺乏沟通。由于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使很多同学缺少与同龄人的必要沟通,使得他们缺乏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彼此间的沟通缺乏面对面的眼神与表情交流,则淡化了实际的人际交往则可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
(3)大学生心理。由于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集体式宿舍生活,在行为及思维方式上则需要一段时间转变,而在转变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内心孤独甚至有些被孤立的感觉,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马斯诺的需求理论,个人心理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社交网络正是一个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平台,她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交谈,从而找到一种自我归属感,内心的孤独感便可得到弥补,而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愈强烈,愈会使得大学生依赖于社交网络。
(4)现实人际交往少。“依赖于手机的低头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当周围的同学即使相互见面也都在低头玩手机时,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变少,每天将自己封闭在人机环境中,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接触,造成了现实的人情关系的冷漠,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淡然或是自卑。
(5)政府缺乏监管。由于中国很多社交网站监管不到位,致使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着社交网络的界面,而这些不良信息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意志力的形成,甚至会最终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而针对这种行为,政府缺乏监管,没有合适的法律来约束诸如此类的行为,监控与执法脱节,使得这类违法行为在网上肆意妄为。
2.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的宣传教育。大学生所处的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却也正是最容易被影响的阶段,如果受到了正确的引导,则会逐渐走向正确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及其必要。加强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交环境。
(2)重视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在网络告诉发展的今天更是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观念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正确、全面、客观、真实的报道,对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做到:一、紧跟时代脚步,反映贴合客观实际,传播主流意识;二、报道贴合群众,拒绝庸俗八卦的小道消息;三、保持自身职业操守,倡导文明网络。
(3)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引导。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环境的组成便包括家庭、社会与学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已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了解电脑网络,甚至对网络上所充斥的不良信息毫不知情,任由孩子使用社交网络,如此毫无约束的情况极有可能使大学生无法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正确引导。
(4)进行自我引导与自我教育。作为网络时代的主体,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认识到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尚未成熟,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还会有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则需要通过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的引导讲解分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自省,吸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自我主动教育,凭借自身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训练,大道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加强自我约束力,在能够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问题,并持之以恒,改正不良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梅英.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击和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1).
[2]乔虹,贾琳.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
[3]杨宏兰.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 学习月刊. 2011(14) .
[4]张玲娜.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
[5]张敏.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
[6]王雅倩.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心理教育研究,2008,(1).
[7]李万兵.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
[8]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9]杨平.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 2008.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分组策略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市学生在课堂上非常重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几乎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交流,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了合作精神。要想高效、有效地合作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组是前提,尤其是在低年级,如何适合地分组,更是处在首要位置。
一、根据学生当前情形,合理确定小组人数
研究表明,合作小组的人数与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小组的人数越多,各方面的人才越多,做事的人就多,这时能较好地完成一些较难较重的合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学习方法、个性风格、做事态度等方面更具多样性,更有利于小组成员合作能力的成长,也相应减少了教师监控的组数。当然,此时每个组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就相对减少,组内协调和沟通的时间相对增加,尤其是学习任务不重时,更为一些逃避者带来机会。因此,针对较轻的学习任务或时间上要求小组效率要高时,可相应减少小组人数。美国学者约翰逊认为:“合作小组最适当的规模依据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而变化(组越大,需要的条件就越高);可以依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而异(技能越差、组员应该越多);可以依据所占用的时间而异(占用的时间越短,组员应越少);还可以依据任务性质而异。”
对于刚开始要尝试引进合作式学习的小学低年级阶段,2~3个人成一组是较好的。因为,此阶段的合作小组重要的是合作技巧的培训,需要时间磨合,循序渐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要尽量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小组成员共同发展。当学生能有效掌握小组的流程时,才可以考虑增加小组的人数,但最多不要超过6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一般情况下4—6人的小组,每个人都乐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度高,合作效果也最为理想。当然,确定小组人数还要综合考虑到学习数据、教室空间、合作学习的时间长短等因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掌握活动技能程度的不同,调整增加各组人数,一般以5人为宜。我们在研究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数是3和5的小组效率较高,原来奇数人数方便形成多数意见,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在小组内培养一个领军人物的重要性。
二、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合适的分组方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差,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力也较弱。他们不善于掩饰,会因为学习活动的成败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对此,教师也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只是在此分组时不仅仅是考虑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的差异,还要针对上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在学习自觉性、解决问题能力和抑制情绪体验方面都达到平衡。
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组建低年级学习小学时,教师要对所有小组成员要有合理的角色分配,适合学生个性特征,并明确给出每个角色的任务,进行务实的培训,如:发言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或答案;联络员——负责为小组取来所需材料并负责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建议并编写小组报告;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合作的情况……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时,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可调换成员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每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保持对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连贯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集体意识与个性正在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任务,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他们的择友标准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教师。因此,教师在分组是可进行动态分组、动态管理,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小组成员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把在某一小组表现较好的成员调到弱势的小组,以加强实力,快速提高该组学生能力,也可根据学生现实现在的伙伴关系决定成立什么样的小组,或分在同一组,或分成竞争组,以激发小组集体的内驱力。
三、教师在分组前要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自己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例如,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我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低年级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就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
(一)新媒体已成为校大学生获取信息与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
据权威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媒体,同时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承载方式,导致大学校园文化媒介趋向更多元化、便捷化、互动化,能够使大学生最快的时间内获取各种资讯,深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随着新媒体与网络的不断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方式造成一定的冲击。
随着微信、微博、映客等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大学生沟通与表现的平台,也为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与传统的面对面等社交方式相比,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网络新媒体,虚拟空间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交流与倾诉方式。通过权威调查表明,对于最喜欢的交流方式的问题,54.63%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微信,18.06%的人表示喜欢通过面对面进行交流,12.96%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电话、短信,11.57%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QQ、电子邮件的方式,2.31%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信件或者其他。这个数据充分显示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
(二)新媒体是在校大学生思维拓展和自我学习的重要手段
信息储量大、传播速度快、获取方便等新媒体优势,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巨大,思维的高度、广度、灵活度也不断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举例来说,当一个大学生需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利用新媒体,只需打出一些关键字搜索,就能获取相关资料内容,这些多角度、多方面的资料,会给予大学生信息支持,使大学生自身不断联想、不断思考,不断进行思维拓展。
新媒体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局面,不断丰富的学习资料,不断涌现的网络免费课程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学习;同时,新媒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大学在自身的专业内外的众多的领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形成更多的兴趣组与社群等。在交流分享、讨论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知识、获取学术资料,多渠道获取知识,多角度认识问题方面,新媒体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对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一)新媒体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在逐步下降。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信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这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新媒体的形式多样化及信息的即时性使大学生的接受的各类思想、观点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一些违反主流文化的思想。大学生们已不再只是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他人。新媒体平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可操控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这些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深刻影响,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果。
(二)新媒体促使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面对面对额的交流方式正在被微信、微博新型社交媒体所代替,更存在一些匿名的身份、多角色沟通交流方式,不但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感情与关系,更有甚者长期处于虚拟世界,缺乏亲身体验与接触,不能使自己与真实的世界对话时,处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产生虚拟和现实的分离。从而导致一系列人际交往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通过发表微博、朋友圈、空间等代替了现实的交流,比起现实生活中不能与他人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更觊觎于虚拟空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时候,造成了交往能力退化,出现害羞、语言匮乏的等问题。反而导致了更强的社交障碍。
(三)新媒体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移动性特点,学术抄袭、考试作弊、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下载、转载后,不进行思考“拿来就用”,导致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受到影响。学术道德建设也是衡量学校校风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标志。
三、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
(一)共青团主导的正面思想教育,积极引导
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分享身边的正能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提高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意识,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普及新媒体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观念上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高校共青团部门可通过开办讲座传播各种媒体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的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阵地的扩展,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新媒体转变,通过规划讨论的时间段、主题、具体讨论事项、思考方式,来组织和设计网上讨论,来扩大和巩固课堂讨论的空间和成果。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上所传播信息的理性认知。
共青团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学生利用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所闻所感的事情进行记录,
(二)建主导性校园新媒体平台发挥共青团校园文化先锋领导力功能
【摘要】《市场调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更好的教授这门课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教育要求和课程性质,提出了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使今后的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课程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市场调查”这门课程来说,学生不仅要知道调查的具体方法,而且还要会灵活应用,甚至要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出创造出更好的更适合的调查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
一、课程性质
企业现今所需要的营销人员,吃苦耐劳只是一项基本要求,还应具备一定思想素质、管理素养、文化素养等,还要有“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品德修养,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沟通、表达、观察、分析、创新、写作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环节,以一个单位真实的案例资料,要求学生实际完成一、两个项目的调查工作,以具体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产生知识需求,针对其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性。实施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首先明确工作任务,做到有目标前行而不是盲目前进。以任务来统领整个调查工作,使调查工作更好地进行设计和完成。实施过程:把整体任务进行分解,本课程把任务分解成八项子任务,每个子任务有前后有序递进地推动调查工作的开展--任务完成情况总结评价。实施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学生收获了做事的方式、方法、技巧,知道了明确了任务布置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帮助,同时任务驱动还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有序完成。考核方法:学生对工作流程的把握;对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力。
(2)工作过程导向法
调查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每一工作阶段又有着特定的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以调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在提出工作任务后,让学生依次完成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案制定、调查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最后提交调查报告,完成一个完整的调查工作过程,从而为学生建立起调查工作的系统观念,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首先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清楚调查工作流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完成调查的系列工作,从而完成整个专项的市场调查工作。实施过程:细分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步骤---清晰工作内容--完成调查任务--结果评价。实施效果:有序、有目标、有标准地完成调查任务。考核方法:①制定一个设计项目,并规定要求;②根据选定的初步方案或草图,制作工作流程。
(3)情景教学法
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训场所,配有相应的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桌牌、调查问卷、调查用文件夹等等耗材,全部按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材料,从而保证学生在学校实践的即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同时进行实际调查的跟踪拍摄,实践情景再现化,为纠偏作充分的准备。同时还真正地担当起实际调查的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氛围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实施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调查的情景,真切感受调查中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调查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全面感受调查各环节的实战境况,为走向工作岗位完成各种调查工作积累经验。实施过程:任务介绍--明确调查企业单位基本情况---明确调查时间、地点---被调查人员资料说明--进入实地调查环境--现场调查--调查感受总结与评价。实施效果:完成学生亲身实践经历和经验的积累。感受环境对人的影响。考核方法: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对市场调查各环节的把握
(4)角色体验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在访谈调查法中,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起草访谈提纲,围绕调查主题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让学生掌握在实务调查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处理,以及如何在调查工作中发挥团队作用。角色体验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调查工作的程序、时间、任务、人物等掌控。实施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进行不同角色的感知,增强学生换位思考和移位思维的培养。实施过程:任务介绍-- --场景布置--角色确定--角色体验--总结评价。实施效果:学生换位思考意识增强;感知他人心理意识增加,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考核方法:学生对角色的感知程度;工作时间的控制;工作程序的控制。
(5)案例教学法
推行案例教学方法,对每一知识的提出,均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类比引出。从而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调查工作在企业中的位置,修正同学们调查认识的偏差,使调查工作重要性变得那么肯定,直接生动,必须认真学习把握要领指导工作与人生。实施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成“咐中体验调查方法、调查方式、调查信息处理方法、技术的不同给调查工作带来的影响,同时在调查报告案例讲解中还可以认识到好的调查报告发挥的强大功能,能够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实施过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案例得失总结--出台新举措进行案例整合。实施效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少走弯路,不走弯路。考核方法: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对案例的解读能力。
从事调查工作,必须掌握调查方式方法选择使用,因此,我们通过其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调查岗位的基本调查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调查的整体思路和全过程,为学生系统的市场调查处理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