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见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的今天,优化10kV配电线路已经成为电力工作者重要工作内容。10kV配电线路已经成为电力供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着供电安全、电力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了解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发生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发生,可以真正意义上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用电客户良好供电,同时间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1]。
1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基于对10kV配电线路相关文献的查阅,加之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确定10kV配电线路频频发生常见故障,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线路自身因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具体来说如下。
1.1 气候因素
受气候因素所影响,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导致线路无法正常运行,供电中断。在气候因素方面,对10kV配电线路威胁最为严重的是暴雨天气出现的雷击现象和降雪天气出现的冰冻现象。科学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电力系统越来越依靠现代微电子产品的应用。在雷雨天气,雷电作为会破坏电子产品的应用,使电子产品失灵,相应的10kV配电线路将会受到影响出现损害或故障。而在我国北方冬天降雪之后,温度骤降,露天设置的10kV配电线路将会遭受冰冻,在线路表面形成冰冻层,非常有可能造成线路断裂、短路、电杆倒塌等情况发生。
1.2 线路自身因素
一般情况下,配电线路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线路自然老化,容易出现线路破损、断裂等情况发生,如若不对断路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线路的断路点没有明显的断开,使其中间产生见习,形成巨大的电弧,如此导线会剧烈发热,最终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除此之外,10kV配电线路还常会发生短路故障。这种故障的发生,同样是因线路自身因素所引起的,长期处潮湿环境中的配电线路,会加速腐蚀,降低导线的绝缘性,一旦线路绝缘性被击穿,就极易造成10kV配电线路短路情况。
1.3 人为因素的破坏
分布在人口数量较少区域的10kV配电线路,容易遭受到不良人士恶意破坏,使线路受损,再加之相关工作人员未及时处理,同样会出现线路故障,使10kV配电线路无法为用电客户正常供电[2]。
2 防治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
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破坏的10kV配电线路,对正常供电有很大影响。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电力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具体的做法有:
(1)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性。对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进行实验测试及应用总结,确定其应用过程中,即便出现雷击,也很少发生闪络故障,导致线路受到破坏。所以,为了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应当合理运用悬式绝缘子,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
(2)安装线路避雷器。变电所10kV配电线路出线端装设良好的线路避雷器,有效防范雷击新路出线端,提高线路的安全性。
(3)定期检测接地网。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接地网,了解接地阻值是否合理,进而合理调节接地网。
(4)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近期天气情况,做好防雷、防冻措施,避免10kV配电线路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3]。
2.2 加强线路检修工作的落实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配电线路出现故障,还需要做好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以保证线路安全。然而,要想做好10kV配电线路检修工作,首先,要结合10kV配电线路实际情况及线路正常运行标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10kV配电线路检修方案;其次,是根据检修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有序、有计划地进行10kV配电线路检修;最后,对线路检修部位做详细记录,为后续合理进行线路维护奠定基础。总之,积极落实10kV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保障线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2.3 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还需要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加强配电线路各个方面的监督与控制,如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及职业素质;加强线路运行管理,详细排查配电线路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提高线路安全性;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演习活动,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尽可能的缩小事故影响范围[4]。
3 结束语
与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10kV配电线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线路本身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出现断路、短路、破损等故障,使线路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人们正常用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应当加强10kV配电线路的防范,如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加强线路检修工作的落实、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等,提高10kV配电线路地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金年.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83.
[2]郑炎欣.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关键词:10kV配网;常见故障;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其中,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在保证电力安全高效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和满足现实需要,我们必须采取一些防范措施,降低配电网故障发生的几率,使配电网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服务。这里,我们就从10kV配电网实际出发,对配网技术中常见故障及防范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10kV配网技术中的常见故障
在实际中,由于受到人为或自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10kV配网技术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具体来讲,常见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配网设备引发的故障
10kV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种设备的支撑。在配电网运行中,各种设备出现问题是引发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和设备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比如,配电网的线路发生断线、短路以及倒杆等状况,配电网中的变压器、熔断器以及断路器等各种电气设备出现老化,这些因素都会引发配电网故障。
2 自然因素引发的故障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自然因素也是引发配电网故障的一大因素。在自然界中,大雨、暴雪、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配电网出现故障。比如,雷击会使配电网中的绝缘子被击穿,严重时会使线路和设备被烧毁,这样不仅影响配电网的正常供电,而且给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自然因素引发的配电网故障比例高达20%。由此可见,自然因素是影响配电网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
3 外力作用引发的故障
外力作用也是配电网故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具体来讲,外力作用引发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工程施工因素。在工程施工中,地上机械设备撞到配电网杆塔,或者地下开挖中破坏电缆等,这些都会引发配电网故障。
第二,车辆因素。对于道路旁边的一些配电网线路,大型货车在经过的时候,会碰到电线或者撞到电线杆,进而引发配电网故障。
第三,其他因素。另外,鸟类在配电网线路上筑巢或者树木倒塌等外力作用也会引发配电网短路等各种故障。
4 人为因素引发的故障
管理和工作人员是配电网运行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与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人为因素也是引发配电网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配电网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这些人为因素也会引发配电网跳闸等各种故障。
二、10kV配网技术中常见故障的防范策略
1 配电网设备方面的防范策略
在配电网运行中,我们要加强对各种设备的管理,从而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条件。在配电网设备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各项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对配电网中老化或者破损的一些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更新。总之,我们要保证各种设备性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自然因素方面的防范策略
在自然因素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遭受雷击是配电网中常见的一种故障,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在配电网线路架设中要尽量避开多雷区,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防雷工作,比如,提高配电网中绝缘子的性能,安装避雷装置等。又如,在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域,我们要确保配电网杆塔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即使发生自然灾害,它对配电网的破坏性也较小。
3 外力作用方面的防范策略
在外力作用方面,多种因素会威胁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范。
第一,做好宣传工作。在配电网运行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配电网的重要性,动员附近的村民共同加入到配电网保护中。
第二,加强日常巡逻和管理。在配电网日常运行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巡逻检查,降低施工建设或者车辆以及人为等外力作用对配电网破坏的几率,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尽快恢复供电。
4 人为因素方面的防范策略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也要在人为因素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具体来讲,首先,配电网管理人员方面:管理人员要深化对配电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配电网检修维护工作,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其次,配电网工作人员方面:针对配电网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问题,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配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引发配电网故障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10kV配电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配电网设备、自然因素、外力作用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配电网中还存在一些故障。鉴于此,今后我们要从多个方面采取防范策略,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促进配电网的健康发展,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提供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国东.10kV配网常见故障分析及采取措施[J].硅谷,2012,07(13):67-68.
[关键词]电缆线路;故障;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M246+.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电缆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天气、外力、自然灾害等原因都会造成电缆运行故障的产生,电缆线路出现故障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电缆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等采取防范措施,保证电联线路的正常运行。
二、常见的故障因素
1、外力因素。由于配电线路的通道非常复杂。因此,很容易发生线路故障。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改造工程纷涌而至,项目大规模建设和发展,很容易破坏配网,如在开挖时破坏电缆,各种机械和物料破坏杆塔。城市的繁华带来的是交通不便,由于违规驾驶造成的车辆撞到电杆,造成断杆或倒杆事故的屡有发生。市区的规模日益扩大,许多高压输电线路正在被逐渐扩大的城市建筑物包围,原本空旷的地带出现了大量的建筑物,一旦建筑物违规操作,就会影响到线路的安全性。一些含有锡箔纸的庆典礼炮、城市上空漂浮的塑料袋、风筝等异物也会对电力线路造成影响,一旦导线上悬挂这些异物,会对线路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隐患。此外,某些动物爬到配电变压器上会造成相间短路。而一旦出现盗窃分子盗窃电力设施,将会酿成重大事故。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是指雷击,雷击事故是架空线路最常见的,架空线路的路径较长,附近建筑物较少,地形较为空旷。因此,很容易遭到雷击,雷击可以击穿绝缘子,导致爆裂,还会造成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线路故障是很常见的。
3、树障。城市的绿化工作为城市增添了宜人的气息,为城市的建设增光添彩,但同时对配电网线路的影响不能忽略。许多居民对清理树障缺乏认识,当公司组织人员清理树障的时候,就会出现不予配合的情况,使清理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困难。树障不能及时清理,一旦遇上恶劣的气候天气,如刮大风、下大雨时,就会造成导线对树木放电,严重者整棵树都会倒在线路上,压断导线,造成事故。
4、用户产权设施。用户产权设施的管理不完善,也是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老化的电力设备一直没有更新换代或加以维修,不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还由于年头已久,其内部老化严重,很容易出现故障。设备的内部故障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正确的保养。
5、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的故障会导致弧光短路,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容易引发事故。要避免绝缘子受损或脏污,否则会导致接地或电阻降低,造成放电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避雷器等设备未按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导致质量较差,一旦被击穿,易发生事故。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配电设备方面的不完善和本身的内部故障很容易导致配电线路的故障。
6、管理方面。影响配电线路的另一主要因素就是管理不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能需求量迅速增加,现有的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容量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部分变压器频繁处于过负载运行状态,尤其是在每年的季节性用电高峰期,过载情况更为严重。变压器长期过载运行会造成内部各部件、线圈、油绝缘老化,或致使内部缺油,使油面降低,造成绝缘油与空气接触面增大,加速空气中水分进入油面,降低变压器内部绝缘强度,当绝缘降低到一定值时,变压器内部就发生了击穿短路故障,影响整个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较差,素质不高,对工作漫不经心,对各种设备欠缺巡视和检查,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更大的事故。消缺管理欠缺健全的制度和清晰。
三、电缆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
1、基于多变的天气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在耐雷能力方面,要切实提高绝缘子的耐雷内能力。从实践来看,一旦发生雷击事件,针型绝缘子发生闪络的概率较高,且极易出现故障;而处于耐张点状态的绝缘子,出现故障和闪络的问题较少。所以,需要提高针型绝缘子的耐雷能力,进而避免因雷击而出现配电线路故障。对此,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在线路中安装避雷装置(避雷器)。例如,对于易受雷击的配电线路,可以安装金属避雷器或防雷金具。其中,防雷金具的密封性较好,且在安装上比较简便,运行比较稳定,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与此同时,进行定期的检测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接地网的接地检测,以确保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
2、针对自然灾害配网故障采取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提高绝缘子特别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研究发现,把针式绝缘子替换成P-20T防污绝缘子有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其次是可以在变电所的出线端安装以金属氧化物为原料的避雷器,在刀闸处,开关,耐张杆塔处,线路分支处,易受雷击的杆塔处安装防雷金具或者是氧化物避雷器。底单是要对避雷器进行接地网测试,通过对接地网做防腐处理,加注降阻剂,补打接地极来保证接地网电阻小于十欧姆,保证配网泄流能力,避免雷击的损害。第四点是针对绝缘线易受雷击的防范,可以运用穿刺性防弧金具来解决。
3、针对配网线路老化的防范措施
第一可以采取新设备替代老化的旧设备的办法,采用节能型配变设备或者是真空断路器;第二可以在配电线路上分段加装分支开关以及分段开关,缩小线路故障检查范围;第三可通过每条线路和不同的电源点线路拉手,实现配网结构优化。
4、从管理方面防范配网技术故障的发生
可以把配网线路巡视成效和收入进行挂钩,利用激励机制增加工作人员对线路故障巡视的积极性;对于调度所,变电站特别要在负荷高峰期紧抓符合检测,发现故障及时进行调整;要定时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的整体协调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其出色完成好事故抢修工作,并制定出科学的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5、从使用材料上进行预防
选择优质的电缆材料,以同心度和材料纯度等为指标选择电缆品牌,确保优质的电缆投入使用;确保中间头和终端头的施工质量,即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头必须与电缆本体具有相容性,从而对电缆起到密封防潮、防水、机械保护的作用,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6、加大设备管理与更新力度。
首先要定期对配电线路各项设备开展预防性试验,对不合要求的及时整改或更换。同时,要对电缆的中间头和终端头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其老化导致线路故障。还要加大对陈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特别是变压器上使用的跌落式熔断器要用负荷开关代替,现有的变电站要加装先进的保护器以及故障报警设备。此外,在实践应用中,还要加强对金具等设施的合理使用。
四、新技术的应用(电缆线路在线监测)
1、传统的电缆在线监测技术
电气设备绝缘的在线监测技术,使得我们能及时发现潜伏隐患,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有效使用寿命,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有计划、合理地进行检修,可以减少因突发故障而造成的损失,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传统的监测方法:
(一)直流叠加法:将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处加入直流电源,得到的直流电压叠加到电缆绝缘本身的交流电压上,通过测量其微弱直流电流得到结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根据测量数据对绝缘状况进行评价和对绝缘寿命进行估计的标准还未拟出即积累的经验数据不多。二是会受到电缆接地屏蔽而产生的化学电动势影响,保护套绝缘电阻的影响不不能忽视。
(二)直流成分法:电力电缆老化会产生电树枝和水树枝,树枝和大地构成尖板电极的整流效果。在电压作用下,电力电缆导体、金属护套、屏蔽接地线组成的回路会有较微弱的直流。通过低通滤波器、检流计、及接地保护配套件构成的在线监测装置接入接地线中进行监测。树枝也茂盛,直流成分的电流就越大。在线监测直流值越大,说明树枝状老化及泄漏电流的越大,日益严重的绝缘劣化将导致交流击穿耐压下降。
(三)绝缘介损法:该方法主要测量介损得出电缆在线状态。介损值反映了绝缘介质普遍性的缺陷,较少且集中存在的缺陷不会影响整根电缆测得的介损值。对介损的测量可以用电压互感器处采集电压的相位进行判断。研究工作者将已运行过的 XLPE 电缆采用加速老化试验得到水树枝数量以及水树枝极大长度同电缆介损值的关系,可以得到相关规律,但是比较分散。
(四)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以电缆的绝缘电阻、泄漏电流或者介质损耗为测量参考属性,推断和监测绝缘状态。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量同其绝缘状况也关系密切,当电缆存在或者潜伏故障往往和局部的放电量息息相关,所以通过对电力电缆局部放电量的精确测量可以得出电缆运行状态的好坏。但是该方法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研究和开发难度挺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开发。国内专家学者和 IEC、IEEE、CIGRE 等国际电力权威组织一致推荐局部放电试验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状况评价的最佳方法。
2、电缆在线监测新技术
在电缆绝缘劣化的在线监测方面,国内外对中低压电力电缆水树枝化的在线诊断已有多种较好的方法,且取得很好的监测效果,并且部分已经应用于现场,但是对于特高压电缆却达不到很好的监测效果。同时,水树枝不是电力电缆绝缘劣化的唯一形式,水树枝的监测也不能全面反应绝缘的劣化状况。局部放电作为一种很好的固体绝缘无损监测方法,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局部放电监测方法并不适合电缆的在线监测,因为其监测的频带窄,且主要集中于低频段,很容易受现场噪声的影响。
(一)超高频监测方法
利用局部放电的较高频脉冲,对局部放电信号的主特征采样捕捉。频率越高则在线监测局部放电的信号更有效避免其他噪声的干扰。电力电缆进行局部放电监测的关键问题是微弱的高频电脉冲信号采集,辨别以及提取。高频脉冲脉宽交窄往往稍纵即逝,加上信号在电缆传输中的衰减,所以信号采样技术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监测的成败。如果采集的信号严重失真,可能会引起判断误差得到错的结论。
(二)电缆接头监测技术
同钢芯铝绞线一样,线路故障问题往往发生在接口处,电缆运行发生的故障问题往往也是出现在接头处,由于接头接触电阻以及长时间过负载运行会温度过高,使得电力电缆接头处绝缘能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故障。所以对电缆接头实时监测,定期分析处理采集的相关数据,有条件可以安装报警系统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电缆的在线监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缆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缆线路机械损伤故障、电缆绝缘老化、电缆建设施工质量低、过电压和过负荷等原因都会引起电缆线路故障。我们要对易产生故障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10 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85-02
我国的电力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综合实力也逐渐增强。近年来,每年的供电量增长速度几乎都是10%,所以,对配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10 kV配电网的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不仅会导致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减少,而且会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与生产,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0 kV配电网做为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包括城市中的供电线路,同时还包括乡村中的供电线路,10 kV配电线路将电网与用户很好的连接在一起,直接为用户输送电能,在电网中是其他线路所无法取代的,所以10 kV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着客户的用电安全和可靠。10 kV配电线路由于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线路较为复杂,而且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中,受到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很容易发生故障,此线路节点较多,进行排查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一旦10 kV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则会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近年来,电网的不断改造,使10 kV配电线路的运行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从而使线路的安全得以保证。
1 10 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
1.1 外力破坏造成的故障
外力作用故障通常是指线路在露天环境中,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机械操作,如雷击、倒杆、断杆、继线等故障都是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l0 kV线路主要面向用户端,线路的通道比较复杂,各种建筑物、堆积物以及线路等交跨,很容易产生线路故障,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比较多的市政参与到改造旧城的施工中。在进行市政施工和基础建设时,在一定程度破坏了10 kV配电网线路。
②大多数配电线路架设的位置临近于公路,因为城区的交通比较繁忙以及某些司机的违规行驶,致使电杆被车辆撞到,所以时常发生断杆、倒杆等现象。
③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物逐渐包围了原先地处空旷郊区的输电线路。而且这些输电线路的周围经常会出现违章违规建筑物,严重威胁线路安全,导致输电线路的安全陷入无法掌控的状态,甚至需要变更线路的路径。
1.2 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故障
自然灾害通常指的是雷击,因为10 kV配电线路的路径比较长,而且沿途基本上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地形比较空旷,所以,几乎每年配电线路都会遭受雷击等自然灾害。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城市绿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制造绿色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对配电线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防雷技术的力量比较薄弱和电网的设备存在一些缺陷。另外,10 kV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常年在空气中,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大风刮起的灰尘等逐渐积累并附着在绝缘子表面和瓷裙内形成污秽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吸湿性。由于夏季多出现雷暴天气,配电线路防雷能力的不足是雷击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导线连接器接触不良。
2 管理方面的因素
线路设备维护人员的巡视不到位,发现故障未能及时修复。另外有些线路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弱、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没有及时发现并修复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的磨损、断股和设备损坏等。至于未及时修复线路故障则是因为检修质量不高以及管理责任考核不够严格。由于管理上存在一系列缺陷,从而未及时的修复所发现的线路故障,甚至致使其进一步加重,最终出现设备故障。
3 10 kV配电线路运行中故障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配网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在电力系统中,对配网的建设是整个电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这不仅关乎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正常,而且也关乎社会各项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因此,从宏观角度上而言,我们必须要严格保证配网建设的效率与质量,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质量与工艺水平,努力创造一个配网结构合理,变电站分布科学的电力配网新格局。而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而言,在日常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宣传倡导绝缘导线的使用,从而大大提升绝缘化的水平。
3.2 根据外力的破坏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将醒目的反光漆涂在道路附件的电线杆塔上,再设置相应的反光标志管,以引起过往司机的注意,从而预防或避免由于车辆碰撞电线杆塔所致使的线路事故。另外可以为比较容易遭到碰撞的电线杆塔设置可防碰撞的混凝土墩,并涂上反光漆。通过粉刷电力标语、散发或张贴电力知识宣传单、健全线路的杆塔、埋地电缆设置警告牌、标志牌等措施,对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护线以及电力知识。加强配电线路巡视工作,做好线路清障工作,对防护区内危险的树木要及时了解生长状况并定时进行修建和清理,必要的情况下需记录在案,从而确保配电线路通道与相关规定要求相符合。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加强沟通。采取加强性的杆塔,尽快迁移对交通有影响的电线杆塔,迁移难度很大的应该予以设置保护网。
3.3 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
加大配电线路故障的管理力度,制定并颁布电力公司故障管理办法以及控制指标,并进行责任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控制指标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制定合理的电网设备巡视计划和详细的巡视路线,有计划的巡视电网设备和线路进行,及时了解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
3.4 加强对配电线路的维护与运行
线路的开关设备要,避免线路因故障越级。尽可能的缩小开关停电时所影响的范围,防止导线与开关接线柱的连接松动和过热。此外,一定要定期定时的试验和检查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绝缘子等设备,及时发现故障,修复故障从而完善配电网设备,提高配电网设备的运行水平。
4 结 语
做好10 kV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需要了解常见的线路故障和维护处理措施,建立维护管理制度,保证10 kV配电线路供电的可靠性。把电力服务的理念引入电力企业中,应结合实际的地域环境做好10 kV配电线路的运行以及检修工作,了解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加强防范措施,预防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满足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加强10 kV的配电网的管理,并时刻总结经验,积极引入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尽可能的避免10 kV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确保10 kV配电线路供电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障10 kV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春.10kV配网线路常见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3).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必要条件;运行维护;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概述:做好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具有必需性,这是维护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输配电工作的相关经验,详细阐述了输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防范措施,并对加强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应当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
一、输配电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我国2010年电力系统事故统计分析,输配电事故占电网和设备事故总数的39.1%。在引起输配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其中由大风、雷电、覆冰、洪水等恶劣天气等原因引起的事故共38起,占输电事故总数的45%,成为影响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首位因素;输配电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施工、违章种植、盗窃线路杆塔器材等外力破坏原因占37%,成为第二位因素;因为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质量引起的事故占18%。输配电事故原因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10年输配电事故原因分析
二、输配电线路故障防范
1. 防范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根据输配电事故原因分析,自然灾害是导致输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在引起输配电线路事故的诸多自然外力因素中,雷击是对输配电线路最具破坏力的影响因素,因此,防范输配电线路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是防雷保护。输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降低输配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输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和接地电阻是成反比的,通过架设避雷线与降低杆塔脚电阻两种形式的防雷措施相配合,可以使得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得到有效增强(降低雷击时输电线路的过电压作用)。在具体实施输配电线路防雷过程中应根据基杆塔土壤的电导率情况最大化的降低输电线路接地电阻,使接地电阻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2)如果受条件限制难以进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过程,此时可考虑在导线下方架设耦合地线的方式。这种防雷设计尤其适用于山区输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其增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机理为增大避雷线和输电线之间的耦合系数,此外还能够使得通过杆塔的雷电电流向两侧分流。此外,在输配电线路中装设线路型避雷器以及自动重合闸装置也能提高输配电线路的综合防雷性能。
2. 防范单相接地故障措施
对于输配电线路中的单相接地故障,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保输配电线路与树木的安全距离。做好输电线路与线路附近树木距离的检查工作,对于附近树木距离输配电线路过近的情况,应及时组织人力对树木进行修剪;(2)组织人力定期对输配电线路的绝缘子和瓷瓶。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物质主要包括自然污秽(如空气中飘浮的微尘、海风带来的盐雾和鸟粪等)以及工业污秽(如火力发电厂、玻璃厂、水泥厂、冶金厂等排出的烟尘和废气)。当空气湿度很高时,绝缘子表面沉积物导电而使泄漏电流大大增加。如果是铁塔,可使绝缘子发生严重闪络而损坏,造成停电事故。因此应及时清除各类异物,避免引起单相接地故障;(3)严格控制输配电线路所用绝缘子和支柱的质量。在选用绝缘子和支柱应确保其质量性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在安装前根据相关说明对其进行耐压试验。
3. 防范短路故障措施
对于输配电线路的短路故障,其合理的防范措施为:(1)在设计输配电线路时,尽量将其走向设计为与道路平行的方向,避免出现与道路交叉情况;(2)在进行其它类型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应尽量将其与输配电线路错开,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碰撞输配电线路杆塔的预防措施。
三、建立完善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制度
完善的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制度应包括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线路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包括交接班制度、输配电线路巡查制度以及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制度等
1)交接班制度
接班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提前到岗,交班人员应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方可离去,交班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报表及检修记录、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记录等。交接班时应交清下列内容:设备运行方式、设备变更和异常情况及处理经过;设备检修、改造等工作情况及结果;巡视检查中的缺陷和处理情况;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运行及动作情况;当班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及有关措施。接班人员接班时应查阅各项记录,检查负荷情况、音响、信号装置是否正常;巡视检查设备、仪表等,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及检查安全措施布置情况;核对安全用具、消防器材,检查工具、仪表的完好情况及接地线、钥匙、备用器材等是否齐全。
2)线路巡查制度
严格执行巡查制度是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巡查包括定期巡视、特殊巡视、故障巡视等,执行输配电线路巡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消除线路故障隐患,以及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保证线路安全运行。根据输配电线路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在遇有特殊天气(如狂风暴雨、雷电冰雹等)的情况,因对输配电线路进行特殊检查。电气设备发生重大事故又恢复运行以后,对事故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特殊巡视检查。新投入或大修后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在短期内应加强巡视,无异常情况时,可按正常周期进行巡视。
3)线路运行管理制度
在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中,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思想,在加强对线路运行管理的同时,合理引用计算机先进技术,提高供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在线路运行管理中,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管辖范围和负责项目,避免出现线路管理盲点。对重污秽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以及输配电线路大跨越线路路段,应建立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巡查制度。
2. 线路设备管理制度
1)线路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在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中,对于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以及工作状态不正常的设备,应建立针对性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制定设备缺陷的专门负责人员,进行设备缺陷的详细记录。若设备缺陷不严重,则应根据设备缺陷情况进行必要处理,避免缺陷加重;若设备缺陷严重,则需在不影响输配电线路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检修。
2)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执行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检修任务和检修原则。及时将输配电线路中有缺陷的设备进行有效的修复或更换,确保线路中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检修设备时应分析设备缺陷的原因,消除设备再次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在保证完成设备检修任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由于设备检修而停电的频率。根据输配电线路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计划。大修计划的实施必须确保线路恢复设计水平。在完成设备检修后应进行试运行,避免在线路运行中出现故障。
3)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对输配电线路的相关技术资料、运行分析与故障统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管理好有关输配电线路的各种设计和运行规范、生产指示图表、线路运行维护记录等。对线路运行的实际状况以及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科学的分析,不断完善输配电线路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生产活动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人到岗,并建立严格的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观念。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总之,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切实做好输配电线路的故障防范措施。做好输配电线路的防范自然灾害、短路故障以及单相接地故障的有效措施,对于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建立和完善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制度,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线路设备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勤、哲范灿.走专业化管理之路-孝南供电公司农电输配电管理创新侧记[J].湖北电业,2011,(06):16-18.
1、电力系统外部的干扰
在影响电力系统的干扰因素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中,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几个部分,例如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因为我们无法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只能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他的干扰因素还有很多,下面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1自然干扰。大气层中的电场出现变化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同样的情况还包括在电离层中出现的变化以及因为太阳黑子的变化而对电磁造成的影响,这些都是自然界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干扰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自然干扰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干扰类型,并且也是最难解决的部分,因为在电力系统实际的运作中,外界因素的干扰会造成高频电压的出现,超出规定的范围之内,就会对系统的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跳闸、断电等情况时有发生。
1.2放电干扰。放电干扰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放电干扰来源于电晕放电,这一情况的发生是因为高压输电造成的,输电线的绝缘体会因为失去效果而产生脉冲电流的情况,并且这一情况还是间歇性的,由此引发电晕放电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低频测试系统的影响最大,而对高频测试系统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另外,辉光放电干扰也是一种常见的放电干扰。这种类型的放电干扰可以称之为气体放电,发生在两个接电之间,当出现电离时,就会因为离子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作用而发生辉光放电的情况,人们在直观的观察中,通常会看到蓝色的辉光,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除了上述两种放电的类型以外,弧光放电也是主要的一种放电干扰,这一类型的放电干扰在金属焊接时较为常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高频振荡的现象,随着高频振荡的出现产生一种影响测试设备的电波,该放电干扰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损失最多的一种干扰类型。最后,造成电力系统难以顺利运行的一种放电干扰是火花放电干扰。当出现该问题时,主要发生的位置是在电气设备的触点处,持续不断的电流的出现就会造成火花四溅,引发火花放电的干扰。该现象通常在瞬间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电力设备的损坏,常见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电气开关的反复闭合,从而引发辐射的现象,虽然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屏蔽,但是仍然不能保证辐射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
1.3工频干扰。工频干扰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在电力系统工作的过程中,供电设备以及输出线都会形成这种类型的干扰,并且当低频信号出现与供电线平行的状况,就会造成这一干扰源的出现,引发交流电的耦合,进而引发信号线不能正常的运作,为生产生活中的诸多事宜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尽快改善这一问题,避免干扰的影响。
1.4射频干扰。在电力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中,射频干扰的出现主要集中在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中,例如电视广播、雷达等,当发生此类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波,电磁波的出现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输电线会在传输与接收的过程中受到电磁的干扰,射频信号的大小不等,但是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由此造成射频干扰的出现。
1.5静电干扰。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干扰因素外,静电干扰主要是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这一问题的出现看似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电压的总量能够达到上万伏以上,如果果真受到静电干扰的影响,那么对于电气元件来说,就是一种严重的损耗。人体接触电力系统时,会将自身的电荷转移到电力系统中,从而造程静电干扰的出现,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疑是损失巨大的。
2、电力系统外部干扰的防范措施
采用装设避雷针、安装防雷羊角间隙和安装避雷器,是防止自然干扰的有效措施。电力设备的接地点选择应考虑测试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接地必须设四套独立的接地系统,用于不间断电源(UPS)和隔离变压器屏蔽层接地。变电站室内屏蔽和防静电接地系统中,主要是二次设备的外壳应屏蔽接地,装置的活动部分也要可靠、良好连接。对变电站的墙壁,有需要时可安装金属网,地板可装防静绝缘垫。在变电所防雷接地系统中,用于防止雷击等干扰危害,防雷接地网系统不得与其他接地系统相互混用,在接地位置上应远离其他接地网系统。而控制系统专用接地系统中,为二次设备专用的设施,不允许与其它任何设备相连,以免造成干扰。测试系统回路应与其他电源回路隔离,采用屏蔽较好的电缆,并不得与电源回路平行装设。
3、电力系统的内部干扰
3.1电源干扰。当测试系统与其它大负载共用电源、使用较长的电源传输和系统使用的直流电源滤波、稳压效果不佳时,所产生的干扰从电源和电源引线侵入测试系统的干扰。
3.2地线干扰。电力系统二次回路往往共用一个直流电源或不同电源共用一个地线。因此,当各部分电路的电流均流过公共地线时,会在其上产生电压降,形成相互影响的干扰信号。
3.3信号通道的耦合干扰。测试的传感元件设在生产现场,而显示、记录等测量装置则安置在有一定距离的控制室内。两者之间需要很长的信号传输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量受到干扰,导致所传输的信号发生畸变或失真。
3.4容性(电场)耦合干扰。平行导线的分布电容大,产生的干扰是以电压形式出现,干扰源与信号电路之间就存在容性(电场)耦合,这时干扰电压线电容耦合到信号电路,形成干扰。
4、电力系统内部干扰的防范措施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要保证供电电压波形稳定,使用UPS来稳定工作电源,电力系统二次部分使用变电站的直流电源;测试系统回路尽可能短,使用的电缆芯不能过小,以减小压降。在二次回路上采用带屏蔽层的测试电缆.并将屏蔽层在测试侧和控制室两端同时接地,且交直流回路禁止共用同一根电缆,防止造成相互干扰;弱信号导线与强电导线的电缆分开排放,不得共用一根电缆;二次测试设备和二次电缆敷设应远离接地网,设专用接地铜排,构造等电位面,消除地电位差干扰;在信号输入端加装无源滤波器,削弱窜入的干扰信号。
5、结语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防范;措施
10kV架空配电线路目前应用范围主要是我国农网中,由于其本身建设的特殊性,例如:供电线路较为分散、距离较长,线路中使用安装开关数量较少等等,这都使得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对于我们的用电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在采取措施尽量将其故障发生频率率将为最低,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保障供电的安全、稳定以及高效。
一、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
(一)不可抗力引发的线路故障
自然灾害引起的电路故障主要是雷击造成电路故障,10kv的架空线路一般比较长,处于空旷的野外,比较突出,在雷雨季节很容易遭受雷击,这也是10kv的配电线路比较常见的故障,通常造成电线绝缘层破坏,断弦等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野外种植的大量的树木也给配电线路带来了安全隐患。在出现大风或者雷雨天气,很容易出现线路中树枝断落在导线上,造成线路短路,更加严重的树木倒在线路上,直接造成线路断开,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
(二)管理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大多数配电线路仍是进行人工管理。在部分偏远地区,线路管理往往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使得线路所存在的隐患无法及时的发现,从而为线路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在日常配电线路管理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缺乏工作责任感、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线路运行中出现的断股、磨损、老化以及设备的缺陷等问题,从而导致线路故障的发生。出现上述情况均是由于供电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员工职责模糊、责任考核未得到落实、管理流程不清、检修质量偏低等。
二、降低10kV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措施
(一)预防自然灾害的破坏
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特别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近几年来的运行经验,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在雷击时极少发生闪络故障,故障发生点集中在针式绝缘子上,进一步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安装线路避雷器则是一个经济、简单、有效的措施。在线路较长、易受雷击的线路上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防雷金具,以及在变压器高低压侧装设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穿刺型防弧金具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金具高压电极与绝缘导线紧密接触,耐受电弧烧灼,运行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用。定期检测接地网,确保接地网的接地阻值合格。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积累资料,达到预警预报条件的气象灾害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提升管理效率
第一,健全与完善线路管理制度,以保证配电电路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进行;第二,增强线路监控工作力度,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对限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管理工作切实得到开展;第三,提高配电线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与操作,以提升线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第四,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将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与绩效挂钩,将奖惩制度与监管制度有机结合,以提高线路管理的效率;第五,加强配电线路各个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降低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提高线路管理效率,提升供电企业服务质量。
(三)避免线路过载情况
相关线路管理人员应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的监管力度,密切监控配电线路的送电情况,并根据用电需求对线路的分布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线路超负荷的现象发生。在用电高峰时期,应采用红外检测仪器来检测线路连接器的温度,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必须立刻采取应急措施,杜绝配电线路温度过高而引发线路熔断或变压器烧毁的现象发生,尽可能的降低火灾等问题出现的风险。除此之外,在10kV配电线路设备的管理方面也要做到及时有效,在建设初期要站在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不仅要满足当下的使用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可以随时调整,线路的变化要能够满足在高峰时期用电负荷的需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线路的调整,在根本上杜绝该原因引起的事故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lOkv的配电线路系统由于其本身建设的特殊性,很容易受到户外自然因素的破坏,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其损害,但是我们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破坏,例如可以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同时,由于其建设的地域比较广泛,在日常管理与维护上面确实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我们可以加强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做好管理与维护的相关工作。线路负荷容易出现过载的情况,这虽然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在建设初期,就要做好后期的调整预想,尽可能的避免线路故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维护;措施
1 影响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 1 配电网的结构
配电网结构的设计应该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配电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地理条件可能会比较复杂,如果配电网络的结构没有达到安全标准,则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就不能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从而无法保障系统的稳定。
1. 2 线路因素
线路故障也是影响10kV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线路故障有: 线路某相的超负荷运行; 三相开关中某相没有合好,甚至无法合上。这两种情况出现后,会导致熔断器熔断。如果线路的接点被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则可能会有缺相运行情况出现。由于导线有着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外部发生变化时,导线的张力也会发生变化。在高温情况下,导线膨胀,线路弧垂增大,接地端路和交叉处放电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一方面,当线路与高杆树木距离很近时,一旦有极端的天气状况出现,则极有可能发生倒杆断线的事故,树木的枝叶有可能导致线路接地,从而引起跳闸; 另一方面,如果保险瓷体的质量不合格,或者配电线路表面长期有污垢堆积,在风吹日晒之下,线路表面可能会发生开裂,在阴雨天气或者湿雾天气下,就会有放电现象,严重时,瓷体会被击穿,从而造成接地故障。
1. 3 自然原因引起的问题
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害主要是指雷击事故,因为在当前架空10kv 线路的路径一般都是比较长,加上附近空间相对空旷,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雷雨季节的时候常常会遭到雷击,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大风通常情况下是引起线路的共振舞动,而造成短路或者是导线的烧伤等事故。大雪堆积也容易形成积雪,造成接地短路的现象。另外暴雨还有可能产生泥石流等现象,造成山体崩裂滑坡,冲断导线。另外温度对配网的运行也有影响,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气温升高时导线伸长,这时容易造成短路,而气温降低时,导线弧垂减小,极易出现倒杆断线的事故。
1. 4 人为原因引起的问题
当前有一些电网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比如在对配电线路的检查维护时线路巡视和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及时处理问题和故障能力,这就容易产生配电线路的故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安全教育上缺少应有的教育,加上没有规范有力的制度管理,导致配电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失,这种现象在配电线路的管理中普遍存在,往往容易产生配电线路故障。
2 10kV 配电网的维护
2. 1 进行科学的网线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供应矛盾也日益突出,配电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而且在电力网络的设计中,存在着网架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所以应当适当加快配电网的建设速度,提高电力设备的科学性,建立起科学的配电网络。
2. 2 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
管理不到位也会影响电力网络的可靠性。如果有高杆树木压断线路导致跳闸,而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则可能会有新故障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管理者做好线路的巡查工作,对电力设备和供电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当有人盗窃电线、变压器等设施时,会导致电线杆、电力线路的破坏,有时还会烧毁周围的农作物。当有车辆违章行驶,撞到配电线路时,也可能导致线路故障。因此,要严格执行行业规范,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对管理者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日常的线路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原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合、分析,找出配电网的运行缺陷和故障发生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2. 3 严格控制供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在线路设计初期,要对设计的方案和设备的型号进行严格的把关,在线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综合气象条件等各项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线设备。线路或设备投入使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会出现老化,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检修或者技术改造,同时,要根据负荷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线路设备和保护定值。施工质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每一条线路和每一个设备都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选择,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也都要按照相应标准执行,并建立质量监督记录。
2. 4 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源头控制
在选择电力设备的供应厂家时,要进行严格的把关。首选应该是有着较高的信誉度、国家推荐的企业。其次,可以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或者是有过合作、对其设备产品比较了解的企业。另外,必须严格做好验收工作。如果有必要,就在部件组装前进行再次检查,尽早发现问题以避免运行之后发生故障。
2. 5 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在平时,要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从应急预案,从而减少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预案措施应该包括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应急预案、台风应急预案、汛期灾害预案等。自然灾害是不受人力控制的,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电网故障,我们能够做到是高度重视灾害的预防,及时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动态,及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将各项电力措施的应急预案落实到实处,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 加强对线路维护运行中的维护运作管理
1) 对配电器上的设备进行改善管理,例如: 绝缘子、变压器、避雷器等。另外要定期的检查和监测,及时查处设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当一些设备不能适应需要的时候,要及时的更新换代,以确保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 为了尽可能控制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在配电线路上安装真空开关,这样可以缩短事故的范围,还可以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快速的找出原因所在。
3) 进行配网改造,及时进行监测。改变配网结构,使之日趋合理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同时对整个配电网体系要及时的进行监测,特别是对线路的负荷监测。
4) 制定完整的预防处理制度,并对可行性进行系统的演练,以防事故发生时无计可施或解决的不及时。
5) 加强对配电网人员的培训,建立线路运行管理机制。要提高配电网员工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平常日常巡线等任务到位,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运行管理体制,实行管辖区的责任负责制。建立事故处理档案,进行专门的管理,做到问题出现时有依据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6) 强化用户的设备管理,用户维护检修的不当很容易影响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对于用户设备的管理丝毫不得松懈。当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下达通知,并说明设备出现的问题和主要解决办法,及时的加以改善。
4 结语
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整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日常的检修的过程中要时刻总结经验,做好应对措施和方法,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更好的促进线路的安全性,保证电网安全有效的运行,从而最终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龙水.浅析10kV 配电网可靠性运行及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4) .
一、农技服务的现状
农技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部门针对农村生产的现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服务。在农技服务中,包括农业生产机器的使用方法、农作物农药杀虫、农作物的洒水、施肥、农作物的嫁接等方面,农技服务人员把复杂的技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农民,使其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的科学有效。
然而目前在农技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地区的农技服务不到位,农民还没有意识到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会使自己土地产量的增加,没有对科学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多年的经验会保证土地的产量,这表明农机服务人员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还有些农机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的深入农田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农作物的问题,保证农作物产量。农技服务人员的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民土地的产量,还会使农民怀疑科技种田的有效性,对于日后农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另外当前的农机服务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表现为农技人员的服务工作比较到位,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农业生产也在农技服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但产量却没有显著的提高,甚至还可能出现减产的情况。这一现象为农技人员的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认真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南橘北枳的原因大致相同,服务人员没有做好因地制宜的工作,未能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不同农作物对于农药的接受情况也不同,如果农技服务人员不做好事前调查工作,不听取农民多年的经验,只是照搬资料上的内容,则很有可能出现不适用的现象。这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即尽管有些农民缺乏科学种田的思想观念,也没有按照科学方式去管理农作物,可是多年的种植经验还是符合当地的土地情况的,然而有的农技服务人员却相信自己的理论最正确,固步自封,只相信资料,不相信经验,那么在农技服务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
二、农技服务有效性分析
基于用户角度上来看,农业技术服务带来的应该是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农技服务人员提供的技术应该更加实用,服务时间也应该加长,农技服务的过程不是每年一两次的技术讲座或者零星几次的技术指导,而是专人跟踪指导,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真正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土地的产量。
1、新技术及时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内的作物不能只是单一的一种,应该根据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增加,而且目前国家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应该研究高产的农作物,保证数量的供应和质量的安全。因此在出现新的农作物的时候,农民兴趣浓厚,不过面对新的农作物,农民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既想种植新的农作物,保证质量,又希望自己有种植新型农作物的知识,保证产量。这时就需要农技人员出面,对于新型农作物的播种注意事项、播种的深度、培土的厚度、播种后施肥的时间、施肥数量、浇水量等方面跟踪指导,最少也需要1~2年的跟踪指导时间,才能真正把该新型农作物推广出去。
2、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根据各地的土地状况不同以及环境的变化,农技人员不能照本宣科的进行农业指导,而是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现状的不同指导不同的种植手段,保证产量,以免出现农作物大量凋亡、农田减产的情况。
例如有的地区大型工厂数量多,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大,雨水一般呈酸性,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打破土地的酸碱平衡,最终使农作物生产情况不理想,土地减产,影响农民正常的耕种。这时农技人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土地中加入一些碱性肥料,保证土地的酸碱平衡。再比如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小,那么这两地的灌溉情况也不能相同,资料上的知识都偏理论性,是按照最佳情况来设计的,但是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农技服务人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指导农民灌溉的次数和水量,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提供灾害防范措施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最大的干扰就是天灾,也就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影响,这种破坏是不可逆转的,也难以准确预知,因此农民更希望农技服务人员能够提前预知自然灾害,指导防范措施,将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普通用户根本不可能预知,这就需要农技服务人员根据高科技手段预知灾害大概发生时间、发生长度,指导用户做好防范工作,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不被破坏。尽管提前预知灾害不能消除灾害,但是可以给用户以准备的时间,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即使不能保证农作物百分百不受到损害,但是也能将其带来的损害保证在可控范围之内。农技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助力农业生产过程,不只是在农作物本身上做好科技指导工作,同样的也要防范一切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结语:
一、商业性产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产险公司是经营集中和分散风险的商业性企业,其每一项经营活动和每一个经营环节都面临着风险侵袭、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难题。因此,加强对产险公司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注重风险管理已成为产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对客观存在的各类风险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1、
自然风险。这是商业性产险公司所承担的自然灾害,如山崩、海啸、雨雪、冰雹、洪水、飓风等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虽然,这些多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然而又是经营活动中不能忽视和必然加强防范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然界气象规律变化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2、意外风险。这是人们意想不到何时何地发生的意外事件,但各类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人们愿意将这些意外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并且会给其带来一定的或巨大的财产损失,也是产险公司经营中常见的风险。所以,研究意外风险的偶然性,并从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加强事先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
3、道德风险。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一转轨无疑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的利益观念、保险意识上的遭德水准和认识程度的不均衡,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风险或心理风险。因此,对这类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道德风险已远远超过世间道德伦理,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对心理风险的控制应进一步加强;通过控制保额、实施免赔率、折扣费率和费率优待等措施对保户加以控制,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4、管理风险,也可称为行为风险。这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法人及个别员工的故意和非故意行为所至,如承保理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运用的无序性,员工素质的差异性等。这些错误承保、理赔、资金的乱投乱贷,“三产”的随意开办与投入,给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不容视。
二、商业性产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要想创建一流的现代化的产险公司,必绳要有一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当务之急是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夯实风降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充分发挥产险公司在人员、技术上的管理优势。为此,必须选准控制点,采取经常性的防范措施,坚持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1、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我国保险业恢复时间较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财产保险业经营的风险与管理认识也不尽一致。有些干部员工认为:保险公司就是经营风险的,还讲什么风险控制与防范,确实多此一举。也有的认为:风险防范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保险财产遭到损失,保险公司赔款,理所当然。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反映了保险干部和员工在风险意识上的差异。因此,加强对干部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手段的培养,求得认识上的统一,达到主动控制、共同防范、共同治理灾害的目的,对促进产险公司的更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全面提高承保、理赔质量。继续强化麁保、理赔等各环节的责任控制和管理监督,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承保、理赔权限的规定,认真履行财产保险的实务手续,析杜绝不顾及风险程度,不验标的的盲目承保,要坚持风险评估,特别是要搞好高风险的评估,切实做到承保想防范。在理赔环节上要按规定严格把好理赔关,该赔的不能惜赔,不该赔的不能滥赔,真正做到合理赔付。对上级规定的核保核赔制度,要采取实际措施,加以落实,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搞好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为风险控制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财务、资金、非保险实体的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财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以防大案要案的发生。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资金运用和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时保证上划资金到位,不得变相搞投资贷款,不得以任何借口搞各种形式的担保。在非保险经济实体的管理方面,要继续进行清理整顿,不许以任何理由向非保险经济实体投入保险资金,对长期亏损的经济实体要坚决撤销。控制内部的自身风险,免除经营管理中的后患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4、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与制度。提高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必要的,但没有专门机构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也是不行的。向防灾要效益是产险公司在多年经营中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真正把防灾防损工作重视起来,摆正位置,设立机构,健全制度,与市场的发展和适应形势的需要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要搞好风险管理,一要在省和地市级公司设立专门管理监督机构,在县级公司设置专门岗位,做到层层有专人抓、专人管;二要形成保险公司、社会有关部门和保户“三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走出保险防灾社会化的新路子,运用隐患跟踪、事故分析、信息反馈、防灾宣传、实践宣传等科学管理手段,把被动的赔付变为主动丽防范,切实把风险管理工作落在实处。
5、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作用。要强化纪检、监察、稽核审计工作,加大内控和案件查处的力度。要发挥稽核审计部门在业务、财务方面的审计力度,把好第一关,防范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要加大纪检、监察部门的查处力度,对违纪违法等各种案件要及时查处,以遏制大案要案的再发生。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注重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发案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三防一保”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产险公司的财产和资金安全,防范和控制产险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以保证产险公司稳健经营。
在气象条件变化中,常常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变化,也就是气象灾害的形成,气象灾害会造成作物生长条件产生大幅的改变,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对气象灾害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防御措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措施
1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1.1干旱干旱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北方地区。干旱造成土壤的含水率明显满足不了作物的生长需要。对于干旱的评定按国家标准分为5个等级,即正常或湿涝、轻旱、中旱、重旱、特旱。正常级别是土壤的水分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所需,轻旱指土壤水分略少,对作物生长有轻微影响,而中旱作物在白天会出现叶片萎蔫,而重旱和特旱则是指水分明显不足,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已经影响到生态环境以及工业生产及人畜饮水。干旱的主要防御对策:调整品种,选择耐旱的品种;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天气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1.2暴雨与干旱不同,干旱是水分严重不足,而暴雨则是降水过多,水量过大导致冲刷灾害及浸泡影响,作物难以正常的生长。按照降水的不同暴雨分为3个级别,即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一般24h内降水量在50mm以内的为正常降水,而达到50.0~99.9mm则为“暴雨”,达到100.0~249.9mm为“大暴雨”,超过250mm则为“特大暴雨”。暴雨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河流水满、农田浸没,一些山区还会发生泥石流、山体滑移等地质灾害,对于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暴雨的防御措施: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在雨季,要随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灾害信息,并提前做好堤防加固、河道清理工作;检修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对于田间的积水要及时排除,避免长期浸泡导致作物发育受到影响;对房屋农舍进行维护,以防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人员要远离易发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的地段,避开危险区域。
1.3冰雹冰雹在气象学中属于固体降水,是从积雨云中下降,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球直接下落到地面,危害性较大,毁坏禾苗,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抢收成熟作物;对于多雹地区,要进行植树造林,做好绿化工作,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冰雹形成的条件;对于人身的安全方面,下地生产时要带好防雹工具,避免遇冰雹砸伤;对于气象部门在做好测报的同时,要采取人工消雹作业,尽可能降低冰雹的灾害发生。
1.4低温冻害低温冻害在北方地区是十分常见的气象灾害,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冻害突然出现气温明显偏低的情况,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冻害程度是由降温幅度及低温持续时间决定,另外也与作物的品种、播期、土壤及耕作方式、管理水平有关,基本有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改变作物的越冬条件,适应作物的生长。防御冻害措施:在作物品种方面要选用耐寒品种,同时要搞好布局,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加强管理,精细整地,培育壮苗,做好灌水、中耕、保墒工作,另外在肥料上施用要酌情增施磷钾肥,同时要做好防冻工作,适当增加覆盖物。
2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2.1多部门联动,实施整体防御气象灾害的防御是项目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实行有机联动,各负其责,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防御。在灾害发生之前需要气象部门完成测报,其他部门根据测报做好防范措施,灾害发生时各部门都做好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救援,只有实施整体的防御才能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气象测报、农田水利、防汛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制度及应急预案,提高防灾的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天气预报的中、短期及长期的测报能力,建立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与多部门联合做好地质、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多方位的灾害预报,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影响的评估,利用先进的气象测报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好测报工作,最大程度发挥气象测报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方面的作用。
以上简析了几种常见气象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还有大风、连阴雨、潮寒等气象灾害也时常发生,都能对气温、水分、阳光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在农业生产中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以防御。
参考文献
[1]刘国锋,胡细涓.河南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2005(04).
关键词: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 国际投资
日本3月11日发生的强震及其次生灾害表明,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会给国际投资带来相对较大的风险。这种风险虽然出现频率较低,但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而且难以预测和分散。加上国际投资的地点分布广,投资量大,更使加强对国际投资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日趋重要。本文就国际投资中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风险的种类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金融管理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国际投资中自然灾害风险的种类及其危害
从风险的本质来看,我们可以把自然灾害风险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某种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引起重大损失的不确定性。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国际投资中,根据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可以将自然灾害风险分为以下七大类:(1)气象灾害风险。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干旱等;(2)海洋灾害风险。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赤潮、海水入浸、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3)洪水灾害风险。包括洪涝、江河泛滥等; (4)地质灾害风险。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5)地震灾害风险。包括与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6)农作物灾害风险。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7)森林灾害风险。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投资方向的不确定,投资方式的多样性,不同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国际投资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其中尤以地震灾害与农作物灾害对国际投资影响最大,也最常见。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2%,截至3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73亿美元,由此可见,对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国际投资者的重要工作。
2011年日本地震后,据摩根士丹利近日的研究报告显示,将会使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25%至0.5%。世界银行3月21日《东亚经济半年报》表示,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的9级大地震及海啸,将给日本带来1220亿至23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至4%,而日本灾后重建可能需要5年时间。由此可见,此次地震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不仅包括日本本国的财产遭到巨大的打击,各国在日本的经济投资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包括今年的日本地震,国际投资的自然灾害风险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损失。下图为2000至2010年全球因为自然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可见在没有大灾发生的情况下多数年份的全球经济损失规模稳定在300-600亿美元之间,而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当年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700亿美元,达到正常年份规模的4倍之多。
以2010为例,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部门(UNISDR)1月24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共计发生了373起自然灾害,洪水的发生频率最高,全球共有大小洪灾182起;另外,全球还发生83起风暴灾害、29起极端天气灾害以及23起地震。
此外,2010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损失也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其中,年初发生在海地的强地震和发生在俄罗斯的森林大火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烈。
同时,世界知名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表示,2010年全球一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950起,经济损失达到1300亿美元。公司在灾害报告中说,2010年是1980年以来自然灾害高发的年份之一,九成自然灾害是由飓风、洪水等天气原因引发的。预计2011年因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洪水等导致的自然灾害会进一步增加。
例如,2010年4月14日,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烟尘覆盖了挪威北部、波兰北部海岸、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南部海岸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导致欧洲空中交通瘫痪,而由此给在欧洲地区的国际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欧洲旅游业蒙受的损失初步估计在10亿欧元左右,也使对旅游业的投资蒙受巨大的损失。
对于我国来说,就自然灾害的不同类别而言,洪水是导致我国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近二十年来,洪涝灾害导致的年均经济损失超过1000 亿元。地震是导致我国伤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 级以上地震650 次,其中震级达7 级以上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震级达8级以上的地震9次,全球发生的4 次震级达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地震死亡人数高达59 万人,约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此外干旱、热带风暴和雹灾等气象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二、防范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建议
据统计与预测,世界开始进入自然灾害多发的时期,国际投资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直面自然灾害,抗击国际投资风险也就成为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部分提出了防范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投资国的自然地理认识
在国际投资中,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防是防范损失最根本的办法。而预防最行之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办法即是加强对投资国的自然地理认识,只有在投资前对投资国是否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灾害防范措施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资金额面临的灾害损失,预防资金因为盲目投资造成后悔莫及的悲剧。
以地震多发区环太平洋地震带为例,这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因此,对于在该地区的房地产、实体资产以及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的投资对象的投资应相对谨慎。
(二)加强对投资对象的风险评估
目前,已有的成熟的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
(1)基于指标体系的灾害风险评估。基于指标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侧重于指标的选取以及权重方法的优化,涉及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广,既包括全球、也包括国家和市级等空间尺度。目前,适用于全球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计划有Hotspots、美洲计划,此外,不少方法也利用指标体系从国家、市级尺度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是借鉴空间信息格网技术,将具有致灾因子各种属性(如强度、频度)和脆弱性指标(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建筑物等)数据转变成格网形式,通过一定数学法则叠加得到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灾害风险值,最终达到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转贴于 基于指标体系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国内外发展都较为成熟,适合以较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但此种方法主观性强,无法模拟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
(2)基于风险概率的灾害风险评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如gambel分布),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灾害发展演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承灾体损失数据,建立灾害发生概率与其的函数关系式,以此达到预测未来发生的灾害风险。
(3)基于情景的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各种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情景下自然灾害强度(对于洪涝灾害来说,如淹没深度、淹没时间、流速等)的模拟,并叠置承灾体属性信息(如土地利类型数据、人口密度等),以直观地显示灾情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区域影响,从而达到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
(4)VaR模型。在对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评估上,我们可以采取VaR方法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VaR的中文含义为“风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既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最小损失。投资主体采用VaR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各种业务和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并将其水平与所承担的市场风险相挂钩。以提高其资本充足度,增加其资本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的国际投资的自然风险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的随机因素组成。而每一种随机因素不能压倒一切因素作为主导作用。具有这种特点的分布即是正态分布,适合采用方差——协方差进行国际投资风险的计算。投资主体便可以根据模型估算的市场风险价值进行风险管理,将该测量出的风险值和要求的损失上限进行比较,当风险值小于该损失上限对说明投资金额的风险还在控制之中;而当风险值大于该损失上限时,说明投资主体必须采取必需的手段进行调整,控制好投资金额的风险。
(三)对投资对象要有充分调研
在同样的地域环境中,不同的投资对象收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不同,以本次日本地震灾害为例,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房地产、工厂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而面对暴雨、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农产品遭受损失最大。因此,对投资对象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对投资对兴国自然环境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相应可能损失最小的投资产品。
三、国际投资中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引起的国际投资风险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以下是相对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
(一)运用政府财政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补偿
财政补偿的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构成了国际投资自然灾害损失传统的资金补偿来源。但是,以我国为例,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量有限。这些有限的财政收入中,由财政预算安排的灾害救济支出只是财政支出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提供的自然灾害救济款平均每年只有9.35亿元,只相当于灾害损失的1.35%。20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提供的自然灾害救济款平均每年只有18亿元左右,只相当于灾害损失的1.8%左右。可见,当巨灾发生时,依靠国家财政救济支出对灾害损失的补偿程度是比较低的。
但是,政府财政补偿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受灾方第一时间的补偿,具有最快、最直接的特点,对稳定市场社会安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商业保险及其金融衍生品管理自然灾害风险
(1)保险转移风险
对于国际投资,保险转移风险可以分为单一的和综合的两种方式。所谓单一风险的保险转移就是指国际投资方购买保险将某一种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给保险人的转移方式,例如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仅承保单一的洪水风险。所谓综合风险的保险转移是指投资方通过购买保险将两种或以上的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给保险人的转移方式,国内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险种条款大都为投保人提供了这类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财产综合险的保险责任往往包括雷击、暴风、暴雨、台风、洪水、泥石流、雪灾雹灾、冰凌、龙卷风、崖崩突发性滑坡和地方突然塌陷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2)再保险转移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28条的规定,再保险的定义为:“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 实质是在全体被保险人之间对风险的又一次转移和分散。因此,从另一个方面说,再保险转移方式是原保险人以缴付分保费为代价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再保险人。
如今,再保险已经成为整个保险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再保险应该成为国际投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伦敦、纽约、苏黎世、慕尼黑、中国香港等都是著名的国际再保险市场,通过这种超越国界的再保险安排,使风险分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于国际投资风险的化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从而能分散消化得更为彻底;另一方面,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发展、壮大起来,这样,大大方便投资对象分布广泛的国际投资方的投保,也使其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其他保险类风险转移方式
在国际上,所谓的其他保险式风险转移方式是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简称ART,是除开上述两种保险产品的保险转移方式。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风险载体,二是可选保险产品。风险载体主要包括自保、自保公司、风险自留集团、共保集团和资本市场。可选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有限风险再保险、多年期/多险种产品等。
笔者认为,由于载体不再局限于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可选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单调的保险产品,传统保险方式可能产生的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可以由此而发生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国际投资,投资方向、投资金额灵活多变,规模巨大,新型灵活的保险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投资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也可以为不同地投资量身订做保险产品。
(4)巨灾债券及其衍生金融产品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巨灾债券多是针对地震、飓风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设计的。如美国东海岸的飓风、加州的地震、欧洲冬季的暴风雪、日本的地震和龙卷风等。巨灾债券是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结的债券。在资本市场上,需要通过专门中间机构(SPRVS)来确保巨灾发生时保险公司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偿,以及保障债券投资者获得与巨灾损失相连结的投资收益。巨灾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巨灾债券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触发条件,即赔偿的条件,赔偿性触发条件是以其实际损失赔偿数额来表示的,指数性触发条件则用某种特殊的指数来表示,如行业损失指数和参数指数等,是一种损失的相对水平。由此可见投资者的收益和损失是由发生怎样的自然灾害风险或风险程度如何决定的。根据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款,投资者可能会损失全部或者部分在剩余时间内应得的利息,还可能会损失部分本金。
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保险产品,巨灾债券流动型、规模大、损益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紧密相关,这就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对冲的投资工具。与常见的金融工具期货相似,巨灾债券也可以开发其期货,期货分为可以分为预测发生灾害和预测不发生两种。当国际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投资对象时,可以做多与投资对象相关的预测灾害发生的巨灾债券期货,或做空预测灾害不发生的巨灾债券期货,这样,即使灾害发生,由巨灾债券期货带来的收益可以补偿部分国际投资的损失。如果对冲量适当,完全可以锁定国际投资的最大损失。
相应的,还可以开发巨灾债券的期权、互换等,充实巨灾债券的风险对冲金融衍生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专家表示,此次日本地震有望超过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成为首个触发多个巨灾债券的自然巨灾。据统计,日本地震将使面值共17亿美元的10只债券面临触发点挑战。 (5)利用天气指数等自然灾害期货
天气指数期货指的是每个月的开始,期货市场主管机构都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的气温情况,为降温度日数或升温度日数确定一个初始值,比如40度(华氏)。为使市场运转起来,指定的做市商将接着喊出“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对于国际投资者,天气的变化对部分投资产品的收入影响巨大,而对于投资者,对天气的预测和农产品的收益行程对冲,使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锁定收益,或将因天气原因引起的损失降至最低,也就使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相应减小。。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现有期货市场,今后如果让天气指数期货这样的衍生品能够发展起来,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些市场上转移承保风险,加之一定程度的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其在技术上的困难将会大大降低,不可能总是出现“投资险越做越亏”的情况。
同理,可以以降雨量等自然灾害指标为标的,进行期货的创立与交易。
综上所述,在进行国际投资前,应对投资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对投资对象有全面的风险评估,对于不同的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保险转移方式、再保险转移方式、ART方式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相结合,金融市场与政府相结合,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使得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既以保险市场为基础,又有资本市场作后盾,更有政府作保障。
2010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国际投资者应该时时以风险管理为标尺,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避免突如其来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邹铭,范一大等.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吕向敏,杨建立,张惠兰.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4]郎一环,王礼茂,张明华.中国短缺资源跨国开发的风险管理——以石油为例[J].资源科学,2003(05)
[5]葛全胜,邹铭,郑景云.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吴定富.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10[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