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时间:2023-05-30 10:2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创造性思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要求也越来越高。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很重要。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思维,它的意义是以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脱离惯性思维的禁锢,以一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提出不一样的解答,从而产生独到、新颖、有实际价值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并包括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想象。

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在思考问题时,尽量朝多个方向进行思考,同时结合已有经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成为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2、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牙膏公司的老板要求员工想出一个在一周内提高牙膏销量5%的点子,成功者得奖金十万元。员工们苦思冥想,提出改变配方,改变广告词的多种做法,均未取得很好的成效,最后有一人提出,将牙膏口扩大2mm。老板采用此建议之后,销量果然提高了8%。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候常规思维的局限性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而创造性思维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这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性,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这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1]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虽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被不断重申,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1、传统教学方式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多年来传统思维的束缚,教师授课多是以“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主动思考的机会很少,更别谈思维的训练了。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听从老师教导,形成“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严重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极大损伤。

2、教学条件不足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

由于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老旧,久未更新,很多物理实验都简化甚至取消。在授课时只是着眼于理论的探讨,学生并没有通过实验体会理论的真实性。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空有理论缺少实践的情况也亟待改善。

三、对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乐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脱“填鸭式”教学,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摆脱填鸭式教学,多提问学生,也可以加入一些小活动活跃气氛。比如,讲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表演白纸装水的魔术。将一纸杯装满水,然后在其上盖一白纸,最后将纸杯倒过来,水并未洒下,稳稳的被白纸装在杯中。通过演示大气压的神奇作用,学生们感到很有趣,学习动力也提高了。

老师还可以在课前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老师提问:现将“220v 100w”的灯泡和“220v 40w”的灯泡串联,哪个灯泡更亮?学生通过猜测,讨论,还可以提供器材进行试验。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还能得出“防止灯泡烧坏的方法”。

(2)、介绍物理发展历史,物理界轶事

通过介绍前人的研究经验,不仅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也让学生对物理的发展有所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大气压的内容时,可以介绍著名的第一次大气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可以介绍奥斯特无意间发现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偏转,从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这些名人轶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发散思维的前提,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根本。只有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散联想,才能得到更好更新奇的解决方法。老师在授课时,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阔思维,广泛联想,通过已知的知识来和部分研究对象来推测它具有的全部信息。这个过程中,不仅思维的逻辑性、探索性、严谨性很重要,直觉的猜测也是很有必要的[2]。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需要好好把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愿思考,比如当回答错误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建立良好的问答氛围也十分重要。

比如,对于例题:一辆汽车从起点出发,前3min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4min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重点。已知两点距离为2km,求汽车在这段距离上的速度最大值。学生大部分采用公式法求解。此时老师提示:上课我们讲过速度图像,可否用来求解呢?经过老师启发,学生想到了图像法这个简便快捷的方法,成功解题。

3、多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建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课堂教学,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名家的思考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创新思维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学生也可以有直接体会。除了著名的“牛顿的苹果”外,还有伽利略滚小球并加以合理推测,富兰克林放风筝研究雷电这类案例。

(2)、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熟练性,灵活性。

(3)、进行发

散性提问,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比如,“世界没有摩擦力会怎么样”,“地球没有万有引力会怎么样”等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直觉思维能力。

(4)、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或者看起来幼稚可笑的质疑,老师不应批评,在同学们嘲笑的时候应当予以制止,并鼓励这种思考方式。

(5)、介绍一些研究方法,比如研究物理现象,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还有控制变量法等。

(6)、在实验教学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应引导他们学会实验的研究方法,启发创新思维。比如:测光速用叠加法,测电流电压关系用控制变量法等。

四、结束语

训练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等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希望以上内容对物理课堂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学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培养;管见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生物教学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创造性劳动将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生物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根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的章节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学生经过学习了解: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一个芽眼、一块根段、一片叶子、一块茎段、或者是子房、花药,只要在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称为组织培养。学生围绕组织培养提出问题:

(1)有哪些现象是属于无性生殖?

(2)试管中的培养基含有什么成分?

(3)在培养基中,植物会不会同细菌一起生长?

(4)外界植物细胞或组织接入培养基该如何消毒?

(5)如不消毒情况会怎么样?

(6)植物细胞或组织是由于什么原因分化成苗、长大、生根、增殖。

学生不可能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必须通过深入思考,甚至通过进一步研究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熏陶。笔者将学生分组展开研究,鼓励他们尽量自己先寻找资料、查阅有关网站,并通过亲身实验操作来解答,让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探讨思索中。

2.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于解决问题

生物学科的教学应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出新的方法,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不经消毒的培养基和植物细胞不能培养出幼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总结为: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细菌的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基的有机物,使植物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死亡。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解答,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把不同事物之间相关联的东西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如在进行组织培养教学中,学生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知识联想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这就是空间思维的灵活性。当烧瓶中长出幼苗时,学生就联想到这株幼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在树下生活……这就是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思维的灵活想象使学生享受学习生物知识的快乐。

4.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自于学生丰富知识的积累

从教育层面上来说,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起源和发展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素质培养和塑造基础上。这就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完成课程教学的预习、自学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鼓励他们不但要尽量多读一些与生物课程相关的书刊、报纸,还要广学博览,做到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1?郾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我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

因此,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2?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然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不仅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不断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教师和教材,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很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倡导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学生对课本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提倡师生讨论、争论;欢迎学生对专家理论提出异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郾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缺少一把打开这种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如《太阳能的利用》一课,教材要求学生懂得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的三个因素(材料、颜色、摆放角度)。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介绍太阳能热水器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为什么用这些材料?你怎么证明你选择的材料吸热性最好?你怎么证明你选择的颜色最容易吸热?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否合理,在想办法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证明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又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当学生看到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在喇叭的纸盆上跳动,而当学生稍微领会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时,我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以举一些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例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例子,都要求学生能用比较恰当的方法给予验证,让学生通过亲身验证,去发现证实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的学生提出,三角铁的声音是由三角铁的振动产生的。我并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观点呢?”让学生运用已准备好的材料当即演示证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他创造性地想出了许多证明的方法,如用手感觉,用乒乓球靠近发音的三角铁,看乒乓球是否跳动等。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理解。这样不仅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郾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的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

(1)设疑发散,多思善问。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将结论直接奉献。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把学生的答案都集中到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不可嘲笑学生的问题“可笑”、“古怪”、“钻牛角尖”,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造性思维的“火苗”。

(2)敢想敢做、启发发现。

有位科学家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丰富的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创造想象力就很丰富,他想象着用各种颜色的液体浇在报春花上,让它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来,如今达尔文当年的创造想象都变成了现实。事生于虑,成于做。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苗”,还要由实验、逻辑推理等来证实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性,从而使“火苗”能够延续与发展成“火花”、“火焰”。

第4篇

关键词:绘画;幼儿;创造性思维

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部分,历来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者对审美客体的感受和表现,它具有较高的情感性,是极具生命力的视觉审美艺术。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富有情感和灵性。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其做法如下:

一、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美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很强,往往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许多成人无法体验到的美。在以往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追求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审美情感的启发和诱导。所以要注重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力,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大胆、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幼儿画“花”时,首先要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花图样,又带领幼儿到大街上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这样使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在通过有关花的记录片,让幼儿进行情感体验,而后让幼儿欣赏歌曲《蝴蝶花》,让幼儿感受到花朵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最后让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情感被打动了,一朵朵活泼而富有朝气的花、一朵朵欢快嬉笑的花便出现在画纸上,整个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有的花朵“含笑点头”、有的“微微摆头”、有的“昂头招手”;有的幼儿画出了许多只蝴蝶在各种各样的花上玩耍等等。再如:教幼儿画“娃娃的表情脸”时,先出示几种表情让幼儿看一看,学一学,然后让幼儿自个带一面镜子照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画面上的“表情脸”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可笑。这两次的绘画活动都是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绘画过程很少指令干涉,更多地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观察、思考、想象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绘画活动中,不急于告诉幼儿绘画的方法步骤,而是让幼儿去观察、思考、想象。通过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在“三、八”节期间,教大班幼儿“献给妈妈的礼物”绘画活动中,在这之前先带幼儿到商场里去观察,然后请小朋友思考,需要送给妈妈一件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让幼儿想象和画出一副有创意的画面,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其画的内容,有的画洗衣机,让妈妈洗衣服省力;有的画双漂亮的拖鞋,说妈妈工作一天太累了,穿上它就不累了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踊跃的发言,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供动手机会,进行灵活、多样、新颖的发散训练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绘画的效果来说,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照样子画,幼儿的作品可能会很整齐、很漂亮,但其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而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能力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如:小班幼儿是以事物的简单线条和基本形状为重点,进行绘画时首先出示一幅以绿草地为背景,草地上开满了以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花朵,请幼儿想一想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还能画出什么?有的画出了小动物的家;有的画出一辆大汽车;有的画出一个生日蛋糕等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画面都源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有一些美术作品和美好的自然景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幼儿欣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去感知。因此要重视典型作品让幼儿欣赏。如:在引导幼儿欣赏环保意识很强的作品《种树》时,首先提出问题:“这画面上都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画了几种颜色?颜色是怎样搭配的?画面的前面和后面都画了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树会怎么样?”等等。帮助引导幼儿总结画面内容。接着请小朋友画《种树》,要求有创意、新颖、独特。有的创造性画出了各民族小朋友一起在荒山上种树的情景;有的画有外国的小朋友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在戈壁滩上种树的情景;每幅画都表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表现出全世界小朋友保护环境的美好向往,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更深层的培养。

总之,教师应注重在自然宽松的绘画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打破定式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5篇

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关注。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师钢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师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一)时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所谓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支持,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因此,目前很多国家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以其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国在教育法中也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阐述。作为高教钢琴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更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有关推行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做重点,而创新精神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加以体现。因此,高校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及有效途径。

(三)实现高师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高师钢琴教学并非单纯的教会学生掌握演奏知识结构,而是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树立学习钢琴知识的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因高师钢琴教学培养的学生将来大都走向教育岗位,成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因此,加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技巧,而且提高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最终更好的实现高师钢琴教学目标。

二、高师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高师教师在教师实践中注重以下内容的实施:首先,突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多进行鼓励与引导;其次,善于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向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向上引导。例如,当教师弹奏一首奏鸣曲后,可以提出类似“与其他作品相比,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哪?”、“这首作品的风格是怎样的?”等问题;最后,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当针对某一作品学生提出创造性观点时,教师应给与积极的肯定,而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形象思维法教学策略。所谓形象思维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多体现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例如作曲、指挥、歌唱、奏乐等要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均需进行联想与想象,而联想与想象正是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高师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形象思维教学法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例如,部分学生弹奏作品时要么声音的弹性差,要么声音太过生硬,这是学生手腕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的,因此,教师可将手臂比作水管,将手指比作水龙头,只有水管不被阻塞水龙头的水流才会通畅。

(三)采用迁移法教学策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迁移法的应用。采用迁移法教学不仅可了解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还能起到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钢琴的学习仅依靠掌握弹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部分钢琴知识不够了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教师可不必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都学习过民族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借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成钢琴知识的感悟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加以引导,告诉“弹奏这个作品技巧与弹奏某某乐器的技巧比较相近”等。总之,利用迁移法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加深学生对所学钢琴知识的理解。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李世流,男,广西乐业县同乐镇麻阳朝小学,教师。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思维基本形式。其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非常的新颖性和高度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作的源泉。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妨碍创造的主要心理因素有:①胆怯。创造最危险的敌人是胆怯,胆怯会磨灭想象力独创精神。②缺乏自信心,过分的自我批评。③倦怠。创造来自勤奋,倦怠容易保守。④性格的片面性和狭隘性。⑤兴趣狭窄,孤陋寡闻。⑥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包括含有合理因素的稚气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敢于创造,善于创造。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创造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有种现象值得深思,即年龄小的学生爱问,大了反而不爱问,这难道说是学校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地批评,而应积极地点拨诱导。

三、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贪玩乐而怕拘束是儿童的天性,教学应针对和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外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教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想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总要学生轮流走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共同创造,而这一空间一旦形成,学生的创造性火花将不断迸发出来。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足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浙江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强调,应当在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逆向教学和归纳性教学等方法去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奠定他们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为今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提供保障。

一、对初中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东西的感应能力,它是人进行思想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对人大脑的开发,增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从而引导思维活跃生成。产生创造力。作为一门逻辑学科,初中数学则为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供了较强的依据。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在心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对今后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达到直接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去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养成他们积极思考、探索、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成了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填鸭式、单向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把学生个体间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而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参与能够积极思考,分析,逐步养成自我发展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空间,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笔者认为,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认知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世界著名数学家保罗曾说,开启创造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了创造价值和体会知识。因此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创造性活动开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所学知识运用的展示,学生进行解题交流探讨,等等。

2.注意培养学生直观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指通过感受而不经过逻辑性推理顺序悟出结论和答案,其升华为灵感,很多数学定理最初都是依靠知觉猜想出来的。证明不过是后来补上的手续。一个人的直觉思维的多寡决定他的创造成绩的大小,所以数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当然这种直觉思维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例如,我有次出了一道题:在一个底面半径为30cm的圆柱形储水桶里,有一段半径为10cm的圆柱形钢材浸在水中,当钢材从储水桶中取出时,桶里的水下降了5cm,这段钢材有多长?此题多数同学按常规思考,先求出钢材的体积,再求钢材多长。计算结果是45cm可有名同学却很快说出:“钢材的长是5×9=45(cm)。”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水面面积是钢材面积的9倍,所以钢材的长是水面下降部分的9倍。”这种解法又快又好,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合理推导,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3.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直观的讲,逆向思维就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而青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往往采取以相对面作为思考对象并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逆向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大概表述为。从已有的思维录像相反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它往往在正向思维不能达到的前提下采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转化学生思考问题的常用方式,让他们能在遇见问题时可以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顺利解决这种问题。而另外一方面思维能力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能够克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犯的毛病。发散思维的培养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对定义的可逆性进行阐述。在数学定义中。定义往往是多角度阐述的,定义的形成也往往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推敲。其次,还应当注意公式的逆用,数学公式往往不是死的,它可以在不同的解题环境下灵活运用。再次,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常规性的问题提出推敲和考量,让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在解题中进行验证,从多角度和反向进行思考。最后,应当让学生善于运用双向思维解题的习惯。即当正面解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解答。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生成。

第8篇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期望激励: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表扬激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

另外,竞争激励和成功激励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当然,众多的激励方法要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选择实施。

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后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倒臀靠踵,后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言语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他们所解答的问题也应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采取判断型的“是什么”、描述型的“怎么样”和分析型的“为什么”,区别对待。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拓展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有目的的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就会产生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建立“创新”大厦的基础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 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方法、新知识,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9篇

在21世纪我国能否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力。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从培养创造动机,质疑问难,鼓励发现问题;扩散思维,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去展开。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散性思维训练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扩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呢?我们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课文找到创造性思维与想象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一、抓住训练点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加深理解课文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又脱离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结合以往的知识,形成新的形象,把头脑中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思维顺利开展。通过想象,学生可以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这个 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

如在教完李绅的《悯农》后,进行想象练习。从诗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伯伯夏天锄草松土的辛苦,那么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割呢?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启发想象:春天,农民伯伯忙着……秋天,农民伯伯又忙着……就是这些一年忙到头的农民伯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我们送来了必不可少的粮食,我们吃的米饭、面条、馒头、面包、蛋糕等都离不开他们默默的耕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想象练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教材进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想象与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训练使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而且对文章的内容也理解得更透彻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很多。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续说:“第二次乌鸦又叼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狐狸看见了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的花言巧语;学完《蚂蚁和蝈蝈》想象说话:第二年的夏天很快又到了,蚂蚁又在搬粮食了,几只蝈蝈看到了……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个道理。

二、抓住训练点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体会人物的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中可训练的篇章设计问题,让学生设想出相当多的可能性以供判断选择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如:教学《司马光》时,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后,提问:“要救出小朋友,除了砸缸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想出许多办法,如可以打110报警;可以拿根竹竿让孩子拉住爬上来;可以把缸推倒;可以用大吊车把孩子吊上来等等。然后把这些方法与“司马光砸缸”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这些方法有的在当时不切实际,有的会延误时间等,比较的结果是:司马光的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是当时的最好方法,司马光具有聪明、勇敢的品质。这样既能体会人物的品质,又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时可提问:地震来临时,如果谭老师选择躲到桌子底下,结果会怎样?如果和其他学生一起离开,结果会怎样?而谭老师却选择了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学生,由此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学生的那种无私大爱,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三、抓住训练点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变通的思维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的奥秘就在于绝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一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尝试让学生伸手摘不到桃子,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如教学《狼和小羊》时,可联系课外阅读的《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样,在学习中教会学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迅速提高。如教学《航天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人类的老师》《维生素C的故事》等文章后,可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寻求各种方法去了解、接受知识,既拓宽了知识面,又能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如在以《中秋节的夜晚》为题写文章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扩散思维,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联想到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联想到:边防战士“亏了我一人,幸福十亿人”的美好品质;香港、澳门、海外游子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是众望所归;“中秋夜,老人叙说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发出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赞颂”等,这样扩散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都得到很快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课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对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给学生自由的联想时间,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和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精神。于是,想象推动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活动又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0篇

一、创设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上初二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二、改进物物理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明确了今后考核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还要把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平时在阅读与讨论、观察与实验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新课标对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通过观察右图,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又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

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应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知识。同时,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以及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有趣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建立学习兴趣的条件下,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曾经在一堂数学课上,问一名学生3+4=?他看自己的手指,很快得出了答案为7,但是当提问:9+8=?学生的举止让笔者哭笑不得,他把鞋和袜子脱了,然后数完手指数脚趾,虽然这位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很明显的是,数学这门学科是抽象性,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恩格斯对此作了极其精辟地论述:“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到来的。”

2.数学学科的严密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众所周知,数学科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任何数学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推理规则,根据数学中已经证明和确认的正确的结论(公理、定理、定律、法则、公式等),经过逻辑推理得到。如果某些内容的讲解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一些公式,定理只给出结论,不给出证明,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数学毫无兴趣,那么他们会没有激情去思考问题。根据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有多种方法。如很多老师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确实有其优势,值得推广。

2.抽象数学具体化,思维逻辑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高明的数学不管怎么抽象,它在自然界中最终必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当然抽象数学具体化,主要是培养有一个好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那么就需要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创新思维,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3.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12篇

【关键词】 数学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我认为,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相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第三、创造性思维固然有它独有的活动规律,但它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1.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因此不少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思维,这是很不完全的。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路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待选方案,特别是它能提出出乎意料的独特见解。然而,如果仅停留在发散思维阶段,那么就会使人犹豫不决,不易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达不到创造的目的,所以创造性思维还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只有集中了才能发散。由于问题的产生大多是集中思维的产物,所以,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第二,只有发散了才能进一步集中。人们为了寻求独创性的设想,常常任自己的思想自由发散,但是,发散的结果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往往有相当多的谬误,所以,大量发散还要通过集中导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创造水平才会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较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对发散思维重视不够,今后应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

2.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例如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观察墙上的世界地图突发奇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凸凹竟如此吻合,会不会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呢?魏格纳的这种依靠灵感和顿悟的思维方式就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当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直觉思维做先导,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可以说,直觉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新思想、新设想提出之后,仍需要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事实上,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3、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

抽象思维是舍弃非本质属性,抽取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 、想象来进行思维的活动。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能够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为主变为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由以上分析可见,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正是这些不同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

综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飞机上天、潜艇入海、飞船登月、现代仿生学的产生、相对论的创立、克隆羊的诞生……所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正如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所说的那样:"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正是具备了足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才产生了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从而推动着历史进步。试想若无第一件生产工具就无人猿区别;无冶铁技术就无农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无蒸汽机、机器制造就无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若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人类就不会如此迅速地奔向信息社会。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之林。"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尤其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切入点

创造和创造思维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能动力量。然而,人们看到的创造性思维似乎是创造者所专有,能够普及吗?如果不能,以此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岂不是痴人说梦。我们说创造思维的可教性有两点根据:其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人人都具有创造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是与人的生存融为一体的天然性的必然。其二,完善自我是人的又一天性,人人都有自我教育的需求。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双向交流的教学结构的基本框架。只是随着人的历史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历史变化,创造思维的存在形式和开发条件日趋复杂化、多样化。虽然如此,在一定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下,对创造思维进行开发和培育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1、从世界观的高度进行专业课教学

人们认识事物所表现出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证明:大脑认识事物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思维科学又根据这些层次来划分智力层次。一般说,聪明、机灵、技巧都是大脑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只有智慧才是深层次的活动。创新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其思维当然是智慧型的。浅层次的活动能力可以通过一般智能教育和技术训练达到,而智慧的培养却是古今难题。根据现代思维科学的探索和论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哲学和基础理论上进行教学培训,就是把专业课程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进行教学。这种要求的可行性在于,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够得上理论体系的都有五大层次,即本学科的哲学体系、基础理论、应用原则、实用技术和发展史。这种构成提供了智慧教学的可能性。只要深入分析,理清层次,讲辩结合,双向交流,逐步进行,智慧教学是 可以办到的。

2、培养正确的真理观

创造性思维对真理强烈追求的愿望,可以冲破现有概 念系统和习惯定势,激发出丰富的想像力和探索精神。但是,这种追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对现有专业和概念系统的深刻理解。尊重现有专业、吃透现有专业仍是创造性教学的必然要求。牛顿把他发展微积分的超人先见归功于前辈的积累。他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这话很有教育意义,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汲取和借鉴前人的既创成果的基础上而取得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学习现有知识的目的在于创新突破,而不是抱残守缺。为此,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还要解决真理观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科学的、正确的。其基本内涵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坚信现有的 一切科学成果不论多么伟大都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在实践中,还是要以客观规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排除主观随意性。

3、注重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

达尔文把影响他创造生涯的个性归结为 "有强烈而多 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他的这段话体现了创造思维的几个动力因素:(1)强烈、多样的兴趣,而不是孤陋寡闻;(2)沉溺于兴趣,锲而不舍,不是朝秦暮楚;(3)对复杂的事物深喜研究,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关于兴趣,表面上好像源于人类好奇的探索天性,但是,它的发生不管有多少偶然条件,追溯其原始动机的本质都与生存需求密不可分。意识到需求和利益的自觉兴趣能升华为责任,成为理想追求。不自觉的兴趣表现为好奇,成为个人偏爱。因此,教学中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应当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使兴趣责任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觉成分,进而增强其专注性和博采众家的主动性。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也可激励人奋发图强,进而转化为 高度责任感和兴趣取向。特别是面对新世纪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职业的各种挑战,尤其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并转化为兴趣取向。这点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其职业道德更应当转化为对教学改革的责任和追求。

4、开发多学科的复合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的表现形式似乎显示在单个专业内部研究上,其实不然。当今世界的高科技创新成果,无一不是众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协作才取得的。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由相对单一的专门研究提升为多学科协作的复合型思维的。这就要求在学科培养中提倡专博结合,从根本上扭转由课程设置单一而导致思维狭窄的局面,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开发。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和实验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类比和猜想能力、坚持己见和吸取他见的能力,并逐步升华为系统怀疑和独立创新的研究能力。 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全新的课题,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 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主动地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讲柯西中值定理的证明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式子f(b)-f(a)F(b)-F(a)=f′(a)F′(ζ)(a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例如在高等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道题:若a0,a1,……,an是满足的实数,证明方程a0+a1+……+anxn=0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在讲解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我们学过哪几种方法?(2)每种方法的条件、结论各是什么?(3)各方法的区别是什么?(4)本题应该用哪种方法?(5)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考虑?(6)是否可以判断根的唯一性?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学生不仅会证明这道题,而且类似证明根的存在性的题都会解了,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简单的、直观的入手,根据数形对应关系或已有的知识,进行主观猜测或判断,或者将简单的结果进行延伸、扩充,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比如,从(xa)'=2x猜想到一般的(xa)1=axa-1(a∈R)。在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猜想它可能有型如erx的解,然后代入方程,确定出特征根r,即得方程的解。又如,格林公式是用平面的曲线积分表示二重积分,在此基础上,人们猜想能否用空间的曲线积分来表示面积分呢?这种猜想导致了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公式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4.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不墨守成规,沿多方向思考,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对知识总结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如一题多解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的应用。

5.充分利用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