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露珠的句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露珠(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它交朋友,再次走进童话世界。首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小露珠组图、音乐,展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秋风起,天气凉。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生一边欣赏多媒体画面,一边和教师背诵第1自然段的文字)
【点评: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形成鲜明的印象,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课件将课文语言转化为声、形、色一体的精彩画面,再现小露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情景体验,进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生动可爱,全身心地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
二、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师:多么活泼、多么顽皮的小露珠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节,想想:这几节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5节)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几节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读第5小节)
师:你的眼睛真亮,请同学们再自由读2―5自然段,想想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用波浪线把小动物夸奖小露珠的话画下来。(板书:小动物们)
(生自由读第2―5小节,边读边思考)
师:青蛙是怎样夸奖小露珠的呢?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该句子)
师:小青蛙眼中的小露珠有什么特点?
生1: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
生2:像钻石一样光芒四射,金光闪闪。
生3:看上去光彩熠熠。
师:(多媒体展示钻石图片)说得真好,再来看看图中的钻石,它是多么闪亮啊!(板书:闪亮)
师:小露珠有多“闪亮”?谁能读出小露珠的“闪亮”?
(生跃跃欲试,有感情地赛读)
师:小蟋蟀是怎么夸奖小露珠的?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该句子)
师:小蟋蟀眼中的小露珠有什么特点?
生1:透明。
生2:明亮。
生3:一眼望穿。
师:教师来自中国第一水晶之乡――宝应县西安丰。(出示水晶珠子,走到孩子们中间)你们来好好观察它,体会小露珠透明的特点吧!(板书:透明)
师:谁能读出小露珠的“透明”?
(生争先恐后,有感情地赛读)
师:小蝴蝶眼中的小露珠又是什么样的?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该句子)
师:小蝴蝶眼中的小露珠有什么特点?
生1:圆圆的。
生2:润润的。
生3:滑滑的。
师:(多媒体展示珍珠图片)说得真棒,抬头看看图中的珍珠,多么圆润的珍珠啊!(板书:圆润)
师:(出示珍珠)教师今天也带来了珍珠项链,同学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珍珠的圆润。
(生兴致勃勃,通过感官来体验)
师:小露珠的“圆润”该怎样读出来呢?
(生有感情地赛读)
师:瞧,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回顾板书)
【点评:在讲三个比喻句时,沈教师巧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他们家乡的产品带到了课堂,他像个魔法师一样,一会儿掏出水晶,一会儿又摸出了珍珠,我当时就想:好场面,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家乡产品的推介会,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沈教师手拿水晶、珍珠,他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更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很真实地感受到什么叫“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对词语“透明”“圆润”的理解水到渠成,更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小露珠的美】
师:作者不仅抓住了小露珠的不同特点展开描写,就连三种小动物的动作也写得不一样,找一找。
(生按要求读、找、画)
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发现。
生1:小青蛙是蹦出来的,她说:“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多媒体演示小青蛙蹦过来时的动作)小青蛙蹦蹦跳跳的,非常调皮,“蹦”字用得多好啊!
生2:小蟋蟀是爬出来的,她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师:(多媒体演示小蟋蟀爬出来时的动作)小蟋蟀爬到草秆上,非常可爱,“爬”字用得多准确啊!
生3:小蝴蝶是落在花朵上的,她说:“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师:(多媒体演示小蝴蝶落下来时的动作)小蝴蝶落在花朵上,非常轻盈,“落”字用得多妙啊!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
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点评:在理解“蹦”“爬”“落”这三个描述动作的词时,沈教师运用了先进的电教手段,用动画出示了这三个动词,画面非常可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很浓。通过动画展示,透过“蹦”感受到了小青蛙的活泼、可爱,透过“爬”感受到了小蟋蟀的慢吞吞,透过“落”感受到了小蝴蝶的轻盈、优美。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更能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三段话,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还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对今后写作也很有帮助】
师:同学们,现在教师就是小露珠,你们要么是小青蛙,要么是小蟋蟀,要么是小蝴蝶,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片段。注意,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
师:早哇,勤劳的小青蛙。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早哇,可爱的小蟋蟀。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师:早哇,美丽的小蝴蝶。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师:早哇,会唱歌的小青蛙。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早哇,会弹琴的小蟋蟀。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师:早哇,会跳舞的小蝴蝶。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
【点评:对话情境的创设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沈教师将自己扮演成一颗小露珠,借助美妙的音乐、亲切的体态语言,营造出了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角色转换,鼓励每一个学生融入课文情景,把自己当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争先恐后地与小露珠打招呼。在师生愉快的情境对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主动交际和礼貌用语的意识也增强了】
师:多么美丽、可爱的小露珠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师:为了充分表达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个句式,谁来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1. 因为小露珠像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像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像__________那么________,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2.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是因为它像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像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像________那么_________。
3. 小露珠像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像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像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因此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生根据板书将句子补充完整,体会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单元的练习中有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教学中,沈教师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训练点和感悟小动物们喜爱小露珠的原因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与文章的角色产生共鸣,生发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对角色的移位体验也在一次次角色的把握、理解中升华】
师:小露珠不仅赢得了小动物们的喜欢,还给植物们带来了变化。给植物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 请大家轻声地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并用笔画出植物们发生变化的句子。(板书:植物们)
(生读描写植物们发生变化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格外精神)同学们, “所有的植物”指哪些?
生: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
师:哪一句话具体写出了植物们“格外精神”?
生: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师:多美的句子啊!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个句子把植物们比作了俊俏的小姑娘,我感受到植物们非常美。
师: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这个句子还把小露珠比作了美丽的珠宝,我感受到小露珠也很美。
师:同学们不妨想一想:是谁把植物们变得这样美丽、这样精神?
生:是可爱的小露珠。
师:是呀,小露珠滋润了万物,润物细无声。(板书:格外精神 生机勃勃)
师:多美的一段话啊!谁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小露珠的美丽、植物们的美丽。
(生1看着课件,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露珠的美、植物们的美)
(生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植物们的美,读出对小露珠的赞美之情)
师:(突出几个加红色的词语)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注意突出几个加红色的词语。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现在教师来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我来去掉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看看谁能读得很棒。
(生争先恐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教师再提高难度,想不想读?
生:想!
师:那好,教师现在去掉几个句子,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兴趣盎然,有感情地诵读)
【点评:在阅读教学中,沈教师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让学生从诵读的实践开始,获得认知,形成情感,产生感悟,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蕴涵的美】
师:花草树木十分感谢小露珠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果你是植物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感谢它呢?
(屏幕出示说话练习:“谢谢你,小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生1:“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变得那样精神。”紫红的喇叭花说。
生2:“谢谢你,小露珠,是你滋润了我们。”金黄的向日葵说。
生3:“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们变得那么俊俏,那么光彩熠熠。”碧绿的白杨树说。
师:说得真好,除了这几种植物,其他的植物们会怎么说?比如,火红的枫树、喷香的桂花、雪白的……
生1:“谢谢你,小露珠,请你慢点走,我多想再和你玩一会儿呀!”火红的枫树说。
生2:“谢谢你,小露珠,光彩熠熠的小露珠,你明天还要来呀!”喷香的桂花说。
生3:“谢谢你,小露珠,感谢你天天给所有的动物与植物带来快乐。”雪白的说。
……
三、 说演结合,引领学生角色体验
师:看到这么多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地――
生:爬着,滚着,笑着。
师:它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怎么样了呢?默读最后一节,想一想: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出示这句话)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呢?
生:因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所以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
师:再认真读读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越来越”。
师: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屏幕出示:1. 我们读的课外书________,知识也_______________。
2. 冬天到了,天气____________,我们穿的衣服__________。
3. 喜羊羊越来越____________了,他想的办法也越来越__________了)
师:你能学着这样子用“……越来越……”说一个句子吗?
生: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穿得越来越厚了。
生: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了,蚊子越来越多了。
……
师:你们真能讲,以后写文章就可以用上这一组词语了。
师:小露珠变成了水蒸气,渐渐向空中飘去,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
师:你看――向日葵__________。
生:向她点头。
师:你看――白杨树__________。
生:向她招手。
师:你听――喇叭花__________。
生: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师:(出示课件、音乐)它们有许多话要对小露珠说。分别时,它们与小露珠说了哪些话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点评: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声情并茂,将小露珠的无私奉献、动植物们的依依不舍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课文的角色进行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师:多么感人的场面呀!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
生1:依依不舍。
生2:依依惜别。
生3:恋恋不舍。
师:面对小伙伴们的挽留,小露珠笑盈盈地说:“_______________。”
生:伙伴们,我明天还会来的。
师: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它不仅自己美丽,还把快乐带给别人,把美丽留给别人。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我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我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很美丽。
生2:我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把快乐留给了大家。
生3:我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是那么闪亮,是那么透明,是那么圆润。
生:我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
【点评: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内心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延伸拓展,续编故事
师:带着无尽的期盼、无尽的牵挂,夜幕再次降临了,小露珠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看――(出示多媒体画面)
(生欣赏课件演示的小露珠画面)
师:这次,小露珠来到人间,又会遇到谁呢?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请同学们在课后都来当一次小作家,以“又见小露珠”为题,写一个童话故事。
生:好的。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以童话的方式,通过写作实践延伸学生的阅读。学了《小露珠》,学生对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一次在童话王国里遨游】
【板书】:闪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括能力;读中学写;语感能力;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第二学段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它是第一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延续与发展,又为第三学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作下铺垫。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这一学段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阅读能力?笔者谨以《小露珠》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从句段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学好语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但是,阅读教学不能老是让学生读、读、读,学生究竟读懂了没有,还需要通过检查学生对句、段,乃至对整篇课文的概括来评价。笔者认为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加强概括方法的示范与渗透,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1.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句话的内容;
2.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3.用一句话来概括几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培养学生把握、领会句、段主要意思的能力
关于第二学段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一条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中提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前提是初步把握段落的内容。如,教学《小露珠》第2、3、4、5四个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就要让学生领会这两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可爱的小露珠,一是赞美小露珠的外表美,二是赞美小露珠的奉献精神。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运用多媒体出示下面的题目,考一考学生对段落意思的掌握情况:用“√”选择正确的答案。1.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是因为:A.小露珠外表美丽( )B.小露滋润了植物,奉献了自己( )C.小露珠的生命短暂( )。
三、读中学写,融说话、写话能力的训练于阅读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小露珠》课文第2、3、4、5四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概括出这几个自然段意思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其中情味。然后再通过“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这样一个问题,再次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找出描写小露珠美的关键词语:闪亮、透明、圆润。接着指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且要求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实际教学中,好多学生仅从一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如“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所以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所以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原来好多学生并不善于将三个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表述。于是笔者又加以引导,终于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也有的同学说得较为简洁:“因为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所以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两种说法各有千秋,一个生动,一个简洁,但都体现了一种综合性。当然还可以运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个关联词语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总之,这种综合性的概括及说话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欣赏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因此,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认为《小露珠》一文的教学设计应围绕“发展学生语言”这条主线,来精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地感情朗读,从生动、流畅的文本语言中领略小露珠的特点和作用,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五、读文与赏图相结合,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二学段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的要求。中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情趣盎然;同时,编者还围绕教材内容绘制了许多精美的插图,使得教材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如《小露珠》一文,编者围绕主要的、精彩的内容为课文配上了精美的插图:一是针对小动物们赞美小露珠的内容配了三幅图画,二是围绕“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这段内容配了一幅图画。这些插图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同优美的文本语言一样,同样会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教师要珍视这一教学资源,结合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引导学生欣赏美妙的插图,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再加上自己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内化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一举多得。
1、春天的时候,我看到几片新长出的嫩叶,它先是蜷缩着,嫩黄色的,等它慢慢地长大,叶片也就慢慢地松开来了,可以看到它的叶面。颜色也越来越深,淡绿、浅绿、草绿、深绿,最后融入绿叶的大家庭,再也分辨不出来了。
2、等叶子正长得茂盛的时候,细心的我在叶子中间发现几个小花苞。才三五天功夫,花苞很快就胀大了,成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像是饱含珍贵的蜜汁,又像是一个强忍着的笑容。终于有一天,一个花骨朵忍不住笑了出来,把里面的红色花瓣都露了出来。
3、再看饱胀得裂了的小口子,刚刚绽开花苞的山茶花,犹如一个个朝天的铃铛。清晨的露珠沾在柔滑的花瓣边沿,在阳光的照耀下,花朵更显得妩媚动人了。一阵风吹来,山茶花颤悠悠的,就像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在朝晖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可调皮的露珠却滚落了。
4、山茶花的枝叶虽然不大,但是它的花朵真是美极了,它的花瓣大约十五六片,那一棵山茶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棵小树上,吊着几盏白色的小灯笼,山茶花上有些接近花心的花瓣上,有一条条粉红色的条纹。在枝头的顶端有一根根嫩芽,它们即将变成花骨朵,说到花骨花我在它身上也有了许多发现,有的花蕾被绿叶包裹着,还没有成熟,而有的花蕾却分外地饱满,饱胀得好像要破裂似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
5、春天,山茶花开了,开出许许多多艳红的花儿,满树红花,那么夺目,那么可爱,就像彩色的绸缎。
6、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五星红旗那样明艳耀眼。那金黄色的,仿佛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带着金黄的色彩,又带着阳光。紫色的呢?那是刚刚采摘的带着露珠的紫葡萄那样晶莹透明。真是太美了。山茶花的姿态也很美,个个都把花茎竖的直直的,花朵抬的高高的,每一朵花都显得是那么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7、山茶花的叶子是青绿色的,周围是锯齿状的边缘。有了它的衬托,山茶花便显得更加美丽了。它的枝干是黄褐色的,小枝条是紫褐色的,叶片很厚,椭圆形,周围是锯齿形状的边缘。叶面正面是深绿色的,很有光泽,手摸的感觉很光滑细腻,像一张油纸。背面的颜色要淡一点,可以明显地看到叶脉。
8、春天是山茶花盛开的季节,有的同一株树上有好几种颜色,远远看上去,它显得格外娇艳。我最喜欢的是那几株粉色的山茶花,它们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含羞待放,小巧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许多花都和它争奇斗艳哩!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它像婴儿甜美的笑脸,向游客展示着它优美的身姿。山茶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有弹性,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它的花瓣里缀满了许多金黄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这新生命的种子。听说,一般的花要开放很久才能打骨朵,而山茶花只要花瓣一凋谢,花骨朵就怎么也忍不住在花苞里了。
9、山茶花,你是春天的第一抹红,红得如此艳丽,如此鲜明,我爱你,山茶花!山茶花开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了。
10、看!那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她们有的缀在枝头“荡秋千”,犹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叉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黄色的花蕊,显得十分清雅。
1、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2、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
3、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
4、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5、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来源:文章屋网 )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作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以致用,小学生习作要强调生活化选材,要强调“本色”、“绿色”,做到“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古诗 情感 影响 习作 真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根据《课标》编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育。
《课标》指出:“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6年)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6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选入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暮江吟》和《枫桥夜泊》就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秋天江上景色的唐代诗歌,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完全不同。宋人张戒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人们写文章,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都要持一定的态度,并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渗透到文章中去。
《暮江吟》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当时白居易为避免朝廷的党派之争,请求外任,获得准许。他在赴杭州刺史任上,一路登山临水,尽情游玩,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心情格外舒畅。当他到长江时,看到快要落山的太阳余辉反射在江面上,使碧绿的江水改变了颜色,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了,豪情大发,引起了美的体验,于是一个“铺水中”的“铺”字,十分形象地把夕阳余辉平展展地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写了出来,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就连带有凉意的露珠和一轮新月也是“露似珍珠月似弓”,把在新月的清辉下闪着光泽的露珠写得那么可爱,而用“弓”来比喻“新月”,纤巧精美,非常形象,此情此景,于是从内心发出了“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赞叹。诗人的心境与客观世界是那么的契合,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艺术境界,抒发了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
中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完全是另一种情调了。唐代中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国势衰退,人民流离失所。诗人路过苏州、停船枫桥、客舟长夜,寂清冷落,愁思萦绕,难以入睡,看到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听到栖息的乌鸦又在啼叫,感到霜更浓、天更冷,连迷迷茫茫的江枫,闪闪烁烁的渔火,也是显得那么毫无生气,“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于是诗人发出了“月落乌啼霜满江,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叹息。随着萧瑟的秋风,寒山寺那沉闷的钟声又远远传来,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愁思。诗人在诗里,声色并茂,一个“愁”字贯穿于文章首尾,抒发了作者孤独愁闷的情思。
明朝李贽在《杂说》里提出:“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之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现代著名作家说过:“别的可以做假,可以伪装,可以虚矫,而做为感情之艺术的作品,是永远也不能用伪装来增补它的价值的。”充满情感基调的作品所描写的具体环境与人物的身份和心境统一起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求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暮江吟》和《枫桥夜泊》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正如王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我们在教学这些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时,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熟读成诵是对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要求,但只会读、背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然,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诗作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也不太现实,小学生只要能够初步理解诗作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如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说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但对高中生和成年人来说就远远不够了。诗人真是“抒发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吗?“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其实未必,这里面有更深层的含义在,古人多有评论,兹不赘述。
在引导小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在习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以致用。习作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而是为了抒写我们身边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要强调生活化选材,要强调“本色”、“绿色”,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议真理,严防小学生的习作“假、大、空”和“无病”。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玄庙小学)
老人的指导引起了我的思考,广场上,人们希望通过线绳放飞一只只风筝,而课堂中,我们不也希望通过这一堂堂的课,放飞那一只只“风筝”吗?
一、 巧借东风――以“课标”为本确定教学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只有加强“课标”的研读,确定恰切的教学目标,教学效能才能彰显。曾经听过两节《小露珠》一课的教学,两位老师分别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执教,由于学段不同,教学的目标也就不一样了。其中有两个关于“朗读”的片段:
二年级:同学们,小露珠真可爱,不仅小动物喜欢她,连植物也很喜欢她呢!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看看有哪些植物喜欢小露珠,把句子画出来。
三年级:同学们,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小动物喜欢她,植物也很喜欢她呢!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植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默读的时候不要出声、不用手指着读。
“课标”中关于阅读中的“读”有以下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第二学段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两节课中教师尊重了“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自己的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益。
二、 善于放线――以学生活动为本展开教学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场所,是体验情感的场所,是感悟中华文字魅力的场所,更是人性飞扬的场所。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从钻研教材走向研究学生,使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
1. 设置合理情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则更多地成为了课堂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演一演、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要去参加泼水节了,你要带哪些东西去呢?
生:桶、瓢、盆。
师:对呀,你们看,这就是桶,这是塑料桶,可是在很久以前,桶大多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而且桶一般都有个把手可以拎,所以文中说“提着桶”。
……
师:来,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出示几组词语)能换个动词吗?
生:不能,因为工具不同,所以用的动词也不同。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老师正是充分关注到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合理情境,紧紧抓住课文中动词的特点,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2.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文中的空白点、矛盾点,鼓励质疑问难,以疑激思、以疑激趣。例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好好地默读课文,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生答略)
师:你找到了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以及爱因斯坦的语言及心理描写,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生: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和爱因斯坦的看法各不相同,为什么?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师:是呀,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无论是教师的导问,还是学生的质疑,都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力求每一处的导问、质疑都能恰到好处。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要科学、要艺术,要讲得生动,讲析简明扼要,点拨到位;讲得生动,讲析中要有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要讲得细腻,条分缕析,力争精要;要讲得精美,意境开朗,生动简明。只有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风筝”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三、 精于收线――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评价
如果说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的话,那么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像教案设计那样一帆风顺。由于参与课堂教学的个体的特殊性和群体的多样性,造就了课堂教学生成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从掌控学生,走向成长引领。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尤为重要。我们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如可以于“愤悱”时进行评价,于“众说纷纭”时进行评价,于“似通未通”时进行评价,于“出现偏差”时进行评价……以《三打白骨精》一文教学为例,有学生认为白骨精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摆脱了孙悟空的追打,这叫“聪明、化险为夷”。这样的认知,显而易见,已经出现了偏差,此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白骨精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模样吗?为什么孙悟空要打白骨精?
生:白骨精是为了吃唐僧肉才想了这么多办法的,而孙悟空要打它就是为了保护唐僧。
师:对呀,为了吃唐僧肉而想办法能叫“聪明”吗?你能换个词语吗?(狡猾)那为了吃唐僧肉而逃跑能叫“化险为夷”吗?
生:不能。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在用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境的恰切性。
其实评价的方式是多样,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会写12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板书:莲叶)荷花的果实就是“莲蓬”。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荷花是什么样的,联想荷花给人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体验。】
二、观察图画,走进文本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
指导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荷花图,有条理的说出荷花样子,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学生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三、轻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理解课文脉络,理清层次,整体感受课文。】
四、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导朗读。有感情的读。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训练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有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好奇地看着;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句式训练,展示荷花色彩,学生体验荷花色彩美,姿态美,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填空练习 复述课文 认读生字
1.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复述课文。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词卡片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
2.以图配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以图配诗,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为美的认识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作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当我们把一幅生机勃勃、一片新绿的江南春色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去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学生一定能很快体会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更能领悟“绿”字的神韵。故事教学中,我常常先启发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在口述和深入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写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间段里的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暮景,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色。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呢?这是因为夕阳西下,几乎是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斜射在水面上,确像“铺”在江面上一般。学生明白后,可让其画出夕阳下江面的美景。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下江水缓缓流动,受光照多的地方,由于光反射呈现出一片红色,受光照少的地方则呈现江水本身的深碧色。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第四句“露似真珠月似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学生的画作未必精美,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深体会到诗人写景奇丽的特点以及作者赞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情感。通过绘画,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受到“诗中有画”的语言美的熏陶。
3.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诗文的意境。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讲究琅琅上口、声韵和谐,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把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不仅要多读古诗,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吟诵沟通情感,用抒情表达感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范读、跟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听同学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新奇。朗读时可以口中念念有词,轻声自读,边读边想;也可以大声诵读,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不管以哪种形式读,都要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轻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节奏感。古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律美。还可以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边读边辅以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同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三、说写训练,表达美
1、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
2、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
3、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4、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5、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6、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的小鸟儿唧唧喳机勃勃。
7、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10、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更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小溪,那驮着夕阳缓缓独行的老牛,一方方秧田像棋盘格子,绿绒绒的秧苗,织成一幅幅地毯,远远地伸向天际;丛丛绿树掩映着青砖红瓦的房屋。春天,故乡的松树林依然郁郁苍苍,映山红却已开遍山丘。
11、矮矮的房屋也是一种艺术品,古典、优雅,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
12、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3、到了垂暮的时候,整个草原完全改变了。整个彩色斑斓的地区被鲜艳的夕阳笼罩着,慢慢地暗沉下来,这样就可以看到;影子在他们身上掠过,他们变成深绿色的了;水蒸气蒙蒙升起,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都散发起芳香,整个草原沉浸在馥郁的气息里。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好像经过巨人的画笔一样,给涂上了几条蔷薇色掺杂金色的宽阔的带子;偶或飘过几块轻轻透明的白云,像海波一样清新而迷人的熏风吹得草尘微微摆动,抚摸着行人的面颊。
14、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15、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16、夏日的草原,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缠着父亲在草原上漫步。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红艳艳。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我看到草丛中夹着许多粉红色、白色、黄色或是蓝色的不知名的花,把草原装扮得十分美丽。
17、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1、欣然放眼望去,朵朵杏花象一只只粉蝶儿震翅欲飞,几枝待开的花蕾亦如娇羞的女孩般,露出绒绒的粉色。
2、家乡的小山都穿上了春天的绿装,戴上了锦花的玉簪,美丽极了。杏花也笑盈盈地开放了,张开了秀气的脸庞,观看这个神奇的世界。
3、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杏树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4、近看,杏花却是粉红色的,白中透红,粉中透红,像搽过胭脂一样漂亮,一簇一簇的,粘在枝条上,像儿童节儿童手中拿的假花一样。一棵棵,一片片,真有花果山的气势。这简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5、杏花,你不仅美丽,而且你那不屈不挠、不求索取、只求给予的精神更值得我学习。I love you!杏花!
6、一跨进杏花公园的大门,看见的,就是一片杏花的海洋,更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这些杏花们都已经懒洋洋地展开了灿烂的花瓣,这杏花的颜色,仿佛是春姑娘精心调出来的:细细的、柔柔的、粉嫩粉嫩的,在这淡粉色花瓣儿的基础上,还带有一些玫瑰色的细线,多么美丽、纯洁呀!
7、今晨,我睁眼看见窗前杏树上那粉白的杏花一夜间像仙女下了凡,都开了,个个都像一张张笑脸。杏花已经满树都是了,有的还是粉嫩嫩的花骨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小小的,橙色的花蕾,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沁人清香!
8、从远处望过去,杏林上面好象飘着片片白云;走近一看,杏花的样子千姿百态:有花蕾、有花骨朵、还有盛开的花朵……
9、远远望去,满山是一片银白的世界,像雪后一样的美丽,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当你走进杏花丛便会感到心旷神怡,如临仙境一般。这真是人家的天堂啊!
10、雨后的杏花,它们像是透明的玉屑,像是银色的霜花,像是水洗的胭脂来形容它们是一点也不为过。珍珠般圆润的小露珠们在杏花上不停地打滚儿,似乎要把垂下来的杏花当作它们的滑滑梯了呢!
11、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到我们的身旁,它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美丽。一朵朵杏花绽开了美丽的笑容,吸引了无数的蜜蜂来到这里采蜜。
1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粉红的小花心;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大大小小的杏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蝴蝶,还有的像蜻蜓……
13、果园里最先盛开的就是杏花了,似乎昨天还是光秃秃的树枝,今天忽的一下开满雪白的花,那一大片杏树,好大一片雪白的花海,人在林中,仿佛置身于仙境,那一朵朵娇媚的杏花呀,白得像雪,多的数也数不清,一朵连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棵棵杏树就像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簇拥在一起,在窃窃私语在还是在相互比美?
第一部分:基本修辞体验
一、比喻
比喻是抓住名称相似事物的特征打比方,主体是表示名称的词语。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来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借来打比方的事物。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本体是“猴子”,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小男孩”。
常见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成了、变为……
需要提醒的是,比喻句中“像”字前后的两个事物必须具备不同种类的特点,但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珠和珍珠不是一种事物,月和弓不是一个类别,但是“露”和“珍珠”,“月”和“弓”都有形状上的相似之处。
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两个句子中“笑容”和盛开的“百合”,“泪珠”和“老松树的松脂”都不是同一类事物,但都有形态上的相似点。
但是,有些句子中虽有“好像”“像”“是”一类词,但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表示同类事物的比较。
1.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轮船”和“扁舟”是船,作者用大小比较,目的是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用真实的奶奶和幻象中的奶奶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状态是一样的,所以不是比喻句。
其二,表示列举的示例。
1. 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像”字是把作为例子,说明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其三,表示猜测。
1.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好像”是由小珊迪的神态猜测他的内心活动。
2. 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好像”表示揣测,说明小丽估计的准确性。
3. 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是判断推想,不是比喻。
其四,表示联想。
1.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好像”的内容是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的联想。
2. 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好像”是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的动作联想到它同人物的交流。
其五,表示说明。
1.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像”直接对人物的角色进行定位。
2. 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像”说明外表相似。
练习1: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对号。
1. 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
练习2:下面比喻句中,哪些是作者要描写的本来的事物,用波浪线划出;哪些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用直线划出。
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4.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5.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6.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7.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8.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10.海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1.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山上的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3.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14.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5.这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6.黄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7.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
18.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9.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0.那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练习3:把相似的人或事物用线连接起来,说说你找到了两者哪些相似点?
花儿 姑娘
春天 黑幕
星星 园丁
夜空 灯笼
老师 孩子
依照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既是不同类,又有相似之处的特性,我们构思比喻的喻体时,不仅要抓住本体的颜色、形象(包括形状、形态、动作)这些直观特征去联想,比如,说人跑步慢我们就联想到蚂蚁爬;还可以抓住作用、品质这些内涵特征以及温度、气味、光线这些感觉特征去广泛联想。
练习4:为下面的事物找出不同类的相似事物,比一比看谁的思维开阔。
圆脸:
太阳:
水面:
书:
笔:
原野:
树叶:
月亮:
大山:
小树:
书包:
老师:
头发:
眼珠:
鼻子:
云雾:
手:
牙齿:
请你也来列举几个名称,联想出与它不是一类但具备相似点的事物。
练习5:根据事物形状、颜色设置不同的比方事物。你能不能加上修饰把比喻写形象写生动呢?
1.( )的手像( )的( )……(可以加后缀的动作或状态)
2.( )的水像( )的( )……
3.( )的蝌蚪像( )的( )……
4.( )的小鱼像( )的( )……
5.( )的星星像( )的( )……
练习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注意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
1. 松鼠蹿出来。( 的)松鼠像( 的 )一样蹿出来。
2. 太阳热辣辣地照着。( 的)太阳像( 的 )热辣辣地照着。
3. 雪下得很大。( 的)雪像( 的 )一般飘落。
4. 儿童快乐成长。( 的)儿童像( 的 )一样快乐成长。
5. 他长得很胖。他像( 的 )一样胖。
6. 他的眼睛很灵活。他( 的)眼睛像( 的 )咕噜噜转。
7. 春天来了。( 的)春天像( 的 )一样走来了。
8. 大地一片青绿。( 的)大地像( 的 )一片青绿。
9. 月亮圆圆的。( 的)月亮像( 的 )。
10.星星明晃晃的。( 的)星星明晃晃的,像( 的 )。
11. 小船在水中漂着。( 的)小船像( 的 一样)在水上漂。
12. 春风吹遍大地。( 的)春风像( 的 )。
13. 小鸟长满五彩的羽毛。( 的)小鸟五彩的羽毛像( )。
14. 老师教育我们。( 的)老师像( 的 )教育我们。
15. 小树弱小。( 的)小树像( 的 )一样弱小。
16. 雨点落在地上。( 的)雨点像( 的 )落在地上。
17. 瀑布像( )飞流直下。
18. 鸟儿( )一般啼转起来。
19. 洞庭湖的水像( ),真绿啊!
20. 奔腾的湖水( )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
二、拟人
拟人是把非人的事物的动作或形态赋以人的特性,使描摹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更活泼,更贴近读者心理。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物赋予了人的声音、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非常关键的一点:拟人句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句中不能出现“像”字。
比如,“小草探出了头”中“小草”怎么能“探头”呢?显然把小草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
袁鹰的《白杨》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种拟人的写法,特点是把思想感情、性格等人特有的品质特征迁移到白杨身上,成为人化了的树,使人读起来亲切、自然。
因此,写好拟人句首先要找到“物”与“人”的相似点。比如,“小树吹弯了腰。”小树的“歪”与人的弯腰的动作相仿。“小鱼儿快乐地做着游戏。”小鱼在水中互相追逐与孩子们做游戏相似。“大山安闲地坐在那里。”大山坐落与老人安坐相仿。
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第一,给非人的事物赋以人的称呼,如“风姐姐,雷公公、柳枝姐姐”。
第二,用人的肢体器官代替其他事物的名称。“树冠”可改为“大树的脑袋”。
第三,用人的声音、行为、表情、心情、动作、思维等特征代替其他事物的特征或者状态。如“在微风中摇摆不定”可改为“在微风中舞蹈”。
再如,“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来。”可以改写为“太阳公公红着脸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太阳公公小心翼翼地从东方升起来。”“太阳公公慢慢地害羞地从东方升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捕捉到拟人句的基本构成特征:非人的事物+人的行为特征
练习1:欣赏下面的拟人句,说说作者怎样把人的特点嫁接到其他事物身上的?
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那点云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5.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像瞌睡人的眼。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7.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9.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10.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11.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2.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13.水是野的,小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4.小草尝到了春雨的甘甜,头上尘埃被冲掉了,干燥的土壤有了潮气,挺一挺腰,把第一片绿叶送到了盼春人们的眼里。
15.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是习习和风,一会是蒙蒙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娇的。
16.小溪卷着无数朵小浪花,拂着杨柳垂在水里的“秀发”,弹着“琴弦”,钻进一座双拱的石桥,快乐地向远方流去。
17.天上下起了毛毛雨,小溪乐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了笑的涟漪。
18.月亮是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后山露出半边脸,偷偷向人间窥视。
19.蝴蝶躺在花瓣上,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
20.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卷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子预备作战。
练习2:思考下面事物的动作状态和人的哪些行为特征相似?
1.小鸟鸣叫。相似点:
2.花儿开放。相似点:
3.雷声隆隆。相似点:
4.课桌排列整齐。相似点:
5.手机响了。相似点:
6.汽车互相超越。相似点:
7.苹果在树叶间长红了。相似点:
8.剪刀张开。相似点:
9.夜晚很静。相似点:
10.太阳升起。相似点:
11.太阳西垂。相似点:
12.月光朦胧。相似点:
13.小树很细。相似点:
14.大海里的浪花。相似点:
15.高山耸立。相似点:
16.鱼儿翻身。相似点:
17.小猫用爪子抹脸。相似点:
18.小狗往你的怀里钻。相似点:
19.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相似点:
20.鞋子可以走向任何地方。相似点:
练习3:补写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 )。
2.小草儿( )。
3.百灵鸟在树枝上( )。
4.太阳( 地)慢慢地从东边( )起来了。
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
6.果园里,麻雀( )。
7.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 )。
8.知了( 地)在枝头上叫着“( ),( )!”。
9.蜜蜂在花丛中( ),饱览春天的美丽。
10.桃花( 地)开了。
11.风儿,( )大地。
12.雨滴在雨伞上,( )。
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 ),她在向着我们( )。
1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的。
15.湖边的微风柔和地( )我的面孔。
16.小树在风中( )。
17.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似乎对你( )。
18.春天( )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19.鸣蝉在树叶里( )。
20.我考了100分,走在放学的路上,花儿对我( ),小树( )。
练习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风儿呼呼吹着。 ―――――――――――― 。
2.雨滴溅起水花。 ――――――――――――。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 ――――――――――― 。
4.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红了。 ―――――――― 。
5.海棠果摇动。 ―――――――――――― 。
6.冰雪融化了。 ―――――――――――― 。
7.一个个红石榴长在树叶间。 ――――――――――――――――― 。
8.电视机天天响个不停。 ―――――――――― 。
9.蟋蟋鸣叫。 ―――――――――――― 。
10.梅花长出红苞。 ―――――――――――― 。
11.微风柔和地吹着我的面孔。 ―――――――――――― 。
1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了骨朵儿。 ―――――――――――― 。
13.落叶随风起伏。 ―――――――――――― 。
14.阳春三月,梨树开始萌芽。 ―――――――― 。
15.月亮没有落下,太阳就升起来了。―――――――――――― 。
16.晚霞升空。―――――――――――― 。
17.雪花飘落。―――――――――――― 。
18.秋天来了。―――――――――――― 。
19.向日葵面向太阳。―――――――――――― 。
20.星光闪烁。―――――――――――― 。
20.微风吹拂着柳枝。―――――――――――― 。
第二部分:
比喻、拟人整合,为句子美容
运用比喻、拟人其中一种修辞描摹人或事物,已经为描摹的主体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如果我们在描写一样事物时把两种修辞有机融合,句子会更美,语言的魅力也会更加斑斓多姿。
这样的美容方法,首先要完成句子中词语的修饰,使事物变得丰满;再运用“比喻+拟人(或拟物)”把句子打扮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比如:“星星挂在柳梢间。”运用这种方法“美容”后就变成了“月牙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美容前后的两个句子比较,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美容技法的力量。
具体的美容方法可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修饰:在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修辞。
第二步修饰:添加能与第一步修饰相融的拟人或拟物。
第三步修饰: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删掉重复的词语,添加修饰的成分,使句子通顺、具体。
例一:企鹅走路。
第一步:笨拙的企鹅像一个刚学步的娃娃一样走路。
第二步:笨拙的企鹅扭着屁股跳着迪斯科。(企鹅走路蹒跚的样子与人跳舞扭屁股的动作相似)
第三步:(笨拙的)企鹅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扭着屁股跳着迪斯科)。
例二:小草长出来了。
第一步:嫩绿的小草像刚睡醒的娃娃长出来了。
第二步:嫩绿的小草掀开棉被探出了小脑袋左右张望着。
第三步:(嫩绿的)小草像(刚睡醒的)(娃娃)(掀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小脑袋左右张望着)。
练习1:按照上面“1+1”的方法给句子美容,构成( )的( )像( )的( ),(怎么样)。(2-10直接形成第三步的句型修饰)
1.弟弟学步。
第一步美容:
第二步美容:
第三步整合:
2.假山在人工湖西岸。
3.春天,麦苗生长。
4.蝌蚪游泳。
5.小明下楼。
6.水草摆动。
7.太阳出来了。
8.云雾笼罩。
1、芥菜开满了白花,白菜簇生着黄花,椰菜在卷心,韭菜碧绿生青,一派盎然生气。
2、萝卜圆圆的,表面的皮白而带青,几片青绿青绿的叶子都向上竖长着,叶子下的萝卜便“躲”在土里,仿佛一位害羞的胖娃娃似的。
3、芹菜一大截细长翠绿的茎顶着几片叶子,一把根就像龙须一样,难怪有人称它为蔬菜中的苗条代表呢。
4、时令到了六月,茁壮的辣椒秧上吊满了辣椒,辣椒的形状各异,有的尖尖的,与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圆鼓鼓的,像灯笼;有的弯弯的,上头大、下头小,像牛角;还有的与众不同,呈等腰三角形。
5、那架上挂满了秋黄瓜,一个个长着嫩刺儿,顶着黄花儿,沾着露珠儿,被艳红的霞光一照,显得格外水灵。
6、黄瓜,没有长成时吃起来有点涩,味微苦。当它成熟时,就变得甜滋滋了,连它的“小尾巴”都发甜。那些深绿色的黄瓜对人来说是老了点,不好吃了,可这样的黄瓜却成了我的“上等品”。我切开这样的黄瓜,用手抠出瓜籽,放进嘴里一嚼,满口喷香,一股甜味油然而生,再加上水分多,我特别爱吃。
7、“心里美”的外表没有什么动人之处,外皮浅绿泛着白,头上顶着几簇翠绿的叶子,圆鼓鼓的身子,但是它的内心是鲜红鲜红的。
8、秋天,丝瓜架上只剩下几个明年做种子的“老丝瓜”了,它们换上了金黄色的“长袍”,丝瓜皮有些干裂了。从裂口向里看去,我看见一颗颗光亮的大黑籽儿。
9、靠南墙根种了半圈南瓜,一棵棵像绿色的龙蛇,蔓儿自在地顺着木棍爬到墙上,向墙外伸头探脑。
10、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发亮,韭菜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各种颜色的青菜摆放在一起,赤橙黄绿,格外悦目。
11、密密麻麻的小辣椒,从上到下 ,挤满了那根细细的枝条,叶子被挤得早早就脱落了,只有一串串的果实,像嘟嘟噜噜的葡萄,红色的、绿色的、半红半绿的,斑斑驳驳。
12、翠绿的香葱,整齐地栽在土里,葱的尖上是黄色的,仿佛是给它们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小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