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黄山的诗句

描写黄山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2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黄山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黄山的诗句

第1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诗歌 诗意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功能是一致的。文饭诗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诗意地积累——为学生奠定诗意人生。

早在春秋时期,诗歌是正统文学的代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厚积薄发”,积累是创作的基础。不背诵则谈不上积累,背诵的方法有很多。

1.分类背诵法:教会学生进行古诗词分类整理的方法。例如按季节分类,整理出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按情感分类,整理出写表达思乡、爱国、欢喜、悲伤之情等的诗句;按自然景物分类,整理出写花鸟鱼虫等的诗句,等等。接着,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积累的途径,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或化用古诗词,既复习了古诗词,又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拓展背诵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了《黄山奇松》后背诵描写黄山诗句,描写其他山的诗句;学了《夕阳真美》背诵描写日出、日落的诗句;学了《台湾的蝴蝶谷》,背诵描写昆虫、动物的诗句……这样的拓展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丰富学生古诗积累的良好途径。

3.每周一诗:教师每周推荐一首名诗,让学生背诵。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赛诗会”、“古诗知识积累大赛”、“古诗名句接龙”、“演绎诗歌,再现经典”等,使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持续升温。

二、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无尽的遐想,更重要的是,独具魅力、富有诗意的语言在使学生获得美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氛围。

三、诗意地拓展——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确,语文教育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在感受“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从北方飞来”后我们吟诵“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感受丹顶鹤的洁白的羽毛及众鹤各种姿态后我们吟诵“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惊身蓬集,矫翅雪飞”,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习《英英学古诗》那段描写李白思乡之情的文字时,我们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学到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常常在这样诗意的课堂中徜徉激发了更大的创造欲望,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

四、诗意的创生——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的梦幻栖息地,是学习的快乐大本营。但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过于模式化,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了孩子喜欢新奇多变的心理特点。我们是否可以卸下“应试”的枷锁,大胆地“玩语文”、“玩教学”,追求那一份我心飞翔、乐趣无限的境界?

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成了富有诱惑力的行为,灵动着语文课堂的气息,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情趣盎然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语文素养。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老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重组文本。

五、诗意地创作——让学生感受智慧之美。

对文本的重组只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有了这一基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教师可利用平时练笔的机会,让学生也尝试着创作一些简单的诗歌,至于押韵、平仄等技巧可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地提高,对于学生的创作应以鼓励为主,只要创作的诗歌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求放低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自然被激发,如学生在学了诗歌《乡下孩子》后学着写道:

捉几条小虫,乐坏了馋嘴的小鸡;

割一篮青草,撑圆了小羊的肚皮;

采一束野花,装扮了妈妈的房间;

折几枝柳条,编织了美丽的柳帽。

写诗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他们敢于创作,让他们知道,古诗词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并不是阳春白雪,遥不可及,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了这样平和、放松的心态,才会写出创造性的作品。

诗以简练、含蓄著称。短短的三五行,开始到结束,处处给读者留下空白,让读者用联想、经验填补,但它在逻辑上是极为严密的。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积累、运用和创作,学生对眼前的、心中的事物有了更为细致的探察。稍有心弦的触动,如诗般的文字便“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语文课堂的诗意带来的是学生富有诗意的情感,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其中诗意丰富多彩且韵味独特。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2008,9.11.1.

第2篇

关键词:黄庭坚诗人陈师道中国诗史苏轼艺术个性北宋文学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衤因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则又清雅超拔如是,与传统小词的软婉轻媚自有轻重,刚柔之别,而更接近于苏轼豪放词的作用。致王灼评山谷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⑤黄庭坚的词风之所以如此相异,首先是因为这两类词的创作,相距时间较长。山谷的歌词创作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其间生活屡遭变故,致使山谷词风迥然相异,而后人以其名重,无论雅俗,兼收并蓄,故今人读山谷词,风格有极不协调的感觉。

山谷词中那些风流狎昵的作品,大都作于青少年时期。山谷年轻时有过宴游嬉戏,醇酒美人的快活经历。其性格气质,大概亦属于"疏隽少检"一类。他有一首《惜余欢茶词》正是他早年风流生活的写照:

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人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与巫峡。歌阑旋热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焙,愿少处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从这些铺陈中,正可看到作者少时尽欢极乐的生活情形。正由于作者早年的这种生活经历,黄山谷就必然地把本来就被当时人视作"艳科""末技"的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狎妓宿的谈助,将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纨绔之气,大胆地寄寓于词。

山谷自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二十三岁时及第后,即调汝州叶县尉,后经学官考试,任国子监教授,三十六岁时知吉州太和县。元礻右时期(1086—1093)在京师秘书省充任史官修《神宗实录》,在此十七年中,山谷作词甚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五十岁,哲宗亲政,斥逐元礻右旧党,黄庭坚被控所修《神宗实录》中有不满新法的言论,遂以修史失诬之罪被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据龙榆生先生《豫章黄先生词》编年,山谷共有六十首左右的词可确定作于谪黔之后。约占整个黄词的三分之一。其中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念奴娇断虹霁雨》,《千秋岁苑边花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由此可见,山谷歌词创作的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及第之前)与被谪黔之后。因为时间跨度大,造成岁月相隔,老少异趣,固是一个原因,但促成山谷词风变迁迥异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他在黔州的生活甚为艰苦,他这样形容:"万里黔中不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山谷晚年更被贬至宜州(今属广西),境遇更为不堪,作者常常发出深深的叹息:"老来亦失少年欢"(《鹧鸪天》),"心情那似当年日"(《醉落魄》)。他失去了产生俚词艳句的生活基础,要寻找新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词也就必然地告别醇酒美人,宴游嬉戏,成为作者抒情状物,发泄胸中不平的文学样式。所谓穷而后工,正可从山谷词见之。山谷前后词风之变异,首先取决生活,然亦有其它种种因缘,特别是他的学佛好禅尤对他的词风转变有影响。黄庭坚中年以后所服膺的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探求随缘适性,自我觉悟,实现一种蝉蜕污秽,越尘拔俗的自然人格。加之原来佛学清心寡欲,禅定持戒的说教,必使山谷感到今是昨非,这样,他不仅失去了产生艳歌小词的生活基础,亦失去了创作之声的思想基础,他的词风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二、疏宕而沉郁的表情方式

婉约诸家作词,大都以含蓄宛转,细密典丽见长。山谷词则不然,他不循此径,别开一路,以疏宕明快见称。山谷不是以细针密线缝制那些雅丽精美的词章,而是以疏宕超逸之笔,表现胸中积郁的情感。所谓疏宕明快,大致是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不以细密为结构原则,往往较为自由疏松。婉约派表情达意的方式,往往是以景物烘染开端,首先描写环境,然后一层层地展示人物动态,心理,而心理活动又多是渗透于景物之中,隐含不露。大小晏,秦观等词人,都用这种章法作词。山谷不去步趋婉约派章法,而是"我笔写我心",把自己的感受,心情为结构线索。如《鹧鸪天》一词:

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场酒肆狂居士,李下何防也正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年欢。茶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平心而论,这首词的格调并不高,没有更多的思想价值,较浓厚地流露出封建士大夫的某种风气。但它的表情方式是疏宕明快的,以情语振起,以深切的感慨贯穿始终。词中基本上没有景语,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当然。山谷词中也有许多篇什描写环境,渲染景物,但也都是任凭感情驱遣,随意所之的。

山谷词虽然疏宕明快,但又深含沉郁之致。"沉郁"虽然表现为一种风格特征,但更多的是由感情的悲慨所致。山谷屡遭贬谪,心中积郁不平,对社会,人生都有很深的感慨和认识,使其词作呈现出外疏宕而内沉郁的特征。如《定风波》: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个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为山谷在黔南贬所的作品,它以狂放的笔调,写出了内心深沉的痛苦忧郁,外似旷达,实则沉郁,近于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一类作品的风格。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曾指出山谷词"疏宕"的特点,而夏敬观《手批山谷词》又指出"山谷重拙"的特点,可以说他们都是颇具慧眼的,能够见出山谷词的独特之处,而且甚中肯綮。实际上,山谷词是兼有疏宕与沉郁的特征。山谷词虽然疏岩明快,但并不粗疏浅陋,而是寓深意于其中。清人刘熙载也认为:"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这话说得好,可谓搔着痒处了。看上去并不典雅富丽的山谷词,却是蕴含深厚的,读来自感厚重,与当时词坛上占主流的婉约词风是颇相径庭的。

夏敬观所说的"重拙",也很值得玩味,它道出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拙"本来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一个范畴,与"巧"相对。"巧"指机变伪诈之心,人为矫饰之貌,而"拙"则是指浑朴自然,未经雕饰的本然状态。陶渊明曾把"拙"作为一种人生准则,因而有"守拙归园田"的诗句。后来,"拙"逐渐演化为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范畴。宋代文人画把"拙"作为价值范畴,追求笔墨的生拙。在这种审美倾向中,黄庭坚起了很大作用。黄庭坚作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评价书画都以"拙"为尚。"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梳妆,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论画亦云:"余初末尝识画,然参禅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画悉知其巧,拙,工,俗,选微入妙。然此岂可为单见寡闻者道哉"主张无意地,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出书画的奥妙。山谷词的审美倾向是与此一致的,颇具"生拙"的特点,与典雅富丽的婉约词风是相左的,给词坛带来了一种清新之气。

三、雅词杂糅俗词的语言特色

山谷在语言上也与众不同,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典雅词汇,也有大量的方言俗语,山谷把它们糅合起来,创造出生新的语言特色。同时,山谷在词中故意造成一种拗折的语言形势,来表现突兀不平的思想感情。山谷有些词的语言是较为典雅工丽的,如《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抒写伤春意绪,语言典雅工致,可以说是词的"本色语"。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词"别是一家",并认为黄庭坚是词家中少有的明于此道者,大约是指这类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山谷词的许多篇什则是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的,如《卜算子》: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山谷有些词作则有过多地使用地区局限性颇大的方言俗语的倾向。如《丑奴儿》词中有这样几句:"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口沙,得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这首词人为地造成了语言上的隔阂,如果不是操这种方言的当地人,恐怕很难全然理解词的意思。

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会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山谷词中有一部分收到了这种艺术效果。而上面这首词,因为用了过多的生僻方言,使人难以索解,不但不能构成优美动人的意象,反而有碍于读者的欣赏思维活动。山谷主张"以俗为雅",这种艺术主张的实行,在词中产生了上述两种效果。山谷词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生新之语作为词句的关键,使词显得精警劲健。如《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词中"醉送月衔西岭去"一句,"衔"字何等新奇有趣,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有了一种活跃着的生命感。再如《诉衷情》里"山泼黛,水扌妥蓝"之句,"泼","扌妥"二字把山水写成了有灵之物,活泼明丽。山泼洒着黛色,水揉动着蔚兰的锦缎,真是一幅极美的水墨丹青!

山谷还善于运古人诗句于词,凭借读者对诗句的含意的理解,来深化词的意蕴。如《水调歌头游览》中的结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便是化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诗中的起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逐人归",使感到那种太白式的飘逸。《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一句,用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中的原诗句。杜诗表现了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山谷在词中正是突出了这点。《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一首,敷演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全词,表现出词人那种不慕功名,随遇而安的思想情调。

山谷历经坎坷磨难,颇多郁愤之概。为了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他往往故意造成语言上的拗折跌宕的峻急之势。如《醉落魄》二首的起首几句:"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莫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

第3篇

论文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连也。”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衤因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则又清雅超拔如是,与传统小词的软婉轻媚自有轻重,刚柔之别,而更接近于苏轼豪放词的作用致王灼评山谷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黄庭坚的词风之所以如此相异。首先是因为这两类词的创作,相距时间较长山谷的歌词创作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其间生活屡遭变故,致使山谷词风迥然相异,而后人以其名重,无论雅俗,兼收并蓄,故今人读山谷词,风格有极不协调的感觉。

山谷词中那些风流狎昵的作品,大都作于青少年时期山谷年轻时有过宴游嬉戏,醇酒美人的快活经历其性格气质,大概亦属于"疏隽少检"一类他有一首《惜余欢茶词》正是他早年风流生活的写照: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人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与巫峡歌阑旋热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焙,愿少处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从这些铺陈中,正可看到作者少时尽欢极乐的生活情形正由于作者早年的这种生活经历,黄山谷就必然地把本来就被当时人视作"艳科""末技"的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狎妓宿的谈助,将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纨绔之气,大胆地寄寓于词。

山谷自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二十三岁时及第后,即调汝州叶县尉,后经学官考试,任国子监教授,三十六岁时知吉州太和县元礻右时期(1086—1093)在京师秘书省充任史官修《神宗实录》,在此十七年中,山谷作词甚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五十岁,哲宗亲政,斥逐元礻右旧党,黄庭坚被控所修《神宗实录》中有不满新法的言论,遂以修史失诬之罪被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据龙榆生先生《豫章黄先生词》编年,山谷共有六十首左右的词可确定作于谪黔之后约占整个黄词的三分之一其中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念奴娇断虹霁雨》,《千秋岁苑边花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由此可见,山谷歌词创作的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及第之前)与被谪黔之后因为时间跨度大,造成岁月相隔,老少异趣,固是一个原因,但促成山谷词风变迁迥异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他在黔州的生活甚为艰苦,他这样形容:"万里黔中不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山谷晚年更被贬至宜州(今属广西),境遇更为不堪,作者常常发出深深的叹息:"老来亦失少年欢"(《鹧鸪天》),"心情那似当年日"(《醉落魄》)他失去了产生俚词艳句的生活基础,要寻找新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词也就必然地告别醇酒美人,宴游嬉戏,成为作者抒情状物,发泄胸中不平的文学样式所谓穷而后工,正可从山谷词见之山谷前后词风之变异,首先取决生活,然亦有其它种种因缘,特别是他的学佛好禅尤对他的词风转变有影响黄庭坚中年以后所服膺的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探求随缘适性,自我觉悟,实现一种蝉蜕污秽,越尘拔俗的自然人格加之原来佛学清心寡欲,禅定持戒的说教,必使山谷感到今是昨非,这样,他不仅失去了产生艳歌小词的生活基础,亦失去了创作之声的思想基础,他的词风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二、疏宕而沉郁的表情方式

婉约诸家作词,大都以含蓄宛转,细密典丽见长山谷词则不然,他不循此径,别开一路,以疏宕明快见称山谷不是以细针密线缝制那些雅丽精美的词章,而是以疏宕超逸之笔,表现胸中积郁的情感所谓疏宕明快,大致是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不以细密为结构原则,往往较为自由疏松婉约派表情达意的方式,往往是以景物烘染开端,首先描写环境,然后一层层地展示人物动态,心理,而心理活动又多是渗透于景物之中,隐含不露大小晏,秦观等词人,都用这种章法作词山谷不去步趋婉约派章法,而是"我笔写我心",把自己的感受,心情为结构线索如《鹧鸪天》一词: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场酒肆狂居士,李下何防也正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年欢茶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平心而论,这首词的格调并不高,没有更多的思想价值,较浓厚地流露出封建士大夫的某种风气但它的表情方式是疏宕明快的,以情语振起,以深切的感慨贯穿始终词中基本上没有景语,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当然山谷词中也有许多篇什描写环境,渲染景物,但也都是任凭感情驱遣,随意所之的。

山谷词虽然疏宕明快,但又深含沉郁之致"沉郁"虽然表现为一种风格特征,但更多的是由感情的悲慨所致山谷屡遭贬谪,心中积郁不平,对社会,人生都有很深的感慨和认识,使其词作呈现出外疏宕而内沉郁的特征如《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个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此词为山谷在黔南贬所的作品,它以狂放的笔调,写出了内心深沉的痛苦忧郁,外似旷达,实则沉郁,近于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一类作品的风格。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曾指出山谷词"疏宕"的特点,而夏敬观《手批山谷词》又指出"山谷重拙"的特点,可以说他们都是颇具慧眼的,能够见出山谷词的独特之处,而且甚中肯綮实际上,山谷词是兼有疏宕与沉郁的特征山谷词虽然疏岩明快,但并不粗疏浅陋,而是寓深意于其中清人刘熙载也认为:"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这话说得好,可谓搔着痒处了看上去并不典雅富丽的山谷词,却是蕴含深厚的,读来自感厚重,与当时词坛上占主流的婉约词风是颇相径庭的夏敬观所说的"重拙",也很值得玩味,它道出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拙"本来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一个范畴,与"巧"相对"巧"指机变伪诈之心,人为矫饰之貌,而"拙"则是指浑朴自然,未经雕饰的本然状态陶渊明曾把"拙"作为一种人生准则,因而有"守拙归园田"的诗句后来,"拙"逐渐演化为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范畴宋代文人画把"拙"作为价值范畴,追求笔墨的生拙在这种审美倾向中,黄庭坚起了很大作用黄庭坚作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评价书画都以"拙"为尚"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梳妆,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⑧论画亦云:"余初末尝识画,然参禅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画悉知其巧,拙,工,俗,选微入妙然此岂可为单见寡闻者道哉"主张无意地,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出书画的奥妙山谷词的审美倾向是与此一致的,颇具"生拙"的特点,与典雅富丽的婉约词风是相左的,给词坛带来了一种清新之气。

三、雅词杂糅俗词的语言特色

山谷在语言上也与众不同,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典雅词汇,也有大量的方言俗语,山谷把它们糅合起来,创造出生新的语言特色同时,山谷在词中故意造成一种拗折的语言形势,来表现突兀不平的思想感情山谷有些词的语言是较为典雅工丽的,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抒写伤春意绪,语言典雅工致,可以说是词的"本色语"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词"别是一家",并认为黄庭坚是词家中少有的明于此道者,大约是指这类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山谷词的许多篇什则是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的,如《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山谷有些词作则有过多地使用地区局限性颇大的方言俗语的倾向如《丑奴儿》词中有这样几句:"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口沙,得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这首词人为地造成了语言上的隔阂,如果不是操这种方言的当地人,恐怕很难全然理解词的意思。

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会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山谷词中有一部分收到了这种艺术效果而上面这首词,因为用了过多的生僻方言,使人难以索解,不但不能构成优美动人的意象,反而有碍于读者的欣赏思维活动山谷主张"以俗为雅",这种艺术主张的实行,在词中产生了上述两种效果山谷词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生新之语作为词句的关键,使词显得精警劲健如《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词中"醉送月衔西岭去"一句,"衔"字何等新奇有趣,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有了一种活跃着的生命感再如《诉衷情》里"山泼黛,水扌妥蓝"之句,"泼","扌妥"二字把山水写成了有灵之物,活泼明丽山泼洒着黛色,水揉动着蔚兰的锦缎,真是一幅极美的水墨丹青!

山谷还善于运古人诗句于词,凭借读者对诗句的含意的理解,来深化词的意蕴如《水调歌头游览》中的结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便是化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诗中的起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逐人归",使感到那种太白式的飘逸《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一句,用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中的原诗句杜诗表现了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山谷在词中正是突出了这点《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一首,敷演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全词,表现出词人那种不慕功名,随遇而安的思想情调。

山谷历经坎坷磨难,颇多郁愤之概为了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他往往故意造成语言上的拗折跌宕的峻急之势如《醉落魄》二首的起首几句:"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莫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山谷词的语言,孤立地看,没有那么典丽圆熟,往往给人以生新拗折的感觉这是不属于正宗婉约的传统的然而唯其如此,黄山谷打破了婉约词的语言范式,改变了那种甜熟的老路,造成了一种词学艺术上的"陌生化",使人们觉得新颖别致,造成了审美感受上的新鲜感。

山谷词从美学风格,表情方式,语言特点诸方面都敢于独辟蹊径,冲破传统婉约词的园囿尽管山谷词的成就并不那么高超,但对于北宋词来说,山谷提供了破坏旧范式的契机与因素,给调坛带来了生新之气,只是他尚末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范式,新范式的创立,是由苏,辛来完成的对于山谷本人来说,这也许不无遗憾,但他又确乎是"以余事做词人"的,况且,他的艺术个性决定了山谷词的本来面目。

注释

①《后山诗话》

②《侯鲭录》卷入,亦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

③山谷《题乐毅论后》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词曲类

⑤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⑥刘熙载《艺概》卷四

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第4篇

关键词:方回;李白;律诗;评点

中图分类号:I2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31-02

诗歌之水流至唐代,一变而为大江大河,滔滔汩汩,浩浩汤汤,涌起数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激起无数洁白灿烂的浪花。李白,无疑是一位高蹈的弄潮儿,以其凌绝万代、旷古绝后的诗歌,傲立于盛唐诗歌潮流之上,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李白才情恣肆,飘逸灵动,多不受绳墨规矩的约束,他生平作诗,以古体为最多,成就最高的也多是古体诗,自唐以降不少后人都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唐宋诗醇》卷六说:“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1]。至于律诗,李白所作不多,从《全唐诗》和《李太白全集》来看,五言律诗有七十多首,七言律诗仅十余首。

元代方回编选的唐宋律诗选本《瀛奎律髓》,其中收录李白律诗8篇,并一一进行了评点。方回是江西诗派的殿军,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但选诗并无门派之见。方回选诗,具有通达的诗学眼光,不拘风格流派之别;其评点,也多中正兼及两端之言,不因一己之见而有失偏颇。就所选李白律诗而言,从格律、气势、对偶、时代等方面发掘了李白律诗的特色和成就。

方回对所选李白的律诗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在评点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时,方回提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期俱同时,而皆精于律诗;孟浩然、李白、王维、贾至、高适、岑参与杜甫同时,而律诗不出则已,出则足与杜甫相上下。唐诗一时之盛,有如此十一人,伟哉”[2]!方回把李白和精于律诗的杜甫等人相提并论,并不是盲目下的想当然的结论,李白固然有律诗写的天衣无缝、不落痕迹,可与之成就超拔非凡的古体诗相提而并论。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是一首对仗工整的长律,入选《瀛奎律髓》的释梵类,方回评道“太白负不羁之才,乐府大篇,翕乎变化;而此一律诗,乃工夫缜密如此。杜审言、宋之问相伯仲。别有赠孟浩然诗曰:‘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虽飘逸不如此诗之端整,以其多禅语也,以入‘释梵类’”[3]。方回认为“工夫缜密”而又“端整”、“多禅语”,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有很高的思想境界,这样难得的诗歌当然可以与“杜审言、宋之问相伯仲”。

“盛唐诗人气魄广大,晚唐诗人工夫纤细,善学者而能两用之,一出一入,则不可及矣。此诗比老杜,律虽宽而意不迫”[4],方回认为《赠升州王使君忠臣》一诗,集盛唐的“气魄广大”和晚唐的“工夫纤细”于一身,比之杜甫也是“律虽宽而意不迫”,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描写蜀道的奇险和蜀地风景秀丽的《送友人入蜀》,向来被人们评价很高,“音调和谐,对偶工稳,而又没有纤细雕琢的痕迹,真正达到‘大匠运斤,自成规矩’的境地”[5]。人们常常用这一首格律严密的诗去反驳那些认为李白不会作律诗的人。此诗选入《瀛奎律髓》的“送别类”,方回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太白此诗,虽陈、杜、沈、宋不能加”[6]。纪昀也禁不住内心的感叹,写下了“一片神骨,而锋芒不露”[7]的评语。

李白的《送张舍人之江东》,于一字一句中透露着诗人落寞的感叹和对友人的不舍,情感集中而连绵不绝,情感传达准确、完整,整首诗浑成一片,道出了凄凉寂寞的羁旅生涯和萧索缠绵的游子情怀。方回也认为,“‘一雁’、‘孤帆’之句,亦以寓吾道不偶之叹。下句引‘白日’、‘沧波’而云‘行欲暮’、‘杳难期’,意可见也”[8]。对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同身受。

除了李白律诗本身有较高的水平外,方回对李白由衷的敬佩也对评价李白的律诗有一定的影响。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人登上凤凰台,遥望浩浩荡荡的大江东去,感慨不已,历史由古及今,既发思古之幽情,又写景色之壮观,最后又以咏叹政治愤懑作结。在气魄逊于崔颢《登黄鹤楼》时,方回从诗歌构思精巧的角度,认为二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9],期间自是饱含着对李白的尊崇态度,也是对登高望远情景交融、怀古咏今这种时空转换的叙述模式的体认。

在评点李白《秋登宣城谢北楼》时,认为起句“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似晚唐,方回对晚唐诗多持贬抑态度,晚唐诗在体制上“多先锻景联、颔联,乃成首尾以足之”[10]。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有一两联锻炼精工,但缺乏浑成美,破坏了整首诗的完整性,多有拼凑之嫌。李白毕竟是开启了一代盛唐诗风的谪仙人,笔下的工夫不同于凡夫俗子,能于平凡的景物描写中造出不同的意境,“中二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言景而豪壮,则晚唐所无也”[11]。李白此诗起句概括言景,颔联、颈联具体叙述,整首诗歌自然浑成,与晚唐诗歌还是有着质的区别。在写宣城胜景双溪叠嶂时,李白用了“两水”和“双桥”,因为诗人观察的仔细,描写的概括,用笔老道有如神助,被方回认为“此联妙绝”[12]。

方回对李白律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一定的说明。孟的《本事诗・高逸》中载:唐明皇尝因宫人行乐,特召李白,“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以“夸耀于后”,李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后李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龙,律度对属,无不精绝”[13]。《宫中行乐词》入选《瀛奎律髓》升平类,方回于八首取五,在升平类小序中,方回点明“李太白当唐明皇盛时奉召作《宫中行乐词》”[14],与《本事诗》中所载奉诏而作的事迹基本相同。大概是因为这五首律诗都比较合律,方回并未作太多点评,只是在升平类小序中说“其言已近乎夸矣”[15],指出李白《宫中行乐词》言过其实的问题,一代诗仙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鹦鹉洲》前两联“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多不合律,后两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合律,此诗属于律诗中的拗体。后人多认为李白是为了给感情抒发以更大的自由,有意打破了格律的限制,但方回从唐代律诗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了“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16],表明律诗当时正在形成过程中,格律体制尚未完备,这是很多评论者所没有注意到的。但方回认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17],这种“效”,其实饱含更多的也是褒扬,崔颢的律诗成就较高,能“效”之而写出佳作,也实属不易。后人对此也多提出质疑,“仅仅从争奇斗胜或单纯模仿出发,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种感情深沉、意境阔大的作品来的”[18]。

方回对李白的律诗给予高度评价,绝非是一家钻牛角尖之言,后人对李白律诗评价较高的也很多。李白的《赠孟浩然》,是一首格律十分严谨的律诗,对仗自然流畅不露丝毫痕迹,用典也恰到好处,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评这首诗说:“浩然高志,太白仙才,千古无两,盖非孟公不能当此,而非太白亦不能赋此,令人千载神游。”这一首诗,既写出了孟浩然远离市井、不爱富贵的超凡脱俗,也表现出李白的旷代才华。《送友人》一诗,一改李白往日里豪放不羁擅写古体的作风,在这首诗中四联有三联都用了对仗,每一句都谨守格律,在整齐之中却富于变化,于对偶的句子中显出活泼,《唐宋诗醇》评其“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19],没有一定的笔力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赵翼也认为李白的律诗别有一番韵味,“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调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20]。

李白早期的两首律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渡荆门送别》也都是格律谨严,风格独具的。作于开元年间李白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时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描写的桃花、流水、野竹、飞泉等景色很有意境,融情于景,有自然混成之妙,表现出诗人的作诗天分。李白描写青年时期第一次出川的《渡荆门送别》,气势雄阔壮大,情感似水缠绵,山、江、云、月、水这些古典意象刺激着诗人的创作灵感,写出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样不朽的诗句。早年的这些作品,就已经显示出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足以表明律诗也是李白驾轻就熟的一种体裁。

李白在律诗上取得的巨大实绩,是李白诗歌风格多样,能驾驭多种体裁的一个重要例证。方回选诗、评诗能够独具慧眼,从格律、气势、对偶、时代等方面发掘出李白律诗的特色和成就,给出了较为简要精准的评价,并从总体上对李白的律诗予以肯定,表现出通达的诗学眼光和中正的诗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19〕冉苒校点.唐宋诗醇[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83.

〔2〕〔3〕〔4〕〔6〕〔7〕〔8〕〔9〕〔10〕〔11〕〔12〕〔14〕〔15〕〔16〕〔17〕方回著,诸伟奇.胡益民点校.瀛奎律髓[M].合肥:黄山书社,1994.1,994,899-900,615,615,616,13,268,5,5,107,107, 14,14.

〔5〕王运熙.李白精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34.

〔13〕孟撰,李学颖校点.本事诗续本事诗本事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7-18.

第5篇

摘 要: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语言艺术 肢体语言 地理教学

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中获得:

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如物产丰富的描写有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包头有"草原钢都之称",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如对气候的描写有昆明的"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及"春城"之称;贵州有"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地无三寸平"的说法,可以说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类似的描述还很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用表情去朗读,或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突出主题。能增强记忆,达到并超过预定效果。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如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进而使同学们在诗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长江三峡和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景象,进而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娇美姿态,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祖国山河无限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

4、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来丰富课堂语言。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5、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夸张、和拟人等;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成语、别称、趣闻、谜语、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加上丰富的感情,无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二、在艺术语言材料确定后,教师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工夫

肢体语言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 38%声调 55%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势)。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手势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在高中地理中可多处运用:学"大气的水平运动"时,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学"气旋与反气旋"时,稍握拳状,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围绕拇指代表气流的旋转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如讲海河五大支流时,举起左手,掌心向黑板,从大拇指,依次是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手掌是五大支流的交会处,胳膊是海河,这就使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到海河的水系组成;肢体语言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达到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并通过表情、手势等辅之以简单、明快的体态语言,使声、形、情有机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转化为学生记忆地理知识和理解地理原理的一种强力催化剂,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打有裨益,应大力提倡。当然,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第6篇

原产于我国,后来传至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卉之一。一般用扦插法繁殖。的品种繁,按开花时间,可大略分为早菊、秋菊、晚菊;按花朵半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和满天星小菊;按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扁球型、正型……

我们常见的有“绣球菊”、“线菊”、“金背大红”、“金背蟹爪”、“千秋菊”,还有“懒梳妆”,“黄球菊”等,这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我很喜欢白色的绣球菊。它的茎笔直笔直的,叶子肥大,茎和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花了,白色的花瓣密密层层,一层一层地往里包,远远看去,宛如一个大雪球,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呢。还有八月菊,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象是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叶子还垂下来。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我喜欢美丽的,更喜欢傲霜斗寒的品格!

2.明代著名诗人李梦阳的“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来。”诗中的一个“忍”字,也真正说出了我对的爱。今年10月23日,出差之余我们游了七朝古都开封的龙亭,正逢开封第二十三届节在这里举行,我怎忍心不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展;怎忍心不看的万姿千容;怎忍心不听一听伴乐秋之声;怎忍心不闻一闻能醉倒人的花香。这是我人生最难得的一次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竟放,十里长街,十里,百里飘香,龙亭上下,锦旗招展,彩球升空,人头攒动。公园湖畔,到处都是盛开的;到处都是赏菊的人流;到处都是对的啧啧赞美声;到处都充斥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从中门进去,过玉带桥,经嵩呼、朝门、大殿以至北门广场,在全长近千米的展览线上,分别摆设有大立菊、塔菊、九龙菊等千余种, 庄严古朴的龙亭建筑群,掩映在一片菊海之中。在龙亭大殿前摆设着精品,浪漫的开封人给他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我们不忍心遗忘,有的人用照像机一一拍摄,有的人用笔在纸上仔细记录,为以后备查,你听:紫罗银星,高原之云,圣光秋月、千手观音、麻姑献瑞,贵妃出浴、天女散花、渔女蓑衣、西湖秋月、黄山云雾、金碧辉煌、国华游景以及黑麒麟、卷西风、黄莺舞、粉十八、碧乐春等多个好听的名字,珍贵的加上这文雅的名称能不叫你一见而终生不忘吗?

开封人不但浪漫,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信你看, 构思巧妙的“双狮迎宾”、“金鸡报晓、”“节日礼花”、“菊海腾龙”、“秋菊遇仙”、“陶令采菊”、“菊城相会”、“和谐社会”、“祖国万岁”等艺术造型,能不叫你流连忘返吗?站在高高的龙亭大殿上,看着开封四周的城池,隐隐约约的都是菊影,空气中时不时的飘来淡淡的菊香,真可谓“金秋花朝人影乱,香飘十里动菊城”。

回到承德,我思念的情怀始终放不下,查了大量有关的书,使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其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开封,对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素享盛名,唐代已相当驰名,到宋代,养菊之风十分兴盛,每年都栽培了大量的。每逢重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就是宫廷之内,也有插花、养菊、挂菊灯、开菊会、饮菊酒的活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 ?重阳》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开封)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赞赏菊缚成洞户。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赞赏为“此花开后更无花”,道出了的名贵和地位,也充分表达出开封人爱菊和惜菊之情。《东坡杂记》中有“近日都下(开封)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复与时节相应,始八月至十月,不绝于市”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了的嫁接技术。宋代的艺菊专著,也相继出现,至今仍存有刘蒙、范成大等著的数部“菊谱”。宋人陈景沂所编辑的《全芳备祖》,分三纲二十多目,用长达30页的篇幅,对进行描写和赞颂。清朝时,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仍很盛行,清乾隆皇帝观赏开封时,吟有“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

写着写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开封,眼前幻化出很多的。可不,现如今开封的更非往昔的唐、宋、明、清时所能比,据导游介绍,开封有很多栽培基地,不但有很多单位栽培,而且城市的市民和城郊的花农也栽培。品中很多,有23大类,700多个品种,既有传统的名菊,也有新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诸如绿菊、墨菊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名贵品种,也栽培了很多。栽培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地栽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盘枝压条等,栽培的形式,最能表现出不同品种的不同特色,如有一株只开一朵的独木菊,有一株能开出六千朵的大立菊;有一株能开出数朵花的多头菊;此外还有繁花密集形成悬垂山崖状的悬崖菊,以及狮子菊、孔雀菊、猴子菊等多种动物造型的。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都能欣赏到,那能不是人生的快乐之事?

每年的每年都会秋高气爽,瓢香的;每年的每年开封人都会以为媒,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每年的每年都会被开封人红红火火的演唱下去的。我相信带给开封人视觉美、环境美的同时,更会给开封人民创出更大经济效益的。花海如潮,如潮的花海,欢乐与友情,交流与合作,期盼与梦想,一起在花海中奔腾澎湃。年年岁岁花如此,岁岁年年人不同。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飘香动菊城。今朝并肩登高处,明日同舞七彩虹。让我们真诚相约吧!待到秋天时,还来看。

第7篇

[关键词]洪亮吉;乌江流域;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85-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自筹项目“乌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古典诗歌整理研究”(12ZC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水汶(197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铜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典诗歌;刘文英(1978―),女,湖南涟源人,本科,贵州铜仁学院附中教师,高级教师。

一、作者生平

洪亮吉(1746―1809),初名莲,改名礼吉,后改为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在经学、小学、舆地学、文学等方面均建树卓异。文学方面,他诗文兼美,诗学理论亦有独到见解,卓然立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乾嘉诗坛。

洪亮吉“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1]11307,青年时期便颇负才名。但却在仕途路上屡经坎坷,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十五岁的洪亮吉才获得殿试一甲二名,以榜眼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七年(1792),洪亮吉47岁,拜贵州学政。“向例,未散馆翰林,无为学政者”[2]41;“未散馆而为学政,盖前此所希有也”[3]100。故此项任命实为“殊荣”。从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接印任事起,到乾隆六十年(1795)冬任满回京,洪亮吉为官贵州,在乌江流域生活共计三年。《清史稿》谓其“督贵州学政,以古学教士,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1]。《常州府志・人物传・洪亮吉》亦谓“贵州僻远寡闻见,亮吉购经史古籍给学官教授”[2]71。洪亮吉为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洪亮吉一生诗歌创作数量甚多,今存《附鲒轩诗》八卷、《卷施阁诗》二十卷、《更生斋诗》八卷、《更生斋续集》十卷,收其13~64岁所作诗歌五千五百余首。在任贵州学政期间,著《意言》二十篇、《释岁》《释舟》二篇、《贵州水道考》二卷,并由门下士校刊了《附鲒轩诗》《卷施阁》二集。此期诗歌作品,由他本人按时间顺序编入《黔中持节集》《关岭冲寒集》和《莲台消暑集》,后皆收进《卷施阁诗》。

洪亮吉喜山水,尚奇,每至一处,必有佳作。他自言“平生无别嗜,有景必搜索”“踪迹所至,几遍寰宇,缒凿幽险,冒犯霜霰,若饥之于食,渴之于饮”(《平生游历图序》)。洪亮吉每每登临吊古,抒发襟怀,因而留下了大量纪游之作。吴锡麒评其“生平嗜好山水,穷极险异,足迹所到,名胜殆周”[4]91;谢阶树评其“先生雅好游览,自吴越黔楚秦晋齐豫山水,履迹几遍矣,游辄有诗文,故生平著述甚富”[5]84。

洪亮吉任贵州任学政期间,利用视学之便,饱览了黔渝乌江流域的奇山异水,写了许多山水诗。直至晚年,他还写诗言:“我行遍天下,却爱黔中山,黔中山势尽壁立,出地万仞无弯环。”[6]1302黔渝地区、乌江山水为他提供了许多新鲜诗料,其诗写出了此地山水风情的奇景,新人耳目,趣味盎然,具有西南边陲的山水特征。

二、洪亮吉描写乌江流域的诗歌分析

其诗有直接写乌江的,如《渡乌江》二首:

出山殊有恋山心,飞浆迎人过浦阴。

百折水纹千折岭,急流时见点波禽。[7]754

江流中劈四山开,雨后江声怒若雷。

万朵白云空际落,错疑潮自海门来。[7]754

前者写出乌江水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水波百折千回,山势迂回曲折,水势、山势相互竞势,更添气魄。后者先写乌江的力量与声威,彷佛江流中断,四山开,雨后江声如雷霆霹雳,颇具雄直之气;这种声势犹如乌江上空的万朵白云从空际降落,使人怀疑是否远在万里之外的海门潮水劈面而来。诗人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乌江潮水比作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的海门潮水,写尽了乌江的气势,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将至掌溪塘道中》其二写乌江支流掌溪:

客程难得片时闲,稳卧蓝舆出险关。

欲剩心情看江水,垂帘行过几重山。[7]766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忙里偷闲,乘船经乌江支流,在险峻的山岭中穿梭,船只速度极快,心情闲适而兴奋。

其诗《塘头舟行至思南府城外》,写出乌江流域特有景象:

青山至塘头,南北忽中断。

惊流适有几叶舟,一半舟行半登岸。

帆影欲入地,马嘶惊上天。

高高下下行不歇,马力反后帆居前。

双江合处波流拓,急溜平添水千斛。

高低桔柚合一村,五色石中鱼比目。

风帆北转飘雨丝,马上戴笠知多时。

舵楼半晌酣清梦,马背人愁湿衣重。

江流曲处城郭开,岸上一骑惊先来。

船头吹笳船尾鼓,湿雾惊开日刚午。[7]764

此诗中,“帆影欲入地,马嘶惊上天”句极有气势;“舵楼半晌酣清梦,马背人愁湿衣重。江流曲处城郭开,岸上一骑惊先来”二句,有景有情,极富意境,堪为此期诗人写乌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乌江流域中下游的思南、石阡亦留下了一些诗歌。于思南,写过《过思南塘道中》《夜起至射堂看残月》《出思南府遵化门道中》《观音阁》《小崖关过思南塘道中》《雨发思南袁太守纯德游戎宽率兵出小崖关相送即席附赠一首》等诗,其中尤以《过思南塘道中》最为著名:

高下田如百衲衣,人家初日启双扉。

草中尚有闲胡蝶,却恨芦花作雪飞。

转觉空山气候春,冥花气拂萧辰。

峰根独石谁来坐,时有松枝扫落尘。[7]767

前者写高高低低的梯田如同用许多小块布片拼合缝制成的百衲衣,在初日照耀下,农家打开大门;而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芦花纷飞,彷佛雪片一般,隐隐衬出诗人秋风中的惆怅。后者写萧瑟的清晨,花气弥漫,转觉已是春天。寥落萧索独石无人安坐,只有松枝时不时掠过落尘。诗句朴实无华,用语贴切自然,意境清新明朗,使读者产生无限想象。这正体现了洪氏作诗“精思独造”[8]2314,“呕心镂肾,总不欲袭前人牙慧”[8]2314的特点。

于石阡,诗人对其温泉可谓情有独钟

石阡城南温泉

石罅空逗烛光,访泉亭上拂衣忙。

半生莫讶尘劳甚,已试人间第七汤。

白石浑疑筑钓矶,流徙壁隙漾依微。

形神释后却危坐,蝙蝠吓人头上飞。[7]764

重浴石阡温泉

百里装方卸,孤亭马独来。

谁云此冬日,聊比坐春台。

磴削穿岩宝,屏虚障水隈。

奚童扉入,一线夕阳开。[7]766

雨夜至石阡温泉浴

月黑雨声愁,穿林到岭头。

似防汤谷沸,飞瀑入池流。

昨宵江水深,没却江干树。

老鹘无处栖,从人屋檐住。[7]791

第一首当是写诗人首次沐浴石阡温泉。迷水汽,石罅微光,彷佛迎接半生劳碌的诗人,诗人也惬意于“已试人间第七汤”(其自注:予所试温泉,直隶则盘山,陕西则临潼、,江南则黄山朱砂泉及和州、句容与此则七矣)。诗人似有一种特殊的“温泉情结”,任凭奇幻至极、喷薄而出的泉水浸泡。种种情趣,种种顿悟,涌起浓浓的诗情和诗意。诗人面对泉水,感叹世尘的烦恼劳顿被洗涤,被荡尽,于是在“形神释后”“危坐”。

第二首写出诗人迷恋于温泉的神奇美质,重浴石阡温泉。卸下行装,独行而来,沐浴于温泉之中,不由感慨谁说这哪里是寒冷冬日,分明是温暖和煦的春日。诗人如此迷恋石阡温泉,甚至雨夜也会造访。

第三首先写月夜雨声,诗人穿过树林到达岭头。温泉水流犹如汤谷沸腾,又如飞流瀑布涌入池水,极尽写出温泉的气势。

诗人数次沐浴石阡温泉,在那一圈圈水波荡漾处,有诗意在流淌;又在那一缕缕烟云袅袅处,有诗情在升华;氤氲水汽蒸腾,彷佛祥瑞之气萦绕。诗人把石阡温泉的灵气和沐浴后的超凡脱俗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尽石阡温泉的神妙与奇幻。

三、洪亮吉诗歌的特点

洪亮吉性格豪放不羁,《清史稿》载其“长身火色,性豪迈”,《常州府志・人物传・洪亮吉》称其“性刚急”[2]73,这种豪放使气的性格也使他的诗歌风格迥乎不同,被称为“诗文涉笔有奇气”[9]87。其诗歌理论,秘薇总结为“主性情,尚真气,重天趣,倡创新”[10]23-30;林少琴在总结为“不别宗派,自写性情,以学养性,独创一家”[11]73-74,都指出了洪诗尚新、尚奇、尚情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体现在洪氏作于乌江流域的诗歌之中。

洪亮吉此期所作诗歌往往清婉秀丽,有小谢的诗歌神韵。如其《夜起至射堂看残月》“好是四更山月上,独来亭里听滩声”[7]765;《观音阁》中“老树绿零前夜雨,夕阳黄破半城烟”[7]765;《小崖关》里“足底先惊万叠山,半空楼阁自回环”[7]765“日影镜光偏照耀,鸟声人语合绵蛮”[7]765等,语言清丽秀雅,意境清新自然,尤其“老树绿零前夜雨,夕阳黄破半城烟”[7]765句,属对工整,写景如画,诗歌不工而工。洪亮吉此期诗歌语言往往不避俚俗,多明白如话的口语,如其《出思南府遵化门道中》中的“一山方如筐,一山圆如”[7]764等。其诗不喜用典,不用僻字,出奇创新,总不欲拾人牙慧。彭元瑞称其诗“哦诗作作更有芒,宁失不工句必强。残脂剩粉此间习,得之足令气激昂”[8]1979,可谓一语中的。

参考文献:

[1] 〔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 吕培.洪亮吉年谱[M].香港:崇文书店,1973.

[3] 〔清〕秦瀛.翰林院编修洪君墓表[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4] 〔清〕吴锡麒.翰林院编修洪君墓碑[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5] 谢阶树撰.洪稚存先生传[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6]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四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7]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二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8]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五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9] 〔清〕赵怀玉.翰林院编修洪君墓铭[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第8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样范式: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还有记叙文、说明文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多种体裁。这些课文有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古今中外的题材,内容丰富,体裁、题材多样,是不折不扣的语言“百科全书”。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色,把语言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一环,以语言为抓手,做弘扬祖国语言的践行者。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教学实践

1教材是弘扬语言最好的载体

近年来,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已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注意。课程标准总的目标中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教育,并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样范式: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还有记叙文、说明文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多种体裁。这些课文有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古今中外的题材,内容丰富,体裁、题材多样,是不折不扣的语言的“百科全书”。对于这样的“百科全书”,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言教学,即使偶尔将语言教学穿插其间,往往皮是皮、骨是骨,显得生硬,仿佛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任务而置于其中。其实好的语文教学,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雨露春风的滋润,于生活的小事中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敢讲话、愿讲话、想讲话。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来他主动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写信给姑妈承认说谎的事。这是《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记述的列宁的故事,怎样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做个诚实的孩子?我先做了一项关于日常易做错的事的问卷调查,收到问卷后,我没有立即批阅,而是在课后将孩子所说的答案,求证了他们的家长。在这次问卷中,有17%的孩子撒了谎。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说,上次我们的问卷调查,有12个同学在个别答案上撒了谎,哪位同学撒谎自己心里最清楚,希望撒谎的孩子主动和我谈谈谈原因。后来这些学生纷纷找到我,向我说明撒谎的原因。我告诉他们,许多事情都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决,不需要通过撒谎的形式实现。这件事对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在灵魂深处知道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而且开拓了思维,遇到问题会主动想一些解决的办法,许多学生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这堂课给我的启发是,不要生硬地让学生模仿怎样去做,而是让他们灵魂深处有触动,心里愿意向善,更愿意去说真话、实话。这样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说话,是学生锻炼说话的前提。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先做足了功课,搜集了大量的西沙美丽的图片及科学家在西沙海底进行的科研活动,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一一展示。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立刻兴奋起来,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向学生提了如下几个问题:1.西沙群岛给我们什么印象?2.家人有没有带你到那儿旅游过?想不想去看看?3.你看到了西沙的哪些东西?说给大家听。这几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在他们一次次的回答与思考中,学生实现了愿意说、善于说的愿望。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假如有一天,你做了海洋科学家,你能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哪些贡献?学生争先恐后,有的说要把海底的天然气开发出来,有的说办个海洋博物馆,有的说在一些岛礁附近建飞机场、公园等等,虽然他们有些想法看起来还那么幼稚,但他们敢说、愿意说、想说。在这种互动中,我又把南海最新的局势,某些域外国家利用南海所谓的航行自由搞所谓的国际仲裁,我又把西沙群岛的历史演变,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大家你一嘴我一舌,气氛非常活跃,小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爱国的情感,这比机械的说教效果好得多。我没有设置爱国主义等高大上的主题,而是拉家常式地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既达到了语言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海上日出》《火烧云》等反映日月星辰的神奇变化及运行,让我们头顶的天空有几多的神秘感;《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描写山川草木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从而产生敬畏自然的情绪;《荷花》《燕子》让我们感受一花一草皆有感情,有自己的语言,它们能用自己的语言与我们人类对话,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伙伴。在这些课文中,我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我们人类有语言,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语言,音乐家用音符与世界对话、诗人用诗句与灵魂对话、口技者用变化多端模拟声音扣人心弦、大山用无声的沉默告诉人类自己的思想。所以,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载体。

2实践活动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语文的实践活动,有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首先要做好课内的朗读、写作、演课本剧等活动。

2.1在朗读、写作、演课本剧等活动中渗透语言教学。

朗读活动是通过语言内部的音韵,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朗读者自己的思想。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朗读者感同身受地走进去,把自己当作“作者”。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是《北京》一文,第二段和第五段中描写北京夜景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产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三遍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心目中首都的夜景。因为许多学生去过北京,他们对北京并不陌生,许多学生把自己心目中北京的夜景用自己的感受画了出来,虽然还显稚嫩,但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了印象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朗读对于学生语言的教育是成功的。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说自己在冬天都做过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朗读时,让学生放开去朗读,让学生的真情大胆真实自然流露,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还激发学生对该自然现象的好奇。这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不仅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语言情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童话情怀。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工具性的孩子,而是让学生学会“有中生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让学生在语言的王国里自由飞翔。文章中间有两句描写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它们简直就是大画家,它们画出的作品是最好看的作品,不雕琢、不做作。在这样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就达成预期的语言教育目标。小学生作文是培养孩子天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以往的作文活动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诉求,让他们在作文中说些假大空的话,以此显示小作者所谓的高尚思想。其实大家都知道,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看清楚画面中都有谁、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老人倒了没人扶的现象,你怎么看?要是真遇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真敢扶还是不敢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紧接着我让他们说说有没有遇到过老人倒了不敢扶的情况,孩子们七嘴八舌。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我们该如何做,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不要急于告诉我答案。许多学生回到家后,把这个问题和家长进行了讨论、辩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救助方法。在无形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最后我告诉大家,救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心地善良的表现,谁都不想做个恶人,背上恶人之名,遇到这样的事既要帮助,又要有智慧。于是我顺理成章告诉了大家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施救方法,又提升了个人修为。

2.2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中渗透语言教育。

语文语言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与周围的人、事交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能巩固、加深课堂语言教学的效果。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后,我在班上开展“行动周”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一周内搜集以前做过的事,有哪些和自己的经验认识不一致的,想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搜集以前做过的、看到的类似的事,增加了社会实践认识,明白了要通过实践检验才知真理的道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出现了热烈的讨论场面,虽然大家的认识有的不一定正确,但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同时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增强了。由此我认识到,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老师,要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认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做好课堂这篇大文章,同时将课外实践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

第9篇

九寨沟是个多么美的地方啊,拥有“童话世界”之美誉的九寨沟又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啊!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一

国庆节,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到九寨沟去旅游。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把车停在景区门口,坐大巴车游览。

这里可真漂亮呀!映入眼帘的树叶有红色,黄色,绿色,丛林里的湖水也是五彩斑斓的,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们先来到了镜海。它是一个很大很平的湖泊,绿绿的像一面镜子镶嵌在草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

回味着镜海,我们又来到了珍珠滩,这里就是拍摄

这里的水为什么五颜六色的呢?导游姐姐告诉我们,是因为水里面有大量的海藻,还有丰富的矿物质,所以阳光照射的时候反射的光波不一样长,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景色。

最后我们来到了海拔3060米的原始森林,这里的空气好新鲜啊!我大口大口的呼吸起来。这里生长着红色的桦树,还有笔直的杉树高高的直插入云霄,我还穿上了藏族的衣服拍照留恋呢。

啊!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二

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寨沟。

九寨沟地处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四周有着九个大小村寨,所以称为“九寨沟”。

进入景区,就象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从沟谷到峰顶,遍布着原始森林,更增添了几分美丽与神秘。

坐观光车往里走,就看见了大大小小的“海子”,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让你无法知道它有多深。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的图画。

九寨沟有四绝:湖水、雪峰、叠瀑、森林,而湖水中则以“五彩池”、“五花海”而著称。

我们来到五彩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美得无法比喻,那池中水的颜色真令人叫绝:淡白、墨绿、浅绿、深蓝、天蓝,五种颜色搭配得是那样得和谐,那样得令人神往,湖底的石块色彩斑斓,仿佛镶嵌在湖底的一颗颗明珠。

“五彩池”令人神往,而“五花海”更是令人美不胜收,走近看,湖水碧蓝碧蓝,而湖底有许多倒下的树木,排列得好看极了,因为时间长了,树上长满了象青苔一样的植物,近看没什么,但到高处俯视,一只正开屏的孔雀展现眼前,这正是由那些树木构成的。碧绿的孔雀嵌在蓝蓝的水中,多么美、多么神奇的画呀!

由于九寨沟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珍珠滩瀑布最为壮观,据说当年西游记剧组就是在这儿拍摄了师徒四人过瀑布的场景。那瀑布泻下的水帘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而声音更是雄浑,不愧为一绝。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大自然的杰作,童话的世界,人间的仙境!

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三

国庆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九寨沟旅游。

我们先去了珍珠滩。在朝阳的衬托下,珍珠滩上波光粼粼,金光闪闪的水面与碧蓝的湖泊相衬,使它那原本就晶莹剔透的湖水更增添了几分别有情趣的韵味。碧蓝的湖水下,一群群逗人喜爱的鱼儿在阳光照耀的湖水中玩耍嬉戏,水流经过,溅起一朵朵洁白的水花,美不胜收。

然后,我们就去了镜海。镜海的水面平静光滑,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真的像大自然的一面平镜。下雨时,镜海中央风平浪静,从远处看,蓝天、白云和青翠的高山好像和水中的倒影融为一体,非常壮观。这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观,真可谓“云在水中飘,鱼在天上游”,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在落满秋叶的林间木栈道上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五彩池。这是一个精致又小巧的湖,湖面上有一群野鸭在慢悠悠地游着,湖的近处是一片盛开的睡莲,碧绿的圆叶厚重而饱满,洁白的花瓣好像是一片片精雕细刻的白玉,花的正中心像是一个柔和的玉盘,镶嵌着一颗颗绿宝石。而五彩池的色彩更是变化无穷,有时是蓝色,有时变成紫色,还变成青色,变成绿色,变成黄色,粉色……

九寨沟,我喜欢你!你装点着中华大地,点缀着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四

暑假终于到了,我和妈妈准备去神奇、美丽的九寨沟旅游。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离郑州也是非常的远。

我们先坐3个小时的动车到西安,然后再坐一个小时的飞机到九寨黄龙机场,这里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天气很冷,刚刚人们还穿着短袖,短裤,立马就又上换上了羽绒服,一下子从夏天过到了冬天。出了机场,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坐车大巴车,前往我们旅游的第一站,“黄龙风景区”,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旅游区,来旅游的人可真多呀!我们坐上索道上山,这里的海拔很高,又加上高原反应很大,呼吸困难,我的嘴唇都发紫了,妈妈担心会出现什么异常,只好又带我坐索道下山了,没有欣赏到黄龙的优美风景,我们也是感到非常的遗憾。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听说,九寨沟更是一个景色怡人,风景秀丽的地方,我真的想亲眼目睹一下。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九寨沟,这里到处都是山和水,犹如仙境一般,处处青山环绕、绿树葱茏,每座大山都被云雾包围着,就像大山也被穿上了厚厚的白棉衣。

我们先来到了“五彩池,”这里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我想,所以才被称为“五彩池”吧,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很多湖泊和瀑布,比如:老虎海,熊猫海,犀牛海,孔雀海,诺日朗瀑布,珍珠滩瀑布,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珍珠滩瀑布,每个瀑布流下的水,就像一颗颗“跳”起来的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圆润光滑。听说,这里是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回来路过时的一个外景拍摄地点,真是漂亮极了。

第三天,我们又走进了臧家,了解到了藏民和我们汉民在饮食、文化、生活和信仰上的不同之处,我还在草原上骑了马,远远望去,这里的天和地就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你我。

很快,几天的旅游结束了。可是,这里的一切美景都让我很难忘,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这里的。

九寨沟游玩心得体会范文五

美丽的九寨沟在我国的四川省。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从监利出发,乘两个小时的汽车到宜昌,再乘12个小时的火车到成都,最后乘12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九寨沟。

到了九寨沟,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公园。我们从景区入口进入,经过了宝境崖、盆景滩、火花海、双龙海,来到了诺日朗瀑布。天空中迷迷蒙蒙,好像多了一层纱布,听导游介绍西游记的片尾曲的图画就在瀑布上拍的,看到了这一切我禁不住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珍珠滩,满池的水波光粼粼,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像金色的珍珠,没有照到的地方像碧绿的宝石。我和爸爸妈妈忍不住脱下鞋子跑到水里捞珍珠,可是,捞到的却是清凉凉的水。

看完了珍珠滩,我们来到了五彩池。只见满池的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五彩缤纷,只要你想得到的颜色,在这个池里都能找得到。

看完了公园的每一处风景,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点评:此篇文章传神地写出了“九寨沟 ”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九寨沟”的壮美。读这篇文章就如小作者对九寨沟的依依不舍那般意犹未尽。

第10篇

画家、艺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长期致力于中国绘画史研究,著有《名作的中国绘画史》等,历时十三年编了十三卷浩瀚的《中国书画全书》,一千三百万字。出版画册《江宏的画》《兴高采烈》《双松平远》《林泉高致》等。

江宏于乙丑年画的《石壁松云佳趣之图》在寒舍挂了六年有余,线条墨韵俱佳,我一直很喜欢。江宏每次来,坐在茶桌旁,都要回首看自己这幅水墨画。乙未春节,他突然说要补几笔。我吃惊,在我眼中很完美的这幅画,他要补什么?他说他有感觉。艺术家贵在不满足自己,我赞美江宏的不断求精。

和江宏相识有十四五年了,初次见面是陈鹏举来嘉定看望一位中医,离开后,一帮子人即来我家。江宏夫妇亦在其中。

那次见面,江宏夫人方琦说她喜欢殷慧芬的石库门小说和《汽车城》,是殷慧芬的粉丝。我说,那我是江宏的粉丝。这倒不仅因为江宏的画,更因为江宏的渊博学识。当今不少画画的,读书很少,有的甚至胸无点墨。江宏不但画好,字好,文章也好,尤擅旧体格律。他还是位美术史家,历时十三年编了十三卷浩瀚的《中国书画全书》,一千三百万字,洋洋大观。我历来尊敬饱读诗书真才实学的朋友。之后,我和江宏惺惺相惜,交往甚密。

我与江宏投缘,还因为都喜欢茶。江宏夫妇曾在安徽宣城插队,宣城出好茶,敬亭绿雪、金山时雨、涌溪火青、汀溪兰香等等举不胜举。有一年,江宏夫妇说,他们插队时喝过一种茶,“鲜是鲜得来,像鸡汤一样”。说得我唾液都流出来。于是我们开着车一整天在宣城地区转悠、寻找。车轮经郎溪、泾县、广德等地,沧桑阡陌,当年他们喝“鸡汤”茶的地方再没找到,无意中闯入南漪湖,那质朴本色的自然风光让大家难忘。

此后不久,嘉定有茶友赠我两罐塔泉云雾茶。江宏夫妇再来嘉定时,我请他们品尝。一入口,夫妇俩就惊喜不已:“找了一天,要找的像鸡汤一样鲜的茶就是它!”我恍然想起那茶友正是他们插队过的宣城人。我以其中一罐赠江宏,也算是“半壁江山”。之后,我还在《新民晚报》撰文记录此事。

又有一次,江宏去上海书画院在溧阳的创作基地作画。我因喜欢天目湖的白茶,便驱车紧随。江宏在那里画着颇具黄公望意味的山水,我们却享受当地茶人冲泡的茶,闻着这茶散发的独特清香,看着嫩匀成朵、银翠含绿、如同凤羽的玉白色叶片,茶香和着江宏的水墨弥漫,着实令人陶醉。

知我喜茶,江宏得“金骏眉”“雾里青”等好茶,必与我分享。知我喜壶,一日专程来嘉定,兴致勃勃地说他前不久在宜兴画了壶,并将其中一把赠我。那壶为高级工艺师周菊芳所制,壶壁是他画的水仙,所题行草是黄庭坚的句子:“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我每次用此壶品茗,涪翁(黄庭坚)与恢翁(江宏)共同营造的意境总让我感怀不已。

甲午年,我的新书《吃茶笔记》出版,我送书去,一见面就说,“这本书中,你的名字也许出现最多。”他哈哈大笑:“真的?”我一一翻给他看,“有十来篇都写到你。”

他说,这些文章是他与我因茶结缘的见证。

朋友圈中都说江宏洒脱慷慨,既有士大夫气息,又有上海大码头的派头。我和江宏相识不久,得知一位朋友经营画廊有点困难。她说:“楼大哥殷大姐,什么时候到画廊来看看。”我懂她的意思,第二天就去她复兴路的画廊。我一一挑选,见有江宏作品,我想同样帮她,为何不买些朋友的作品,一举两得?我即选了江宏的《溪山访友图》。那朋友立刻向江宏禀告。江宏在电话那头数落她:“我的画怎么可以让楼兄买?”坚决不让她收我钱。我执意不允。他拗不过,说:“那我另外为你再画一幅。”后来他真为我画了,上题“松风流水和,是处有知音。”松楼同木,江流共水,字句中表达了我与他之间的友情。

关于江宏这样的故事我听过不少,有一回他答应为一朋友作画,画好后他叫朋友去拿。那朋友把几万元钱放在他家桌上,他勃然大怒,说是答应送你的,怎么能收你钱?快把钱拿走,要不我就撕画了。

他仗义豪爽,一直说,一个画家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什么官衔、职称,更不在于钱多,而在于他能否在绘画史上留名。他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期间,对我几次说过想辞去职务,归隐于市,潜心作画。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心意相通。

《溪山访友图》挂在我家客厅,每每见之,我总觉把小船系在岸边,款款向茅屋走来的就是江宏,而在茅屋里静候的就是我。虽然山水环境、人物服饰都是古代的,但我想如果穿越时空,没准几百年前我们真有往来。

挂了几年之后,江宏说:“《溪山访友图》可以换掉了。我画风有变,我为你画幅新的。”我求之不得,连连称好,得知江宏的水墨精彩,还特地关照要水墨。江宏不久就送来《石壁松云佳趣之图》。喜欢游历的江宏用他的墨韵让同样喜欢游历的我一次次地重回恍若仙境的山水胜地。

江宏喜欢来嘉定,不仅因为嘉定的白切羊肉、本地白蚕、蒜苗,也不仅是因为我这里的茶,更因为嘉定有他可以互诉衷肠的朋友。

年少时,我评判画的好坏标准就是看画家的字,字不好画就不好。这一简单的评审尺度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待我有了对画的审美眼光之后,我仍固执己见,好画须有好字配。

读江宏的画,我发现他的字极好。于是每次见面我总赞扬他的一手好字,赞扬了十多年。在江宏朋友圈中,也许我是最早拥有他书法作品的。篆书行书行草狂草,他都有馈赠。以至后来,与我走得近的几个嘉定朋友也多有收藏。

江宏在接受上海《财富堂》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我对书法没有特别的感觉,不少人说我写得好,那只是字,并不能入书法的层面。但最近几年里,我倒是十分认真地将写字当作一种操练了,先写一年的篆书,接着是两年的草书,一直到现在越写越来劲。”我想他说的不少人中,也许我是始作俑者。他的“来劲”,与我和朋友们的鼓与呼不无相关,就像在球迷的喝彩助威中球星连连踢出“世界波”好球一样。

我尤喜他的狂草。“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辛弃疾的、坡的、张耒的句子,在江宏笔下,线条恣意挥洒,无不如画。不拘泥碑帖笔划,更在乎线条诗意流淌和心情抒发。他在书法中的本性袒露,就像他酒酣之际的妙语如珠,内心悲愁喜怒如大河喷泻。

江宏说他不临帖,“只是写之前从古人留下的碑帖中解析一下字形和笔势。一旦写开,完全听自己的了”。

每每与他出游,借着酒之魔力,江宏总为朋友慷慨挥毫,坡、辛稼轩在他笔端一次次地豪迈奔放。在家,即使酷暑,他也天天狂草,大汗淋漓方觉酣畅。每逢得意时便发图与我共享。我惊艳他笔墨中的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风韵,顿觉画家写字,线条之美凌空而降,似乎与生俱来,为一般书者所难及。更觉书画一旦贯通,就更了得。书画同源,他是把书法当作画来经营的。

画家陈翔说:江宏“近期的草书,得了画意,气势圆转,点画洒脱,一派天真。这,是否预示着他的画,将会有新的飞跃……”

江宏每有画集问世,多有赠我。较早的《江宏的画》,之后的《兴高采烈》《双松平远》《林泉高致》等等。赏画之余,我对画册中的文字感兴趣。比如一幅《策杖听泉》,他写“画王蒙样式很是痛快,但王蒙高不可攀,尽心竭力,却难免捉襟见肘”。又如一幅《烟波轻帆》,他写:“阔山高树,应是倪云林风范,只因为远山云雾缭绕,就远离了倪云林。其实,不必去和古人比,古今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画法。”文字是他心得,也是画的注释,我读来有滋有味。

辛稼轩的《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江宏不知写了多少遍,画了多少遍。“辛幼安《沁园春・灵山齐庵赋》,种种比喻,令人神往,我十数次画这个意境,意在有龙蛇影况的松树,至于叠嶂西驰忽又东的山恋,似谢家子弟,相如门庭,太史公之雄文的群峰,自视无力以笔墨传达,往往从略,然总想俟技高时再有一试,不知今生能圆此愿否?”江宏不断以笔墨传达。在多本画册中我接连读到多幅《稼轩词意图》,江宏说他“画大片的松树,好似练功,屏声息气地不敢有丝毫怠慢。画山崖石块好似开闸泄洪,一任情绪飞湍”;“树木的搭配很有意思,以竖为体,横斜倾欹,高低差参,乱中求整。似乎表达出一些艺术的道理。以前曾畏对群树,如今在此间津津乐道,大过其瘾”;“年轻时读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叹服其描写山的种种妙喻,用画笔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诗和画的高低于此可见。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一句‘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令我过足了画松树的瘾。多年来,它已成为我画松的试验田,每有心得,必先通知稼轩”。

十多年里,江宏咬定稼轩之松,孜孜以求,不倦不怠,常画常新。

作为诗人,江宏能感悟体会稼轩词中意境。作为画家,他更明白怎样在画中表达稼轩词意。当代中国画家,懂诗词的有几个?有人说江宏“另类”,也许正因为他有诗人情怀。

江宏说:“我对中国古诗词的偏好,几近痴迷。因此画来,自觉得心应手。”他的这种癖好,使他能在画中与王摩诘、辛稼轩、坡、黄山谷、陆放翁等诸多诗词大家对话。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今套用在江宏这里,这话同样适合。

无可奈何的江宏改不了嗜古,画画总想从古人意境中寻找心得,他不愿“为了迎合差强人意的流行而委屈了令千秋万代仰慕的古”。

2015年夏,江宏主持的《“海上丹青引”新民晚报艺术沙龙七人展》移师嘉定。我在江宏《贾岛诗意》《东坡诗意》《山谷诗意》《徐俯诗意》等画前站立许久,看着画,默诵着“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等耳熟能详的诗句,像是身临其境。

与早年江宏的画比,同样的诗意,如今的表达更随意更自如更听从他的内心。正如他所说:“挥毫入画时,气壮了,势阔了,意足了,心定了,神闲了,而那力道,一发便不可收拾了”,“突然脱去了‘匠心’,有着没心没肺般的轻松”,“笔墨的意境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江宏如今以画写诗已“了无腼腆的感觉”,反倒有辛稼轩“恨古人不见吾狂”之意。

江宏的近作已经印证了陈翔说的“新的飞跃”。

江宏的题画诗也不乏佳句。如“青山千里梦,红叶一林诗”(《红叶诗会图》);“山亭云护白,枫径履粘红”(《枫径云亭图》);又如“远山拖湿雾,近水送轻波,风景雨后好,清气此地多”(《雨后轻烟图》)……诗画交融,意境深远。

“风流赵魏公,平远写双松,我爱松姿好,频追吴兴踪。”叙尽他画《双松平远》的缘由。“松屋长夏爱重荫,来引茶瓯一散襟”,“长林绕屋万千枝,想见幽人独坐时,草阁春寒新绿裹,半疏雨好题诗。”松屋、茶瓯、散襟、幽人、疏雨,又都为我所喜,读之不禁击节称赞。

江宏的父亲江辛眉早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得王蘧常、钱仲联等名师传授,国学造诣甚高,诗词有韩愈、苏轼、黄庭坚、辛弃疾古风,出语奇颖,格律严谨。

江辛眉著有《唐宋诗的管见》《读韩蠡解》《诗经中的修辞格举隅》等多种著作。冯其庸曾在《阮堂诗词选》“序”中说:“乃辛眉不生于唐、不生于宋,而生于当世,当世无杜、韩、苏、黄,则其人谁与归乎?”称江辛眉诗词“超超乎当世一流”。

江辛眉的“宏儿”自幼在诗的环境中长大,年轻时在吉林插队,身处逆境,有感而发,步坡韵,酒后写词:“秋寂寂,天际雁行斜。为问江南何所似,料应红了拒霜花,回首又思家。多少事,出处使人嗟。略把乡愁排遣尽,一瓯还品故乡茶,歌啸度年华。”寄给父亲后,父亲略改几字说放在宋人词集中别人辨不出。

在江宏眼中,诗是文学的结晶,文化的顶层,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扪心自问,一些自称文人的,包括笔者,懂诗吗?能诗吗?江宏的难得,或许也在这里。江宏说:“苏轼比较王维与吴道子,他喜欢王维。为什么,因为有诗。”

今朝已无坡,江宏的孤独和悲哀也在这里。

一瓯还品故乡茶。

因为孤独悲哀,江宏喜酒中微酣,也喜寒窗烹茶与友互诉心迹。

乙未正月初六,江宏夫妇来。方琦说她和江宏有徽茶情结,最近迷上松萝茶,她没喝过,但听说郑板桥最喜此茶。问我知道吗?我说:“休宁松萝山的历史名茶。明代袁宏道称‘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她说:“对对,你有这茶吗?”我说有。方琦兴奋了:“找找看,我想这茶快想出毛病来了。”我打开储茶冰柜,居然未见松萝。

他们走后,我再找,见有一包上标“松萝山”牌,制茶公司也写“松萝”,但包装袋上茶名却是屯绿。松萝茶是卷曲的,屯绿是直条的。为验明正身,我开包取样,见此茶正是卷曲的松萝,即告江宏夫妇。

江宏夫妇得知,兴奋得要请我吃饭。几天后我送茶去,方琦大赞松萝,对江宏开玩笑说,如果她走在江宏前面,只要江宏用一杯松萝茶祭她。

那天她还说在网上搜索到咸丰年间,徽州江氏贩茶入粤,就曾作《徽州至广州路程》札记一册,详记旅途所经的550余处城镇村庄的风情。“江宏祖先即皖人,江氏未准与江宏有关。”我说:“历时三月,从徽州至广州。找到这本书,我倒真想走一遍。”江宏也跃跃欲试:“新茶上市季节,我们一路寻茶去。”

我一直在等江宏一路去寻茶的呼唤,岂料杳无信息。

也许他忙,我便自行去阳羡、金陵、皖南、闽东……岂料我刚踏进福鼎白茶之乡,传来方琦仙逝的恶噩。“老妻谢世,不胜哀怨。”江宏在微信中泣告诸友。

如晴天霹雳,我难以置信。

江宏和方琦,说来也是青梅竹马。方琦曾向我说过一个细节,少年时她喜欢看书,知道江宏家有藏书,便寻上门去。调皮的江宏用竹竿挑起一只臭袜子,开玩笑说,要借书可以,但必须从竹竿下钻过去。再以后,江宏去吉林插队,在宣城插队的方琦被调到乡村小学教书,得知学校还需一名教师,便动员江宏来皖南。来皖南教书可以脱离苦力,两人因此也可以更加接近。方琦器重的是江宏的才情。

江宏夫妇离开宣城回上海许多年了,他们与当年教过的学生仍常有来往,学生们一直惦记他们。在方琦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江宏含泪对我说,那些学生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不在了。

百年俱是可怜人,江宏自此更孤独。

断七以后,江宏来嘉定走动,我以一壶松萝茶款待。我说我梦见过方琦。江宏喝着茶,不由一阵欷嘘。

方琦逝世百日,江宏在朋友圈发微信:“亡妻方琦百日祭思念无尽。”我想,他祭方琦的一定是杯松萝茶。

陈鹏举说:“能够悲哀的人,他的快乐同样彻底。这就是江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怀揣的是悲凉的心,快乐地收拾着他梦中的好山水。”

江宏想修改补充乙丑年画的《石壁松云佳趣之图》,我想他一定感觉到这画还可以更接近他梦中的好山水。

江宏有号“恢翁”,有斋名“恢恢堂”。有朋友不解“恢”为何意,江宏答:“心似纸灰,心似纸灰……”

江宏心灰什么?

在我相识的画家中,我几乎未见比江宏更通中国绘画史和美术理论的,然而他在与学生邵琦的对话中却愤慨:“现在的人羞于读理论,实际是无知。有文化有什么不好?懂画有什么不好?”追溯到前朝,王维、郭熙、董其昌这些大画家不都同时也是大理论家吗?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除了能画,还得有好书法,懂唐诗宋词,能题诗赋文。江宏具备了,而别人不都具备,于是说那葡萄是酸的。江宏的心灰也许在这里。

“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欣赏纯粹的山水画呢?更能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画家的心语呢?”江宏灰心悲观。他担忧“古文字已经进研究所了,中国画或许比古诗词更早地要进研究所”。

“悲观是一种境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难为平庸的世界所认可,偏偏朝这个方向一路走去,这就是悲观的预判。”“悲剧也无妨,虽不抱希望,但要有精神。明知山水画的明天如何,也要把我心中的山水画好,这就是悲剧精神。”“生活的意义不只是活着,人人都明白生命会有终结的一天,却人人都顽强地活着。”江宏这么说。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堂吉诃德般的困兽犹斗?

取走了那幅《石壁松云佳趣之图》,我家客厅那堵墙有空白,江宏因此送来他的新作《归帆图》。

远山、古树、秋叶、水波、礁石、一挂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