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时间:2023-05-30 10:2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源远流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品读历史,沙坊村始祖五代后唐时期水部员外郎石文德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进沙坊,我便深深的爱上了这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我们来到诗情画意的石角垌,沙坊村在石角垌的最西面,只见大龙河从村前潺潺流过,村庄三面环山,一面是千顷良田,群山常年青翠,连绵的青山把大龙河映得发青,河水是一股泉水,茂密的大龙山流出,清澈、甜润;村后古木参天,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村中古巷深深,古宅座座,重檐飞翘 。

沙坊村的美是纯自然的,沙坊的历史悠久厚重,沙坊村的习俗传承千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品读这个充满魅力的古村。

始祖石公传家训,耕读并重出人才

沙坊村立寨于五代后后唐年间(公元931——936年),村里住的均为石姓家族,族人把石公文德尊为始祖。石文德(公元904——990年)祖籍甘肃武威,为避战乱,由荆楚古道一路南下至石角垌,先居平合乡(今西岸榕树坪),后在沙坊立村。石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经史,经目不忘。年青时供读于天策学府,20岁时为《后汉书》挑错百余处,后以一副挽联“月沉湘浦泠,花谢汉宫秋”而受楚王赏识,被封为水员部外郎,沙坊村被赐为“儒林坊”。石文德生性耿直,直谏被贬融州(今广西融县)任副史,终辞官归隐沙坊故里。石公在家乡倡导“以耕辅读”的治村理念,兴修水利,广开良田,租田收入一部分族人子弟求学所用,鼓励后人勤奋好学。千百年来,村人恪守组训,耕读并重,崇文成风,人才辈出。据了解,自唐朝以来,村里均不乏读书成名着,明清时期出了“石门三凤”,民国时出了留美博士,建国后,村里的大学生近200人。

走进村里的五代楚水部石公祠,只见门口两旁题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水部家风远,儒林世泽长”,或许这就是秉承组训的见证吧!

千年习俗代代传,古风遗韵聚游者

沙坊村有个传统的节日——浴佛节。这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六”这天,村里组织一支祈福的队伍,把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观音菩萨”、“五虎将”等十数尊众神塑像“请”出来,沿着祠堂、门楼,舞狮奏乐、敲锣打鼓、诵经咏唱,拜祭一番,祈求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把众神像抬放至村前美丽的大龙河擦洗干净,在 河里,沙坊村的男女老少争相触摸神像,他们说神是可以亲近的,摸摸神像,便可以得到神的庇护,佑保全家一生平安!洗涤完毕,村人再把众神像送回东岳庙,接着在大龙河上举行“ 抢鸡”游戏。

沙坊村的“浴佛节”是热闹的:节日当天,八方来客,齐聚古村,家家户户,备足佳肴,款待亲朋。沙坊村“浴佛节”的庆典是好看的:您看那瑞狮舞得生龙活虎, 你看拜祭的人们虔诚的表情,你看祈福的队伍浩浩荡荡,你看”抢鸡“的游戏妙趣横生,你看观光游者人山人海,你听那锣鼓敲得有板有眼,你听那唢呐吹得悦耳动听,就连拜祭时长者的诵经咏唱也韵味十足。

站在石公祠门前,我们仿佛在倾听石文德古老神奇的传说,走进一条条村中古巷,端详座座古宅和古门楼,细看古屋、古门楼上精致的牌匾、雕花,古巷上磨得铮亮的石板、石墩,我们仿佛听见沙坊千年历史的回声,品读沙坊,您就读懂了古村的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领略了千年的古风遗韵。

小 小米粉造名片,千年美食待宾朋

走进沙坊,热情的沙坊人招待的少不了“沙坊粉”。这是古村的一种传统美食,自古以来,大、小龙河的泉水滋润着村中的千顷良田,聪明勤劳的沙坊人利用特有的资源发明制作出享誉四方的“沙坊粉”,他们把自己种植的优质的大米,放入洁净甘甜的山泉水中浸泡约10个钟后,用石磨磨成桨,把米浆蒸成糍皮,用簸箕、竹撘盛放置室外晾晒至五成干后切成粉丝晾干成粉,粉是靠太阳和自然风晾干的,阴雨天不能制作。“沙坊粉”柔韧爽滑米香含口,可蒸、可炒、可汤,久煮不烂。连州的“酸豆角蒸切粉”、“牛腩汤切粉”、“牛肉炒切粉”等可口美食,用的都是沙坊粉。沙坊村是皇帝恩封的“儒林坊”,于是,“沙坊粉”便又有了一个文化味浓的名字“儒林粉”。在沙坊,家家户户都会做“沙坊粉”,现在专门从事“沙坊粉”制作营业的有十多家,我们走访了其中一家,主人告诉我们,沙坊粉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村里的水好,米好,且做工精细,从不掺假,在连州还有“无沙坊粉不成墟”的说法哩。午饭时,好客的主人以“沙坊粉”全餐款待我们,望着满桌可口美食,我想,沙坊人做的是米粉,秉承的是传统,反映的是实诚,体现的是热情。我们品尝的是沙坊米粉,品出的沙坊古村的饮食特色,品出的是儒林古村千年的文化韵味。

离开沙坊,回头再望一眼这个千年的文化古村,我不禁感慨:沙坊村人世世代代对历史文化的秉承,对传统的尊重,才使传统的文化习俗沿泽至今,才使古村得以发扬光大,才使古村越来越散发魅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来客。

第2篇

人们常说百姓开门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的日常生活少不了醋。而在诸多种类的醋中,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就数山西醋了。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 000年之久,而据史学家推断,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以前,即“晋阳古城”建立以前就有酿醋者了。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

中国微生物学鼻祖方心芳先生在《山西醋》中称:“我国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山西醋稍逊一筹,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皆因陈放长久,醋之醋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伪制,不愧为我国名产。”所以山西老陈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

山西的醋由于酿制得法,所以它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成为山西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作为醋的故乡,在山西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因此,吃醋也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您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酿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传统、正宗的老陈醋是以精选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作为原料,经过蒸、酵、熏、淋、晒五个步骤复杂的手工酿造过程,无任何化学催化剂,完全依靠生物自然发酵,使得原料中的有益成分得以完好保存,再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陈放过程,使醋中的杂质沉淀,水分通过蒸发或结冰析出,使醋的浓度越来越高,在经过至少一年的陈放后,才可以酿出高品质的老陈醋。老陈醋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醋的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闻之香酸,食之口味醇厚、绵甜、柔和。

山西制醋历史悠久,山西人爱吃醋遐迩闻名。《尚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殷高祖武丁为聘请一位叫傅说的人出来做他的宰相,致词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里所说的梅,就是酸梅子,当时是当作醋来使用的。可见,早在公元前12世纪以前,山西人不但已经有了吃醋的习惯,而且把醋作为赞许人的高超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象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人爱吃醋是有原因的。其一,由于山西境内盐碱地多,水和粮食中碱的含量大,而醋所含的醋酸能起到中和作用,使体内酸碱度平衡,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二,山西是煤炭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煤的生产过程会产生煤气,而醋酸可以解除这种废气;其三,醋含有钙、铁、乳酸、甘油、氨基酸等化合物,使得醋不仅可以调味,还有营养滋补作用;其四,用醋入药,还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等功效。山西老陈醋的生产过程产生出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和盐等,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起到食疗食补的作用。关于醋的药用作用,古代医书有这样的记载:“醋酸温,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陈久而味厚气香者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有“醋能消肿、散火气、杀邪毒、理诸药”之说,所以常食用老陈醋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

然而,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那就是在中国民俗文化里“吃醋”又有嫉妒的含义。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当年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十分不满,横加干涉。太宗就动用皇帝的权威,命令大臣的妻子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不料大臣的妻子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酒一饮而尽。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传说。

第3篇

在陕西半坡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表明,村落布局很整齐,中心有专门用于公共活动的大房子,它既是氏族成员集会之地,也是老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技术、传统习俗、祭祀祖先的礼仪等,教育手段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我国古籍资料多处记载了远古教育的传说,如“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尧聘弃……拜弃为农师,封之台,号为后稷。”“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等,是我国原始农业文明及生产技术传授情况的反映。

随着氏族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和职业,如石器制作、制陶、舟车制造、冶炼及巫术等。这些技术需要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因此催发了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萌芽。

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是中国原始社会结束和奴隶社会形成及发展时期。夏代有了专门“造士”的教育机构——“序”。序者,射也。夏“以射造士”,是一种初级形式的技艺教育。

夏商周出现了以世学方式传承职事技术的畴官制度。这一制度具有“官私并守”的特点,即为官之父兼为师,传其所学;为官之子就父学,习其业。这一时期,伴随“百工”出现,“职业为氏,行业族居”的家族习传式职业教育业已形成。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天子失官,诸侯自政”,井田制瓦解,社会分工发生剧烈变革,工商业与城市兴起,“四民分业定居”逐步推行,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兼爱”,兴办“私学”,在科学和技术教育方面具有伟大的成就,同时他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是一位能工巧匠,精于制造车、械,被誉为“大巧”之人。其思想见于《墨经》。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严禁私学,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建立了一整套培养“吏”的职官教育制度。

汉朝建立起独尊儒术的政治和教育体制。汉武帝时创立太学。汉代私学亦盛,从者甚众。汉代还设立了专门学习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的鸿都门学,是为我国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肇始。

秦汉时期科技成就辉煌,手工业上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如造纸术、水力鼓风冶炼、“百炼钢”工艺、织物印花技术、玉雕工艺等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著作成为传授职业知识和技术的专门教材。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古代由统一转为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这一时期值得提及的是专门学校的产生,以及一批术业大师的影响。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期间的隋(公元581—618年)和唐(公元618—907年)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再建和高度发展时期。隋初倡学,从中央到地方均设官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寺,置祭酒,专门管理学校工作,是为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之开始。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专业学校成为定型,除律学、算学、书学,医学尤受重视,有了很大发展,这种专业教育比欧洲的实科学校要早1000年左右。此外还在行政部门附设训练机构或采用带徒方式进行训练,艺徒制趋于完备。

宋朝(公元960—1279年)教育沿袭唐制。通过“三次兴学”,建立起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除太学、四门学、律学、医学和书学外,还增设了武学和画学。武学是最早设立的培养军事人才的专门学校。

宋代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在技术领域尤为突出,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达到很高水平,民间创造力呈现勃勃生机,职业教育也有很多创新之处。

元朝(公元1217—1368年)在各地创办了提倡农耕的“社学”。社学是我国古代建立的一种兼有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比欧洲国家1723年在英格兰建立的农业知识改进会要早400多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技著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明朝建国之初广设学校,并继承了元朝的社学制度,大加提倡,成为对民间儿童进行初步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4篇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不仅提高了我国在世界政治地位上的提高,更使得我国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向世界,得以发展和创新并为众国所知。

不仅中国文化成为各国认同的文化,也渐渐被国人所重视。

随着外国人的中华文化学习,譬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有着被打“A+”的演唱中文歌曲和背古诗,又如美国罗杰斯女儿有着一口发音标准,吐字清晰的中文诸如此类的现象,这在昭示着我们:我国的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正在蓬勃发展。这值得我们国人的骄傲而自信。

然而,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魅力也远不如此。我国的汉字、成语、谚语不仅脚短,且富有深刻的意蕴。就拿汉字“明”来说,它由日和月组成,正是日和月才带来了光明。大型节目成语大会中,也成为传播成语的一大媒介,邀请各校学生比拼成语的书写及含义。成语作为中华文明之一,有时候一个成语便可以代替一句冗长的话,又让人简单明了,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同样的,中华文明中的诗词也是一种不失美名的文化,诗自古以来就由古人所创立,诗的种类有很多,七言诗和五言诗,由原来排布整齐的对仗到后面别具一格的散文诗。

在外国友人也乐于去接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时,我国国人也在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对自身文化的高度重视。“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一时之间成为热词,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重视。更理应当让我们所重视的是:我国国人肯为中华文化而早去等候,也说明我国文化重视也在持续上升。

最近的各种宣传文化节目也在层出不穷,其中,国家宝藏成了众多节目之中的佼佼者。它采用了一种较为喜闻乐见的娱乐叙述方法,一改以往的节目形象,加入了娱乐化的血液,激发了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重视,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更极大加深了我国文化在本国的影响。

文化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我们更要高度重视本国的文化,要对本国文化采取“”的态度,更要有“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想法。同时也要坚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我们中华文化保证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这才能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蓬勃发展。

第5篇

最初,食物是单一的,是交换,使人们的菜单从单调变为丰富;最初,文化也是单一的,是交流,使人们从想要逃离传统变为开始拥抱摩登。交流让文化充满生命,充满生命的文化渐渐汇成河流,文化的河流在国家间不停地流淌,浸润人心,奔向远方。

罗伯特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若是不曾引进食物,欧洲人大概每天都吃着不变的老三样;同理,若是没有文化的交流,任何民族都将变成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儿波澜。

文化交流是国家进步的阶梯。近代,日本虚心向西方学习,不断革新,成为亚洲最早崛起的国家;反观清朝,妄自尊大,闭关锁国,错过了绝佳的变革时机,从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惨痛的历史教训,如何不令人警醒?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认识他人的智慧,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他人之长,使自己进步。

文化交流是多彩生活的来源。今日之中国,美剧日漫拥有大批粉丝,韩食泰餐聚集众多拥趸。大众的口味不再单一,人们的眼界日益开阔,外国文化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圣诞节与春节同贺,耶稣和孔圣共尊。在国内,喜欢西方文化的人到处都有;在国外,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也不在少数。世界大同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交流是文明兴盛的保证。一种文明不应脱离其他文明而孤立存在,孤立会使文明保持某种意义上的纯洁,却也会使其走向没落。试想,如果中华文明去掉印度骼吹奈幕会怎样?敦煌壁画没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没有了,寒山拾得也没有了,这样的中华文明还是我们所认可的中华文明吗?

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源远流长,不交流,文化就会变成闭门造车,就会成为故纸堆中的历史研究项目,这断然不是文化的意义之所在,这样的文化又怎能称为文化?

在对比之中,我们才能体会文化之美;在交流之中,我们才能感受文化之趣。文化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有着深刻而紧密的联系。国与国交流文化正如人与人交流心得,彼此了解才能实现和谐,彼此疏远就难免会产生分歧,甚至引发战争。

开门交流将会拥有番茄、土豆和咖啡,封闭自守只能拥有面包、牛奶和布丁。勇敢地让文化接受碰撞吧,那发出的色彩,将远比想象中更加艳丽;那擦出的火花,将远比想象中更加明亮。

第6篇

关键词 发酵技术 酒酿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对理解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问题非常重要。本节的知识并不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学生锻炼各种能力,并能充分体会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说出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

通过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食品的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了解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的价值。

3 教学过程

3.1 实物展示,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酒酿、酸奶、泡菜、果酒、醋、馒头、面包等食品,并提出问题: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利用生物技术做的食品或用品。你们知道这些常见食品的生产与哪种生物技术有关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本节的课题,并指出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发酵技术酿酒,后来又会制醋、制酱等。

设计意图:看到平时生活中常见食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争着回答问题。学生初步感受到发酵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顺利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我国发酵技术的生产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机。

3.2 回忆旧知,理解新知

教师出示酵母菌图片,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提出问题:酵母菌属于哪类生物?并由此推测发酵现象由哪种生物引起?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描述什么是发酵现象和发酵技术。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给予评价,并明确发酵现象和发酵技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了解酒酿的制作、水果放久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以及酸奶的制作分别与哪种微生物的发酵有关。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甜美的酒酿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做一份呢?”这样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酵母菌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微生物,学生曾经学习过酵母菌结构和生殖方面的知识。教师以酵母菌作为学习发酵现象产生原因的切入点,再去引导理解发酵现象和发酵技术的定义,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3.3 自学互动,实践操作

关于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教学,笔者先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上“酿制酒酿”的实验器材和指导,思考有关问题。然后以6人为1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先尝试设计该实验。之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本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以及尚未得出结果的问题,进行组间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一起归纳酿制酒酿的操作要点。教师需使学生清楚以下几点事项:

① 什么是酒曲?(通过出示文字资料让学生弄清酒曲中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的作用)

② 酿制酒酿的条件:要有好的酒曲;因为酒酿要在25~30℃发酵,所以制作酒酿要选择适宜的季节或冬天的暖气房、恒温室。

③ 操作要点:

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杀死微生物。

用冷开水冲洗糯米的目的:降温,减少杂菌混入。

将酒曲碾碎,均匀搅拌在糯米中的目的:让酒曲和米饭混合均匀。

在糯米中间挖一个小洞的目的:与空气充分接触。

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干净的目的:防止污染。

酿制酒酿的温度应保持在25~30℃的目的:最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

在弄清上述要点后,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制作酒酿:①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间分工合作;② 认真按照步骤操作,特别注意操作要点。

2 d后,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在确认酒酿制作成功的情况下,品尝自制的酒酿,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思考这些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若酒酿制作失败,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生生之间的探讨。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再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能深刻领悟酒酿制作的要点。明确了操作要点后,学生再动手实践,避免盲目性,从而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3.4 搜集资料,汇报交流

各小组以精练的语言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现酵技术及产品”的资料(图文资料以课件形式展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发酵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现酵技术的概念以及对各种发酵产品进行归类: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乙肝疫苗等。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然后教师结合实例(如青霉素或乙肝疫苗的生产),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新进展,即能够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可以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知识面,同时还能培养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上的交流汇报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5 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请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并梳理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出自己的知识框架。

3.6 课外延伸、继续探究

① 学生阅读课外探究中的内容,了解酸奶制作相关的事项。

② 美味可口的泡菜是家庭中常见的食品,泡菜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建议学生向会做泡菜的人询问、或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询,了解泡菜制作的相关事项,探究泡菜的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二选其一,尝试制作酸奶或泡菜,使学生的能力在继续探究活动中得以提升。

第7篇

打印 先将四字祝福语源远流长印章版 刘立宏一笔字剪纸刘立宏剪纸教程打印在A4的彩色纸上(红色彩纸最为常用,剪纸源远流长印章版可以彩色)

观察 观察四字祝福语源远流长印章版 刘立宏一笔字剪纸刘立宏剪纸教程的图案是否连续镂空。

开剪 从任何地方开剪,沿着边线完成剪纸作品。

粘贴 将剪好的作品粘在一张白纸上(灰色带边线图粘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1、《长江之歌》课文: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赏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1、饭店开业贺词: 有名店店有名名扬天下; 迎宾楼楼迎宾楼满一堂。

2、美丽鲜花,为你荣耀绽放;祝贺掌声,为你快乐响起;醇香美酒,为你庆祝圆满;欢快笑语,为你分享喜悦。

3、万事如意!春节到了,祝你新年交好运,前程似锦绣。 我对着圣诞树默默许愿,希望看短信的你,每天晚上美梦甜甜,迎来了新年,让久违的心灵相聚吧,新年快乐!

4、20xx扛起时间的犁铧,耕耘一片岁月,将青春的枝叶慢慢修剪,撒一粒汗水,用粗犷的歌喉,打造一个生命的奇迹,我愿带着20xx的祝福,祝你三阳开泰、马到成功!

5、给您拜年啦! 公平有德,和气致祥。日子走上甜蜜道,万事如意美满笑。

6、公务员之家 我们豪情满怀,我们任重道远。春节来临送去我的祝福片片!

7、愿我的祝福能融化寒冬,温暖你的心灵。它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源远流长有道财。

8、东风利市春来有象,生意兴隆日进无疆。源远流长有道财。朋友春节乐逍遥,幸福生活连年兆。

9、横幅春联喜气耀,大红福字临门倒。 时光飞逝太匆匆,我俩爱深情更浓。

10、财神抱住您! 卧薪尝胆是苦心;破釜沉舟是决心;愚公移山是恒心;我的祝福是真心,在新年来临之际,衷心祝愿你快乐幸福,好事不断钱财滚滚来!

第10篇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 ,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 ……

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

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

第11篇

纵观近五年河南中考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一般设置四道题,主要涉及中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环保、河南省情及当年的重大时政等。解答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除了答案要点化、书写规范化、卷面整洁化外,还可遵循一定的解答方法。

第一步,审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审要求包括审材料限定、知识限定、主体、行为、客体、问题及其他限定条件。一般地,主体和客体包含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四个方面,或者具有主客体性质的其他事物,问题则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类。各个部分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解答方法,具体见下页表格。

近年来,主观题中问题的表述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归根结底,其实质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中“为什么”“怎么做”是必定涉及的。“是什么”考查基本事实,“为什么”可以用格式语作答:(有利于)+主体+行为动词+客体+基本事实,“怎么做”也可以用格式语作答:主体+行为动词+客体+基本事实。以“中华文化”为例:“是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什么”――有利于公民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怎么做”――公民应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然,以上只是分析思路,作答时不要僵化,要依据基本知识,灵活运用。

第二步,审材料,抓住重点信息。

先审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审材料,以增强阅读的目的性,把握目标信息,提高解答效率。材料是设置题目的依托,材料中包含答题的思路,甚至答案。审材料时要弄清材料所属知识模块,是心理、道德、法律或国情中的一个模块,还是兼而有之。同时,要分析该材料的内在关系、层次性、侧重点、考查知识的角度,并做好标注。

下面以2016年河南中考试题为例探讨。

材料: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过度垦殖、对树木过量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总体上成为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请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两个方面即可。)

首先审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说明了树的重要;问题的主体是“树木森林”,要求是“作用”。本题缺少客体,可补充为植被、水、环境、生态、人们生活、国家等,问题则可用“树木森林”(能够)+行为动词+植被、水、环境、生态、人们生活、国家等+基本事实来回答,即(能)保护植被(的覆盖率)等。在答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并非两点即可,应做到不同角度和层次。其次审材料。材料讲了三层信息,第一,树之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第二,对破坏“树木森林”的危害,如:森林覆盖率较低,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第三,采取的行动及预计目标,如:绿化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三个层次均可作为答案要点:第一,行为动词(维护)+客体(山水林田湖)+(基本事实)生命共同体;第二,树木森林的作用即“不破坏”的效果(从正面说明即可);第三,行动及目标本身是树木森林的作用,“促进国土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第12篇

祖国

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故事,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草树木,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流山川,

我爱你人民性格品质的坚韧执着……

祖国

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

我爱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