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23-05-30 10:2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分析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Huang Junyu, Lin Aihua.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8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bout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by means of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26.96% of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are found to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their score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 of first-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year and third-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studied psychology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n't studied psychology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 self-felt pressure during their years of graduate stud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er or lower self-felt pressure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a goo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re the lowest in SCL-90, followed next by those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average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with a ba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In general,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Guangzhou are roughly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adult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ut, some medical postgraduates still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handled by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CL-90; Analysis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群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承受着学业、择业、生活等压力,同时正在或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这些因素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医学研究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宿舍号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二、三年级研究生共700人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14%。其中,硕士研究生599人(93.9%),博士研究生39人(6.1%),男生293人(45.92%),女生345人(54.08%),25岁以下144人(22.61%),25~30岁378人(59.23%),30岁以上116人(18.16%)。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和个人感受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医学研究生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与年级、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生、是否学过心理知识等)和个人感受调查(包括专业就业前景、读研压力等内在的个人感受)。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1]编制,由吴文源引进修改,包含90个测定项目共含10个因子,各因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睡眠与饮食)。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从无”,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1.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研究生SCL-90总体情况 638名医学研究生中任意一项因子分≥2的有172人,阳性检出率为26.96%。对SCL-90各因子呈阳性症状的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进行了统计,发现强迫症状最多,阳性检出人数有124人(占19.41%);其次为抑郁,阳性检出人数有104人(占16.33%);最少出现的症状为恐怖,有40人(6.20%)(见表1)。

2.2 医学研究生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SCL-90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2]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的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因子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而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3 医学研究生SCL-90各亚群比较

2.3.1 把医学研究生SCL-90的测试结果按性别、年龄(25岁以下、25~30岁和30岁以上)、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来源(城市、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已婚、未婚有恋人、未婚无恋人)进行亚群比较,结果显示 医学研究生的性别、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等亚群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无统计学差异,而专业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研究生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的分值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为25岁以下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组除敌对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的医学研究生在SCL-90各项指标上皆无统计学差异。应届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非应届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是否学过心理知识之间的比较 表3显示,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SCL-90各项指标得分皆低于没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3 不同年级的比较 对医学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SCL-90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其余因子得分上,一年级皆低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的因子上,一年级得分低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年级的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4 不同自感读研压力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读研压力分为很重、比较重和轻3组,不同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高于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

2.3.5 不同自感专业就业前景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分为好、一般、差3组,不同组之间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皆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偏执因子和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躯体化因子之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4。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总分≥160 y=1,总分<160 y=0),年龄、年级、性别、专业、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过心理知识、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和自感读研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SCL-90总分有影响,而专业、年龄、是否应届考生等对SCL-90总分没有影响。

3 讨 论

3.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6.96%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状况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以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相近[3,4]。同时本次调查发现在读医学研究生在就业、学习、经济等方面自感压力较高,可能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了部分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与成人常模比较,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水平,与以往国内的研究基本一致[5,6],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医学研究生对相关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产生心理问题时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适,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心理问题的发展和激化;二是医学研究生在填写问卷时,因对于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可能有一定的掩饰性。

3.2 影响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医学研究生各亚群的比较检验,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二、三年级的较差,原因可能是一年级医学研究生刚从考试中挣脱出来,心理处于较放松状态,面对的压力较小,二年级研究生正是选题、开题和开始撰写论文的关键时刻,学业压力较大,而三年级研究生面临着就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未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说明教育医学研究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而且自感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自感就业前景一般的次之,就业前景差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说明心理自我调适和良好的心理感受,是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到,广州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全国成人水平,但仍有部分医学研究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上,提出以下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以供参考: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减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研究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同时减少由于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③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建议和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

4 参考文献

[1]Derogatis LR. How to use the Systom Distress Checklist(SCL-90) in clinical evaluations,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Vol Ⅲ. Self-Raport Rating Scale, Hoffmann-La Roche Inc,1975:22-36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3]毛富强,等.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63-665

[4]杜婷.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87-91

[5]孟馥,等.研究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2):141-143

第2篇

护理学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3篇

市场营销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基础会计、金融概论、企业销售策划、商业银行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银行营销、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定价管理、现代推销技术、营销创新、广告理论与实务、财政与税收、公共关系学、广告沟通、促销管理以及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等。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商业促销、营销物流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包括:推销员、促销员、客户代表推销员、促销员、客户代表推销员、营销员公关员。

发展就业岗位:销售主管、促销主管、策划主管、销售代表、销售顾问促销主管、策划主管、高级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业提升岗位:销售经理、门店店长销售经理、门店店长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营销师电子商务师。

相关就业岗位: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物流师、电子商务师等。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势头在未来将越来越猛烈。营销人才需求很大,比较好找工作,对学历要求不很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市场营销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市场营销专业是需求较大的专业,各类企业均需要,就业前景很广阔。

第4篇

1、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机构的教学辅导工作,如果自己的交际能力比较强的话也可以从事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就业岗位主要有教师、培训师、课程顾问等。

2、小学教育这个专业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从就业效果来说 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说,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位列就业率最高与薪酬最高专业的前列。不过,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如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但由此导致该专业博而不精、广而不深,多数课程只能学点皮毛。

从行业竞争力来说 不过,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更看重实践的专业,其就业前景不是靠课堂知识的学习,而更看重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后自然很好找工作。市场营销专业说白了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专业,因此特别侧重于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从学校的角度说 上课学校很注重学校的知名度,越是名校毕业,将来就业越是有利。如果不是985、211本科毕业的,最好镀铬研究生,如果要考研,个人建议最好毕业以后读MBA,这是目前跟该专业比较匹配的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专业承诺 比较 差异

1.问题提出

关于承诺的研究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研究对象也仅限于企业职工、教师等,而对于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同时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和热情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和特点为高校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设置提供合理化建议[1][2]。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济宁医学院共抽取500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36份,有效回收率为87.2%。其中男生250人,女生186人;文科104人,理科146人,术科82人,医科104人;大一95人,大二102人,大三139人,大四100人。

2.2研究工具

采用吴兰花(2004)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共27个项目,按五级评定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对应评分1-5。该量表共解释了总变异的52.638%,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3]。在本文中总量表Coronbachα=0.881。

2.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6.0 for windows 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从表中得出以下结果:一是性别因素在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理想承诺高于女生而规范承诺低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性格特点和传统社会角色观念有关。我们通常认为男生更能干、更优秀,事业心比女性强,为了能够在将来出人头地,从大一开始就为自己的专业设计了相应的职业规划,而女性情感比较细腻,更倾向于顺从他人,一旦选择了某一职业就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男大学生的理想承诺高于女生而规范承诺不如女生。二是年级特征在大学生专业承诺各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总体看,大学生专业承诺存在以下的年级发展趋势:大一最低,大二最高,大三大四逐渐趋中。我们可以解释为:大一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新鲜感的同时会产生困惑和不适应感,注意力还未转移到学习中来;大二学生已经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习能力,为了弥补大一对专业课的忽略,开始忙于考各种证书,并对所学专业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极大的热情,因此专业承诺总水平较高;大三大四学生开始忙于考研或找工作,也不能像大二时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三是专业特征在大学生专业承诺以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从总体来看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术科、医科、理科和文科,这可能与我国学科特点及就业现实有关。术科医科相关的职业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人才能胜任,相对来说就业前景较好。文理科学生所学专业属于基础学科,而我国基础学科研究现状比较薄弱,相应的就业岗位也不多,因此文理科学生比术医科专业的学生总承诺低。

总之,高校应不断地优化专业结构,使其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生涯辅导课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大学生本人也应该完善其专业思想,相信只要投入所学专业,不管就业前景如何,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林冰.高职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大,2006.

第7篇

比起理科“海归”在众多留创园、科研院所的就业优势,文科“海归”就业渠道似乎相对狭小,且随着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海归”的光环逐渐减弱。这就更需要学子们在出国前以及在国外的学习过程中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文科学生留学该如何选专业呢?

三大专业受市场欢迎

所谓文科,其实是一种非常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由于不同科目社会需求与热度并不相同,各科海归的就业前景也不尽相同。据目前就业市场来看,文科专业有三大就业方向比较受市场欢迎。

一是管理学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饭店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类人才,因而,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从薪酬来说,这些专业海归的前途都是较有保证的。

二是大众传媒类专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专业的海归,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方面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也比较被看好。不过,提醒文科学子们,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时可能觉得这条路最适合你,但出国后,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思维会转变,也许会变更专业再者,国内的职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文科学子们应根据个人兴趣、经历及国内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研究生学历受欢迎

现在很多人在求职时发现个人的工作经验与经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文科海归,特别是刚读完本科就回国工作的小海归对此头痛不已,不得不在有“道行”的老手面前败下阵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管今后的职业规划如何,只要经济允许,都建议文科学子读完研究生再回国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读研之后,社会认同度、工作的起点和本身的专业知识都突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而人脉与社会经历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些优势都为其未来回国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然,无论是读博读硕还是读本科,文科海归的学术经验和实践经验在职场中都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专家介绍说,在国外就读期间,一些文科学子若能在教授的指导下,用一段时间去认真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个人的科研素质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对于一些从事管理类,传媒类等实践型较强的文科学子来说,如果能到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传媒集团工作,将会具备国内同类竞争者所不可比的优势。

第8篇

笔者选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三所市属高校660名学生(每校220人,含大一、大三两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4份(外贸210份、立信203份、视觉201份),回收率为93.03%。其中,大一48.86%,大三51.14%;男生26.71%,女生73.29%。

职业自我效能的总体状况

整体水平较低。此次调研的职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满分为400分,三校学生的平均得分仅为172.14,其中外贸学生平均分为185.13,立信学生平均分为172.15,视觉学生平均分为158.57,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成功就业并较好地履行职业责任信心不足,这也是导致他们择业时产生焦虑、盲目现象的主要原因。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差异

三所高校男生平均得分166.39,女生平均得分174.24,通过T检验分析法显示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三所高校女生的整体职业自我效能水平高于男生,这和被试来源有较大关系,他们均处于上海这一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地区,三所学校中女生人数都多于男生,女生学业成绩总体上也优于男生,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女生的职业效能。

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差异

职业教育是一个全程化的工程,本次调查选取了两个年级,以了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不同特点。三所高校大一学生平均得分178.17,大三学生平均得分166.31,同样通过T检验分析,显示年级间无显著性差异。大一的整体职业自我效能普遍高于大三,低年级学生对未来抱有更高的期望,而到了高年级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后往往会降低职业自我效能。

通过对三所不同学校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生源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一般来说高考成绩更好、学校层次更高的学生自信心更强,职业自我效能水平也更高。

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与择业行为的关系

择业行为的总体特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后”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持平常心态;就业地区集中在“上海”,比例为85.72%;就业单位选择上出现多元趋势,选择最多的为富有挑战性的“外企”和工作稳定的“国企”;行业选择上外贸和立信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分别有49%和46%的学生首选金融保险业。三所学校学生中有44.33%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基本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个人发展”是学生们最看重的择业标准。

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与择业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职业自我效能与择业意向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职业自我效能与就业前景态度的检验值为123.41,与期望薪金的检验值为106.64,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标准,说明不同职业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在这两个因素的选择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与就业单位、择业标准、就业地区以及就业途径等因素的检验值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标准,说明职业自我效能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小。

通过对职业自我效能与择业意向各因素相关系数的统计,发现职业自我效能与就业前景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781,与期望薪金的相关系数为0.819,与就业单位、行业选择的相关系数为0.146,均达到了显著正向相关的检验标准,说明职业自我效能对这三个因素起着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而与就业地区、择业标准以及就业途径的相关系数则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的统计标准,说明职业自我效能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小。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职业自我效能与择业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就业前景态度”中女生的相关系数更高;“期望薪金”中男生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大一学生则普遍比大三学生的相关程度更高。

由此可见:虽然“90后”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前景保持平常心,但职业自我效能的高低仍会左右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女生更易受影响。而运用好职业自我效能这一有效方法,会让男生迈向更高的职业目标。男生常被寄予更高的社会期望。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未来更为理想化,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高年级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就业压力,选择会更趋于现实。

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启示与探索实践

调研的结果充分证明了职业自我效能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其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我们要充分重视职业自我效能的作用,采取有效方法促进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提升,并最终优化他们的职业行为。

树立先进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

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意识较模糊,缺乏对自身全面客观的了解。应树立先进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制定职业发展教育方案。

以立信为例,学校以培养应用型财经人才为目标,从2006年开始探索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建设,经过7年多的实践,构建了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导师团队为支撑、学生社团为抓手、生涯活动为载体、创业教育为突破的“五位一体”立体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特别是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全程化的职业发展课程模块,面向本科生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需求实行分阶段教学,充分考虑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实现了低年级开展“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认知”课程教育,中年级着力培养“职业能力”,高年级进行“就业指导+职业决策”实践教学的三阶段三强化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组建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队伍

为保证职业发展课程教学质量,立信成立了就业创业教研室,组建了两支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队伍(校内的讲师团+校外的导师团)。校内:选拔具有职业资格的老师担任课程讲师,定期聘请知名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授课前开展集体备课、头脑风暴。校外: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建立专家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导师库。目前已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锋等百余名知名校友、企业家达成合作意向,聘请他们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或创业导师。

采用多元的职业发展教育手段

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立信在开展职业发展课程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通过“理论+实践”“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课堂教育+学生社团”等多元方式推进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效化。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专设8个校外实践课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人才市场走访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积极思考自己的职业未来。

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借助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方式,利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强化学生自我成长:成立了三个学生职业社团(大学生发展协会、JA和英才社),会员涵盖所有专业、所有年级。每年开展“职场风云挑战大赛”“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大赛”“创业加油站”等品牌活动,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

第9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就业焦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性转化基本完成,与之相匹配的毕业就业分配制度也基本确立,即由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市场选择和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担心前途和未来,心理负荷较重,进入大四年级就开始偏离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调查显示,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尽早妥善解决,极可能引发其他多种过激行为,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也可能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大学毕业生心理焦虑现状,为高校和相关组织机构实施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8―25岁,平均年龄22.6岁;发放问卷519份,回收519份,回收率为100%;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95.76%。按性别统计,男生共计237份,占47.78%;女生共计260份,占52.22%。按生源地统计,城市学生有203份,占40.84%;农村学生有294份,占59.16%。按专业统计,文科类有196份,占39.47%;理科类有244份,占49.16%;另有57份工科类问卷,因并非主流,故在此不作具体讨论。(详情参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的性别、生源地及专业结构

(二)研究工具与方式

1.大学生就业心理初始调查问卷。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张玉柱和陈中永的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编制,共26个题目。经测定统计,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表明该问卷信度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可用于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研究。

2.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有20个项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用于评定被试在焦虑方面的主观感受。经测定统计,SA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3.测量方法。以学院为单位,在辅导员的协助下,使用规定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指导学生测验,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填写,以邮件回复的方式回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所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了主成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整体状况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在江西师范大学497名被测学生当中,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6.13%,其中轻度焦虑为18.51%,中度焦虑为6.26%,重度焦虑为1.36%。大学生SAS均分为42.472,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7(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M±SD)

具体分析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焦虑的原因,由重至轻依次是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自信心不足以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而缺乏就业支持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详情参见表3)

表3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原因(M±SD)

(二)不同性别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分析表4中数据不难看出,江西师范大学男女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缺乏就业支持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这两个方面更是趋于显著,这说明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相对较严重,教育管理者应给予重视。

表4 男女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

0.001,下同。)

(三)不同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江西师范大学城乡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大学生。而在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心的得分上,城市和农村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5 城乡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四)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江西师范大学文理科两专业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文科类和理科类大学毕业生在自信心不足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大学生的自信心明显低于理科类大学生。而在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对就业前景担心和SAS的得分上,文科类和理科类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6 文理专业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表明,江西师范大学497名被测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发生率为26.13%,SAS量表均分为

42.472,就业焦虑检出率及SAS量表均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这与徐洁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自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毕业生不再分配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主流就业方式。新的就业方式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挑战,毕业生不得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寻找工作机会。加上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这些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困难。高校毕业生面对这样的就业现状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与性别、生源地、专业有关,女生、农村学生、文科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理科生。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上,会全面衡量劳动力“性价比”,而女生、农村学生、文科生由于体力、生理、婚育、家庭、思维、能力、人脉关系等因素导致“性价比”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理科生。

四、针对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建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学校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应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纵观江西师范大学定期开展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还在部分领域使用了这一策略以解决毕业生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但根据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由于软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专业从事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师不多等客观因素存在,该校以团体心理辅导手段解决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的效果尚待提高。基于江西师范大学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改进:

一是学校应给予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足够的关注。定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明确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制定方案并严格执行。听取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配备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场地等。

二是重视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学校应提供条件和经费,保障教师定期参加心理咨询与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与兄弟院校保持畅通交流,不定期组织本校心理辅导教师前往兄弟学校相关单位交流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三是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系统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的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适当干预,依靠系统心理团体辅导降低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

四是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具有同一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统一辅导,让这些学生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进步。

五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将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工作“中心”与“重心”。解决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消除大学生短期心理问题,重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在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能够施展抱负的职业。

六是在日常个体心理咨询、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精神,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克服个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可谓是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良好途径。高校辅导员在接受系统培训后可以指导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引导班集体健康成长。

七是树立系统团体心理辅导意识,既重视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又要关注辅导之后的评估和反馈。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即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可以通过在低年级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待到学生毕业前,再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其了解本专业的状况,认真对待当前的就业趋势、社会需求及行业状况,加快个人社会化进程。学生通过不断进行角色调试,抓住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进而实现自己的求职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洁.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效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张晓琴.大学生就业焦虑及成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04(5):106-108.

[3]张玉柱,单和盛,诺敏.高师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27-30.

第10篇

关键词:专业认同;医学生;研究;应用

所谓专业认同(speciality identity),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它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的过程中,会因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对专业的既有看法,可能会对某一专业由陌生到喜欢并为之努力,也可能会由喜欢到茫然甚至背弃。

1 医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都是包含在professional identity的研究中,和职业认同混在一起,speciality identity或者major identity的研究很少见,国外文献中的专业认同多是指对专门职业的认同研究,在对象上主要是对心理咨询师、律师、教师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研究,其含义等同于职业认同[1]。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很少进行研究,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专业很自由,更换专业很容易,选择专业的自主程度很高,所以专业认同的问题不明显。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专业认同是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在专业上的结合体,是在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认同为词源,在专业这个范围内进行定义。

目前,已有学者开始关注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问题,并主要围绕专业认同的重要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向:结果变量的研究与前因变量的研究。在结果变量研究方面,相关研究发现:专业认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倦怠(连蓉,2006),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张田、孙卉,2008),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张弘、曹大友,2010;杨宏、施远程,2009)。在前因变量研究方面,学者们认为,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专业的性别定位(张田、孙卉,2008)、大学的个性特征(胡志海、黄和林,200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水平(张浩,2005)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专业认同。

2 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最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在众多研究中访谈法只是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方式,来补充问卷收集资料的不足。而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在这些研究中基本上没有。

在调查工具方面一般采用自编的专业认同问卷。在问卷编制内容上由于内涵不同,因此在问卷内容上最主要有两种:在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的问卷一般涉及到: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学习、未来就业等几个方面。在高校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职业认同的问卷一般涉及到:自身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身份认同、就业意向等几个方面。

在调查对象上,首先在调查对象的层次上以本科生为主,有关研究生、专科生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次在专业类别上主要是社会工作、学前专业、护理专业,对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或其他专业研究少。再次在区域上都是以地区性的研究为主。

3 医学生专业认同研究重点

3.1 专业就业前景

多数学者认为专业就业前景是影响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在相关研究上显示冷热门专业的专业认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热门专业的认同度远远高于冷门专业[2]。医学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因为其设置时间早、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制度完善,同时又受社会传统、家庭因素、个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比较受到重视,各医学院校都是作为热门专业进行招生,但是社会变化、就业情况、医患关系等因素又对医疗工作有明显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医学生专业认同,做好医学生的专业培养。

3.2 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在高校中不管是哪个专业,都要求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必要性也就是社会认可,目前一些专业由于起步晚,人们对其不了解,学生的身份得到误解[3]。特别是医学院校新设置的专业,学生因对本专业的独立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对本专业的认同。因此,对于医学院校新设置的专业,需要着重进行医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这直接关系到在校的教育质量。

3.3 专业教育

在校期间是高校学生专业认同意识形成发展的主要时期,因此专业教育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4]。在相关研究中认为是由于学校条件因素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习实践、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更需要研究其专业认同情况。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使学生走出学校时能够从事专业的工作。

3.4 学生兴趣

医学生入校后就要培养对所学专业兴趣,通过在校期间的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更能对一些认识产生共鸣,进而影响专业认同。

目前在专业认同研究范围集中在一个小区域性的研究,缺乏对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形成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今后结合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制定卓越医师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等改革,提高医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培养合格的更多的医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杨宏.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52-153.

[2] 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03-206.

[3] 杨洁芳.医科大学生职业兴趣现状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9(4):13-15.

第1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现状与就业 对策

“教育要面向未来,为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而努力”,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学生一开始学习阶段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就必须处理好"保"与"教"的关系、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系、服务社会、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创新技能训练策略突出操作技能培养,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所需要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幼儿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其社会旺盛的需求,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面对这种形式,民办学前教育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需求。

2.学前教育行业就业竞争日益的激烈。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实施,学生就业学历的层次也是越来越高,由于对学前教育市场普遍看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则在不断扩招,非师范院校诸如高职高专也在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毕业生将逐年增加,社会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也开始“水涨船高”了,在一些小城市,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招聘对象已全部锁定本科生。中等职业专业的幼儿教育作为基础的教育,正如前文所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则是关键。

3.学前教育专业在层次上更缺少社会需要的高综合素养的专业师资。学前教育是非常谨慎的教育,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发展,目前,幼儿教师已经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而社会对其要求也是越发的严格,尽管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所授课的学前教育专业是整个学前教育较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只有让学生打好基础,才能让他们在以后求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幼教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的需求。

二、当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1.教授的内容与日后工作实践脱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虽然会给学生传授一些实际性的知识,但是由于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并且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关注不够,长期下去,这就使得教师把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忽视了一些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可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技能,例如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素描、水粉、速写等那些可以引起幼儿极大兴趣的东西。

2.课程设置理论过多,忽视学生的综合培养。涉及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也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等,甚至还有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素描、水粉、速写相关知识点。但是在在课程设置上由于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繁杂,所以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掌控,以及封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生专业实习的实践环节严重缺乏。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学生的专业学习如果单单的停留在制度化的理论知识、合理技能上必然是一无所用,为此必须在幼儿园实践中体验出来,让学生提前的熟悉好幼儿教育的环境,但是目前学生专业实习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讲,难度还是比较大,为此学校要做更多的努力为学生实习搭建平台。

三、实施以服务与就业下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对策

1.合理设置课程安排,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虽然中职的学前教育相对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课程要简单的多,但是依然要让想法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学前卫生学、乐理、声乐、水粉、钢琴、幼儿园课程概论等等,特别是对吸引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技能,例如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安排,减少那些教育通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那些理论性强但是实践操作缺用处较少的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

2.从实际出发、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说是提升幼儿教幼儿教师的专业预备阶段,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培养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内容上不只是让学生在理论上进行掌握,还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集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等与幼儿园一线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并注重增加技能训练。特别是在有关艺术技能的训练上,例如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一定要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内容不宜过难,多渠道、多方式的构建学生艺术技能教学模式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与公立或者是私立的幼儿园建立长期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稳定的实习提供有效的保障,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老师开展的活动,了解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强化课内的模拟授课训练,让学生体验教师角色中掌握的技能同样的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再进行一遍,让学生体验模拟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真实感,这样可以为学生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或者是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实习护士;心理压力;临床带教;方法;探讨;

护理是一种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工作。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给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在实习护士这个群体中更为显著,因为他们还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提出了除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压力舒缓的教导,这就需要带教老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压力不是病而是当意识到某个人或物有一定的威胁存在时身体所展现出的一种反应。

1 压力源的分析

1.1环境、人际关系:医院他即是一个融合社会、技术、生物及心理学复杂体系的存在,又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地方。护士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细菌、病毒、核放射等外在的环境因素的威胁还有护护、护患、医护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处理,因为医疗和护理的工作不可分,因此实习护士应付起来难免会有心理压力。

1.2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的不足:影响实习护士工作信心的主要体现在经验不足、疾病知识不熟悉和护理操作不熟练等方面。当精神紧张,工作没做到位时所产生的焦虑、内疚等心理也影响着护理技能的正常发挥。

1.3工作的性质:护士的工作让他们经常面临临床上的两难境地、急症抢救、生离死别等各种疾病的威胁还有就是频繁的倒班、夜班导致生活无规律、生物钟紊乱这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实习护士来说在心理、生理及体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1.险压力:医疗护理工作的风险性比较高,担心出错是护士们的一大压力尤其是实习护士的压力更大,很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于胜任临床工作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比如注射或发药时出错,结果不只是护士和带教老师承担下相应的责任而是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这种高强度的风险压力给实习护士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很大。

1.5就业问题压力:当前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在此环境下医护专业的学生也受到了影响相当部分的实习护士感到就业难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一考虑到就业问题就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

2减压带教法

对带教老师提出高要求是源于当前实习护士的心理压力问题。一名好的带教老师拥有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师德却是不可或缺的。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让实习护士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还要培养应对心理压力的知识并要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实习护士心理压力的带教方法有如下几点:

2.1做好宣教和情景模拟训练:通常实习护士上岗前,带教老师会先布置一个实习计划让大家明白相关的实习要求和制度,其次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实习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训练和护士礼仪。就沟通方面的教导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医生、患者、家属以及护士都进行角色扮演,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及与家属沟通这一个过程情景再现,突破进入新环境时不敢说、不会说的心理问题。参加新的护理知识讲座、晨问、特殊病例床边教学、查房、考核竞赛等活动来都是用来提高实习护士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达到减轻其心理压力的方法。

2.2工作环境的融洽和人文关怀:实习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它的产生是来源于所处环境、工作压力和个人心理特征。这就需要安排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进行减压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宣讲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成立“同伴支持小组”一起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并相互开导学习。对有闪光点的护士提出表扬给予肯定,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向上乐观的工作氛围,做到人尽其才,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

2.3操作技能的高力度训练:带教老师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带教态度,防止对她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时刻注意实习护士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给予指导的同时也要坚持严格的管理态度。通过铺床、无菌操作、注射、急救等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是为了降低临床实际操作时的焦虑心理以及弥补操作技能上的不足。学习后也要进行复习,强化学习内容,这就是要带教老师在每天下班后帮助实习护士复习当天的所学加强记忆,并鼓励他们坚持每天写临床笔记,在加深理解度的同时也让其积累工作经验,让他们打开思维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学习。也督促我们的带教老师要不断地去吸收新的知识,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2.4职业素质的训练:通过不断地重温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如护理学、心理学等来加强护理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组织讨论和思考深化护士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对护理工作更深的理解。宣扬护理前辈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借由带教老师引导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增强事业心和职业感,时刻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2.5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加强:让带教老师将护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对实习护士进行介绍和分析,点出护理工作的光荣和神圣,并指出其良好的就业前景。让其对工作带有憧憬时也要提醒他们为了更好的就业也要在业余时间进行多面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修养比如函授和自学。在他们由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并帮助她们调整好观念和心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尽可能的降低来自就业上的压力,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总结

带教老师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让实习小护士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压力,能很快的进入实习的生活。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降低实习护士的心理压力源让压力变动力,保证其以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超高的服务技术以及正确的服务理念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同时,带教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人性化教学,采取因人施教通过心理干预策略降低实习护士的心理压力让其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努力培养出一批拥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牟艳琳,徐亚菊,等. 关于实习护士的心理压力及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3(1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