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雪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雪的故事
雪水了凉,冷得刺骨。
男孩子望着手中那杯雪水,痴痴地又漾开了那份思绪,继续着她那个雪的故事,一个好美好美的故事至少她看来,是这样。
男孩子喜欢联想,总爱盯着点儿什么发呆。每当这时候,小强就笑他,笑他傻。于是男孩子和小强一起笑,也笑自己好傻。
小强和男孩是好朋友,可并没有一点和男孩子想象的地方。小强剪着连男孩都认为太短的短发,身着男孩子常穿的衣服,是一个被公认的“假小子”。他性格也有些男孩子气:大噪门说话,大噪门唱歌,夏天爱去小河里游泳,还会练几趟武术。正是这样,他总是说男孩子太自我封闭,太古板,太不潇洒太不自然。但男孩子的故事中,小强总是一个铁铮铮的典型,世界也总是一个透明的世界,象雪一样单纯,只一种颜色,是一个等待去充实的空间。
可是,这次的故事,却让男孩子很为难了。因为连男孩子自己也不能给故事结尾,刚想结尾的时候,雪化了解,雪水渗进土地,让大地变得一塌湖涂,男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事长大了,男孩子还不适应。
正是这时,在男孩子看来,楠云变了,变得竟有些象自己。他也爱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呆呆地拿着一片落叶着来看去,好几次都让男孩子在一边儿窃窃地笑,笑够了,男孩子就问小强:“有什么事不顺心?”小强却总是默不作答。然后,又是摇摇头冒出两句让男孩子莫名其妙的话:“我本来就是个男孩嘛!像男孩,只不过是个幼稚的梦!”男孩子怔了一下,又笑了,不以为然地打量小强那已长得好短好黑的头发,想象着小强原来的模样。男孩子总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小强会变呢?
让男孩子困惑的不只是男孩,还有母亲,老师……好多好多都让男孩子不理解。妈妈和老师变得好担心好担心,总督促她这样或那样,总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她。还有,那个和自己打雪仗的男孩也不见了,那个好潇洒好潇洒的男孩!雪地里,只的孤寂的男孩子,默默望着攥在手中的雪球,任它冰着自己的手,任它慢慢化成水,一滴一滴从指缝里滴到雪地上,然后,男孩子低下头,看那一滴滴雪水向旁边浸润,像春雨,也像她的泪。一天,在校园里,女孩子遇见那个潇洒的男孩,想去问他点什么,却见男孩长大了许多,记忆中纯纯的笑只藏在眸子中,让男孩子看了好伤心好伤心,女孩子只对他说:“雪化了,会消失的。”
这以后,男孩子发觉自己也变了,呆坐时,不只是单纯的想象,还有好多好多忧愁和困惑。终于,男孩子对自己说:“长大了。”是的,男孩子长大了,我长大了,潇洒的男孩也长大了,好我好多都长大了。这一刻起,男孩子想为雪的故事结尾了,想好了,却觉得好无聊。男孩子常常想过去的自己,纯净而自在,像地上的白雪,无忧无虑。男孩子想,也许,自己正走向成熟,那份纯真,那份无羁的欢笑,那伴着雪花儿的梦却永远失去了,那属于过去的一切都已消失,永远不会重现。他正走向真实,象雪后的大地,在阳光下消融,苏醒,开始她新的生命。
最后,他孩子终于从那杯雪水里,为雪的故事结了尾:从前,在一个好遥远好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好美丽好美丽的城堡,城堡里有一位好孤独好寂寞却又非常善于幻想的白马王子,在一个雪后的春天,他悄然消失了……
关键词:写作灵感;高效作文;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33-01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苦于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材料,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灵感,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感情浓厚,文采飞扬的作文。教师之后再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才能创造出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写作
平时的作文比较枯燥,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根据课后的材料出一个写作题目,学生对于一个干巴巴的题目难免陷入苦恼。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使用音乐、视频、图画等,根据实际,在课堂上设置出一个有趣的情景或者是一个贴近现实的情景。让学生从分感受到作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到学生内心的真正想写的内容。
比如在上一堂作文课时候,正好外面在下雪,而我的作文题目也是和雪有关,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来进行了一次关于雪的讨论。首先带领学生们说雪,让学生们回忆一些有关于雪的古诗、文章、宋词、故事等。学生们讲起了程门立雪的故事,背诵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找出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之后又带领学生们分析这些雪景的不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又一起听两首现代的歌曲,一首是有歌词的,一首是纯音乐。学生们在外面白雪飘飘,室内歌曲环绕的情境下,再加上脑海中浮现不同关于雪的资料,学生们表现的特别好。一位同学从下雪的雪景导出自己母亲作为环卫工人在下雪天气的辛苦,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对雪又喜又怨的感情,文章感情诚恳,立意新颖。
写作的情境创设就好像是挖井的最后一下,教师给同学们一个灵感的引子,学会们就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写作自然感情真挚,有利于表达出自己对于社会,自然,人生的特殊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生活的精彩和事物的特征
二、循循善诱方法
循循善诱是教师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有利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不断的提问,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思想,使用各种有技巧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的乐趣。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在出题目的时候给题目进行一番解读,给学生朗读精美的范文,让学生假设身份,带入作文,尤其是一些想象类得作文,比如,假如我回到了过去,二十年后的地球等。
在一堂关于对手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康熙皇帝在执政60年之际,举行千叟宴,在宴会上,康熙敬酒三杯,第一杯是孝庄太皇太后,感激辅佐他登上帝位。第二杯敬酒全体大臣,感谢群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第三杯酒;康熙说:我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之后再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问题,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感谢他的这些对手?如果生活中没有对手,是不是会生活得更好的?没有对手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够上进呢?
通过将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于话题的思考,不断的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面对话题作文的时候思路更广泛一些,更灵活一些。
三、集体谈论方法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面对材料作文的时候,一个人人的思想难免狭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开发出不同的写作方向,集思广益,学生们更加受益匪浅。集体谈论有着四个原则。第一,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同学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能准确的说那个同学的说法是对的,说的是错的。第二,各抒己见原则。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用担心是否偏离主题。第三,最求数量原则。数量越多越好。第四,取长补短原则。同学们的想法难念会有欠缺的地方,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改进不当的地方。
语文教师可以这样使用这种方法,显示布置一下作文的题目,教师给同学们讲明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们自由的思考和谈论,相互之间交流想法,每个人都尽可能的有自己特殊的想法和角度,对于每个同学们的想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们头脑风暴。课后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全面有价值的观点。尤其是材料作文,可以有着不同的想法。比如,这段材料:大雨还在不住地下着,三个人相继跑到路旁的破土屋避雨。墙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时,忽然滚落了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注视着这只蚂蚁,一个人禁不住称赞:多可敬的小蚂蚁呀!有了这种毅力,何愁事业不成功!第二个人却禁不住说:多可悲的小蚂蚁呀!怪不得你一辈子都在地底下挣扎。第三个人自言自语道:多愚笨的小蚂蚁呀!你为何不另找出路呢?同样一段材料,有的同学提出出了不同角度看问题,有的同学提出了做事情需要坚持。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做事情有技巧,有的同学看出了看事情不能以偏概全。
一个同学只能有一个看法,学生们这样集体谈论的方法可以带动学生思维活跃,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观点,增加学生写作的思路,
总之,灵感是属于无影无形的东西,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培养出来的。教师只有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激起学生的灵感,学生习作灵感不断出现,写作不再是枯燥无聊的事情。学生自然喜欢上作文课,教师自然会创造出高效的写作课堂。
参考文献:
他告诉我他在黑龙江,在我的想象中那应该是属于那种冰封千里,万里飘雪的地方。
他告诉我他们那里下雪很平常,他很喜欢雪。
有时真的不明白他们那里下雪很平常,对雪也应该司空见惯了,但他为什么还会对雪有一种深深的爱恋呢?
我告诉他我们这里很少下雪,我也很喜欢雪,但我不喜欢冬天。有时突然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很矛盾。
我喜欢雪。喜欢雪的洁白,轻盈和冰凉。但是我不喜欢冬天。不喜欢冬天的那天寒地冻冻般的寒冷;不喜欢那北风呼啸的感觉;不喜欢那干燥的空气;不喜欢那光秃所带来的死亡的气息。我讨厌冬天的一切??除了雪。
他说如果我有时间就到黑龙江去玩,去体验雪的世界。
我开玩笑说我还不想死在那里??冻死的。其实只有自己才知道我是想去黑龙江的。去看看那儿的雪。去体验那洁白雪的世界。
如果我去的话,我想我可以住在小旭家里。穿上他最暖和的衣服。然后和他一请堆雪人,堆出儿时的欢笑;和他打雪仗,打出儿时的记忆;和他一起站在冰上聊天,聊出久违清澈的笑靥。
幻想;关于黑龙江的一切都是幻想:雪,冰封,洁白的世界……
他写了一首诗,关于雪的。文字清新而柔美。当时我并没有给他什么评价。只是随便说了句和好呀!我相信朋友之间是可以心灵相通的,有很多事不说也会明白。
他告诉我他喜欢《风也清,云也淡》。我却没有找到。但我也会喜欢的??我相信。
那应该是那种很清雅的文字吧。不只是我和小旭,也许每个人都回喜欢的。
——周.com
人生之路悠远,人生之行漫漫。中学时代曾经痴爱语文的我,自身的写作心得就是多练笔,勤写日记。而今,当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后,看到很多似我曾经的孩子一样在写作的道路上盘桓凝想,我愿意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心得,带着他们尝试用日记练笔叩开作文写作的大门。
用日记带动作文写作的理想计划模式是:七年级上学期以拓展兴趣为主,七年级下学期以逐步规范为主:八年级上学期尝试初步的日记到作文形式转换,八年级下学期进行系统的日记到作文形式转换:九年级上学期进行作文题材到日记内容的回归。
新学年伊始,我在所带的普通班和推优班进行了日记布置的工作。时间是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字数要求32开的硬皮本写满一面即可,内容不限,形式上可以图文并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要求如此简单,是觉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导孩子们从最简单处入门,才能够更持续更耐久地向上攀登。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情况:
首先,日记练丰富了孩子们的素材积累。从踏入初中的大门,写出“新起点,新目标”为主题的日记开始,学生们在军训时记录了训练的酸甜苦辣,在迎新时记录了周围的老师同学,在国庆时记录了假期的欢欣鼓舞,在学习时记录了课堂的纪律习惯,在入秋时记录了秋天的悲寂辽阔,在秋游时记录了灶炊的烟熏火燎,在义卖时记录了奉献的积极热情,在冬天时记录了打雪仗的欢欣和谐……这样不仅详细地书写了这一时期的人生行藏,也为日后写作文积累了丰富斑斓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日记练习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此不再赘述。
初中的记叙文写作从内容上,不外乎是三种类型:写人、写景和写事。要想写好这三种类型,就必须把握一个最核心的诀窍,那就是——特征。特征的解释浅显一点来说就是:这个人(景或物)怎么区别于其他的人(景或物)。写作中,只要能够学会准确地用文字描摹出人物、景物和事物的特征,文章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每次的练笔开始之前,我都建议大家填一个写作的结构图(见下图),并用它作为自己写作的—个提纲。
这个结构图看似麻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如果孩子们每次练笔前认真构思并且提前填写,就能够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尤其是“特征,特点”一栏,更应该提前确定,因为这就是文字真正要体现的“主题”。
日记转换之一 人物特征训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人之所以是“他(她)”而不是别人,就是因为这个人身上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我让学生先在日记中进行了写人内容的练习,尽管小学时他们已经训练多次,很多同学依旧犯了“词不达意”的毛病。比如李颖的日记片段:
每逢过年,我便可以见到她,这也是最令我激动兴奋的时刻。记得那一年,姐姐上高三,我好不容易见到她,一定要“瞻仰”一下她的作业本,便缠着她借给我。在我软磨硬泡之下,她终于答应了。我像拿着一本已经失传的秘籍一样,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在翻第一页时我便知道,她就是一个才女,每个字都清秀而又整齐,每一页几乎都被老师写了“好”,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字不好看,学习不好,连姐姐的百分之一都未及。这时,心思细腻的姐姐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用纤细的手指揉了揉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怎么啦,你一定会比我更好的。我们要共同努力哟!”听姐姐这么说,我一下子来了信心,果然自己喜欢的人不管说什么都那么动听啊!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越想越美好,嘴角也情不自禁地上扬,这时姐姐说:“呵呵,小颖笑的时候好可爱啊!”我不禁脸一红,低下头去,继续欣赏着姐姐的作业。
片段的前半部分,翻看姐姐的作业本的确突出了姐姐的成绩优异,但是后半部分的姐妹互动,却更多地体现了姐姐对妹妹的鼓励和关爱。尽管写得也不错,但是从整个段落上就弱化了姐姐“学习好”的这个特征。不如把这两个特征分别用两个段落来表达,使之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讲评后李颖进行了修改:
记得姐姐上高三的那一年,好不容易逮到她,我一定要去她房间“瞻仰”一下她的作业本。我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本捧在手中,封面上“张颖超”三个字,颇有大家的书法风范。她写的字刚硬有力,在一撇一捺之间显出了舒展和随性。每个字既清刚又整齐,点横撇捺中流淌着她的刻苦和灵气,让人禁不住赞赏。作业每一页都被老师批阅了“好”,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不仅给这个普通的作业本锦上添花,也更证明了她的字体之工整、作业之优秀。这时,姐姐拍了拍我,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抬起了头,用眼睛的余光瞟了瞟四周,好多书啊!不大的房间里两面墙都是书架,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挤”满了各种书籍。书桌上、床头边也都码放着一摞摞的教参和课本,我仿佛能看到姐姐在平日里随时抽取一本翻阅的身影。
我一下子想到了在学习上经常偷奸耍滑的自己,连姐姐的百分之一都未及。这时,心思细腻的姐姐仿佛看透了我,用手温柔地揉了揉我的头:“怎么啦,羡慕了?来,我和你一起学!”听姐姐这么说,我一下子来了劲头。“你写几个字吧。”她端详着我的字说:“你是有功底的,你的字虽然很飘,可是只要肯下功夫,就不成问题。来,我送你几本书,还有我初中的笔记。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啊,这些可是我的家底呢!”她起身从书架上翻出好几本资料,又变戏法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巧的音乐盒放到书上,双手送到我面前:“小颖,把学习当成一种开心的游戏,你就成功了。姐姐会一直支持你!”看到姐姐这样关爱着我,我不由心里一热。
第一段看作业本的事件,从“好”字入手表现了“姐姐”的成绩之优秀,学习之刻苦。第二段突出了姐姐关爱妹妹的特征,姐姐敏锐地捕捉到妹妹的心情,先是语言鼓励,又慷慨送书和礼物,对妹妹关爱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日记转换之二 景物特征训练
我还进行了题为“景中有‘人’添生气,有‘我’之境更动情”的转换训练。此时的课堂教学对应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刚讲过的第四单元“多彩四季”。适逢北京下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同学们先写了关于雪的日记,又在其他写景日记的基础上,整合了这次的讲评。
在这次训练中,我看到了人物特征作文讲评的效果,80%的同学都能够准确地写出景物特征,并且运用比较优美的语句把该特征描写出来。譬如李怡萌描写长白山“蠢蠢欲动”的特点:
夏季的长白山是蠢蠢欲动的。山上嫩绿色的植物开始疯狂地把黄土色的山包裹起来,滋润着冬日里干燥的肌肤。而山呢,就像一个乖巧的孩子。它们不再孤单,再一次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它们不再像冬日那般庄严、肃静,使点孩子气,撒撒娇,又恢复了活泼、贪玩的性子。它们尽情地往母亲怀里拱,迫不及待地嗅着母亲身上的香气。呵呵,多么富有生机的山啊!瞧!它们正着天上的云朵,揪着她们的小尾巴不打算放呢!
作者的景物特点很新奇,选取了“蠢蠢欲动”这个词,来描写夏天的长白山,接着选取山上植物“疯狂”地“包裹”,山“尽情地”往“母亲怀里拱”,“揪着”云朵“的小尾巴不打算放”这些拟人化的句子,生动活泼地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蠢蠢欲动”的特点。此外,还有周墨同学描写桂花的“美丽”:
再细看,有的花儿含苞欲放,像一颗颗小米粒:有的花儿刚刚开放,颇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有的花儿已经完全开放,好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花丛中,蜜蜂们忙碌着,嗡嗡地呼朋引伴。滴滴小雨牵着小花儿,在清风中飞舞,好像在跳优美的华尔兹,又缓缓地落入水中。
这些段落都是从学生的日记里原封不动摘抄过来的文章,她们能够用隽秀的字迹、优美的文字,准确地突出主题特征,收到了很好的日记练笔效果。
日记转换之三 “点题”和“结构”训练
学期末,为了应付期末的写事记叙文,我进行了题为“收获‘点题’不跑题,理清‘结构’得快乐”的日记转换训练。
此次的内容来自于某篇题为“收获快乐”的日记。从期中考后,我们的日记中出现了很多命题式日记,我不得不硬着心开始给孩子们削枝剪叶,从限制写作内容的角度给他们戴上变形“紧箍咒”,日记的功利性渐露端倪并且会越来越强。我曾经天真地希望至少在七年级让学生们的日记“随心所欲”地写,从而养成一种自觉的写作习惯。从这次训练可以看出,在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日记的要求已经非常“功利”。虽然随后的期末考试两个班各取得了本年级普通班和推优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这已经和我的理想初衷渐行渐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信心积极引导观察想象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表现为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用简捷而巧妙的方法解答问题。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而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不同观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二、 从观察中积累想象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而小学生对事物的想象更多基于生活中发生过的,或者存在的事物,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方法,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等。要引导学生讲观察到得素材不断积累、分析、综合、归纳,用于课文理解当中。
比如在本人进行执教的《看雪》时,考虑到南方的孩子和文湾的小朋友一样,大多数本身是没有看过雪的,他们对雪的体验仅限于动画片里的场景。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于雪的图片与视频。在读完课文之后,我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想看雪吗?你们知道雪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仅限于:“白色的”、“冷的”、“可以玩的”等等。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北方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走路,在雪中玩耍,堆雪人、打雪仗等等视频,播放完之后,我还请了两位老家在东北的学生讲了在老家过冬天的经历。这个时候,我再问他们:“你们现在印象中的雪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就有趣而且千奇百怪得多了。这样通过视频和同学从自身的经历中得到的对雪的印象相信要比直接从课文中学来要具体、深刻得多,而接下来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也顺利得多了。
三、 激发想象,让思维绽放无穷创意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当中,如果我们单纯地讲授课文,而忘记了课文背后,或者说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机械性的活动。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将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月光曲》时,教师先打开录音机,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大海平静的一段音乐,启发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像大海的平静和美丽。然后,再播放《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继续想像:海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波涛汹涌的具体情景是怎样的?最后,让学生把整个乐曲连起来听一次,启发他们边听边想像:贝多芬在弹这只曲子的时候,开始是那么优美平静,后来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当时贝多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课文为想像训练提供了材料,想像训练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感情的体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复述,续编有悬念的故事结局,编演课本剧,看图说话,想像作文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这其实是阅读课向写作课的想象力的一个延伸,学生在阅读课里将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之后,才能在写作课里继续延展,让学生的整个语文课堂都富有创造力。
四、引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健康稳步提高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运用已掌握的大量知识去分析、判断面临的问题,面临新事物时,他们时常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和解析。如果没有老师适当的引导与解析,小学生很可能陷入一个难以脱身的思维误区,难以自拔,以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后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这样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积极性。因此只有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之健康稳步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问题,培养他们的聚合思维。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从问题的不同点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多种答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遇到难题止步不前时,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他们知难而进,勇于标新立异,不拘一格,寻找解决难题的新捷径,以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个可以自由创造的空间,才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期,重视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迎接将来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