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生活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

时间:2023-05-30 10:2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生活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生活故事

第1篇

学龄前幼儿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应清晰地认识到调动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成长,才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好的体验和收获。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颖(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慕卿幼儿园)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教学

好的作品能真正起到引导幼儿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许多故事中存在一些血腥暴力的画面,教师应学会删减,避免幼儿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如《小红帽》中,大灰狼吃掉老奶奶和小红帽的画面,《哪吒闹海》中,哪吒抽龙筋的画面都要尽量删减,避免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违背故事教学的初衷。另外,教师选择故事时要关注幼儿智商、情商的发展。如《小猴和桃子》中,小猴子把帮妈妈买的桃子给了饿得直哭的田鼠,猴妈妈知道后表扬了小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教育幼儿要乐于助人,学会分享。现在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相处和分享的观念,所以教师应结合故事教育幼儿,让幼儿学会分享,愿意帮助他人,提高幼儿的情商。

二、用生活化的语言,注重音画同构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场景,才能引导幼儿自主进入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同时,教师还应将幼儿的故事与生活相连接,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读懂故事,产生丰富的联想画面,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和语言。

例如,在学习《燕子吉吉》这一故事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渐渐”的意思,掌握“渐渐”的用法。教师先引导幼儿用“渐渐”造句,如秋天渐渐变凉等,让幼儿了解“渐渐”的用法和含义,同时还学习和掌握了其近义词“慢慢”的用法和含义。故事教学法能让幼儿将实际生活经验和教学语言相结合,了解语言的用法,对幼儿掌握语言体系十分重要。

三、在故事教学中创设多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故事教学中,游戏的创设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角色扮演类游戏。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可尝试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表演。如,教师可将《小猪发脾气》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让幼儿扮演小猪、猪妈妈、小兔、刺猬等角色,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想法,设身处地的从角色出发,理解故事的内涵。另外,教师要避免由于角色分配问题造成幼儿间的矛盾,同时要注意幼儿的情绪,避免幼儿未扮演心仪的角色而产生不良心理,教师要适度引导,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化解矛盾,促进幼儿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2篇

【关键词】故事接龙自主语气情境互动音乐

一、 区分语气角色接龙

《指南》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中建议: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对于故事中重复的语言,可以组织幼儿反复揣摩语气语调。中班故事《春天的电话》通篇采用重复、相似的对话形式来呈现:“喂!***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喂!是***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类似的对话模式,老师在鼓励幼儿扮演自己喜欢角色的同时,由幼儿自主商量语言角色的特点。幼儿在排练中,经过讨论、商量、模仿,得到以下结论:

小黑熊长得胖胖的,做事情慢吞吞,所以说话声音应该是粗粗的和慢慢的。(幼儿烨烨尝试用粗哑低沉的声调比较着小黑熊说话的语气。)

小松鼠长得很可爱,蹦蹦跳跳爱爬树,说话声音甜甜的,语速也该欢快一点。(幼儿雯雯用亲切温柔的语气凸显小松鼠。)

小花蛇滑溜溜,小动物们都见他害怕,所以小花蛇讲话的声音应该轻一点,要有偷偷摸摸的感觉。(幼儿悠悠用细小短促的声音表现小花蛇。)

小白兔、小狐狸……

在初次合作排练中,幼儿用自己对动物声音的经验展开了角色人物的大讨论,确定不同的角色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来表达的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比较、模仿、探索、发现故事角色对话运用不同的语气,让故事接龙更加有趣,一听声音就能辨别故事中的角色。

二、 再现情境模拟接龙

《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中建议: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要让幼儿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在宽松且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再现与故事内容相应的场景,真实的情境运用能让幼儿主动的说、真实的演,体验模拟故事接龙的乐趣。

在故事接龙《春天的电话》的场景中,我们创设了幼儿所熟悉的动物之家,小黑熊(小床上睡懒觉)、狐狸(戴上眼镜爱看书)、小兔(拿着梳子爱打扮)、小花蛇(在浴缸中洗澡)……熟悉的角色、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故事情节,仿佛让幼儿身临其境。图书、松果、沐浴球等道具的运用,给予幼儿以提示,引领幼儿直观想象与模拟故事角色语言。

幼儿自己扮演着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不同的情境的创设让幼儿真正的使用丰富的语言,能随着故事剧情的展开,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自主的真正模拟故事语言的乐趣。

三、 两两互动想象接龙

《纲要》指出: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春天的电话》的故事接龙的表演中,其中描写动作的词句非常明显,如:轰隆隆打雷了,小黑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瞧、拿起电话、拨电话号码等动作,幼儿表演起来毫不费力。观察发现,幼儿在打电话、接电话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故事中的单角色讲述变成了双角色对话,切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表演起来更生动形象。“你好!小黑熊在吗?”“在在在,我就是聪明可爱的小黑熊。”“请帮我找一下小白兔。”“我就是呀,请问您找我什么事啊!”……幼儿喜欢运用点拨拨打、划屏、免提接听等两两互动接、打电话的表演模式,自主想象着角色对话进行故事接龙。

幼儿乐于模拟日常生活中接、打电话的情景,“打电话”“接电话”这一两两互动表演,不仅让故事表演对话场景丰富生动了,还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能想象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演绎。这些新表演形式的加入,让幼儿其乐无穷、乐此不疲。

四、 融入音乐创编接龙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建议:创造机会与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迎合幼儿的喜好,鼓励幼儿在故事接龙中加入“彩铃”元素――“青山一排排呀,油菜花遍地开呀”;“洗刷刷洗刷刷”;“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幼儿尝试编入的一首首自己喜欢熟悉的电话铃声,自由演唱表现各种电话铃声的形式,大大丰满了故事内容,让故事接龙接地气,活灵活现。

第3篇

关键词:幼儿;表演故事;整体性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学习之后再次组织表演故事《拔萝卜》时,我是这样思考和实施的:

一、把握小班幼儿特点进行设计表演故事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演故事的内容选择要满足简单易懂、贴近生活、语言简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选择了故事《拔萝卜》,它的主题思想是告诉孩子们要乐于助人,团结才有力量。此故事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为满足小班幼儿成长的需求,培养他们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技能及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大胆表述和表演的能力,所以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本班的表演游戏内容。

二、《拔萝卜》这一故事的内容来源

本学期主题《花儿的世界》,让幼儿认识春天是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为此,我们带领幼儿观察春天景色,讲述春天的故事,学习春天的歌曲,绘制春天的图画,体验到动植物的变化,表演关于春天的故事童话剧,特别是课本剧表演《小狗的一天》《小蝌蚪找妈妈》到《拔萝卜》让幼儿在这一系列的课本剧表演中积累表演经验,进一步认识理解春天的特征。帮助幼儿丰富对春天特征的认识,积累了词语表达方面的粗浅经验。我们在这个表演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三、在《拔萝卜》表演活动中,依据《指南》注意把握几个方面

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由此设计生成了五大领域的相关主题活动《拔萝卜》。

健康领域中提到: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帮助家人择菜等,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我们进行了带领幼儿帮助食堂阿姨择菜等活动,利用幼儿园的不同萝卜菜品讲解各种萝卜菜品的做法和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指导家长在家给幼儿提供让孩子择菜,认识、品尝各种萝卜的菜品。阅读相关的故事图书等内容的机会。

语言领域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学习儿歌《春娃娃》《春姑娘》《春游》,故事讲述《好朋友》。

社会领域: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拔萝卜》这个主题活动是最好的范例。家园互动的参观制作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同伴小组合作绘画讲述等,极大地满足了幼儿交往的需要和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科学领域: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家园互动分别组织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亲子参观认识蔬菜店的各种萝卜。认识各种萝卜,品尝萝卜制作的各种菜品。

艺术领域: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素材。如:音乐歌曲《小蜻蜓》《小蝴蝶》《小蜜蜂》《小鸟》《蚂蚁搬豆》《小兔乖乖》《小鸭子》《小花狗》《春天》;美术印章画《萝卜》、绘画《萝卜》,粘贴《和昆虫做朋友》《美丽的春天》。

这次的《拔萝卜》故事表演我们对故事情节、角色安排进行了思考和改编,做了一些尝试。如:全班幼儿齐唱《美丽的春天》的歌曲,故事中的老公公出场开始在春天里种萝卜,接着部分幼儿分别扮演蝴蝶、蜜蜂、蜻蜓角色进行歌唱表演,既营造故事氛围又能让幼儿在观察其他角色表演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体会故事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分别进行表演唱,进一步渲染春天的美景,为故事创设一种由幼儿扮演角色及表演和观赏的多样背景,营造生动的表演故事氛围。同时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环境互换角色,尽可能减少等待,进一步体验扮演各种角色表演的乐趣和提高幼儿合作表演能力打下基础。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比如音乐、服装等。还有道具和背景,角色需要道具的准备。背景是教师自己设计的,营造氛围。

第4篇

关键词:故事教学;有效提问;优化策略

我以大班故事教学《最佳守卫》为例,谈谈在《指南》背景下对故事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一、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合理选材,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教育价值

在正确把握整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的,能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对幼儿长远发展有益的,有多重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思考其蕴涵有哪些教学价值。结合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故事《最佳守卫》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山羊公公以闯关选守卫”的情节符合大班幼儿乐于挑战的愿望,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守卫”这一角色可对应生活中的“保安”,能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建立链接。而“做事要有责任心”作为故事的灵魂,对于大班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重要的内容。这符合《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关注文学作品学习的核心价值,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成功的故事教学的首要环节。目标是活动准绳,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故事教学成功的核心。教师制定的目标要以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既要符合幼儿现有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又要略高于现有水平。同时,目标的实施应该是动态的过程,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时调整教学目标。

三、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环境,创设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创设。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学习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教师应乐于接纳幼儿的疑问并耐心地给予解答,引导幼儿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尽可能多地融入活动中。硬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室的布置,墙上图画的设计、涂色等,都会影响幼儿。因而,在布置教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设。此外,墙饰应及时更新。

四、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幼儿是精力旺盛的,故事教学活动应避免形式的单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想、说、演等多种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参与热情。因此,故事教学活动还可以引入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获得体验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表演的角色扮演中获得体验和发展。故事《最佳守卫》,我以“参与山羊公公选守卫”的过程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1.通过观察、猜测、讨论、交流等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山羊公公选守卫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择谁当守卫?为什么?”“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动物们比灵活?”等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回应、提升和梳理,有效提升幼儿语言应用能力。在幼儿出现语言表达不完整或句式表达错误的情况,我及时进行纠正。

2.集中、小组、个别形式的灵活运用,能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更多的机会,巧用两次投票的形式,充分尊重幼儿意见和看法,幼儿在投票过程中充分表达、讨论、交流,并进行情感迁移,转化行为。幼儿在理解守卫所需的必备条件“高大、强壮、灵活”,进行第一次投票,在看完“老虎、大猩猩、猎狗三只动物当临时守卫”的图片后,进行第二次投票,从而让幼儿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有了积累,情感迁移就有了基础。于是,我又引导幼儿讨论“猎狗不是最高大强壮,也不是最聪明灵活,为什么就能当选最佳守卫”“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等,帮助幼儿将故事中猎狗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理解责任心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学习。

有效故事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有效故事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做有思想的教师。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故事 幼儿 教育活动

故事是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幼儿也在故事的浸染中不断成熟与成长。故事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广泛涉猎的领域,充满神奇和梦幻色彩,对幼儿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童话故事,其营造的精神世界与具体情境,与幼儿的心灵世界非常和谐统一。故事创设的意境可以满足幼儿好奇、天真与探究的心理诉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故事本身的情感、审美、道德等因素的渗透,可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故事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故事教育对幼儿的成长的作用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

现在的家庭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庭生活中面对的基本上是成人,很少同龄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幼儿常听故事,可以避免其心理上的孤独症,丰富他们的心理世界。多听故事的幼儿,一般比较活泼,喜欢与他人交流。而不太喜欢听故事的幼儿,往往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理也不够健康。

2.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的学习

本身讲故事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工具,又由于是真人直接讲述,这样就给他们提供了对话交流的机会。而看电视节目和动画片只能被动的欣赏,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所以,相比之下,口头讲故事更加有利于幼儿口头语言的学习。

3.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故事主要以语言为媒介,领会其故事内容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故而故事教育往往能够唤起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这样更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4.有助于增进幼儿与老师和家长的感情

幼儿本身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势必获得他们的好感,有利于增进幼儿与教师和家长的感情。

二、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1.开展故事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习惯。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要注意利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让幼儿通过视听理解故事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以及动作的配合,向幼儿展示发音的基本要领,让幼儿反复模仿与体验。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一味地讲故事,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策略,根据故事情节改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发音,对发音准确的幼儿进行肯定与鼓励,对于发音不到位的幼儿进行反馈与矫正。这样坚持进行,就会促进幼儿养成正确发音的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要力求做到直观与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手势、表情来解释一些词汇的含义,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词义。例如,像“悲伤、愁眉不展、哭泣”等词可以用表情来辅助诠释它们的含义,像“捡拾、手舞足蹈、飘落”等词可以辅以动作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视频对话、图片展示帮助幼儿理解词义。这样,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可以不断积累词汇,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是在故事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感染幼儿,激发其讲故事的欲望。让幼儿复述故事是故事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故事的复述训练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词语、句子与段落,让幼儿在复述中能够语言连贯、叙述完整。

2.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怀

毋庸置疑,故事具有陶冶幼儿性情、激发审美情感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故事,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呈现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唯美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激发其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选取了《小云朵》这一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故事,引领幼儿吟诵与体味,并且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反复吟诵,多媒体视频不断呈现天空云朵变幻多姿的梦幻情景,孩子们视听结合,边欣赏边体味。之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日观察的飘有云彩的天空,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诗歌的语言来表述。这样孩子的想象更加丰富,有的说云可以变幻成一匹匹野马,忽而又变幻成一只只公鸡,后来变幻成熊猫、小猴等等。故事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跟随蔚蓝天空下的云朵自由飞翔。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交流与训练的机会,教师让孩子在同伴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同伴听。幼儿怀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让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播下创新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大量的童话故事,都渗透着创新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创新因素,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讲述此类故事时,可以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创设疑问情境,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可以先创设疑问情境:当小伙伴在玩耍过程中掉进水缸,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先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让幼儿展开充分讨论,以启发他们的想象。最后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了解司马光急中生智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必然会受到启发,对司马光机智解救小伙伴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再如,在讲述《曹冲称象》这则故事时,可以先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象的庞大,启发幼儿思考:在没有计量器具可以称出大象重量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称出大象多重呢,由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要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只是通过听故事,只能在思想上有肤浅的感受。因此,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模拟实验,加深幼儿的理解。如可以让幼儿观看视频后,通过教师的引领模拟实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曹冲称象的智慧。通过这种类型的故事,可以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创新思维的火花,从小渗透创新意识,为他们将来以创新的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总之,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要认真挖掘故事本身的教育因素,确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意识、文明礼仪等教育。同时,要注意把故事教育活动与游戏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幼儿早期阅读行为培养之我见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之我见 幼儿早期识字阅读之我见 幼儿早期阅读之我见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之我见 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之我见 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之我见 如何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之我见 幼儿基本体操兴趣培养之我见 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之我见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之我见 阅读兴趣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之我见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之我见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经济快速开展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很多,但阅读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幼儿期是语文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和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文的过渡,顺利地口语表达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提纲】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二、目前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现状 三、在关键期,培养早期阅读兴趣的方法 四、在关键期,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早期阅读、兴趣把握关键期,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奥地利有位著名动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名叫劳伦兹提出了“智力发展关键期”的观点,他发现刚孵出的小鹅具有一种天赋,它会跟随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走,把它当成自己的妈妈,劳伦兹设计出了一个实验,让刚出生的小鹅看到的不是母鹅是玩具车,它就把玩具车当成妈妈,让它先看到劳伦兹,它就把劳伦兹当成了妈妈,动物的这种把出生后看到的东西当自己妈妈的现象叫母亲印刻,这称作跟随物体的关键期。

动物有这样的智力关键期,人的智力发展有无关键期呢?人们都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当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始终不能适应人的生活,无论怎样训练都难以恢复正常智力水平,这一实例说明它出生之后错过了一段重要时期。同样,二战期间,日本一个名叫横井一的人,因反对战争逃入深山老林,与世隔绝二十多年,但当他回到文明世界时,并未像狼孩那样丧失在人类社会生存的能力。由此可见,人也是存在关键期的,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那么人的智力水平就将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人的智力发展阶段中,也有这样一段最宝贵的时光,在这段时期内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幼儿的终生智力发展有极大影响,抓住这段时期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幼儿智力发展关键期进行必要的环境刺激和教育训练,那么就可能更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幼儿先天天赋得以发挥。

二、目前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现状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经济快速开展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很多,但阅读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我国幼教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早期阅读问题,近年来,我国幼儿园也普遍开设了“早期阅读”课程,这使“早期阅读”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但是,针对教师早期阅读观念的研究却很少,不少人将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和书写汉字,致使幼儿阅读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泛滥,也抹杀了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就提到了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期的问题,因此,我将试从在关键期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理论依据、必要性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达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在关键期,培养早期阅读兴趣的方法

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

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多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提供标准、正确的语言环境

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幼儿生活的照顾者(父母、长辈、保姆等)是其直接学习的“榜样”,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使用语言的质量。因此,给孩子提供标准、正确的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四、在关键期,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四种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动态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3.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让孩子们为没有尾巴的故事添加上新的结尾,使故事更加精彩。

4,经验迁移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 生活化 语言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传统的语言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提问时却有很多孩子不感兴趣,以致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讲一遍故事——提一些问题——作一次小结”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顺利地控制教学纪律,幼儿不会过于兴奋,课堂气氛“安静”,但是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提问偏于故事重复内容,以致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新课程将语言教学活动渗透到了主题活动中,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让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的语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语言教学真正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幼儿的生活过程、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也都不可避免地与语言打交道。向幼儿进行初步的语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事物的需求。既然语言教学来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如果语言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则必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个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关联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用词,使幼儿的词语符合语法,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说话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动作,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语言化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语言教学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要让幼儿开口讲,就要让幼儿愿意“讲”。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玩”的环节,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避免不了语言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中能得到语言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不喜欢,不参加。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不会拒绝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玩”环节,孩子都不会拒绝。

2.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个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和主题活动开展有机地结合,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境,寓语言教学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大声地说。

3.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利用材料开展语言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境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开展“交流”的平台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创造“娃娃家”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发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戏情节中与游戏者交流,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大班的“理发店”中,教师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洗发、剪发、做头饰等游戏工具,让幼儿有材料摆弄,并在材料摆弄和幼儿游戏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游戏间的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对话的平台,让幼儿“讲”,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能得到提高。

4.在区角游戏中创设表达的情境。

结合不同活动区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但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还与同伴互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人合作,区角有利于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动区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

(二)在生活环节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造幼儿学习、运用和构建语言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来园和离园,如厕,喝水,起床,进餐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语言教育。如来园的时候,注重与幼儿个体交流,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多运用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三)提供“才艺展示会”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语言。

2012年我带的是大班,发现大班的孩子的表达表现能力不尽如人意,常常出现揪衣服、伸舌头、双臂夹紧、身体僵硬等焦虑、紧张的体态,于是我想从故事入手,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提高表达表现能力。有了想法后,我就立即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先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待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后在小组内讲述,再逐步过渡到在全班故事会上讲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孩子不够自信,有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鼓励、怎么引导就是不肯开口讲故事。于是我调整方案,把“故事会”改成“才艺展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最拿手的才艺,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认同。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我与孩子商讨,与家长沟通,以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来。孩子在表演中得到了自信,愿意张开嘴和同伴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8篇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心。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可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就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能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使幼儿拥有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第9篇

故事的特点

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熟悉的,数量不宜过多

简单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喜爱的。比如,植物、动物、卡通人物乃至于石头、大海等这些事物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故事的主人公可以从以下六个类型中选择:

孩子最近在看、喜欢的卡通人物。如《小马宝莉》《花园宝宝》《米奇妙妙屋》《巧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动画片中的主人公。

孩子喜欢的玩具形象。如男孩喜欢的恐龙、小汽车,女孩喜欢的芭比娃娃等。

孩子熟悉的亲属。如当代核心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

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父母的同事、邻居、商店里的阿姨、送快递的叔叔、执勤的交通警察等。

孩子所熟悉的动物、植物。如小白兔、大象伯伯、小红花朵、小蝴蝶、大树等。

孩子熟悉的其他事物。如月亮、太阳、蓝天、大海、山、大桥、公路等。

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意义重大,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所不能取代的,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简单故事可在2~4个故事主人公交往中展开,过多人物交织成的故事容易让幼儿混淆,失去继续听的兴趣。故事地点最好是孩子去过的,不宜抽象

小班孩子具有直线性思维,故事发生的地点应该是孩子熟悉的、能想象到的。比如:家里、小区、亲属家(如奶奶家、姥姥家等)、幼儿园、往返于家园之间的马路上、常去的儿童用品店、公园、动物园等场所。

故事情节可以是对某个生活环节的简单描述

3~4岁的幼儿记不住冗长的故事,简单的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展开简单的复述、合理的想象。为此,故事的梗概最好能够以一句话概括出来。如:小花狗和小黄狗、小白狗一起去姥姥家玩的故事;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一起吃晚饭的故事;乐乐、豆豆、宝宝一起摆玩具的故事。家长可以将一句话作为故事的骨架,用故事的其他要素作为血肉,逐步丰满成一个小故事。

故事要有简单、重复的人物对话

对话是构成简单故事的主体,人物之间通过不断重复的简单对话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简单重复的对话反复讲,让幼儿能够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预知故事的发展方向,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家长可用重复出现的主要句型、词汇指导幼儿学说复杂、完整的句子。

故事的语言最好带有一定的韵律感

3~4岁的幼儿需要有规律的生活、有节奏的故事和游戏来辅助他们建立起呼吸与心跳之间的最佳比例。所以,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的故事,最好是歌谣形式的,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朗朗上口。一首歌谣式的故事,既讲了幼儿感兴趣的事,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感,还调整了幼儿的呼吸和心跳,一举几得。

故事的编写步骤

家长亲自编写简单故事有一定的挑战性。建议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按照以下的步骤尝试一下:

敲定故事的主人公

找出符合简单故事主人公特点的2~4个人物,写在白纸的顶端。“小白兔”“大黄狗”“猴弟弟”“小明”等等是所能想象到的高频率人物。

根据主人公的特点拟定一句话的故事梗概

这是简单故事编写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这句话可以是对幼儿日常生活中一个生活环节的简单描述,比如:三个小朋友一起喂松鼠;豆豆将玩具汽车借给乐乐和宝宝;妈妈带豆豆去买衣服;三只小动物一起过河去姥姥家等等。把这句话写在纸上。

根据故事的梗概选择故事所发生的地点

故事的梗概出来了,地点当然应势而出。小朋友们的活动地点经常是幼儿园、小区、公园、家里等等。把想出来的地点写出来,结合上面的两点,故事的骨架就完整了。比如:

在敲定主人公环节确定:小明、爷爷

拟定故事梗概:小明和爷爷买面包。

第三个环节,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直接显现而出:面包店。

于是,整个的故事骨架就完成了:小明和爷爷在面包店里买面包。

在故事中设计简单、重复、节奏感强的对话

人物简单、重复的对话构成了小班简单故事的主体。以未完成的小明和爷爷买面包的事件为例,可以设计成小明和爷爷讨论买哪种面包的对话。比如:

小明对爷爷说:“甜面包、咸面包,我最爱吃甜面包。”

爷爷对小明说:“甜面包、咸面包,我最爱吃咸面包。”

加上美好的语言润色成文

故事的骨架和主体都有了,就意味着你编的故事作为一个立体模型能够站起来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为故事画龙点睛,可以分别通过增加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形容词等方式来完成。比如,童话故事中开明宗义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出,立刻能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梦幻神秘、笼笼烟雾的童话世界。

第10篇

幼儿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幼儿是一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时期。关注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分享阅读的快乐,积极参与阅读,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刺激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对幼儿阅读的培养更应把兴趣摆在第一位,让幼儿对阅读充满热情和渴望。

1 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通过教师的准备,以游戏的形式开设不同的阅读方式,激发幼儿在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能力。

1.1尽力为幼儿创设尽可能多的富有趣味的阅读环境

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模仿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应尽力为幼儿创设尽可能多的富有趣味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阅读信息。例如:幼儿使用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门窗、桌椅、洗手间、走廊、床、牙杯、毛巾等物件,要标示出名称,幼儿在识记图标时,就能接触到这些文字信息;幼儿的作品、相片、全家福等标出幼儿的名字,利于幼儿把同学的名字和人对上号;在区角设计上,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收集幼儿喜欢的食品标签,张贴在阅读区的一角。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置身于图文并茂的海洋,耳濡目染周围的文字气息,从而让幼儿确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会识记简单的文字,激发幼儿潜在的阅读兴趣。

1.2自制故事魔方

利用废弃的四方小盒粘上白纸在四面画上不同的图案可制作很多个幼儿拼起来讲故事。小班幼儿观察图上都有谁;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中班幼儿利用两个以上的盒子练习简单的故事复述;大班幼儿可使用掷色子的方法,变换不同的面练习看图讲述故事及创编故事。在教育教学中,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因为兴趣是他们开展早期阅读的积极因素,受兴趣驱使的幼儿是主动的学习着,也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并为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的语言还要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对幼儿来说,书籍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

2 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体验阅读快乐

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幼儿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让幼儿有身如其境的感觉;所以幼儿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3 以新颖的方式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3.1以悬念促进阅读

幼儿的好奇心极强,阅读侧重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喜欢甚至迷恋带有悬念的阅读材料,这是引导他们阅读的法宝。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3.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幼儿已经有了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这是他们阅读理解的基础。因此,阅读材料应尽量联系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提问时,要提与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幼儿才会积极思维并试图回答,从而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3.3以图画为媒介

幼儿的思维以感性和形象为主,最喜爱看图,而对文字缺乏关注的热情。在阅读活动中,要多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通过图片来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图片为主,在图片上配上适当的文字;或者以文字阅读为主,配以形象生动的文字,相得益彰,二者可互相促进。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在对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类型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幼儿喜欢带有悬念的阅读材料,可见幼儿对故事情节中留下的悬念颇有兴趣。受此启发,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地给幼儿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4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在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利用故事中人物的头饰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表演故事内容,让幼儿体验做故事中人物的乐趣,感受不同的心理变化,让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5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幼儿阅读

第11篇

一、教研过程

(一)第一研

1.案例活动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猜测,初步理解小猫与小鱼之间的情节发展。

(2)尝试用较连贯的语言、肢体动作来表达小猫内心的情感变化。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浓浓的亲情。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绘本的封面,告诉幼儿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猫和小鱼的故事,并介绍了图书的名称。

第二环节:教师逐一出示绘本画面,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帮助幼儿来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在干什么?会对小鱼说什么呢?

(幼儿自由讲述后,教师用绘本中的语言,富有感情地小结。)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故事中的文字,让幼儿来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3)讲述故事的结尾部分。

第三环节:完整地欣赏故事,鼓励幼儿一同来讲述。

2.主题评课:着眼“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情感教育策略”这一主题,教研组进行了“以评促教”。

第一,选择适宜的情感绘本。目前市场上的绘本种类很多,当这些绘本运用到情感教育之中时,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绘本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亲爱的小鱼》共十四句话,以诗意的语言讲述着故事,以双页单帧画面和朦胧变幻的大面积背景色彩铺绘,给人以温馨简洁之感。画面人物小猫和小鱼生动形象,其中喂食、亲吻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非常适合成人和幼儿一同来阅读。

第二,合理确定了情感主题。本次活动中,教师所选择的绘本《亲爱的小鱼》就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故事里小猫爱着小鱼,小鱼也爱着小猫,这其中的爱可以理解为亲情、友情、爱情。根据中班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将情感主题定位在亲情之爱,亲爱的小猫就是幼儿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小鱼就是幼儿,社会角色的赋予激发了幼儿已有的情感体验。

第三,重视语言的情感渲染。在活动中,教师把自己想象成小猫,朗读的时候做到了声情并茂。教师一边用甜甜的声音说着“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答应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一边模仿故事中小猫的动作给小鱼喂面包,亲吻小鱼。教师角色的转变,立刻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在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在情感教育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以师幼共读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感受绘本中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在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语言情境的渲染,教师讲述幼儿倾听,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比较少。如何让幼儿自主感知、表达绘本情感呢?绘本是图文结合的读物,除了包括文字语言,还有画面色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这些都是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于是教研组进行了相关的研讨。具体内容如表格所示:研讨主题:有效运用绘本,挖掘情感教育元素

3.反思调整:在研讨的过程中,执教者及时汲取同伴的建议,从绘本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出发来调整教学策略,多种形式让幼儿来感受绘本所蕴含的情感。

(二)第二研

1.活动再构:执教者围绕“绘本中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主要环节调整为: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绘本的封面(蓝色的背景上小猫亲吻着鱼缸里的小鱼),让幼儿自己来观察画面并说说:你看到这个封面,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教师介绍绘本的名字《亲爱的小鱼》,结合书名让幼儿说说“亲爱的”是什么意思,平时谁会这样称呼,为本次活动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环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教师有重点地选择相应的画面对“小鱼长大了,不能再待在小小的鱼缸里了怎么办?小猫把小鱼送到了大海后为什么一天天地坐在那里不离开?小猫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在想些什么呢”等话题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让幼儿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主动安慰小猫。

第三环节:完整欣赏故事,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情感迁移。教师抛出话题:“以后你长大了,像小鱼那样离开爸爸妈妈了,你还会爱着你的爸爸妈妈吗?你会怎么做呢?”将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向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延伸。

2.课后研讨:活动后,教师以分组的形式,对教学活动中执教者的策略运用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第一,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活动中,教师除了继续运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还根据故事发展情节,有目的地选择了相应的图片并配有适宜的背景音乐,丰富了幼儿对绘本情感的感知。

第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绘本的故事情节发展并不复杂,幼儿是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的。因此,活动中教师改变策略,由教师讲述故事调整为幼儿自主表达,并组织开展了多次的讨论。在这过程中,幼儿大胆猜测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尝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体验其内心感受。

第三,尝试幼儿多元表达。活动中,教师除了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情感体验,同时也鼓励其尝试运用了肢体动作表达。在观察小猫喂食小鱼后,幼儿扮演小鱼,教师扮演小猫。随着音乐节奏,幼儿和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了小鱼在吃了食物后的生长过程,以及和小猫和小鱼一起玩的喜悦之情。多元的表现方式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具个性化。

二、教研感悟

在后继的研讨中,我们总结了教师如何合理的运用绘本,促进幼儿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第一,多因素挖掘,重视情感渲染。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绘本中的色彩、情节、角色因素,让绘本变得更加生动、立体,从而让幼儿全面体验这些因素中所蕴含的情感。此外,教师可以在出示画面的同时,配上能反映画面情感的音乐。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很好地进行情感渲染,帮助幼儿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情感。本绘本活动中,开始部分是充满愉悦的,教师选择的背景音乐是欢乐的;后半段故事情节是有一点点伤感的,教师选择了带有一点儿哀伤的音乐。

第12篇

【关键词】《指南》;幼儿;讲故事;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性适应能力对学习性适应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中,任务意识及完成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从幼儿园的游戏中学习、生活中学习,转变为小学的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适应的问题之一。从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那了解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孩子学习用品丢三落四,完成小任务随随便便的现象可以说非常普遍,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而且,孩子们往往把责任都推到了家长的身上“是妈妈忘记了,是爸爸没有说……”。改变这一现象,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任务意识、责任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为此,我们梳理出以下策略:

一、以讲述故事为主强化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的故事内容

大班幼儿不但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复述故事也成为了任务意识培养的一个载体。我把复述故事的过程从易到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①喜欢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②在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景,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第二阶段:

①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②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大意。

第三阶段:

①理解故事并大胆复述故事的内容。

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大胆创编。

2.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讲述方式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要考虑各年龄段幼儿接受能力和幼儿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内容很好,但有的词句过深或故事过长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把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接受的语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节。

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要做到绘声绘色,惟妙惟肖,除了要语言准确生动,语言的速度、停顿和声音的高低都要掌握好。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必须把握故事的层次,并用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仰扬等变化把这种层次表现出来,才能使幼儿更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和艺术美。在讲故事过程中,要善于用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讲到关键处,用问题造成短时的悬念,即俗话说的“卖关子”,这样做,能使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想象。有时也可让幼儿议论。有时在重点和难点时停顿一下,让幼儿注意和进行思考后再继续讲。讲到新词语时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词语。讲故事的人要“顺嘴”,听故事的人才“顺耳”。给幼儿讲故事时还要注意随时用眼神与幼儿交流,面部和体态表情要自然大方,否则就会破坏讲故事应有的气氛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讲故事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发现幼儿不感兴趣时,不要强迫幼儿听,可暂时不讲或讲一个幼儿爱听的故事,或向幼儿提出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3.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提高幼儿复述故事的兴趣和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的最佳手段。在表演游戏中,小朋友们边玩边能复述出故事内容,这比干巴巴地让幼儿复述故事效果好的多。在小朋友们熟悉故事内容后,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幼儿利用小猫、鱼竿、老猫等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在表演中,大部分小朋友能很好地复述出故事内容,而且小朋友们表演故事的兴趣也很浓。这样就提高了幼儿的复述故事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幼儿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内在的需要,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求知兴趣,因此,在让幼儿从喜欢听故事到自己讲述故事,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孩子就能主动学习。教师不定时的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回家把老师在幼儿园讲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帮助记录并带回幼儿园。这样一来,孩子便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树立完成任务的意识。

二、以日常教学工作为辅促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1.加强值日生工作,明确其主要的任务

值日生工作作为幼儿园最常见,同时也是幼儿最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形式。孩子们在值日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做事积极性、主动性、持久性是一般教育活动所无法达到的。运用值日生工作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应该是较适用的一种方法。

2.通过各种听说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游戏活动在幼儿期的各个阶段都是十分喜爱的,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比较适宜的。首先是听清、理解交待的任务,孩子们既要听清任务又要理解任务的内容,我们就相应组织了训练这一方面的游戏,如“传话”、“看谁记得牢”、“听得清、做得对”等。其次记住应完成什么任务,该怎么做,我们开展了游戏“大挑战”,给幼儿布置多项任务如“看一本书、画一张画、制作一张贺卡”,幼儿可拿着“任务卡”逐一去完成。游戏中的趣味性、操作性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内容、要求的记忆,并增强了他们在完成过程中的主动性。运用图示法教幼儿记住任务,正确的完成任务。例如离园四件事:放玩具、摆椅子、整理小箱子、取衣物,设计一张相应的图示,让每位幼儿走出教室都能看到这张图,提醒幼儿完成任务。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家园合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让家长们有效地配合教育,做到家园互动非常关键。幼儿园中布置的许多任务都需要幼儿在家完成,因此家长的协助配合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另一重要途径。比如:校讯通、幼儿口头通知、书面通知等,让家长清楚督促的内容,并认真填写反馈单,使教师了解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家长还可以向幼儿提出任务内容,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完成任务的情况,在班集体和家庭中不断地树立榜样,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得到增强。

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方式。幼儿园中布置的许多任务都需要幼儿在家完成,因此家长的协助配合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另一重要途径。比如:校信通、幼儿口头通知、书面通知等,让家长清楚督促的内容,并认真填写反馈单,使教师了解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家长还可以向幼儿提出任务内容,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完成任务的情况,在班集体和家庭中不断地树立榜样,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得到增强。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设想周到,并坚持到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我们为孩子付出十分的耐心、恒心和爱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我们的话,和我们做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所期待的结果也会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学前教育[M].2010年第2期

[3]由圣宏.环境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邹倩,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