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时间:2023-05-30 10:2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模式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学案导学、五环节四板块”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教学的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着眼于教师“教”及学生“学”的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健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联动完成目标任务的教学流程。

“五环节”是“创造情境,导入新课”“目标导向,自主学习”“问题驱动,交流展示”“当堂检测,评价矫正”“学后反思,解疑释惑”。

“创造情境,导入新课”就是利用生活经验、时政热点、趣味故事、古诗、角色扮演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

知欲。

“目标导向,自主学习”就是围绕问题情境,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关键,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问题驱动、展示交流”就是通过问题预设,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的生生、师生互动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中达成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是核心,具体做法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预设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到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当堂检测,评价矫正”就是新知识的运用、检测和纠错。这一环节主要是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新知识的运用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有层次、有序列的检测问题,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快乐。

“学后反思,解疑释惑”就是对所学知识、方法的反思,困惑问题的质疑探究突破。只有“学后反思,解疑释惑”才能提高新知识的建构、运用、拓展,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大教学板块”是“导”“学”“练”“思”。“导”是该教学模式的第一大教学“板块”。“导”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知道本框(目)的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教材的基本结构、基础知识,补充的储备知识及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导”的作用下,自主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学习基本知识,扫除知识障碍,奠定知识基础,为下一步的“学”做好知识上的储备。二是接受学法指导,学会运用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探究、推论等学习方法;为“学”奠定基础,为知识的迁移、拓展与延伸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人文关怀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去收获尽可能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冲击着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同时也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初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基础科目,其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加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和探索,同时也不忽略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们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改变当前政治教学高耗低效的状态,构建有效且高效的课堂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

一、构建和谐、平等、关爱的政治课堂,充分展现人文关怀

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教学姿态问题。“严师出高徒”,多数政治教师都在教学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学生“怕”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循规蹈矩,就会认真学习。因而,在授课时,总是习惯性地板着脸,给人一种严肃、刻板而冷漠的感觉。学生因此而心生畏惧,不敢与老师打交道,无形中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政治课本身的教学内容问题。在多数的教师和学生眼中,政治课的内容就是一种政治的教化,其中既缺乏人性的温情,又没有吸引人的趣味。因此,缺乏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加在一起就会严重弱化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重塑形象,微笑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宽容、睿智和幽默,关心、信任、包容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政治课堂充满和谐和关爱,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听其言,会其意”,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调动起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需要和兴趣。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局面必须要改变。教师教学时,应将学习和教学实践、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实质,提高学习兴趣,不要将政治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生搬硬套。

二、创设悬疑、矛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疑”指的就是问题。只有有了问题,才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人才能积极地探索、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这也就是说,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求知愿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提出一些悬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范围着手,提出一些存在认知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设置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政治问题情境,一方面能提高知识的亲切感和熟悉感,降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内容的难度;另一方面还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引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效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施恰当、个性、合适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整体效果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班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作为教学依据,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种教学不足的情况,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学程度低于他们的现有水平,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教学过度的情况,即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学程度高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教学活动基本无效。“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立足于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获得认知水平上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主体性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弊端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传授教学大纲规定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像一个容器,教师的教学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集中在对知识的理解上,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很多学生虽然解题能力很强,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评价制度滞后,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仅以学生成绩为依据,不能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精神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每天要做数不清的作业练习,名目繁多的考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按分数排队带给学生沉重的思想包袱。

2.教学目标机械,教学过程程式化

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一成不变,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唯一的评价尺度,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独创性。教学程序按照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操作,教学过程的程式化使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效率低下。转变学习方式流于形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点缀,收效甚微,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有活动,课堂教学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教师也很含糊,如何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3.教学主体错位,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很少,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抑制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新课程实施后,现代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缺乏必要的指导,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单一、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不相适应,落后的教学手段难以体现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而无目的的讨论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反映出教师缺乏课堂控制的技

巧。教学方式采用“问答式”,而不是“启发式”,问题缺乏启发性,教师把教学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师生在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创造。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运用

1.教学理念上,尊重学生探寻物理规律的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实验推导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更,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案设计中,增加了物理学史知识的阅读,延伸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例如《浮力》教学,浮力是力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阅读“阿基米德辨别王冠真假”的历史故事,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揭示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规律,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感觉到物理规律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用物理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浮力》一章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对浮力的应用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浮力”放到力学背景中,联系浮力与压力、压强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物理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培养学生探寻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的

能力。

3.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通过实验认识物理概念,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

和指导者,学生分组讨论,作出猜想,阐述猜想的依据;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教师指导确定探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发挥精讲点评作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思维导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效课堂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第4篇

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实践探究所谓“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善诱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的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是指课程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言之,高效课堂效益评价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核心是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如下探究。

一、教师层面

1.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学习目标。上课时要把学习目标板书出来,向学生作简要解读,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亦要注意情感目标的体现。并且各个学习环节都要紧扣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全力以赴、积极思维、迅速行动,防止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结束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回顾重要知识,加以强化和落实。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提出不同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教师全面掌控讨论过程,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和分层目标。小组组长负责具体事宜,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坚持分层讨论原则,可以先在三个不同层次中一对一讨论,再打破层次界限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对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当中去,调控讨论过程,确保讨论高效、有深度。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和点评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精心准备。

(1)备课时要设计好学生展示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展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展示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主动点评,严禁老师点名,老师可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

(3)学生展示时,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和小黑板,多个小组同时展示,板书认真工整,点评规范大方。

(4)展示和点评全员参与,严防课堂变成几个同学的独角戏。展示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班级要创设一种安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5)学生点评时,老师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与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一个肯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

(6)老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7)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声音是否宏亮、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

4.布置作业,预习新知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下发新的导学案或者训练学案,对下一节课的自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完成学案的时间、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督促小组长收齐并及时上交。

二、学生层面

1.制定目标

每一个学生都要根据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展示内容和点评内容,酝酿情感,极度热情地、主动自发地投入学习,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不断挑战,不断进步。

2.积极讨论

讨论开始前,要再迅速浏览导学案,明确讨论重点,讨论时要做到:

(1)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3)所有小组成员起立,将凳子轻轻放到桌子下面,开始站立讨论;

(4)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A1准备拓展,A2教C1,B1准备展示,B2教C2;

(5)讨论要全员参与,要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杜绝不参与讨论的现象,讨论完后立即坐下,迅速巩固落实。

3.认真展示

(1)书面展示各小组要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

(2)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展示小组迅速派出展示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3)展示脱稿,板书工整、迅速,抓住要点;

(4)展示同学不仅展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也可展示问题、疑难;

(5)既不展示又不点评的同学马上落实当堂内容。点评同学看展示的内容,准备点评,小组长搞好控制,确保效果。

4.踊跃点评

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点评是课堂画龙点睛的关键环节,要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分析,善于借鉴他人或老师的点评,对点评中新生成的疑难要善于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要及时做好笔记,力争当堂学习目标达成率100%。

(1)点评、拓展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对精彩的点评,同学们要掌声鼓励。

(2)非点评同学迅速记录问题要点,注重问题总结,学会质疑、补充,点评人搞好主持,灵活调控课堂节奏(如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可先求助同学,也可求助老师)。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

社会上不管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他们都会关注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尤其是很多学校把每年考取一本二本学生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证教学质量,频繁的考试,流水评卷,基本上周周都有考试,都有评卷,这些都让老师们不得不重视考试。更有甚者,学生的分数直接与老师的利益挂钩,就更造成教师对分数的重视。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应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样就让教师没办法放开手脚,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当然对于新课程理念还有很多老师理解不全面,断章取义,用示范课,观摩课来展现,而无法让新课程理念深入常态教学之中。

2.对语文知识的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凭借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有目光短浅的人看到没有知识也可以获得财富,对知识采用了一种漠视的态度。新世纪之初,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完全分配的制度,读大学就不是能够走出农村的途径了,这几年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那么重要了。

3.不重视语文

高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明显的带有功利色彩,很多学生认为考试的时候不考课本上的东西,所以学习课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对于语文来说,要想提高成绩,是一件非常缓慢的过程,语文的提高,是高耗低效,浪费时间。在语文上努力获得一分,不如在数学外语上获得十分容易。部分学校不重视,部分老师也不重视,学生也出现了不重视的误区。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以后估计用不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还算自己的长项,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传统的篇目又占据了霸主地位,还有大量的文言文,这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基础缺乏

虽然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了,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把基本功打扎实,很多语法知识缺乏,连主谓宾定状补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更是难于理解了。在我教授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无法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讲“革命烈士的鲜血是淡红的,跟一般人不一样。”如此的知识出现在高中学生身上,让老师实在感到汗颜。

二、提高高效课堂的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新观念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40分钟应该是学生作战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要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旧观念。教师要从旧有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做为教学目的。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力和兴趣爱好,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的问题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学这些”的问题。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步骤,确定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能够获得最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2.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最容易采取的模式就是灌输式,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这样的语文课堂无声、无彩、无情、无果。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无作用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高效起来呢?有以下2种做法:

(1)情景创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虽然语文课是基本要用语言来传递一些信息,但有的时候,枯燥的知识仅用语言来表达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手段,去帮助他们理解,进入课堂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

(2)在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改变他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感和抗拒。比如在课堂上总结题型答题技巧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灌输成品。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讨论中总结最实用的技巧,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

3.教师导航,面向高考,主体地位导演化

“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在“混沌”状态中“拨乱为正、力挽狂澜”,把难点问题找出来,把重点问题说出来,叮嘱考点。学生自己不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讲明白,说清楚。讲方法、说经验、谈考试。也就是说,教师是导演,是拍板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宰。在读、写、说、听、观之后,学生要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典型,将偏、怪、难、刁等题统统删去,大胆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维。精讲精练期间也要把握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火候,最后规范一下答题的技巧思路。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5.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头脑,解放了课堂,教师尽量不再横加干扰,把大部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走进大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去读书、读报、读杂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最终走出生活,走进考点。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解放思维。把语文还给学生,但必须时时情系高考,不离考点,让它成为一条似无实有的风筝线,牵动着多彩的课堂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2]黄贤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化学

新课改提倡了这么多年,我们对课堂教学也进行了诸多尝试。然而,我认为我们只是对课堂的表面进行了改革,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至于出现课堂上教学方式花样繁多而学生成绩平平的现象。如何转变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是摆在我们各位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针对我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1.高效课堂的设计要切实落实三维目标,要明确课堂中完成谁的任务。课堂中是老师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还是让学生完成他们“学”的任务?通过学习,我真正懂得了,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是完成学生“学”的任务,而不是完成教师“教”的任务。

2.高效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效,才能实现课堂的整体有效。“让学生先学”使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提供材料。在学生自学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经过读书、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重点引导的部分。打造高效课堂,让先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升华。

3.高效课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展的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退到幕后,把表演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演员,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教师成为导演,有效地指导。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二、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课改就是要改变固有的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真正将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创设课堂情境,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一个积极学习、尽情展示的氛围中。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课堂上应多关心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她的“自己人”,运用“自己人效应”,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够质疑,就表示他在进行着积极的思维,如果凡事顺从,就不可能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融洽、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慢”的艺术,凡事“欲速则不达”。这儿所说的“慢”,不是慢慢腾腾,消磨时间,而是对学生要有耐心。课堂中教师要多点耐心,少点急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在学生看书时,在学生思考时,在学生做题时,在学生展示时,要尽量“慢”下来。

第7篇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随着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务院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条例。这使得每个教师不由自主地思考——在这么少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们应该讲什么?怎样讲?哪些教学模式更适合新形势的需要?……显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而时间减少与效益提高的矛盾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选择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变化,在课程编制、教学管理、教材呈现、教与学的方式、考试评估以及学校发展、师资培训、教师发展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产生了巨大反响。

自2008年起江苏省实施新高考,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一门只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客观上把信息技术学科边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层面调整策略,信息技术课时不断减少。由此可见,高效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所谓“高效”,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效益。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切身利益考虑,守住教育教学阵地,认真思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用好用足课堂时间,从而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整合多种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单一”是课堂大忌。多样化是新课程的追求,因为只有多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因此,整合多种教学模式,设计多样课型,打造高效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将教学视为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认识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较大,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的学校甚至硬性规定一堂课上教师的讲授不得超过多少分钟。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一点,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学生有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教师能不能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能不能当堂激活学生?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只能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更谈不上打造高效课堂了。

事实证明,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好的讲授是受学生欢迎的。如《百家讲坛》,红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这充分证明讲授法并没有过时,关键是讲授的内容能否吸引学生,语言是否生动幽默。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的讲授只有以广泛的阅读和深厚的积累作为支撑,讲授才会富有魅力,课堂才会具有广度和深度。例如讲计算机硬件系统,如数家珍;讲计算机病毒,义愤填膺;讲多媒体制作,绘声绘色……

当然,讲授应该是启发式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必须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是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

2.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试图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复原、模拟场景,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情境一:周末去市图书馆借阅图书,如何通过市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查询所需图书的位置及借阅方式?

情境二:5.1小长假和家人自驾游浙江千岛湖,设计行程路线及查询餐饮住宿?

情境三:学校组织购买校服,请查找校服的价格,并设计一套适合本班的校服?

这些情境的创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具有梯度性、开放性和现实性,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造了条件。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各小组热烈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由于学生的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设定若干问题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这一模式的教学进程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教学的质量。同时,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学生要由问题开始,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不断促使自己探索。

在Word小报制作一课中我给出一份上届学生制作精美的小报,围绕小报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①小报如何排版才会更精美?②小报中图片的使用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③如何设定文字格式会使小报看起来更美观?④小报编辑中不同颜色的使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⑤你认为这份小报如何修改会更精美?

整堂课学生都在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并且不停地质疑、提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频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效率很高。

上述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各有特色,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一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各种模式也可以进行交织、交替。所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并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并不断创新,正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活力所在。

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然,追求高效课堂,我们还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三、追求高效课堂,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1.课堂角色定位要准确

“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两者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动,共振,实现意义建构”。课堂教学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两个主体,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程度决定了课堂效益的发生的水平。

追求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在课堂上应该是引领者、观察者、指导者、服务者、督促者、合作者、激励者、设计者、组织者、开发者、学习者、评价者等。

学生的角色定位为:主动学习者、问题发现者、教学设计者、资源开发者、过程评价者、知识创生者、问题解决者、积极合作者、课堂责任者等。

作为课堂上的两大主体,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思想基础。

2.问题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从疑问开始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可见,质疑是学习的开始,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没有质疑的发生就不是真正的教学,没有问题的发现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所以,能质疑是学习的品质,提问题是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

3.高效课堂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我国最古老的教学原则,早已渗透到教育教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应试教育早已严重地背离与摒弃了这一优良的教育传统,使学生学习生活失去了色彩,失去了快乐,学校变成了可怕的文明监狱。在高效课堂的追求中要求教师深入研究课标,研究课程,吃透教材,挖掘文本,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情,结合实际,以此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这是循序渐进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吃透学情,合理建构课堂,整合多种教学模式;第三步就是教师要用心备课,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步应做什么,应怎么做。

4.高效课堂要有情感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告诉我们,课堂要有灵魂,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无疑是催化剂,撞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如此才会有智慧的灵光闪现,才会有高效课堂。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以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我们研究现代教学理论,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探讨属于适合学校、教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都是必要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从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进而走上一条幸福而快乐的学习之路。

四、结语

教育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涌动另一朵云,一个思想影响另一个思想的浩大工程,是浪漫的、诗意的,但同时又需要其中的每个人带着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灵,做史上最艰苦卓绝的跋涉,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取法的人……”今天,作为一线的有责任感的教师,在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期,我们站在新课改和新高考的十字路口,我们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我相信:长路漫漫,前景广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会继续研究新课程,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教育这方苗圃中孕育希望,收获幸福,让教育绽放出最美丽的容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1版.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各个学校当前课程研究改革的主要方向。要高效必须先有效。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及实现的途径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相对无效、负效而言,高效相对低效而言,因此有效是高效的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要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同时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上也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近十年的教学改革中比如情境设置、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生本教学等,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模式,我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化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教学改革弄成了运动一拥而上,更有甚者死抱一种模式不顾环境等情况的改变,结果将自己的教学弄成了“四不像”。

二、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教学高效化的方法

马卡连柯说:“只有在学会15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在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当教师将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的话,他就会时刻要求自己去关注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知识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而用不同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和谐、积极、友爱、愉快的氛围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

首先,课堂上教师要能根据教材各章节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

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授《钠及其钠的化合物》中的过氧化钠时,由于教材只有资料卡中有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的两个简单方程式,学生根本没有感性认识和理解。这时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实验的设计如下: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验与体会到生成的水可以灭火和

水又可以点火的感性冲突(价值冲突、思维冲突、情感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堂上此时更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或特点去主动调节自己的教学模式,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改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比如可以由学生设计简单而又观察效果俱佳的实验设计方案来证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以下是通过比较,感到不错的设计和实验:

这样只要提供简单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当家做主,使课堂从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变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这个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规的一环立刻将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了。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表达观点、多合作探究。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留下空白让学生的思维飞转、思绪起伏、主动思考,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基本达成了。

其次,在课堂上针对课堂必要的知识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的讲解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化学知识是需要练习来巩固的,但要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在严格训练中内化知识、升华感情、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才可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和利用率。在上到化学水平测试复习课时,针对一次模拟测试卷,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和生本教学模式。讲解前留给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思考的时间,由学生小组先讨论并找出自己组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当他们都无法解决时再由师生合作讲解,这样通过模式的改变,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确保既有高效的学习效益,又有高效的学习动力,同时使他们产生和提高了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通过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良性的互动,鼓励了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多边合作的过程,只要教与学“合作”默契,就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三、在课堂外将自己的教学高效化的措施

首先要备好课,充分发挥各级教师的专业优势,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及时教学反思。邀请同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议,邀请专家学者听课评课,以虔诚的态度接受每一个听课者的意见,以科学的态度慎重对待每个评课者的建议。写下自己的心得,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来自于不同方面的声音的理论,把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或者通过其他教育资源系统,看看网络上各地教师的课是怎么上的,然后来改进自己的课堂行为,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水平高效化。俗话说,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个传统的俗话,反映的就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本身的知识要求。

其次要积极地进行“小课题”研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活问题”,要善于发现并总结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大师李镇西校长曾经自我总结道:他就是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写作。”(四个不停地)不断地完善自己,走出了一条成长之路的。

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的优越性,将课堂高效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外可采用兴趣合作小组、社团活动等模式将教学效果具体化和感性化。比如,在研究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课堂教学中,当时由于学生切的钠粒有点大,除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的现象,还有钠粒最后突然炸开以及溶液中黑色物质和红色物质的出现。因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的集体同意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小课题研究。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思维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扩展。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样,将课外教学模式多样化对课堂高效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师生关系会更为融洽,教师享有了较高的威信,实现了师生的情感交流的互动。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发现还有许多更需要改进的地

方。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势下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由于有了不足的动力,才会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在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常华锋,朱莉.生本教学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G・H・S・R”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

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尝试“G・H・S・R”这一课堂模式,就目前实验情况来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下面,笔者就以《安思与奶牛》的学案设计为例,来探究高效课堂的支点所在。

“G・H・S・R”分别取自“收获”(Gain)、“互助”(Help each other)、“展示”(Show)、“内省”(Reflect on oneself)的英文首写字母。

“G”强调收获成果的过程,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节课从教师引领下的收获成功开始。我们知道,教学是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实现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才能以最经济的“教”彰显最大化的“学”。如《安恩和奶牛》“收获篇”设计为:

一、词语积累

1.会读会写下列词语:羞怯、干瘪、腼腆、褶撂、木屐、锃亮、嶙峋、蹭、反刍、翕动、纯粹、瑕疵、粗糙、踌躇、窘迫。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锃亮、瘦骨嶙峋、熙来攘往、翕动、瑕疵、粗糙、踌躇。

二、常识积累

1.关于丹麦作家延森。

2.关于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三、写作技巧积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设计[设计说明]:

“收获篇”的内容来自教师的精心设计,重点放在学生该掌握的基础点、学生容易遗忘的能力点上。教师是收获内容的设计者、提供者,而学生则是收获者,教师不是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巡警”,而是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的良师,是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益友。“收获”在这一环节里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在于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迸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为庄稼成熟在田地里不是收获,颗粒归仓才是真正的收获。

“H”强调的是收获的方式。由于“收获篇”的内容已在课前让学生知晓,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应该说能知晓和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但由于学生所阅读文本的内容不同,设计收获角度和难易度的差异,特别是对文本的解读中,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和文本中人物对话的能力差异,学生虽然有自主探究、有自主分析,但当他们探而不得、究而仍惑的时候,小组互助、大组合作就成为学生求知过程中必需的一种形式,当这种需要成为习惯的时候,小组互助就彰显了它特有的功能。人际关系的融洽、智慧火花的迸发,不仅仅使学生解决了问题,提升了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美德。同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互助中得到了彰显和提升。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互助的内容其实也是展示的内容,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必须要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取”和“舍”的关系。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设计好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量表,同时要指导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与记录。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互助”真正互助起来。

“S”(展示),强调收获的亮点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课堂上,活泼的、胆量大些的同学往往会有很强的表现欲,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而腼腆的、木讷的同学却羞于展示,因此,更应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不会表达,我们就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他们不会倾听,我们就教给他们倾听的技巧;他们缺少勇气和自信,我们就激励到他们能大大方方地面对听众为止;他们对老师的方式方法不再感到新鲜,我们就要用无穷无尽的创意去牢牢吸引住他们的眼球。老师的活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掌握知识的技巧,不在于传授能力,而在于培养提升能力的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55-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组织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角色定位、课堂教授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是总体来看,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科学的、稳定的教学模式还未完全普及,传统模式留下的许多弊端依然需要。可以说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育正处于革故鼎新的关键阶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保证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二、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中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中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生动性、协作性、综合性。所谓的生动性就是阅读内容要和学生的兴趣与理解能力相适应,要保证学生读得懂、愿意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须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所谓的协作性就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都要保持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受限于年龄,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阅读内容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师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保持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打造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模式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理念,注重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实际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基本都是教师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节课的形式。阅读的本质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阅读内容产生独特的理解的过程,然而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物选择死板、问题设置陈旧,甚至连答案都是固定的,这与阅读的本质背道而驰。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们难以对阅读产生兴趣,遑论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具体的操作流程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小学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模式的基础,在此之上需要具体的教学操作,笔者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角度出发,将具体的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课前的有效准备

教师由绝对主导者向学生的引导者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能力要求的下降,正相反,新课堂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采用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评估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有效的备课,例如搜集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手法等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信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目标;摸清学生的爱好,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

2.课上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工具、课堂话剧。通过辅工具将图像、视频等文字形式之外的信息引入课堂。这些信息比文字信息更直观,更能还原学生阅读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场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多元的信息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学习,符合理想阅读课堂的综合性要求。通过这些辅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能够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找出的文章的核心段落和核心思想高效地传达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3.课上的合作交流

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新东西,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要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进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课下的总结与反馈

下课铃的响起只意味着课上时间的结束。在课下,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寻求学生发表对于课堂授课的感想,并结合这些反馈的信息对已经结束的授课工作进行总结,明确自己在这次授课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下一次的授课更加完美。

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可以被打造的,这需要工作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当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阅读模式普及后,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任务。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尤其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1、要吃透教材与课标

一节课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教师是否吃透了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只有紧扣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知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则要求通过合适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要编好学案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就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成"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3、要了解学情

无论是在学案的编写上,还是在课前的准备上,还是在课中的讲解上,一定要了解学情。比如每节课上课前,一定要检查或抽查学生的学案。一方面是督促学生要认真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同时要了解学生每道题的做题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只有这样,你在课前任务的分配上和课中的点拨?讲解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4、课前要认真备课,课上要灵活应变

课堂上瞬息万变,学生不一定会问到什么问题。这就要求课前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学生提出的问题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云。同时要求老师要又灵活的应变能力,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既要小心地呵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又要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探究,而不至于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对细枝末节问题的扯皮中。

三、优质高效历史课堂模式初探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学校也在努力,我们历史学科也在探索适合我们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我们摸索的模式和最初设想介绍给大家。

1、预习

预习主要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各种方式,完成预习内容。预习很重要,预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展示是否精彩和课堂是否有效率,预习的差距也决定了成绩的差距,所以要给学生讲到预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检查或抽查督促学生预习的完成。

2、展示

展示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将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之所以要利用课间十分钟,是因为如果学生上课后才将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将会占用不少时间,往往会出现每节课都讲不完,每节课都拖堂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在每节课之前,提前把任务分给各组。

第二个环节:上课后前5分钟,通过抽查或提问的方式,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预习时要有意记忆。

第三个环节:各组学生代表对展示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质疑,老师及时点拨。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0-25分钟,也是整个环节最精彩的部分。这个环节最能锻炼学生胆量,最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个环节,展示学生只有在预习充分地的情况下才能展示精彩,其他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讲的情况下才能提出质疑。当然这个环节对老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学生在展示和质疑时,什么问题都有可能提出,什么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教师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点拨才能及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指点迷津?拨云见雾的作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课堂小节能使整节课知识网络化?体系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当堂检测能起到巩固和检查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做到及时纠正。

这就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模式。当然,针对历史学科,尤其是在新课程下专题体例?中外混编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每节课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问题化?网络化外,我们还非常重视单元小结?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分为基础测试和能力测试。基础测试主要是将单元内容问题化,然后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测试主要是出一些立意高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找寻信息、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堂模式实施一年多来,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探究潜力激活了,师生关系更和谐了,学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杰.试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4(15).

第12篇

一、“125”高效课堂模式课前准备

1.老师做好充分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关键。那么如何备好一节课?渭南市实验小学的王晓丽副校长报告(1)潜心研究――独自备;(2)博采众长――借脑袋;(3)实践反思――进课堂;(4)梳理内化――获提升,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要研读课标,把握教学方向;钻研教材,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研读学生,确定教学起点。借网络、书本、同伴的智慧备好高质量的教案。同时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处理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练习题,加强实践应用,拓宽数学知识领域,进行充分的预设,尽可能多地设想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突况,预先准备,做到未雨绸缪、胸有成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推进才会高效流畅。

2.学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生自觉性差,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地理解成看数学书。所以,我要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有目的地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在预习中存在的不理解的地方可做好标记。这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二、“125”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实施

“125”即把35分钟分为10+20+5三段,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借助一定的辅助设备,完成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

1.设置悬念性问题,让孩子自主学习(前10分钟)

课堂前10分钟让学生带着我精心设置的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主学习。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逐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变化提出问题,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目的性会更强,自学效果会更好,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再次自学可能也会无师自通的。

2.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中间20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对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发挥小组同学的智慧,互相探究学习,以求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都能解决,仍有相当部分是无法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解决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因此,“合作探究”过程需要教师的参与。

(2)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更是知识的传递者,在小组合作中有一部分知识学生还没有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将知识内化,变为己有,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3.精选练习题,及时巩固,达到高效(最后5分钟)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有针对性的和创造性的练习题。习题不宜设置过多,我一般设置3道习题。第一道,以考查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主;第二道,本知识点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在考试中会以何种题型呈现;第三道,如果本节是新课,就应渗透下节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果是某一知识点系列中间部分,就要考查前后知识的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复习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如果是本知识点的最后一课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当堂梳理归纳,亦可布置练习,加以指导,让学生课后自己梳理归纳。整节课在预习的基础上采用“125”课堂模式,这样既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125”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