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蔬菜加工

蔬菜加工

时间:2023-05-30 10:2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蔬菜加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蔬菜加工

第1篇

关键词:蔬菜加工;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近年来,国内蔬菜价格连续出现大幅度波动事态,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经常遭受很大损失,越是价格低迷期,更使大量菜农出现卖菜难,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降低,特别是有些叶菜,难保存,保质期只有几天,一旦出现滞销,所有蔬菜会短时间烂掉,使许多菜农损失惨重。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的总产量为世界第一位。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水果产量达到0.62亿吨,蔬菜总产量为4.10亿吨。但是果蔬产品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加上我国的果蔬深加工水平不高,使现阶段我国新鲜果蔬腐烂损耗率达到30%,发达国家则还不到7%,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果蔬的深加工变得非常迫切。只有发展蔬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才能让寿光的蔬菜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发展蔬菜深加工的形势和现状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果蔬脆、脱水蔬菜等蔬菜深加工产品市场行情呈上升趋势。从食品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比例看,我国为0.4:1,发达国家为2.6:1,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为20%-30%,发达国家90%以上,这个数据也说明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将来必将成为寿光蔬菜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途径。2.特别是在今年4月20日开幕的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许多参展商,借此“东风”,很好的展示自己的产品,寿光企业鲁派、七彩庄园、赛维科技等生产的果蔬脆在蔬菜博览会上销售情况十分火爆。3.外资企业更是借助自身技术优势,借菜博会“东风”,为产品做起了宣传。我们有“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有丰富的优质蔬菜资源,也正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发展蔬菜深加工,也是改善农民有些季节年份卖菜难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发展蔬菜深加工目前存在的问题

1.蔬菜种植规模化偏低、标准化不高。蔬菜种植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抓蔬菜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生产出高标准的蔬菜,才能加工出更好的产品。对严重被有毒有害物污染的蔬菜应予以弃用,对轻度污染或有办法去除污染物的蔬菜则可做相应的科学处理。这种处理是蔬菜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现代市场和消费心理的现实需求。要想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一体化,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努力过程。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在寿光要实现销一体化,需要有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结合,而资金的约束,再加之企业研发人员少,对短期市场前景不看好,也是影响蔬菜深加工的重要因素。

2.缺乏先进的转化加工技术和机械设备,不能及时进行产品规模加工,每年造成10%粮食、25%瓜果、30%蔬菜腐烂变质,再加上包装保鲜不善造成的储运消耗,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300亿元。世界上发达国家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目前国际间存在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对蔬菜深加工面临巨大压力。

3.市场的开拓需要一个过程,在国内蔬菜深加工成本高,市场没有形成规模,群众在认识新鲜事物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4.蔬菜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都是以蔬菜流通为主,蔬菜加工企业很少,规模都很小,蔬菜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普遍较为落后,有些加工企业根本无生产技术可言,它们多是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级、清洗、消毒、包装、配送,以生产冷冻蔬菜等中低档产品为主,几乎没有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低。

三、发展寿光蔬菜深加工的对策

1.各乡镇街道抓好蔬菜质量。今年各乡镇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对蔬菜的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销一条龙,乡镇农技人员定期指导、检测,对蔬菜的质量实现高标准、严要求。

2.各乡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化种植,实行专业化运作,对市场把握能力强,同时能很好的辐射周边群众,带动农民更好的增收。如“胡萝卜之乡”化龙镇,本镇已有13个大型农业园区落户大西环,占地均在300亩以上,最大的占地2000亩,投资6000多万元。政府在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企业服务的同时,着重引导企业搞好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同时申报注册化龙胡萝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好深加工项目,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3.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人员。我市积极向国外公司学习,并在寿光高科技示范园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科研人员在寿光的科研发展创造了条件。山东赛维绿色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医麦科技公司共同合作,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品维益蔬贝胶囊项目,填补了寿光蔬菜产业高端产品的空白,年产品维益蔬贝胶囊5000万粒,产值3亿元。该项目通过基地建设,2000余农户将直接受益,还将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拉长了蔬菜产业链,提升了寿光蔬菜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迅猛促进了寿光经济的发展。

4.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市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寿光天成食品有限公司和寿光天福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立足我们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区域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目前,我市已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几十个高效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上百种经过深加工、精包装的优质农副产品,从这里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5.寿光市应重点扶持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并鼓励城市中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蔬菜领域形成“重量级”的蔬菜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雄厚、技术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带动一批蔬菜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蔬菜加工产品的结构,在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快速抢占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制高点,在传统的保鲜、冷冻、加工、配送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脱水蔬菜食品、浓缩果菜汁、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

综上所述,发展蔬菜深加工,让寿光的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让我们的菜乡人民为国家的发展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廖小军.果蔬加工技术四大趋势[J].江西食品工业,2002(02):46-47.

[2]王维亮.蔬菜精深加工前景广阔[J].农产品加工,2010(10):9-10.

[3]刘劲哲.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现状和建议[J]. 蔬菜,2010(08):1-3.

第2篇

铜梁县白羊镇水碾村是远近闻名的咸菜村,犹以六社为甚。1985年春,六社菜农苏培志到县城卖菜,发现邻摊合川市菜农的两大筐咸菜十分抢手,价钱可观。苏培志决定把蔬菜加工成咸菜,既可免去蔬菜烂市之苦,又可长久存放,随时上市。他在县里买回良种菜籽,在小麦、玉米、桑树行间等空地种上大头菜、青菜、羊角菜。冬闲时节,别人闲着烤火打牌,苏培志一家人忙着加工腌制成菜。几年下来,苏培志靠加工咸菜买了新房,供出两个大学生。

见苏培志加工咸菜赚了钱,乡亲们也跟着干了起来,不仅在一切空地上种菜,还放干稻田里的冬水种菜。每到春节前后,家家户户洗、晒、晾、切、腌,全家老小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做出的家居咸菜,色香味美,成甜皆宜,脆而不绵,辣而不燥,很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占据了县城市场,而且远销到重庆、遂宁、永川、合川等10多个市县。

后来,村镇干部调查发现,市场上、超市里咸菜品种众多,但价格高、数量少。物美价廉的家居成菜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加之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加工易、周期短,比较适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而要把咸菜产业做大,就要成立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解决~家一户无力远销、村民相互杀价等问题。由于合作社采用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解决了菜农产销的问题,赢得了更大市场。

“这两年,县里大多数单位都办起了食堂,我们村的家居成菜很受欢迎。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要数我们水碾村的咸菜摊位生意最好,价格最高。全村2012年做出的咸菜超过300吨,收入达180万元。”赵维炳说。

英德农民:供港蔬菜无滞销一年摘掉“贫困帽”

程景伟

在大片的菜园前,广东省英德市农民李日繁随手摘下一根豆角,折了几折便往嘴里送。他指着菜园里的蔬菜说:“这些都要销往香港,质量、安全没问题,可以直接生吃。”

能为香港同胞提供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李日繁十分自豪。不过更令他开心的是,过去一年里,他种植的供港蔬菜获得了近4万元的收入,让他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

李日繁所在的锦田村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全村不足1800人,长期以来超过三成的村民生活在标准贫困线以下。自2011年建立起村级供港蔬菜基地后,村民的经济状况开始有了改善。

在锦田村,像李日繁这样因种植供港蔬菜而脱贫的农户有300多家,2012年平均每户增收约3万元。英德市英红镇党委副书记王柯孺介绍,目前锦田村供港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2011年以来,基地日均售出供港蔬菜瓜果近10吨,高峰季节一日可达20多吨。“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村民们载着自家菜园里的蔬菜来这里过秤,场面很热闹,这在以前是看不到的。”锦田村的村干部如是说。

据介绍,广东省东莞市一家资质较好的公司每天都会到基地收购蔬菜。村民与该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设定保底价,然后按蔬菜的质量等级定价,村民没有蔬菜滞销的后顾之忧。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该公司还为村民种植供港蔬菜提供一条龙服务,除了负责收购,还发放优质平价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并派遣技术员长期驻村指导。

第3篇

5.3通风

5.3.1加工、包装车间应通风良好,配有换气设施或空气调节设施以防室内温度过高,

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5.3.2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3.3排气口应装有防止害虫侵入的装置,进气口应装有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器应该能被清洗和重新安装。两者均易于拆下清洗或更换,室内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以防止空气对产品的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5.4供水

5.4.1生产供水:工厂有足够的供水设备,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必要时设置储水设备,应有防治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循环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上述规定。

5.4.2制冰供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制冰及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5.4.3储水池(塔或槽)应以无毒,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建成,并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5.4.4用于制冷、消防和其他类似用途而不与原料或成品直接接触的非饮用水,应使用完全独立、有鉴别颜色的管道输送,不得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联结或倒吸于生产(饮用)水系统中。

5.4.5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5卫生设施

5.5.1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其设施应采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可防治害虫、老鼠进入,并能避免废弃物污染厂区和道路。

5.5.2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废水、废弃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厂区内部的排放有害气体和煤烟。生产车间的下水道口需设地漏、铁栏。废气排放口应设在车间外的适当地点。

5.5.3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应设有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淋浴室和厕所。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em以上。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照明,且通风良好,并设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淋浴室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5.5.4洗手、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建成,其设计和结构应不易藏污纳垢,并易于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应设热水和冷水洗手设施,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过的手再度污染。洗手间内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备(每25人设一个洗手水管,每50人设一个消毒盆)并备有洗手剂、清洁剂、消毒剂和干手设备。洗手的警示语要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生产车间进口处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或备有防污染鞋套。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成45。角坡形,池深足以浸没鞋面,生产经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方能进入车间。

5.6贮藏库

5.6.1贮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测定自动记录仪、自动温度报警装置,保证切割蔬菜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温度在4℃±0.5℃。

5.6.2贮藏库内应各有垫板,垫板高度不低于10em,库内灯光应有防爆装置。

5.6.3贮藏库门设有风幕装置,以备开门时防止外部温度的影响。

5.7实验室

5.7.1工厂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质量检验室,检验室应具备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所需要的场所和仪器设备。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对鉴定,及时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未开展检测的项目,可委托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食品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7.2实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实验室操作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5.7.3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实验、检验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单。试验和检验的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5.7.4如对检验结果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6设备

6.1加工设备

6.1.1设备的设计、构造和安装必须满足加工的要求。

6.1.2设备与设备之间应排列有序,各工序所用设备和容器不得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6.1.3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彻底清洗、消毒。

6.2操作台、工器具和传送车等,应用无毒、无味、坚固、不易生锈、易清洗消毒、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

6.3盛放食品的容器、工器具不能接触地面,废弃物应有专门容器存放,必要时加贴标识并应及时处理。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和装置的设计有专门的用途和适当的维修。为了防止污染,这些设备应该和食品贮藏、加工、包装的地方严格分开。

6.4制冷设备:产品冷却设备的设计应该能够尽快达到和维持所要求的温度,设备上应设计有控制和监测温度的装置。

6.5温度测量装置:为保证温度控制精确性的需要,应该安装、校正和维护温度测量,记录装置。

6.6磁铁:在某些操作(如切块、切片或填充)的前后应该安装磁铁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污染;磁铁的磁力大小要适合需要,如有必要要进行检测。

6.7金属检测器:金属监测装置的安装、校正和维护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来作,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杂质,这可能包括产品性质的调整、目标金属的选择、设备大小和速度调节等。

6.8计量器:流量计(如氯喂料速率计量器、气压计等)在安装时和随后的每一年都要进行校正以确保精确性。

6.9其它仪器:其他必要的控制关键因素的专门仪器也要到位,如有必要也要进行校对(如氯注射装置、氯浓度检测设备、pH计等)。

7机构与人员

7.1机构与职责

7.1.1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各部门均应设置负责人员,以监督或执行所负责的工作。

7.1.2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定期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l生产经营人员,定期组织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7.1.3品管机构应独立设置,并直属于工厂最高领导,对工厂监管负全面管理职责,并有充分权限以 执行品质管理任务,其负责人有停止生产或出货的权力。

7.1.4品质机构应有食品检验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作业现场品质人员配置。生产负责人与品质管理负责人不得兼任,其它各部门人员均可视实际需要兼任。

7.2人员与资格

7.2.1品质管理部门应配备掌握专业知识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7.2.2品质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两年以上食品卫生管理经验,熟悉掌握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7.2.3质量检验人员应毕业于检验专业或上岗前应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检验资格证书。

7.3教育与培训

7.3.1工厂应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人员应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7.3.2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忠于职责、以身作则,并随时随地督导及教育所属员工确实遵照既定作业程序或规定执行作业。

8卫生管理

8.1 工厂的卫生管理

8.1.1工厂根据本草案的要求,制定卫生实施细则。

8.1.2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权限监督全体职工执行相关的卫生和管理规范。

8.1.3卫生管理机构职责: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8.1.4维修、保养:建筑物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8.1.5清洗、消毒:应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经常清洗和进行必要的消毒;设备、工器具、操作台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蔬菜原料或产品;每班工作结束后或在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8.1.6除虫、灭害: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1.7有毒有害物管理: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8.1.8污水、污物: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者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排放: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物集聚孳生。

8.1.9废弃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堆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N处理;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8.1.10卫生设施: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8.1.11工作服: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2车间设有专职卫生岗,负责监督检查进入车间人员衣着和消毒情况。

第4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作为世界上水果罐头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水果罐头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而且反映在品种、技术、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对水果深加工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消费量更是增长迅猛,而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产量及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M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拟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建,提出了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新引进罐头生产主要工艺设备190台(套/组),年加工能力将由原来的14000吨增加到24000吨。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水平等做出判断,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为此,本人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体系与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实际密切结合,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对本项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选址位于S镇的经济开发小区,选址区域内自然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适宜项目建设。本项目总的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其中,将建设一座库容量为5000吨的冷库(含速冻间),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气调库1100平方米;冷库配套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扩建8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购置安装制冷和气调设备,并根据生产产品的需要购置罐头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检测设备等。

本项目冷库设计高9米,层高2层,框架结构,外饰面采用高档自洁净墙涂料,内墙采用瓷砖饰面,达到卫生标准。保温层采用熔重40公斤/立方米聚氨酯保温,内墙保温层厚度120毫米,外墙保温层厚度180毫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设防。污水处理池有效容积800立方米,采用厌氧工艺,砼浇筑,内壁刚性防水。冷库制冷设备使用某冰山集团活塞式氨制冷设备,低温冷藏库温-18~-21℃,气调库库温1~3℃,确保贮藏后果品硬度、口感、外观等综合指标符合国际市场标准。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现行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项目实际,本文将选取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动态指标,以及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等静态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做出分析和判断[2]~[3]。所选取的各项指标汇总详见表1。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前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301.8万元,第3~11年为2694.8万元,第12年为6563.9万元;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后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593.1万元,第3~6年为2403.4万元,第7~11年为2401.8万元,第12年为6218.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6.2%,税后为30.6%,均大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本项目的税前财务净现值为9227.8万元,税后为7466.2万元,均远大于0;本项目的税前投资回收期为4.05年,税后为4.50年,均短于同行业类似项目的平均投资回收期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息税前利润总额及年均利润总额均为1980.28万元,年均净利润为1683.2万元,年均利税总额为2118.88万元;本项目总投资5420万元,项目资本金为242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6.54%,资本金净利润率为69.55%,项目投资利税率为39.09%,均明显高于本地区类似项目的盈利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表1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汇总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 明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才可行。

财务净现值FNPV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可行。

投资回收期 反指标,只有当指标值短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总投资收益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才可行。

资本金净利润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投资利税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注:上表中CI表示现金流入量,CO表示现金流出量,i为基准折现率。反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差;正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好。

四、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销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收入和税金等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该盈亏平衡点一般用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4]~[5]: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强。

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固定成本为3173.86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6390.0万元,年均可变成本为11097.2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138.6万元,则本项目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由此可见,只要当本项目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61.58%,项目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项目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整体风险程度较低。

(2)项目敏感性分析

项目敏感性分析主要考察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价格、产量等主要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项目对某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一般敏感性系数来反映,其计算公式具体如下[6]:

本文对本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项目基本数据中的销售收入(产量或价格)、经营成本及固定资产投资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分别考察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降低5%幅度时对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以判断其单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 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序号 不确定性因素 变化率(%) FIRR(%) 敏感性系数

基本方案 30.6%

1 销售收入 5% 43.9% 8.69

-5% 17.3% -8.69

2 经营成本 5% 19.6% -7.19

-5% 41.6% 7.19

3 建设投资 5% 29.5% -0.72

-5% 31.7% 0.72

综上分析可得,当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幅度为±5%时,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最低为17.3%,仍然高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整体风险较小。

在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中,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对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经营成本,最后为建设投资,这就要求M公司必须密切关注水果罐头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未来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并以此指导项目改扩建及以后的经营管理,以切实增强本项目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M公司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降低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消耗,以提高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状况。

五、结语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人通过对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知识体系及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可以通过指标分析全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通过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反映项目的风险状况等,从而为相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4.

[2]崔淑梅,滕玉波,门晓杰,等.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04(5):38-39.

[3]赫丛喜,薛红艳.投资项目论证中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100.

[4]周亚力.投资项目评价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5 (10):141-142.

[5]崔淑梅,滕玉波,门晓杰,等.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04(5):38-39.

第5篇

【关键词】蔬菜经济;产业链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蔬菜经济

蔬菜经济是指以农村蔬菜种植为基础,并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进入市场,实现蔬菜价值增值的范畴。蔬菜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农村蔬菜的生产并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直接或者加工后进入市场,用于交换,以实现蔬菜的价值。

(二)蔬菜经济产业链

蔬菜经济产业链是指将农村蔬菜种植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流运输、蔬菜买卖中介、蔬菜深加工等产业,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实现以产业合作为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蔬菜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各行业进行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降低行业成本,打造区位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蔬菜经济产业链模式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临郯苍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蔬菜种植由来已久,蔬菜品种广泛,素有“山东南菜园”之称。苍山蔬菜主要有大蒜、姜、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出口创汇蔬菜和食用菌六大品类构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苍山蔬菜已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格局,不断发展“菜园子”,增加“菜摊子”,丰富“菜篮子”,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县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蔬菜产业链模式,并将产业链的链条连接到了其他省市。[1]

(一)“生产+收购+销售”模式

在该种模式中,出现了一个中介角色,即蔬菜经纪人。蔬菜经纪人是指通过从农民手中购买蔬菜之后,转手卖给蔬菜最终的需求者,赚取其中的差价作为利润的人或组织。这种模式一般不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运输,主要供应当地的蔬菜需求,具有规模较小的特点。蔬菜经纪人在该模式中起中介作用,联通买者与卖者,就像银行一样,通过低买高卖获取收益。但是他们基本上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经营规模也较小。

(二)“生产+收购+运输+销售”模式

在该种模式中仍然存在蔬菜经纪人,但是与上一模式不同的是他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收购和销售的规模大,收购的蔬菜多数供应其他省市。简单地说,该种模式即蔬菜经纪人收购农民生产的蔬菜,并通过物流运输将蔬菜运往全国各地,然后再通过蔬菜经纪人进行销售的产业链模式。苍山蔬菜不断开拓和巩固广阔的国内市场,年总产量达30亿公斤,其中70%销往上海,约占上海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广东、安徽、江浙地区、两湖地区、京津唐和东北三省都已成为苍山蔬菜的主销区。[2]同时日本和韩国成为苍山主要的蔬菜出口地,不断打开国际市场。跨地区、跨国际的蔬菜销售需要强大物流运输能力,蔬菜经济催生了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业有力的保障了苍山蔬菜的输出,使更多优质安全的蔬菜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通畅的渠道进入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使苍山蔬菜品牌越擦越亮。该种模式是苍山县最主要的蔬菜经济产业链模式,大多数蔬菜仍然以初级产品向外输出,甚至也没有简单的包装,这样只能打入低端市场,难以获取高额效益。

(三)“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模式

该种模式即当地企业以当地生产的蔬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然后通过物流企业将产成品运输到其他地区进行销售。在收购环节中,并不仅仅只有蔬菜经纪人,还可能是加工企业直接进行收购,这样可以降低从蔬菜经纪人手中购买的成本。加工是该模式最重要的环节,蔬菜深加工适应了市场化的发展,加快推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完善通畅的加工渠道,能够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也带动了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苍山县的大蒜加工是非常成熟的,围绕大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培植冷藏、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建立100多家冷藏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围绕着大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大蒜的深加工以生产蒜米、蒜片、蒜粉为主,也有部分企业开发了大蒜素、大蒜油、大蒜口服液等产品,加工企业还积极与科研单位、大公司合作,研制开发新的产品,例如越来越多的大蒜加工企业瞄上了“富硒大蒜”,开发出的“硒达康”系列富硒大蒜产品更是比大蒜初产品高出数十倍的价格。[3]蔬菜通过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其附加值,在增加加工企业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蔬菜经济产业链模式的新发展

(一)订单模式

订单农业已经出现多年,但是却没有在广大生产蔬菜的农村地区推广开来,究其原因是我国蔬菜种植仍然以单户种植为主,产量少、规模小、较分散,致使企业收购成本高。苍山县近年来逐步实行农村土地合作社制度,进行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为订单农业发展创造前提。订单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使农民收入稳定,同时企业也规避了价格波动,保证充足的货源供给。当然订单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订单农业,它是将“生产+收购+运输+销售”模式或“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模式以一系列合同的形式串联起来,如后者,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收购蔬菜,并与物流企业、销售商签订合同,物流企业负责将蔬菜成品运输给销售商,销售商则负责将成品销售出去,这样的合同模式减少了各环节的违约行为,保证了产业链的顺利运行。

(二)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模式是对“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模式的整合,具体指以几个村庄或区域为单位建立合作机构,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建立本区域的蔬菜加工企业直接进行蔬菜的深加工,村民既是原料的提供者,又是生产的管理者,还是收益的分享者。该模式将蔬菜经纪人排除在外,农民直接将蔬菜销售给自己的企业,这样减少了蔬菜经纪人对利润的蚕食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充分货源供应。加工企业由区域共建,不仅解决了单个人员建立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内过剩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增加就业。但在加工环节,合作社企业必须注重设备的引进和质量的保证,2010年苍山县向城镇出现了许多蔬菜加工的合作企业,蔬菜加工发展欣欣向荣,然而在2011年的卫生检查中,多数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不达标被关闭或停产整顿。因此,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在运输环节,运输的设备可以是合作社自身购买的,但是这种形式必须有雄厚的物力支持,也可以是合作社与物流企业合作,物流企业拥有专业的运输队伍和充足的运输设备,保证蔬菜产品运输的通畅。这种模式已在苍山县推行,带动了城镇和乡村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以山东省苍山县为例系统的对我国蔬菜经济产业链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蔬菜经济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认识到只有通过拉长蔬菜经济的产业链条,才能使蔬菜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带动区域多行业的共同发展。发展蔬菜经济要不断创新产业链模式,使各个环节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真正使农民、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苍山蔬菜[EB/OL].新华网山东网群,2012.

第6篇

[关键词] 蔬菜 包装 产品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包装销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蔬菜产业起步晚,发展也不平衡,除少数大城市,多数地区仍采用原菜销售和初加工的方式。据统计,我国的农产品产后价值与采摘时自然产值相比为0.38∶1,可见蔬菜的大量损耗和浪费,而美国和日本分别达到3.7∶1和2.2∶1。虽然我国蔬菜加工业已取得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的储藏和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采后蔬菜利用率97%的高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蔬菜包装意识淡薄

(1)由于我国蔬菜产业长年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方式,以原菜销售为主,所以多数蔬菜品种局限于产地销售,农户市场意识淡薄。

(2)我国蔬菜以小户种植、分散经营为主,多数农户的意识局限,不能从蔬菜产业链的角度正确认识包装的作用,造成产业链不完整,包装产业化水平低。

(3)从经济学角度,分散的市场主体,由于享受不到完全的利益回报,缺少发展包装蔬菜的原动力。

2.蔬菜包装技术落后。目前,发达国家蔬菜加工业已广泛应用的冷冻干燥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生物技术等,已被国内大型企业引进,但在中小加工企业,应用较少。此外,人才缺乏也限制了技术推广,特别是专业的农技人员,中小企业更是缺乏。加之蔬菜种植业的分散经营,新技术广泛应用也存在困难。

3.综合利用率低。在很多地区,蔬菜采摘后进行初加工时祛除的残叶、老根等,没有充分再利用,大多作为垃圾处理,带来局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蔬菜包装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1.价格。通过包装,提高了蔬菜的生产成本。不同等级的包装,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蔬菜价格。由于蔬菜市场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性市场,所以价格的提高会较大地影响最终销量,但对于包装蔬菜,并非如此。

经调查,65.5%的消费者认为,若包装后蔬菜的价格相比于鲜菜,提高的幅度不超过10%,他们就会选择购买包装后的蔬菜;若不超过15%,累计有92.3%的消费者选择包装蔬菜。

可见,包装虽加大了成本,但只要在合理的范围,消费者还是非常愿意接受包装蔬菜,而且对最终销售影响不大。

2.质量。无疑,包装后的蔬菜更能体现其使用价值,也更能令消费者满意。

(1)蔬菜采摘后经过除杂去废、粉碎切割、分类分等等简单的加工工艺进行初包装,不仅可以保护蔬菜的有益成分、防止霉烂,还可以延长储藏时间,方便储运,扩大销售半径。

(2)在到达消费者前的最后包装(按质分级、按量分割的小包装),可以方便消费者挑选、食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3.营销。首先,产地的初包装,如去杂、切割、分级等,减轻了运输负担,也减少了蔬菜相互引起的变质和浪费。

近年广泛讨论的“冷链”流通,对蔬菜产品十分受用。蔬菜冷链流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求蔬菜采摘后从产地到销地的各个环节都要在适度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物流系统。详见表。

其次,从促销功能来看,包装可使蔬菜方便称量、挑选,美化蔬菜。

再次,从宣传功能看,蔬菜包装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形象,宣传品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使用生产加工者的品牌和使用经销商的品牌,为避免实施两种不同品牌的浪费和实施同一品牌造成的责任不清,在选择包装策略时,可遵循“强势原则”,选择实力强的一方的品牌进行宣传。

4.其他。现代社会注重个性,一些非主流消费方式的包装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能大幅提高蔬菜附加值。

一项关于上海市蔬菜消费市场的调查表明,19岁以下的消费者中有50%对配置盒菜有明显偏好,而且在配置菜的选择上也有针对性,如偏重口味蔬菜。

三、蔬菜包装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包装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符合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因此,蔬菜包装应遵循以下要求:

1.了解蔬菜特性。包装过程中,应了解蔬菜的主要成分、特性及其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非生物的内在生化反应和生物所引起的变质反应,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体现不同蔬菜的特性。

2.掌握包装材料性能和包装技术。只有掌握各种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性能,才能结合蔬菜特性选择材料和容器,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品质;对于包装技术,则需根据我国蔬菜市场现状和企业规模进行选择。

3.合理设计。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应遵循色彩原理和消费心理。如绿色或透明包装,体现新鲜和较好的质量;商标上使用圆形标记,带给消费者安全可靠的心理感受。

此外,蔬菜包装也应注意以下几点:(1)包装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装材料和容器符合相关标准;(2)选择包装材料应坚持绿色环保原则;(3)控制包装成本,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李崇光:农产品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王福清等:加强标准化控制,实施冷链流通,供应市场鲜嫩、营养、卫生的优质洁净蔬菜[J].食品科学.2001,22(87~90)

第7篇

【关键词】日本 中国蔬菜 国际竞争力

中国在2006年就已实现蔬菜收获面积、生产总量、出口总量位列世界第一,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其中日本是最大出口国,日本国内自从1970年以后蔬菜基本实现自给,但是它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不得不向国际市场进口蔬菜来满足国内需求,截止2013年进口比例占到了蔬菜消费总量的22%左右,日本的蔬菜进口国主要来自三大国家,中国是最大进口来源国[1],新西兰进口的蔬菜竞争力较小,对中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难以构成影响,所以中日蔬菜贸易是中日量过高度重视的贸易项目,中国高度关注蔬菜出口对日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扩大蔬菜在日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的影响力

探究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就得计算出中国蔬菜在日本的占有率,也称国际市场占有率,该标准指的是某国某产品出口总量占世界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为:MSij=Xij/Xj,在此公式中,MSij表示i和j类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和j类产品对日本的出口总量,Xj表示日本j类产品对世界进口的总量[2]。

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一年比一年低,大部分需要进口,在进口的食品中,中国进口的总金额站到全部的10%以上,从中国进口的比重占左右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和鱼类常年位居第一位,可以看出日本最中国蔬菜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它们已经将进口中心由美国转移到了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这几年中国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70%大关,高居首位,第二三四名分别是美国、韩国和新西兰,它们加起来的总量也才20%左右,所以对中国构不成任何威胁。

二、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蔬菜品种过于单一

在1992~2013年二十年间,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中加工蔬菜比重占比较大,为40%左右,相反的是蔬菜汁的出口比例非常小,仅为1%左右,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目前蔬菜出口主要集中在简单加工的蔬菜,这类蔬菜价格低廉,不易保存,利润十分有限,深加工的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力,所以蔬菜出口类型太过单一,加工产品竞争力不够,应该加强对加工蔬菜产品的研发和出口,改变目前出口单一的现状,提高国家蔬菜出口贸易的经济效益。

(二)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形成完善全面的蔬菜流通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蔬菜出口建立的各类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处于初期建设阶段,金融服务设施没有建设到位;二是蔬菜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等环节分配不均衡,呈现倒U结构[3],处于低端的种植蔬菜的农民由于自身缺乏对市场充分的了解和灵活的变通,获得的利润非常小,出现了蔬菜贱卖的现象,农民损失较大,损害了他们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三)蔬菜出口价格低廉,竞争恶劣

随着我国蔬菜生产总量的不断提高,蔬菜出口的现状也在逐步改善,但由于较多的蔬菜出口企业缺乏整体观念,在出口贸易中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相互压低价格,损害了国家蔬菜出口的整体利益,不利于蔬菜出口的良性发展,经常出现国外反倾销的争议,国内蔬菜出口日本最早就是依靠低廉的价格打开了市场并逐渐占据主要份额,出口企业大量占据日本市场,但是出口日本的蔬菜价格却下降了,让其他国家的企业获取了利益。

(四)蔬菜出口主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

日本对于进口蔬菜的检验防疫制度设定的非常严格,检查进口蔬菜是否存在病虫害,然后增加卫生检验环节,繁琐的步骤增加了蔬菜出口的成本,日本从2006年开始执行进口蔬菜化学成分的检验,指定的标准并不符合国际蔬菜的食用标准,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中国蔬菜的出口,加剧了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于是双方开始打起了贸易战,日本苛刻的农产品进口标准严重制约了中国蔬菜对于日本的出口,增大了出口的难度。

三、有效提高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我们要在中日蔬菜贸易中意识到自身蔬菜贸易的弊端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蔬菜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对激烈变化的国际市场。

(一)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降低蔬菜企业出口的风险

因此蔬菜贸易企业要加强市场风险意识,从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中汲取教训,如果日本市场受限,出口受阻,没有其他的出口渠道就会增加蔬菜企业的经营风险,我们在争取日本市场的同时要努力开拓韩国和欧洲市场,稳定港澳市场,不断创新,加大对蔬菜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根据不同市场生产不同产品,实现出口蔬菜类型多元化,蔬菜加工企业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实现多种经营,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努力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保质保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国内蔬菜加工企业在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同时不断引进最新的蔬菜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增加品种,改善蔬菜保鲜、冷藏、运输技术[4],注重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价值,严禁使用超标的化学农药,肥料等,采用有机肥和天然肥,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肥料生产设备,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多种植有机蔬菜,提高蔬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培养蔬菜行业商会组织,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国内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建立相应的商会组织可以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解决贸易争端,提高中小企业生存能力,但是这些组织在我国还不是很完善,且大多是官方组织,带有政治色彩[5],很难听取到底层的声音,企业间很少沟通,各自经营,反应机制落后,国家应建立相应的农产品组织,维护企业、农民的利益,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还可以作为谈判组织向政府反映农民的心声,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避免资源的浪费,资金的亏损,政府要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强化自身职能,扩展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提高中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中国蔬菜出口主要是简单的蔬菜出口,加工产品的比例非常小,随着日本加大了对中国蔬菜出口的贸易限制,我国蔬菜贸易应该寻找新的出路,扩展出口渠道,积极开发新的市场,出口企业应加强出口产品的创新,注重蔬菜的深加工,实现多种化经营,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商业协会或组织,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中国蔬菜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月英.从日本市场看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J].世界农业,2011,11:38-40.

[2]包玉泽,谭力文,李崇光,马海燕,刘林青.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贸易竞争力评价与升级策略分析[A].集聚优势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13:17.

[3]杨宏玲.从中日蔬菜贸易战看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J].日本问题研究,2012,03:19-22.

[4]张翠芝.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5]鲁阳.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第8篇

市场需求支持鲜切蔬菜行业快速增长

据了解,我国的鲜切蔬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的进入,开始出现鲜切加工的工厂。在北京,有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等十多家鲜切果蔬生产企业。近年来,市场需求促使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

发展鲜切蔬菜是餐饮行业的客观需要。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餐饮门店超过10万家,每天约有2万吨的毛菜进行再加工,其中近40%被浪费了。餐饮门店对毛菜进行再加工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此外,做一道菜用的原料、用多少量全凭厨师感觉的传统也困扰餐饮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

作为“净菜”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鲜切蔬菜对节约餐饮行业的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据测算,洗1斤菜需要7-14斤水,而把洗菜工序前移到加工环节,利用流水线作业1斤菜只用1斤水。后厨要配备专门切菜的人员,增加支出成本,劳动效率低。如果把切菜工序前移到加工环节,一台切菜设备一小时可以切10吨,等于50个人的工作量。把能集中生产的环节都放在中央厨房,综合计算可以节约成本25%-35%

同时,我国居民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买菜做饭”。以前,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在家做饭;如今,简单、快捷成为上班族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海归”等已经形成了西方饮食中即食蔬菜的消费习惯。

此外,发展包括鲜切蔬菜在内的净菜产销,对于减少城市垃圾、疏解城市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北京市每年蔬菜供应约为770多万吨,每斤蔬菜平均要产生三两左右的垃圾,全年的垃圾总量达到230万吨。

实现“爆炸式增长”还需全方位配套

与国外发达国家鲜切蔬菜已经占据蔬菜市场60%以上的份额相比,我国的鲜切蔬菜行业还只能算是一个新兴行业。

“前十年一直在推广,未来十年才是鲜切蔬菜行业爆炸式增长的时期。”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总经理常希光表示。该公司是北京首农集团旗下唯一的蔬菜全产业链企业,蔬菜销售覆盖北京40家连锁快餐、近5000家门店。

据了解,目前包括鲜切蔬菜在内的净菜生产尚无国家统一标准,具有净菜加工能力和售卖的企业不多,配套也不齐全。据北京市农业局的数据,目前北京市有蔬菜加工和配送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蔬菜总量达到60万吨左右,仅占郊区蔬菜生产总量的2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鲜切蔬菜在发展中亟需解决以下问题:

延长鲜切蔬菜保质期。据常希光介绍,以结球生菜为例,采收以后迅速预冷,经过40分钟,把菜心温度降到1-4℃。美国结球生菜保质期可以达到30天,而国内最长只能达到7天。究其原因是国内蔬菜采收后一般置于常温环境下,保质期大大缩短,因此源头食品质量对鲜切蔬菜保质期影响非常大。

鲜切蔬菜消毒环节需改进。国外在蔬菜采收之后加工过程中,少用消毒液,蔬菜安全系数提高。国内在采收后,不规范的消毒工序导致后期消毒液用量增加。同时,消毒工序一般用臭氧、电解水等方式消毒,不同的蔬菜采用哪种消毒方式,用什么浓度最适合,这需要专家系统研究,得出科学的结果。

加工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亟待改变。在国外,不同蔬菜有不同的清洗、消毒、切割设备,能满足大部分蔬菜不同品相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蔬菜切割以后,呼吸袋对蔬菜保质期影响巨大,目前鲜切蔬菜保质期在6天以上全部使用进口包装袋。

技术研发需要联合。鲜切蔬菜行业起步晚,国内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蔬菜品种加工的数据库。目前,国内企业只有结球生菜一些数据,大部分蔬菜品种加工数据研究处于空白状态。而数据研究靠企业自己承担难度比较大,应当采用“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笔者了解到,北京市农业局已将净菜产业发展纳入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此外,还将继续推进蔬菜产地净菜处理能力建设,计划5年内共推出5个万亩、50个千亩村的建设,支持蔬菜主产区净菜处理能力建设。

链 接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乳酸菌对鲜切果蔬保鲜有特效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乳酸菌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发现其可以显著抑制腐败菌和病原微生物。

该团队的研究表明,在野苣的保鲜加工中,乳杆菌V7B3和干酪乳杆菌V4B4能够替代氯化物用于野苣的清洗,其产品在冷藏条件保质期能够达到12天。其中乳杆菌V7B3对于李斯特氏菌和大肠杆菌(在低温生鲜食品中的主要两种致病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乳杆菌V7B3在低温条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和功效。

第9篇

[关键字]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遂宁市农业基本特点

(一)自然生态条件较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好且雨热同季,年均温度17.0℃-17.4℃,无霜期280-302天,≥10℃积温5500℃-5627℃,日照1300-1470小时,是四川省粮、棉、油、果、蔬等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射洪县和安居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英县是全国优质杂交棉基地,蓬溪县是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船山区是全国重要的白芷生产基地,全国白芷之乡。

(二)生产基础条件较好,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4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8%,水利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耕地灌溉率达60%左右。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是全省第一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化市。但我市人均耕地仅0.6亩,为全省人均耕地的89.9%、全国人均耕地的43.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量的1/10、全国人均量的1/7,居四川省倒数第一。

(三)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所提高,但精深加工能力弱。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7家,市级65家,有从事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近800个。除少数企业比较重视科技开发外,相当部分加工企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工水平较低。

(四)农产品生产总量较大,但商品率低。我市常年粮食总产量160万吨左右,油料约10万吨,水果13万吨,棉花1万吨,蔬菜120万吨,其中蔬菜、水果商品率约50%,粮食商品率仅30%左右。

(五)特色产业发展较快,但优势不突出。全市虽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但规模不大,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六)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品牌效应不强。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55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3个,有4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18个农产品获省级驰名商标,2个农产品获中国著名品牌、17个农产品获省级著名品牌,“遂宁白芷”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产品品牌的个性化培育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很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没有品牌商标。

二、主要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产销市场状况

(一)我市蔬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我市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涪江、妻江、琼江冲积坝地和公路沿线,常年蔬菜播种面积在6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120万吨,商品率达50%左右,蔬菜年总产值约16亿元。蔬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已成为成渝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2、调出调入情况

调出情况:在我市120万吨蔬菜中有40余万吨外调(包括加工类蔬菜),主要销往成渝,部分销往川东及陕西、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外销主要品种有加工类的榨菜、二金条辣椒,鲜食类的菜椒、萝卜、胡萝卜、莲花白等。

调入情况:全市全年有约10万吨蔬菜调入我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初,广西、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彭州的茄果类、瓜类、豆类、土豆、生姜、大蒜、洋葱、莴笋等调入我市:4月中旬起,本地蔬菜逐步上市,5-7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8-11月四川汶川、茂县的大白菜、莴笋、秋辣椒、番茄、茄子等调入我市:10月至次年2月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

3、加工蔬菜情况

我市主要蔬菜加工企业有射洪县榨菜厂、四川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鲜菜10万吨,产值上亿元,税金224万元。加工蔬菜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榨菜约5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50%鲜销成渝等地:二金条辣椒约有2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80%鲜销成渝等地。

(二)我市水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2009年,我市共有水果面积52.8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2.9亿元,其中,柑桔29.3万亩,产量6.5万吨;梨11.3万亩,3.4万吨;李1.3万亩,0.5万吨;桃7.5万亩,1.6万吨;枇杷2.3万亩,1.2万吨:其他1.1万亩,0.5万吨。

2、调出调入情况

我市水果外销量较少,每年在3万吨左右,主要外销品种有沙田柚、黄金梨、柠檬、桃(大英油桃、蓬溪仙桃)、杂柑、矮晚柚等,其中,外销柚类约1万吨,桃约0.8万吨,黄金梨约1万吨,杂柑0.2万吨。年调入外地水果4万吨,其中,柑桔1.4万吨,苹果1.2万吨,梨0.7万吨,香蕉0.4万吨,甘蔗0.2万吨,其他0.1万吨。

3、加工情况

2009年引进重庆客商张兴菊在遂宁市注册成立四川可士可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征地243亩,投资3亿元建设目前国际流行和热销的NFC橙汁以及国内领先的多源混合汁系列高端产品,目前已完成征地手续,正进行前期规划、筹备等工作,下一步计划到美国考察加工设备,设计年加工生产果蔬30万吨,均衡生产6个月,年产果蔬汁15万吨。

三、主要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情况

我市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主要集中在市城区,川中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唯一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内常年从事蔬菜批发的业主约50余户,年交易量约20万吨,占遂宁境内蔬菜交易总量80万吨的25%,市城区农贸市场的蔬菜主要来自该市场,外地调入蔬菜60%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市城区和其他区县,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蔬菜60%一80%是通过该市场流通。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是唯一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现有水果批发经营户共50余户,外来水果90%以上是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区县及乡镇。县级以上的农贸市场25个,船山区19个,射洪县2个,蓬溪县2个,大英县1个,安居区1个。

我市农产品物流主体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美宁、高金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群体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绝大多数还从事着初级的、小规模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物流效率极其低下,物流成本高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应有的组织物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鲜活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情况

鲜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水分多、容易腐烂,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尽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物流,积极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金家沟现代流通港建设来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我市农产品物流技术创

新程度较低,鲜活农产品流通仍存在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运输手段简单落后,农产品包装简陋、档次低,流通中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设施整体较落后,缺乏产地预冷、仓贮冷藏、冷链物流等先进设施设备。我市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市场主要是川中蔬菜批发市场、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城区农贸市场、产地市场、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我市蔬菜约60万吨通过田间地头、路边、街边进行交易,造成交易秩序混乱,检测检疫难于实施,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我市现有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且不配套,交易方式原始,冷藏实施简陋,没有专业的气调库,蔬菜市场根本没有冷库。

五、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我市农产品还停留在现货现金当场交易阶段,在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电子结算、仓储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务方面还是空白。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主体分散,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加之政府尚未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农户获取外界信息主要依靠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化新闻传媒,获取的信息不完整或较滞后,盲目跟从生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大型企业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信息平台覆盖面窄,对农户带动力不强。六、我市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一是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可通过专项资金、财政扶持、税收倾斜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二是要依托现有农产品批发零售交易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或改造升级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在物流港内建设川中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园,园区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冷库、结算中心、种子农资供应区、质量检测中心等区域,实现交易、仓储、保鲜、配送、结算一条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遂宁农产品交易中心。

第10篇

切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为进步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生产稳步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年蔬菜生产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搞活大流通,加速实现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努力将蔬菜产业打造成为我县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总体目标

年全县建成蔬菜基地2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30万吨,蔬菜产值6亿元,蔬菜商品率达70%。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10个,蔬菜基地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实现全县人均蔬菜占有量达360公斤,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达600元。

三、重点任务

(三)优化蔬菜生产品种结构。按照不同梯次海拔区域,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坚持“突出重点产品、丰富花色品种”,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布局。利用浅丘平坝区早春、晚秋特色,重抓早春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四季豆、豇豆、黄瓜、菜玉米、生姜等蔬菜和晚秋马铃薯、莲花白、花菜、莴苣、青菜、萝卜、青菜头、白菜等大宗蔬菜;在低中山区抓好应季大宗蔬菜和食用菌、辣椒、萝卜、青菜等加工蔬菜生产;发挥高山地区夏秋优势,发展夏秋萝卜、娃娃菜、莲花白、青菜头、莴笋、菜玉米等反季节蔬菜。着力开发利用我县阳荷、薇菜、蕨菜、洋姜、魔芋等特色蔬菜品种。

(四)加大蔬菜“三新”引进推广。扎实推进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蔬菜标准园、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蔬菜专家大院建设,努力搞好蔬菜“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推广,示范带动提升全县蔬菜生产科技水平。一要狠抓名特优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实现全县蔬菜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二要推广使用微耕机、起垄机、滴管带、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遮阳网、可降解地膜等蔬菜生产新设施,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三要培训推广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设施促成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提升我县蔬菜单产、质量安全水平和周年均衡供应能力。

(五)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县、乡(镇)两级蔬菜质量检测监管体系,积极强化全县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和开展蔬菜产品例行检测,逐步形成可控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监管能力。大力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精心打造“放心菜”品牌,实现全县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个、面积1万亩,新增“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品种10个,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六)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积极扶持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蔬菜营销公司、经销大户、销售经纪人等流通主体,建立县外市场销售窗口和网络,搞活市场流通,及时迅捷地将县内蔬菜运销出去,努力延伸和扩大我县蔬菜的销售半径和销售份额。同时,鼓励蔬菜基地、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超市、学校、企业等蔬菜需求大户建立直接供应关系。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培育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及速冻菜、脱水菜、泡菜、腌菜、酱菜等蔬菜精深加工,重点突出“泡菜系列(辣椒、萝卜、青菜、生姜等)、速冻鲜食玉米、盐渍食用菌”三大蔬菜产品加工。力争全县新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5个、年经销蔬菜30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10户,新引进建立蔬菜加工企业1家,使全县蔬菜年加工量达到5万吨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部门要高度认识发展蔬菜生产对保障我县城镇居民“菜篮子”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性,把蔬菜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抓队伍,制定生产方案,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和责任,细化各项措施,确保蔬菜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三)搞好指导服务。县农委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下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负责对蔬菜生产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切实抓好蔬菜基地农民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素质。要搞好蔬菜生产、流通、价格等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以精确的市场信息指导蔬菜的生产和流通。

第11篇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

“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白衣的藠头、新洲的辣椒、××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第12篇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的藠头、*的辣椒、*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