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时间:2023-05-30 10:2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第1篇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共116例患者,均来自于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8例,对比两组护理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经护理后疼痛情况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著差异(z=-4.893,P<0.05),有统计意义。 结论: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减轻了骨科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情况,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护理干预;术后疼痛;影响

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射机制,但同时又影响机体的整体或局部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1],它不仅是许多骨科病症的首发症状[2],也是骨科创伤手术之后的症状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减轻患者创伤手术后疼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仍是临床工作者一项重大课题。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我院骨伤科住院的116例创伤手术后患者采取有的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116例均来自于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为分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l0-70岁,平均 (34.3±26)岁;其中四肢骨折47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车祸腰椎爆裂骨折1例。干预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l3-72岁,平均 (35.6±3.1)岁;其中四肢骨折45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车祸腰椎爆裂骨折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身体状况等一般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主诉疼痛时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进行对比。

1.3 疗效评估[3]:判断疼痛程度的标准,依据以下三方面综合评定:①患者主诉:采用口述评分法(以0-10分让患者自行评分)。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给患者一直线,分成十等份,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无法忍受,让患者自行分段评分)。③医护评估:采用针刺法。疼痛得分取3种方法的均分。疼痛程度按卡诺夫斯基计分统计:0无疼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4无法忍受。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改变患者以为“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应当忍受疼痛”的旧观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虽然是手术的一种必然反应,但术后疼痛与焦虑、抑郁、恐惧、失眠成正相关[4],可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5]。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诉说疼痛,与患者及时沟通,以利于疼痛积极治疗,从而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2.2 心理护理:术后疼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患者沟通,告知可用可不用止痛药的患者,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镇痛不易成瘾,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可告知患者家属平时与患者多沟通,让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减轻焦虑心理,可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从而分散注意力。也可以请性格开朗手术后恢复好的病人与其交流感受和经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及病友的关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3 镇痛药的应用:随着对疼痛问题的研究深入,国际上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比术后用药要小得多,镇痛效果好[6]。如我院采用镇痛泵镇痛,镇痛效果一般可持续48h,避免了患者手术后剧烈疼痛的发生,使患者情绪稳定,对健康的恢复树立良好的信心,对伤口的早期愈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良好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展开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镇痛泵失效后,可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口服、皮肤贴剂、皮下注射、肌注和直肠给药等方式。多数情况下,护理人员只有在患者主诉疼痛剧烈时才给予止痛措施,没有客观的评估疼痛,患者也怕药物成瘾和不良反应而忍受疼痛,所以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多与患者多交流沟能,以便较好的正确评估疼痛。

2.4 其它止痛方法:应用冷、热敷,理疗法(电疗、光疗、传导热治疗、磁疗、按摩法),均能减轻疼痛。如肌肉疲劳引起的疼痛可用热敷和按摩法,热敷可以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按摩主要通过物理刺激增加血液循环,加速止痛物质的排出,降低疼痛的敏感度。冷敷可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也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另外不同的骨折患者,可采取不同的以减轻疼痛,如四肢骨折可选择抬高患肢,使肢体处于功能位,从而减轻疼痛;腰椎手术后,可选择睡硬板床,采用轴线翻身等方式减轻疼痛。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

4 结果

两组经护理后疼痛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经护理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n疼痛分级

0 1 2 3 4

干预组 58 28 16 14 0 0

对照组 58 6 17 29 5 1

注: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z=-4.893,P<0.05。

5 体会

手术仍是骨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疼痛又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术后24 h内病人疼痛较剧烈。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越来越重视术后镇痛,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及时采用止痛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急促等),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医护关系,从且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目前临床上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大大改善,以利于患者伤口早期愈合。从本文看出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减轻了骨科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情况,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陈浓南.骨科131例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5):183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3] 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70-171

[4] 蒙小燕.急性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9

[5] 张丹参.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第2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老年骨科护理

无论是创伤或手术所致的疼痛均为伤害性刺激对组织损伤及疾病本身病理改变所引发的一种机体反射性、复杂的生理反应和感知,可造成机体的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等各系统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安危[1]。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64例,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6.4±3.8)岁;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2例,脊椎骨折3例,腰间盘突出1例,颈骨折2例。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27.4±3.5)岁;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10例,脊椎骨折2例,腰间盘突出2例,颈骨折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基本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骨科护理中的临床作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

2 心理护理干预

2.1手术前教导患者疼痛处理、提供过程及感觉的信息、指导降低治疗及活动时的治疗、提供非药物性的疼痛控制方法的信息:给予放松、分散注意力、等认知行为的信息,用冷、热、按摩等生理的疼痛控制措施,以及辅助药物的措施;鼓励患者发问或讨论术后可能的疼痛情形、讨论疼痛控制的选择、如何要求止痛、测量疼痛的方法、若有未缓解的疼痛应告知护理人员等。

2.2鼓励和赞扬老年患者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老年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适时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配合疾病治疗及积极进行康复运动。在合适的场合给予适当的赞扬.并告诉其它患者他的进步,让老年患者拥有自信,能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勇敢地面对与克服困难。

2.3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①有真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②有礼貌,有礼貌才能体现尊重;③有真心,有真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④有信任,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获得其良好的配合;⑤有安排,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健康宣教 患者在经历疼痛时最大的期望是疼痛能立即被解除,尽管现代医学进步,患者可以在接受手术时处于麻醉技术下无痛状态,然而手术后现存性的组织伤害,对个体造成的疼痛仍是无法避免。手术后患者经常要忍受疼痛的煎熬,疼痛不仅不利于患者生理上的恢复也影响到心理上的恢复,更可能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

3 结果

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4 讨论

术后疼痛可干扰患者的睡眠、饮食乃至精神、情绪,使患者失眠、焦虑、烦躁、抑郁而处于一种无援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因素又加重了上述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使患者越发痛苦并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抗病情绪;影响机体正常恢复[2]。延长康复过程,甚至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由于术后疼痛可以给机体带来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术后镇痛是非常必要,而且应被看作治疗的一部分[3]。

临床上许多接受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对于手术带来的疼痛是很难忘记的,但有许多患者对于手术后疼痛却认为是理所当然,只要强忍几天疼痛的煎熬,手术后疼痛自然会消退,甚至于有些患者会拒绝接受任何止痛处理,认为止痛药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4]。刚从学校毕业、新参加工作的护士、聘用护士、实习护士,他们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技术水平低,不能正确预见潜在性护理问题。对重点患者护士长应做到一日三见面,对患者的病情、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5]。对重c护士要注意加强指导,督促检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6]。手术后患者疼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疼痛处理反应及喜好处理方式等,一种固定的处方并非最好的疼痛处理方式,唯经过手术全期的疼痛处理流程,才能提供更合宜、弹性、人性化的疼痛处置。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的疼痛处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疼痛无法解除,应迅速通知医护人员,只要患者提出需求,医疗人员将立即给予处理,也许完全的疼痛缓解并非可达成的目标,但努力将患者疼痛程度降到可接受及最低程度仍是医护人员一致的目标[7]。成功的疼痛评估与处理之基础上建立良好及正向的医疗关系,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是诚心诚意在帮助他缓解疼痛。

本组资料显示,在老年骨科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着,不但能减少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来,患者满意度较高,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荔珍,姚青清,王新亮.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02:127-129.

[2]陈艳,赖萍,张霜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多瑞吉治疗老年癌性疼痛疗效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2:219-222.

[3]傅旭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08:79-80.

[4]王宝蕊,张丽平,杨小芳,等.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预后的作用与影响[J].甘肃科技,2015,06:123-124.

第3篇

[关键词] 高龄;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风险分析;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33-02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及社会活动的增加,加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高龄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威胁生命,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1]。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临床较常见,如何减少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是临床骨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围手术期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疗效的优劣。为对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风险进行分析及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65~84岁,平均(74.62±7.1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7.23±4.81)d。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76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22例,冠心病18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脑卒中后遗症2例。

1.2 治疗

患者入院后视骨折移位情况,多数先行骨牵引,并作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再作X线胸部平片、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B超等检查。同时对并存症作针对性治疗。当感染得到控制,病情允许时考虑手术。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1例,加压空心螺钉3例。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20例,动力髁螺钉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例,加压空心螺钉1例。术中常规心电监护,对严重糖尿病患者术中监测血糖,全部安全度过手术关。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3 d后停用,一般5~7 d,术前并存感染者适当延长。部分并存症术后继续治疗。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加强专科护理。

2 结果

该组7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均顺利手术,术中未发生明显异常情况,术后2~5 d出现精神障碍等中枢神经症6例,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肺部感染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1例压疮及2例尿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该组治疗患者无一例死亡,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

3.1 中枢神经症

术后中枢神经症是骨科老年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手术后数小时到1周。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缺乏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手术、创伤容易使患者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有文献报道,感染、手术、创伤、代谢、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是引起老年精神症状的重要诱发因素[2]。该组患者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发生谵妄6例。其中精神运动性兴奋4例,表现为言语错乱、幻觉、妄想、易激惹和定向力障碍;睡眠-觉醒周期紊乱2例,表现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术后常规吸氧,根据缺氧情况决定持续给氧时间,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情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变化,及时识别谵妄的发生,监测血气、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精神药物。保持环境的安全,专人陪护,预防患者发生拔管、自伤、坠床等危险,尽可能避免使用约束带,以免造成患者的激惹。向患者家属告知该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家属陪护,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睡眠紊乱的患者白天增加对患者的刺激,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谈,晚上适当应用镇静催眠药物,纠正患者的睡眠。该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精神症状均在1周内恢复,无意外发生。

3.2 肺部感染

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表现为胸廓僵硬、肺泡减少、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故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但咳嗽无力,痰不易排出,导致气管阻塞。加上骨折后需要平卧使肺活量下降、肺部淤血,手术麻醉、疼痛等因素使分泌物潴留于气管、支气管内,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呼吸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后通过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咳痰不畅时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必要时予吸痰。术后24 h取半卧位,根据患者体力进行扩胸运动或利用牵引床做引体向上等锻炼,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该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经有效的治疗及护理,3例患者均在出院前治愈。

3.3 泌尿系感染

髋部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对患者尿道必然造成损伤,特别是女性尿道的解剖结构原因,使女性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保持排尿通畅,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手术后对留置导尿患者实行个体法,导尿时尿潴留量超过500 mL者,持续开放留置尿管24~48 h,以利于膀胱壁的逼尿肌恢复舒缩力。定时夹管,每2~4 h开放1次,补液和喂水期间,询问患者有无尿意或适当缩短夹管时间,避免发生漏尿。应注意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量的变化,保持会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鼓励并落实每日饮水2 000~3 000 mL计划,保持每天尿量达到1 500 mL。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如指导患者进行逼尿肌锻炼及行盆底肌肉收缩锻炼,导尿期间每次液时指导患者做排尿动作,患者尿意恢复后尽早拔除导尿管,拔管时间选择在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导尿管同时嘱患者用力排尿,利用尿液的冲力将导尿管排出,减少尿道的损伤。自行排尿时取半卧位,减少膀胱残余尿,预防感染。

3.4 压疮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伤后长期卧床,术前患髋制动、牵引等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刺激感觉迟钝,同时部分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尿失禁等压疮危险因素。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于病情限制不宜翻身者,给予每隔1~2 h伸入双手托起患者骶尾部,按摩受压处皮肤并间歇性解除压迫,利用气垫床、压疮贴等预防压疮。术后虽然较术前翻身方便,但由于患者因疼痛,为防止人工关节脱落,对翻身的手法和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术后12 h后予每2 h翻身,通过手拉牵引床吊环及健肢足部蹬床三点支撑进行引体向上法抬臀减压,保持床整、整洁、无渣屑,移动时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如有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皮肤,更换床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足跟的保护。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少量多餐,对全身营养差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该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4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和骨质疏松及诸多合并症的原因,髋部骨折常常造成患者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4]。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成熟,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避免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难度的增加,而达到早起锻炼、早期康复的目的。但是髋部骨折手术的风险还是很大,加上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及手术的认知度的不同,容易造成并发症的发生。该组研究通过采取积极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等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侯平,冯应树.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2006,5(11):1523.

[2] 王继华,郭亚萍,卢萍,等.29例老年谵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0-51.

[3] 胡美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45-647.

第4篇

关键词:四肢骨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71-02

1 相关概念

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骨折病例多数有受伤历史,且常在受伤以后立即表现为跛行、减负或免负体重等机能障碍。骨折后的患肢成弯曲、缩短或延长等异常姿势。骨折处明显肿胀,触诊疼痛,抗拒检查;它动时,患肢出现屈曲、旋转等异常活动;患处可有骨磨檫声或有骨磨檫感,不完全骨折,骨折处肌肉丰富,局部肿胀严重或断端嵌入软组织时,常常听不到骨磨檫声。开放性骨折,可以见到皮肤及软组织的损伤,有时可见断端暴露于体外。

2 常见四肢骨折分类

常见的四肢骨折大概可分为: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小儿。伸直型多见,多由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表现为肘部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可合并正中、桡或尺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可引起前臂肌缺血,出现剧痛、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及桡动脉搏动消失,如不及时处理,以后出现缺血性肌痉挛。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青少年占多数。因致伤暴力不同,使两骨骨折线平面和畸形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以旋转活动障碍明显,有畸形、骨擦音及反常活动;可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下端3?厘米以内的伸直型骨折,见于中老年有辜质疏松者。由于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由于跌倒时下肢遭受扭转暴力引起。头下型和经颈型,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多中断。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型,因骨折端血运良好,骨折较易愈合。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多由强大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常表现为畸形,上1/3骨折,近折端屈曲、外旋、外展,远折端向上、向后、向内移位;中1/3骨折,骨折端移位视暴力方向而异;下1/3骨折,远折端向后移位,近折端内收向前移位,可合并股动脉或坐骨神经损伤。出血量可达500-1000毫升,容易发生休克。

胫腓骨干骨折:常见,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以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易形成开放性骨折。表现为有反常活动和畸形。

3 四肢骨折护理干预

应急护理干预,先判断伤情就地抢救,妥善处理伤口,给予简单肢体固定再送医院治疗。若合并有颅脑、胸、腹、骨盆伤,即送医院先抢救生命,而后再进行骨折处理。骨折处理先将骨折部位用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固定,防止搬运中再度造成局部损伤。若系开放性骨折,需保护局部清洁,以免造成感染,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干预,合理饮食,预防骨质疏松、多食高钙、高磷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等。平时多活动,但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参加户外活动,要注意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骨质疏松。

卧床期间护理干预,卧床期间防止感冒,防止发生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注意骨突出处皮肤保护。防止压伤,每日可做3~4次局部皮肤按摩,增强皮肤抵抗力。必要时骨突出处用气垫、棉垫圈等保护。重视病人心理疏导,消除怕站不起来,不能行走的顾虑,取得病人配合,使其主动坚持锻炼。加强防病知识的了解,增强防护意识,防止意外跌倒致伤和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更应特别注意行走安全。

手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睡觉时仰卧位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不做盘腿内收或外旋动作,防止内固定的三翼钉脱出。术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正确做患侧股四头肌收缩和放松,踝关节伸展活动,掌握方法后可自行坚持每日3~4次锻炼。但要特别注意保持患肢的正确,骨折处未愈合不要负重。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温度、感觉、有无肿胀、颜色有无发紫现象。3个月后在他人保护下扶拐或助步器下地活动,每日3~4次,注意患肢仍不要负重。6个月后,调光照片检查,证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牢固,可弃拐行走,患肢开始负重。但仍应注意保护患肢不受意外伤、跌倒等。

4 结论

四肢骨折种类比较多,但是常见的即本文提到的这六种,发生骨折的高危人员涉及设计小孩、女性、老年人等,青壮年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可见尤其在对于小孩、女性、老人这部分特殊护理的干预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护理干预的角度,分别从应急护理干预、日常护理干预、卧床期间护理干预、手术后护理干预几个角度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关键性部位;常见护理;方法或技巧

一、引言

骨科病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可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给病人心理、生理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加之卧床治疗时间长,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骨科护理工作意义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骨科恢复除受伤部位、创伤大小等疼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骨科治理新技术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近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相应的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就内固定技术来说。术前一般不需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所以现在术前皮肤护理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另外,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就微创技术来说,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创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胭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三是就支具的发展来说,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

三、骨科护理常规部位注意事项与技巧探讨

骨科疾病现在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了,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上班族还是运动员,那么,骨科护理的常规事项有哪些?

本人认为,骨科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二是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三是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其次是要做好骨折部位的处理,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二是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并使用TAT测试;三是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四是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五是让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时刻关注患者的异常不适、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四、做好骨科护理的策略探讨

1、采用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推动着护理服务理念的改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做到真正关怀、关爱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骨科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创伤部位各异,住院时间长,对知识需求量大,因此教育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口头宣教、文字宣教、手把手宣教,现身说教法等。

健康教育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创伤病人入院后,当班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体现人文关怀。第二部分,如要进行手术,手术前教育护士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班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及亲属的心理需要,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手术后教育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去枕平卧及进食水的时间、目的,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2、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

根据患者类型做好引导工作如下:第一,对于牵引病人。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做预防褥疮护理,指导患者使用吊环抬臀。时刻注意保护好牵引装置,告知牵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第二,对于石膏固定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时,进行护理需要防止石膏折断。第三,对于骨折外固定病人。定期更换敷料,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第四,对于骨折内固定病人。要协助患者进行体能活动,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第五,对于断肢(指)再植病人。护理主要在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术后窒温保持在24℃以上。术后l周内用持续可见光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告知患者禁烟酒,予禁烟环境。

3、有指导性地推动病人做康复锻炼

一般骨科患者病人怕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病情,不愿合作,因此这个时候最应该的是主动引导病人康复锻炼,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对此,一是要鼓励病人进行患肢远端关节伸屈及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二是告之病人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活动控制在20―30分钟,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分钟,受伤早期每次可先5―10分钟锻炼;三是引导病人逐日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幅度。

同时,护理还可以指导病人用捏拿法进行患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告知这样做不但不能加重病情,反而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肢端消肿。

参考文献:

1. 王月莲,尤泯,宋娟.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8)赵祯,刘益兵. 对骨科患者实施需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中医正骨, 2009,(11)

2. 周跃.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3)

第6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

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服务模式,尤其在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骨科全体医务人员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采取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教育等不同阶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发放不同的健康教育宣教单,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预防骨科并发症的发生,使创伤得到尽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现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入院教育: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突发事件瞬间发生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病痛的折磨,肢体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预后的悲观猜测,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环境,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色缺失,角色冲突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着较大压力,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脆弱等一系列情绪波动。如何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沟通有效,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积极配合医疗活动,使患者身心获得最大利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住院须知等相关事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医疗活动和康复活动,此阶段我们可以发放入院宣教单和用药及饮食宣教单。

2.术前教育:向患者介绍术前各项

检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有关手术及麻醉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等,邀请和举例成功的手术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充分明白手术前准备重要性和配合方法,患者能以尽量平和的精神状态地接受手术治疗此阶段我们可以发放手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和手术禁食禁饮的温馨提示牌、麻醉须知等健康教育单。

3术后教育:

3.1饮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禁食禁水的时间和目的,术后一般小时后即可进食一些清淡的流质或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食。病情稳定的骨科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胶原铁钙及纤维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肌体的恢复

3.2排泄方面的宣教:教会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方法和排尿障碍的处理,有导尿管者,要防止扭曲及折叠,保持引流通畅;严防牵扯尿管,定时开放导尿管,保持会和尿管清洁,鼓励患者多喝水。

3.3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宣教:,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用双手按住患者季肋部或切口两侧,限制胸部和腹部活动的幅度以保护切口,在深吸气后用力咳痰,并作间断深呼吸。

3.4疼痛护理与宣教: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加强对术后患者的巡视,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说出自身感受,互动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护理。

3.5宣教:根据骨折部位,指导患者保持功能,保持抬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告诉若患肢远端出现青紫、肿胀、冰凉、麻木或固定处疼痛突然剧烈等状况时及时呼唤工作人员,让家属和患者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活动中来。

3.6引流管的护理: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及折叠,保持引流通畅;严防牵扯引流管。

3.7功能锻炼宣教:骨折在复位及固定后,即可讲解骨科疾病的常识及复位前后与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方法,使创伤得到尽快康复,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手指(足趾)活动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舒缩等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和静脉淋巴回流。

手术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分别发放疼痛护理须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宣教单。

第7篇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部位骨质增生、肌肉萎缩等原因,在跌倒时极易造成骨折。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恢复期明显增长,一旦伴随糖尿病,术后如果治疗护理措施不当,很容易并发感染,轻者骨折愈合期明显增长,重者会引起骨髓炎症导致截肢,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对38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15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平均78岁。一侧内外踝骨折18例,一侧股股颈骨折12例,一侧股股颈骨折合并肱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2例。患者入院测空腹血糖最低15.8mmol/L,最高24.5mmol/L,均值为18.5mmol/L。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38例患者完全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为20d。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本身患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手术后伤口是否容易愈合,是否引起术后感染,部分患者由于一直在控制饮食,担心营养是否缺乏。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手术。我们通过耐心地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产生顾虑的原因,并通过已经治愈的患者来进行现身讲解,让患者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树立信心,早期手术。

2.2 术前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完善相关检查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根据情况进行牵引复位。如果患肢高度水肿并有水泡形成,必须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出,以免水泡自行破溃,皮肤黏膜外露,造成感染。

2.2.2 严格监测并调控血糖 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但更多的研究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以下,急诊手术血糖控制在11.0~14.0mmol/L以下,可以减少骨折术后的感染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骨折患者伴随糖尿病,又加上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值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早、中、晚三餐前和餐后2h的血糖进行检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到术前要求。

2.2.3 饮食控制 严格控制早、中、晚三餐的热量,三餐要定时定量。三餐按1/5、2/5、3/5 分配,最好增加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低盐、低脂肪。对于患者体质较弱者,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含量。同时术中要严密监测血糖、血压、心脏等功能。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患肢手指、趾端的血运情况,并配合适当的按摩、烤电。

2.3.2 术后给予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防止伤口感染。并给予胰岛素治疗调控血糖。给予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防止血小板聚集造成深静脉血栓。2.3.2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术后应将患者肢体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有利于在床上活动。尽量让患者自己梳头、吃饭、锻炼健侧肌肉关节。每1~2h按摩患侧的肌肉1次,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尽早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锻炼的同时,做一些对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活动,并加强关节的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肢远端的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3 出院指导 老年人骨折的愈合期本来较长,加上伴随糖尿病,出院后的护理十分重要。告知患者应掌握的骨折康复知识外,也要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并定期复查血糖。嘱其在家属的陪同下继续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恢复情况,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3 结果

38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完全康复,2例需借助器械进行行走,无1例感染发生。

第8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压疮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其护理活动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专门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术前多需要采用骨牵引维持复位并需要长期卧床,加之老年人全身血液循环差、营养差、心理压力大,在治疗期间极易发生压疮,为了提高此病的护理质量,对我科有压疮发生的高风险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纳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岁,发生压疮4例。对我科2015年3月~10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纳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103岁,平均年龄81.5岁,发生压疮1例。

1.2方法

1.2.1提出循证护理问题 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性质,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提出5个与压疮预防有关的问题:①评估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②如何防止局部皮肤受压?③皮肤发红是否按摩?④各种翻身的角度?⑤如何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

1.2.2循证护理支持 根据提出的相关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查询发现以下几点。

1.2.2.1评估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根据刘海萍和张敏[2]的研究显示,压疮发生的首要因素为感觉、绝对卧床、肢体活动受限、截瘫偏瘫患者;次要因素为年龄;位于第3的是因素,制动,大型手术或是长时间局部受压。这三种如果占50%以上,护理人员对这些因素的患者就要高度重视;同时加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学习,而我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则是属于其高发人群之一,①年龄大;②全身营养不良;③长期卧床与制动;④肢体活动受限;⑤患者因怕疼,不配合;所以做好评估,做好预防措施。

1.2.2.2要防止皮肤受压,可给予睡气垫床减压,并给患者建立翻身卡,每1~2h翻身是减压的最简便最能效的方法;并可通过的海绵垫来减压,骨牵引的患者,足跟可采用U形垫来减压或是垫软毛巾;对于一些能翻身的患者,可改变身体着力点,如健侧下肢膝关节弯曲,足底与双肘部三点支撑抬臀部。禁臀部垫海绵垫和气垫圈,髋部骨折后,由于局部制动,使活动受限,致局部循环障碍,如再在臀部垫海绵垫,使床内温度和湿度升高,导致皮肤的温度升高而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氧量增加10%[3],加大了臀部压疮的易患性。

1.2.2.3正确的按摩。对于一些不能翻身或是不愿意翻身的患者,在骨突处或是受压部位采用无损伤的轻按摩为好,避免拿捏按摩[4],如皮肤持续压红,则表明软组织受损,按摩必将加重损伤,则压红处禁止按摩,可在压红处涂抹麻油,形成封闭性油膜,以保护皮肤。

1.2.2.4翻身的角度:避免90°角翻身,以仰卧位翻身为主,最好与床铺呈30°或是45°角,避免压迫股骨粗隆部的骨突和踝部;对于半坐卧位患者,床铺应倾斜的角度为45°为宜,以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剪切力和摩擦力,造成组织内白毛细血管中断,使皮肤完整性受损[5]。

1.2.2.5循证医学习教育不局限于医护人员,还包括患者、患者家属与健康人群,向患者与家属解释皮肤护理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多与患者沟通,多鼓励患者,取得配合,共同做好皮肤护理。

2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到外力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营养紊乱,造成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如果患者发生压疮会延缓患者康复的进度,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会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要必要进行压疮护理。

根据循证支持,其相关护理措施:①严格交接班;正确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每班认真观察皮肤情况,对压疮评分表实施动态评分,正确评估压疮发生的因素;②给予正确的减压;对于骨牵引患者,可在足部给U形垫减压,患者在手术前可采用气垫床,R形垫等减压,对于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可在手术后6h内抬臀,1~2h1次,6h后查每2h翻身1次;③避免压红处按摩;可在压红处采用红花、细辛、当归、乳香、没药、干姜、赤芍、白芷等中药进行涂擦[6],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缩短翻身的时间;④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饮食调护工作,手术后6h可指导患者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以滋养筋脉,补益肝肾,以加强患者的营养;⑤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⑥加强与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压疮的相关知识,如局部的减压方法,翻身的必要性和翻身的技巧;并利用同室病友进行现身说话,以提高其信心;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关心鼓励患者,做好情志护理,并与家属做好沟通,指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所以,运用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防止压疮的发生。循证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护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使护士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直觉的习惯及行为,能有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适应现代护理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利红.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对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7):1737-1738.

[2]刘海萍,张敏.量化评价高危因素降低压疮的院内发生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29.

[3]范柳宾.循证护理在骨科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50.

[4]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第9篇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外伤性

[中图分类号] R77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79-02

泪小管是泪液排泄的管道,包括上、下泪小管和泪总管,连接泪点与泪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上下泪小管断裂常合并眼睑外伤,损伤后如果不及时手术吻合修复接通或处理不当,不但可致内眦角畸形,影响美容,而且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溢泪。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采用直接探查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患者25例,其中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例,下泪小管断裂23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均是单眼,年龄13~71岁,外伤原因为车祸、撞伤、钝器击伤、拳击伤、爆炸伤、锐器割伤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为3h~2d。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

1.2.2 准确寻找泪小管断端 这是手术成功的另一关键。 在内外眦连线对应的伤口处,将伤口尽量的展开就能较快地寻找到微白色略呈喇叭口样组织,并在手术显微镜下见光滑的黏膜组织,在该组织注射生理盐水,患者感到有水流到鼻腔或咽部,就能确定此断口是泪小管鼻侧端。

1.2.3 插入泪小管支撑物 选择泪小管支撑物为硬膜外导管,它管径及硬度适中,有韧性能适应泪道的生理弯曲,管身有刻度,便于把握插入深度,带钢丝内芯,头端是盲端、圆钝。用导管的头端插入泪小管两断端穿过经鼻泪管插入下鼻道,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经鼻泪管达下鼻道,自下鼻道取出导管两端固定于患侧面部。

1.2.4 吻合泪小管 导管插入泪道后,用5-0丝线在管壁外侧间断缝合3~5针,使两断端对位吻合,内眦皮肤伤逐层对位缝合。

1.2.5 术后处理 术后术眼用无菌纱布包眼1d,全身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术后7 天拆除皮肤缝线,3个月后拔除导管,拔管后用生理盐水连续3d冲洗泪道,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2周,定期冲洗泪道6个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了解病史及急诊处理 泪小管断裂多伴有眼睑撕裂伤,应尽早清除创口内异物,清洁创面,封闭伤口。因此,护士接诊患者时需首先确定受伤的时间、地点、环境及致伤物体,是否经过处理,伤情评估,判断有无多发伤。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出血等,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性出血,颅脑有无外伤,脊柱、骨盆、四肢有无骨折,胸部及血管等有无损伤,如有多发伤者,应首先抢救生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眼科处理。然后再检查视力,清洁伤眼皮肤和创面,并做初步检查来排除眼球有无损伤,动作要轻。眼睑有出血者应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局部清洁后以眼垫包封,请医生诊治。同时护士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一步检查眼部受伤情况,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2.1.2 观察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多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患者对突如其来的受伤毫无思想准备,对眼部受伤程度和能否影响视力也不了解,而且还对眼睑撕裂伤所致的伤口出血非常紧张;同时因担心影响容貌及视力,而急切盼望手术解除痛苦,又对手术有恐惧感,担心手术失败,情绪往往不稳定。针对患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充分发挥家庭亲人式的关怀,给予关心、体贴,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介绍医院内治疗此类患者的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治愈率,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怖心理,树立对治疗对医生的信心,振作精神,增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患者心理活动的差异较大,要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2.1.3 术眼检查及术前准备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术前需做X线正侧位片及鼻窦片来了解泪囊窝、骨性鼻泪管、鼻窦及鼻腔有无骨折或慢性炎症及排除眼球有无破裂、眼内有无异物,以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而泪小管断裂往往伴有眼睑的损伤,眼睑损伤修复的最佳时间是伤后24h。因此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使患者能尽快手术,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前做好手术眼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消毒,预防感染,准确及时执行术前医嘱。

2.2 术后护理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手术过程,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减轻焦虑心理。同时向患者讲述术后保持泪小管插入导管在位的重要性和手术后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预防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

2.2.1 一般护理 ①术后卧位。生命体征平稳者予以半卧位,有利于局部肿胀消退,术后应向患眼侧卧位,避免泪液积聚在内眦角伤口,有助于伤口的干燥愈合。协助生活护理,入厕最好有人陪伴。②饮食。手术后给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饮食,予以营养支持,避免硬及辛辣食物。③术后术眼用无菌纱布包眼1d,应注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脱落污染,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伤后24h内予以破伤风抗毒素1500U皮试后肌肉注射。全身及局部抗炎治疗,滴眼药水时避免眼药水瓶触碰眼,避免用不洁手或手帕檫拭眼睛,预防术后感染。④手术后第1天,进行伤口检查换药,检查术眼术后情况,如眼睑皮肤伤口的对合情况、有否出现感染现象和泪小管插入导管是否在位等,以便及时对症处理,确保手术效果。⑤手术后第7天拆除眼睑皮肤缝线,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需连续冲洗泪道3d,定期冲洗泪道6个月。

2.2.2 预防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 向患者讲解术后保持泪小管插入导管在位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拔管前如果泪小管插入导管移位或脱落,会造成泪小管发生粘连,以致手术失败,因此要妥善固定泪小管插入导管,防止扭曲、折叠、脱落,告知患者不要用手去揉搓术眼创口,洗脸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拉扯导管,眼周可用棉签细心擦洗。打喷嚏、洗脸、擤鼻涕时应注意防止导管脱出,切忌自行抽动或拔管。

2.2.3 病情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伤口红、肿、胀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观察有无泪小管吻合的并发症,如泪小管息肉、泪小点及远端泪小管的哆开,导管脱落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泪小管息肉为塑料管刺激所致,手术切除即可,拔管后即不再发生。

2.2.4 出院指导 ①告知患者切忌自行抽动或拔管,一旦出现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如果在术后2周内可到医院行再插管;如果在术后2个月以后,可到医院行泪道冲洗,如果通畅,则需按拔管后处理,定期冲洗泪道。出院1个月内每周复诊1次,观察泪小管插入导管活动情况,检查导管是否在位,并定期冲洗泪道。②注意用眼卫生,防止洗头洗脸的脏水溅入眼内,避免用不洁的手或手帕擦拭眼睛。3个月内少看电视、书报,每次不超过0.5h,避免术眼过度疲劳。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或悲伤。④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继续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保持局部清洁,远离风沙污染的工作环境。外出时戴防护眼镜,尽量少晒太阳,因为紫外线的照射,会刺激黑色素在眼睑伤口的沉积。

[参考文献]

[1] 谭素芬,董诺,马文芳,等.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30.

[2] 朱丽丽,于波,翟丕,等.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89例临床分析[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45.

第10篇

1.概述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现成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其不仅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能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同时,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2-3]

创伤骨科病人往往是由突发事件造成的,瞬间的变化使病人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性活动,对其身心带来直接冲击[4]。精神的紧张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异常,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增高。加上手术清创和切口的治疗,使其出现烦躁、易怒的变化。[5]因此,骨科患者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2.术前疼痛干预方法

2.1心理干预

有研究表明,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及其控制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有效的疼痛管理,如果患者在紧张、焦虑、恐惧、无心理准备状态下进行手术,对疼痛会特别敏感,轻微疼痛就会引起剧烈的反应。而术前积极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中完成手术,对于控制术后疼痛具有正性作用。[6-7]

2.2物理治疗干预

Abramson等[8]认为冷敷能降低躯体痛觉信号传导,减少神经终板兴奋,从而提高疼痛阈,使患者痛感减轻,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对于合并软组织损伤和肿胀的骨折患者,冷敷加压疗法能够有效的减轻组织水肿程度,缩短水肿时间。冷敷使局部小血管收缩,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液渗出,从而迅速缓解水肿,明显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同时,加压包扎可使组织淤血扩散,增加接触面积,促进吸收,并减少关节粘连及软骨变性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只要冷敷加压疗法时间、温度控制严格,能迅速有效的减轻患处肿胀、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并且不会导致并发症。[9]

2.3药物干预

目前的疼痛治疗的重点大多在病人术后的疼痛控制,而在国外,则提出了超前镇痛剂多模式镇痛理念。超前镇痛是防止中枢敏感化形成的一种抗伤害的方法;多模式镇痛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时间或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以达到镇痛或预先镇痛的目的。[10-12]

有研究证实,塞来昔布作为一种选择性的COX_2抑制剂,术前应用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且其副作用与对照组(术前不应用药物镇痛)比较无差异[13]。研究可见,术前使用镇痛药能明显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值,降低术后的疼痛反应,并明显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的剂量及次数,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避免镇痛药所致的成瘾、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并且能使患者增加食欲,夜间入睡好,还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伤修复和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14]

3.小结

无痛手术是现代外科的目标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都认为手术后的疼痛是理所应当的,使得许多患者因疼痛而畏惧手术。近年来手术后的镇痛逐渐得到了医护人员关注,但术前的镇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需要用多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干预方法处理,多项研究表明,术前的心理安抚、物理治疗及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NSAID)的应用,均使患者术前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痛阈,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因疼痛而产生的并发症,使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提前,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余红春,陈玉娣。癌症疼痛病人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17。

[2]孙激,杨国愉。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护理杂志,2003,20(2):89。

[3]张小松。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5]胡国珍。疼痛护理对车祸伤患者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20-21。

[6]娄强翠,陈前波等。术前疼痛认知教育对病人疼痛认知度及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护理研究,2010,6(24):1496-1499。

[7]张楚芝。心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术前焦虑及疼痛的影响。当代医学,2009,5(15):102-103。

[8]AbramsonDI,ChuLS,TuckS,etal.Effectoftissuetemperaturesandbloodflowon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J].JAMA,1966,198(10):1082-1088.

[9]汪静,王军伟等。踝关节骨折术前冷敷加压疗法的临床意义。陕西医学杂志,2011,10(40):1400-1401。

[10]KwokRF,LimJ,ChanMT,etal.Preoperativeketamineimprovespsot-opertiveanalgesiaaftergynecologiclaparoscopicsurgery[J].AnesthAnalg,2004,98(4):1044-1049.

[11]郭建荣,急疼痛治疗发展趋势—多模式镇痛。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29-130。

[12]DavyTA,SharpC,LynchS.Periopeerativepaincontrol[J].ClinPodiatrMedsurg,2003,20(3):2257-2267.

第11篇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70-01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常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度差,而跌倒所致。骨折一旦发生,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即使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院外康复期较长,因此,做好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8例,男28例,女40例,年龄60~89岁,其中摔伤60例,车祸8例,伤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30例。住院时间最长38天,最短11天。

2 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

2.1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2 心理护理 认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认识,掌握其共性的同时,应注意每个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给予个体化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疼痛的护理老年人往往对骨折及术后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并在进行搬运及康复训练时做到解释到位、动作到位、轻柔准确。如疼痛影响睡眠,就采取放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心理疏导。对于原因清楚的创伤性疼痛,采取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2.4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含钙丰富的饮食,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如合并糖尿病应忌甜食,严格进行饮食管理,以利血糖的控制。

2.5 保守治疗的护理患者需卧硬板床休息,患肢行骨牵引或皮牵引。

2.6 手术治疗的护理:

2.6.1术前护理:

2.6.1.1 术前准备患者高龄,大多伴有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术前要全面检查及时治疗原发病。肥皂水清洗手术野皮肤,更换手术衣裤,术前1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6.1.2 指导功能锻炼: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能够愉快地度过围手术期。并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教会功能锻炼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牵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6.2术后护理:

2.6.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2.6.2.2 与制动患者取去枕仰卧位,患肢置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内旋动作。小腿及窝部位不能按压过度,以免影响血液回流。术后第二天可半靠坐起。避免患肢内收外旋,以免髋关节脱位。

2.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7.1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因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抵抗力降低,加上骨折后行牵引或手术后需卧床,气道内分泌物极易滞留,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需加强呼吸道护理,行牵引的患者,宜采用低坡卧位,手术内固定术后血压平稳后改低坡卧位,3天后改半卧位。

2.7.2 预防褥疮的护理: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或因手术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易产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而定时翻身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会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病人,以防擦伤病人皮肤。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2.7.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牵引患者卧床时间长,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必须加强泌尿道的护理。对留置尿管者,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每天更换尿袋一次,尿道口护理2次 日,1 2周更换尿管一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应注意会清洁,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以达到生理性冲洗,促进细菌的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2.7.4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主动与家属交谈,讲解饮食、排便与骨折愈合的关系,采取措施辅助患者排便;指导患者尽快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所以,应多吃含高纤维素、润便的食物,如芝麻、香蕉及其他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等。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适当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

2.7.5 预防血栓形成: 老年病人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已有血管内膜损伤,再加上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外,要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早期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活动踝关节,并帮助按摩患肢,穿弹力袜,避免膝下垫枕。观察患肢皮温、疼痛、肿胀和循环情况,必要时双下肢进行比较,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7.6 预防切口感染:是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常规术日晨提前1 h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备皮时用肥皂水清洗术野皮肤,尽可能避免备皮对手术野皮肤的损伤。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及引流系统无菌,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停用抗生素。

2.7.7 预防骨折移位及假体脱位: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一外展枕,患足用一防外旋鞋固定,避免不恰当搬动,防患肢内收、旋转及过度曲髋。合理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减少假体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触摸术后部位有无异物脱出,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

2.8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病人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8.1早期功能锻炼,即入院后或术后次日即可指导病人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和做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每2h1次。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要求髋膝关节屈曲超过90°;健侧的直腿高运动,要求提高床面15°。

2.8.2术后功能锻炼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拆线后和单纯牵引治疗去牵引后就可以做屈髋、屈膝练习,并可扶拐下地或在骨科牵引床上站起扶杆做患肢不负重的行走。

2.8.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诉病人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一般是4~6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一定要嘱咐病人不能让患肢过早负重。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

3 结果

2006年1月到2010年5月共收住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人,手术治疗48人,非手术治疗20人。经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或好转出院。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更关注的是心理、生理、功能锻炼、出院后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管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多数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等特点,由于年龄大、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因此,护士要针对其原因,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方位、多角度将患者视为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人来实施有效的护理,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李忠泰主编。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17 121

[2] 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56 259

[3] 胡丽华,周秀娟。对老年手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9;19(3):42 43

[4] 淮云。谈老年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新护理,2009;8(3):86 87

[5] 叶向红。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9):112 113

第12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焦虑;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6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实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4例。其中老年性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20例;髋关节骨关节炎7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组。干预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1.4±6.7)岁;老年性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7±7.5)岁;老年性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无菌坏死9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未实施心理护理。

1.2.2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①术前:根据手术通知护士每日下午要测量病人的心率、血压、焦虑值,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了解患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皮肤准备、全身情况、手术方式及手术相关的其它问题;对病人亲切交流,听取其对手术的期望,解答疑问,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的情况,手术的简要步骤、手术、麻醉方式、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或请同病房的相同手术病人现身说教,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进行相关健康宣教。采用临床调查了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如:担心疾病预后、担心患肢失去正常功能等。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及时向患者加强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②术中:患者进人手术室后,护士要热情地迎接患者,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用轻柔亲切的语言介绍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耐心守候在患者身旁,细心指导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术中保持安静,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以免加重患者担优心理。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或不适,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其了解这是正常的手术经过,必要时协助麻醉师对症用药,消除痛苦。③术后:耐心询问术后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是否疼痛及其他不适。及时提供功能锻炼相关知识,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指导健肢和患肢关节、肌肉的锻炼方法。

1.3评定方法两组患者均于住院当日实施心理护理前完成焦虑、抑郁第1次测量。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于手术前对患者焦虑、抑郁再次测量。术后第3天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第3次测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专职评估护士在工作开展前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评定前向患者说明评分要求,文化程度低不能独立完成者由专职护士无倾向性地逐条讲明,完全理解后填写。评分≥41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P

2结果

2组入院时、心理行为干预后,SAS评分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明最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术前恐惧手术过程及手术的成败、手术后担心出现疼痛及其他不适感、有无意外、手术效果如何、甚至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由此会产生期待性的焦虑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否认”心理防御机制从而降低焦虑的反应程度。在本文中,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大于41分,说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焦虑情绪。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在本文中,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评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情绪,可以有利于手术及术后各期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