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保护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环境保护信息系统;3S技术
1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环境保护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要处理的基本问题。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障人类现今和以后的长久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各种措施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已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的一种统称。环境保护包括很多方面: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比如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情势更加复杂多变,环保部门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2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也不例外。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新兴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国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已经有许多年了。环境保护的各部门和各系统基本都为主管的相应业务配备了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应用体系:国家环保总局有信息中心、全国32个省都建立了省级环境信息中心、超过100个城市建有环境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不仅配备了覆盖率广的卫星通信专网、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也配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信息管理人员,为我国深入认识、掌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的程度、根源、危害,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分析、存储、调用,有计划的开展环境保护、预防,生态恢复、控制污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3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应用
3.1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融合了3S技术、模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了上述技术对应的相应系统。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应有信息的获取和显示、查询、分析、表达、数据监测、融合、自动化集成、开发环境专题子系统、为环境决策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等。总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应最大限度的涉及环境相关的各方面我,为环境保护提供最大限度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3.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管理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传输、分析、存储、表达和应用,无不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可以增强环境保护信息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孤效率。
3.3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系统的融合更能实现环境保护质量的提高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也就是说,环境信息系统获取的环境信息、研究的环境保护对策、环境处理工艺等都需要及时的向大众传播,应用于现实,而互联网的运用不仅可以加速信息的传播,为大众提供快捷、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提高大众参与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和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43S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运用
3S技术是指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3S技术是指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3S技术结合了空间技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项综合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部分功能可以实现融合和集成,对信息的采集、录入、编辑、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4.13S技术利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模型制作
环境信息的获取,环境保护的规划、决策制定很多时候要依靠合理的模型来作参考。3S技术结合了地理学、城市空间学、环境科学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实现地理信息、环境空间的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和运用,所以,当3S技术和环境模型相融合和集成时,可为大气、水、土壤、城市、人口等的空间分布和要素分析形成点、线、面的空间模拟实体,并且可表现其相关属性,方便分析和决策,同时也可检验制作的应对系统,比如潮河流水质、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等。
4.23S技术与ES技术结合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加智能化
ES即专家系统,因其强大的定性分析能力,是人工智能近年来被应用的最广泛的一个分支。ES系统的核心问题是系统知识的权威性、简明性和广泛适用性,ES的定性分析能力和3S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为准确、便利的进行模型选择、评估、校正,对提高环境信息管理,发挥系统的决策功能具有实际意义。4.33S技术与仿真系统集合提高了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交互性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和广大的,绝大多数需要依靠仿真技术。无论是大的环境问题中复杂环境信息和系统的研究和构建,比如大气、水体、土壤等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污染物的量控制、研究和治理方法的实施等,还是小的环境问题比如具体的某种污染物的处理工艺的实验、分析,处理系统的审核、改进等,都需要集合模型技术、仿真技术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操作,3S、三维动画、多媒体、多传感器、高分辨显示器等结合营造的仿真环境,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环境感,增强人机的交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43S与在线监测技术融合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具实用性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实行环境监测。污染物的浓度、来源、变化等监测数据是后面分析、采取应对措施的依据。3S技术中的GPS定位功能对监测十分必要。
5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涉及多个方面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对环境保护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提高保护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计算机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懿颖 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控中心
参考文献:
[1]魏斌,黄明祥.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及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14,42(14):36-39.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监管主体 定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061-02
环境监测被称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此称呼比较恰当地说明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其为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有效证据,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才能将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下去一直受到环境保护部门与环境监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对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职责定位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从业者,进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当前形势下环境监测的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环境监测的管理主体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全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由市或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监督管理资源合理开发和污染预防等环境保护工作。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由国家负责制定,而监测规范和组织环境监测网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并监督附属机构完成此方面的建设,除此之外,建立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也是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众多职责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其中,各类环境监测站点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监测机构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组织有关部门或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开展环境调查和评价工作,此类部门不仅要完成调查和评价工作,还要建立污染预防和资源合理开采,且制定符合当今时展的环保机制。国家负责对跨行政区的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被破坏方面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同时,还应该监督附属机构完成这方面的任务,并通过统一制定、统一检测、统一预防和治理来解决现在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还应该对大气、水、土壤等进行调查以及检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重点排污单位应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和设备,并保存所有的检测记录。
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行为主体及其准确定位
环境监测的行为主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各级人民政府附属的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还可以赋予有关部门自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权力。对环境进行调查、评价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都在此类政府机构的职责范围之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各级人民政府附属的环保机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公益属性,便是此类政府机构的准确定位。第二,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安装或使用标准监测设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环境监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因此,排污单位必须保证监测设备和仪器能够正常工作,才能让其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并且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或其他经营者提出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辅助该条例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第三,接受人民政府委托的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以上内容不难推断出,环境监测的监测活动,应该由国务院、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单位以及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机构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成效。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工作,应该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附属的专业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开展,企业单位应该自行负责自己的环境监测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分为以下几方面:(1)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量标准的制定上起到了类似于“螺丝钉”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中环境监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减少了环境保护者的工作量。(2)为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以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调查和评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并保证环境保护修复制度能在规定时间内落实。(3)有助于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了解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环保机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效性得到了提高。(4)服务好环境健全和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质量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开展打下了坚定基础。(5)为环境公共污染预防机制提供服眨对环境突发事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准确性,以此结果公布制度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以上提到的几点就是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4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4.0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增长较快,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空气质量和水质严重恶化。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以水污染治理为例,污水监测工作人员要对入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抽样检查,并进行化验得出水质检验结果。这种办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然而我国污水技术人员人才有缺口,如果临时培养技术人员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检测次数有限、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随机性较强、对后续监督工作造成了新的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近几年来传感器监测水质的情况来看,物联网传感器能有效地监测水质并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物联网传感器检测水质耗时少,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也有限,并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成本,显著提升了污水监测的精确性,有助于我国污水治理工作人员科学治理污水,为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其他领域。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弥补了我国原来人工监测环境的不足和弊端。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破坏,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我国人民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应该全面配合国家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光靠国家政府机构的力量是无法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的,因此全国公民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 范云.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职能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6(7):135.
[2] 余振荣.垂直管理体系中区县环境监测职能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7):8-10.
[3] 吴志强.上收监测事权对环境监测部门职责定位的研究思考[J].北京农业,2015(27):193-194.
关键词: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保护愈来愈备受关注。特别是党的十提出了加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中国的中央以及各级地方财政对资源环境的支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中国的各级财政为了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专门拨付的资金,政府旨在通过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资源环境保护做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他的目的就是该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运用其对完善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提升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政府旨在通过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资源环境保护做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这同时也为各部门怎样良好的利用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加强对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必须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用款单位严格对该资基金进行规范管理审核,才能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部门可以遵循国家的相关法规来运用和规划好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该项资金对完善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中国民众生活质量的作用。
一、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在中国的很多省市已经全面展开,各地的资源与环境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保护。同时,各省市审计局都高度重视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也已经开展了起来。各个省都纷纷派出优秀的审计小组开始到具体定点出开展现场审计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在项目构建之后,应该积极进行验收,而某些项目实施单位对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不够了解,不能积极地配合组织验收项目,导致一些资源环境保护专项项目可能竣工多年但还是没有进行验收,这样就不能保障资源环境保护专项项目可持续地发挥环保效益。在对这些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问题进行审计时发现的审计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少完善的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实施中,某些资源环境保护专项项目的单位并未严格依据项目的规划来实施,可能随意增加或减小了项目的规模,没有准确的标准,这致使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管理比较随性,没有规范性管理制度,容易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建设。由于目前的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指标都有其局限性,不是很完善,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反映以及准确地评价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效益,导致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审计评价无法良好的实施。
(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领域比较单一
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应该是审查核各级财政计划以及筹集专项资金的合法性,同时也需要审核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拨付的是否及时,是否符合对资源环境保护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但是目前,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领域还不够宽泛,比较单一,致使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效果没有得到进行的非常有效的体现。
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策略研究
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国家的财政性资金,为了促进国家资源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用政策来专门制定具有专门用途、绩效目标以及用途的资金来进行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而通过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可以监督这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效益情况,同时评价其实施的效果。目前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存在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拨付的过程不够标准化,拨付的规划以及审批过程还不够符合法规,同时有些地区的拨付渠道也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其次,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地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运用不是透明的,没有能够构建运用以及分配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公告制度,这样容易导致某些项目单位对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分配的途径无法清楚。为了提升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效率,本文归纳了如下的策略:
(一)提高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意识
国家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离不开关注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点。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这项资金如何运用的监管即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提升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审计的意识。
(二)制定完善的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操作准则
我国目前已近构建了一些资源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以及审计准则,这些相关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一些依据。但是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监管机构仍然缺乏非常完善有效的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体系以及操作准则。因此,我国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又实用,而且与资源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紧密联系的审计准则体系,这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制度更加健全。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中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在审计面对不同特定的对象需要评价时,评价的指标不仅仅只有通用指标,同时也可以有针对具体对象的专项审计指标针体系,来反映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的绩效在运用过程中的绩效评价情况。因此,需要大力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强化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能[J].中国工会财会,2012(1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分析
一.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有助于我国完成环境保护最终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社会中的重要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是每一位国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做好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环境监测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各项指标,而且开展环境监测会检测环境中的多项内容,同时也能够监测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因此其对于我国的环境总体情况掌控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想要良好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全面的了解相关区域内的环境情况,这样才能够因地制宜的开展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正确的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让人们对于治理区域的环境进行持续检测,最终完成我国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助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尽快的得以完成。
(二)有助于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得以可持续发展: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与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环境保护任务也异常的艰巨,同时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力求能够尽快的改善现如今的生态环境。而环境监测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也与环境保护工作也有着非常大的联系。而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环境保护开展的区域,对其整体状况进行一个良好的监测,对宏观数据起到一个调控的作用,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工作能够符合地区发展状况来进行开展。因此这项工作会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由以往的单向污染治理变为综合性治理,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二.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不到位: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对环境监测整体工作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监测的基础设施以及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准确程度,同时也会对于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些影响。但是近年来我国有很多的地区并不重视环境监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不到位,并且也没有调拨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而且也有很多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或者是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导致后续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成效不佳,对生态系统造成一些破坏,同时更不利于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我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往往都是我国相关环境监管部门下发的一些工作任务,其没有获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也没有为其颁布相关的法律制度。所以很可能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对一些发现有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些企业进行勒令整改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阻碍,因为其没有法律效应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一些有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这也很不利于我国整体环境保护实施效果的最终实现,直接影响到整体环境保护的效果。
三.解决我国环境监测问题的相应策略分析:
(一)健全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体系:
环境监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整体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我国环境治理相关单位应该针对我国曾经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不健全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体系,为能够实现有效的环境监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打下基础。同时相关的单位也应该做好设备上的投入,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在指标,确保其在开展工作时可以达到良好的工作质量。
(二)出台相关的法律体系制度: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之时出台相应的法律体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有效的发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是执法部门,应该根据自身城市的情况,然后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以及标准,对应一些企业以及一些工厂设立相关的环保政策,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项目以及措施,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当地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同时也应该安排相关的人员对当地环境监测进行管理,对实时数据进行良好的监控,确保相关的监测项目能够得以落实,并且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好保障。还有就是,相关的一些单位可以安排人员做好相应的社会宣传,积极落实这些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确保各企业以及个体人员能够得以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当地居民以及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
关键词:环境保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62-02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最贴近人民、最接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目前,上至国家下至人民都在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关注。然而,在现代化的实际生产中,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环境问题,人们对环境的满意程度仍然不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建议各种各样, 环境污染的投诉问题也逐年上升。某省就该地的环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推动环境建设力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1 该省在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1.1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过于柔软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然而,大部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均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是在以环境换取经济的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具体,实践性不强,难以落实,处罚力度不深,没有实施强制的手段,所以,其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背道而驰。另外,一些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都未授予环保部门一些有可实践性的强制权力,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一些破坏环境保护、不恰当的处理污染措施给予一定的处罚,对应的处罚金额分别为水资源污染10万元,空气污染5万元。对于部分污染大户来说,持续停止运转污染处置设施一段时间,其所节省的花费大概在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守法成本低, 违法成本高”的不良现象。
1.2 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一般情况下,企业一味地追求其内部的利润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化,这无不体现出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够深,由此导致部分企业在涉及环境保护时,将原本必须实施的污染处理袖手旁观, 一拖再拖,不愿意实施必要的环保投资,这就使得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企业的“不自觉行为”。诸多企业虽然经过多次抽查,但是依然采取其他的方式不合法地进行排污。
1.3 环保机制问题
由于环保部门属于双重领导体制,这就使得环境部门执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通常环保部门仅仅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环保部门的领导,而在行政方面则隶属地方政府,地位、金钱几乎都掌握在某些地方领导手中,从而导致环保执法人员挺不起腰杆子来说话,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逐渐成为一些基层环保部门极为普遍的状况。甚至部分基层环保部门没有在加强执法, 而是在看地方领导的脸色,只是对付上级的检查, 甚至有通风报信等不良现象。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增强法制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法制化轨道
通常情况下,要不断地建立与完善一些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努力执行法律,加快一些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程序。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制定部分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条例,加强对下一级环保部门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与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形成整个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部分企业在进行经济开发与项目建设时,要全面考虑是否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切实执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禁止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开发土地,努力制止破坏林地、草地、污染水资源的不良行为。
2.2 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所有公民共同的事业,仅仅依靠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地向全国各个地方的人民灌输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宣传一些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地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所有公民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的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变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
2.3 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环境监督机制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对该辖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负责,同时,各部门也要对该行业与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切实贯到实处。要实施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对认真履行职责,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身力量的集体与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针对一些失职、渎职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必须依法给予追究。环保部门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建设部门要不断地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管理,认真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各级区域政府要以国家确定的生态环境作为重点,认真保护与监管区域的环境保护实施行为。
3 结语
总言而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逐渐加强对其重视,因为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经济的良好发展,还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在现代化建设中,某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方面也出现一系列问题:环保法律太软、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某省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并完善生态监管系统等,以便于全面推进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严煦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15-117.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10-01
一、引言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05-02
现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甚密。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旅游资源要开发,但如何开发、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开发是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眼点,运用一定的经济技术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昰人类利用资源的一种途径,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时代人类将文化商品化的一种形式。旅游资源开发涉及土地、生物、文化、交通、人力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到多学科的不同理论的综合运用;同时也直接关系旅游产品的生产、创新。只有实现三大效益的最佳组合状态,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两者是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给人类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之一。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中的集中体现,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关系。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才能处在良性循环状态,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2.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环境破坏。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
三 现阶段旅游环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其本质就是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发生冲突的结果。现阶段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两大类:
1.环境污染: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也产生各类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例如,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会造成水污染;各种旅游者乱抛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2.生态破坏:即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当时,使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利于任何其他物种生存和发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等。例如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对原始森林进行肆意砍伐,加之部分游客对树木乱攀乱折、特意在树木上乱刻乱画,都可能导至植被破杯,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四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1.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目前有少数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在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时,必须通过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的环境问题,并提岀防治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切切实实搞好环境评价工作,不能为了搞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只走走过场。一定要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礎上,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保障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互促进、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政策引导,加强管理,综合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需要政策支持、引导和适度的管理力度,以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更需要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规划、组织、协调、规范等作用。旅游企业本身要不断加强与建设、交通、林业、文化、宗教、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有机结合,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监管,保证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保持平稳。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并适当的开展政策和旅游宣传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的共识,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先锋,使旅游者成为文明的资源环境保护者。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阶段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从生理发育还是从心理的发展来看,小学都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孩子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今后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2.语文课堂是培养一个人意识的基础
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意识的基础,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好多文学作品也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孩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其中的一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也频频出现。像最近爆发的H7N9禽流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应该从孩子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环境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的内涵之间的关系
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而环保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使得环境教育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保保护意识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还是有很多学校不能完全贯彻这一精神,尤其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这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1.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环保文章的支持
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工作,多加入一些有意义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文章,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2.语文老师要负起责任加强环保教育
俗话说:“种不好庄稼是一季子,但是教不好孩子确是一辈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重大影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将来的影响,努力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影响生态环境和谐的例子,向学生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怎样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要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学校要积极组织一些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分享经验,把活动的感受写下来,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4.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内有关知识的教学,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48-02
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但由于长期以来山西省一直是国家的煤炭电力基地、钢铁工业基地、重型机械制造和重化工业基地,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后。煤炭需求量的不断高涨,山西煤产量持续上升,到处出现煤炭的乱垦乱挖,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导致了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空气质量一直居于全国倒数位置,很多人对山西的印象是“脏”。煤炭、焦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山西省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些主导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目前在山西省的118个县市中,就有94个县市分布着煤炭资源,占到了80%以上。在2006年国家重点监控的6066家重污染企业中,山西省最多,有403家八列。一些同时存在着板佳旅游资源又有着丰富矿产的地方,矿旅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旅游者造成很坏的印象。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高平、原平都是经国家评定的煤炭型资源城市.同时也是山西省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另外。临汾、忻州的大多数地区也是以产煤为主。这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旅游资源城市的叠加,正是山西省大多地市目前发展旅游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问题。
2.社会经济环境相对落后。首先,旅游投入严重不足且旅游服务质量差。旅游产业投入严重不足是影响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吸引投资的软环境也较差。全省政府引导旅游资金的投入加起来还不如对一个中小型煤矿的投入多,有的县旅游收入基本上用在了给全县干部职工发放工资上。旅游业的滚动发展难以实现。由于投资不足,使旅游接待能力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入省游客大幅度增加、需求加大之间的矛盾凸显。随着旅游精品线路的进一步开发与升级,五台山、平遥古城等旅游核心景区的提升改造均迫切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设施的投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其次,景区环境及周边环境差。多数地方把重点仅仅放在了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上,单纯地追求门票收入,忽视了周边环境的建设。造成旅游景区和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周边的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落后。造戒游客“旅缓游速”,除了景点,似乎没有别的看点,这就让游客有枯燥感。第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游客增加和设施供应的不足矛盾加大。从设施建设方面看,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接待设施不完善。表明了山西省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的严重滞后。尤其是2007年国内旅游接待超过8000万人次大关.更加凸显了接待能力的不足。客源市场的游客对旅游线路和产品已经认可,但山西省很多线路和景区包括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产品的要素配套设施基本没有。旅游道路标识牌严重缺失。近年来自驾车旅游和散客游的比例明显上升,但是适应这部分市场的接待体系还没有建立,特别是游客集散中心还是空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
二、山西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1.完善风景名胜保护系统,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为了保证旅游环境保护能够顺利进行,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从政策、理论、技术、管理诸方面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系统加以充实,使之完善;同时,为了保证旅游环境保护能够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保护法律和条例。现在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但真正针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法规仍然空缺。只有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人们才会真正重视旅游环境保护。
2.大力开展旅游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宣传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认识和态度,它既反映在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态度上,又体现在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上。根据统计,国内公众对环保意识并不很强,因此,可以说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山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向旅游活动的有关人员传播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使人们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自觉地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提高每个人的环境意识。与旅游直接相关的人员有当地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服务接待人员、居民和游客等。由于上述各类人员在旅游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不同,在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过程中所采用的内容及方法也就不同。
首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由于我国国情的特点,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如何,对旅游区点的环境影响最大。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一是要增加他们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要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其次,加强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教育。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是旅游区点总体规划、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者,也是日常旅游管理的实施者。对他们的环境教育包括加强责任_心和事业心的教育,还要要求他们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加强对服务接待人员的教育。服务接待人员包括各类经营住宿、餐饮、售货、照相、客运等行业的人员。他们直接面对游客,又经常居住在旅游区内,对旅游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应向他们灌输环境保护知识,培养职业道德和文明礼貌的素质。第四,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当地居民世代在旅游区点内及其周围。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的迁移到其他地方,有的仍在坚守家园,其中有一些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所以对当地居民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改变人们淡漠环境保护的习惯,养成自学保护环境的行为,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尚。第五,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游客是旅游活动中的主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活动范围不定,对游客的教育是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日常工作。对游客的教育,在旅游过程之前就应着手进行,在游客购票进门时,在游客游览过程中也要抓紧进行,具体形式有:(1)利用多种媒体,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包括门票、导游词、导游册上添加的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2)在旅游区内建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对旅游者进行生动活泼的生态学教育。如建立有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把各种旅游资源都以实物、图片和电化教学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内容丰富,科普性强,真实把享受自然、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和谐结合起来。(3)建议在旅游活动项目安排中。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种植纪念树、开展与某旅游目的地有关的环保知识竞赛等。对于旅游团体的旅游活动项目安排,旅行社的有关人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的,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可行。还可能吸引更多的散客参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旅游者不良行为对环境所带来的破坏。(4)大力提倡“取走的只是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在游人进入景区时及时发放印有上述口号的废品收集袋,出门时将收集袋收回。
3.采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保护要符合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暴的推广应用,同时还必须培养大批的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以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监督;知情权;司法救济
一、环境保护中公众监督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环境保护中,把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主体。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一旦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则无法对环境污染实施及时的救治,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而面对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失灵,公众参与则是成本最低、最为积极、最为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监管力量。首先,环境污染相关公众的切身利益,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使得公众的环保激情空前高涨。一系列因环境而引发的群体聚集事件足以证明公众不断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众的环境权、参与权、监督权,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的权利,而公众的监督权则是环境信息和环境行政执法程序公正透明的保证。
二、公众监督对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一)环境知情权
环境知情权是社会成员依法享有的获取、知悉与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有关的环境信息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公众监督则是公众获得环境知情权的有力保障。
环境知情权主要由环境知情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环境知情权主体包括与环境相关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环境知情权的权利主体是指环境信息权的享有者。环境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应当包括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赋予公众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监督权,在很大程度上,既减少了政府的监督成本,又使公众的监督权得以有效地发挥,使企业在法律规的范围内以及公众所期待的合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如果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监督制度上也对企业环境信息实施时时信息公开和环境监督,则不会出现兰州自来水苯污染后的责任主体不清、污染企业互相扯皮的现象。据人民网兰州4月13日报道,兰州市当天下午召开新闻会,初步查明了导致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原因。根据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而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却是由于多年前的生产事故造成的: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泻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这种严重的生产事故,之所以会悄无声迹的存在这么多年,直到引发严重的水污染事故,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造成的环境影没有任何的信息公开,没有环境影响的责任主体,没有任何的监督渠道,所以没有在最佳的时间段得到最有效的控制,所以最终导致兰州自来水严重的苯污染。
(二)公众对环境污染后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督
环境信息从内容上来说,包括环境科学信息、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环境立法和环境政策信息;从其来源说,包括政府环境信息、企业环境信息、其它组织环境信息、公民环境信息等。
2014年4月11日,兰州爆发自来水苯污染事件。由于自来水苯污染的信息没有及时地、客观地向公众公开,导致引起全市居民的恐慌,城区市民纷纷抢购生活用水,大型超市里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导致一水难求的情况,好多人干脆选择离开兰州市“避难”。市民大量囤积矿泉水,导致局部库存的矿泉水价格飙升。尽管供水和有关部门很早就获知了消息,却未及时公布,引起公众质疑。
三、对环境污染救济的公众监督
(一)公益救济是公众实现环境监督权的效果和有效途径
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之后,相继有利益受到损害的市民个人以及组织针对所受到的侵害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但几乎都没有被受理,但给出的理由却很牵强。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发后,当地五居民将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告上法庭。4月14日上午,兰州中院立案庭表示不予立案,因公民个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在环境公众诉讼中,原告为单个的公民或法人,不论其本人是否受到侵害,都有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而针对违法者提起的诉讼。该案的五名原告均为该事件的利益关系人,且其要求的侵权赔偿数额仅针对自身受损的权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民事责任,是行为人实施了环境侵权行为而造成他人生命、身体以及财产权的损害时,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而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结果。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案件的立案、诉讼、和审理,是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的、关键的措施,也是在环境保护中法律功能的具体体现。
总之,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主体,在面对突发性的环境事件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与政府机关有相关利益的环境污染中,不能够客观地、积极地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信息不能及时客观地公开,造成公众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到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然而,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角色,提高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监督作用,对于环境保护是不无裨益的,而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则在于监督,而当前我国形势下,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则是环境监督中占据核心地位。环境监督的公众参与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具体路径,也是在法治环境下,公民民利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3、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4、由于自然地址作用和认为地址作用,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把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治地质灾害,被我国确定为1999年地球日,也就是第三十个地球日的主题。
5、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
6、中国,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爱家的人们,让我们从爱护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做吧!让我们在世界地球日里作一次深刻的反思。
7、活动意义: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8、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