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推荐书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因“材”施教 精讲 背诵 写作
平时,我班学生学语文倍感兴趣,多人次作文获奖、发表;中考时,大家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最高分138,班级均分122。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三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语文教材,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做法。
一、语文课本 精讲精练
人教版教材选用了很多精品文章。我们主要采用精讲精练的做法。
教师认真备课是关键: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注重一课一得;编写符合本班学生特色的教案;精心设计好学习目标和思考问题,利用投影仪出示。(要求明确,可供学生仔细揣摩,又节省时间。)其次,分析学生的接受状况,每节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预习作业大体有规律可循,长期以往,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堂以出示学习目标,自由散读,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质疑,师生答疑,阅读训练为大致流程。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讨论为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老师往往只作适当引导和精当讲解。日积月累,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提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人人参与,问题大多会在课内解决。课后的主要任务是自读课本。
二、自读课本 以读促写
散文家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自读课文的阅读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也是学生作文模仿和借鉴的好范文。
首先,我们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将自读课文中的语段,设计成阅读题,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引进课堂。例如:第四册自读课本中的说明文就是很好的训练材料。其次,每周根据单元教学目的,要求读五篇自读课文。每周安排一节自读课,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组织学生质疑、交流;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所读文章。鼓励同学们每周写读后感,或仿写,让所学知识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周爱云同学读过《草原屋顶》后,写出了文字优美,比喻精当的《梦境童年》。(刊于升华首期作文专集)学生的作文多人次获奖、发表,大量的阅读,当然功不可没。
三、古诗文诵读 背诵浸润
2001年秋季新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推荐了120篇古诗文。我们就占用每节课的课前2分钟,按学号轮流简介或诵读一首古诗,每周布置背诵一首古诗,每一个假期布置诵读任务,开学后,搞一次名句填空比赛。我们曾模仿人教版第三册书中所附的语文实践活动——《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搞了一次活动。先布置复习,接着,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题目,然后是热烈的竞赛,是赛后以百倍热情再投入。日积月累,同学们自然会逐渐感受到古文学的巨大魅力。况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必将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四、推荐书目 趣味引路
[关键词]:写作素材 兴趣 写作水平 日记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培养学生有一双慧眼,积累写作素材,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从生活的小事中积累,走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之路,让学生把作文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做到有感而发,有词汇可用,有内容可写,提高作文的水平。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阅读教学中有指导作文的因素,作文教学中有指导阅读的因素,二者共同承担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体味课文中的语言及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课内阅读中积累。另一方面,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我们从三个层面开展读书活动。
1.进行“主题读书活动”活动
“主题读书活动”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围绕课本的主题推荐一组文章;二是教师有目的的推荐学生阅读课文中作家的其他作品。由彼到己,产生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或拓宽知识视野。三是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阅读。
2.推荐书目
此外,为提高读书的质量,让孩子真正有些文化积淀,我校对1~6年级实行分层推荐图书,有选读书、有必读书、寒暑假读书书目,使每个孩子每学期都能踏踏实实地读几本书。
3.开展学科大阅读工作
结合学科特点,给学生推荐书目进行阅读,使孩子的阅读面更广阔。
二、在日记中,定格“小镜头”,乐于表达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跳出课堂小圈子,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学习写作的功夫全在课外,丰富的知识、阅历、经验、感受,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曹雪芹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此,作为教师,平时就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并适时指导。因此,还应重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参与生活、劳动、游玩、采访、家庭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脑、动口、动眼、动腿,让孩子们直接体验生活,捕捉新形象。然后,再将这些习作的素材在日记中保存,使生活镜头定格,这些素材都是学生作文的材料。
1.在形式上,体现一个“美”,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日记本
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日记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图案,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个好听的名字,再配上插图。看着就赏心悦目。
每个人的设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培养爱写日记的兴趣,就先从喜爱自己的本子开始。
2.内容上,落实一个“真”,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
日记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自己情感的抒发、心声的流露。它的内容宽泛,可以写内心的世界、可以写事、写物、写景、还可以抒情、可以写想象的、写梦境,丰富多彩,什么都行,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写出儿童纯真的情感。从记日记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表达生活
三、在习作中,拓宽思维,学会表达
1.在习作指导时激感,导之以法
作文教学,应该有两重意义。一是具体方法的教授,二是写作情感的诱导。这二者比较,如果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与推敲,而放弃思维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如果单纯注重情感的激发,忽视写法的指导,那么造成学生在写作技巧与章法上的不足。所以,我们认识到,这二者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2.在讲评中指导,学会欣赏与修改
学生作文前,老师一般都先进行指导,然后习作。但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路,有时也可以先给个题目,然后再写,学生成文后,老师结合学生习作,在讲评中进行指导,再一次地拓宽习作思路,同时在赏析中学会如何去欣赏e人的文章,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作文讲评的讲评点落在哪里,要与作文的指导点重合,相互映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评改。
3.注重激励,感受成功,激发习作潜能
(1)批语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品味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目前,我校在作文批改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不写总批,重点写眉批、肩批,通过眉批、肩批,让学生具体地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2)分数激励。我们知道,相对评语来说,学生也注意习作的分数,特别是小孩子。因此,在作文评分时,我们除了“横向比较”外,还注重了“纵向比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和自己过去的比较中,如果有进步,就可以给高分,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努力提高习作水平。我们也很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倡导加分鼓励。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即使没有优点,教师可以制造优点,那是老师一句话的事。”于老师给孩子的作文分数是100,120,130,为什么不能给高分呢,高分代表的是一种认可。
(3)发表激励。作文写出来,不是只给老师看的。我们认为,给学生写作动机以最大的鼓励就是发表,下面谈谈我校三个层次的发表:
A.班级发表。其一,是班级出集子,个人整理出集子,(举例)进行交流展示。其二,开辟班级的墙壁文化,举例:低年级“写话小作坊”展示,(展示作品);3~6个“文采展示台”“我是小作家”等(作品展示)。
B.学校开辟“佳作欣赏”专栏,定期出版,每学期出6~8期,作品来源是各班推荐,(展示图文并茂的习作)。
将阅读纳入日常教学
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全阅读”纳入常规教学体系。
首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安排加入与“阅读”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也可放在最后一个流程体现,根据学科的不同,由学科组研究后,进行统一的安排。如在《鹬蚌相争》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增加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曾经,燕国大夫苏代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后,赵王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这个故事就是《鹬蚌相争》,它出自《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这部著作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我们来欣赏一下原文。
教师出示: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曝(pù):晒太阳。箝(qián):夹住。喙(huì):鸟的嘴巴。禽:同“擒”,捉获。
1.生读这篇文言文。
2.在故事中,谁就像鹬和蚌,谁成了渔翁?
3. 这篇文言文共有几句话?联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
4.师读文言文的句子,生读对应的段落。
其次,教师每天都要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如教师在《公倍数和公约数》的教学后,设计相关的阅读作业:①课外阅读《韩信点兵》的故事;②思考:韩信是怎样算出这队士兵最少有多少人的;③关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来解决。
第三,学校将每周五定为阅读日。各班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每周五中午进行1小时的课外阅读。阅读内容根据周五中午值班教师任教学科来定,比如,语文老师带班,就进行文学作品的共读;数学老师带班,则共读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理形成的故事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可以采用纸质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形式。如阅读《西游记》,低段学生会和教师一起观看动画片和绘本;中段则进行纸质简缩版的阅读;高年级学生则和教师一起阅读原著。
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科组长制订一次师生共读计划,每周的阅读内容和形式也由各年级学科组统一。师生共读既有教师的指导教案,还有教师预设的阅读提问以及学生的阅读问题单。
阅读日,所有学科都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必须有一项纸质阅读作业,并且通过“家校通”告知家长,以亲子阅读的形式完成。
第四,在大课间活动中增加“儿童阅读操”。教师把古诗词的阅读编排成儿童喜爱的“唱诗”活动,加入体育、舞蹈的元素形成一套集诵读记忆与体育锻炼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阅读操”,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把“全阅读”理念通过外显的形式传达出来。
以活动来推动学生的阅读
要使小学生养成自主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把小学生喜欢的多项动手、动口的阅读活动纳入校本节日――全阅读节中。一般来说,阅读节为期一个月,每学期开展一次,每次一个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阅读的兴奋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以成语为主题的阅读节包括成语书写大比拼、成语故事PK、成语表演大舞台、成语绘画大展示、好书交换、与作家对话、读书主题中队会等活动。
阅读节提倡全员阅读、全过程阅读。除了以学生为主体来呈现活动以外,我们还以教师为主体来呈现活动――汉语文意象主题阅读教学周。我校现有校本教材《汉语文意象主题阅读》13册,分别是《梅》、《兰》、《竹》、《菊》、《莲》、《松》、《柳》、《月》、《舟》、《马》、《蝶》、《江南》、《塞北》。这些教材分低、中、高段进行编写,每学期的主题阅读教学月中,全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课堂教学,并有一天的集中展示。在集中展示日,邀请家长代表进行观摩,课毕,把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和家长,以保障学生后续的自主阅读。
考级评价帮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软性”作业,如何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成为学校评价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制订阅读考级评价方案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考级内容分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两部分,必读书目来自学校编写的《阅读手册》,推荐书目是校本教材中的部分推荐书目。考级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及建议阅读书目。②《星级阅读手册》中的必读书目。③校本教材《全阅读》的内容。
考级形式分书面考查和口头考查,一二年级面试,面试内容为必背古诗的背诵和必读书目的相关内容问答。面试由各年级组组长牵头负责,在一周内完成年级内5个班全部学生的评价。评委组由年级内所有语文教师组成,在这一周,该年级的课表会做相应调整,年级内部调整后报备教学处即可。学生面试时,以抽签的形式确定自己汇报的内容,抽两首古诗和一本童话。命题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诗歌的背诵,二是童话章节的复述或回答教师提出的与童话内容相关的问题。三到六年级笔试,笔试内容包括读书摘抄20段和完成试卷,试卷内容分文学常识和阅读理解,难度不大,因为考级本身不是目的,促进儿童阅读,保护阅读兴趣才是根本。合格者发给相应级别的考级卡,力争100%的通过率。
阅读等级评价分10个等级,6年内的十级考评从量上保证了课标提出的140万字的阅读量,而操作的过程则比较简单,注重学生阅读的过程,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循环评价中获得奖励和提升。对一些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我们会通过改变考试频率的方法,让他通过保底数量的阅读,获得十级的证书,使其保持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实际上,教师和家长是非常宝贵的阅读资源,今后,我们将深入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系列活动。此外,我们将通过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公共图书馆的共建,进一步扩大阅读资源,形成学校、社区、馆群等共同为儿童阅读提供保障的立体化网络。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一次有关“高中生自主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
按学生己阅读书目所占比例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阅读现状统计结果如下:《论语》33%;《三国演义》67%;《红楼梦》63%;《呐喊》60%;《女神》13%;《子夜》13%;《家》23%;《雷雨》57%;《围城》33%;《谈美书简》0%;《哈姆莱特》50%;《堂・吉诃德》6%;《歌德谈话录》0%;《巴黎圣母院》37%;《欧也尼・葛朗台》73%;《匹克威克外传》6%;《复活》6%;《普希金诗选》3%;《老人与海》80%;《泰戈尔诗选》0%。其中,以《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阅读人数最多,而《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泰戈尔诗选》无人问津。
从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外阅读时间少、兴趣不浓、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资源环境贫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等。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系统组织学生课外阅读
1.转变学生课外阅读观念。有的学生存在“课外阅读”=“消遣阅读”的错误思想。一方面是学习生活压力所致,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面太窄的原因。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自学和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方法。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选择的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拓宽,面要广,文要精,尽可能把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读物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有一小部分学生对阅读方法了解甚少,只是在课堂上机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阅读计划;还可以指导学生圈、点、色、画,眉批旁注等,加深印象。
4.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读书活动的主角,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5.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大量课外阅读是学生写作材料的仓库。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将平时阅读的材料和感想大胆写出来,引用经典段落到作文中,帮助学生在薄弱环节中找回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和许多针砭时弊的教育评论家不同的是,叶开温和地走入教育的凉夜。不仅仅是破坏和批判,还有建设。既然许多教材文以载道味同嚼蜡,假话套话空话连篇,那么,不妨重建。他有他综合性的优势。一,现当代文学博士的阅读视野,选择范围更广。二,中国殿堂级文学杂志《收获》编辑部主任的身份,和莫言等一流汉语作家打交道,阅人无数,以一流的编审眼光取材,收入课本多是精品。三,他自己是优秀的写作者,汉语写作的肌肤之亲和切肤之痛,他自有甘苦。四,他有赤子之心,推动母语教育回归自然。他以一己之力编《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6册。其实所谓对抗,不如说是补充,虽说选文难免挂一漏万,但终究是把一流的h语作品引入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的核心是阅读和写作。可问题是,许多课堂上讲作文的老师,讲了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可落笔为文举步维艰,所以,一时下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软肋。叶开写文章出手不凡,小说散文评论,样样拿手。所以,他的语文理念里,写是硬道理,不写不成话。而他介入的文本,往往是《哈利波特》一类天马行空的科幻作品,打开科幻之窗,插上想象的翅膀,以纯正的母语讲故事,这既符合当下时代潮流,又迎合了中小学生的趣味。
放眼当下许多作文辅导培训,更多是应试抱佛脚的投机,是敲门砖,是工具。而忘记了写作本身应该有的快乐和释放,他从不避谈他曾是金庸的粉丝,风水轮流转,如今学生爱看玄幻科幻,他门生众多,许多一流的科幻故事在他课堂上纷至沓来,或许,他是未来科幻小说作者教父也为未可知。
叶开是语文的闯入者,一个旁观者。旁观者清,看问题切中时弊。而作为闯入者,没有束缚和条条框框的限制,说的痛快。
比如,他提倡语文老师自己亲力亲为写作,“我一直主张语文老师自己亲自写文章,无论好坏,只要在写,就能慢慢锻炼出一些语感来,再读课文,会更有所得。”(《小学语文怎样开始阅读》)这段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有句教育箴言说,你要学生成为哪种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这种人。可是语文老师不写文章已经司空见惯。更吊诡的是,考量当今语文老师水平高下的参考标准往往和读书多寡写作水平高低无关,不读书、落笔为文面目可憎、写字令人生厌,依旧可以趾高气昂做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解题独辟蹊径会得人称赞,英语老师叽里呱啦说一通英语至少让人觉得很溜,可是,语文老师味同嚼蜡、下笔寒碜却无人指责,这实在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一大奇观。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语文老师,动辄提倡作文“好词好句”的缘由了,因为不去身体力行,没有文字的甘苦,自然人云亦云。而所谓的一些专家们,又忙着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他们的写作和闲情无关,和生命的体悟无关。当语文教师的群体呈现这种症候时,自然令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是呕吐。叶开老师在《语文不是一门科学》里这样说道,“一些语文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无论你怎么努力教他们都不爱学。其实,学生不爱学,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教材的问题,是教法的问题,是考试的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几乎是语文的全部问题。”
叶开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好比有人点一条松鼠鳜鱼,老板端上来一盘鱼骨头上桌,还要顾客脸带微笑,心情愉快的吃掉,最后还要违心的歌颂。他们体内自然会本能地产生“恶心”感。
提到语文的症结,叶开老师的批评振聋发聩。指出五点问题,针针见血。一,教育思想完全意识形态化,承载过多道德教化功能。二,教材编写被利益集团掌控,粗制滥造,牟取暴利。三,语文课文选材目光狭窄,名家名作饱受修改、删节的蹂躏。四,语文教法落后。五,语文教材本位主义。
虽说有了推荐书目,却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没有不同年龄差异分级,只是被出版社用作出版赚钱的借口而已。
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姿态,久违了。
而我们语文教师习以为常的单元划分,叶开一语点破不足,“每单元三四篇课文,选文服从主题先行,搜罗各种低级文章材料来填充,很多课文都是垃圾作品。原该鲜活生动的课本,于是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工作手册。”(《人的教育》)。小学课本或许是重灾区,就我教高中的感受,许多单元里多有鸡肋之作,算不得精品,仅仅因为文以载道,符合了单元的主题,而选入教材。一本教材,名家名篇屈指可数。即使有推荐书目,往往也夹杂了太多的意识形态,
如郭沫若的《女神》,文学艺术水准而言,算不得一流,只能翻一翻,了解新诗呼之欲出的时代怎样的焦灼兴奋炽热,有一种文献的意义罢了,可以此来循循善诱,让学生爱上里的白话诗,恐怕南辕北辙。但是这些推荐书目因和考试息息相关,仿佛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悬在头顶,由不得你任性。但叶开毕竟说了出来,铁屋子里一声呐喊,你就不能说没有打破的可能。
叶开老师身为杂志编审,写作自有甘苦,他讲语文,渗透骨髓的是对母语的热爱和虔诚。而太多的语文专家,谈得头头是道,很多时候,语文依旧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学科,乃至神秘的科学。想想吧,美丽的传说里,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每个方块字的诞生都有神圣的来龙去脉,汉语自有其语境。叶开老师在《母语教育的失败不能怪罪于外语》一文中这样写道:
“汉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汉语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性语言,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使得中文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在汉语、汉文化的学习上,也需要进入中文的具体语境,以中文方式思考。
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过分注重字词、句读,缺乏有效的经典诵读,轻视修辞训练,无法形成基本的文学、文化的经典美学经验。
母语学习因为特殊的语言环境关系,学生无需过多地重视语法等语言问题,他们从开始学习说话,就已经运用汉语了。对于中文母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做的,是强化这种母语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学习,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段话说的畅快淋漓。当下一股脑提倡阅读的潮流里,不要忘记我们的母语自有其语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通行无阻,依靠死板的标准答案以应付无穷无尽的题目,即便成绩一时亮眼,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我们很多时候是用教外语的方法来教母语。一些校长自作聪明,连早读课还要留有十分钟做习题,美其名曰充实。
叶开是大语文的践行者。“语文”包含两种概念:一小语文,二大语文。小语文指语文教材、语文课、语文考试构成的三位一体,以逐级的系统化考试,来测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而大语文,超越学校与课堂,根植于母语文化,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叶开老师的大语文观,适逢其时。之前老师若还可凭借垄断知识的特权,以布道者自居,那现如今万物互联,优势也荡然无存。他建议:
“教师们要转换心态,从知识布道士角色转换为知识互联好友角色。即教师和学生加为好友,不是特指微信好友,而是情感、生活、知识的分享好友。因为目前形态下,学校结构和教室结构,都让教师和学生保有很长的亲密接触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再是教师“灌输”,学生“抄写”,而应该转换为知识互联,知识交流,可能还要反复地探讨。这才是知识爆炸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教师可以自己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来更有效地运用知识,这恰恰是小孩子还暂时不能超越的核心能力。
叶开老师常和科幻作品打交道,科幻世界并非空穴来风,想象往往有理有据,跳跃性的前瞻言之成理。宇宙逍遥恣意的世界里,想象力无边无际,他的大Z文更有一种前瞻性。有时,我甚至觉得,他是在宇宙的空间里,审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生生流转的汉语如今遭受的不公和误导,是他不能容忍的。
叶开是一个好父亲,以生活之慢,来抵御语文的喧嚣浮躁;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仰望星空,背影苍凉;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即使批评不绝于耳,异议纷纷,依旧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当教改年年提,依旧盲人摸象各执己见的时候,叶开闯进来,他的大视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观点振聋发聩,他的执着令人动容。
叶开是上海的一棵苇草,上海是地球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有时候,真觉得他像宇宙骑士一样,来回奔波,图的不过是让汉语免于一劫――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硬性要求,同时在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古今中外无数经典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方向性要求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1]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
在我们对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进行策略研究前,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动机是什么。所谓阅读动机就是“推动人们进行阅读活动的内部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所谓外部动机就是指动力存在于行为之外,是和它引起的行为相分离的,其主要特征是关注外在的奖励、外在的认同和外在的指导;内部动机指动力是行为内部固有的,主要是关注活动本身的兴趣,不可能在理论或实践上把它们和行为分开”[2]。只有明确学生的阅读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策略可激发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
1.有的放矢地推荐优秀作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书目。根据学生喜欢情节性、故事性强的书籍这样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推荐具有这些特点的优秀刊物与书籍。杂志如《奥秘》、《科幻世界》就以其丰富的知识性与新奇的内容吸引了许多中学生。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爱上读书,还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与经典,既然学生都喜爱读小说,那么就选取一些故事情节丰富、吸引人的小说推荐给学生。根据学生喜欢有意蕴、富含哲理的散文的特点,可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这样文学性比较强的刊物。
2.通过指导作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于升学压力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仍抱有一定的功利心态,他们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个心态因势利导。某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这时可以指出他之所以无话可说在于肚中无物,书读得少自然下笔时没有素材。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往往是书读得多的学生,老师在点评作文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其他学生知道这一点。我们不可低估同龄人的榜样激励作用。
3.用优美的诗句或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是人的天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为一些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而激动,我们可从问卷调查中学生常常会“重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看出,美好的事物总是吸引人的,教师当在课堂上经常为学生提供欣赏美及靠近美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白自主阅读是一种有个性的生命体验,增强学生阅读的个体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时几乎不曾运用任何学习方法,只是单纯“读书”,这样学生的收获是甚微的。学生读了书而收获不大就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热情,老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施向军在《利用阅读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举出五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自拟阅读目标、自订阅读计划、自选阅读方法、自评阅读结果、自补阅读内容”培养能力,最终培养起学生“善听、喜读、爱说、乐写”的语文阅读兴趣[3]。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崇高的事情,通过阅读,他们与作者进行着无法复制、不可替代的个人对话。让学生走出“我们本位”的伪阅读,消除学生对于陌生文字的畏惧感与自身阅读水平的不确定感,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与文本对话纯粹是自己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洋溢着个性生命、激情体验的美好过程。
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一、活动目的: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教师和家长应尽的义务。
学生平时忙于功课,读书时间短。寒假已到,我们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快乐在寒假”读书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三、活动口号
与好书交朋友。
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亲近母语,阅读为先。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四、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经典诵背活动。每两天背诵一首诗词。
2、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有益的好书。每位同学至少要有两本(共读和选读各一本)以上,去年买过的除外。
五、阅读推荐书目:
1、《爱的教育》《城南旧事》《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爱的教育》《中华美德故事》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的系列作品冰心、曹文轩、老舍、等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2、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
3、运用语言积累,启发学生学会创造
班主任很苦很累,这个年代,能躲的人尽量去躲,除了时间上更为轻松自由外,精神上也放松。但是刚送走了一批孩子的我,刚刚失落的心又一次充满活力,又有55个需要我疼我爱的孩子们在等着我,我重新获得了爱的力量。孰不知,有牵挂也是幸福的。在你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获得了生命价值的彰显。
本来,我在接这个班之前是要给所有家长开会的,中途接班不同从头带起,孩子们最初也会有抵触情绪,那么,征求家长的支持是班级稳定进步的关键。但由于时间关系,去学农后又上课,暂时不能与各位见面。但是,对于个别同学的家长,最近还是会请您到学校的。
新学期,班级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定,我把它命名为约/束。
约——我们同学自己的约定。这项工作在学农后开展,由五名同学(秦昕、韩丽塾、孙陈博文、曹禹杰、何心怡)将所知晓的原来班级的规定交给团支书闫敏整理,再经过团支部和班委会部分成员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开学之后第二天,将公布在班级后墙上。同时,我也会在博客中公布的。
束——约定是大家要自觉遵守的,也是束缚我们行为的底线。对不能遵守班级规定的同学,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如为班级图书角贡献图书、捐一盆小花或者洗手液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除了班级公约外,学校制定的规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是我们参照的标准。再次,特别向各位家长提出的是,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如果在学校期间您的孩子使用手机,我会没收,直到本学期末再归还,请您到时不要因为各种理由打电话为孩子开脱。希望我们一起严格执行已经制定好的规则。
高中时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人际关系最敏感的时期,他们渴望被别人关注,渴望拥有朋友。只有在高中阶段做学生干部才是最单纯毫无功利心的工作,追求的只是荣誉。经过学生干部的锻炼后,孩子会为他人着想,学会管理班级工作的同时,会更好地管理统筹好自己的各方面事情。所以,希望家长鼓励孩子为班级服务。一个只懂得“自扫门前雪”的人,在社会上也会被淡出。所以,如果哪个孩子想为班级服务又不好意思讲的话,家长一定和我沟通。
新学期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暂时不会有太大变动,还有待观察。但对于(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小干部要进行培训,明确各自的工作。需要增加小六门的课代表各一名。因为小六门在明年三月考试,各科作业量会逐渐加大,需要两名同学协调老师做好复习备考工作。这项工作以自荐和他荐为主,将在开学一周定下来。
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得孩子们懂得感恩,热爱集体,愿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愿意为班级做事,拥有归属感。
除此之外,班级还将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在课间多读书,扩大知识储备。这个小角落您在开会的时候会看到。希望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学生们能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目前我在语文课上会推荐书给他们,鼓励他们读名家的名作品。但是,如果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不要强制他们读名着。读读《读者》、《读库》、《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像《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最小说和武侠小说,如果孩子渴望读,就不要限制他。慢慢引导他们读其他的书,但第一步必须是想读。如果您有好的文章,可以推荐给孩子,推荐给我,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如我在讲《鲁滨逊漂流记》的前半部分时,先是声情并茂地讲述鲁滨逊首次航海时所遭遇的危险,但这些危险丝毫也动摇不了他继续航海的梦想。后几次航海虽然一波三折,可是没有危及他的生命。他最后一次出海是在1659年,这次航海他被不幸地抛弃于荒岛。在岛上,成群的野人、匮乏的食物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此时,我话锋一转:“鲁滨逊以后如何,你们想知道吗?《鲁滨逊漂流记》将会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蠢蠢欲动,争相索书。书中的故事是课堂的添味剂,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读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的情节中,好像身临其境,进入了奇妙惊险的现场,感受到课外阅x的诱惑,从而使学生们在课外越发喜爱阅读。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让我深深地为文学名著的色彩所震惊。我觉得主人公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能鼓舞千万读者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这本著作不仅赢得了千百万读者的喜爱,而且在我国读者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过,我觉得读书多的人最大的好处是――作文写得好!人人都想把作文写好,但是,如果不多看点书又怎么能写好作文!一个人只有看很多的书,其作文水平才会提高。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光凭着兴趣,对有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不懂得积累与学习写作技巧,阅读的收效将是微小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爱阅读,而且要会阅读。
(1)选读法。这是一种根据学习需求,有目的地阅读相关文章来完成学习目的的阅读方法。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推荐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有趣的实验》等科普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他们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才能使其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即快速浏览,利用快速阅读法,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4)摘录批注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摘录批注法可以使文章里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积存在其脑海中,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素材基础。
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1)我读你听。有很多学生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的活动。也就是我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而是将书拿到教室,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很想读给大家听,然后读上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师生共读。只要是学生读过的书我都认真阅读,然后利用阅读指导课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如在读完《小王子》后,我们便进行了“短暂与永恒”的讨论。小王子的星球上有火山、玫瑰花,地理学家说只给他山不给花,是因为花是易逝之物。可经过讨论,孩子们认定玫瑰花是小王子灌溉的、保护的、喜欢的,是爱的象征,它会永远在人们心里开放,就像诗歌一样,它是永恒的。通过师生共读,共同讨论,学生提高了兴趣,自然就能认真地进行细读。
(3)评比心得。每月定期进行心得体会评比展览。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评;然后在班级里展览、评比;最后进行集体、个人拍照,并将其发在我的新教育实验博客里,公布于众,进行表扬。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都想将自己的体会写入老师的博客。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授以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去品尝阅读的快乐。让优秀读物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港湾”;让多样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牵挂”;让学生在阅读中钟爱阅读,享受书香,成为“采得百花终成蜜”的“小蜜蜂”。孩子们一定会用美好的童心、童真、童趣去解读书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在书海里驰骋古今,视通四海。我坚信,有书香陪伴的心灵必将更高尚,有书香陪伴的童年必然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阅读――徜徉盎然书园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像“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阅读,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何在阅读中学以致用?这一直是我们困惑的问题,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读书要有大视野
开设《我向同学推荐书》的课前演讲,先由教师制订演讲比赛的评分细则,分别从主题内容、语言表达、仪表风范、现场感染力给演讲者打分,这样一来同学们有了抓手,再加上每星期让演讲的选手用抽奖的方式核定选手,最后让学生点评打分,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采奖,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他们课后经常就喜欢的书聊彼此的收获,徜徉在书的花海里,学生们的视眼辽阔了,讨论的话题也有价值,不再片面局限眼前的一些事件,文字用最好的画笔,再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
2.读书要会品悟
泰戈尔说过,“如果小时候没有听说过童话故事,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远处的河岸和对岸辽阔的田野景色就不会使我感动,世界对我就不会显得这样富有魅力”。阅读经典可以启迪学生的心志,每个星期的阅读课,我都精心挑选一两篇美文,让学生慢慢品读,让学生谈认识,谈感悟,谈疑惑,或者谈精巧的构思,心灵的震撼,艺术的美感,甚至谈在作文上的亮点和对自己习作的帮助。读书通透了,融入自己的生命和情感,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
3.读书要学会采撷
书是知识的收藏库,它藏纳了无尽的知识。翻开书卷,你可以领略到知识的奥秘,感受到知识的广博,当知识融入你的脑海,你便获得了宝贵的财富,而采撷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描写生动的、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采撷可以加深记忆和印象,便于日后运用,适当时可以加以背诵,这些文字的积累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的美好,心灵诗意的荡涤,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另外采撷还要学会去比较阅读,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创新,从相同的文体中找到他们的共性和不同,找出开头和结尾精彩的部分,学以致用,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二、抒写――绽放多彩瞬间
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拓宽了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给他们创设了许多的生活素材;学校的外语节,国际文化交流节,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学校的橘子树、爬山虎、紫藤架、枇杷、桂花树……更是学生的校园情结,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异彩纷呈……阳春三月,学生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梁丰生态园的咏诗会,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美和快乐,抒写了一系列精彩的诗句,“垂柳的发丝轻触在湖面,漾起的涟漪一圈又一圈,青草的嫩芽睁开了双眼,泛出的绿意一点又一点……”“风把花儿偷走了,但把那日的芬芳,落在春天里,风把春天偷走了,但把那时的暖阳,落在光阴里了……”细读孩子们的诗,你会发现这些都是自然,学生们都抒发了他们最真切的感受。
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用他们纯洁的眼睛去看多彩的世界,他们的心中也会流出诗的蜜来。学校校园有这样一条校园小径,春有花,夏有果。秋桂的香气熏醉了路过的你和我,累累的T果更是引来无数惊艳的目光。同学们有太多的校园情节,也抒写了许多美妙的文字,枝头上那一个个橘子,一天天鲜艳,一天天明亮,真像无数盏的灯笼,也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灵。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情因景而生,文字因情而来,真是美丽如画,笔下有意,学生的习作自然就会增色。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只要一提写作文,大多数中学生都觉得无从下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谓一语中的,因为只有读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不惧写作了。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学生课业任务重,阅读时间少,即使偶有空闲,面对大量藏书,又无从下手。到底哪些适合自己呢?读哪些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只有对学生提前进行指导,学生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指导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书目推荐。讲到小说时,可根据小说的特质,推荐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比如,鲁迅先生,可推荐其生平事迹,再推荐其优秀代表作,但必须对其作品进行精选,选取那些既能突出显示作家的风格,又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消化吸收的优秀作品。尽量不选长篇巨著,因为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甚至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动力,令其产生反感,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让阅读循序渐进;当然,对于这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可推荐学生放到假期去阅读,也可以请阅读兴趣强烈、有能力读完的学生把情节讲述给其他学生。
二、方法指导
可参照鲁迅先生的读书四法:1.泛览法。正如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所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达不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是难以出巧的,必须多读多看,于不经意间积聚书中精华。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于无声中得到了提升。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文学修养,而且还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境界。这样,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促成质变。正如小孩子学说话,有些东西不是家长刻意去教授的,但他却学会了,原因在于环境的影响,这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完成的。这是滴水穿石,不是立竿见影。因此,必须强调泛览。2.硬看法。有些书籍在内容上有些高深难懂,但文化价值却相当高,如果读下来,将使你在思想和写作上受益匪浅,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用力去读,不是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吗?你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大节,规定每天必须读多少页,一天天读下去,过一段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攻克了那些难关。《游褒禅山记》中写的好,“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就是说好的东西一定是需要人们去付出努力的,只要你能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收获的。3.活读法。读书的最高境界,在于学以致用,一方面实现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双赢。读书时要读到让前人的东西在你面前“站起来,动起来”,要把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它变得生动、主动,让书与我同在,书在我手,我在书中。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前人早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参照法。即对作者、作品内容及风格进行整体把握。前文已经提到这一问题,即对学生推荐书目的系列化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创作环境,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才能真正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目的,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命脉;同样,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不同,作品必带上作者的风格气质,只有了解了作者的风格气质,才能真正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三、兴趣监督
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实时总结,看学生读完了哪些作品,还有哪些未读。可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邯郸晚报》上刊登的填鲁迅作品组成语的文章(见《邯郸晚报》2011年4月29日第12版),觉得很有意思,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头疼脑()()华正茂;2.漫山遍()()衣木食;3.馨香祷()()如东海;4.虚度年()()苑集枯;5.举一反()()腋成裘;6.得胜回()()金不昧;7.欣喜若()()问之学;8.刚正不()()经送宝。
通过填成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了解的广度。可以让学生写简评,教师通过检查,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先生作品了解的深度。对于完成得好的同学,务必给予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一环节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光布置不落实等同于零布置,学生毕竟是学生,自控性还达不到成人程度,因此,一定要促使学生完成阅读。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056400)
一、作文命题时要生活化和科学化
作文也是一种创作,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命题的生活化就是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然而光考虑命题的生活化还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心理结构,不一样的认知能力都影响着对作文命题的理解。所以在给小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要考虑其适合相应年龄的题目,不能太过抽象。这是就是作文命题的科学性。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没有专门设置小学作文的课程,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带而过,在课后的学生作文作业中也没有做专门的作文辅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给学生布置作文作业,学生也是在被动的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随之带来的是学生消极应付教师布置的作文作业。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改变上述应试教育,让教师在作文作业布置中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找到素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让他们热爱生活,乐于通过文字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二、任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扩大阅读量
从语文自身的属性上来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其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二者集于一体。语文的教学主旨、课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课本的结构、教学选材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等,这些都证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写好作文,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和阅读习惯,逐渐地积累作文的知识素材。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阅读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不是超出学生接受力,否则的话阅读、写作效果大大减弱。在这里,我们可以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古诗词和故事书来供学生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而《水浒传》虽然为文学经典,但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并不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一定要谨慎。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其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对于情感的表达,很难熟练运用文字和组织语言,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写不好作文,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兴趣是最的老师,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任何事情。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克服写作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对写作文由“厌烦”转为“喜欢”,并且变得希望用文字表达情感。在教学中,有很多能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最好的老师的例子。一旦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那他自身的学习内在动力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很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活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禁止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学习,来找到师生的思想共鸣。通过这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欲望和动力。
四、突破以往的教育观念,进行“鼓励”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多数好学生是被鼓励出来的,这是目前被推行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对于作文的批语基本一成不变,非常简单,有些教师一两句批语用好几年,例如“比上一次有很大进步”或者简单的一个“阅”字。这就是以往的旧的教学方式里最大的问题,换位思考,谁看到作文上教师的评语来回是那么两句,谁都会失去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导致学生失去写作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一定要发现学生文章的亮点和可取之处。不能只批评不当之处,对于好的部分一定要标注,并给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那怕是一点微小闪光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语文学习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就高,所以学习起来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作文的学习就更是语文学习的最难之处,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更是一种挑战,所以作文的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张海英单位:河北省抚宁县骊城学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