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

时间:2023-05-30 10:2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莫放拦路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在求知好奇中开发创新潜能

多年来,围绕语文教师的一个老问题就是:“现在学生怎么越教越不会?”改作文时常发出感叹:“老调重弹,不知所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难以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因,正是旧的教学模式及“纯技术”的教学方法桎梏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要使语文教学达到大纲既定的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求知好奇的欲望和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则应成为一个真正的“导师型”的人物,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最大的示范性和融通性,借助课本而不依赖课本,面对全体而又注意发掘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调动求知好奇的欲望,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因为广泛而扎实、博大而精深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如教学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时,因是自读课文,不少学生一看了事。这时教师点拨了一句:“读书遇到‘拦路虎’,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教给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求知好奇的心理被引发,学生立即畅所欲言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了理由。这样,学生在“自思、自理、自评”中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二、在诱发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能影响一个学生对美好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打开了学生追求知识、探研事物的兴趣的大门,也就解开了绊结学生头脑思维的绳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巧设悬念,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富有热情。如课文《“科学怪人”》,读了课题,设疑:“科学怪人”是谁?为什么叫“科学怪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这些问题一步步地驱使着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了迫切需要获取知识的欲望。

2、创设情境,诱发灵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安排课本剧表演、动手实验、讲故事等,要结合所教内容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其灵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探索的过程。

三、在质疑求异中激发创新思维

斯宾塞曾提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引导学生质疑求异在创新教育中有如加油站,它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例如:教学课文《春联》时,我要求学生先读读想想课文内容,然后整理春联、探其规律,并试着自创一副春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大胆创新,最后作出了一副副新颖、生动、颇具意义的春联,如“载歌载舞庆新春,同心同德干四化”、“新春合家欢,佳节万事顺”等等。在教学中,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在展开想象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很大的作用。

第2篇

花间小令是扬州

文/彭子玲

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玉人吹箫,念桥边红药。扬州就像一首花间小令,是美到可以让人忘了晨忘了暮的。

来过便会迷恋,我无限迷恋扬州。迷恋扬州美人润无骨,迷恋扬州倾城的绝色,迷恋这里玉脂的水、湿润的风,迷恋扬州绵软又冷艳的气场。

一江烟雨,秦淮水长,艳绿中透着紫粉的小河,扬州人把它称做小秦淮河。我在小秦淮河畔吃早点,早点很精致,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琴台舞榭,品竹弹丝,千万年前,这一方该是夜夜笙歌不息的吧,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千万年明月之后,几度浮世浮沉,发觉原来还是吃喝最重要,所以小吃店开到了这样粉艳的地方。

小秦淮河连着瘦西湖水,那里有个御码头,据说乾隆当年就是从这里登船游览扬州美景的。小河两边依依杨柳,我穿行其中,湿润的风吹过,心旌荡漾,那亭台楼阁,蔓蔓青萝,绿窗意盈盈,媚到了极点。陈旧绿窗后,如果有女子,着绿衣,对镜贴花黄,梳头匀脸,点腮画眉,寂寂动作,润若无骨,如果,如果脸上的表情萧索一点,惆怅一点,便是让人欲罢不能了。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扬州城遍布佳人,这玉脂的水、湿润的风滋养出一个个冰清玉洁的人儿。“红楼人”里有位林姑娘,不过是在扬州呆过几年,便冰清玉洁得犹如落入凡间的仙子。

小秦淮河是粉艳的、绵软的,绿意盈盈中透露出一丝丝萧索的冷艳,但瘦西湖,却是明亮美丽得如诗如画。风吹杨柳,十里荷花,满溢湖水,波光潋滟,烟波画船,雨丝风片,人立于船头,便成了美妙画卷的一部分,良辰美景啊,满目都是诗情画意。小船慢慢前进,画卷慢慢展现,心里涨得满满的、满满的,就要溢出来了、溢出来了,祖国的秀丽河山啊,真的很美很好很壮观。

上得岸来,倚着曲廊看着那大片大片的荷叶,便不肯再走开。初夏时节,满湖便是那连绵荷叶,没有花,那是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缠绵,一叶连着一叶,缠缠绵绵直到无止境,仿佛要奔赴天荒地老。我喜欢这些拼尽全力开放的荷叶,纵然只是绿叶,纵然总有一天要用来衬托冰清玉洁的荷花,可开到酴醾的不是只有花,还有这些缠缠绵绵轰轰烈烈的叶子啊!荷,多美的一枝植物,我爱它胜过荷花。

此情此景,如果再来一场雨,那便是夏雨荷。李商隐说“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声,又怎么会非得是残荷呢?就这接天连叶无穷碧的荷叶来听雨,也是会有无尽的缠绵。《还珠格格》里,乾隆在江南与一位名叫夏雨荷的女子相遇,便有了后面惊天动地的故事。空山新雨后,十里荷叶招摇缠绵,曲折遗廊里一女子亭亭玉立,烟消云散水依在,波心荡漾是君心,不过一眼功夫,情不知所起,便已一往情深。

扬州就是那花间十六拍,一步一画,一拍一拍,像花间小令,全都美得仿佛可以生出爱情。

迷恋爱情的人一定会迷恋扬州,美人卷珠帘,陌上谁家年少,来年烟花三月时节,我还想下扬州,还想与扬州来一场美妙的邂逅。

(选自2010年7月19日《中国文化报》)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搬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着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如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的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会儿,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节)

【思考练习】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好书如友( ) 书若故人( )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古文

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chān)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①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

【阅读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果见一樵夫过之 ( )

(2)既至,大诟死虎斥神 ( )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

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为什么要劝阻樵夫上山砍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樵夫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樵夫毁山神》

1.(1)经过 (2)骂

2.虎不胜愤 / 乃震哮一跃 / 负痛遁去 / 樵逐而杀之。

3. 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

4.因为客为人善良,听到山神把樵夫许给老虎作食物,担心樵夫上山后会被老虎吃掉。

5.勇敢、孝顺。樵夫知道山神把自己许给老虎作食物,上山砍柴有生命之忧,但为了母亲不忍受饥饿,依然勇敢上山,并杀了老虎,砸了山神的塑像。

《留几本书在窗台》

1.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意思符合即可)

2.(1)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做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2)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

图说百态

勇于面对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