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归故里

情归故里

时间:2023-05-30 10:2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情归故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于陶渊明的故里,从宋代迄今有多种说法。陶渊明故里究竟何在,只有从国史、地方史志等史籍中才能寻找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一、陶渊明故里究竟在哪?

陶渊明的故里何在是陶渊明研究者研究的课题之一。自东晋到南朝,众多史学家都将陶渊明录入国史为其立传,从身世、籍贯到性情、嗜好、交往、履历、诗文等,阐述得都比较详明。

1.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朝沈约《宋书》卷九十三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这是最早记载陶渊明的文献。柴桑县当时归江州浔阳郡管辖。陶渊明曾祖陶侃,晋大司马。陶侃――十七子陶茂――三子陶敏――陶渊明,一脉相承。《宋书》成书最早,作者沈约生于南朝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距陶渊明逝世仅十三年。沈约记陶渊明几乎是当时人说当时事。

2.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肯复仕。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将复徵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3.文渊阁《四库全书》唐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四记载:“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茂武昌太守。”

4.文渊阁《四库全书》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一记载:“陶潜,柴桑人也……”

5.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六江州浔阳郡条下有陶潜宅。

6.文渊阁《四库全书》明李贤《明一统志》卷五十二九记载:“陶潜,侃曾孙。少好高尚,博学善属文。宅边有五柳,自号五柳先生。”

7.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四十四记载:“陶潜,字渊明,嵩圃明字元亮。柴桑人。侃曾孙。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尝著《五柳先生传》从自况。”

8.南朝宋颜延之《靖节帐口场芳窃兀骸敖帐夸毖籼赵明,南岳之幽居者也。……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月日卒于浔阳之柴桑。”

以上文献均记载陶渊明故里在浔阳郡柴桑县。

二、陶渊明故居在柴桑何处?

文献已记载陶渊明故里在浔阳郡柴桑县,那先生住在柴桑何处?下面的诗文、史志很能说明问题。

1.文渊阁《四库全书》中《陶渊明集》卷二《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度。

领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折。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文渊阁《四库全书》之《陶渊明集》中的《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赠长沙公并序》、《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都是陶渊明住在浔阳郡柴桑县在跟州郡县官吏的交往中所作。

3.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江西通志》卷一百十记载:“陶侃母墓,在府西白鹤乡。侃择地葬母遇异人云,前有牛眠地可葬,言毕化鹤去。侃行里,许果见牛眠于此,因葬之。按旧志,侃母墓凡五。抚州、饶州、新淦、都昌、九江俱有。晋书本传云,侃始居鄱阳后,迁浔阳。宜在德化白鹤乡。”

4.文渊阁《四库全书》之《晋书》卷九十六记载:“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为妾,生侃。”

5.清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卷二记载:“白鹤中乡,第四保,陶埠寨。”

6.明桑乔《庐山纪事》卷十二记载:“石门涧在文殊寺南……而北流播于陶家埠,汇入鹤向寨入于龙开河。”

7.民国吴宗慈《庐山志》卷十记载:“石门涧……北流径落柁山前,过陶家埠汇入鹤向湖。自龙开河以达江。”

8.清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卷四十九记载:“知府董榕。泛湖联句……陶公问仙地,牛眠坞非遐。南近岳母坟,石马森骝瑕。”

从上述诗文以及后人史志中的答案是:陶渊明居住在柴桑县南面,也就是南村。南村离骆驼山很近,附近有陶家埠、陶家湖。陶渊明住在南村的时候,与东林寺附近的隐士以及浔阳郡柴桑县过往文士有密切交往。从这一点可以知道,南村就在浔阳郡柴桑县城南面。那里属于白鹤乡,陶侃母墓湛氏也在附近湖边。董榕一行泛湖联句就说明他们还看见了陶母墓。而且南面离岳母墓很近。陶家埠就在鹤向湖与岳母墓之间,也就是陶渊明居住的南村。陶侃母湛氏是陶渊明的高祖母,陶氏家族后裔住在这里守墓也是很正常的。南村就是今天九江县骆驼山至九江县一中一带。

三、结论

陶渊明故里在浔阳郡柴桑县白鹤乡南村,今九江市九江县骆驼山至九江县一中一带。

第2篇

风吹处,叶飘落,飒飒秋风,断音玄……

日历一页页被撕下,钟表滴答不停,却没发现时间走过的痕迹。日历之所以被撕下不是因为它只会被模仿,只是它需要被融化;滴答的钟表保持不变转动,不是因为它想得到肯定,也不是它想转世轮回,它还不想累。

多少阴霾故里,问人世间又有多少沧海桑田?

被遗忘的昨天,谁相欠?

丢失的记忆,问追谁?

约定的地点,路不归。

风吹散,梦不回,谈天地,遥遥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书自己,盼无悔,期别泪……。

空白纸上,草草文字——欠条记事。

第3篇

我又回到了这里

且品一杯苦涩的西湖龙井

问一声憔悴的荷花你的消息

毛毛雨,纸花伞,犹如蓬上莲

天空下起了小雨

打开尘封千年的纸花伞

任雨点飘落

沾衣待湿

人群涌流下

依稀见你千年前的模样

在人群那头

犹待回忆!

泪洒愁肠,见雷锋塔下,雨打涟漪,情归故里

一千年太久

不记某年某日

只依稀

你桥头歌声

婉转千里

这一刻

算作你我相遇

西湖水清幽

你小船轻舟

采莲须转眸

却不见此时

我在渺远外

凝望几翘首

古城夜将晓

我独自醉酒楼

只因歌舞起落

笛声鸣响处

你在人那头

。。。。。。。。。。。。。

宝塔镇河妖,神仙无情,岂惜千年!

西子湖畔

你白衣素履

云雾飘渺

却不见

湖上宝塔早已门洞开启!

于是

你走了

正如吕洞宾所说

你动了凡心!

吞下吕洞宾的汤圆

我等待一千年后的塔崩

一千年后的重逢

西湖的细雨早已停息

见眼前雷锋塔依旧

我收起雨伞

等待下一个

第4篇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虏度阴山。

2、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3、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4、一剑平生恨,气短英雄胆。

5、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6、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7、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8、呛啷啷拔出宝剑,哗啦啦马踏连营。

9、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0、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魔主。

1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2、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1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4、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15、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1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魏武悼天王冉闵,灭胡令匡复华夏。

18、我要这天,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掩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我意;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19、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1、绝域降附天下平,八表无事悦圣情。

22、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23、若问何来凝聚力,人文始祖是轩辕。

24、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25、杯酒释兵权,图穿匕首现。

26、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27、唔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2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第5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硎窍募镜囊桓銮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大众所认可的说法是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回顾

端午节申遗成功一周年

今年是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一周年,然而回顾端午节的申遗过程却并不顺利:

1、2004年端午节之前,惊传韩国端午祭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内舆论一阵哗然。有人疾呼:别让屈原恸哭于地下;有官员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

2、2005年,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有评论指出,韩国申遗成功,不表示中国就不可以再申报端午节遗产保护。

3、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春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2008年,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2009年5月,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汩罗江畔端午习俗”。

6、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端午节活动

湖北宜昌:屈原祠对外开放

6月16日(端午节)这一天,“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在屈原故里――湖北宜昌市棉归县开幕,因三峡蓄水搬迁重建的屈原祠也在这天正式对外开放。

此次文化节主要活动有开幕式、祭祀屈原大典、全国龙舟邀请赛、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两岸端午诗会、G楚风情文艺演出等7项。其间,穿插10项原汁原味端午民俗情景表演。

杭州西溪:龙舟盛会

“清波竞舟庆丰年,河渚破浪祈社安”。自古以来,每年农历端午节,西溪四邻八乡都要在西溪湿地的深潭口闹龙舟,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至今长盛不衰。2010年6月16日,“我们的节日・端午”――2010年西溪湿地龙舟文化节暨蒋村龙舟胜会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幕。西溪湿地深潭口成了全杭州人气最旺的地方,200多条龙舟在这里一较高下,65万余人在这里一睹精彩。

浙江嘉兴:举行2010年端午文化节活动

为加强端午节庆习俗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一道,于6月13日至17日在嘉兴市举办2010年端午文化节庆活动。

文化节期间举办六项主体活动和十项群众性活动,并纳入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六项主体活动分别是: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节仪式、端午民俗表演大巡游、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南湖竞渡、端午祭和南湖踏白船表演赛暨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式。

十项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我们的节日・端午”宣教实践活动,端午民俗文化诗词创作、吟诵、书法大赛,端午习俗民间故事征集大赛,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摄影大赛,“过端午、到嘉兴”旅游活动,端午美食大赛,市民裹粽大赛,香囊制作大赛,端午农民画创作全国邀请赛以及“欢乐端午、健康嘉兴”全民大行动。

上海:世博园里过端午

第6篇

——题记

爱情篇(一)

巧逢佳人

——詩傑{君}

秋夕学府月三周,自在安闲独绕楼。

花园静坐闻风趣,蝶恋芬芳蕊上留。

欢颜桴树随花舞,散落枝叶片片幽。

绿青摇摆争宠意,欲辩千言难释愁。

莺声燕语诧蝶飞,惊梦魂离覗目瞅。

窥看芙蓉红玉面,悄悄心动竖眉勾。

娉婷丰韵近三尺,慕意重重怎覆收。

秋水灵波微转送,满留心事一回眸。

——相遇,却也留下一回眸的美丽。

爱情篇(二)

花园别后

——詩傑{君}

归来既望道匆匆,花园后别影筒筒。

淡淡愁心云莫笑,只缘谁摄魄无踪。

课间神滞梦佳人,话友意夺濯面风。

闻晓魂失在艺协,截然报会待相逢。

觅寻红袖绕花园,惟愿牡丹花现丛。

岁月寥寥三日过,梦偿首会一眼絧。

乐怀惬意似清泉,联系留寻态满倥。

号码瞬加扣为友,其中只有乐无穷。

——美好的事物,总会给人们去追逐的勇气。让我们流年忘返。

爱情篇(三)

识佳人

——詩傑{君}

月河星洒两重天,腹满言语华硕前。

喜开桌面一扣扣,小夜无眠候牡丹。

艺逢吾道缘千里,美色论其赛月婵。

真心执表话投机,为友相识趣事谈。

时长漫漫渐相知,慕意久生无话传。

共说园内失魂日,只做兴起巧遇欢。

与此日日话五更,甘冽声流颜笑间。

同言而诉幽怀事,无怪夜长何字烦。

——恋爱是火的热情,总让我们神往,是冰一样的激情,即使融化,却也还是水。

爱情篇(四)

恋佳人

——詩傑{君}

绵绵云动洒银光,暗暗学园夜漫长。

相约执表玫瑰意,拥簇传的怀满香。

小亭深坐语不绝,拂面秋风意满腔。

聚合琴瑟本无眠,影院窃言飞絮扬。

甜梅羞涩娇颜开,游乐公园系彩裳。

御寒灯会独卿嗳,怀抱牡丹赛杜康。

如鱼戏水莲中游,情爱味同玉液浆。

琴台时刻鸳鸯影,耳畔悄言一痞氓。

——爱情的颜色是红色,是温暖的颜色。入口而馨,味美而甜。

爱情篇(五)

思佳人

——詩傑{君}

飞飞柳絮寒梅开,点点校园玉雪白。

鸿雁停留花蕊处,芬芳索取欲啄摘

学期半载赴乡还,归故情怀同玉钗。

兖兖车轮西蜀别,欣欢愁字上心来。

别离含脉痛心脾,结郁层层青色苔。

乡酒淡清思意在,醉酌红豆几人猜。

冰冰心事寒宫藏,电话泣珠难语侅。

乡异心合也默挈,春慵也为车同排。

——有爱,才离别,离别,才相聚。相思并不是一种病,会相思的人才算健康。

爱情篇(六)

相逢而论学-伴佳人

——詩傑{君}

初春渐醒伴蝶飞,百艳竖眉争敚魁。

牡丹携手盐都去,慰藉心中寸寸灰。

衣衫略减待相迎,小道琴台嬉戏追。

青青黄绿一天蓝,研讨诗书终不悔。

论文沐学风,取乐掐腰缃帙陪。

路人游过笑颜妒,惟见羞花红面归。

时常倦意红酥拳,蜜语声惊叶满堆。

耕耘同相共,唯伴朝夕心梦随。

——大学,爱与书同游,其乐更无穷。两者兼修,方为情之上者。

友情篇

学缘-友欢

——詩傑{君}

啼门捷报凌云冲,迫待缘来谁更懂

五湖四海学涯赴,相聚盐都觅友踪。

初识自绍歌咏夜,兰玉朵朵竹几松。

片片冰心在玉壶,乐怀莫逆一舟同。

舍如手足几年华,缃帙意合度暑冬。

胜其陈重胶膝情,赢过鲍牙管仲公。

高山流水绕梁音,恻怆趣事无不从。

非若以浓喻友谊,五彩布满碧海空。

——共学涯,同缃帙。兰花、一红颜。松竹、几兄弟。

亲情篇(一)

临行

——詩傑{君}

圆圆凄月照吾心,窃窃寒蝉破晓明。

慈母诉怀杨柳意,行囊整娖附子衿。

父托励语勤耕读,耘业萦牵家故音。

远离井地求学路,何怕回乡是雪冰。

婆予零用关怀意,次弟脉言搏志拼。

处处含写游子别,丝丝浮动雨雷霆。

匆忙车吼近耳畔,山水相携下院庭。

红框扫觅萱堂迹,掩面绕窗孤雨仃。

——故乡,是亲情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山如伟岸神魄,水亦情绵绵无期……。

亲情篇(二)

学府-念乡

——詩傑{君}

疏窗室外倚阑珊,望日思家托玉盘。

可晓怀乡游子意,萱堂泪眼几曾干。

时逢静夜雨流珠,故我怎可两面天。

欲把农田手指出,却听故里蝉凄寒。

锦书云寄到谁家,归雁诺河东第园。

山水深深语问候,脉回学好己平安。

营盘挫败伤心事,伟爱避风一港湾。

第7篇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 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

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境,如归故里。眼前浮现的三个 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第8篇

西楼独饮,空难望旧萅,思遥月冷残烛泪,秋风吹进梅花调。倾梦冷画难初妆,一纸涟漪水声谣。雪柬独舞时光旧,伊人独揽月色茫。半月花香清醉梦,思苦唱绵心中景。花香挽歌秋无力,朱砂落尽雨寒霜。月缺难圆心中事,一颗红豆寄相思。

江山依旧人以非,只笑苍生对花曲。轩音几初遇初晴,满城风雨梨花奏。落墨,寒凉,秋风照,芯雨绵,满目秋容,眉宇秋锁,婵娟影,柳叶绿音,灯火阑珊,情未央,坍伤,蝶裳芯稠。空山独往,深渊难颜暖,难以焕然,深秋寒凉,乱雪飞溅,一支空笛落梅雨。

山非山,水非水,情非晴,蝴蝶墨蕾,静静私语,秋风不解伊人泪,只怪痴人落画中。半月秋水雪荷伤,玉颜含碎澜水卿。声声江水永向前,思君不见当时初。满纸落花音轩墨,伊人独往粉尘往。蚕死丝尽又一朝,何时春来又一绡。满城静落叶黄曲,伊人何奈缘已尽。

顾往昔,人已去,花独醉,墨凉,悲思切,琴轩月,落雪柔,星空点画,云雾飘摇,潺潺芯水,对月凝雨,红缘粉唱,今昔曲,难熙恬,曦月遥盼,迟迟无归,情蓱,浅浅唱,茜纱弄影,凭栏浮水,红了谁的泪色,断了谁的清梦。望眼欲穿月映中,满目秋雪画悲寒。

字音绵,时光旧,雪月鸾飞,星绥,荧荧花蕾,清秀一抹红尘歌。山青依晟,伊蕾依往,秋长今,霜面雨,棼了谁的琴轩音,扰乱了谁的芯绪,梦夜,烛火微雨,琴铉雪泪,沧海难为水,一声叹落,几世芳华,梦幽幽,晴黄泉,情缘坌,秋语溅,何俟。

殇情,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风月舞繇。秋花露容,思遥,芯舲何时泊,苍穹落雨,婆娑夜,月独中,叶落萧萧,枯叶雨秋,诮情深,碧珠落尘,秋月洒光银,思念满江河,暗柳花荫下,孤影难成双,云海浮思雨,手握芯雪莲。

心捻花语柔,拥揽半生香。丹青几重奏,雨露夜更明。思轩墨燃,落纸画歌,泉音落雪,一抹忠唱,映彩,酌词幽漫,冰影思痛,画音印水,深秋鸾星,晴殆,海墨,芯潲散墨,晴难寻,孤寂,独往,云蕴雨诗,秋照凤颜,满目清雪。

山水一程,痴往一墨,顾惜,醉生梦死,晴碑落钗,断桥落花,娉婷盈盈,饮尽千滴泪,绥唱,眭望星辰,思念雨调,商金脑,苦芯蕊,一瓢清墨,几世眷恋,旧梦不醒,掬月色,唱舞绵,灯火阑珊,菊词语芯,凤舞春秋。姗姗黄叶,梦回故里。

梦思痛,醉了颜冷,云花涵雪,沙丘落眼,梅花曲,横笛吹碎,一纸离愁,三生眷恋,墨色清唱,断了谁的晴琴音,碎了谁的芳华一梦,梦幽幽,晴难寻,芯日难温,惘然,回首,空也,冰花轩音,满落风尘,思笛空盈,难怡声,芯潇潇。

冷步,苍茫一色,柔光跃盈,思绪起舞,芳芳飘,饮宋雨,对月音画,吟诗作画,细描丹青荫,花雪落轩,深秋多冷,眉宇寒烟,朱芯兰香,十指轻铉,悠香渺渺,情缌,何日春归,何时芯花香,何时春月照,何时清酒香,何时嫣然笑。

第9篇

风过涟漪镜花缘。

相濡以沫荷莲藕,

浅释岁月满人间!

十指相扣心连心,

红尘情缘谁可侵?

相携风雨伴寂寥,

爱暖流年梦温馨!

蒹葭雾霭的季节,端坐于落花凌乱的渡口。握一卷诗书,盈一怀花香。低眉颔首,浅浅笑,暖暖念。心缘赋雨诗词和,廊下醉卧唱情歌。墨韵香飘漫君怀,倾城爱意照月圆。

夜,沉沉睡去,包括星月花鸟蝉虫。都已了无声迹,寂静的让人窒息。念,在这如此的夜里如薄雾升起,越来越浓稠。梦里惊醒,你微笑轻言:别怕,无论何时何地寻我,都在你身边守护着.....媚惑的声音,与慵懒中响起。心,带着潮湿加速翻腾着。前世,你一定是狐,是妖,魅了我心惑了我魂。今生,如此梦萦心绕。鸳鸯共戏碧湖美,月下莲藕相拥醉。心系情牵水一方,夜深更漏伴君随!

灯摇曳,烛映晚,慢言轻语露娇态。云雾掩,鸟鸣欢,落花飞处随君愿。心牵念,朝夕伴,诗词歌赋写爱恋…陪君笑饮三万场,情敌三千又何妨 笙箫弦乐奏离骚,丝丝柔情为君绕。媚惑心城.....

不急不慢的时光,送暑迎秋。撑伞偎依挡风寒,花前月下相伴欢,浪漫延续。再着一笔浓墨重彩,再绘一幅水墨丹青。你说:无论何时不要质疑这份爱…真想,踏上江湖路,与你闯天涯。山高峰险秋霜袭,何畏何惧 冷然笑傲,绝代风华心缘情,随风飞雨踏歌行,情爱永恒…!

桃李开,娇容待,柳絮漫天槐香来。依窗望,向远方,白衣胜雪俊颜镶。月亮升,思念真,醉卧花荫话情深。怀温暖,语轻软,笙箫共鸣曲柔绵。离别苦,泪眼沽,默默期忆心不孤。夜风轻吟伴君驻,暗藏凄楚.....

到底,用了多少的岁月与轮回,才有今日牵手拥怀的深情 你说:相伴随缘千年纪,佛前求得心雨签。我以一朵莲的心事贴进你胸膛,你用一腔的柔情容纳。你的期盼我的渴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爱你”!你问:亲,可明我心懂我意?泪凝眼睫,哽咽无声,却幸福漫延,悸动心房。夜夜倾诉,笑声朗朗,陪君归故乡…

着红妆,进山庄,拾阶而上风舞裳。推柴扉,入门内,笑意吟吟相依偎!轻呢喃,柔语软,娇俏声起羞容染。云雾恋,山色暗,蝉虫蛙鸣伴风眠。烛光摇,身影飘,轩窗罗榻共妖娆。陪君夜话度今宵,神魂颠倒…

心花无涯的遇见,倾国倾城的绝恋。刻刻铭心的牵畔,梦里笙箫合奏的妙曼。晨起的慵懒,耳边的呢喃…却总被心魔横冲直撞,伤害君亦是痛彻心扉。我问: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你答:生亦可死,死亦可生,这就是你我的爱情。如若有一天,让你伤心绝望,亦不独存。伴君驾鹤天涯行,心心念念只为卿。情泪爱痕卧涯岸,幻化为狐伴君亲…不弃不离,相谐归隐!

真想,长眠不醒。梦里,桃颜红李如雪。风中,隐隐有箫音由远及近。忽急忽缓忽悲悯:愿学梁祝化蝶去,佛前再求一万年。心,刹那撕址着,魂,回归故里。苦痛伤痕风吹散,相伴天涯爱永远。把怨收拢,望断天涯路。雨落尘埃不悔恋,相思情蔓延…!

在烟花灿烂中相拥离别,在尘世烟火中重拾行囊。转身,道一声珍重,念一句安好,流年清欢封锁在云雾山庄里。曾经的红帳香榻小茅轩,幽谷深山的落花枫舞,皆是天涯两岸的情爱泼墨。你说:秋雨洒窗枫叶红,我心思念独飘零。随处可见油纸伞,缘起五月知冷暖。心缘赋雨,墨韵倾城!

寂寞月光照海棠,

影斜楼台微露凉。

秋色渐寒遥聚首,

雨夜泪洒隔海望!

比翼齐飞落花蕊,

倾诉衷肠不思悔。

第10篇

关键词:田园诗;陶渊明;自由;平淡;清新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泊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本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诗的鉴赏即可领略陶渊明田园诗的风采一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泛指在南边的山,特指秦岭山,具体来说指的是秦岭山的终南段。历史上因为秦岭山脉位于唐代长安都城以南,故称为南山。“南山”在众多诗词中的,多指宏大、久远,如“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又如“寿比南山”等。而在此诗中又有暗喻朝廷的意思。“草盛豆苗稀”,“盛”与“稀”的对比实则是朝廷的奸臣当道与忠良难存。这两句平淡至极,像似闲谈,却亲切入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盛豆苗稀就得理,所以一早就下地了,又是一句平淡的纪实。细品“理荒秽”三字,喻“草”为“荒秽”,作者心中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在陶渊明看来,这些荒草像极了社会中的黑暗、不公、尔虞我诈。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不是每个人都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坚守着自己的宁静,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做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上枝头,干完了一天的活,带着充实的成就感,凉风习习,肩扛锄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优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峡”“长”“沾”一连串的形容词,表现了诗人深陷田园生活,忘情世外,悠然自乐。诗人既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又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洁身自好,躬耕田园,才是一种可取的选择,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

全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自然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但又清新怡然、富于情趣,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然而为官的十三年,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陶渊明辞官归故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临死时,他在给自己写的《拟挽歌辞三首》中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

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最终挂官归田。陶渊明的诗中蕴藉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因此,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

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记》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得”。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层层深化,厚积薄发

虚词的运用使诗意在层层递进中不着痕迹,非常自然。如杜甫《咏怀古迹》虚词就贯穿了全诗,诗歌的意境也因此更加地深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尚”有“尚且、仍然”之意,让人有一种村庄仍在,但英雄已没的感叹。“一去紫台连朔漠”,“一”有“一旦”之意,此时的明妃正可谓:此一去紫台宫殿渐行渐远,此一去故土不再荒漠连连。明妃此时的苦楚心境用简简单单的“一”字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的令人悲切动容的形象就已经深深刻在了读者的心头,与之对应的只有那在广袤的沙漠之中,在无边的黄昏背景下孤单寂寞的青冢,那种巾帼之英雄形象,在“一”和“独”中顿时丰满高大了起来。

而“省”有略微之意,但实际情况是汉元帝根本不识昭君之美貌,这种强烈的反差也就极尽地写出了昭君悲剧的根本原因,令人愤怒而又唏嘘不已,情感就势“环佩空归月夜魂?”“空然、徒劳”回归故里的只有那凄凉的魂魄,于是“分明怨恨曲中论”之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昭君的一心向汉、遭人妒忌、有家难回的怨恨。

这一系列的副词与动词相互映衬,其背后不仅掩藏着一代佳人王昭君千百年来多少辛苦酸涩的泪水,也暗藏着一代才子杜子美一生的奔波凄苦怨恨和无奈,那种无依无靠的心恐怕只能在黄昏之下长江之中随一叶孤舟辗转漂泊了。那种凄凉酸楚,抑郁不平之气在诗歌的“虚”境之中得到了深化。

二、对比鲜明,浓重浑厚

生活在对比中可见善恶,艺术在对比中可窥美丑,古诗词中的虚词往往把这种善恶美丑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来,表达感情的浓重浑厚。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在这种对比中呈现出诗人的浓重浑厚的情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两句“小雨”“草色”其实都是早春的景象,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袭人,远处遥望可知是春草初露嫩芽,毛毛茸茸,清新可爱,而在近处却很难发现春天的绿意,如此客观比较,不着痕迹,但就有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意境和意趣,给人经冬之后初见春天的暖意。第三、四句则是更加理性地感慨和议论,一年之中最好春色在哪里在何时?诗人把早春的景色与暮春的景色又作主观比较,“最”这个虚词表达了作者的由衷喜爱,而“绝”字则进一步把喜爱推到了极致,这种独特感受体现着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心理,而读者却在这种比较中引发了生活体验的共鸣,品读之后,初春的温暖自然扑面而来,仿佛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萌动,感动于“虚”无之中。

三、虚实相生,婉曲见志

诗词中由虚词造成的因果关系会让诗意的逻辑性更强,更有说服力。2013年高考四川卷的诗歌鉴赏是一首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这首诗在内容上堪称“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歌这样写道:“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全诗由“最”字引发开来,十年交游,一天宴会,内涵十分丰富。当时苏洵已近知天命之年,故说“晚岁登门”。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看似谦虚,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因此在颔联以“不堪”承“最不才”,引出“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自谦中也含有牢骚。而尾联用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这首诗在“最”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达到了“婉而不迫,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

四、画龙点睛,神态俱出

“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论文偶记》)虚词在诗词表情达意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O。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一个“独”一个“偏”字,可谓是“伤心人别有怀抱”。诗人以大地回春的绚丽风光反衬宦游者有家难归的悲哀,用声色俱备的春景点醒时不我待的苦涩情思,惊心而不快,赏心而不悦,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满腹牢骚见于言外。

刘熙载《艺概》有云:“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味。”虚词的使用极易收到这种效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虚词,进行详细的分类,在虚与实的结合中深入感悟“虚无”背后的情感,在“虚”处激活诗情,让全诗精神奔涌而出。

第12篇

题画诗,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尤其是名人的题画诗,受到人们的偏爱。

宋代大诗人坡得到一幅名为《百鸟归巢图》的画后,就请来诗友文伦叙为此画题诗。文伦叙在画前端详了一会儿,然后提笔在画上题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乌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此诗不但幽默有趣,而且是一首析数诗,首句暗含“1+1=2”的算式,第二句暗含“3x4+5x6+7x8=98”的算式。这两道算式得数之和,正好同画中的“百鸟”吻合。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岭南诗人陈恭尹曾在一幅女士肖像油画上题诗曰:“西番画法异常偏,如雾如烟总未真。酷似少翁娱汉武,隔帷相望李夫人。”诗中用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来形容西洋画的朦胧美。

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画家虽没写出,却收到了诗中缺字点题的艺术效果。仔细赏画品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情趣盎然。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

清代著名画家郑绩曾画了一幅《金钱图》。此画不但活现了世间“人为钱死”的种种陋习,而且自题的“题画诗”更是把各类人物“视钱如命”的丑态嘲讽得淋漓至尽。诗曰:“钱钱钱,命相连,黄童白叟口流涎。读什么书,参什么禅,屈膝低头望周全。得了十数又想百,一百到手复求千。聋瞽痴哑日奔波,士农工商夜无眠。山僧百炼舍利子,钱中说法互牵连。有钱四海皆兄弟,无钱骨肉亦徒然。英雄钱尽归故里,妻不下衽欲断弦。庸富施施娇妻妾,步步相随夸宿缘。无钱徒嗟经满腹,有钱能制生杀权。将来训诂钱神论,此后文章悲失传。相争相夺无他事,为钱钻弄颠倒颠。我曰多钱终多累,画破钱世别有天。”

时期,著名画家齐白石憎恨汉奸,在一张画纸上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并在画上题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突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对汉奸进行了讽刺和蔑视,语言幽默风趣。

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在重庆举办画展期间,作家在其油画《木瓜树》旁题诗一首。诗云:“瓦砾堆中生气在,千轰百炸又如何?龙川城里木瓜树,今年躯干一丈多。”此诗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信心和乐观主义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