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韩寒零下一度

韩寒零下一度

时间:2023-05-30 10:28:32

第1篇

突然醒悟?

采访的过程中,方舟子接了两个电话,回了一条短信。采访的后半段,电视台记者在工作室的门厅等待,而在电视台的采访之后,方舟子还将接受一家媒体的访问。

这不是方舟子最忙的时候,方韩论战已减弱不少。一部分人已经转移了注意力,公知们也开始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展开反思。而关于事件真相的探究,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韩寒则似乎在连番采访之后“突然醒悟”。2月2日下午,记者联络韩寒妻子金丽华,其表示韩寒接受采访的最后一家媒体《新京报》,正在前往的路上,此后韩寒将不再接受采访。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他显得轻松,友善,以一个未长大的少年的语气讲述年少时打架的岁月。相对于所谓公知的忧国忧民气质,韩寒太“轻”了,他对世界的见解更像出自本能,这个“世界”包括他被当成“天才”赞美的少年时期,也包括男女关系,当然更多是引发这场喧嚣最初的“韩三篇”所代表的政治。这是他在这个时代难得之处,却也是令他不那么被尊重之处。他没有经历过忧国忧民、上下求索,而是在去各个小县城参加拉力赛的间隙和在网络上浸泡的时间里,用“轻”的方式试图解释这个世界。三十岁时,他笃信这套可以解释得通的理论,它包含来自真实的见解也有着开奔驰的少年轻捷的想象。

2月6日早上,韩寒发表博客,“就在两个月之前,我还在说不光光要杀戮权贵,还要杀戮人民,我唯独忘记了还需要杀戮的,那就是自己。杀戮是一个严重的词语,而且一般不用在个体身上。但是有的时候,自己并不是只有一个。一个不杀戮自己的人是危险的,哪怕被迫无奈戳了自己一下,也要报复。”在博文最后,他生硬地赋予了一个光辉结局――他把自己最新的博客《这一代》献给他的“同时代的朋友们”, 并寄予厚望,“我觉得这个国家最光明的转机也许就在这一代人身上。”

这是一个美好的寄望,但正如武汉大学教授沈阳所说,“我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年收入几万、十几万的人会把自己的抗争期望和时代代言人的称号赋予一个年收入千万级别的人。当然这也说明抗争的奇缺性,即使夹带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大家仍然视若珍宝。”韩寒说过,“我之前得到了太多的赞誉,我的赞誉跟我写的文章是不符合的。所以这一切都是需要偿还的,但我只是没想到会被人用这样一种肮脏的方式来加害和诬陷。”在外人看来,这是场终究会发生的事,一个偶像被造就了,那他也迟早会倒掉。

不知在这偶像倒掉之后,真实的韩寒是否会感到庆幸?他不再是那个在网上说他半个不字就被万千粉丝群起攻之的偶像,他甚或也失去了娱乐明星最看重的声誉,这之后他可以过得轻松一点了吧?我们希望的,是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加理性、开放,没有了偶像,能够听取不同的声音……那会是个比现在更好的世界,这一点,相信无论韩寒还是方舟子,都会赞成。

如何清醒?

林楚方被方舟子称为“骑墙派领袖”, 林承认,这种选择跟他的性格有关,“很多时候我是有立场的,肯定不是‘骑墙’的,但有些东西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当你了解双方,会发现没有人是绝对正确也没有事绝对错误的。”虽然在为腾讯做了特约记者、采访了韩方双方之后,他“按照自由心证,我已有判断,不骑墙了。”许多人微博留言问他的看法,他拒绝回答,“我只是完成了一次职业行为。“我把微博当成一个玩具,没那么多情绪,看别人表演觉得也挺好看的。在立场上我更倾向于对自己负责,我没必要去迎合网民的情绪,无论是鸡蛋的情绪还是石头的情绪,我就迎合自己的情绪。”

“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还有不加V。数次微博论战,都有她这个轻逸的身影,总能点透迷雾、预言局势,对新浪“指哪儿打哪儿”。当“木子美”变成“不加V”,同样的一个人,却在两个指代完全不同的符号中转变。不加V说自己的立场,“倾向于八卦,没想去同情劳动人民也没想反政府,就是看着热闹把它往大里搞,是最没社会责任感的那类人。”

“我媒体出身,现在不能再以此为业,就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嗅觉,以及参与、左右话题的能力。看到那些话题因为我的参与而吸引更多的人、更有影响力,就觉得很好玩,有成就感。有人说,‘韩方论战好像是你开的最大的盘口’,在其中我得到很大的娱乐。“就像你们编辑记者发现一个选题,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就用一种娱乐的手法,或者所谓的‘挑事’,让一件本来注意力不多的事变大。”

不加V很早开始关注韩寒,对韩寒现象,她的评价是“名不副实”:“他出道十几年,发展途径中包装的成分是很大的。我知道出版和媒体行业的手法,在大家对他赞美的时候,我心里是有批评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他不该在那个高度,那都是别人赋予他的。虽然他也会说什么自己是一个灯光照耀下的普通人,但如果他真的这样认为,完全可以拒绝那么多专访、上封面,我觉得他是很愿意接受这种虚荣或赞美的。”在不加V看来,公知们大多有自己的路线,“有些人做公益,他的道理就是你只要支持我这个公益项目就是好人,不支持就是没社会公德;另一条路线是批判政府,只要公共事件,错的的一定是政府,人民一定是弱势群体。”最常见的派别则是“帮亲不帮理派”,“比如一个人出书,其他人也许根本没读过,但同属某个圈子,就互相吆喝。”

如今她住在北京郊区,靠专栏稿费和房租过日子,微博是她的玩具,曾有人揣度她各种“浑水”是为了增加人气、好卖新书,但去年她的书被禁,证明了不加V在微博上的戏耍除了娱乐自己再没有别的目的。“我的处境已经是这样,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就很自由。”

下次注意?

下一次论战,是否会有新的“战法”?林楚方说“不好说”,“因为中国是一个特例,我们没有看到别人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只有中国的微博会这么激烈,情绪化这么严重。只能说下次论战,理智的声音肯定也有,但肯定不占主流。微博好的一面在于它给公众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但这种辩论让很多很好的词汇和价值被消解了,导致我们什么都不相信了,不是好事。”不加V认为,微博会把当下人的浮躁更加放大,“让更多本来价值只有一的东西通过传播变成了十,而且很迅速,没有什么成本。”这样下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势必被挤压得空间更小。从未有一个平台像微博这样拥有强大的消解能力,曾经受人尊敬的公知,在多数时候变成备受嘲讽的对象。传统媒体中,作者与读者的情绪很难迅速沟通,神秘感还在,微博则是裸奔,庄严感下降。“这种状态总的来说挺糟糕的,很多优秀的人应该沉下心来去写他的作品,研究他的学术,但微博这种游戏把人的精力都集中在编140个字的段子上,也许一百年后再去翻看2011年中国的历史,会发现这一年没有优秀的作品出现,考证之后发现原来人们都编段子去了。”

对于介入此事的许多公知来说,他们消耗了时间,输掉了口碑。影响现在看上去似乎还不明显,但就如同《盗梦空间》的原片名Inception,是一次植入,一次奠基。霍弗在《狂热分子》中写道:“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媒体惯于造神,公众却乐于破神。在短兵相接的微博时代,公知的言论既容易被湮没,也极易被放大。话语权赋予公知影响力,也让公知陷入一个危如累卵的迷局。在这个言论纷飞的时代,舆论的双刃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锋利。

微博“一战”大事记

西元贰零壹壹年末,战火突飞。有漳州方氏舟子与松江韩氏寒者鏖战网络,豪杰无不翘首以观,更有双方拥者战之。连绵数日,胜负难分。好事者谓之第一次微博世界大战。

麦田阵前挑衅

韩寒怒榜天下

西元贰零壹壹年末

寒发檄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时人谓之“韩三篇”,引天下大哗。

西元贰零壹贰年

壹月拾伍日

有麦田者,于寒阵前称勇,称寒文皆旁人所写,“人造韩寒”

拾陆日

寒怒之,张榜天下,悬赏两千万寻证。梨园范冰冰者,人称范爷,性豪爽,感其言,加赏两千万。

寒阵前先锋路金波举兵发难,斥麦田使心用腹。寒父仁均,亦挥笔自辩。拥寒者齐上,麦田势单力孤,濒于溃败。

拾捌日

漳州方氏舟子,喜打假,好侠义,树敌众多,然拥者亦众。闻寒张榜悬赏,舟子怒起揭榜,气势逼人,拥方者无不奋然。一时间,烽烟骤起,天下骚然,第一次微博大战序幕就此拉开。

对垒互探虚实

韩寒暂且收军

拾玖日

舟子发兵讨寒,称寒删博毁证,悬赏之心不诚。寒出阵迎战,列舟子五宗罪,谓之断章取义,造谣传谣。舟子将五宗罪全数奉还,谓寒人品文品皆劣。双方对垒阵前,如绷弦之势,令众屏息以观。

贰拾日

舟子再度发兵,列证称寒断章取义。寒谓舟子视势颇盛,实则虚弱,字眼之争实不足为战,英雄相争乃变匹夫逞勇,欲鸣金收兵。第一回合结束,两方旗鼓相当。

各自用兵有神

双方死伤无算

贰拾壹日

舟子再发难,剑指寒文史水平,疑《三重门》为其父所取。

又三日

舟子疑寒写作水复,不足为信。但见微博战场,战火纷起。有彭晓芸、不加V、张放者,愿为舟子阵前先锋,与拥寒者马日拉、路金波等战场相争。

贰拾伍日

寒发雄兵。以手稿为器,击舟子之肋。舟子运兵迂回,直击“新概念科考”之谜,称《杯中窥人》非寒所作。

贰拾陆至贰拾捌日

几日间,舟子发数路重兵,一击《三重门》手稿,二击《求医》之惑,寒以父作品为应,又晒手稿,招架有方。张放,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中寒十三载前所布下计策,为寒生擒,于战场晒之,贻笑大方。寒阵中猛将金波,巧于言舌,不料弄巧成拙,引骑墙党反目。战事入白热之程,双方皆死伤无算。

诸侯按兵不动

寒折大将一名

贰拾玖日

战火连绵,旷日持久。借此一战,伙伴反目者有之,冰释前嫌者有之。微博战场带V大将皆入战事所锢,唯一方诸侯李承鹏、郭敬明按兵不动,令观者称奇。寒知不宜恋战,递诉状至官府,索十万银。

叁拾日

舟子无惧诉状,兵入腹地,举寒家书之疑,寒以借方尺规之名质疑鲁迅为应。经此一役,寒折大将金波一名,寒夫人亦只得披挂上阵。

叁拾壹日

寒破其诺,频频露面,舟子亦现身媒体。二人语带机锋,互不相容,战火由文字烧至视频。喧嚣之中,带V大将始自省之,知口舌之争已为闹剧。寒亦厌战。

第2篇

大约从第二季度开始,全国的专营店渠道开始集体发出“营业下滑”、“增长乏力”、“生意不好做”等声音。“开店十年,我从没遇到过如此厉害的下降,也很难从以往的经验来解释销售突然的下滑原因。”本土最大的化妆品连锁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感慨,这不仅仅是冬天,而且是个寒冬。蔡汝青透露,今年娇兰佳人6月份零售额同比下降了6个点。

门店过千家,遍布全国的娇兰佳人显然不是个例。屈臣氏母公司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在中国地区可比门店销售增长仅为O.1%。

此外,一向强势的区域大连锁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比如河南洛阳色彩连锁6月份下滑明显,河南驻马店我的时尚女友连锁6月份下滑接近20%,福建浓妆淡抹连锁2015上半年增长仅仅1%。

全国连锁和区域连锁的状况尚且如此,中小连锁和单店遭遇的则是更严重的打击,这股寒流在华东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据与中小连锁合作的相关数据公司透露,华东地区中小店2015年6月和7月同比去年营业额下滑达到5.8%。

当然,在这次寒冬面前,CS渠道并不孤单。“百货和超市渠道更惨。”大KA和大百货的关店潮已经成为常态。据相关统计,2015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和超市)在国内共关闭121家。

口红效应不再有效

“行业这次真的病了。”《化妆品观察》主笔吴志刚发出了与蔡汝青相似的感慨。“从业十余年来,从没遇到过这种全渠道、大规模的乏力和下滑。以前有人喊生意不好做,但无论品牌还是渠道都在增长。”

这几年因为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关注焦点的韩束公司总裁吕义雄也表示:“在化妆品行业13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化妆品消费的寒流。”

“电商和微商对我们的冲击特别明显。”一位西南地区的店主如此分析自己店铺今年连关3家的原因。同很多店主一样,他习惯于把经营不好归罪于“敌对渠道”――电商和微商。然而,似乎并不简单把矛头指向今年也十分疲软的电商和遭遇“断崖”式下滑的微商。

韩束公司总裁吕义雄表示“网销数据也越来越差,一年几乎没有实质增长”。

那么,化妆品零售,特别是实体店的零售到底怎么了?

大环境不好当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国家统计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化妆品实现零售额147亿元,增速降为6.4%,陷入近6年来的最低谷。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而经济的低迷影响了各种产业,特别是消费品产业的乏力。”同时,商务部相关代表也发言说:“当前传统零售业正处在加快变革、转型的时期,传统零售业的乏力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变化的直接体现。”

宏观经济学家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表态意味着化妆品行业并非个例。然而,在经济萧条时化妆品热卖的“口红效应”好像失效了?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中,中国经济的几次波动并没有影响到化妆行业的发展,而为什么这次却不一样?

吴志刚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这次寒冬可以说是现有渠道红利的消失。以往,因为有渠道红利的存在,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行业依然可以快速发展。CS渠道过去十年一直处在高速发展期,而如今CS渠道红利开始消失,渠道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电商和微商渠道的红利期更短。”

“从今年开始,中国的化妆品行业要开始和中国大环境的经济走势共振了。”吴志刚如此判断。

渠道病了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是渠道病了”。“CS渠道中,品牌过度促销,供应链严重畸形,厂商、商和门店的压力逐层转移,最后灌注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消费者对化妆品店开始越来越不信任。”东莞雪缘美连锁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观察》。

丸美、韩后、韩束等国内优秀品牌的昆明美诺运营机构总经理张文渊认为:“表面上是我们行业渠道红利的消失,更深层次原因是美妆零售生态链遭到了严重破坏。行业的野蛮透支破坏了行业间的信任。最重要的是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

渠道的这种病已经在渠道中显示出来,最为明显的则是全国范围内的价格坍塌。在市场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推出“满百送百”、“买多少送多少”等活动,而2014年流行的全城联动等大范围促销也开始更为普遍。

“这种自杀式的促销形式,包括品牌的造节、渠道的各种产品套盒,很多产品都相当于5折销售,其实就是在行业寒冬的情况下变相降低零售价格,被动地把倍率降到了合理水平。”一位业内专家如此分析。

倍率,指的是零售价格和制造价格之间的对比。在中国的化妆品行业,零售价格和制造价格之间的倍率一般为10左右,意味着零售价格是制造价格的十倍,这显然是高于其他消费品行业以及国外成熟的化妆品行业的。

“大多数经营者认为爆品和促销能够养活一个店铺的租金,但却不知道过度促销容易引起顾客反感,从而造成顾客流失。”驻马店我的时尚女友连锁负责人吕香港指出了被动降低倍率的弊端。

关于降低倍率这件事,也有企业主动做出了选择。9月上旬,四川金甲虫连锁宣布将系统内99%的化妆品价格下调至99元以内,部分产品降幅超过50%。金甲虫方面称,“99零钱战略”并非短期促销,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

第3篇

关键词:青春;叛逆;偶像;争议;商业;娱乐;恶搞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71-01

一、韩寒和郭敬明的少年时代

1999年1月,高中生韩寒以文字老练、讽刺意味极浓的文风一举成为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之后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成功以后,他退学并潜心写作,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发出了挑战。这一切使得当时大众就“韩寒现象”展开了唇枪舌战。他在他的欣赏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赢得了同龄人的共鸣,在他们眼中,韩寒无疑是一个勇士,他成为大量高中生们的“信念”,他们热捧他的每一部文集,无条件地支持他,似乎要把这些作为对自己“浪费”在书山题海中的青春的一种安慰。

如果说韩寒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而受到青少年追捧的话,郭敬明就是抓住了同龄人共同的特点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作为两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冠军得主,郭敬明用他“爱”的主题感动着高中生们,以其略带“小资”风格的文章迎合着青春期的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敬明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青少年的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崇拜他,模仿他,仿佛是要给自己的无处安放的青春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当郭敬明这个“乖孩子”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禁想起了韩寒这个叛逆少年。二人的粉丝团开始了漫长的口水战,从前两个文人之间的口诛笔伐变成了两个团队之间的战争,这些“粉丝”使得他们之间不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纷争,而包括了出于人格魅力和世界观,甚至长相的原因带来的分歧。自此,“偶像派”正式登上文坛。

二、写作与炒作

成名之后,韩寒一直在关注着社会各种热点时事并给予评价,同时也制造了很多的话题,“不听话”成了他的标签。而郭敬明在2007年被中国作协吸收,有了这群老作家前辈的帮衬,他越走越好。

同时,二人的支持者开始有了变化。韩寒在这些年里,少了很多偏激的言辞,更多的是用一种悠闲的态度,冷眼看待这个世界,他的粉丝也成长起来,跟着他一起思考,也会给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而郭敬明,在从“小资”变成“大资”之后,那些与他一起成长的粉丝大多数都弃他而去了,他不再是曾经那个粉丝阶层的代言人,在富贵的光环和官方的保护下,任何情感都显得不再真实。但郭敬明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他仍然用他的方法吸引着新一代高中生的目光。

韩寒的嘲讽是发自内心还是制造话题,郭敬明的商业手段是为了利益而炒作还是只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这两个作家在这个不再纯粹推崇文字的社会里将自己的写作抑或炒作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三、娱乐时代难逃“被”娱乐

到现在,曾经哪怕对方的偶像被拍到一张翻了白眼的照片都能拿来作为笑料的粉丝们,开始“融洽”相处了,他们不管自己的偶像意愿如何,就将二人“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斗争,而开始臆想二人之间种种友爱。《上海绝恋》是一个网友根据想象写出来的二人之间的同情故事,一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而以“上海绝恋”为主题的PS图片也疯传于各大网站之间。接着,天涯社区也形成了以韩寒为“教主”,郭敬明为“教母” 的“天涯教”,旨在收集二人平日的各种言论,找出蛛丝马迹,证明二人“在一起”的可能性。

广大网民开始有这种娱乐倾向显现了大众的一个接受角度和审美角度变化。大众已经由开始的单纯崇拜、欣赏、被影响转向了主动寻找可以娱乐的元素。同性恋情本来就是一个敏感且劲爆的话题,再加上众多青春爱情小说里“叛逆少年”和“乖乖女”的情感纠葛这一原型和母题的影响, “上海绝恋”的出现就很好解释了。网络是一个极开放的平台,韩寒和郭敬明既然身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被娱乐”也是难免的。对于这样的恶搞,韩寒和郭敬明都显示出了极宽容的态度,但是,他们的宽容是对网友的友善还是发现凭借此次娱乐事件,他们又再一次站在了众人视野的较前位置,所以选择了纵容呢。

四、结语

韩寒和郭敬明这两个作家最终成为了大众从追捧到监督、从崇拜到娱乐的对象。作为公众人物,他们有义务用健康正常的姿态来引领大众审美方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然而,他们要让自己继续做一个公众人物,才能有资格去引领大众。所以,他们还是要继续在文学圈、商业圈、娱乐圈站稳脚跟――而站稳脚跟,却要仰仗大众口味。这既像是悖论,又像是个人发展的充要条件。至于身陷这个怪圈中的作家该如何自我定位,还是要看作家本身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能否不那么浮躁,创作真正的好作品,吸引大众,引导大众。

第4篇

后会无期观后感

不得不说韩寒团队的宣传手段非常高明,微博营销方式让这部作家转型做导演的处女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不管喜欢与否,都必须承认,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要么80后要么90后多多少少都会听过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甚至早就有诸多人表示一定会去影院捧场,尽管也许比不上郭敬明强大的粉丝群体,但是作为一部未知质量如何就能够未上映先轰动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说明了韩寒作为80后领军人物对于青年一代强大的影响力。

韩寒不愧为一个合格的段子手,我想这个剧本乃至整个故事必定是他的原创,强烈的韩寒风格,独特的黑色幽默贯穿了整部电影,笑点着实太多,影院里欢声笑语不断,而且昨晚观影时我一直都在跟老妹交流,都认可这个电影跟他的上一部长篇《1988》简直如出一辙,一样的操蛋,但也一样的好看——三位女性角色基本都能在书中找到原型,无非是把一个男主人公拆成了书中的三个,因为旅途太漫长,而女性又太多,若只拿一个男主配三个美女,那会显得韩寒太过大男子主义甚至有些渣男,何况这三位女性角色都如同路过蜻蜓点水般稍纵即逝,因此大部分时间这部电影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一个男人太寂寞,两个又太暧昧太过话痨,因此就搞成三个吧,三个男人也可以凑成一台戏么——

当年看《1988》就觉得这书写得好,画面感太强,我总能脑补出各种书中的情节场景,当时就希望这本书能够拍成电影,如今这部电影跟《1988》的相似程度极高,也算是满足了我的一个小小心愿吧——比如书中那个名叫娜娜的妓女,我心中的形象很明确,她不是王珞丹那样,她看起来更像是《苏州河》里周迅饰演的另一个灵性女孩——美美,那会儿的周迅真是美,浑身上下都是南方女子的狡黠和灵气,那时的她应该最适合演这个没读过多少书且总是有很多奇怪想法的绝妙女子,当然还因为娜娜和美美,这两个女孩都多少带了些迷人的风尘气息,一般的女演员未必拿捏得好这个程度,演的太过了难免让人觉得风骚而不可爱,但太端着像个大家闺秀似的又让人觉得不够勾人,选演员真是个麻烦事,好在有周迅,她恰好符合了我对书中那个可爱坚强女孩的想象——

不过电影毕竟跟那本小说不同,韩寒也不想吃老本所以做出了许多改变,这是好事,没有改变哪有进步呢——电影里的经典台词非常多,犀利程度比《1988》更甚,随便一句拿出来都能让许多段子老手汗颜,这就是作家的本事吧,不仅要写出合格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偶尔还要爆出几个金句来唬唬人,眼球经济时代,你的作品太朴实了,哪还有人会扒开外头那层皮注重你的内涵呢?故事情节不想多评价,其实没多少具体内容,看完记得的也是很多零碎的片段,很多分开的不能再聚到一起的单个的人,仿佛都快忘了他们出发时曾经交代过的任务,忘了这次旅途的意义,或者说,它本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韩寒说的,生活不需要心灵鸡汤,韩寒整部电影也在各种讽刺鸡汤。生活大概也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问为什么,更不去追问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到底有什么意义,套用一句电影里的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

夜深了,我也该去睡了,早些休息吧,还有很多没有说的,明天接着写吧,谈谈对这部电影中各位演员的想法。

第5篇

“无不无聊?你不要电话费我还要呢!滚!”电话被无情地掐断了,呶?八成是终熙臣那个不要命的吧~~也只有可能他会惹韩沫生气,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吧,不过每次听他们吵来吵去很有趣,好像觉得自己属于惟恐天下不乱的人堆,上帝,保佑让终熙臣快来吼~好让我目睹一场免费的戏。

“喂!干嘛挂我电话啊!”上帝,最近卖乖了吼,“你们两个在这里转悠什么?出去!我有话说!”

“我站在这里好好的,连动都没有耶!好吧!冷冽,我们走。”我甩门而出,冷冽跟在我后面,好奇心特强,他要说什么呢?拜托,我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我可是特别想听,下定决心,转身,“砰!”嗷,痛痛痛!

“干嘛!”

“我还问你干嘛呢!走那么快干嘛?投胎啊?我真是保佑你下辈子做一只兔子最好,做那个龟兔赛跑的兔子最好!让兔族不要丢脸!”我甩下话,蹲在教室后门的墙上,怎么没动静啊?我不耐烦地推开门,一个人也没有,啊!我居然被骗了,也罢,少看一场战争又不会怎样。我站起来,踢踢脚,今天的值日生是谁啊?这么不负责,卫生都没打理,算了算了,还是我来吧。

挽起袖子,从卫生角那出扫把,开始扫垃圾。零食袋好多啊,最好的学校也不过如此,邋遢!接下来要去倒垃圾了,我提起垃圾袋走出教室,把前门和后门都关上,只剩下门关上的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学校,在夕阳的衬托下,真是一副美丽的风景图。我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图,诶?怎么变成冷冽的脸了?我移开手机,看到冷冽正侧着脸看着他的手机屏幕,我也凑过去,惊!居然是我照相的图片!

“你的手机把你的丑脸给挡住了。”冷冽轻笑道,“呼~你居然说我丑,看我不把你扁成肉酱,我就不姓罗!”我狂追他,虽然他的速度不及穆梓,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小粗腿,追不上了吧!”继续追。咚!居然在他面前摔倒了,面子都丢尽了,殷红的血吱吱地流,我坐在楼梯上呆呆地看着血染红我的白袜子,上下时间不到30秒!心里有点慌了,如果血流完了怎么办?我会死吗?

“罗雨溟,原来你这么差。”冷冽从书包里掏出纸巾用水浸湿,贴在伤口上,疼!冷冽伸出他的手,我不明白什么意思,“疼就捏。”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捏住他的手臂,冷冽眉头紧皱,心中感觉很愧疚,我松开了手。

“为,为什么要帮我?”

“不为什么。”他站起来,走下楼梯,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是时候把垃圾扔了也回家吧!今天周五,可以吃到妈妈的好菜了,西西。感觉到脚不疼了,我拍拍屁股上的灰,走下楼梯,走出校门,平时没有感觉到路途的遥远,现在才感觉的,为什么呢?

“老妈,我回来了。”一瘸一拐地走到椅子上,“雨儿,脚怎么了?”

“,就是倒垃圾的时候绊倒了而已,小开拉,我能应付的,再说,以前跑步的时候,摔了不知道几百回了~”

“雨儿,我得出差几天,我已经拜托韩沫,让你住她家了,所以要懂事,不要惹祸……”妈妈捧着她最拿手的红烧牛肉放到餐桌上,“恩,没问题,老妈,什么时候出发啊?”

“现在,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乖乖吃饭,晚上先在家里睡觉,明天再过去韩沫家吧!”妈妈提起行李包走出了门。

“嗡嗡。”手机在茶桌上振动起来,“喂?”

“沫啊~你生日!?怎么不早说啊!我都没准备礼物耶~哎哟~没关系拉,不就区区一个礼物嘛,我包你满意!好了就这样,拜拜~”我挂断电话,从我的宝贝盒子里拿起一大沓照片,上面记录着我和韩沫的成长历程,我想,她一定会喜欢这个礼物的吧!顺便把莫寒的照片也附上,免得莫寒赌气。

准备好所有东西之后,我从车库里取出自行车,望着篮子里那个浅蓝色相册里的照片,不禁加快了速度,“喂,你也要去韩沫生日?”

“哇嗷,是啊!”终熙臣和冷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蹦出来,“你也去?”

“废话,我和死丫头多铁啊!”

“不见得。”

“嘿!你最近也被传染了?找打啊!”

韩沫家也不算贫穷,整栋楼都是她家的,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所以灯亮得很少,看到那昏暗的灯,我的心像被捏碎了一样,韩沫一定很孤单,周末时,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朋友的关怀,我好佩服她,那种坚强。

“莫寒,穆梓!非宰了你俩不可!居然不和我通个电话自己先来了!”我拿起相册冲着她们打,YAYA,差点忘了这个是礼物了,“韩沫,送给你!”

“雨溟~爱你爱你爱死你了!”韩沫赠予我一个熊抱,还有满脸的哈喇子,“喂喂喂,我说,断袖就是这个样子吧!?”终熙臣玩味地问问穆梓,穆梓很乖地点头,真是让我想扁他一顿。

“各位,在这里说声谢谢和抱歉了,因为,我…我这个月的伙食费用光了,所以没买什么零食来,于是,我想请你们到楼顶上!”我和韩沫一起欢呼,他们都在擦汗,“喂喂,别那么不知趣好不好各位,楼顶+韩沫的恐怖故事,可够让你们的毛耸立了!”我邪恶一笑。

“还有莫寒的笑话!”莫寒举起手,韩沫抛她一记小强断子绝孙球,根本就文不对题嘛。

“沫,今天不讲恐怖故事了,OK?”本人胆小嘛。

“不行!必须讲,如果你怕怕滴话,叫他们三个抱住你就好了。”韩沫先是很正经地说,后诡异一笑,我不顾及脚上的伤追了上去。到了楼顶,没有灯,露天的,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虽然不多,“哇咔咔,我走遍大江南北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记住,好要加引好哦!”莫寒又举着手机搞她的‘视频直播’。

“韩沫,叫我们上来做什么?”冷冽的嘴唇微微张开,“冷冽,别装了别装了,放松一下嘛~”韩沫对冷冽俏皮地眨眨眼。

“我只对我喜欢的人温柔。”又是一句没有温度的话,韩沫悄悄地问终熙臣:“那个人是谁?”

“据说,是小时候的一个女生。”终熙臣摸摸下巴,“雨溟,该不会是你吧?”

“才没有呢!”我送她一爆栗。

我们坐在草坪上聊天,穆梓和莫寒为我们增添了欢乐,终熙臣和韩沫给我们幽默的对话,一切真是好笑透顶,我不会后悔交到这几位乐天派的朋友,只是冷冽一直很沉默,好像根本与我们不属于一个世界。

“冷冽同志,好歹你也说句话嘛!这样我们心里会不安哒。”我趴在草坪上,脚一翘一翘地,一点也矜持,反正,这个年代不适合矜持和淑女这两个词了吧。

“考78+5的粗心鬼不要奢求什么。”

“溟,怪不得我问你你不说,原来是考砸了啊~没想到你也会…”没面子,糗大了。

“还不是因为粗心,快要期中了,我要怎么办嘛。”无奈成了我的定义,八十多和七十多成了我的常客。

“呼呼,我不准你再说成绩的事拉!”

冷冽像是忍耐了很久似的,他站起身,走下楼,隐隐听见门关上的声音。

“冽走了,梓,我们也走咯。”终熙臣挥挥手,穆梓傻傻地跟出去。

“一群怪胎!”莫寒无所谓地摊开手,“我带你们去我家吧!”莫寒慷慨地拍拍胸口。

“好啊!溟,上次就说要去了,没去成,趁现在是个好机会啊!”韩沫又恢复了她拜金状态,没办法,本能啊!

“我怎么觉得你是扒手。”说完,我后悔了,韩,韩沫非把我剁成肉酱不可!

“恩哼,本小姐今天心情好,莫小姐,GO!”

“喂!你把《朋友守则》第123条给忘了啊?不能自称自己‘本少爷’‘本小姐’……”

“哦哦,知道了拉!废话少说,长话短说!走拉走!”

呵呵…我到了天堂吗?这么漂亮哇~啧啧,这是最好的木材做的门耶,随便扯一块墙出来都能抵只熊猫。

“呼呼,莫寒,这就是传说中的城堡哦?”金光闪闪的形象。

“切,小开,就这样叫做城堡啊?看来你还是知识浅薄,告诉你啊~人家外国人都买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岛呢!那不知道值多少MONEY…啧啧…”两人一起做出金光闪闪的形象。

“溟,你怎么不做?”才会做这个动作,尴尬地笑笑。

“呐呐,来你家要做什么啊!”

“走,散步去。”

“没想到,没想到,野蛮的莫小姐居然那么有情调。”我玩味十足地说道。

“溟,你找K啊?”莫寒的一个爆栗定在脑袋上。

莫寒带着我们两个七拐八拐地来她口中的秘密公园,还说什么绝对没有第二个人发现,而且花园周围寸草不生,更别说有谁知道了。公园还是公园,没什么意思,没有人倒是衬托出了黑夜的恐怖。

“是不是觉得这个公园很无聊?告诉你们个故事,如何?”莫寒读出了我的心。

“这个公园的创建者是一个非常帅的帅哥……”莫寒眼睛里冒出厌恶的粉红心心, “咳,因为他为了祭奠他最爱的人,因为那位女孩喜欢安静,喜欢待在公园,所以,帅哥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创造了这个公园,恩,而我就是这位幸运的发现者!”

“故事是真的吗?”韩沫泪眼汪汪地说道,“当然是假的!”

“汗!亏我费了一斤泪珠。”

“反正,我是很喜欢这个地方,伤心的时候坐在石椅上心情会很好,你们可能会想我为什么整天嘻嘻哈哈却会伤心吧!”莫寒仰望着墨蓝的天,“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泪的。”

“恩,赞同啊!那个冷冽他也是这样!”韩沫说一说又把话题扯远了。

“说我什么?”我们三个呆呆地转过头,冷冽,终熙臣,穆梓!

“没,没啊!”韩沫意识到危机,跳下石坎,“别过来哈,乖,请你吃棒棒糖哈,乖哈乖!”

“你当我们三岁小孩啊!”穆梓笑嘻嘻地靠近韩沫。

“就是啊,心理智商三岁的小P孩,哈哈!”莫寒伸张正义。

“呜呜,冽,臣,她们合伙欺负我!”穆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他们诉苦。

“你不就是心智三岁的吗?”

第6篇

记得“寒风“侵袭校园那会我在读高一。韩寒就好象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或者说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迅速成为众生一时谈论的焦点,连研究课都讨论起了“韩寒现象“。继《三重门》和《零下一度》先后出版,韩寒在经过了大红大紫后在文坛又好象销声匿迹了,那时传言他已去玩赛车。一年多之后,韩寒又推出了《像少年啦飞驰》及《毒》。这次韩寒好象很低调,少了媒体的大肆渲染,销量也不太好,不知这是否成因果关系。他在文坛好象厌倦了争强好胜,转而在赛车中寻找飞驰的感觉,也许这就是韩寒推出《像》的初衷。前不久暑假时,有幸在<实话实说>中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一袭黑衣,长长的头发,帅得掉渣,酷得一塌糊涂。令人不禁惊叹,韩寒之“寒意“是由表及里的,通过外表进入性格透出文风。这是一个流行玩黑色幽默的时代,韩寒正是这一先驱者。有人说《像》写得挺烂,内容没有《三重门》精彩,叙述风格太过单调,幽默也只是差强人意。而我认为《三重门》是韩寒在长篇小说处女作上激情追求的产物,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像>则是平凡中的平淡,没有《三重门》的花枝招展,是一种朴实无华,这正体现了他在逐渐成熟。但不可否认,《像》中也不乏一些俗套的东西。

(一)关于人物姓名

<像>中除了女人名比较像名外,男人名大都很搞笑。要么俗不可耐,要么酸涩至及。如像头铁牛的铁牛,性焦的校长,做枪手的老枪,做鸭子的杨伟后又改名为杨大伟,叫“狼“和“野狼“的体育老师,以及喜欢唱歌的周伦(让人想起周杰伦)等。主人翁则由“我“贯串始终。远不像《三重门》中的人名那样动听或者说正常。这让我想起了郭敬明<幻城>中的人名,如卡索,樱空释,星旧,蝶澈等。与<像>的相比,简直是大雅与大俗,抽象与形象的鲜明对比。从起名中可以看出,韩寒有些在书中故意作恶的感觉。他把人名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极具讽刺意味。

(二)关于语言风格

韩寒不喜欢无谓抒情,表达太含蓄他认为矫情。他习惯采用就事论事,直接表达。有时描写甚至有些露骨。里面的脏话如“他妈的“,“傻ד出现频率较高,不知他是否在刻意为之。他把“青春“解释为“青年人发春“,把“上海大众“说成“伤害大众“,把“张柏芝“说成“张白痴“。显然,有些刻意在文字上做文章的嫌疑,但其幽默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在幽默的背后,语言上有些偏黄。不知韩寒是偏爱它,还是偏恨它,才使其频繁出现。他把罗大佑“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戏说成“穿过你的那个的我的手“;说“伪色狼的表现是每天装作一副昨夜纵欲无数今天肾亏过度的样子“;说“(野山)师范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的看见男的都表现出一副性饥渴的样子,而男的看见长长那样的女的都表现出一副性无能的样子“。可以说韩寒如此大胆张狂地写这些东西,是他性格直爽,喜欢直言不讳的表现。但笔者认为这些东西的出现应适可而止,因为毕竟不是主流。

(三)关于逻辑转折

韩寒喜欢用逻辑转折的方式叙说情节,而且用得较多。其中包括急性转折和慢性转折。急性转折可以让读者感到感观事物迅速转换而产生阅读的快感,进而达到幽默及讽刺的效果。惯用词语如“……是没错的,错就错在……“,“……这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是……“。当然,这是用显性转折词连结的。而文中大部分是隐性的,运用直接叙述转折。如“此人非常漂亮,长发披肩,和蔼可亲。到后来,书君告诉我们,她果然是和蔼可亲的,任何人都可以亲她“;“那年我的确比较悲观,觉得这个世界上的确都是爱的踪影,爱骗人,爱吹牛,爱贪便宜,等等“。慢性转折则造成了幽默的长久性,让读者感到锋回路转,回味无穷。如描写老夏与徐小芹的对话时,由“这话让老夏顿时感到失望“到“感到有望“到“感到无望“,再到“绝望“。喜剧成分融入其中,喜剧效果令人捧腹。

(四)关于故事情节

韩寒在<像>中的故事编排是不算连贯的。他在序言中已声明:这不是什么叙述风格或文学技巧,而是由自己懒散造成的。书中大情节之间似乎联系不大。也许韩寒只是想通过这些分裂开的事来说明主人翁“我“的生活飘摇不定,暗淡无光,所以蜜月刻意乡串联。在书中他关注的是下层人的生活境遇,不知这是否与他的亲身经历或者是接触此类人有关。韩寒好象天生骗爱黑色,只是偏爱,绝不是向往,因为他向往的是像少年啦飞驰。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积极向上,在绝望中不断提升希望。<像>中的我在黑暗中摸索应属情非得已吧,在生活之路及文学之路上坎坷而行,承受颠簸。开始时,写“我“与铁牛的故事稍显幼稚。小学时的故事嘛,“河浅水少“实属正常。所以初读<像>时,显得有些乏味。但从第二部分写“我“进入了流氓圈子与老枪一起做枪手时,材料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而“我“的生活却越显单调,为了生计打拼却感到前途无“亮“。从八十部分开始写“我“与老夏在野山师范中文系过活,仍然是混日子,郁闷时喝酒,无聊时研究汽车。时“我“对车的情有独衷凸显出来,那是“我“的追求,随后写“我“参加辩论赛,借机会去了香港,似乎接近了自己理想的地方。回来后却感到那地方并不属于“我“,于是“我“继续寻找。从“我“与老夏的音乐创作再到飙车的日子,最后依然寻求未果。结尾处让人联想到:也许理想就应该摆在遥远的地方作为动力,过去十分向往的东西当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

第7篇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的开幕,为乍暖还寒的天气带来了融融的暖意。3月26日,来自国家商务部、地方人民政府的官员,国际同行日本百货店协会、韩国百货店协会、美国零售商联合会和马来西亚零售集团、韩国零售企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货企业的管理者、品牌商经理400多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一年一度,是中国百货零售业的年度盛会,是中外百货零售业及相关各界人士交流、展演、洽谈、切磋的平台,是中外百货零售业关注的焦点。

2003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重点支持下,在赛特集团和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北京主办了第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由此拉开了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的帷幕,至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已走过了八年的历程。八年中,历届百货业高峰论坛都汇聚了引导行业进步的政府官员、各国行业协会的要人、知名工商企业的领袖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他们就百货零售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各抒己见,探讨企业发展策略,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合作框架。百货业高峰论坛,凝聚着行业同仁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已成为行业共享的财富。目前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百货行业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品牌论坛。

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好转,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已重新驶上快车道。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2010年,中国百货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本届论坛的主题――“调整、组合、创新”,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就国内外百货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国家商务部商贸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选庆先生作了题为“2010年国内零售业形势和政策”的演讲,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继续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加大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零售市场将面临又一轮的发展机遇,这对于中国百货业是极大的利好。同时,他指出现阶段中国百货业存在的问题,引导中国百货行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楚修齐会长所做的“2009年度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揭示了2009年在政策引导下,社会经济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高于最近八年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在强大政策指引下蓬勃发展。2009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其中农村零售总额增幅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在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间,消费者指数在2009年一季度降至最低点,之后缓慢上扬。报告全面分析了行业现状,将百货业面临的环境归纳为八个字“挑战依旧,机遇可期”。在这种背景下,百货行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其发展整体规模继续扩大。二是行业发展结构局部过剩,市场结构在调整中完善。三是百货行业为服务民生,拉动内需做出了应有贡献。四是行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如连锁经营、现代科技应用、电子商务的探索等。五是重点区域行业发展,比如2009年上海百货业发展良好。报告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二三线城市化”使百货业行业巨头和区域龙头将展开对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开拓竞争;“超市、购物中心化”――新业态快速成长,大型百货店整合为综合性商业广场,中型百货店部分改为大卖场或大超市,小型百货店改造为专业店或专卖店,大型百货公司发展成为大型购物中心;“信贷化”――新的消费方式将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树立社会形象的良机。

韩国新世界百货企划部赵昌贤先生、马来西亚零售集团陈海信董事经理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流通产业和百货店情况,与各位来宾分享了他们不同的发展经验。从美国零售商联合会(NRF)高级副总裁丹妮丝.布兰丝女士的报告中,我们看到美国当前零售业的状况,在新的发展趋势下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对接关系的变化。美国第五大道百货公司高级副总裁阚卜莉.格蕊博女士,介绍了第五大道百货公司如何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条件下与他们的品牌商合作,共同发展。

自去年以来,围绕着零售业盈利模式转型问题,业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有着激烈的争论,如何由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向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转型。北京当代商城金玉华总裁的报告给出了全面解答。台湾汉神百货副总经理蔡杉源先生,以汉神百货为例形象地解析了台湾百货店的经营之道。作为供应商的代表杭州柏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玉友先生谈了创建民族品牌的一些心得。

在“创新现代百货业发展模式”的热点论坛、“形象规划提升效益”及“零售创新以人为本”两个专场研讨会上,在经济不确定形势下,就百货企业如何发展、如何与品牌商共同合作求得共赢等微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央、北京及驻京的30多家各路媒体的记者到会参与报道,新浪网商业地产频道对本届论坛做了全程直播报道。

第8篇

今年5月,北京市高院终审判定“80后”作家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案成立,郭履行了赔偿21万元的义务,但表示决不道歉,后缺席《萌芽》杂志50周年庆典,且拒绝为特刊供稿,其行径激起“80后”同行们的声讨。7月初,张悦然、韩寒等领军人物不约而同地在博客上予以猛烈炮轰。

“80后”作家已不是第一次声播海内外了!2004年2月,“80后”作家春树、韩寒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露脸。2005年6月,另一位“80后”作家李傻傻,登上了《时代》周刊全球版,标题是《中国的新革命》。《时代》将中国“80后”代表人物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玩世不恭的“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并以“linglei”(另类)称呼之,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不过,李傻傻似乎并不买老美的帐,他以“80后”特有的直爽方式否决了《中国的新革命》的“想当然”:《时代》只是从“城乡差别”的角度关注他而已,“但这并不是我写作的主旨。”

如果说,以李想、邓迪、高燃、茅侃侃等人为代表的“80后”IT掌门人是网络时代新人类的创富偶像,那么以韩寒、郭敬明、春树、李傻傻等人为代表的“80后”作家就是网络时代新人类的精神偶像。不管用什么尺度衡量,“80后”作家的天赋、才情、率真、不羁和自信都是“80后”一代集体共享的标签。

五个“80后”领军人物

韩寒多次表示,用出生年代给一个群体贴标签并不恰当。但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标签,包括他在内的5个“80后当红炸子鸡”也概莫能外。

韩寒:1982年9月生。新概念作文先锋。

韩寒在“80后”群体中具有坚不可摧的地位,主要作品《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毒》、《长安乱》、《韩寒五年》等。当年得《萌芽》作文大赛一等奖,主动离校,拒绝上复旦之举轰动一时。今年上半年沉寂一段时间后再度爆发,相继出版《就这么飘来飘去》和《一座城池》。韩寒人气始终不衰,从韩徐恋、韩白争到韩陆辩,从玩职业赛车到出唱片,不得不让人佩服其“秀功”之高。

郭敬明:1983年6月生,自称“自恋的花样美少年”。

郭敬明在博客公开大量玉照,大谈美容护肤心得。主要作品《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无极》、《岛》系列等。人称“80后”第一偶像,又被誉为“天才少年作家”、“新青春派”文学掌门人,甚至挤入“福布斯”中国文体名人排行榜。语言自成一格,深得“80后”一代推崇,“粉丝”无数。其抄袭风波带累整个“80后”作家声誉遭受巨大损害,但“粉丝”依然甚众。

春树:女,1983年出生,2000年高中辍学。

春树代表作《做好爱你的打算》、《抬头望见北斗星》、《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2条命》。春树永远是那个穿着肚兜签名售书的“颓废”少女,热爱摇滚、“朋克”、诗歌、小说,也热爱鲁迅,曾为了捍卫诗歌的荣誉而与数十人舌战一周,在北师大怒斥大学生和研究生……有人这样描述她:听音乐和看电影时会哭,天天涂香水,轻陷在柔软如天鹅绒的床单上;喜欢名牌,喜欢被人爱,喜欢门口贴着五星或更多星的宾馆。

张悦然:1982年11月生,留学新加坡。

张悦然代表作《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红鞋》、《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如果仅凭美貌就把她归入“偶像派作家”之列,确实有失偏颇。其文笔细腻入微,凄婉动人,意象丰富新奇,号称“最富才情的女作家”。

李傻傻:1982年出生,有“少年沈从文”之称。

李傻傻代表作《红X》、《变成鬼的人》。成名前是一个勤奋的网络,尚未出版任何著作之前就已经在网上被人称为“80后文坛第一高手”,先锋派作家马原称其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首”,用以对抗以郭敬明、孙睿等为首的五大偶像,是唯一一个获得纯文学领军人物力捧的“80后”作家。

毫不吝啬地挥霍激情和创意

今年3月15日,一个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作家撰文指出,“80后”一代身上存在普遍的缺陷,有的缺陷还是致命性的。在列举了“不叠被子”、“爱喝饮料”、“爱看动画片”等集体“标签”之后,他说:“这就是‘80后’一代,我真是担心,20年后这个社会要由他们来支撑。”

这篇文章被许多“80后”BBS版当作笑话大批量“批发”,网友们纷纷用“80后”的专用网络语言调侃之,典型者如“如此火星(意指发帖者距离地球太遥远,思想太Out Day),都长满陨石坑了。”

文学评论家白烨的《“80后”的现状与未来》招来韩寒激烈反击,由此引发了两个阵营的一场骂战。在一些权威看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80后”没有什么话语权!更有人不断声讨“80后”写作群的浅薄明星塑造术:青春玉女、旅外学生;酷派青春代言人,积极揭露教育制度桎梏、性的苦闷和成人社会的冷漠;拒绝百万元签约,四处枪挑高考状元;动辄宣称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获多国研究者首肯;跨行发展,成名后迅速在DJ、绘画、影视、出版、广告、赛车等行业大展宏图,成为全方位的“四有”新人。

在笔者看来,文学与年龄本无多大关系,三国时代的曹植21岁写下名篇《铜雀台赋》,现代的曹禺23岁写出《雷雨》,沈从文出道时只有22岁!“80后”作家多已逾23岁,如果老先生们简单认定其年幼无知,似乎牵强;其次,表演欲、张扬个性、青春与市场共谋、毫不吝啬地挥霍激情和创意等颠覆传统文学神圣地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整个“80后”一代的“思想代言”之角色,并非“80后”作家独有,以此为据否决其成就,近乎守旧!

自我拯救的“马歇尔计划”

当然,前辈的“炮火”绝非全是傲慢与偏见,其中也不乏良言与真知。

实力派、偶像派、五虎将、人气排行榜……娱乐圈术语成为“80后”作家的专用名词,并非巧合更非偶然。资本必然追逐一切能创造利润的产品,商家必然热烈追捧2亿“80后”的精神偶像,故“80后”作家头顶上的光环笼罩着浓厚的商业气息,由形象包装和广告炒作组装而成的“明星流水线”几乎将这个群体一网打尽。他们是作家还是明星?他们的作品是严格意义的文学还是时尚文学?毕竟,“80后”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其“快餐化+网络化”的共性难免让人存疑:他们是明日黄花OR明日之星?这个问题只能由时间来解答。

第9篇

仅一年时间,《小时代3》已经是新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第三部电影,在韩寒的《后会无期》面前,郭敬明似乎有理由成为“前辈”。有趣的是,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观众,甚至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这个时间差,当两人碰撞在一起,可以算是暗合了很多网友潜意识里的娱乐话题。

韩寒与郭敬明这对文坛冤家,历经十余年的纠缠,总也脱不开关系。粉丝因他们鏖战对骂,而有关他们的“隔空对话”也常年被媒体拿来大做文章。当他们来到电影行业,除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体验之外,对更多人来说,是一场演了多年的好戏的加持。

相遇之前:各自成长却殊途同归

对于很多偏科的80后来说,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与其说是个作文大赛,不如说是一条“大学捷径”,让你能彻底摆脱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焦虑感和紧迫感。不过,和大多数拿到录取通知书、直通大学的“新概念”获奖者有所不同,韩寒和郭敬明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们选择文凭、直通市场。

在家学渊源和师出名门上,郭敬明很明显输给韩寒――首先,韩寒的父亲是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的,并且是个很会起笔名的内刊编辑(韩寒就是他早年起的笔名);其次,韩寒的老师(模仿对象)是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这些国学底子深厚的作家,他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路子。在写作上,尖酸刻薄的韩寒也比“悲伤逆流成河”的郭敬明更有天分,虽然两个人出的书一样好卖,但是读者群还是有很大不同――就像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一样,韩寒的男性读者要比郭敬明多。

2000年,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出版。这一年,郭敬明刚刚升入高三,是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的学生,经常给杂志和文学网站“榕树下”投稿,毫无疑问,那时他们的目标都很单纯,无疑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对于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海明威说过:“你越写,越懂得写作。这是写作的唯一方法。”人生总是充满吊诡,十四年后,那个一鸣惊人的少年作家,那个收到10元稿费和一本样刊就激动不已的文学爱好者,却用两部热门电影证明了:“你越靠近市场,越懂得市场。这是赚钱的唯一方法。”两部电影分别是《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后会无期》喊话“票房8亿起步”,《小时代3》导演保守预测“票房为3亿”。

成名路上:追求自由或者追求安全

李安说:“由内而外,大侠看起来应该就像文人。”(他真正想说的恐怕是,真正的大侠看起来就应该像李安。)这话倒过来却未必成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人看起来都像大侠。但至少在“新浪博客”时期,韩寒离大侠圈的距离其实非常近,这点也是他与郭敬明最大的不同,后者从未试图靠近任何大侠圈,这个同样聪明的80后符号人物,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买一间新办公室如何才能更靠近陆家嘴,靠近东方明珠。撇开抄袭疑云不说,在郭敬明最好的一本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这个来自小城自贡的年轻人写道:“一不小心就在上海住了半年,感觉日子过得跟飞似的。对面的建筑群是上海的骄傲,每一个第一次来上海的人总是会惊讶于这个城市的华丽面容。”而本帮菜韩寒眼中的上海却是另外一个样儿,在《像少年啦飞驰》中他写道:“我们的身后是南浦大桥,我们沿着中山东路,看着旧的上海,对面是东方明珠,一个外地人到上海总要费尽周折去爬一下的东西。我在上海很多时间,从没有到他的脚下看过,我甚至不觉得它宏伟。”

对上海的态度,折射出两人看世界的眼光有多么不同:韩寒始终在批判,他奚落老师,也奚落东方明珠;郭敬明始终在沉醉: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无论是水晶吊灯还是锦衣华服,都让他激动到眩晕的程度。尽管博客荒芜后的韩寒,走了一条和郭敬明完全相同的路:办杂志、接拍广告和代言、拍电影……两人似乎越来越像。不过,我们若仔细分析两人的成长道路和脾性,便不难发现,他们正好代表了人性的两面,一面追求自由,一面追求安全――韩寒代表前者,郭敬明代表后者。

“画风”不同:当名媛会所遇到搬砖工地

知名学者朱大可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把郭敬明与韩寒这两位知名度最高的“80后”看做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他们互为镜像,”“他拍电影,他也拍电影,大众文化形态一样,但双方价值观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最开始,就主打小鲜肉演员阵容,无论男女,皆以精致妆容,名车华服,徜徉在上海的灯红酒绿之下,承载着如偶像剧一般的少男少女美梦。

韩寒曾经吐槽说,他和郭敬明“男女有别”,也因此,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品位使然,他的电影里,男生都是糙汉子,女生也多是衣着素净的文艺小清新。当《小时代3》以时代姐妹花亮相罗马街头,裘皮大氅轮番登场时,《后会无期》则以平日里的演员男神们塑造出搬砖气质为荣。无论是冯绍峰还是陈柏霖皆灰头土脸脏兮兮,女演员们也不例外,陈乔恩就说过,“我是里面唯一换过两身衣服的女演员,可是第二件还不如第一件。”

你着华服,我就穿粗布;你演绎高大上的上流家族恩怨,我就拍无根的浮萍,连房子也可以炸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块抹布;你在高楼大厦名媛会所穿梭,我就去荒野生存放荡不羁爱自由;你玩姐妹之间的是非大战,我则凹兄弟之间深情告别。

“画风”上虽然如此南辕北辙,但本质上,两人在做的――都是“凹造型”,最多一个是“南锣鼓巷范儿”,一个则是“西单明珠范儿”。这两种风格倒也在大银幕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比如,韩寒对于自己的风格认证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郭敬明则说:“我在对梦想生活提供一种范本”。

观众爱吐槽:PPT和word,水平差不离

在零点首映场,《小时代3》一夜揽走750万元,创华语片首映票房历史最佳,同时《小时代3》还超越《蜘蛛侠2》《美国队长2》《X战警3》等诸多票房巨无霸,杀进2014首映榜前两名,仅居《变4》之后。但2D拼3D,显然不在同一技术层面。相比之下,《后会无期》的情况略逊一筹,不过还是成功挤进内地影史首日票房榜前十。

上映前,《后会无期》在大V群中,好评爆表。上映之后,各种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炉。虽然很多人吐槽《小时代3》就是一部PPT,但《后会无期》的命运也没有更好,它被称作是一部word。甭管有什么差别,都是“office一家亲”,潜台词是:郭敬明和韩寒,两人作为新导演――水平差不离。

从《小时代1》公映开始,郭敬明就承受着“高票房、差口碑”的压力,而《小时代》也始终没有摆脱“像MV+PPT”的指摘,其剧情单薄、舍本逐末一直是受到诟病的原因。《小时代3》首映场,在最后拍摄花絮的彩蛋放映完毕后,但仍有执着的观众坚持等到最后,发现其实还有一段类似“浩瀚宇宙的小小星辰”似的独白,配之以制作豪华升级的城市美景。

虽然韩寒并没有受到价值观上的指摘,但由于他电影里的韩式风格的金句段子过多,也成为了诟病的对象。有不少观众表示,看完《后会无期》没有一点能记住的地方,都是段子的堆砌,本来因为喜欢看韩寒的书,觉得他有思想有内涵,抱着期待来的,结果不少观众表示一脸茫然,“没看懂,不知道韩寒想表达什么,好像有点太文艺了”。

结语:两个”闯入者”

郭敬明当年拍完《小时代》第一部时,被无数人诟病价值观,他说:我提供了一种梦想的范本。如今,《小时代3》的争议程度似乎不及《小时代1》时来得猛烈,一方面非目标受众已经不去看了,而市场也默许并接受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且在粉丝们疯狂的尖叫声中,有越来越多的业内大佬抢着来分一杯羹。

就像曾经有人问一位电影人,“撇开票房,《小时代》算一部好电影吗?”他反问:“为什么要撇开市场呢?我认为郭敬明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就是要生产一个‘工业产品’,因此评价它的好坏只有市场成功或失败这一个维度,如果一开始郭敬明希望拍摄的是一部好作品,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进入艺术的维度来评判它。”这话,似乎也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的韩寒与他的《后会无期》。

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讲了什么对大家来说,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们像两个闯入者,为2013、2014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电影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当下,他们对中国年轻观众群体的研究,对粉丝心理的把控,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对营销的精准到位,包括拿自己这个品牌卖力宣传……这些都是这两个80后导演的“炼金术”。他们就像是家什和材料都齐备的大厨,菜色变了,但是顾客口味摆在那儿,酸甜苦辣几味永不变更地触及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他们做的,不过就是换个厨房。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自身的媒体品牌已经远远盖过了其他演员,甚至电影本身,两部电影各自说了什么已不重要,纵使他们有表达过点滴深情,也早已消湮在汹涌的娱乐大潮里。

这一战还未消停,他们似乎也已预定了下一场战役,韩寒和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科幻电影的兴趣。或许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将会再较高下,而他们的创作,故事,以及表达,对一些观众来说,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不知道,这与他们当初进入电影行业所抱持的目的,是否背离。(梓 月)

链接:关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

韩寒能治愈人生吗

“我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在《后会无期》最早流出的一批资料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数这句台词了。如果说写《三重门》时的韩寒正在努力靠近钱钟书,那么拍《后会无期》时的他,则在努力靠近王家卫――就拿这句台词来说吧,它跟王家卫电影里“当我最美好的时候,我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出一辙。某种程度上,台词的成色决定了电影的成色。当然,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和当年从文坛杀入赛车场,韩寒以职业赛车手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样,这次他依然保持了一个职业电影人的态度,或者说尊严。

许多观众对韩寒的期待,无论文字还是电影,都不仅仅是新鲜好看,而是指望着能在电影里看到新浪博客时期的韩寒,一个可以帮助他们释放焦虑和恐惧的韩寒。而这个上海年轻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好意思辜负这种期待:正如影片描绘的那样,三个年轻人,浩汉、江河、胡生,在经历了一段“滑稽又忧伤”的旅程之后,对自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思考”,路上有各种奇遇,这些奇遇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这种勇敢介入生活的态度,是韩寒与其他商业片导演的最大不同,他心中除了装着观众和观众的票钱,还装着他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应该会有很大疑问冒出来,比如:上路能治愈人生吗?打台球能治愈人生吗?吸烟能治愈人生吗?浑不吝能治愈人生吗?就拿第一个问题来说吧,所有试图通过上路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年轻人,到头来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学会了看地图。《后会无期》显然说服力不强,它只是暴露了一个32岁导演的仍稍显稚嫩的“世界观”。

郭敬明异想天开的封闭世界

第10篇

关键词:直木做梁,弯木做犁 教育 启示

古人云:“直木做梁,弯木做犁”。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哲理,得我们深思。笔者着重谈两点感悟,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教育要挖掘学生潜质

笔者认为学生可能成为什么人,就让他成为什么人。这是我们应认识的教育理念。学生自身潜在的才能决定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学会把握学生的潜力,适应人才的发展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目前在中国这一点还是很难做到。韩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案例简介

从《三重门》里走出来的偏科少年韩寒,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评说。褒奖者虽不乏其人,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特别是在教育战线,韩寒现象似乎引起了轻微的地震;一些学生家长,既以审视的目光打量这位偏科少年;又深深为这个吃偏食长大的韩寒作品的影响力,而瞠目结舌。

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他发表的首部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该书至今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出于对驾车的热爱,成为了一名职业车手,并减少了出版活动,但仍然通过博客继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时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甚至论战。

韩寒还涉足了音乐创作,2006年9月底,发行了个人首张唱片《十八禁》,担任其中所有歌词创作。2010年,韩寒友情参演胡戈的短片《动物世界——宅居动物》。韩寒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参与拍摄了华硕的广告,此外,韩寒还参加演出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海上传奇》[1]。

这是常人根本难以企及的高度,可是他做到了,但是我们再看一看他的另一面。1999年在荣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同时,韩寒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都是不及格,他的数理化三科成绩加起来也没有超过60分,最差的一门成绩还是“个位数”。更令人惊讶的是,韩寒的语文成绩竟然也不及格。七门功课不及格,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但出版《三重门》前夕,韩寒办理了休学手续。

一个少年,经历如此极端的事件,自然而然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由此引发“韩寒现象”,一个街谈巷议说不够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

很多人批判韩寒。说他不知高低深浅,不识时务,说他是个叛逆,是个怪胎。台湾媒体红人陈文茜认为第一,韩寒就是长得好看,但根基很浅,并引用李敖的话说韩只能红一时;第二,韩寒没有很好地了解世博而去批评世博,其批评话语被西方记者利用;第三,韩寒是意见领袖,希望他珍惜话语权和中国网民对他的崇拜,而不是赛车一样凭快感冲刺[2]。

(二)针对性分析

笔者觉得,之所以一石激起千重浪,都在于我们多少年来形成的教育模式的求全。中国教育始终强调平均发展,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这虽然有着它一定的道理,但往往忽略了偶数中的奇数(奇数的概念就是偏科天才),是我们教育上的盲点。因为人类的生命基因,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有着各自相异的寻找和归宿,都有他迥异的个性无法成为一统的高、大、全, 因此一旦出现某个严重偏离轨道的个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要注重人的个性,“直木做梁,弯木做犁”,就是说让学生可能成为什么人,就让他成为什么人,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肯定每个人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来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个体的差异,包括个体在智、体、情等方面发展的“完善性”以及个体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制约而具有的“特殊性”[3]。

韩寒对文学有兴趣,具备了较强的文学功底。著名作家叶兆言认为韩寒的文字功底确实比较扎实,而且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写作状态和水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也惊讶于这个少年行文中的成熟与老到,思想的锐利和语言的智慧;《三重门》责任编辑袁敏认为韩寒有钱钟书的影子,作品尖利而幽默[4] 。但是他的其他科目成绩却惨不忍睹。因此要正确引导,不要苛求,他是做“犁”的料就不要苛求他去做“梁”,要充分尊重人才内在的发展潜力,正确把握人才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要摆脱偏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后来罗森塔尔总结出了教育学领域著名理论之一——罗森塔尔效应[5]。

通过罗森塔尔效应,可以看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才。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带有偏见,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可能学生暂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才华或者优势,但是并不能代表学生不会成才。 事实上在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震铄古今的一代帝王刘邦就是一个例子。

转贴于 (一)案例简介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氓。这种习性一旦打上,就浸润到他的血肉之中,

他小就“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种田,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就整日游手好闲、东逛西窜。父母自然是十分生气,对他又打又骂,办法使尽,可就是无法将他束缚在几亩田土之上。日子一长,父母管不了那多,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于是刘邦肆无忌惮整日不是喝酒就是玩女人,一喝就喝得酩酊大醉,一玩就玩得忘乎所以。喝醉了无知无觉言行失控,常常随地而卧,一边呕吐一边破口大骂,一些污秽难听不堪入耳的肮脏话语一溜就从嘴里喷了出来,还伴以手舞足蹈的动作,样子十分不雅。

还有更加让人气愤的就是他要分他父亲“一杯羹”的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大骂刘邦不义,最后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开口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

我们看到他就是一个无赖、流氓,而且还是一个不孝子,就是这样一个我们今天看上去的流氓、无赖却成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楚辞家。

他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在沛县起义,公元前206年首先入关推翻暴秦,后利用近五年时间消灭天下割据势力,于公前202年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在汉王位,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帝位),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修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二)针对性分析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人都能成才,只是要把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因此,即便是像刘邦那样年轻时被称为无赖、流氓的人,还是可以登上权力的最顶峰,成为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伟大帝王。

笔者认为刘邦的由一个流氓成长为一代帝王,离不开张良、萧何等忠臣的激励与教导。虽然刘邦是主,但是我们可以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后就能明白,不论是用兵还是治国甚至是做人,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刘邦。试想,假如张良、萧何等人按照世俗的眼光将刘邦视为无赖,对其不加辅佐与教育那么中国历史上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了。

三、结语

育人是一门艺术,为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的发展。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从古人那里学取智慧就是一个非常可取的方式。每个教育工作都要不断去挖掘我国古代教育宝库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黄媛媛.中国最年轻赛车手韩寒资料简介[DB/OL]

news.bitauto.com/fyrw/20090915/1405038567.html

[2]许亿:陈文茜为什么批评韩寒[J].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2010年第9期.

[3]董金虎.个性化教育的内涵、阻碍因素、实施途径及误区[J].科技信息,2010 年第25期.

第11篇

时间:去年12月16日晚

地点: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

关键词:From zero to hero,颁奖盛典

人物:主持人吴大维、音乐人张亚东、福娃设计者陈楠、韩国NCsoft“永恒之塔”意主脑许永旭等。

情景再现:整个剧场划分成四个区域:艺术区以街头涂鸦为主题;游戏区是华丽的真人cosplay;时尚区在现场架设起了走秀天桥;音乐区则设置了巨大的躺入式母体音箱,意在还原生命最初的音乐感动;悬挂现场上空的蜘蛛灯,也充分诠释了何为创意。

夜幕降临,带着期许走进被“创意”包围的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此刻的橙色大厅已华丽转身为巨型零度可口可乐罐,别具匠心的可乐拉环为入口,绚丽的灯光愈发显得橙色大厅端庄温婉,在寒冷的冬日里,这惊艳的一笔驱走了一丝严寒……今夜,这将诞生出八位创意英雄。

选手们虽然年轻,但他们在艺术、游戏、时尚、音乐迸发出的创意却不得不令人瞠目结舌。

艺术:画家陈可凭借细腻洒脱的笔触、看似自然随意,实则深思熟虑的绘画风格获得了艺术领域评委的青睐,成为艺术领域的获奖者。惊艳全场的「零度可口可乐变形金刚则使从事设计工作的阿杜在64万网络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捧走了艺术领域另一座奖杯。

游戏:今年刚组建自己游戏公司的周健和创作出《灰羽下的哀伤》这一游戏脚本的张静一起从许永旭先生手中接过创意英雄的奖杯。周健公司旗下目前正在公测的游戏《DotA天下》受到玩家的热烈欢迎;而张静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获得评委许永旭的盛赞,并在现场通过Cosplay的形式得以精彩演绎,让到场嘉宾大呼过瘾。作为“创意英雄实习计划”的首位参与者,张静现场接过了嘉景荣先生代表「零度可口可乐颁发的创意梦想通行证:不但脚本《灰羽下的哀伤》将成为永恒之塔游戏的一部分,张静还将飞赴韩国体验游戏展并参观著名游戏公司NCsoft,更能进入盛大游戏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无限创意为这个年轻女孩赢得了未来的新机遇。

时尚: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笑笑成为时尚领域的获奖者之一,她借鉴了装置艺术的设计充满趣味和张力,现场通过模特走秀演绎了她的男装系列作品,给嘉宾们带来了一次生动的时尚体验。本刊记者在采访笑笑时,问到这组3D服装秀的灵感源自何处时,笑笑说:“当时我看到一副小图片,内容是一个小男孩被很多夹子夹住,然后被凉在衣服绳上,然后他的整个胳膊、肩膀、乃至衣服都很有立体感,在我设计这组服装时,主要突出的就是他的立体感,所以在衣领、衣袖等多处我都添加了黑色布条,以增加他的立体效果,远看就是一组组很完整几何立体图形。”

音乐:作为开场表演嘉宾的张安艺以完全表现出年轻一代坚持自我态度的Hip-Hop歌曲《绝度零度》获得音乐领域的大奖,同时获奖的还有被评委张亚东誉为“华语乐坛的希望”的“未来脚踏车”。这支年轻乐队以简洁明朗,清爽健康,追求创意自由的创作为华语摇滚乐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live表演的新专辑中的主打《秋幻想》成为颁奖典礼的最高潮。评委张亚东亲自为两者颁发了创意英雄的奖杯,并鼓励获奖者再接再厉,用自己的音乐影响力带动年轻一代。张安艺与“未来脚踏车”则向张亚东回赠了新完成的EP和大碟,用创意成果向自己的音乐偶像致敬。

第12篇

‘ 守株待兔’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吧,我们都会笑那个愚蠢的农夫守着那半截树桩,等着永不再来的兔子,但笑过之后呢,谁又曾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人固执地站在自己的‘木桩’旁‘守侯’,等待着有一天,幸福的光环突然降临,自己再像那个傻傻的农夫抱着送上门来的兔子,暗自切喜呢?

十年前,在中国的现代化刚刚起程的时候,议价企业的产品就已享誉全国了----

‘太阳神’,不知十八年代出生的孩子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名字,那时侯人们捧着它就像现在的大爷大妈们捧着那个蓝色‘脑白金’新包装的外盒一样开心,但是十年了,十年当中它再没有出过任何新商品,改革的浪潮,市场经济的浪潮早已淹没了它曾经的辉煌,它是成功的,但那只是曾经。一个企业,十年中没有创新,没有探索,不能不说是它的悲哀,像小猪哼哼一样,吃饱之后就找不到方向,坐在原地等,等C站再变出一个能让它吃饱的奶酪。让农夫等到一个让他不劳而获的兔子,这个可能实在太渺茫,历史留给他的只能是遗忘。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啊。;三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就了一批出名趁早的孩子,风头正健的,就数韩寒了。他退学了,在七门功课六门挂红灯的时候,‘退学’对于一个拿得百万稿费,声名在外,门门功课挂红灯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种轻松的选择。而相比之下,同样被新概念的孩子刘佳勇却选择了大学,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孩子来说,这种选择是痛苦的,这无异从零开始,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奋斗与追求。我想那种游戏于燕园,徜徉于未名湖畔的幸福,韩寒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了,他太习惯那种盛名天下的轻松与安逸了。

最近听说,太阳神出新产品了,真为它感到高兴,高兴的是它的崛起与努力,而韩寒呢,留着越来越长的头发,依旧玩着字里行间的文字游戏,抨击中国教育制度,我不能从此臆断他是不幸福的。只是怀疑他这种幸福的长久。

幸福,只是种可能,你去追求,不一定会得到,但只是一味停止不前,就一定会得不到,幸福,是朵隔岸花,撑只小船,去跋涉,去寻找的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但痛苦回被欣赏美景时的欣慰而抚慰,而你如果只站在彼岸,遥遥相对,永远欣赏不到风景,生命如同止水,没有痛苦,亦没有快乐。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