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

时间:2023-05-30 10:2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财务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资源 企业财务能力 辨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局限在盈利最大化上,而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才应该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正确目标。传统的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发展了,建立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财务资源与企业财务能力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

一、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

当前,众多企业的财务报告都是以企业资源为重心,通过资产的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现金的流量表来展示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使用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一)目标偏离

企业的财务报告建立在满足企业信息用户的需求上,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多集中在对过去企业财务资源的总结上,忽视了对未来企业财务能力的预见。同样,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者需要的也更多是关于企业未来的财务能力的预见,而非过去的财务资源状况。显然,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与财务信息需求者的目标不一致。

(二)假设缺陷

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多是通过会计进行假设,再通过加工完成的,一旦会计的假设出现了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明显的缺陷。企业会计主体的假设着重于强调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财务资源,而非通过分析当前资源的拥有和控制情况来体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持续性的假设并不能够将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反映出来,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对于企业盈利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

(三)内容缺陷

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注重实质,切不可流于形式,出现了财务报告内容上的缺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就有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着眼财务资源,忽略财务能力;其次,重视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忽视对企业财务潜力的挖掘;第三,注重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忽视了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

(四)形式缺陷和载体缺陷

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形式中,常见的有报表、补充说明,以及附注等,通过定期披露的形式来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载体主要局限的有形的媒介方式上,与当前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方式相比,明显不足,更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于信息的及时性了解,而且严重影响力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

(一)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

企业的财务能力是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用户需求决定了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企业财务能力的报告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内容:

1、财务表现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现行的财务状况、企业过去的财务资源,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等方面。企业的财务资源是基础,主体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财务资源与主体的变动是其相应的延伸。以上这些信息都集中表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上,当然还有相应的附注和补充信息等。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的企业的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以及其变动,间接地表现出一定的财务表现能力。

2、财务活动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分配能力、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的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同时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筹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企业的投资能力则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投资报酬;企业的分配能力关系着企业声誉的好坏;企业的日常管理能力体现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财务管理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包括的各种能力非常广泛,诸如企业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以及企业的计划能力、分析能力,同时还有企业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以及企业的激励和创新能力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方法等多个因素决定的,是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必要内容。

(二)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财务报告特点

1、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中,不仅有企业的财务信息,更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在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同时,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信息和企业的财务能力信息,更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信息。

2、历史信息与预期信息相结合

历史信息是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的基础特征。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尽管历史信息是企业预测未来的依据,但是并不能够起到彻底的作用。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能够局限在历史信息上,要将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财务信息业也体现出来,突破历史信息的范畴。

3、数据信息与非数据信息相结合

在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体现出的都是企业财务的数据信息,但是仅凭数据信息是不能够将企业财务状况展示出来的,需要加入适当的非数据信息进行补充。数据信息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出来的,而非数据信息则是通过文字展示出来。

4、规范信息与不规范信息相结合

企业的财务信息的要求严格规范,当前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会计标准。在企业财务报告中,除了与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相关的信息要严格规范以外,其他的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一些能力信息适当规范即可,并不做严格的要求,只要财务信息使用人员能够理解即可。

5、有形信息与无形信息相结合

在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通常是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相关的附注与说明等有形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有形信息需求增加的同时,很多无形的信息也被披露出来。无形信息与有形信息的结合势必成为当代企业以财务核心能力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腾飞,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清楚企业财务资源与企业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改善传统的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

[2]焦玉兰.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报告披露[J].中国电子商务.2012

[3]朱赫宇.杜玉杰.试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理论界.2007

第2篇

一、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现状

企业战略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正确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企业损失。正如美国西尔斯公司前总裁伍德所言:企业经营就好像战争一样,如果公司的主要战略成功,即使有些战术失误,也同样能获得成功。在国内财务学术界,专家学者对财务战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成果也不多。统计表明,在各大财务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财务战略为题的为数不多,其中也缺少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可以说,财务战略研究在国内财务学术界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外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认识,对财务战略这个新生事物的解释也各有各的观点。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但是在财务战略的起点、目标以至具体含义上仍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财务战略与具体不同类型企业结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对财务战略的研究大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从筹资、投资、企业收益分配以及风险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体制改革需要研究和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无自主经营决策权。在“统收统支”、“专款专用”的原则下,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拨款,资金无偿使用,净利润上交国库,同时企业亦无投资决策权,不能按照市场需要进行投资活动。因此,企业既不用为筹资操心,也不用关心资金的投放及其收益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地筹集、投资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以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重大而复杂财务问题的智谋策略,也就是要制定财务战略。

其次,企业环境的复杂变化需要财务战略。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经济发展波澜起伏,科技日新月异,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复杂多变的环境既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许多有利机会,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威胁。能否以战略的眼光,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趋利避害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来看,都很少融入战略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在现代高度竞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如果仅仅依靠以前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无法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的。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传统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通过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使财务管理的眼界更加宽广,从而确保企业具有持久旺盛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理论认识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谋求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谋划活动。它是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目标,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预先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未来资金均衡有效运动的战略规划及实施这一规划的总体谋略。由此可见,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它不仅体现着战略理论“战略”的共性,也体现了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的个性。

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局性和长期性;一方面是导向性。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是因为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效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制定的,并从财务的角度及未来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了描述。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和权威的指导作用,并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说财务战略具有导向性,是因为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就成为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围绕其实施和开展。

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的从属性。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制定、实施和评估都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并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为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三是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这是企业的其他职能战略所无法替代的。

(二)财务战略的特点

1、从属性。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从资金方面支持与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的从属性意味着它要受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制约。

2、长期性。企业财务战略是站在企业全局高度以长远的目标来谋划企业的财务活动,着眼点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其制定和实施应能从资金方面保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长期性意味着它在较长时期会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各种重大理财活动具有长期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3、综合性。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内部、外部因素,主观、客观因素以实现战略的目标;其次,企业财务战略要以资金为工具来综合地反映企业预期生产经营的结果,把企业的资金运动看作一个系统,要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协调好这一系统。

4、稳定性和动态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一项事物既要具有稳定性又要具有动态性,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于财务战略而言,这又是其应当具备的。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财务战略朝令夕改的话,那么财务战略就不称其为战略,而是战术了,也就失去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指导意义。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财务战略为企业财务活动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战略并不是现实本身,仅仅是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没人能触摸或看见战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战略都有可能错误地反映现实或歪曲现实。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企业正在执行的财务战略的基石很可能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现有的财务战略就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战略就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这就是动态性存在的需要。至于如何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则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企业财务战略正是在稳定和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最终达到目的。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制定财务战略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1、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财务战略管理也不例外。分析、预测环境因素变化对财务战略的影响,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和难点。财务战略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对企业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有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从构成要素上看,外部环境主要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部分组成。从影响方式来看,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如产业环境、竞争环境、金融环境等;一类是只能间接地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水平及管理状况、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素质等因素。分析外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找出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发展机会,避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分析内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弄清本企业的财务优势和劣势,以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对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可以在尊重客观可能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战略。

2、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即要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战略时期内,企业准备实现哪些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的理财思想和观点,表明了企业的理财与宗旨。

3、确立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的核心。确立财务战略目标既是制定财务战略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关键环节。有了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才能界定财务战略方案选择的边界,从而排除那些偏离企业发展方向和财务目标要求的战略选择。

4、制定财务战略方案。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拟定若干个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通过分析论证,在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最优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

财务战略实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实现财务战略的行动过程。财务战略实施是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制定中间计划、拟定行动方案、编制财务预算、确定工作程序、实施战略控制等工作内容。

1、制定中间计划。中间计划是介于长期战略与行动方案之间的计划。从时间上讲,它一般在1~3年之内。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比行动方案更全面的内容。在财务战略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中间计划往往就是年度计划。

2、拟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对中间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是实施某一计划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具体安排。例如,如果企业选择了股票筹资战略,就需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为发行股票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3、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从财务战略的角度讲,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是财务战略行动方案及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

4、确定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规定了完成某一行动或任务的步骤和方法。企业在确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时,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为了制定最佳的工作程序,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计划评审法、关键线路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

5、实施战略控制。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往往会出现偏差,为此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财务战略控制,就是将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检测二者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使之保持协调一致的过程。财务战略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尽管这三种控制对财务战略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当属事前控制,即事前就应采取措施使财务活动符合财务战略的要求。与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的事后控制相比,事前控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四、对实施财务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分析和消除实施财务战略的壁垒。设计好财务战略之后,就得将它付之于行动。由于财务战略实际上代表着企业资金这种关键资源在企业组织中的重新配置,所以必然会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关系,使组织内部在形式、规模、结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财务战略影响到某一内部组织自身的地位和利益时,它有可能不按战略加以调整,这势必会对企业实施财务战略形成阻碍。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自上而下地进行沟通协调,使各层次组织理解并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企业领导者制定财务战略后,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此外,企业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技能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治理

一、企业财务治理研究的意义

(一)建立与完善财务理论体系的需要

企业财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研究企业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规范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间的财务关系以确保理财主体的决策行为最优化;如何通过对财权的研究来深化我们对财务本质的认识。因而通过企业财务治理的研究,必能促进对企业财务关系的研究,改变财务理论研究中只重视财务活动的局面,使我国的财务理论研究完善起来。

(二)提高企业理财水平的需要

现代企业只有在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物资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物质资本所有者内部之间的财务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财务治理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人手,通过财务治理机制的构建来规范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为企业的财务运作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从制度上来保证企业理财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并非完整意义上的财务主体,财权的独立性经常受到侵害,某些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多的是体现物质资本的利益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意志,体现了权益资本中大股东的利益而忽略了中小股东的意志;债权人、企业职工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的相关治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对企业内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认识不足,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提高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我们必须对财务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企业财务治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体系是财务治理研究的基本框架。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财务治理结构纳入到企业治理结构框架之中。财务治理结构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以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

三、企业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国外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研究

国外对财务治理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资本结构研究中的非数量性研究上。这种研究从其对财权的安排和对治理结构的影响着手,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三个非数量性研究成果。

1、资本结构的激励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收入流和市场价值。该理论强调的是融资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是詹森和麦卡林,他们认为。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其工作努力可能使他只获得了部分收益却承担了全部成本,严重挫伤了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

2、资本结构的信息传递理论

一般来说,经营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比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只有这些信息被传递到市场,市场才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做出判断。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的资本结构会传递有关企业真实价值的不同信号:内部人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以增强正面信号,避免负面信号。罗斯等人作了相关方面的论述。

3、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

在交易费用和契约不完备的基础上,阿洪和博尔顿提出了一种有关财产控制权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决定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当契约不完备时,谁拥有剩余控制权将对企业效率有重要影响。

(二)国内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研究

1、财权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财务理论界展开了对财权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汤谷良教授认为,企业财务主体所拥有的财权,是原始产权派生又独立于原始产权的一种财产权。这种财产权与法人制度的结合,即构成法人主体的财权。伍中信教授认为,财权是一种“财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权力”的结合,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李连华教授认为,在公司治理体系下,财权是泛指体现在资金运动和财产上的各种权利,即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财产权。

笔者认为,财权即对财力进行支配的权利。财权应分为两大类: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这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财务收益权是安排财务控制权的主要依据,而财务控制权则是实现财务收益权的重要保证。财务控制权应分为监督权、决策权和执行权,其中决策权和监督权是主要的权能,而决策权的安排一般居于核心地位。

2、财务治理的内涵

目前,财务理论界对财务治理内涵的研究不多,但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张敦力博士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杨淑娥教授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权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伍中信教授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它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了出资者、董事会、经理层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衣龙新博士认为财务治理应包含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三方面的内容。因此,财务治理的涵义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以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

经过以上辨析,笔者认为,财务治理应包括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两个方面,财务治理结构侧重于制度安排,以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与约束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管理方式;而财务治理机制则是一系列的治理行为规范,侧重于对治理的有效激励约束等,属于一种管理活动。

3、财务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关于财务治理主体的内涵,目前我国财务理论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汤谷良教授提出了“财务分层理论”。指出企业财务权利主体是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三个层次分别享有企业法人财权等权利。张兆国教授认为,只有符合四条标准的利益相关者才能成为财务主体。一是为企业投八了专用性资产,二是分享企业财务收益,三是承担企业风险,四是分享企业财务控制权。按照这四条标准,应该成为财务主体的利益相关者有出资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

第4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预警模型 种类

一、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种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及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化,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公司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的监控系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与正常公司有显著的不同,从而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揭示企业财务危机。单变量模型中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现金盈利值、现金增加值、债务保障比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和资产变现率。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意义如下: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该指标反映企业现金净收益。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该指标反映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公司现有的现金支付债务能力。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的。

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资产变现后偿还负债还有多少剩余。

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该指标反映资产可变现的比率。

对单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的不同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运用单变量模型时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多变量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判别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简单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

(1)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该模型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典型的有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提出的“Z―计分法”。该模型是基于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信用风险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运营资本/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总额;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的价值总额;X5=销售额/资产总额。

奥特曼提出的判断标准是:如果Z值大于2.675,则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到2.675之间,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称为“灰色地带”。

(2)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方法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分析,找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不仅反映了主要信息且彼此完全不相关,通过提炼财务指标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进行预测分析。实质是单变量模型的综合运用。

(3)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

y=c+β1X1+β2X2+…+βkXk

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

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

(4)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也叫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

1n[p÷(1-p)]=α0+β1X1+β2X2+…+βkXk

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

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

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多变量模型综合考虑了公司财务环境,包括引起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多个方面,预测范围比较全面,因此比单变量模型能更好地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3、动态模型

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包括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案例推理法。

(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当向模型中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

(2)案例推理法。这是近年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案例推理法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以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动态模型的分布是自由的,当变量和协方差结构不相等时,神经网络能够提供准确的分类。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等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而且其决策过程不易理解,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而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目前在财务预警模型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统计方法为主,动态模型尚不够成熟,对它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的注意事项

一是确保录入的信息真实有效。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些信息本身要真实和有效,否则将产生“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达不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第5篇

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划和实施。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会计工作作为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及时的实现自我更新,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财务策划作为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扩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一、财务策划的重要意义

财务策划这个名词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伦敦,和传统的金融财务会计工作有着一定的区别。财务策划更为偏向于企业整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和财务统筹工作。财务策划主要指的是对存款、股票、基金、动产不动产、债券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所构成的投资组合进行持续的调整,规划科学合理的税务规划,从而达到企业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策划能力的强弱已经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高低,财务策划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策划是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的必要条件。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战略总目标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来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规划经营方案,再逐渐的实施计划好的管理策略。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的跟进管理效果,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要及时的和之前所规划的具体目标进行相互比较,如果存在偏差需要马上进行修改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财务战略循环。可以这么说,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展开研究,能够扩展企业的视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策划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最为核心的工作是要制定出完善有效的财务战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在进行具体战略分析的时候,就要求财务策划人员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运用自身所学习的财务策划知识来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

.财务策划是企业决策的关键。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会计工作更倾向于通过记录、核算、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一种较为真实、公正的方式来展现企业的经济活动,反应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从而为企业投资者做出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这个角度上看,会计工作是相当注重规范性的。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财务策划相较于会计工作来说,则显得更为的灵活有效。财务策划更多的指如何借助于投资和融资策划、税务筹划以及这些管理工作的预算和控制职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投资人员带来更多的利益。财务策划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新性、未知性和挑战性,因此出色优秀的财务策划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对于企业投资者实行决策有着深远的意义。

财务策划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财务策划并不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工作,它的角色不仅和企业的营销工作、广告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财务策划还渗透到了其他的活动策划工程中。企业财务策划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但是财务策划的基础是企业的财会信息系统,需要以财会信息作为基础,再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首先,通过财务策划,企业能够借助于内部控制系统,实行自我监控检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做出相应的规划、调整和评估,进一步的制定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其组织模式和管理建议,快速的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活动所存在的管理盲点,以便及时的将漏洞堵塞。其次,财务策划能够在企业进行合理避税、企业合并以及债务重组等方面都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也经常应用在产品定价、奖惩措施、工资策划等财务管理方面。

二、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策划能力的措施建议

加强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注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今的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经常会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原因或者是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得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实际上获取的财务收益会和之前的预期可能会存在有较大的偏离,这就使得企业可能会遭受经济方面的损失。

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规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认识到,风险往往是和收益结伴而来的,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对于财务策划的考验和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风险管理就是为了之后的财务策划奠定思想基础,财务策划工作一开始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希望借助于一系列的预测规划以及修正活动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同时,财务策划不仅提供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同时还为之后的经济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够为财务策划的实施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

升级理财目标,调整资本结构。企业需要深化理财目标。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理财目标就相当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管理人员通常会忽视财务策划的作用,往往难以真正发挥财务策划的功能。相反的,企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过程控制与事后改善等工作上。这样存在的一大弊端就是即便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利润,但是却对企业经营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损害,难以让企业资金实现最优配置,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还应该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实现财务杠杆利益,这是落实财务策划的前提所在。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策划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经营实况、不同的时期来进行得失权衡,需要对于企业的适度负债做出合理决策,要科学的安排资本结构,使得企业既能够得到了较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又不影响到所有者对于企业的控制权。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预测决策分析能力。要做好财务策划工作,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前提,是基础。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比如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他们还应该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逻辑学、数学、外语等等。在浓厚知识底蕴的支撑下,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最为准确客观的分析评价,能够清楚的掌握企业的管理情况,从而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财务策划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参谋,需要给出经营建议以及财务方面的数据支持,为企业的最终决策者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第6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概念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有关项目及其质量进行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广义的概念是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还包括公司概况分析、企业优势分析、企业发展前景分析和证券市场分析等。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概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做出判断;二是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做出判断;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相关比率法。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i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D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3)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4)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5)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2.因素替代法。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举例说明:(1)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分析。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2)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分析。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3.比重法。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最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在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的变化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要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性和企业资金投向的安全性,说明企业是否在健康地向前发展;通过比较,既要看到企业的不足,也要看到企业的潜力。比较的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

四、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报表分析与附注分析相结合。根据会计报表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简单的财务指标有时候可能造成误解,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如流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但要正确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必须结合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具体分析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等主要项目的变现能力。如应收账款:一要分析账龄,关注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二要分析前五位债务人的债务比例,关注集中程度。对于应收账款过于集中的公司,不但要考虑其债权的回收能力,而且要关注其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风险。

2。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对于企业的股东、主要债权人以及内部管理者来说,仅仅靠财务分析不能够满足其需要,还必须重视非财务分析。特别是在有些行业,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必须进行非财务分析,尤其是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中,更是如此。如:偿债能力。除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以外,还必须关注可能存在的担保事项:可能存在的质量保证事项、有关的诉讼事项、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企业可能存在的资产重组事项以及企业偿债声誉的一贯表现等等。盈利能力,除了分析有关盈利能办的一般指标以外,还须特别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主流产品的寿命周期、企业人才的储备状况等等。

3.分析手段与分析目的相协调。企业财务分析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目的,不同的目的,其分析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关注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关注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历史分析和行业分析。有的财务分析,主要目的是用于业绩衡量如对上市公司营销总监的产生方式、学历背景和公司营销部门的机构设置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选择的用于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却是净资产收益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投资;经营活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目前已是世界上通行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会计准则提及现金时,除非同时提及现金等价物,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一般认为,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的损益表存在现金流量信息不足等缺陷,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人们提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信息。因此,从现金流量产生的背景来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1]。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般来说现金流量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如某企业现金流量表为:某企业当期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共获得现金480万元,支付职工工资奖金75万元,当期购置固定资产流出现金95万元,偿还银行利息18万元。同样,企业生效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涉及现金流入流出业务也可以分别归入以上现金流量之中,并在现金流量表中适当反映。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又走向哪里。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2.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层编制会计报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益的信息;债权人和投资者通过分析会计报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因此,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管理层、债权人和投资者都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1)经营活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越大越好,因为这代表企业正常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大部分现金都来源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企业总是希望能进行现金交易,不愿赊销。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常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想方设法推销本公司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所有的销售也不可能都是现金交易。因而企业又面临一个及时收回货款的问题。产品销出后,企业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还应及时收回货款,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充足的现金能为企业带来一些不同寻常的购买机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应收账款等债权却不能像现金那样满足各种及时支付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资信状况不好,三角债现象严重,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坏账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情况,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入越多越好,流出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至于在一些突发事件上导致惊慌失措[2]。

(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现代企业讲究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目的,是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企业一方面要对内投资,即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直接和间接形式对外投资。对企业来说,投资支付了大量现金,虽有效地利用了企业闲散资金,同时又必须承担各种投资风险,如果企业能取得预期的相应现金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企业投资失败,就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后果。

(3)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反映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能力,间接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投资之前,必然会认真考虑投资风险问题,只有被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投资者才会乐于投资。企业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则很可能是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

因此,现金流量表从经营、投资和筹资三个不同方面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用现金流量表并结合资产负债表,计算一些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比率,对部分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中不同项目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部分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包括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流入结构分析分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入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现金流入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

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出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流出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

流入流出比表明公司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为企业换回多少现金流入,该比值越大越好,越大反映收回现金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

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能力,一般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传统财务分析中,人们根据资产负债和利润表来分析偿债能力。即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来计算流动比率。这些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作为流动资产主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变现能力差,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各种固定资产是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并不能代表其现实价值和未来获得能力。因此,许多公司账面上存在大量可用来偿债的资产,但其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以至于无力偿还债务而被迫破产。事实上,对企业来说,真正能用来偿还债务的是现金。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和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1)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值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可偿还债务本息付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支出项目是必须强制支付的,如原材料的供应必须按时支付现金,职工的工资福利不能拖欠,到期债务必须偿还,各种税费必须按时上缴等。因此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量应该满足这些强制性目的的支出,即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该比例小于1,则表明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强制性现金支付的需要;比值越小,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差。

3.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类似于获得能力分析,指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总收入、总资产、净资产等。

销售现金比例=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该比例类似于销售净利分析,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变现水平。

4.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净现金流量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盈利质量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越大,表明企业赢利质量越高。如果该比例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收入,即应收账款和存货挤占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赢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赢利企业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赢利质量低,企业空有赢利而没有维持经营周转所必需的现金。

以上,阐述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对现金流量进行了结构、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和盈利质量等多方面的分析。这种全面、有效、深入的分析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表作用的完整认识,对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当重要,有助于企业决策层、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明智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然,现金流量表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将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得到加强,对现金流量表的认识和分析体系的研究,必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通则;财务管理模式;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0143-02

1 《企业财务通则》充实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一,不再将其宗旨定位于企业经济核算,而是要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并保护企业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改变了原来要求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定,将适用范围调整为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时规定“金融企业除外”。对于其他企业,规定为“参照执行”,同时把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纳入“比照执行”的范围。这种变化,也体现了现阶段财政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基本内容作了全新的规定。不再延续原来关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核算财务收支的规定,提出了财务风险、财务战略、营运资产、财务控制等新的理念,体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第四,规定了财政职责,将财政机关“三定方案”的规定化为财务规章,便于各级财政机关依法行政。明确了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

第五,规定了投资者、经营者的财务管理主体地位,有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明确了投资者财务管理职责、经营者财务管理职责。

第六,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关系。与投资者的产权关系不同,各级财政机关主要依据企业财务关系对企业实施政府宏观财务管理,从而与投资者凭借产权关系的财务管理、经营者凭借委托关系的财务管理,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2 《企业财务通则》构建了多元化财务主体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一,政府部门对企业财务的职责。《企业财务通则》规范了政府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作用,解决过去代替企业制定“大而统”的财务制度、过多直接管理企业财务事项的“越位”以及在新形势下对企业财务制度指导和服务的“缺位”问题。《企业财务通则》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监督执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实施企业财务评价,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源共享资本收益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参与审核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重要改革、改制方案;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服务。

第二,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企业的出资者可分为个人出资者、法人出资者和国家出资者,三者所享有的资本所有权是完全相同的。一方面,出资者可以通过资本所有权来控制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出资者面临众多的企业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商品,可以经常不断地进行投资选择,变换其资本的运行方向和运用形式,以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但由于持股比例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具体行使资本所有权时存在一定的差别。鉴于《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对象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国家出资者而言,国家以生产资料者身份通过国有资本金的投入,获取收益,显然也是一种财务活动,为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家出资者应该行使其财务管理职责。包括审议批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投资者应当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内部机构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可以通过企业章程、内部制度、合同约定等方式将部分财务职责授予经营者。

第三,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经营者财务是企业财务的精髓,企业财务的主要着眼点是财务决策和财务协调。从财务决策上,企业财务方面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的安排都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些决策尤其是长期财务决策一般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经营者紧密相连,因此,只能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次来考虑。可以说,财务决策是典型涉及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或者说企业所有重要决策都具有重要的财务意义。因此,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企业财务通则》加强了经营者的职责规范,包括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方案,诚信履行企业偿债义务;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组织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实施财务控制;编制并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如实反映财务信息和有关情况,配合有关机构依法进行审计、评估、财务监督等工作。

3 《企业财务通则》对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做出了全面的要求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源共享和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控制财务风险,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框架体系,《企业财务通则》对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细致而具体的规定,主要有:建立财务决策制度、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建立存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制度、建立交易报告制度、建立各项资产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制度、建立销售价格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等十四项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财务管理各个方面,从而使企业财务制度更加健全。推进企业财务制度创新,主要有三大改革目标:

第一,建立具有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该体系以《企业财务通则》为主体,以企业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监督办法、企业财务管理指导意见为配套,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以此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由于企业财务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各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改革,从而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二,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通则》围绕企业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这些财务管理要素,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也就是说,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

第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按照“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原则,《企业财务通则》从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管理。

4 《企业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首先是做得好,然后是做好事。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企业与其他公民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是企业最主要的活动。显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应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只有健康长寿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增加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税收,才是对国家、对社会所负有的主要社会责任。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要求企业承担其他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风险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等入手,提升企业管理素质,才能最小化企业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完成。

第一,以人为本、和谐劳资关系。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是企业应当牢固树立的经营理念。《企业财务通则》专门就“职工福利”、“安全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合同”、“参与分配”等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方面,作出了细致的规范。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重视和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职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企业还建立了具有本企业特点的职工权益保障制度,职工也是企业的生产力,尊重他们的权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焕发企业生命的源泉之一。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企业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树立企业诚信形象,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如何保持现金流、如何加快发展等,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重视不够,甚至出现损害社会利益的情况。因此,应当引导企业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特别是对投资者、债权人、客户、顾客四者的责任。《企业财务通则》就企业“偿债义务”、“客户资金”、“转嫁经营风险”、“产品质量”、“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的诚信等方面作了规范。强调遵守商业道德和企业诚信,既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无形资产。

第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耗费,促进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责任。《企业财务通则》在这方面也规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围绕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在引导资本流向高科技、无污染项目上作了财务制度规范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企业历史责任。当然,这其中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政府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将发挥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体系,以《企业财务通则》作为规范依据,督促企业的社会责任面加强。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战略;财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引言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好企业财务战略,才可以降低企业生存风险,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企业,只有明确其自身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才可以有效形成其自身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带动企业发展。以下就将探讨财务中的企业战略以及企业中的财务战略,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之于企业财务战略中的地位。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介绍

(一)什么是企业战略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战略就是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而在协调外部发展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有效资源,从而形成合理的规划措施,以便企业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战略一般会具有整体性、宏观性以及长期性,是企业为了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计划,企业为降低风险才会采取的计划措施。

(二)什么是财务战略

企业中的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了落实财务战略,也就是一方面为资金投入给予一定的风险支持,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体系来获得政府资助,包括财政补贴、无偿资助以及税收减免等国家政策。企业的财务战略也是为企业谋求有效的资金流动以及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的基础,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的执行过程中起到谋划作用[1]。财务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子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就是谋划企业资金流动的长期均衡,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是与生产战略、研发战略、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并列的职能战略。

(三)企业战略同财务战略的关系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不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二者之间还有共生相辅的关系[2]。首先,在企业中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内财务战略不仅会对企业战略以及子战略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内的财务战略还会对企业战略以及其它的职能子战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中,其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营业的现金流的状况,而对于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又首先会考虑财务中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规模。

二、浅析财务中的企业战略

利用企业战略去支持财务管理的行为,以及在财务管理中融入战略管理的思想,都可以被理解为财务中的企业战略。在财务中的企业战略中,主要会强调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在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会因货币的独立、资金的有限以及企业对现金流的关注度等,这些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3]。在企业战略中,由于企业活动的多重属性,因此有时候很难区分在财务活动同非财务活动之间的关联,就是使得财务同企业战略在相互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企业内的财务活动又存在着“战略性”高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财务战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有重大的影响。财务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中,间接的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地位,企业战略的实施与企业的财务也有密切的联系,财务目标与企业战略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又时刻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及执行。

三、整合视角之下的企业财务战略

企业的财务与战略是共生相辅的,且中财务战略就是战略与财务的结合,是二者的渗透以及融合。在企业的发展中,对于是重视战略还是重视财务这个问题,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战略,其中的财务战略都是其物质一面的重点,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在整合视角下,企业的财务战略中财务同战略之间是共生相辅的:首先,在企业发展中,企业的目标同财务目标之间具有同质性,可以用企业目标去引导企业战略,也可以用财务目标去引导财务战略。其次就是财务战略具有可分辨性,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战略的实质就是对财务的规划以及预测管理,企业在投放资金中一般都与财务决策相关。还有就是在企业发展中,对于财务战略同业务战略之间,还具有相互支持性,对于财务战略中的资金投放与筹集,遮羞都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紧密关联,关系到企业在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四、未来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方向

对于企业财务战略概念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财务战略不仅具有全局性,还具有系统性与时期性,且企业财务战略中,不论是对于财务中的企业战略,还是对于企业中的财务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共生相辅特性,二者之间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战略的发展就是对于财务战略的外延,而且企业中的目标导向就是对财务战略的界定,企业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战略,且企业战略中侧重点的偏差也会到财务战略发生动态转变,影响企业的财务战略。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中,在财务战略制定以及规划阶段,就要先确定好企业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以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用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中,应融入全面的预算战略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中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在财务战略管理学中,对于财务管理基本按财务管理中循环来进行安排的,将财务战略中的内容集中在财务的规划以及预测中,约束企业中的财务分析;而对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就是分析企业财务的可增长潜力以及财务受约束的因素。

五、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完善措施

在当前企业的财务战略中,由于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财务激励机制以及针对不能全面落实财务战略的状况,只有完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确保企业整个财务战略的实施,才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长远。

(一)完善企业内的财务激励机制

完善在当前企业中的财务激励机制,在企业财务战略中,可以把股票期权制同结构工资制相互结合起来,并坚持公平原则,可以提高企业内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二)制定合理的业绩衡量标准

在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应该根据传统传统业绩衡量标准中的市场份额、产值以及产量等指标,制定合理的衡量标准,补充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中的不足。

(三)提高财务战略中的合作意识

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中,针对财务问题,应该强化竞争中的战略意识,统筹兼顾,以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促进财务与战略之间的共生相辅

财务战略同企业战略之间,有着共生相辅性,因此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不免会涉及到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内容,因此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中进行财务战略的同时,应明确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能够将财务战略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随市场的变化而适时做出战略调整,,企业都要制定出合理的且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财务战略,科学合理管理好企业财务战略,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将来可以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欣.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专学报,2012,07(18):41-42.

[2]苗振亚.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谈企业集团预算模式[J].重庆商学院学报,2011,14(12):76-77.

第10篇

一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效应

1.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实现了外部交易的内部化,由于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从而减少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交易费用。

2.减少成本。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由于企业管理层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而产生了成本,包括所有人与人的签约成本,对人监督与控制的成本等。而通过并购或权的竞争,目标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成本。

3.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产生共同担保作用。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它们可以大批量地发行股票或债券。由于发行数量多,相对而言,股票或债券的发行成本也随之降低,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再融资。

4.取得税收优惠。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税收递延条款合理避税,把目前亏损但有一定盈利潜力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尤其是当并购方为高盈利企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税收方面的互补优势。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5.增加企业价值。并购通过有效的控制权运动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企业价值。即意欲获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主体通过交易方式获取了其他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来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在有效的企业控制权市场运行的条件下,对大部分接管者来说,其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就在于寻求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在有效管理的条件下应具有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评价

企业并购之前,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依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要对过去几年中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仔细分析,而且还要对被并购以后五年甚至更长年份内的现金流量及资产、负债进行预测。

1.公司资金流动状况和偿债能力是保持良好财务弹性的基本条件。企业的财务弹性很重要,它主要是指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以便及时偿还债务。良好的资金流动表现在良好的创收能力以及从资本市场进行筹资的能力,还与公司的整体创利能力有关,而这种创利能力的大小可由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和竞争前景来体现。在具体评估时,要预测固定费用支出和现金流量总额的变化趋势,将固定费用支出分成约束部分和酌量部分,为了精确估计近期内公司的周转资金需求量,对有关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资料也要进行审查,还应该包括其他一些影响财务弹性的因素,如公司的短期负债水平,资本结构中利率较高的债务相对比重等。

2.考察企业财务状况还必须评估后备流动资金的潜力。当资本市场资金紧张,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时,对资金流动性的评估应重点放在考察后备流动资金的可利用性上,分析企业可从经营中获取的现金量,企业向外界筹措资金的能力,销售可兑换证券所能带来的可利用流动资金量。在分析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时,应特别重视企业向其有密切关系的贷款者借款的便利程度,因为一旦企业陷入困境,向外界求助无援时,那些关系密切的贷款机构很可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其他还有可转换证券等,都可以随时从证券市场兑换成现金,用来偿还企业到期的短期负债。

三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

并购价格是并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公司的价值是并购价格确定的依据,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对目标企业进行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慎重选择收购对象,以使自身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目标公司价值的衡量,一般有账面价值调整法、市场价值比较法、市盈率法、现金流量贴现法、收益现值法等方法。

1.账面价值调整法。资产负债表的净值即为公司的账面价值。但是若要评估目标公司的真正价值,还必须对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作必要调整。一方面,对资产项目应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市价与折旧、企业经营中的债权可靠性、存货、有价证券以及无形资产的变动来调整。对负债项目要详细列其明细科目以供核查和调整。并购双方针对这些项目逐项协商,得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司价值。主要适用于简单的并购中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偏离不大的非上市企业。

2.市场价值比较法。它是将股票市场上与目标公司经营业绩相似的公司的最均交易价格,作为估算公司价值的参照物,同时分析比较参照物的交易条件,进行对比调整,据以确定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但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的、交易活跃的市场。而且存在主观因素和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具体采用时应当慎重。主要适用于完善的市场体系中上市公司的并购。

3.市盈率法。它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来确定其价值的方法。其表达式为:目标企业的价值=目标企业的收益×市盈率。其中市盈率(价格和收益比率)可选择并购时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而目标企业收益可选择目标企业最近一年的税后收益、最近3年税后收益的平均值或并购后目标企业的预期税后收益作为估价指标。这种方法易于理解又便于应用,但其收益指标和市盈率的确定具有很大主观性,因此,由此估价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大风险。这种方法适用于股票市场较完善的市场环境中的经营较稳定的企业。

4.现金流量贴现法。现金流量贴现法是对目标企业的未来预计净现金流量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以确定企业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V=

其中:V代表目标企业价值,代表在未来t时期内目标企业净现金流量,代表n时刻目标企业的终值,i代表贴现率(资金成本)。对未来的净现金流量预测和估算,需要从本年度开始预测公司在未来足够长的时间内(一般为5~10年)的获利能力,其现金流量、终值和贴现率的取得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这些参量的取值又直接关系到对目标企业价值确定的准确性,从而有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率关系,并且未来收益可以预测的企业,也适用于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评估。

5.收益现值法。它是将企业未来预期的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公司的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的原理,就是收购者之所以收购目标公司,是考虑到目标公司能为自己带来收益,如果公司的收益大,收购价格就会高。所以根据公司所能带来收益的高低来确定公司的价值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评估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被预测,并能基本保证预测收益数额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二是与企业获得未来预期收益相联系的风险也能被估量,并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根据。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时,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

四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选择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并购所需的资金。并购企业在并购融资前应对各种并购融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从企业并购融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并购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动用自身盈利积累进行并购支付。但是由于并购活动所需资金数额往往非常巨大,

而企业内部资金毕竟有限,利用并购企业的营运现金流进行融资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内部融资一般不能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渠道。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

1.债务性融资。债务性融资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筹措并购所需的资金。这种方式主要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向社会发行债券。债务性融资成本较低,且能保证所有者的控制权,并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且影响以后的筹资能力。

2.权益性融资。权益性融资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股票和换股并购。(1)发行股票。企业运用发行新股或向原股东配售新股筹集的资金作为并购支付交易价款。这种增资扩股的形式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但会稀释股权,对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股息用税后利润支付,增加了企业的税负。(2)换股并购。并购企业以本身的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付给被并购方。根据换股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增资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等。换股并购可避免大量现金短期流出的压力,降低收购的财务风险,而且换股并购不受收购方和目标公司规模大小的限制,使并购更容易完成。但会改变并购双方的股权结构,因此需要在新发行的股份数与控制权地位之间做出权衡取舍。

通过权益性融资融通的资金,构成企业的自有资本,不存在到期偿还的问题,且数量不受限制,并能增加举债能力,但成本高于负债性融资。

3.混合性融资。混合性融资同时具有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的特点。最常用的混合性融资工具是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1)可转换债券。即发行公司向其购买者提供一种选择权,可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按某一特定价格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可转换债券的报酬率一般比较低,可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当可转换债券转化为普通股后,债券本金就不需偿还,从而免除了企业还本的负担。当债券到期时,如果企业股票价格高涨,债券持有人要求转换为股票,会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如果企业股票价格下跌,债券持有人会要求退还本金,就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支付压力,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同时当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时,企业股权会被稀释。(2)认股权证。认股权证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照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的普通股票的选择权凭证。并购企业发行认股权证既可以达到筹资和用于置换目标公司资产的目标,也可因此延期支付股利,从而为公司提供额外的股本基础。但如果认股权证持有人行使权利时,股票价格高于认股权证约定的价格,会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同时股权会被稀释。

在实际确定融资渠道时应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如果并购企业自有资金充裕,动用自有资金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企业负债率已经较高,则应尽量采取权益性融资而不增加企业负债的融资方式。但如果企业未来前景看好,也可以增加负债进行融资,以保证未来收益全部由现有股东享有。

五合理确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支付是完成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亦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践中,企业并购的出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出资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即并购企业利用现有资金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权。这种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简单迅速,直接达到目的,可确保并购企业的股权被稀释和控制权被转移。但现金支付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一般适用于势力强、财力充足的企业。2.换股方式并购。换股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将目标公司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成本公司的股权,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换股支付不会挤占营运资金,且可为并购企业节约大量的现金流,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由于是以股票换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这样可使原目标公司股东与并购方共同承担估价下降风险。同时使目标公司产生延期纳税效应,并可分享并购公司价值增值的好处。但换股并购会改变并购双方的股权结构,收益会被稀释同时产生交易风险等。

3.混合并购方式。即并购企业的出资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采用混合并购方式可将多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如果搭配得当,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即可使并购方避免支出更多现金,以造成企业财务结构恶化,亦可防止并购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控制股权转移。

第11篇

本文作者:张颖工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体系的建立相对较为滞后"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不够规范,还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遵循"首先没有制定完整的内部财务制度,会形成很多财务漏洞,例如成批领用保洁维修用品,没有做二级台账,临时停车费监控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管理环节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由于会计基础薄弱,没有按照会计科目及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分门别类设置明细账科目,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利于公司真实准确的向业主客户反映各种收费的使用情况"第三由于内部控制不严,还造成企业资金流失或循环不良,例如经营性收人很多是现金收入,有些企业就将这部分资金搞成预算外资金,形成/小金库0;或者对应收款的催收不得力,造成应收款项越积越多"2.成本费用管理不到位"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工成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在60%以上,常见的是通过部门来核算工资,区分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但实际上,物业公司不同岗位的特点也不同,很难通过一个模式来考察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例如,清洁岗位和维修岗位就有较大的差距,清洁岗位可以通过日清扫次数、面积等指标来考察单个人工的工作效率,而维修岗位的每一件工作各有特点,难易程度,工作量等都不易简单确定,增加了考察工作效率的难度"很多物业企业并未对这些方面加以关注"另外,随着物业设施科技含量和专业性能的增加,以及业主对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需要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一些小修工程也需要请专业的工程队来施工,这部分传统意义上的间接成本对公司成本分析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生产有促进作用的间接成本,而是与某些直接成本不相容,或者说是有替代作用的,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增长迅猛,企业需要仔细考察外包与自己服务两种方式成本多少,是否应当把更多的项目外包出去"3.财务人员水平较低"物业公司不仅有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还涉及大量库管、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有些中小型公司的财务人员水平较低,仅仅满足于日常核算,能够完税,月末出报表,不具有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很多库管及收款员身兼多职,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无法主动遵守财务人员基本规范"

提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对企业经济行为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制度不全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要求,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逐步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审批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费员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办法等等;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考核指标;财务部门应对小区台账、日常财务资料进行核对;对小区的收人进行检查监督等"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牵制制度,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使物业管理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强对成本的管理1、强化成本观念"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直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的管控非常重要"但是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对成本有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引证出是否有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企业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成本是如何发生的,每个人都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降低成本的核心办法就是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与经营者、管理者一致,而管理层则需制定正确的策略,科学的考核方法,努力激励员工"另外,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引导好一些观念的修正,如企业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让财务人员承担控制和改善财务绩效指标的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会计记录得出指标数值,当看到指标完成情况时,已经是前方一系列工作完成的结果,而财务人员并不清楚前面一列各环节中成本如何发生,归属如何,归谁负责,占多大责任,对后续或其他成本会产生何种问题以及影响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只能是单纯地就数字研究数字"财务人员要研究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关系,积极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经营部等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把其他部门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管理上的管控"2、加强预算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0,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资源配置的标杆与准绳,全面预算主要由营业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对于物业企业来说,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其每年应着力制定的预算"全面预算应当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阶段性,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设计资产、负债、收人、成本、费用、利润等核心指标"全面预算应当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落实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达到对企业全部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3、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方法"随着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差异化服务的增加,间接成本在物业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但这些间接成本并不是与企业所有服务项目都有关系,而只是与部分特点项目发生关系,大部分的间接费用服务于维修和保安方面"例如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科学有效的归集到产品中去"通常的物业管理包含保洁、绿化、安保、维修、经营等几个主要服务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这几部分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物业企业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工费、动力费、材料费、外包维修服务费、折旧费、办公费"物业企业的成本对象是以有形的服务合同为载体,以无形的服务把成本分配给各成本对象,在作业成本计算时可以将成本库归集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成本作业法可以将间接费用准确的分摊计入成本,有效对投人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及分析,将企业整体作业流程理顺"(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财会人员从事会计职业的根本"包括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同时要引导财会人员加强自学,努力钻研业务"财会人员要经常学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制订的财务管理办法,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物业企业的行业特点,熟悉自己企业的经营流程,能够参与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职能"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今的财务工作几乎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所以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也需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网上支付、网上报税及各种财务信息查询"即便是库管员和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也需掌握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记录、汇总、传输数据"

第12篇

作为国家财政制度之一的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始于国家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并以之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财务制度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制度也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

制度的建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和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抛弃制度中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形成行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经营体制,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就体现了旧的企业财务制度与新的企业财务制度的碰撞,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深水区,“四个全面”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旧的企业财务制度早已不适应时展变化的要求,不适应经济主体潜在的对经济利益的需求。所以,从基础财务理论出发,影响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一)企业财务制度要求的改变

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经济体制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亦应因时而变。在旧的企业财务制度中,普遍认为“统收统支、统付盈亏”的财务制度并未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筹资、投资和营运做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明确准则规定。而企业财务制度就是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这就迫切要求企业财务制度应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其内容涵盖方面,要求渗透入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的转变是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刻探究,已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

(二)企业财务制度功能的变化

在旧的经济体制制度之下,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是监督企业按照国家的生产计划来制定相应的企业资金需求计划,并按照成本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按照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而得出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主要是监督。然而,在新的经济计划要求之下,现代的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企业拥有财务管理上的自主权――筹资自由、投资自由和经营自由。此时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财务制度功能的变化要求企业财务制度要审时度势,进行制度创新,以保护企业的权益,为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这是企业进行财务制度改革的动力源泉。

(三)经济制度变化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经济制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划分,而财务制度是其宏观经济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从一定角度反映经济制度的变化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新的影响,在内容和功能方面要做出相应调整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发展是影响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变化发展会引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财政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都会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二、对我国财务制度改革的展望

(一)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体变化

主体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第一要务人。它必须及时的了解市场经济信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政府的职能应实行阳光执政,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权,避免权力过度的集中而影响事情解决的效率,要通过制度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不过多的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切实保障权益本身。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扩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主经营权,在具体细节上――如企业投资、企业筹资、企业经营和财务重组等微观层面上的内容也应适应经济发展变化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以进行制度创新。

(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涵盖范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