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不耻下问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10:2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不耻下问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耻下问的故事

第1篇

有一位女患者,因长期缺乏营养和身体的损伤,闭经达12年之久。加上身体状况特别差,治疗起来极为棘手。郭教授试着用中药加小剂量的西药,调理一个多月患者就来月经了!

杨女士因为刮宫后子宫内膜特别薄,薄得月经前B超检查时只是一条线,即使是怀孕了也不会坐住胎的,后来经郭教授治疗,顺利怀孕了;怀孕后又为她整整保胎5个月,最后母子平安。

还有媒体广为流传的赵女士的故事。赵女士连续三次做试管婴儿都失败了,郭教授认为黄体功能不健是导致试管婴儿失败的原因,采用中医健胃、补肾、养血的方法,整体辨证地调整,结果赵女士生了一个胖儿子。

中医是一个重实效的医学,疗效说明一切。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好中医呢?郭教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解答。

勤于琢磨 善于总结

郭教授没有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其治病的手法和风格不靠家传,完全是自悟。他高超的医技与他爱琢磨有很大的关系。

郭教授每天下班回家后,喜欢把这一天诊治过的病人再在脑子里过一遍,结合白天发现的问题,看一些书,查一些资料,想一想如何治得更好。

郭教授曾用一个方子治疗子宫出血的病人,其中生蒲黄用到30克,用上后,病人出血很快就止住了。这给了他启示,大剂量的蒲黄有收缩子宫而止血的作用。郭教授记下了这张处方,再有类似病人时,他又用这个方子来治疗,果然效果又很好。郭教授在门诊和病房中观察了几百个月经周期,成熟后就固定下来使用。

郭教授创制的三步贯续疗法也正是他重视女性的生理特点、反复琢磨、不断总结的结果。这种思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近30年,使相当多的人受益。

跳出古人名言的约束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对于古人的一些名言,是很少有人敢于对这些名言提出质疑的。郭教授认为,古人的名言并非圣言,也要因时因地来看,比如宋朝医家朱丹溪曾提出“妇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古时的女性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经常吃些温补药,所以易出现“阳有余”。但郭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现代的女性因为工作和家庭,负担较重,她们和男性一样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容易受寒邪侵袭,再加上女吃冷饮,所以阳气受损是常有的事。此外,成年女性大多有小腹发凉、大便不好、手脚冷、鼻尖凉的症状,寒象很明显,应该说是阳亦虚。

郭教授在临床上多采用温通化湿的方法来治疗慢性盆腔炎,多能在1周左右起效。他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及输卵管不通的药物组成也与众不同。

朱丹溪讲黄芩白术是安胎之妙药,不知从什么年代起,黄芩白术变成安胎的圣药了,目前就安胎而言,不管病情如何,每方必用黄芩白术,而且配伍应用。郭教授却不这样看待黄芩。本院一个博士的夫人怀孕了,服药后老是腹痛,后来找到郭教授,开了一张方子,就好了。这个博士与郭教授一起吃饭时,博士对郭教授说:“郭老师您的方药真是好,我老婆吃了之后就不疼了,实际上就差一味药。”郭教授笑着说:“是黄芩吧!”

对于妇科的一些常见病,一般人都讲究填补肾精,忽视脾胃的调整,郭教授在临床中把脾胃的作用提高到和肾一样的程度,这也是他与其他医生的不同之处。

不耻下问 善待病人

郭教授喜欢不耻下问,他说周围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在自己进修产科的医院,管助产士们叫老师,搞得助产士们很不好意思:“您都是大大夫了,怎么还管我们叫老师。”郭教授回答说:“在中医方面我比你们强,但在接生上你们的确是我的老师。”他这种谦虚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很好的人缘,每次他向别人请教时,总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作为年轻人勤学勤问很容易,但作为已有名气的专家,真正做到不耻下问却并不容易,郭教授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闭经这个病是很多人不愿碰的,因为很不好治,治不好又丢脸。但郭教授遇到前面提及的闭经12年的患者时,十分同情这位病人,并体谅到这个患者还没有结婚,虽然也不能保证治好,但是心里觉得不能丢下不管,应该努力试一试,于是就有了那个让人惊讶的结果。

对于子宫内膜最薄患者的保胎,郭教授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不过,他每天去看她,却总是先看别人一遍,最后再问她病情,安慰病人说没事没事。

郭教授深知不孕症患者的痛苦,他们大多看病时间长,经济花费大,精神上也很痛苦。医生不能给病人增加心理负担,而是应该给患者吃定心丸;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给患者省钱。基于这样的认识,敦教授每次开贵重药时总是掂量来掂量去,询问病人能否承受。他对病人的体贴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信任,也为取得满意的疗效打下了基础。

第2篇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我们每个人啊,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呢,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你心中的偶像是谁呢?夏昆,你心中的偶像是昆虫吗?

生:我心中的偶像是周杰伦。

师:周杰伦是他的偶像。歌

唱得那么好,还能自己作词,自己作曲。

生:我的偶像是成龙。

师:成龙是他的偶像,武功高超。你是崇拜他的武功吗?

生:我还崇拜他经常给灾区捐款。

师:成龙不仅是功夫明星,还是慈善家,著名的慈善形象大使。德才兼备的成龙是他的偶像。你的偶像呢?

生:我心中的偶像是爱迪生。

师:为什么?你举几个例子说说,爱迪生发明过什么?

生:他发明过电灯。

师: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发明,恐怕灯火辉煌的光明会推迟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我们就会仍然生活在黑暗当中。他崇拜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生:我崇拜湖人队的科比。

师:科比?我不了解,你介绍一下。

生:他是湖人队的一名猛将,算是后卫。

师:他是什么明星?

生:篮球明星。

师:他崇拜科比。同学们,你们有的崇拜歌星,有的崇拜功夫明星,有的崇拜发明家,有的崇拜球星。今天啊,孙老师推荐一位你们必须崇拜的人,谁呢?

二、谈论孔子,聚焦人物

师:(板书:孔子)你了解孔子吗?为什么要崇拜孔子呢?你不了解他怎么崇拜他呢?

生:因为孔子在55岁时周游列国,他的弟子有3000多人,最出名的有72人。

师:孔子,一生培养了3000多名弟子,72位贤人,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是伟大的教育家,我们要崇拜他。

生: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师: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什么文化呢?是儒家文化。孔子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所以,我们要崇拜孔子。还有吗?

生:我还知道,孔子是个

思想家,他是全球十大思想家

之一。

师: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思想家呢?就是他产生出来的想法和思想能影响一个民族,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他的思想影响着几千年后人的行为。

师:正因为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思想家,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和创始者,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孔子,崇拜孔子。从哪些渠道了解孔子呢?你们知道吗?孔子离我们那么遥远了,我们从什么渠道了解孔子呢?你说。

生:我们是从《论语》这本书里了解孔子的。

师:真好。《论语》这本书(手指屏幕)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整理出来的。把孔子生前和弟子们交流的语言记录下来,记录了孔子的语言,就是记录了他的思想。2005年,我到英国去考察,住在旅馆里面,发现旅馆床头柜上有本厚厚的书,一看是《圣经》。问服务员,服务员说这本《圣经》是送给每一位住店的旅客的。西方人几乎每个人都读《圣经》。西方有《圣经》,我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圣经”呀?有!我告诉你们,《论语》就是中国的“圣经”。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读我们自己的“圣经”。今天这堂课,孙校长就和同学一起走进我们中国的“圣经”――《论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开学

典礼”

师:当当当,孔子学院的钟声响了,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在孔子学院的杏树下,静静地等待他们的老师――孔子,来给他们做开学典礼的讲话。只见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弟子们,向他们讲了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讲完这三句话,用眼睛看了看下面的弟子。有的弟子朝着孔子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笑意;有的弟子眉头紧锁,不理解老师讲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看到大家不同的表情,微微一笑转身走下讲台,走回他的书房。弟子们等孔子走了,就纷纷议论起来。一个叫子禽的弟子问子贡:“子贡呀,老师开学典礼讲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子贡也问他的同学颜回:“颜回啊,老师为什么在开学典礼上只讲这三句话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讲的这三句话。跟老师读这三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起。(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生:(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请男同学读一遍,子

曰,起。

(男生齐读)

师:这三句话的意思,你们懂吗?不懂的和同桌讨论讨论。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相互讨论)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这三句话的?谁来交流?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觉得是,学习以后温习,是件很快乐的事。

师:第一句,这是他的理解。第二句呢?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师:“志同道合”这个词说得真好!第三句呢?你来。

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我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做法吗?

师:说得真好!三句话理解得很好。我们再读一遍,好好体会一下,子曰,起。

(生齐声朗读)

师:古代的“学”字和我们今天的“学”字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看看古代的“学”字怎么写。(板书:■)这是一只手,这是另一只手,这两个叉代表知识和智慧。一个长长的东西把下面遮住了,遮住的是什么呢?你们看看,下面像什么?

生:像一个在读书的人。

师:像一个儿童。孩子的头呀都是大大的,告诉我们什么呢?小孩子生下来,是有东西把他盖住了,蒙蔽住了,所以我们讲小时候的儿童叫蒙童,小学教育叫启蒙教育。要教孩子们学什么呢?要教孩子们一只手伸出来去接受知识、智慧和做人的道理,一只手学着把盖着的东西掀掉。这就是古人之“学”。(一边指着板书做手势,一边讲解。)古人把学哪些东西都称为“学”呢?你猜猜看。

生:古人不仅学知识,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你不知道的,都是学。

师:生下来,学吃饭是学,学走路是学,学做人是学,学骑车是学,学游泳是学,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学语文,学数学,对不对呀?所以这个“学”,是广义的学。我们读一读。

生:(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他的弟子子禽不赞同老师的观点,他急急忙忙跑到孔子书房和孔子探讨起来了:“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学习是很快乐很喜悦的。可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子禽认为,经常学习、经常温习是非常苦的事,非常枯燥的事,非常辛苦的事。你同意孔子的观点还是同意子禽的观点呢?你们讨论讨论,看谁能说服谁。

(生相互交流)

生:我觉得孔子说得对。因为学习完了就复习,这样考试的成绩就能提高,自己能够扎实地学到知识。

生:我的观点是孔子说得对,我们学习后按时温习,长大了就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生:我的观点是孔子说得对。我们可以联系到一句话就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之后,你就懂得第二层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学习之后的复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师:哎呀!(脸上略带笑意)这真是个小孔子。他把这句话和后面一句话联系起来了,为什么学习经常温习很快乐呢?因为温故而知新,能够知道新的东西,能够做老师了,就是很快乐的。快乐在哪里呢?我们接下去看第二句。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有朋友从远方赶来,就感到特别快乐呢?说给我们听听。

生:有朋友从远方来,有共同话题,就可以共同讨论、共同交流,这是很快乐的事。

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会跟你交流什么呢?

生:交流一些自己生活上的问题,学习上的事情。

生:既然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么他们两人的习惯是一样的,他们交流的是同一个话题。

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说习惯一样,是什么一样?

生:有相同的兴趣爱好。

生:性格比较相同。

师:还有什么相同?最重要的相同是什么相同?

生:他们的志向相同。

师:等你有了学问之后,你就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那么远的远方赶来和你交流。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志向,没有追求,你的人生就不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再把这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

师:要学习啊!学习是快乐的,他会给你带来朋友。第三句,女同学齐读。

(女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比较难理解的,是什么?

生:愠。

师:“愠”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比较难懂。

生:我觉得“愠”是生气的

意思。

生:我觉得“愠”是怨恨的

意思。

师:那“不愠”呢?

生:“不愠”是不生气。

师:心中生气,心中怨恨。所以它是什么偏旁?(板书:愠)

生:竖心旁。

师:温习的“温”,三点水改为竖心旁。跟人的心情有关系,心中生气,心中怨恨别人,叫“愠”。前一句中的“说”,同今天的“悦”,(板书:悦)“喜悦”的“悦”一样,也是竖心旁。学习是个人的事,心中喜悦,都是反映人的心情的,所以是竖心旁。

师:哎呀!子禽又去问孔子了。“老师,你整天叫我们学呀学呀,我们学得有本事了,学了一身的学问了,可是人家不用我们。你游历了多少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君主都不用你,都不懂你,都不理解你,你还叫我们心中不生气,不怨恨人家,我做不到。人家不了解我,人家不重用我,我就要生气。”你同意谁的

观点?

生:我同意孔子的观点。

师:说说理由。

生:最后一句“不亦君子

乎”,意思是“不也是君子的做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不生气就是君子的做法。

师:如果生气呢?

生:如果生气了就不是君

子了。

师:如果生气的话,就还没达到君子的境界。一个君子,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重用自己,仍然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不生气,不怨恨,这是君子的境界。很高很高的,一般人都做不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人生的崇高境界。我们要向往之,追求之。我们一起把第三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

师:看到了吗?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内心喜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生气,也是要内心平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快乐。(板书:乐)这三句话都是教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生:这三句话是教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

师:说得好!

生:我觉得这三句话是教我们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

生:我觉得是教我们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生:教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

师:正直的、快乐的、乐观的人。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开学典礼讲的三句话,要教我们学习做人。他没有讲语文,没有讲数学,他讲要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快乐的君子,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才是儒家文化最根本之所在。大家背一背,好好体会体会。

(生放开声各自背诵并齐声背诵)

师:我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不仅讲要做怎样的人。你看孔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看谁有发现的眼睛。孔子的这三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这三句话都很

精练。

师:精练!这是孔子语言的一大特点。你真了不起,你能看出精练,我能看出你内心思想精辟,精练!真棒!一句话顶一百句,这就是孔子的语言。

生:孔子的语言很押韵。

师:呀?你从哪里能看出

押韵?

生:“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师:你真了不起呀!“说乎、乐乎、君子乎”,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的,你的乐感特好,你读给大家听听,把这个韵读出来。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多好啊,有音乐感!孔子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

生:孔子的语言对仗,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

师:从哪里能看出对仗呢?

生:“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以及他的结尾“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师:这三句话都有一个共同的句式:“不亦……乎,不亦……乎,不亦……乎”,这是孔子语言的特点。(板书:不亦……乎)“不亦……乎”,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不也是君子吗?都是什么句式?反问的句式,排比的句式,语言多么富有文采,读起来特别容易记住。你发现还有什么特点?

生:孔子的语言结尾常常加上“乎”“也”等字。

师:古人的话有“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语气词,所以讲话时,用上一个语气词,能加重你的情感。《论语》是孔子和弟子对话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口语化的语言很有生命力哦!我们再一起读读,把孔子的语言一起读出来。

(生齐声朗读)

四、对话交流,体悟“学习

之道”

师:是呀,孔子的开学典礼虽然只讲了三句话,可这三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这三句话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这三句话影响了全球人,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所以说《论语》是中国的“圣经”!

师:当当当,孔子学院的钟声又响起来了,新学期的第一课开始了,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孔子来给他们上课。高大的孔子稳步走入教室,走到讲台前,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学习之道。(板书:学习之道)“你们从四面八方投奔到我的门下都是来干吗的呢?都是来向我求学问的,向我求道德的。怎么学习呢?今天第一堂课就和你们讲学习的道理、学问的

道理。”孔子在黑板上出示了五句话。

(课件出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师:这五句话都是围绕着“学习的道理”来讲的。你对哪一句话特别有体会?

生:我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理解。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们班有49个学生,48个同学都是我的老师,他们各有各的优点,我要吸取他们的优点,改掉自身的

缺点。

师:你真了不起!把你的名字告诉大家。

生:我叫赵润澜。

师:润澜,润澜,当代的孔子,小孔子。(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这叫三人行。润澜,他叫什么名字?(指着其中一生问)

生:他叫查博诚。

师:他身上有什么优点可以让他做你的老师?

生:他很聪明也很机灵,还有幽默感。

师:他很聪明也很机灵,还有幽默感。“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不对呀?

生:是的。

师:他叫什么名字?(又指着另一生问)

生:他叫缪景昊。他的奥数学得非常好,有一股钻研的

精神。

师:奥数好,有股钻研精神,这一点可以做你的老师?

生:是的。

师:他们是不是十全十美的呢?有没有“不善者”值得你反省和改正的呢?

生:我觉得缪景昊有一点调皮,我有时也调皮。

师:这一点要“其不善者而改之”。查博诚呢?

生:查博诚有时候粗心大意,我有时候也会。

师:她从别人身上看到了优点和缺点,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板书:择)润澜,当代的小孔子,掌声送给他们。(师生齐鼓掌)

师:真好!对孔子的语言领会得那么深刻。我们把润澜有体会的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润澜对这句话有感受,你对哪句话有感受呢?

生:我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感受。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学习了不思考那我不就危险了吗?思考了不学习,脑袋也危险了。

师:“罔”是什么意思?

生:迷惘。

师:迷惘,糊涂,学习了但你不思考,那不就稀里糊涂吗?只思考不学习,你的脑子变得怎么样了?

生:变得危险。

师:为什么只思考不学习就变得危险呢?

生:我们会容易受骗。

师:整天在家想啊,翻过来想这个天掉下来怎么办呢?转过去也在想这个天掉下来怎么办呢?整天在思考天掉下来怎么办?你们说天会掉下来吗?

生:(齐)不会。

师:这叫杞人忧天。为什么他会担心天会掉下来呢?因为他没有知识,他不学习,对不对?所以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了,就会杞人忧天。学和思要结合,缺一不可。(板书:思)

生:我对最后一句话有感受。“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师:子贡问老师,您怎么知道这么多呢?您是天才吗?孔子说:“非也,非也。”不是,不是。“我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好古”是什么意思?

生:喜欢古代的文化。

师:“敏以求之”呢?

生:敏捷而勤奋地学习。

师:子贡懂了,原来他的老师“好古”,(板书:好古)喜欢古代的文化,所以才那么有文化思想。你是“好古“还是“好今”呢?(板书:今)

生:我认为两个都要喜欢。

师:请讲理由。

生:要了解古代的也要适应现代的。

师:他和孔子一样的经典、精辟。要了解古代,也要喜欢

现代。

生:要“好古”,古代文化是传承下来的,是经历过历史风霜的,是不朽的东西,所以要“好古”。

师:古代的文化是大浪淘

沙,留下来的全是精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考验,怎能不“好古”呢?你是“好古”派的小孔子。

生:我“好今”,但也“好古”。“好古”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是礼仪之邦,现代有些人没礼貌。我“好今”,就是要学习当今的科学技术,做一个既有礼仪又有知识的现代人。

生:我们通过古代的文学,了解许多古人的经验;也要“好今”,我们要与时俱进。

师:你还喜欢哪句呢?

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到知识要温习一下,才能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

师了。

师:你能举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例子吗?

生:考试的时候,必须要好好复习,一边复习,一边还要理解老师没有讲解到的知识。

师: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可以领略新知识。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你也可以做老师了。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论语》,今天我们再学叫“温故”。小的时候我们学过的知识,到了大学之后再去学,这叫“温故而知新”。这样,你就可以做我的老师了。(板书:温)把剩下的最后一句读一下。

生:(齐)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师:你们尝试一下“不耻下问”。

生:“是以谓之文也”的“谓”是什么意思?

师:“谓”是称呼的意思。

生:“耻”是什么意思?

生:耻辱的意思。

生:“敏”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好学的意思。

师:“是以谓之文也”,“文”是什么意思?

生:是有文化的人。

生:“文”是一个人的称号,那个人叫孔文子,是孔子的学生。

师:(脸上略带欣喜)哟,你懂得不少。有一个故事,魏国有一个大官,叫孔圉,他去世之后,后人给了他一个称号,称他为“文”。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叫“下问”。(板书:问)你有过“不耻下问”,向别人请教过吗?

生:在体育课上我们学习跳远,男生比女生跳得好,女生向男生请教怎样能跳得远,有什么技巧可以告诉我们。

师:这叫“不耻下问”?还有没有?

生:四年级时,有一道数学题,别的同学都懂了,而我不懂。我问了杨宇凡同学,杨宇凡仔

细解答我的问题。这叫“不耻

下问”。

师:向同学问是“不耻下问”吗?也不是。向谁问是“不耻下问”呢?

生:平时我喜欢拼航模,我比弟弟拼得好,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怎么都没弟弟拼得好,于是我向他请教。

师:向弟弟问,向幼儿园小朋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样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难为情,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样才叫“不耻下问”。这才是有学问的人,有品行的人。所以我也经常向同学们请教,因为你们“温故知新”,因为你们“三人行”中也有我的老师。孔子的语言真的要好好品味呀。

五、背诵吟唱,品味升华

师:孔子的语言、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他的语言化成了名言警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语言变成了成

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温故知新”。具有思想魅力的语言,具有文采的语言,才能穿越时空,代代相传,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我相信,只要我们人类延续下去,孔子的话将会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样经典的语言不要读吗?不要诵吗?大家来背一背,诵一诵。

(生先各自背诵,师生再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背诵。)

师:今天学习了“学习之道”。学习要喜‘好’,要有选‘择’地学,学习要有‘思’考地学,学习要经常‘温’习,要不耻下‘问’,要快‘乐’地学习,这才是――学习之道。(边说边手指板书)孔子的语言穿越时空,孔子的语言温暖着我们,孔子的语言不仅要吟诵还要传唱。让我们在美妙的《论语》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让我们世世代代诵《论语》、唱《论语》吧。给大家听首歌。(课件出示歌词)

(生跟着音乐一起哼唱,第二段生拍手跟着音乐唱。)

师:我们全球人都要做孔子的粉丝,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崇拜孔子,学习孔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下课。

【教后所思】

我在课前曾绞尽脑汁地想小学生的《论语》怎么上,踱过来踱过去地想――难!为什么?因为孔子和弟子的交流是只言片语,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深奥、久远。让孩子们学,孩子们觉得枯燥,觉得你在讲大道理。我也不可能像于丹那样站在讲台上讲《论语》故事,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那是成人学的,我不可能让孩子坐在下面听我讲40分钟,所以我教儿童学《论语》有这样几个理念:

1.教学一定要有情境。把孩子们带到远古的孔子学校情境当中去,所以我就创设了课堂上的“当当当”的钟声,创设了“开学典礼的情境”,创设了“孔子第一堂课――学习之道的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情境当中,孩子们就不觉得枯燥了。

2.要让孩子和孔子对话,和《论语》对话。教育专家崔兰老师说,新课标当中有个理念就是“对话”理念,文本对话就像是和《论语》对话,和孔子对话。所以要让孩子们向老师提问、探讨、辩论。对话过程中是“好古”还是“好今”呀?有“三人行”上台表演的对话,还有问题式的对话,这种对话有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多种形式的对话,让他们和孔子对起话来,这样的教学他们才感兴趣。

3.语文课要上得像语文课,《论语》课不能上得像讲大道理的课。语文的因素在哪里呢?语言文字上的推敲和品味。例如:“不亦说乎?”“说”和“乐”的区别在哪里呢?“说”是内心的喜悦,“乐”是由内而外的快乐。有朋友来了,脸上要表现出快乐的神情,老朋友来了,握手,拥抱,请到我家里做客,要快乐。“愠”是什么呢?“愠”是内心的怨气、内心的怨恨,一个君子,不仅内心没有怨恨,外在的也没有怨恨,这才是君子。孔子的语言“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中这种“不亦……不亦……不亦……”是口语化,就像和孔子面对面对话一般。《论语》是把孔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把孔子精练、经典的口语化语言记录下来。

为什么我要上《论语》课?现在我们说的词汇是谁给我们的?我们的先人――孔子。“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孔子给我们的语言,我们可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宗啊!不能忘记中国文化的源头啊!源头在哪里?在《论语》,在《道德经》,在孔子、老子。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叫《清明》,什么叫“清明”?天明地清叫“清明”,标题叫“慎终追源,热爱生命”。前年,中央电视台还有一档节目是用老子的《道德经》来贯穿中国文化的魅力,只要有人存在,老子、孔子的语言将代代相传。我们今天不仅要“好今”也要“好古”,回到语言的源头,学习那么经典、那么美妙、那么温暖的语言。

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是什么?是把我们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从《论语》传起,从孔子传起。

第3篇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的事情却不绝于耳。有家报社曾做过调查,信用危机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15%。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试想,生活在一个无信用的社会中,你的眼睛还可以相信谁?衣食住行,你在消费之前必须确认:这些是否是假货?商家上否在“宰”你?诚信对商家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信”万万不可抛弃,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企业如何才能驰骋商海、睥睨商界、纵横无敌?诚信原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条。试想一家企业靠不正当手段固然会带来短暂的“成功”,对于顾客却是灾难。不讲诚信,大搞欺诈行为,商品以次充好,终于失去一切,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的诚信最终靠员工的诚信来维持。对于开发部的工程师,我想诚信首先在于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的勇气,才能不断增进知识,使设计的产品更出色。其次是对上级的任务按时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做到,必将影响生产、销售一系列环节,损失就大啦!如遇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每个员工经常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到位,我们的企业竞争力必定大增,不断取信于民,财源滚滚来。

“诚信”是做人的“资本”,“自古修身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

诚信对人,诚信自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第4篇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的事情却不绝于耳。有家报社曾做过调查,信用危机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15%。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试想,生活在一个无信用的社会中,你的眼睛还可以相信谁?衣食住行,你在消费之前必须确认:这些是否是假货?商家上否在“宰”你?诚信对商家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信”万万不可抛弃,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企业如何才能驰骋商海、睥睨商界、纵横无敌?诚信原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条。试想一家企业靠不正当手段固然会带来短暂的“成功”,对于顾客却是灾难。不讲诚信,大搞欺诈行为,商品以次充好,终于失去一切,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的诚信最终靠员工的诚信来维持。对于开发部的工程师,我想诚信首先在于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的勇气,才能不断增进知识,使设计的产品更出色。其次是对上级的任务按时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做到,必将影响生产、销售一系列环节,损失就大啦!如遇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每个员工经常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到位,我们的企业竞争力必定大增,不断取信于民,财源滚滚来。

“诚信”是做人的“资本”,“自古修身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

诚信对人,诚信自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第5篇

一、潜移默化,激起爱问的火花

1.在言谈交往中启发。教师对学生要有“情”,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可敬又可亲”的感觉,愿意跟老师交往,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或不懂的问题跟老师说。我常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和学生交谈,结合他们的兴趣,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喜羊羊和灰太狼》里到底有哪些羊?哪只羊经常被灰太狼抓住?”“爱迪生是哪国人?他发明了哪些东西?”“昨晚乒乓球赛中男子双打谁赢了?”……无所不谈,无所不问,有我问他们的,也有他们“考”我的。期间,我还时不时地插上一句:“今天学的课文,还有什么地方我们需要讨论一下的呢?”……在这样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问得积极,讨论得也热烈。学生爱提问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培养了起来。

2.在课堂教学中诱导。要尊重学生,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充满鼓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无所顾忌,才能思维敏捷,思路畅通。在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一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重阳节是几月几日?”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都不知道?”“今天早上的晨会课上老师不是刚说过吗?”……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我发现本来就很内向的她,此时脸更红,头也垂得更低了,两只小手不停地在胸前摆弄着什么。我想:如果此时的我还不赶快为她做点什么的话,也许这双小手以后将永远也不会再举起来了。于是,我马上走到她身边,用手摸着她的头,对她说:“没关系,老师愿意再说一遍,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并勇于去探索,最后都将不是问题。”虽然这话很轻,但我坚信:班内每个学生都能听得到;虽然这话很短,但它可能因此而挽救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她爱问的火花,同时,也是一次对全班学生的教育。

二、创设情境,扬起敢问的风帆

1.名言故事法。我常利用晨会或班队课,教学生一些名人名言,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给他们讲一些伟人不耻下问的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记得有一次班队课上,我刚讲完故事,就发现角落里有一只小手欲举却不敢,我马上喊了她的名字。在她提问结束后,我不忘奖励她一句:“提得多好,为什么不举手?你差点失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以后继续努力,好吗?”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我相信一定会换来这个小姑娘以后无数次的举手。于是,我趁势告诉大家:“你问,不是因为你笨,而是你要不断攀登。”以此消除他们不正确的“面子观”。

2.同学榜样法。身边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同学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同学中爱提问、敢提问的好榜样早已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于自己不敢问,只因为还缺少那么一点点勇气。此时,老师应赶紧抓住时机,给这些还在犹犹豫豫的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相信老师那亲切的言语,一定会让他们举起那颤巍巍的小手,说出心中早已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还可让同学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以期共同进步。

3.自我评价法。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保持并发扬,更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期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做他们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要他们相信:我能提问题,我能提好问题,我肯定行……在此基础上,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自评活动:自己只和自己比,先不要和他人比;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比,看看有没有进步……长期坚持,学生爱提问题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还可在“每周光荣榜”上评出“提问大王”冠、亚、季军。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奖项,对学生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荣誉,对全班同学更是一个鼓舞啊!

三、循序渐进,提高善问的水平

1.从教材中寻找。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就是要让他们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换言之,就是要让他们提有价值的问题,而不能信手拈来,随口而问。一些一看书就明白、稍一动脑筋就能想到答案的问题最好不要问,不然,会助长学生懒于思考的依赖心理。而教材则是学生寻找价值问题的源泉,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愿意做“有心人”,善于去挖掘、开发、引导、利用,里面就会有宝藏的。我班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看了《曹冲称象》后问我:“老师,有没有比曹冲想的更简便的方法?”我一愣,怎么今儿个跟古人“顶撞”起来了?但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吗?于是我趁势鼓励他们:“有!肯定有!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一定会想出比这更简便的方法来。如果我们能够想得出,不就说明我们比曹冲更聪明了吗?”他们一听自己有可能要比曹冲更聪明,这还了得!顿时乐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跑回教室,告诉班内其他同学,教室里的气氛也立刻活跃起来: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激烈地讨论着……终于,有一名学生说:“搬石头太重太麻烦,如果把石头换成一个个人,走到船上,然后再称人的重量,不是更简便吗?”……是啊,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提问吗?不,这是思索,是发现,是创造!

第6篇

——题记

心弦上的那道风景——好美!

她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在她的心中,教室的前门是为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敞开的,而后门则是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可以走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语文考试,她和我是同桌,我问她考试是否考得理想,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我有一大部分的题目都不会做。”望着她那双憔悴和渴望学习的脸,我顿时不知所措。

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对同学们来说,最羡慕我的莫过于我的成绩,然而面对想学习的她,我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帮助她的办法。蓦地,她问我:“怎样才能学好功课。”我语塞,眼里有些泪水。

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她。记忆犹新的是她向我微笑。

我和她的同学感情很好。在我热心帮她补习的情况下,她的成绩日益提升。从让人不起眼的35分到46分,从46分到53分,从53分到65分······哇噻,她令我对她刮目相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有了惊人的进步。

从此以后,无论是测试还是考试或是竞赛,她都能胸有成竹地说:“我把题目全部做完了!”对此,我为她高兴。

那天,学校召开散学典礼,我看见了她面对微笑地、毫不犹豫地从前门跨过——我在心中为她鼓掌!

或许,在你们心中,风景应该是美丽的,神圣的,但是在我心中这件往事是最值得欣赏的。为何?因为她从一个后进生逐渐努力变成敢于走前门的学生;从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变成敢于提问的学生;从一个怀有自卑心态的学生变成考试胸有成竹的学生,这、难道比那些风景还差吗?不,不差!有时候,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第7篇

这两天,福州市举办“收藏盛世鉴宝大会”,据说请到的是“央视・鉴宝”栏目的专家。我忽然想起了塞在衣柜角落的两块破碗,想去试试。老公轻蔑道:“你这破玩意儿不值钱,省省吧。”我不信。东西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这千载难逢的鉴定机会不容错过。周末,我拿报纸一包,揣着这两件宝贝去了。

到那地方,得知鉴宝需购票,每张“鉴定通票”价值100元,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张,然后找地方坐下,包里的两块碗就如同带去医院看病的孩子,排队等着工作人员叫号。

等的时间太长了。这时听到现场一位老先生对各个朝代的瓷器特点如数家珍,我对他崇拜不已,请他过来瞧瞧,他很乐意地接受了邀请。

我把叠在一起的两块碗打开给他看,他一看,便责备我:“怎么能把两件瓷器叠在一起呢?互相碰撞,会刮坏的。”我一听,赶紧把两块碗分开。他拿起一块破碗,说:“这块碗是古越窑的。你看,这外面褐色的是脏东西沁进去,里面的青绿色才是碗的本色,这色泽就是很难得的秘色瓷,起先只是传说,后来人们打开法门寺地宫才揭开了秘色瓷的秘密……”我听得非常紧张,为自己如此不识货而深感惭愧。老先生继续介绍“越窑”的特点。然后,他拿起另一块碗,两眼放光,道:“这是哥窑的瓷。”我更晕,忙不耻下问:“什么叫哥窑?”他细细解释,并说:“这如果是宋代的哥窑,至少价值千万,就算是明清仿制的也值不少钱……”这话听得我心惊胆战,很为自己竟是千万富翁而不自知大感不安:这太恐怖了,万一走出去被人抢劫、绑架了可怎么办?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来来往往等待鉴宝的人们,仿佛谁都有可能成为劫匪,就是面前的这位老先生也难保不会心生歹意。老公也立马神色紧张起来,把他一向很鄙夷的这两块碗包好,塞进包里,把包横挎在胸前。老先生又讲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收藏故事,我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心里只考虑一个问题:去打听一下,哪家银行的保险柜比较安全?

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叫到我的号了,带着宝贝进去,我把两张票交给旁边的小姐,她说:“如果要鉴定证书的话,一张400块。”

专家瞥一眼我放在他面前的两块碗,开口了:“东西没错。”我心狂跳。他看一眼刚才那位老先生鉴定为“古越窑”的碗,说:“这是隋朝的,但是破得太厉害,品相不好,有历史价值没有经济价值。”再看一眼被称为“哥窑”的碟子,说:“这是民窑的,乾隆年间的,不值钱。”三句话,30秒钟不到,200块钱就没了,这时间、这话语也忒金贵了些!

我也不要鉴定证书了,收拾起我的宝贝就走,老公再次把东西塞进包里,走出来,他放松原先绷紧了的脸,道:“现在,我感觉这包轻多了……”

忽然觉得以色列人的一句俗语说得很对:钱财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虽然幻想中的钱插上翅膀飞走了,但是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紧绷着的神经也放松了。

第8篇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十二班和七年十五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学期我的工作假话如下: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扎扎实实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多写案例随笔及教育故事.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德育工作争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全面对话。教学中求“熟、透、新”,能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有自己的特色。

我要能够对自己的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而且能够有所成就。

1、永葆真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也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邀请课的机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5、反思促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我会经常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进行深层的认识,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今后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第9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持久的探究欲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与创造成就有关的个性品质首先是对事物具有持久的探究欲。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内部心理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充满探究欲而充分投入自我,才能一丝不苟地、锲而不舍地力求获得新知识。

(一)课前导入激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前导入最常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听(讲)故事、电化手段创设情境、小竞赛等。诸多方法的巧妙运用,能够吊起学生的口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课中登台探趣。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读、思、讲的结合,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由学生引导学生去读书、去分析、去体会、去领悟,由机械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怀着充分展示自我语文学习能力的兴趣,竭力去探究。这样,探究欲不但不会削减,反而会越来越强,个性发展也同时得到深化。

(三)课后作业乐趣。作业是教师布置的,依次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习知识。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知识底数和接受层次的不同,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行设计作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完成作业就变成了见其乐无穷的事。

创新个性品质中,持久探究欲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抓住一个“趣”字不放,使学生一丝不苟地、孜孜不倦地、锲而不舍地探究新知识。

二、创设民主氛围,培养批判精神

独立性强,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这也是与创造成就有关的个性品质——创新个性。研究证明,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才能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究,才能自信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批判性地学习知识。

(一)不“惟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首先要尊重与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教材绝对正确的观念,允许学生怀疑甚至反对教材的观点。此时,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其敢于对教材质疑,然后师生共同利用工具书及相关资料释疑。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民主的氛围中被赞赏,师生关系在共同释疑中会更和谐。

(二)不“惟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首先要尊重与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教材绝对正确的观念,允许学生怀疑甚至反对教材的观点。此时,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其敢于对教材质疑,然后师生共同利用工具书及相关资料释疑。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民主的氛围中被赞赏,师生关系在共同释疑中会更和谐。

(三)不耻下问。教师个人的学识、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把自己抬到不恰当的高度,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不允许有知识传授模糊的地方。遇到“尴尬”之境时,不耻下问往往更能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对勤奋好学的创新个性在全班形成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实施挫折教育,培养顽强意志

现在的学生是父母“捧”大的,他们的心理素质因缺乏必要的磨练而显得十分脆弱。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还必须实施挫折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创设困难,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断面临新的困难,逐步从反复体验中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正的感受到学习新知识都会遇到困难,逐步从反复体验中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正的感受到学习新知识都会遇到困难。而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失去了老师的辅导,最初学生感觉茫然而不知所措,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自学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困难存在于个个角落,勇者使它望风而逃,弱者被它打得落花流水。

(二)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从多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寻找到成功的途径。这一过程中没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因为教师的表扬、鼓励会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兴奋剂。

第10篇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六年级:含清

第1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村官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草长莺飞,丝绦拂堤。走进烂漫的春天,演绎着春天的故事,我正如一粒种子,带者梦想,带着希望,将自己深深的埋在了农村这片广阔的田野中。

虽然我在大学毕业之前对农村有一定的了解,但让自己真正的面对农村的人、农村的事,去当一名村干部的时候,还是显得有点措手不及。有人这样形容我们——“走出大学校园,步入农家小院,不懂农业生产,不知干部咋当,只知小米饭香,不晓产粮艰难”,说的就是我们这些年青人。但既然选择了村官,走进了希望的田野,就应该有所作为。踏上了“村官”的岗位,我们也就成了一个农民,一个带着工资的特殊农民,只有有了这些务实的定位,我们才能消除浮躁心理,踏实的工作,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成绩。

我所在的**村是个600多人的人口小村。到村以后,我就努力接近群众,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实地进行调查,尽快地了解我村的基本情况,并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逐家逐户和群众谈心,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和政策。在收取医疗合作费中,因为村民对医疗合作的认识不够,并且费用较去年有所增加不少,一些村民不愿办理,我就和村委成员一起走村串户说服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使参合率达到100%。在换届选举中,选举时为了选出既对老百姓负责又能带领大家致富的好干部,我和点上的同志逐村进行一天选一村,中途不休息不吃饭,直至唱票结束。最让我高兴的是在这次换届中我被选为我们村的支部副书记。在组织群众抗旱中,面对五十年不遇的大旱,我和村民积极学习冬季抗旱知识,在第一时间修复机井,购置浇灌设备,组织可利用的一切劳力,成功打胜了一场抗旱保卫战.

工作半年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乡亲们淳朴的民风和农民固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果树老化,品种落后,粮食种植不讲科学,不讲品种,施肥不懂多元化,年年老一套,管理老办法,产量不高质量差,投入多收益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急待解决。作为村官,我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努力做科技兴农的带头人。我村正在发展养殖业,其中一家养殖户以前是兽医,家中养猪二十多头,我去了之后他给我说他想把猪场扩大,我就帮助他谋划如何规划建设,如何科学喂养,并以此带动了周围的农户,使全村的养殖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俗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目标就有方向,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我感到大学生村官是有用武之地,是能有一番作为的。我们要以我们的特殊身份吸引农民朋友;以我们的真情打动农民朋友;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农民朋友。我把自己扎根在农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深受百姓欢迎的新时代大学生村官。

最后,祝愿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欢迎各位领导、选聘大学生朋友们到我们**参观指导,谢谢!

第12篇

先说第一个故事。今年上海两会1月15日召开,16日一大早,手机爆响,某委办局新闻处长气急败坏地在电话里冲我嚷:你知道吗,你们某某记者写的是不实新闻。为什么不给我们话语权?为什么不采访我们职能部门?委员说的就都是真理吗?这位处长为什么发那么大火?原来我们报道了一位政协委员的建议,批评某段高速公路收费高。

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交通运输部和物价局都有具体规定,这位政协委员未必了解,我们的记者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其实,在报道政协委员意见的同时,也采访一下公路管理部门、相关行业,可能会表述得更准确。

讲这个事例,我是想说第一个感想:新闻,除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外,新闻还是公平和客观的。都说记者像战士、战士不打无准备之仗。做记者也是一样。

做有准备的记者、做全面客观的记者、做认真行事的记者,我们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决定着我们的成败荣辱。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决定着我们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有意写假新闻,往往是由于我们对所采访事件的不熟悉、不了解,或知之不多、不全面而造成的。

采访时经常听报纸同行说,某采访单位又找到我们报社了,说报道失实,其实我们的内容没问题,只是编辑在做标题时,为了夺人眼球,自己想了个“亮点”。

记者的采访过程,大都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时间短,又不专业,就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往往只能根据采访对象的述说或文字资料来采写稿件,这就容易出问题。所以说,在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只有尽可能地“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去采访。尤其是对问题性报道,当事双方都要采访到,尤其是存在问题的那方。相信只要我们尽可能地踏实、认真、勤勉,类似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第二个故事。2004年3月,中国首次下派工作组到河南艾滋村进行生活、生产、医疗等全方面救助工作。当时我一个人去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的艾滋村――文楼村采访,没有跟当地政府打招呼,自己进村、自己找艾滋病人……通过现场的采访,我发现,从免费救治、补助,到对艾滋孤儿的救助等等,很多都跟我曾经听到的差距很大,我真实地感受到政府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感受到政府从遮遮掩掩、回避到正视问题,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变化。在采访过程中我遇到一家报社的年轻记者,聊天时,他也多次感慨政府的巨大变化,但是他告诉我,这些正面的内容写稿时都用不上,因为领导这次给他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负面的内容。负面的东西要找总能找得到,他自己都承认,报道内容跟他这次来的感受有偏差。

从这个例子,我想说第二个感想:媒体业务部门中层的价值取向、职业操守、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媒体中层干部直接左右、影响一线记者的报道方向、报道角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导向。新闻媒体要重视对中层队伍,尤其是采编中层责任意识、公信力意识的培养提高。

中层干部在媒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作为媒体部门的核心力量,连接“头脑”和“四肢”,是中坚力量、是脊梁。但现在媒体中层往往更急功近利,为夺眼球、迎合受众,为收听收视率,形成“为了问题而问题”的报道观念,我觉得这是媒体的悲哀。

第三个故事,要从“尊严”这个词讲起。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汶川大地震时,在北川县城被压在废墟下三天的政法委书记张周凯。他15号被救出来,我16号到北川采访。到那里,人们一听来采访,就给我介绍这个张书记。他从废墟爬出来,直接就去了临时指挥部。我见到他时,他吊着一只胳膊,眼睛红得像兔子眼,一直没睡过觉,不善言辞,特别拼命地工作。

可是,从四川回来后,同事们说起网络红人,我发现竟然是这个张书记。因为网上称当他被埋第三天发现有人来时,高呼我是张书记。不但网民骂他,好几家大报没有实地采访也跟风炒作。其实后来调取了消防队拍摄的资料,证实张周凯并没有大呼“我是张书记”。

即便如此,去汶川地震现场采访过的很多同行都知道,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本能的自救非常正常,吓都快吓疯了,呼自己是张书记,也很正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