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添加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想喝一杯沁人心脾的橙汁么?橙汁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白开水中加入鲜橙汁、白糖,就成了一杯橙汁。另一种方法是在白开水中加入微量的化学着色剂,水成了漂亮的橙色,另外加适量的维生素C、果葡糖浆、纤维素粉末,同样成了一杯橙汁,色香味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喝起来同样爽快。只不过,所用的配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在《食品卫生法》(1995年)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在周朝时已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应用天然色素;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约在800年前的南京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添加剂在用量上是有限制的,由“最大无害量”来确定。最大无害量是通过动物和人体实验得到的。其实,任何物质对人体而言,都有个最大无害量,如食盐是极普通的添加剂,本身无毒,但吃过量,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某些添加剂不足,人体也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小孩持续几天拉肚子,进大医院就做抽血检查,看电解质是否紊乱,如果紊乱就要补盐;否则小孩会出现生命危险。
在人们心中,天然添加剂安全可靠,而化学合成添加剂,“来路”不明,难以接受。这是一
种偏见。有专家做实验,对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用咖喱粉制成的天然黄色素――姜黄素,每日允许摄入量只有5mg,而合成黄色素――黄色4号,每日允许摄入量可达375mg。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美国已批准使用的达2700多种。目前,我国有20多类、1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日本曾发生过方便面中毒事件。经日本专家研究,证实引起中毒的物质是油脂的氧化物。日本的方便面是用猪油炸制而成的,面条中吸收了相当于本身重量二三成的油。把面条放置在常温下,氧气与面条中的油脂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的油脂氧化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实验发现,在制作方便面时,加入微量的添加剂――抗氧化剂,就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抗氧化剂被称为油类的“卫士”,它在与氧气接触时,把氧气全部吸收到自己这边来,阻止氧气与油脂的结合。如果不使用抗氧化剂,即使不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也会使人一点一点地吸收油脂氧化物,造成静悄悄的慢性中毒,危害更大。
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当然食品中添加剂放得太多、太滥,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我国,滥用、乱用添加剂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做米粉、粉丝、腐竹、豆腐等食品,为了增白,用上了“吊白块”。原是浅褐色的干瘪了的萝卜干,在加有添加剂的水中泡一晚,就变成黄澄澄的,吃起来“咯吱咯吱”响的咸萝卜。已发黑的藕,用漂白剂一漂,就成了像才挖出来的活生生的鲜藕。
韩国有位食品厂的工程师,在他儿子五岁生日那天,饭桌上摆了一盘肉丸,味道极鲜美,儿子抢着吃。当这位工程师夹起一个肉丸一看,正是自己开发的产品,他马上倒掉。
作为我国食品行业里唯一的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最年轻的院士,孙宝国的这两句话最近在网络上被广为流传。今年51岁的他,研究了28年食品添加剂,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技术发明奖等荣誉数不胜数,在这一领域里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在这个食品添加剂近乎被‘妖魔化’的时代,人们对它的误解越来越深,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出来为它说两句话。”孙宝国说。
从2010年到今天,围绕食品添加剂,他已在全国做了100多场科普报告,最近更是主编了《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一书,以他为首的9名教授兢兢业业回答了“进口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吗”、“没有添加剂的食品更安全吗”等118个老百姓对于食品添加剂最想知道的问题。7月28日,孙院士接受了记者专访,将食品添加剂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众人面前。
“一个国家越发达,食品添加剂才越多”
“1984年我大学毕业时,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可没这么关心,那时候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词,我出去一般对人说自己是做香料的。”在孙院士印象里,食品添加剂一下子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大概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那时就有媒体或专家说,“三聚氰胺不是一种好的食品添加剂”。“这真是冤枉,三聚氰胺压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法添加物。从此以讹传讹,又出了苏丹红、瘦肉精,这些非法添加物被一些人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就这么背上了黑锅,怎么也甩不掉,而且越抹越黑。”
提起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区别,就要说到我国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孙院士解释,1981年中国出台了第一个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名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采用的是国际惯例,名单上的700种物质是当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这之前,中国没有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国家标准,只要安全可靠、加工制作食品时需要就可以用。在这之后,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快速发展,到2012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00多种。“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从来就没有进入过这份名单,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有人可能觉得2500多种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美国有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全球至少有1万多种。就是我国这2500多种里,绝大部分也是从西方学来的,具有原始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过百分之一二。”孙院士说,很少有人知道,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品种越多,人均使用量越大,比如美国就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人均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在我国,公众和舆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和一些不理性的对待,终将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告诉记者,不管是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建立的前后,还是现在,中国还从来没有发现过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这话是陈君石院士说的,他的团队调研了很长时间,没有发现一例这样的事。”食品添加剂在今天几乎到了谈“添”色变的地步,“这种误解,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过,只是在中国发生了。”
“如果生活中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会是什么样?”
中国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多深?孙院士说,这从满大街的“零添加”、“纯天然”广告中就能窥得一斑。“且不说这些广告是否真实,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会是什么样?”
“首先,商店里卖的和饭店里制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为那里面几乎都有食品添加剂。面包、饼干里有膨松剂;巧克力、冰激凌里有乳化剂;火腿肠里有护色剂和防腐剂;可乐里有着色剂和酸味调节剂;啤酒里有防腐剂二氧化碳;干红里有防腐剂二氧化硫;豆腐里有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是食物凝固剂;油条里有明矾,是膨松剂;口香糖里有甜味剂和胶姆糖基础剂;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是增味剂;鸡精里除了谷氨酸钠,还有肌苷酸钠、鸟苷酸钠、鸡肉香精,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如果你觉得在家做饭就能远离食品添加剂,更是大错特错。大米中有防腐剂;面粉中有抗结剂和防腐剂;油要用到脱色剂和抗氧化剂;盐里有抗结剂;酱油和醋里都有防腐剂;发馒头要用到膨松剂……就算是水果,你也只能吃本地生产的,因为外地运来的或反季节水果都要用上保鲜剂和防腐剂。”
离开了食品添加剂,大概人们只能吃白水煮菜,或倒退到吃野果野菜的原始时代。国外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孙院士说,在一个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的现代文明社会里,坦然接受食品添加剂、努力做好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才是正确的选择。以为天然的东西就一定安全,化学的东西就肯定不好,这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另一个误区。
“有时候,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品和天然品之间,消费者很难区分。薄荷味口香糖里要用到薄荷脑这种食品添加剂,你知道它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中国目前生产的薄荷脑都是天然的,是从薄荷油里冷冻分离出来的,而日本已经实现了薄荷脑的大规模人工合成,这是高科技的产品。这两者之间在分子结构和安全性上没有任何区别。全世界都想用合成薄荷脑来代替天然薄荷,但只有日本有这项高新技术,这恰恰说明了科技发达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同薄荷脑一样,几乎每类食品添加剂里,都既有天然的,也有化学合成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许多是在搞清了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后,再人工合成的。比如牛肉香精、鸡肉香精等各种肉味香精,作为它们的发明者,孙院士笑言,那几乎就是把牛肉、鸡肉炖成像汤一样后,提炼出的食品添加剂。不过,这不是像家里那样放在小火上炖,而是用生物酶解技术把肉里面的蛋白质分解成了多肽和氨基酸,再与洋葱汁、细香葱汁、大蒜汁、糖等一起炖煮,和家里煲汤炖肉没什么区别,可以用在各种各样需要肉香味的食品中,如鸡粉、方便面调料、肉制品、菜肴、膨化食品、速冻食品、豆制品等。
“我今年在讲课时,遇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追着我问,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它是不是安全的啊?”孙院士说,味精是用玉米等粮食发酵做出来的,是谷氨酸单钠盐,玉米你可以吃,为什么要害怕味精呢?有人传言日本早已禁用味精,那怎么可能?味精是日本人发现的,他们现在味精的人均消费量也大大高于我们。网上还有流言说味精有毒,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毒。事实上,世界上任何食品中都含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无毒与有毒物质的含量及食用量有关。食盐、红糖是无毒的,但一下子吃半碗,照样会中毒。为什么要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只要在限量范围内使用,肯定是安全的。这个量的界定,是建立在安全性评价基础上的,并且留了很大余地,即使你天天吃100种食品,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加在一起也不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因为你吃的东西总量是有限的。
“违法的人,就应该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有太多食品添加剂的知识需要向百姓普及,但孙院士认为,不能把所有人都变成专家,人们应该不必操太多的心,就能过上安全、放心的生活。“有些人买食品喜欢看着标签里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琢磨半天,希望能看出让自己放心的食品来。”孙院士说,自己在买食物时,绝对是个最省心的人,只看两样东西,一是有没有过保质期,二是自己有糖尿病,看看食物里有没有加糖等。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66-03
“民以食为天”,人类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和享用无不依赖于对食物的采集、加工与保藏处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从单一化逐步向多样化发展,人们不仅仅只局限于对食品营养的要求,对食品的色、香、味、型、保质期及贮藏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食品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纵观食品工业的成长,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食品添加剂是功不可没的,它已成为加工食品中不可缺少的基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防止腐败变质以及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食品工业的需求带动了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而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进步。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日益增多,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它们已然成为现代食品的灵魂。
食品添加剂课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毒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使用特点。要想全面地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认识和学习,首先需要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意义和发展过程,认知食品添加剂对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食品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强化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实施法规管理不仅需要完善和健全监管机制,而且需要所有使用者懂得和掌握各项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科学时代的今天,任何食品添加剂不再单以功能为选用准则,还需通过安全评估以及相关法规认可。除了了解管理方面的理论,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原理。其使用效果既依赖于规范使用和操作,同时也需要掌握和运用相应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理论。
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多采用单一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理论到理论的认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及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没有与实践相结合,所以不能学以致用,同时缺少感官认知,甚至在学习完课程后仍对一些不科学的观点抱有支持态度。
一、课堂内容改革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有三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按照功能特性分类,分为20+1种。在如此繁多的大类之下,再按照不同的特点又分为更多类别。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杂乱,缺少连续性,不能快速、系统、有效地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掌握,进而更加无法把握食品添加剂这门课程的整体结构,最终不能通过考核。考虑到这一现象不是个例,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应当首先在讲述教学内容的同时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般我们是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对常用的添加剂类别进行选择性讲解,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味剂、酸味剂、增稠剂等。传统授课的主要内容大致为:概述、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常见类别以及制备等方面进行讲解。概括地从每一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作用原理、作用对象、作用条件、实际应用等方面讲述。不论课程的内容如何改革,作用机理都是食品添加剂授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食品添加剂作用机理的情况下,才能对添加剂的使用、有效条件等加以掌握,进而运用于生活和日后可能的生产中。随着科研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开发,对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清晰;同时,具有相同功能的新型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这些新的添加剂除了具有原有添加剂的功能外,可能具有一些新的更有利加工的性质,因此,可能有些老的知识已不适合现代的研究结果,因此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用机理的发展及真实的作用机理,了解该类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及不同种类之间的相同点和区别,学会合理选用。
(一)增添食品添加剂学科及行业前沿信息
随着食品添加剂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也在不断推出,增加了复合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概念。结合讲解前沿性的文章同新的行业标准,推陈出新,通过对比等学习方法对新旧食品添加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新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对科研工作的好奇心及研究兴趣。同时也可以就某一类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或发展趋势提出问题或讨论主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展开分组讨论及PPT演讲,培养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探讨的兴趣,促进对该类食品添加剂功能、安全性、使用方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食品添加剂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二)增加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随着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适当增加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刻不容缓。添加这部分学习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了解添加剂机理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明确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添加剂,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之上更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已经形成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等,对于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学习,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增加食品生产工艺的内容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对于食品工艺学课程来说。我们使用添加剂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每一种食品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把常见的几种食品生产工艺适当与课程内容结合,如当讲授防腐剂、色素、香精、调味剂等章节时,可适当加入饮料、方便食品的生产工艺,在膨松剂的运用时讲述糕点的生产工艺,在增稠剂一节中涉及果冻的生产,在抗氧化剂中涉及油脂的制作工艺等等,以便学生明确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大约2学时,讲解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工艺过程及实际案例,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食品添加剂在这些食品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在众多的添加剂种类中合理地选择食品添加剂。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了解和掌握选择食品添加剂的一些基本原则及方法,对提升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四)结合生产进行教学
食品企业不仅生产食品添加剂,同时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者。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食品企业相关的生产流程,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代替课本中过于陈旧的传统技术,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行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为日后进入企业、快速熟悉生产环境奠定基础。食品添加剂作为频繁接触的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可以结合日常的生产生活对某些特定的食品添加剂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食品改良剂中,膨松剂和发酵剂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描述碳酸氢钠和酵母的作用原理并结合家用生产的具体实例,形象并深化了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点的学习。
(五)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
随着科技在每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多媒体在高校的应用也是逐渐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授课内容。有关研究表明,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学习可以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分别提升28%和30%。网络中有很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以及教学实验的相关视频,这些内容的演示既可以缓解学生高度集中学习带来的疲惫,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感官认识,是一种不错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一)多样的授课形式
我国的高校教学仍主要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因而课堂不免沉闷。特别是对于食品添加剂这类以介绍产品功能为主的课程,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同类产品之间的不同品种大同小异,知识趣味性不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也是衡量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采用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进行PPT展示,不同组别之间进行辩论,或者就某一章节让学生自己准备如何讲解,老师作之后的补充和纠正等多样的授课形式很有必要。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倾听他人意见,交换不同观点,加深对讨论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增加实验课程
食品添加剂学习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生产,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正是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今天的食品工业。因此,食品添加剂课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生产服务。通过增加实验课题,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设计食品、设计选择合理的食品添加剂、设计食品加工工艺过程、观察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带来的巨大变化,最后通过总结和分析使用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功能原理,通过享受添加剂给食品带来的美妙变化,促进和激发他们对食品添加剂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提高了加工食品的质量,延长了食品的贮藏与货架期限,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加工食品的品质及其相应的色、香、味及质地效果;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更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实施。依靠和运用添加剂实现技术目标,是简易、方便、积极、有效的加工措施。食品添加剂从雏形初现及其简单使用,发展成为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进而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这一切充分地显示了食品添加剂在推动工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特殊角色。
综上所述,在食品添加剂的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深奥的原理通过实例简单化,将食品添加剂在实际应用方面加以延伸,最终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有了直观的、亲历其中的体验效果。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积极了,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颖.新形势下我国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的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27-128.
[2] 李昌文,赵学伟.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8,(1):67-73.
[3] 袁海娜,尤玉如.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1):71-75.
[4] 邓后勤,夏延斌,王燕,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1,(8).
[5] 李和平,魏建春,王斌,等.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6):71-73.
[6] 张京芳,樊金栓,尉芹,等.林产化工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035.
[6] 周爱梅,刘欣,刘晓娟.《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103-104.
[7] 李华.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4):76-77.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可以是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大多数并不是食品原料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为了食品在生产、贮存、包装、使用等过程达到某一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达14000种以上,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六大类: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和杀菌剂。
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食品添加剂,如鲜味剂、甜味剂、色素、香料等。
保持和提高食品质量的添加剂,如组织改良剂、面粉面团质量膨松剂等。
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的添加剂,如维生素、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便于食品加工制造的添加剂,如消泡剂,净化剂等。
其他功能的添加剂,如胶姆糖基质剂、酶制剂等。
从以上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添加剂的使用有着明确的目的,即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饮食,而不是损害我们的健康,所以大家要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下面,我们来谈谈大家较关心的防腐剂。
所谓防腐剂是指防止食品在存储、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用价值的可食用的添加物。也就是说,防腐剂首先是可以食用的,在一定剂量内是很安全的。它和一般的食品添加剂一样,一般都有着很宽的安全界限,大多数有危害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是危险使用量的1%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所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量是用实验证明的最大安全剂量的1%,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合理范围内使用的防腐剂还是很安全的。其实,防腐剂的使用目的是更加积极的,它是为了防止食物的腐败、变质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处理手段,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健康考虑。食物安全的评价应该从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和是否有病原微生物对食品污染两方面来综合考虑,试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防腐剂,我们日常所购买的食物中将会布满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样的食品吃起来安全性将会如何?!
食物不添加防腐剂就等于给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的生存大开绿灯,食物成了很多病原微生物生活的乐土!为此你很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使用的食品防腐剂都是低毒、安全性高的添加剂,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使用时有着较高的安全范围。
因此,不添加防腐剂的食物反倒是不安全的(除一些特殊制品外,如罐头),合理添加防腐剂是食物更安全的标志!美国一位食品科学家指出:“储存好我们生产的东西,比耗费能源和资源去生产更多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更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产品和剂量范围。几乎所有的需要较长时间存储的食品都含有防腐剂,但是不同食物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有所不同。凡事过犹不及,防腐剂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但也不能肆意加大它的使用剂量,尤其是化学防腐剂。事实上有一些商品为了能较长时间的保证其质量,提高它的使用寿命,就可能存在防腐剂超标的问题。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腐剂。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它既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又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罐头、果酱、酱油、食醋、汽水以及各类肉食品中。当苯甲酸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内的氨基乙酸(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分别反应生成马尿酸和葡萄糖苷酸,后者通过肾脏会随尿排出体外,所以每日摄取少量苯甲酸不会对人体形成危害。而摄入过量的苯甲酸,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严重的会对人体肝肾造成损害,所以肝肾功能不全的人要特别注意,尽量减少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
山梨酸(及其钾盐),又称花楸酸,是使用最多的防腐剂,大多数国家的很多产品都在使用它。我们日常食用的酱油,醋,果汁,人造奶油、琼脂奶糖、鱼干、豆乳制品,豆制素食品、糕点馅、酱菜、蜜饯、山楂糕,果味露、罐头,汽水等产品中都含有它。山梨酸及其钾盐作为防腐剂的毒性要比苯甲酸低得多,所以很多国家已逐渐用山梨酸取代苯甲酸。山梨酸其实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进入人体后遵循一般脂肪酸的代谢,在人体主要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毒性很小。只有那些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食物中不要摄入过多,宜选择含有其他天然防腐剂的食物为宜。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出现性早熟的现象。究其原因,一部分就是因为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中,含有对动植物有生长促进作用的激素类残留物质。
这种促生长剂的重要代表就是性激素及其化合物,性激素类残留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致癌,发育毒性(女性化或男性化等),即前面提到的儿童性早熟,就与经常食用含这种激素的食物有关。而另一大类促生长剂就是大家听到过的很有名的“瘦肉精”―β―兴奋剂,也叫做克伦特罗。这是一种临床用来治疗休克和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当它用到动物体内后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其不良反应有:
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甚至不能站立。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更加危险,容易导致意外,心脏猝死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产生低血钾、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色素;防腐剂;滥用
目前,为了延长食品的有效期、提高食品的质量,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入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么食品工业也就不复存在。所谓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而添加的一种外加剂。现阶段我国所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有很多种,从其来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天然外加剂以及化学合成外加剂,根据对食品的作用可以分为香精、色素、防腐等。一般来说,我国食品加工成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关质检部门严格把关之后才能够投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一类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噪声健康危害,属于安全食品;但是如果有上任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将过期的或者禁用的食品添加剂置入食品当中生产,那么这一类食品就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也就是说,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只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加入一定的食品添加剂,那么食品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为何当前的食品频频出现安全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就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
一、滥用色素的危害
色素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改变食品的颜色,但若是在食品当中射入过多的色素,那么当人们食用之后就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不仅沉积过多的毒素,影响到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根据统计,我国食品生产当中可使用的已有几十种染色剂,其中有很多如果使用过量就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在一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些商贩就会在其中加入不符合规定的染色剂。例如柠檬黄。这一染色剂一般是运用在黄色工业产品当中,当人们食用这一类产品之后,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会导致癌症。目前我国已经对该类染色剂明令禁止。又如近几年在食品当中发现的苏丹红,当人体食用含有这一染色剂的食品,经过人体分解之后,就会形成致癌物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滥用防腐剂的危害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防腐剂是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量防腐剂的添加可以有效的杀死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大多数防腐剂都是属于无毒物质,但是如果在食品当中射入过多的防腐剂,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一方面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对下一代造成一定的危害。苯甲酸是当前在食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腐剂,很多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成本,在食品当中加入了过量的苯甲酸,或者在一些设备简陋的工厂当中并没有拌匀,导致食品当中的防腐剂射入过量,直接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三、滥用发色剂的危害
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当前食品生产当中最常用的发色剂,硝酸盐会与亚硝酸菌相互作用,从而使其还原成为硝酸盐,亚硝酸盐会与酸性物质相互反应,从而形成游离形态的亚硝酸,当这一类物质会与肉中的肌红蛋白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红色化合物,使食品变得光亮、鲜红。我们将这种添加剂放入到制品当中,可以使食品具有独特风味,又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在不新鲜的蔬菜,变质的酱腌菜、腌制初期的腌菜、保存不好的熟菜中都可检出亚硝酸盐。
在饮食过程中,如果食用过量的亚硝酸盐可在十几分钟内发病,轻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心慌、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运动失调;重者可出现虚脱、昏迷、肺水肿等症状;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如胃癌、肠癌。亚硫酸盐的致癌危险性较大,它进入人体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使肝脏、食管等可能发生癌肿。
四、滥用甜味剂的危害
增大甜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精制糖,即白糖、红糖等;另一种是使用人工甜味剂。近几年,食糖生产供不应求,使得食糖价格上扬,食品商便瞄准了人工甜味剂。目前使用的甜味剂种类很多,有环乙基磺酸盐、邻黄酰苯酰亚胺、精糖、天冬糖精、甜菊精、甘 素、山梨醇、甘露醇等几十种。
甜味剂使用最早和最广的是糖精。糖精是一种矿物质,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00~700倍,无任何营养价值,食入后很快随尿排出。所以,糖精的作用,无非是简单地刺激一下味蕾,产生甜的感觉。不过,有迹象表明,它能引起人类的癌症,而且证据起来越充分。
话梅、果脯等小零食,外包装看起来制作和印刷粗糙,吃起来甜得过头而偏苦味。近年来的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一些小商店出售大量“三无”或地方小厂生产的小食品和饮料,如话梅、萝卜酸等腌制品和豆浆、豆奶、雪糕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标和超范围使用糖精,但在产品的标签上却很少注明含有糖精,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长期食用,健康安全会受到损害。
一些正规的食品和饮料生产企业也在糖精的使用上玩弄“游戏”欺骗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做过对比试验,发现有些企业在一种饮料中使用好几种甜味剂,虽然每一种都不超标,但接近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加起来的总量远远超过人体每天允许的摄入量。一些食品和饮料生产企业完全用糖精代替食糖,由于糖精放多了味苦,为了“瞒天过海”,改善口感,再掺入味精到里面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消费者就吃不出糖精的苦味了;一些企业则把少量的糖和大量的糖精混合使用,让消费者感觉不出糖精的味道。
甜蜜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至40倍。消费者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加明显。
五、结束语
所以食品添加剂按国家标准使用是安全的,问题出在滥用上。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到有信誉的正规厂家或超市购买相关食品,在选购时还要认真了解相应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和作用,认真检查食品中添加剂的成分,使用量及有效期,以确保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福是祸,不能一概而论!
(一)剂量即毒性
豆类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但是过量会给肾脏系统带来负担,还会引起肠胃胀气。
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但过量使用会使人肥胖。
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但过量则容易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种脏器组织病变。
对这些营养素而言,适量的话对人体有益,过量就会带来不良健康影响。食品添加剂也一样,按照国家标准安全限量使用,是安全的,如果摄入量过多就可能对人体有害,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经常说到的“剂量即毒性”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市场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非常严重。曾有文献报道,江苏省南通地区在粉丝中检测到不法商贩用亮蓝、日落红、胭脂红这几种人工合成色素混合充当红薯粉条和绿豆粉丝。过量使用焦亚硫酸钠漂白黄花菜;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使面粉看起来更白;过量使用防腐剂、甜味剂和人工色素延长乳饮料、果汁饮料和蜜饯等食品的保存期,降低成本;用水、糖精、酒精和香精勾兑所谓100%原汁葡萄酒;滥用牛肉膏、胭脂红、焦糖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生产假牛肉。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差的品质,谋取更大利益,不法商贩忙得乐此不疲。2011年的上海“馒头事件”也是典型的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
不法商贩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这无疑会给人带来危害。过量摄入色素会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危害,特别对婴幼儿、儿童的危害更大;过量摄入甜味剂可能导致癫痫、头痛甚至癌症;过量摄入防腐剂使致癌物质长期蓄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还会通过母体致畸胎儿。2011年3月份国家对面粉中的氧化苯甲酰下禁令,主要是因为过量摄入这种物质会导致肝脏病变,对神经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而各个企业滥用氧化苯甲酰的情况非常严重,这种物质又不是面粉所必需。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膨化食品不得加入糖精钠和甜蜜素等甜味剂,但是你平时逛超市多留心,还是会发现有些膨化食品添加了甜蜜素和糖精钠。
营养学上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食物多样性,其实这也是可以从安全角度来分析的。试想如果你经常吃某一种或几种食品,一旦查出该食品有非食品添加剂添加问题或者严重存在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那你就极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不要长期食用一种食品。长期食用,其中某些添加剂蓄积的总和可能就会超过安全值,如果其中某种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话,那短时间内添加剂在体内的蓄积就会超过安全值。
保护自己,其实没那么难,关注食品标签,了解各种食品添加剂,尽量选择食品添加剂少的食物,尽量选择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可以这样说,购买加工食品时,不要有 “好色之心”,因为颜色太艳丽就可能是添加了色素,不要有“怜香之情”,因为味道太浓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最重要的一点还有: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天然新鲜的食物。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随着毒理学、分析技术等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反应停事件”。1953年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了“反应停”这种药,1956年进入临床试验,并在市场上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这种药对治疗早孕期的孕吐反应效果很好,且对孕妇无明显副作用,相继有51个国家获准销售。而1959年西德发现第一例罕见畸形女婴,之后大量发现畸形婴儿,经研究发现,这与孕妇服用“反应停”有关系。对食品添加剂而言,亦是如此,之前很多食品添加剂用得都很好,可是后来发现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于是停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总是随着毒理学、分析技术等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三)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当前最大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还是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比如肠炎、霍乱等疾病,其次是营养不平衡,接下来才是食品添加剂问题。而现在人们都“谈添色变”,好像添加剂就是洪水猛兽,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是经过国际和国内的安全性评价的。如果不法商贩不管什么最大使用量,纯粹凭感觉乱添加,这就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比如尽量选择天然食物,比如饮食多样化。
(四)天然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更安全吗?
按照食品添加剂来源于天然还是人工合成,可以将其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这两大类对人体的危害性有差别吗?举个小例子吧,目前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国际上一般都规定,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由此能推出:一般而言,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比天然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大些。可是您可也别想当然地认为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已有研究证明,一些植物本身含有毒素,如果摄入过量,肯定会危及人体健康。2005年日本对38种天然食品添加剂下了禁令,主要就因为发现其对人体具有可见毒性。
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中明确将谷氨酸钠列为食品添加剂,而谷氨酸钠是味精最主要的成分,所以味精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味精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可用于做菜、做汤和调味汁,而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是一种无臭无色的晶体;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来源:文章屋网 )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要选就选“纯天然”。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比如在我国合法使用的两千多种食品添加剂里,不乏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也有各种高大上的“植物精华”赫然在列。
首先是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A、B、C、D、K等)、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DHA、乳铁蛋白等)。当然营养强化剂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反而有可能中毒。所以,国家标准对强化量的上限和下限都做出了规定,既保证有效性又避免过犹不及。
尽管通过合理的膳食配比,我们可以从一日三餐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但人的不同生理阶段还是会有营养缺乏的可能。比如有的婴儿没有母乳可吃,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里面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最大程度地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国人膳食中铁的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青少年,缺铁比较普遍.那就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还有常见的钙强化食品,比如高钙饼干、高钙牛奶、高钙麦片等,可以帮助补充钙,有利于牙齿和骨骼健康。成年人在30岁左右达到骨钙峰值,适当选择钙强化食品有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其次,有多种氨基酸都是食品添加剂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比如你最熟悉的味精就是谷氨酸的钠盐,尽管有谣言说味精导致多动症或其他不良反应,但国际上几大权威机构从没否定过它的安全性,也从未限制其使用量。
其他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除了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盐酸盐,其他品种均不限制使用量,不过你要获取丰富、全面的氨基酸,还是得靠正常饮食哦。
现代社会的饮食越来越精细,粗粮反而受到城里人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补充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等,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等,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等,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等,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被保健品厂家吹嘘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由于它们的增稠效果远远强于淀粉勾芡,而且价格也比淀粉贵得多,所以用量一般都很少。获取膳食纤维还是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不能指望食品添加剂里面的增稠剂。
现在我们很少吃到哈喇的油,主要原因是有了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其实,如果我把抗氧化剂说成清除自由基,也许你就不觉得那么可怕了吧?对于那些“自然爱好者”,有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提取,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其实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甜蜜蛋糕小心“植物奶油”
戴女士每天为丈夫小孩准备的早餐都是面包、牛奶。但自从听说了关于蛋糕、面包竟含有“氢化油”(俗称植物奶油),食用过量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后,她开始惴惴不安,以后蛋糕还能吃吗?
健康建议:
植物奶油学名是食用植物氢化油,是以植物性油脂为原料,其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饱和脂肪酸不易被人体吸收或排除,反而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大量食用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
除了面包、蛋糕,油炸类食品中同样含有反式脂肪酸,例如洋快餐里的炸薯条等,孩子经常食用,同样会使血脂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几率。所以买食品的时候首先要看配料表,如食物包装上列出成分有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精炼植物油、人造酥油等即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早餐宜为牛奶加馒头或包子,这样不仅健康,又能顾及营养。
酸甜果脯当心“糖精色素”
单身白领夏小姐一日三餐几乎全吃外卖。为了提神,她每天还会喝一两杯速溶咖啡或奶茶,蜜饯、果脯等小零食也常备。可最近在听同学说它们含有糖精、色素之后,她再也不敢品尝了。
健康建议: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因为价格低廉,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果脯蜜饯里,大部分都添加了糖精,其致癌的可能性至今尚未完全排除。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糖精可用于酱菜类、复合调味汁、蜜饯、配制酒、雪糕、冰激凌、冰棍、糕点、饼干和面包,最大用量为0.15克/千克;瓜子最大用量为1.2克/千克;话梅、陈皮类为5.0克/千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添加糖精。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而包括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色素均会影响儿童的智力,甚至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
所以,如果要吃蜜饯和果脯,应该吃成分天然的,最好选择自然风干或是天然晒干;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平时仔细阅读食物标签,尽量给孩子选择不含糖精和人工色素的零食。
美味海鲜当心“亚硫酸盐”
伍先生在吃完海鲜之后突发哮喘。看病时向医生描述了大概情况,对方判断是海鲜惹的祸。事后伍先生家人去卖海鲜处查看,果然感觉那些海蜇颜色格外白。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海鲜是放了亚硫酸盐等漂白剂“美容”的。
健康建议:
亚硫酸盐是一些食品制造或加工时所添加的抗氧化剂,可以使用在果酱、果冻、水果派馅、调味糖浆、含葡萄糖糖浆的糕饼、谷类酒、啤酒及麦芽饮料中。它还可以作为漂白剂,用于海鲜或其他食物的着色,这种食品添加剂在国际文献中,曾经报道过可能引起气喘急性发作。
所以,购买海鲜、腐竹、金针菇时应尽量购买鲜活产品,干品若格外洁白更应小心。对于国家规定可以添加亚硫酸盐的食品,如你对亚硫酸盐过敏,避免出现过敏反应的唯一方法是仔细阅读食物标签,戒绝一切含有亚硫酸盐的食物。由于亚硫酸盐用作食物添加剂时,可能会以不同的化学名称表达,故此必须留意以下名称: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钙、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钙等。
爽口榨菜当心“山梨酸钾”
“我现在基本不吃榨菜了。”陈先生说,事发于1年前,他买过几袋榨菜,其中一袋打开后没有吃完,在夏天很容易变质的气温下放了1个星期,竟然没有变味,让他吃惊不小。
健康建议:
山梨酸钾主要用于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防止酱油、黄酒、食醋、腌菜的变霉。但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部分生产企业在食品中添加了山梨酸钾,由于怕消费者有疑虑,而不在标签中标注使用了防腐剂;有的甚至使用了防腐剂而在包装上宣传“本品不含有任何防腐剂”,以此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不过,还是应该理性看待防腐剂,明确防腐剂除了防止食品变质外,有时也可以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这一点无疑是有益于消费者安全消费的。建议严格限制含防腐剂食品(如香肠、方便面等)的摄入,儿童、孕妇等属于身体发育特别时期的特殊人群不要过多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解渴可乐当心“咖啡因”
甄太太突然察觉,她儿子不知从何时开始驼背了,而且年纪小小就总觉得腰酸背痛、膝盖发麻。更可怕的是,一次打完喷嚏后,儿子居然骨折了。后来经医院诊查,这跟他平常爱喝可乐饮料有关。
健康建议:
现代食品中不可或缺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它是必不可少的 “剂”, 主要有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甜味剂等类。可以起到防止食物变质;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保持并提高食物营养价值;方便食品加工与运输等多种作用。
以防腐剂为例,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物会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无法实现长途运输,人们就没有丰富多样的食品可选择。事实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控制微生物传染,有些食品中如果不含防腐剂,食品的保质期将非常短,而且更易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致病性微生物代谢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安全造成威胁。经过安全性评价的防腐剂则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说,食品防腐剂不但不会使我们的食品变得“不安全”,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更是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捍卫者。
专家强调,食品添加剂必须按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使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比如没有防腐剂的酱油会发霉,没有抗氧化剂的食用油会产生哈喇味,而真菌毒素、油脂酸败带来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防腐剂本身。
宣传“无污染”并不科学
据食品专家介绍,声称“无污染”等是不科学的,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微生物、一些化学污染物等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用作食品原料的粮食、肉等从一开始就很难“零污染”,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在真空过程中完成,我们吃的食品都可能存在这些污染,“无污染”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控制这些污染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专家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这些声称,它们很可能只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宣传自己产品的一种手段。
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添加包括超范围使用、非法添加等形式,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无论添加多少,均是违法行为。而一些企业为了食品的卖相,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添加,危害人体健康,属于超范围使用。
专家提醒我们,应该要正确认识各种添加剂及它们的不同作用,并合理正确使用、安全用量,这样能让我们品尝到更多“舌尖上的幸福”。
温馨提示:
1.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2.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仅以2008年为例,从年初的输日“毒饺子”事件到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事件,再到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导致大批婴幼儿患肾结石甚至死亡事件,都在全国及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食品相关行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而几乎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人们都会把罪魁祸首紧盯在添加在食物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上,食品添加剂一次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那么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吗?
一、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脱膜、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国际国内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如,批准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多种毒理学评价,当确证其不对人体带来危害时,才能获得国家多个部门的批准和。能够列入使用名单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均是在长时期内经过众多实验并“过五关、斩六将”慎之又慎确定下来,被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只要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而本文所举事件中提及的三聚氰胺绝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工原料,不应该在奶粉里面存在,这次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非法添加的一种有害物质,奶粉里面查出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是非法。现在,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都是通过检测里面的氮来推算蛋白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向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里含氮,检测时用来假冒蛋白质含量增高。因此,加入三聚氰胺是为了掩盖食品原料质量方面的缺陷,是非法掺假,三聚氰胺起到了掺假的作用。
二、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工业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延长食品的贮存期等。为避免某些不该添加的食品添加物对人体造成损害,国际上于1955年和1962年先后组织成立了“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后者1988年改名为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规委员会,即CCFAC;2006年更名为CCFA,中国为主持国),集中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并向各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推荐意见,从而使食品添加剂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5000多种,其中80%为香料,常用的添加剂品种有5000多种,直接使用的品类大约有3000-4000种,而比较常见的有600-1000种。
在大规模、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中,正确、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以下的好处:(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长保质期,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和由氧化引起的变质;(2)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食品的质构如色素、香精、各种调味品、增稠剂和乳化剂等;(3)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适应机械化、连续化大生产。如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4)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如营养强化剂、食品功能因子等。
现在许多人反对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是害怕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不营养、不安全,但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恰恰能够调整营养结构,达到均衡营养、补充营养的效果。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在面粉里面可以添加钙粉、维生素、功能因子等,强化面条的营养功能;此前我国推行的酱油加铁工程、碘盐工程等,都是在食品里添加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最好例子。
三、如何使食品添加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食品工业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也会迅速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用于食品工业,这是客观事实。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量很少,但对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不少食品添加剂有一定毒性,不合格和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并非一件小事情,而是关系着人民群众饮食卫生的大事情。
1.加强在食品中严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非食品添加剂是指已被证实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却可以对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某一工业所用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或很大的危害,如三聚氰胺、吊白块、苏丹红、美术绿、罂粟壳等等。以吊白块为例,它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氧化面粉、米粉、豆制品等食品中的色素,但其毒性很大,正常人体摄入10g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查处中,却发现不少违法使用的现象。
2.加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生产及应用的管理
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属新兴行业,它不同于其它行业,是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卫生的大事。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超标使用,被不法分子滥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的管理都很严格。如美国把食品添加剂放在和药物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其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的比较全面和严谨,并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贯彻实施。美国对违规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处罚相当严历,违规企业和企业主的下场不堪设想。而我国的一些生产者却没有严谨的法规意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其实是无毒的
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已有使用肉桂增香的记载,北魏时期也有用盐卤、石膏作为食品添加剂制作豆腐的记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年产值现居我国各行业之首。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食品添加剂也有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现在我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有1万多种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剂、杀菌剂、增香剂、甜味剂、漂白剂、疏松剂和营养强化剂等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善食品感官和组织形态及色香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二是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三是使食品具有更有效的、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保质期,四是满足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增长的需要。
添加剂成为问题食品“祸首”的原因是违规和过量添加
尽管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过量或违规使用无疑给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问题食品被曝光的频率越来越高,而食品添加剂却成了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对酒类、饮料、蜜饯等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超标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为赚“黑心钱”而降低成本、制假掺假、违规操作,生产出不合格的添加剂产品并出售。而遍布大街小巷的小作坊,在制作熟食、肉制品、水发食品以及面包等时更是肆意使用添加剂。用法、用量也是全凭经验而定。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国家不允许使用的品种,如在某些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和酸性橙等人工合成的致癌性化工染料,在面粉、米粉和粉条中添加以甲醛和亚硫酸钠制剂的“白块”进行漂白。二是不按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添加剂,如在大米上加着色素、加香料,在黄鸡上涂黄色,在茶叶中加绿色,枸杞子用红色素浸泡,肉制品使用防腐剂等。三是为掩盖食品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不新鲜的卤菜中添加防腐剂,在变质有异味的肉制品中加香料、加色素等。四是国家规定必须使用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但部分食品生产单位为降低成本,使用工业级产品,如在面制品中添加工业用碳酸氢钠,成本降低了一倍,但其中铅和砷的含量严重超标。五是未注明标识,误导消费者,食品生产单位在产品中明明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却在产品标志上标注“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含防腐剂”等词。误导消费者。
执法部门监管难度大,食品添加剂总出问题
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规使用禁用的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有效监管此类问题时难度非常大,且基本上是产品出来后的监管。因此,食品添加剂超标或添加禁止的添加剂被质检部门公布以后,消费者才知道哪类食品不可以吃,但是这时候消费者往往会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被自己食用过,而没有抽检的产品是不是合格还有待于进一步检测。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中国目前有2000多万个中小企业,但监管部门人数少,造成监管难,于是,添加剂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虽然我国在事前预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相对于添加剂问题的现实来说,国家对食品安全尤其是添加剂含量超标的监管是任重而道远。
消费者擦亮眼睛,增强安全意识是减少“受伤”的有效方法
老百姓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应怎样掌握关于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知识,确保食品卫生和安全呢?
第一,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各类食品。因为这些厂家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生产用量,这样就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问题,
第二,在挑选食品的时候要看它的配料表。配料表上标示了添加的各种成分,如果不标示或是写着不含添加剂,一般都是不太正规的。
第三,尽量少食用带色素的食品。在购买有色食品时要注意,过于超出正常食品颜色的食品不要买,比如过于雪白的馒头、特别黄的小米、碧绿的干海带。产品颜色应该是自然色泽的最好。
第四,看保质期。尤其是那些含水量较高的食品,如月饼、面包、糕点,它们的保质期一般只有几天,如果超过几个月以至于跨年仍然安然无恙,这样的产品很可能是防腐剂超标。
第五,看含油量。含油量过高的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比如含油方便面如果超过两个月仍然没有出现“哈喇”味,说明抗氧化剂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