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的建构

高效课堂的建构

时间:2023-05-30 10:2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的建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的建构

第1篇

一、“361高效课堂”的`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二、“361”高效课堂模式的定位

1.从教学时间上定位“361”

课堂45分钟按3∶6∶1比例划分,文科教师讲解、引导和点拨提升的时间为30%,约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占到60%,约25分钟,剩余10%用于检测反馈,约5分钟;理科教师讲解、引导和点拨提升的时间为60%,约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占到30%,约15分钟,剩余10%用于检测反馈,约5分钟。

2.从教学内容上定位“361”

教学内容的设计30%知识不用讲,学生自学就能学会,60%是通过合作探究才能学会,10%是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及反复训练才能理解掌握。

3.从教学主体上定位“361”

即按30%优秀生、60%中等生、10%后进生的比例,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文理协调、男女搭配”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每组6人左右,并选择一至两名学习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4.从教学目标达成上定位“361”

即30%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能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迁移;60%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能自主完成作业,对知识进行归纳;10%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需要教师或学生点拨。就目标而言,30%的“基础达标”为100%,60%的“能力提升”为90%,10%的“拓展延伸”为80%。

三、“361”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坚持三大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由学生亲历、规律由学生发现、结论由学生说出,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合作、探究。

2.先学后教原则:学生预习在先、思维在先、表达展示在先,以学定教。

3.分层教学原则:结合学情,学生分层;整合教材,目标分层;作业设置,训练分层。

(二)立足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把学生推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让学生自己跑。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合作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

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堂”,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三)实施六个环节

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前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预置问题进行自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查资料、操作等方式自学感悟。教师要考虑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自学,充分考虑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明确 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

2.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组内交流学习情况,解决自学中没能弄懂的问题。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关注后进生,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随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的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补充、质疑。

3.精讲点拨

各小组展示、补充、质疑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等。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进行精讲点拨。教师在讲授中要做到:一要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自学就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弄懂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二是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并适时点拨和评价。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

4.变式演练

教师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通过对问题的多层次变式构造,使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及问题本身的结构有一个清晰认识。教师可以把一些“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进一步内化知识、延伸知识点。

5.检测反馈

通过练习、总结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这一个环节注意事项:(1)检测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能盲目照搬。(2)检测题要分层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检测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两人或同组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点拨纠正。

6.总结预置

学生总结,反刍消化,清理过关;教师总结本节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即每节课实现从预习的完成到预习的布置的一个学科知识教学环节的循环。

(四)实现一个目标

“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质疑,把能够自主学会的知识在课前就完成;通过课中展示、探究、点拨,追求有效课堂,也就是在45分钟的时间里力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课后巩固、讨论、拓展,强调有效练习和自主学习。整个过程突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建构 高效课堂 课堂效率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未有创新

在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上,许多的英语教师都只是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即是单纯的传授,未能注重学生的感受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问题未能具体分析,也不会按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来进行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上没有创新性。普通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

初中的英语教学在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就要求把初中英语的知识进行联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教学。但是在原有的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把一个单元内知识进行备课,没有把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所以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整体,从而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整体性的掌握,正因如此,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学内容过于贫乏

由于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上过于的强调授课的内容的准确性,所以在如何利用整体的课堂时间上就显得不够用。可是,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建构高效英语课堂的关键。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许多的教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分利用课堂的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而且,如果无法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无法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建构初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的自信心是确保学生完成学生任务的基础。这样就要求教师不单单要让英语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应该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教师应该按以下几个方法来树立学生的信心。认真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的差异是可以消除的,教师要用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找到他们差异的原因,方便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重视学生的小组学习。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发展。

2.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1)视听教学。在很早之前,英国就有作家认为播种的行为是可以收获习惯;习惯会收获性格,而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可以看出习惯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所以人应该从小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运用现代化技术现代的技术教学可以让教学的课堂变得生活、活泼,特别是在学习阅读的时候,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由此可见,视听教学就是可以让学生看到情景并听见语音,让课本原来枯燥、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培养,学生就可以在自主学习中把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起来,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优秀的英文动画,如《小鹿斑比》《狮子王》等等,又或是听一些优秀的英文歌。通过这样的感官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于英文的热爱和印象。

(2)情景教学。打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顺应学生身心成长的要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并主动的加入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七单元The Birthday Party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的情景教学:让全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的生日说一遍,之后将全班同学的生日统一,之后再进行分类,看哪几个同学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哪些同学的生日最为接近等。

(3)表演教学。 让学生参与至教学的表演当中是对课文进行全方位感受的方法。在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之后,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具体的肢体语言可以最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5单元Our School Life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出来做一些即兴的表演,表演他们在今天是如何来到学校上课的,在上课的路上是否有遇到有趣的事?并描述在学校的时候会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等等。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去展示。

3.多方面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教育的教材

对于教材的灵活处理是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好教学的目标以及拥有良好的教材分析、使用能力。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所学的教材以及学生的情况,从网络、杂志、报纸、图书馆中的藏书来收集相关的资料组织成教学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多听学生的建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授课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地与学生贴近,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结束语

建构初中英语的高效课堂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可以努力地去学习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永安.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教育学文摘(上),2011(05).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不足

虽说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是当前教学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没有多媒体的参与,整堂课就是不完整的。这种重机器、轻教师的做法会使学生对课堂“免疫”,根本就达不到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效果[1]。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强调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播放一些与课本知识根本就不相关的动画,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求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要善于运用一切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无趣变得有趣。如在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后的生字,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狐假虎威》的动画片。在看完动画片后,老师随机抽取班级中的几个学生来谈一谈这个动画片主要讲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狐假虎威是对还是错。随后,老师再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思想发育不成熟,认知能力较弱,生性好玩、好动。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合理拆解,将知识变得日常化、简便化[2]。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制作一个有趣的PPT。一开始,PPT上出现了一只飞得很累、口干舌燥的乌鸦。这时,让学生回答:这时候,乌鸦该干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程丽薪(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中心校广西贺州542701)什么?当有学生回答出“找水”这一答案后,老师再播放下一张PPT:4个装有水的瓶子。第一个瓶子特别高,水特别多;第二个瓶口特别小,水特别多;第三个瓶子很高,水很少;第四个瓶子很高,瓶口很小,水特别少。然后,老师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乌鸦找到的是哪种瓶子。当学生回答出是第四种瓶子时,老师再让他们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如果你遇见了这种情况会怎样解决呢?然后,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回答: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便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逻辑顺序,而且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仅起到辅导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使用已经比较普及。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解决难点、巩固知识等方面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这种自主动手解决难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多媒体网络所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多媒体信息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对新信息的探索与提取,学生就会始终处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几个问题,如“长江的发源地是哪里?长江有多长?你对长江有哪些理解?赞美长江的诗歌有哪些?”等,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上的知识和用信息技术搜索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然后,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个学生来回答。回答有误的,老师可以让其他的同学予以指正,老师再加以补充;回答得好的,老师予以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4篇

中学生数学自主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为了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解决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自觉性差、应变能力差等问题,目标教学法应运而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数学教学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建构数学高效课堂.

一、量化适度,尊重生本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会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目标学习法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一个量化、适度、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更要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给予尊重.量化适度、尊重生本差异,对于进一步开展目标学习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义非凡.在教授学生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开始之前用投影仪展示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将本节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成一个一个部分,然后适度地分配每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制定了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1)根据课本教材和课外资料中的例子,了解集合的含义、集合拥有的元素及集合之间存在的从属关系;(2)掌握和熟记经常用到的数集及各种表示的记号;(3)能够灵活地运用课本里的集合符号语言去表示其他的数学知识;(4)让学生感悟到集合对于生活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笔者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存在自觉性差、不知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展示了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1)带领着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去概括出集合所拥有的共同点,感悟集合本身的含义;(2)让学生自主地归纳、总结整理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笔者展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理念并对处于较高学习水平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基本含义;(2)难点:如何合适地选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基础情况,秉持着“以生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量化,适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引领,及时调节控制

学生在根据展示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在写出的重难点之外仍旧存在疑问、目标掌握情况不够90%等问题.因此,发现和提问学生出现的疑问、难题,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对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对于下一步目标的实施、学生疑难困惑的解决都具有巨大的意义.在教授学生利用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笔者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和了解集合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学会辨别子集与真子集,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自学能够很容易地解答例如“A={-1,1,2},B={x|x≥0},A∩B={__}”这种问题,也能够熟练地解释集合之间包含、相等、交、并等关系,也能够熟练地运用∪、∩、∈、{}等数学集合符号,归结来说,学生对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为80%以上.笔者通过题目进行提问发现学生不擅长做有关空集的题目,对这方面掌握得并不扎实.比如,“已知集合A={-1,1},B={x|mx-2=0},且A∪B=A,那么m={__}”.很多学生直接回答“m={-2,2}”,这种答案是不正确的,因为当m=0时,这个集合就成为了一个空集,而空集也属于A这个集合.学生往往会忘记“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个知识点而导致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频繁犯错.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导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及时的调节控制.因此,问题引导,及时调节控制教学目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出现疑惑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多维互动,形成数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现实掌握情况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教学目标进一步转换为教学成果.因此,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配合多元化的课堂训练活动,实现多维互动,对于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迪他们的数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学生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笔者为学生制定了基础目标和重难点目标,其中重难点目标为:(1)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含义;(2)学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去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能够熟练地说出单调区间、单调函数等基础的概念,也能够根据投影仪展示的函数图像解释呈现的函数的单调性.但是对于重难点的学习仍旧不够熟练,步骤不规范,忘东往西.笔者通过细致的讲解配合多次训练,与学生实现多维互动,灵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证明函数f(x)=x3+3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笔者细致讲解让学生首先任取两个数x1,x2,提醒他们注意标明两者大小情况,然后将他们的f(x)值分别代入减法运算进行分析.又多次安排他们证明在一定区间(-4,4)上的单调性等训练,经过多维互动,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多维互动,实现有针对性、有系统性、有重点的讲解,进行有灵活性、有层次性、合理性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数学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数学思想的形成、打造高效、自由自主的数学课堂.

四、补救矫正,形成反思习惯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课程的反思与总结.我们需要明确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需要知道学生是否还存在问题与疑惑,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矫正,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成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学生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笔者为学生安排了一些小测试以方便进行教学目标的反思和评价.比如一些基础题:“已知f(x)=ax2+bx+c(a≠0)是偶函数,那么h(x)=ax3+bx2+cx是什么函数?”以及一些拔高题“已知函数f(x)符合下列条件f(x+y)+f(x-y)=4f(x)f(y)(x∈R,y∈R),请说出f(x)是什么函数并进行证明.”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解答出答案,笔者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细微的指导,比如:应该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等,然后给予了他们新的教学目标和材料让他们学习指数函数,去明确学习指数函数的含义、图像的性质特点、底数a的特殊性.对于仍旧没有达到基础题目标的学生,笔者进行细致的讲解,比如:教学生进行确定数字的描点、利用图像去学习f(x)与-f(x)之间的关系,是关于原点对称还是x轴对称等.同时,对他们进行了鼓励,详细问他们出错的想法.有的学生表示定义太过苦涩缺少实例来辅助教学等想法,笔者根据他们的想法,一方面,补救和矫正了出现问题的学习,另一方面,以此为鉴对以后的教学目标进行增加事例的完善.对教学目标是否适应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与评价,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灵活性的补救与矫正举措,不仅有利于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善和更新,从而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课堂.总而言之,将目标学习法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教学结合、讲练结合的过程中培养自己优良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更有助于他们培养好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建构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建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众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建构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的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有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二、建构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1、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让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中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我们老师如果重复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等,上机也是文字输入,没多久,学生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每当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时再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打破教材的线性次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使课本灵活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而对不喜欢的内容,不管教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趣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根据教学需要,我们把课本灵活地进行裁剪和补充,使之符合学生的“品味”,又不失以学习中心的体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有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设计的任务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去完成,从而确保知识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知识点设计若干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层层递进的,也可以将任务设置成文化性主题任务,或者设置多层次任务,从而实现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

1)文化性主题任务

将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形成文化性主题任务,用具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文化主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把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融入到以文化主题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者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让学生制作“特色美食”的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用FrontPage制作“我爱我班”的班级网站、用Word制作“美丽校园”电子报刊、用Photoshop制作“预防流感”宣传海报等。通过文化性主题任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爱家等丰富的情感。

2)多层次任务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要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比如基础任务和拓展任务。根据课本知识点设置若干个循序渐进的基础任务,让基础薄弱的同学至少能完成基础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再设置1——2个拓展任务,让学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攻克难关,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多层次任务,有效落实课程知识点和操作重难点,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3、优化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要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新课改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种面向终身需求、未来发展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对课程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良好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提高。

第6篇

一、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准备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教学。

由于教师自己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出现如下问题: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核心进行教学,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却达不到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不“简”――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时对学生数学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再上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没有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盲目、机械的训练导致学习低效。

2.有些环节流于形式,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学生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的现象也比较多。常见如下现象:情景简单化,活动形式化,操作活动没有有效的升华,探索活动没有必要的指导。如今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3.缺少反思,不能提高数学能力。

对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在解题后不反思、总结解题关键点,也就不会进一步追求更好的解法了,更不会考虑将思想方法推广到同类问题中及对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不能举一反三。由于缺乏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造成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数学的有效学习。对教师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讲解,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这就使得学生很少自觉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缺乏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习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去求证。

4.学法不科学,不能合理数学思维。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对教师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精神。上课时,许多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被动学习,没有计划性,惯性运转,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完全不能围绕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遇到数学题目时,往往习惯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寻现成的公式、定理等进行套用,而很少灵活变通,使用头脑中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灵活求解。往往只会使用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更谈不上灵活使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做作业时乱套题型,总希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进而一步一步地生搬硬套。平时不善于归纳总结,期望教师替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另外,许多学生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经常“眼高手低”,知道怎么做之后,就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遇到需要经过深度思考的问题,就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不懂不问,对问题一知半解: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某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难以掌握教材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疑团一个接一个,日积月累,学习意志力变得薄弱,一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与打击,便会轻易放弃。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教与学低效的成因,在深入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准备,促课堂教学增效。

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用教材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临界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减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

2.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

有效教学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对象,当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时,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无益的,教学将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智慧发展、能力提高也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3.创设高效提问,促课堂教学增效。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怎么样的数学课堂提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从学生角度看,提问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从教师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控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从数学知识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生性、开放性和启发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关乎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初中英语教学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来挣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新授课是英语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课型。初中英语新授课约占总课时的80%左右,因此,初中英语新授课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研究和探究初中英语新授课的高效课堂模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观察说明

本研究对我区三名市级英语骨干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采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每单元的第一课时,A执教的是9A Unit 6 TV programs; B执教的是9A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 C执教的是8A Unit 5 Wild animals。

2. 观察量表及观察结果

高效的英语课堂应该是通过难度适中的信息输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维和语言训练,以期在学生的信息输出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从课堂环节看,要安排科学、节奏明快;从教师的活动看,要灵活引导、有效激发;从教学内容看,要目标明确、容量适中;从教学方法看,要新颖而实际、丰富而有趣;从学生的状态看,要身心投入、积极参与。为此,本研究参照国内外相关课堂的研究成果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观察量表,从课堂环节、教师活动、教学策略、学生状态等角度对三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

表1:初中英语新授课结构的时间分布及师生互动时间观察量表(略)

三位教师新授课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在5:30:15左右,但也有差异,A由话题展开讨论,导入新课;B和C与A的情况类似。新授课内容的呈现、理解和巩固是三位教师的课堂重点。三位教师时间分别为20、22、21分。从分段记录情况看,单次用于引导或讲授约2分,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明显高于讲授时间。生生合作时间与师生互动是课堂上用时最多的。A、B约为9分,C约为11分;师生间活动分别为21、22、20分。

表2:初中英语新授课学生活动状态观察量表(略)

观察显示,教师都很重视学生活动的激发和创设。每堂课都有2-6人小组活动安排,有讨论、表演展示、辩论、纠错等,而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则是贯穿课堂的主体活动。

表3:初中英语新授课教学策略及资源使用情况观察量表(略)

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A按照主动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B与A则不同,先创设情境,从动画导入Comic――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质疑。C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之后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奠定基础。

表4: 初中英语新授课课堂师生活动观察量表(略)

观察显示,教师的陈述、质疑和解答是课堂导火索和引线,学生的自读、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记笔记等形式灵活而有效。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 观察总结及建议

(1) 学生身心的高度参与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为保证学生整堂课的投入,三位教师使用了多种策略,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投入既有活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又有来自教师有效的质疑和适当的鼓励,同时还来自于学生对课堂任务的理解和认可。

(2) 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是维系高效课堂的主线。英语课堂是以学生掌握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为目标,这是个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观察中发现,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候答技巧是师生得以顺畅互动的关键,教师的引导和强化是学生保持互动的信心源泉和动力支撑。

(3) 节奏紧凑、管理灵活是初中英语新授课的显著特点。容量大、节奏快一直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但节奏快要快得有序、有效、得法。三位教师灵活驾驭课堂,虽然个人的课堂推进方式不一,但都能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环节的过渡。

(4) 高效课堂是容量适中、目标达成高度的课堂。通过分析课后师生的问卷调查,从而客观、全面了解课堂效益。

新授课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提高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构建初中英语新授课高效课堂的努力中,只有立足于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掌握,立足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第8篇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来说的,它的实现,一般要达到三高,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高,课堂效益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目标实现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让大多数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掌握教学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强化重点知识,循序渐进,达到学习体验的最优化[3].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更好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就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字高效课堂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进行讨论.

一、主体性和参与性原则

无论是基于建构主义还是高效课堂的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都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所以在课堂设计上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定理发现和证明可以让学生小组在规定好的时间内讨论.还可以进行课堂设计外延,有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或课后讨论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计,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要在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下完成,可以兼顾建构主义原则并提高课堂效率.

二、主导性与组织性原则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建构主义教学和高效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要实现建构主义下的高效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既要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和编剧,又是参与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的广度、深度都要拓展.在课堂上,学生课堂参与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组织形式都要教师来完成,并在课堂上做好适时引导和知识的提炼与总结.

三、问题趋动原则

为了更好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和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应以问题趋动为主线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构建是以旧知识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再构建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在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多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以便于问题解决的步骤化和由浅入深的过程,实现问题解决的分块化和连续化.也能更好地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过程,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比如在和差角公式的提出和证明上,提出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猜想并证明,再解决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再解决

cos(α+β)=sinπ2-(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以此类推下去,直至最后解决正切差角公式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充分体现问题解决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也后面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旧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完成了新知识的构建.

四、分层适应性原则

在建构主义教学实施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教学效率必然也会存在差异性.为了更好优化高效课堂,在建构教学法实施中要应实施分层适应性教学.在问题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安排小组成员.也可以问题任务分解时,给不同层次学生安排适应学生层次特点的问题,以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以上主要讨论了建构主义教学在高效课堂设计时的四个原则,其实建构主义和高效课堂是相辅相成的,建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学习效率,而高效课堂更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建构主义教学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建构主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1999(8)4:16-19.

第9篇

笔者先简述一下对高中新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冷锋与暖锋。笔者首先让学生速读教材,初步理解冷锋与暖锋的概念,然后请学生比较教材第46页左边的两幅锋面天气图(如下图)的差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了以下几条差异:

(1)锋面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不同(冷锋锋面与地面所成角度较“钝”,而暖锋的较“尖”);

(2)云的形状不同;

(3)冷气团的箭头画法不同;

(4)飘雨的方向不同(冷锋向锋线方向,暖锋背向锋线方向);

(5)雨带的宽度不同等。

接下来,笔者请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部分,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仅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物理学、几何学等等知识来解释。很多解释是笔者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关于锋面与地面所成角度不同的解释,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气团对锋面的作用力方向不同(如图A),有的同学认为是地面对锋面的摩擦力方向的差异(如图B)造成的。通过这轮讨论分析过程,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两种锋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最后,让学生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和差异。由于有了前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使这部分的分析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

在后来的课堂口试和课后练习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冷锋暖锋这个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比我以往用传统的“讲”“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上面这节课的设计创新方面体现了这样几点:

一、注重学生自身的背景知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将学生想象为对新知识一无所知,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或者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主动理解它们,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而这个新知识又将使学习者调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识,并会影响到他对后来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如学生利用对两幅图差异的理解来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和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的问题应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分析导致两幅图差异的原因时,就充分地反映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将学生引向学习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图片等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在本节课中,笔者没有过多的讲授,而只是起到“导”的作用,整节课主要是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听众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批评。很多学生也习惯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讨论式、协作式等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或参与不够。因此,在这里还有一个角色转变问题,这里既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包括学生的角色转变。

三、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使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不要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区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反驳,让他们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排除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心理障碍,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四、强调互动

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交流来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识。讨论甚至争论可以刺激个体的反省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通过交流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讨论的方向,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时获取信息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学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思路,有助于个体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同时从别人的分析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五、淡化学科界限

学生在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从大脑中提取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和知识可能超出地理学的范畴。在本节课中,分析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好像已经超出了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但笔者认为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可以解决或者说可以部分解决,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两种锋面天气系统差异的理解。此外,笔者对学生分析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没有机械的圈定在地理学科上,学生可以利用他们一切可以利用的经验和知识,包括物理学、几何学等方面的知识,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预习;多媒体;评价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效课堂的提出正是应对当前的低效率,疲劳式教学的新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也正在一点点、一步步走入到高中课堂中。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宝藏可以去挖掘,浩瀚的唐诗,婉约的宋词,清幽的元曲,都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形式过于呆板,气氛也过于沉默,虽然有丰富的“实”却被我们教的“死板”起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繁重的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高中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让教学更加的丰富化,高效化,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学习的准备工作――预习的良好习惯养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的利器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高效而且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堂好课的建立,离不开教师的预习,老师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够对讲解的内容做到信手拈来,用丰富的知识打动学生。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娴熟的运用知识,信手拈来的气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氛围,让学习充满乐趣,另一方面,更能加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预习,对于高中生更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是求知过程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的认识对象进行预先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忧笾过程。高中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踏入大学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高效率的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良好预习习惯的建立,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良好的预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中生以后步入大学和走向社会都能起到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通过预习,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目标的达成,可以给高中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间断的阶段性目标的设立,给自己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自己积极的心态,让高中生在沉重的学习氛围中,自信沉着的应对。

二、高效课堂之路的探索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

作为教育的主导,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固定套路模式,采用多种创新的形式教学。如采用诗歌名人名言作为文章切入点,尤其是古典诗歌的韵律美,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在教学的初期学生不能理性地感受具体的美,但是可以提升学生感性的审美观念,可以做到为韵律所动,因声音相随。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开发,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开发。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绝对主角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加强课堂的互动情节,创新形式的同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相长的理念,在主动中学习,在教育中成长。

(二)多媒体引用,方式生动化多样化

当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多媒体这股活水后,语文教学一下子就变得灵动起 来,它可以有画、有声、有色、有形,知识和美感化为涓涓细流流向学生的心田。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1.形式生动节奏明快

借助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高中语文课中以文字为绝对主题的干瘪形式,通过节选影视片段,图片,生动化的动画等多种形式,将生动的场景再现。将学生充分带入的场景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能。充足的材料、课件营造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如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缠绵婉转的婉约派宋词,清新优雅的元曲等等都能将场景美,文字美,旋律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语文在生动明快的节奏中高效的进行。

2.活跃课堂气氛

在高中语文课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生动的场景再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以往枯燥形式化的文字,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语文中的乐趣,继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生活和更加生动活泼,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扩大了单位时间内信息传递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如何有效的利用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将有限的时间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延伸,通过图片,声音,影响等手段,将信息以更加丰富的手段,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构成开放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本着“适合、适量、适中”的原则,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实现 最完美、最巧妙的运用。

三、结语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高中时期学好语文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构建高效的学习模式,不仅关系到了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也是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探索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灵活运用,改变以往过重的形式主义,回到务实中来,回归教育的本质,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上,2012(34).

[2]沈龙明,王艳燕,陈玉根.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09.

[3]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评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J].语文学 习,2005(4).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者,从而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教学理念。因此,只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经验,对中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以下探究和分析。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讲的就是,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更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课堂理念。利用高效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展现出高效课堂中的“高效”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的结果,不单单是看成绩和分数,还要看日常所学知识的能力,让每堂课都能得到充分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不论是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让每个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高效课堂,并且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从旁加以引导,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更系统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高考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在这一前提下,不但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反而会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厌恶。因此,对于现今的教学,要进行高效课堂的建立。经过课堂高效性的实施,不但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三、确立教学目标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时刻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情况,将这些观察之后的结果作为根据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就等于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它所展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利用观察或者测量的方式来进行明确,进而防止出现模糊不清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所以,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来制定不同的方法、策略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帮助,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水平,提升教学整体质量。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前准备到最终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在这其中要明确教学目标,达到学习预期的某种程度。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在高中阶段,此时的学生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对于事物的辩证思维开始过渡。所以,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现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对教学程度进行严格把关,构建一些学生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求知欲的话,那就很难带动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而且对于数学来讲其本身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因此,要采取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得出三边都是相等的,这时提出疑问,那么三边相等的都是全等三角形吗?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发现对顶角相等,但不是全等三角形,进而了解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2.有效控制教学节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时间不需要太长,要尽可能分配好时间,把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拿来学习重要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合理控制教学节奏。过快的教学节奏,有可能让学生产生疲惫的心理;反之,过慢的节奏,会让学生学习产生懈怠;即使是适中的教学节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推陈出新,利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的方法是提高教学高效性的不二法门。

总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要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因此,只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2篇

一、寻找链接点,组织课前调查研究

李希贵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既可以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广宇之间。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会发挥多大潜能。”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课前先学、搜集资料,就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个空间既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能使学生的认识从有限的课堂、有限的书本内容扩展到整个真实的世界,也让学生从不同途径了解了现实,为学生真实的思想品质的形成铺垫基础,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前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链接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课前小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使学生有目的、有方向、自主地为学习准备资料,延伸课堂深度和广度。

例如《地球在哭泣》一课,教材中要让学生了解现在世界人口过多、增长速度过快的现状,并认识身边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针对这两个教学任务,课前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研究:搜集世界人口过多、增长速度过快的资料和身边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等资料。学生在课前小研究的指导和要求下,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他们有的从网络上找到了春运紧张的图片,有的从身边的大人口中得知了春运时坐车难的实际事例,有的从报纸中看到了人口太多的现实,还有的找到了非洲干旱缺水的视频资料……有了这些高效的课前设计,课堂也就真正成了学生自主交流思想、升华情感的舞台。

二、搭建交流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有了前置性作业这个基础,再采用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的模式,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把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范例或者“生活图景”以贴近学生心理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熟知的事例,主动探索新知,不断交流心得,实现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在合作、展示与交流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行为体验与心理体验。

在《地球在哭泣》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了印度火车站交通异常拥挤的图片、人口增长统计图,全班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认识到了世界人口现状。接着另一小组又展示了非洲难民、土地干旱、春运紧张、人们缺水等等一系列图片,使学生们深刻认识社会现实,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这样,学习小组中汇集的各类资料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把学生一下子带回了生活之中。熟悉的场景、事例、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很快地构建了生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犹如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顿时热情高涨,思维的阀门一下子打开,纷纷说起了其他的一些类似现象,并且深入地分析了地球在哭泣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果。这样的“现场展示”紧紧围绕课本重点,学生能从心底深处加深认识,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三、适时引导小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为此,在课堂中,在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之时,教师必须注意适时的引导与小结,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明确的方向性。

在学生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班内的展示交流,既可以了解小组探究的程度,也可以发现学生知识的漏洞、思维的盲点。当发现漏洞与盲点之际,便是教师引导追问之时。

例如学习《资源亮出黄牌》一课时,学生交流汇报了调查了解到的资源匮乏、有些资源面临枯竭的现象之后,老师要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便会以这个问题为引子,思考种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然后,老师再次追问:资源亮出黄牌的现象和原因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肯定会从自身出发去告诫自己、警示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的重点,学生的发言主要内容以及收获等做出言简意赅的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由浅入深,情感得以升华,心灵也受到了洗礼与震撼,达到了指导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融入课堂评价,升华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