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运动会新闻报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个人风采大赛现场拍照和后期宣传
2.运动会新闻采访 , 拍照 , 通讯稿 , 网络宣传
3.书法比赛新闻报道
4.英文口语演讲比赛新闻报道
5.校友座谈会新闻报道
6.就业意识调查问卷
7.东南大学博导来我系讲学新闻报道
8.两期简报
9.贷款征文投稿
随着近年来户外运动这一新兴体育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户外运动新闻报道也正在悄然崛起。相对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传统大众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户外运动目前还属于“小众运动”,但其近来在民间发展势头迅猛。全国体育大会中设置了攀岩、定向越野等诸多户外运动项目,各种极限运动会也在近年来应运而生,每年都举行的“全国攀岩锦标赛”、“全国登山大会”、“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山地极限挑战赛”等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现状同时也向传统体育新闻报道提出新的课题,在媒体越来越细分受众的背景下,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旁门”的户外运动报道应在体育新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户外运动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
户外运动源于欧美早期的探险、科学考察,它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在规范和安全的前提下,走出城市,走向自然,从事具有一定风险且又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活动。按活动方式可以细分为:陆地上的山野类;水域上的漂流和潜水;天空中的飞翔类等几大参与方式。其中,陆地上以登山、攀岩、溯溪、溪降、探洞以及一些带有冒险性的极限运动等为主体的山野类活动目前已被许多国人所接受,正逐渐由少数爱好者参与的另类运动向大众化的休闲体育方式转变,以时尚、自我为标志的都市动感新一代,是主要参与人群。户外运动是体育细分的一个结果,在中国的城市文化中一开始以介于体育和旅游之间的面目存在。众多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各种户外运动俱乐部成为这一项目在中国起步的最大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运动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统计,从2002年开始,国内户外运动俱乐部每年在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增长势头一直保持至今。这一切都为户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创造了条件。所以,在众多休闲运动方式中,户外运动的潜力最大,发展前途也最广,根据专家调查分析,21世纪运动休闲将具有七大趋势,其中,户外运动将成为中国休闲运动中的亮点。而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户外运动开始列入正统的体育赛事,有了世界性的比赛,有的甚至进入奥运会,如滑雪运动和自由式滑雪已经成为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一切都对体育新闻媒体更深入、全面地介入这一领域提出了要求。
当前户外运动报道的模式和现状
与传统体育运动的媒体传播不同,户外运动相对“小众化”的特点使它的新闻报道模式更倾向于和代表媒体新力量的网络结合,并兼以少数时尚性户外运动杂志。户外运动尚不能像传统体育项目那样,得到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的日常性、全面性介入。
在网络方面,国内户外运动的资讯分享主要依赖于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BBS论坛。网络的开放性使论坛资讯模式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建立起庞大而稳固的受众群体。这种现像也催生出少数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涉入,搜狐网就开辟了户外频道,以求在细分读者上分享点击率。而像《户外运动》《山野》等户外运动杂志已成为各大俱乐部及一些时尚酒吧的固定陈列读物。总体而言,户外运动报道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未能真正进入体育新闻报道的主流领域;走在体育新闻报道边界上的户外运动正在跨越最后的门槛,而且是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着传统媒体向前迈进。城市文化中日渐增长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庞大受众群众。
在这种推动下,央视从2003年开始直播攀登珠峰的尝试,从2006年开始首次派记者采访报道达喀尔拉力赛。而旅游卫视也开辟专门的户外运动板块。从湖州的极限运动会到日渐有影响力的环塔汽车拉力赛,户外运动日渐受到包括都市报、广播、及电视媒体的关注。这种趋势也表明,户外运动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从另类到主流的转变只会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时间可能并不需要太久。
户外运动报道对采访工作有更高要求
与传统的体育新闻报道相比,户外运动报道对采访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对采访记者的体质有着更高要求。这是由户外运动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采访中,采访
一般可以在成熟的场馆条件下完成。但户外运动本身是在野外展开,其中包括高原雪山、深流峡谷、沙漠戈壁等等。而要在这种环境下完成对一场高规格户外运动赛事的采访,需要记者有更好的体质。例如,在央视直播攀登珠峰时,摄像记者都是经过严格挑选,体质上能够适应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原。在潜水和航海帆船赛采访领域,更要求记者能够适应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同时,野外生活的饮食极不规律,加之温差、气候等因素,这些无不要求采访记者需要有较好的体质。
二、对记者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从运动项目本身来,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本来就已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为很多人所熟悉。采访这类运动赛事一般而言对记者的要求更多是在新闻敏感性及新闻写作技巧上。而户外运动作为近来一个新兴的事物,在专业知识上涉及的领域更广,需要记者有全面的相关专业知识。例如,在汽车拉力赛报道中,除比赛规则、历史沿革等基本知识外,还需要记者对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的机械构成、故障术语等许多知识有所了解。此外,采访户外运动还需要记者熟练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如需要掌握野外方向定位、扎营等。这一点,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报道中,基本是不需要的。
三、对采访工具有着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采访传统体育运动赛事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采访通讯工具便可完成,但对户外运动采访而言,对采访工具的要求就不会如此简单。很多户外运动是在无人、无手机信号、无互联网络的三无地域或水域展开,这就要求在采访中不但对记者本身的穿着装备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在通讯工具装备上也要更尖端,这样才能保证在各种野外环境下完成采访并顺利发回报道。很多媒体在报道珠峰攀越及航海帆船时,都租用了卫星电话、或专用的卫星频率进行通讯;央视报道达喀尔汽车拉力赛时,更是首次在体育赛事采访中租用了直升机,这些也决定了户外运动采访比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采访,在采访成本上会更高。
户外运动未来的媒体市场价值不可低估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户外运动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国内城市体育运动领域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对于媒体而言,每一个新兴业的崛起都将为媒体实现其市场价值提供新的契机。上世纪末房地产业的兴起,使媒体分享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广告蛋糕;本世纪初汽车消费的增长也拉动了媒体整体市场价值的同步增长。而户外运动未来不可低估的媒体市场价值将会使媒体投入这一报道领域。
目前,全球户外运动产业的年交易额150多亿美元。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基础。据美国官方调查,美国户外运动爱好者达到了700万人之巨。在国内,统计显示,全国2007年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消费总额已经达到50亿元,是2000年的50倍之多。此外,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更具有消费能力,中高档消费人群比例大。这一特点也契合了商业与体育运动互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 民族意识 写作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比,没有识字能力的要求,可以影响更大规模的受众群体;能够跨越空间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广播声音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电视语言的形象性使传播更具影响力。所以,广播电视新闻能够将民族文化在广泛的文化空间中传播,创造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民族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推动民族文化的代际传播。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广播电视对民族新闻的报道。
一、广播电视民族新闻报道的现实意义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曾在中国传媒大学作了《一个记者的责任与成功》的主题演讲,演讲中提到记者要承担3个主要责任:传播责任、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其中,文化责任的具体内容是“要给读者以准确的知识,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审美观”[1],强调记者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播,通过记者的传播活动,不仅能够传递给受众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个时代的文化,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2]
电子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世界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实践着“地球村”的联系与沟通,我国56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与交流。新闻传播仅仅是诸多传播活动中的一个传播渠道,但其在公信力、权威性、专业性等方面是其他传播渠道不可比拟的。拉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给予新闻业界的启示是:如何在民族报道方面抢占先机,并能进行合乎新闻规律、宣传取向的新闻报道,将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地区的和谐与发展。
关于这一点,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已形成共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六大原则,其中为新闻传播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民族新闻的发展、传播可以改进少数民族地区更加开放,信息更加畅通,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阔少数民族的视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别,使社会更加和谐”[3],所以说广播电视民族新闻写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在新闻写作中贯彻民族文化传播的意识,可以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采写和传播,从而协调民族地区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2010年4月14日晨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青海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和全国媒体都参与了对地震灾区的报道。尤其是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利用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声音和画面等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回很多来自地震灾区的现场报道,使得全国和玉树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地震救援工作的有效展开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此外,在玉树地震报道中,新闻记者比较突出地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敏感,从民族文化视角关注和报道玉树地震。玉树县90%以上为藏族,藏族文化中突出的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文化信息,就成为采写玉树地震报道的新闻记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整个报道中,尊重民族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传统,得到了突出体现。“火葬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救灾食品有青稞”、“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传统妥善安置灾区孤儿”等相关报道,都是尊重民族信仰的有力见证[4]。
第二,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共处。同志曾指出,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先生将这一多民族特征归纳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他认为[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新闻写作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其任务之一就是较好地在新闻采写和传播中站在我国民族关系的现实背景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从而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共处。
第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广播电视新闻的多媒体传播技术,能够通过视听等传播符号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生动而丰富的传播,这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进行跨民族和本民族内的纵横两个不同方向的传播,从而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2010年11月16日,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幕,主要设置竞赛、表演两大类项目。其中,竞赛项目设有秋千、射弩、武术、摔跤、陀螺、龙舟、抢花炮、吹枪、高脚竞速、马术、蹴球、板鞋竞速等12个项目;表演项目共有85个,分竞技类、综合类、技巧类、民族健身操四类。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民族之声、云南电视台、云南广播电台等多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都对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了报道,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发展。
二、广播电视民族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新闻写作与民族文化信息的结合,就是要求新闻记者在进行民族新闻报道的采写过程中,重视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加强新闻报道传播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明确民族新闻的特殊规律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民族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关的具有一定民族意义的事实的报道。”[7]对于一般性的新闻而言,其新闻价值体现在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等五个方面,其宣传价值表现为: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等方面。民族新闻的报道除了需要具备以上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内容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民族特色”。民族新闻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几个原则上[8]:
1.政策性原则。我国针对多民族的国情,制定了相关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报道民族新闻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自由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进行民族新闻写作时的前提,就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重视研究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出现的新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事业的发展,关心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情况,避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件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
2.导向性原则。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体现出分布广、人口少的特点。因此,民族新闻报道就少数民族受众而言,受众人口基数少是一个主要的特点,但是受众人口基数少并不意味着民族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小,更不代表其影响力小。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一直是西方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民族新闻的导向上必须采取审慎、慎重、严肃、认真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适宜性原则。民族新闻报道通常坚持的是时宜性原则先于“及时性”原则。因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众多,并且在民族识别的过程中研究存在族群识别不全面的问题,因此部分民族问题涉及比较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将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对于类似的新闻事件,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梳理问题的本质矛盾,并在考虑大局发展的前提下来对新闻报道进行采写,甚至需要等待相应的时机,在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来才能进行报道。
4.民族性原则。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征,甚至同一民族因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民族内部的差异。例如,生活在云南省迪庆州的回族,被学术界称为“藏回”。因为他们长期与藏族生活在一起,为了适应高原的生存环境,加上人口数量少,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与藏族通婚,参与藏传佛教的相关宗教活动,穿藏装,并学习和接纳了藏族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这样的民族文化现象,需要新闻记者从民族自身独特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来了解和分析问题。
(二)广播电视民族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1.坚持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主旋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因此,坚持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主旋律是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基本前提。如何唱响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的主旋律,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吴国清作出了回答:第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忠实记录各民族及其民族地区发展的脚步,及时反映其历史性进程,着力报道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历史性进程;第三,报道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带来的繁荣昌盛,特别是着力宣传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大繁荣的根本保障。[10]
2. 把握好民族工作和民族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对于民族地区、民族群众的一些特殊性问题,要特殊处理。对此,民族新闻报道的原则是,利于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团结一致向前看。注意疏导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一些情绪,协调好关系,防止报道情绪化、观点偏激、方法简单,被一些分裂分子、极端分子等敌对势力所利用。民族新闻报道不能一味赞美。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一些地区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对一些相关地方和部门对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执行不力、行动过缓的行为,也要综合抓住典型予以曝光,以利于促进工作。对一些一时认识不清、看不准、或疑难问题,要先开展调查研究,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才有助于把握好报道方向。
3.努力学习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熟悉民族历史。党的民族理论,是在总结国内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撰写民族新闻的广播电视记者应该重点学习和掌握,作为我们报道民族新闻的立场和出发点。民族知识博大精深,民族历史浩如烟海,只要我们真正学习了,有所了解了,就会产生敬仰感,自然对任何民族都不敢妄自菲薄地乱发议论了,报道的深度与厚度也就在其中了。
4.要怀有真挚的民族情感。民族新闻报道是民族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需要记者感情的投入。记者只有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关心温饱,体贴冷暖,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做到感情上的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有着特殊感情,只有理解、尊重他们,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在多些理解的同时,还要少些猎奇。对于少数民族的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不要从猎奇的角度去报道,更不能简单一言蔽之曰“落后”,而应该持有更多的民族情感来进行报道。
三、广播电视民族新闻写作中存在的误区
刘眷歌和金林针对《人民日报》上的“少数民族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政策和经济建设报道在数量上位居前两位,多于民族风俗报道。但是在受众认知中,对于风俗文化的认知远远高于前两位。其原因是:首先,新闻记者对于民族习俗文化的报道往往能够抓住最具民族特色的东西,为受众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在政府政策和经济建设报道时没有吸引力。其次,图片新闻中对于图片没有严格把关,图片分布不平衡。尽管大部分图片都能表现出少数民族的民族装束,但是有些图片过于追求民族特色,容易造成摆拍嫌疑。在图片数量方面,“两会”期间的民族图片新闻相对较多,占据了图片总量的27.59%,而其中反映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图片新闻则较少。第三,城乡报道比例存在失衡。关于乡村报道的有28篇之多,而关于城市报道的仅有5篇,这样的报道方式很容易让读者忽略了有大批的少数民族已经走出乡村,奔向城市。[11]
基于上述分析,民族文化报道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个:第一,民族文化就是唱歌、跳舞。这是许多人的误区。其实,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语言、工艺、服饰、习俗、婚丧嫁娶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全面认识,从深度上下功夫,就能做出大量有深度、有分量、气势恢宏的报道来。作为民族地区的党报,民族新闻报道是一个很出彩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对民族新闻报道的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文艺节目和各种各样的节庆日子。这对报纸来说是需要的,但仅有这些动态的消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宏观上的高层面上的报道。第二,民族文化新闻地域性不强。有些民族文化新闻作品尽管主题好,文笔也不错,但如果删去地点,人们也看不出该新闻出自何处,它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有着同样民族的地区。那些新闻发生地的风貌、风土人情在字里行间无影无踪,既无历史背景,也无现实画面,更缺乏特殊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把民族新闻报道混同于一般性新闻报道。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思考的。[12]
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就任美国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的院长时表示:“……它所要造就的学生将是整个大学中最合适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13],他要求新闻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接受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训练。因此,广播电视民族新闻报道的写作同样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基础之上,具备民族意识是对报道民族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梁衡:《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记者》,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2010年10月18日。
[2]高卫华:《传媒文化责任与民族文化传播》,《新闻爱好者》,2007年11月。
[3]钟克勋:《康巴地区民族新闻传播的掣肘与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第8期。
[4]王艳:《青海玉树地震:中国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新思路》,《才智》,2010年第20期。
[5]:《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时政>>高层动态,2005年5月28日。
[6]马戎编著:《民族社会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7]徐利:《民族新闻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8]章波多措:《试论少数民族新闻的时代特征》,《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7月。
[9]吴国清:《唱响主旋律:把握新形势下民族报道的着力点》,《中国记者》,2009年第9期。
[10]吴国清:《唱响主旋律:把握新形势下民族报道的着力点》,《中国记者》,2009年第9期。
[11]刘眷歌,金林;《浅析主流媒体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以《人民日报》为例》,《新闻世界》,2009年12月。
[12]步芝梅:《对民族新闻报道的认识与实践》,《新闻窗》,2008年第4期。
[13]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范例】
九月二十五号晚七点,随着夜幕徐徐降临,由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迎新篝火晚会在学校东篮球场正式举行通讯稿格式,晚会以“舞动青春”为主题秋季运动会通讯稿,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齐聚球场,还未开始现场气氛已经十分活跃。
办公地址: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办公地址: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
成功进行运动会新闻宣传和电视转播工作是运动会成功举办的重今标志,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新闻宣传优势,做好运动会新闻报道工作,开发和维护运动会电视转播运资源,甲乙双方根据各自职能今者电视转播权合同。本协议中,甲方为赛事组委会,乙方是负责动会新闻宣传•报道和电视资源开发的电视播出机构,经甲乙双方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刹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定义
1.1 合作内容:甲乙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赛事的电视宣传报道、全国版权电视转播(含直•录、复播)、赛事及其衍生的电视节目中的电视广告、地方电视版权资源开发等事宜。
1.2 合作方式:甲乙双方为赛事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电视资源、共享利益,电视资源的收益根据甲乙双方的协商确定。
第二条 甲方权利
2.1 运动会赛事资源及信息的权。
2.2 运动会宣传信息的权。
2.3 运动会赛事电视转播(含直、录、复播)以及赛事衍生的节目中的电视广告资源(包括开幕式前大型主题活动、专题报道、赛事直播)的开发权利。
第三条 甲方义务
3.1 及时提供运动会竞赛日程。
3.2 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运动会电视公共信号。
3.3 负责赛事电视转播权全国版权的维权服务。
3.4 负责提供双方约定的接待卸民务。
3.5 负责提供以下技术及设备保障,协助乙方进行运动会赛事转播。
3.5.1 提供____平方米的新闻中心的主演播室;
3.5.2 对乙方为运动会设立的移动演播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5.3 提供____单边注入点(所发生的费用和技术需求由双方技术部门协商解决)。
3.6 负责乙方对运动会宣传报道的资料提供、采访及配合乙方完成运动会宣传报道工作。
3.7 负责维护电视台全国电视版权的独占性,在进行地方电视版权开发销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3.7.1 赛事直播必须延时____秒与乙方电视台同步直播;
3.7.2 赛事直播信号只提供给与参赛方有关的省市电视台。
第四条 乙方权利
4.1 运动会电视转播权全国版权的排他权。
4.2 运动会无形资产和荣誉称号的使用权。
4.2.1 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
4.2.2 运动会组委会合作伙伴—______电视台。
4.3 运动会广告。
4.3.1 运动会开、闭幕式____类广告牌各____块;
4.3.2 运动会赛场内____类广告牌共____块。
4.4 logo广告。
4.4.1 运动会新闻会的背景板;
4.4.2 运动会证件;
4.4.3 运动会比赛门票;
4.4.4 运动会吉祥物模型。
以上广告按运动会组委会的统一规定办理。
4.5 赛事电视广告招商的开发权和收益权。
4.5.1 乙方开发的电视广告,收益分配甲方____%,乙方____%;
4.5.2 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排他权的原则;
4.5.3 乙方开发的广告须提前告知甲方,以利于甲方统筹安排;
4.5.4 乙方开发的范围根据甲方的要求确定。
4.6 赛事地方电视版权开发的利益共享权,收益分配甲乙双方另行商定。
第五条 乙方义务
5.1 开幕之前进行运动会赛事的宣传和转播。
5.2 运动会比赛期间来用组合报道形式全方位报道运动会,报道的时间、形式、频道根据双方的协商确定。
5.3 运动会的宣传报道。运动会宣传报道主要安排的频道和栏目根据双方协商确定,重点播出以下内容:
5.3.1 组委会新闻会;
5.3.2 组委会重要活动的报道和宣传(含直播)。
5.3.2.1 开幕式的宣传、播放和报道;
5.3.2.2 闭幕式的宣传、播放和报道;
5.3.2.3 火炬传递的宣传、播放和报道;
5.3.2.4 其他主题活动;
5.3.2.5 运动会的后续宣传报道。
5.4 运动会的特别专题报道。
5.5 运动会宣传报道、赛事转播(含直、录、复播)以及赛事衍生节目中的广告招商的维权义务。
5.5.1 维护运动会赞助企业权益,妥善处理维护赛事赞助商的排他权益与最大限度地拓展广告招商空间的关系;
5.5.2 运动会赞助企业与非赞助企业在乙方制作和播出的运动会电视广告界面应当有明显的区别,避免出现足以使第三人误解的视觉效果。
5.6 对甲方提供的运动会赞助商的宣传片和专访的报道义务。
第六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七条 甲、乙双方郑重承诺,对本协议中的所有不宜公布的材料予以保密。未经另一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与他方(聘请的律师、会计师除外)讨论或向他方披露。本协议终止后,各方在本协议本条项下的保密义务并不随之终止。
第八条 保证陈述
双方互相陈述、保证和承诺如下:
8.1 双方均具有完全的权利和法律权限或有效的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8.2 本合同经双方签署,即依其中条款构成对双方合法、有效和有约束力的责任,因为破产、清盘或其他影响债权人权利的法律对履行造成的影响除外;
8.3 以上陈述、保证和承诺不仅在文首日期真实,而且也在本合同期限内都是真实的。双方确认以上的每一条陈迷、保证和承诺都是关键性的。
第九条 有效期和终止
9.1 本合同自双方签署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合同终止或者双方权利义务均履行完毕之日(以较晚发生者为准)。
9.2 除了本合同中或根据法律规定的补救方法以外,在不影响提出终止的一方的其他法律权力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有权在出现下列情况时终止本合同,自另一方收到终止通知时生效:
9.2.1 另一方在执行本合同条款时发生重大违约,而且在违约方收到违约通知的____天内未能纠正;或
9.2.2 另一方在本合同中的任何陈述或保证被证明有重大的不正确或不准确。
9.3 本合同因为在此所述的任何原因而终止,都不解除任何一方履行至终止生效日的责任,或者是履行终止后仍然有效的条款的责任。
第十条 遵守法律
如果有合理的原因相信本合同的任何条款违反了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双方须及时修改本合同以遵守法律。但是如果修改令本合同丧失了其根本目的,那么将认同双方同意终止。如果本合同因本条而终止,款项应支付至终止日的展行程度。那些为将来而已支付的款项应按比例退还,除了明确规定在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的条款以外,任何一方将不就本合同而负任何义务或责任。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1.1 本合同签订后,除非根据合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都不得擅自变更或单方面解除或终止本合同,否则视为违约。
11.2 除因不可抗力因素外(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因素)外,因任何一方违约,造成本合同不能展行,或不完全履行,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自己的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
11.3 在有任何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可向违约方以特快专递方式发出书面通知,要求违约方纠正其行为。在守约方发出上述通知到达违约方的五个工作日内,违约方如果仍未纠正其违约行为,守约方可向违约方发出书面通知终止本合同。
第十二条 不可抗力
12.1 由于水灾、火灾、地震、暴乱、罢工、劳工运动、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sars)]或本届赛事比赛日程正式公布后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等不可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不是由于一方的过失而引起的情况(不可抗力事件),致使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本合同,遇有上述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不应被视为违约和应对另一方就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负责,而且履行时间应相应延长。
12.2 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须及时将不可抗力的性质、影响程度通知另一方并提供证据。如果不可抗力持续或累计超过一个月,双方在所有合理情况允许下为减轻影响或制定替代安排而进行真诚的协商。
第十三条 争议的解决
因本合同引起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均可选择以下争端解决机制:
13.1 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或
13.2 诉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十四条 其他
14.1 所有根据本合同要求和许可发出的通知都必须是书面的,在亲手送达或在以特快专递(需要有回执)发出三天后视为正式生效。
14.2 本合同构成双方之间就本合同所述内容的全部理解,取代所有先前其他或同期的有关所述内容的协议
14.3 甲乙双方确认,在合作期间,一方可能得到另一方的保密资料。双方同意除非为了履行本合同而需要使用保密资料,双方将保护保密资料,只在履行本合同时对同样知道该等资料是保密资料并同意保密的人等披露保密资料。披露以所需知道的范围为限。保密责任不包括非经一方违反保密责任而已为公众所知或根据法律要求披露的资料,本合同终止之后保密责任继续有效。
14.4 本合同未经双方同意并特别指明是对本合同的修改,以书面形式经双方授权代表签署,不得修改。
14.5 一方未对另一方违反本合同条款行为或之后的违约行为作出反对或采取行动不得视为弃权。本合同中的权利和补救方式是累积性的,任一方行使一项权力或补救不排除或放弃其时其他权利和补救方式的行使。
14.6 本合同中标题只为方便查阅,不构成本合同的实质内容。
14.7 任何一方没有另一方的事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让或授权本合同下的权利和/或责任。本合同和其中所有条款时双方有效,也对双方各自的继承和批准的转让人有效。在任何情况下,允许的转让都不能免除出让人的责任。
14.8 本合同附件构成本合同的一部分,与合同条款同样有效,对合同双方构成约束力。
14.9 本合同为框架性合作协议,未尽事宜将以若干份合同的形式确定,任何修订、变更或补充须有书面文件,并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确认方可生效。
14.10 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份,双方各执____份。
甲方_________(公章) 乙方______(公章)
代表_________(签字) 代表______(签字)
[关键词]体育媒体 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86-03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其真正的本质在于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其方法过程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形式,在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协作,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传播信息,取得最大收益。作为传播业界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实践,媒介融合也已经引起体育媒体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且在体育媒体中兴盛开来,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正处在现在进行时。
一、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体育媒体资本融合
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最早开始于体育媒介资本融合。由于国家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场环境的宽松和国家传媒政策的松动使得电信、印刷、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等部分领域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始有限进入。比如,2001年年底,全兴集团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出资,由四川报业集团绝对控股,创办了《21世纪体育》。更早时期,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达成合作,由桦榭·菲力柏契出资,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名义,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彩色综合性体育杂志——《搏》。
资本融合后,首先给传媒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传媒单位可添买设备,扩大生产,实现资本增值。更重要的是,外资的注入为传媒单位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弥补与外界技术差距的同时,推动原有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从而提升原有单位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给整个行业带来压力,加剧中国传媒市场的竞争。但是资本注入最直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多地追逐经济利益,会忽略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度,造成媒体软实力下降。不同企业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双方文化冲突,造成双方员工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落差,不利于企业发展,严重者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二)体育媒体技术融合
现今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传播技术融合,具体表现在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的融合两方面。
1.体育媒体传播手段的融合
传播手段融合是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就某一事件或于某个时段集中于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和功能共享。例如,2007年3月30日,中国第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与国内顶级专业体育媒体《足球》报社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资源共享、市场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体育类媒体平台。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五星体育传媒与风行网联合打造的基于PC、手机和PAD的多媒体平台,将最新的体育资讯植入三屏并实现有效的联动传播,为观众呈现各路奥运军团奋战奥运赛场的最新战况。风行网新增的体育栏目添加了小视频播放功能和自由拖动功能,以便使用户在风行平台收看五星体育传媒报道的最新伦敦奥运等专辑视频时有更优质的体验。五星体育资深编辑团队制作的“新闻快递”“精彩看点”“深度观点”和“独家策划”等专辑,将构建成一个竞技、娱乐、人文等多元的奥运内容矩阵,在多屏互动中满足用户关注奥运健儿和体验伦敦文化风情的多元需求。实践证明,三屏之间的互动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接触到自己希望获取的与奥运会相关的各类信息,而相应的奥运资讯内容也能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目标观众。除此之外,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打造的“5+”这一号称“中国第一的体育新媒体平台”,集合了中国第一的体育电视平台CCTV5的资源,并独享全球80%以上黄金赛事的新媒体版权资源。为满足观众在不同环境下对看节目、看资讯的需求,服务提供商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阿里云计算为CNTV量身打造了5+多终端解决方案,包含5+PC客户端、5+体育应用(手机端)及5+TV端等,实现“一云多屏”的新媒体传播体系,满足用户随时随处的观看与互动需求。
2.体育媒介形态融合
媒介形态融合是在手段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质变”,生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比如电子杂志、手机报、手机电视等。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打造的“5+体育新媒体平台”的同时,推出5+定制版手机,其也成为“5+体育新媒体平台”“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里重要的一个终端。5+手机是为广大体育爱好者定制的专属手机,以手机应用的形式提供了体育视频直播与点播观赛、视频互动、赛事预约提醒、VIP高清体验、商城豪礼换购、特色红包购物等多种互联网服务。2009年正式开播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频道,因丰富的赛事资源及多元媒介平台也成为奥运立体化融合传播的最佳实践者。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频道发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双平台优势,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独家版权和原创资源,全程直播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为广大网友呈现了海量的体育视频、赛事图文资讯、赛事数据服务、网络社区互动、移动终端交互等服务。
体育媒体技术融合实现了新闻资源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利用最大化。体育媒体技术融合还可以利用原媒体固有的品牌打开并且快速占有、扩大市场,有助于品牌的延伸,强化品牌效应。品牌的延伸又可以降低新媒体的市场导入费用。新媒介终端的形成,在增强了用户的即时体验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与用户的即时互动性。但是从传播手段融合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新闻资源都可以共享,一个新闻题材有可能只适用于一种媒介形态。体育新闻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也受到体育记者技能的限制。毕竟可以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报道任务的超级记者非常罕见,即使存在,但由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的固定性,往往也会造成新闻同质化问题。此外,对技术的依赖、融合过程的复杂性、不同媒介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等种种问题,都可能影响体育媒体技术融合的脚步。
二、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特色
(一)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更加自由
制约新闻媒介融合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是政策规则。而相对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硬新闻,体育新闻这一软新闻属性,使得体育媒体的融合受政策、市场环境等的限制相对较低。2005年国家出台了文件《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对非公有资本进入广电节目制作、技术开发、有线电视接入网建设和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规定》明确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的领域: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此项政策加快了体育媒体资本融合的步伐,使得有实力的体育媒体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完成对其他体育媒介或体育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
在国内传媒产业仍没有统一规划,其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竞争机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管理机构不统一等诸多限制下,体育媒体可以在不抵触政策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内媒介融合进程尝试边缘式突破。
(二)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可预见性
预见性是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可预见性是源于对体育赛事项目的驾轻就熟。新闻工作者对赛事和规则的了解,使得在赛前就能预判有哪几种传播手段可以融合。举例子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海五星体育传媒报道一场比赛,赛事信息传到五星体育传媒操作平台,五星风行奥运频道时效性最快,它为观众提供第一次服务,在五星风行奥运频道网页头条可能即时一条滚动新闻,紧接着,五星体育电视频道、五星广播和五星体育传媒合作的报纸《东方体育日报》、劲爆体育频道等根据自身媒体特色和其受众需求进行后续报道、详细报道、收费搜索等,而一系列的过程,对于五星体育的新闻工作者而言是可以预见的,他们可提早准备。
(三)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源于体育新闻报道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的特性。竞技体育为体育媒体带来丰富的新闻源,源头之一即是频繁的竞技体育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已形成不同类型的竞赛,如综合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军事体育运动会等,单向型竞赛,如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排球锦标赛等,这些运动会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制度和组织形式。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赛事运动的丰富性、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使体育媒体有着绝不重复的报道内容,为体育媒体媒介融合信息获取创造了平台,每几年一次的赛事周期决定了体育媒体技术融合的周期性。
三、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限制因素
随着国内数字技术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最新传播理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取得不少成绩,既体现在理论探讨上,也体现在国内当前体育媒体发展实践上。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立法缺位
在我国,《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条例》是传媒业的法律法规,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作为媒介融合的具体化实践。国家在1999年为加强传统运营商涉及广电业务和广电系统介入电信语音业务的管理,曾明文规定禁止两大行业相互渗透。2003年,广电总局第15号令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此文件的颁布拉开了广电淘金电信行业的序幕。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尽管我国立法一步步完善,但是至今在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上还是与形式发展不相适应,体育媒体同其他媒体一样存在此问题,并没有享有独权。
(二)政府职能不清晰
推动媒介融合的决定性力量应该是技术、传媒环境变革和受众,政府的角色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服务的提供者,然而在中国,政府才是推动媒介融合的决定性力量。由此使得媒介融合日常业务和内容生产没有形成有机分工,分业监管的体制没有改变,部门利益与行业利益纠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层面不足限制了媒介融合的进程。
(三)传统体育媒体整合能力不强
目前在国内,传统媒体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但内部管理滞后,整合能力不强。尽管我国多数体育媒体都已经意识到了媒介融合的大势所趋,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哪一家体育传媒在切实推动媒介融合。比较进步的几个媒体也只是在不同媒介形态的聚合上有所发展,资源共享、内容生产是重头戏,媒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媒介的组织结构融合等。
(四)复合型人才匮乏
媒介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融合意识、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精通新闻业务及其相关知识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成为融合媒体的亟需。随着媒体的发展,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则新闻的报道,尤其是在媒介融合时代,不是依赖一个人完成的,它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一个记者的合作精神也极其重要,记者更需要在报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四、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未来
(一)多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并不是目前很多人认为的几种不同媒介形式的相加和聚合,也绝不仅仅是新闻资源的共享,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胜于此。媒介融合的全过程仅仅着眼于形式上技术层面的传播手段融合,并不能反映媒介融合的本质特征。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未来一定是多要素的融合,这些要素包括体育媒体间的所有权、信息采集、策略、结构、新闻表达等方面。
(二)具备完整的体育信息产业链
未来对于同一个体育新闻题材应当是这样处理的:首先体育新闻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不同种类的体育媒介对内容进行加工,初步实现体育快讯,紧接着实现消息、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数据库查询等这样一系列体育新闻或体育信息资源,然后通过不同应用终端,实现大众消费。
在融合的背景下,对同一体育新闻或资讯内容多次利用,可进行最大限度的增值散发。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通过相适应的平台和机器,将同一媒介内容重新打包,重新定制,重新定位,适合各种不同媒介使用,能够达到多次利用、节省资源、创造利润的目的。
(三)人文精神才是价值取向
业内和学界在提到媒介融合时,较多强调的是传播技术的革命所带来的媒介变革,以致对技术层面的注重超过对人文层面的注重。然而,无论未来的媒介介质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不可忽略的,任何新生事物的研究和发展满足受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否则毫无意义。从新闻从业者专业性来说,是人文精神让专业精神充分体现。具体来说,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新闻,不仅应当周到地考虑必须采用哪些与此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而且应当深入地探讨报道这一现象在人文底蕴方面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以及应当如何实事求是和恰到好处地表现这种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燕.中国媒介融合的问题及未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8):29.
众多精彩节目共创多彩假期
BTV北京卫视暑期重头戏已于7月20日起在每周六的22:00震撼推出大型音乐真人竞技类节目《最美和声》。该节目的最大亮点是由明星亲自在全国寻找与自己声音最适合的对唱选手,实现明星与选手的同台演唱,让观众们在明星与明星之间的精彩对抗中欣赏到“最美和声”;周一至周五21:26播出的《档案》栏目创新升级为历史人文类新闻栏目,由狭义的历史事件揭秘,变为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关的背景发散和历史探秘;此外,7月1日至8月30目,每周一至五23:20将开辟次黄精品栏目带,播出《大戏看北京》、《一起唱吧》高收视节目精编以及精彩电影。《红星剧场》还将在暑期安排抗日题材剧目《出生入死》、情感伦理剧《我的父亲母亲》及励志剧《正阳门下》,满足偏好不同类型电视剧的收视需求。
BTV新闻频道将根据各栏目特色分别推出贴近暑期的专题报道,如《北京您早》的“后高考时代”“假期好去处”、《直播北京》的暑期生活资讯栏目、《晚间新闻报道》的大学毕业生“青”主题系列报道。
BTV文艺频道于7月1日至9月1日进行特别编排,日间时段分别推出“暑期经典剧场”、《脱口而出》暑期特辑、《今晚80后脱口秀》、《周播节目日播联播》精华版和《大戏看北京》精编版节目带。晚间黄金时段则将利用《今晚80后脱口秀》和《脱口而出》两档脱口秀节目联手打造晚间语言节目通档,让观众欣赏到王自健和方清平相映成趣的幽默风格。
BTV科教频道于7月1目起进行了全面改版,启用新编排,推出新栏目、新剧场,每周日播出的《我爱中国节》引导人们在一年当中的24个节气、80余个本土节日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日播栏目《非常幽默》别具欢乐色彩,以科学的角度和幽默元素进行展现;《正剧场》、《星月剧场》两大剧场大戏联播,每天早、中、晚三大时段,冲击夏日荧屏。
BTV影视频道在暑假期间将主推战争题材大戏,黄金档陆续安排特种作战剧《独狼》、近代传奇剧《武工队传奇》、《江湖正道》、抗战剧《猎狼人》等精彩剧目,演绎激情澎湃的铁血豪情。
BTV财经频道将针对性地调整节目内容,《首都经济报道》、《理财》、《财富故事》等节目内容紧贴暑期收视特点,节目选题与暑期特色紧密关联,满足观众生活习惯和收视需求的变化要求。
第五届海洋沙滩狂欢节已于6月22日开幕,活动周期将覆盖整个暑假,BTV体育频道将全程跟踪,在每个周末进行一个小时的“海沙节”活动精彩直播,并将在《天天体育》和《体坛资讯》两档新闻栏目每天开设专门板块呈现精彩内容;赛事转播方面将为观众带来中超联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斯诺克世界杯分站赛等重头戏;除此之外,还将安排“2013北京百姓足球超级杯赛”“五棵松三对三篮球挑战赛”等群众性、娱乐性赛事,服务不同受众。
BTV生活频道《生活实验室》栏目将在暑期推出“权威”系列、“运动健身缓解慢病”系列主题节目,将邀请三甲医院权威科室的中医世家传人,解读中医独特的拍打疗法和长针针灸;通过专业医生的医疗检测、健身教练的运动指导、营养专家的膳食搭配,让广大观众通过合理运动、平衡饮食达到缓解改善慢病的目的。
BTV青年频道于7月6日至9月1日推出的大型电视季播活动《青春A计划》是一档以“实现青年梦想的神奇行动”为诉求的青年互动系列节目,内容涉及健身、娱乐、励志、时尚等青年人群关注的方方面面。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日、日,分别在13:20的《青春A计划激情版》及20:30《青春A计划清凉版》两个时段播出。
卡酷少儿频道将在暑期主打梦想季概念,为小朋友打造欢乐有趣的梦想世界。十集电视纪实专题片《梦的家园》将于7月底黄金时段播出,通过中国动画从业人员90年来对梦想和事业不懈追求的奋斗历程,激起人们成就梦想和伟大事业的信心和热隋。季播动物科普综艺秀《卡酷动物园》于7月14日起每周日19:30播出,推出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科普综艺秀栏目,带小朋友用任务挑战的方式来展示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用有趣、娱乐的方式科普动物知识。此外,卡酷少儿频道还将在暑假期间推出的品牌动画剧场《夏令营》,每天连播九个半小时的国内外优秀动画片,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观众的收视需求。
全新日播导视夏日送清爽
【论文摘要】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作为一个展示学校体育教学的活动性窗口,运动会在赛前准备、项目设置等方面还有许多与现行的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对运动会项目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及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运动会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性窗口。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体育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职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置单调、比赛形式单一,从而出现了参赛人数少、观看人数多、比赛场面冷清等一些实际情况,不仅限制了大多数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中职运动会的项目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运动会项目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运动会项目改革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运动会项目的改革,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体现学生在“运动参与、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就业、提高素质”七个方面的目标(以下简称七大目标)。
二、中职运动会项目改革的思路
依据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2+1”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一年级男、女学生和二年级男、女学生分成四个组别,并结合各年级教学内容,确定中职学校运动会项目的构成。其中,一年级的运动会比赛项目为“必选模块+基础模块”,二年级比赛项目为“必选模块十拓展模块A十拓展模块B"。
1必选模块
(1)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素养等内容构成,如体育理论知识竞赛、运动会会徽设计、秩序册封面设计、运动会口号宣传用语评选、运动会期间的各种新闻报道等。(2)游戏类项目。包括接力游戏类,如持较轻重物接力、立定跳远接力等;素质游戏类,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追逐游戏类,如解铃系铃游戏;球类游戏,如球类简易比赛等;集体竞快类游戏,如火车赛跑、阳光体育等。
2.基础模块
(1)径赛类项目:50米、100米、200米、400米、4 x 100米接力、4 x 400米接力、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等。(2)田赛类项目:跳高、跳远、铁饼、标枪、铅球等。
3.拓展模块
(1)拓展模块A:①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娱乐、休闲类运动项目,如有氧操、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等。②各种球类单项与综合的比赛。③新兴运动项目,如阳光多人快速跑。(2)拓展模块B:①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②拳击、跄拳道。③体现专业特点的项目,如预防职业病的体操比赛。
中职运动会项目改革应体现项目的综合性,即一年级运动会由必选模块十基础模块项目构成;二年级运动会由必选模块+拓展模块A+拓展模块B项目构成。这里的必选模块项目是指:其一,必选模块项目应依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二,从必选模块项目中选用,而不是全面选用。另外,一年级基础模块项目和二年级拓展模块项目中,也存在必选和可选的问题。在必选和可选时,对必选内容和可选内容的项目开发与落实一定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并有所侧重,使所选内容真正体现全面性、竞技性、参与性、兴趣性与实效性,坚持必选内容和可选内容相结合,努力形成必选项目中有可选内容,可选项目真正体现必选内容的新格局。
三、中职运动会项目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的创新
运动会项目的改革,是牵动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创新过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教学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发展为重点,群策群力,以人为本,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七大目标”的各项要求,确保运动会项目改革和项目落实顺利进行。
2.加强对器材的开发和利用
运动会项目开发中,困扰我们的最大的难题是场地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竞争性强、锻炼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因到受场地、器材等一些硬件设施的限制无法顺利开展。但是,面对中职体育教学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深人挖掘教材因素,从实际出发,做好项目开发中对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在工作中,除了积极向学校争取体育经费购置体育器材外,我们还要对学校闲置、过时、用坏的器材和其他废旧物品进行一些开发和利用:(1)已用破的三大类球,用刀割开,内部填人一些如沙子、锯末等东西后,可用于快速跑、传接球和力量等方面的项目。(2)充分利用其废物品,如废塑料瓶、废自行车和汽车轮胎、易拉罐等,可用作在速度类、传递类、跳跃类、耐力类等多种竞赛项目中。(3)当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开发,如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藏族拔河赛等。
3.重视田径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田径项目在当前体育教学和运动会改革中已成为同行们谈论的焦点话题。许多人一谈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运动会项目改革,就想到把部分田径项目从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删除掉。持这种想法的人,主要是基于淡化竞技性、突出兴趣性为主的教学改革总体要求和学生对部分径赛项目(如中长跑)和田赛中的投掷项目不感兴趣的特点。诚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参加田径中的部分项目(如中长跑、铅球等),不愿意锻炼。但如果在运动会项目设置中去掉田径项目,取而代之以娱乐为主的项目,那么运动会就失去了竞争的意义;没有跑、跳、投等激烈竞争的项目,运动会就失去了体育比赛的真正含义。因此,应正确看待田径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关系。我们在运动会项目改革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田径项目,而且要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开发,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参赛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一场成功的奥运会背后必将会有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作支持。它不仅肩负着2008奥运会赛事中为各国运动员、官员、注册媒体提供实时赛事赛况的信息服务的责任,它也担负着保卫奥运会安全进行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它更肩负着实现“科技奥运”理念、提升北京奥运会形象和声誉的重任。
两大系统撑起奥运主干
北京2008奥运会的整个信息系统架构由法国源讯公司设计。据其奥运会及重大赛事与活动部执行副总裁帕特里克•艾迪霸(Patrick Adiba)介绍,奥运会信息系统将主要包括两大系统: 信息系统(IDS)和运动会管理系统(GMS)。
据了解,IDS包括媒体内网(INFO2008)、评论员信息系统(CIS)、中央数据库和打印分发系统。INFO2008作为一个内部网络系统,专供奥运会注册媒体及奥运会运动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使用。CIS担负着向全世界发送赛事结果的任务,它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比赛结果在比赛结束几秒钟后就可以在赛场转播区的触摸屏上显示出来。广播员们在听到观众的欢呼前就可以收到系统传送过来的比赛结果,以及他们所需要的解说背景内容。中央数据库和打印分发系统将会在第一时间把比赛数据和结果传输给奥运会网站、世界各地的新闻通讯社、互联网数据输入商以及奥运会官员。
而运动会管理系统(GMS)则掌管着赛会的制证系统、竞赛报名和资格审查系统、交通系统、礼宾系统、医疗事件系统、抵离系统等,几乎涵盖了奥运会赛事的全部。Adiba透露,以制证系统为例,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会制作20万张以上的各种证件,而制证系统会为检测这些证件,在不同的比赛及场馆鉴别授权参与者的身份,管理登记,分配访问特权并提供管理控制信息。
据介绍,2008年奥运会信息系统运维团队的人数可能会超过4000名。这其中有来自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也会有奥组委技术部的专家,甚至还会有几千名志愿者。如何协调各方,以保证他们共同协力创造出最佳的状态来管理、维护整个系统,这也成为了摆在这套系统面前的一道难题。
然而Adiba对于运维团队却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源讯为每一个成员都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和培训。对于每个人的职位都有详细描述,而且针对职务的不同都有线下和线上的学习培训项目。
系统稳定摆首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规模将会超过往届,届时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要超过1万人,还有可能超过15500名的媒体人员从事新闻报道,7万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服务,超过60个竞赛和非竞赛场地会在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而且本届奥运会一共要在北京在内的7个城市举行。雅典最远的场地只不过是70公里以外,而2008年奥运会最远的场馆在香港,距离北京超过3个小时的飞机航程。
这也就为本届奥运会的信息系统提出了更大挑战。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规模也是空前的,有超过10000台PC机,1000台服务器、1000台网络设备、50种以上的软件会在系统中使用。Adiba说,“必须尽可能地采用一切手段确保整个奥运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营,所以奥运会不会成为炫耀新技术的舞台。奥运会信息系统都是使用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即使使用某些新技术,也要确认它是可靠的,而且已经通过实际应用验证。”
【关键词】大学英语 体育院校 特殊用途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08-02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那些有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各专业复合型人才。然而,虽然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在英语方面却仍然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对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普遍不满(蔡基刚,2012)。而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界对有着良好英语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正如其他院校一样,体育院校最近一些年虽然也做过一些改革,但结果却仍不如人意,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改革。
现阶段关于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教育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ESP)教育。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应该教授语言,还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然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大学英语如果走通识教育的路,只会费时低效,因为有些知识学生早在中学时已经知晓。他们认为专门用途教育才是改变我国英语教育严重应试倾向的根本出路。早在上个世纪中国学者刘润清就指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1996)。张邵杰(2011)也曾指出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不是通识外语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本学科专业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公共外语教育必须实现由语言技能型向专业知识型的转变,使外语成为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的手段。
然而,要进行ESP教学,现阶段各高校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谈谈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如何改革。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生源不同,专业不同,但教学大纲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
体育院校的学生按照文化科的成绩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国家高考统招进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扎实,以后将主要从事服务于体育运动的一些工作,如体育新闻报道、运动医学等工作;第二种是通过高考加体育成绩的测试最终招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基础不是太扎实,这部分学生将从事体育运动方面的工作,如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工作;第三种是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考试而招进的国家优秀运动员,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一般较差,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将来有可能会参加一些国际高水平的运动会,毕业后也可能从事某些专项的教练员及相关工作。这三种生源的学生英语基础有明显的差别,将来在运用英语方面也有不同的需要。如果用同样的标准或者是教学大纲来要求他们显然是不适宜的。而目前绝大多数体育院校虽然也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大纲来要求他们,但他们用的教材大多还是侧重于通用英语的教育,对他们的要求也只是英语水平从一般要求到更高要求的不同,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他们的专业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Johns(1997)定义通用英语是一种TENOR(Teaching English for No Obvious Reason), 即认为通用英语教学是没有目的的英语教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学只打基础,不为以后工作中的需要做准备,那么这种教学只能是费时低效、无任何价值的半拉子工程。因此,体育院校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必须首先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个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材施教。
2.体育生大多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
体育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体育专项的训练上,身体锻炼强度比较大,而到了上大学英语课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很容易就会有倦怠感,再加之英语课所上的基础英语课与他们的专业以及以后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就又大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曾对体育教育专业的43名学生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后经访谈,学生反映他们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所学英语与他们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所学内容与高中大同小异,还有的说基础太差而教材中内容太难。通过此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对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进行根本的变革,改革现有的教材、教法,才能激发体育生对英语的兴趣。
3.缺乏实用的体育类ESP教材
目前体育院校还无统一的ESP教材,市面上的体育英语教材寥寥无几。而仅有的那几本教材大多偏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术语的掌握,而忽视了听说写等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以及一些工作单位不仅需要学生有读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有口头与人交流的能力,有些还需要有撰写专业文章或报道的能力。因此,在全面铺开ESP教学之前还应解决ESP教材的问题。
4.缺乏体育类ESP教师
现在在体育类院校担任英语教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对体育专业知之甚少。但ESP教学对教师有语言与专业的双重要求,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虽然ESP教师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但是从教师课堂效果来看,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进行ESP教学,必须解决体育类ESP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必须对这些英语教师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但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三、多元动态发展之路
面对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目前只能走如下所述多元动态的发展之路。
1.分级教学
英语基础是进行拓展课程或ESP课程教育的基础,在当前用人单位在用人时还是要看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但正如上文所说,体院学生生源不同,英语基础也相差很大。如果对他们用同样的要求来要求他们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如果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只能让他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对他们进行分级基础英语教育。
大一刚进校时应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一个摸底,然后根据成绩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其分为一、二、三级。对这三个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大纲,选用不同的教材。学生级别越高,进行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就应该越短,如三级可以只学一学期的基础英语,以此类推。在确定学生已经打好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就应该对其进行ESP或拓展课程的教育。
2.以必修课的形式对各类学生展开ESP教学
正如上文所说,现在体育院校的ESP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ESP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在确保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再对他们进行ESP教育。在进行ESP教育时还应该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ESP教材。如对于新闻的学生就可以选取一些体育英语新闻的材料让其阅读,在扩充他们体育词汇的同时,让其了解体育新闻的写作特点;同时选取一些体育英语新闻的视听材料让其听或看,使其潜移默化地了解体育新闻口语的特点,从而为他们以后现场的体育英语新闻报道做准备。再比如对于体育专项的运动员,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要考虑选择与其专项相关的材料,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比如对于篮球类的学生,就应该选取篮球比赛的现场报道、报纸报道、裁判用语、篮球比赛规则英文版、篮球口语交流、篮球起源等与篮球相关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再泛泛地介绍其他一些体育类的词汇、文化及规则等相关知识,这样就能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服务专业发展的目的。而对于体育教育类的学生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各种体育运动的词汇、文化等相关知识,并需要补充一些教学法、体育教学用语等相关的知识,以满足其以后日常教学的需要。总之,体育院校应该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分别对其进行ESP教学。
3.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通识教育
在国际化交流日益发展的形势之下,大学阶段的教育在强调专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必须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会发展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学英语方面,我们应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等素养,可以开设通识英语课程,如英语演讲艺术、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英语名作欣赏等课程。但现在的大学生有的视野已经很开阔,有些知识他们在中小学时就已知晓,所以如果规定所有的学生都来学这些课程,那么对一些学生来说就是重复学习,使他们得不到进步。因此,大学通识英语课程应该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欠缺的、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界众说风云的情况之下,在体育类ESP教学还处于初期阶段的情况之下,体育院校应该建立多元动态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在巩固学生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对其进行ESP教育,同时给学生提供可选的大学通识英语拓展课程的教育,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特色、精专业、全面发展的体育类人才。
参考文献:
[1]Johns, A. M.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content?鄄based instruct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C]//Snow, M. A. & D. M. Brinton. The Content?鄄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Addison Wesley Longm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2]蔡基刚.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润清. 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4]张邵杰. 扩大教育开放给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中国外语, 2011, (3).
学生会主要工作:
一、改进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创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谐、高效的分团委学生会组织。
二、认真举办好“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活动,为提高我系在学校中的地位贡献一份力量。
三、围绕学校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一些相关活动,特别是要认真举办好我系特色活动,如第三届网页设计大赛等,以提高我系师生对自己工作和专业的热爱程度,进一步燃烧我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热情。
四、为增强我系同学的体能,开展好一系列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团结友爱的目的,特别是在校运动会中,我们要争取再次取得佳绩,。
五、提高我系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寝室文明程度,开展好我们自己的寝室创建活动。
六、为进一步增强我系精神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大对晚自习和早操的检查力度。
七、加强与我系班级的联系,争取达到使班级管理与分团委学生会管理密切配合的目的。
分团委重要工作:
总体工作思想: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
3.加强分团委学生会内部管理,争取做到制度化、规范化。4.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努力把我系分团委学生会工作提升一个新台阶。
初步工作计划:
一、改进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创建制度化、正式化的和谐、高效的分团委学生会组织。
二、围绕各班团支部与系分团委学生会的紧密联系,及加强班团支部的凝聚力,适当组织召开各班团支部会议和开展主题交流会,如经验交流会等等。
三、组织好“两组一会”的学习,会议记录及资料整理,做好系新闻报道工作、负责系举办的大型活动的摄影工作。
四、组织好“精神文明示范区”的卫生工作及其检查。
五、“青年志愿者”工作将在金银湖校区开辟新项目,尽量立足于校园,拓展向社区。由系青年志愿者分会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网络编辑部作为商学院学生会对外宣传的窗口,主要负责学院的网站建设及记者站的组织管理工作。以网络建设为载体,发挥记者站文笔优势,对学院及学生会的相关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网络宣传,对学院优秀青年学子进行真实、有力的采访报道,增强学院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展现学生会工作风貌,展现学院学子风采,为同学和学院搭建网络交流的平台。二、部门职责:
1对内宣传:以学院及学生会网站为平台,及时上传学院最新动态、重要通知、经典活动等,做到把握动态、及时报道、有效宣传。
2对外宣传:负责将学院学生会各项工作、学院各团支部组织的重要活动、学院优秀青年学子风采、学院实践科研各项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及时上传至学校青年聚焦、基层信息等网站。同时,协助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完成我院重点活动的外界媒体宣传工作。
3网站建设和维护:学生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是我部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网络板块划分,充实网站内容,贯注学院文化,提高网站点击率,建立网站维护制度。
4记者站的管理:记者站作为我部宣传工作的重要团体,主要完成我院重大新闻的采集、重要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其及时、有效的平面宣传,竭力展示我院多彩风貌,营造我院积极向上氛围。部门在建立合理的制度下对记者站实行有效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小记者综合素质及记者站工作效率。
5部门组织文化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工作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紧抓部门文化组织建设。在保持部门热情、活力的现文化氛围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建经典品牌活动,进一步夯实部门基础,建设全面发展的优秀部门。
6服务广大同学:利用网络媒体,对我院同学进行健康合理的学生生活、心理指导。及时提供各种校内活动信息,使同学更全面地参加学院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同时,通过留言、网络面对面、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和学生会的交流互动平台,方面学生会了解同学想法,采纳合理建议。三、本学期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上学期宣传工作中重大题材把握不到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曝光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网编部成立、发展时间尚浅,结合本学期我院毕业生工作这一主旋律,本学期,网遍部工作主要围绕院重点工作宣传报道、部门品牌活动打造、毕业生专题系列宣传三方面展开。
同时,部门也将继续开展日常性工作,如青年学子风采展、网站建设维护、日常通讯采集上传等,并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形式,力争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好。
一重点新闻采集工作:
上学期,我部成功实行新闻我部自主采集和其他部门提供相结合的通讯写作上传制度。本学期,记者站新闻自主采集工作重心由各部门举办的大型活动转向党政团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重点题材上来。并做好我院新闻报道的社会性、影响性,加强与学校、社会媒体的联系,“走出去,拿进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二部门品牌活动打造:
本学期,在充分发挥部门网络技术和记者站的优势,举办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特色活动。通过活动,一方面提高全院学生的综合技能,加强学院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部门成员筹划、组织能力,考验其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选拔、吸收优秀网络人才,提升部门综合实力水平。
三毕业生专题系列宣传:
在“毕业生”学期,毕业生专题网络宣传工作为我部本学期工作重点之一。建立毕业生专题网页、结合“青年学子风采展”的活动形式开展“走访校友,忆母校情”系列专访活动、收集展示“再回首,感怀大学路”优秀毕业生感言、报道宣传院会其他部门毕业生的关活动,以新的宣传方式、新的工作体制,展我院08届毕业生惜别之情,打造我院浓厚的欢送氛围。
四网站建设和维护:
本学期,在继续实行上学期部长副部长按周轮流值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接手网站。并试进行网站权限的交接,着力培养网络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网站认识了解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为日后网站改版做准备。
五记者站的进一步成熟:
通过上学期两个多月的练笔实践,记者站基本完成小记者收发修改稿件、文笔运用、电脑操作能力的培养。本学期,进一步落实好小记者访谈、交流活动,尝试建立记者站信箱、创建院报院刊,真正做到“传播学院文化,丰富学生生活”。
六学生生活指导:
通过网络传播,指导全院学生学习生活,适时进行三学期、暑期安全常识等日常指导活动。四、工作计划与时间表:
时间
网络工作
小记者站工作
其他
三月
1、整理院会网站
2、寒假实践获奖作品选登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青年学子风采专题活动启动
3、制定本学期院重大会议、事件报道方案
1、新学期工作计划
2、记者站选拔组织建设
四月
1、毕业生网页建设
2、五一节安全宣传
1、大毕业生专题—“走访校友,忆母校情”系列专访活动
2、青年学子风采四月专题
1、报道宣传院会其他部门毕业生的关活动
2、全面接手网站,权限交接
五月
1、更新,维护,管理
2、毕业生专题网页完善
1、校运动会
2、“再回首,感怀大学路”优秀毕业生感言刊登
1、“走访校友+优秀毕业生”展出
2、试建立记者信箱,拟定院刊院报初步方案待定
六月
1、更新,维护,管理
2.夏季生活指导
3.备考英语四六级
1、暑期社会实践预备
1、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