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观舞记教案

观舞记教案

时间:2023-05-30 10:28:55

观舞记教案

第1篇

一.教师的笑笑个案小记

9月23日 晴:开学一个月来,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只跟着,没什么声音,回头看看她,她就转身走开了。才一会儿,她又回到了身边,这个孩子就是笑笑。今天,当笑笑再次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我时,我转身拉起了她的小手,问 “有什么事情吗?”她笑着摇摇头。“你想跟我说什么?”她还是笑着摇摇头。我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脸,她开心地走了。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该如何才能走近她?

10月11日 小雨:今天笑笑又跟在我身后了,似乎想说些什么。我放下手里没有制作完的教具,亲切地问她:“想告诉我什么?”笑笑犹豫了一下,拿出一张奖状。我双手接过一看是舞蹈艺术班的优秀学员证书,立即拥抱孩子并兴奋地表扬她“哇,宝贝,你真棒!”她高兴极了。“笑笑,你舞蹈学得这么好,给老师表演一段吧!”她又犹豫了一下,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虽然,动作略带僵硬,表情也有些羞涩,但我始终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11月25日 阴:今天的角色游戏中,笑笑选择做娃娃家的游戏。可是只有笑笑和琪琪两个人。不知道怎样是好的她们求助于我。我鼓励她们“两个人照样可以玩,一个当妈妈,一个当宝宝。”我还特意拉着笑笑的手说:“你学习了那么多的本领,教教你的宝宝哦!”她想了想问:“教什么呢?”“舞蹈、英语都行啊!”笑笑开心地当起了妈妈,还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我特意表扬她,笑笑很高兴。晚上笑笑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她十分感谢我能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告诉我他们现在上艺术班很尊重孩子的想法,挑孩子感兴趣的报,安排得也比较宽松。

二.从记录中看师幼互动

(一)记录1:“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只跟着,没什么声音,回头看看她,她就转身走开了……”。这段文字记录让我们看到笑笑这个孩子有些胆小和内向,不敢主动与同伴交流,但内心又很想获得老师的注意。她的这些细微举动,落入了一位敏感老师眼中,笑笑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要如何才能走近她?

(二)记录2:笑笑犹豫了一会儿,拿出一张奖状。……她又犹豫了一会儿,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笑笑摇摇头……”这段记录让我们其实孩子从心底已经开始接受了老师,已经乐意和老师分享她的成功喜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孩子开始打开心门,这是令人喜悦的一步。但站在集体面前表演,对她来说,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三)记录3:“笑笑当起了老师,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这又是大的一个转变,因为孩子一开始只能在老师面前表演,现在能够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表演了,这是笑笑的第一次,这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笑笑开始敢于主动与同伴交往了。

三.在记录中研究教师策略

(一)教师的观察和倾听:通过观察,教师发现了笑笑平日的一丝异常,有些内向,语言交往都不多,喜欢就这样静悄悄地粘着老师……。又是倾听,再发现孩子的一个足以让她骄傲的亮点:舞蹈获奖证书!笑笑的这些细微动作,都因为老师的关注和观察而被深深印记,观察和倾听给教师带来了走近幼儿的阶梯。

(二)教师指导策略的效果:以关爱为铺垫,以一张证书为契机,抓住孩子的一点希冀,走进孩子心里,这是案例中教师的策略。如:记录1中的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记录2中的“笑笑,你舞蹈学得这么好,给老师表演一段吧!”记录3中的“游戏讲评时,我特意表扬了娃娃家游戏以及笑笑。”教师用一点体察、一份关心,一句话和一个动作,给予一份影响,改变着笑笑。

(三)教师的内心感悟:“和孩子在一起,我收获了童心;和孩子在一起,我收获了童真;和孩子在一起,我收获了童趣;和孩子在一起,我收获了童爱;和孩子在一起,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和孩子在一起,我快乐、我幸福。”这段记录让我们看到教师内心世界的流露,那是一种在教育中的收获和享受:情感的收获,幸福的回味。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观舞记》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掌握基本阅读和写作技能为基础,在思想层面上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树立起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理想,进而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切地投入学习的旅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了自己在《观舞记》的具体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良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教师主导课堂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入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前奏直接影响教育过程的推进和教育结果的取得。[1]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认真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尤为重要。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文本精巧地设置具体问题,而不是浮光掠影地只涉及字词或相关背景介绍。因为肤浅的、无关痛痒的问题,只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在讲授《观舞记》之前,笔者就一直思考:如何在讲台上将这美奂绝伦的舞台艺术呈现得惟妙惟肖?如何把用文字表达的视觉效果转化为学生的主观感受呢?备课期间笔者想方设法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异域文化的风情,进而掌握冰心那高超的文字技巧。最后笔者采用了教学“实战”的形式,即让学生课前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就当堂进行演讲比赛,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印度文化并描述印度人民是如何轻歌曼舞的,同时给予奖励项目等。果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其实,《观舞记》的立意并不太深,但出现了很多生字新词,这就需要学生们推敲文句和字词。为了顺利完成描述印度舞蹈的作业,学生们都用心揣摩分析文章,大家都自觉地把生字新词摘抄在预习本上,认真严谨地组织语言,试图把它们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所以在他们的预习本上,不但包含了书上要求掌握的内容,还加入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后来,同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大量资料和满心的期待在憧憬着这节语文课。事实证明,学生们的预习效果极佳。这节语文课不仅整体气氛活跃,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充满了趣味,从始至终贯穿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直到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都沉浸在了浓郁的异国文化风情中。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无捷径,但教师的教学艺术却有“巧”“拙”之别。譬如,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人誉之,有人贬之。其实,问题的实质不在多媒体本身,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它。用的恰到好处,教师如虎添翼;使用不合其宜,身体如生赘疣。使用多媒体,怎样才算合宜、才算恰到好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高新设备,设计出“新招”。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教师很懒惰,上课不写板书,只依赖于投影仪、大屏幕等现代设备的使用。在《观舞记》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并不只是单调地使用它做背景介绍,或做出图片展示,而是在情节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例如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并不急于展示舞者的相关图片,而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完舞者美丽动人的外貌,让学生先联想一会后,再出示图片,并与内心想象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结果学生们都惊叹于眼前这位倾国倾城的舞者。这样,多媒体的使用既省去了一些冗长的讲解,节省了时间,又强化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视觉感知,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随即,笔者与学生们共同欣赏了印度舞蹈的视频,共同品味着书中舞者那婀娜的舞姿。如临其境的视觉效果胜过千言万语,这样再让学生去品读课文,大家无不为冰心高超的语言艺术所折服,无不为光辉灿烂的印度文化所倾倒。

三、巧妙设问,循循善诱,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巧妙地设问,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不失时机地予以启发诱导,引导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思路去思考、分析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观舞记》的教学重点中,有两个重点句子需要学生理解和感悟。若是直接提问学生:“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显然学生对这种提问法毫无兴致,因为这样提问问题缺少启发性,其结果很可能就是教师机械地写下答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放完印度舞蹈视频,还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趁热打铁,让他们表述卡拉玛姐妹舞蹈时的情态,或找出文中的具体句子作为答案。结果,他们立刻说出了本课需要理解的重难点句子:“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笔者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当舞者忘我地投入时,此时的舞蹈已不仅仅是技巧之舞,更是心灵之舞。课堂进程中,笔者采用这种自问自答的探究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自觉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笔者就提及刚刚放映的舞蹈视频,与学生交流感受。这样,在与学生自然地互动中,自然举出课文第十九段第二个难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看到她们的舞蹈,就会深刻地感受到印度深邃的文化内涵?”真可谓曲径通幽,水到渠成!教师直接提问,固然会节省时间,但那种填鸭式教学,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教师真正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会高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励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下,在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只有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知识的双向流通,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3篇

关键词:激发;幼儿舞蹈;学习动力;创新;研究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启蒙。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常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新观念、新理念对待幼儿舞蹈,需要在创新教学的中进行尝试。

一、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如《中国儿童舞蹈》在教材上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舞蹈。这套教材包括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都必须独巨匠心,不能成人化、呆板。在幼儿眼中,大千世界,新奇无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只要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知事物的特点,分析处理人和物,最后加以直观表现,就会产生艺术化的童趣。这套教材中,除了有适合幼儿的音乐,还有每个舞蹈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解析,目的及意义。比如:“刷牙歌”音乐欢快,节奏明朗,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们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和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去刷牙。这个舞蹈抓住了小孩子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找到刷牙的正确方法。所以极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另外把舞蹈教材准确、生动、形象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引起学习的愿望,练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二、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的最佳时期,而且舞蹈活动的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表现和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与动作来表现舞蹈。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位幼儿的创造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幼儿舞蹈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编舞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幼儿舞蹈的结构形式,要以幼儿主观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作为进行创编幼儿舞蹈结构的依据。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决不能追求难度。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引入幼儿创编动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性,容易接受,重视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让幼儿更简明、形象、生动、直观地增强感受能力,重视提高动作的幅度,增大活动量,让幼儿的动作衔接和变化更富有规律,容易记住。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动作,重视幼儿独立的个体,学会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为幼儿创造创作空间,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增进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加幼儿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参与者,成为舞蹈的主人,并教育幼儿说出想法,鼓励幼儿按照想象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了。

在幼儿舞蹈创造过程中,可以把孩子自然天成的童趣、真谆、质朴清新的特点和拟人化的手法相结合。如山中采蘑菇、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三、以情景教学激发幼儿的领悟力

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幼儿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舞蹈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舞蹈的风格与内涵,激发幼儿丰富的领悟力。

情境教学可以为幼儿学习舞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舞蹈再现情境等方法,把幼儿引入一定的舞蹈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学习舞蹈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与加强的信心,从而积极地进行练习舞蹈,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之中。

由于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件作品,他们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舞蹈教学活动时,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个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幼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鼓励幼儿不简单地重复别人。

四、以案例教学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案例教学中,幼儿通过多媒体案例的演示,兴趣倍增。从而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而且学习能力上也有所升华。案例教学应由舞蹈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舞蹈教师进行思考,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理解程度而补充新的案例教学内容。双向的舞蹈教学形式对幼儿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案例中感受舞蹈的美,进而乐于表现美、创造美。比如,《娃哈哈》是一首有着浓郁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在指导幼儿舞蹈《娃哈哈》时,我截取了许多有关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视频片断供幼儿欣赏。在欣赏完后,幼儿想尝试和模仿表演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在幼儿伴随着音乐自由舞蹈时,我又借助数码相机把幼儿舞蹈的动作拍摄了下来,经过科学的处理后,把幼儿舞蹈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在和幼儿一起观看中判断幼儿的动作是否准确、是否协调。在对比中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省级以上电视台播放的幼儿舞蹈节目,经过筛选与整理,制作成案例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幼儿。使他们对于学习舞蹈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增强学习舞蹈的信心与决心。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教育、体质与技能的提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根据幼儿教育特点,结合儿童心理因素,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无穷魅力,让他们爱上舞蹈,在一种愉悦、宽松、自主的氛围下乐意学习舞蹈,最终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菲.浅析少儿舞蹈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河北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舞蹈史;改革;课堂;舞台.课程教学特色

1.1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1.2课程作用。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了理论指导作用。

1.3课程改革。

1.3.1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2此舞蹈史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舞蹈史》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总结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1.3.3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改革措施与方法

2.1理论教学

2.1.1课前阅读大量资料、电子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文献、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2.1.2讲究授课技巧。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展开,不读死教案,采取人性化教学方式。有了详细的电子教案之后,接下去就是互动教学了。如果只是把备好的教案诵读出来,那么完全起不到真正教学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有语言组织能力,重视说话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语言要精辟要做到点到即止,不要有太过于繁琐啰嗦。有时候更善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实例及亲身所感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举证,这样老师的课堂就会比较生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注重劳逸结合,有节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出现听觉疲劳或者视觉疲劳的现象,就采用比较有趣的例子提高他们的兴致,或者就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1.3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

做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2.1.4每个教学点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辨。每次学生交作业后要进行公开的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有相互间的交流,做到举一反理论课的学习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公开讲评思考题时,学生最好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为了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最后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短时期里有快速的提高。

2.2实践教学

2.2.1要让课堂动起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历史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2.2.2要让学生动起来。

(1)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宗旨--实践创作。我把实践创作部分纳入理论教学,就是想要把“死”的历史,让它“活”起来。此教学部分我叫它历史舞蹈创编,是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实践教学。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尝试着对舞蹈史论的教学体系做一个补充。我始终认为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历史舞蹈创编课不是复古它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它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观点,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让学生根据前段时间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的参考,并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进行摹拟,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点,对当时的舞蹈场景进行摹拟复苏,编创出符合此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例如,我院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在舞蹈史论实践课上用原始图腾蛙祭祀为题材,进行分析创作,形成舞蹈片段,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舞蹈作品,此作品《蛙图腾》参加澳门第三届国际“金莲花杯”舞蹈大赛荣获大赛最高奖,“金莲花杯”)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要进行编创,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去大量的阅读书籍史料,不仅是课本上,还要去图书馆,以及上网去查询收集,在经过仔细揣摩和分析后,然后开始从中找到编创的的素材和动机,进行创作。经过这样一个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大大的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使她对今后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这也比在课堂上逼学生去背一些死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多,更能贴近我们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综合型人才。

(2)通过对舞蹈史论学习和对史料、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历史舞蹈创编。锻炼学生艺术思维和编创能力:①选定一个朝代进行分析,以3人或5人形成一个创编小组;②分析舞蹈图片的动势;③找到形成舞蹈动作的5个方法和支点;④然后把5个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词、句、段;⑤最后形成舞蹈片段;⑥再以组为单位加以整合将舞蹈片段进行完善形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3.结语

第5篇

新案例引导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内容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都普遍反映“枯燥”、“没意思”,所以在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同样的学生反映。而这种教学方法恰恰是在课程开始时,授课教师先抛出一个案例,那么,在舞弊审计课的案例引导教学法应用的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它是理论知识形象直观的反映,讲授理论知识前进行恰当的案例引导分析,不但可以锻练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新案例引导教学法的涵义

由于在该门课程开设前,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刑法、民法、证据法、经济法以及会计法规和舞弊侦查等相关课程,所以在教师适当引导后,学生便对案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会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去判断案例中的过失或舞弊之处,然后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会计及税务违法行为,尤其是会计舞弊行为。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并总结后,教师再进行案例总结,并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形象性、当事感、参与感中学知识,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以后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时刻保持职业警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新案例引导教学法的显著特点

新案例引导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它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

1.以案例为基础、为轴。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依据,它不仅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要引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这样,学生对案例感兴趣,就会给予十分的关注,只要学生关注了,那么他们就会投入足够的兴趣和精力去研究案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作者在教学中是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会积极踊跃的阐述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这时候小组内部便会出现一种现象:由于看法不同,大家便会激烈辩论,激烈辩论是好事,因为“真理”这个时候就会在辩论中一点一点显现出来。然后小组内部进行看法的统一和观点的总结,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各个小组总结后,小组与小组之间再彼此分析各自的观点,这时候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出现了小组内部曾经出现的现象,不过这时候是班级的激烈辩论了,在辩论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小组的观点不够全面、分析不够彻底的现象,这样对应的知识点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给发掘出来、提炼出来。最后教师进行一下总结及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在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学生自己实际上已经“自学成才”啦!)。这样学生绝对会对本次相关的教学内容记忆深刻,若干年后走到工作岗位也会记忆犹新的。

2.教师要注重引导,以学生讨论为主体。前面已经说过,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是起点,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案例理解不透,那么就会缺乏兴趣,这样我们真正意义的案例引导教学法就会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时刻去关注学生的反映、表现。一旦发现学生“发愣”(有点不是很明白)的时候,教师就要进行进一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进一步的引导,这样学生逐渐发现了问题,兴趣提上来了,也就会积极地进行讨论了。比如我们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的教学中,在讲解应收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的章节的时候,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首先教师可以展现给学生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的明细账,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函证的方式(肯定式还是否定式)、函证时间,并按照对应的格式要求撰写企业询证函,同时,教师亦可以引入一些回函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回函内容进行分析,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每一种回函的内容所可能意味的可能性,同时针对不符事项提出自己的处理观点。在此案例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积极引导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去真正的解决问题。

3.教师与学生做到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交互。做到真正意义课堂教学的交互。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交互环境,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要充分的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参与讨论,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的关系;其次,这种教学的交互,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他们有自由支配自己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我们的舞弊审计课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自由在课堂上走动,可以自由穿梭于各小组去听取更多的对教学案例的见解,进行自己的加工分析,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辨伪存真的能力。老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去聆听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同时适当地加入自己的“个人”观点,(这个观点不要太深刻,仅仅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一个参考的作用),作者在课堂上加入谈论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这样认为的,你们觉得呢?”“再细挖挖,看看会发现什么?”比如,我们在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的教学中,在讲解“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章节时,讲解到“考虑舞弊风险因素”这一知识点时,讲解了舞弊风险的理论知识点后,引入相关企业的案例,在进行审计程序安排时,作者在实践教学时将班级分成了6组,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小组讨论(而不是单纯的站在讲台上),“我认为,针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他们希望的是……”这样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教师的引导意识,而且觉得教师是在与他们进行探讨,而不是传达,这样学生更能接受知识,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同时,这样也小小的满足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作者很少站在讲台上,很多时候是站在“学生中间”)。

新案例引导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引导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案例的选择,案例引导教学法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求老师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恰当性,与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紧密相联,要充分体现和说明理论的中心,并且案情不要太复杂,要便于阐述。而且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吸引性,“案中案”是当代青年学生最感兴趣的,但是想找出“案中案”的实际案例很难,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几个案例进行了加工,可以说虚拟了“真实的案例”,这样学生可以破解外表的一个,里面的需要学生进一步去挖掘,而需要挖掘的恰恰就是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先不给学生公布答案,留下悬念,这样学生就带着疑问主动产生了对要讲解理论的渴求,迫切需要用它来解决上述案例。这时候教师对对应理论的讲解会得到学生的“一致追捧”,即使是很枯燥的知识此时也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这样课堂气氛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二)教师的分析引导与讲授

第6篇

寓言一:我牵蜗牛去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

寓言二:蜗牛牵我去散步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细细品味,还颇有启示: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似乎对“快”情有独钟,出行坐快车,饮食吃快餐。在课堂上,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教师们步履匆匆:教师不给学生完整的读几遍书的时间,导入新课、检查完字词之后,就开始直奔重点深入研读;刚提出一个问题,就马上请学生讨论或是直接回答,不给学生丝毫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刚有学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就立刻进行下个环节……老师们总希望自己的课堂环节紧凑、学生收获能立竿见影,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所谓“慢”,是指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运行的节奏,给足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意识地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张弛有度,慢一点推进教学流程,期待学生的精彩生成。

一、慢一点,追求读中自悟的精彩

课堂上,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提到朗读,一部分同学永远低着头,一部分同学“翘首企盼”着其他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而且每次都是几张老面孔)举起手。齐读时,更是面无表情,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恐怕与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感情朗读课文和感悟文本是语文课堂“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外在表征。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悟,悟促读”。如何有效地结合两者,这里我想结合这样两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得有位青年教师曾经这样指导学生朗读《与象共舞》中的一个片段:

(生自由读第五段,感受人和大象之间和睦相处)

师:读了这一段,你能说说此时此刻,“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生:我一定非常开心。

生:人和大象一起跳舞,一定都很快乐。

师:是呀!你能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好这段话吗?

(指名个别读。)

(生齐读。)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朗读训练,王崧舟老师却是这样指导的。

(在欢乐的音乐中,生齐读第五段)

师:孩子们请你特别留意大象跳舞的动作,你仔细看一看,随着音乐的节奏,大象时而――

生:摇头晃脑

师:时而――

生:踮脚抬腿

师:时而――

生: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

师:时而――

生:长长的鼻子在空中飞舞

师:没错,就是这样的节奏,就是这样热烈的气氛。再读一读,放开声音读。

(生齐读,师纠正,按自己的节奏读)

师:来,读一读,读出欢乐读出热烈,读出舞蹈的节奏。

(生读)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来。

……

师: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就在东巴乐园,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观众,我们就是舞之蹈之的每一个人,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们。谁来?

(生读)

师:记住,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人群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人群!来,我们一起和大象舞之蹈之!

(生齐读)

师:多么热烈的气氛,多么陶醉的场景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就在东巴乐园,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一头舞之蹈之的大象。请你记住,我们就是大象,我们就是陶醉其中舞之蹈之的象群,请把带符号的地方读成我们,谁来读?

(生读)

师:还有谁也想成为我们,还有谁也想成为大象?来!我们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和大象舞之蹈之。此时,舞蹈的我们来读这段话。

(生读)

师:你听!舞之蹈之的观众在对大象说,朋友,朋友――

生: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吧!

师:你再听,舞之蹈之的大象在对观众说,朋友――

生: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好,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

(生读)

请坐,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舞之蹈之的大象和舞之蹈之的观众还有距离吗?

除了身体,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距离?

生:心灵。

师:心灵也没有距离!还有什么也没有距离?

生:友情。

师:友情没有距离!这叫――

生:亲密无间

师:亲密无间,好一个亲密无间!是的,所以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在舞之蹈之的观众眼中,大象不是大象,大象就是――

生:我们自己。

师,所以你们再想一想,在舞之蹈之的大家眼里,观众还是观众吗?

生:不是,观众就是大象。

师:没错,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没有距离,

师:这就叫人象合一,正如作者所说,那真是天地间的美妙奇观,那真是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这与象共舞的美好奇观,再一次感受这人象合一的天作之合,预备读。

(生读)

师:毫无疑问,我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与象共舞之中了。

前一位教师或许是因为对文本解读不够,抑或是为了节约时间,总之,在指导这一充分体现人象和谐的段落时,她走得有点快了!相比之下,王老师没有吝惜时间,整堂课,他果断地把前几段的讲授压缩了,而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的不同情境中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学生对“人象和谐”自然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

也许在老师看来,课上让学生朗读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将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内容分析和你来我往、价值不大的师生问答上。

慢一点,看似“浪费”时间,收获的却是学生独立的感悟。

二、等一下,期待花香满园的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非常及时地给予评价,学生刚回答出问题,老师就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做法看似环环相扣,但有时也会限制其他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等一下,让大多数学生跟上思考的节奏,或许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教《落花生》一文时,在做课堂总结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进行的。

师:《落花生》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叫有用的人?

(很多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那些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别人作贡献的人,就是有用的人。比如清洁工、老师、医生、消防队员等。

师:(高兴地)非常正确,你说得真好,与老师的想法一样,请其他同学再来谈谈。

可是出现了令老师意料之外的状况,本以为会有更多小手举起来,可是,连刚才高高举起的手也都不见了,课堂上鸦雀无声。面对突然冷场的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竟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在一些课堂上。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教师过早地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了终结性评价,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师:《落花生》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叫有用的人?

生:(回答的内容与上面一样)

师:这是你的答案,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其他同学纷纷发言)

师:这么多的想法,有的连老师也未曾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

提出“等一下”的思考,就是希望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对学生的发言急于做出评价,应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即使他们的发言有错误,也不要急于一棍子打死,要灵活地引导、点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对自己预设的答案要进行多维度思考,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往往会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就如同“雪化了是什么?”的答案,“水”是正确的答案,“春天”是有新意的答案。而“等一下”,课堂上这种充满新意的答案是可以经常收获的。

“等一下”,慢的是课堂的节奏,收获的却是学生独特的思考。

当然,语文教学也不能没有紧迫感,在关键时刻,也需要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在“非紧急”时刻,不妨慢一点、等一下,放慢脚步,是教育规律使然,也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有了这样的眼界和境界,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就会欣赏到教育之旅的无限风情。慢,不是拖沓,不是时间的无端损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节奏,是张力,更是艺术。

第7篇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第8篇

作者:马琼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特别是把表述内化并且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来,主要做法是:让每个组员轮流点评,这样原本处于“潜伏”状态的学生失去了“庇护”,由“逼不得已”到“自觉自愿”,进行针对性点评。第三步,让学生模仿并表述教师的动作。例如,在示范幼儿基本舞步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慢动作示范,逐步感知动作的形成规律。然后再提取动作要领,整个过程中,老师只作适当指导。第四步,这是对第三步的补充,表述语言的幼儿化。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口语化、通俗化,从而更加适应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他小朋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把其他同学作为幼儿园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言语表达尽量地童真化。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有些同学知道这个动作不正确,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就要在平时加强对舞蹈动作的形成性规律的总结。比如:在教授古典舞身韵基本手位小五花时,首先让老师分解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的形成规律并且进行总结,最后,老师再让学生去纠正某一个错误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光光只是练习,还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从“听”到“说”的转变。

实现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

在运用“角色互换”教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方法,那么每次参与教学的同学只有一个,即使一个学期下来,能参与到这种角色互换教学中的学生也不会很多,就很难让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如果要扩大学生参与面,就必须树立“人人都是课堂主人”的意识,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舞蹈课堂的有效性。我的做法如下:第一步,小组合作。一般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同学组成,每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承担组织、协调作用。每次角色互换教学时,都轮到其中一名,实践不能超过十分钟。一节课就能让4个学生参与进来,大大扩大了参与面。第二步,合作学习。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教师”,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学生”,相互学习。让有些不自信的学生也无法躲避,硬着头皮慢慢地养成习惯,继而能自然地扮演“老师”的角色。

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舞蹈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树立一种“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意识,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锻炼中提高。例如,在藏族踢踏舞第一基本步的教学中,可将舞蹈视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只在旁协助。在练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了另外一个学生的“老师”,这样教学在不知觉中引领学生去探索如何教学,并且能在辅导成功后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并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舞蹈学习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于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要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舞蹈教学的技能。

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角色互换”教学不单单会教授单一的舞蹈动作,还要会写整堂课的教案,那么如何让学生能掌握教案撰写呢?笔者认为必须分成几个层面,循序渐进地进行,并最终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一是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老师教案范本的基础上,改变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坚持由简到易、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古典舞基训“半蹲”训练,在让学生熟记老师写的“半蹲”教案范本之后,试着改“半蹲”为“全蹲”,从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替换慢慢演变成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替换,要想实现替换,学生需要在课后做大量的准备,这样做就间接地训练了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丰富了舞蹈教学知识面。二是导入方式上:在原来舞蹈教案范本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特别是在儿童舞蹈的导入部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三是教学语言组织上:有效设计和组织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连接语。四是教学过程实施上:从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开始,逐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笔者在舞蹈课中“角色互换”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以前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比以前增强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也比以前更浓了,当然也增强了笔者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了。可以预见,“角色互换”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9篇

1、成绩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

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十二月、元月:

1、加强冬季锻炼,提高幼儿运动素质,举办第七届“小小运动会”迎接新年。

第10篇

【关键词】《玉簪记》;昆曲;美学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12-03

明代高濂的传奇代表作《玉簪记》通过写陈妙常与潘必正之间“圣”与“俗”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歌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过去,《玉簪记》曾被多次改编并搬上舞台。今天,白先勇的新版《玉簪记》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编,在舞台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美与现代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观众感受到昆曲在古典与现代相互交织中的“雅”和“美”。

一、《玉簪记》的剧本改编

新版《玉簪记》以高濂的《玉簪记》原本为基础,在保持原剧本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对《玉簪记》做了进一步改编。整个剧作时长两个半小时,分为六出戏,分别是《投庵》《琴挑》《问病》《偷诗》《催试》和《秋江》。该剧的编剧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淑香,她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两个方面的修改,将整出戏缩减为六出,尤其是对开头部分的修改。她将原剧本中的《下第》改成了《投庵》,开门见山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陈妙常皈依空门。同时陈妙常的身世、整个社会背景也得到叙述,用一种锁闭式的结构和暗场的处理方法体现。另外,这出戏的一个亮点是陈妙常最后穿上了一个背后写有“净”字的白长袍,暗示着她“凡心”应收,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除此之外,《催试》这出戏也做了修改,在传统版本里该出戏是被忽视的,直接带过。但是在新版中,加入了小尼姑们发现潘、陈二人谈情的情节,她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一种“思凡”的情绪涌现,这也推动了女观主催促潘必正前去赶考的情节发展。

这两大方面的修改使得故事内容更集中紧凑,有利于主题表达,也是对传统版本的突破创新。该作品以潘、陈二人的爱情作为主线,省去了张于湖和阳王公子的故事。六场戏层层递进的关系,潘陈之间的故事得到细化。在主题表现上,这部作品淡化了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批判和揭露,更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整部作品讲的是爱情故事,爱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爱都被人们传颂。

二、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

新版《玉簪记》的舞台美学包括舞台表演和舞台美术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将作品的美呈现出来。

(一)表演

昆曲是戏曲中的一种,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艺术,它十分讲究唱、念、做、打。新版《玉簪记》在唱腔上,充分运用悠扬婉转、“一唱三叹”的“水磨腔”,清丽悠远。在《琴挑》一出中,潘、陈二人以琴传情,在演唱时,十分含蓄,令人感觉若有似无,两人情愫滋长,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吐露心声。唱词和念白在无奈中又透着风趣幽默,潘必正在《雉南飞》中唱到:“雉朝雎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念寡阳兮少阳。怨鳏居兮傍徨。”陈妙常听后说:“此曲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潘必正回答:“小生实未曾有妻。”陈妙常回答:“也不干我事。”

这几句简洁的对话吐露出潘对陈的爱意,妙常口是心非的回答令整个剧情轻松幽默。整出戏的唱腔、唱词都十分优美,充分体现了昆曲的优雅,也为故事增添了耐人寻味的美。

甩水袖也是表现情感的方式之一,昆曲中尤其重视对水袖的使用。在《秋江》一出中,陈妙常不时会甩水袖,如遇到“江流湍急”的情景时,会甩水袖;在情w激动时,也会甩水袖。甩水袖的动作能体现人物情感的波动,这一动作偏重于写意,不仅有一种舞蹈之美,而且有一种意境之美。《梨园原》身段八要中提到:“手为势,凡形容各种情状,全赖以手示。”在《问病》一出中,潘必正独坐在桌前自言自语,吐露心声。这段充分利用了手势和唱词来表现,唱词如下:

潘必正:这病儿何曾经害,这病儿好难担待。这病儿好似风前败叶。

进安:生病人的手脚倒蛮重的!

潘必正:这病儿好似雨过花羞态,我摊摆开。

观主:心头便怎么?

潘必正:心头去复来,黄昏梦断、梦断天涯外。我心事难提泪满腮,伤怀。

潘必正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败叶”配合叶子落下的动作,“羞花”配合用袖子半遮面的动作。由此可见,手势动作对于人物唱词、唱腔的配合和情感的表达有重要的作用,一招一式透露出美的感觉。

昆曲表演的程式规范很多,但离不开“美”。白先勇先生在《昆曲新美学》中认为:“昆曲是雅部,本来就是高雅艺术,是属于抒情诗的大传统,把诗的意境用歌和舞具体呈现在舞台上。”昆曲的优雅使昆曲成为了“美”的代表,它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一招一式都在表现美、追求美。新版《玉簪记》对于表演的重视,体现在了每一处的细节上,演员排练时特意找了岳美缇和华文漪两位大师进行指导,使得动作程式精彩呈现,人物塑造立体生动,一举一动都体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带给观众一场美的盛宴。

(二)舞台美术

1.服饰。服装的样式、颜色和图纹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还要传达出一种意境。该戏的服饰主要以淡绿、淡白、浅黄色为基调,以达到淡雅、空灵、写意的舞美境界。

陈妙常出家前是位知书达理的小姐,在第一出《投庵》中,她一出场就身穿粉色衣服,显得乖巧、玲珑,一位气质脱俗的小姐形象呈现在舞台上。她入了空门,穿上一件写着“净”字的白袍,象征着她进入了“绝尘”境地,不能有凡心。到了第二出《琴挑》,她穿着浅绿色的道袍,十分清雅。到后来她的服装变成了淡黄色,与当时的秋景瑟瑟相呼应。

潘必正的服装颜色从出场时的淡蓝色,到生病时的黑色,再到后来的淡金黄色,总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发生了改变,人物身上的服饰也随之相应发生变化。

在图案的设计上,服装设计师曾泳霓说:“女主角身上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是圣洁之花,也是宗教的一种象征。陈妙常是女贞观里的尼姑,她的服装图案以莲花为主,是符合其身份的。潘必正是一名书生,他的服装图案以竹子为主,体现其读书人的身份。不论是莲花还是竹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在传统戏曲中也是常见的,象征一种非凡的气质和高洁的情操。

总之,简洁而不单调,这不仅是整出戏所传达的思想,也是昆曲的精神所在。

新版《玉簪记》是小型戏曲,没有恢宏的场景,但简约之美也能令人回味。

2.音乐与灯光。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能带领观众走进某一特定情境。导演翁国生认为:“戏曲的音乐是戏曲发展的主旨灵魂。”在戏曲中除了演员的演唱之外,音乐也很重要。昆曲伴奏中的乐器有笛、鼓、三弦,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笙、箫、筝、阮等。昆曲的“水磨腔”伴着这些乐器,尤其是昆笛,显得十分优美。“古人推崇‘空’,‘空’胜于‘满’,正如‘无’胜过‘有’,‘虚’胜过‘实’。”昆笛能形成一种空灵之感,直入人心。昆笛的悠扬加上其他乐器,使得昆曲音乐富有节奏和韵味。如《秋江》中,陈妙常大胆追求爱郎潘必正,音乐高昂,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激动,也衬托出秋天江水的汹涌之感,这是全剧的高潮所在,预示着男女主人公在这一出戏里冲破束缚走到一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出《琴挑》运用了古琴这一乐器,浑厚、低沉又带着古典韵味的声音让人沉浸于潘、陈二人难以诉说的情感中,两人通过弹琴示情,十分有意境。除了《琴挑》,整出戏都有古琴伴奏,古色古香,戏曲的韵味烘托得更美了。

在灯光的运用上,整出戏以柔光为主。整个舞台的光线比较暗,营造了女贞观里神秘、幽暗的气氛。在表现潘、陈二人的内心活动时,尤其注重追光的使用,突出和强调人物内心的伤感之情。如《秋江》一出,用柔黄色的灯光表现秋天黄昏时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男女主人公分别的愁绪更浓烈了。现代舞台上运用电脑科技控制舞台灯光,不仅能渲染故事的氛围、制造特定的景象,而且能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总之,古典音乐加上现代灯光,听觉和视觉上的“穿越”带观众体验了古典美和现代美,这是一种享受。

3.布景。“虚中有物,不见空洞”,“实而不闷,乃见空灵”。这是中国戏曲布景的最高境界。书法和中国画成为该戏的主要背景。台湾著名书法家董阳孜,以其娴熟的笔法和优美的线条出名,他的字更像是一幅画,意境深远。在第一出《投庵》中,首先就以董阳孜的毛笔字“女贞观”为背景,点明故事的地点。当陈妙常进入女贞观后,背景又转变为正楷体的千字文“法华经”。台湾著名画家奚淞的佛教画很有名,在第二出《琴挑》中,以他的荷花图为背景,线条白描般的勾勒,简洁、淡雅。在《问病》中,背景是他画的佛手与莲花,非常庄严圣洁,同时旁边是董阳孜的书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幔帐,整个舞台十分有意境,而这样的背景也暗示着潘、陈二人的圣俗之恋。《偷诗》更是巧妙地运用了“佛手执莲”的不同形态,用以象征陈妙常的“凡心”像莲花一样从花骨朵到最后盛开为美丽的花朵。在最后一出《秋江》中,首尾呼应地使用董阳孜的狂草书法作品,不仅表现了秋江的波涛汹涌,更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整个舞台背景以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用意境表现意境,用美来表达美。

“舞台美术的布景是生活情感的诗化。”新版《玉簪记》隐喻式的舞台背景呈现出简洁唯美之感,衬托了“圣”与“俗”的爱情,升华主题,用淡彩之P描绘昆曲这朵“幽兰”,凸显它的淡雅和脱俗。

三、剧本改编与舞美结合呈现昆曲美

白先勇先生说:“昆曲无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经过四百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完美的一种形式。”昆曲与美是分不开的,它以“美”为中心,处处围绕“美”展开。“昆曲的美学是‘抽象、写意、抒情、诗化’。”新版《玉簪记》这一力作将昆曲的雅和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国人对昆曲重新重视起来。在昆曲内容上的变革,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昆曲的生存发展必须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新版《玉簪记》中,首先,主创人员将原本中的三十三出改为六出,只选取其中精彩、重要的折子,使表演更集中。其次,舞美设计别具用心,五颜六色的灯光、华美绚丽的服饰、极富意境和变化的布景、精致的妆容,都为当代戏曲表演锦上添花。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当代人不能忘记根源。昆曲的“雅”是快节奏社会的“舒缓剂”,新版《玉簪记》让当代人感受到昆曲的“静”和“美”,对人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昆曲的未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白先勇.云心水心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周秦.苏州昆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5]骆正.中国昆曲二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白先勇.白先勇说昆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杨冲霄,徐华铛.中国戏曲美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舞台焦虑;音乐表演;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20-02

舞台焦虑是一种与舞台表演或参加表演活动有关的焦虑,是一种舞台紧张,又称表演焦虑或怯场。舞台焦虑是许多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不但影响他们的专业成绩和信心,而且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艺术表演道路。

一、音乐表演舞台焦虑的表现

在舞台艺术表演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上台表演的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音乐表演者也不例外。舞台的紧张通常表现为演出前和演出过程中的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肌肉或声带的控制能力减弱,口干舌噪,尿频、出冷汗、心慌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头脑突然出现空白、忘词,甚至突然演出中断等等。

二、舞台焦虑的形成原因

1.学生对曲目把握不好。很多初学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演唱没有信心,对作品的把握尚有一定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很重的思想负担上台演唱,势必会引起舞台焦虑。

2.上台机会少。很多学生平时上课和练习只面对专业老师一个人,舞台实践经验较少,突然上台面对众多的听众,心中感到害怕,出现自信不足。

3.缺乏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三、舞台焦虑的干预方法

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对舞台焦虑的干预上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在专业上对所要表演的曲目进行反复练习,以降低可能导致失误的概率,提高对舞台紧张的承受能力。二是采用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他们进行干预,以减轻他们的舞台焦虑。在众多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中,认知行为疗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一例舞台焦虑个案的心理辅导干预,阐述了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自我暗示等行为疗法在舞台焦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案例:个案一般情况介绍。求助者,女,16岁,某艺术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二年级学生,身高165CM左右,因害怕上台参加专业考试,不敢参加各种比赛,由教师劝说并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者无其他不良嗜好,平素身体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和器质性伤病史。求助者主述:没有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或需要上台参加考试前会一连几个晚上失眠,担心焦虑,怕自己唱不好,跑调卡壳,害怕老师同学因此嘲笑自己;演唱时注意力不集中,上台前情绪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看到台下观众呼吸急促,不自信,觉得很难坚持到最后;上台时头皮发麻,四肢僵硬,在台上头脑一片空白,不敢看台下的观众,演唱时手发抖,容易忘词,不喜欢在台上的感觉,好几次都想临阵脱逃。观察和他人反映:教师和同学反映,该求助者声音条件良好,学习比较刻苦,老师教的曲子基本能够唱下来,效果良好,但其一直对自己不自信,平时练得好好的,遇到上台考试、演出或者比赛就不行,很焦虑、害怕,经常在考试前会生病。心理测试结果:由SCL-90量表显示:求助者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强迫高于常模,其中,人际敏感(3.3),强迫症状(3),焦虑因子(3.5),恐怖因子(2.71),抑郁因子(2.5),提示有中重度焦虑。病因分析: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对于紧张情绪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在碰到舞台表演、考试或比赛时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其他社会功能。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烦躁、失眠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也只局限在上台表演之前或之中,没有泛化,和具体的情境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当属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诊断:根据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病程持续时间较短,能照常学习生活,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绪低落,因此诊断为舞台焦虑。

四、咨询目标的设定

通过与求助者的接触,求助者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与其商定咨询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帮助求助者降低舞台紧张、焦虑情绪。(2)帮助求助者提高自信。(3)帮助求助者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正确评价自己,用积极的心态生活;帮助求助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适用原理与方法。根据本例的实际,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自我暗示等行为、认知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咨询。

五、治疗过程简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与巩固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

1.第一次咨询。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求助者资料进行诊断,完成心理测验,并与求助者讨论治疗的目标、时间和设置,每周1次,每次50分钟,总6次。

2.第二次咨询。目的: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问题。过程:与求助者一起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症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生物学原因:求助者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身体健康,没有身体疾病。社会原因: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近期经历了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理原因: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在乎他人的评价。存在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归因倾向,对现实问题有误解和错误评价。情绪方面:感到紧张,焦虑,心理痛苦。布置家庭作业,收集舞台表演中令人焦虑的事件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3.第三次咨询。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舞台焦虑。方法: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呼吸和肌肉)的方法。过程:(1)检查求助者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2)给求助者讲解系统脱敏的原理,教会求助者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3)教会求助者放松的方法:呼吸放松(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找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通过言语(自我)暗示做从脚到头的放松训练。一般紧张即肌肉收缩后保持10秒,逐步放松20秒后,再进行一次。(4)系统脱敏训练:让求助者回想自己以前上台考试或演唱时的舞台焦虑情景,将每次表演的真实感受按时间顺序逐一记录下来,按紧张程度不同分成由弱到强的等级。然后开始进行“系统脱敏”训练:指导小芳进行充分的自我放松,读你的第一次记录上的描述,尽量详细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到有紧张反应时,可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同时做深呼吸压制或减弱紧张感,直至镇定自若;再接下去进行第二份记录,依次逐渐训练。最后达到在你回想起初最紧张的情景时也能够完全或接近完全轻松自如。(5)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后每天都要抽时间做系统脱敏的训练,方法同上。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4.第四次咨询。目的:通过让求助者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焦虑感。方法:会谈法。过程:(1)检查作业的练习情况。(2)教会求助者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针对求助者的舞台焦虑,让求助者内心进行如下暗示:“我能够唱得很好”,“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我是最棒的”,“我很平静,我很自信”……(3)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后每天早晚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且记录下自我暗示后的感受。

5.第五次咨询。目的:进一步检验求助者系统脱敏法和自我暗示方法的运用情况和效果。方法:实地模拟。过程:带求助者实地情境模拟。本次咨询带求助者来到学校的剧场,模拟上台演唱或比赛时的情景,让其再现上台演唱时的心理感受,并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演练。首先带求助者走向剧场,让她在走的过程中想象以前这个过程的情景,并做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到剧场门口时,让求助者进一步回忆以前类似的情景,当其感到紧张时,继续放松,当感到不紧张时,再往剧场里面走。到剧场的幕后候场时,再让求助者想象考试演出的场景,当明显感到心跳加快,身体有不自主的表现,引导其放松,采用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并辅以自我暗示。走上舞台中央,引导求助者调整自己的心情,表情尽量自然,暗示自己充满自信,让求助者在舞整的唱完一首歌,及时给予肯定。

6.第六次咨询。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过程:(1)让求助者回想自己考试或演出时的心理感受,进一步用放松和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脱敏,与求助者探讨正确看待自己和自我评价的方法。(2)咨询师总体评价,求助者自我反思评价。(3)咨询结束。

六、咨询效果的评估

本案例使求助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音乐表演的舞台焦虑,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实现了咨询预定的目标。

1.求助者自我评价。焦虑、紧张的情绪已经得到有效缓解,自己对舞台已经不那么恐惧,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考试前也可以睡着觉了。

2.咨询师评估。求助者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3.心理测验结果。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1.4,焦虑1.5,敌对1.6。心理测验SDS、SAS标准分均在中国常模以下,SCL-90量表各因子均呈阴性,说明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咨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闵青,吕姗.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的心理咨询个案研究[J].大舞台,2010,(3).

[2]陈翩翩.音乐治疗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表演焦虑”心理干预的实证性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3]郑慧.音乐表演专业人学生舞台焦虑自评量表初步编制[J].浙江艺术职业学报,2009,(4).

第12篇

【关键词】舞蹈 意境 中职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3-01

引言

近年来,大众对舞蹈艺术的学习热度持续升温,社会对舞蹈教学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中职教育培训的舞蹈类专业也倍受追捧。但相比其他专业,舞蹈专业学习门槛较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较强的模仿能力作基础,还需要深刻理解和认知舞蹈作品内涵的能力素养[1]。本文从分析中职舞蹈教学现状入手,比较意境赏析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提高学生舞蹈意境鉴赏能力的具体方法措施。

1.我国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舞蹈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传授方法,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更为突出。一方面,有力促进了中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符合国家对舞蹈教学的相关标准,院校加强了专业舞蹈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能够使青年学生在系统专业的舞蹈学习培训后,具备满足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舞蹈专业人才,更有力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中职舞蹈教学的功利性和简单化。特别是在市场条件下,舞蹈人才必须面对应聘求职的竞争。这使中职舞蹈类专业划分更加细化的同时,也影响了舞蹈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在这样大背景下,中职舞蹈教育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约束技能标准,而轻视舞蹈艺术内涵的发掘和演绎。要么过分重视舞蹈基本技术的教授,只有大量对舞蹈动作的示范讲解,却缺乏对舞蹈外在形式之下所构建的深层意境的剖析。致使课堂教学有内容无趣味,有技术没技巧,教学互动贫乏,教学质量一般。要么过分强调教学课程设计形式上的标准化,使学生始终被动地学习舞蹈作品、机械地重复舞蹈动作,却不重视传授舞蹈语言表达上的精髓,学生对舞蹈只有动作的记忆,缺少心灵的触动和交汇[2],更难谈及在舞蹈上追求艺术创新和自由表现。

简言之,中职舞蹈教学弱化了艺术教育熏陶对人的全面培养和提高,限制了学生的舞蹈思维发展和创作的生命力。

2.舞蹈意境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舞蹈通过表演勾勒出的意境,饱含着作者的艺术理念和价值追求。

对学习者而言,舞蹈鉴赏能使学舞者较快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专业标准和表演风格,直观感受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谓舞蹈的意境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对背景的介绍和描绘、解读音乐烘托的基调和氛围,代入作品塑造的独特情境,引导学生逐一解构舞蹈自身呈现出的美学元素组成。帮助舞者充分运用想象力构建以我为主的虚拟情景,让教学在作品营造的艺术空间中展开,使学生领悟舞蹈主体思想,体味舞蹈细腻情感,身心浸入其中去演绎作品主题赋予的灵动和激情。以《云南印象》为例,为展现特有的云南民族文化而包含着大量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3]。而传统民间舞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艺术凝练的缩影,常常拥有着丰富的人物情感,蕴含着广博的历史渊源和唯美意境。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知舞蹈的外在形式美,如从讲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入手,对区域内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服饰进行大量深入的背景研究,教学生体会作品中美的观感;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动作场景美,如播放舞蹈所反映的各族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明确讴歌的对象,教学生领悟作品中美的定义;再次,要把舞蹈向实际生活取材凝练的动作返璞归真,从具象化的生活动作向抽象化的肢体语言正向学习,教学生感受舞蹈美的塑造。如果单纯强调学习民间舞的肢体动作技术,是难以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水准的,更何谈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所以说,重视传授对意境的欣赏和品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精髓的认知力与创造力,可以更好地去用舞蹈表现和创造美的意境。

3.推行舞蹈意境教学的对策措施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幼教专业对学前儿童的审美启发,还是表演专业对艺术功底的积淀历练,都非常适宜推广和开展舞蹈意境体验式教学。

一是加强案例式教学,历练学生对舞蹈的分析能力。舞蹈,是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艺术载体。舞蹈学习和表演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对意境本身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之上[4]。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源于生活、意境丰富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典型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舞者身体、神态,及舞台场景的声光变化等,形成对舞蹈的直观体验,并结合主体形成舞蹈意境的内在心理认知。然而,由于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各自形成的心理认知也不尽相同。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可以权威地剖析经典舞蹈作品的创作意境,有效矫正各类错误认知,形成学生对舞蹈意境认知的正确经验。

二是提倡自主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在意境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要学会欣赏发现舞蹈之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舞蹈美的构成[5]。首先,要改进课程设计,增加舞蹈鉴赏的学习比例;其次,要加强课堂互动,为学生提供探讨舞蹈意境的良好氛围;再次,要支持学生进行基于意境体验的自主式舞蹈教学,并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既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通过自学提高舞蹈技艺奠定基础。

三是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艺术源于生活,舞蹈意境同样来自于生活实践[6]。学生对舞蹈作品意境的体验,只有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才能够达到移情共情的心灵感悟,形成出对舞蹈原汁原味的表现潜力。因此,舞蹈意境的课堂教学,同样要鼓励学生用艺术的眼睛重新观察和审视生活。在两者的比较中,多去思考如何将客观生活用舞蹈语言去内涵式、抽象式地表达。既能增强学生的意境感知能力,又使学生善于根据生活感悟进行舞蹈创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职舞蹈教育培训还面临许多问题,谋求中职舞蹈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积极推进舞蹈意境赏析式的体验式教学,赋予舞蹈教学应有的艺术涵养教育,是今后中职舞蹈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占东.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 民族艺术研究,2000,(4):68-75

[2]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