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药面膜

中药面膜

时间:2023-05-30 10:28:55

中药面膜

第1篇

除皱DIY

营养防皱面膜

材料: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紫河车、蜂蜜。

作法:

1.将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及紫河车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把这些药粉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加入一点点的蜂蜜混合均匀。

3.洗净脸后将面膜涂在脸上,敷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雅妍小提醒:不管脸上有没有出现细纹,一过20岁的你就应该开始保养,与其让它出现来吓你,不如先做好预防工作。中药材买起来很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效果好,真的很划算! 中药材中专门对付皱纹、老化的像是人参、白芨、紫河车等,都有让肌肤紧实的效果。有时候面膜调太多我还会跟妈妈一起敷,毕竟皱纹是女人的大敌嘛,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如果你的肌肤偏油性的话,可以用水来代替蜂蜜,才不会让脸看起来很油腻。

控油清爽DIY

绿豆清爽面膜:

材料:

绿豆、薏仁、白芷、滑石、天冬、金银花。

作法:

1.将绿豆、薏仁、白芷、滑石、天冬、金银花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将中药粉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

3.洗净脸后将混合的敷料涂于脸上,敷约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雅妍小提醒:像是绿豆、薏仁、滑石等常见的药材会让肌肤感到清爽舒适,夏天的话我至少一个礼拜会敷2次,有时候工作比较忙的话,我也会简单地用薏仁粉调和蛋清来敷脸。我想对于中药材感到麻烦,或是没什么时间上中药店的女生,这个配方是比较方便的。 绿豆和薏仁除了能让肌肤感到清爽,因为它本身有清凉退火的功效,夏天用来炖成甜汤喝也很棒喔!

保湿DIY

胡萝卜补水面膜

材料:

胡萝卜、橄榄油3滴、面粉。

作法:

1.胡萝卜洗净,放入调理机中榨碎。

2.将橄榄油滴入,面粉加入拌成糊状。

3.洗净脸后将敷料敷于脸上约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雅妍小提醒:胡萝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可以镇静肌肤、维持肌肤的水分。面膜只要利用煮菜剩下的胡萝卜就行了,很方便喔!用后皮肤会感觉非常的润泽呢!

除痘DIY

清热排毒茶

材料:

金银花25克、连翘25克、甘草10克。

作法:

1.将所有药材先过水洗一遍。

2.水煮滚后将所有药材加入煎煮。

3.煮滚后汤汁入味即可熄火,可当一般花茶饮用。

雅妍小提醒:对痘痘,我个人比较建议内、外双重调理,也就是除了利用面膜来改善肌肤状况,体内的排毒也可借着简单的茶饮来改善,当然喝个一次两次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耐心战痘,长时间喝下来,真的会看到效果。这道花茶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可以预防兼治疗痘痘,三种药材在中药店就可买到。

除痘面膜:

材料:

芦荟30克,黄芪、当归各10克。

作法:

1.将芦荟削去外皮和刺,只留肉的部分。

2.黄芪和当归磨成粉,混合在一起。

3.将芦荟和中药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洗净脸后敷约15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雅妍小提醒:

芦荟有消炎镇静的功用,对抗痘痘的效果尤其显著,而且很容易种植喔。搭配可以增加伤口愈合速度的当归、黄芪,对于有严重痘痘、面疱、暗疮问题的肌肤,效果真的不错。

美白淡斑DIY

美白消斑面膜

材料: 新鲜山药40克、奶粉20克。

作法:

1.新鲜山药洗净后削皮,磨成泥状。

2.加入奶粉调成糊状。

3.洗净脸后将混合的敷料涂于脸上,敷约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雅妍小提醒:

山药能帮助抑制黑色素形成,并防止皮肤快速老化松弛。夏天的话一个礼拜可以敷个3~4次。

可敷脸可泡澡的冬瓜露

材料:

冬瓜1个去皮切片、米酒1.5公升、水1公升。

作法:

1.将冬瓜去皮切成片。

2.加米酒、水一起煮,煮到冬瓜熟烂后沥出汤汁。

3.放凉后装瓶,可以拿来涂在脸上,也可以加入浴缸中泡澡。

雅妍小提醒:

感觉皮肤变黑的时候,每天晚上睡前我会拿冬瓜露当作化妆水保养,皮肤很快就白回来了。

美目DIY

美眼敷膜Ⅰ

材料:

、枸杞各少许、奶粉15克。

作法:

1.加适量的水煮滚,沥掉取汤汁就好。

2.枸杞泡软后捣成泥,再加入汁、奶粉调成糊状。

3.洗净脸后把沾湿的化妆棉覆盖眼睛,再涂上敷料,敷约15分钟即可卸除,再冲净就好了。

第2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男48例,女32例。其中14~18岁者58例,19~25岁者16例,26~40岁者5例,40岁以上者1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①初期在毛囊口呈现米粒大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次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③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外邪等诱发;④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⑤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

1.3 治疗方法

1.3.1内服中药:依据皮损程度,结合舌苔、脉象分为两型论治。湿热内蕴证:皮损油腻,以粉刺、丘疹及小脓点为主,治宜清肺利湿、解毒敛疮,方用自拟I号消痤饮。药物组成:枇杷叶、黄芩、山桅子、桑白皮各12g,生槐花、白花蛇舌草、丹皮各15g,黄连6g,生甘草3g。日1剂,水煎服。痰凝血瘀证:病程日久,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治宜散结消肿、活血化瘀,方用Ⅱ号消痤饮。药用:当归、夏枯草、连翘、牡蛎、赤芍各15g、桃仁、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2g,半夏、大黄各10g,薄荷6g,甘草3g。日1剂,水煎服。中药内服期间停用外用药物。

1.3.2倒模面膜外治:取穴:印堂、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承泣、人中、下关、颊车、地仓、承浆、上关。药物面膜:白及、艾叶、益母草、大黄、丹参、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白芷、当归、连翘、白附子、皂角等量,用鸡蛋清做基质。倒模:选用冷倒模。治疗前让患者平卧,清洁面部皮肤。皮损如有粉刺、丘疹,可用三棱针挑破,再用通心刮匙挤去粉刺内脂栓;如有小囊肿及脓疱,用手术刀尖从其顶部点刺,排出内容物。然后选用祛脂消炎作用药物霜涂抹皮损部,10~20min后将调好的药物面膜涂抹到面部,借助上述药物的作用,顺皮肤纹理、肌肉走向、血管排列,进行面部按摩和点穴手法由内向外,由上至下作按摩,重点点按选取的穴位,每组按摩进行5~10次,每个穴位点按3~5下。上述手法做完后,再涂一层上述药物面膜于面部,以薄层脱脂棉将眉、眼、口作保护性遮盖,留出鼻孔,用优质冷倒模粉250~350g,加45℃左右清水适量调成糊状,迅速而均匀地倒敷于面部(鼻孔除外),并盖上毛巾休息,任其发热至冷却。待完全冷却后(约30min),自额部掀起已凝固的冷倒模和棉花,一并抹去多余药物。3天治疗1次,4次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只有少许色素斑,痤疮全部消退;显效:大部分痤疮消退,少许丘疹状痤疮遗留,留下的痤疮面积小于30%,有较深色素沉着;有效:部分痤疮消退,遗留痤疮面积30%~70%,色素沉着明显;无效:治疗后余留面积大于70%,痤疮消退不明显,或反而加重。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加有效计。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痊愈56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

3 讨论

倒模面膜,是一种药物、按摩、理疗相结合的新疗法,可以治疗痤疮、黄褐斑、脂溢性皮炎等面部皮肤病。面膜方中白芷气味芳香,善祛面部风邪,并能开窍理气,可促进皮肤吸收药力,白及凉血止血,养阴散结,具有高度粘性,二药相配, 可长肌肤,润肤色;白僵蚕祛风杀虫、解毒散结,艾叶活血散肿,能促进面部血脉通畅,从而可祛除肌肤的余毒、风邪,荣养润泽肌肤、清除浅表瘢痕;大黄、丹参、黄连、连翘、黄芩、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皂角、当归、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痘痕、美白肌肤的作用,同时配合中医循经穴按摩的独特手法,选取穴位印堂、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等穴加速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了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药物的渗透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

总之,利用医用石膏倒模冷却、收敛等物理作用增强了痤疮后创面的愈合,联合中药内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第3篇

关键词:黄褐斑 中药面膜 口服方剂

临床资料

收集于2001~2005年我门诊的黄褐斑患者380例,均为女性。治疗组238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36岁;已婚212例,未婚26例;病程最长的19年,最短的三个月;妇科疾病的45例,肝肾疾病的37例,口服避孕药的26例,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的38例,妊娠引起的19例,不明原因的73例。对照组142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51岁,平均年龄35岁;已婚123例,未婚19例;病程最长的17年,最短的六个月;妇科疾病的22例,肝肾疾病的18例,口服避孕药的11例,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的29例,妊娠引起的12例,不明原因的50例。所有患者均曾于美容院或医院皮肤科治疗过,同时也曾使用过各种祛斑美白的化妆品史。

治疗方法

1、中药面膜方 (1)主要成分:白僵虫、细辛、丹参、当归、白芷、白附子、白及、白茯苓、皂角等量。(2)调制方法:将药洗净,烘干并研成细末。在使用时取药末30克加鸡蛋清、牛奶、白蜜、醋、蒸馏水调成糊状。(3)使用方法:先用洁面奶清洁皮肤,离子喷雾5分钟左右,按摩并点穴15分钟,再将药膜调好均匀地敷于面部,30-4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然后拍爽肤水,搽面霜及防晒霜。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口服药方的主要成分:

栀子、银花、白菊花、薏苡仁、白术、佛手、川芎、桃仁、生黄芪、当归尾、香附、柴胡、麦冬、生地、丹参、红花等,熬药内服,每日2次,1个月为1疗程。

3、对照组常规用普通祛斑面膜;治疗组使用自制中药面膜配合口服方剂。

1.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黄褐斑基本消失;②显效:黄褐斑消退60%以上;③有效:黄褐斑消退30%以上或斑片颜色转淡;④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3.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见表1。 转贴于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A组有效2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74%;B组有效110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77.46%;A组有效率较B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1、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黄褐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文献报道女性黄褐斑患者多有雌二醇升高,男性患者也有睾酮升高,表明其发生与性激素紊乱有密切关系。对黄褐斑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指出,其全血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存在血瘀病理。此外,紫外线损伤、劣质化妆品、产色素微球菌、病人情绪不佳等也与黄褐斑的发生有关。黄褐斑的病因,按中医理论可归纳为外受风热蕴积肌肤,内存肝、肾、脾功能失调,气血瘀滞,不能荣面,色素异常形成黄褐斑。

2、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它随季节变化,夏天由于紫外线影响而加重;另外与情绪、药物、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黄褐斑按过去传统的方法,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如何有效治疗黄褐斑,人们探索了许多方法,如化学剥脱法,面部皮肤遮盖法等等,但临床效果均不佳,甚至有些治疗方法还带来不少副作用。我们采用理气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健脾利湿的中药祛斑面膜配合口服方剂,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方中药物能改善皮肤微循环,降低血清二醇、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能抑制酪氧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此外还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本面膜试用于临床,已有得满意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另据观察,此面膜还有增白肌肤,减少皱纹,使皮肤红润光泽等作用,也适合正常人皮肤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赵永耀主编 中医美容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5

[2]吴景东 刘宁主编 中医美容技术[M]

第4篇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红蓝光; 中药面膜; 疗效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Unusual Type of Acn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cial Mask and Red and Blue Light Therapy/CHEN Yu-j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7):104-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ne vulgaris treated with blue and red light and herbal mask.Method:A total of 818 patients with acne vulgar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ccording Pillsbury grading (Ⅰ-Ⅳ degrees).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red blue light after herbal mask,twice a week,a total of eight weeks.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importing 5% sulfur cream after apply cold mask and continued to therapy by red and blue ligh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84.63%,65.93%,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difference in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cne vulgaris; Red and blue; Herbal mask;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Skin Disease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7.029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常发生在青春期,好发于面部、背部、胸部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1]。其皮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胞、结节、囊肿,尤其中、重度寻常痤疮会形成疤痕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自信心、及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目前,治疗痤疮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患者依从性并不太理想。因此,寻求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法成为目前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趋势。本院医疗美容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采用自制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寻常痤疮患者8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0例其中男210例,女200例,年龄17~38岁,平均(22.7±3.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6.2±3.1)个月。对照组408例,男207例,女201例,年龄18~39岁,平均(23.5±3.2)岁,病程

3个月~5年,平均(6.9±3.7)个月。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2],其中Ⅰ度

302例,Ⅱ度238例,Ⅲ度158例,Ⅳ度120例。

入选标准:患者愿意接受该方法治疗,按时回来复诊。排除标准:近2周内外涂治疗药物或内服抗生素类、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痤疮的患者;服用光敏感性药物者,光敏感性皮肤以及皮肤正处于过敏阶段者;有肝、肾及血液等严重内脏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治疗组在治疗前清洁面部皮肤,用复合碘消毒皮肤,用紫外线离子喷雾热喷面部10~15 min,然后用无菌粉刺挤压器轻轻刺破粉刺或炎性丘疹头部,再用粉刺针另一端的圆套挤压已刺破的粉刺和炎性丘疹,彻底清理毛囊内油脂栓和脓液,将自制中药面膜(白花蛇草300 g,金银花300 g,黄芩300 g,黄柏150 g,夏枯草200 g,黄连150 g,丹参150 g,红花150 g,混合研细末,过200目筛)约10 g用温水调糊状,敷于面部,再用冷膜(主要成分为石膏粉)调成糊状覆盖在自制中药面膜上,倒模时避开眼、口、鼻,敷膜20~30 min后清除面膜,清除后采用He-Ne激光复合LED光动力治疗仪(武汉三友创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Y-MHB,LED波长:蓝光410~415 nm,红光630~633 nm;输出功率:LED单只二级管1 mW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清洁面部皮肤并局部消毒,紫外线离子喷雾10~15 min,用无菌粉刺挤压器挤压清除粉刺和脓液,用5%硫磺乳膏导入后敷冷膜20~30 min后清除,清除后予红蓝光照射,方法同治疗组。各组治疗期间忌辛辣烟酒、高脂肪及含糖量高的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多饮水,保证睡眠时间,少用刺激性化妆品,避免直接暴露阳光或紫外线下。

1.3 观察指标 将面部分为5区域:额区、右颊区、左颊区、口周区及鼻区。分别记录每区域各类皮损(粉刺、丘疹、脓包、结节)的数量。在分区记录各类皮损数量的同时,以总积分形式对皮损的数量和炎症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评分标准为一个粉刺为0.5分,一个丘疹(直径1~5 mm)1分,1个脓包2分,1个结节(直径>5 mm)3分,总积分为各种类型皮损积分的总和。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的百分率来评价疗效。痊愈:皮损比原有皮损积分减少≥90%;显效:皮损比原有皮损积分减少60%~89%;好转:皮损比原来积分减少20%~59%;无效:皮损比原来积分减少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4.63%,对照组为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8.46,P

2.2 两组患者分级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级总有效率、分级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中均有12例患者出现面部干燥脱屑,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治疗组中有7例患者照光时感觉光线刺眼不适,在遮光眼镜下加用2层遮光布后缓解。

3 讨论

我国中医理论认为痤疮是由肺经蕴热,血热互结,熏蒸颜面或过食肥甘厚味,化生内热,冲任不调,气滞血瘀所致[3]。痤疮中医治则是滋阴泻火,清肺解毒,凉血活血,调理冲任。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4]。治疗组中先用紫外线离子喷雾进行治疗,离子喷雾机可以让皮肤毛孔张开,皮肤深层的沉淀物及分泌过盛的皮脂排泄通畅,药物更加易于渗入[5]。后用粉刺针将面部粉刺和脓液清除干净,粉刺挤压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简单易行,皮肤损伤小[6]。虽然有许多医生不主张用器械挤压清除粉刺,但实践证明,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对治疗痤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痤疮早期及时清除粉刺中的皮脂栓,防止皮脂栓继续发展,减少瘢痕产生[7]。清理后敷中药面膜,自制中药面膜中的金银花、黄芩、黄柏、黄连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控制炎症反应;夏枯草泄热散结、理气解郁,有效缓解毛囊口角化角质栓堵塞;丹参、红花、白花蛇舌草具有活血化瘀、清风退热,有效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着,增白护肤,调整皮脂腺代谢,增强皮肤新陈代谢[8]。加倒模利用冷膜粉的冷却收缩的物理作用,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增强皮肤的渗透性,有效地减轻皮肤红肿,患者自觉舒适[9],不良反应小,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西医认为痤疮是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和雄激素增多导致的,并介导抗原和趋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痤疮丙酸杆菌一般会产生内源性的卟啉类物质,这类物质是粪卟啉Ⅲ(CPⅢ)和原卟啉(PpⅨ),卟啉Ⅲ主要吸收400~415 nm的可见光,其吸收最大峰值与蓝光的光谱较为相配[10]。红蓝光治疗仪是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发出波长为(410~415 nm)的蓝光和波长为(630~633 nm)的红光。蓝光能量可以有效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通过毒性反应,抑制丙酸杆菌的增殖,诱导细胞死亡,同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些细胞因子,使皮损自愈。由于蓝光穿透深度

综上所属,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1165.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3]马红杰.复方金银花治疗轻度与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3,8(10):1488-1489.

[4]涂继平.清上防风汤加减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综合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24-25.

[5]张珍珍,张晓珍.中药离子喷雾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颜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4):591-592.

[6]潘华,蒋丹丹,王旭.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粉刺清除术治疗女性痤疮568例[J].国医论坛,2011,26(4):26-27.

[7]陈浩深.银菊散面膜联合西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69-70.

[8]孟繁俊,张玉霞,韩传恩.痤疮涂膜剂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72-373.

[9]梁雪梅.中药石膏双重倒模技术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1):37.

[10]宋颖,王萌.红蓝光联合与单纯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62-1763.

[11]吴华红,蔡锦楠,陈松波.红蓝光照射配合传统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68例疗效[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5):51-52.

第5篇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活络中药用药前后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卵巢卵泡数、子宫内膜面积和内分泌的变化。方法 建立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模型,通过阴道涂片筛选各组大鼠;卵巢、子宫重量采用电子天平称重法,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测定采用放免法,卵泡数的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卵巢、子宫重量分析:正常组>中药组>阳性组>模型组;卵泡数、子宫内膜面积免疫组化定量分析:正常组>中药组>阳性组>模型组;血清FSH和LH水平:阳性组>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结论 中药补肾活络方能增加ASR卵巢重量,增加卵巢各级卵泡总数,使卵巢激素的靶器官子宫明显增重,内膜明显增厚,能增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提高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以促进卵泡的发育和卵巢的排卵。

【关键词】 补肾活络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卵泡数;子宫内膜面积;内分泌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ushenhuoluofang on follicular number, endomelrium area and endocrine of androgen sterilized rats (ASR). Methods ASR model was set up and screened by vaginal smear. The weight of ovary and uterus was weighed by electron balance, the level of FSH and LH was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follicular number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Weight of ovary and uterus in normal control group>model rats treated with Bushenhuoluofang group>positive control group>model rats group. Level of follicular number endomelrium area in normal control group>model rats treated with Bushenhuoluofang group>positive control group>model rats group. FSH and LH level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normal control group>model rats treated with Bushenhuoluofang group>model rats group. Conclusion Bushenhuoluofang increased the weight of ovary and uterus, follicular number and endomelrium area of ASR. By affecting the level of FSH and LH of the rat, improves its endocrine function and the growth of follicle, Bushenhuoluofang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ovulation.

Key words:Bushenhuoluofang;androgen sterilized rats;follicular number;endomelrium area;endocrine

女性不孕症中排卵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卵子发育成熟障碍以及卵子的排出障碍,其结果都会导致不孕。中医方药对卵巢促排卵及助孕安胎作用已被大量临床病例所证实,具有确切疗效。本实验观察了补肾活络中药治疗前后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卵泡数、子宫面积和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本病的发病和补肾活络中药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选用9日龄雌性SD大鼠60只,出生后母鼠哺乳至22日龄断奶。断奶后按清洁级标准由专人饲养。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为10只,实验组为50只。动物和饲料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

补肾活络方由淫羊藿15 g、菟丝子20 g、红花4 g、茺蔚子20 g、蛇床子3 g、牛膝6 g、枸杞子20 g、路路通15 g、覆盆子20 g、大枣12枚组成,湖南中医药大学病理生理实验室制成1∶1煎液,即每毫升含原药材1 g。消毒,灭菌,4 ℃保存备用。中药材购自湖南中医药大学医林药号。克罗米芬,购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批号020502。

1.3 试剂和仪器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放射免疫药盒,购自北京北免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021125。促黄体生成激素(LH)放射免疫药盒,购自北京北免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021125。4%多聚甲醛(PFA)固定液。80-2型离心机,上海云楼医用仪器厂。AG204型电子天平,瑞士产。LEICA@BIOMED双目显微镜,德国产。Optimas彩色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英国产。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及造模

参照文献[1]方法并稍作改进制作ASR大鼠模型。连续阴道涂片2个性周期(1个性周期5 d)示阴道上皮无性周期变化,提示无排卵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经涂片观察,50只参与造模大鼠,其中有32只无性周期变化,保留备用,余18只有性周期变化,剔除。正常组10只注射中性茶油大鼠全部具有有规律的性周期变化,保留备用。按随机数目表法将32只ASR大鼠分为模型组(10只)、中药组(11只)、阳性组(11只)。从第80天开始,分别如下给药。按临床用药,以60 kg人为标准,按照体表面积-剂量换算法计算大鼠给药剂量。模型组给予12 mL/(kg·d)双蒸馏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活络方1∶1中药煎液12 mL/(kg·d)灌胃;阳性组给予克罗米芬4.5 mg/(kg·d)灌胃。每天灌胃1次,均连续灌胃28 d(4周)后检测指标。各组连续灌胃28 d后皆断头处死取血,离心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待测血清中FSH、LH含量;并剖腹取出双侧卵巢、子宫,记录卵巢、子宫重量。留取卵巢、子宫等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备用。

2.2 指标检测

AG204型电子天平称重卵巢、子宫,按电子天平使用说明操作。放免法测定血清FSH、LH,按试剂盒操作指南进行。免疫组化法测定卵泡数及子宫内膜面积,按药盒操作指南进行。

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方差齐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3 结果

3.1 补肾活络方对模型大鼠卵巢、子宫的影响

3.1.1 卵巢、子宫的大体观察

模型组卵巢苍白,表面见卵泡,但卵泡数目少且较小,无黄体;子宫较小,色泽欠红润。正常组和中药组以及阳性组模型大鼠卵巢色泽鲜红,卵泡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卵泡明显增大,表面见较多黄体;子宫外观粗大发紫,子宫肌层明显增厚。

3.1.2 卵巢、子宫重量及卵泡数、子宫内膜面积比较

(见表1、表2)表1 各组大鼠卵巢、子宫重量比较(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

3.2 补肾活络方对模型大鼠内分泌的影响

(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FSH、LH水平比较(略)

4 讨论

高胰岛素高雄激素无排卵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补肾中药治疗此病,证实促排卵率高达60%。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报道,肾虚不孕症与性腺轴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并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研究了补肾中药对肾虚不孕的作用机制。在形态学上,滋肾阴药能使ASR卵巢体积增大,囊性卵泡减少,有多个卵泡发育,黄体出现在半数卵巢中,证明滋肾阴药有明显的促卵泡生长和促排卵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滋肾阴药能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胰岛素水平,使它不能对卵巢发挥过度刺激,卵巢睾酮产量下降,中断高胰岛素与高雄激素的不良循环(此能使垂体分泌LH量不足),从而达到促卵泡发育和促排卵的目的。

实验研究证实,ASR灌服补肾阳中药后,其垂体、卵巢、肾上腺异常形态均逆转至正常,同时伴随性激素分泌功能正常。提示: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增生及其细胞增殖活跃的消失,可能与肾上腺11、21羟化酶活性增加相关,使睾酮合成减少,同时黄体对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敏感性增加,FSH、LH分泌增加,促使卵泡发育,颗粒细胞增生,卵子成熟和排卵。为此,卵巢分泌雄激素减少,使卵巢从局部高雄激素微环境中解脱出来,减少卵泡闭锁。其作用机理:补肾阳法除能调节性腺轴外,同时也能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共同参与对生殖功能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 目的研究0.2 μm ZrO2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方法以金银花、麦冬、当归水提液为研究对象,进行膜通量测定,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这一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情况,水提液的物理化学参数,高分子含量测定,水提液粒径分析。结果①膜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膜本身的阻力及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比较小;②通过高分子测定对膜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中分子为淀粉、鞣质、果胶和蛋白质、果胶含量直接影响膜通量;③水提液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影响通量的大小。结论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对于采用减缓膜通量减少的措施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微滤 中药水提液 膜污染

膜分离技术具有节能、高效、无相变化、耗能低、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对传统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国际上公认为本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技术,也被认为是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中急需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1]。其中,无机陶瓷膜因其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中药水提液的精制,因而在我国中药行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但由于中药水提液中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通常含有大量的高分子量物质(如淀粉、果胶、鞣质、蛋白质等) [3] ,在膜过滤过程中,这些高分子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引起膜污染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过滤阻力增加,引起膜通量大幅下降。

相关文献对中药膜过程的研究多止步于操作条件的优化,鉴于中药水提液体系本身的复杂性,仅从调节工艺参数的角度,难以达到优化膜过程、减少膜通量衰减程度的目的。膜过程与应用系统溶液环境有密切关系[4]。本研究以金银花、麦冬、当归水提液为实验体系,采用多种物理化学与流体动力学手段,考察、分析中药水提液溶液环境的pH、电导率、浊度、黏度、粒径分布及果胶、鞣质、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含量与膜过程中稳定通量、阻力分布变化的相关性,为寻找减缓膜通量衰减与促进膜再生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药材

1. 1 仪器微型陶瓷膜装置(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研制,膜孔径:0.2 μm,膜材质: ZrO2膜,外形尺寸为外径12 mm,内径8 mm,长22 mm) ;MICROTRAC S3500型粒度分析仪(美国);Snimahzhulibror AEL240SM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 ;UV - 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DHG2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 2 药材金银花、麦冬、当归,购自南京市药材公司,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1部的规定。

2 方法

2.1 中药水提液样品制备称取药材266.7 g,煎煮两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第2次加5倍量水。煎煮1.5 h,两次煎煮液合并过200目筛网。最后用蒸馏水将药液调至4 L。

2.2 微滤操作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将料液加入储槽中,经离心泵循环打入膜组件中错流过滤,渗透液由组件侧面出口流出,截留液流回储槽。流速及过滤压差由阀门调节控制。流速由流量计读数换算而得,过滤压力由进口压力P1和出水压力P2的平均值表示。待通量稳定后测其相应的膜通量。

2.3 果胶含量测定AAS法[5]。

2.4 鞣质含量测定干酪素法[6]。

2.5 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法[7]。

2.6 pH的测定取样品20 ml,以校正过的REXDHS-3C精密pH计测定样品的pH 值。

2.7 电导率测定取样品20 ml,在溶液温度为50℃时,测定其电导率。

2.8 浊度测定取样品50 ml,测定样品的50℃浊度值。

2.9 黏度测定取样品20 ml,测定样品在20℃时的粘度值。

2.10 阻力分布测定按照Darcy-Poiseuille定律过滤模型及Mdal-Cin修正模型,将过滤阻力分解为膜阻力、表面沉积阻力、堵孔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8,9] ,分别以Dm,De,Di,Dp 表示。本研究按此方法计算过滤阻力。根据上述原理,在操作压力为0.15 Mpa,膜面流速为3 m/s,温度T为50℃的条件下[10] ,将孔径为0.2 μm的膜在实验装置上错流微滤,待通量稳定后,测其相应的膜通量,可求出各分解阻力Dm,De,Di,Dp及其各自和在总阻力Dt中所占的百分比。

2.11 水提液的粒径分布测定法取30 ml药液,以MICROTRAC S3500型粒度分析仪分析。

3 结果

3.1 药液各部分阻力分布与各药液稳定通量结果见图1~3及表1。由图1~3可知,在0.2 μm ZrO2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过程中,膜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 金银花、麦冬、当归沉积层阻力分别占了总阻力的63%,40%,69%。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浓差极化阻力与药液性质有关,不同的药液浓差极化阻力各不相同。膜本身的阻力和膜孔堵塞阻力所占比例都比较小。本研究发现,膜孔堵塞阻力与中药水提液性质有关,不通的水提液所形成的膜孔堵塞阻力都不相同。 表1 不同药液稳定通量情况表

3.2 中药水提液物化参数对膜过程的影响pH值对中药水提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当pH值达到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会析出。在膜过程中中药水提液本身的pH值变化不明显,当改变药液pH对通量会有很大影响。电导率可以有效地表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而且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溶液中胶体与大分子的含量的多少。从表1~2中可以看出当归电导率最大,当归的稳定通量最小。麦冬电导率最小,麦冬通量最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电导率越大通量就越小,但并不一定,因为影响药液通量的因素太多。所以电导率是能反应膜通量大小的指标之一。从浊度大小作为溶液中悬浮物的衡量指标。从表2和图1~3结合来看可以得到浊度越大对表面沉积层阻力所占比例越大。黏度同样受到高分子,胶体的影响,高分子含量越多,溶液中微粒,悬浮物越多黏度越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归的黏度最大,麦冬的黏度最小,从膜通量来看,当归的通量最小,麦冬的通量最大。这与黏度与膜通量成反比关系相符合。如果降低黏度,就可以有效阻止膜污染。表2 药液物化参数表

3.3 中药水提液高分子含量对膜过程的影响蛋白质、鞣质、果胶、淀粉是中药水提液中四大高分子。经研究高分子表明,这四大高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起药效作用。从表2~3结合来看,当归的果胶最大,其次金银花,最小的是麦冬。这与药液的通量大小相符合,另外从大量实验表明果胶与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果胶含量越多,药液黏度越大。浊度是样品使穿过其中的光发生散射或吸收光线而不是沿直线穿透的光学特性的表征,鞣质、淀粉、蛋白质与浊度在一定关系上呈正相关。鞣质、淀粉、蛋白质在不同程度上对膜通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高分子含量越多,通量就越小。另外从表2~3可以看出,高分子含量越高,电导率就越大,这点再次被得到证实。如何有效地除去药液中高分子,将是以后防止膜污染的主要手段。表3 药液高分子含量表

3.4 中药水提液粒径分布对膜过程的影响粒径分布反映出溶液体系中不同粒径的分子、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微滤过程是因体系中存在的分子尺寸的差异而实现的,体系的粒径分布对微滤过程的进行有重要影响。从图4~6可以清晰看到中药水提液的粒径分布。从轮廓上原液和截留液的粒径都是成正态分布的,金银花、麦冬、当归水提液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所占各自粒径百分比分布的20%,12.39%,18.4%,从粒径分布与药液通量我们可以看到,小粒径颗粒可能更容易沉积在膜表面,因而它们更容易影响水提液通量的大小,较大粒径的颗粒正好相反。另外从水提液中粒径体积10%来看,金银花颗粒的粒径大小到2.68μm,麦冬颗粒的粒径大小到8.37μm,当归颗粒的粒径大小到5.66 μm。再与阻力分布做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表面沉积层的阻力主要是由小于10μm的颗粒造成,因此无机陶瓷膜在分离中药水提液时,要求我们对药液离心,这样可以增大通量,减少膜污染程度。

4 结论

本课题小组自药液本身的性质着手,从阻力分布情况,水提液的物理化学参数,水提液的高分子含量,水提液粒径来研究,得出结论:表面沉积阻力占最大的比例,另外表面沉积主要由小粒径引起。这就要求我们在膜污染防止过程中,主要防止及解决表面沉积的现象。为此我们应该对药液预处理,比如离心、絮凝等,在膜过程中加入超声场、药液反吹技术,有效减少膜表面污染物沉积。

从水提液的高分子含量和水提液的物理化学参数来看,高分子含量越高,药液的膜通量就越小,在高分子中果胶是影响膜通量的最主要因素。从物理化学参数来看,黏度直接影响通量大小,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高分子的含量。另外本课题小组对渗透液中的高分子做了含量测定,发现无机膜可提高高分子的截留率,证实无机陶瓷膜运用于中药精制领域有独到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北婴,王跃生,王焕魁. 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中亟需推广的高新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2001,2(2):18.

[2] 黄仲涛,曾昭魁,庞 先. 无机膜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250.

[3] 贺立中. 药液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与防治[J].膜科学与技术,2000,20(5):49.

[4] 邢卫红,范益群,徐南平. 无机陶瓷膜应用过程研究的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3,23(4):86.

[5] 曹德菊,黄祥明,刘小刚.AAS法间接测定植物果胶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2):202.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7.

[7] 曲春香,沈颂东,王雪峰.用考马斯亮蓝测定植物粗提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 (6):82.

[8] Qusman M. BennearM. Determination of various hydraulic resistances during cross-flow filtr- ation of starch grain suspension throw inorganic membranes[J]. Joural of Membrane Science,1995, 105: 1.

第7篇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耐药机制

中图分类号:R379.4 文献标识码:A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又称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皮肤和粘膜表面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属酵母科念珠菌属。该菌为菌丝型和酵母型的两相性真菌,通常为二倍体生物,主要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具有非常强的柔性,标准株SC5314的单倍体有8条染色体,基因组大小16Mb, 其中第1-7条大小恒定,第8条R染色体具多态性。白色念珠菌有21个与细胞壁完整性维持、细胞粘附、侵袭和营养代谢等功能相关的基因,编码该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临床上常用于抗念珠菌病的药物有:麦角甾醇合成途径的三唑类药物;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多烯类药物; 抑制真菌核酸合成的5-氟胞嘧啶与灰黄霉素;以及抑制 -(1,3)-葡聚糖合成酶的棘白霉素类;以及上述药物与其它非抗真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如氟康唑和环孢菌素A)。但由于临床上侵袭性白色念珠菌的感染逐年上升和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临床上检出包括氟康唑在内的耐药性念珠菌频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对白色念珠菌耐药性的机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有以下方面:

(1)物靶酶基因突变或过表达;

(2)药物外排泵编码基因的过度表达;

(3)真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药物难以进入胞内,引发耐药性的产生;

(4)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上调;

(5)生物被膜的形成导致药物渗透困难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增高。可见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是临床抗该菌感染的关键。

生物膜是微生物不可逆地在无活力物体或活组织表面形成的一个由自身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微生物聚集群体,是不同于分散浮游状态细胞的独特的微生物生存方式,使得微生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临床上念珠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胞外基质包裹下的孢子、菌丝体及多糖蛋白形成的复合物,表现为在人工器官或导管等惰性材料或生物表面形成的膜状物(生物膜)。念珠菌一旦形成生物膜,对所包裹的细胞形成一种保护,使其对临床上所用的抗真菌药物高度耐受,产生耐受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等多重耐药真菌,它们在停止用药后,重新开始增殖分裂,导致患者的复发感染,极大的增加了临床上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难度。

目前有关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生物被膜外的基质所形成的机械屏障,被膜中大量的胞外基质以及菌群之间的狭小空间, 成为阻碍抗生素穿透生物被膜的一道屏障,因而抗生素不能充分渗透到被膜中每个细胞,形成有效的杀菌浓度。

(2)外排泵的活性增加,生物膜可能通过增强细胞对抗真菌药物的外排来降低胞内药物的浓度,此机制主要是通过耐药基因与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调控。

(3)生物膜内细胞的生长减慢。通常情况下,药物的疗效与细胞的生长力密切相关,生长旺盛的细胞对抗真菌药物的吸收更强。而生长在生物膜内的细胞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生长缓慢,代谢能力降低,药物吸收少,从而导致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4)细胞膜表面甾醇代谢的异常, 唑类药物能够与C-14去甲基化酶结合,阻碍麦角甾醇的合成,是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研究发现,在成熟时期的生物膜其麦角甾醇的含量降低了50%,而且,成熟期的生物膜其耐药性大大增加。因此,细胞膜表面甾醇代谢的异常有可能与生物膜的耐药有关。

(5)压力应答,在宿主微环境及其他环境条件下,真菌细胞需要面临多种环境压力,这些环境压力主要包括氧化胁迫、抗真菌药物、酸性或碱性pH、细胞壁损伤、营养物质匮乏、高渗、重金属离子等为了能在各种环境压力条件下存活并生长,真菌细胞形成了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以对内质网压力进行应答,介导细胞的存活,这种压力应答与真菌耐药性及其他抗逆能力紧密相关。

(6)群体感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菌的群体感应与真菌的致病性、生物膜形成及菌相转换等密切相关,但对于QS在白色念珠菌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1] Alcazar-Fuoli L, Mellado E (2014) Current status of antifungal resistance and its impact on clinical practice. Br J Haematol 166: 471-484.

第8篇

关键词:生物色谱法;中药;分子生物色谱法;仿生物膜色谱法;生物膜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144-04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在单味中药的化学分离、质量控制、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色谱是中药化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分离分析手段。但中药的常规色谱分离分析模式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都是基于中药成分物理化学水平上分子作用力的差别,只是作为分离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陷[1]:(1)在化学成分分离过程中无法给出药理参数的基本信息;(2)一些无药理作用的成分有可能严重地干扰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3)液相色谱进行中药指纹图谱分析耗时过长;(4)指纹图谱中仍可能有许多没有获得有效分离的中药组分。而将色谱分离与分子生物医学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分子生物技术的新成果――生物色谱法,有可能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分析、结构鉴定、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中药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常见的几种生物色谱法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以综述。

1 生物色谱的种类及其应用

生物色谱法(Biochromatography)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是由生命科学与色谱分离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色谱技术,它是采用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例如酶、细胞膜、仿生物膜、活细胞、细胞壁等做固定相。由于这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固定相能特异性地结合与人类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所以在医学和药学研究领域中可以利用生物色谱技术,分离和制备各种具有生物效应的物质[2]。目前,生物色谱法主要采用活性生物大分子、活性细胞膜(或仿生物膜)、活细胞等键合在色谱载体上,因此,根据固定相的不同,生物色谱法的相应种类有分子生物色谱法、生物膜色谱法[3]、仿生物膜色谱法、细胞生物色谱法等[4]。

1.1 分子生物色谱法

分子生物色谱法是一种较成熟的生物色谱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对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行一体化分析的新技术。它是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分离纯化和测定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和生化参数,即以酶、受体、DNA、血浆中的运输蛋白和其它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作为分子生物色谱的配基,开展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以血液中存在的运输蛋白为靶体进行活性成分的粗筛选和质量控制;然后以特异性靶体筛选具有特定活性的物质。在技术发展上,建立以分子生物色谱为核心、与NMR、MS等可提供结构信息的手段联用的一体化系统,使活性成分筛选、分离以及结构鉴定一体化成为可能,而目前其他筛选方法尚无这一可能性[5-6]。其中以血浆中两种主要的载体蛋白即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AS)和α-酸性糖蛋白(alphal-acid glycoprotein,AGP)为固定相较为常用[7]。wang Y等[8]采用综合的二维生物色谱法,即结合使用硅胶键合人血清白蛋白(HSA)柱和反相HPLC柱,用于分析中药龙胆泻肝汤(LXD)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指纹图谱。首先采用人血清白蛋白为固定相的生物色谱来研究LXD中的多组分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而采用结合在线和离线硅胶柱分离HAS中活性成分。最终LXD中超过100种的成分被分离和分析,其中19种成分依据保留时间,紫外光谱性质,分子量和质谱图的不同而被鉴别。由此表明此色谱法可用于中药

复方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的分析。

1.2 生物膜色谱法

生物膜色谱法以人或动物的活性细胞膜为固定相,是研究药物与细胞膜、膜受体、酶相互作用的理想技术。其中的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由于细胞膜是生物效应靶点最集中的部位,因此,CMC体系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亲和色谱系统。CMC法中的细胞膜固定相具有细胞膜活性和色谱分离的双重特性,由CMC模型获得的色谱保留参数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对药物异构体有识别能力[9]。

生物膜色谱法一般先通过膜制备,将细胞膜固定于活化的硅胶载体表面,制成细胞膜固定相(cell membrane stationary phase,CMSP),其中CMSP可由各类组织细胞[10]、原代培养细胞、分离细胞或细胞系等获得,受体或受体亚型高表达细胞在CMSP很常用。然后将溶解有化学成分的流动相注入CMSP中,根据待选物在CMSF内的保留特性(容量因子k),即可以估算出该化合物与膜受体的亲和力。在CMSP内可同时进行药物分离和活性筛选,并进行药物鉴定。因此CMC技术有望实现中药的高通量筛选。中药提取物进入CMSP后,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有效部位)被色谱柱保留,且可将他们洗脱下来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而无活性部位则流出。利用CMC对复杂体系、混合物,特别是中药提取物的分离和筛选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每个细胞膜色谱柱看成是中药的高通量筛选平台,那么每味中药就可作为一个未知的化合物库,许多各种类型的细胞膜色谱柱组成中药高通量筛选系统[11]。CMC是研究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新型亲和色谱技术,该技术将高效液相色谱、细胞生物学与受体药理学相结合,利用药物与膜受体间存在的特异性亲和力,成功地将药物体内的作用过程在色谱柱内进行动态模拟[12-14]。

张宇洁等[15]用兔血红细胞膜固定相,以阿霉素为对照药物,筛选长春七中与红细胞膜及膜蛋白有亲和作用的活性成分。实验表明,红细胞膜色谱法筛选结果与药理作用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此模型对大量的天然药用植物进行快速筛选,以促进细胞毒性候选药物的开发。朱荃[16]采用红细胞膜固相化当归提取液的成分,得到了洋川芎内酯等化合物,细胞药理学研究证实,洋川芎内酯等化合物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的作用。用血小板细胞膜固相化丹参注射液中的成分,得到了原儿茶醛、绿原酸类等一群化合物,该群化合物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抵抗对于内皮细胞的损伤。结果提示,细胞膜固相色谱是一个快速、简便、高效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技术。樊宏伟等[17]应用血小板细胞膜作为固定相,选择性地结合脉络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排除未与血小板靶点结合的非活性成分后,使细胞膜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血小板膜上释放出来,样品经固相萃取处理后用HPLC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制备色谱得到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结果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可以进行抗血栓栓塞性疾病血管内给药制剂活性成分的筛选,同时反映了化合物与细胞膜生物靶点即受体、通道、酶等的作用强度。另外,岳宣峰等[18-19]用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了川芎、竹根七等中的活性成分。

1.3 仿生物膜色谱法

仿生物膜色谱法以脂质体、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等为固定相配基,能够模拟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可以用来分离酶、蛋白质,研究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过程,预测药物的活性参数,或在仿生物膜中嵌入各种配基以实现特定的色谱目的。脂质体(1iposome)[20]又称为磷脂囊泡(vesicle),是由天然磷脂形成的微球,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脂质双层结构和生物膜的流动性特征。这种人工模拟的生物膜体系不仅可以精确地模拟生物膜的化学环境,而且其物理性能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pH、离子等得到有效控制。脂质体被视为最接近天然生物膜的简单理想的模型,并以毒性低、制备简单、可使药物包裹入脂质双分子层、可避免药物的降解、可实现药物靶向给药等特点,而被广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

胡志雄等[21]通过锆基质与磷脂之间强烈的路易斯酸碱作用,制备了锆基质磷脂膜色谱固定相,并使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色谱固定相进行了表征;使用与体内环境类似的生理缓冲液体系为流动相,评价了该模拟生物膜色谱固定相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能力,并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药物一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药物在锆镁磷脂膜色谱中的保留与表观渗透率在预测药物的膜渗透性、跨膜吸收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Lepont C等[22]运用磷脂膜作为固定性,在反相液相色谱中保留不同的化合物,结果表明,固定化人工膜(immobilized artificial membrane,IAM)柱的保留性能的重现性较差,但是IAM柱和用于胶束电动色谱的固定相的保留特性密切相关,保留在IAM上具有一些类似生物膜吸收的过程,因此提供了一个更合适的用于物理性质评估的方法,有望采用适当的相关模式来评估某些生物在生物膜分配的特性。张然等[23]研究磷脂膜色谱在新药研发早期阶段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降低候选药物的淘汰率,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

陈丙銮等[24]分别观察不同溶剂提取时提取液在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mmobilized liposome chromatography,ILC)色谱柱上的保留与分离,同时对在ILC色谱柱上保留的槲皮素及芹菜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ILC色谱柱保留峰的数目和峰面积两方面观察,槲皮素和芹菜素是二至丸中主要的、可在ILC色谱上保留的成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有望成为中药及其复方肠吸收成分的初筛选和定量评价方法之一。董倩倩等[25]运用平衡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丹参水提液中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有相互作用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丹参水提液中8个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明显,经在线HPLC―MS分析、鉴定,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表明此方法能方便、有效地预测丹参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1.4 细胞生物色谱法 细胞生物色谱法是将人或动物的活细胞或者植物的细胞或细胞壁作为固定相,利用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或细胞壁独特的选择性、通透性,达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富集等目的,它是研究药物与活细胞相互作用的理想技术,也是用于大分子化合物分离的新方法。继Zeng等[26]首次将人红细胞固着在凝胶颗粒中,作为生物色谱的固定相,我国学者吴祥瑞等[27]采用肝细胞固相色谱法,应用活细胞选择性地结合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旨在直接取用效应器官的细胞对效应成分进行特异性结合,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实验中所用样品。由于肝细胞上有多种受体,能够特异地、有选择性地与活性成分结合,可以满足中药作用多靶点的活性成分的筛选。成功的寻找到茵陈蒿汤中与肝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成分并分离提取,首先对其保肝效应进行确认,然后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索。进而观察茵陈蒿汤与肝细胞结合成分对H2O2、CCl4诱导的LO2细胞损伤的影响。因此,直接采用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肝细胞等[28]和中药的提取液在适宜培养基中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利用活性细胞膜固相化中药的成分。

2 生物色谱法的特点

2.1 生物色谱法的优点

生物色谱法是基于生物大分子或者细胞等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分离纯化和测定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和生化参数的新兴技术,是一种体外实验模拟体内条件的筛选模型,它为药物筛选和药物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该方法与目前的常用的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1)细胞膜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亲和色谱法,将其用于新药研究中,具有筛选速度快,效率高,可反映药物分子与蛋白受体作用特性的优点;(2)直接与一些药理学参数如活性或结合强度相关,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意义;(3)快速简单,可将中药的提取液直接进样,无需预处理、纯化等多个分离步骤,因此分析速度快;(4)生物聚合体稳定,排除了主要的实验误差;(5)能很快获得一组有代表性的药物的可比性资料;(6)可获得大量的没有各自异构体的对映体的资料。尤其适合于天然药物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29]。

2.2 生物色谱法尚存在的不足

尽管生物色谱法前景光明,但目前在其推广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1)固定化脂质体色谱的应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是柱子制备比较困难、成本高;(2)高效液相色谱柱常用的硅胶基质及其化学键合固定相的pH使用范围较窄(pH 2~8),色谱柱容易被污染而且很难被再生,流动相需要大量有机溶剂,成本高,并污染环境; (3)多数生物色谱的固定相如酶、细胞膜、仿生物膜、活细胞等,目前实现商品化的不多,需要实验室自己制备,对实验室及操作者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4)生物色谱柱寿命通常比较短,约在几天到十几天之间;(5)生物色谱柱对流动相缓冲溶液的要求比较苛刻,流动相难以进行灵活地调整;(6)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作用的多效性,因此,在高通量筛选活性成分时,存在选择何种效应器官以及选择全面与否的问题;(7)细胞膜生物色谱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药物成分与细胞膜的作用情况,但毕竟是一个体外过程,尚不能完全模拟体内复杂环境以及机体内其他系统对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影响,与药效成分在体内的作用相比还有一定距离[30]。

3 结 语

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澄清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将色谱技术与生物医学结合起来,可望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新技术,将极大地推动中药研究的水平。生物色谱法重复性好、快速简单、直接与一些化学成分的药理学参数如活性或结合强度相关,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已有较广泛的应用。生物色谱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无活性成分对分析结果的干扰,而且还可以大大缩小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范围。但是,多数生物色谱的固定相还没有实现商品化,需要有一定条件的实验室自己制备;色谱柱寿命通常比较短等特点,也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随着技术上的问题不断的得到解决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色谱技术不久的将来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以及在研究药动学、药效学、药物毒性及合理开发新药等领域的应用必将有自己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 裴振华,王华陆.中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医学,2004,28(5):343.

[2] 丁岗,董自波,李智立,等.生物色谱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4):354-357.

[3] 方艺霖,张艺,肖小河,等.细胞膜色谱技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7):附3-5.

[4] 金念祖,陆晓和.生物色谱法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5(24):123-127.

[5] 邹汉法,汪海林.生物色谱技术分离、鉴定和筛选中药活性成分[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2000,2(2):9-13.

[6] Wang n,ZOU HF,Kong L,et al.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raditionary Chinese medicines by molecularbiOchromatography alphal-acid glycoprotein as stationary phases[J].Basic Chin Physiol Pharmacol,2000,11(2):155-172.

[7] Ascoli GA,Domenici E,Bertucci C.Drug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abridged review ofresultsobtainedwith high 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dcircular dichroi sm[J].Chirality,2006,18(9):667-679.

[8] Wang Y,Kong L,Hu L.Biological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by on/off-line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biochromatography[J].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7,860(2):185-194.

[9] 贺浪冲,袁秉祥,扬广德,等.细胞膜色谱法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通讯,2003,20(1):22.

[10] 张典,袁秉祥,邓秀玲,等.药物在大鼠主动脉组织及其培养细胞的细胞膜色谱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3):275-280.

[11] 袁秉祥,林蓉,贺浪冲.细胞膜色谱――中药复杂体系的新药发现[J].中国药理通讯,2008,25(2):32.

[12] He L C,Wang SC,Geng XD.Coating and fusing cell membranes onto a silica surface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J].Chromatographia,2001,54(1):71-76.

[13] He L C,Yang GD,Geng XD.Enzymatic activity and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membrane immobilized on silica surface[J].Chin Sci Bull,1999,44(9):826-830.

[14] 陈婷,周玖瑶,徐贝佳.细胞膜色谱法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83-985.

[15] 张宇洁,贺浪冲.用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长春七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6):463-465.

[16] 朱荃.细胞膜固相色谱及其在中药效应一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22):8-13.

[17] 樊宏伟,朱荃,洪敏,等.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在脉络宁注射液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6,1(4):63-66.

[18] 岳宣峰,张延妮,张志琪,等.心肌细胞膜固定相色谱研究中药川芎提取液与受体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30-132.

[19] 蒙麦侠,杨智锋,贺浪冲.竹根七中具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有效成分的筛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46-47.

[20] 孙悦.脂质体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4):80-82.

[21] 胡志雄,张维农,何海波,等,锆镁磷脂膜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在评价药物一膜相互作用中的应用[J].色谱,2008,26(5):529-533.

[22] Lepont C,Poole CF.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mobilized artificial membi,afie column in reversed-phase 1iquid chromatography[J].Chromatogr A,2002,946(1/2):107-124.

[23] 张然,袁从英,王素敏.新技术拟相生物色谱法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8,43(5):443-449.

[24] 陈丙銮,盛亮洪,李萍,等.固定化脂质体色谱研究二至丸及其组成药物的经肠吸收成分[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7):776-779.

[25] 董倩倩,李睿岩,李萍,丹参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8,42(16):1208-1212.

[26] Zeng CM,Zhang YX,Lu LL,et a1.Immobilization of human red cells in gel particles for chromatographic activity studies of the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 1[J].Biochem Biophys Acta,1997,1325(1):91-98.

[27] 吴祥瑞,洪敏一,华永庆,等.茵陈蒿汤与肝细胞结合成分保肝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1-13.

[28] 闵春艳.茵陈蒿汤肝细胞膜固相色谱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46.

第9篇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移盖;联合治疗

Clinical Study on Conjunctival Shift Cover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Fungal Keratitis

HUANG Hong-she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YongzhouYongzhou, Hunan 425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role of conjunctiva shif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Methods 118 cases of fungal keratit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medica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subconjunctival shift cover combinated with drug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were observed and also a comparative study.Results Visions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greatly after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rate is91.4% in control group and 65.5%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the successful rate, the improved vision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 and P value is less than 0.01.Conclusion the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 on thebasis of the joint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junctival shift cover is more effective and the successful rat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Fungal keratitis; Conjunctival shift cover; Combined therapy

作者单位:425006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所致的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由于缺乏理想的眼科抗真菌药物,其治疗非常棘手。该病起病相对缓慢,起始症状较轻,就诊时往往已较严重,这给药物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58例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结膜移盖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16例(116眼)患者中,男70例,女46例,年龄17~72岁,平均5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42 d,除2例为双眼发病外,其余均为单眼发病。发病前有明确植物外伤史94例,原因不明者22例,角膜溃疡直径0.5~7.6 mm,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治疗组(结膜移盖联合药物治疗)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治疗前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并行裂隙灯检查。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植物外伤史、角膜溃疡和视力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依据 ①病史:角膜外伤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抗生素、皮质激素3个月以上用药史;②局部病灶:污秽的灰白色或黄白色干性溃疡、角膜内皮皱褶及内皮斑块、浸润的卫星灶、分界沟、前房积脓等较重的临床体征;③自觉症状轻微,症状与体征分离;④角膜病灶刮片染色镜检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首先常规清理刮除角膜病灶区变性的坏死组织,用2%碘酊烧灼溃疡面,注意不要伤及健康角膜,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及结膜囊。对照组每3 h用大扶康胶囊粉剂及大扶康眼膏涂眼各1次。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并行结膜瓣移盖术,术前常规签字,消毒,铺巾,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尽量切除病变角膜,并将遮盖区域角膜上皮清除干净,以氟康唑原液冲洗溃疡创面,然后选择合适部位的结膜瓣,带蒂移植自体结膜于角膜病变处,固定于角膜,用大扶康胶囊粉剂及大扶康眼膏涂眼。所有病例治疗1个月后每5天复诊1次,3个月后每周复诊1次,直至治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视力,治愈例数,治愈时间。

1.5 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角膜炎症病灶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消失,视力提高;②有效:角膜炎症病灶缩小,前房积脓消失或减少,荧光素染色(±),Kp明显减少,视力不变或提高;③无效:用药后病灶无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无减少或有合并症发生。

1.6 统计学处理 观察指标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38例治愈,13例好转,5例角膜穿孔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例化脓性眼内炎。治疗组:53例治愈,5例有效。两组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和治疗后平均视力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分组治愈率(%)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d)治疗后平均视力

对照组(n=58)65.5(38/58)87.9(51/58)38.50.15

治疗组(n=58)91.4(53/58)100(58/58)24.50.4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10余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报道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已经成为角膜病致盲的首位病因[1]。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角膜外伤后继发真菌感染,尤其是植物性损伤最为常见[2]。目前抗真菌的药物主要有多烯类、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等,对镰刀菌有效的主要是多烯类中的匹马霉素和唑类中的咪康唑,而这些药物临床严重匮乏,据报道,目前引起真菌性角膜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镰刀菌和曲霉菌[3],且镰刀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从而导致单纯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较差。近几年药物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有所提高,本研究用大扶康局部用药治疗治愈率达63.8%,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似。大扶康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上麦角固醇合成并抑制细胞色素P-450而破坏细胞的完整结构,从而起到抗真菌的作用。有文献报道[4],大扶康局部应用可透过血-房水屏障,眼内通透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在用大扶康等药物局部治疗时需注意:①滴眼的次数需频繁,可减少因眼泪的稀释而降低药物浓度,因滴眼后消除半衰期短,只有频繁滴眼,才能维持房水中有效的抗菌活性;②需去除角膜溃疡面的坏死组织,有效利用药物在组织的渗透作用,提高疗效。碘酊烧灼溃疡面亦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能够起到杀菌、缩短病程的功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尽管如此,真菌性角膜炎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仍不令人满意,且治愈时间较长,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导致角膜穿孔的发生,角膜移植治疗因新鲜角膜材料来源的限制、手术本身技巧及炎性反应活动期术后并发症复杂等诸多因素大大限制角膜移植的广泛开展运用[5,6]。本研究用结膜移盖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后视力、平均治愈时间、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P

参 考 文 献

[1] 李绍伟,谢立信,晋秀明,等.严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就诊史调查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74-277.

[2] 马淑华.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5):292-293.

[3] 马琳.角膜致病真菌的流行病学.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4):352-353.

[4] 王彩琴.大扶康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3):198.

[5] Chew Sj,Beueman RW,AssoulineM,et al. Early diagnosis of infactious kexatitis with in vivo real time confocal microscopy.GLAO J,1992,18:197-201.

[6] Florakis GJ,Moazami G,Schubert H,et al.Scanning slit confocal microscopy of fungal keiatitis Arch Ophthalmol,1997,115:1461-1463.

[7] 齐黔方,徐尧南.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20.

第10篇

【关键词】 后葡萄膜炎; 眼筋膜囊下注射; 安全与疗效

后葡萄膜炎绝大多数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主要靠糖皮质激素治疗,给药方式为全身与局部给药,恰当的局部给药不仅可以减轻痛苦,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全身给药量,从而减轻或避免许多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传统的给药方式为球后给药,这种注射方式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较多并发症、药物吸收效果不好等问题[1]。2009年11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采用眼筋膜囊下注射给药,注射方式无明显疼痛,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后葡萄膜炎且需要局部注射给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患者200例(200眼),随机抽取100例(100眼)采用眼筋膜囊下注射给药为治疗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7~71岁,平均(38.9±0.11)岁;随机抽取100例(100眼)采用球后注射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6~72岁,平均(40±0.17)岁。其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6例(眼);原发综合征22例(眼);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葡萄炎25例(眼);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38例(眼);百塞氏病33例(眼);交感性眼炎45例(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6例(眼)。两组病例的视力、光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球后注射方法 让患者取仰卧位,术眼及其眼周皮肤消毒,令患者眼球直视上方,在眶下缘的外1/3与中1/3的交界处,用4 cm的5号针头先垂直刺入达2 cm,再绕过眼球赤道,针头偏向鼻上方达眶肌锥内,进针深度约3~3.5 cm,然后缓慢注入药物。

1.2.2 筋膜囊下注射法 表面麻醉眼表,用有齿镊将眼球向下牵拉,用皮试针头距角膜8~10 cm,刺入筋膜囊与巩膜之间,紧贴巩膜向后部推进,推进约1 cm后注射药物。

1.2.3 观察指标 注射后患眼不适程度,主要为疼痛,并发症多少、轻重,及视力提高的快慢与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注射方式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注射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注射方式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两组注射方式视力提高的变化情况 见表2。注射前后对照组中视力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视力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注射方式视力提高的变化情况(n)

3 讨论

后葡萄膜炎恰当的局部注射给药,可以明显提高效果[2],减少全身用药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球后注射需要经过皮肤、眶膈,然后穿破肌筋膜,到达肌锥,整个过程路径较长,且肌锥富含脂肪、重要血管及视神经,所以注射时较疼痛,亦容易损伤这些组织引起球后出血、组织粘连,导致急性眼压增高,眶内感染及复视发生,甚至损伤视神经,导致光感消失。如果刺破眼球,药物直接进入眼内,则高浓度的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十分大,甚至发生眼内感染。而眼筋膜囊下注射则在直视下进行[3],进针短,所以这种方式所引起的不适症状轻微,一般不会引起眼球穿通伤,也无重要的血管、神经被伤及,并且药物是直接注射于筋膜下,较容易被眼球吸收,因此,药物疗效好。综上所述,眼筋膜下注射较球后注射具有不适症状轻、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在治疗后葡萄膜炎需要局部注射给药时,建议首选眼筋膜囊下注射给药。

眼筋膜下注射虽然优点较多[4],但实际操作时,仍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注射前筋膜囊充分麻醉,一般用参天制药的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3次,中间间隔2分钟。(2)注射液加用少许2%利多卡因起到局部浸润麻醉的作用。(3)注射必须用显微有齿镊夹持上方角膜缘组织,将眼球向鼻下方牵拉,以充分暴露上方筋膜囊,尽量减少不能直视的操作距离。(4)注射时针头必须紧贴巩膜潜行,针尖斜面最好与巩膜表面呈切线方向,这样不会刺伤巩膜。

参 考 文 献

[1] 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208.

[2] 吴素红.临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8-114.

[3] 樊华,李双农.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0):1077-1079.

第11篇

【关键词】 滴通鼻炎水;纤毛运动;毒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tong nasitis drop on frog palate mucosa cilia movement. Methods ①Record the time span of the small chips moving on the surface of frog palate mucosa by eyes; ② Observation of the time span of frog palate cilium continuing segmental motion in drug solution under microscope; ③Observation the time span of frog palate cilium continuing segmental motion after sufficient effect by drug solution under microscope. The above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ug concentrations on frog palate mucosa cilia movement. Result ① No apparent effect has been found on frog mucosa cilium movement at the normal dosage and high dosage (the concentration of which are 0.395 g crude drug/mL & 1.58g crude drug/mL) of Ditong nasitis drop had dividedly acted on frog mucosa cilia,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0.05)in animal test; ② No obvious effect had been found on frog mucosa cilial movement at the normal dosage and high dosage of Ditong nasitis drop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0.05)in vitro; ③ Effect had been observed on weakening the continuing movement of frog mucosa cilia in vitro, indicating that Ditong nasitis drop inhibits cilial movement when acting on frog mucosa cilia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P< 0.05). But the intensity is much weaker than positive control with deoxysodium cholate. Conclusion Ditong nasitis drop had no remarkable effect on injuring the function of frog mucosa cilia.

Key words:Ditong nasitis drop; cilial movement; toxicity

滴通鼻炎水由蒲公英、麻黄、黄芩、石菖蒲、苍耳子、辛夷等组成,具有消炎止痛、抗过敏功能,用于伤风鼻塞、急慢性鼻炎。理想的滴鼻剂或喷雾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应对鼻黏膜纤毛运动产生抑制作用。为了评价滴通鼻炎水对鼻黏膜纤毛运动有无影响,本研究采用蛙黏膜纤毛运动实验,评价该药对鼻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药物 滴通鼻炎水,批号:M1004,规格: 10 mL/ 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外用药厂生产。质量浓度为0.395 g生药/mL,作为低剂量组用药。滴通鼻炎水浸膏(与配制上述成药同一批提取),按处方投料提取浓缩制成,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外用药厂生产,质量浓度为4.266 g生药/g。试验时用生理盐水配成质量浓度为1.58 g生药/mL,为成药浓度的4 倍,作为高剂量组用药。

去氧胆酸钠,Sigma产品,批号(lot):61H0536。试验时,用生理盐水配成ρ =1%去氧胆酸钠溶液备用。

1.2 动物 蛙80只,体质量60~80 g,雌雄兼用,粤监正字2006C081号。

2 方法与结果

2.1 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 取30只蛙,随机分成3组,即滴通鼻炎水低剂量组、滴通鼻炎水高剂量组、1%去氧胆酸钠组。

将蛙仰位固定于蛙板上,下颌扳开,用线贯穿,拉向下方并固定。并用图钉钉住上颌,使上颌的黏膜面得以充分暴露,不时用生理盐水少许湿润暴露的黏膜面。

于两眼窝前缘间的黏膜上置放芝麻大小的软木屑一粒。由于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将能看到小木屑逐渐向食道口方向移动。以上下颌角之间作为终点,用秒表记录木屑从起始线移动到终点线所需时间(s),连试3次,求出其平均值。然后用滴管加供试液0.1 mL于上颌的黏膜面,3 min后再以同法测试木屑从起始线移动到终点线所需时间3次,求其平均值,并与加药前的结果比较,计算相对运动比。如给药后木屑移行所需时间超过360 s,按360 s计。

相对运动比=(给药前木屑移行所需平均时间/给药后木屑移行所需平均时间)×100%

表1 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略)

Tab.1 Effect of the Ditong nasitis drop on the nasal mucocilia movement

与去氧胆酸钠比较: *P<0.01 (F检验);给药前后对照: #P<0.01 (t检验)

表1说明, 滴通鼻炎水低、高剂量对蛙黏膜纤毛运动无明显的影响,给药前后纤毛运动的差异无显着性。阳性对照药1%去氧胆酸钠能显着抑制蛙黏膜纤毛运动。

2.2 离体法研究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的影响[1] 取10只蛙,同2.1法将蛙仰卧固定在蛙板上,使口腔张开,用手术剪分离上腭黏膜。取约3 mm×3 mm黏膜,生理盐水洗净血块及杂物,黏膜面向上,平铺于载玻片上。于黏膜表面滴加0.2 mL药液,轻轻盖上盖玻片,于40倍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黏膜纤毛的运动情况,随后搁置于加有少量蒸馏水的层析缸中,密闭。使水蒸气近饱和状态。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5 ℃。此后每5 min取出标本,显微镜观察,如纤毛继续运动,放回层析缸中,直至纤毛运动停止,记录从给药开始至纤毛运动停止所持续的时间。结果见表2。

以上试验中,取自同一蛙上腭的黏膜分成4小块,随机分到各试验组中,以减少试验误差。以给药组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除以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时间得纤毛持续运动时间(t)的相对百分率。百分率越接近100%,表示药物对纤毛运动的影响越小。

表2 离体法观察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略)

Tab.2 Effect of the Ditong nasitis drop on the nasal mucocilia movement in vitro frog palate model

与生理盐水比较: *P<0.01 (F检验);与1%去氧胆酸钠组比较: #P<0.01 (F检验)

表2说明,滴通鼻炎水低、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着性,但这两组与去氧胆酸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提示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无明显影响,不像1%去氧胆酸钠那样有显着抑制作用。

2.3 半在体法研究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的影响[2,3] 取40只蛙,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组、滴通鼻炎水低剂量组、滴通鼻炎水高剂量组、去氧胆酸钠组。同2.1法将蛙仰卧固定在蛙板上,使口腔张开,于上腭黏膜处滴加供试液0.5 mL使完全浸没上腭,接触30 min后用生理盐水洗净药物,分离上腭黏膜以供显微镜观察纤毛运动情况。黏膜分离后立即洗净,平铺于载玻片上,于黏膜表面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参照2.2法(离体法)观察并记录纤毛运动的持续时间及恢复情况。并计算给药组纤毛持续运动的相对百分率。结果见表3。

表3 半在体法观察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略)

Tab.3 Effect of the Ditong nasitis drop on the nasal mucocilia movement in situ frog palate model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0.01(F检验);与1%去氧胆酸钠组比较: #P<0.01(F检验)

表3数据表明:滴通鼻炎水低、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纤毛运动持续时间差异有显着性,且与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提示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显着弱于1%去氧胆酸钠。

3 讨论

鼻腔表面衬以黏膜,黏膜表面是一层顶部长有纤毛的假复层柱状上皮, 内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所分泌的黏液覆盖在纤毛上。在正常情况下,纤毛协调一致地摆动, 清除鼻腔内异物, 具有清除作用。在病理状态下, 纤毛运动和黏液分泌受到影响, 就很容易感染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关于滴鼻剂对黏膜纤毛的毒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滴鼻剂和喷雾剂等鼻腔给药制剂, 特别是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的, 应研究其对鼻黏膜组织和黏膜纤毛的毒性,从而避免对鼻黏膜组织及黏膜纤毛产生毒性作用,妨碍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增加感染几率。

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研究表明: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滴通鼻炎水低、高剂量(质量浓度分别为0.395 g生药/mL和1.58 g生药/mL)对蛙黏膜纤毛运动无明显的影响(P>0.05),提示无明显纤毛毒性;在离体法研究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滴通鼻炎水亦无明显毒性;用半在体法观察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持续时间有缩短作用,提示滴通鼻炎水较长时间(30 min)浸润于蛙黏膜纤毛后,可能对纤毛运动有抑制作用。在临床用药中,滴鼻或喷雾后,药物难以长时间高浓度浸润于鼻黏膜上,动物实验与临床实际用药情况不尽相符,不可简单套用于临床,但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从方法学来看,整体动物黏膜纤毛运动功能试验最为可靠。离体法试验由于黏膜离体后与实际用药情况不符,可供参考。本文所说的半在体法,在一些文献中称为在体法,本法虽然在给药期间,黏膜是在体的,但剖取口腔黏膜后,是离体的,因而只能算是半在体法。

综合整个实验,滴通鼻炎水对蛙黏膜纤毛运动无明显影响,如长时间持续用药要注意其对黏膜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文,刘清华,江发寿,等.甘辛喷雾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1):669.

第12篇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生产越来越规范化,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效学和临床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充沛的依据。但中药注射剂目前仍存在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热原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传统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中药注射剂的高要求,引入全新生产工艺势在必行。超滤技术(ULtrafiltration,UF)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Men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模孔选择性筛分性能,以达到分离、纯化和浓缩物质的目的,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等行业生产,多用于制备药用纯水、注射剂除热原及生物制剂的浓缩、分离等,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一、超滤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中药有效成分提纯的生产工艺较多,如水醇法、柱层析、水蒸气蒸馏法、固相萃取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水醇法,该方法存在有效成分纯度低、流失严重、杂质去除率低,如鞣质、蛋白、树脂及淀粉等问题,对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刺激性等质量指标有存在影响。而超滤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去除热原,提高制剂澄明度,弥补了传统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不足。

超滤技术主要是利用一种多孔的半透膜,凭借一定的压力,对液体进行分离,迫使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纯化和浓缩的目的。超滤膜的孔径一般以分子量截留值为指标,而不是孔径尺寸,这是与传统微孔滤膜最大的区别。一般来说,超滤膜孔径约为50~10000Ao,可截留孔径约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000的各种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截留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截留分子量1~30000的超滤膜基本可以保证有效成分的通过,而将分子量数万乃至数百万的杂质和热原物质截留,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顾纪龙等将超滤技术应用于注射用水的制备,解决了重蒸馏法耗能高、速度慢,所得注射用水质量差等问题,特别是选择恰当截留值的超滤膜,有效的滤除孔径≥0.03μm的微粒,包括微生物和热原物质等,大大提高了注射用水的质量。

二、超滤技术在现代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

2.1 UF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大多不超过1000, 而淀粉、多糖、蛋白质、树脂等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5万以上。传统水醇法易造成有效成分严重流失,同时大量杂质也无法去除。近年来,超滤技术应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日益活跃,刘振丽等研究了超滤法和水醇法对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率,采用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0,实验结果表明,超滤体积为1.25倍时,绿原酸得率为95.4%,而70%水醇法所得绿原酸的得率仅为67.8%,可见,超滤法较传统生产工艺能够更加有效的保留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何昌生等将超滤技术应用到分离精制甜菊糖苷上,采用超薄型板式超滤器和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醋酸纤维素膜(CA膜)对甜菊糖苷进行提取,发现超滤膜的脱色性能和除杂质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甜菊糖苷生产中常出现的沉淀和气泡问题。王世岭等人同时还应用超滤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超滤法在产率和纯度方面均比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同时发现,一次超滤技术的应用即可使注射剂达到生产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精制,可明显缩短生产周期。

2.2 UF技术除热原物质

热原物质一直是传统中药注射剂生产的难题,超滤技术在去除热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热原又称为内毒素,简称LPS,分子量一般为10~25KD,在水中易形成缔合体,分子量可高达50~500KD,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且稳定性较好,高温加热可使其失活,强碱和强酸也能破坏热原。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热原去除方法为活性炭吸附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活性炭吸附法需要加热进行,且其对有效成分也有吸附作用,造成有效成分损害和流失。而超滤技术是从热原的微粒大小的角度出发,通过压力迫使有效成分全部通过,而对于大分子物质全部截留,无需加热,可使有效成分最大程度的保留。

2.3 UF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超滤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不足,但由于超滤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分子量等,因此使用时应“因地制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超滤膜的选择

超滤膜要根据被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选择,包括截留分子量和膜材质两个方面。

膜的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除了被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外,还与分子构型、聚集状态、柔韧性及溶液浓度等有关。中药提取物的黏度一般较大, 导致高分子胶体物质较多, 膜污染现象严重, 因此一般情况下, 膜的截留分子质量应选得稍大些。

膜材质应选择pH 值适应范围广、耐热性能好的PS(聚砜)膜或PAN(聚丙烯腈)膜。PS膜为疏水性膜材料,耐高温、溶剂及生物降解,透水速度低,抗污染能力低;PAN膜为亲水性膜材料,溶质吸附少,截留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差,抗侵入能力不高。这两种膜的pH值一般在2~13之间,pH值的不同对于膜的分离效率影响较大。超滤膜的选择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察。

(2)超滤样品预处理

膜污染是超滤技术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中药提取物较为复杂,超滤之前需要进行适当预处理,以降低对超滤膜的污染、保证超滤膜的分离特性和通量。药液的预处理包括高速离心机离心沉降, 减压过滤。药液可先经递质过滤, 递质可选用滑石粉、硅藻土、滤纸浆, 然后再经精密过滤,用微孔滤膜去除细菌、悬浮颗粒和胶体类物质。值得注意的是,在超滤前对药液使用微孔滤膜预处理, 对提高超滤膜的寿命, 具有重要意义。

(3)超滤膜的清洗

中药制剂在进行超滤时, 膜易污染及堵塞, 使渗透通量下降, 因而需定期进行膜的清洗。

三、超滤技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的优势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主旨在去除杂质的同时对有效成分进行富集。重点在于去除杂质,特别是大分子杂质的去除,以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传统水提醇沉法则会造成有效成分严重流失、同时无法去除大部分杂质。且活性炭吸附法去除热原需要加热,极易对中药注射剂稳定性造成破坏。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 超滤主要应用于有效成分分离及除热原两个方面。

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①提取液无需冷却或加热,可直接过滤,降低能耗;②超滤膜性能易于恢复, 除菌彻底, 膜本身可直接灭菌;③有效成分分离效率高, 同时可有效去除非药效成分,如色素、细菌及热原等,提高制剂澄明度和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