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类比动员
我经常对学生说,学文言文其实与学英语的思路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相当于英语中的固定句式,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相当于英语中需死记硬背的实虚词。不过文言句式相比英语句式来说数量上少多了,只要掌握判断规律,就会触类旁通,迎刃而解。并且掌握一个文言词汇也要比记住一个英文单词简单得多,因为起码这个汉字我们认识,在心理上就可拉近我们的认知距离,短时间内追本溯源地去探究它的所有含义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记住一个抽象的英文单词却要难得多,不仅要记它的字母组合,还要记它的发音以及多种含义。由此可见,只要拿出学习英语的一半干劲来学文言文就可轻松搞定,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会做不好呢?
2. 感性吸引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吸引他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我使用了本组于海涛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借一段晋楚城濮之战的声像镜头,短时间内就将学生带入到春秋无义战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就愿意去了解文言文中的内容了。另外,学习其他文言作品如《孔雀东南飞》、《荆轲刺秦王》、《鸿门宴》时,可用与之有关的歌曲或图片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兴趣推动下,爱上文言文就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3. 追本溯源
学习重点文言字词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课本内容的掌握上,语文教师还应尽可能地由此及彼,追本溯源,举一反三,让学生对汉字本身感兴趣。如在讲“追亡·逐北·”中的词类活用时,学生们很容易地说出了“亡”为动词活用如名词“逃跑的人”,而对“北”字却一筹莫展。查古汉语词典,“北”字的确有动词的含义即“打败仗往回跑”,可是这个逃跑的含义是怎么由来的呢?其实“北”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即两个人背靠背逃跑,用这个字形表示“打败仗逃跑”这一含义,古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表达出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含义在当时的确难能可贵。另外“北”作方位名词这一意项其实是后来假借过来的,本来“北”的本义即为“打败仗逃跑”,与方位无关,由于方位中表示北的含义过于抽象,无法根据其义造字,于是古人便将“北”的字形假借过来做方位名词,这样“北”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方位名词了,而随着的时间的流失,它的本义却模糊难辨了。这样讲解,学生们不仅牢牢记住了“北”字的本义、用法,而且明白了造字法中的“假借”是怎么回事,一石三鸟,就是这么简单,这样增长见识的学习难道没有乐趣吗?
4. 培养成就感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及规律,独立阅读相对浅易典范的文言文。这一点,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到学有所得的乐趣。
参与就是快乐。在通读串讲新课时,我会首先让学生找出难解的字词,然后引导学生逐句分析。通常是我找出一句话中的重点字,让学生根据文意去猜它的含义,然后教师明确它的正确用法或解释,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判断推测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不必因为答错问题而尴尬。
小试牛刀见锋芒。遇到比较简单的文言文,我会尝试让学生来翻译,比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的最后三段文字时,我认为比较简单,便决定让学生翻译,要求是对应原文直译,每位同学起来仅翻译一句即可。在学生们紧张地准备之后,翻译活动开始了,学生们都在凝神屏气地分析翻译的正误。针对翻译时出现的问题,我立即予以订正,将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提问每一句中的重点,包括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条件,掌握好文言知识和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这些真功夫远不是几本文言参考书能比得了的。通过这样的翻译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待参考书的正确态度,又有助于学生参与其中直面问题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辩论出真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习时不应仅满足于对文中字词句的分析与理解,还应多关注文中的内容与人物的评价。比如在学完《荆轲刺秦王》之后,我引导学生评价“荆轲刺秦”有无意义,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是荆轲你会怎样做;学完《鸿门宴》,我让学生总结对项羽与刘邦的评价,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贤士,你会去辅佐谁;学完《召公谏厉王弭谤》,我给学生补充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讨论“弭谤”与“纳谏”的原因……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关注与思考,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又增长了见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文言学习的情境与兴趣中来,感受文言学习的独特魅力。
【关键字】文言文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表达,现在学生所接触的先秦诸子以史传散文等都属于文言文的范畴。通过高中语文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篇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但相比白话文文章来讲,文言文因其实词虚词的语法结构和一词多义等往往是高中较难掌握的知识。但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又占着比较大的比重。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言文的教学一直都是一线老师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文言文的讲授与学习方法进行探讨。
一、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篇章大多是诸子散文与先秦散文,这些文章都折射着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都有着关联关系。在讲授文言文知识的时候,如果将某篇文章孤立的进行讲解,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等。在进行这些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秦国崛起与出关灭六国的大背景给学生进行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大秦帝国》节选给学生放阅。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文言文授课之前,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给予讲解。
二、注重文言文背诵,增强句词理解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名篇名句学生熟记之后就很难忘记,所以加强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指导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背诵的方法。把较长篇幅的文章进行有效划分,每次学生背诵小段,然后再继续背诵下一阶段,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增强了学生背诵的成就感。背诵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了解所背诵内容的意思,这样背诵起来就相对容易,所以老师在背诵之前要将文章大意给学生讲述清楚。文言文的背诵方法比较常用的是首字提示方法,翻译还原法,即学生依据翻译回想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背诵。当然还有边读边译法等。这些方法都不固定,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在背诵中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文言文中字词句的语法相当复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词,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句要多加练习,进行专题测试。
三、增设名篇赏析,侧重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文言文很多名篇都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和学习的,但是因为篇幅问题,很多名篇没有纳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范畴,老师可以广泛地涉猎一些名篇名作,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来给学生赏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时配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将日常所学的语法运用到赏析文章的理解上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控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基本能力,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即忠于原文,语言通畅,译文优美生动的原则。然后教会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对于专有名词,如人名可以不做翻译,对于省略的代词等则需要再翻译中进行补充,运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表达,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就应该按照现代汉语的“谁”进行翻译,最后还要注意在翻译中将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翻译,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历来都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都对文言文有所畏惧,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大面积失分的情况。相比现代汉语来讲,文言文具有更为简洁直接的特点,只要准确把握,学好文言文并不难。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文言文兴趣的培养,通过介绍课文中文言文所讲述内容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兴趣。同时要在文言文的背诵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加强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开设名篇赏析课堂,给予学生更多关于文言文的认知,通过与课文对比,提倡学生自主翻译。掌握良好的翻译技巧,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都是非常有效的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介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Z2).
[2]陈伟赛.从培养能力到传承文化――评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及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06).[3]陈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高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11).
[4]王春凤.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古代散文选文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