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招贴设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海报设计的定义
海报也称招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宣传工具,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生活中运用得极为广泛。例如,在商场中,海报用于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优惠降价信息;在电影院中,海报用于影片的宣传介绍;在学校里,社团招募、讲座宣传、节日庆典等均用到海报。海报设计总的要求是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一般的海报内容有通知和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主题会很鲜明、醒目,以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如时间、地点等主要内容。海报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以及材料载体等的运用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主要因素。
(二)海报设计的形式语言
构成海报画面的三要素是图形、文字、色彩。它们经过独特的组合表现,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带动着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不断地提升和扩展。人们正大步地迈向信息时代。进而海报的形式语言应该是运用当下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独特材料,多种学科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它应该是没有任何制约的、自由的、多方式的视觉形式。传统的海报设计通常在材质上是以普通的铜版纸、牛皮纸、相纸等为承印载体,进行四色印刷、叠印或丝网印刷后,再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如针对海报局部采用上光工艺加工或覆膜等进行处理。传统海报常通过悬挂、张贴墙上或利用海报架等来进行展示。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最理想的方法是撷取当前最流行、最具吸睛力的形式作为海报的表现形式,所使用的材料载体也代表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那么在日新月异、不断追求个性的新时代,这种传统的海报设计是不是也应该有新的改良创新尝试呢?
二、海报设计的现状
伴着科技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海报这种平面设计形态,明显要比新材料、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方式缺少发展空间。传统海报载体的形式过于单一,我们需要对其形式进行拓展。努力将创意性、趣味性与传达的信息完美结合,巧妙地实现海报的宣传功能,同时也会给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增添一丝乐趣。立体动态多媒体传播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传达媒介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由平面扩展到立体,材质不再是单一的纸张、塑料,而是把更多意想不到的综合材料运用到设计中来。
三、当代海报设计的新载体运用
各国设计师们在不断尝试着探索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不同载体形式进行海报设计。设计师们正结合各种艺术手法进行海报设计,注重视觉感官之外的海报开发,大胆尝试运用特殊材料和新媒体艺术作为海报的载体。例如完全打破纸张的束缚,直接印刷在镜子、塑料、金属板、玻璃、木料、编织物、陶瓷、废弃物甚至人体上,利用多种你能想象得到的综合材料做海报的新载体。
(一)综合材料载体的海报设计分析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就为松屋银座设计了一份独特的海报。这张海报除文字以外的图案部分都是用毛毡布质地的纸,采用“刺绣”技法表现的,利用制衣厂的数控缝纫机制出一份独特的“刺绣海报”。其特点是既不同于纸的质感,同时在海报的边缘还有一道“拉链”,通过拉链把每张海报连接在一起,方便人们把海报贴在墙壁、柱子等展示的地方。用刺绣和拉链连接的海报超越了视觉信息的范畴,它的特殊手感和海报上象征物质性的拉链运用,都给到银座逛街的人们传递出只有银座才有的感官刺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载体,如2009年纳广告节获海报设计铜狮奖的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新西兰的交通广告牌,广告牌上有一个孩子的可爱面孔,而这张可爱的面孔会在下雨时流出如血液般鲜红的液体。原因在于它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化学材料,这种材料遇雨水会变红,于是产生了这个独特的海报设计。或许很恐怖,但是在对预防交通事故方面却显得非常有效。据说这个广告牌设立后,该路段再也没出现过交通事故。2009年的OneShow金奖海报是新加坡设计广告公司JWT设计的家具海报。利用塑料气泡纸作为海报的载体,每个气泡内放置产品的图片,新颖、独创、大胆,直接传达出了产品的珍贵和脆弱,具有保护、收藏所置产品的特点。再例如,奇巧木椅海报设计,运用木制品为海报材料,以拼图的形式来表现,并将其放在公园和广场入口处,游人可以自己动手组装一把椅子,并带入园内体验“休闲一刻”。它完美地体现了广告语,宣传了产品,也服务了消费者,十分巧妙,有趣。
(二)三维艺术与材料载体相结合的海报设计
现在平面海报中已有部分立体元素的在尝试运用。设计师尝试一组利用毛皮、绳子、冰块,甚至番茄酱等各种载体组成的系列字母海报,创意十足,趣味横生,有更能快速传达信息、引起人们注意的效果。
(三)以新媒体艺术为载体的海报设计
随着传统的海报逐渐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艺术综合体,数字多媒体技术、光影、3D技术等给海报设计的多元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受众更好地体验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这也要求设计师们需要具备更开阔的眼界,掌握先进的技术,拥有更多新奇的想法和灵活的头脑。以新媒体艺术为载体的海报设计从声、光、电等多感官去表达主题,唤起人们对于海报不同领域、空间、形式载体的探索和思考。生动有趣的广告离不开数字科技和创意的完美结合。2014年英国航空公司在伦敦皮卡迪利广场设置的互动广告牌实时航班动态TheMagicofFly-ing夺得了“戛纳国际创意节”直效类全场大奖,这则广告招贴的内部系统设置通过与航运系统的数据打通,当飞机飞入雷达控制区域内,广告牌就会启动接受信息并触发广告牌中的男孩起身指向飞机,精确显示当前的航班。例如,当飞机冲上云霄时,小孩起身指着飞机说:“看呀,那是从巴塞罗那飞来的BA475。”当然作为一个广告,相关的航班信息也会伴随出现。一眼望去这个户外广告牌与其他平面招贴广告别无两样,但是重点在于每当航班起飞划过天际时,或飞向远方时,又或是有航班飞回时,这则广告招贴便有了“生命”。每当飞机在天空中呼啸而过时,你是否好奇它究竟驶向何方?英航这次的广告制作非常成功,充满盎然童趣,能够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并产生共鸣。
(四)海报载体尝试
笔者曾尝试制作以保护濒危动物为主题的系列海报设计。与传统海报略显不同的是,笔者想通过一种新的载体材料和展示方式,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让画面变得丰富、有趣。动物的形象从抽象到具体变换,富有层次感。海报的寓意是濒危动物正慢慢消失,若不加以保护,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和背影。笔者尝试的承印载体分别是十张透明的菲林片和有暗纹肌理的特种纸,还有灯片纸,将其分别做成相同的海报。画面中的图形均采用模切镂空方式,由于材料不同,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不一。首先是用特种纸做载体,每张纸的打印颜色逐一渐变加深,营造出深邃感,是想给人一种有如化石般的多重肌理效果,并且特种纸赋予了海报特殊的感官感受,每张纸镂空部分重叠后的造型又增加了海报整体的视觉层次感。其次是灯片纸,它是用于做灯罩的材料,这种材质做海报的特点是打印时,需将图片镜像处理,制作后需将背面打光才能展现通透的效果。最后试用菲林片为海报载体,菲林上的颜色呈现也会与纸张的感受大相径庭。承印上的颜色会更加剔透,图形间自然地产生叠透,通过叠透能使图形产生空间感,使图形虚实结合,若隐若现;自然地交叉叠透,产生错综的视觉关系,使整幅海报拥有了一种神秘的空间感。由于菲林片本身具有触感轻薄的特点,其通透的特质,给人一种脆弱的感觉,从而能表达出濒危动物犹如菲林片那般脆弱而需要保护,巧妙地切合了海报主题。
四、结语
关键词:手绘;草图;创意;艺术设计
所谓手绘是把最初的意思(设想)绘制成图。因为最初的设想往往不够成熟,有待于不断调整和完善,所以又称之为“草图”。一般情况下,绘画创作、写生前总是要画草图的,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都要绘制一至几个系列的手绘草图,然后选择相对理想的方案进行继续研究、推敲并绘制成正稿。
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正稿写生中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减少反复,这种训练方法既普通又实用,同时又能很好地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尽管在课改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被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实用的实践方法不能忽视。
一、数码时代美术教学是否需要手绘草图
数码时代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日新月异。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不由分说,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基本上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效率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很少能够看到同学们用毛笔、颜料绘制手稿了。只有在每次的省职工技能比武(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上除了上机操作外,还有一个环节,即手绘设计效果图;还有每年的美术高考,总有些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要求根据题目先绘制几个构思草稿,再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绘制正稿。这说明了手绘草图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重视的,也是必须的。
在美术教学实践上,对于是否需要强化同学们对于草图正确认识的问题,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的认识方法和角度是有差别的,不过,对于电脑美术设计的前期需要徒手草图的认识,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都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电脑技术有其局限性,如果没有绘制草图这个环节,设计的作品或者技能实践一定是枯燥和被动的,缺少活跃的和富有创新的层次,所以绘制草图不可替代。
数码时代电脑的应用毫无疑问地给美术设计与美术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当然这种变革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任何新的变革都面临对传统的挑战。不过再怎么变革也是在人脑的智慧火花中一步步完善,并达到我们理想的需求。电脑毕竟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辅助工具而已。对一个先进工具的运用往往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驱使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空间。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上,我们过去一直引以为豪的徒手绘制草图的环节不再,尤其是80后的设计师、90后的在校生,他们都能熟练地操作鼠标键盘,键盘几乎左右了他们工作、学习的整个过程。有个性的富有高度想象力的草图绘制环节,几乎被程式化的电脑键盘所取代。数码时代给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改变不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实践。事实证明:电脑美术设计不但需要徒手草图,更需要加强徒手草图的训练过程。电脑技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绘制草图的环节是不可替代的。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目标一次次反复、更新,直至实现目标要求的不断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思路和理念,甚至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如线描手绘、淡彩表现,马克笔、彩水笔表现等。而电脑制作过程相对的“机械化”程序,恰恰扼杀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可塑性及不确定性,因而忽视设计构思阶段的手绘环节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失去战斗力,一筹莫展。
一个项目设计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既五彩缤纷又杂乱无章。绘制徒手草图实际上是把我们脑海里目标思维闪烁的一瞬,通过图示语言的表达形成“视觉驿站”,把绘制草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个“视觉驿站”串联起来为后来的电脑制作提供“前期准备”,那么这就是手绘草图环节在设计中的意义所在。
有时候,人们认为画草图会浪费一些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事实上,绘制徒手草图能节省很多时间,因为在我们没有草图或是草图不完整、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机,结果导致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即使有了某个想法构思,在电脑上要把自己的思维进行延续,由于没有成熟的想法,很容易出现思维的短路,而且还很会出错,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即使勉强操作下去,最终的“产品”往往是比较机械,缺少主观活跃的表现层次。
大多数人善于绘制徒手草图主要是得益于习惯的养成,随着绘制草图的熟练,给自己教学或设计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不过,徒手草图,要求设计者下笔快而流畅,其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徒手草图基础越好,所做的形象就越趋于完美。对徒手草图的训练,可以多方面进行;可以进行研究性的长期作业式的造型训练。采用素描等形式进行练习;可以进行简单、方便、快捷的速写练习。速写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徒手草图练习方式,可以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快速而准确的表达能力,大多数人都是从速写开始练习的;同时默写练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徒手草图最终基本都是用默写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默写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徒手草图的表现能力。总之,培养绘制草图的能力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草图绘制的过程,正是创作实践的记录、表达、延伸的过程,是完成一个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火花固化的过程,创作灵感升华的过程,形象思维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可以是一次激情的勃发。又可能是瞬间消失的灵感,这些要记录下来就要求快,要能捕捉,要能表达,必然就要求我们用一种十分便捷的、不受工具限制、不拘形式的方法来完成。因此这就决定了草图至今还是具有不可代替的生命力。
二、手绘草图伴随美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课堂上,学生徒手设计草图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作业时的构思过程,是通过灵性的对项目作业方案构思、取舍、归纳、表现等环节,围绕目标要求最后绘制的徒手表现图。它始于记忆的闪烁或某种理念的孵化,设计草图并不是设计的目标,而是一种表达手段和过程,草图是动手设计的开始,画草图的过程,也就是设计构思的比较、推敲、深化、完善的过程。
就目前高校设计专业而言,大多数学生存在轻手绘草图环节,重电脑设计的倾向。就其原因是手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练就一定的基本表现能力,才能适应目前设计教学中手绘环节的需要,而电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似乎接近要求的图像图形模板,这符合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思维习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专业设计课的设计创意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设计手绘草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看起来好像对草图不感兴趣,实际上是他(她)不具备绘制草图的基础,无法完成手绘设计方案的制作。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拒绝速写训练和手绘训练,并且振振有词地引入电脑作为论据,一切都等待电脑解决,一切都以电脑当借口。
如此现象导致学生最后的作品(作业)不仅是专业基本技能的缺陷,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作业)文化生态的缺失。如作品(作业)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等与设计艺术的融合,从而彰显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当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需要体现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的。
手绘环节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设计者既能考虑大多数人的文化修养,又能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能迎合现代,又能兼顾历史传统;既能体现时代气息,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等等。
手绘是循序渐进的、反反复复的,并且可以得心应手地过滤掉与设计理念、设计要求不协调的因素,完善设计作品(作业)的图示内涵及视觉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是高效率的设计手段,节奏极快,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客观因素会干扰你的直接(忽略手绘的情况下)构思,如网上可以下载大量看上去效果不错的图形素材,刺激你会在匆忙中选用,但事后再回过头来品味自己的作品(作业)时,你会发现:作品(作业)的设计理念很单薄,图示内涵几乎很单一,似乎缺少些什么。实践证明:没有手绘环节或不重视手绘环节,设计出来的作品(作业)看上去还可以,而实际上设计作品(作业)所包含的文化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主要是和手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手绘是初步的设计思想不断完善的轨迹。它就像饭店要准备一桌大餐:首先要把各种可能会用得上的材料准备好,尽最大可能做到齐全一些。然后根据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将各种(用得上)的材料进行搭配、加工(也许有的材料根本用不上),提供给客人一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且具备一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大餐。在配菜的过程中,配菜师首先是按照菜肴搭配的规律(有传统的标准、也有现代的标准,有时尚的标准、也有高雅的标准)结合自己的创新并适时的调整来实现最后的配菜方案的。如果没有配菜师,厨师(在匆匆中)只有随便取几样材料进行加工,做出来的菜肴肯定是不尽人意的。那么,手绘就相当于配菜师的配菜环节:既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饮食需要,又要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要迎合现代,又要兼顾传统;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文化内涵等等。如此这般的“搅和”,需要设计师对设计素材一遍又一遍的组合或分解、一遍又一遍的分析和判断、一遍又一遍的否定和肯定。如此的反反复复,也只有通过手绘的环节才能恰到好处的实施。而计算机操作只是一种较为现代的工具运用,它可以在一般状态下很容易地实现画面的最佳视觉效果,这种“张扬的”视觉体验使人不知不觉中忽视了画面的内涵。同时,电脑里大量的设计素材可以轻松随意地下载,根本用不着也来不及思考、判断和分析,一幅画面在轻而易举中合成,效果也不错,至于画面(设计)的实用价值、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民族(地域)特征等因素已较少考虑了。在平时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基本上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轻松的”学习着,手绘似乎成了被淘汰的、过了时的“古董”,同学们往往对此也不屑一顾。这种对手绘的懈怠和应付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也感到非常的不可理解。于是,在同学们的设计作业(作品)里,往往是这样的现状:画面大效果是好的,如果继续看下去则越看越单薄,没什么东西好看,整个作品也谈不上什么设计理念、文化底蕴和内涵等等。
如果一个造型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设计师)能充分运用手绘,在手绘环节上积极对设计主题展开分析,并不断地围绕设计理念、风格,人文精神,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等展开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调整,甚至否定再否定,直至实现最后的手绘设计效果:首先是构图合理,主题设计思想有创新意识,画面富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精神,图文紧扣主题。在这种状态下再运用电脑的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将是锦上添花,使作业(作品)的质量得到了升华。
为了强化这种重视草图绘制的气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手绘草图展览。展览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如:学生作品(作业)汇报展,这种展览可不间断地举行,因为美术教学中阶段课是我们惯用的设课方法,也称强化训练;分门别类专题展,这种展览一般适用于单元展、年级展、不同美术专业展,比如:现代招贴画展、标志设计展等等。
通过以上项目课程作业草图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我欣赏的能力,并且能给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浓厚气氛,使其自觉、主动和热情地学习如何练就专业基本功,同时也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
雷文伟,浙江丽水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