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被偷走的人生

被偷走的人生

时间:2023-05-30 10:2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被偷走的人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被偷走的人生

第1篇

   司汤达《红与黑》读后感900字

  毫无疑问的,《红与黑》是一本让人“百读而不厌”的书。其原因在于有很多种读法,像许多名著,例如《红楼梦》,有人读出了革命,有人读出了政治,有人读出了爱情,有人读出了人生。等等。所以,怎样读才能解“其中味”,是这两本书面临的共同的问题。

  其实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于连。索莱尔的悲剧命运,因为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全部《红与黑》就是他浮沉升降兴衰荣辱的过程。一个孱弱腼腆的平民青年只靠自己的聪明材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奋斗,为了实现他那巨大的野心,它不仅要处处显示知识和能力上的优势,还要采取种种不大光彩的手段,例如虚伪、作假和违心之举。然而正当他爬上一定的位置,自以为他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时,一封信就打断了他上升的势头,让他明白他仍然是一个“汝拉山区穷乡下人”。他曾经试图摆脱自己受欺凌遭藐视的地位,以为在贵族社会里爬上高位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然而他终于不曾放弃他最后的防线,即他的尊严。

  于连的迷误正在于他那“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决心。其实到最后,于连也感到了德·莱纳夫人给他带来的幸福。他于是悔不当初,可惜一切都晚了。不过于连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不是说他已经失败了,而是说他开始走出误区。加缪讲过屡战屡败的西绪福斯的故事,说他是幸福的。我们不妨袭其意而反用之,不说追求中的于连是幸福的,而说醒悟了的于连是幸福的。

  由此可以看出幸福的确是难得可贵而又值得珍惜的,可在《红与黑》中有句话:“权势!先生,难道不算什么吗?愚者的尊敬,稚者的惊讶,富者的羡慕,贤者的鄙视。——巴纳夫”看来权势也非常重要,当然,在少数人眼里也许不是这样。有了权势,可以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还有可能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像于连那样的“悔不当初”。尽管如此,还是有大多数人想飞黄腾达,毕竟飞黄腾达在有些人眼中是“百利而无一害”。权势和幸福也许并不像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当然权势也许也是一种“幸福”,但是权势有可能会毁了一些往往拼搏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如幸福。

  结局的最后,于连“难逃一死”,德·莱纳夫人也在随后的三天里死去。在看起来悲剧的故事中,其实蕴含着一个令人惊叹和折服的“美好”结局。你选权势,还是幸福?

  司汤达《红与黑》读后感900字

  一本好书往往便是一个时代或是一个人群的缩影。暑假中我读了司汤达的《红与黑》,一直到现在便再也没有看过一本别的书,原因是,要思考的东西太多了。

  我读的书少,把书归类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还是忍不住把《红与黑》和《基督山伯爵》归进了“复辟文学”中,《包法利夫人》一流虽也成书于那个时代,但却没太表现出那一代人的普遍特征——那是梦被偷走的一代人!

  书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个很让人着迷的人物,他诚然是法国革命时期塑造出的千千万万“矛盾体”中的一员,他的身上有着“红”的一面——受拿破仑的影响,渴望穿上鲜红的军装,建功立业,也有着“黑”的一面——面对法国封建王朝的复辟又希望能身着黑色的道士服,不费吹灰之力地过上好日子。与此同时,他身边也不乏法国人民骨子里的浪漫主义与冒险精神……

  这一切,想必在那个时代许多的法国青年身上都能看到,但我们的主人公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的梦没有被偷走。他的人生就像一盘棋,他的梦想就是获胜的最终目标,他的每一步行动,他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下一步要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这一切都被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

  就是有着这样梦想或是所谓“野心”将主人公身上种种矛盾的特质结合起来。为他这盘棋提供服务:军人的魄力让他一个一个放倒前进路上的障碍,教士的睿智让他能冷静地分析与判断局势并作出决定。与此同时,他骨子里的浪漫主义和他“梦想”的作用下也已扭曲为一种难以言表的趋利心、虚荣心以及对爱情的追求的结合体。最后,那一丝丝的冒险主义又为他的这盘棋增添了那么一点不确定的因素,毕竟,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太可怕也太不真实。

  反观那个时代,其他人便在过着的一种没有梦想,行尸走肉似的生活了,时代的巨变使他们的价值观扭曲,也偷走了他们的梦想。新的资本家们被“十”与“一”这一对数字的恶魔束缚,过着为了金我钱不惜付出一切的日子,而贵族们则“仍旧随时能从栅栏的缝中看见罗伯斯比尔的囚车,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的日子……”每个人都在自己扭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心中只剩已被偷走的梦想。

  于连死了,带着他没被偷走的梦想死了,他的情人买下了他的头,悉心地埋葬了,实现了她已偷走的梦想。

  “梦想”一词在这个社会已被人们不知强加了多少本不属于它的意思,有没有它,人们都一样活着,又是或许,一个理想没有被偷走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做的事是为什么。

  司汤达《红与黑》读后感900字

  这部作品在我随便翻阅书籍的过程中 ,看到过但是没有仔细看 ,只是看了个题目和作者的名字 ,在有一天的微机原理可见是 ,班级的一个湖北籍的同学在教室里调侃有关文学的事情 ,他问到了《红与黑》的作者是谁,我在一旁听到了,便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司汤达”。从他嘴里又得知她的名字原本不叫司汤达 ,这个名字是后改的,可是我查了 ,他的真名叫做司汤达 ,他的别名是亨利@贝尔。那个同学在聊天时,我脑子一直在想这个名著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但是始终没有想起来,(没看过的原因)。所以这是突然想起了 ,手边也正好有这本书 ,便开始了自己的孜孜不倦。

  内容是漂亮的小伙子于连,生在拿破仑时代,仗着自己的惊人的记忆力,背诵了《圣经》,到了师长家里当上了老师 ,这期间与德@瑞纳夫人产生了感情 ,后来师长怕被人称为王八,将于连送到神学院,又送到了木尔侯爵那里当秘书 ,认识了马特尔,于连野心开始膨胀,想利用马特尔让自己升职,可是和德@瑞纳的关系暴露,于连刺杀德@瑞纳未遂,自己得知野心不能实现,“破罐子破摔”,终于死了,马特尔和德@瑞纳都是对他有情义的人。

  读完之后感觉很顺畅,乜有难理解的地方 ,情节铺设的很合理、很完美。

  懂得的知识:“缮写”的意思的是复制,抄写的意思。刽子手的英文是1、executioner2、slaughterer。平庸的英文是1、mediocre2、commonplace。典范的英文1、exemplar2、example。

  司汤达的取自现实,在1827年维利耶尔发生类似于连的爱情悲剧,把小说《于连》中混入了这则新闻,才有了《红与黑》。

第2篇

8月全月,由于针对“七夕”档期的多部影片掀起观影高峰,加之多部进口影片的集中爆发,观影人次高达6500万,全月票房冲破22亿元高位,仅次去年12月份26亿元的单月票房成绩,成为今年以来单月票房产出之冠。随着学生大军相继回到校园,今年暑期档进入收官战——6月-8月三个月内,国内影院共放映545万场,观影人次累计达1.7亿,总票房达58亿多元,同比分别增36%、47.5%和44%。其中最让业界眼前一亮的是,观影人次的增幅明显超过放映场次和票房增幅。

进口片成市场主力

“七夕”当天,国内市场迎来观影大狂欢,当天约有410万人涌进影院,产出票房1.4亿多元,超过了其他档期的单日票房产出。主打这一档期的多部影片均成受益者,其中于8月8日入市《小时代:青木年代》最终票房近3亿元,与6月入市的上一部《小时代》一道为今年暑期档贡献8亿元票房,分夺今年暑期国产片票房冠亚军;8月9日开画的《一夜惊喜》让片方惊喜连连,该片累计票房超过1.7亿元。但与《小时代:青木时代》同天入市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8月13日开画的《宫锁沉香》均让业界大跌眼镜——前者累计票房不足2300万元,后者则止步5500万元,均远未达到预期。

节日过后,暑期档开始进入尾声,尽管新片入市频率不减,但市场回落已成定局。其中国产片的亮点当属16日上映的《激战》和月底入市的《被偷走的那五年》。今年以来,港产类型片再度赢得观众青睐,除了7月上映的黑马《盲探》外,《激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该片虽然为港产片的传统类型,但影片除了两位拳击手的动作戏外,把更多的焦点投射到他们的人生起伏和情感生活中,这引起了众多普通观众的共鸣——影片上映首日便获得近23%的排映场次,力压同期上映的众多中外影片,首周三天票房5500多万元,累计票房轻松破亿元。撤离竞争激烈的“七夕”档期后,由福建恒业出品发行的《被偷走的那五年》选择8月29日开画,经过长达半年的宣发,该片在业界和观众中均积累起较好口碑,上映首日场次占比超过22%,首周4天产出票房6500多万元,突破亿元关口指日可待。还有徐峥领衔主演的《摩登年代》,该片一反徐峥的喜剧风格,而是突出父女亲情,并赢得业界重视——8月23日开画当日排映场次占比全国的17%,但影片针对普通观众的营销显然没有做透,至截稿时票房只有6000多万元。

市场主力当属几部新入市的进口片。8月20日,经过3D改造的《侏罗纪公园》登陆我国大银幕,共产出票房近3亿元。3天后,又一部进口大片《怪兽大学》来袭,至月底产出近1.65亿元。加上7月中旬上映的《环太平洋》——该片8月份再收1亿多元,累计票房高达近7亿元,不仅成为今年以来进口分账大片的票房冠军,更是超过了该片在中国以外市场的票房总和。另外一部进口片《海啸奇迹》,上映首周4天收2000多万元。

尽管有多部进口片的力撑,但8月下半月的整体市场比较疲软——下半月,国内影院共排映近135万场,环比增7%以上,但观影人次和票房环比均大幅下滑18%左右,其中观影人次不足3000万,缩水500多万;总票房只有10亿元左右,蒸发2亿多元。但纵观8月全月,市场大盘仍开出了靓丽的成绩单,其中放映场次达260多完场,增近5%;观影人次放量20%以上,近6500万;票房高达22亿元,环比增26%,达到今年以来单月票房产出的峰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放映场次放量近35%,观影人次和票房增幅均在60%左右。

院线整合见成效 月新增影院61座

这半月,榜单上大部分院线的观影人次和票房均大幅回落。其中万达电影院线放映场次环比增近12%,但观影人次和票房环比均缩水近20%,半月票房再度降至1.5亿多元低位,观影人次不足370万。中影星美院线的观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均在17%左右,其中半月票房跌至9000万元,观影人次只有250万,但两项数据仍全面超过上海联和院线,坐稳亚军席位。

榜单上比较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今年以来,该院线把发展重点聚焦在院线管理和影院经营管理的内功方面——除了与各个片方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外,还主动根据一些重点影片的特点,自行策划相关促销活动,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此外,首次进入院线榜单前20行列的深影橙天院线也引发众多关注。此前,橙天嘉禾旗下影院与深圳深影院线整合为深影橙天院线,很快成功跻身榜单前20,院线整合的效果得到显现。此一示范效应将会在业界继续发酵。

在全国影院票房榜单上,南京新街口影城再度以360多万元的票房拿下亚军席位,观影人次多达7.7万,尽管与排在榜单首位的北京耀莱国际影城仍有差距,但考虑到后者的座位数比前者多出2000席,单座产出方面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暑期档告一段落,国内新开业影院的数量有所回落——下半月,国内投入运营的新影院只有26座,整个7月份新开影院61座。至此,今年以来的新增影院已达533座。

多部新片集结国庆档“狄仁杰”重回大银幕

前瞻9月中下旬影市,国产片再度回归,并将成为市场主角——除了9月13日开画的《全民目击》和9月17日上映的《非常幸运》,仅国庆档前后,就有多达10多部影片集中入市,其中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有望成为档期大赢家。

第3篇

炎热的夏天依然无法挡住我对看书的热情。看了《这个夏天》后,我深受感触。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丑女》。主要讲述一个叫简亚平的女孩由于有着与众不同的家境、丑陋的样貌而导致她这种奇怪、令人讨厌的性格。别人不愿与她相处,她也不愿意与人接触。幸亏唯一的朋友贾梅试用别的方式与她相处,令她重拾信心。

想起亚平的同学们,就觉得人类变得越来越现实,看东西只是看表面,从不用心去感受。同学们只会看到亚平丑陋的面貌、奇怪的性格,却永远看不到她内在的美。记得有一个老师曾经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便问同学们看到什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黑点” 。甚至还有人说:看到黑点污染了白纸。老师失望地摇了摇头。我便想,如果把这张白纸看作一个人,那么说明同学们只看到这个人最突出的缺点,却忽略了隐藏起来的优点。或者只是看到别人丑陋的样貌,却看不到内心的美。也许同学们再也不从另一方面去了解这个人了,因为他们已在最突出的缺点中否定此人了!亚平的同学们也一样。纵观现在,现实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包括小时候的我,现在回忆起真感到愧疚。长大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缺陷,为什么我们之前要这么狠心地排斥有缺陷的同学?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贾梅一样学会去接受他人的缺陷?为什么不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看自己的缺陷,认识重新的自我?原因可能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完美的!只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审美他人,而不会认识到真正的自己。虽然如此,但我依然希望亚平的同学们能认识到自己也有缺陷,认识真正的自己,也能重新接受和了解亚平。亚平也要乐观地接受自己。大家一起把缺陷化为前进的动力,共创灿烂人生。所以,我们不能单靠眼睛去观察事物的表面,有时候眼睛也会骗人,要用心去感受、倾听真实的。在这世界上,一个人或者一样物品都有真实的一面,只是我们缺少了一颗善于观察、感受的心。[来源:Z。__。]

亚平曾经因自己样貌丑陋、家境贫穷而自暴自弃,甚至将自己封锁,我觉得是不值得的。一个人是无法与世界脱离关系的,在某些时候必需要有他人的帮助。也许她觉得上帝是不公的。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到后来才发现,上帝给予每个人都一样,他不能把人造的十全十美,人们也不应一无是处。生活上的挫折、磨难是必然的,这是成长的考验、进步的前提。又一次会想到自己,我的家境也是一般般,我并没有像亚平一样因此而自暴自弃。我也从来没有羡慕同学们拥有贵重的玩偶。因为我坚信,通过努力,将来靠自己的能力买来的会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来源:学+科+网Z+X+X+K]

其实心态也可以决定许多许多。记得发生过这样的故事“美国某个总统家被偷窃了。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了一封令人惊奇的信。平常人会把金钱看得太重要,而他却与众不同。信的内容是:做小偷的是他,而不是我;他偷走的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的全部。我不必因此难过。”我从不怀疑。亚平只是像平常人一样把金钱、样貌看得太重要,这就是心态问题。我认为,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俗语道:知识成就未来、改变命运。从这刻起,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吧!做人就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因为这是人生。在生活上,不要埋怨上帝给自己带来太多挫折、磨难。也许每个挫折、磨难都有它的含义。经得起挫折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也不要埋怨上帝给予自己不够多,其实已经很多了,只是因为自己还带有一颗贪婪的心。在学习上,不要埋怨别人拿的分太多,只能怪自己该拿的分没拿到。

第4篇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虽然取材于一个报纸上仅有两行字的真实新闻报道,影片却通过偷走自行车以后又称为偷车人的父子俩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哀恸、凝重、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

故事没有按照好莱坞情节剧的模式来设计开端、发展、和结局,最后也没有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和人物心理的发展来展开:获得自行车――自行车被偷――寻找自行车――偷自行车的过程,而且保持了一个像生活一样的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来想象既相濡以沫又走投无路的父子俩究竟会走向何方。《偷自行车的人》通过把观众置于关注主人公和他儿子布鲁诺的三角形视点位置这种最标准的情节剧手段,传达了主人公的这些情感,并对他的观众产生了移情效果。这个孩子一直形影不离地跟随着里奇寻找他的被偷的自行车,他的不幸惨状和眼泪烘托并彰显了他父亲的绝望,《偷自行车的人》用这种情感效果征服了观众。法国著名电影批评家曾经这样评论说,这部影片是纯电影的最初几部典范之一,不再有演员,不再有故事,不再有场面调度。就是说,最终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完美现实幻境中;不再有电影。

就拿贾樟柯的《小武》来说,题材和《偷自行车的人》一样取材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直面当下社会现实。镜头全部是实景拍摄,没有人工置景,也没有室内的搭景,但是却在不动声色中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场景,使得故事的环境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几乎相同;柴伐梯尼说:"对无意碰上的戏剧性事件而不是事先计划好的那些事物感兴趣。"这两部影片反戏剧性的结构,加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冗长的细节,看似索然无味,实则更有一种现实感和真实感;影片中的人物全部都是由普通人扮演的,没有使用一个职业演员,更谈不上使用明星。侯孝贤曾说:"我看贾樟柯的第一部电影,就发现他会用业余演员,会用业余演员就是个有办法的导演。"正是这些非职业演员的生活化表演,避免了所有的矫饰与造作,使银幕上的形象朴实自然。

在电影《小武》中摄影机有时候扮演一个旁观者,有时候又是小武本身。 作为一个旁观者,摄影机没有不停地切换视角,没有时近时远时高时低。镜头永远是一个平视的角度,对于小武的生活,也是一种最客观的角度。长镜头的运用,让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那样流畅,更符合生活。 贾樟柯说:"就电影的本体来说,我从德・西卡的电影里学到了怎样在一个非常实在的现实环境中,去寻找、去发现一种诗意。"

在《偷自行车的人》中,影片的结尾,虽然最后主人公没有被送进监狱,但结尾时和儿子一起走的片段,没有台词,没有音乐,有的也只是周围的环境声,但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神态中读出些什么。包含在这其中的情感,不依托音乐来呈现使得更具有一种现实感与真实感。影片《小武》对于结尾的处理也是如此。在电影的结尾,小武被铐在路边。当镜头环顾时,路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谈论,凝视。镜头对准那些停下脚步的人们良久,甚至都没有回到小武身上,就这样结束了电影。从头到尾,从这个小偷的三段生活中,从他身边的人的变化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绝大的失望。但是他本身却表现得很平淡,或者说电影对此描述得很平淡。他是否真的没有感情呢?其实感情是不需要音乐,眼泪,还是别的什么来渲染的。我们从小武的眼里,看到人群围过来,看到所有人的目光,听到所有人的话语。我们已经明白了那种局促和危机感。

从《小武》这部影片中便可看出贾樟柯电影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借鉴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借鉴了格里菲斯分段讲故事的方式,将《小武》分成了亲情、爱情、友情这三段来讲述。贾樟柯的叙事沉静、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贾樟柯《贾想》P3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如何切入现实对于很多导演来说困难重重,贾樟柯却举重若轻,这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正如他自己所说:"那些非常纯粹的记录和那些表现性的、超现实的内容之间,并不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只要你把握好,就有可能非常自由地在这几个空间跳来跳去,这正是我在《小武》里想去努力实现的。"

《小武》中冷静的镜头、纪实的风格立即从纷繁复杂的变迁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觉。《小武》采用记录主义这样一种极端的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用高度的纪实手段和丰富的纪实技巧,如长镜头、实景拍摄、非职业化表演、同期录音、散文结构等,"记录"了当下中国边缘人的边缘生活。

贾樟柯的电影是对生命状态的还原。以开放性代替了封闭性的叙事,用日常性代替了戏剧性,追求"最常态的人物,最简单的生活,最朴素的语言,最基本的情感,甚至最老套的故事,但它却要表现主人公有的非凡与动人之处;同样,最节约的用光,最老实的布景,最平板的画面,最枯燥的调度,最低调的表演,最原始的剪接方式,最廉价的服装和最容忍的导演态度,却要搞出最新鲜的影像表现……"纪实风格、平民倾向造就了一种朴实自然的形态、平平淡淡的节奏,叙述普通人特别是社会边缘状态的人的日常的人生、日常的喜乐哀怒、日常的生老病死,表达对苦涩生命原生态的模仿,突出人生的无序、无奈和无可把握。定点摄影、实景拍摄、长镜头等,似乎想在一种生存环境的窘迫和压抑状态下,写出人性的光明和阴暗、生命的艰辛和愉悦。

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责编/九月】

第5篇

时间指向18:30,大家登上黄浦江游轮的三层甲板,等待开船。夜凉如水,船上却是暖意融融。各家媒体观影、跑活动一整天,终于能在这个时刻卸下忙碌和疲劳,向上海举杯。甲板上,或者诚邀一两个影评人,进行自由而又精彩的专访;又或者邂逅几个好久不见的同行,开展轻松随性的交谈;再或者只是喝杯香槟,凭栏远眺黄浦江醉人的夜色。

船舱内,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单元“大家看电影”活动氛围正浓。张颐武教授和赵宁宇导演坐在台前的沙发上,侃侃而谈。今晚的主题是《电影与“她”时代》,是关于女性电影题材的话题。他们以今天电影节放送的四部女性题材为起点,谈及女性的地位变化和女性观影群体的心理,再谈到女性导演的电影和男性导演关于女性题材的电影,内容自由,话语幽默,气氛热烈。感受着清凉的夜风不断往船舱里灌,却降不下电影人精神的升温;望着两岸华丽的灯火和密林般的楼宇不断向后倒退,却只能感叹,思想终是永远向前,不断进步。

这只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美好夜晚之一。在记者看来,电影节最令人愉悦的是,以电影之名,人与人的相会。一周多的时间里,本刊采访了不少电影人,他们才华个性虽有区别,但每个人所表露出来的对电影的爱,让人感叹,这确实是一个离梦想最近的行业。

姜帝圭:中韩都面临电影的小危机 '

有人称他是“韩国的斯皮尔伯格”,也有人称他是“韩国的张艺谋”,在这些赞誉背后,实实在在是一个理性的电影人――姜帝圭。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主席,姜帝圭接受了《影视圈》等几家媒体的群访。

1999年,37岁的姜帝圭自编自导了被视为韩国电影里程碑的《生死谍变》,开启了韩国本土商业片的新历程,甚至改变了韩国人的电影习惯,将他们带入了电影院并且观看本国电影;2004年,42岁的姜帝圭又一次自编自导了堪称韩国电影史最大制作的《太极旗飘扬》,将韩国本土商业片推向新,走向国际;他是韩国电影史上不可绕过的人。

#他看中国新导演

姜帝圭导演说起话来深思熟虑,慢条斯理。他评价了亚洲新人奖环节他所评审的电影,并且对中国电影发展表达了自己非常具有反思性的看法。

他毫不讳言对中国新人导演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在候选的影片中,有非常突出的作品,无论是在主题、叙述故事、剪辑和音效处理,还是在拍摄方面,所有的因素都处理得非常好,拍摄成熟,“当时看到以后,就想着,这是新人导演可以做到的吗?有这种非常强烈的疑惑”。但是有的作品也让他觉得非常遗憾。

谈到现在的电影人,姜帝圭认为不论是韩国的还是中国的,虽然面对的具体环境不一样,但是总体而言,都“处于一种负荷的状态”。电影人不仅需要思考电影应该如何拍摄,还需要关注观众和投资方;另一方面,电影人越来越多,电影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拍摄到营销,电影人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姜帝圭认为评价电影存在两个重要的标准:故事情节和合适。前者意味着导演必须要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让观众能够原原本本地感受到,“这是最基本,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而适合则意味着导演要把这个时代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把当下的现实融入到电影之中。电影表现未来或者是过去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表现当下社会。

适合的电影也意味着将电影和剧本中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模仿成功的电影。《生死谍变》和《太极旗飘扬》是大制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些电影人便争着模仿这些大制作,拍华丽的场面,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电影人关注的只是成功的表面,没有深究剧本中更本质性的东西,这样的模仿是粗浅的,未学到电影的精髓。他觉得,韩国历史上出现的这种情况,现在在中国也在发生。

#他看中国电影的类型化

近年来中韩合拍影片的增多使姜帝圭有更多的机会和中国电影人合作,也加深了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认识,其中他认为中国电影发展最缺乏的一点是专业化,尤其是专业的作者和剧本创作。

姜帝圭觉得中国的电影的类型化还不够,在剧本创作上,类型化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作者的专业化。“有些作者是擅长写武打戏,有些作者是擅长写言情的,分得非常细,有的作者在某个方面是专家,也就是说没还有能超过他的。”中国电影虽然在类型化上有所发展,但是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标准。

专业化的作者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姜帝圭认为,好的作者在学校里面也可以学,并可以完成一部很好的剧本,但是现场更重要。“让他们在现场,同步的去创造这种条件或者环境给他们,让他们发展成为更专业的作者。”他介绍说,在韩国,有相关的机构和机制来帮助新人导演:有好的剧本,国家会从预算中提取一部分,让新人导演去制作这种影片,并有专门负责相关审查的机构;也有专门的投资公司愿意给新人导演很多机会,与他们合作。

他还提到,在某些方面,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存在着相同的危机。一些好的电影,如《雪国列车》之类在韩国取得了成功,在中国也拥有好口碑,但是,票房表现欠佳;而中国人更多地关注韩国电视剧,尤其是前一段时间,“长腿OPPA”和“都教授”先后攻陷了万千中国人的心。对于这种现象,姜帝圭认为,韩国的电视剧发展势头的强劲不只是表现在亚洲,全世界都是如此,韩国的电视剧产业成长非常迅速。电视剧形成的庞大产业造成了电影的小危机,电视剧剧本创作的收益和待遇方面都要高过电影,结果就导致“很多专业性的作者都被它挖走了”,这对于电影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种现象在中韩都存在,而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观众带领市场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也要让专业的作者有生活方面的保障。

(韩国郑明和对此文亦有贡献)

6月20日 银星皇冠酒店

颜丙燕:新晋评委有话说 '

采访颜丙燕是在一家咖啡厅里,我注意到她穿旗袍特别漂亮,有一种海派女子的温婉。采访过程中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聊烟,聊感情状态,但在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颜丙燕的新身份: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评委。

若论中国好演员,颜丙燕绝对算得上一个。她不仅拿出手的都是华表奖、天坛奖、导演协会奖,今年更第一次当上了电影节的评委。颜丙燕是一个大气的演员,电影节期间每次露面,她给人感觉话不多,但很有气场,而跟她聊起天,会发现她孩子气的一面――问颜丙燕当评委每天看这么多片累不累,“不累,高兴”;说她演戏投入很多,“无所谓,高兴”;说她演文艺片赚的少,“没事儿,高兴”。

#新鲜、兴奋、紧张

颜丙燕第一次当评委的心情是新鲜、兴奋、紧张。“因为第一次做,电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拍得再好也有人说不好,拍得再烂也有可取之处,我很怕我的眼光跟其他人不一致。还好,因为姜(帝圭)主席有一票否决权,但是他放弃了这个权力,还是要投票,所以我们一下就挺放松的,觉得他平易近人。现在不紧张了。”

作为评委里唯一的演员评委,她会下意识地关注同行演员的表演方式,“比如今天看的日本电影里面那个妈妈演的很好”。但因为这次并没有设立演员奖,所以她主要关注新人导演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否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巧妙地呈现出来,如果是,“可能就赢了”。“这个单元主要展现创意、想法、手法。”

在颜丙燕看来,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以她特别注重导演讲故事的方式,“一个故事十个人讲是十个效果,有人讲出来嚎啕大笑,有的很没意思。其实导演就是通过各个部门的协作,把它们统筹起来碰撞出化学反应。导演负责把所有的元素挖掘出最好的一面组合在一起”。

从《爱情的牙齿》开始,颜丙燕就主要跟青年导演合作,这次当“亚洲新人奖”单元的评委,她有很多切身感触。“年轻导演虽然缺少经验,但是他们有满腔的热情,把电影当作梦想。有很多导演可能已经从梦回归现实了,不得不顾及票房、回报、观众的反响,他们没有梦了。但年轻导演不在乎那些,出来的东西可能有些生涩,但是他有能触动你的东西。跟新导演合作,你感觉到他们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热情和执著。”

#更容易被文艺片打动

每次采访中,颜丙燕几乎都被问到是否更喜欢演文艺片。一开始,她会说,自己并没有刻意选择商业片或者文艺片,但是现在她坦然道:“我就承认吧。” 颜丙燕是一个走心的演员,她好像总是会被文艺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所打动。 “文艺片呈现的更多是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事情,是从不同视角呈现生活,作为演员来说,演这样的电影,内心会更丰富,情感会更丰富,思想会更丰富,那你带给观众的就越来越丰富。”

颜丙燕对戏的理解,没有学院派的路数,而有着天然的信任。她坦言,几乎每部戏都要掏空了去演,她信任影视剧、信任角色,她相信“影视剧是有情感的,骗不了人”,如果演员是个麻木、赚完钱就走人的状态,观众也不会喜欢。所以她不在乎给钱的多少,不在乎导演是否大牌,不固定角色类型,不挑作品主题。她想玩好这个成年人的游戏,她愿意让她的信任和同行的热情发生化学反应。

而生活中的颜丙燕一如采访所见,直来直去,什么事儿随性,就图个高兴,“只要让我睡好了,什么都无所谓”。对朋友,她心直口快;谈恋爱,她唯一的要求是“来电”;就连被她视作一生好伴侣的抽烟习惯,都在她“转念一想”的一瞬间就给抛弃。

颜丙燕算是个“老烟枪”了。多少最亲最爱的人劝过她戒烟都没用,可就在某一个晚上,颜丙燕在家找不着烟了,开车去买烟又费事儿,她为了这个很焦躁,一个脾气上来就想,“至于吗,不抽还就不行了?”就为了较这个劲儿,即使后来在沙发上看到烟了,她也坚决不抽。这个劲儿较了几天,瘾好像也没了,慢慢地也就不抽了。

“要是现在再有年轻小孩儿问我抽不抽烟,我才不跟他说抽烟有害健康呢,我会跟他说‘抽烟啊,其实挺没意思的’。”看,这就是颜丙燕,她不跟你讲大道理,做事全凭高不高兴,有没有意思,所以她不介意别人对她的定位“好演员,而非大明星”,因为做一个好演员,她高兴,“如果不喜欢,你每周上三天班,住五星级酒店你也不高兴;只要喜欢你每天住窑洞,早出晚归,你也高兴。”

6月16日 星缘咖啡厅

顽童阿诺:与狼共舞'

来自法国的让・雅克・阿诺,热情而活泼。《狼图腾》会上,作为导演的他,会像个驯狼师一样招呼着主创们上台,兴奋地向大家介绍电影背后的一切。在采访间里,即使听不懂中文,他还是会把头凑过来,专注地听记者提问,他会在采访中表达他对电影和中国文化的爱。

一个合格的导演只需要遵循常规,但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打破常例。“唯小孩与动物不能合作”?不,从《熊》、《虎兄虎弟》到下半年即将上映的《狼图腾》,阿诺导演一直在诠释着一个优秀导演的品质。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的胃口很大”,阿诺导演谈到自己时,讲了这句话。作为一个法国人,在美国生活了8年,到全世界拍片,这就是他的人生简史。19岁的时候,阿诺就开始拍摄商业片,但他感觉到了被分类的危险,他不喜欢执著于一种电影结构, “说一个人擅长乐器,然后一辈子就做音乐了,但是这相当的无聊”。他相信生活中总是有不同的兴趣和激情,不同文化下的电影可以使他得到更新,使他即使到了60岁还会像16岁一样。正因为如此,他总是努力地去接触不同的文化。问及是否有沮丧的时刻,他肯定地告诉我们,没有。因为遇到非常多的“无私的、温暖的朋友”,他有“非常非常多的积极的经历”。一个自信而又积极的男人。

《狼图腾》原本被认为是不可能被完成的任务,十年前原著的版权就卖给了中影,但是却无导演将其捧走,直至阿诺决定执导。拍摄的过程极为辛苦,“非常长的时间,环境非常艰苦”,阿诺告诉我们,这种艰辛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非常冷,你会遇到风暴,到处都有蚊子”。他用了许多的“非常”来形容这次不平常的拍摄经历。

最让阿诺导演沮丧的时刻就是等待下雪,2013年的时候,等了一个月也没有等到一场大雪,最终剧组被迫从长白山拉来了10卡车的雪。说到此次经历,阿诺语气中仍有些遗憾的意味。但是困难远远不止于此,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在狼群中实现成长的男人,阿诺坚持要用真正的狼来拍摄,而不是以狗来替代。“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拍摄”,阿诺不无动容地对我们说,“那是真正的狼”。他要做的不只是用真正的狼,他还“必须精确地引导狼的表演”,这让他费尽心力。片子中有一个画面是狼攻击马匹,当他需要这个场面时,他却做不到,他带着痛苦的表情说道,“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做噩梦”。

但是,这些困难却没有消减他的热情,他将拍摄《狼图腾》视为一个挑战,一个“迷人的经历”,“这是探索的过程,就好像在新的地方遇见新的人一样”。在拍摄中遇到全新的人,并且全心全意投入到拍摄中带给阿诺无穷的乐趣。“没有什么能让我更快乐的。”说这句话时,他显然十分激动。

阿诺有近四十年的导演经历,却不过12部电影,“我拍电影的周期很长”,阿诺告诉我们。最好的创作是有危险的,“我需要休息,因为拍电影需要如此多的耐心和时间投入,可能会变得枯燥”,他对自己和电影都有清醒的认识。他的电影的高质量一方面源于这种认识,另一方面与他的与众不同有关。“你需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来创造出不同来。你不能期待以同样的手段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电影。”

#狼才是电影的“主角”

在决定拍摄《狼图腾》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来了解这个文化,并且花了数年时间来训练影片中他所谓的绝对的“主角”――狼,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样的大投入和等待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阿诺却将其视为必须,“我第一次到好莱坞的时候,他们很惊奇我所要求的,就是花16个月训练演员,但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条件,这样在下一部电影中,他们就准备好了”。他努力地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最终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电影的高质量,另一方面他自信地告诉我们,“到现在,人们追随我”。

拍完《狼图腾》后,阿诺更喜欢狼了。在他眼中,狼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狼真诚而有力量。“我们社会中也有这样一些人有这样的品质,他们说得不多,但是你能感受到力量”,他告诉我们,这也是他电影中想传达的一部分。

通过这部电影,他在审视着人类,并从狼群身上看到了人类的影子。狼群的结构在他看来,与人类是很相似的,究其原因,则是“我们都不是很强壮的动物,我们很脆弱,这就是我们联合起来的原因”。而从这些动物身上,他在反思人类的弱点,我发誓“你换了部长,对前一任的尊敬就马上转移到下一位了”,阿诺对现实有着非常强烈的关怀。

采访结束后,阿诺导演蹲在椅子上,假扮一只狼,与驯兽师合拍了“驯狼图”。这就是阿诺,一位顽童般的导演。

6月15日 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黄真真:在片场我没觉得自己是女人 '

还是在上海,距离上次采访黄真真刚好一年,这次所见,依然爱笑,依然很酷。黄色的头发中挑染了红色,黑色的指甲,黑色的衣裤和金属配饰,很酷的一个女人;普通话并不标准,时而手舞足蹈,哈哈的笑声明快爽朗,很可爱的一个女人:她就是黄真真。

上一部作品《被偷走的那五年》大获成功以后,这一次黄真真带来了自己的新作《闺蜜》,依然选择她擅长的女性主题。往前回溯,《倾城之泪》是黄真真大陆试水的第一部片子,结果不甚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她对大陆的情况不了解,另一方面与投资方的首次合作也经历了一些摩擦。第二部《被偷走的那五年》票房非常好,给了她信心,同时也让她觉得“我导演的某一个方向观众是接受的”,对大陆市场有了更好的把握,第三部《闺蜜》在这一喜一悲下诞生。

#闺蜜最近很流行

闺蜜最近很流行,黄真真告诉我们,她在没有闺蜜这个词之前就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了。她觉得女人的戏会很好看,“女人又有趣,又搞笑,又变态,有时对着男人又很嗲,方方面面不同的点”,而亚洲这样的戏只有《阳光姐妹淘》这一部。

《闺蜜》是一部喜剧加真情,“你会发现闺蜜的情感是没有其他的感情可以取代的”。她向我们解释,爱情是兴奋剂,“有男的了,女的很开心很漂亮很年轻,但是那个男人随时变的,他会让你变得很痛苦很悲哀有皱纹,很瘦很干”,而闺蜜却是维他命,长长久久,在任何时候都会陪伴你,“维持着你的生命”。

兴之所至,讲到女人工作上受了委屈,找男生和闺蜜后的不同情况,她模仿男生的不耐烦――“都叫你了,你不要相信你的老板啦”和闺蜜的同甘共苦――“我们多喝一杯吧”,语调和表情夸张而丰富。

因为《闺蜜》和《小时代》同在暑期档上映,又都有关女生之间的友谊,自然被拿来比较,但是黄真真认为二者是不同的,“《闺蜜》集中在女生之间的感情,而《小时代》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成长的故事,《阳光姐妹淘》的模式又是传统的,跳过了二三十岁的阶段。”黄真真对《闺蜜》非常有信心,她认为其是独特的,拍出了女生真实的一面。

#“斤斤计较”的女导演

黄真真在大陆拍摄的三部电影,《倾城之泪》、《被偷走的五年》还有《闺蜜》都可以被归类为商业片,问她如今拍起商业电影是否已经游刃有余了,艺术片起家的黄真真还是会强调,有态度和真是最重要的,“说到商业我无所谓,但是我的坚持,有气质,有艺术”。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她都希望通过反映人生真实的一面来打动人。同时,她也坚持电影的启发性。在拍《被偷走的那五年》时,很多人都提醒她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她选择了悲剧性的结局,她希望这部戏能够带给人们启发,去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我希望我的每个电影都带给观众启发,有一个态度,有一个艺术的价值在里面”。她告诉我们。

做导演并不容易,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尤其如此,不仅需要协调各方的关系,还需要面对柔弱的刻板印象。而黄真真不只是一名女导演,还是一名有威严的女导演。“在片场我没有觉得自己是女人”,黄真真告诉我们。她的现场,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大家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电影人,而最重要的只有电影。“假如我死了,电影还在。”

黄真真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女导演,与一般的导演和投资方的关系不同,反而是她坚持节约,投资方劝她花钱。在拍摄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了好的场景,但是因为她觉得太贵了,就想要继续再找,换一个便宜点儿的,投资方却和她相反,说“就这个吧”。她要对投资方负责,不想要花钱了却没有看到效果,“花的钱要在画面上看到”,她坚持这一点。“我现在拍一部戏1000万,去赚1000万很难得,所以是不是如果有人给你1000万,你要好好的想怎么用呢?”

“拍戏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每一个戏你都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这是黄真真对于拍戏的评价,她是真的爱电影,也爱着这种奇妙。

6月15日 香格里拉大酒店

《昆虫总动员》导演:动画界的“神雕侠侣”'

由法国Futurikon公司制作,托马斯・占波和海伦・格瑞德夫妇导演的3D版动画电影《昆虫总动员》,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法国电影周”开幕片,开启了一群小蚂蚁的中国之旅。号称欧洲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动画巨制,这部电影在欧洲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中国的首秀也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肯定和称赞。电影首映之后,两位导演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2003年,这两位年轻的法国艺术家创造出了一部名叫《昆虫总动员》的动画短片,赢得了大人和小孩子广泛的热爱;2014年,同名电影在法国上映并引起了轰动,同样也是由这对动画界的“神雕侠侣”执导。从电视剧到电影,拍摄团队由四个人发展到二十多人,一方面电视剧的自然素材及其节奏在电影中得到保留,自然、简单而略带哲理的风格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因为导演们“了解它们的小秘密,并且更好地和他们相处和创作”,影片中的昆虫形象也更为丰富;再加以更加先进的技术,如3D摄影机实拍+CG动画的制作模式,使得电影相较电视剧而言,达到了新的水平。

#3D昆虫世界

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写剧本,历时五年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昆虫总动员》经过完美配合的音效和场景,创造出了一个迷人的3D昆虫世界。

导演夫妇想做冒险型的、史诗性的电影,声音成为了电影中的重要因素。《昆虫总动员》中几乎每个环境都有声音的出现,每个人物也根据自己的主题拥有又不同的配乐,音乐成为另外一条叙事的线索。

在音效上,影片融合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声音,有飞机摩托车之类,也有动物的声音,这些声音混杂形成新的语言。导演夫妇也参与了其中,托马斯・占波为苍蝇配音,海伦・格瑞德为瓢虫配音,在采访现场,两人模仿得惟妙惟肖,笑称“你看,我们也得干活,是吧?”

为了找到纪录片的感觉,导演们让昆虫们闭嘴了――《昆虫总动员》中没有对话。导演解释“这部影片是由一集一集的系列片来的,而动物纪录片里,一般只有一个画外音在讲解;况且昆虫本来是不说话的。”

3D效果是影片的一个亮点,为了实现3D效果,导演们采用了多种技法,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拍摄了真实的风景的镜头,在摄影棚里拍摄制作出的模型,同时也采用了图片合成技术。在拍摄自然风景时,导演也是极为苛刻的,花大量的时间去捕捉高品质的镜头。

#主角的诞生

电视剧中出现了19种昆虫,但是在电影中为了保持适量的角色,有几种昆虫消失了身影。“我们没有办法,尽量让它们都上场,但是也得做一个选择”,导演将选择形象地称为海选,这一过程花了三年的时间,称“有50万蚂蚁都来参加选角了”。蚂蚁成了故事的主角之一,一方面是出于电视剧系列的原因,蚂蚁是电视剧系列中的主角,最具代表性;蚂蚁在全世界中辨识度很高,很多人能认出它们是电视剧系列中的一员;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剧情的需要,蚂蚁是会像军队一样进行战斗的昆虫,两支蚂蚁军队对垒,托马斯・占波笑称“如果用蜗牛就不能做昆虫的《指环王》了”。

影片中的主角都是昆虫,而导演也有意模仿纪录片,但是《昆虫总动员》并不以传递科学信息为主旨。影片是现实和想象力的结合,把现实的元素抽取出来,再根据拍摄者的视角来进行艺术创造。瓢虫在现实生活中会放臭液,在影片中就将其处理为放屁,有趣却不至于荒诞。通过采取儿童的视角,导演希望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愿意去观察身边的昆虫。“在法国听说有的小孩,尤其是看了电视一集以后就会说不害怕蜘蛛。”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达到的,为孩子了解自然界开启一道门。

与好莱坞的动画片相比,《昆虫总动员》的投资并不高,甚至可以被归类为低成本,但是导演夫妇对电影相当有信心,“我们是提供不一样的,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电影的世界”。

6月18日 百美汇影城

范立欣:我拍的不是脑残粉丝片 '

“虽然你们都会觉得这个事儿肯定搞不成,或者这个东西拍出来没有人看,不就是一个脑残的粉丝片吗,但我真的觉得它不是这样。”时间是下午两点半,《我就是我》的导演范立欣在大光明影城的嘉宾室,为这部新片接受采访。

而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前,因为《我就是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做点映活动,上海大光明影城门口早已人头攒动,大批举着偶像名字的粉丝包围了影院门口,南京西路的交通一度水泄不通。即使是这所能容纳一千人的影院也难以招架气势汹汹的粉丝,很快便沦陷。黄牛手中的电影票更是从60元炒到了2000元。

#电影院犹如演唱会现场

这是一部关于刚刚落下帷幕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的纪录片,也因此吸引来了大批的“快男”粉丝前来为偶像捧场。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记者再一次被前所未有的场面震撼了,电影院里,粉丝全程挥舞着印有偶像名字的荧光牌,互相讨论并伴随着不间断的兴奋的尖叫。黑暗的放映厅灯牌闪烁,现场气氛之热烈与其说是观影,不如说是一场演唱会更为准确。

不同于《爸爸去哪儿》这类被质疑为“捞快钱”的影片,《我就是我》这部准纪录电影还是十分诚恳并且有情怀的,它讲述了几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少年是如何在选秀之路上起起伏伏,在与娱乐工业流水线对抗中一步一步成长,不得不完成青春残酷蜕变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很有艺术追求的电影,它也极力地在争取粉丝以外的观众的肯定。但值得玩味的是,现场的粉丝似乎更注意自己偶像的出现,疯狂的尖叫和狂热的追捧行为让路过的观众避而远之,这似乎反倒给电影的推广起到了一个反作用,影片的主要受众群反而成为其推广的阻碍,耐人寻味(影片正式上映后在普通影院或许不会出现如此疯狂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放映结束后有一个“快男”主演的见面会,但因为粉丝们兴奋难耐,甚至想冲破保安的阻拦跑到台前接触偶像,见面会不得不多次中断最终草草结束。

#今天的90后什么样?

如果电影推广得当,吸引更多非粉丝群体进入影院,普通观众或许也能从这部电影获得美好的观影体验,因为它真实、鲜活、励志、青春洋溢。影片导演范立欣曾经凭借《沿江而上》、《归途列车》等纪录片多次拿下包括艾美奖在内的国际知名奖项,可能有的人对他并不熟知,但熟悉的人一定知道这个人的分量。他也是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一位导演。范立欣的作品一直以关注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著名,质量和口碑颇丰。这次的《我就是我》在不少人看来也是他的一次转型和突破。

谈起这次创作的初衷,范立欣表示:“勇敢一点,勇敢去尝试一些别人玩不起的事情,这可能也是年轻的一种吧,我就希望去做这样的尝试。我觉得它是关于今天的这群90后,他们在追逐梦想,这一群孩子的价值体系是什么,难道不应该看吗?它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电影,走入90后这群孩子的内心里面去,看他们的成长,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想想二十年后,中国会在世界上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而二十年后,真正能够影响中国和影响世界的人其实就是他们。”

显然,范立欣是站在更高的地方观察着,在热闹的选秀背后实际上是90后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他着力把人物光鲜背后的苦闷暴露出来,影片中有一幕是快男选手的家长们纷纷来探班,但单亲家庭的华晨宇的爸爸并没有来,探访结束后华晨宇也和其他选手一样向探班的父母招手。一个很长的特写镜头对准他的面部表情变化,闷闷地打在了人们心头。

这是范立欣第一次在商业机制中拍电影。当被问到如何处理艺术追求和商业限制时,范立欣显得很笃定:“是否能在商业电影中保持影片中的作者性,我觉得这个取决于作者够不够勇敢,面对你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谈起对影片和未来的期望,范立欣在最后表示:“我真的希望《我就是我》这部电影在中国市场有很好的作为,因为它是关于今天中国的我们自己真实的故事,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

第6篇

1、因为你正好知道它进展顺利,并且摄影机也像是要离开屋顶,你正好知道它将要结束。我讨厌那样。我会在片尾曲快要出现的时候离开……这样电影将会永远继续下去。——《黑暗中的舞者》

2、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同学耻笑。——《城南旧事》

3、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曾经》

4、接受轮椅,无异于接受我所失去的零碎自由。你想想看,你作者那里,距离三尺。三尺是多远 对任何人来说,都不算远。但对我而言,那三尺的距离,让我摸不着你,碰触不到你。我永远走不完,这只是假象,只是幻想。所以我才想死。——《深海长眠》

5、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6、我最近突然有一个感觉,有一个东西老是在跟我们作对,有时候我们很想追着它,希望得到它,好像得到它之后,我们就会拥有很多很多东西,有的时候我们又会突然被它追得喘不过气来,很希望它突然消失,最好永远都不要来找我们,它,就是时间。——《我可能不会爱你》

7、爱情可以使人重获新生,爱情可以使人病入膏肓,爱情可以使人迈入天堂,爱情可以使人坠入地狱,爱情可以使人幸福满满,爱情可以使人耿耿于怀。——《罗丹的情人》

8、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非常公寓》

9、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简o《美丽的茧》

10、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恋恋笔记本》

11、我们的路真的很难走,没有你我走不下去,你不看着我,我笑不出来,小东西没有看到他爸爸有多棒我不甘心,你不要以为你走了,我就没有了负担,没有你,我撑不下去。你记得吗 你答应过我,只要我一喊方镇东,你就会过来。——《不再让你孤单》

12、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确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情人》

13、“如果你能活到2050年,你就05岁了。”“是的,可那代表不了什么。谁活着的时候都好象自己不会死一样,可谁也没有把握自己明天就一定不会死。生命是这样的:一秒钟,然后是下一秒,再下一秒……”——《蝴蝶》

14、事业和金钱,一场金融风暴一场商战就可以前功尽弃化为乌有;而家,却是不论天塌地陷世迁,都总会有一扇门为你打开着,总会有一些人在里面等着你,还愿意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终止的地方。——《家的n次方》

15、所以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段感情里,原来我们势均力敌,结尾处统统惨败,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这个梦想;而他欠我的,是一个本来承诺好的世界。——《失恋33天》

16、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然后去爱。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冷山》

17、你觉得有人会帮你 这个嘛,这样取决于,他们心中的力量。他们要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但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人总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无一例外。这是注定好的,我选择死亡。他们为何如此震惊,好像这是传染病一样。——《深海长眠》

18、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在完全对对方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竟然会在一个清晨拥抱在一起,他们在渴求的是什么 他们不是在要对方,他们在要自己。我们在所有经过的爱情当中,都不是看到的对方只是看到了自己。——黄磊《似水年华》

19、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阿甘正传》

20、有些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有些事有些梦,还找不到谜底;有些话,越欲言又止就越是动听。让我们靠近,想悄悄告诉你,多爱你。很多事情永远都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一睁开眼,你就不是我的了。——《被偷走的那五年》

2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看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城南旧事》

22、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城南旧事》

23、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蓝莓之夜》

24、深海,深海,看那海的深处,那是实现梦想的地方,那是理想的家园。你的眼神,如此深邃,就像一滴飘渺无际的泪,让我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直到它渗入我的骨头,融入我的血液,而我将放弃我的肉体,把我的灵魂交给死神,这样我才能永存。——《深海长眠》

25、“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 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 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三个白痴》

26、你减肥、节俭、努力工作、待人有礼,这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这应该是一种自身向上的力量,说得大一些,这是一个人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不单纯是享受、纵容、索取、消耗。一段关系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关系,是因为在这段关系中的两个人是能对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27、我希望你没有说谎,我希望在你内心深处,真的对我没有一丁点儿感觉,你最好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你将会后悔你什么都没有对我说。——《这个杀手不太冷》。

28、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分手信》

29、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不管你拥有多么惊人的武器,不管你拥有多少可怜的机器人,只要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天空之城》

第7篇

关键词:《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 自然观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屠格涅夫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自然是他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在他的笔下,大自然不仅充分展示出美的一面,还带有灵性,他在作品中融入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在描写大自然中感悟人生,把自然与人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思考。《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成功了描写了俄国的大自然。屠格涅夫热爱和崇尚美丽的大自然,他对自然的描写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使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只要接触到《树林与草原》,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能与大文豪托尔斯泰相提并论。屠格涅夫醉心于对大自然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不经意间感染着读者,引导读者沉醉于生机盎然的风景画中不能自拔,从中感受到屠格涅夫对自然的热爱与眷恋。屠格涅夫十分敬仰自然,他终身致力于描绘自然,可以说,没有大自然,就没有屠格涅夫的创作。他在创作中深入细致的描摹自然,赋予自然以人性与神性,是充满灵性的生命的有机实体,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自然观。

一、 和谐:人与自然

屠格涅夫追逐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他对自然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复杂而细微的变化,重现大自然的卓越风姿,但他描写大自然并不仅仅停留在描绘上,而是把大自然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人物”来看待,不仅要参与小说事件,还会干预人的内心活动,甚至会决定人的命运。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态,使自然人格化,形成人化的自然。其实他是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在他的笔下,人有回归自然的渴望,我们只要翻开《猎人笔记》就能看到大自然的美:晚霞的红光、清爽的空气、绿宝石一样的嫩草、散发着温暖的湿气的树林、正午任性泛滥的河水、傍晚渐渐沉睡的大地,闪烁着星星的蓝色的夜天、牧马孩子天真的笑语等,在屠格涅夫的描绘中,你会发现云朵、小鸟、夜天、大地、晚霞等好像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屠格涅夫笔下的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主要体现在他乐意亲近自然,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屠格涅夫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这给了他接触、了解大自然的机会,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他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蔚蓝的天空有着天使般的“纯洁的微笑”(《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林中的细雨如同“淘气的”孩子,“狡狯的”撒下来,发出“潇潇”的声响(《幽会》);太阳就像刚路面的美少年“灿烂可爱”,色彩也变得脉脉含情,“带着动人的温柔感’”(《白净草原》);星星就像个未出阁的少女,有着“羞怯”的面容(《叶尔莫莱与磨坊主妇》);泉水有着“愉快的”、“滔滔不绝”潺潺声(《莓泉》);鹅和鸭子在秋天的河水中“逍遥自在”的嬉游(《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笔下的自然充满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他给万物注入了情感,给他们打上了自己生活、情感的烙印,使自然成为与人类社会共存,又受人类情感辐射的世界,使自然变得更为迷人、新奇,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屠格涅夫赞美大自然,其实是渴望回归自然;他欣赏自然,也是欣赏自己;他在自然中探索生命,思考人生价值。《猎人笔记》体现了屠格涅夫独特的世界观,这是作品成功的基础,也给评论家及读者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如福楼拜指出: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中饱含着思想。

二、 赞颂:自然到人

屠格涅夫热爱大自然,他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凡是与自然有关的事物他都由衷的热爱,他无比崇尚自然,在他看来,自然与人是密不可分的,人的一切思想、本领、感情等都需要借助自然,是在自然的力量中完成的。他在作品中忠于描写现实,把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融入到作品中,如白净草原上放牧的孩子天真无邪;深深的夜里,巴夫露霞在没有棍棒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独自驱赶狼。这些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热爱大自然、依赖大自然,自然又赋予他们智慧、力量。

屠格涅夫赞美自然,在他的笔下,自然是人的生活场所,人的行为会影响到自然,自然又会反过来支配人。《来自魅力的梅奇河畔的卡西央》中的卡西央,是个深受、身世低微的奴隶,说话声音低微,但他致力于追求真理,作家从他身上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渴了喝泉水,累了就倒地大睡,吃自然馈赠的野菜;模仿小鸟歌唱,用野草治病;他不愿坐马车而愿意赤足跟在车后;他热爱自然中的一切生物,认为一草一木都是圣洁的,容不得我们破坏、践踏;他生活孤独,却有一个和他酷似的私生女安奴西卡……。屠格涅夫刻画了卡西央这一形象,就是把社会生活与人融合到一起,在自然的模式下刻画人的所做所想,在这里人与花草虫鱼有着一样的地位。他笔下的卡西央会模仿小鸟叫声,百灵鸟在他头上拍着翅膀等,这些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卡西央热爱自然、富有情意,在自然中无拘无束,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出人的善良纯洁的一面。作家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赞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物。

三、 遵循:自然及人性

屠格涅夫认为,遵循自然能使人的本性得以澄清。我们可以从露克丽亚身上来看,露克丽亚是《活尸首》中的典型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屠格涅夫遵循自然能澄清人性的自然观。露克丽亚是一位苗条、丰满的少女,她聪明伶俐,擅长舞蹈,很多青年男性都追求她,把她视为心中的偶像。但不幸的是,一天夜间,她在聆听夜莺的歌唱时,情人华西利冷不丁的轻呼了一声,她被吓到了,从露台上掉下来导致残疾。她把这一切看成是“生前的罪过”,在蜂房里躺了七年,这七年她在默默地修行,渴了就喝水瓶里的泉水,倦了就闲听蜜蜂嗡嗡的响声,看母鸡带着小鸡啄食面包屑,看飞来的鸽子、麻雀。有一次遇到了跑来避难的野兔,她细细的观察,感受着这一切的美好。她是如此的执着于自然,她与自然和谐相处,乐意躺在这个很少有人来的地方为自己的罪过和父母的过失祷告,坚持念诵《圣母颂》等。屠格涅夫在露克丽亚身上体现了对自然的无条件的服从,能使人性得以澄清,使人返归自然。在故事的最后,作家安排露克丽亚在自己寓言的圣彼得节日死了,她升入了天国,这也是作家自然观的体现,即只有遵循自然才能返归自然。

四、 批判:自然与现实

屠格涅夫认为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他笔下的批判也是以自然为尺度的,从自然到人文,从纯粹的自然描摹到社会自然生活的描摹,从而反映出现实的苦味。屠格涅夫关注农奴制度,他从自然入手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奴面临的苦难,他们生活的环境有浑浊的潭水、贫瘠的原野、潮湿的房屋、枯灰的白桦树,在这样的条件下引领读者感受农奴的情绪与灵魂。他描写农奴主、地主的自私、冷酷、骄横,但也写医生与地主女儿间因为死亡带来的悲剧(《县城的医生》);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找不到出路又不愿与现实同流合污的落魄地主(《施格雷县的哈姆雷特》)。屠格涅夫在刻画这些人物时,并没有简单的将人物一分为二的丑化,而是用他细腻的心灵体会这些事件背后被理想与现实所折磨的心灵,这些人中有地主、农奴,即使是地主也会为生活所累,如切尔托普哈诺夫,他为人正直,为自己的身份骄傲自豪,他一次次拯救别人的生命,但经历了爱情落空、好友逝去、骏马被偷走的事件后,他失去了人生的信条,梦想一点点消失,充满了悲剧色彩。

屠格涅夫不分贵贱,对健康的生命的毁灭都会给予深切的痛惜,这种痛惜是对人的命运的同情,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屠格涅夫对自己厌恶的东西并不刻意丑化,他在对自然的刻画中,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揭示出俄国农奴制度不仅压抑自然,违反人的本性,还扭曲人的自然本性,使人性由善变恶。屠格涅夫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写出现实的苦味,从而达到对现实的批判,他对现实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然的标准上的,是以自然为依据的。有人指责屠格涅夫没有猛烈抨击现实的作品,那是一种误解,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相比,他对现实的批判显得更为隐忍,我们必须了解他的自然观才能深入理解作家的目的。

总之,屠格涅夫热爱和敬仰大自然,在他的眼里大自然神圣无比、至亲至爱,他爱的纯洁、忠诚,使得出现在他笔下的任何事物都被这种情感所笼罩。《猎人笔记》鲜明的体现了屠格涅夫的自然观,通过这篇小说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使小说蕴含着诗意的魅力,引领读者感受大自然的圣洁美好,并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参考文献:

[1] 吴嘉佑.屠格涅夫与自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5)

[2]韩飞虎.《猎人笔记》中自然书写的生态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

[3]李玉华.从《猎人笔记》看屠格涅夫的自然观[J].怀化学院学报,2009(1)

第8篇

宝哥降临:生命中的不可思议

还在和陈羽凡谈恋爱的时候,白百何就有一个很宝贝的铁盒子。她把第一次和陈羽凡看电影的票根、第一次作为工作人员参加羽泉唱片首发的工作证等等有纪念意义的小玩意儿都留存在盒子里。

陈羽凡常常笑话她:这些东西都留着,跟个小老太太似的。白百何俏皮地回敬:这都是咱家的历史!以后有了孩子,我会把这些东西一一给他看,告诉他爸妈是怎么相爱的……

儿子陈盛桐(小名宝哥)出现在白百何生命中之前,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成为一个母亲,在小元宝出现之后,她觉得当母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白百何说,孩子让她把一个本已熟悉的世界重新看了一遍,在这新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人生别样的美,与更多的可能。

2012年12月27日是白百何和陈羽泉结婚6周年纪念日。夫妻俩带着4岁的儿子度过了这充满纪念意义的幸福日子。那天,父子俩对白百何言听计从。每当她说:“老公你不打算陪我去哪哪了吗?”宝哥马上冲出来表态:“他不陪你,我陪你去!”把白百何感动得一惊一乍的。她得意地对陈羽凡说:“陈老师,以后我可不怕你不陪我了,我可是有小情人的人啦!”见到白百何开心,宝哥也跟着笑,小嘴跟抹了蜜一样地说:“只要老妈开心,我什么都愿意做!”

那一瞬间,白百何突然明确地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幸福―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束不可思议的光芒,带来温暖和希冀。她确定:宝哥,就是她生命中最温暖的不可思议。

智“斗”宝哥,hold住喜剧

在电影《私人订制》中,白百何本来是个正常的都市女孩,进入“造梦”公司之后开始了她的奇葩之旅,是个百变无厘头、喜欢见缝插针的半吊子,爆笑桥段很多。对于自己在片中的性格,白百何归纳为“简单粗暴嘎嘣脆,擅长插科打诨,说话精准,百步穿杨不正经”。能把这样一个无厘头的人物诠释好,白百何认为都是宝哥的功劳。

摩羯座的宝哥5岁了,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情商超群。曾几何时,这个只会哭闹的小家伙,已渐渐成为一个懂事的小男子汉,甚至比她这个大人还要懂事。偶尔冒出一两句成熟的话,让白百何也不得不防着儿子一把。

白百何一般情况下杜绝宝哥看她的电影。因为看完电影以后,宝哥总有好多问题让她招架不来。但是自己的电视剧没法阻止儿子看,因为家里人常常开着电视机看她的戏,电视机主宰权不在她手里。

有一次,宝哥看完她的戏,等她要出门时,站在门口拉着白百何的手说:“你要跟男朋友去约会了吗?”

“我都结婚了,哪来的男朋友啊?”

“那好吧,只是你要记得你有我爸爸就行了。”

面对儿子如此的语重心长,白百何哭笑不得。

有一次,白百何带着宝哥一起坐飞机。宝哥在飞机上戴着耳机,十分专注地看着动画片。白百何问:“(电视)里面说英文还是中文啊?”宝哥说:“当然是英文啊!”白百何诧异:“那你听得懂?”宝哥答道:“当然了!全世界每个地方的英文我都听得懂!”

有一次,宝哥在外面犯了错,回家后,白百何在心里酝酿着一场教训。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很严肃,她努力板着脸,憋出一副很严肃的表情,正要开口时,宝哥突然对她说:“妈,你别激动,冷静,冷静啊!”那副小大人的样子让白百何没忍住,“噗”地笑出声来,好不容易酝酿的“暴风雨”就这样失败了。

有一次,她为了督促宝哥复习刚学的英语单词,要宝哥把幼儿园老师教的英语教给她。“宝哥,西瓜怎么说?”“watermelon!”“苹果呢?”“apple!”“梨子?”“pear!”宝哥都对答如流,等白百何问到牛奶,宝哥翻着小白眼儿想了半天,说了句:“牛奶里头有蛋白质!”见儿子要转移话题,白百何才不上当,继续问:“牛奶用英语怎么说?”宝哥答道:“牛奶有营养呀!”真是让白百何哭笑不得。

一天,白百何教会了元宝削铅笔,顺道观摩了他辛苦练的字。宝哥很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妈妈:祝爸爸演唱会成功!白百何硬是没认出那几个字来,“哪个星球的字体?”她把它拍下来,发给陈羽凡。陈羽凡大笑:“留起来,没准儿是火星文呢。”

2012年6月22日晚上,白百何收工刚到家,就被宝哥拉到角落,他神秘兮兮地说:“妈妈,我有东西要送给你!”白百何又期待又奇怪,这孩子又在玩什么花样?只见儿子把一件有着花花绿绿涂鸦的内衣塞到自己手里,白百何惊奇地说:“儿子,你给我的是什么啊?”宝哥得意地说:“嘿嘿,这是我亲手用纸给你做的内衣哟!图案都是我亲手画的,算不算全球限量版呀?”看着儿子天真烂漫的小脸,白百何捧着“纸内衣”哭笑不得,说:“你老实交代,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爱下去,最珍贵的“私人订制”

某个冬夜,白百何照例给元宝讲完睡前故事,发现他今日和往常相比格外安静。一扭头,她对上元宝含情脉脉的眼神。元宝问白百何:“妈妈,我是住在你的肚子里,还是你心里呢?”

白百何想了想,答道:“这个问题很复杂。你曾经住在妈妈肚子里一年,妈妈保护着你。你出生后,虽然离开妈妈的肚子,但却住进了妈妈的心里,并且一直住在那里,妈妈会一直保护你。”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妈妈爱你。”

白百何和宝哥有个约定,一定要像上班族妈妈一样,每天在他睡觉前回来,给他讲故事哄他睡觉。有一次,为了赶回来亲宝哥的臭脚丫,白百何收了工连晚饭都没顾上吃,熬到晚上10点才吃上饭,她这才感到胃部打着圈儿的疼。

每次白百何要出门拍戏,最舍不得的就是宝哥。2011年11月底,即将启程去上海一个月的白百何,从月初就纠结怎么和宝哥开口。26日那天,她终于告诉儿子:妈妈会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在家哦!宝哥低头玩着铅笔,淡定地听完她的话,抬起头,说:“我知道啦,你有什么好伤心的啊,马上幼儿园放假了,我会去看你的!”

见儿子这么懂事,白百何放心地去收拾行李,站在原地的宝哥静静地看了她10分钟,走过来认真地问:“妈妈,你是要去哪里?”白百何说:“上海。”宝哥看着她的双眼,点了点头,说:“我记住了。”那一刻,白百何被儿子认真的样子打动了,好像母子间定下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盟约。

2012年3月的一个晚上,给宝哥念完睡前故事,白百何端详着儿子的睡颜,不禁想到,当初从自己肚子里跑出来的小不点,如今居然已经长成了有模有样的小帅哥,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神奇。

白百何没事儿就要逗宝哥:“大炮爸爸(胡海泉)和爸爸谁最帅?”“爸爸。”“谁唱歌好听?”“大炮爸爸哦。”“跟爸爸是什么关系?”“好兄弟。”白百何当场笑翻。

2012年8月的一个夏夜,白百何兴冲冲地去听林忆莲的演唱会。好不容易快要入场了,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被告知宝哥无缘无故突然发起烧来。“不过已经贴上退热贴了,应该没事儿。”挂了电话,白百何无论如何也没心情看演唱会了,虽然门票是好不容易找人求来的,她还是头也不回地往家赶去。回到家,看到宝哥精神状态还不错,心里总算是舒了口气。宝哥看到满头大汗的白百何,怪心疼的,他责怪姥姥:“你不应该告诉妈妈的,她赶回来肯定累坏了。”

说完,宝哥蹭到白百何怀里,抬起小脑袋说:“妈妈,你回来看到我贴着退热贴,会很心疼吧!”

白百何一把抱住儿子,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关于儿子的未来,老爸陈羽凡说,他只希望儿子顶天立地,不想子承父业,“像我这么忙,以后谁照顾我啊?”

老妈白百何则说,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千万不能去跳舞,“我从小就练舞,太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