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科技项目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市场上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简要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工程建筑领域,这也是项目管理软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往往被称为建筑行业的ERP,涉及到对项目本身如成本、资金、进度、合同变更、采购、销售、质量、沟通、风险等的管理,也涉及到项目管理相关人员、承包商、设计院、供应商及监理单位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且常常需要对多项目进行协同管理和资源调度。二是新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类产品)设计开发、软件开发领域,主要应用于制造、电信、金融、科研、IT等行业,涉及到对项目进度、成本、沟通、文档/图像/数据、风险等的管理,项目团队的协同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建筑行业是项目管理软件需求的主力行业,占有总体市场26.5%的比例;制造行业中新产品开发、订单制造等领域也对项目管理软件需求旺盛。建筑和制造行业占有近一半市场份额,其它行业需求比较分散。虽然项目管理软件都是为了实现项目对项目相关的人、财、物全面的动态的监控,但是不同的行业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功能和深度不同,因此要求软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项目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以及产品研发和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因此以大中型企业需求为主。在2005年中国项目管理软件市场垂直结构中,大中型企业采购规模占了总体市场86.8%。从区域来看,2005年,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共占据总体市场69.4%的比例,成为厂商关注的重点区域。主要因为这三大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集中,同时能源、重工企业较多,IT和通信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多聚集于此,使其对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比较大。
市场竞争状态
目前,中国的项目管理软件市场是一个远未成熟的市场,项目管理软件提供商比较分散,来自国外的如Primavera、Welcom等知名品牌多采用总的形式进入中国;本地除了如梦龙科技、易建科技、广联达、同望科技等已经建立起知名度的厂商,还有一些专注于某一区域、某一行业或项目管理软件某一细分功能环节的较小厂商,如专业做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的厂商,专业做建筑业计量软件的厂商等;还有综合性软件厂商如SAP、ORACLE等都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提供项目管理模块;另外,在一些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形成的新的软件也加入到竞争行列,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开发的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系统(TGPMS)已经开始在其它项目中拓展应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提供商多数规模较小,比较分散,因此市场竞争并没有其它软件如ERP软件市场激烈,多数厂商都在自己的领域形成自己的产品特点,面对细分市场提供服务。2005年,前10位厂商在项目管理软件市场中占有70.2%的份额,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厂商是主力厂商中的重要力量。未来,这一市场的融合度和集中度将迅速提高。
赛迪顾问在调研中发现,用户对于项目管理软件品牌的选择偏好非常分散,没有出现用户偏好集中的优势品牌。比较来看,Primavera、梦龙科技、微软、广联达等是用户选择倾向相对较高的几个品牌。说明在项目管理软件市场用户对各类品牌的差异认识不清,优势品牌的塑造还需要厂商付出更多努力。
应用特征
1、项目管理软件由建筑行业向其它行业加速拓展
项目管理软件在建筑领域应用较多,主要包括对物料、资金、进度的管理,目前由于市场上各行业用户对项目管理软件的认知度都在提升,各行业的大型或常规项目也需要通过软件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看到,电信、金融、制造、交通、能源、政府等各个行业对管理软件需求都迅速提高,使项目管理软件在各行业的应用加快了拓展速度,推动了中国项目管理软件市场规模的扩大。
2、用户注重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及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效应
目前,行业用户在选择项目管理软件产品时,产品的实用性成为用户考虑的首要因素,说明用户对于软件选择比较理性。因为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差别很大,对项目管理软件功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项目管理软件厂商只有开发出更具行业适应性的产品才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管理问题。
用户也认识到,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只是代替手工操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实现从战略高度对项目人、财、物和风险的实时监控,用户更看重软件对管理层决策的支撑作用。一般地,对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引入、质量管理、成本/收益分析等功能受到用户的普遍重视。优秀的项目管理软件必须时时关注用户需求,保持技术、功能和理念的先进性。
3、服务受到用户和厂商的普遍关注
“软件就是服务”的理念正在受到市场上用户的逐渐认可,项目管理软件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其所包涵的服务价值越来越重要。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水平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实施项目管理软件之时,往往需要厂商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化开发服务以及相关的员工培训等服务,目前服务的价值正在受到用户和厂商的重视,因此服务专业化水平高的厂商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目前,外资项目管理软件品牌的服务在项目中所占比例较高,国内软件品牌的服务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面对服务的接受度提高的趋势,国内厂商应重点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方向;现状;前景;体系
一、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何谓项目管理?就是明确工程项目目的与需求,客观的组织管理一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并快速高效的完成该项目。其中包括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两种,前者侧重的主要是工期、成本及质量等,而后者更注重提高满意度及相应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其潜能。除此之外,还要分解项目目标,该工作从确定工作范围开始,然后明确需求并进行最终资金预算。项目管理旨在突出特点,使工程计划更具逻辑性,更协调。多方面明确目标并及时管理,如进度、成本、质量和风险值等等,同时化复杂为简单,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如今,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在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社会的需求。INTERNET/INTRANET网将是各种管理模式创新的平台,以传统采购模式的采购管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属于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并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模式及采购模式将被改变。同时,ERP、JIT等管理模式及思想观念的出现,将带领着全社会逐步走向网络化、整合化、电子化、客户化、协作化的趋势。现在,在打破原有的单一局限的基础上的生产,则需要企业间联合设计、分布式的生产、然后统一组装。由此可见近年来上、下游供应商之间更看重的是彼此共同受益,从而达到双赢,既共同携手合作,又相互竞争。
二、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一)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项目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一些国外的研究人员在一些项目管理理论取得卓越成就之后仍坚持继续创新,继甘特图、网络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之后依然倾力打造全新的管理方法。
首先是对已有的先进技术中模板及算法的查缺补漏,它们都是由经典PCPSP而获得的。而经典的PCPSP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假设构建网络图,再通过假设将其改造成多种形式形成整数规模。同时针对此问题提出不同的解码方法。同时还包括Cho and Kim所给出的模拟退火算法。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为项目管理相关工作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样,早些时候在我国钱学森和华罗庚的带领下,我国开始对此更加重视并通过借鉴一些外来的理论方法逐步研究学习,并于1991年成功成立了该专业的跨部门组织――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China,简称PMRC)。随后,分别从经验方面、实证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等逐渐使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得以完善。
(二)发展方向。早在上世纪,项目管理已用作为实践学科直至1954年,随后CPM、PERT、GERT等技术大量涌现并应用迅速确立了该新学科。我国于1955年从钱学森、许国志手中得到了运筹学的“种子”,并在1964年被华罗庚推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引水隧洞中的首次应用,大大缩短了5个月的工期,与此同时还降低了40%的工程造价,可谓是迈出了卓越的一大步。随着该项目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使项目管理法制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并逐步推动其走向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以及多样化,同时体现了实施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也逐步逼近国际化、全球化,吸收许多优良先进的外来做法和经验,从而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得以完善,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并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项目的管理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项目管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理念。
三、项目管理方法及核心体系
(一)质量管理目标分解。质量是伴随一个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关键词,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而最终顺利竣工之后的施工验收和检验评定达到标准,并合法进行施工操作,技术完备,手续齐全即符合质量管理目标。为了确保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对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的严格控制,还要对项目的技术、原材料、施工全程、人员和资料等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同时,也可逐步递进分解为工序质量、单项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等等。从而抓住整个项目管理的灵魂。
(二)成本管理及预测。在一个项目中,最终是否能够达到质量目标的一个最根本决定因素就是成本,它将直接影响并制约工程进度。只有不断的完善成本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力求将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产生最高效益。同时还要严格控制人员及技术因素,对材料质量、设备、资金、气象地理、自然灾害及社会环境因素了如指掌,以确保施工进度和项目管理质量,做到宏观发展,利益最大化。
(三)项目管理的核心体系。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并完成,除了朝着目标发展之外,经验教训也是极其重要的。倘若我们必须面对财富流失的话,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最宝贵的经验教训。虽然,随着发展的进步,项目管理逐渐得以完善,但由于信息的匮乏,及经验的不足所致的重复性工作大大降低了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成本提高于无形之中。由此可见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项目的规模化,内容的复杂化,涉及面的多元化,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上了一个阶梯,发现其制约与关联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体。因此,就利用这种有机结合的方法使其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以及成本内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预期要求,占据有利的市场经济位置,使其随时处于可控状态,为其提供标准的向导,从而使能力得以提升,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其中,无论是思想模式,还是PM、BPR和ERP等集成化,都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必要选择和必经之路。
四、结语
由分析可发现:FAI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大,同时也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FAI的绝对额增长速度一直呈不断攀升状态,然而GDP/FAI的相对比值却呈下降趋势(当然在本文中还没有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鉴于这一点,首先,我国政府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需要把握投资的主要力度,加大对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基础性的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并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公共物品的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使其切实的发挥福利作用充分的发挥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强化投资前的论证、建设中监管、竣工后的运营,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对于地方政府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切实把握“经济必要,适度前瞻”的原则,杜绝“贪大求全,极度超前”的挖中央财政的思路,这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其次,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绿色GDP核算方法,转变对地方政府的考评体系和机制。最后,深化金融机构的改革,使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投资体制、融资体制更加多样全面化,使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化;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真正使资本市场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把资金引导并配置到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建文 单永体.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7月,第38卷(第20期):268页-275页.
[2]温诚.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年11月(第20期):87页.
关键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 课程体系 保障机制
一、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证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最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最后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证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提高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25-226.
[2]阎俊爱,荆树伟,闫绪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半结构化范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137-139.
[3]邱瑛,邹亮.旅游管理专业爸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72-75.
[4]白思俊.国内外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1):81-84.
[5]王兆,杨锐.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69.
[6]高素春,周晓菊.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05-107.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国有企业;项目管理;资本
一、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性项目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涉及到财务核算、资源配置、资产保全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化细化,以及资本性项目管理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在资本性项目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帐实不符向题。
账实不符主要是有帐无实、有实无帐和帐实不匹配。具体表现在:由于固定资产人帐价值未包括运输费、安装成本、扩建未追加投人等造成的人帐不完整现象;由于资本性占用发生损毁、隐瞒帐外资产等原因形成的“一物多卡”和“一卡多物”的现象;资产发生调拨帐务调整不及时、资产销物未销账卡、摊销费用期限与合同、受益期限不相匹配等也是造成帐实不符的原因。
2、虚增项目、调节利润问题。
国有企业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个别机构通过延长计提期限、扩大计提额度,擅自改变折旧计提方式等等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还通过占用购建指标虚列项目,缩短摊销期超额分配摊销额度增大当期成本,人为调减帐面利润。
3、 职责确认不清问题。
在资本性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多、环节多,违规现象出现时,不同程度的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基层机构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往往界定含糊;在一些工作节点,经办、复核、审批职能常常集中于一人,缺乏相互监督、约束;个别资产核算、管理职能过于集中于一个部门,资产的综合管理容易出现脱节。
4、 价值观念认同不一致问题。
在资本性项目管理中“总量控制、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正确传导,各级机构的价值观念认同不一致。表现在:资本性项目总量计划向下分配的过程中,经过层层削减,难以保证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支持;由于各行、各部门多从自身利益、短期效应出发,资本性项目项目盲目投入时有发生;此外,部分行在项目申报时急于立项夸大产出,误导决策,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预想的产出与回报往往难于实现,造成了有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改进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的建议
随着实施股份制改造步伐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性项目管理,只有不断健全、完善其手段、制度,才能确保其在规范会计核算、严防财务风险、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效益稳步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l、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加强资本性项目管理人员、部门的自我约束。
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办法多是对于核算、操作及管理流程方面的指导,对于各环节管理人员、部门的违规处罚涉及较少。建立资本性项目管理部门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进一步细化部门、经办人员在实物管理、会计核算及价值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管理真空、职责不清的现象。同时,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认定和处罚力度,并将其列入个人、部门工作业绩考核中,与绩效工资、职位晋级直接挂钩,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资本性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规范资本性项目的财务核算与管理。
2、建立重大事项报请制度,保障舟本性项目管理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观察财务违规案例,其中不乏是下级机构遇重大事项擅自做主、先斩后奏进行了财务违规处理。针对这一情况,建立重大事项报请制度,督促各环节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业务敏感,倍尽职守,遇重大事项向上报请,及时获得上级管理部门业务上的指导。对上级管理部门而言,能够借助这一途径,随时得到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信息,消除管理中的盲区。特别对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开发周期长的项目,虽然开发立项建立在充分预期、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出现技术环境、系统对接等的重大改变,要启动重大事项报请制度向上传递信息,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应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杜绝资源的无效耗费。
3、 采用重点科目监控,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目前国有企业通行一级分行对超授权资本性项目项目统一审批,为实施核算科目监督创造了条件。各级机构特别是一级分行结合审批项目的实际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选择若干资本性项目科目实施月度、季度监控,随时掌握项目人帐、执行进度、摊销、处置等情况,能够确保资本性项目的年度计划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组织实施,也能够在年度中间结合实际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更为重要的,通过重点科目监控,分析数据信息的变化进而判断其合理、真实性,能够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于违规、越权财务事项有所发现,能够在还未造成事实损失时发现问题,遏令改正,使防范风险关口前移,避免违规现象和财务损失的滋生。
三、结论
国有企业英通过实践的摸索,总结出资本性项目管理的一些先进手段。例如在成本降低方面,对固定资产购置、装修改造项目执行“集中采购制度”采用招、投标选择供应商;在资产保全、增值方面,对固定资产处置采用公开拍卖、竞价出售;在投资决策方面,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及后评估方式等等。这些手段的有效运用会在成本降低、增加盈利、合理配置资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基层机构对各类手段的运用缺乏重视以及资本性项目管理本身的复杂性,使这些先进手段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流子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上级机构要加大检查力度,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与运用,使资本性项目管理始终坚持规范核算、高效运作,使管理制度的约束能够始终成为各环节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晓平.经济资本管理:国有企业加快内部资本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J].青海金融.2005(12)
[2] 陈晓阳.企业资本管理现状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10(08)
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88年5月4日)
居住地:浙江
电 话:153*******(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9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计算机软件
职 位:软件需求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学 校:浙江科技学院
自我评价
有近x年金融IT软件行业销售售前经验,具备独立项目谈判和商务活动;熟悉售前业务流程,对金融业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顾问技能(运用SPIN理论);熟悉招投标项目流程;对企业级集成软件网络架构(C/S和B/S)和开发技术比较熟悉;产品方案制作能力强;具备市场业务分析能力,特别是金融IT行业;同时有X年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经验,熟悉新产品开发流程。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浙江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软件需求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3/9 – 2015/6:XX有限公司[1年9个月]
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研究部
软件需求工程师
1.跟据客户发部的招标文件,分析客户对于软件系统的功能要求,写出投标文件中除商务部分以外的的技术、系统功能、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部分.
2.对于投标成功的项目,通过交谈、会议、现场调研、文字分析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于将要开发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帮助并引导客户明确自己真正对于软件功能的诉求。
2011/7 – 2014/10:XX有限公司[3年3个月]
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研究部
软件需求工程师
1.根据客户确认的最终需求,制定《软件系统功能清单》并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2.根据系统功能清单,利用Axure或Justinmind开发系统原型。
3.具备独立项目谈判和商务活动;熟悉售前业务流程,对金融业务比较熟悉
教育经历
2007/8— 2011/6 浙江科技学院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本科
证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授权经营集团。如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
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近三年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警示,中国的风险资本才真正以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风险机构的团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决策及市场运作。因此,真正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总结。以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以丰富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以内部研讨的方式训练业务管理团队,迅速提升风险投资机构整体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关键字:”BOT项目管理模式”;公路工程建设;高速公路;优劣;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BOT项目管理模式的背景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俗话说的好:要致福,先修路。公路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展仍待提高,而当前匮乏的公路资源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再一次被提上工作议程。我们知道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工程量庞大,资金的投入十分巨大,所以公路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十分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柱。为了减轻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缓解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BOT项目管理模式是我们不二的选择。BOT项目管理模式的融资方式对于政府有效减轻资金压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中也已经逐渐采取了这一管理模式。
二、BOT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
BOT这个英文的单词实际上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也就是中文意思建设-营运-移交的缩写,这种新型的投资方式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政府部门为吸收私人的资本进行建设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是用来建设本国的基础设施。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BOT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被我国建筑行业所接受和采用,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进外商以及国内商界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上的资金投入,是我国继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以及外商独资之后的融资方式。BOT项目管理的运作是要经过政府特殊许可才能实行,而且还规定了特许的时间,在这个规定的法定期限之内,政府将基础设施的项目的特权授予想要接受工程的私人公司或者是企业,也就是特许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这个项目的所有融资以及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在规定的法定期限内,该公司享有该项目的所有经营权,当然其所有权在此期间也同样属于该公司;在该期限满之后,项目公司将要将特许项目的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这就是BOT项目管理模式,或者说融资模式的步骤,也是这个新兴的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BOT项目管理模式T的发展现状
BOT项目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交通建设之中,发展中国家也在这方面不断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渐接受并且采用了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知的国际著名的建筑有例如横贯英法的欧洲隧道,澳大利亚的悉尼港口隧道以及太平洋高速公路项目等等。在我国,最早的一个国际 BOT项目是1984年开始建设,1988年完成的深圳沙角 B 电厂项目,在当时虽然没有出现BOT项目管理的字眼,但是明确地说明了在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也可以采用这种管理模式。2007年9月开工建设的四川乐宜高速公路, 更为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管理模式开创了新的局面。随后,在我国广东、四川以及河南和上海等地,都陆续出现了一大批BOT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例如广深高速公路,上海的延安东路隧道复线等等。通过采用BOT项目管理模式,我们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解决了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的问题,加快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总之,BOT建设模式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应用,是目前世界融资的一个新的方式。
四、BOT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
我们采用BOT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的融通问题,BOT项目管理的主导思想是将项目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BOT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当复杂,但是在进行后续的运营管理时相对较简单。
利用BOT投资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1)我国目前虽然是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时期,但是各个地区的贫富差距决定了每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差别,而且国家财政应用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投入,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未免不足,BOT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十分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局面,同时BOT项目管理模式还能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巨大的资金投入问题。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而言,更加需要强大的财力资金的支持,所以这一点也是BOT项目管理的主要优势所在。
(2)BOT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国高速公路是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BOT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引导外资更加偏向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并且逐渐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应。
(3)BOT项目管理模式是政府赋予投资公司企业工程项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的期限内,工程项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是由企业掌控,但是最终的所有权还是属于政府,这不影响政府的所有权。另外,暂时将这些权益分配给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性和投资风险最小化。
(4)BOT项目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上继传统的国内、国外融资以及国外独资方式之后的最新的资金融通模式,它结合了当前世界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同时还具有不断引进新的工程实施的技术手段,在管理模式上还会随着工程的不断向前推进而不断更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如果投资公司企业不采取先进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就难以确保在今后的营运期间正常通车运营,并有可能付出巨大的维修费用。
(5)BOT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我国传统的融资模式,也有利于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
五、BOT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问题
(1)在选择投资人的方式上缺乏规范性思考
首先,我国目前选择投资人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招商洽谈为主,这就极大限制了投资商的参与渠道,而且单方面的商谈头透明度不高,这种方面都反映出来我国融资的一个不好的问题融资渠道狭窄,而且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得在进行BOT项目的招商引资过程中,难以招到资金雄厚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投资商。在工程的实施时,往往由于技术管理或者资金投入问题,导致工程进度缓慢,不能按期完成,这样的后果不仅是经济效益的亏损,更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地不便。
其次,BOT项目管理的前期市场工作流于形式主义。BOT的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前期的复杂准备工作,在进行市场可行性研究时,普遍的编制不足造成研究工作流于表象,起不到它应该起的作用。企业和政府在BOT的早期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就很容易达成共识,造成了对研究工作的忽视。如成都至广州高速公路广西某路段的建设,本于2010年底开工,但是到2011年底由于投资商资金短缺或者不能及时到位,已经停工施工8个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2)BOT模式具有很大的操作风险
首先,信用风险。BOT项目的融资方式是建立在可靠的信用保证结构之上的,所以作为BOT项目的负责人,他行使企业义务和责任的意愿以及项目企业的能力、信用度都给整个融资造成了一定的信用风险。一旦任何当事人缺乏信用,就会造成企业义务的中断,影响工程的进度,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完工风险。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工程的任务量导致工程的完工期限也是相当长,而完工期限过长,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各种影响,因此,工程如期完成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而完工风险也是BOT融资的主要风险之一。
第三,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指的是工程建成(这里指的是高速公路)运营后,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的各种因素会给公路的运营和维护带来风险,主要是运营环境、收费的期限方面的风险,这也是项目收益的巨大风险。
第四,金融风险。BOT融资方式如果是利用外资的,将可能会受到来自外汇的风险、利率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些金融风险会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渝玲,张凌.浅谈高速公路的BOT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1(14).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既要看到党的十所确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更要关注经济新常态环境对建筑业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未来发展走势的挑战。
1.1增速下行的压力加大
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状况密切相关。当GDP从过去持续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回落为7%~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也必然会随之下行。这一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在“十二五”前4年的增幅变动曲线上,2011年建筑业的增长率为22.6%,2012年为17.8%,2013年为16.1%,2014年为10.2%。增速下行趋势迫使建筑业企业改变片面追求高增长的规模扩张思路,转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集约发展方式。
1.2结构面临强制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和支柱产业;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的主导力量;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投资结构的变动为基本导向,投资结构的变动方向必然会反映出对建筑业结构的强制性调整。
1.3创新驱动能力较弱
在较长时间内,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依赖于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这就意味着建筑业规模增长的原有主要推动力将会逐步减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建筑业而言,本身所具有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较弱,在短期内培育出创新能力并以此驱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1.4多重风险更加显性化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与建筑业关联度较大的多重潜在风险可能会渐渐浮出水面,一旦这些风险因素演变成为实际的危机事实,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链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现代项目管理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普及。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大变革时代,项目遍布每一个领域,项目管理正在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中国特色项目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的“三化融合”所迸发出的智慧和能量。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三化融合”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国际化方向
以PMI、IPMA、ISO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先后了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项目管理指南等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是建立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代表着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只有坚持国际化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顺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潮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2基于本土化国情
现代项目管理的体系构架来自于大量项目实践的理论提炼,具有基本原理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面向国际化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时,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文化、思维模式、行为惯性等本土化的适应问题,紧密结合本国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多年来国内项目管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只有将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与本土化国情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能产生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2.3反映专业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从各种不同专业的角度,项目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且项目的范围、经历的时间、难易程度、涉及的资源要素等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由于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同,也使得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能够反映出专业化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具有现实的竞争力。
3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思路
工程项目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一次性;二是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从基本概念上界定了项目管理区别于长期性组织的运营管理;项目独特性特征则表明,人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工程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都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最佳的、不同于以往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目标。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创新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必然是创新活动的管理过程。基于经济新常态对工程建设领域挑战的思考,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3.1以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指导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本身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更需要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基石作用。近年来广大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经验,为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因此,要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系统研究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内涵,深入探讨项目生产力理论对实现绿色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管理的指导作用,着力探索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工程项目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范围、目标和路径。
3.2以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要高度重视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在EPC、PMC、BOT三大系列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动态和工程建设规律的表明,业主方更加青睐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服务内容的工程承包商。因此,工程承包商必须适应建筑业与金融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趋势,建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的一体化集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面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综合创新能力,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3.3以项目资源组合方式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筑产品的形成需要经过概念、规划、实施、结束等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对应的市场主体,每一阶段都需要对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中,资源的取得途径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会创造不同的效率和价值。因此,要从提高建筑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新组合方式、最佳配置方式,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方式和过程控制的精益化。在建筑产品全产业链上进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以新型产业链形态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常态的挑战。
3.4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强有力的助推器。近年来,以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影响程度日益加剧,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可施工性、安全性、专业协同性、目标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程度。因此,要加大项目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力度,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推进传统建筑业走向现代建筑业的步伐。
3.5以利益形成机制创新构建合作共赢新范式
评价现代项目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特别是日益涌现的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群,项目全寿命期内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和内耗,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效率和绩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因此,要创造性地应用制度经济学、现代组织理论、合作竞争理论的原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新机制的形成,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分配公平的实现方式。
3.6以项目人才管理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善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智力结构,努力推动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要结合建筑业工人队伍的实际情况,改进多元化的劳务用工方式,加强劳务分包作业层管理,创新劳务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提高操作工人技能,打造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7以文化建设创新支撑项目管理软实力
项目文化是除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之外重要的项目管理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应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创新,使项目文化成为新常态下驱动工程项目管理引领时展潮流的软实力。首先,要注重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愿景和行为准则凝聚员工的心智;其次,要注重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融入项目团队建设之中;再次,要凸显劳动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的特质,使之融入项目的日常管理;最后,要把文化基因融入项目制度建设,强化项目部管理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以项目文化为纽带的一体化管理。
4结语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问题;建议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实施“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带动了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得到的发展,也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的建筑公司迎来了更多的国际工程项目,虽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然而在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继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许多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专业执照、资格注册等制度,而我国国内的设计、设备、施工标准自成一体,尚未与国际接轨,这就导致了许多国家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我国企业进入市场形成了制约。其次在企业业务发展水平方面,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主要依靠项目数量来增加营业额,业务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盈利较差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项目数量的提高,从而忽视了项目效益。最后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由于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企业在境外融资比较困难,再加上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2)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受到国内一些习惯做法的影响,我国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凭借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进行合同管理工作,就会使自己对合同的认识不够深刻,对遵守合同缺乏强烈的重视意识,不会遵照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力,从而带来损失。其次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人才,国际工程承包是一个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复杂过程,对合同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但是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再加上语言能力、法律合同知识的不足,都是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我国缺乏一个健全的合同管理体系,由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一个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导致承包企业不能对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控。
三、建议
(1)企业自身管理方面。首先需要提高中国总承包企业的承包档次,我国的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有计划、有目标的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对咨询设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国际动态,推动企业不断向高端市场和高端业务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承包档次。其次要充分利用我国WTO成员的权力,消除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设置的不合理壁垒,并善于把握国际承包市场的发展趋势,熟悉市场规则和运行模式,利用各种技巧彻底打破市场准入壁垒。最后积极建立有利于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在金融服务方面,需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2)合同管理方面。首先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意识到合同管理在国际工程总承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从而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其次要加强对专门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外聘一些语言、法律和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到企业任职,为合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鼓励合同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与实际密切联系,不断积累合同管理的经验,最终成为对工程、法律、语言比较精通的合格的合同管理人才。最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从而规范协调各方的工作,使合同管理的各方能够各执其职、相互配合的完成合同管理的工作。
总之,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技术要求,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要在发展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我国建筑企业想要在国际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 考 文 献
[1]庾莉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
早在上世纪,项目管理已用作为实践学科直至1954年,随后CPM、PERT、GERT等技术大量涌现并应用迅速确立了该新学科。我国于1955年从钱学森、许国志手中得到了运筹学的“种子”,并在1964年被华罗庚推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引水隧洞中的首次应用,大大缩短了5个月的工期,与此同时还降低了40%的工程造价,可谓是迈出了卓越的一大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可定义为:“项目为一个具有规定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任务,它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资源,具有多个为完成该任务所必须完成的互相独立、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活动。”在施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项目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项目管理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二、目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我国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而管理理念的落后,也不利于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无法有效完成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关键环节,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具有制约作用。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此认识不深,观念滞后,习惯于按已经熟悉的路子走下去。使得规范项目管理只是挂在口头上,浮在表面上,很少在深层次的改革上下工夫。导致长期以来,项目管理无序。项目经理部各自为政,项目经理只管产值,不管成本,短期行为十分严重。企业经营者则重生产,轻管理,担心项目管的太严会影响产值的完成,结果项目管理只打雷不下雨。项目依然是富了和尚穷了庙,项目管理问题越来越多。
(二)运营体系不完善。现在目前阶段的项目运营体系还待完善,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习惯于采用项目承包制的办法,但是由于总承包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对项目管理仍难以控制。虽然项目管理的前期策划工作较为规范,但由于缺乏全盘性的统筹和客观性的预测,企业集团对项目的最终运行结果心中无数。例如对工程的质量、项目的成本等,都只能是事后认账。
(三)项目定位错乱。各个企业应当是把如何提高利润为重点,项目则应以降低成本为重点。但是,目前很多项目以各部门利益为中心,当项目和企业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项目部总会多给自己一些利润,想方设法变成微型企业,因而,成了企业中的“企业”。项目部借用成本转移企业利润,本应自负盈亏,实际上成了保赚不保亏。而项目定位错乱的问题成因在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的管理职责、人员调配和权限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项目管理体系呈现零散化趋势,无法将安全生产原则充分贯彻落实。
(四)成本核算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企业的核心基础,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要求也体现出了建筑企业形象。而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加强成本控制,但是由于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并且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之中,使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重心,项目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影响着建筑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优势,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长期良性循环。
但是目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并没能紧紧围绕着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而管理工作的缺失也使得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对于施工方案成本、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的控制力度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无法延伸到项目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没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
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其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业主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问题、监理单位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施工总承包单位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施工分包单位存在的误区和问题、设计单位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下面举几个施工分包单位存在的误区和问题的例子
1、分包商材料质量方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无法对分包商充分进行了解,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也项目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认识到分包商的信誉问题,分包商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能够通过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投标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因此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分包商也会对材料质量进行以次充好,采用材料性接近但品质价格较低的材料,这也导致总包方虽然付出了较高成本,但却在施工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承担着不必要的质量风险,并且无法有效保障材料质量问题,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部分分包商认为承包方才是施工的主责方,管理松懈,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工程质量或进度。
3、分包商工期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拖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总包方和承包方的协调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分包商也会由于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人员和机械不能及时运转,无法有效保障工期。
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报价策略。每个项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报价,要提前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考核成本,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费用成本分析活动是费用成本控制的关键。费用成本考核,我们从最基础开始,考核工、料、机和其他现场管理费、考核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认真进行工程进度、产值、库存、资金等盘点工作。要详细的了解各项内容以后做出一个合适的报价。
(二)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够将组织和个人利益充分结合,将个人作为中心,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在每个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下,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障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虽然具有着种类众多的形式,但却基本内容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可以充分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自下而上的实现组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强化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效率,并在组织目标确定后对上下级的责任和目标进行分工,并将个人贡献排出标准,完善制度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通过详细的考勤制度,提升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项目;知识管理;问题
1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项目管理即对项目的管理,它具体包括一项工程、服务或者任何需要系统组织和管理的系统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分配,运用各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功用,实现超越预想的项目效果。知识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既包括对有形的知识如纸质材料、数据库等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无形的知识如人的头脑、智慧和想法等。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项目工程的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资源类型和所遭遇的管理困境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就迫使项目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重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层面,并将每个层面都进行优化。未来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项目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项目內,个人与项目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项目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明确知识的不同类型,才能再次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言传性知识
顾名思义,言传性知识也即可以用语言交换和传播,可以看到和互动的知识,它一般是依托于一定的文字或者语言载体实现的,比如知识文库、知识水平等等。言传性知识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知识材料。因为它有形地参与了项目管理,通过显性的知识外表对项目管理发生着相应的作用。比如组织一项活动,言传性的知识包括各种类似活动的举办特点,部门成员提交的项目策划,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设计等等内容。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财务系统,属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我们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2.2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和报告等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以知识为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大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特质,应该把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点。隐性知识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但其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3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呢?这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方方面面,试举一下例子简要说明。
3.1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成立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相应的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比如网络在线管理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等等。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是贯彻项目始终的一个基本平台,只有在这一平台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项目管理才能通过其中的知识管理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平台一般平台内嵌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工作流、智能表单等多个成熟模块,支持不同网站站点集群管理、信息公开、多媒体资源等集约化管理,矩阵式权限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多维度管理,提供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完善的服务。
3.2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
项目的成立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在管理途中根据用户需要临时成立的项目组织,因此每个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是集中众智的有效方式,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一个项目需要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高效发挥团队精神,更需要项目内部成员实现有效的沟通。项目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由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会遇到一些磨擦、矛盾、冲突和误解,这将影响到项目运转,甚至导致项目“死亡”。因此,加强项目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发挥团队和管理的最佳效能,才是企业未来更好的争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
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各种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融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流通呢?众所周知,现在的项目运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而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繁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将会导致知识的不同层次之间流通十分困难。因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使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益。知识管理包括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在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等等。
作者:陈丹丹 单位: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政策;信贷政策;房产税;业态定位;发展机会;项目融资;精细化管理;创新
一、土地政策、房地产信贷政策与现代化管理方法
目前,房地产开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房产开发企业提出了新挑战,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则就是优胜劣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优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土地价格正在以超越房价的速度急剧增长,而与此同时,土地政策对企业资质、企业资金、企业资格审查要求越来越严格,土地政策对企业拿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信贷政策方面,要企业要严格执行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这些新变化对房地产市场会有很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应调整战略以及时跟进来应对这一结构性调控。要想在国有土地出让项目招标中获胜,除必须是具备企业资质和整体实力外,还须要在建筑施工的技术、质量、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使企业达到生产诸要素最合理的科学的配置,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挖掘内部潜力,依靠科技进步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房产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预测与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所需的最低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等,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了项目体现现代管理的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在建设企业置于市场经济之中,经济运行规律将无情地检验企业对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很大的成败因素,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成为项目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项目管理与基础管理
由于房地产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即项目管理既要适合于企业所具备的经营管理水平特点,又要具备项目所处的时间、环境等条件的特点。在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上,任何照搬照抄是不可能收到切实的效果的。找准项目管理中自身的特点,抓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正确选择一种或多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根据企业生产管理需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通过目标分解,各子系统健全跟踪制信息反馈总结考核的全过程,不断推进成本管理,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
只有认真抓动态过程的管理,反复运用,才能使科学管理方法成为项目上的现实存在。由于计划执行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又受到各种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在实施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基础管理,如计量管理,监测手段、编制和执行各类定额、统计报表、信息管理等。无论运用何种现代化管理方法,都离不开这些基础工作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因此,必须抓好各部门的基础管理,积累、更全面的基础资料,为更好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供可靠全面的数据。
三、项目管理应回避的风险
加强开发项目的经营管理,保证项目目的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过程要注意回避以下风险。
1 项目的定位风险和投资支持能力风险。
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产品定位、建筑产品的质量定位、建设环境的品质定位,都是根据市场调查、项目的经济技术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的指导项目决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前后,由于对市场定位的认识模糊或者自相矛盾是对企业资金筹措和融资能力过高地估计,没有吃透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业政策,对大的经济环境把握的不准,成本过程控制严重失控等突发性事件的原因,导致的项目资金支付能力达不到计划要求,给项目建设造成的风险。
2项目建设的创新和风险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项目的严控大环境的来临,使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条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使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追求计划利润,获得既定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情形下,为了服务目的追求项目与周边项目的差异性,选择自己企业不熟悉或者认识尚不足以完成追求的创新也是极具风险的更何况正常地创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政策风险多发生在政策的不连续性、突变性和漏洞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发生在违规操作的投机性过程、对政策不理解的盲目性过程失误。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掌握相关地法律和法规,掌握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操作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强制性标准。
四、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科学实施项目管理
要使项目管理现代化,其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一定要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观念和懂得领导艺术和管理艺术,要深知在项目管理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项目经理必须要掌握和善于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网络管理。同时,要求项目体每一位管理人员,不断对自身充电,接受上岗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可以说,项目经理的素质,决定了能否带出一支合格的项目管理队伍。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队伍,才能使项目体的各项工作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开展。
五、项目融资与产品定位
房地产企业应根据市场的环境要素、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市场规则拟定符合企业和开发项目发展战略的融资事务安排。融资方式很多,对于项目性非金融机构贷款,可以采用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是指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却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因此,这个领域就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大有作为的领域。而房地产信托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可以上市流通。
如何有效避免区域市场产品雷同,寻求差异化的产品供应策略并满足目标市场需求,是现阶段房地产开发商实施开发行为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住宅需求的变化,充分而细致地划分市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住宅的不动产属性,决定了产品供应在规划时就必须符合区域人文及历史条件、充分考虑周边现存物业形态、迎合区域消费习惯。
六、对房产税政策解读和对二、三线城市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