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校园

时间:2023-05-30 10:29:11

节约型校园

第1篇

    [关键词] 建设; 节约型校园; 制约因素;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不健康的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生活中,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等不健康的、甚至奢糜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阻碍。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让节约成为每一名公民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志洲认为,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如由于缺乏成本核算制度,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造成水、电、设备使用、耗材等教学资源惊人的浪费,再如毕业论文和纸质公文的打印、办公用品和各系学生活动用品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率使用等浪费都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

    (三)不充分的激励机制。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于是出现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励机制造成的。高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师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四)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

    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以及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科学理财观,提高节约意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

    节约型校园是不会自然实现的,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全面、安全、协调型的理财观,树立科学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

    第一,加强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不合理的消费观念,高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把节约型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让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自觉地贯穿到与人的生活有关的衣、食、用、住、行等各种消费行为中去,使各种消费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服务,形成科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第二,树立“经营”的理念及成本与效率意识。目前,高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我们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亟待解决而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高校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学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如何将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绝不仅仅靠拍拍脑袋就可以决策的,资源配置的决策首先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

    第三,开源节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并应用校内师生资源,努力开源节流。

    (二)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节约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制度来约束,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当务之急。高校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第2篇

校园绿地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绿地建设,把绿地建设作为学校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一个亮点和看点,尤其是一些新建学校或校区,绿地建设投资规模较大。诚然,校园绿地环境是师生休憩、娱乐、学习的重要场所,能陶冶师生情操,在环境育人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校园园林绿地建设和其它公共绿地建设一样,也要遵循节约型原则,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和景观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型校园绿地建设是校园绿化、景观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是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这里所指的”节约“,包括深刻而广泛的含义,不仅指人力和资金的节约;还包括各种资源的节约使用,如土地、水资源、能源的节约等,以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替能力的园林,都不能成为节约型园林,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型园林即为生态园林,节约型校园绿地即为生态和谐式校园绿地。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对生态的干扰,换取最大的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即为校园绿地建设的宗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校园绿地

根据原有地形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不仅可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也符合“师法自然”的原则。将校园绿地按功能进行合理分区,行政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休闲区等要各具特色。设计上要注意首先满足功能要求,以绿化为主,辅以适当铺装场地满足学生活动要求。行政办公区和教学区一般布局成规则式,以开朗、大空间为主,视线要通透,植物要整型修剪,但也不必太庄严肃穆;运动区和休闲区绿地一般自然式布局,可以适当建设一些园林建筑小品、假山石景、花坛、游步道等。但无论怎样的功能绿地,都应避免建设大型广场、大型园林建筑和所谓“标志性”景观建筑、喷泉水池等。节约型校园绿地,就应大力提倡“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走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道路,摒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节地和节土型园林绿化

些学校土地资源紧缺,园林绿化规划往往是建筑规划和学生活动场地规划的附属,因此节地型园林绿化必将成为校园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为此,可以在校园里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所谓节土型园林绿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不搞大型的堆土叠山工程,施工过程中缩短土方调配运距,土方最好就地平衡:二是园林土建施工过程中应保护表土层和种植土。园林绿化所需要的回填土、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绿地和林地的表土层一般是很肥沃的,土建施工中可以先把表土层集中堆放在指定区域,待土建施工完毕后,再把这些土壤运用到绿化工程中。

三、节能和节水型园林设计

我国大部分学校教育经费紧张,不可能有很多富余资金用于园林景观建设,因此,在有限的园林景观建设资金的使用中,就更加应该注意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如大型喷泉,不仅会消耗一定的水资源(虽是循环供水,但也会消耗一部分水),还会消费大量的电能,包括学校在内的很多单位和公共绿地中,喷泉的开放只限于节假日,平时则难得看到其变换的水姿:再如夜景照明,花哨的设计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这不仅会造成经济和能源的浪费,而且也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又如一些学校建植大面积的草坪,确实是师生休憩的良好场所,但为了达到“芳草萋萋”的景观效果,必然要消耗一定的水资源。因此,建设节能型校园绿地,就应提倡并鼓励利用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使用这些清洁能源。节水型园林绿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推广采用地面透水透气性铺装,注意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设施,在植物的选择上多使用一些耐旱植物等。

四、节力型校园绿地设计

所谓节力型绿地,是以便于后期养护管理作为衡量标准的,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大多数学校投入绿化的资金本来就有限,在绿地建成后,要求他们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就更不现实,而且一些养护管理措施非专业人员不能为,就难住了很多学校。因此,学校在园林绿化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选择一些后期养护管理简单的树种和花草,如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的乡土树种,耐践踏、匍匐性强、杂草较少的草坪草等。另外,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甚至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趣味性强的园林景观。

第3篇

关键词:节约型 原则 对策

节约型校园建设就是将节约资源与科学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作为高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创建节约型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高校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和效率,让高校师生共同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1]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原则

1.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美德,同时紧抓当前社会的“三大理念”(和谐稳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将资源节约与校园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完美衔接起来,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继承-创新。节约型校园建设不能一味否定过去,要继承过去的优势和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进一步创新,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源拓展新的途径,既不失高校原有的风采,又能彰显出时代特征。[2]

3.稳定-前瞻。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要确保稳定性与前瞻性两者并重,就拿校园的规划来说,所有建筑及附属设施都应依照规划实施,科学论证,切忌盲目或是重复建设,也就是说建设的规划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满足学校当下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需求。

二、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有效对策

1.落实学校制度建设

1.1结合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制订并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高校要弄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出贴合实际的建设目标,然后再结合建设目标制订并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制定《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意见》、《高校各项经费及其预算执行管理办法》、《高校教学与科研有关规章制度》、《高校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等条例。[3]

1.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校级领导以及各个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形成全面规划、统一指挥、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4]

2.深化内部管理体制

2.1制定项目指南与管理方式。制定一套贴合学校实际情况且满足建设需求的节约型校园项目指南与管理方式。事实上,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以“管理”促进“节约”是很重要且主要的手段,适用面很广,如学校预算管理、水电气资源使用与回收管理、资源配置、办公与教学成本核算等。为此,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及时制定统一合理的节约型校园项目指导与管理方式。[5]

2.2任务分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如学校二级单位行政系统的职责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责任人,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都有人在抓落实.

2.3强化考核。结合任务分解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情况与工作人员、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各类考核评聘、薪水福利、奖惩制度等结合起来,建立外部制度支撑,以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顺利高效开展。[6]

3.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3.1创建节约型价值观。既然是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就应该注重创建形成系统的节约型价值观,高校是育人基地和社会良好风尚的发起者,为此应该构建“以勤俭强化修养、以节约促进发展”的节约型价值观。

3.2注重舆论宣传,营造节约型校园建设氛围。一是积极主动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借助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橱窗、校园网页、校园网络论坛、校园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教室、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宣传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性、重要意义及紧迫性,同时普及节约小常识,宣传报道各类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曝光、批评各种铺张浪费行为。二是开展有成效且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教育互动要普及到学校各个机关处室、各个院(系)、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通过举办演讲、组织签名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开展专家讲座、组织党团活动、班会大讨论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员工都清晰认识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都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3.3强化对学生的节约教育。一是落实国情教育,强化学生节约意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缺乏,资源的总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占有量却排名50位之后,相较于世界人均占有量而言仅仅只有1/2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土地、石油等能源短缺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了,为此必须向学生宣传教育这些知识,让学生知晓节约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而自觉树立节约意识,落实节约行为。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继承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做法,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考虑学校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切忌目光短浅。

三、结语

在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类资源短缺已经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各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过程的监管和控制,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才能使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有保障、有持续,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此外,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给每位学生灌输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想,让他们自觉树立较强的勤俭节约意识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步入社会后就能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风尚延伸到社会中、体现在工作中,从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关注、投身节约型社会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注入可持续的群体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守星,黄莺.新形势下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6-18

[2]吴芳.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之我见[J].湖南学院学报,2011(04):36-38

[3]张建堂.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韩露.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

第4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制约因素 对策

一、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一)构建节约型校园是社会发展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它必将带来我国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及社会行为方式的伟大变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保护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它对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指南。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更是高校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高校具有人员众多,知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高校聚集的是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崇尚节俭的文明行为接受最快,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影响最大,高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长远的支持。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可以直接节约教育资源,还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生产环节的资源节约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新技术和高水平社会服务。建设节约型校园还可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协调的发展。

(二)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学院发展要求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随之增多,水、电、原材料等相关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地震后,学校各项支出大幅增加。在校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师生的节约意识还非常欠缺,水、电、粮食、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低效率使用,学生中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损坏公物和校园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食堂每餐都大量的剩菜剩饭,教室和办公室大都白天开着灯,厕所水龙头经常没人关,公共设施被人为破坏,等等。通过创建节约型校园,既有利于提升师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提高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崇尚节俭,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能够节约学院不必要的建设资金和投入,减少学院各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物尽其用,激发学院内部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学院所面临的资金、资源短缺问题,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消费观念不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学校待遇的改善,师生的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部分师生仍然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许多学生不能“量入为出”,缺乏消费的合理规划,把消费仅仅视为个人事情,缺乏消费理性,过度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潮消费形式非常普遍。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斗富摆阔、追时髦、赛奢侈等不健康的、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阻碍。

(二)成本核算不到位

高校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核算的缺失有关,因成本核算不到位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不少高校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与学生的培养成本挂钩,一些高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没有与各部门的职能挂钩,造成水、电、设备、耗材等教学资源和粮食惊人的浪费,如纸质公文和教学资料的打印、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的使用没有与各部门管理成本和目标考核挂钩,致使大家大手大脚、随意使用和浪费。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对高校急功近利的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各高校虽然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是落实、考评和奖惩机制尚未良好运行。不少高校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干部决策重复、管理松散、工作马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建设节约型校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政策经费不到位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国家政策和经费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在政策层面,国家要为高校办学提供政策支持,如在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中如何真正建立起激励、竞争、淘汰机制,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条件。又如,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政策的建立等,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经费层面,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比较困难,要在节能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难度很大。

三、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前提

1.加强宣传,营造节约型校园环境。要在校园内唱响“节约是时尚,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境界”的节约主旋律,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橱窗、板报、节约手册等手段,宣传先进事迹和工作进展,及时监督浪费现象和管理漏洞。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倡议书、签名活动、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生活调研、专题讨论等形式,让节约观念“进头脑”、让节约行为“进制度”、让节约技术“进实践”,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知识人人知晓,让全校师生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厉行节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节约习惯。

2.加强教育,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环节。要针对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切实加强教育引导,把节约型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人文教育和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适度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

3.加强核算,树立成本意识。目前,高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亟待解决而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要切实树立成本意识,认真核算办学成本,建立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精心运作和管理学校各种资源。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起来。

(二)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保障

1.大胆进行体制创新。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各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检查,各职能部门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节约计划和措施。各级干部要克服名利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纠正盲目拍板,树立科学决策意识。要大胆进行体制创新,建立包括节约型干部、节约型部门、节约型财务、节约型后勤、节约型资产管理、节约型校区建设、节约型学生公寓、节约型会议、节约型制度在内的高校节约型工作组织和体制,并从学校的宏观大过程和职能部门的微观子过程两个层面都建立起“管理策划、实施运行、检查与纠错、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的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2.建立管理机制。高校应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规划,纳入各部门和干部职工工作目标考核。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减少资金的积淀时间,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确保把有限的经费都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上,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杜绝超标准招待。加强对水、电、气、教学仪器设备和办公用品的管理,责任到人,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切实加强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实行无纸化办公,努力减少管理成本和教学成本。积极加强节能技术、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推广使用节能灯、节水器等节省能源的设备。坚持和完善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加强过程审计,核减资金额度,同时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和内部装修的规模与档次。

3.建立项目审核机制。学校建设的重大项目实施之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申报。申报时所需要资金要细化到每个小项目上,不能笼统。上级主管部门要派人考查审核。施工要采取招标的形式。项目完成以后,审核批准人、主办人、承办人和监工人要在责任书上签名,以便事后追究责任,不得以党委负责代替个人责任。要重视决策、执行、监控和反馈四个环节,从根本上降低决策风险,提高管理和决策质量。

4.建立奖惩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机制,把节约资源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体系和部门及个人的评比体系。对那些勇于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能耗,节约教学经费、器材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资奖励;对那些精打细算,克勤克俭,注重实效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对那些,违反规定,造成严重事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那些用公款旅游,迷恋灯红酒绿者要给予经济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三)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1.合理配置和节约物质资源,实现物尽其用。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尽量减少单位工作引起的物质资源消耗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和受益面。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对投入和运行的物质资源要尽量提高开放度、共享度和受益面,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物质资源的折旧成本和单次成本。要尽快研究基于专业建设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机制,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实施项目化管理和目标考核,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不合理配置,发挥有限资金实现的最大效益。合理设置专业,增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关联度,使自身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主动适应、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2.合理配置和珍惜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按照为我所用,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结合、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并举的原则,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学历、年龄结构,使专业形成“金字塔”型的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要通过岗位聘任促进各类人才在校内的合理流动,使不同层次、类型和特长的人才配置在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和考核的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宽松高效的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和内部考核机制。要以岗位聘任为抓手,完善考核机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格局。

3.建立教师健康保障机制。注重人文关怀,从制度设计、政策安排和氛围营造上为他们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心、潜心、舒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鼓励广大教师科学设计和运筹好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提倡“快乐”地工作,“阳光”地生活。

总之,构建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要深刻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价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广泛发动,打一场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全民战争”,真正做到人人节约、环环节约、事事节约,不断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实现物尽其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冯树清.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EB/OL].

第5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能耗监管平台;节能改造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19-02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节约型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能耗规模,实现节能减排不仅是高校降低办学成本,保证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其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决策部署,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形势下,全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低碳校园的探索实践活动。当前,科学,高效,有序的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组建校级节约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节能工作制订规划纲要,突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将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高校能源工作中来,将节约型建设以学校意志的形式反映到在日常工作和未来规划中来[1]。

一、天津科技大学能耗现状

作为国家教育部和住建部鼓励支持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天津科技大学近年来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机遇,实施战略东移,分阶段整体迁移落户到滨海新区。学校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办学规模和水平显著增长。在欣喜之余,能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由于扩招和基础建设的加快,水电气等能源消耗量持续走高,能源类支出年均在千万元以上。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管理,随着未来能源价格的上涨,能耗支出负担还将进一步加重。这不仅给自身的发展带来困难,而且还给能源供给本来就不宽裕的滨海新区带来额外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层敏锐地意识到:作为新区目前唯一的高校,天津科技大学必须发挥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协调好发展和能耗之间的关系,实现优质发展的同时将能耗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组建能源管理专职机构,创新能源管理工作理念,查找原有能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改革能源管理工作方法,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一系列举措,使改革创新贯穿于高校能源管理工作的上中下游。这既是学校特别是后勤部门高水平建设管理的体现,又能为所在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探索出一条新路。为此,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后勤工作校长为组长的校节约型建设领导小组,将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到学校层面,将节约型建设规划同学校整体规划相融合。同时整合学校原有分散的水电管理部门,在后勤集团成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作为日常学校能源管理的专职部门,负责具体的制度设立,数据统计,能耗监管,节能改造等工作。

二、传统能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在校节能小组的指导下,能源管理中心在对学校能耗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三大症结:

1.管理手段落后。能源管理手段落后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需要。传统的校园能耗统计和分析中,人工操作比例过大,计量点分布零散,直接导致了能耗监测处于一种模糊笼统的局面,特别是对具体到单间教室,实验室和宿舍的能耗细节掌握匮乏。使得当出现能源不正常使用时,无法做到一查到底,直接到人,也使得能耗指标责任制的具体落实大打折扣。加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两校区办学的现实,原有人工方法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能耗规模迅速扩大下的能源工作要求。

2.规章制度不完善。学校缺乏一套科学,系统,较强操作性的能耗管理规章制度。虽然学校长期以来围绕着节能降耗,制定了一些水电节约的规定,但都仅局限于人走关灯,拧紧水龙头这样的具体节能行为表述的范围内,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能耗指标责任制为核心的当代校园能耗管理规章制度。用相关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学校用能行为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不合理用能的处置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3.节能改造还有很大空间。对涉及能耗的设施维护和节能改造力度还有所欠缺。针对学校能耗结构的节能技术推广有待加强,已有改造中,存在个别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引发了师生对节能改造的疑虑。对试点节能改造的实际效果缺乏量化的跟踪评估,无法对是否进一步普及提供参考依据。

三、信息化,标准化能耗监管体系的建立[2]

信息化,标准化的校园能耗监管体系是以能耗指标责任制为基础,以遍布全校的能耗计量点为依托,以能耗监测信息系统为龙头,开展全校性能源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等工作。

第6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引言

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急剧增长的能源供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能源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存在着人均拥有量低,分布不均,能源开发难度大等特点。针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目前我国提倡以节约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在现代化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重突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希望以此为根本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教育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或能源求得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

1.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

当前社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的对校园进行管理,将高校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能源使用最大化,是目前节约型校园创建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节约为基础,推进自身科学、和谐、快速的发展。自身节约水平的高低是体现校园发展质量的关键。

2.节约的成效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约型校园能够顺利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日常管理的重视度,创建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是实现节约型校园顺利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种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理念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倡导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确立起节约资源能源的新的价值观,帮助教师及学生自身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让他们把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转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措施

1.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定期部署节能工作

高校应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学科及用水用电的类型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管理、科学定量,注重效率及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通过制定相应的水电消耗指标约束各部门及学院,还要在重视责任分担的同时注重差别对待,确保各项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制止各种不合理的水电使用行为,努力创建完善规范的节约型校高效管理体系。

2.节能目标责任到人,建立能源考核制度

高校应以节水节能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为方向,以相关部门处为职能考核牵头部门,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个层级的不断完善形成分级管理网络。并且强化节能目标的考核奖惩,将节能目标纳入各部T绩效考核中,并对各责任部门年底进行考核,彻底把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贯彻到各责任部门中。

3.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现能源可视化

高校应推进建筑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的建设,这样在参考各种类型的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用能标准范围,同时还要创建以能耗监测为基础的监管平台,对校园实际的能耗进行统计、对能源审计、对能效展示、对用能进行定额,实现能源数据化和可视化。

4.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师生节能意识

高校具有“行为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引导他人树立节能意识,能起到推动全社会节水节能工作之作用,因此抓好节能教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生是学校能耗使用大户,节能工作大有潜力可挖。以节水为例,如果每人每月节约0.1吨水,一个月节约的水将有千吨之多,一年下来将有万吨之巨。为此,高校应把“强化节约宣传,加强节约教育,增强学生节约意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加以贯彻实施。

四、结语

随着节约资源这项基本国策的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节约型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提高高校师生的节能意识,也凸显了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对当今形势下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设措施,为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北京:国务院,2006.

[2]向新,陈德j,李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能源战略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05-109.

[3]石征锦,王耀成.建设“节能型”高校的措施和途径[J].节能,2006(4):58-59.

第7篇

关键词:校园;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其资源、能源消费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引领社会的示范效应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推进高校管理实践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指南。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节约型校园建筑的概念及设计指导思想

3.1节约型校园建筑的概念

节约型校园建筑是指:在总平面设计中,要追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调统一;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遵循自然原则、亲和原则、艺术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师生交往,营造出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文化内涵的校园气氛。3.2设计指导思想

(1)校园布局严谨中带活泼,轴线明确,分区流线清晰,清晰的分区与流线关系是保证学校正常有序运作的前提,明确的轴线与严谨的布局有助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与景观效果。

(2)传统校园模式更强化非教学空间的规划设计比重,创造出多功能多层次的校园空间环境。通过建筑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对多种不同的校园行为诸如展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集会、休息等进行积极适应及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综合技能和较强社会活动与适应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反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办学思想。

(3)分区建筑群采用集中式布局,更好地满足现代教学观念的要求。集中式的布局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交通流线、设备管道的利用率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建筑空间和景观交效果。

(4)充分研究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5)尽量节约用地资源,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含体育馆、泳池、学生宿舍等)

4、建筑设计在节约型校园中的应用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建筑的经济性90%取决于设计阶段,来自于国家权威部门的这两个数据,深刻揭示了建筑设计对于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校园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问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枝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人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学校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例如杭州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届艺术节由于音乐厅等观演性建筑紧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提供了必要的演出场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活动设施的利用率。

(2)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筑设计中应加大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的应用。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3)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窗地比,优化建筑窗墙比,对有保温隔热要求的房间外窗优先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可采用Low-E 玻璃;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建筑物体积之比),不追求建筑物的奇异、复杂的造型,降低体型系数是降低建筑护结构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北方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墙面、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按照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和光伏板照明灯具。校园暖通空调设备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根据经验,尽量考虑集中供热、分控式制冷;电梯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设计。

5、结束语

校园建筑是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建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台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志荣. 对某学校建筑设计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 .

[2] 宋明均.节约型社套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謇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第8篇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重要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80-02

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简介:余春花(1965-),女,重庆人,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提高广大师生对创建节约型校园,服务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服务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

一、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

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稀缺,可因为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仍屡见不鲜。如一些学校的重大基建项目被设计成“钓鱼工程”,预算作假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也有一些大学盲目求大,依赖国家巨额贷款来建设不符合国情、校情的“大学城”或新校区,结果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损失难以估算,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校园规划方面,各类高校应该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强化节约意识,合理使用校园土地,避免兴建大面积人工湖泊、广场与景观带。应安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严禁将校园土地用于或变相用于商业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使用,推动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同时避免或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

二、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据调查,一些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都远远超过了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也不乐观。经济学上有所谓的“公地悲剧”的说法,即公地是公共的,谁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关心。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的分离,正是浪费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设计。

各高校可以出台本校的能源管理办法,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能源管理体制、责任、各类能源的开户申请、安装、维修、验收及收费程序,并界定违规责任。学校应成立能源稽查组,负责施工工地、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的能源稽查,不能把公共资源变成无人看管的“唐僧肉”。应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计划内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场地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的管理原则。对科研、计划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办科技产业、校办后勤产业、创收(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的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限电措施、告别待机状态办法、巡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等。对违反用水、用电规定的同学给予处罚。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的同学,可以适当考虑取消评优的资格。反之,对于在争创“节约型校园”活动中有贡献的同学进行嘉奖。

学校行政部门要带头节约。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对控制和降低资源消费增长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引导和推进整个校园节约资源会起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后勤管理方面,要全面提高后勤职工素质,加强对后勤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岗位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作风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后勤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务实、敬业、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后勤队伍。要转变后勤工作思路,使其由保障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的后勤工作是以保障为目的,是被动型、大锅饭式的,即学校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做好还是干坏,后勤部门的集体利益和职工的个人利益没有任何损失。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后勤工作必须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要提前一步,充分考虑到学校的需求,考虑到师生的需求,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建立起诚信、便捷、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服务求生存、谋发展。要规范运行机制,实行全成本核算。现在不少高校是新、老校区同时运转,客观上存在着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所以在管理中,必须对后勤运行加强监管,实行全成本核算,堵塞漏洞,降低损耗,减少浪费,增收节支,并要长期坚持,抓出实效。

再者,社会应加强对高等院校财政收支的监督检查,监察高校的资源耗费情况,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使节约者受到奖励,浪费者受到处罚。

三、转变观念,让节约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要把节约的观念注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中,推动大家理性、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和能源使用的现状。通过教育,要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资源总量上的大国,又是人均资源上的贫国。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低,资源稀缺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从教育方面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快,各种教育资源也日趋紧张。一方面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如水、电、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我们应该切实从国情、校情出发,教育师生树立节约意识,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严格控制办公费用、招待费用的支出,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推广使用节能设施,杜绝长明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等,于细微处体现节约精神,为建设一个全方位的节约型校园而努力。这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认识到选择节俭,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高校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要加强节能宣传工作。总书记提出从八个方面抓好节约工作,其中第八点就是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为此,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在高校中普及环境资源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写倡议书,开展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全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强化节能意识,纠正一切浪费能源的行为和习惯。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要转变。有的高校存在学生公寓水电线路和管道陈旧老化、设施不配套、电力耗损大、漏水多等现象。对此,有人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造维修,效益不明显,所以勉强运行。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很多安全隐患,浪费极大。还有的高校把加强水电管理工作看成是小事一桩,削弱了有关部门的职权,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大工程,但也要从细小处入手,要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挥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想点子、谋方法,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如,电器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以减少能耗,教室、宿舍等场所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饪等大功率电器等。要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对单位内部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并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来水涌灌。高校应带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台布、洗漱用品等。学校还是用纸的大户,应努力实现办公无纸化,打印纸双面用,开展使用回收纸活动。

要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现在在校园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下班只关电脑主机而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大白天光照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仍然开灯;门窗大开开空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下班后不关空调;校园内景观灯常年运行、路灯照度偏高;学生宿舍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建设节约型校园,首先要在全校树立勤俭办学思想和节约观念。要大力倡导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的观念,提高师生员工对节约的认同感,增强节约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观与正确价值观,养成节约的习惯,形成节约的风尚,自觉投入到节约的行列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清正廉洁,恪守勤俭办事原则,坚决反对和杜绝奢靡、腐化之风。要狠抓、狠查、狠刹吃喝求高档,乱发礼品、纪念品,利用公款消费、旅游,盲目投资等肆意挥霍、铺张浪费的现象和行为,在全校形成舆论监督氛围,使厉行节约、勤俭办学蔚然成风。

四、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在校园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但是,各高校的资源利用问题依然严峻:第一,学校教育资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第二,学校内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源配置相对独立,使用效率较低;第三,有些学校盲目攀比,利用巨额贷款过分扩大校园或者进行豪华建设;第四,各高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办学资源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努力开拓资源,创造性地管理资源的思想。以上四点,使各高校的资源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影响了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寻求资源获取、分配、利用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性地进行资源管理。具体来说,各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尽可能地开拓资源获取的渠道,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二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增强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三要整合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减少有限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做到物尽其用;四是高校不能盲目攀比,要根据学校自身实力和实际需要来建设校园。此外,还有如学校机构设置的科学化、学校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使用的合理化、工作效率的最优化、投资引资及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办学资源的共享化,等等。

五、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不良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各种理论流派相继涌入,消费主义文化也开始在中国泛滥,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地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消费主义文化的泛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大量的宝贵资源被用在了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方面,被消耗在少部分人的“面子”上;二是产品升级换代的加快在消耗了大量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加重了环境和生态负担。这种不良风气同我们的一些糟粕思想,如封建等级思想、特权思想交织在一起,其危害更为严重。

当然,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具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类学校都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与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宋明钧.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04.

[2]王虹,殷永生,苗海燕.如何建设节约型高校[J].中外企业家,2006(7).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节约型校园;资源利用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控制不严

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在学校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资金的收支安排,预算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高校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预算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目前,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预算方法不科学。很多高校编制预算采用基数增减法,

即根据以前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工作任务变化,确定各单位和各部门预算年度的经费预算数额。各单位预算经费的多少,受原有经费基数的影响较大,而且人们习惯于预算安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于是各预算单位就尽可能增大基数甚至出现为了涨基数,无谓地增加不当支出,使上一年度不合理的预算执行数变为预算年度获得经费的依据。缺乏科学的经费定额标准,导致了经费使用的浪费。

2.预算考核不配套。高校预算经费是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预算经费使用伴随着工作任务的开展,预算只有通过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许多高校在预算下达之后,对经费支出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缺少考核,缺少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规定,导致预算经费执行管理不规范,缺乏制约机制,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预算不完整。一般来说,高校的财政拨款和本专科生学费等收入肯定是要纳入学校预算的,但还有一部分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例如,一些校内单位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合作办学等形成的收入和其他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这样,预算的统管效能、学校财务统管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大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纳入预算的经费监管力度降低,导致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效率不高

学校资产是重要资源。合理购置固定资产,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1.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疏于管理。高校普遍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资产管理的现象。各单位往往提出种种理由申购仪器设备,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和附属设施,搞实验室“小而全”,时常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设备购置的浪费。对已购置的仪器设备也多注重本单位的业务应用,而对与自己业务关系不密切的其他功能利用不够,又担心用坏,不愿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造成设备功能开发利用的浪费。另外,许多高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维修经费问题,导致带“病”工作或出现故障后无力修复而闲置,造成设备使用的浪费。

2.教学科研办公用房配置不合理。过去,高校用房属于特别紧缺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建房较多,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高校用房需求和配置弹性较大,各部门、各单位为改善用房条件,纷纷向学校伸手要房,且各部门、各单位已使用的房屋也是能增不能减。由于学校对各部门、各单位用房缺乏动态平衡调控,使得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紧缺,形成房屋不足或房屋空间拥挤,而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富余,导致房屋空置或利用率不高,造成房屋资源的浪费。

另外,高校在图书资料、消耗品等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能源管理不到位,水电浪费严重

能源经费是学校的运行维持经费,由于节约控制机制不健全,“常流水、长明灯”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办公室空调和照明灯从早开到晚,实验室烧电炉取暖,学生在寝室用热得快烧开水的现象经常可见,公共教室有人无人照明灯全亮,楼宇走廊灯及公共卫生间照明灯长亮,浪费严重。很多高校的能源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跑冒滴漏浪费严重,造成高校的能源无谓浪费。加之缺少分户计量设施,无法将能源的使用责任落实到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浪费。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对策

(一)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全体师生达成共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与学校的工作计划有机结合,明确校内有关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职责,职能处室和相关单位领导重视,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才能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要发挥高校的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校内舆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增强全体师生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

还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不定期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奖优罚劣。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校预算的控制力

高校要树立“大预算”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高校办学资源在内部有效协调和科学配置。将各类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各部门和学院的创收收入和企业上缴收入等所有财力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对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双专业及利用学校资源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和相关单位的权益。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定额。目前,高校的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已经具备了对各类支出实行定额管理的条件,对支出相对稳定的项目制定费用定额的时机已经成熟。人员经费定额可根据学校的分配制度制定;学院经费定额可由学院基数、教工定额、学生定额和实习费、实验耗材、学生奖助补免经费定额等部分构成;机关部门公用经费定额,可将人员按系数折算为标准人,核定人均年公务费定额;后勤运行经费在切块包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校内单位分户计量定额控制;项目经费从制度上规范申请、立项审批程序,对项目资金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预算执行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各种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签批手续,对修购项目还要审核招投标手续、合同和审计报告。利用校园网发布预算收支情况,使学校领导和经费负责人及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为更好地控制预算提供信息。

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是提高预算权威性的重要环节。否则,预算就会流于形式,缺少控制力。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考核各项收支是否合理合法,分析各项收支定额,收支标准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完成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较好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对特殊性支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下年预算安排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利用校园网实行网上办公,能提高校内文件、通知的传递速度,减少资源消耗。

明确房屋管理权限,实行房屋定额管理。学校房产管理部门是代表学校房屋产权管理的唯一职能部门,对学校房屋资产承担着保值和增值职责。房屋管理应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和逐步推行物业管理模式。开始阶段可制定房屋定额,定额内免费使用,定额外有偿使用;在定额逐步完善后,将定额内房屋使用和物业管理经费预算给使用单位,实现真正的有偿使用。房屋资源的有偿使用,可扩大房屋管理资金的来源,实现房屋保值增值。实行学校房屋资产的动态管理,建立房产适时调整机制,加强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房屋的建设、使用、修缮、分配等各方面的信息库管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

打破仪器设备校内“小单位”所有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购置环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论证,力求达到高性价比,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减少固定资产浪费,节约学校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在使用环节,组建学有专长的高级技术人员团队,建立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潜能;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开展服务型收费,对内为教师科研服务,对外为社会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解决部分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问题,保证大型仪器平台的持续发展。

(四)强化节能控制,解决节能设施改造的资金问题

节能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全校性的管理工作,应从设施改造和强化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节能设施改造的资金问题,可以先从学校预算规划资金投入入手,在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建立新的管理控制办法。对于新建建筑,要将节能控制纳入基建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不需要另外投入节能控制资金。对于现有设施的技术改造,应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评估论证,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以山东理工大学节电改造为例,在对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计量设施改造时,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市场上有交流载波和模块智能管理两种可供选择的传输形式,经测算,交流载波方式在计量系统购置时,其投入高出模块计量系统67.1万元,但线路改造要节省252.1万元,总投资节省近185万元,还避免了大规模线路改造施工,所以,就选用交流载波传输形式进行计量设施改造。

能源节约资金与设施改造资金统筹考虑,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仍以山东理工大学节电改造为例,设施改造后节约的电费可解决设施投入资金,并以计提折旧方式解决设施老化后的更新资金。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采用上述计量设施改造需投资305万元,年节电75万元,年回报率为24.6%,4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若按电子设备老化周期十年计算,每年提取投资额10%的折旧费30.5万元,年实际节电44.5万元,年回报率为14.6%。十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为解决公共教室有人无人照明灯全亮的问题,采用jzjd-1型建筑照明用电节电控制系统,根据教室内学生人数的多少合理控制照明,达到节电的目的。总投资84.42万元,一年可节约资金72.66万元,每年提取投资额12.5%的折旧费10.56万元,年实际节电62.1万元,年回报率为73.56%。八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按照每开关控制3—5盏灯设立红外热释控制开关,学生公寓按照灯具设立红外热释控制开关,总投资57.1万元,年节电15.78万元,每年提取投资额12.5%的折旧费7.14万元,年实际节电8.64万元,年回报率为15.13%。八年后计量设施需要更换时,可用折旧费更新,学校无需再投资。用t5-28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替代t8 -36日光灯节电效率为33%。

设施改造后,实行定额管理。对能源使用进行跟踪调查,使能源定额合理化。定额内节约经费归部门支配,超定额支出由部门经费负担,以调动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 郭慧娟.新时期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 2006(5):15-17.

[2] 王玉斌.浅议高校支出预算刚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6

第10篇

自我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构想。就学校而言,节水节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具体措施,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并给予高度重视,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不放松对原有水电管网的维修改造,加大对师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节约水电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科学地设置和创建用水用电指标体系。这也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现实要求。

加强全校用水用电特别是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对学校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由于水电价格的不断上涨,水电费支出占用了学校的事业发展经费的很大比重。学生宿舍楼内“人走灯不灭、细水随便流”现象时常发生;“滴、漏、跑、冒”等问题仍固疾难解;办公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里的空调常常是无节制地开放,办公场所忘记关空调,甚至整夜运转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水电资源浪费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加强学生用水用电管理,培养中职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观念,也有助于整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水电管理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水电管理依然按照老办法、老规矩运行,势必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认为,加强学校内部的水电管理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水电配额,量化管理。许多学校都在探索节水节电的有效方法,积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实施科学的水电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浪费水电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是实行水电计量、合理配额、超量多付的管理方法,其他兄弟学校已解决一室(舍)一表、专人负责、定时收费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2.学校与各部门、学生建立契约责任制度,保证实现节约、安全、有效的管理目标。学生公寓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饪等大功率电器,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检查处罚的力度,杜绝违章用电;水管设施要及时改造维修,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各部门办公室、实验实训场所的用水用电,要进行科学测量,在充分保证教学、办公、实验实训的前提下,给予适宜的用水用电指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违约责任,科学地加以限制,从制度上保证节水节电工作的有效开展。北区食堂从去年8月底起安装了水电表,并每月按计量表收取水电费,水电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大为减少。

3.加大投入,实现水电管理智能化。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大都起点较高,对水电实施智能化控制,对老校区那些陈旧老化的水电设施,学校应调拨专门资金及时改造或更新,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以减少耗损,杜绝隐患。水电使用的相关信息全部上校园网络,实施公开化、信息化管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和创建用水用电指标体系,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所需及全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对公共场所的水龙头采用智能的电子感应型节能水龙头,对路灯和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并分区分块进行实施智能控制和科学调度。

4.经常性地开展节约水电、勤俭办学的思想教育。(1)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深入持久地贯彻到每一个师生员工心中,使节约水电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2)学生参与管理。组织学生会干部等对校内用水用电场所定期检查,公布情况;水电管理部门可以聘请一些学生干部作为助理或监督员,参与日常管理;后勤实体提供一些非技术性岗位给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如查抄水电表、辅的维修工作等,既增强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也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5.持续提高服务质量,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规范化管理层次,加快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提高管理效能。重视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应强烈的水电管理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予以反馈;对节能方面有价值的建议或发明创造,学校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提高师生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加强对水电管理及维修维护员工的业务培训,经常开展技术比武,提高管理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检查、巡视,预防供水供电事故的发生,杜绝水电管网的跑、冒、滴、漏的现象。

6.改革绩效考评机制,变“等事办”为“找事干”。要把工作的质与量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根据岗位实际和服务需求,对水电管理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指标,进行跟踪考核,学期综合考核,兑现奖惩,绩效挂钩彻底清除水电管理人员的“大锅饭”意识,杜绝“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的发生。以科学合理、规范严格的考评机制来塑造水电管理人员的形象,使他们主动服务,规范服务,有明确的育人意识,经常深入学生之中,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及时了解学生水电使用情况,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把节约水电落到实处,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

学校的节水节电工作,既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索,水电管理部门应与学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节水节电成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从而展现当代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人翁形象。

第11篇

三峡大学“光盘行动”已历时近两年,2013年4月15日,提出了“光盘行动、拒绝剩宴”的口号,便在三峡大学校园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光盘行动”。一年过去了,珍爱粮食、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已得到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已蔚然成风,已成为校园新时尚。

三峡大学积极贯彻落实教发函[2013]29号《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大力提倡文明用餐的良好风气,培养三峡大学师生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和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风尚。

针对各种在食堂中出现的浪费现象,三峡大学后勤集团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持续推进“光盘行动”,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大力提倡文明用餐的良好风气,培养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

1.宣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三峡大学后勤集团加大了反对餐桌浪费专项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通过校报、广播台、微博、微信、网络、光盘督导岗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全力宣传推广“光盘行动”;二是充分利用食堂LED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横幅等多种载体宣传,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三是通过启动“‘光盘’行动,拒绝‘剩’宴”签名仪式,组织员工和学生代表在横幅上签名,饮管会会长宣读倡议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节约行为。

2.文明督导见成效,长效机制显决心。后勤集团联合学生工作处、大学生饮食管理委员会积极邀请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完善学生志愿者到食堂文明督导的长效机制,通过佩戴红袖章、设立光盘行动督导岗、开展“最光盘”标语征集、青年志愿者张贴饮管会官方微博二维码餐桌便笺、网络“光盘行动”微话题讨论、现场规劝等方式,将餐桌浪费行为下降到最低限度。

3.精细化管理上层次,多元化配餐受热捧。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狠抓食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伙食质量,减少进餐中因食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浪费食品行为。各食堂还根据师生口味的变化情况,不断变换花色品种,科学编制菜谱,通过“粗菜细做,细菜精做”等方式,不断推出适合师生口味的可口饭菜,减少因不好吃而产生的浪费行为。

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多元化口味,减少因份量较多引起的不必要浪费,各食堂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在各餐厅开设了量贩式自助称菜窗口。口味百变的自助餐,可以旋转的麻辣烫,健康美味的蒸菜,可圈可点的火锅,品种丰富的小蝶菜,在满足师生舌尖上的享受的同时,以小份、半份而著称的饮食品种更是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极大限度地杜绝了浪费现象,“光盘”形象比比皆是。

4.调整供餐模式,多渠道减浪费。后勤集团各食堂纷纷尝试改变供餐模式,推出小钵菜、自助餐等多种供餐方式,不断变换饭菜品种,努力提高饭菜质量,尽量满足学生不同口味的需求。食堂在售卖过程中也提供了差异化、人性化服务,主动征求学生意见,着力引导师生适量点餐、减少浪费,努力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使节约之风成为校园新时尚。一是进一步划小打饭、打菜的计量单位,通过实行打“一两米饭、例份菜肴”的方式,避免女生及食量小的学生出现的“被迫浪费”现象;二是在食堂中推出自选和套餐形式的选餐项目,使学生做到按需选购;三是大力推行消毒碗筷,增加餐盘和碗筷的消毒使用频次,减少一次性碗筷及食品袋的使用量,减少浪费。

5.关心粮食和蔬菜,“农校对接”引领“光盘”新风尚。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后勤集团创新采供渠道,坚持“农校对接”,源头采购,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源头直接采购,有效减少了学生食堂食品采购中间环节,降低了食品采购成本,更好地保障了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和价格平稳,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利益,更是丰富了食堂菜肴品种。食堂通过大锅改小锅,大盒换小盒,一份分半份,增加花色品种,让师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从源头上减少了餐盘里的浪费。

6.深入学生听心声,改进伙食减浪费。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除了坚持每个月一次的顾客综合满意率问卷调查外,去年上半年,还联合饮管会开展了“我心中的食堂”意见反馈活动。通过意见调查发现,存在浪费现象的学生中,45%的学生会因为当日饭菜不好吃选浪费粮食,这也成为高校大学生普遍浪费粮食的一个重要理由。40%的大学生会因为点餐量过大而吃不下所以浪费食堂,这些人多数为女大学生。另外还有食堂不干净吃不下和其他原因没胃口而浪费的人群占15%左右。针对广大学生的意见,食堂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5月,饮食服务中心对五大食堂的大锅菜红案厨师进行调整,民主评选红案厨师长,并对部分红案厨师的岗位进行了调整,通过调整,充分调动了食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食堂厨师队伍活力,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食堂大锅菜食堂质量的目标。

其次,厨师们创新操作模式,大锅改小锅,大炒改精炒,由原来的一锅出的大锅菜改为分窗口的精品菜,出现了精品净素菜、精品净荤菜、平锅菜等窗口,精致的容器替换原有的不锈钢容器,增加炒菜次数,不断更新菜式,保证菜品新鲜度,从各方面满足广大师生的口味需求。

再其次,食堂新增电能保温设施,确保食物在冬天也能冷热适宜,让学生时时有热的饭菜吃,适宜的温度,良好的口感,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学生们因吃不到热的饭菜而产生的抱怨,有效控制了浪费现象。

通过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现在,“反对浪费、节约光荣”的校园文明新风已在三峡大学蔚然成型。在饮管会学生的协助和带领下,前来就餐的同学吃光自己的盘子,清理使用的桌子,并在微博、群里晒出自己的光盘。三峡大学实行“光盘”行动后,食堂餐具回收处的泔水明显减少,学生送回的餐盘多数已空盘,以沁苑餐厅为例,泔水收集量从日均400多公斤下降到不足200公斤,“光盘行动”以来,全校餐厅的泔水量减少了一半。光盘行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同学们普遍觉得这样的倡导非常有必要,非常好,时刻提醒大家吃饭时不要浪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2篇

【关键词】 节约型高校; 高校浪费; 财务对策

一、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各高校纷纷抢抓发展机遇,扩大办学规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逐渐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局面。然而一些高校对于教育资源和资金的节约认识却依然很低,在高校运营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低效率使用的情况,导致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投入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结构性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经费不足,诸多高校债务缠身,但是高校“三公消费”浪费问题依然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高校水电等各类资源的巨大浪费。可见相对于我国高校所面临的资金总额短缺而言,我国的高校更缺的是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节约运行思想。

目前,高校财务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普遍缺乏节约思想的指导,同时研究成果大多针对高校财务某一方面来进行研究,虽然在各个具体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从高校财务运行的全局来讲,并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从财务建设角度最终达到节约型高校建设的目的需要协调各方面因素,必须要从总体的角度梳理各部分的关系,从宏观上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本文力图在节约型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高校节约和财务管理的研究成果,整合多种财务手段对节约型高校管理进行研究。

二、节约型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高校内控不到位

高校的内控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高校的授权审批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导致了高校资金的浪费。比如一些高校业务招待费的报销审批流程不规范,不能有效抑制浪费现象。第二,会计记录控制不健全。公务招待费用的财务记录存在着不合法的现象,有的高校把吃喝招待费用记到高校的日常水电、采购费用,甚至科研教学费用中,从而其向上级上报的报表中招待费用的开支远低于实际开支,但实际上教学、科研这些决定高校发展的投入却被挤占。第三,一些高校的内控主要针对资金,而缺乏对已有固定资产的定期登记、盘查和授权接触的控制从而导致了资产的重复采购、丢失和损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第四,一些高校内控制度的设计仅仅针对日常的活动,而对于高校的基建、大型采购等活动则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管理的盲点和疏漏,为建设资金的浪费甚至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了对高校有限资金的巨大浪费。

目前一些高校内部的审计还是传统的审计,只审查资金使用是否真实和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缺乏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合理的内部评价的能力。同时高校的内部审计缺乏对高校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审计,从而造成了高校的审计只是事后评价的功能,起不到事前监管、事中调节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不透明

因财务不透明造成高校的巨大浪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的不透明造成高校的工作人员缺乏节约的外部监督压力,高校的工作人员不会感觉到节约的紧迫性,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第二,财务的不透明造成了高校缺乏社会的监督,从而使得高校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第三,高校财务不透明不利于高校广泛地吸取外部意见,外界通过阅读高校的公开财务报表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给高校提出节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高校内部决策和工作的局限性。

(三)高校预算管理不恰当

高校的预算是把高校所制定的战略从政策层面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同时预算为高校投资和日常营运资金设定了一个数量上的标准,便于在年末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预算的合理制定、严格实施和规范考核对于节约型高校在财务环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预算尚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高校的预算都是短期的,以年度为预算周期,不同年度预算之间缺乏很好的延续和连接。这种情况使得高校年度之间的预算缺乏整合和优化,高校预算停留在单纯的传统预算阶段。预算失去了支撑高校节约战略和高校重点战略建设项目的功能,成为单纯的分配上级教育拨款的手段。

2.一些高校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太陈旧,缺乏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一些高校的预算编制仍然是由基数和增长数加和确定的。这种编制方法不仅无法使原有的浪费问题(如水电的浪费)得到解决,而且还会使得这种浪费不断扩大。同时编制过程中缺乏教职工的参与,而真正了解学校真实浪费情况的恰恰是这些人,没有赋予其参与权导致预算编制数据的准确性不够,不能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3.一些高校的预算缺乏约束力,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在一些高校中,高校领导依然错误地认为预算的执行仅仅是高校财务部门的职责,没有给予预算执行应有的支持。但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去监督高校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是不够的,因为财务部门没有足够的权力约束其他部门,导致追加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4.高校缺少预算执行绩效的评价环节。几乎所有高校每年都会组织预算的编制,并在年度内执行,可是许多高校在年末却没有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只有合理评价预算执行绩效才能对高校所有员工的预算执行绩效给予考核和奖惩,激励高校的全体员工厉行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节约型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监控机制体系的构建

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可能因为高校某些员工不称职,或者员工之间的勾结而失去其效力,也可能因为高校的领导权力过大不受内部控制而失去内控的效力。所以高校要完善监控机制,需建立节约型高校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高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从而确保高校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和节约。

节约型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高校要建设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关,或者是内部审计委员会,高校的内部审计机关应归高校的校长直接领导。第二,高校的内部审计要不断扩大审计的范围。高校的内部审计要进行全面的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的审计,高校的审计范围要从高校的战略预算到预算执行过程以及最后的效果审计。这种全过程的审计可以确保事前的监督、事中的调整以及事后的评价,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高校所存在的浪费问题从而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确保节约。高校的审计也要进行专项审计,对于高校基础建设大的采购项目要进行专门的全过程审计,这样可以确保高校的所有项目都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之下进行。第三,高校要对财务资源的使用进行效率审计。现在一些高校的审计仍然是传统的审计,仅仅关注真实性,缺乏对各种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审计。所以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地探索如何进行高校财务资源的效率审计。

(二)高校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需要明确财务公开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与义务。

高校的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经费审批的第一责任人,因而在财务公开过程中担负首要的领导责任。负责审定财务公开制度的有关规定,提出财务公开方案,强化全校师生工作人员对财务公开的重视程度。

设立财务公开领导小组,已经设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也可指定特定人员负责财务公开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整理高校各个部门需要披露的信息,选择适宜的渠道公开不同人群所需的信息;负责收集反馈各类财务意见和建议,答复群众、学生及家长提出的疑问和要求;公开整改结果,并征求教职工、学生等的意见;将财务公开的资料和反馈信息整理存档,以备检查。

(三)节约型高校预算的控制

高校管理层编制的预算需要各个下属部门在日常的运行和投资活动中执行,而管理者不能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就将其束之高阁,应该在预算年度监督预算的执行,并在年度末评价预算执行的结果,对预算实施全过程的控制。

首先是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高校的预算一经制定,就要具有刚性的约束力,高校的全体部门和成员必须坚决执行,要严格制止高校的支出和预算的脱离。监督预算的执行要区分日常的营运项目和投资活动。对于日常营运支出预算,如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只要根据开支标准逐月审核,对照预算,比较容易实现监控。对于投资项目,应该对项目立项、执行和结项实施全过程的审批和监控。尤其是投资额巨大的项目,除了符合年初的预算要求,立项时还需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在执行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审计,审查是否存在现象,防止不合理追加预算的情况发生。监控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审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高校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系统,按月及时编制预算完成情况报表与分析报告等,对重大偏差及时予以汇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需对执行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其次是执行后的评价。高校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年末要对高校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考评,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高校超支的部分进行科学的评价。超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环境的变化、物价上涨等。高校需要进行合理考评的是那些由高校人为原因造成的超支,重点考评高校的可控成本。第二,对于高校本年的开支要进行效率的考核,即不仅要保证资金支出符合节约的宗旨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更要确保资金的使用达到了高校年度预算目标和滚动预算本年度分目标的要求。第三,根据上述的考核结果给予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奖惩。

最后,将监控执行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预算评价所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滚动预算下一年预算的编制中。为下一年预算的制定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使得其编制更具合理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王耕.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2] 张艳明,谭立洲.高校水电管理企业化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2006(3):23-28.

[3] 乔春华.大学经营的财务视角[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6-52.

[4] 吴建军.节约型校园: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09-110.

[5] 陈阳轩.谈高校发展过程中节约型办学模式的构建[J].经济师,2006(8):105-106.

[6] 宋明钧.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9-21.

[7] 陈明娟.浅论节约型校园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3):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