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的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01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02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0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04
《十五夜*》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05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06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07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08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09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0
《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1
《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12
《中秋登楼*》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3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4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5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一、实施背景: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
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少先队中秋节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德育处、少先队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5日——9月21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经典诗文朗诵会。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主题班会时间:9月5日-9日阅读课,教导处将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少先队将进行检查评比。
2、各班可以在班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互助友爱、共度佳节”社区志愿者活动,地点:学生所在社区。
3、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六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三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9月16日前上交少先队,届时将进行评奖并在国庆期间展出。
少先队中秋节策划方案二
一、实施年级:四年级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班级:四(2)班
活动时间:3月~5月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题课 确定研究主题
师生谈话
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
生:(大声:想)课件欣赏相关中秋节的图片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对,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
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
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各组选择研究主题。分析讨论定下研究计划并完成表格。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
1.习俗调查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2.月饼调查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居住地域或自由组合,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3.巧手作坊
(1)写一写
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做一做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4.携手共享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
(2)“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大家一定也会想到远在台湾的小伙伴,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学生上网,通过发email的形式给远方的小伙伴捎去节日的祝福。
活动四、综合成果展示
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以班队活动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活动五 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应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或由辅导老师(包括校外辅导员)进行评价。
少先队中秋节策划方案三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德领组、少先总队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5日——9月25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队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主题班会时间:9月15日班队会,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评比。
2.各班可以在班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少先总队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月饼,送温暖。
3.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六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三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9月28日前上交少先总队,届时将进行评奖并在国庆期间展出。
主题教育活动时间:9月23—25日交流汇报。
少先队中秋节策划方案相关文章:
1.2016中秋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2.小学中秋节手抄报活动策划方案
3.中秋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4.中秋节班级活动策划方案
5.2016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 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恰逢中秋月圆,许多人因为学业、事业等各种原因而不能归家与亲人团聚,只能独自漂泊他乡,对月惆怅,此时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特此,just杂志社将陪伴大家一起过一个别样的中秋,给大家一个温暖的拥抱。
二、活动目的
诗词是开在中华文化上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此魂牵梦绕,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一生心血。它以多样的形式,描绘着一幅又一幅动人心灵的画面。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在如此多元化的今天,诗词已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那种浓浓的诗味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水墨缘中秋诗会,唤醒大家心中属于诗歌的那份悸动,也希望号召大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活动主题
第二届大型水墨缘中秋诗会
四、活动时间
2014年9月8日(星期一)晚19:00
五、活动地点
水墨缘诗会专属群:
六、组织单位
举办方:水墨丹青文艺社团、《JUST》杂志社
协办方:透世文学社、静水文艺、青春随风、闽文诗社、九歌诗社、花开杂志、田间文学社、莫亦文学社、原野文学社、校导网、醉诗文学社、恒墨诗风社、从零文学社(以上排名按报名先后顺序)
七、大赛官方负责人
水墨丹青文艺社团:萧清祤:
苏忆安:
《JUST》杂志社: 张彦杰:
八、活动方式
语音与文字同步,文字为主,语音为辅,
文学网站同步报导, 实体杂志发表
九、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活动内容
主要环节为:开场白、协办社团介绍、猜灯谜、对诗、知识竞赛等
【注】以上为基本确定内容,其他内容还待商榷
(二)活动安排
1、本次大赛由大赛官方负责人维持秩序,希望大家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群风;
2、本次水墨缘诗会由水墨丹青文艺社团的苏忆安、花开杂志的李心语主持
1) 月饼以及西瓜,平果,枣子,葡萄等水果;
2) 搜集整理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1. 话题导入
中秋月圆夜,邀孩子一起赏月,并抛出话题,引导孩子思考:
1) 中秋节是那一天?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比较圆润?
2) 中秋节的来历?
3) 知道哪些与中秋节有关习俗?
2. 话中秋
待孩子对前述话题进行了思考,做出了一些回答,甚至提出了反问后,及时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
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也就是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的长度,以太阳的回归周期为年的长度。农历每月一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上照不到阳光的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每月八日左右,地球与月亮、地球与太阳之间形成近似90度直角,这时我们能看到月球上被阳光照射区域的一半,即半月;每月十五日左右,月亮运行到了太阳的正对面,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上被太阳照射区域全都能把光线反射到地球上,我们就看到了一轮圆月。而每年农历八月份,秋风吹起,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对于前几个月明显减少了,能见度明显升高;而且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作物成熟,人心愉悦,古人在此时外出游玩赏月的机会也大增,因此出现了许多赞美仲秋圆月的诗词歌赋。其实,如果从天文学来说,这一天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大、最亮和最圆的。
2)“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3)家庭团圆、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观潮、燃灯、猜谜、观花灯等。另外告诉孩子,除了我国,我们的一些中秋节习俗还流传到了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
3. 品中秋
与孩子一起品尝月饼、水果等,一起赏月,一起讨论和回顾孩子已经知道的与中秋相关的故事、传说、成语、谜语、诗词歌赋等,一起体验民族传统,增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正面感受和对团聚亲情的珍惜。
诗词是古典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阅读古诗词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诗词中的名句更是朗朗上口,给人启迪,“欲穷子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人们不断地前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诗句,注意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出来。
写作指导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古诗一直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我们在学习中还有很多古诗没学过,不少诗句也很难理解,那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研究员,写一份古诗研究报告。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如果我们能把研究过程和结果写下来,就成了研究报告。
本次习作在写作之前,同学们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明白的诗句,确定研究的内容,然后仿照例文进行研究。例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弄清诗句的情况
研究诗句,先要弄清这句诗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这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研究报告》中是这样交作背景的:“当年,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他是个性格很豪放的人。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思念着自己的家人,直到天亮,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小作者习作前一定认真查找了资料,所以才把词的背景写得如此全面。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
如果能结合作者的一些生平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更好。古诗语言简练,一些词语的用法和现在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理解诗句意思又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所以要想读懂一首诗,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你可以根据注释来理解,也可以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研究诗句的意思。请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
三、体会诗歌的感情
这是古诗研究中最难的一步,若能结合生活谈自己的理解,那就标志着你已经真正地弄懂了这首诗的含义。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就可以联系生活中那些面对困难不屈服、性格坚强的人来谈自己的感受。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唐诗故事》《古诗文诵读》等)、网络等渠道来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及时作好相关记录。最后把你的研究成果按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当然,你也可以创新。相信你通过研究,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增长不少知识。同学们,赶快开始我们的古诗研究报告吧!
精彩推荐
《一句印象深刻的诗句》《思乡之佳句》《最美好的祝愿》
1、一轮明月,撒下万缕思念;一袭桂香,醉人的幸福在身边;一柄红烛,映红团聚的笑脸;一封月饼,品尝生活的香甜;一道祝愿,数不尽的好明天。中秋快乐!
2、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是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祝您中秋快乐!
3、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中秋月圆、佳节思亲、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愿你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祝中秋节快乐!
4、中秋时节,我对你浓浓的思念,都化作一条条简短的信息,穿过三千尺的高空,然后折返回来,轻轻告诉你:中秋节快乐!
5、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6、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就像您培植的小树,我们愿在冬天为您抵挡寒冷,春天带给您绿意,夏天带给您凉爽,秋天带给您硕果!老师,中秋快乐!
7、中秋节要到,我得到准确情报:好运登上飞机,平安买好车票,健康乘上奔马,快乐撒腿飞跑,它们相约中秋节与你团圆,与你共筑幸福城堡,请你准备好!
8、辛苦大半年了,奔波忙挣钱了。转眼快到中秋节了,发条祝福也要提前了:愿你薪水多多,奖金满满;快乐天天,幸福年年!
9、丹心映日月,赤诚浇新花。秋果结累累,桃李满天下。所有的诗词歌赋,都颂不完对您的尊敬和谢意。教师节来临之际,只想轻轻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
10、又是一年圆月夜,秋风习习庆佳节,中秋十五悬灯彩,家家户户乐陶陶,平安团圆中秋夜,美滋美味品月饼,祝你健康更幸福,祝你快乐更开心!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末民初,无锡历史上人才辈出。可是,有一位真正的学者却一直被人们忽略,以致被遗忘了。那就是刘继增(1843-19),字梁渔、长高,号石香,又称寄沤。平生不以科举为念,穷毕生心力钻研学问,晚年更是杜门不出,搜罗金石,考订古籍,乐此不疲。著有《寄沤文钞》、《寄沤诗钞》、《寄沤词钞》、《惠山竹枝词》和《忍草庵志》等著作,编著参订《南唐二主词笺》、《泰伯梅里志》等。他又精通书法丹青,故尔俞曲园又有“诗书画三绝”的评语。因为刘继增晚年居留沪滨,身后著作散佚严重,因此今天后人已经难窥全豹。但仅就所能见到的遗存,也已经称得上丰富。
刘继增的书法我见过不少,行书瘦劲秀媚,很得李北海的神髓。严毓芬在《寄沤文钞·序》中记述:“余少时读书城东钱氏之漱芳书屋,日暮课罢,偶从朋好至酒楼,见横额一颜曰:‘酲红’,字绝秀劲,末署寄沤二字。余不知谁何,询同座者,曰:‘此吾乡宿儒刘先生石香也’。”刘继增三十一岁时适逢老师杨芝田八十寿庆,受命在老师的小照上题跋,当时与吴大徵齐名的书法家常熟杨沂孙看到后赞叹有加,竟写信要求刘继增惠赐书画,他们从此开始了(来源:文秘站 )笔札投赠。《寄沤诗钞》中有《为杨咏春观察沂孙画菜》诗,记录的就是这段笔墨因缘。关于刘继增的绘画,我见得少,但他师从杨芝田多年,功底当然可观。光绪四年,河南、山西一带水灾,刘继增和老师一起发起成立锡山书画社,他曾作松鹰大帧助赈。《寄沤诗钞》收录多首题画诗,对自己的绘画多次涉及。
刘继增的诗词大都收录在诗钞和词钞中,格调清新,自然生发,并无常见的竭蹶生涩毛病,尤为难得的是没有清人诗词常见的头巾气,境界高出时辈多矣。刘继增与常熟诗友俞钟颖、俞钟诒交好,时有唱和往返。当时在常熟酬唱的还有诗人陈有庚。刘继增字梁渔、陈氏字昆渔、俞钟诒字尚渔,因此有“三渔”的美称。庚子年前夕,游幕天津的刘继增先期南下,秋天就到常熟访诗友,并见到了俞氏的舅舅、其时正被责令闭门思过的文坛宗师翁同龢。俞钟诒记述:“闰中秋日,苍茫风雨。与君笠屐谒吾舅松禅先生。先生极器重之,遂为禅渔联唱发端之始焉。”
当日拜谒翁同龢后,俞钟诒就作诗纪念,翁同龢读后就写下《无锡刘石香继增调卿好友也,庚子闰中秋冒雨过访,调卿有诗,因次其韵》两首,对刘继增很为推崇:“九龙祠下我频游,第二泉边辄滞留。此去累臣同屈贾,敢将余子比曹刘?空山风雨三椽屋,满地江湖一叶舟。莫咏转篷攀桂句,天涯何处是中秋!”“今雨还同旧雨来,愁颜暂逐笑颜开……自有性情敦古谊,岂因诗画掩奇才!挹青小楼才容膝,却作元龙百尺猜。”翁同龢在诗中作注脚道:“石香,江南名士。通达古今,兼工诗画。”可以看出,诗人们的这次拜访曾给了翁氏坟堂里深陷孤寂恐惧的翁同龢最后一丝欢乐,而他对刘继增的器重也显得那么由衷。他以一个饱经风霜和洞达世情的老人的眼力,看透了这个江南名士所具有的绝非仅仅是能诗能画的雕虫末技,他还有未曾发挥的“奇才”。刘继增得到翁同龢的诗后也依韵唱和了两首,对于前辈的嘉许,他自然是心存感激的,并表达了请益讨教的心志:“欲傍层楼事宏景,西山猿鹤莫相猜。”对于翁同龢第一首诗中流露出的苍凉悲怆,刘继增将诗境一转:“最是后凋松柏好,满天落叶不知秋。”也可以看出他凌厉的才气与豁达胸襟。
自古往今,多少才人未尽其才!刘继增到底是没有机会再显示他的才能。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就是连他的诗画技艺也要全忘光了。
月明星稀好景致,便引诗情到碧霄。脑中突然闪现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恒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面对中秋的一轮满月,辛弃疾所抒之情,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
一阵秋风拂过,挟带着明月的空灵和清澈,一股诗情又溢上心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霜月》叫我陶醉在他绵绵的诗情中,融化在这溶溶的月光下。深秋季节,词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色明朗单纯,月色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李商隐为人们盈造了一个美妙想象的摇篮,唤起了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蓝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中秋佳节,是诗人词人最爱抒怀创作的时间。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仙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圣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樊桂仰天高。”无不是借中秋的这轮明月来寄托情思,表达情感,而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诗词歌赋,唱咏感叹使得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音律的和谐美以及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
我突然想起了一年让我悲恸万分的事。就是在很多年前的中秋节前夕,张爱玲女士在美国的寓所里被发现时,她的灵魂已早早地飞到了天堂上。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莫,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着谁也找不着她。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我欲乘风归云”,这或许是她最终吟诵的诗句?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位女诗人临终前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空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女诗人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云了太空。
正这么想着,凉风阵阵袭来,雁阵惊寒,树叶飒飒作响。忽然从天边传来一阵嘹亮的吟咏,所咏之词竟是李白的《关山月》,接着却是另一个声音,后来,声音逐渐增多,耳边也嘈杂一片,不得辨认。后来,便是嫦娥的哭泣声,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斧声。在这一年一度的时刻,月亮为他们献上最皎洁的光,让他们在宇宙之中团聚,赏人间风景,再抒心中之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少,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们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咀嚼后的强行灌输,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探究理念中,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感情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此中所言之情仅是一个离家在外的男子对在佳节对亲人的思念,缺乏对国家,民诗人个人命运的思索。这应该是一个误区,此乃因不详苏轼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词人抒怀:“我欲乘风归去,又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其中不乏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所以研究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作品之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
3、抓住诗歌意象鉴赏诗歌。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动物类:乌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千家烟炉,青烟袅袅,万家鞭炮,响彻天宵。
晚风徐徐,送来一个凄冷冷的夜,一个人走在院里,品尝着月的味道。中秋的天空,蓝得深遂,宛如黑天绒的幕布,月光奏着圆舞曲,星星跳着华尔兹,地面上满是秋的多思。
月亮似乎是寒江的水,那样清澈;月亮似乎是佳人的明眸,那样明媚;月亮似乎是天国的窗口,通向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月光洋洋洒洒,倾洒到地面,疑似地上霜,月光流过地面,漫过屋顶,溢满眼眶。
那无情的月啊,愁断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肠,愁白了多少异客他乡人的发,物似人非,可是那皎洁的月光却是千年依旧。那思念亲人的泪,伴着千里不散的月光洒了千年之久,那万古不朽的诗词陪着游子度过多少不眠的夜。
月光纯洁无暇,而思绪却已纷乱如麻,月光照在身上,便有一股剪不断的思绪,理不乱的情愁。“今夜日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海日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明星稀,乌鹊南飞”……低吟每一首有关月亮的诗,那样的惆怅,那样的孤寂,那样的伤感,这也许就是月的味道,泪水流过双眸,留下的仍是这千年不断的月光……
月光如水,明月如盘,却洋溢一股莫名的情思,这或许就是月的味道。所有复杂的情思交织在一起,织成了月光,织成了中秋那弥漫着浓浓情思的夜……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初级中学初一 刘源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秋节活动方案 学校一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中秋节,也就是夏历八五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 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 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 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中秋节最快乐”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活动方案 学校二
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 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 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