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故事

小学数学故事

时间:2023-05-30 10:2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故事

第1篇

怎样使数学课堂变得“好玩”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观点,阐述一个原理,表达一种看法,传授一种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感悟、理解、接受新知,得到教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有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确实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愿意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数学故事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导入,爱上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课堂导入技法有多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有:衔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衔接导入法,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方法实际、有效,但往往会把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游戏导入法,采用做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但有的内容并不适合做游戏,盲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把教师带入到“为游戏而游戏”的误区。而故事导入法,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而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内容《十几减9》时,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非常辛苦。有一天四人走的是又累又渴,悟空说:“师傅,俺老孙前去探路。”不一会儿,悟空发现了一棵桃树,悟空数了数树上有18个又红又大的桃子。这时我提出问题:悟空摘回了9个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孙悟空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采用悟空的故事明显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名人故事、励志自强。

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有时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这样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和探索新知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时,我为学生们带来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他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从1一直加到100。他所使用的方法是: 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通过这些名家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会明白,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有所发现。

三、自编故事、积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自己利用数学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倡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或者课后练习题来自己编数学故事并交流。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有困难无从下手,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都发现课后练习不再是枯燥的题海,都希望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并且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一位学生自编了这样的数学故事: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小故事或相关数学知识,以“你知道吗?”的方式呈现。这些小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视野。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短小的故事重在知识渗透,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其趣味性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特别是满足不了还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创编、阅读数学故事的活动。

一、在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课标中所安排的“数与代数”等四大块内容在教材中的体现都较为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到高年级,特别是后进学生就越没有兴趣学习。而将数学知识、抽象思维融于形象故事中的数学故事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的“互质数”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互质数进行如下概念式的阐述:“互质数是指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但这两个数并不一定都是质数。”学生定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把对其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故事(限于篇幅,故事只作简介,下同)《智过数字国》:“唐僧在徒弟三人的保护下,来到了数字国,守城的两边卫士2、4、6、8与3、5、7、9以‘什么是互质数’和‘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请举例说明’等问题来考师徒四人,孙悟空等做了正确回答后顺利通过关口。”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快乐阅读中掌握相关知识。

二、在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真理式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不易掌握,特别是小学生,即使一时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或者自己创编数学故事,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时,学生往往会忘记使用小数点,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创编“别小看小数点”的故事。有位学生创编的故事就很具有吸引力:“马虎”学习小数乘法时,不是忘记点小数点,就是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可“马虎”一点也不在乎。一次,妈妈叫“马虎”去超市买瓶洗洁精。“马虎”找到后看到一瓶洗洁精的标价是1380元,吓了一跳,连忙去问服务员。服务员过来一看,不好意思地告诉他,这种洗洁精是13.80元一瓶,可能是在打标价时,小数点忘记标上了,便向“马虎”道了歉……

三、在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S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数学故事,一方面能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另一方面,又不忘其本质,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故事中展开思考,学习推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创新思维、推理演绎等能力。

比如,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一内容时,如果以“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来做分析理解,学生虽然也获得了相关知识,但从作业的反馈看,却不尽如人意。但是以创编的“小熊有办法”故事来教学,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在这个阅读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再加工,在这个再加工过程自然而然就会发展推理演绎、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在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很多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联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一契机,用数学故事把知识与应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教师创编了故事“聪明的明安图”,让学生阅读。故事的大意是说清代数学家明安图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了监事大人提出的“两位阿哥骑一圈分别用了12分钟、14分钟,如果让他们继续骑,按这个速度,多长时间后他们会在起点再次相遇?相遇时分别骑了几圈?”的问题。故事既与数学家有关,又涉及“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话故事;课堂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很差,再加上小学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枯燥,题型也很单调,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演绎成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像听童话故事一样,不但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用童话故事导入教学

小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教师采用形象多样、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教学,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加减混合”一课的导入,笔者编了这样一段《西游记》中的童话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孙悟空从山上摘了许多桃子,猪八戒一看有桃子吃,口水瞬时流了一地。孙悟空逗猪八戒说:“八戒,你看,我左手拿了4个青桃,右手拿了5个红桃,给师父吃了2个红桃,如果你能猜对我手上现在总共还有几个桃,我就给你吃。”然后请学生也帮猪八戒算算,孙悟空手里还剩下几个桃。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有的用数手指的方法,有的用画画的方法,有的用摆小棍的方法,总之是用到了他们能想到的各种方法进行探究。最后,学生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孙悟空手里还有7个桃。接着,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他们学会运用加减混合进行具体的计算,既方便又准确。

二、在童话故事中学习

小学生已经知道了不少童话故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童话故事进行简单的修改,将数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进行学习。

例如: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应该都听说过。青蛙坐在井里,以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它:“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不信,继续坐在井里。不久,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井里,青蛙过来和蜗牛打招呼,告诉它可以互相作伴。蜗牛告诉青蛙,井外的世界很大很美,井底又黑又冷,它一定要爬出去。青蛙半信半疑道:“这井有12米深,你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壳,能爬上去吗?”蜗牛坚定地点了点头,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傍晚时分,蜗牛终于爬了4米,它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后天傍晚就能爬上去了。”蜗牛太累了,便决定休息一会儿。但醒来后,蜗牛发现竟然从井壁上滑下了2米。无奈之下,蜗牛只好咬紧牙关又开始往上爬。傍晚时分,蜗牛又往上爬了4米,可是到了晚上睡觉时又滑下了2米。就这样,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再滑下来,再爬上去……最后,坚持不懈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受蜗牛的影响,青蛙最后也跟着跳出了井底,看到了井外面的美丽世界。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特别兴奋和激动,笔者适时提问:“请同学们算算,蜗牛爬上井台总共用了几天时间?”学生都认真计算着蜗牛到底用了几天爬出井。

三、用童话故事化解教学重难点

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便于理解等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到童话故事中,让学生在听童话故事的同时,细细品味其中的寓意,这样等故事讲完,教学的重难点也差不多已经被化解。

例如: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解:白雪公主有7个苹果,她把其中的3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了3份、6份和9份,让七个小矮人分别取其中2份、4份、6份。话音刚落,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白雪公主平时都是很公平公正的,这次怎么偏心了呢?”笔者积极引导:“请学生思考白雪公主的分配平均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始进行比较、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白雪公主还是正直和公正的,小矮人拿到的苹果是一样多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四、让学生自己演绎童话故事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图片,这些图片不但包含了一定的数字信息,而且还包含一定的情节,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编成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然后到班上进行讲述。这样做的作用有五点:一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图片中提供的数字信息,加深印象;二是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可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在讲述或观看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等多处感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用童话故事演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数学,领悟数学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入教学 实践 探索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课堂导入式教学是教学方法不断发展和进化的产物,导入式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入和指导,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对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的学习,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导入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导入式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和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故事、实物、图片、情境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开放的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氛围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开放的教育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教学方法主要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实物或图片导入等方法,笔者通过多年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导入教学的一些心得,供相关人士参考、探讨。

1 小学数学故事导入教学

故事导入法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或其它学科教学中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比较常见的模式时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编排或搜集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的氛围中,使学生感觉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课程时,笔者比较担心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法理解不好,影响学习效果。于是我编排了这样的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当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十分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十分迷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于是上课之前我先开始讲故事,同学们听说开始讲故事十分兴奋,故事一开始还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我身上。故事中喜羊羊与懒羊羊比赛谁的力气更大。懒羊羊举起了二十斤中的大石头,非常得意,喜羊羊通过努力举起了三十四斤重的大石头,懒羊羊在比赛中落败,灰溜溜地低下了头。同学们听完故事后十分兴奋,笔者顺势导入,开始提问:“同学们,故事中喜羊羊与懒羊羊谁的力气更大?”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羊羊”。“可是同学们,喜羊羊举起的石头比懒羊羊重多少斤啊?”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迅速被带进了教学目标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之中。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个别悟性较好的学生甚至已经算出了正确的答案,没有计算出来的学生也十分想知道喜羊羊究竟比懒羊羊举起的石头重多少斤。于是我教孩子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法,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后还纷纷议论算法的问题。

2 小学数学游戏导入教学

所谓游戏导入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参与有趣的课堂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状态,并通过游戏进入教学目标。玩游戏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事情,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导入教学组织得当能够将教学知识和教学目标有效融入游戏和玩乐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和课堂氛围中获得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孩子们成长的天性,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符合新课程改革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计算使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偏低,因为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枯燥与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在游戏导入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抢答有奖的游戏,让学生模拟知识竞赛的场景,分组抢答,每抢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最后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在游戏中可以精选一些题目,融入部分新课程要讲解的主题内容,一些提前预习或知识面较宽的学生抢答的比别人更多,通过抢答竞赛,学生在各个小组中有负责答题的有负责计算的,有负责统计的,大家各施其责,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游戏之后,教师再教师讲授完乘法与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许多学生顿感茅塞顿开,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较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式高。

3 小学数学情境导入教学

情境导入教学是导入式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导入教学中,教师选择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数学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但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3]。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研究数学在小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体现。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结合生活实际,用小学生已经具备和了解的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片段,通过情境化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纯理论的数学课程中,直观地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呈现,并通过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创设的场景中的生活问题,以此达到通过教学情境模拟使学生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4 结语

总之,课堂导入式的教学组织方式作为一种人性化和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通过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值得广大教师探究和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任婧.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0(06):251.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情景教学 灵活运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严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需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和好问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对小学数学课的热爱。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好情景教学,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下轻松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

一、情景教学的定义和设计原则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刻意的引入或者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或者环境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情景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第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第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以教学内容为情景设计的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目标,帮助学生的思维形式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第三,要能积极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一)生活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于对于日常生活东西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有科学实验证明,越是贴近生活的东西,学生自发自觉接受程度就越高。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生活情景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授课内容中有要求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很多孩子对于钱的换算,不是能立刻弄清,但是钱币在生活中会经常使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准备好教学用的钱币发给学生,让学生到老师这里购买想要的物品,老师报出价格之后,学生会算出自己需要拿多少钱去购买,能找回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的提问其它的学生,“他给老师的钱是不是可以购买这件东西”等等,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找钱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故意找错,问问所有学生是否正确。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实践中掌握了钱币的换算。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在提高。

(二)游戏情景创设,学习轻松自如

上课时间尽管很短,但是对于行为约束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批评,不但不能改变现状,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游戏情景的创设,不但能让学生注意力变得集中,而且在轻松点氛围中学会知识。游戏情景创设,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效果明显,还有助于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在复习十以内的加减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由教师准备一些卡片,让几个小朋友拿着上面写了数字的卡片站在不同的位置,其它小朋友则会拿到上面写上十以内的加减算式的卡片。在老师说开始后,要学生迅速的算出卡片的得数,并站到相应的那数字卡片的同学身边,看那些学生又快又好,并要其它学生帮助算错的学生改正。找朋友的游戏,能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情景的创设,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故事情景创设,激发探索欲望

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将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故事的鲜明特性来吸引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图形学习会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激发学生对于探索欲望。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先编一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在教圆锥的面积的知识的时候,笔者使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夏天的中午,小熊买了一支圆柱形的雪糕,当他准备吃的时候,来了一只小狐狸,狐狸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熊的圆柱形雪糕,发现这两个雪糕是等底等高的,转动了一下眼珠,对小熊说:“小熊,我们换一支雪糕吧,你看我的更漂亮呢?”然后对学生提问,如果小熊和小狐狸交换,小熊有没有上当?如果小狐狸是用两个雪糕和小熊交换,你们觉得公平吗?故事一说完,学生举手开始回答,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这个时候,引入新课圆锥的体积,能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就如建立一座大厦的根基建设时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使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1).

[2]邓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7).

[3]王小婷.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J].魅力中国.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一、数学游戏概述

(一)数学游戏的基本概念

所谓数学游戏,主要是指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想、学习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简单的说,“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就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之所以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以妙趣横生又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出深奥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一般说来,数学游戏适用于低年级的刚刚接触到数学学科的小学数学教学。

(二)数学游戏的主要特征

其一,教育性。教育性是数学游戏的重要特征,也是数学游戏的主要目的。数学游戏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上,游戏的目的是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

其二,娱乐性。数学游戏的基本载体是游戏,必然会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征有利于寓教于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低年级小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数学游戏的娱乐性可以缓解小学生的为难情绪。

二、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价值性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游戏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数学游戏的运用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小学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要有重点,不能够盲目选择,数学游戏的选择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重点,所选游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适度性

数学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游戏不是目的,数学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正常的教学活动的辅措施。数学游戏不能替代一切数学学习,它的运用应把握适度原则,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三)全员参与性

小学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都能够获取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避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使得游戏流于形式。

三、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的课题。数学游戏应怎样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课前――游戏引入

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有利于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学习状态,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比如在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课伊始,教师微笑着告诉学生:“现在我请大家来做个考老师的游戏好吗?你们随便报出一个整数,老师不用计算,马上就知道它能否是2或5的倍数,或同时是2和5的倍数”,学生们都想把老师给难住,于是争先恐后的说很多数,师生间的互动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氛围下开展新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多种游戏提高教学效率

经专家认定,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二十分钟的时间,甚至通过游戏等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延长,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新知识。那么,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首先,讲故事。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特征决定了故事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相融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授《认识几分之一》时,可以预设这样一个故事:猴妈妈从果园回来后,给她的五个孩子带回来一个大西瓜,猴妈妈要将这个大西瓜平均的分给她的五个猴孩子,该怎么分呢?每只小猴能够得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预设这样一个情境,自然而然的引出几分之一的问题。

其次,开展竞赛。比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以高涨饱满的热情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学习《认识时、分》这一课时,可以将数学课堂搬到学校操场上,组织学生之间的50米短跑比赛,让学生轮流看表,来记录学生的跑步时间,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用时、分来记时。

最后,就地取材。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头16个,脚48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在解答这道数学问题时,学生心算和笔算都有一定难度,数学教师可以让全班起立:“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学生开怀大笑。“现在兔子和鸡的脚数一样了,上面16个头,下面多少只脚呢?”学生答:“16×2=32只。”“少了多少只脚?”“1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16÷2=8只兔子,8只鸡。”数学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从而实现了主动参与课堂。

(三)课后――游戏拓展深化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第二游戏课堂,将白天所学数学知识与家长共同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深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而热爱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结语

总之,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吴慧玲,吴伟,韩志耕.游戏教育中一种有效的学生行为控制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08(09)

第7篇

活动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活动课的有效性,将其提高到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活动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创建原则

首先,小学数学活动课应该遵循个性化原则。为了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数学活动课应该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小学教育的特征和任务,还要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其次,小学数学活动课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人人受益的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活动课要满足全体所有学生的需求,实施真正的平等教育,确保教育实现真正的育人目的。

最后,小学数学活动课应该遵循方法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小学数学活动课不应该再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包袱,而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创建形式

1.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小学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创设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在设置数学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设置丰富新颖的游戏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卡通人物形象等。第二,要设置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游戏内容,如抽象的联想活动等。

2.数学讲座

小学数学活动课可以以数学讲座的形式展现,不仅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数学讲座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数学学科知识的扩张,如智力型讲座(奇数与偶数的运用等)、实用型讲座(金融投资计算知识等)、动手型讲座(绘制图表等)等等。第二,数学学科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如华罗庚等人物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小学数学活动课还有很多创建形式,如数学实践、数学墙报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推进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作用得以凸显。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激发

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是最为枯燥和乏味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感觉非常吃力,甚至产生厌倦感。因此,数学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对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时,我以故事《小猫钓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0的认识。故事的内容如下:有一天,小猫一家在河边钓鱼,忽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了几只漂亮的蝴蝶,“好美的蝴蝶!”小猫情不自禁地要去捉蝴蝶,但是蝴蝶却飞向了远处,于是小猫就拼命追呀追,最后还是让蝴蝶飞走了。小猫非常沮丧,垂着头回到了河边,一会儿的功夫小猫的家人都钓到了鱼,猫爸爸钓到三条,猫妈妈钓到两条,小猫什么也没钓到,他非常后悔自己做事情不够专心,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听完故事,我引导学生用数学分别表示小猫一家钓鱼的数目,猫爸爸是3,猫妈妈是2,那小猫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种状况下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方式,利用游戏实施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因数等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拿着自己的学号,听老师念的是哪个数,然后马上站起来,通过游戏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弄清各种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一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优点,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帮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与数学的抽象性相矛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施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正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相结合,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翠霞.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2]达坤霞.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J].学周刊,2012(9).

第9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遇到的困难在于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开发,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还原回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理解性学习。课堂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自主进行问题探究,最终发现规律,加深理解。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偏向形象和具体的,教师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切入点进行引导,教学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最形象具体的表象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将这些事情利用起来,创设成用于数学教学的情境引入,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W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带动学生进入到有效数学学习中?课堂引入进行情境创设是最高效的手段,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方法可以借助以下几种:

1. 借助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知识浅显易懂

通过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能够通过熟悉的情境迅速理解新的知识,并借助情境牢固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小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简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百分数的运用、正反比例的运用以及统计的简单知识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这就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众多素材。如在学习图形表面积时,可以展开生活中的包装盒来帮助理解;利用去游乐园购买儿童折扣门票来学习百分数。这种借助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的学习方式,既形象生动又易于理解。

2. 借助游戏创设情境,赋予知识的趣味性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借助游戏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对教师的课前备课要求较高,首先在游戏设置上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渗透,在游戏规则上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其次是参与人数与课堂纪律的掌控。最后要合理分配课堂的游戏时间。

3. 借助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情境创设比游戏情境创设难度低,更方便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使用。如计算体积的方法最初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排水时想到的、鸡兔同笼的故事等。故事情境的创设,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公式和定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展示。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自己编小故事,抓住教学内容这个中心点,坚持故事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这一宗旨。

3. 借助原有知识创设情境,形成知识链

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旧知识作为基础平台,新知识则很难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难于形成结构体系,缺少深层次的理解过程,学习便成为机械性的记忆。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平面图形,那么立体图形部分难以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创设情境先进行巩固,再进一步引入到新的知识点,既对原有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又为新知识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利用知识的环环相扣,使学生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学习 学习方法 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63-01

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有效地合作交流等,让小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启发引导下掌握数学学习的高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理论知识定理的讲述与传授,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通过教师教学的创新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好方法,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一、激发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自身积极性的调动。而教师与家长必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小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数学这门学科,才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再畏惧数学这门学科。其中趣味性的故事性的激发是小学生兴趣调动的好方法。小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奇特性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入孙悟空分饼的趣味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悟空化缘得到一张饼,唐僧让悟空平分,但是八戒说自己肚皮大所以吃得多,一块饼不够。悟空听他这么说就把这块饼分成八块,给八戒两块。八戒十分开心。而悟空却笑话八戒是个呆子。借助这样的小故事思考分数的问题,八戒究竟有没有多吃饼就会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也在问题分析与探讨中实现问题的解决,实现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将单一的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中,能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多变,做好数学问题的解答

小学数学的学习以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为指导,实现学生举一反三解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解答1+2+3+4……+10这道题时,可以提示小学生使用简便算法,有的小学生可能会抓紧r间去计算,而有的小学生则会思考怎么做更简便些,接着就提示小学生1+10,2+9……有的小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小学生也能更加灵活地解答。然后将这道题进行灵活调整,让小学生计算1到100的和,有了之前的启发,小学生也能很快使用之前的方法解出这道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类比思想,让小学生利用该方法去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找到两个问题的相似性,从而将已知的数学对象特点及规律等转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解题也更加灵活,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也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使用类比等数学思想,灵活地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教师掌握并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实现一种数学形式向另一种数学形式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养成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因此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数学学习提升不可缺少的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具有爱玩的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地引导,通过数学兴趣的激发、数学解题技巧的讲解把握,让他们能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个男孩特别讨厌学习数学,在做题和做作业时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访才知道,这个男孩在家里做数学作业时都是妈妈指导帮助,其形成了数学解答的依赖性,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试着引导他独立思考,并鼓励他、肯定他的表现,让他逐渐养成自主解题、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数学学习效率提升了,其数学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在小学阶段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自觉运用到后期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好习惯的养成也让小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按照数学解题思路由浅入深地思考,在小学合作探讨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化,解答数学问题。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的是打基础的阶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就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正确体现。只有做好小学阶段学习方法的优化,才能奠定后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及自身成长来说意义重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存在学习方法不明确的情况,因此对于其潜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才能让数学学习更高效,更富趣味性,实实在在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羊锦冰.试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8):69.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思维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从教多年,对于这句话我有着深刻的理解. 数学教学和学习均是基于问题的基础上而开展的,离开问题很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习. 自从李吉林老师创设情境教学法以来,问题情境的创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可以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望,唤起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数学思维得以发散. 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社会调查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接触数学学习的时间并不长,要想激发起他们数学学习的欲望,仅仅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事实上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适当的可以结合一些社会调查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更加接近于同学们的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时候,我在进行完第一课时的教学之后,让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调查和搜集. 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在小组内他们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在大家的全力合作之下,最终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任务. 同学们有的到超市进行调查,有的到各名同学的家庭进行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搜集到了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 并拍摄了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看到大家搜集到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图片,我非常欣慰. 接着又向他们提出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性质的问题,他们也是对答如流.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之后,在随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就会结合一些社会调查创设问题情境,均取得了很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效果.

二、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自从多媒体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而小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倍加喜欢.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种,而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新颖,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的时候,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之后,我用多媒体呈现出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小熊维尼此时正坐在一辆小汽车上,而小汽车的轮子却是正方形的. 坐在这样的小汽车上,小熊维尼显得很不舒服. 看到这样的动画场面,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 针对这个画面,我问道:“你们感觉小熊维尼坐在这样的车子里会舒服吗?请告诉我原因. ”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舒服,因为小汽车的轮子应该是圆形的. ”听到同学们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回应,而是继续播放第二段动画:小熊维尼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的小汽车上,但是车轴却不在圆心上,小汽车仍然在上下颠簸,让小熊维尼感觉仍然不舒服. 看到这种情境,我又问:“为什么换了圆形的车轮,小汽车还是颠簸得这么厉害呢?”经过学生的认真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车轴应该装在圆形车轮的圆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行驶的更加平稳. 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 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正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结合一些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炎热的火焰山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村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给他们提供了斋饭. 饭罢之后,好客的主人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大西瓜,看得嘴馋的猪八戒嘴巴直流口水. 猪八戒忍不住抱起西瓜就想敲碎独吞. 机灵的孙悟空一把夺了过来,要求把西瓜平均分给每人 . 猪八戒听了可不干了,大声地嚷嚷道:“ 怎么能够俺老猪吃,我要吃 ,至少也要 . ”听到猪八戒这样说,孙悟空立刻切了 给他. 当分完西瓜之后,嘴馋的猪八戒却惊奇地发现:自己分的那份怎么比别人的都少呢?故事说道这里结束了. 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还是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看到此种情况,我说道:“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分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完之后你们就清楚为什么猪八戒分的西瓜会少了. ”由于受到之前问题情境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非常积极,都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结 语

除了上述几种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论述.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基于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激不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就可以称之为是无效的.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前赴后继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陆兰仙.让数学课堂走向自主开放[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6).

[2] 杭雅琴.倾听,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J].吉林教育,2011(16).

第12篇

小学数学的难教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何把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学生摁在课桌椅上好好地听课学习是绝大多数小学数学老师烦恼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进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抛开小学生心理特点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能是空谈。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教学的必要性常常被小学数学老师所忽视。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因素在上课的前阶段往往会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时候的激趣导入就能够起到很好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的作用并且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精心设计导入语并用几分钟时间导入就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有了成功的一半。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的导入教学都要注意导入与教学内容的相符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言如果能够适当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临结束时再解开效果应该更好一些。在教学“时间=路程÷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来作为教学导入。关于跑得快的兔子为什么会比赛失败的悬念一直到课堂教学临近的时候才解开,到这时同学们也终于明白了决定比赛胜利(时间)的要素有两个的道理。在这堂课上,同学们至始至终都保持高度的兴趣,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证。

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单纯的“为教而教”是很枯燥无味的。如果一味地强制灌输到头来只能是造成学生大面积的厌学,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了。要达成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要学会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如果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转换成生动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这样的话,富有趣味问题情境就地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数的分成”的时候,我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故事中宋国的那只猴子早上给四个桃子傍晚给三个桃子不高兴,反过来早上给三个桃子傍晚给四个桃子就高兴使原本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个故事,小朋友们就在嘲笑猴子愚蠢的同时也牢牢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三、巧用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求胜欲望是很强烈的。这一点可以为我们老师好好利用的。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够巧用竞赛来调动学生不服输的劲头的话就可以做到活跃课堂气氛并最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临近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十分钟左右,我通常会安排一个当堂训练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会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几道题来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待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后,我会安排同桌同学间的互改并且打出分数,然后再来评比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好。通过这样的竞赛,我发现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同学的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组,然后根据竞赛结果对小组进行综合的评价排名,通过这样的小组综合评定,小组内的传帮带就被较好地组织起来了。

四、现代教学提高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多样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活泼提供了无尽的可能。小学数学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注定要被学生所排斥,被社会所淘汰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视听上的强烈冲激,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也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增大了课堂容量。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习后进生因为基础的原因往往上课的注意力就比较不集中,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较之老师的口头讲解、讲台板演要可感可亲了许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都被调动起来。不少老师都有发现,每当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忙着调试多媒体教学调设备的时候,不少同学们都提前在座位上坐好了,真可以说是“翘首以待”了。

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既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的手段又成为目的。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了方法,正确运用了手段,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