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人教育分析

成人教育分析

时间:2023-05-30 10:3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教育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人教育分析

第1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坚持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想,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更多地接受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成人教育的特色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成人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极其重要,这是由高校成人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施教范围的社会广泛性、教育对象的广泛层次性等性质所决定的,高校成人教育肩负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任务[1]。高校成人教育代表着成人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为我国高素质的人才结构优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世纪末,我国共建成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107所,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有860多所,先后为国家培养本、专科专门人才85万余人,对3500万劳动者实施了各种形式的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2]。21世纪,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逐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成为一种既统一,又开放,且富有弹性的教育体系,发挥了在成人教育中的主力军的作用。同时,高校成人教育在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形势下,建立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机制,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数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的逐年扩招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招生带来一定的压力,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同时,职业教育的空前发展,招生人数大量增加,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招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高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资源投入不足

我国大力推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得高校成人教育与社会上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有一定的交叉性,这使得高校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成人教育的经费和资源投入不足,甚至被普通高等教育挤占,形成了高校成人教育资金缺乏、教学设施配备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服务与管理跟不上的现状。

(三)局限于学历教育,忽略了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学历有一定的刚性要求,刺激了学历教育的市场供求关系,学历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方向,这显然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成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转变办学观念,加大师资投入,调整培养目标,重视教学质量是促进高校成人教育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转变办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高校必须转变成人教育的办学观念,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处理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数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要重视教育过程本身的科学性,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制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以赢得社会的信任。

(二)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成人教育是对普通教育的延续和补充,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固囿于狭隘的学历教育的办学思路,而应结合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求,增大成人教育专业结构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使成人教育课程适合社会的发展。同时要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以操作实践为教学活动主体,更加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专业性,更加注重在岗和转岗技能需求,强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以激发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理论水平高和社会人才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开办热门专业,培养紧俏人才[3]。

(三)加大师资投入,建设专业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成人教育由于其生源情况复杂,教学难度高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内容。高校要加大对成人教育的师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专业知识与教学阅历丰富、教学技能高超、责任心强的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

(四)借助高校的自身优势,培养高校成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普通高校是国家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大批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任教,以及国家投资和学校自身积累的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为成人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普通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已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实现了科技资源、经济资源、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也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高校成人教育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加强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操作技能。高校成人教育借助自身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是其发展的出路。

第2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消费行为;动力

[作者简介]叶忠民,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54-0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的巨变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各类知识、各门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在这个巨变的社会里,每个国家及其公民都必须通过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麦克拉斯基精辟地指出:“持续的变革需要持续的学习。”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人们对教育消费有了新的要求,成人教育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如教育的时空分离、教育活动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及因需施教等正好满足成人的教育需求。成人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全民性,领域的多元性,过程的终身性,内容的丰富性,知识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而成为人们终身持续学习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转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开放、社会转型等变革因素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成人教育成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需要的一种教育制度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结构调整、教育理念转换和社会进步的三重因素拉动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态开始出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教育消费行为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其社会功能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对成人教育消费行为及其动力进行研究,对于个人的终身学习及我国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乃至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

成人教育是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的,一般是指一个人完成了连续性的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后,迈入社会进入某种职业后再参加的各种各类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学历的或非学历的学习。成人教育的提供者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没有经有关政府部门登记注册的私人教育机构。目前,社会上成人教育的主要项目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作为成人教育接受者的成年人,其特点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与接受基础教育的未成年人有很多的不同点。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导致了教育需求上的差异,前者的教育需求是与现实生活和劳动的直接需要相一致的,后者的教育需求则与未来生活与劳动的潜在需要相一致。由于教育需求不同,决定了教育起点上的差异,前者旨在帮助成人更好地生活和劳动,后者旨在为青少年作好独立生活和劳动的准备。由于教育起点不同,形成了教育驱力上的差异,前者源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通常情况下是成人主动决定卷入教育活动,后者来自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是比较被动地接受教育。

二、成人教育消费行为的特点

成人教育相对基础教育,更具有消费特征。成人教育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成人教育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寻找、获得、使用、评定和处理希望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连续活动。消费者的需要具有经济(物质)、文化(精神)、生态的三元特质。第二,成人教育消费者的行为是一定心理现象的外化结果。第三,成人教育消费者作为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第四,成人消费者在教育消费中扮演比较复杂的角色,可以分为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每个角色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

三、成人教育消费行为的动力因素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动机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动机决定人的行为方向,是人的行为发动的直接原因。动机的起源是需求,需求是指内、外部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这里的刺激既有来自于个体本身的、内部的因素,也有个体外部的因素。人的任何行为都以需求为前提,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在成人教育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需求有物质性需求和精神性的需求,不同群体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工厂的工人与农村的农民,前者对于工业(专业)技术的需求比较强烈,而后者对于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可能更加感兴趣。在成人教育消费中,教育需求引发教育消费行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教育消费产品。

学习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不仅是认知、情感、意志活动的统一,而且与学习目的、内容、方法及条件相关,同时与个人需求、家庭期待、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成人学习动力首先来自内部,来自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成人教育消费行为的内部动力;同时,成人教育消费行为也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社会评价的导向、各种政策的变化都会对其学习动力产生外部影响。

(一)自我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有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影响因素可按其作用划分为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主要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包括政策、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没有这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意,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具有这些因素不足以使人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因此,它不具有激励作用。另一类叫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对工作成绩的承认、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责任、价值感以及事业发展和前途等等。它的存在有利于增加人的满意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没有这些因素还不至于引起人的不满。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有不同的作用。

在成人教育消费行为中,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及个性心理倾向属于激励的因素,这些激励因素是成人教育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外在诱因主要指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或情境的影响。人的行为及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决定的,其中,自我激励是最重要的。

自我激励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导向,促进人们加入到成人教育消费队伍之中。茨梅约夫描述了成人教育消费者的特点。认为“他们已经拥有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他们深知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及通过终身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与这些目标的相关性;就他们准备加强学习的领域而言,他们通常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背景

知识;他们常常认为有必要尽快完成新的学习”。由此可见,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成为成人教育消费者的内在动力。

(二)家庭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采取一定的行为之前,总是要对自己行为所指向的目标价值及成功的概率进行一番估计。当人们认为行为指向的目的物正是自己所期望的,对自己的价值较大时,其行动的激发力量就会增大;反之,则会减小。同时,当他估计到自己的行为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时,其激发力量也会增大;反之,如果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或者根本不可能,那么他的激发力量也就微乎其微或者为零。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是激发力量,即行为的努力程度;V是目标效价,即目的物对于行动主体的价值的大小;E是估计概率,即成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期望理论,人们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努力与绩效的关系,只有当预期达到目标的概率较高时,才能激发很强的工作力量;二是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只有预期到成绩效能获得奖励时,人才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三是奖励与个人目标的关系,如果获得奖励正是个人所期望的,即对个人的价值较大,则激发的工作力量也较大。

家庭期望是指对于家庭成员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期待。具体而言,是指家庭成员关于教育程度、工资水平、婚姻状况、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期待。一般来讲,良好的教育带给人们的是良好的工作,稳定且丰厚的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家庭期望可以从外部激励个体,让主体感觉到家庭对他的期望,以此增加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成人教育消费行为。

(三)社会环境

外界刺激主要来自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们的教育消费心理和教育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个时代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知识和技术,而达到要求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育消费行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成人教育消费者学习的外部动力的主要有科技、政策和文化等因素。

首先,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联系。从教育的发展过程看,当一个社会处于贫穷状态时,教育资源主要向青少年一代倾斜,基础教育最被社会重视;当经济开始增长时,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当社会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时,青少年一代的基础教育已经不成为主要的问题,成人教育和消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人们有能力将家庭收入更多地用于教育。人们对教育需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重视,花在教育上的钱也越来越多。

其次,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对个体的人来说,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能使自身在充满竞争、不断变化的工作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将极大地提高人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社会的成人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视人们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从而为人们职业的转换、地位的提升创造条件。

最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成人教育也有极大的推动力。在现代社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能力的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关的人事、工资、就业及教育等政策的倾斜和优待,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成人教育消费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人们的教育消费行为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例如,如果社会上会计就业前景好、收入高,那么与会计有关的教育消费行为就会增加;而当律师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好时,接受律师教育的消费就会迅猛增长;MCSE证书意味着持有者具有较高层次的Windows NT、微软操作系统和相关产品的知识,因此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性公司录用人员、提升职务甚至是提高薪金的依据。由此可见,成人教育消费者是在竞争中根据环境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消费行为,以期实现最终目的。

第3篇

关键词:成人学习与教育;就业;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是由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及任务本身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技能的土壤,身怀各种技能的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必然更受雇主的欢迎。通过成人学习和教育,劳动者升职加薪机率增大,工作满意度、获得感会相应提高,进而提高生产力、繁荣经济。一旦国家意识到成人教育与学习能产生强大的经济、政治等效益,就势必会加大对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一、财政投资现状剖析

成人学习与教育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通过创建更加民主、和平、更具包容性、生产效率更高、更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1]因此,各国加大财政投入,从而确保成人能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机会。

(一)政府财政投入

为了给成人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各国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是必备条件。UNESCO《贝伦行动框架》中,各国承诺之一即为落实第五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关于至少将国民生产总值的6%分配给教育的共识,并增加分配给成人学习和教育的额度。[1]在兑现承诺的道路上,尽管各国不断努力并取得进展,但就成人学习与教育资金投入占财政预算的比重来看,各国仍任重而道远。尽管有充足的“证据”来支撑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正向作用,但许多国家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的财政投入,仅占学校教育财政预算的1%。由此可见,很少有国家会将成人学习与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归功于政府财政支出。芬兰却是一个例外,芬兰的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财政投入占学校教育预算的10%,根据OECD的调查,芬兰成人具备最高水准的基本技能,如识字、计算、问题解决等,并且很大程度上政府加大投资的缘由都是与工作相关。

(二)个人与企业财政投入

为确保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有充足的资金,不能仅仅是政府部门“孤军奋战”,个人和企业也应该“尽力而为”。因此,各国相继制定鼓励机制,拓展新的资金来源,如个人、社区、非政府组织及私营企业等,进而促进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的开展。此间,政府还可通过跨国融资计划进一步推动成本分担,意在刺激个人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并减轻成人教育与学习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UNESCO认为,政府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将责任转向私人共同承担。但需注意,在市场机制绝对控制下进行的投资,投资失败的机率较大,比如可能将弱势群体“弃置不顾”。少数几个北欧和中欧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德国、荷兰和挪威),启用社会合作模式,即责任共享,有策略地分配成人学习与教育资金,得到利益相关者们一致认可。[2]成人教育与学习的资金来源的渠道是因国家而异,因此,国家想建立相对精确、国际化的私人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投资的评估机制,确实举步维艰。再者,由于数据收集与公布系统不完善,国家也很难获得私人企业主对培训的投资估算,且恐其不实。因此,极少数国家能对家庭的成人学习、培训的资金投入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动力: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成果期待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he2030Agenda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17个改变我们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八条(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8,简称SDG8)——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获得长期体面工作的机会缺失,必然会腐蚀民主社会的基本契约——所有人必须共享进步的成果。“体面工作”是实现公平的全球化和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人们如何获得“体面工作”呢?这势必要仰赖优质的教育和培训,从而使得劳动者配备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为确保国家能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学习,大量的财政投入是必要的,而国家、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加大对成人学习投入的最大动机是通过成人学习与教育,从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效益。《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Ⅲ》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国家期望能通过成人学习与教育,劳动力市场产生效益。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过半的参与调查的国家都赞同成人教育与学习对生产力和就业都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何处展身手:个人与企业的卷入方式

就成人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而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调查”(PIAAC)的参与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在成人教育与学习的活动参与度更高。[2]就参与成人学习活动的必要性而言,一方面,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变引起不安全感和焦虑,为生计做准备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根据技术进步的速度,许多人在一生的工作过程中将有几种不同的职业或经常变换工作地点。[3]另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而拉大了教育与就业日益扩大的鸿沟。据国际劳工组织调查,全球失业人数超过2.04亿人(截至2015年)。联合国的报告预测,每年劳动力市场需要新增3000万个工作岗位,方能跟上全球工作年龄人口的增长,低就业增长导致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和弱势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就业前景是个人和企业对成人学习与教育进行投资的动力因素。持续的低就业增长导致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前景是要么推迟就业,要么彻底失业……合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让世界各地的家庭和年轻毕业生感到越来越沮丧”。[4]正规教育与变化莫测的工作环境的脱节,要求人们能增强多样化和灵活性,重视培养自身的“可转移技能”和“非认知技能”。国家层面要为个人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成人学习与培训平台和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个人提供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营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以加强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纽带。企业方面,企业支持率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有直接影响。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投入较高的企业一般都是那些占据全球市场、组织管理产品创新高的大型企业。总体来说,地区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模式、企业规模等,都会影响员工参与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的机率,反之亦然。科学且灵活应变的国家政策,个人和企业对成人学习活动积极卷入,成人学习与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实现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四、从认知到认可:国家意识与认可机制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又一个影响——人才流动,人才流动不只是局限在正规教育中,学历、学位和文凭已无法应对国际化的人才流动。因此,包括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在内的知识和能力的评估和认证问题必须提上日程。再者,我们以往过度关注教育和培训的内容,而很大程度上把所学知识的评估和认可置于“空白”。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将非正规教育置于认证资格机制的重要性,如荷兰、芬兰正在进一步加强成人技能资格框架的建设。很多国家将承认和认证多种学习途径获得的知识能力归于终身学习体系下,意在建立“透明、完善并基于成果的资质体制”,以便为成人提供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参考水平”。长路漫漫,从认知跨越到认可的副作用不可避免。第一个难题就是需要保证非正规和正规教育之间的资格认定的凝聚力。第二个难题是人们仍挣不开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给成人学习、非正规学习和低层次的教育贴上“低等”的标签。由于成人在超越“正常”年龄获得正规的资格证书,雇主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年纪稍长的职员是无法完成某些任务的。尽管如此,除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格框架外,大规模的成人技能评估机制的建设也受到重视,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成年人能力评估计划(PIAAC)。

五、对弱势群体的义务:一个都不能少

成人学习与教育能够使得全民受益,尤其是弱势群体,这对于政策制定者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支持性质的成人学习与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明显超过总体发展水平,但是企业开展成人学习活动的受益群体,也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已经获得资格认定的知识型工作者。优势群体参与成人学习活动的机会和途径更多,同时,它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是伴随着扫盲运动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始终与“弱势群体”相伴而行。救助弱势群体,是成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最直接的作用即为成人学习与教育能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谋生技能,对于弱势群体履行责任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最首要的,就是要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而其核心就是帮助他们获得或掌握新的谋生技能”。[5]为了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许多国家加大对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公共投入,意在改善成人弱势群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前景,其中一些项目将《贝伦行动框架》所强调优先发展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等设为目标。《贝伦行动框架》中,各国秉承“参与、包容和公平”的原则,郑重承诺要为所有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方法大力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此外,要“有系统性地侧重于弱势群体(例如土著人,移民,有特殊需求的人和那些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1],提供补贴和鼓励机制。

六、政策展望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he2030Agenda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在成人学习与教育领域提出明显的政策性指导来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成果收益。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SDG4)即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具体来说,第三个具体目标规定,各国要确保所有男女平等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技术、职业和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教育;第四个具体目标为大幅度增加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的技能,包括技术性和职业性技能的青年和成年人数。[6]除了教育领域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八条(SDG8)具体规定各国要提高经济生产力和创造力,人人有体面工作、同工同酬,保障劳工权利等。成人学习与教育能推动各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上仅是部分例证。它强调了在科技和人口学等领域,对成人学习投资所未有的重视,澄清了成人学习益于劳动力市场的途径,并阐明了诸如消除性别和社会不平等因素对成人学习与教育的重大意义。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各国政策现状显示,全世界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其价值和重要性。但是,他们尚未能将这种认知转化成充足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针对那些极易被遗忘的弱势群体。正如上文所述,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投入,还要鼓励个人和企业重视并参与成人学习与教育活动。再者,政府还需要建立各种形式的成人学习成果认定和评估机制。以上,均需相关利益者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只有政府、企业、员工等多方凝聚,才能发掘进而满足现在和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真正需求。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利用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力量与潜力走向美好未来(贝伦行动框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7-10.

[2]UNESCOInstituteforLifelongLearning.GlobalReporton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Ⅲ[R].Hamburg.UNESCOIn-stituteforLifelongLearning,201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巴黎,2015.

[5]高志敏.成人教育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361.

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对象;年龄变化趋势

一、成人教育对象的界定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对成人进行的教育。所谓成人,是指在生理和心理上脱离少年儿童期进入成年期之后的人,即从社会和心理上脱离了家庭的依存和受律,向独立自律转化的社会成员。古今中外对成人的年龄界定不尽相同,我国古代以20岁作为成人的标志,而现行法律则以18岁为划分成人的标准,有的国家则以法定义务教育年龄的上限作为成人的起点。在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指青年晚期和壮年时期的人,也不排除中年或老年期的人。然而,成人教育发展到现在,接受成人教育的人,有的甚至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在有些国家,接受成人教育者也不乏年事已高的老年人。由此可见,成人教育的“成人”不是单纯年龄上的概念,在年龄上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成人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决定成人教育学生从界定之初就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成人教育对象年龄变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譬如“年龄增大说”和“年龄限定说”等理论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对成人教育对象的研究成果。总之,发展中的成人教育的对象始终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成人教育对象的界定不应单单从年龄上进行,而应从其所受教育的形式,已有的教育经历、生活阅历、心理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考虑。

二、成人教育对象年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对象年龄变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对象年龄变化主要有两种趋势:成人学生大龄化和成人学生低龄化趋势。

1、成人学生大龄化

一提起成人教育,就想到年龄、责任等等,确实是这样的事实。成人教育对象,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生活义务的承担者。在社会上承担着生产、工作任务;在家庭中承担着赡养和抚养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系于一身。这就使他们参加学习要受更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1949年明确提出的“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为在“”中被耽误学业的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后,特别是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轨道上来。百业待举,百废俱兴,国家建设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而因耽误了上大学机会的千千万万知识青年,在动乱结束后,在年龄上已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已是在岗从业人员,这部分人年龄普遍偏大,这就形成了当时成人学生大龄化趋势。

成人教育对成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诸如补偿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或者高等再教育等;成人教育属严进宽出,且学习方式最多,分全脱产、半脱产、夜大和函授几种,社会各界人士都适合参加,也比较容易拿到毕业证书,而且可以继续考研。另外,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更灵活,在管理权限上有自,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十分接近。因而,已处于大龄的遭耽误的知识青年们,他们提高文化学历水平的渴求极其强烈,但当时的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年龄限制,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着退而求其次,转而投向成人教育的怀抱。通过参加成人教育,从而接受到梦寐以求的高等教育,进而以知识和学历改变自我的前途与命运成为那个时期很多大龄的成年人的理想选择。因此,成人高校的迅速发展便成了必然。中央和地方根据社会需要,纷纷建立起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教育学院等等应运而生。普通高校的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也开始恢复招生。成人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建设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干部和骨干。

2、成人学生低龄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人教育出现以来,成人教育的对象最初的年龄一般在28岁到30岁,到2000年后开始涌现出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参加成人高考,接受成人教育。到了今天,这一群体已成为成人教育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到总人数的20%左右。2007年北京取消以往对高中起点考生的报考年龄必须年满19岁的限制,规定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考生均可报考。但是,随着高考报考年龄限制的取消,成人高考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成人高考取消年龄限制可以看做是成人学生大龄化正式向成人学生低龄化转轨的分水岭。

中央教科所一位专家分析指出,成人高考开考已经15年,不少大龄考生已经通过努力“修成正果”,剩下的多是高考落榜者。要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是每一位高中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可以头悬梁,锥刺骨,可以“三更灯火五更鸡”。但是,高考落榜仍是当时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必然的命运和必须接受的残酷事实。于是高考落榜者在就职的同时,也加入了成人教育的行列。成了年龄较小的成人学生。

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专学校学制设置合理,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教育经费投入少,发展获得了空前辉煌成就,吸引了很多青年报读。但是,中专学校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体制改革中被废除了。导致中专文凭越来越不受青睐,很多中专毕业的学生转而通过成人教育来接受继续教育。这一部分人普遍年纪较小,但人数却众多。

探究成人大龄化和成人低龄化趋势的原因,固然与很多因素有关。诸如办学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不顾及成人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疏于管理和创新,重规模扩大而轻质量控制,重创收而轻投入等等。

三、成人教育对象年龄变化趋势的思考

无论是大龄化的成人,还是低龄化的成人都是或曾经是亦或将来还是成人教育对象的主体。分析成人教育对象年龄变化趋势,会产生很多设想。设想在不同年龄段的成人教育中施行不同内容的教育是否会达到理想的成人教育效果?倘若成人教育对象回归大龄化发展趋势,那么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和职业教育或职工教育有什么区别?倘若低龄的成人学生心理机能已达大龄成人学生标准,是否我们的成人教育就可以忽略成人教育对象?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通过有效地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及时评价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因而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成败。成人教育的教育质量也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成人学生的“特”,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有计划地提高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二是要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认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帮助教师尽快掌握成人教育教学特殊模式。

2、严控成人教育入学关

成人教育不能靠降低培养对象的条件办教育,不能因为成人教育生源大战愈演愈烈,竞争异常激烈,放松成人教育对象入学审核。当前在面对蜂拥而至和纷至沓来的成人学生,更应保持清醒头脑。在成人教育招生工作中,要处理好办学能力与招生规模的关系,要协调学生年龄和接受教育内容的关系,既要确保完成招生计划,又要兼顾提高生源质量。

3、加强成人教育对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成人教育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的,有函授、脱产、夜大等等。突出特点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加以必要的辅导,来保证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的学习,这要求培养对象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鉴于目前成人学生低龄化趋势,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进校后他们也许对学习感到很吃力。因此,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成人教育顺利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尝试自我教育,开拓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还可以采用强化意识增进他们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第5篇

论文摘要: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数字化学习的优化和补充。在研究移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分析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主流学习模式,希望对成人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远程教育中的不断推广,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学习(M-learning)。移动学习能够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知识的传递,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也更加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1 关于移动学习

关于移动学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将其定义为:移动学习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和学习[1]。

移动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等学习特征。与数字化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还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移动学习将人们带入自由自主、资源共享的学习时代,为学习者提供真正的随时随地、个性化、开放式学习。

2 成人教育适合移动学习的特点

在我国,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已成为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为一体,集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于一身,通过“无围墙”学校,为社会各阶层成员提供多种学习与教育的机会,以此推进社会发展与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确立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成人教育的固有特点正好符合移动学习的特性。

2.1 教育对象的开放性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从业人员,成人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恒定的学习动力;有较强的自制力,能主动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和影响,强烈的求知欲使成人能稳定学习情绪,有较强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但由于社会活动频繁,分散精力的事情很多,成人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比较少,而移动学习能够满足成人学生零散时间的学习需求。

2.2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成人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诸如脱产进修、函授学习、夜大、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交流会等。

2.3 学习内容的职业性成人为了适应职业和工作的需要,会把学习与其生计和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深知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及通过终身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与这些目标的相关性,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成人在学习中还能够有意识地加强学习与工作、生产之间的联系,把所学新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且在实际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随着职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学习的内容往往也跟着发生变化。

2.4 学习空间的广延性成人的学习是在各种环境和机构中进行的,超越了学校的范围,向着整个社会发展。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开展的培训活动外,还包括网上实时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能够真正实现无人不学习,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

2.5 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成人教育可以是夜大,也可以是函授教育;可以工作时学习,也可以在家里学习。总之,成人教育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要什么,学什么”,“要怎么组织学习,就怎么组织学习”。

3 移动学习应用于成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3.1 移动通信技术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目前很多手机厂商正在或已经开发能支持浏览器的高档手机,如WAP手机、Imode手机、GPRS手机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几乎现在所有的成年人都配有手机,有的还有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这些都加速成人教育与移动学习的结合。

3.2 移动学习是对成人校外学习的有益补充成人学习者大部分都是在职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生活等外界环境对他们的限制,他们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很少,只有通过业余的时间来学习,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与学校或老师取得联系,询问与学习有关的各种问题,这些是传统有线连接的互联网所不能满足的。学生的一些比较简单或紧急的问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教师提出,而不必等到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询作业提交情况、作业成绩以及考试成绩、接收教学活动通知等。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只要有空闲时间,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都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得到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

3.3 移动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未来的学习仅仅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适应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未来的学习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技术和设备能满足学习者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尤其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推进终身学习的发展[2]。

4 移动学习目前的主流模式

4.1 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模式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是移动学习中最简单、最快捷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短信息,用户之间、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用户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进而实现对教育服务器的访问,并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学校教务管理、学生疑难解答、资源浏览、教师与学生互动、新闻服务等。总之,通过短信息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学服务器之间、教师与教学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来展开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完全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4.2 在线实时信息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学习者学习环境的变化,基于传统的交互、基于Web的交互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部分特殊的学习者,特别是移动学习者。于是,基于在线实时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是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这些交互的工具主要包括移动通信设备、电子邮件、论坛、移动QQ、移动MSN等。

4.3 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主要是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而且是按照在线信息访问的形式实现的。在该实现方式下,学习者通过移动学习终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国际互联网,访问支持移动学习的教育站点进行自主学习。在教育站点中,学习者可以浏览包括数据库、杂志、期刊、书籍、直播课堂、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也可以利用在线的应用软件和软件库等软件资源。在线信息浏览的移动学习类似于基于资源的学习,这样就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出要求。要保证学习的质量,学习者必须能够准确地选择学习内容;对信息要有敏锐的感受力、捕捉力和理解力;能有效地发现、收集、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

5 结束语

移动学习拓展了教育对象,使学习更大程度地迁移到教室之外进行,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人类终身学习提供可能。但是,移动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不会取代书本和课堂学习,也不会代替现行的远程学习模式,而是对传统学习以及现代远程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它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使我国的教育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成人教育战略是为实现成人教育目标而制订的规划、措施和步骤。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是不同战略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成人高校制订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校品牌战略、学科战略、专业品牌战略、课程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区域化发展战略、教师发展战略、服务社会战略、特色战略、共享战略、实用创新战略、质量战略等多样战略形式。[1]成人教育战略根据战略持续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战略、中期战略、长期战略;根据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总体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从成人教育战略全局来讲,可分为局部战略和整体性战略;从操作形式来讲,可以分为横向战略、纵向战略、复合战略;从内容上划分,有具体战略、抽象战略;根据战略目标不同分为进取型、稳定型和收缩型战略;根据战略突破重点目标数量多少来划分,分为一元战略、多元战略。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是复杂且相互包含,具有共性,有些战略既可以在时间上限定,也可以根据层次划分来归类;既能从战略全局来概括,也可从内容上表述。本文侧重从战略重点目标数来研究。总的来讲,分为两种类型:一元战略,多元战略。

    二、基于战略目标重点的视角看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

    1.一元战略。一元战略是成人教育机构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订的战略规划和措施,把全部的人、财、物投入到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管理科研中,来实现这个目标。采取这种战略,从某一个方面目标突破,在较短的时间获得竞争优势。如成人高等教育实施的特色战略、质量战略、创新战略、服务社会战略等一元战略。成人教育机构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拓展事业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竞争和比较而做出相应的战略安排和发展规划等。一元战略优势在于集中力量谋发展。制订和选择一元战略,在原有的成人教育机构教学条件基础上,整合资源,广泛动员,使得学校教育内聚力强,形成优势,容易取得某一方面突破。一元战略适合各方面教育实力均衡,稳步发展且寻求重点突破的教育机构和学校选择和实施。一元战略不足之处在于所在的区域经济和行业的衰落,会影响这个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强调一元战略,全校的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到这一目标,会忽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影响到成人教育其他方面的发展。

    2.多元战略。相对一元战略而言,是指制订两种或两种以上战略目标。如同时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学科战略、专业品牌战略、课程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教师发展战略、服务社会战略、特色战略、共享战略、实用创新战略中部分或多个战略联合。多元战略既考虑到原有的条件,也考虑到学校发展的后劲和实力,能保证做到持续发展,适合处于相对落后、整体推进的成人教育机构实施。多元战略优势在于所产生的效益大于在原教育现状中保持竞争优势,可以在新的多元战略中形成教育品牌的信誉,能促进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赢新机制,通过资源的分享来创造价值,能极大增强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不足之处在于多头出击,必定会产生一些行政管理成本,这种成本的大小取决于教育战略组合中目标的数量和对不同目标协调的程度。另外,多元战略产生重点不突出,追求“大而全”发展模式,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战略往往意味着原有重点的战略目标要受到削弱。

    三、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发展的动力

    1.区域经济自身发展的多样性推动教育战略多样性。中国,特别是山区和平原,南方和北方之间,较大距离的区域之间差异(如大区之间与省际的差异)明显,甚至每个村庄、每个乡镇、每个县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环境、居住人口及其生产方式、文化形态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区域差异不仅表现在地理景观上,表现在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与特点方面,还体现在经济开发的进程与开发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教育生活的演进等方面。这些差异推动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发展,并且直观反映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等方面。[2]

    2.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多样性推动教育战略多样性。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特质。这些不同的特质彰显了大学的个性,而且体现了高校发展的多样性。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类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仅仅按大学的类和型分类来看,各高校充分体现多样性。因此,高校不同的办学类型、办学条件、特色和长期的经营方式,推动高校在发展上制订多样性成人教育战略。

    3.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多样性推动教育战略多样性。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的革命,中国的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渐频繁。而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一个社会的人民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优化。因此,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多样性要求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地更新,推动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

    四、两种类型的成人教育战略路径思考

    1.立足地方区域经济,以服务市场为准。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的经济状况,同时,为经济的崛起提供服务。教育战略也必然要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突出区域经济的特色,服务区域的发展。因此,成人教育机构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市场服务。

    2.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明确定位为准。教育发展要避免同形,就必须要做到合理定位。低层次的战略定位意味着学校战略发展水平低、配置低、声望低,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校服务社会的效率和贡献有限。另外,不少高校战略定位过高,纷纷争“上位”,多元发展,由此造成高校办学层次趋高、类型趋同。总之,无论是战略定位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导致原本属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为了实现目标,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第7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 改革 必要性 对策分析

当前随着人们对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虽然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实践中还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亟待通过改革来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自身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和探讨针对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改革对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家成人教育管理机关对成人教育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的现状急需改革。当前的国家成人教育管理机关对于成人教育的整体规划不到位,一直都是处于一种放任式粗放发展模式状态中。另外,虽然国家也承认成人教育是一种提高成人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没有从经费资金上进行扶持,这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再就是国家相关部门对成人教育办学过程也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管,更没有明确的针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导致了目前的成人教育几乎是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这样的结果就是致使了当前的成人教育办学很不规范,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

(二)新形势下成人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要求,急需改革。首先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还是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能紧跟时展的要求而积极创新。比如在专业设置及学科内容的制定层面还是过于传统和陈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很多的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的定位不清晰,很多都是停留在创收这一非常短浅的目标定位上。这种保守短视的教育理念直接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知识,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的学生存在质量质疑的结果。其次,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中还没有能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比如在日常排课、考试及成绩录入等信息处理上还是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信息化管理程度非常低,这样就造成了成人教育管理的速度低下及质量不高的现状,因此必须要尽快改革。

(三)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急需要通过改革来改进。随着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实中,因为很多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没有能认清形势,不懂成人教育管理的的规律,并且学历都非常低,甚至还有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成人管理必备的知识培训和学习就上岗,这严重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急需改进。

二、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科学的成人教育理念意识,尤其是成人教育管理的相关部门更是要重视加强成人教育的科学规划管理。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必须要树立“以成人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意识,因为我国的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已经参加工作或者失业后需要重新就业的成人。要站在成人管理的角度去不断创新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注意必须要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精心设计成人教育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另外,各级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都积极加强对成人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为此,必须要要将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纳入到自己的职责规划范围内,不断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科学管理,要不断加大对成人教育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要特别注重对成人教育下设的教学点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能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积极改变传统的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及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及信息化。成人教育可以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办学模式,还可以积极试探性的实施非学历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社会上成人对继续教育的迫切要求。另外,成人教育管理实践中还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构建和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及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三)积极优化和提高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水平。首先,要站在成人教育管理专家型的角度来不断加强成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为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理论支持。其次要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构建完善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积极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就修和学习的机会。就修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采用岗前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在岗培训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脱产进修的形式及参观考察交流的形式。从而不断丰富优化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及管理技能,最终达到提升成人教育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萍:成人教育管理的危机及改革创新,成人教育,2010年第2期

第8篇

论文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国的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只生力军,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所面临的诸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本文运用传媒社会学的独特理论视角对成人教育的压力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成人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存在的诸多压力。中国的成人教育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就是与我们亚洲的近邻韩国、日本相比也存在不小的距离。同时,中国成人教育面临社会因素的多重挤压,未来的生存发展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完全有必要对目前中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系统进行明晰化,以便为中国成人教育的进一步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成人教育事业目前所面临的残酷生存发展压力,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而是诸多社会层面的因素综合运行所形成的。

1 内部自身因素层面

1.1 办学理念亟需革新

长期以来,国家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地位和作用认识都相对模糊,导致成人教育发展的定位也相对模糊,既不能有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育,在与职业院校以及技校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于是便形成了“娘不亲、舅不爱”、不上不下悬在中间的尴尬境地。

有些高校为了追求办学效益,实行成人教育校外站点办学模式。这种“外包”方式,造成高校校内教学与校外站点相差很大,校外站点灵活性过大,流于形式严重,成人学历完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拿文凭”,在社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恶化了成人教育的生存空间。

1.2 师资力量短板效应明显

成人教育大多数教师是由普遍大中专院校直接划拨,有些老师是从别的行业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为师的。这样的教师队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能力差。至于教学名师,那在成人教育机构中是更加缺乏。

许多成人高校出于盈利目的,仅仅满足学生的学历需求,而不考虑其毕业后就业市场,课程内容多年不变,也不能反映目前残酷的就业市场和形势的需求。教师给成教学生上课,每次能有一半学生来听课就很不错了,即使来上课也是走走形式,纯粹是为混文凭而来,致使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1.3 宣传策略存在误区

招生宣传在招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句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成人教育媒体宣传媒介种类较少,既不可能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传媒上大做文章,也不可能在每年招生时派人到各地推介,只能印刷一些简单宣传简章或者在学校的网页上进行网络传播。这两种传播方式传播范围极为有限,而且网络传播受到计算机能力的极大限制,受众没有一定的网络技能不可能阅读到网络上的成人教育招生宣传。成人教育信息传播在社会上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方式进行。那些需要成人教育相关的人往往通过熟人打听来获得这些本地的成人教育相关信息。这种宣传策略上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生源的规模性发展。

2 外部社会因素层面

2.1 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2008年),国家对于教育的政策指向,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一是强调义务教育,最近几年更强调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二是强调普通高等教育;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导向。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教财〔2008〕20号文件以及教财[2009]19号文件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教育投入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国家的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增长势头加快,作为教育“重头戏”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稳中有升。但对于教育的另一个“大户”成人教育,国家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投入上却一直没有太大的改观,这种政策与资金层面上的“短视”将直接制约着中国成人教育的纵深发展,导致了中国成人教育“缺资金、缺师资、缺设备”三缺局面的直接形成。  2.2 生源压力前所未有

成人教育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生源的规模效应。近几年,成人教育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呈现严重下滑趋势。一方面,成人教育生源面临严重危机。由于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造成生源选择普通高校比例大,普通高中生报考成教的比例将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成人教育还面临着各类职业教育、技校残酷的同业竞争压力,生源数量下滑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生源质量也不容乐观。报考成教的主要生源是技校、中专、高职的毕业生以及社会在岗人员,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岗位操作技能,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甚至有些基础课程根本就未学过,录取分数较低,特别是社会在岗人员,他们一方面要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参加成教业余课程学习,时间上有一定冲突。这些因素使得成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素质比以往下降得厉害。

2.3 教育教学资源受到挤压

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既挤压了成人教育的生源空间,又使一些原本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被兼并和升格,减弱了承担成人教育的任务。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的学校,也因为普通高校的扩招过快,造成学校教学资源只能挤占原本用于成教的教学资源,造成成人教育基本设施严重不足,成教师资队伍流失现象严重,以及成教办学经费被挪用。而且对于普教招生,国家拨款加上学生收费大大高于成人教育学费收入,学校更倾向于多招普教学生,这就使得成人教育不得不给普教扩招让路。这种状况下,成人教育教学资源严重被挤占,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甚至有些地方的成人教育惨淡经营时刻面临着停止招生的生存危机。

2.4 文凭学历比较劣势大

成人教育文凭在社会中倍受歧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上对成人学历教育的偏见,成人教育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不论是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持有成人教育文凭的应聘者挑三捡四。在招考公务员时,许多用人单位都将成人学历排除在外。这种学历歧视与限制的背后带来的是成教生心理上的困惑:成教文凭含金量与社会承认值到底是多少?这种学历上的“弱势”直接造成了成人教育在就业上的不公平,这对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是最严重的打击。无生源,教育也将不存。成人教育文凭的含金量越低,成人学校的生源也就越少,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政策倾斜随即下降。这一切都是连锁反应。

21世纪中国教育资源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处于内外交困中的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生存发展压力骤增,如何缓解这种剧增的压力以及解决下一步的发展动力问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成人高等教育的压力与危机浅论[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传统模式彻底地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自主学习的模式,对于进行网络学习的成人来说,如何强化提高他们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网络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0引言

成人教育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问的限制,常常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而导致学习连贯性比较差,因此需要抓住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得接受成人教育的人真正掌握其所需要的知识。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本,课堂——学生”中,教师缺乏“激活”课本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课本的利用率不高;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无法使自己传授均等地传到教师的各个角落,部分学生感到受到了忽略,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学生一直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主动地对知识作出反应;近年来,由于成教招生人数大幅增加,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面对传统成人教育的弊端和困境,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发展网络教育,使许多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读书的人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已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好的解决了我国成人教育现在所面临的种处问题。

1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成人教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成人英语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在成人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传统模式,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师从授课者转变成协作者或者指导者。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并且共享信息。教师应用所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精心设置教学过程。

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病,实现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

2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的构建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它提出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彰显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自主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学习能动性原则等为理论依据,结合成人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和成人教育课程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与新课标双重环境下的成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明确目标——开发环境——自主学习——网上辅导——网上评论——课程总结”。

3总结

基于网络的成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面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他是学生的协作者和帮助者,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英语知识,还要熟谙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某些教学软件的制作和使用。它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素英.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教育视点,2008(3).

第10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成人教育;区域发展;人才需求

一、科学发展观下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时不难发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对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继承和丰富。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发展的质量,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是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

区域发展需要人才发展支持。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的财富增值来自于对土地的控制,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核心在于对资本的支配,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来自于人才的知识创造。实践证明,人才对区域经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对全世界29个国家的调查发现。经济的增长25%应归功于人才的作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才结构分布和经济实力排名二者呈现一个正相关线性关系。有研究得出,韩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最根本推动力来自于其大力投资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0美元时,就已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美元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格局,这一对应值随着经济发展还不断扩大。以上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了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人才资源已是各国在确立未来发展目标时考虑的首要问题,而教育却是解决人才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教育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要素,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发展,内在地蕴含着对包括高校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期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要求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随着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从90年代后期以来的高速增长,已暴露出了人才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现实状况,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整体质量不高,人才总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据统计,2005年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约78万余人,人才密度为6.44%。在学历结构上,中专以上学历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47%,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人口的3.03%;在职称结构上,中级以上职称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28.7%,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人口的1.8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种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稀缺的人才结构,发挥不出人才聚集效应,吸引不到人才,同时也造成原有人才的流失,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预测,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左右,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其中,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重点需要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中的人才,具体需求详见下表。

从上表看出,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数量很大,到2015年的人才需求量达到168万人,是2005年78万人的2倍。普遍看,解决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战略问题,国内主要有内部挖潜战略,人才掠夺战略等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多综合运用以上战略。目前仍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北部湾经济区,实行人才掠夺战略所需要经济及机制等条件尚未十分成熟。最有效的办法应立足于内部挖潜战略,立足于区域内人才的培养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主要由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来承担。北部湾经济区的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除了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成人教育作为职后人才培养主要功能,加大力度提升现有人才的学历层次和学习能力,提升区域内人才数量与质量,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功能释放途径

全世界范围内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验证了成人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相对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这是因为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区域内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从业人员,他们更直接地参与现实社会的管理和发展。成人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紧密性,是我们在寻求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人才需求功能释放途径时要考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社会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建立一种以区域发展人才需求为目标的“需求导向型”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是高校成人教育能否发挥服务区域发展功能的关键因素。成人高校只有在准确分析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类型、数量、规格、质量的基础上,调整培养专业,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成人教育满足区域发展的教育与人才需求。

(一)调整培养专业,满足区域发展人才类型需求

科学的人才需求,首先是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区域所处的发展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类型结构。成人教育的发展,要与国家或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地链接在一起,密切关注着新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并根据国家或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变化和优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临海、沿边的发展区域,经过90年代后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人才资源影响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显。高校成人教育,应围绕区域临海重化工业、海洋产业、工业物流等九大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首先从类型上满足这些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于北部湾经济区九大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目前广西高校成人教育专业总体上看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方向,各高校在围绕这些产业进行专业调整时,要结合这些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一是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现代化农业加工业等产业的相关专业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所带来的强烈需求的推动下,目前已设置有较完整的专业,基本满足北部湾发展的需要,仅需要加强与完善的专业范围主要有会展业相

关专业、港口贸易相关专业等专业的设置。二是石化产业、林浆纸产业、能源产业、钢铁和铝加工业的精细化发展需要大量精细化的专业人才。由这些产业的迅猛发展,原来对应这些产业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产业精细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加快拓展设置服务这些产业的精细化专业。如石化产业中的高分子化学、管道工程相关专业;林浆纸产业中的土壤学、造林、造纸工程相关专业;能源产业中“材料与能源大类”的相关专业;钢铁和铝加工业材料、冶金方面的相关专业。三是传统海洋产业的专业设置需要加强。海洋产业是北部湾传统产业之一,但是成高专业针对海洋产业的专业设置仅仅局限在“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等少数专业上,海洋运输专业设置数为零,高校应加强在海洋、水产养殖等产业的专业设置。四是要严谨发展高技术产业相关专业。高技术产业的相关专业在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有一定数量,主要集中在本科的“工学”和“理学”专业,因为该产业要求的是本科以上“高、精、尖”人才,所以高校在设置该产业的专业时,更要注重内涵建设,才能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北部湾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区域发展人才规格需求

关于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无论什么的定义,都确定了课程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对特定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全部安排,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依何而定?课程之父泰勒曾经高度概括了教育需求的三种来源即学习者、社会和学科。在三种需求来源中,社会需求始终处于最重要地位,对于成人教育更是如此,这是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相当的成熟度,且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承担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社会和所属组织的实际要求自然而然会使成人学习者成为一个“功利主义”的学习者。这也决定了成人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因此,完善与市场人才需求规格要求相吻合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成人教育基本功能定位之一。反观目前成人教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校教育课程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科内在的需求,体现了学科的完整性,忽略社会和学习者是成人教育课程重点要关注的需求来源,牺牲了成人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终造成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低效。

最大限度实现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规格需求的目标,需要高校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宏观目标上,把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与国家、区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课程建设要考虑区域发展的背景与趋势,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要包括区域发展产生的实际问题,要考虑区域行业发展对人才动态规格需求,要突出应用性等等,使课程体系一开始就站在满足区域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起点上。所以,如果管理类等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依据这些要求来调整,那么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就会“不合规格”,一方面管理人才数量多,另一方面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合乎规格”的人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造成虚假的“人才过剩”现象。同时,要改变过去以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为模板,以学科系统性课程为主体、课程相对稳定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新,理所当然地要求成人教育课程设计要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根据基本质量规格和成人教育特色相结合原则、适应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符合时展要求、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开放型课程新体系。并能依据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新动态,适时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确保课程体系的先进性与和开放性。

(三)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区域发展人才质量需求

第11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15-02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它更多地是面向成人的教育活动,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迈向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抓手。2008年,苏州市成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农村社会格局的变化,为了推动农村社会的这种变化,使农民适应发展的步伐,应该重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

一、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2008年至今,苏州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中,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探索出一条以“三置换+三集中+三合作+三统筹”为主要特征的城乡一体化“苏州模式”,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1 各项规划全面实现城乡对接。按照一体化、全覆盖的要求,全面推进规划修编和自然村落优化归并,城镇空间规划得到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工业、农业、居住、生态、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实现城乡全面对接,初步形成了城镇、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四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2 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基本形成。按照集聚集约、合理布局的思路,有序推进“三集中”,即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3 城乡基础设施全面联通。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全市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实现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公路;区域集中供水入户率超过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9%;全市90%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3.5%,实现创建全国优美镇“满堂红”。

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向农村覆盖,全市98%的行政村建成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商贸超市、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综治警务、民政事务、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小学、初中全部达到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所有公办高中达省三星级办学标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联动,镇、村建成卫生服务中心(室),基本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率分别超过90%和95%,实现农村公共文化全覆盖。

5 城乡就业社保加快并轨。形成了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和基本对接的社保机制,91.5%的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非农就业;农村基本养老覆盖率达99.9%,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92.9%;城乡低保实现全面并轨,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市和工业园区、高新区实现农村医疗保险向城市转轨。

二、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突出特点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中,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合力创造了“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鲜活做法,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积极变化;在全市选择23个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镇(区),作为改革先导区,鼓励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起到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

“三集中”即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置换”是指根据政策,农民可将其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资产所有权置换成商品房、城镇社会保障和合作社股权,带房、带保、带股进城进镇。以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保和城镇住房“三置换”落户城镇,不断完善农民变市民转换机制。大胆创新农村股份合作改革,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新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等“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构建富民强村长效机制,以土地股份合作,推进土地流转;以产权制度改革再造集体经济;以新型合作经济引导农民抱团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后农村的主要变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是社区化居住使农村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从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很多生活行为方式从个体性物征为主变化为集体性物征为主。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土地集约使用后,农业生产以规模生产为主,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越来越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民也向职业化发展,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上;与之相呼应,农产品合作营销也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三是就业需求的变化。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传统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工业在农村的渗透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向农村驻扎,使农民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式也随之改变。上述变化都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其深层次的变化更在于城乡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体化。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后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

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提升关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了农民社会身份的转变。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长效、常态化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政府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农村成人教育,使农民适应社会格局的变化、自身身份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的变化,这就形成了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层面的要求。而这种社会要求演变成农民自身的感知后,又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源。在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教育的需求;二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规模经营培训的需求;三是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能力培训的需求。

综上所述,政府应该主导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使之成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

五、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的创新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需要创新思考、创新发展。

1 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英、美、法等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支持农村成人教育,使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发展道路。而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主要停留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事随人走、培训跟着项目跑的现象,随意性较大。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问题;途径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近年来受我国高校扩招政策以及高校成人教育观念落后、社会认可度低、缺乏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成人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历年新生报到率以及生源质量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而言,极为有必要对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这一问题提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来不断探寻解决之道,促进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高校成人教育在经过了辉煌的阶段之后,在近几年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问题是困扰成人教育的重要问题,必须要给予及时地解决。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成人教育的观念较为落后

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几年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高校成人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呈现出来。高校成人教育观念落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过分重视普通高等教育,忽略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所以会将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当中,而成人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源,发展较为缓慢;第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和提高,对于我国很多高校来讲,成人教育的学费较高,是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很多高校在开办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成人教育的管理。

1.2缺乏社会认可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充分认识到学历不足造成的影响,因此很多人通过参加高校成人教育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高校成人教育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很多高校为了自身的收益,在招收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造成了高校成人教育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开展;第二,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都是采用在职的方式,允许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所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很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自身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的学生进行竞争。

1.3高校成人教育缺乏足够的创新

随着我国对人才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我国很多高校成人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因此没有开展针对成人教育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的质量;第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对于高校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缺乏针对性的创新,可能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校成人教育的要求。

2解决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虽然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但是近年来,其生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高校成人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成人教育,解决生源危机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2.1从思想上重视成人教育

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忽视成人教育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成人教育生源危机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源危机问题,高校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成人教育的开展,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高校来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不仅需要为社会培养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而且还需要提供成人教育,能够让更多人才通过成人教育进行深造,所以需要合理地为成人教育分配资源,保障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二,要更正错误的教育思想,高校在开展成人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避免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从而对成人教育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要对成人教育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的成人教育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成人教育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地对成人教育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对于很多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更加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高校在开展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普通的办学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加深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效果,从而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第二,要对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成人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需要根据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特色;第三,政策方面的创新,高校成人教育解决生源危机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鼓励人们参与到成人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高校成人教育对生源进行严格的选拔,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危机问题。

参考文献

[1]杜秋虹,钟尚亮.生源滑坡形势下成人高校招生管理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2]曾裕林.地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3]潘香春,赵卿敏.当今中国成人高校生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