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时间:2023-05-30 10:3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第1篇

剂量过大

许多老年人患了病,恨不得吃上一两次药就把病治好,否则就认为服药剂量不足,盲目加大剂量服用,误认为这样做可以把病“压”下去,结果疾病非但未愈,反而造成药物中毒。当出现药物中毒时自己还不知道,误认为疾病加重,继续加大药量。

其实,许多疾病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疾病好得快慢取决于多种因素,特别是与机体的抗病能力(包括精神状态、身体免疫状况)有着密切关系。患病后从用药到治愈需要一个过程,切勿随意超量服用,否则发生药物中毒在所难免。

误服药物

有些药片颜色一样,容易混淆。特别是有的药包在纸包里,只写服法,没有写明是什么药,开始服药时还记得,日久便忘了,此时只凭印象,最易误服。还有的人在空药瓶里放进另一种药,却没有将药瓶上的标签更换,结果“张冠李戴”,服错了药。

联合用药

有些老年人认为,服药品种越多,作用越大,因而常常不加选择地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实际上,这样的服药方法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为有些药物合用时有联合作用或相乘作用,另一些药物合用有相反作用,不仅减少药物的疗效,反而增加药物的毒性。

例如,阿司匹林与乙醇同服,有增加肠道出血的危险;麻黄素与胍乙啶同服,可引起严重高血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三环抗抑郁药合用,可引起痉挛、昏睡、异常高热、惊厥,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用药,最好不要超过3种药物同服。

补铁过量

老年人常因各种原因导致贫血,但有的人误认为贫血都是缺铁引起的。因此,盲目服用补铁药物,大量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或各种补铁保健品。如果长期补充铁剂或高铁饮食,会出现慢性铁负荷过重,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昏迷等急性铁中毒症状,严重者会致人休克、死亡。

安眠药依赖

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赖于安眠药,且药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药中毒时有发生。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类中毒,病人初期兴奋、狂躁、惊厥,随后转为抑制、嗜睡、神志模糊、口齿不清、朦胧深睡以至深度昏迷等。

第2篇

■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冰凉花等不宜与地高辛同用。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地高辛等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甘草等不宜与阿司匹林等同用。含有甘草和鹿茸的中成药与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合用,病人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反酸、腹痛、腹泻,甚至胃肠道出血等病变,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更加明显。其原因是阿司匹林刺激胃肠黏膜产生炎性水肿,同时甘草、鹿茸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使胃酸分泌过多,致胃肠黏膜双重受损。

复方丹参片不宜与藻酸双酯钠同用。二者都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倘若合用,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极易诱发内脏出血。

酸性中药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用。如山楂丸、乌梅丸和五味子糖浆等,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否则后者可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含钙离子的中药不宜与地高辛等同用。如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地高辛、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雄黄不宜与硫酸盐等同用。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因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硝酸盐、硫酸盐在胃液中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生成硫化砷酸盐,增加毒性。

朱砂不宜与溴化物等同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梅花点舌丹、七厘散、冠心苏合丸等,因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如巴氏合剂、三溴合剂、10%溴化钾溶液、碘化钾、碘化钠、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硫化汞在胃肠道内遇到溴和碘后,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刺激性很强,能引起胃肠道出血,从而导致严重的药源性肠炎。

麻黄不宜与地高辛、降压药同用。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咳喘片、复方川贝精片、复方枇杷露、麻杏止咳片等,不宜与地高辛类强心药、降压药合用。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地高辛等合用时,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出现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同时,麻黄碱也具有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

麻黄制剂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不能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内。当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等,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硼砂不宜与卡那霉素等同用。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量减少,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加大毒性反应,导致药源性耳聋及步履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

大黄等不宜与磺胺类同用。大黄、五倍子与磺胺类药合用时,中药中所含鞣质可与磺胺结合,影响磺胺的排泄,可导致肝内磺胺浓度升高,引发中毒性肝炎。

苦杏仁不宜与可待因同用。苦杏仁能够增强可待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发生呼吸中枢麻痹而引起死亡。

罗布麻不宜与氯丙嗪同用。西药氯丙嗪与中成药罗布麻等降压药同用,往往有发生性低血压的危险,应引起注意。

复方感冒灵等不宜与扑热息痛同用。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复方感冒灵等药物均含有扑热息痛,如合用,可使扑热息痛剂量加大,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川乌等不宜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中药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黄连素片等,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强后者对听神经的毒性,产生耳鸣、耳聋。

斑蝥等不宜与解热止痛药同用。解热止痛类西药与斑蝥、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可引起消化道损害甚至胃肠道出血及穿孔。

麻黄等不宜与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同用。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喘宁与麻黄、枳实等中药合用,可导致尿潴留,引起老年人药源性排尿困难。

元胡等不宜与地高辛同用。中成药元胡止痛片、胃痛散等含有颠茄类生物碱,可使胃排空延迟、胃肠蠕动减慢,如与地高辛等强心药合用,可使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吸收增加,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消渴丸不宜与优降糖片同用。消渴丸由黄芪、生地黄、天花粉、优降糖组成(每丸含优降糖0.25毫克),与优降糖片(每片2.5毫克)同服,若一日服用3次,优降糖剂量超标,易导致低血糖休克。

六味地黄丸不宜与利福平片同用。六味地黄丸中含有山茱萸,内含有机酸,与利福平同服,能增加利福平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利福平对肾功能的损害。

■加速代谢■

中药药酒不宜与安乃近等同用。木瓜酒、史国公药酒、人参天麻药酒、人参药酒、三鞭补酒、大补药酒、山鸡大补酒等属含醇制剂,不能与安乃近、鲁米那、降糖灵、胰岛素、甲苯磺丁脲等西药同服。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从而降低疗效。

第3篇

关键词:小儿 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各种原因使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或传导发生异常而出现不正常心律,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脏病变患儿,但也可见于健康小儿。小儿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婴儿心率>140次/min、1~6岁>120次/min、6岁以上>10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婴儿心率<100次/min、1~6岁<80次/min、6岁以上<6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于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称窦性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多反应在脉搏频率和节律上的变化。

        1  期前收缩(过早博动)

        期前收缩常见于无器质心脏病的小儿,可由情绪紧张、疲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所引起,也可发生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此外,急性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又名低血钾)、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等亦可引起。

        1.1临床表现

        1.1.1 多数小儿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年长儿可有心悸、乏力、头晕、心前区不适,听诊发现提前搏动及搏动后间歇,偶可呈联律;脉搏歇止不匀。

        1.1.2 心电图

        (1)房性早搏:①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单项在正常范围,有干扰可轻度延长;③P’后QRS形态正常或畸形(室内差异性传导),如P'后无QRS波时称未下传房性早搏;④早搏后代偿间期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期彰出现的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②提前的QRS之前或后有逆行P波,P’ⅡⅢaVF倒置,P'aVF直立。在QRS之前则P'-R<0.10s,QRS之后则P'-R<0.20s;逆行P波也可隐藏在QRS之中;③早搏后代偿间期可为不完全性,也可为完全性。

        (3)室性早搏:①提前出现QRS,其前无P波;②QRS增宽且形态异常(年长儿>0.12s;婴幼儿>0.10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距束支越远,宽大畸形愈明显,时限更宽;③早搏后有完全的代偿间期;④有时同一导联上出现形态不一、配对间期不相等的室性早搏,称多源性早搏。

        1.2治疗

        1.2.1 一般治疗  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疲劳、紧张,良性期前收缩一般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1.2.2 药物治疗  必要时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儿科首选药物为普罗帕酮(又名心律平)。

        (1)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可选用:普罗帕酮每次3~4mg/kg,3~4次/d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mg/kg,分2~3次口服。

第4篇

1有利的配伍

1.1增进药物的疗效

1.1.1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缓解胃肠痉挛作用,因此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甘草锌及生胃酮等具有良好的抗胃溃疡疗效,与其他抗溃疡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1.1.2甘草制剂生胃酮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与呋喃坦啶合用时,即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又不影响其对泌尿道的杀菌疗效。

1.1.3黄芩、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作用。

1.1.4 中药、中药制剂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药物配伍应用。如三七、赤芍与乳酸心可定合用时,可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压、减轻心肌负担、降血脂,起到协同作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并用,用于治疗病窦综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缺氧缺血,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1.5 中药及其制剂与激素类药合用,如桂枝汤、人参汤与肾上腺素联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1.2抑制或消除毒性

1.2.1甘草酸可降低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使原来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机制是由于甘草酸和链霉素形成了甘草酸链霉素,从而降低了耳毒性。

1.2.2 甘草与喜树碱合用,甘草酸既可以减轻喜树碱引起的腹泻,又可减轻喜树碱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喜树碱的疗效。

1.2.3抗肿瘤的西药大多毒副作用较大,中药及其制剂与抗肿瘤西药并用,不仅能增强其抗肿瘤的作用,还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如氟尿嘧啶胃肠道症状严重,而加服海螵蛸、白芨粉制剂而成的复方片剂后,即可止血消肿,保护胃黏膜,加服女贞子、石苇、补骨脂、山茱萸、元参等能减轻环磷酰胺引起的细胞下降。

1.2.4珍珠母粉配福氯丙嗪对轻度肝功能异常者,不仅对肝功无害,反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2.5重症肝炎常用激素治疗,对改善症状、清除黄疸有一定的作用,但易出现反跳、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与人参、三七配伍,可减轻副作用,提高治愈率。

2不利的配伍

2.1理化性不良反应

2.1.1含有酸性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乌梅以及保和丸、六味地黄丸、山楂冲剂等,不宜与碱性西药氢氧化铝凝胶、碳酸氢钠、氨茶碱等配伍,因其发生酸碱中和,使中西药均失去治疗作用,同样含有碱性的中药如瓦楞子、海螵蛸也不宜与一些酸性西药如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等合用。

2.1.2含酸的中药如乌梅丸、生脉散以及山楂、山茱萸等不能与磺胺类药合用,因磺胺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会加速乙酰化的形成从而失去抗菌作用,且溶解度明显降低,容易出现结晶与血尿。

2.1.3含酸的复方五味子浸膏、当归浸膏片不宜与四环素、异烟肼合用,因能产生络合物,影响药物的疗效,而含有金属离子钙、镁、铁的中药如石膏、牛黄、牡蛎、海螵蛸、石决明、龙骨等也不能和四环素类抗菌药合用,因金属离子可与此类药物结合成有色的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

2.1.4含汞的中药及中成药如朱砂、磁朱丸、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可与还原性的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硫化亚铁以及碘化物合用,会形成有毒的汞盐。

2.1.5含有鞣酸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如五味子、虎杖、地榆、大黄、柯子等不宜与麻黄素、利血生等合用,也不宜与酶制剂如多酶片、乳酶生等合用,因鞣酸与前者将产生沉淀而失效,与后者可进行吸附,从而降低了消化作用。

2.1.6含有皂苷类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在酸性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盐类的药物与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合用,因可形成沉淀。

2.1.7含有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因蒽醌苷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2.1.8中药炭以及瓦楞子、牡蛎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炭等会吸附酶类制剂,从而降低疗效。

2.2药理性不良反应

2.2.1含有麻黄碱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麻杏石甘汤、止咳定喘膏等不宜与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可因降压药对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抑制而使麻黄碱在体内代谢降低,肾上腺素作用增强,影响降压效果,产生副作用。

2.2.2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不宜与菌类制剂如乳菌生、促菌生等合用,因抗菌素类的中药抗菌时,同时抑制和降低菌类制剂的活力。同样西药抗生素也不能与神曲、麦芽、豆豉、保和丸等合用,因可抑制自然微生物,破坏酶的作用,影响疗效。

2.2.3含有麻黄碱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不宜与洋地黄制剂合用,因麻黄碱对心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使心率加快,二药合用对心肌毒性很大,可致心力衰竭。

2.2.4含有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的西药咳必清合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而产生止咳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可加强其作用,故产生不应有的副作用。

2.2.5含有乙醇的药酒不宜与镇静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等合用,因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异常等。

2.2.6含有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如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颠茄合剂等和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瓦楞子等均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碱类生物碱可松弛平滑肌,降低胃肠蠕动,也增强了强心苷的吸收和积蓄,增强毒性。

2.2.7含有生物碱的乌头、黄连、川贝母及制剂,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654-2合用,因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2.2.8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中药甘草、鹿茸及制剂,不宜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优降糖等西药合用,因其能升高血糖,产生拮抗作用。

第5篇

1.2含甘草的中药与阿斯匹林配伍,会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与西药硫酸镁、硫酸亚铁配伍,会把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导致毒性增加。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三七与酶制剂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发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疗效降低。含有大黄的中药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合用,会影响大黄的导泻作用。

1.3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药神曲,麦芽等,若与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坏酶而影响中西药的疗效。

1.4含有金属离子如钙、铁、镁、铝等的中药,如牛黄上清丸、防风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同用。因上述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形成络合物,致使肠道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同时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

1.5酸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碱酸性西药同用,如中药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都是碱性强的药物,这类药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胃蛋白酶合剂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如乌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药的山楂丸,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胃舒平等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降低中西药的疗效。

1.6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中药草乌、附子、马钱子、乌头等均含有生物碱,而这些药不宜与氨茶碱、阿托品等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毒性,导致药物中毒。

1.7含有机酸的中药、中成药,不宜与磺胺类药或一些碱性较强的药物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合用,磺胺类药在碱性尿液时溶解度大,排出速率快,相反尿液酸化后,则易使磺胺药的溶解度降低,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若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又服用富含大剂量有机酸的中药或其制剂时,如蒲公荚,乌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等,都能对抗碳酸氢钠的碱化作用,又可增加磺胺药的不良反应,轻则可引起结晶尿,重则导致血尿。

1.8牛黄不宜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同用。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有中枢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证明,牛黄能增强水合氯醛、吗啡等的中枢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另牛黄与苯巴比妥钠同用,可增加苯巴比妥的毒性,故亦不宜合用。

1.9丹参不宜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服。丹参含丹参酮,与铝镁等金属离子在胃肠道中结合,产生不易被吸收的金属络合物,被排泄而降低疗效。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乌梅、女贞子、山萸肉,山楂以及保和丸、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中成药不宜与碱性西药同服,以免在胃中起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疗效。

1.10大黄,虎杖、茜草等含蒽醌的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否则葸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而降低疗效。苷类中药如罗布麻、万年青、蟾酥、北五加皮等有强心作用,与西药苷类同服可增加毒性,严重则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甘草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片,因其化学结构类似糖皮质激素,有增强钠再吸收及钾排泄作用,易导致药源性低血钾,低钾易诱发洋地黄中毒,故不宜与强心苷同时应用。麻黄及其制剂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等含有麻黄碱,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能加强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与苷类同服增加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1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地榆、石榴皮、虎杖及其制剂槐角丸、抗感灵片、七厘散和四季青等不宜与助消化酶类药同服。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霉生、多酶片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或肽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此二键相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络合物,则使西药酶类降低疗效,含鞣质的中药疗效也降低。含硫化砷的中药如雄黄、砒霜、硫黄及其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紫金锭等,其化学成分是硫化砷。砷可使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酶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泻下类的中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火麻仁及其制剂牛黄解毒片、清新宁片、麻仁丸、芦荟丸、润肠丸、大承气汤等,主要含蒽醌衍生物,此类衍生物通过吸附结合方式,可降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的消化功能,二者不宜同服。抗菌类的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如与乳霉生同服,可杀死乳酸杆菌,影响乳霉生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朱砂的中药及其制剂朱砂安神九、紫雪散等,含有汞离子,对酶蛋白质的巯基有特殊的亲合力,不仅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其疗效,还能干扰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易在肝肾中蓄积,二者不宜同服。

1.12中药麻黄素及其中药制剂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不能与降压药优降宁、胍乙啶合用,否则能引起高血压危象,这是因为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具有收缩毛细血管,加快心率的作用。发汗解表药如荆芥,麻黄、生姜及其制剂如防风通圣丸与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发汗太过,甚至虚脱。

1.13罂粟含有生物碱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主要用于镇痛,镇咳,能抑制呼吸,有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的作用,而西咪替丁对组织胺、五肽胃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酸过多症。如与罂粟同服,会产生呼吸抑制、神志混乱、定向力消失及全身抽搐等致命性的不良反应。故当患消化性溃疡病人服用西咪替丁时,不宜与吗啡及含有吗啡生物碱的罂粟壳、阿片,复方樟脑酊等同服。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抗酸性药物与西咪替丁合用,意在增强疗效。然而,前者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降低,二者合用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抗胆碱药阿托品等与西咪替丁合用时,由于西咪替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的症状尤其相似,能加重中枢的毒性反应,故西咪替丁不宜与含阿托品类的中药如洋金花,颠茄、莨菪等同服。

1.14含鞣质中药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含鞣酸,能与铁发生沉淀而不易被人体吸收,使硫酸亚铁失去疗效。碱性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剂痧气散、行军散等,不宜与铁剂同服,因碱能降低胃的酸度,影响铁的吸收,硼砂又能与铁剂作用产生沉淀,也影响铁吸收。部分碱性中药还能加重铁剂引起的便秘。含槲皮素的槲寄生、罗布麻、满山红等中药不宜与铁剂同服,因硫酸亚铁的铁离子可与槲皮素形成络合物,降低铁剂疗效。雄黄及其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不宜与铁剂同服,因雄黄为硫化砷,可与硫酸亚铁作用,生成硫化砷酸盐,二者合用会降低各自的疗效。多价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石决明、代赭石,海螵蛸,明矾及其制剂紫雪丹、牛黄上清丸,复方罗布麻片、牛黄解毒丸等,皆不宜与四环素族药同服。四环素类药物,在偏碱性环境中,能与铁,钙,镁、铝、钾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反应,形成难以吸收的络合物四环素钙,降低四环素药物的溶解度,妨碍其吸收,从而降低抗菌疗效。消化酶类药物如神曲、鸡内金,淡豆豉及其制剂保和丸含有消化酶,而四环素类药物有破坏酶及其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同服时可降低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并减弱四环素的抗菌作用。碱性类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剂痧气散、行军散等,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因四环素类药物在酸度高时易于溶解吸收,而碱性中药使胃液酸度降低,减少四环素类药物吸收。炭剂类中药如荷叶炭、棕榈炭、血余炭及其制剂十灰散等,不宜四环素类同服,因炭类中药能吸附四环素类药物,使四环素类药物有效血浓度下降。甘草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因为甘草含生物碱,易产生沉淀,并有吸附作用,使两种药物吸收皆减少而降低各自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肖崇厚.中药化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5.

[2]郭云欣.大黄与西药不合理配伍例析LJ].山东中医杂志,2002,175(5);308.

[3]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

第6篇

关键词:左心衰 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0-0051-02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严重而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发病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积极配合,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科2009年6月-2010年1月共抢救7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61.3~81.5岁,平均74.6岁。临床表现有口唇发绀、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失常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心搏骤停现象。按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诊断,均经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确诊。其中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24例;二尖瓣狭窄所致10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14例;肺部感染所致9例;高血压、高心病所致21例。治疗好转72例,占92.3%;死亡6例,占7.7%。

2 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急性左心衰发展快,发病时间尤以夜间为多,护士呼叫医生后,不应等医生看完患者再处理,而应迅速主动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吸氧时以20%~30%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应避免用70%以上浓度酒精作为湿化剂。给氧前应先调好流量,避免氧流量剧增,压力过大而损伤鼻、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开始时先调氧流量为2~3L/min,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加至6~8L/min。由于酒精对肺泡及支气管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持续高浓度吸氧后患者可出现氧中毒。因此间断给氧(即吸氧30min,停30min)可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通过氧疗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水平。取端坐、双下肢下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本组患者在医生医嘱前均给予了以上处理。

2.2用药护理。配合医生执行医嘱,熟悉心衰急救用药效果。利尿剂的应用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准确记录尿量,同时监测血清钾浓度。在开始用血管扩张药时,应多次测量血压,调整滴入速度,以免血压波动太大。由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常可使输液速度改变。故医护人损应注意观察,计算每分钟滴数,以保证扩血管药物治疗有效而安全。特别是用硝普钠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随用随配,容器避光,配置6h后应重新配置等。用强心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避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2.3心理护理。因急性左心衰竭发作病快、抢救困难、预后不定,所以患者和家属常常会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严重者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也影响到救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要沉着镇静,忙而不乱,操作熟练敏捷,使病人产生信任、安全感;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耐心、准确、必要的解释。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识;还可以用非语言性暗示,如眼神、动作等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于患者的非语言性请求,医护人员要能及时理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使患者在尽可能舒适和放松的氛围中接受救治。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急救室整洁、柔和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等都可对患者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

第7篇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所致的综合征[1]。急性左心衰竭病情严重而危急,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生积极治疗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细致护理。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6岁,住院天数14-24天。25例均有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症状出现,其中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经积极治疗与细致护理,治愈出院24人,死亡1人。

2 护理方法

2.1 :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扎止血带于四肢,轮流扎三个肢体,每5min换一肢体。

2.2 吸氧:高流量面罩吸氧,并给予酒精湿化6~8L/min,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紫绀、肺内体征变化,及时调整给氧流量。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以确保用氧效果。观察病人咳嗽情况,痰液性质及量,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2.3 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

2.3.1 镇静剂:肌内注射吗啡3~5mg,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3.2 强心药:5%葡萄糖20ml加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检测心率,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推注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3 利尿剂:速尿20~40mg静注,以利尿,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循环血量,降低静脉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舒张压,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防止低血钾发生。利尿剂非紧急情况下应在早晨或日间应用,避免夜间排尿过频影响病人休息[2]。

2.3.4 血管扩张剂: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缓解症状,必要时硝普钠稀释后静脉滴注,起到“内放血”的作用。硝普钠含有氰化物,连续使用不能超过24小时[3]根据血压、心率、呼吸及肺部罗音情况而调整滴速,不能过快。硝普钠见光易分解,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

2.3.5 抗痉挛:氨茶碱0.25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利尿。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支气管哮喘。

2.4 病情监测

2.4.1 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深度、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限制探视。

2.4.2 严密观察病人恶心、呕吐情况,水肿消长情况,记录出入量,有条件的每日测体重,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5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对使用排钾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强心剂的病人,应指导其多食含钾丰富的食品,如肉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止低血钾症及诱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肥胖者应控制饮食。

2.6 心理护理: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精神特别紧张,焦虑不安。此时护士要努力使病人情绪稳定,减轻心理压力,并且在抢救工作中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对于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给予少量镇静剂。

2.7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绝大部分时间需在家疗养,所以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极为重要。

2.7.1 自我调节及情绪控制 左心衰竭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对能引起不快的人或事可采取回避的应对方法。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心理治疗,如转移法: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如下棋、听音乐、看书等;语言调节法:让患者将内心的不安、烦躁向亲友诉说,家属应给患者以理解、宽容和安慰。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思考方式配合治疗,以取得疾病的良好控制。

2.7.2 服药依从性 药物治疗仍是心力衰竭的首要治疗措施,临床上常用药物有利尿剂、扩血管、增加心排血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5大类。出院患者按医嘱服药具有重要意义,服药后能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防止心肌重构等,从而降低再入院的发生。因此,对出院患者的药物治疗要进行督导,向患者解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药名、用量、目的、功效、注意事项和主要不良反应。形成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提高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自我监测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病情、改善预后的目的。

2.7.3 戒烟限酒:指导患者戒烟,严格控制酒的摄入量。

2.7.4 运动训练

2.7.4.1 正确运动:现今观点认为,运动训练是心衰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储量,降低再入院率。心衰患者的运动量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个体差异而进行,一般认为,慢步行走是适合绝大多数病人的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运动形式。早期运动量应从小量开始,以不出现明显胸闷、气喘,运动后心率不超过静息时的30%为佳。避免过度劳累而诱发加重心衰,早期锻炼时应有家人陪同并做好应急准备。

2.7.4.2 预防跌倒:心力衰竭患者因年老体弱、活动少、服用降压药等原因而失衡、跌倒,严重者发生外伤或骨折。因此应指导病人变换时动作要缓慢,必要时由家属搀扶,尤其夜间起床小便时。

2.7.4.3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是心力衰竭常见诱因,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也最重要。因此应指导心衰患者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寒冷季节或有传染病流行时,避免到公共场所。可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如出现感染先兆时应早期就诊。

2.7.4.4 自我监测和排便

2.7.4.4.1 症状和体征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以及记录尿量,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咨询、复诊。在气短和胸闷时指导病人高枕卧位,缓解气短症状,有条件者进行家庭氧疗。

2.7.4.4.2 排便指导:排便时因屏气,增加心脏负荷,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对长期卧床病人应训练其在床上排便的习惯。鼓励其做主动或被动的下肢运动,改换,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或每天收缩膜肌数次;如病情允许时,经常下床走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中应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如各种粗粮、带皮的新鲜水果、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蔬菜。进食香蕉、蜂蜜可预防便秘,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

3 小结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突然发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以肺水肿为主要表现,个别可表现为心源性晕厥、心源性休克或心脏停搏。病情急、重。预后与基础病因、心功能恶化程度、抢救是否及时及科学周密的护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吸氧、给药、病情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利于疾病治疗、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再住院次数,因此科学、周密、细致的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非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李英.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10.

第8篇

3大因素导致老人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老人患心律失常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有3个:首先是机体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会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第二是疾病,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第三是药物,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可能存在障碍(退行性变),在应用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昏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实际上,心律失常有多种,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有下面7种

1.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每分钟在40~60次。这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被抑制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退行性变,包括窦房结纤维化、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脂肪增多等所致。患者常有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有昏厥发作,医学上称为“阿斯综合征”。这是一种危险的征象,可引起心跳突然停止。

2.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电冲动向心室传导的过程中发生障碍,由此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这时心率缓慢,每分钟30~60次。医生把它分成为三度:I度房室传导阻滞较轻,临床意义不大;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是由于较重的心脏病引起的,Ⅱ度可恢复到正常心跳,亦可发展为Ⅲ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组织完全发生阻滞,患者心率每分钟在40次以下,有头晕、胸闷、乏力,严重者可有昏厥发作。

3.早搏(包括房性或室性早搏):心脏的搏动提早出现,并且电信号不是由窦房结发出时就称为早搏(期前收缩)。正常人也可以出现早搏,往往与精神紧张、消化不良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有关。当然,早搏也可以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情况下出现。

4.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在100~140次之间,多是由于心功能减退引起,亦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发作时患者有心慌、心悸,偶有头晕症状。

5.1心房颤动: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有窦房结功能减退的表现,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患者身上。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女性略多于男性,多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以见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极少数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

如前所述,严重的心律失常易导致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预防心律失常5建议

1.注意适当的运动:中老年人适合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老年人运动要注意适量,特别是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

2.进行定期体检:很多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年进行1~2次体检;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还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注意健康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4.保持良好的睡眠: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生活中要避免劳累情况的发生。

5.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的波动,不要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

小贴士

心律失常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4)应供给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第9篇

[关键词]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负荷超声心动图;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6-07-05

An assessment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qi fumai (lyophil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HU Mengfen1,2 KANG Weiqiang2 HU Xiaoyan2 ZHANG Hua2 SONG Dalin1,2

1.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71,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used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qi fumai for injection (lyophil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caused b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LVEF>50%) were given yiqi fumai for injection (lyophilized)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Western medicine.Its curative effect was assessed via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After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dices of echocardiography such as LVEF,E/A and E/e' improved.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lleviated,accompanied by an improvement of heart functions. Conclusion The assessment by the stress test helps improve diagnostic rate of ischemic diastolic heart failure,an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the medicine.

[Key words] Ischemic diastolic heart failure;Yiqi fumai for injection (lyophilized);Stress echocardiography; 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在全球范围的死亡原因中位列前三,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1-2]。心衰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心力衰竭(ICHF),大多是由于冠脉动脉病变引起心肌广泛缺血、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缺血时心脏舒张功能比收缩功能先出现异常,由于心室舒张不良(心室顺应性减退和充盈障碍)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脏射血分数基本正常。舒张性心衰可进一步发展为收缩性心衰,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

质量。因此,早期识别舒张性心衰并予以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性技术,可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多种检测手段和指标。负荷实验可诱发心肌缺血,能够提高舒张性心衰的诊断率,具有无创、可反复操作、敏感性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采用负荷超声来评价舒张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可归为“水肿”“心悸”“喘证”“痰饮”“瘀血”等范畴。依据中医古方生脉散而制定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够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临床客观指标的改善不是很显著。本研究利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常规西药配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进行了探讨,以提高负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缺血性舒张性心衰和评估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内科经心脏超声确诊的慢性缺血性舒张性心衰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62~74岁,平均6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冠心病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5],并排除非冠心病引起的心衰;因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所导致的心衰症状加重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血浆ALT>正常上线的3倍,血浆肌酐水平≥442μmol/L);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 Hg,舒张压≥100mm Hg);血糖未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既往对人参、麦冬、五味子有过敏史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超声诊断 用Philip s IE 33超声诊断仪,X3-1探头,1~3MHz频率,记录静息状态下标准胸骨旁长轴切面舒张末左室内径(LV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房内径(LAD)。以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F值、左心室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采用双盲检测,所有数据均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然后嘱患者行平板运动,至心率稳定达110次/min,1min后终止,在同一部位记录上述各指标。所有患者均完成运动,取像满意。

1.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下列指标:心衰症状与体征分级指标、心功能分级。理化指标:心电图、胸片(远达片、后前位、指标:心胸比率)、心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收缩功能LVEDV、LVESV、SV、CO、CI、EF,舒张功能E/A等)。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P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生活质量评分。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气分析及CO2-CP测定等(必要时做)。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biomelieux SA 生产试剂盒)。

1.2.3 治疗方法 患者按慢性缺血性舒张性心衰的治疗原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等,并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Z20060463,0.65g/瓶)。给药方案:5.2g/次,即8瓶/次,1次/日。用250~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约40滴/min。疗程14d。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非参数连续变量以中值(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自身前后对比采用配对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x2检验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独立相关因素,以P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各临床基线特征并发高血压率

表1 52例缺血性舒张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基线数据对照[n(%)]

为33%。治疗后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运动耐量改变有显著意义,利尿剂、降脂药的使用率降低,但无显著意义。见表1。

结果显示: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运动耐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

52例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 LVEF、E/A值明显升高,E/e'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ED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AVI:左房容积指数;ES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DT: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ArdAd:主动脉根部内径。采用Wilcoxon检验,以P

2.3 超声心动图主要参数和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治疗后NT-proBNP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

3 讨论

随着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的增高,缺血性心衰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多。心肌缺血最早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实验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迟缓功能受损,只有当持续的缺血并导致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时,才引起收缩功能障碍。然而,临床上对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重视不如收缩性心衰,对舒张性心衰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于收缩性心衰,明确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有多种方法,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实验,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传统的指标如颈静脉充盈、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等。但这些检查的异常对于评价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价值有限。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多种功能参数,并能够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及E/A值等,均可以客观地反映心衰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舒张性心衰患者的收缩功能一般良好,LVEF大多正常,E/A比值

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脏舒张功能比收缩功能先出现异常,而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舒张性心衰的诊断不敏感,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是将运动平板实验与超声心动图结合起来的新技术。通过运动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较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其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因其无创、简便、可重复操作,并能确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可用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因此,是近年来得到信赖的客观检测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E/A值升高,说明心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同时LVEF升高,表明收缩功能也得到增强。E/e'表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虽然可以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但存在严重瓣膜病变和限制性心包疾病时,E/e'并不准确。因此,负荷超声心动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提高负荷超声心动图敏感性的关键是正确地检出负荷所诱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这种运动异常仅仅出现在心肌缺血发作时,有时即使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如果所使用的负荷方式不能诱发心肌缺血,则无法检出这种运动异常,这些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改进。

现代医学认为,心衰发生不仅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还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有关。人体NT-pro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具有利尿、利钠、扩血管的作用。当心脏排血量下降,心室壁张力增加和压力超负荷时诱导其分泌,反应了循环充血状态。NT-proBNP值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反应代偿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恢复体内循环平衡的一个标志物,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7]。本研究提示,NT-proBNP与LVEF、E/A呈负相关(r = -0.432、-0.643),提示左室收缩末压升高及舒张功能下降可导致NT-proBNP产生增加,同时也表明,NT-proBNP水平的高低可以反应心功能的好坏,与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衰的严重程度的结果一致。另外,NT-proBNP不能区别心力衰竭的病因,也不能判断心力衰竭的类型,而超声心动图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负荷超声心动图及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来综合评价心脏功能,这样更为合理,更能准确地诊断慢性心衰及评价心衰严重程度,同时确诊患者的基础性心脏病。因此,负荷超声和血浆NT-proBNP指标可靠敏感。

临床上,心力衰竭常规的内科强化治疗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苷类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缓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并且降低死亡率[8]。但这些治疗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及限制,而中药制剂安全性好,有研究显示中药对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有疗效[9],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显示了其特有优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依据中医古方生脉散,利用现代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现代中药新剂型,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红参补元气,益肺生津,固脱止汗;麦冬滋阴润燥,与红参相协,气阴双补;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与参、麦相伍,既可固气津之外泄,又能复气津之耗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10-14],红参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明显提高心肌耐缺氧,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心肌细胞。麦冬富含钾离子,可稳定心肌细胞膜,具有正性肌力、改善心肌缺血、减慢心率等作用。三药合用,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保护缺血再灌注而致的心肌损伤、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以及增加心肌的收缩力[15]。

本研究首次采用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缺血性舒张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存在心衰症状且LVEF均>50%,E/A

总之,对于缺血性舒张性心衰,及早采取保护心肌的措施是有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益气复脉(冻干)治疗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同时,对于缺血性舒张性心衰,负荷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能提高其检出率的有价值的工具,并且能够有效地预测药物的治疗反应,能对缺血性心衰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个简便、客观的量化指标,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Lopez AD.Assessing the burden of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World Health Star Q,1993,46(2):91-9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6.

[3] 见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

[4] 徐济民.《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6.

[5]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6] Mariell Jessup,William T,Abraham,et al.2009 Focused Updat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F/AHA 2005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9,119:e391-e479.

[7] 王莉,胡善友,吴晓,等.N端B型钠尿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心力衰竭[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35-1636.

[8] Hunt SA,Abrahm WT,Chin MH,et al.ACC/AHA 2005guide 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J].Circulation,2005,112(12):e154.

[9] 顾颖敏,叶穗林,吴文锋.生脉散对慢性心衰心室重塑作用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1):965-969.

[10] 张瀚心.生脉注射液对药效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42.

[11] 王宇宏,赵克明.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6(11):141-142.

[12] 王晓霞.生脉注射液对心衰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31-332.

[13] 李震,王刚.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51-53.

[14] 徐伟健,黄炜,屈松柏.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5):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