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这就是在日本畅销、在全球最受欢迎的,同时在全球销量超过百万的稻盛和夫著作;
二、《活法贰:超级企业人的活法》,原本是稻盛和夫向西方读者介绍自己的人生和经营哲学的书,是先有英文版的;为了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书中的字面上没有东方文化的痕迹;所以本书非常精炼,对于企业和职场读者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这本书也是一道超难考题,意味着稻盛和夫在几乎不能使用东方文化的名词、故事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这其实是对稻盛哲学的另一种表述,非常有趣;
三、《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原本是稻盛和夫为日本著名的报纸日经BP的专栏连载,主题是解读稻盛最佩服的人——他的同乡西乡隆盛及其《南洲翁遗训》;这本书的“哲学”味儿更重一些,在《活法(修订版)》中讲到但没有讲透的观点。
四、《活法肆:开始你的明心之路》,稻盛和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非常善于讲故事,他的哲学在他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形象而又直入人心地阐释,其实这些故事之所以这么生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是经营之圣的亲身经历;如果说《活法》系列的前三本还集中于稻盛哲学的话,《活法肆》较多的篇幅就集中在稻盛本人了,或者说《活法肆》是稻盛和夫本人的心灵史;在《活法肆》中,稻盛和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说了稻盛哲学形成的每一个关键点,其中对家庭的影响和受佛门召唤的细节,在以前的书中没有批露过;从某种程度说,学稻盛的哲学既要学哲学的内容,更要学稻盛哲学是如何形成的,在《活法肆》中,经营之圣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坦陈了他的心灵之路,跟随他的心灵,读者也能收获感动,从而让稻盛哲学深入己心。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之列。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其主要著作有《活法贰——超级[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人为什么活着》、《创造高收益叁:实践经营问答》、《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人生经营》、《成功与失败的法则》等。
内容简介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作者简介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学大学哲学博士,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专著一部,《苏格拉底》、《海德格尔、哲学、纳粹主义》(均为合译)译作两部。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在《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财新》等报刊开设专栏。
企业家与哲学家,一个在红尘中摸爬滚打、为创造财富而殚精竭虑,另一个却专注于思索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似乎很难统一。但稻盛和夫却得到季羡林先生的至高评价:“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勉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没有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松风工业。
起初,稻盛和夫也不安心。他准备从军,但由于户口本不在身边没法办手续。哥哥非但不给他寄身份证,还义正词严地训诫他:“要是这样就辞职的话,到哪里都一样。”
稻盛和夫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别人闹罢工,他却想的是如何给工厂减少损失。他认为,就算为发泄不满而罢工,工资也不会涨,公司财政赤字确实没有钱,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并把研究成果投入生产。
他入厂后第一年就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U字形绝缘材料”的新型陶瓷材料,为濒临破产的工厂带来了大量订单,因此他成为新成立的特陶科的生产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特陶科是整个公司中惟一盈利的部门。
1956年,日本第一银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来到松风工业调查工作,惊异于一个死气沉沉的工厂中竟有特陶科这样一支士气高昂的队伍,这位高管还特别请稻盛和夫在酒店里吃饭。在与24岁的稻盛和夫攀谈中,他听到的不仅是未来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如何采取措施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增添活力等等问题。这位高管兴奋地说,“你有自己的Philosophy(哲学)。”当时稻盛和夫还不懂英文,Philosophy却留在了心底。
由于松风工业的家族政治和混乱管理,年轻气盛的稻盛和夫被没有能力的上司勒令辞职。
在被勒令辞职后,1959年,稻盛和夫与7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
京瓷不是私人公司,但是投资者看好稻盛和夫的风险投资企业。管理团队9人持股,投资者5人持大股。他们以“活用自己的制陶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为目标,朝气蓬勃地投入了创业中。对稻盛和夫来说,这就意味着,凭自己的技术最低限度必须拿得出可以维持30多位员工生活的薪资,一旦拿不出,就会把自己逼入绝境。公司惨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
困难仍然接踵而至,稻盛和夫没有气馁。相反,他怀有能够渗透到潜意识中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立志要做一个日本一流的公司。面对着28名员工,他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话:“让我们拼命吧,我们要创造一个卓越的公司,镇上第一的公司。不,京都第一的公司,日本第一的公司。”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倡导下,每个人心中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对公司未来的积极而伟大的“心相”。
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稻盛和夫让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之后,稻盛和夫又创立了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后者也成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与企业取得的业绩相得益彰的是稻盛和夫创立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这个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佛家文化营养,在日本经济界、经营理论界颇为出名的经营之法,使得稻盛和夫从一个著名企业家“晋升”为出名的企业思想家。
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稻盛和夫的理念是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企业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
为了传播这种经营理念,稻盛和夫还成立了盛和塾,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塾。他撰写的《活法》一书,提出的人生方程式,提出一个新的角度,诠释积极工作对人生成就的巨大推动作用,他的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另外,稻盛和夫还创立了有“日本诺贝尔奖”之称的京都奖。从1985年起,每年不分国籍、种族地奖励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和艺术三个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奖金约合42.5万美元。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术后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
2010年1月19日,规模庞大、几乎相当于半个国企的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负债总额高达2万亿日元。以西松遥社长为首的经营班子在申请破产后宣告辞职。首相鸠山由纪夫出面邀请稻盛和夫重出江湖,为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日航担任掌门人。
阔别商海13年后,稻盛和夫再次出山。在就任仪式上,他出言谨慎,称“也许我并不称职,但我将以我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拯救日航的员工”。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收分文报酬,坚持零薪酬;二是不带任何旧有经营团队进驻日航。言语间潜台词明显:这一次,包袱实在太重,即使是稻盛和夫,也不敢贸然托大,揽下责任。
第三次出征,“经营之神”能否再续神话?
稻盛和夫接手日航这一烫手的山芋,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稻盛和夫认为,导致日航危机的不是经营手法、管理手段问题,而是经营哲学的问题。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精练出来就是四个字:自利利他。或者说,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自利的意思好懂,早就有人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关于利他,事情就复杂了。我们都是吃过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人,在那个斗私批修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愿望导致了共同贫穷的结局。如果不是,我们至今还摘不掉贫困的帽子,而改革开放不正是利用了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吗?
自利和利他,哪个是人的本性,两者是矛盾的吗?还是一体两面?
稻盛和夫说,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这听起来有道理,却又有点像说教。然而,人财物各种经营资源齐备、被认为必定成功的企业消失了,而只把“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作为最大经营资源的KDDI却幸存下来,并且依然继续成长发展。这里就存在着指引企业持续繁荣的经营“秘笈”。
利他之心是稻盛哲学的“秘笈”。
为了员工、客户及社会的福祉,稻盛和夫可以舍弃自己及自己企业的利益。根据商业社会的一般游戏规则,利他往往是以自损为代价的。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在过去50年中,稻盛和夫亲手培植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级企业,而且尽管历经经济危机,这两家公司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亏损的年份。原因何在?
经过思考我发现,原来,利他与自利是可以协调统一的:
1 利他使视野开阔。利他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
2 利他让激情燃烧。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偶尔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经营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3 利他让智慧绽放。作为企业,只要努力钻研创新,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总会有发展的机会。但是,经营者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社区等等,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和谐相处。稻盛和夫个人的经历就是这样。当他处于忘我的状态,为员工、为客户,一心不乱、全神贯注地投入研究开发的时候,当他为世人为社会开拓新事业的时候,他就无意中触及那宝库中睿智的一端,于是开发出划时代的新产品,并且使事业获得意想不到的进展。
“也就是说,利他之心,是打开‘智慧的宝库’大门的钥匙。”――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震撼人心的对成功的诠释。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改革开放使无数的中国企业快速做大;为了使之做得更久,该是植入利他之心的时候了。
同仁堂创立于康熙八年,历代同仁堂人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1,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三百多年从没有动摇过。
国内不少企业家了解稻盛和夫是从他的《活法》开始的,而真正吸引他们的恐怕是那句“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不仅是稻盛先生处女作的书名,也是盛和塾几十年来唯一的口号。因为有稻盛先生先后创建2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后来拯救日航的经历做背书,企业家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然而,心性提高了,经营就一定能拓展吗?这里所f的心性,究竟是谁的心性?又该如何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成都链家用实践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自2011年底在全公司推行稻盛经营哲学至今,5年来公司业绩增长10倍,利润率也大幅提升,成都链家总经理徐万刚(花名:阿甘)为我们总结了一条从提高心性到拓展经营的可行路径:首先是经营者的心性提高,然后是员工心性的提高,同时辅以不断完善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最终才能实现经营上的拓展。
要做到全体员工哲学共有,真的很难。当一个真理摆在大家面前,有多少人能一下子顿悟开窍?“我们绝大多数平凡人只能‘以行修心’,先有行动,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悟出道理。”阿甘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做中觉”。从成都链家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
以身作则 每天早上,阿甘都要参加职能部门的晨会,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价值观案例、朗读稻盛语录,唱司歌、跳司舞、行感恩三拜。阿甘非常认同一句话“以身作则,不是影响他人的重要途径,而是唯一途径”。
循序渐进 从2007年开始,阿甘花了3年时间,运用很多强制手段,为倡导“客户第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10年将客户第一放在公司核心价值观中的时候,阿甘告诉大家:“我们可能要用5年时间才能让大多数员工认同客户第一。”结果比阿甘预想的提前了1年,2014年公司进行价值观调查时,绝大多数员工都将客户第一排在了公司当时的五大价值观的首位。
信念 在房产中介行业,为了促成交易,很多经纪人都喜欢对买卖双方隐瞒真实房价,用一些技巧同双方议价,最终促成交易。作为行业惯例,这样的做法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在阿甘看来,这种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的做法,恰恰违背了稻盛和夫“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理念。2016年6月,阿甘在公司试点“真房价”(即经纪人在买卖双方客户之间真实、透明地传递房价信息,不藏价)项目。半年后,又将真房价推广到全公司。阿甘说:“在推行真房价之前,我就预见到这样做能给经纪人、公司、整个房产中介行业带来好处,甚至能影响其他行业。”我想,阿甘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以及推动真房价的强大意愿和动力,正是因为他对稻盛哲学的坚定信念。
当我们把成都链家的经历掰开揉碎,细细思量,就不难发现,“提高心性”与“拓展经营”本就是合二为一的――在企业经营实践中,通过与业务紧密联系的行动来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的心性,而这些行动本身又能够促进经营的拓展。从逻辑上来看,似乎必然会经历从提高心性到拓展经营的过程。然而,从它们发生的时间来看,提高心性与拓展经营其实是同步进行的,甚至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许多经营决策和行动既能促进员工心性的提高,又能助力企业拓展经营。
正是经过几十年来经营企业过程中的点滴积累,稻盛先生才形成了自己的经营哲学体系,而阿甘所说的“做中觉”与此也是一脉相承的。只有不断在事上磨炼,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深刻地领悟“宇宙意志”的真正内涵。
“领导者”在中国已成了“高危工种”,马失前蹄的官员和企业高管在当下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并不在于技艺不精,而在于其因私心私利吞噬理性,因失德导致失职。此时,再谈领导者资质,不能不提及以德育人、以德育企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领导者的资质》是稻盛和夫在几次报告会上精彩讲话的合集。他的讲稿有几大特色:一是源出实践,真情充溢其间。其二将复杂问题还原为最基本的人生命题。稻盛和夫经营思想的核心在于如何光明磊落做好人,坦荡无私做好事,如何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融为一体,将东方古老的关于爱的哲学凝聚于企业发展宗旨之中。其三初看觉浅再品觉深,回味无穷。稻盛和夫注重将自己的经营理念,转化为人人听得懂,且能形成情感共鸣,深具感召力的朴素语言,这也是稻盛和夫一生著述讲学的语言风格。
稻盛和夫在讲演中反复提到,当年将篷马车队由北美大陆东部带到人迹罕至的西部,赤手空拳开辟出一片自由新天地的篷马车队队长,是现代领导者应努力学习的榜样。当年的篷马精神,奠定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基调,也奠定了美国发展的基石,现在的微软、苹果。以及席卷全球的IT产业大繁荣,都是当年篷马精神的再现和延续。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篷马车队队长以目标为凝聚共识,以爱人之心为团队成员谋求物质与精神双福祉,在实际行动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卓越的人格魅力带领团队垂直攀登,这些也正是稻盛和夫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渗透于其提出的领导者五大资质、十项职责以及五项领导要诀之中。
人们总寄望在稻盛和夫著述的书籍中寻找他的经营密码、管理密码,但在其经典著作《活法》、《干法》之中,稻盛和夫不讲法则、规程、定律、范式,反而讲人之为人的根本,讲敬天爱人、问心无愧的人生大道。这些令中国的企业管理者颇为困惑,在稻盛和夫的通俗语言之中,真的蕴含了为企业注入勃勃生机的神秘力量吗?一个单纯的“爱”字真的能够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矛盾吗?稻盛和夫在他的几次演讲中回答了上述问题,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作为信息接收方的员工其理解力和领悟力,而在于企业领导者自身。领导者首先应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以为员工谋福祉为奋斗目标?是否真心认同自己所讲的发展信念?是否为人公正、率先垂范、坦荡无私?是否具有感染员工的激情、活力以及人格魅力?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应该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唯其如此才能激活员工心中的“源头活水”,迸发出团结一致的合力和旺盛的创造力。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却偏偏弃管理的“大道”不顾,在追逐流程管理、绩效考核的“技”上下功夫,将员工仅仅看成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同进共退的合作伙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因压榨员工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当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无法达到和谐一致甚至出现矛盾时,所有的制度流程都将被架空,源自企业内部的摩擦力将远大于向前开拓的推动力。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铸造一支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企业家队伍,培育出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企业家精神,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理念强化了企业家追求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精神和重视企业家道德价值。
二、关键词:稻盛和夫企业家修养
企业经济领域真正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意味着遵循一个共同的经济贸易游戏规则与更多的国内外对手开展更为惨烈的角逐。面对着这样形势,企业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真正来到的岁月里取得生存和发展机会,从根本上讲必须要铸造一支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企业家队伍,要培育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的企业家精神。几年来,我们深入地研究了具有世界先进文化思想的优秀企业家楷模稻盛和夫的企业哲学理念,从中领悟出日本优秀企业哲学理念与强化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问题。
一、企业家角色的转换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是企业的灵魂人物,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国入世,使传统企业家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企业家顾名思义是企业的领导者,是在经济的创新者、风险承担者、组织者和协调者、领导和管理者,是企业核心力量的代表,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进步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随着中国入世中国企业家角色明显的变化是:
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分离——传统的企业家既是出资者又是指挥者,统称为资本家,而现代企业出资者是资本家,但不一定是企业家,企业家要求有特质,更具有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入世后的中国企业家更是如此。
企业家的功能转换——传统的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代表人,是资本利益的保护者,是企业运行的指挥者、决策者。现代企业本质上是法人企业,企业家是集体智慧的代表者,职责是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很可能这个企业的企业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家族企业与牧羊人的转化——传统的企业领导层面特色为家族式企业家,而现代企业已经对家族企业给予了现代化的改造,国有企业经过一番冲洗,也走向了现代,寻求专业经理人的道路,寻找资本的牧羊人,使传统的出资者与经营者合一方式加以分离,聘请族外和局外的人为总经理,委以重任,从而表现出与传统公司的区别。
世界著名企业家、日本京陶集团创始人、日本盛和塾塾长稻盛和夫先生的《21世纪企业经营者的心性培养》之后,所领悟到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更具“东方特色”。稻盛的理念所体现的企业家是“拥有更高水准的哲学,更高水准的人生观”。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所特有的哲学支配着你的经营,决定着你的事业的成败。如果你想扩大公司,想使你的职员们幸福的话,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当人们的目光投向神奇般京陶公司的时候,所见的是1959年28名职员用300万日元,以制作精密陶瓷材料产品而起家的公司,创业40年现已是多元化的集团公司,生产电子元件、半导体部件、手提电话、打印机、照相机,预计2001年度总销售额将到1兆1000亿日元。纳税前利润将达到1300亿日元。然而,稻盛先生却说:“我赤手空拳创业至今,仅仅40年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发展,那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超群的才能。正是由于我始终忠实地信守了我所说的经营原则,才使我们的事业有了今天这样的空前发展,除此之外,我不知道用什么解释这让人难以相信成长和发展的事实。”
从稻盛先生的企业家成长的经验看,概括起来是:确定光明正大而又意义深远的视野;树立自始至终与员工共有共同的目标;让心中强烈的愿望渗透到意识之中;做不显眼的工作,坚持不懈努力;利润不是单纯追求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决定商品的价值,既使顾客满意,又能使自己赚到钱;充满斗志;处事要有勇气;拥有一颗为他人着想和诚实的心;始终保持开朗,抱有理想和希望,以朴实之心从事经营。
从稻盛的企业家成长的经验中我们不难领悟出这样的真理,并业已被众多企业家活动的实践证明了的:一个缺乏积极道德伦理的人,即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可能将其内在的潜能变为创造社会价值的实际能力。不仅如此,还有可能利用其“才能”对企业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产生负作用,甚至巨大的破坏作用。反之,一个具有忠诚、守信、责任感等道德素养的人,即使是力量弱小,天赋不强的人,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二、企业家精神灵魂:追求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期盼获得生存与发展。在保持本土化,市场份额及品牌原有影响力等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这首先需要有这样一批企业家,在战略决定方面,要置身于全球视野上思考本企业发展问题。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等,而且企业家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这是从企业家的地位、作用而言。从自身素质的修养看,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吸取世界一切优秀民族的企业文化精粹,熔化世界一切先进企业的理念,为我所用。
企业家通过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的,而形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的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观念。核心技术是市场定义容量的要求,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研究。而核心观念则是核心技术生长的必须前提,这也是企业家的精神财富。稻盛先生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力就是稻盛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敬天爱人”的思想,而在先生看来,“天”是事业,是民众,是顾客,是社会。而“人”是员工,是同僚,是经营者,是普天下之人。而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人力资本强实的信念。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言:企业家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充满着为他人着想的思想,不忘谦虚和感谢,怀着一颗朴实的心,再加上脚踏实地努力的话,他的命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我深深地坚信这一点。
不难看出,一个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每个有事业心经营者、管理者所面对的光荣和理想,是中国企业家队伍所渴求的精神动力。因此,要面对中国入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极强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核心力的企业家,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三、企业家的道德价值。
把伦理道德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观点,反映到市场经济各利益主体相互制约关系的约束体系有两部分:一是法律制度体系;一是道德伦理体系。
反映在企业家精神上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家行为前,良心起“指挥”作用;二是企业家行为中对行为的监察,良心起“检查”作用;三是企业家行为后自省总结,良心起“评审”作用。因此,企业家的道德自律应该是高尚的,使道德水准形成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所在。
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和实践都证明了这样的事实:财富与职位同道德品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道德水准低下,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社会知识匮乏,情感资源枯竭,人际关系紧张,难以正确估价自己作用,这不是企业家所具有的品质。即使有那么一点才能,也算不得是人才,这些人掌握着企业,其人力资本的产出率可能是零,甚至为负数。
稻盛先生理念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他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仅在日本就有二千五百多名热血沸腾的日本青年企业家聚集在一代经营大师的门下,稻盛先生与员工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他对共同体做过这样的描述“公司员工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们,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资本拜物主义”者无法理解这样的事实:年已古稀的稻盛先生在自己收入并不丰厚的情况下,他依然热心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仅1984年,他从自己私财中一下子拿出200亿日元设立了稻盛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对基础科学,先进技术,思想科学与表演艺术三大领域中奖励有贡献的人士。此举曾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诺贝尔奖相提并论的世界大奖。实际上是他所倡导的“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把有价值的留给后世。”的真实写照,是在精神丰碑上不断地“设定能力的标高”,“突破障碍”,“开创新纪元”。
由上可见,市场经济一方面是以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的竞争经济,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以不同利益的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具有道德价值的制约经济。稻盛理念中的企业家道德价值要有七种品质:
1、要感恩。企业家所获得一切成就都是社会赐予的,你应当从内心里感谢社会和他人给你的厚爱。
2、要仁爱。企业家要与员工要有“同心之情”,要“仁爱之情”,要“筑建一个互相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仁爱”可以消除隔膜,减少磨合成本,创造精神财富,是形成企业合力的不竭源泉。
3、要勤奋。一般而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企业家的勤奋,事关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毅力等品质优良的根本系质,是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如稻盛先生像艺术家那样“为工作而倾倒,迷恋上工作”“让自己所有热情和能量都能在工作中去完全燃烧”。
4、要慷慨。人的社会性要求在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为人与利己要有合于国家的集体的价值取向。正如稻盛先生所提倡的“利他经营”的企业哲学,他对“利他经营”的概念解释说:只有“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5、要正直。正直与诚实不可分,正直与坦荡相辅相成,正直是自信和力量的表现。企业家人格的魅力是由正直坦诚的人品折射出来的。稻盛先生所言:做事要正直,要光明磊落,要“坚韧不拔地去把它干到底,直到把它干成功。”
6、要慎独。自我控制,能够抵制本能的冲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是检验企业家是否有真正坚定、磊落的试金石。高级管理人员如没有慎独的品质,根本无法授之以权利,委之以重任。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白手起家,先后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这早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近两年来,他又力挽狂澜,使濒临倒闭的日航迅速地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创纪录的营业利润。
如今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正在中国企业推广开来,并渐渐形成一股风气:“我要学习,要导入稻盛的经营模式。”这跟以往我们学海尔、学丰田有些类似。但其实,这种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冷静分析稻盛成功的要素和我们自身的情况,贸然导入,必然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应该说,稻盛和夫经营模式有一个基本的管理框架。因为,决定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要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营哲学,还需要有执行力(领导力)和具体的实施工具,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好会计管理这面镜子。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可以观察到,稻盛和夫先生具有伟大的经营哲学思想,同时还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执行力,在工具上采用的是阿米巴经营,而其对会计管理这面镜子的应用又具有很多独特之处,来助其不偏离经营哲学的大方向。稻盛先生的成功实际是建立在这四大要素基础上的,缺一不可。(见图表)
目前,除了学习稻盛哲学思想,中国企业也在试图导入阿米巴经营,那么,我们首先应当弄清楚“阿米巴经营”在其管理框架中的定位。按照上图来看,阿米巴经营属于“工具”。而稻盛先生的经营包含四要素,也就是说,除了工具以外,还有经营哲学、执行力(领导力)和会计管理。只有了解了这样的整体情形后,接下来才能去考察把诞生于日本的阿米巴经营导入中国企业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阿米巴在中国有文化差异
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利他哲学”
当今社会,有的企业只顾自己,压榨供应商和员工,货款和工资长期拖欠,对于给社会造成的污染躲躲藏藏,等等。这样的企业是很难形成“利他哲学”的,即便在表面上给员工涨工资,导入一些貌似重视员工的工具、方法,也只是学到“形”而已,与“利他”的“神”相去甚远。而“利他哲学”的“神”,就是企业家要从骨子里真正接受并做到“利他”,而后即使你去骂员工,他们也不会有意见,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心。其实,稻盛先生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要求是很严格的,处处都有具体规则来防范员工做利己之事,且京瓷公司的工资在日本同行业中也不高,但公司员工却呈现了昂扬的斗志和很好的业绩,这就是“利他哲学”之“神”的威力。
问题二:企业家是否有人格魅力
一个人的品质、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构成了他的人格魅力。由于稻盛先生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使他曾经管理过的京瓷、KDDI以及日航这三家巨型公司的员工都以在其光环下工作为荣耀,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公司对其经营理念的执行力。这些年,执行力和领导力也成为中国企业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但企业高层如何发挥领导力,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始终是个大难题。很多企业还面临着人才的高流失率。如果员工不能安心工作,企业的执行力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我国企业家而言,如果没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势必影响企业的执行力。
问题三:国民文化的特点差异大
在谈到中日两国人的特点时,有一种说法,“三个中国人顶不上一个日本人”。中国人是“自个儿”文化,日本人是“和”文化。对两种文化我们不谈孰优孰劣,其实两种文化间的关系恰好是互补的,就像阴阳平衡一样。所以在日本人“和”的文化中,他们也尊重“自个儿”;对于我们中国人“自个儿”的文化,则需要强调“和”。稻盛先生的阿米巴经营正是针对日本人“和”的特点开发出来的“个”经营组织及工具。至今日本已有300多家企业成功导入了阿米巴经营。然而,当把阿米巴拿到中国时,问题就来了。因为中国人原本就已经很“自个儿”了,本来应该用“和”来弥补,但现在却又用“个”工具来强调,结果就可能“阴上加阴,阳上加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自然很难成功。
问题四:基层放权并非简单
笔者曾分别在中日两国就职,因此对于两国企业内部在常识上的区别深有感触。比如采购一职,在日本的企业都是凭实力来决定从哪家企业进货,而在中国则多凭关系,甚至会取决于回扣的多少。阿米巴是完全按照日本的特点设计的,比如当企业基层分成很多小利润单位后,相互之间完全处于一种独立的关系,甚至当后工序感觉前工序所提供的产品价格偏高或质量存在问题时,就可以拒绝接受来自本公司前工序的产品,而改为从公司外部采购。这种将公司内部每个工序都置于外部市场竞争中的做法,对于刺激日本员工的积极性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做法却未必适合于中国,因为一个公司只有一个采购部门,而且是谁都眼馋的肥差,当公司内部各工序都拥有可以拒绝本公司内的产品而从外部采购的权利时,势必会造成利益上的冲突,加剧公司内部的不和,并滋生新的的隐患。因此,在中国企业内部,向基层放权的行为,决不像在日本企业那样简单。
问题五:基层干部素质不一样
当谈到日本企业的特点时,我们很容易想起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词语。虽然现在日本企业中仍然维持终身雇佣的企业已经很少了,但大部分普通员工仍要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换工作。像我国常见的那种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换工作的人,在日本仍会被视为不忠之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因此,日本企业里的员工大多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比较高。举个例子,在丰田的生产现场,一名普通员工要想成为班长,一般要工作10年以上。而在我国企业里,几个月就可以升为班长,一级级的职位甚至要挖空心思地抢占。所以,在日本企业的人事基础上,阿米巴才可能把基层干部培养成经营者,实现独立核算。但在我国企业,要想让薄弱的基层干部也和日本企业干部那样掌握一系列会计管理核算法,谈何容易?
管理手段要切合时空
说到底,阿米巴经营就是权利下放,且直接下放到基层。对于是否实行权利下放,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既要考虑合适的时机,又要考虑地域的特点。
地域特点,是指中国和日本两大地域存在着如此多的差距,我们是不能将某个地域上发生的成功做法,一动不动、僵硬地直接拿到另外一个地域来的。当然,这种地域差异不是不能克服,因为人是可以教育的,但这种教育时刻不能离开有地域差距的事实。
至于什么是合适的时机,要根据企业规模、市场发展情况、公司文化等特点而定。昔日松下公司发明的事业部制曾经大大提高了公司运营效率,被视为企业经营中的经典。时过境迁,进入21世纪后,事业部制给松下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几乎压垮了这个家电巨头,幸亏新任社长及时悬崖勒马,终止了事业部制,才挽救了松下公司。
可见,是否应该权利下放,采取何种形式下放,需要动态决策,而决不会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政治是管人之事,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可伸延至管家、治国以及治理世界。道家之“无为而治”是最高境界,在东方文化有之,这天人合一,与宇宙合一的目标,西方文化并未“演进”到这种境界,非其不能也,因西方人同样是人,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只是他们的开头路是走了另一方向,向外界,向自然界进发探讨,少了内视、内观、内明(西方也有很多修行人,但由于他们局限在某个宗教“场域”的层面,大部分修行者是靠“他力”,少了内观。)而演化到今天之科学文明,但却失去了自我、真我,不能从“我执”中解放出来。正如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所踏出的第一步是朝哪一个方向,如何定位?很多人(也包括东方人)渴望从宗教中得到救赎,得到解脱自由,但往往被宗教、被自己的无明愚昧束缚得比那骑士的盔甲更坚实,牢不可破。纵使人类有很伟大的创造与发明,以及有崇高的理想,正如尼采与梁漱溟已指正的那样:“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是悲剧。”,因为人受限于自己无明的心,可幸尚未到绝望,尼采鼓励人们要成为“超人”,突破小我和自己。
日本出了一位智者和伟大的实践家——稻盛和夫,追本溯源,追索他的思想行为的民族根源如下:日本有自己的原始文化,大和民族也经历了不少苦难,迁徙跋涉,挣扎生存,把自己锻炼成为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的民族,在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亦能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文化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之各深层影响,才成就了日本文化之深度之广度的发展,融入日本社会各个层面的表达,例如:禅道、书道、茶道、花道、剑道、柔道、商道,尤其是禅道。稻盛和夫正是活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吸收了儒、释、道在生活中的精华,受到中国明代王阳明心学 “敬天爱人,天理即良知”思想的启发,在经营企业的实践当中,顿悟得道的生命智慧和稻盛经营哲学:“敬天爱人,力行正道,垂直攀登”,这正是他的精明可贵之处和伟大的贡献之所在。
在当今的中国人之中,很难找到像稻盛和夫这样的觉悟者——入世、身体力行、垂直攀登、成就卓著、影响世界的实践家和企业家,这正是中华民族之“礼失求诸野”的悲哀!
育琨先生在本书中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基于他意识到东方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深厚功力,通过实践、空间、历史、地域、综合视野的创新整合,达致一种“立体动态观”,而非一般的线条观、平面观。中华民族累积了数千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无数生命的牺牲,才达到儒、释、道三家的融和,从而对世界人类有其不朽的贡献。不用儒、释、道圆通之修为境界,不足以解决最终极之人生宇宙问题。
放眼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由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以所谓自由民主思想作主导,仅两、三百年的时间就已在经济和精神领域濒临破产边缘。人类集体意识迷失,人生失去方向,盲目追求自我主义,法律与人权均围绕着保护“私我”与强化“我执”,纠纠缠缠,为了金钱与利益,父子兄弟可以成仇,夫妻可以反目,惯以“人”为中心,且歌颂了以物质金钱为社会地位和成功的标准,发展成为极端个人主义,引伸起一系列严重的“人类问题”,再伸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因为人类置其它生物与自然环境而不顾,丧失了“敬天爱人”的敬畏之心和慈悲之心,任意杀戮生命与过度开采和践踏自然资源,形成很多负面能量的“场域”,如不临崖勒马,必然加速这个美丽地球的灭亡,这是西方的功利主义和自私自利的管理模式产生的结果。解决方案在东方哲学思想里可寻找到答案,实践者如稻盛和夫及其同仁已经把答案体现了出来。
当下的中国企业家,应以包容之心、互生之德、创新之举,承古开今,融汇中西,不迷信、不自卑、不自大,打开心性,自觉觉他,敬天爱人,互度共生,力行正道,垂直攀登。当然,借鉴稻盛哲学缘起之法,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哲学尤为重要。(据商业评论网)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有幸拜读了日本“经营四圣”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学校刚发下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的题目深深的吸引住了。“人为什么活着”主要是对这个题目感到好奇。其实说实话,我活了二十多岁了,还从没认真的考虑过“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读了《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之后,我大彻大悟,对“人为什么活着”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不个迷信,但我相信命。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过分的相信,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谁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比如说人与人的相遇,我们说是一种缘分,其实这也是命运的安排。人的一生遇到的事情、遇到的人都是命中的注定。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其实正确但太过绝对了。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在人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有许多东西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到底是自然决定的还是上帝决定的,谁也说不清,但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与生俱来的命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这一点似乎很难否定。”但是命运不是宿命,决定人生的除了命运之外,还有“因果报应的法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道理。其实命运是既定的,并非我们衷心期望就能改变。但与命运并行的“因果报应法则”却非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这项法则来改变命运,平时不要去做一些不道德违背天理的事情而是去多做一些好的事情,那么也许我们的命运会更好些。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智,做一个有品质的人。那么需要我们怎么去做呢?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心态。人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挫折或成功荣誉。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积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谦虚谨慎的对待每一件成功的事情,从容大度的面对所有的斤斤计较的人和事儿。每天都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情,丢掉你的所有的苦恼和憎恨。因为苦恼和憎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侵害你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何不快快乐乐的,充实而又踏实的度过每一天呢?其次,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如,亲人间质朴的亲情、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恋人间的甜蜜爱情等等。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不要让欲望无休止的膨胀,应该适时的控制,要知足常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的更多。最后,我们要勤奋努力的劳动,即工作。如果你把工作纯粹当成是一种为了维持生活的工具,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浑浑噩噩的过完每一天,结果是你肯定不会感觉到工作带给你的快乐。而如
果我们能够认真的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使命,真诚的去热爱,高效率的工作每一天,那么我们应该感到很快乐且很有成就感。
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还好好的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每天能够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能够得到亲人朋友的关爱。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都应该认真勤劳的工作,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做一个对自己对家人乃至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有的人死了,我们还活着,这是一种幸福。活着的人都会说出这样漂亮的话:人不能苟且偷生,更不能虚度光阴。“人为什么活着”,一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想必很多人都自问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往往会如此问“人为什么活着”?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酒足饭饱之后,还有多少人脑袋里会闪过“人为什么活着”、“我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
看了日本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一书后,我把人为什么活着理解为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短暂而有漫长的一生,应该这样活才有意义、有价值,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
首先,要勤奋努力工作。
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
稻盛先生认为,只要坚持“想做事做好事”,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人生一定会出现转机,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走向。正因为他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他的人生和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勤奋工作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
其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997年6月,稻圣和夫曾做过一次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上胃癌。他听完以后,就像没事一样,淡淡了回应了一声:“是癌症吗?”然后马上去本州岛西侧的冈山县进行演讲。而xxxx年,他仍然健康的到中国做过一次访问。
从这个事实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人就像一台机器,要不停地运转,才能永远转动着,一旦机器停止转动,就会生锈,甚至变成废铁一堆。哪有机器不出毛病的,只要把它修理好了,就是一台好机器;人也一样,每个人都会生病,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哪怕是癌症,你照样能创造出新的奇迹。人就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活着,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尽自己最大努力的态度去对待生命。也许你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那就是浑浑噩噩地过完这辈子,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也许你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那你将在人生舞台的每个阶段会创造无数的精彩,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其实,面对很多事,面对自己的人生,你的态度很重要。当自己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后,态度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不经意的坎坷,我们选择的不应该是放弃或是逃避,而是寻找问题的症结,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应该正视,你都应该迎面直对。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最起码的一种态度。
再次,要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和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京瓷创业之初,仅仅是一个日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何在短短几年,经过筚路蓝缕到达全球500强?稻盛和夫告诉我们非常浅显易懂与非常简单的道理,放眼全球,服务社会,贡献人类。稻盛和夫没有围绕斤斤计较和蝇头小利,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带领十几人的员工拼搏奋斗,勇往直前。只要心存善念,处处行善,命运将会被导往好的方向。我们不要急于求成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的追求。稻盛和夫一生致力于善事,但是不求扬名于世界。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很多很多,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心的笑容,一个友善的手势,我们会处处有朋友,处处逢源。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在钦州港项目部领导的强烈推荐和带动下,我们项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风。我也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本让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学著作。浅显易懂、语言质朴、穿插其创业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经营智慧。
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记得我刚毕业来到钦州港项目部龙门预制场时,在无数个夜里,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质问自己的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需要怎样的人生?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绚丽多彩?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志、磨炼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价值观。这让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师的经典语录。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该怎么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爷不公?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我觉得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
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们就是为了让这个梦中充满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技术员都有一个当项目部经理梦,不想当项目部经理的技术员不是好技术员。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事业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为了实现理想,我们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梦想和愿望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认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积与“现在”的连续。
在平时工作中,一些挫败和批评是难免的,我经常也会感到苦闷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们: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不要放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把心态摆正。遭受苦难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要从正面接受苦难,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贫困;小时候正逢战争,房屋被美军的飞机炸毁;小学毕业两次没考上理想的初中;13岁时染上肺结核,差点丧命;考大阪大学又落第;毕业时还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又是连续亏本、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发放的企业。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难很多挫败。这些逆境、挫败就犹如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但摆正心态,我们可以利用绊脚石来垫脚往上爬,最后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敬天爱人读后感
这本200页的《敬天爱人》一书,两天时间读完了。掩卷之后,回想。敬天爱人的含义、作为人何谓正确、纯粹的态度了无私心、将来进行时、深入到潜意识的信念、人生方程式、以心为本、利他心、原理原则等等字眼被一一列举在纸上。整个的阅读是顺畅的,甚至在很多地方能找到共鸣点。是为欣然。
稻盛和夫,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电话电信)。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与松下幸之助(松下)、盛天昭夫(索尼)、本田宗一郎(本田)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
“敬天爱人”不是出自稻盛之口,而是来源于《西乡南洲翁遗训》。稻盛将其奉为京瓷的社训。天就是道理,合乎道理即为“敬天”。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关爱众人就是“爱人”。
虽然稻盛是一位伟大的经营之圣,但通读全书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具哲学意味的表述。很多内容不仅在经营领域适用,而是在其他的行业中同样适用。
其思维方式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即“正确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将它作为思考问题,采取行动的原则。
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做事要有目标,而且目标是纯粹的,不带有个人私利的,这样就会一切都很顺利。因此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他不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的。
为实现目标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充满激情地努力,还要将目标具体化,让员工都明确。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意志,还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感觉他强调的是从最基本的道义原则方面考虑目标是否正确,而认定了目标就要毫不松懈地去努力,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书中提到了一个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这个公式里热情和能力的数值都是从0到100,而思维方式的数值是从负100到100。人的能力各有不同,工作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也各有不同都会影响工作的结果。而如果思维方式有问题的话,对结果的影响会更大。甚至热情和能力越高,结果越坏。
在涉及经营方面,印象比较深的是“阿米巴”经营。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的生物变形虫。阿米巴经营就是在公司内部将员工分成若干个小的整体,就像是一个个小的企业在经营,当然也会依据情况而进行改变变形。让每一个处于末端的员工都掌握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提升业绩而付出努力。
按理说,经营之神们的著述和理论,首先应该在他们言传身教过的部下产生效果的,那为什么他们自己的企业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四大经营之神中唯一还健在的稻盛和夫在中国拥有众多拥趸,这是中国商业机构炒作的结果,也是国人喜欢跟风的结果。我和稻盛交往已久,从未想过要看看他的书,因为知道他说的那些东西已经很“古老”了。
阿米巴是稻盛经营理念的代表,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精细管理的摸索。在百业待兴、机会云涌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对那些管理人才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阿米巴可以一试。现代经营有一句话叫“You Get What You Measured”,也就是说你要得到什么,你就必须衡量什么。阿米巴实际上是一种对项目效益简易快速的测量手段。
测量的单位越小,越能精确地看到每个单位的效率,越能让每个人确切知道自己的绩效,感受到责任的压力。还有,测量单位越小,知道结果就越快,一线的问题就越容易被快速发现,不至于造成致命伤。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快速反映问题、细化问题的手法,统称为“可视化经营”。
我并不是想说稻盛的阿米巴不对,只是想说那只是科学管理的一个侧面,是他在年轻时,根据他所处的时代和自身条件,总结出来的一个科学方法。在他的那个时代里领先别人就可以取胜。
日本有很多经营之神。这些经营之神的公司目前都不被看好。
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我和丰田总裁张富士夫(现董事长)会餐时的谈话。我问他丰田汽车强大的原因时,他却认真地说:“希望你能帮我们总结一下,因为我一直都在这里工作,做的都是些应该做的事情,不知道和别人有何不同。”
张富士夫之所以和我相识,是因为他向丰田汽车分管销售的董事们分发我的处女作《改进日本的销售》,我在那本书里批评日本的销售业务不进行可视化管理,搞精神至上主义,拉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在经营规模和质量上早已超越索尼和松下的丰田汽车总裁,竟然阅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的书,并向其董事们推荐,而且在电视上向读者公开推荐。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丰田汽车的可贵之处,他们看的不是知名度,看的是事物的本质,听的是语言里的内容。
丰田汽车里没有经营之神,只有科学,只有虚心,只有认真求实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家,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而为人更是他成功的一小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
稻盛之所以成为稻盛,不是因为他说的“阿米巴”,也不是因为他说的“活法”,而是因为他不断思考“细节”,年过八十还每天拼命地“活着”。这也是所有伟大企业家的共同点。
搞企业管理的人,有很多烦恼,对此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周围没有可以请教的情况,即使有人请教,也不一定值得相信。所以,管理者学些现代经营手法,参考些国外企业家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人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越成功的人,越知名的人,他的话就越值得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炒股时那么容易被所谓巴菲特的理论给忽悠了。说实在的,如果巴菲特和我们的散户处于一样的条件之下的话,他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这样的收益率。巴菲特真正的强项是别人做不到的,也是他不愿向外界公布的。
一个活人,通过自己的著述和讲课,将自己的经营之道到处传播,甚至远远偏离了经营,讲到哲学和做人等方面,那就有点不自然了。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说实话,我对日本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前一段时间读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1Q84,费时不少,收获却不多,我在心里发誓:“以后坚决抵制日货,包括日本作家写的书!”于是,稻盛和夫的这本人为什么活着一直摆在我的案头未曾翻看,如果不是领导下了最后通牒,要求本周必须读完这本书,恐怕我不会对它产生兴趣。可是,刚读完序言,我就被稻盛和夫的价值观、人生观所折服,再读下去,就是不断地产生若干的情感共鸣,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算是如获至宝,手不释卷了!
人为什么活着?
稻盛和夫给我们的回答是: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灵魂和心智,使其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样,人的意识体(即灵魂)在ru tǐ死后就可以转世托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不仅仅要对此生的自己负责,还要对来生的自己负责,活着就是为下一个“我”寻找更好的寄托。对于稻盛和夫的这种宗教观,我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我一点儿也不排斥,因为在我看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人,活得达观洒脱、自在超然,他们明白“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戚戚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辛苦,多了“宠荣不惊,得失淡然”的从容。这样说来,有一种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信仰使你远离孤独和寂寞,信仰使你抛却烦恼和忧愁,信仰使你的心灵不再飘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灵充盈。信仰使你无坚不摧,无往不胜I不可以这样认为:人是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
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这是我从书中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此外,我还找到了第二个答案——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认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对于经营者而言,对于企业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让自己周围的厉害关系也获得幸福,也就是说,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赚钱,同时买卖对方也要高兴,而且与生意有关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要高兴,这种所谓“三方皆好”的“利他经营”模式,表达了作为日本企业界“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行商的极致,这也是他的企业获得永续的繁荣和持久的成功秘密所在。
由此,我想到了蒙牛总裁牛根生,虽然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把牛根生当做了反面的教材,但是,不管他如何在成功中折戟沉沙,我本人十分佩服他创业之初看人看事的视野,十分佩服他的广泛布施的交际之道。牛根生在伊利期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上级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辆好车。牛根生却买了4辆面包车,分给有贡献的部下一人一辆。牛根生年薪百万元,大部分都散发给有困难的员工。员工逢病遭灾了,牛根生带头捐款,出手就是1万元。牛根生的品格、风范使部下感到,他办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当官享乐,也不是为了自己发家致富,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共同富裕。20xx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居中国富豪排行榜107位。正当外界对牛根生的财富议论纷纷的时候,牛根生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个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做为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到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牛根生之所以有此惊人之举,是因为他深谙“财散人聚”之道,牛根生认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散财的时候,因为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得到了精神享受。牛根生感慨的说:“一个人只做一些让父母儿女或亲朋好友感觉有价值的事情,远远不够,一定要做一些能使更多人生计有保障、生活有变化的事,那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为周围的人尽一己之力,甚至为人类尽一份心,释迦牟尼把这种精神叫做“布施”,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吧——我为什么活着?
身为女儿,我为父母活着。
身为妈妈,我为儿子活着。
身为妻子,我为丈夫活着。
身为老师,我为学生活着。
为同事、为朋友、为一切跟我有关的无关的人活着。
说了这么多,其实以上的想法都是虚伪的。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为自己活着的想法才是最真实最朴素的。所以,我会说:“我一定要为自己好好活着。”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在单位,我就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同事信任的伙伴;回到家中,我就是孝顺的女儿、懂事的儿媳,就是充满爱心的妈妈、温柔贤惠的妻子。我不是稻盛和夫,也不是牛根生,我没有俯瞰人生的视野和千金散尽的本领,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我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了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记住“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的箴言,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自己成功了,我才有能力把爱和幸福不断地传递给我周围的人!不仅自己活得幸福和快乐,更要因为我的存在,使周围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我活着的全部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通过上一季《活法》读书活动,我领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哲学。稻盛和夫从人不断成长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断修炼、提升心智的过程。在《人为什么活着》书中,稻盛和夫则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释了宇宙和人类进化的奥秘。宇宙之所以能够从质子进化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为宇宙的意志在不断推动的。宇宙的意志这个概念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环境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文化与使命。我们在一个公司就要认真地执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领悟企业的文化,这样就能够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业中快速成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够改变宏观环境,但我们能够适应把握宏观环境。
“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我们一直只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败之母。我们太习惯了逆境求生存。在逆境中我们会认真的分析当前形势,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在逆境中我们时刻保持着紧迫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逆境中我们不害怕失败,我们敢于不断的尝试与创新。在逆境中我们不会满足,我们充满渴望与激情。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张扬人性的优点,我们充实,我们豪迈。而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开始自满自大,我们开始固步自封,我们开始失去激情,我们开始猜疑团队,我们开始害怕失败。最终我们开始不断走向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也当成是一种试炼,我们就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我们就能够看到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在工作当也是一样,当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产品研发。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一个试炼过程,我们应该去总结这个过程的得失,成而进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这本书中作者再一次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我应该有一个梦想。人生是由努力和梦想组成的。一路走来,有磨难有坎坷,有泪水有喜悦。支撑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斓的梦想。梦想和希望是每个人生活的支柱,在梦想的装扮下,将来的岁月会更加美丽绚烂。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
在梦想的旅程中,我要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是每个人对自己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通过奋斗和努力取得成功。当然,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顾客观情况勉强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怕失败,于是先给自己找一个后退的台阶。自信会使我扬起成功的风帆。当达到胜利彼岸后的愉悦心理体验,将永远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独具的。
把苦难当成是一笔难得财富,把挫折当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来精焊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来时代的伟人”。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的,就像火柴,如果回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无光。每多一次失败,并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着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失败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失败,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我想或迟或早总会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所以塑造一个乐观、坚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爱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锐的心感悟人生,用热情的心拥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对待任何事情,我相信这个全新的我即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书中还给我们阐述了因果报应法制。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人怎麽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结果都源自于人类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强于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跟着往好的方向转变。当人类具有善的意识时,便与造物主的意识——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着,善哉善哉不谋而合。个人优美的意识波动,如果与宇宙的意识波动一致,则一切就会顺利运行,事事成功,并且朝好的方向发展;相反的意识则与宇宙意识背道而驰,也必定走向失败。
理解这项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何世间存在着没落和衰亡。例如公司为何倒闭?通常是事业顺利发展时,不曾自省未曾做过善事、没做过为世人着想的事、从此不再认真努力工作等违反宇宙意识的行为,因而承受倒闭的报应。
目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时间虽不确定,但一定得承收结果;现在造的业(Karma)是因,其结果会显现于将来。到时候才后悔或悲伤已经太迟,因此无论如何请将这件事记在心头,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善行,因此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为什么活着》读书笔记
《人为什么活着》的作者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也是目前“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生创建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谓是一个奇迹。一个人一生创建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我想如果仅仅拥有技术、能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在于他懂得生活的真谛。1997年6月,稻圣和夫曾做过一次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上胃癌。他听完以后,就像没事一样,淡淡了回应了一声:“是癌症吗?”然后马上去本州岛西侧的冈山县进行演讲。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为了感情,为了事业。先说说事业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事业,但我们真在为了自己的事业积蓄力量。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所以当你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你该怎么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爷不公;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这里我要告诉所有人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的,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遭遇失败和挫折的人你要注意了,这个时候你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的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你就会找到那扇窗,就会抓住这个机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