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产养殖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安丰塘因其为天下第一塘,从而 使其闻名暇身,妇孺皆知,围绕安丰塘的产生,发展又有许多优美、传奇的故事在人间广为流传,更增添了这座千年古塘的神秘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各种水产品养殖、水生作物的种植应运而生。为了纪念安丰塘的创始者楚国宰相孙叔敖,人们在塘北岸修建了孙公祠(现已被申报为省aa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记述了安丰塘的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是古今研究安丰塘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围绕安丰塘的传说和自然资源,人们建造了“景点”,分别是“五里迷雾、洪井晚霞、沙涧荷露、老庙木塔、凤凰观日出、皂口看夕阳、利泽赏明月、石马观古塘”等。徜徉其间,你会觉得这里绿柳垂堤,花开四季,塘面微波荡漾,清水涟漪,各种养殖水产品嬉戏其间,好不快乐。景点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一切构成了安丰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天然优势。
2、县委县政府南工北旅的政策机遇
新桥国际机场的兴建以及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审时度势,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首批成立八公山风景管/!/委会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这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掀开了安丰塘旅游开发新的一页。“南工北旅”战略的提出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将为安丰塘的开发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及智力保障。
3、安丰塘护堤及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
投资1亿多元的安丰塘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提高了安丰塘的防洪防涝标准,新建了多处观景点,满足了游客观景需要,环塘路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正在筹建之中,工程完工可实现晴雨通车,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4、安丰塘镇土地平整工程的开展
继07年国投5千余万元的土地平整工程完成之后,09年又投资4千余万元资金,用于新一轮的土地平整工作,两项工程的完工,安丰塘镇将有80%的耕地得到平整,初步实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的现代农业景象。土地平整和“村村通”工程的先后完工,使得全镇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现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下一步将实现组组通砂石路。这为建立现代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镇村干部队伍
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使得镇村干部的形象大大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镇党委和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07年的土地平整项目,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大,超乎人的想像,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安丰塘镇镇村干部,硬是把它给完成了,而且无一例案件发生。这样的一群干部队伍一定能协助投资者开发好安丰塘,管理好安丰塘。
6、有着一群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
这里的人民群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听党话,跟党走,盼安丰塘早日开发的愿望十分迫切,定会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为满足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这些年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小集镇建设规模和品位,使之于创建旅游乡镇相协调。今年投资10万元的安丰塘街道亮化工程,已顺利完工,方便了人们夜晚出行;小商品琳琅满目,充分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旅游接待舒适,价廉,给人以“家”的温馨。小城镇建设可为每位投资者、观光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满足人们食、住、行、娱、购的需要。随着安丰塘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8、便捷的交通条件
安丰塘镇毗邻新桥国际机场,十迎路(十字路至迎河)、双安路(双桥至安丰塘)、陶建路(陶店至建设)等省级公路纵贯全境,距合阜高速公路入口30公里,距合六叶高速公路六安北入口55公里,加上“村村通”土地平整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得该镇的交通四通八达,极为快捷方便,实现晴雨天镇内外交通无阻。
9、开发成本低廉
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者只需在景点建设上再锦上添花,这里可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
10、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环安丰塘景点外,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席草、荷仁豆及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投资者可依托现有资源直接开发成旅游项目,如现代观光农业、各种休闲垂钓中心、农家乐中心、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等。
(二)不利因素
1、安丰塘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安丰塘水面由安丰塘分局管理,水面养殖由养殖场进行管理、承包,由于利益的关系,两者之间常产生矛盾。安丰塘旅游开发需要优质的水面,而为了养殖的需要,承包水面养殖的经营者又不断地向塘内抛洒一些物质,严重污染本文来源:文秘站 了水面,这两者矛盾常常 是不可调和,为了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必须理顺管理体制。
2、景点破坏严重
安丰塘环塘景点,均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破坏严重,已找不到昔日的感觉,这需要我们一边保护,一边开发,两者要并举,开发工作未进行之时,对已有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保护的办法。
3、投资不足,建设力度不够,开发意识不强
也许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安丰塘旅游开发这些年也只是美好的设想,一直未付诸行动,地方 财政仅是吃饭型财政,安丰塘自主开发无能为力,因此等靠要思想严重,影响了安丰塘开发的进度。
4、规划定位不够
旅游开发是一项长线投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先制订好规划,然后分年分项实施。安丰塘开发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未制定出来,未给安丰塘开发一个准确的定位。
5、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旅游事业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旅游业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是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目前我镇的旅游人才既无引进,也无自身培养,突显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6、宣传影响不够。
目前,安丰塘的旅游宣传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
二、思路与对策
透过安丰塘旅游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当前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行重组、变化和提升,才不会使安丰塘旅游“新瓶装旧酒”。
1、完善旅游开发相关规划,有序开发
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形成的“南工北旅”这一共识,深化“一业带百业”认识,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并积极 创造条件,有序开发,要不仅建设观光旅游,时机成熟还要发展成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2、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目前,安丰塘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告一段落,但环塘路面的硬化、绿化、美化直至亮化工作还没有启动,希望政府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这一工作,为安丰塘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接待品位
目前,我镇的旅游接待小而全,不能上档次、上品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少,无法满足游 客的多种需求,今后要在提高接待规模和提升档次、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
4、积极推进景区建设,开发旅游景点
目前安丰塘旅游老景点有不同程度破坏,且配套开发的力度不够,景点不精,新景点开发滞后,推出去的景点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可游性、可参与性、可感染性不强,农家乐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加快景点建设刻不容缓。建设需资金,光靠政府投入非常有限,需要多渠道融资,多途径参与开发:(1)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招商引资。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参与安丰塘开发。(3)吸引捐助资金。(4)金融信贷资金。
5、加大旅游区域协作,制定精品旅游线路
我县的旅游要形成一盘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识,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的态势,安丰塘的旅游开发要与瓦埠湖、八公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寿州一日游,使分散的景点设施统一协调,有机组合,使资源优势得到集中体现,大小景区共享产业规模效益。
6、加大宣传推销力度
目前,很多人都只知道有天下第一塘------安丰塘,但安丰塘的具置、特产、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都不清楚,这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推销力度,多与记者接触,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安丰塘,既宣传景观,又宣传政策,可统一编制宣传材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营销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安丰塘,走进安丰塘,感受安丰塘。
7、理顺体制,建立天然无污染养殖
安丰塘的水面和养殖的管理体制必须理顺,不能两家单位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必须统一管理,服务于旅游开发的大局。我认为安丰塘的养殖要遵从自然生物链条,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好水质,涵养水质,把安丰塘变成一个天然养殖场。
8、加强旅游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旅游管理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地方人的精神 面貌 和思想素质,必须加强旅游管理干部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形象,引导旅游业向健康方面蓬勃发展。
三、未来3--5年的思考与打算
1、申报创建旅游乡镇
我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旅游乡镇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旅游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2、建立 安丰塘旅游专抓队伍 ,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问题
3、因地制宜,做好农家乐项目建设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好农家乐有关项目建设,打造品牌,如利用席草、荷仁豆、甲鱼、各种水产品等,加工成精美工艺品和美食。
4、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在“食、住、行、游 、购、娱”上做文章
要继续加强小城镇规模建设和亮化、美化工作,提升接待档次和水平,着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旅游产品,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产品。
5、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旅游环境的治理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监督其合法经营,避免欺、蒙、拐、骗现象的发生。加大旅游环境的治理,避免脏乱差现象出现。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智能终端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下面以高中生在假期围绕食品安全问题,探讨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智能终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例。整个过程围绕获取信息、管理(共享)信息、加工(共享)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这条主线展开,具体实施由下述几个步骤构成。
1.构思项目,生成项目
通过构思项目,确定活动主题。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阜阳大头娃娃到瘦肉精,从苏丹红到地沟油,再到今年曝光的毒胶囊,但我们每天又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研究学习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我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近年来还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林果和羽禽蛋等产业。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系列影响食品安全的现象,据此问题,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围绕食品安全开展探究性学习,围绕养殖、种植和食品加工三个方面,对当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选择平台,组建群体
由于参与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受时间、经费及生活环境等条件限制,如果让学生个体单独在假期对养殖、种植和食品加工过程进行跟踪收集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汇总,难度很大,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对自己周边的养殖、种植和食品加工过程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云计算环境中云存储、SNS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学习同伴共享资源,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还可邀请学生家长、社会公益人士参与此项活动。
最终成果呈现可以用下面两种形式的结合或者二选一:①要求以图文并茂(网页或文档)形式展示调查过程、分析结果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②以专题形式制作相关视频作品。在学习群体的构建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调查研究任务,参与相应小组。
3.细化任务,制定计划
学习的过程围绕获取信息、管理(共享)信息、加工(共享)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这条主线展开(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过程,是方便学习活动方案的描述,但实际操作过程是四个方面有交叉融合)。整个活动主题的设置及调查研究的重点如图1所示。
在具体任务的选取上,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自由选择图中任一项目为调查研究对象。
4.收集资料,共享资源
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工具,对各地的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过程通过拍照、录像等形式进行采集记录,借助手机GPS等功能标记信息采集地,考察当地种植、养殖环境,采访种(植)养殖业者、食品加工业者并记录相关信息;通过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文献、视频;采访食品生产领域专家,邀请林业局、质监局专家开展相关讲座,对调查方法与方式进行指导,并将相关信息通过金山快盘、DBank等网络服务实现学习群体间的资源共享。各项重点及选用的工具、服务和方法如图2所示。
5.展示进度,过程监控
根据调查研究的进程,通过网络对各个学习群体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对学习过程(进度)实施监控。本过程主要是按照设定的方案将采集(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记录声音、视频、图像等通过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服务进行管理,教师通过网上信息(日程)进行监控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遇到的难题通过QQ、微博、人人网等SNS网络服务进行交流沟通或向专家求助,对收集、整理的信息通过Wiki、金山快盘、DBank等网盘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动态更新。
6.分析总结,制作作品
通过前期的观察、记录及调研,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本阶段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利用Word、WPS等文本编辑工具对文档进行编辑,利用Photoshop、GoldWave、会声会影等工具软件对原始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编辑处理,借助Excel等工具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网络收集发达国家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水产养殖方式和食品加工及市场监管方式,比较国内外异同之处,综合运用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做出调研报告,针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领域乱象提出解决之道。本阶段活动所选用的工具列表如图3所示。
7.展示成果,多元评价
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展示学习成果,以文档、视频等形式提交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信息搜集记录、心得体会、评价结论等材料。通过人人网等SNS,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腾讯QQ空间,Wiki等网络服务平台以文本、视频、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微博、微信、评论等形式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交流,借助在线投票平台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结合的文章、视频等访问量及评语进行综合评价。整个活动所选用的工具列表如图4所示。
反思与启示
1.选题生活化、情境化,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性、时代性,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的要求。活动设计在学习平台、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的选取上力求体现上述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前沿,在方案设计中适度超越教材,引入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前沿问题,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能力。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云存储、SNS等服务,通过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和音视频等内容的集中存储,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云端”获取、存储与共享学习资源,将学生由学习资源的接受者转变为既是资源的接受者又是创建和分享者,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更新;在活动主题的选取上,食品安全问题这个主题与每位学生息息相关,整个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体验性、探究性、交互性、过程性及开放性等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协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在信息处理工具的选择上,超越具体的操作工具,要求学生基于已有技术操作的学习经验和经历,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活动过程中既可以使用以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为主的PC,也可使用苹果、安卓操作系统为主的智能移动终端,既可以使用传统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尊重个体在工具选择上的个性化,让学生重视并具备超越具体工具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
3.关注学科的发展前沿,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功能
将以台式电脑为主的有线网络学习环境转变为平板、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环境等多样化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培养自主协作、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关注身边的事物。信息处理工具在整个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如学习伙伴、认知工具、智能导师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交互的手段和途径,使得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更加便利、更加互动、更加创新,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产生碰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个体独立作业能力,同时又具有高度协作性,突破了传统的学习环境限制。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9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02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03、2004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05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06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07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关键词]循环经济;兴凯湖;可持续发展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1.“ “循环经济”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在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组成的整个系统内,在资源前期投入、企业生产、消费者使用产品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纯粹依赖消耗资源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生态型的、依赖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实行回收再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是著名的3R法则。 即减量原则、再利用原则、循环原则。
(二)旅游循环经济
旅游循环经济就是在旅游业的开发上,依照循环经济理念,减少资源开采量,减少环境污染,以期达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破坏的矛盾,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兴凯湖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南部,距鸡西市130公里。兴凯湖由火山喷发地壳落陷而形成,是以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旅游景观为主的风景旅游度假区。兴凯湖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现存的重要的湿地之一、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然而随着兴凯湖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鸡西建立生态型旅游城市的目标实现,制约了兴凯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兴凯湖旅游区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
兴凯湖旅游区包括当壁镇、兴凯湖乡、白泡子乡以及兴凯湖农场的865农场、857农场、8510农场二分场和兴凯湖水产养殖公司的土地使用范围。这些土地分别归属6个行政单位管辖,在权属上各自为政,故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上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
(二)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不到位,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农业生产污染。据调查,在穆棱河畔泄洪区、兴凯湖保护区周围都种植了大面积的水田,由于现代农业施用了大量的化肥,这些化肥污染物通过湿地,随着河流,最终进入兴凯湖,对兴凯湖湖水的水质以及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鸟类变少,野生莲花景区的莲花锐减,如果不加以治理,当地的水鸟栖息繁殖地将不复存在,兴凯湖畔美丽的野生莲花也将消失。
2.工业污染影响湿地平衡。当地的兴凯湖造纸厂,年排污水223万吨,年排化学耗氧量(COD)4751吨,对湿地造成较大污染,并且还导致了兴凯湖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3.人为因素造成景区生态环境受损。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一方面当地农民不断的占用湿地,进行耕种,使湿地面积快速减少。例如,兴凯湖龙王庙核心区西的金源农场开发后,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湿地实际面积至少减少了两万公顷,水禽、猛禽失去了家园,每年的农耕活动都干扰着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另一方面当地农民还冒险私自砍伐兴凯湖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树种——兴凯湖松;另外当地人还存在休渔期、禁渔期仍然捕捞的行为。这些因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的行为,严重破坏景区的环境及生态平衡。
(三)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1.运力不足。从目前的情况看,从鸡西市、密山市去往各重点景区的公路较为便捷,尤其是机场开通后,更是方便了省外游客来兴凯湖旅游度假。但是目前由于鸡西密山的旅游车辆运营企业较少,从鸡西、密山直接通往景区的正规营运车辆非常少。此外,由于从省会哈尔滨到达鸡西与密山的列车次数较少,省内的旅游团队往往很难订购到火车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省内游客的出游。
2.景区接待能力有限。据统计测算,密山市区内基本达到旅游接待标准的大小宾馆约有床位1400张左右,沿湖沿江主要景区有接待床位1000多张,在旅游旺季时会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从床位数量上来看,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存在严重的接待能力不足问题,制约了大型旅游团队的出游计划。
三、 循环经济理论下兴凯湖旅游度假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为指导思想,制定完善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
要想真正实现兴凯湖成为国际旅游生态基地的目标,政府必须把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中的减量原则应用于旅游发展规划中,树立“以保护促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措施上,第一,要减少对湖水的污染源。政府在兴凯湖发展规划中应明确对兴凯湖水造成污染的工厂进行关停,对上游的农田进行退耕还林。第二,减少对湿地的占用。坚决杜绝农户滥占湿地,并对已经占有的湿地实行退耕还湿,以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第三,尽量减少人类其他活动造成的对兴凯湖以及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干扰,从而保证兴凯湖旅游景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
(二)兴凯湖各景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
兴凯湖各景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商兴凯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大计。由于旅游资源管理的权责不明,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兴凯湖旅游管理体制应走出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传统管理模式,由相应的政府部门牵头,相关行政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共同参与建立和规范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避免景区开发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行为。
(三)政府应以绿色GDP指标为基础,建立兴凯湖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所谓绿色GDP就是在评价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应该从生态、环境、文化和经济等多个角度综合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水平等指标为主。针对兴凯湖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政府应从资金上加大投资治理污染,加大执法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完善本地的旅游法规,聘请专家对各项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真正建立起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以达到国际生态城的目标。
(四)积极与地方院校合作,共同培养生态旅游人才
鸡西大学是当地惟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有关方面应与之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合理进行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真正使地方教育服务于地方旅游,同时使旅游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目前资金来源有省政府国债,地方政府拔款,还有亚洲行GEF项目的款项。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恢复生态工作,则需要更多的资金。除以上渠道外可考虑引入社会企业资金进入,一方面化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可扶持地方企业的发展。
(六)通过政策扶持,增加对兴凯湖旅游度假区的服务供给主体。
第一,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汽车公司增开市区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车,解决无车可去的现状。第二,政府可联合当地旅游专家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鼓励当地居民对自家居住环境进行改进,开设家庭旅馆,以接待旺季的大量游客。
[参考文献]
[1]于春雨.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1(6).
[2]鸡西市政协.关于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R]. 2011.
当前京郊县农业结构调整应协调的关系
【摘要】:本文是对当前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农业结构调整状况的调研报告,通过分析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和动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郊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增收 农业产业化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近几年,以发展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工业、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和观光农业这六种新型农业为主的京郊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专业化生产,成功地找到了实现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农村降级的增长点。但是,许多地方对结构调整缺乏有力的指导,农户之间,地区之间重复投入,既削弱地区经济互补性,又造成过度的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加入WTO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更好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区域优势,防止个地区出现结构雷同?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伴随着新一轮调整的开展,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问题却日益严重,农业结构调整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结构的变动首先导致各方利益的冲突,如何在调整中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利?政府和农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才能保证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下文涉及的四个方面是我们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对以上问题给出的答案,也是对昌平、顺义郊区的调研活动的初步总结。这次调查活动的展开,主要是通过在村里与农民的个案访谈以及同村镇干部和区委领导座谈。在调查活动的准备前期准备、假设提出以及形成建议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法。最后提出的这些关键是围绕政府、农户在结构调整中的角色、地位,相互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有些关系看似矛盾,实际上其中隐含着互相促的因素。
【昌平、顺义地区基本资料:】 昌平区,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农业人口24.7万人,农村劳动力11.8万人。昌平区充分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了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围绕百里山前暖带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苹果为主的苹果产业;以盛世富民公司为龙头,以养殖小区为基础,大力发展养殖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肉羊、奶牛等食草动物为主体,其他小品种为补充的序幕格局;以小汤山农业园牧草加工厂为龙头,全区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面积达7万亩;以民俗旅游为核心的白羊沟、羊台子等6个休闲产业区,建成了21个休闲观光园,19个特色现代农业园。 顺义区,全区总人口54万人,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95.7%,耕地70万亩,其中菜田16万亩,果林面积1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6%。全区有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顺义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格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1997年,被国务院评为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国种子工程示范县、秸秆养畜示范县和百强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1998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城郊型持续高效农业试验示范区。连续三次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在全国80个基本实现小康县(市)中位居前列。XX年实现一产增加值23.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416元。顺义区依靠得天独厚后的地理优势形成了高价位瓜菜产业带、优质梨产业带、饲草产业带、速生林和苗木产业带四大产业地带。各类养殖小区星罗棋布。目前,全区共有规模养殖小区400个,其中种畜禽和食草家畜养殖小区已占总数的50%,养殖户1.6万户。1997年,顺义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涌现出前鲁北京鸭养殖中心、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汇源饮料集团公司、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手果蔬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天竺空港果蔬储运中心、南瓜粉力口工厂、北京潮河蔬菜基地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化龙头企业。 推进结构调整至少要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 一、 结构调整的统一规划与农民的自主经营 在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民间缺少完善的市场服务机构,从计划经济走来的、还是小生产的千家万户,在迈向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过程中对政府的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和贯彻政策,影响农民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行为,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使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政策规定的基本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农民作为参与市场交换的微观行为主体,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作为实施者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农民决定经营品种、生产投入、管理维护、资金分配并承担风险。特别是在种什么不种什么的问题上,经营者享有绝对的决策权,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直接与农民主体地位的维护情况有关。目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很大,政府需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从法律制度方面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调整农业结构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体现农民的经营自,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升昌积极性,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政府既不要“缺位”,也不能“越位”,切忌强制命令,或替农民包办一切,这样不仅会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结构调整也无法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第二十条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调查中一些管理者反映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行。由于合同中给予农民多年的经营自,无法等到合同期满后,通过重新分配地块儿给愿意调整的农户而达到连片经营的目的,因此种植分散,喷施农药不便、收购难度增加,不利于集体统一调整、进行标准化生产。那么是否还应该给农民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从区域规划角度看,似乎农民对于集体土地的个人控制降低了结构调整的效率。但是如果连自主经营权都没有保障,土地的承包关系不断被调整,使用权的实现就很不确定的,农民哪还会有经营的积极性,政府的政策只能反过来成了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如果30年的承包是稳定的,那么,土地上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农户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考虑和安排。所以在外部就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对于稳定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昌平、顺义地区的部门干部已经很明确地认识到,在结构调整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伤害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是说到尊重农民的经营主体的地位,还存在差距。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农民的使用权,生产决策权,自主经营权,产品处置权和经营收益权。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依然视农民违背管理者,农民不听从指挥是因为农民没有远见,只顾眼前,而再深挖原因,为农民解决调整的后顾之忧上,还缺少更进一步的考虑。因此,农民没有调整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制定政策,给予调整的农户一定的补贴,突出调整的优势,以求达到调整的最大化。 二 结构调整的规划与市场变动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依据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当地的资源情况,如土地、气候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本身的素质等;二是实际的市场需求,这两方面引起了结构调整的长期规划和市场的不规则变化,形成了结构调整的风险。过去过多的重视资源而轻视市场调研,导致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现在首要的是做好市场需要的调查与预测。市场需求具有暂时性、预测性,因此更难把握。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农产品能否顺利卖出去,个别劳动能否转变为社会劳动,从而获利,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已经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规划风险。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充分考虑市场销售前景,才能把握好市场结构调整的方向。调查中有顺义区的农民向我们提起了一件事:前两年郊区农民看到市场上荷兰豆赚钱,纷纷扩大种植面积,结果上年几元钱一斤的荷兰豆,跌到几毛钱一斤,结果造成荷兰豆大量积压在农民手中,最后由于天气的原因使荷兰豆大量腐烂。为了农户在结构调整中尽量减少和防范类似的市场风险,政府部门要发挥信息灵通的优势,建立权威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气象等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除此以外,政府还要大力维持市场秩序,完善流通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协调市场与规划的关系,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支点,那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农工商一条龙、产加销、经科教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分散、化解和防范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下,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者,当然政府也分担,而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由农工商或产加销多个市场主体共同承担。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化解风险。生产之前农民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最后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给龙头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若能形成较为稳定的供销关系,可以化解市场风险,解决初级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最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防范风险。农业企业实体相对于单个农户来说,经济实力雄厚,管理水平较高,获得的信息丰富而全面,龙头企业更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有助于防范自然风险和规划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的带给农民,是稳定市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三 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农民,他们的收入如何变化,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顺义区XX年全年实现农业总收入6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315元。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这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能否用农业结构调整不够深入、很大一部分农民仍保持着原来的生产模式来解释?是否农业结构调整本身也未必能给农民收入带来增长?关于农业结构调整能否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学术界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其中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调查组在XX年第8期《调研世界》发表《不能低估农业结构调整的增收效应》一文,肯定了结构调整的增收作用。而早些时候,国家统计局有关、人事也曾表示,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耕地面积、粮食安全、价格调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单凭结构调整无法迅速提高,农民收入及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能高估。原因有三:第一,为了保证粮食等作物的产量,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幅度只能在30%左右,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只能在30%左右的耕地上组合;第二,由于市场信息渠道不同,价格调控机制不灵,优质专用粮食销售渠道尚未打通,优质不能优价的现象较为普遍,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可能是价格从种植初期的优质优价到最后的一落千丈;第三,结构调整的直接成本也较高,优质种子价格就高,对生存环境和以后的投入要求一般也较高,风险也大,实现结构调整的农民手生产成本明显增加的影响,最终收入不一定能提高多少。也就是从种植面积受限、优质不能有优价和生产成本增加三个方面论证农业结构调整对现实收入的影响。可以说,除了京郊农民在种植品种上不受限制,粮经比例逐年降低外,其他两种情况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在调查中还遇到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情况。昌平区崔村镇过去种水稻,一户承包二三十亩地,每亩平均收入二三百,加上副业的收入,一年大概有一万三四千,现在由于京密引水渠的水禁止农业实用而改为种树,树本身没有收益,区里规定每亩地的管护费时300元,扣除其他费用,最终能到达农民手里的就200多块,承包二十亩也就4000块,加上不能在经营副业,这块损失区里有没有补偿,农民的总收入减少三分之二。农业结构调整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带来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有一个原因,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加入到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还不是多数,因而很多地区的经济情况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不见增长。如何吸引更多的农户积极行动起来可能是现阶段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推进农村结构调整,郊县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比如为配合“大桃一品”的战略,昌平区积极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每年增加七、八十公里的水泥硬化路作为果园的配套设施。牛栏山镇出台了多项鼓励种果树的优惠政策,搞补贴、搞配套,给村干部发奖金。天竺镇薛大人庄村分出一部分征地用于种枣,枣苗给农户是只要一半的价格,重点扶植几户,让他们来传播技术,并为果园修路和建设配套的水利设施,资金一部分来自统筹款一部分来自区农业专项资金。政府近3年每年组织一次讲习,来的人每人给5块钱。今年组织五个山区村到天津蓟县参观梨树种植,先集中放到几户,树苗5、6毛买的,2毛钱卖给这几户。XX年后沙峪镇镇号召各村拿出补贴给农民栽树,乡镇组织买树苗,每棵5毛,给村民不要钱,镇里还给执行好的村干部发奖金。张镇长99年冬到13个村逐村推广,说服村民种果树,最后种的只占百分之几十。那么为什么政府极大的调整决心和政策力度,甚至是调整后明显的高效益都带动不起农民调整的积极性呢?似乎对于农民的引导只要以利诱之,让农民看到种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获该做养殖的种种好处,就不怕农民不行动起来,做出调整。但在农民眼里,保证收益的稳定比追求变动中的增值更现实。尤其是在土地逐渐集中到新型农民手中的同时,还在向中老年农民手中集中,而在这部分人中冒险精神更加难觅,他们的决策更趋保守,对于调整的相应更加消极。农民决策模式的形成被认为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有关。首先,农产品作为初级产品大部分价格都不高,与此相对,农民的生产投入大,农药、种子都占去了很大部分的收入,纯收入本来就不多,调整经营品种后,能不能保持现在的收入水平都很难说,因此,农民更倾向于相信前一年的经营经验,产生不做变更的循环。其次,农业生产过程是生命的繁衍过程,很难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而且农场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产品销售是否及时对农业效益的能否实现影响很大,一旦不能及时出售,它的性能和价值会受到极大影响。最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对气候的依赖性强,近期京郊农民收入就受到了前几年所部遇到的风雨的影响。所以收入能否稳定、产品能否迈出、气候是否适宜,这些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农民决策保守,只要他们面临的外部条件没有改变,他们的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人批评信贷资金很少流入农村,这固然与金融机构的经营重心不在于此,各项优惠政策并没有向农村倾斜有关。但是农民对于自己的持续增长能力没有信心,害怕到期时还不上款,因而对负债经营实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寻求贷款。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是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而相应调整的理,但是农业的耕作的周期性特点以及农民求稳保本的心态,决定了大多数农民的调整不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就是不积极响应政府的结构调整决策。那么如何使农民的收入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切实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改变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继而实现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我国的农业组织结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散,二是规模小。这两点在京郊也不例外。分散农户的同步调整行为,会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在市场流通中占主导地位,如何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生产规模太小,则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与其他产业和企业相比,融资地位上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本应由农民组织承担的功能却成了政府的职责。这样一来,不仅政府无法兼顾和处理不断涌现的问题,而且极易造成对农民正当权利的侵害。因此,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小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采用股份交易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益分配,是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除了获得生产环节的收益外,还能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相应收益。 四、城镇化、土地集约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XX年国务院16号文件里规定土地平分。土地分质量、分等级,导致坟地过于零散,地块儿小则影响农民加大投入的积极性,京郊部分乡镇并不是严格按照XX年国务院16号文件的要求均分土地,与农民签订30年承包合同,而是将全部耕地分为口粮田和承包地两部分,口粮田人均半亩,抛出机动地以外,都是承包地,承包期三年到十年不等;有的甚至不搞承包,就是集体经营,像顺义区城关街道,农用地主要是承包经营,个人承包的较少。而北小营镇城区附近的岳各庄则只有一年一签的承包地,没有口粮田。所以有一些地域广的村庄,集约化的程度还是很大的。像南口镇后洼村全村2800口人,90年开始发展果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XX年成为果品专业村,有的农户承包了村里40亩地。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一部分农民要放弃手中的土地,开始多种渠道就业。有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问题。首先,只作为初级材料的农产品,在目前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货涌价跌,农民就增收无望;再者,农地矛盾不解决,农民收入就不会太高。的确,如果农村劳动力不能从农业中部分剥离出来,那么肯定不是所有农户的收入都能从农业结构调整中获得大幅度提高,人多地少这一矛盾的解决出路在农业之外,其他产业的分流作用不容质疑。据统计,XX年京郊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5亿元,其中二三产业的产值达到522亿元,占总产值的84.8%。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怎么能靠15.2%的产值增加收入?顺义地区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为: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9900余人,2.2万名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只有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出去,才能为调整农村结构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重点做到两点。一是要扶持乡镇企业和积极引进项目投资办厂。沙河镇是北京的卫星城,随着城区的发展,周边农民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土地。当初收回土地转户时一个劳动力给一万五的安置费,还住上了新楼。然而工作难找,加上暖气费、物业费带来开支明显加大,很快钱就花光了,没有乐业,谈何安居,于是上访找领导的事情就增多了。农民们会想至少种地还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政策上要求“谁占用,谁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却很难做到。配套政策不完善,建厂的速度赶不上开发的速度,农民在其他产业就业时遇到了困难。二是规范就业环境。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南口镇很多原来的良田都变成了建筑工地,可耕地越来越少,能分到土地的农户也越来越少,他们现在耕种的土地只是与大队签了一年合同。很可能明年就没有可承包的土地。但若问没有可承包的土地后会不会去打工或做小买卖,几个农民却断然否定了,因为大队手里还有一部分集体经营的土地,雇用村民种植,他们更愿意去找书记,安排他们当雇工。而出去打工的风险太大,经常是不打满一定的工期,工钱就一分不给。一个村民被老板欠了5000多块钱,一年多了都要不回来,还在打官司。外边的环境更控制不了,农民更愿意当农业工人,给集体种地,至少可以期待工资正常发放,维持生计。因此政府必须拓宽就业渠道、规范就业环境,保证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龙方 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及其防范 《农业经济问题》XX年第1期2、萧扬 农业结构调整:调什么?怎么调? 《中国改革》XX年第4期3、张旭宏 我国农民收入现状与前景 《经济日报》4、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 《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政策》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11月5、王一娟 农业单靠结构调整迅速增收不实现 根本途径是使农业人口非农业化比重上升 《经济参考报》 XX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