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山地质

矿山地质

时间:2023-05-30 10:35:08

矿山地质

第1篇

关键词: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地质灾害

1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第一,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和综合工作区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踏勘和航片、卫片的地质解译,编写工作设计。野外地质踏勘应在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以及初步解释航片、卫片后进行,踏勘路线应处置穿越工作区构造线方向,各类重要接触关系、矿化或矿产地均应布置踏勘路线。通过本阶段工作,应力求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基本特征、工作程度及分析测试数据,统一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和图例图式,选择各类剖面测制位置,编制地质、矿产草图,提出工作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第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此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剖面的测制和研究,系统的路线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为配合地质填图而开展的物探测量、化探测量,各类样品的采集等。本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工作区野外地质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各类地质剖面图,作为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和后阶段加深研究工作的依据。对采集回来的各类标本、样品,应及时编录、登记、加工或处理,送样并分析鉴定,以便能及时取得分析测试数据。第三,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此阶段包含野外和室内两方面,要先从资料的中间性综合整理工作入手。在中间性的综合整理中,既要对各地质剖面和系统填图中已获得的野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还应对已收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作初步计算、作图、统计、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综合研究,肯定成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制定野外加深研究计划,再进行野外加深研究工作。第四,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地质调查的最终资料整理应在野外工作全部完成,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野外验收通过后进行。此阶段应对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制各种成果图件,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最后编写出地质调查报告。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影响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地质因素,消除各种地质灾害,以保证矿山生产安全。

2水文地质调查

2.1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矿山开发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由于不同的开采方式和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其工作内容也有较大差异。

2.2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是在已有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与岩土稳定性有关的水文条件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矿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包括按含水空隙条件的分类和按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二,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按含水体和隔水体所呈现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式,以及含水体的水动力特征所划分的类型,可分为统一含水体结构、层状含水体结构、脉状含水体结构和管道古水体结构。第三,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中的水动力特征,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富水特征,相互之间或与地表水体有无水利联系等。第四,含水层、隔水层、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文地质钻孔的封堵质量。

3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3.1矿山地质灾害

由矿山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流沙和采空区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崩塌也即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是造成矿山崩塌的主要因素,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是由于矿山岩溶或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引起了地表变形和破坏。由于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具有突然性,因此对塌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矿山开采或其他挖掘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饱水的沙土,当其被工程揭露时,可产生流动,即流沙。流沙可以是以突然溃决形式发生,也可以是缓慢发生。流沙的存在会造成井巷施工困难,流沙的溃决会掩埋矿井,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甚至引起地面塌陷。

3.2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第一,崩塌地质调查。崩塌地质调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查明地形、地貌特征。陡坡和陡崖是产生崩塌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要结合现场踏勘在地形地质上圈化出陡坡地段。二是查明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特别是抗风化能力强的坚硬岩石的分布。三是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调查本地区有无发生崩塌的历史。五是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六是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第二,滑坡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边坡、排土场倾角、平台宽度的几何要素。二是要查明边坡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三是要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要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五是要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第三,泥石流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区域内的地貌条件、汇水面积、沟谷发育情况及其纵横坡度和高度。二是要查明基岩松散土层分布位置及其与崩塌、滑坡等自然地质现象的关系。三是要对泥石流流域进行大比例调查,对泥石流流域斜坡和泥石流发源地的临界条件和岩土稳定性进行研究,推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期限。四是要调查大气降水资料。五是要对尾矿库稳定性进行评价。第四,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采空区规模和形状,包括采空区体积、空区范围投影面积、采空区形状、采空区连通情况、采空区高度及长度与宽度比。二是要查明采空区充水情况。

参考文献:

[1]关善勇.滑坡对陆路运输线的影响及防护策略[J].中国市场,2010,(10):86.

[2]尚继发.浅谈采空区电力工程岩土勘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87.

[3]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7):47.

[4]王庾纲.城市规划与地质灾害[J].防灾博览,2011,(1):56.

第2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0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1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原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的、为政府矿山行政管理服务的一项技术评价工作,其本意是保护矿山自然地理地质环境。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到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否应该纳入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之中并对此感到压力很大。具体原因如下:

1)矿山开拓、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山的开拓开采方案,一个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拓采方案非常容易造成矿山工业事故,对环境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建立在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正确认识和合理的技术方案之上。

2)在我国以往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中,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拓采技术方案分别由各级储量委员会和矿山设计单位分别把关或具体制定,但这套管理体制已完全破除了。储委演变为储量评审中心,日常工作重点是储量核实,基本不管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绝大部分私营矿主不会花钱去请设计单位进行矿山规划设计的,即使有时作了,也许是充充门面,并不准备实施。这样一来,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和矿山拓采方案的 审查在许多情况下变成了介于储量核实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空白区间。

3)在原理上来说,储量核实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两个环节,只要有一个适当扩展一下自己的管理范围,上述空白区间就能弥补了。在实际工作中,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领取采矿证的最后一项技术评价工作,于是事实上是由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进行了补充。

4)现在的问题是出在《矿产资源法》既没有赋予储量核实承担这个职能,也没有让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承担。这样一来,不管那个来做,都是违法。

5)如果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者不愿犯法,它只好放任矿山经营者选用自己认为最高经济效益的拓采方法,为矿难埋下伏笔;如果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者坚持社会责任心,就会违法越权。

2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2.1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2.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2.3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2.4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2.5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1充分掌握评价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工程地质等基础条件,查明评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特征、发育程度,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3.2针对各种地质因素在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要做到较为精确的评价,需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统一评价单元在地质环境条件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不同的评价单元之间应具有可比性。

根据各个小区域的具体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赋予所选定的评价指标以不同的属性,然后在根据这些属性进行区域评价。可采用三角形剖分法、正方形网格划分法和不规则多边形网格划分法。

3.3依据具有针对性、简明性、普适性、数据易取性、指标可量化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价区基础条件基本指标进行选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确定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3.4建立数学模型(指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选用评价区各种矿山地质环境要素的各种质量参数和定量化指标,定量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以及预测人类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3.5根据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区进行现状评价影响程度分区。

3.6评价现状条件下评价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情况、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难度。

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处置等,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以及其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对在本轮矿业活动结束时总体地质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做出恢复治理难度分析。

5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根据现状评价、预测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分区,在此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做出综合评价结论,进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辽阳市弓长岭区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弓长岭区矿产管理局,1992

[3] 《县(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实施细则[S],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

[4]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冯东梅,闭矿后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第3篇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1.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分支,在我国,矿山分布广,地质灾害种类多且潜在危害性大。其中,煤炭矿山要比非煤矿山地质灾害严重,金属矿山要比非金属矿山的灾害隐患更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跟矿山的大小、采矿技术、矿产种类及矿山地域有很大关系。只有科学进行矿产开采、保护矿山周边环境、注重监测和促进信息化管理、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矿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破坏性严重,地质灾害也是屡见不鲜。它是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对人的生命及财产、环境都将带来损害的一种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的形成包括两方面原因:无法避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建设活动,如矿山乱采乱挖、道路及厂房建设等造成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2.1 泥石流

泥石流为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条件表现为三个方面:大量失稳的松散固体物质,充足的水源条件和特定的地貌条件。暴雨、冰雪融水是催促其形成的动力因素,矿山中的泥石流的组成物质主要为石块、砂砾以及黏土,水为搬运介质。虽然很多矿山都用铁丝笼、浆砌石筑墙等来拦护危险沟谷废石堆,或者修建拦渣坝,但由于挡墙高度、厚度不符合要求,渣石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民营矿山为节约成本基本上对废石堆不采取有效拦护措施。正因为其防治泥石流意识差、拦护措施滞后,才导致矿山泥石流现象频频出现。

2.2 崩塌、滑坡

矿山大多处于山区,而山区也为岩土体崩塌现象多发区,一旦出现崩塌现象,势必给矿山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损坏厂房、破坏矿山设施及地面建筑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山体或工程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大面积向下滑动,我们称之为滑坡。矿山开采、修路开挖边坡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滑坡现象多发生在矿区道路陡峭的两侧边坡或矿区天然斜坡部位。

2.3地面塌陷、地裂缝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矿山地下采空部位,在华北、华东平原一带最为严重,矿山井下采矿,导致地面多处变形、塌陷,很多农田被废,村庄搬移等情况发生。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客观因素。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性,使得采矿活动只能在地球表面及岩石圈内开展。采矿前,地球表面与岩石圈处于平衡状态,而在采矿过程中,大量的矿石、岩石被挖出地壳内部。尤其通过钻采、坑采,或露天开采、液采等形式,它们都不同程度的瓦解地壳固有的机体,打破地壳原来的平衡状态,扰乱地壳物质的稳固性。采矿活动本身即是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根本原因。采矿尤其是地下采矿要将矿坑下积水清理干净,同时还要处理地层漏水,这必然会破坏地下水的平衡性,从而影响地层平衡和稳定。另外,不合理开采,也会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偏帮、瓦斯爆炸等。主观因素:长期以来,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地方、民营小煤矿、小金属矿等都加入到采矿行业中来,争夺资源或独立于国营大矿山上,从而引发各种矿山瓦斯泄露与透水等问题。最近几年,矿山腐败现象严重,不少国营矿山还相继的被私人承包,他们将安全生产抛之脑后。这也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泥石流防治对策

要防治矿山泥石流现象,矿区企业应将拦挡作为工作重点,并辅之以排泄和疏导。综合分析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及状况,在泥石流现象容易产生的地方提前修筑拦截坝,用以封固该地方范围内的松散物质,另外,还应在适当的地方建造沟渠,可以在泥石流现象出现时,及时、流畅的通过沟渠来排除泥石流及其他杂物。应分别对待废石、渣土剥离等开挖工作中出现的不同岩土体,要把坚硬的岩土体放在底部,相对松散的岩土体放于表层。

3.2 崩塌的防治对策

减小开挖边坡台阶高度。在风化破碎面积广和软结构面的区域要通过减小高度或减缓边坡等措施来降低其自身重量,研究数据显示,8m左右的台阶高度,其效果实最明显的。阻拦滚石。在滚石现象常发的地段,要立好安全警戒标志,同时在坡脚处还应安放一些拦截构筑物,在坡脚的一定距离处可倒放生产剥离物以利于组织滚石、渣土,在爆破作业活动中,要综合边坡预裂爆破、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术措施。

3.3滑坡防治对策

要防治滑坡,就必须减少和避免水的影响及危害。建议把工作面建成2%的反坡,这样可有效阻止雨水汇集冲刷,在工作面顶部留出截洪沟、排水沟,必要时可利于通过水沟排除地表水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排洪沟必须保持畅通;应适当调整滑坡体的外形。可通过减小边坡滑坡边缘的分层高度,增设几个分层等措施,搭建安全平台,保持坡脚的稳定性。

3.4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

矿山开采前应设计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采空区内留有足够的安全矿柱,做好安全支护,边开采边支护。矿山停采后进行充填复垦,利用矿区附近的矿碴、废土等充填采空塌陷地段,进行复垦。

在对常见的矿区几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也倡导政府及当地矿区企业等采矿活动参与方共同努力,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3.5 针对地质环境开展系统调查与研究,科学监测区内地质环境

只有深入调查和研究地质环境,才能更有效发现各种地质环境因素,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所在矿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要把控矿区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措施。同时,要科学监测区内地质环境,构建矿山环境监测网,并把它视为国家监测网的重要组分,从而全面掌握区内的地质灾害及其活动规律,以便更好的开展治理工作。

3.6 政府引导治理区内环境,治理有重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老矿山大多形成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矿山建设前期不注重环保投入,也未及时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至今,很多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并且还得承受长期以来由破坏矿山生态环境所以其的连带责任。所以,要吸引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投资,全面筹集资金,大力恢复矿区治理环境;此外,要增强矿区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在选择新建矿山厂址前要先勘探地质环境,后设置和建设厂址;最后,矿区的自然环境均比较差,环境破坏严重,因此治理要有重点,如矿山堆放的尾矿、弃石等有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区域,要将其视为治理关键。要坚持开采与环保结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出现,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矿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语

我国矿山分布广泛,引发矿山灾害的原因很多,后果也很严重,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对矿山进行科学合理开采,矿山企业利益至上,安全、环保意识淡漠、麻痹大意。所以,必须科学勘探和开发矿山资源,运用先进的监测地质灾害技术与开采技术,及时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刚.《矿山地质灾害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3).

[2]武军.《矿山环境问题与对策[EJ].云南环境科学》,2000,20:36-38.

第4篇

前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重各国对资源的依赖度,目前我国现有矿产资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勘探测量方法工作效率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将对地质勘查的方法进行阐述。

1.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内容

矿山地质的勘探工作作为整个矿山地质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在整个的矿山地质工作中位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矿山地质的勘探工作一方面是要为矿山进行采掘计划的编制和矿山生产厂房的设计建造提供实施的根据和原则,另一方面又是对矿山的生产储量进行管理,对贫化和损失进行管理以及对三级矿产储量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

矿山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对已探明的矿体进一步提高其储量的级别和勘探的程度为矿山资源的安全生产提供更为细致和可靠的信息资料,以保证矿山资源开发的安全正常生产。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是贯穿于从矿山资源开发到开发结束的整个过程,是整个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矿山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矿体的开采状况、矿产规模和分布形态进行实时的有效控制,定期对矿体要进行重新的圈定,进一步提高矿体的储量级别并对实际的地质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核实.

1.2对诸如矿石和岩石等材料和结构的物理机械性能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了解各个部位的围岩及其构造保证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了解的重点是时刻掌握其构造特别是后期进行施工的构造等对周围矿体和围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将要开采矿石所需要的加工技术等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

1.3仔细查明该地区矿化富集的一般分布规律,对矿石所属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进行正确地分类,检测所开采的矿石物质的主要含有成分并对其中的有害和有益成分的存在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1.4对采矿体的底部和边部以及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崩落区内所含有的矿体的储量和成分必须进行探明.

1.5要根据实现动态经济平衡的要求对所执行的工业生产指标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1.6要对矿床的综合地质进行不断地经常研究,时常组织探矿与采矿之间的对比研究,善于对勘探过程中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对矿床形成的原因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掌握矿床形成的一般性规律能够对成矿进行较为可靠的预测。

2 、地质勘探方法分析

当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应用个较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有地震勘探法、遥感地质勘探法、大地电磁勘探法等多种勘探技术,下面本文就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2.1,从地震勘探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地震勘探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将地震反射技术应用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该技术手段在当前的地质勘探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勘探技术人员对矿物和岩石的不断探索,找到能够让其在找矿大环境下生存的可能性,由于地震勘探的工作原理是对地震反射技术的应用,但是在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一段时间之后,这一方法就受到了阻碍,因此在其今后的应用中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技术在地质勘探中,是充分的应用地震反射技术探测潜在和反射体的存在,进而更为准确的找到矿产资源的位置。

2.2,从遥感地质勘探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该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当前,较为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主要有电视遥感、摄影遥感、多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红外线遥感等,将这些遥感技术应用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能够更为准确且客观的了解到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的矿产情况,并且能够更为形象的反应出矿产的分布状态;同时,应用遥感地质勘探法,还能够有效的克服地面视域的阻碍,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提升地质勘察的连续性,能够更准确的发现矿产分布地带。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观察点和线间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并取得更为全面和系统化的地质资料,为找到矿产分布地区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支持。由于遥感地质勘探法更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因而能够快速且高效率的完成勘探工作,并且很少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的限制,并且能够获得国务无法感知的地质信息。在勘探工作完成之后,遥感地质勘探法还

能够将这些勘探到的图像资料进行传导和处理,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生成矿产分布图。

2.3,从大地电磁勘探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地电磁勘探法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进行矿产勘探的,对于地下低阻层来讲,这一方法是较为敏感和常用的。大地电磁勘探法能够在隐伏矿的勘探作业中提供地球物力性的依据,为更好的找到矿产位置奠定基础。而对于金属矿床来讲,矿体和围岩相互之间、蚀变围岩和未蚀变岩石之间都会存在着一个较为强大的电性差别,利用这一特点,应用该技术能够很好的分遍各类矿产的分布地区。在矿产资源当中,因为金属硫化物的聚集将会减少电阻率,并且会出现控矿脆性断裂、蚀变破碎带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该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3. 我国地质勘探流程

3.1地质路线填图

地质观察路线简称地质路线,是进行地质填图及各种地质调查时所布置的工作路线。沿地质观察路线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研究,是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地质路线的密度及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满足地质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为准,一般决定于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航空像片解译程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解译成果及通行条件等因素。

3.2勘探中的实测地质剖面

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

4矿山地质勘探质量评估

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通过走资源消耗型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实行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大量的废物排放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为特点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下我国的各个矿山企业单纯以生产产量作为业绩,而忽视有限自然资源的开采生产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树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原本数量就较少的专业矿山地质勘探人员只能将其大部分精力用于保证矿厂的生产规模从而使他们再没有精力去全面考虑上述的那几种职责,当然也就更难以实现对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监督和保护作用。这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必然会给大批量的矿山开发企业带来因资源较快的枯竭而不能实现对矿山寿命进行有效延长的后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扩大我国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依赖于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对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目前对各种固体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率较低对各种矿山资源的开发状况也越发变的艰难。这种情况直接关系到矿山资源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日趋严重,可开采和存储量日益不能满足需要,开采效率低下和矿厂产能严重下降等因素都加快了现有矿山关停的速度。矿山地质勘探进行质量评估是以上举措的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第5篇

关键词:锡矿山;锑矿;沉淀;循环对流

锡矿山锑矿属于超大型锑矿床,对矿山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一直是锑矿床的重点课题。一直以来,业界都认为锡矿山锑矿矿床是远离岩浆岩的低温热液矿床,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热卤水成矿、沉积改造、重熔岩浆热液以及深源岩浆热液等说法相继出现。以矿石中所含的矿物组合为依据,矿石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石英、重晶石、萤石以及石英方解石。其中辉锑矿是重要的矿物,主要是形晶粒,其次还有半自行或者是自形晶,颜色为铅灰色。半自形晶或者是它形晶主要构成致密的浸染状或者块状矿石。自形晶主要产生于晶洞,构成网状或者是放射状的晶簇。单个晶体的最大长度为0.7米,上部较粗,深部逐渐变细。石英指的是在早期硅化所形成并且与辉锑矿共生的石英,主要以他形粒状、梳状半粒形、桩状、存在于晶洞边缘和裂隙中,也是一种主要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类型比较多,比如辉锑矿与不透明粒状组成的“花砂”以及辉锑矿与白色不透明块状所构成的致密块状矿石,也有部分以无色透明菱面体存在于晶洞中。

1 锡矿山锑矿的找矿标志

在找矿过程中,确定找矿标志可以有效提高找矿作业的效率。以下情况可以作为锡矿山锑矿的找矿标志:第一,确定找矿层位;第二,如果地段内出现,褶皱构造强烈、有着较大纵向断裂规模并且没有形成倒转,则该地段内极有可能出现Ⅰ、Ⅱ、Ⅲ号矿体;第三,地段的背斜构造拱曲度越高,存在整合类型矿体的几率越高;第四,如果地段出现纵向断裂由陡逐渐变缓尤其是下盘次级分支断裂变缓地段的出现,并且又处于含矿的有利地层,最有可能存在Ⅲ号矿体;第五,地段遮挡层的封闭条件比较好并且其下含有不纯灰岩、砂岩、页岩或者不纯灰岩、页岩组合,并且岩层的相变规律较为明显,存在厚度增大地段,则很可能富集整合类型的矿体;第六,出现了硅化情况,这也是找矿最直接的标志。

2 锡矿山锑矿的矿床成因分析

锡矿山的锑矿床很容易发生硅化,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硅的溶解度会逐渐增大。温度相同时,环境的pH值越大,溶解度也越大。有研究资料表明,石英在溶解之后可溶性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硅酸以及亚硅酸离子。当含硅并且偏碱性的溶液沿裂隙逐渐上升时,热液会与周围的围岩不断进行热交换,至浅部时,温度会大幅下降,氧气浓度升高,致使硅质发生沉淀,形成硅化岩石。因此,一般富含硫的偏碱性溶液比较溶液成矿,并且成矿温度较低,大约在100摄氏度到300摄氏度之间,盐度范围为0.63%到8.48%。此外,由于锑矿对水的需求,巨大的水源以及良好的通道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一般只有含水层以及环流地下水才能为锑矿矿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

综合以上信息,大气降水顺着脆性地壳岩石的裂隙逐渐下渗到深部的基底地层,受到盆地温场的作用,水会被加热,进而局部地段温度会升高,产生上浮力。再加上构造作用力、热液上升带来的推动力以及区域变质等因素的同时作用,地下水开始循环对流。在对流作用下,地下水就会逐渐溶解围岩中所含的矿质以及矿化剂元素,形成含有硫、锑以及硅元素的碱性真溶液。热液继续上移,当其运移到浅部时,就会在压力、温度以及溶液酸碱性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硅质沉淀,进而形成硅化岩石。硅和锑在溶液中的沉淀条件以及运移条件都非常相似,因此锑矿化经常与硅矿化同时发生。

大量资料证实,现在的硅化岩石大多为溶液的集中排泄所形成,并且其形成过程中,原岩和水溶液的比例大约为1:150。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会有大量物质的进出,比如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钙、锌以及铜等,主要是被带出,而氧化钠、氧化钾、氧化硅、汞、砷、硫以及钡则是被带进。以上物质中,氧化硅以及氧化钙的变化量是比较大的,每100立方米的原岩发生蚀变之后,氧化硅的含量会增加50吨左右,而氧化钙则会减少大约80吨。

3 锡矿山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文章主要以飞水岩为载体分析锡矿山锑矿的矿床特征。锡矿山锑矿的矿床一般包括多个矿体,将总屏蔽层之下的矿体称为Ⅰ号矿体,该矿体的小中层与地层的产状相似,形态比较稳定,如果后期不遭到构造的破坏,几乎连成一体。到了四中段以上,矿体的形态变化就会比较明显,分布也比较零散。Ⅱ号矿体一般在Ⅰ号矿体下面,主矿体受到断层的影响会存在与Ⅰ号矿体相融合的情况,向下则与Ⅲ号矿体复合,构成复厚矿体。Ⅱ号矿体的顶板与岩层非常相似,底板则凹凸不平或者是呈波状起伏,形态较为复杂。背斜核部一般会形成透镜状或类似层状的结构,并且结构的稳定性也不好。矿体深部会逐渐向控矿断层的下盘收敛,同时还具有品味富、厚度大以及形态多样等特点。Ⅲ号矿体主要呈不规则状、侧羽状和薄板状,顶板与断层基本可以保持一致,底板则同样凹凸不平,形态较为复杂、多变,被称之为交错型矿体。该矿体的矿化富集与含矿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以及破碎情况有着较大关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锡矿山锑矿矿床的研究过程中,矿床的成因以及地质特征一直是研究重点。为了提高锑矿矿床的找矿效率,首先应该明确找矿标志,确定找矿层位,比如地段内出现褶皱构造强烈、有着较大纵向断裂规模并且没有形成倒转,地段的背斜构造拱曲度较高,地段出现纵向断裂由陡逐渐变缓尤其是下盘次级分支断裂变缓地段的出现同时还处于含矿的有利地层,地段遮挡层的封闭条件比较好并且其下含有不纯灰岩、砂岩、页岩或者不纯灰岩、页岩组合,并且岩层的相变规律较为明显,存在厚度增大地段,或者是出现了硅化情况,都可以作为锑矿的找矿标志。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是构造作用力、热液上升带来的推动力以及区域变质等因素的同时作用使得地下水开始循环对流,进而溶解围岩中所含的矿质以及矿化剂元素,形成含有硫、锑以及硅元素的碱性真溶液然后在压力、温度以及溶液酸碱性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硅质沉淀,进而形成硅化岩石。硅和锑在溶液中的沉淀条件以及运移条件都非常相似,因此锑矿化经常与硅矿化同时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矿山地质专业简历表格一

矿山地质专业简历表格 姓 名: 张伟生 性 别: 男 相片 出生日期: 1970-03-02 民 族: 汉 户 籍: 中国自治区 身 高: 170cm 婚姻状况: 已婚 体 重: 67kg 政治面貌: 其它 学 历: 大专 毕业时间: 1993-07-01 毕业院校: 沈阳黄金学院 身 份 证: 保密 专 业: 地质类矿山地质 现有职称: 中级 第二专业: 无 现住地点: 自治区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其它专业人员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面议 具体职位一: 安全管理 具体职位二: 安全评价 具体职位三:   希望工作地区: 自治区拉萨 其他工作地区: 其他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相关工作时间: 20年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无 其它外语语种: 无 其它外语水平: 无 普通话水平: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良好

教育/培训经历

1989年9月-1992年7月沈阳黄金学院矿山地质

工作经验

1993年-1996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拉嘎金矿平顶山采矿场(井下开采)任地质技术员, 1996年-1997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拉嘎金矿采矿场(露天)技术室任地质技术员, 1998年-2002年,任地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7年-2006年,历任采矿场调度.电铲段段长,采矿车间主任,穿爆车间主任,安全室主任.并多年被评为场矿双文明个人. 2005年,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2006年至今在拉萨市一评价公司做安全评价,能独立做非煤矿山井下、露天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尾矿库安全评价。同时兼职一家公司安全管理,有比较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工作技能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实践能力,能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职业目标

本人欲求安全评价或安全管理工作。

自我介绍

工作态度端正,认真细致,专业技能完善,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联系方式:159 邮箱:

矿山地质专业简历表格二

姓 名: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93年6月 民 族:汉 户 籍:中国 内蒙古 身 高:170 婚姻状况:已婚 学 历:大专 毕业院校:沈阳黄金学院 专 业:矿山地质 政治面貌:群众 第二专业:采矿: 现有职称:中级 毕业时间:1992-7-30 现所地点:内蒙古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月薪要求:面议 应聘职能类型一:地质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二:安全员 应聘职能类型三:采矿工程师 希望工作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其他地区:全国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相关工作经验:20年 外语语种:无 外语水平:无 其它外语语种:无 其它外语水平:无 普通话程度:标准 计算机能力:一般 教育/培训经历 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沈阳黄金学院,矿山地质,毕业证书 2008年通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获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2007年获得驾驶证 1994年获助理工程师职称 工作经验1987年至2000年,武川县后石花金矿,生产技术股,股长 2000年至2004年,内蒙古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安全工程师 2004年至今,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工程师,安全主管 工作技能 1991年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武川县后石花金矿从事矿山地质.采矿和安全工作,后石花金矿属新建矿山,技术力量薄弱,为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经常深入井下进行地质编录,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采矿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1993年被任命为生产技术股股长,1994年负责后石花金矿松树背矿区生产勘探项目,经过一年的勘探工作,新增黄金储量400公斤,同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黄金管理局的验收。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引进了坑内钻,在井下利用坑内钻进行生产勘探,盲矿体的探测,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仅此一项就为金矿节约了大量资金。在后石花金矿工作期间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0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同年被内蒙古苏尼特金曦黄金有限责任公司聘用。从事采矿和安全工作。因家庭原因于2003年10月离开金曦黄金公司。 2004年4月应聘到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04年10月,冀东水泥一期工程开工,我被分配到土建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当时正是冬季,天气寒冷。施工现场比较混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会同各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遵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要求建立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通过各种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土建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2005年矿山开始施工,我又被调到矿山施工现场负责安全管理。 2006年6月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公司进入了试生产,但是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同各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新入厂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员工安全教育档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员工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安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矿山部经过几年的生产发现明阳山矿区的石灰石质量很不稳定, 2008年决定对该矿区进行生产勘探,该项目由我负责,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对矿体进行了二次圈定,为采矿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2008年9月通过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能熟练驾驶各种小型汽车。 职业目标 寻求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地质工程师和安全工程师的岗位安全技术中介机构 个人评价 具有踏实的现场安全管理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生产组织计划管理的经验,能有效完成工作目标。具有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协调能力,善与人沟通。

第7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有着极大的区别,为了避免读者混淆这两个概念,此处先进行简要的阐释。环境地质是一门介于环境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其研究对象就是地质环境。而地质环境是指由大气、岩石、水、浮土等物质组成的环境系统,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在矿山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经常会因为不合理的开采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威胁到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矿山环境地质就是针对人类活动与矿山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矿山的地质环境随着经营生产活动的强度以及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确保在矿山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这是保证矿山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文章就针对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 矿山环境地质

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定会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亦或是加剧环境地质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说不同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数量多少、程度大小之分。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表现形式以及严重程度与矿山开发的矿产资源类型(比如煤矿、卤水盐矿、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石材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比如露天开采、井工开采等)、开矿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比如平原地形、丘陵地形、盆地地形、高原地形、戈壁沙漠地形等)、开矿规模、开矿时间以及开矿强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文章就以矿山经营活动导致的结果,将环境地质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地质灾害三类:

1.1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矿山水资源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这些环境污染的出现是矿山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未对“三废”进行正确的处理所致,比如将铜、氰化物、锌、铅、六价铬、COD、苯等有毒有害物质直击排入水系统或直接倾倒在矿山周围等。

1.2 生态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改变、土壤流失、植被破坏、水系统失去平衡(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人文景观破坏、遗迹破坏、土地沙化等。造成生态破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将尾矿、冶炼废渣、废石、贫矿等物质长期堆放于矿山周围的林地资源、土地资源上,进而导致土地、林地资源被破坏;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等;在风景旅游区、城镇周围露天采矿,会导致景观遗址被采矿行为破坏等。

1.3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地面陷落、地面沉降、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致使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矿山开采强度过大,导致矿区地质环境的应力失去平衡,进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强度远远比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更为剧烈。相比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这类危害速度较缓慢的问题来说,地质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我国矿山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文章就针对矿山主要的地质灾害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2 矿山地质灾害

对于矿山地质灾害来说,其影响因素关键是矿山企业剧烈的开采活动。采矿,顾名思义就是将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采伐出来。基于矿产资源开采的本质,必定会引起矿山地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现今,我国矿山分布广,矿山规模大,开采方式较为粗放,这些都使得矿山周围存在着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目前,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损失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崩塌

崩塌多指矿山区域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土壤、尾矿以及岩石等物质因为承受不住重力的影响,而脱离其原来的位置,进而引发崩塌、滚落等现象。导致矿山崩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是矿坑设计和尾矿堆积不合理。崩塌带来的影响极大,常会致使地表建筑物、公路、铁路等设施被破坏或被掩埋,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崩塌导致的交通运输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另外,如果崩塌堆积物过多还会导致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若是在河面较宽的地方,崩塌还会导致河流性质发生变化,致使河道改流等。

2.2 滑坡、泥石流

滑坡是指矿山地区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质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刷或是受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影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整体状向斜坡下方移动或是呈分散状向斜坡下方流动。泥石流是指经过强降雨以后,大量的地表径流携带着土壤、碎石、岩块等物质快速从山坡上流至山坡下,并在低洼处堆积起来的现象。泥石流和滑坡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如果发现不及时,必定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灭绝性的灾难。比如掩埋厂房、掩埋工人住房、冲毁公路等。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段不同,其影响大小也不一样,白天比夜晚的损失要小很多。

2.3 地面陷落

地面陷落是指地面突然陷落,出现陷坑或是大型洞口。致使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岩石以及地表土体向下陷落,也可能是因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未做好支撑措施,导致地面坍塌。地面陷落具有突发性质,如果突然出现在居民密集地带,亦或是经济生产场所,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严重的地面陷落,不仅会破坏地表的各种基础设施,同时还会威胁到周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矿山开采的强度越来越大,开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难免会在开矿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矿山企业必须要对其诱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在出现地质灾害以后,矿山企业必须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处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强,朱锟,张静,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8):184-185.

[2]周学珍.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陕西神府煤矿区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2013,27(1):52-55.

[3]曹运江,宋伟,冯少真,等.贵州广致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界定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36-41.

[4]夏凡,宋洪伟,杨学亮,等.武安团城铁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及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2):64-67..

第8篇

关键词:龙头山;金矿床;火山岩体;环状构造;找矿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234-02

前言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金矿区位于贵港市北西14km,根竹圩北2km的龙头山上,属贵港市覃塘镇和根竹乡共同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8′39″~109°29′52″,北纬23°08′15″~23°09′47″。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9′15″,北纬23°09′01″。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外部相连,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龙头山金矿床是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火山物质是金银元素的载体也是成矿母岩,龙头山火山岩体普遍金矿化,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展开龙头山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工作,为该区寻找类似的矿产资源起到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条件

广西龙头山金矿区位于南华准地台西南的大瑶山凸起西南段龙山鼻状复背斜西南倾伏端。龙山复背斜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等多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银、铋、铅、锌、毒砂矿矿点众多,是贵金属、有色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寒武系为一套轻变质的细砂岩、粉砂岩夹炭质板岩、斑点状板岩;泥盆系下统为一套砂岩、粉砂岩及砾岩,泥盆系中统至二叠系为一套灰岩、硅质岩、白云岩。三叠系为一套酸性凝灰熔岩、砂岩,白垩系为一套砾岩、砂岩,第四系为图2坡积层。其中泥盆系莲花山组为龙头山火山岩体和部分矿体的围岩,见龙头山金矿区区域地质图。

龙头山的角砾熔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是火山~潜火山岩复式岩体,沿这些岩体和岩脉的内外接触带热液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角岩化。伴随热液蚀变作用有金、银、铅、锌、铜、毒砂、铋、锑等矿化。局部形成工业矿体。

2 矿床构造特征

龙头山金矿床构造为残留火山颈与围岩的褶皱盖层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呈比轻平缓的上叠式单斜构造,矿床断裂构造发育有北西、近南北、北东与近东西向等四组,这些断裂是本区控岩、控矿、储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一般规模较大,属先扭后张的断裂,是控矿、储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分布于岩体东部,有霏细斑岩脉充填,局部金、银矿化较强形成矿体。北东向断裂属压扭性断裂,沿断裂裂隙带普遍有金、银矿化,局部富集成矿体。近东西向断裂属压性断裂构造,规模较小。以上断裂构造特征详见表1。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异常强烈,整个火山岩体由于蚀变作用而改观。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局部有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角岩化等,上述蚀变略有分带现象。钾长石化、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分布于火山岩体中部花岗斑岩中;电气石化、硅化多布于火山岩体的周围流纹斑岩、角砾熔岩及内外接触带。

围岩蚀变种类多,与成矿关系密切,特别是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3 矿体特征

本矿床共发现大矿体20多个,集中分布于龙头山火山~次火山岩体的东西两面侧内外接触带和北部(图1)。矿化类型有火山岩型和断裂裂隙充填型两种。产于不同类型的金矿体有不同的特征。

3.1火山岩型金矿体特征

产于火山岩中的金矿体主要有Ⅲ、Ⅸ、Ⅴ、Ⅺ、Ⅷ、Ⅳ、Ⅹ矿体,多分布于岩体边缘东西内接触带火山岩相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赋存围岩为流纹斑岩、角砾熔岩、凝灰角砾岩,具有较大工业意义的主要有Ⅲ、Ⅸ矿体,其中Ⅸ号矿体规模最大,为本矿床主要矿体之一,现以它为例详述如下:

Ⅸ号矿体,赋存在龙头山岩体西侧角砾熔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沿岩体边缘分布为接触带与北西向断裂(F22)复合控矿,矿体长450m,地表露标高620~720m,已控制深度340m,矿体沿走及倾向局部地段有膨胀、狭缩、分叉复合现象,大致呈脉状或不规则的连续扁豆体延伸,向南东倾,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局部北东,倾角81~86°,局部直立。矿体厚度变化自0.56~14.74m,以1.21~3.77m占47%,平均厚度5.21m,厚度变化系数72%。金品位1.03~14.84g/T,其中2.02~4.05g/T占47%,品位变化系数60%。

该矿体北西段(0线以北)在580m标高以上厚度大,品位高,连续性好。580~540m标高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多分叉变薄。至460m标高,北西段矿体变薄局部沿断裂裂隙呈脉状尖灭。而南段(0线以南)矿体厚度大,含金品位变高,矿体呈厚度大透镜体出现,厚度7~20m不等,平均厚度15m,金平均品位3.76g/T,南东段矿体受构造影响,尤其是在10~12线,矿体沿火山岩与围岩接触带展布。

3.2断裂裂隙充填型金矿体特征

本矿体断裂裂隙构造中的金矿体,主要有Ⅰ、Ⅱ、Ⅲ等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莲花组内北西向和南北向的断裂破碎带中,分布在龙头山岩体东西两侧,其中以Ⅰ矿体规模最大,为本矿床主要矿体之一,现详述如下:

Ⅰ号矿体,产于岩体西侧外接触带的北西向断裂(F4)破碎带中,矿体长740m,地表出露标高500~657m,已控制延深达200m,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局部有膨胀狭缩、分叉复合现象,大致呈脉状或不规则的扁豆状连续延伸。矿体走向330~345°,倾向南西,倾角80~88°,厚度0.2~21.13m,其中1~2m占43%,平均厚度3.78m,厚度变化系数157%,金品位1~10.09g/T,其中1.63~3.52g/T,占50%,含金品位4.68g/T,品位变化系数51%,从北西向南东有含金品位变高、厚度递减的至尖灭的趋势。但在0~1线厚较稳定,且含金品位亦高。围岩为莲花组泥质粉砂岩,具有较强的电气石化、硅化及黄铁矿化,可见有黄铁矿细脉呈网脉状分布。

4 金矿体的成矿富集规律

(1)在火山颈中的环状构造(电气石化~硅化的角砾熔岩、凝灰角砾岩、震碎角砾岩、流纹斑岩)和火山岩体外接触带的应力构造~热液蚀变圈内,分别富有火山岩型和断裂裂隙型充填二类金矿体。

(2)火山岩体的环状构造地段与北西向、南北向断裂构造复合(重叠)归并处及较大断裂的拐弯、膨大、分叉复合部位,是矿液沉淀的好场所,易于形成工业金矿体。

(3)金矿化与围岩蚀变密切相关。金矿体和含金比较高的地段多分布在火山岩颈边缘的电气石化、硅化强烈地段。而火山~次火山岩体中部的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和火山~次火山岩体外部的弱蚀变地带金矿化较差。同样,在断裂破碎带中,岩石的蚀变发育程度和热液作用的强弱也成正相关关系,蚀变越强,金矿化变越强,因而金矿体主要分布断裂破碎带中硅化与电气石化叠加而形成的电英岩化和黄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压碎岩内。

(4)金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十分密切,黄铁矿、黄铜矿、辉铋矿、元铅矿、闪锌矿为含金的主要矿物,当岩石中上述几种矿物同时出现,呈细脉浸染状或较密集的浸染状分布并有含金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呈网脉状穿插,特别是当叠加细粒黄铁矿与黄铜矿、方铅矿一走共生时,金矿化增强,往往形成富矿。

(5)金与岩石的结构构造关系比较密切,区内具有角砾状构造,压碎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网脉状构造,它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和溶蚀交代结构,电气石和金属硫化物事斑杂状不规则分布于岩石中并有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呈细脉穿插的岩石,金较富集,而呈浸染状、星散状构造或黄铁矿、电气石英呈不规则的小团块状集合体星散晶的黄铁矿矿石,往往含金较低。

(6)本区经受较强的风化淋滤作用氧化带里地表和浅部岩(矿)石中的长石类变成高岭土、含铁的黑云母和金属硫化物变成褐铁矿等氧化物,氧化矿石具有散砂状和多孔状、蜂窝状,一般含金较高,常呈富矿存在。这可能是氧化过程中矿石中含化学性质活泼的矿物(如含钙镁的矿物)和硫化物大量被分解、淋滤流管理体制失,使稳定的自然金相对富集,在氧化硫失后的孔洞中常见一些自然金粒颗粒。另一方面,是在风化淋滤过程中,超晶微粒金形成胶体溶液呈[AU(SO4)]-1络合物形成随水流动迁移,当遇到褐铁矿中的铁离子破坏[AU(SO4)]-1,就形成了自然金,金被粘土矿物等吸附,堆积富集使本矿床氧化矿石一般含金很高,多呈富矿出现。

5 找矿思路

从前述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富集规律分析笔者认为在龙头山金矿区找矿,应考虑以下地质条件:

(1)从地层、岩性、构造上分析。区内出露的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类和泥岩类等金的含量在地壳金平均含量的4~5倍。火山中各类岩石金的含量是岩浆岩流纹岩岩石含平均值的120~487倍,或是正常花岗岩金平均含量的106~429倍以上,在该区同时伴有火山~次火山岩体边缘的环状构造和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裂隙构造,就有希望找到同类型的金矿床。

(2)中酸性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并且有一套爆发作用生成的岩石(如震碎角砾岩、角砾熔岩、凝灰角砾岩和孔洞发育的流纹岩等)沿岩体边缘分布,是金银元素的载体又是成矿母岩,构成火山岩体的环状构造,局部地段与北西向、机北向断裂构造复合归并,金往往比较富集,在这些地段有可能找到工业矿体。

(3)断裂构造,本区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是控岩、控矿、储矿构造,特别是在火山~次火山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密集的裂隙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或者切割岩体同时切穿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又切割寒武系黄洞口组的较大断裂构造,在其拐弯、膨大、分叉复合部位,金往往富集形成矿体。

(4)环绕火山岩体内外接触带和附近的断裂破碎带,具有强烈的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蚀变作用,并形成坚强的电英岩和黄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压碎岩等,这些强烈的蚀变地段,往往同时伴生金属硫化物和金矿化,是金矿体的赋存部位,所以对些围岩蚀变强烈地段必须引起注意。

(5)火山岩体喷发、侵出形成的指状(或舌状)构造部位和环绕火山岩体的放射状张性断裂构造,往往是金的富集场所,在这些地方就有可能找到较好的金矿化富集地段。

(6)多金属硫化物较集中分布地段,因金具有亲铁、亲硫的性质,所以金与金属硫化物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当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这几种矿物富集时,金也较富集,特别当叠加细粒黄铁矿与黄铜矿、方铅矿一起共生时,并有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呈网状分布,金更为富集,所以在火山~次火山岩体边缘的环状构造和断裂破碎带中,金属硫化物集中分布的地段,就有可能找到较理想的金矿体。

(7)本矿床具有一定的次生富集作用,褐铁矿是金的“寄存体”,在褐铁矿化强烈的电英岩、角砾熔岩、凝灰角砾岩地段和断裂破碎带中岩石变成散砂状和多孔状、蜂窝状构造的氧化岩(矿)石,往往是金矿物叠加富集的场所,在这些地段常有可能找到较富的金矿体。

综上所述,对目前正在开展工作的龙头山矿区成矿地质规律提出一些看法及下步的找矿思路。

(1)目前矿山正在探采的Ⅰ号矿体,据340m标高揭露情况分析,在震碎角砾岩中含金硫化物相对较为富集,且可见到硫化物细脉状分布,电英岩化较强,预计深部仍有含金矿体出现。

第9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滑坡;采空区;煤层

1矿山基本概况

某煤矿在经过资源整合后,批准开采13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为1453.02万t,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年。本矿井服务年限为8.65年。资源整合后,矿山现处在建设阶段,尚未投入生产。矿山内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海拔995m,相对高差235.1m,总体地形从西南到东北,从低中山区过渡到低山区。矿区水系属黄河水系,矿区内沟谷较为发育,但大多为雨季排洪通道。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

2.1矿产资源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坚持开发现有矿产资源时进行环境保护。同时,该原则要求在进行矿山环境资源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资源保护和当前社会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当前各部门和矿山管理者,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要实现环境资源保护和综合回收利用。也就是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以合理性和有序性进行整体建设,让开采更加具有规范性。在开发资源前提下,对现有地质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实现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目标。

2.2坚持突出重点和因地制宜的开发原则

根据当前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用科学的开采方法对资源进行开发,减少地质环境的破坏问题。所以,矿山资源开采和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现有矿区所在区域经济情况和地质环境问题基础上,突出整体资源开发工作重点。这也就是说,在进行治理目标制定过程中,将保护工作重点突出在资源治理工作,将矿山资源合理保护和优质治理。这样可以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和充分交融,使整体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最终实现治理的预期目标。

2.3坚持防治结合的资源开采原则

防治结合的资源开采原则需要相关部门或是矿山管理者,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之前,对现有的地质环境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将现有开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掌握,这样可以将已出现的地质问题作为整体活动开展的重点和前提。通过前提的掌握,防止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时出现新的破坏现象,造成新的地质问题。同时,相关部门或是矿山管理者,应该对现有已出现的地质问题或是被破坏的环境,以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理和恢复,最大程度降低再次开采行为对现有资源环境的破坏。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开采过的采空区出现采空塌陷(地裂缝)时,及时采取就近人工挖土,运土并对裂缝进行填埋土、再碾压等措施,以减少地表下沉量。2)崩塌、滑坡治理工程。由于该滑坡虽然为小型滑坡,滑动方量不大,但前缘临空面高达十多米,如卸载后恐引发后边连锁反应,不宜采取清理松散物地进行彻底治理。仅在滑坡前缘修建一挡土墙,对其下滑的第三系沉积卵石层进行阻挡,使其影响不到道路。

3.2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林地恢复主要为已枯死的树木进行人工补种。根据评估区内所处的位置及气候等条件,补栽树种主要考虑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有较高生长速度、种植较容易、成活率高的树种进行补栽。乔木选用侧柏(株高1m~2m)、油松(株高1m~1.5m)、国槐(胸径5cm)、合欢(胸径5cm),种植密度为650株/hm2;灌木选用沙棘、连翘(三年生),种植密度为2250株/hm2等。

3.3开采环节中贯彻生态保护理念

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树立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原则。各地在进行矿山资源勘查和开采的时候,应该以生态保护作为生产主线,进行各个环节的实施。要改变以往传统对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所采用的粗放性质开采方式,应该以适应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资源开发。这样能够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和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在众多开采环节中,要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的使用目标和原则,尽可能实现开采前后自然环境不出现较大变化,从源头上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应该在具体开采的过程中强调生态治理的理念,以科学先进手段和开采方式对资源进行开采。通过这样的行为和开采手段,可以降低整体开采环节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地质环境破坏问题。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以有效避免和预防矿区内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解决矿区内因采煤造成的含水层破坏给村庄居民生活用水带来的紧张问题,可有效避免并解决因矿山开发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危害、可避免因矿山开发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引起群众性上访事件的社会问题,有效的促进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与安定团结,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

4.2经济效益

4.2.1减灾效益

工业广场边坡崩塌、滑坡,地裂缝及沟谷泥石流防治工程费用约1567.59万元。其危害对象为工业广场的建(构)筑物、机具设施及其工作人员,5个村庄约4519人及其他设施等。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后,可以达到消除或削弱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增强受灾体对危害的抗御能力;规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减少建设方财产损失,经济效益可观。

4.2.2增值效益

经预测,煤矿开采对评估区内的耕地、林地等破坏程度严重,将使评估区内的190.36hm2耕地减产或者绝收,118.28hm2林地,43.16hm2草地受到破坏。如果不对这些土地进行恢复治理,一方面严重影响区内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企业赔偿费用,给企业造成持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等级,土地使用价值下降。

参考文献:

[1]石国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要点[J].城市地质,2014(4):15-20.

第10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工作;矿山生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矿山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矿山地质工作的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发展,地质工作贯穿于矿山开发、利用直至部分巷道报废的全过程。据统计,在矿山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约有60%~70%为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恶性事故(在地方矿、私营矿还要比这个比例大),而所有这些事故都与矿山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加强矿山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增强矿山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

一、矿山地质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

(一)防止矿山水灾事故的发生

水灾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矿山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防治这类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设备,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上提高认识以外,更要在加强矿山地质工作的另一个分支――水文地质这个软件上下大功夫。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水文资料的积累整理、以及综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系列过程,使我们对一定区域内的主要含水岩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层的含水性随季节、年度及降雨量的变化而递变的规律等客观事实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从宏观上指导我们的设计和生产布局;同时在生产实际中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以及情况不甚明了的老塘、老巷等采取超前打钻探放水,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动权,大大降低发生矿山水灾事故的概率,减小其危害程度。

(二)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矿山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矿山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表现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在矿山安全工作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过去,在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把工作着眼点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侧面,而忽视甚至放弃对矿山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瓦斯地质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结果是对瓦斯灾害仅仅限于被动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预见和超前规划,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比如,云南省田坝矿山二号井四采区中区段皮带石门。由于当时对该区域矿山地质资料研究程度不够,对煤与瓦斯突出和埋藏深度,构造等因素的关系认识不清,造成该区段皮带石门相对瓦斯涌出量高达70m3/t。在掘进中当巷道接近k11煤层位置,并发现瓦斯涌出量增大,煤层结构紊乱及其它突出征兆时,矿及井口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立即采取了一些诸如加大风量,减少每次放炮火药量等措施控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喷煤距离30m,有11m的巷道全断面被煤粉封严。突出煤量276t。所幸当时处于交接班时间,场子及附近没有人员停留,否则这将是一起致多人伤亡的特大事故。

事后,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加大了矿山地质工作、特别是瓦斯地质工作的工作力度。经过长时间努力,对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层的埋藏深度、构造及其它因素的关系等机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完善的对策。由于认识到位,抓住了矿山地质工作这个主要矛盾,对瓦斯涌出规律及瓦斯灾害的预防能够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二、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一)在矿山企业中,生产必须遵从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而矿山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只有对一个区域的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等矿山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这种完善、合理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

地质资料不清是引起这种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是成正比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其主要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无效工程的施工。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症结之所在。

(二)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顶板事故是矿山生产中另一类常见事故。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这类事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国有矿山特别是个体小矿山中,顶板事故依然是制约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情况;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等。其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如果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做指导,在施工之前我们就可以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比如坚硬程度,理解隙发育程度),断层、褶曲及煤层产状掌握准确,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掘进爆破工艺及支护方式。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等生产要素能事先到位,这样就能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保证对顶板事故的积极预防,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第11篇

关键词:锁头山铁矿床,地质特征

 

锁头山铁矿位于安丘市红沙沟镇锁头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4′,北纬36°14′。矿区处于华北地台的沂沭断裂带内,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之间,汞丹山断隆西北部。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鞍山式铁矿,矿体主要赋存在泰山岩群柳杭组内。论文参考网。柳杭组(Ar3tL)总体呈带状NE向展布,厚约150m。论文参考网。岩性主要为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夹角闪石英片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透闪片岩等。

1.矿体特征

锁头山铁矿由10个矿体组成,矿体在柳杭组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串珠状分布,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明显。矿体延长一般70~660m,延深25~150m,最大延深390m;厚度1.02—31.81m,平均4.49m,厚度变化较大。矿体产状与围岩片麻理基本一致,走向18~50°,一般40°左右,倾向SE,个别矿体局部倾向NW。矿体倾角较陡65~85°,一般70°左右。矿床平均品位TFe 32.41%, mFe 17.88%。1号矿体为锁头山铁矿床主矿体,其资源量占矿床探明资源量的88.46%。

1号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沿走向长660m,总体走向40°,倾向SE,倾角70°。向NE分为两支(①-1、①-2)并逐渐由宽变窄至尖灭,向南西合为一支,并与②号矿体呈尖灭再现关系。矿体最大厚度31.81m,最小厚度2.14 m,平均厚度11.27m,厚度变化系数74.25 %。矿体平均品位:TFe为32.74%,mFe为18.03%,单样品最高品位TFe35.74%,mFe25.34%,品位变化系数TFe8.56%,mFe84.58%。

2号矿体:位于锁头山南西,①号矿体南侧,呈透镜状、似层状,沿走向长140m,斜深25m,厚2.56m,走向为40°,倾向SE,倾角71°,矿体形态简单。单样品矿体TFe品位最高33.94%,平均32.90%,mFe最高19.92%,平均18.39%。

2. 矿石特征

1)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角闪石、磷灰石,还有少量碳酸岩矿物、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等。

磁铁矿:含量16%~30%。他形粒状,少许呈半圆形粒状,粒径0.3mm以下,不等粒,主要分布于角闪石中,少数分布于石英间,集合体呈浸染状~条带状分布,构成矿石的条带状构造。

黄铁矿:含量3~5%。他形粒状,粒径0.25mm以下,星点状分布于磁铁矿边缘与磁铁矿共生。

磁赤铁矿:含量1%左右。他形粒状为主,零星分布于磁铁矿晶粒间或边部,交代磁铁矿而成。

石英:含量20%~45%。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多在0.1~0.3mm间,近等粒,分布于角闪石条带间,集合体呈层状。晶粒间紧密镶嵌,晶内也常包裹有纤状角闪石。

角闪石:含量30%~50%。他形~半自形柱状,粒径1.2mm以下,不等粒,定向~半定向排列,集合体呈薄层状或条带状,部分被黑云母交代,见有铁质析出。

2)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有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矿石中磁铁矿、石英及少量的黄铁矿等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矿石中,组成矿石的粒状变晶结构。他形—半自形柱状分布的角闪石及少量的呈短柱状分布的磷灰石等矿物组成柱状变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中的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集合体之间各自呈薄层状相间排列,构成矿石的条带状构造。磁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角闪石中构成浸染状构造。

3.矿石工业类型

锁头山铁矿床平均品位为TFe32.41%, mFe17.88%。矿石中TFe含量<50%,需要进行选矿,按矿石中TFe的含量划分,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铁矿石。

矿床磁性铁(mFe)对全铁(TFe)的平均占有率为55.2%,从选矿工艺要求出发,根据磁性铁(mFe)对全铁(TFe)的占有率,矿石类型为弱磁性铁矿石。

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各矿体矿石中硅酸铁(SiFe)、硫化铁(SfFe)和碳酸铁(CFe)三者的质量分数之和各矿体均>3%。矿床平均之和为10.28%。ω(mFe)/ω(TFe- siFe- sfFe- cFe)= 80.79%,小于85%,为弱磁性铁矿石。

4.矿床成因

新太古代鲁西地区沉积了一套巨厚层含泥、铁质细砂岩夹硅铁质岩含铁砂质建造,构成了是铁质矿物的主要来源。经海水搬运迁移,铁质矿物得到了初步富集。论文参考网。在铁矿形成过程中,本区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第一期以进变质为特点,达低角闪岩相,属于中偏高温变质作用之角闪岩相;第二期变质作用属退变质。地体的推覆抬升,温度与压力增高,普遍表现为退变质,该期变质作用较为普遍,具有过渡特点,一般表现为高绿片岩相;第三期以更低的退变质为主。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低绿片岩相。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铁质进一步活化富集,形成泰山岩群柳杭组层状含铁变质岩组合。

含铁角闪辉石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为超铁镁岩浆结晶晚期分异形成的富Fe、V、Ti元素的残余岩浆进一步冷凝而成,矿石中金属矿物磁铁矿、钛铁矿呈浸染状充填于脉石矿物辉石、角闪石晶间,由于岩浆活动金属矿物局部集中形成矿体。

综上所述,本区铁矿是在含铁砂质建造的基础上,经区域变质作用,使铁质进一步富集形成层状铁矿体,矿床类型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第12篇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5.67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多年来金属矿山开采积聚灾害隐患可能瞬间爆发,而且很多潜在致灾隐患问题仍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加强对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根据国内50多年的金属矿山开发统计,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

(一)、金属矿山崩塌和滑坡灾害是金属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性地质灾害,而且其发生率非常的高,尤其是露天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对于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即采空区山体出现严重的滑坡,究其原因是超量开采作业造成的;采矿场出现严重的边坡失稳现象;堆渣场和排土场边坡出现了严重的失稳现象。同时,泥石流对金属矿山开发危害性也非常的大,不仅会危机金属矿山资源开采安全,而且对金属矿山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少数国营金属矿山企业,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习惯性地将废渣和尾矿等,随选随排,大量积聚于山坡、沟谷之中,一旦雨季来临,很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另一个主要灾难就是地下水灾害。在国内主要表现为: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突然下降、产生井下泥石流引起地面塌陷,或者采矿时突然水淹井灾害。由于国内金属矿山大多数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来说错综复杂,有时相互交错,所以在金属矿山进行开采作业时,遇到地下水一定必须要进行排干处理,否则任其增长一定会引起坍塌,并造成泥石流的次生灾害。比较典型例子:凡口矿由于采矿时疏忽大意导致,1500多个地表塌陷事故,直接导致受灾面积6km2。恩口矿更是达到5700多个地表坍塌事故,直接导致受灾面积21km2。长江中下游流域更是时常发生地表坍塌事故。

(三)、深井岩破。随着国内采矿技术不断发展,对深井岩破也是使用越来越成熟,但是其带来的次生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长期开采导致金属矿山地质结构不断的变化,在深井岩破的时候产生震动,很容易通过地质传递到周围高危险地区,导致塌陷危险。对于国内深井岩破技术还需要有待研究与提高。

(四)、对于金属矿山地质灾害而言,最为普遍的就是冒顶灾害事故,其中主要有岩层脱落、不良地层塌落以及块体冒落等现象,同时还会因采矿或地质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大面积的垮塌现象。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于矿岩稳定性差的矿体、或软弱夹层而言,更容易出现大规模或较大规模的垮落事故,进而造成采场、巷道等发生冒顶事故。对于冒顶片帮金属矿山地质灾害而言,通常事先没有任何的预兆,该类地质灾害通常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特点,而且频度也比较高,很难对其进行防范,因此成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重大桎梏问题。对于采空区、地表等出现塌陷而言,其主要是因地下采矿作业对地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比如,凡口铅锌矿生产开采过程中,因疏干作业而导致地表严重塌陷,具体个数为1982,其破坏性影响范围超过670平方公里,受灾农田超过66万平方米,必须搬迁的建筑物大约7千平方米。

(五)、现在国内还是有很多地方根据岩石成分选用空场采矿法进行开采作业,或者采用崩落法进行开采作业,这样对采取造成很多空采区或者崩落区,如果这些处理的不及时都会给金属矿山带来地质灾害。

(六)、有些矿脉隐藏的比较深,大多数都在900m以下,这时从地核中心传递过来的地热也会不断的加剧,当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改变周围地质结构层,造成地质灾难。

二、地下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上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并没有被纳入国家重点防灾,灭灾体系里,通常都是个体或者企业自行根据自己本身特点加以研究。而研究的方向大多数也仅限于技术与安全两个方向,缺少整体解决型和系统化处理。

(二)、由于没有专人针对全国地质灾害进行普查,导致缺少相关地质灾害信息,无法建立信息库,更无法进一步详细分析以及预警作用。

(三)、很多企业在出现地质灾害时候,都很积极寻找有关机构进行合作解决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分析为何会带来此种地质灾害。等到处理完以后,立刻就停止了对地质灾害研究,导致之前所研究成果根本没有延续下来,缺少了完整性。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金属矿山实际地质灾害有很多成果,但是每种结果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三、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范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范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确保金属矿山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重视,培养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意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关系着生产安全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立足实际,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再造山川秀美工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清重点、主次。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借助网络、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力量,通过群专结合、群策群防策略的有效落实,促使人们养成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此过程中,应当将当前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防治策略纳入到监测防体系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金属矿山开采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勘测和分析研究。在金属矿山资源开采前,应当对竖井、斜井及其周边区域实施全面勘察,对井中的可能涌水量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周围水文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细致地绘制出一个地质剖面图,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和剖面图信息,准备施工作业。对勘测实践中已经知道的含水部分,应当进行综合的考虑,尤其是位置、距井巷之深度等,更要加强重视,必要时要提前建造导水工程。

(三)、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对重点区域加强防治。首先,应当立足实际,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还要对边坡强化监测。必要时,还可建造挡墙对边坡进行加固;开挖完成后,若出现了严重的开裂、变形现象,则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地质勘察作业。其次,对于原本就有的灾害点,应当对其边坡进行加固,并且尽可能地消除因开采作业而造成的复发性灾害隐患。再次,应当做好渣场弃渣处理工作,同时还要对于边坡的坡度、挡墙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必要时建造拦渣坝,以防产生泥石流等问题。坑道开采过程中,应当做好支护操作,开采与支护同时进行,以免因矿顶坍塌或者发生冒顶事故而产生严重的危害;强化坑道排水设计,以免因矿坑中出现严重的涌水现象而造成次生危害。金属矿山开采完成后,应当注意对矿区实施统一规划,尤其要做好金属矿山复垦工作,加强金属矿山生态功能的恢复。

总之,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和矿业生产大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与消耗量都非常的大,长期的传统粗放矿业开发模式应用,加剧了金属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甚至部分矿区已经濒临毁灭性状态。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朱广文.关于金属矿山地质灾害的研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