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张万雄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除了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还要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可想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
那么,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通过认真研读徐建华老师的《做有根的教育》这本书,我才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新的感悟,徐建华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根在哪里?那就是回到人本身。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因为教育除了人,别无目的。
我从事教育工作将近20年,在这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心开始,要真正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就应该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去动手。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些呢!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我决定从培训孩子的读书习惯开始。
如何让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呢?我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做什么事都要有兴趣,特别是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除了在学校、还可以在家庭、在社会。在学校的时候,教师在培养学生看书之前,可以先培养他们听,由教师读给他们听。教师还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古诗宋词、童话故事、励志故事等,可以分别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以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主动去找书来读。长此以往,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读书欲望就会急剧升温。
二、创造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环境很重要,学生读书更应选对环境;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读书,都应选对环境,在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的大环境。可以采用很多形式,如开展讲故事、朗诵、诵读经典古诗词、召开读书交流会等,都可以促进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去寻找比较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去引导并带领其他孩子,影响他们去读书,读好书。最后,在读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表现,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读课文让学生“赛读”的话,效果会非常好,通过几次实验,我发现,平时读课文很费力的孩子,他们为了不拖后腿,在小组里刻苦练读,读的不好的,其他同学还加以指导。这样,在练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就形成了一种好的读书氛围。
三、选对读书内容,发挥读书作用
爱读书是好事,但,选对读书更为重要;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
四、培养读书毅力,形成读书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实效
学生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有较好的智力,还要有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顽强的毅力,以及谦逊、自尊、自信的性格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内在的巨大推动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非智力因素,提升教学实效
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确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能大大提升教学实效。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兴趣激励。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能正确看待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努力成才。在利用学习动机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关键要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励。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幽默风趣的语言,新颖有趣的故事,辛辣夸张的漫画,紧贴时代脉搏的现实事例等都可以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真理。
(二)进行情感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具有双向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地协调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内在的亲和力,促进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愉悦的环境中的氛围接受知识。教师要巧妙地利用积极情感的作用,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只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必然能使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激励,从而奋发学习。这样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让学生成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得到别人的认可,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让学生成功,对他们进行表扬激励,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次成功的体验,会激起学生更多次的尝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设计一些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使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的成功,教师能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运用表扬、奖励等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促使他们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孩子,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因为这往往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人们常说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出天才等,就是这个道理。我发现我所教的班上智商很高的学生在学习上并不是特别优异,而一个智力中等的学生却是班里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有坚强的毅力。实际上,大多数孩子智商差异不大,为什么智力发展差异很大呢?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结果。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等涉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教师除了担负教书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还能够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强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阐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针对学生厌学的种种原因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工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让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使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适当地进行解题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又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学生;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感染学生。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善待落后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支持和激励学生,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耐心,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善战善终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形成的,困难是培养孩子毅力的磨刀石。孩子学习上的毅力,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形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许多家庭给予孩子过分的爱和保护,事事包办,过分控制,使孩子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其实,这种爱恰恰是孩子最大的不幸。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一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一些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差就自杀;有的为选不上班干部而消极;有的孩子因父母突然离婚精神一下子遭受打击,无法接受现状而离家出走……可见人格的不断完善对他们顽强地战胜挫折、增长才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呢?
一、要为幼儿创设受挫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中有困难等字眼,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许多事情他们不愿意一味地依赖家长,而是希望自己独立处理,所以应该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为孩子自理自立积极创设条件。适度地将一些问题和障碍交给他们让他们经受挫折和摔打,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能力得到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就随着增强了。
二、抓住有利时机培养耐挫力
耐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例如,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低落,沮丧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不是批评和埋怨,而是抓住有利时机,以诚恳的态度使队员放下包袱,“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好好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短短的几句话,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从家长肯定、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动力,充满信心,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三、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我们应当帮助幼儿从小事做起,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小事很多,从哪些小事做起呢?就从那些自己最容易忽略也最容易暴露自己意志弱点的小事做起。拿每天按时起床,每天坚持早锻炼之类的小事来说,培养幼儿在任何情况下都从不马虎,坚持不懈,不以“肚子疼”“天气不好”“瞌睡”等借口原谅自己。
四、要注意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教育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家长要适时向幼儿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找一些或编一些与孩子的经历相仿的故事,可以讲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全国著名同龄人中模仿英雄以及幼儿身边战胜挫折的榜样适时对幼儿进行教育。
我们知道,孩子的抗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家长只有认识到耐挫能力对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性,才会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培养出有耐挫能力的孩子。愿我们的孩子耐挫能力越来越强!
(作者单位 包头市包钢幼教管理处第十四幼儿园)
[关键词] 危害性;关系;教育观;意志的锤炼
一、幼儿心理畸变的危害性
幼儿阶段作为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的发展影响甚广,小至家庭,大至社会,甚至国家。就家庭而言,他们是父母的希望,一旦心理畸变,产生心理问题将严重影响家庭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父母良好的情绪、生活和工作。就社会而言,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当不良心理产生时,他们思想和行为会变得消极,对于生活失去信心,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处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就国家而言,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一旦心理不健康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繁荣稳定。它对幼儿的侵蚀更是严重,因为幼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根基,如果根基动摇了,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总之,幼儿不健康的心理不仅危害到家庭,更危害到社会和国家,值得我们重视。
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作为家长和学校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想。使之,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父子或母子关系
父母应创建“民主型”教育方式。家长应认识到教育是循序渐进,应正确地引导,应坚决杜绝“专制型”“暴力型”“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在工作之余,父母应多了解幼儿的心理,要把握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和孩子交朋友,避免与其产生对立的关系。如民主式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父母主要采取理解和关心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父母关系的平等,愿意把父母作为朋友,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的心理不满得意释放,有效降低了不良心理产生的几率,使幼儿对未来充满欢乐与希望。
三、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应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幼儿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贯彻并落实到每个家庭。如家长应多关注幼儿的言行,并积极有效地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其次,树立正确地教育观。更多地要理解幼儿的想法、听取幼儿的合理要求,如在学习的选择上,应凭孩子的兴趣。幼儿还处在玩耍的阶段,应满足其天性,留给他们适当的玩耍时间,有时玩耍也具有开拓思维、放松心情的功效。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遵循幼儿心理特点,并结合游戏进行,不能单纯地灌输。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你痛苦时,可以带给你欢乐;在你失落时,可以带给你鼓舞;在你无助时,可以带给你帮助。在家庭中,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故事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交往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交往。其次,父母要起到表帅作用,在你们的良好人际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多携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感悟,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在幼儿园里,老师应正确引导幼儿进行交往。可以通过合作性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也可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幼儿心里,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老师应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注意自身的言行,与同事及家长和睦相处,为幼儿做好榜样。
五、培养孩子坚定的自信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自信心是进取精神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学习、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小孩子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高、好奇心强,我们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满足孩子不同层次的求知需要,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或帮助孩子做出成绩,让每个儿童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推动他们不断进步。例如:学校在我班搞一次语文公开课,我为了增强一位平时胆怯、说话声音小、不敢在全班师生面前读书的孩子的信心,事先我找到这位孩子的家长说明意图,要求家长帮助孩子读熟课文,做到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并鼓励孩子大胆朗读、反复练习。最后他在课堂上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获得了全班师生的热烈掌声,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在这次成功的尝试下,这个孩子逐渐培养起了对自己全方面的信心。
六、 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意志过程。坚强的意志是通向成功之路的保证。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培养孩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排除干扰的自制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贯彻始终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
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认识到,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首先要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去想某一个问题或去干某一件事情,并且要有持久性。此项训练可渗透在各科教学及日常生活中。
(新郑市和庄镇第一幼儿园河南新郑451100)
幼儿舞蹈教育是幼教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获得不断的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操和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重视舞蹈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幼儿成长的错误教学。本人对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提上了日程。幼儿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幼儿舞蹈一般舞蹈时间短,内容结构简单,活泼有趣。幼儿舞蹈教育就是指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潜质,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长期发展以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幼儿舞蹈教育往往是放在幼儿音乐课中作为课堂的点缀,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的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舞蹈教学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培养,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育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幼儿舞蹈教学,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
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舞蹈教学的氛围不断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1、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启蒙性的培养,来树立孩子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个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接触、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并不断锻炼他们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体力、智力的发展。此外,幼儿舞蹈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观等的不断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在起点就应做好素质教育。
2、幼儿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价值的培养。幼教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些教育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很好的选择。幼儿舞蹈教育首先是一种舞蹈运动,通过科学、协调、适宜的舞蹈游戏、舞蹈活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的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儿童。其次,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创造一种优美的气氛,不断的熏陶儿童,适宜的舞蹈动作,帮助儿童不断的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不断的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培养他们内在的气质,提高他们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不仅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3、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孩子智力、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首先,由于幼儿舞蹈教程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让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内涵,激发、启迪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通过舞蹈动作,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4、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儿童在优美的音乐中,伴随舞蹈的动作,不断的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儿童提供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音乐中激发感情,让儿童不断的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而且幼儿舞蹈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不断的发现、挖掘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个性价值。所以,我国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改革,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氛围
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就阅读的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低年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不可想象,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即使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家校内外沟通,营造阅读氛围
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使我认识到,稳定的阅读兴趣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才能更好的形成。因此,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上,我都把阅读当做重点问题向家长进行介绍和讲解。我先了解了学生在家里的阅读情况,再对家长具体介绍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我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足够数量的儿童读物,在孩子手所能及的地方放置注音配图书,以供孩子能随兴翻阅,打发时光。
学拼音的一个月里,家长要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学完拼音之后,要鼓励孩子自己读,同时要关心孩子所看故事的情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
二、从故事入手,感受书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教师就要善于采取形式多样地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要求家长给孩子至少准备一本故事书放在书包里。入学第一天,我就让学生把准备的课外书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并从这些书中选了一本,声情并茂地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以后学习内容完成了,老师还会给他们读故事。等拼音学完之后,自己就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经常以奖励学生为由给他们读一些有趣的故事,用到谁的书,那个孩子就格外开心。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感受到书的独特魅力,就会不自觉地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去找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三、学校环境熏陶,榜样示范影响
为孩子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因此,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办借书卡,为了方便学生看书,我还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看的带拼音和图画的书,摆放在教室后面的图书角上,允许学生自由阅读。
我还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我告诉他们,当课学习内容都完成后,剩下的时间可以看书;自习课完成作业之后,学生可以阅读;每周我还抽出两节自习课让全班学生自行阅读。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关注课堂表达,肯定学生的阅读效果
阅读是输入,而表达是输出。评价学生阅读成效最常见、方便的做法莫过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表达。因为有效的课外阅读定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广度和理解深度。在课堂上,有的问题学生答得特别好,我就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当有学生说是看书知道的时候,我就强调书里有很多知识,爱看书的孩子会知道得越来越多,以此来感染学生。上课学习生字组词时,有学生组成成语故事,我就会问他们谁看过这个故事,有举手的孩子就让他课下给大家讲一讲,并给他一个小贴纸作奖励。而对阅读突出的学生,我会格外借书给他看,并告诉他是老师借给他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意义自然不一般。
五、趣味评价,享受阅读成果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积累进行合理表达。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要考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引导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量;二是情感奖励:根据学生的阅读数量,评出“读书大王”“积累之星”,利用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发奖品,拍照片上班级光荣榜,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坚持下来……一定能够牵着孩子的手走进书的殿堂,体味其中的美妙。
参考文献:
一、解决“能力素质”的问题
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将来社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尤其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加强与社会的交流沟通,增强友爱和合作意识,这是他们面向社会、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学会宽容他人,教育孩子允许他人犯错误,对他人的错误能够包容和理解;三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经受挫折的意志,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有决心、有毅力,能吃苦、能忍耐。一句话,教育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而培养孩子,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
二、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
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必需的,但不能忽略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的孩子成长都要经历好奇、朦胧、逆反和成熟这几个阶段,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密切关注,循循善诱。用崇高的理想指引孩子,用高尚的品质教育孩子,用拼搏的精神塑造孩子。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经历风雨,见得了世面,能够平静从容地面对社会,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从而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三、解决“交流沟通”的问题
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正常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家庭和谐、文明的保证,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尤其重要。父母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指引孩子。那么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家庭内部交流沟通机制呢?我认为:一是父母不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作为父母有时候也要适当的蹲下来,心平气和跟孩子交流,做到有话好好说。这是进行交流的基本条件。二是父母说话不要重复和唠叨,孩子最怕父母反反复复的说一句话、一个事情,有的父母为了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生怕没有说清楚,反复地讲,从而适得其反,使孩子厌烦。三是善于观察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适时的进行赞美和表扬。四是鼓励孩子有话和父母说。要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高兴的事告诉父母一同分享,把受到的委屈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分析,把困难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解决。
四、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
我区有一所小学,近50%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是一个庞大的集体,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心。首先是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保证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进行情感的交流,询问和了解学习生活情况,给他们鼓励和安慰;其次是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留守孩子学校,定期为他们解难释疑;三是乡镇妇联、文化等部门,要建立留守孩子关爱中心,设置图书室和娱乐中心;四是号召全社会的爱心人士,踊跃报名,争做留守孩子家长。
五、解决“家庭文化”的问题
一个家庭如同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优秀的传统、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精神,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积极、进步、文明的家庭历史,就是每个家庭的文化。这些文化,近些年来被我们忘记和忽视了。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挖掘、整理、营造和弘扬这些优秀的家庭文化,使每个家庭兴旺发达,指引孩子前进。
作者:杨志坚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教育局
最近,全校师生一块观看了《太阳花儿开》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8岁女孩冯春燕的故事。冯春燕的父亲在一次上山采药时不幸坠崖身亡,本来就有病的母亲,为此哭瞎了双眼。冯春燕为了照护自己的妈妈,自己放弃了学习的机会,用自己稚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替父亲还债,为母亲治病,像一朵有骨气有志向的太阳花,只身撑起贫困的家。
在看着春燕照顾妈妈的画面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另一幅画面:一个男孩正坐在地上大喊着:“我要踹死他!”画面中的男孩是我们三楼的邻居,今年9岁。是什么事情会让他有这么大的反应,说起事情的起因,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当时,邻家的男孩在草坪里逮了一只蚂蚱,拿着它吓唬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不小心踩死了蚂蚱。邻家的男孩觉着失去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就不得了了,要打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拦着没让他打,邻家的男孩就在那大喊大叫。邻家男孩的奶奶听到喊叫声下楼来,男孩就更加不得了,疯狂得够着去打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赶紧抱着孩子回家了,邻家的男孩这就要跟着去,因为奶奶拦着,他就威胁自己的奶奶,说他要撞墙,并咬牙切齿地说:“我找到他要踹死他!我要揍死他!”当听到这样的言语,看到邻家的男孩近乎疯狂的行为时,我想所有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震惊。就因为这样一点小事,邻家男孩就不依不饶的大闹,看那架势非要打到小男孩才解气。人们不禁会问,他怎么会这样?据我观察,是家长的溺爱造成了邻家男孩现在的结果。孩子小时,别的小孩玩着玩具,邻家男孩想玩,他的奶奶就会说:“先让我们玩玩。”邻家男孩找事打了比他大的孩子,“你大你让着他。”他奶奶就会这样说,却不批评自己的孙子。逐渐地邻家男孩就形成了爱找事、霸道、任性、不讲理的性格。
看到邻家男孩的行为,我在担心,将来这个孩子会怎样?我在自问:现在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看完影片,我在想假如冯春燕不是遭遇这样的家庭变故,她会不会这样的坚强,会不会有这样的韧性。像冯春燕这样的孩子,我们没少听说。比如武文梅、洪战辉、张列夫等,他们无不是小小年纪就遭遇了家庭的重大变故,他们毅然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的坚强?从他们的经历来看,是挫折,逼着“冯春燕”们坚强、勇敢。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就在前不久,我们从新闻中得知:抚州高三学生雷某不满班主任管理将其杀害,我们还不时会听到,学生因为老师说了几句就喝了农药,因为学习的压力就自杀。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那我们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呢?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要想真正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只有家长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告诉家长要让孩子走出大人爱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能做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解决的事,家长不要去帮忙。
第三,教师和家长适当地给予孩子批评,尝一尝失败的滋味,也是一种培养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好方法。
第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景训练。家长和老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并及时给以语言和态度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以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第五,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告诉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社会、认识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在平时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
Abstract: In the danc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eve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is an undertaker of quality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embodi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danc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is discussed from some unique features in quality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danc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关键词:舞蹈教育;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育功能;美育功能
Key words: dance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func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 function;physical education function;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302-01
1舞蹈教育具有德育功能
1.1 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对美的追求。舞蹈课教学通过优美的音乐节奏、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及组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使学生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舞蹈节目,都十分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通过训练、表演、教育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1.2 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精神。舞蹈教育中集体舞居多,排练时最重要的是要求大家动作整齐,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自主合作。现在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自我表现的心理,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比赛时,好胜的他们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为竞赛做准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多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3 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磨练坚强意志。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蓝领阶层,他们的工作会很辛苦,每天除了八小时工作日外有可能还会加班、赶工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来完成工作。而舞蹈教育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对于受教育的学生,他们正是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1.4 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此,收效明显。
2舞蹈教育具有智育功能
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同时也有助于智力潜力的开发。
学生们在学习一个完整的舞蹈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和律动,记住每一舞句所表现的情感。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舞蹈的。因为舞蹈的节拍是变化的,舞蹈的动作是变化的,舞蹈的情感是变化的,你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瞬间的定格,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储存复杂的信息,并经常去丰富它、运用它,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凡是舞蹈课上学习的佼佼者,一般都是专业技能课与文化课学习的优秀学生。舞蹈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作用学生的智育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智育水平。
3舞蹈教育具有体育功能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艺性,通过舞蹈的训练能提高体能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1 舞蹈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医学报告显示近几年学生身体素质,肺活量等都明显下降。医生呼吁想增强孩子身体素质要保持他们每天运动2小时。跳舞正是促进孩子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跳舞需要很大体力、吸气、吐气,长时间锻炼使身体变得强壮,肺活量逐渐提高也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
3.2 舞蹈基本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学习舞蹈贵在持之以恒的进行基本功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成功的表演舞蹈必须不厌其烦的反复进行训练,这对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无疑是一种磨练。
3.3 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有些学生“驼背”、“端肩”、“抠胸”,家长、老师经常提醒也不见效,但在舞蹈课压腿、踢腿、站姿等一系列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使学生们慢慢注意到了自己的毛病。人也变的有气质、有自信、仪表端庄。经常跳舞的学生都会给人一种神清气爽、挺拔、舒服的感觉。
3.4 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本身就是舞蹈教学、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体育功能的体现。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功能,是因为它与体育教育具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二者都是以人的肢体为训练的对象。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完美形体,同时教会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健身活动。
4舞蹈教育具有美育功能
4.1 舞蹈课本是一门美育课,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他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学生们构筑了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舞蹈教育以它独特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使学生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恶一切丑恶的行径。老师教学生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4.2 舞蹈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也尤为重要,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如我们在欣赏2005年春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由21名聋哑男、女演员,模仿莫高窟的“千手观音”像,塑造出丰满鲜活的舞台形象,巧妙地把“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有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手帮助别人。”这种深刻含义传达给观众。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给了我们视觉、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人体是最美的,而舞蹈又是一种经过美化的人体运动。中职学生通过接受舞蹈教育,其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更加高雅。
总之,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舞蹈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舞蹈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确实具有独到的、显著的、无可替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第1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关键词】情商教育 中职 情商课程 综合竞争力
一、中职生在校状态与情商
(一)缺乏自信心。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老师和家长的否定性评价或许多了些,使他们的自信心受的了较大的伤害,他们大认为自己不行,在严重缺乏自信的情况下,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甚至害怕学习。
(二)缺乏学习主动性。现在的中职生普遍意志力较差,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或放弃。小学、初中阶段过多的补习,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良机,让他们只会适应被动学习的环境,一旦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逼迫,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三)公德及规则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辱骂教师。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四)应对挫折的能力差。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的来中职学校读书。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会比较费力。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与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有直接的关系,只要学生能认真开始学习,学好专业课程还是有可能的,但多数“后进生”内心非常自卑,他们认为自己笨、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得会、学得好,从而在自己心理上主动放弃了进步的机会。
中职学生的这些让老师和家长都异常头痛的外在表现,其根源就是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情商培养严重缺失的综合表现。
二、中职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的话以点带面地剖析和分析出了“情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实际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句流行语称:“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从这个角度说,情商已经不仅关系一个青年人的成长道路,也关系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乃至在一个社会工作领域的潜力和发展。众所周知,情商能更多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放诸于生产领域、教育领域如此,在政务工作领域同样如此。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实际操作人才的重任,学生的情商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是否具备与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团队精神,是否能够在团对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更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前途。所以,中职学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把情商培养纳入学生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情商水平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情商培养的时机选择
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前额皮质,是大脑的执行中心,它的形成主要受童年时代的体验的影响。这个区域所控制的神经网络可以抑制破坏性的情感冲动,帮助集中精力、平静和专注。如果孩子没办法减少焦虑,那么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解决问题以及掌握新知识。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因为一次突然袭击的考试恐慌不已,那么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是当时的反应而不是考试的具体细节。精神紧张能毁灭学习。科学家相信,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摆脱思想的冲动和痛苦,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处在学习的最佳状态,社交和情绪学习也是一样。因此,帮助孩子们管理情绪和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大约到25岁左右,大脑才会逐渐地停止发育。有一个被科学家称作“神经可塑性”的名词,意思是大脑神经网络的不断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天的成长体验的积累。由此看出,外界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在“社交和情绪”神经网络方面尤为明显。如果孩子被父母及学校养育呵护得很好,并且在沮丧的时候父母和老师能教给他们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那么这些孩子的大脑神经网络在管理压力方面就会发育得比较好。而那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则更有可能会出现叛逆和反抗的情绪,当他们沮丧时也很难平静下来。
由此可见,中职教育阶段是仅存的,能够对这部分情商有缺陷的孩子进行情商改善性培养的教育机会了,中职学校应该勇敢的担负起这个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艺高超、情商优雅的人才。
四、爱与静思――情商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对幼儿品德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被社会和幼儿家长广泛认知。但就目前家庭教育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才轻德
有些年轻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不重视全面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偏重于知识教育。如幼儿不到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三岁就教写字。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丰富印象力,全面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我国教育制度中,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是在入学后才开始的,一个智力正常发展的孩子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品德方面有所不同,一个性格散漫、为所欲为的孩子入学后就很难适应45分钟上课,很难服从学校纪律约束。有些青年曾经在学习黄金时期失去学习机会,后来珍惜时间,文化课还能赶上,然而从小缺乏良好的品德教育,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就很痛苦。
(二)过分溺爱孩子
父母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怎样去爱孩子,如何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缺乏长远而深刻的认识,只顾让孩子一时高兴,而不注意后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来应该顽强地、一步一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任何能力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必须经过一番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努力才能成功。童年应该是欢乐的,但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除了欢乐之外,还有艰难、困苦和悲伤。不少独生子女家长一心热衷于保证孩子吃穿玩乐,唯恐孩子受苦。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痛苦和悲伤,长大后往往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坎坷,在困难面前就会惊慌失措,形成软弱、依赖、没有同情心等不良性格。这并不是要家长故意为儿童制造困难痛苦,主要是奉劝家长不要回避孩子遇到的痛苦和磨炼,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成长得更坚强、更有毅力。
(三)把孩子当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私有的玩具,任意哄骗,把孩子幼稚无知当好玩,更不负责的家长对孩子喜怒无常,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变得是非不清。家长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宽严结合、与要求并用。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园丁培养花木,既要精心养护也要修枝防害。家长爱孩子不能只顾眼前,更要认真思考他们的未来。家庭对于自己孩子的品德教育,既是家长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启发诱导
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它既符合健康要求,又符合品德教育要求。家庭是一个小集体,没有一定的对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儿童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管理的生活制度和生活常规,这是培养儿童有规律生活习惯和从小养成在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的好方法。
(二)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
以周围生活中成人和儿童的好人好事为榜样,进行正面教育,启发诱导。这样最生动、最具体,收效显著。家长是孩子身边可学的榜样,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示范做榜样。幼儿好模仿他们喜欢的人,因此家长应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从实际出发进行说服教育
幼儿不懂事,家长要让他们明白,就要耐心地根据不同儿童、不同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说服教育,这里要特别注意耐心。
(四)以鼓励表扬为主,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家长要鼓励、表扬和肯定幼儿好的表现,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有所提高,能唤起儿童内心的积极性。
(五)互相配合,坚持一致的要求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家庭成员必须坚持一致的要求。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客观上难于实现一致的教育,但孩子的家长主观上应有意识地重视,家长之间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时,不应在孩子面前计较争辩,要私下协商。
(六)游戏是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游戏对幼儿有特殊教育作用,家长不仅应允许孩子做游戏,还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从而使他们获得一些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关于孩子听话问题
家庭品德教育中经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现象,家长经常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我们要培养幼儿懂道理、明是非,对家长合理的要求能愉快接受,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是非感,不肯屈从家长不正确的要求,也是好事。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灵活性,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 影响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家庭因素
1.小学生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来自于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而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缺乏吃苦耐劳和挑战困难的精神,一遇到挫折要么寻求逃避,不敢面对;要么手足无措,一蹶不振。
2.家庭教育的原因
现代的家庭中,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逆境教育”。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包办,孩子没有了实践的机会,致使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失败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不是帮助孩子总结原因、吸取教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害怕失败。很大一部分家长总是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孩子努力的过程,这也会让孩子过于重视结果,接受不了挫折。
二 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家长树立抗挫折教育意识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父母”,这话值得深思。父母对孩子精心呵护,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们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会让孩子感到无助、痛苦和紧张,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结果孩子们在家长的溺爱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看到困难就退缩、遇到失败就痛苦。研究证明: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成长早期受一些挫折,对他的一生很有益处。孩子从小体验过失败,长大后就会正确地看待失败;孩子从小就在困难中摸爬滚打,长大之后,才不会惧怕困难;孩子从小便与挫折较量,长大后就会比别的孩子思维更活跃、应变更灵活、行动更敏捷……因此,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家长要掌握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第一,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是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性格特征,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心理品质的体现。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第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作为小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父母以理解、同情、支持的态度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鼓励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折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以及想责备孩子的心情。